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模具制造论文

模具制造论文

时间:2022-06-30 17:4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具制造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模具制造论文

第1篇

信息科技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模具制造业中,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了产业的智能化发展。目前,模具的虚拟设计正在被更多的应用,敏捷制造工艺已经成为模具加工的主要手段。推动数控加工工艺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模具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进行模具制造信息的收集整理,对现有的制造系统进行升级管理,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对复杂工艺的技术需求,例如针对一些空间曲面等零件的加工,如果采用传统工艺是无法实现的,那么就可以通过数控技术进行智能化加工实现。数控加工技术的网络化管理,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实现远程控制,完成异地调控操作。数控加工技术还在随着科技进步而提高,各种和模具制造相关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网络化实现了共享,模具制造正在向着新的高度进发。

2数控加工工艺的优势及作用

2.1实现了高效的生产效率数控加工工艺利用数字操作系统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模具制造的效率在得到提高,生产的成品质量比传统工艺制作的模具质量要高很多。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生产单位产品所用的时间比数控加工工艺所用的时间要长很多,数控加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加工过程中每一个工序所用的时间,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企业采用这种先进的生产工艺,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2.2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性能数控加工工艺利用数字化系统进行设备操作,加工过程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控加工工艺高度的自动化性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参与实际生产作业人员不必在付出高强度的劳动力,既可实现很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模具制造在智能化的数控加工工艺下,实现了良好的连续性,模具的加工质量得到提高,出现误差的几率大大降低。

2.3实现了高质量的产品性能传统的模具制造过程中,模具加工质量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制造的模具质量低下,次品率和废品率几率大,很难达到较高的标准。而采用数控加工工艺的机床,装备了先进的核心装置,并采用了数字化操作系统,能够把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加工的精确度,模具质量非常稳定。

2.4实现了多坐标联动传统的模具制造工艺不能制造一些复杂模具,但是数控机床可以完成复杂模具的制造。数控机床的驱动装置是最重要的驱动部件,在完成复杂模具制造过程中,多个进给可以形成联动,同时实现平面直线、空间曲线、定位等加工步骤,大大提高了模具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3数控加工工艺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数字化知识同传统的模具制造不同,数控加工工艺需要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数字化技能,除了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的各种控制语言。只有熟练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语言,才能完成代码的编写,实现对数控机床的操控。

3.2对加工的模具进行分类,选择最佳制造方式数控加工技术多种多样,在进行模具制造时,要本着实现最大效益化为前提,进行合理的加工方式的选择。因此,在进行模具制造之前,要对加工对象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制造方式。例如有的模具带有曲面或者是外部形态较为复杂,可以采用以铣为主的加工形式,而对于旋转类的加工对象,就要采用车的加工方式。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快速成形;金属模具;应用

目前,我国金属工业正处在迅猛发展的时期,大学金属模具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时决定金属制造业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一种集计算机辅助设计、精密机械、数控、激光技术和材料科学为一体的全新制造技术。由于其高度柔性和快速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快速成形为技术支撑的快速金属模具制造作为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及模具制作周期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制造业核心技术之一。

1.RP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目前,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主要工艺有四种基本类型:光固化成型法、分层实体制造法、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和熔融沉积制造法。

快速成形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制造原型所用的材料不限,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均可使用;(2)原型的复制性、互换性高;(3)制造工艺与制造原型的几何形状无关,在加工复杂曲面时更显优越;(4)加工周期短,成本低,成本与产品复杂程度无关,一般制造费用降低50%,加工周期节约70%以上;(5)高度技术集成,可实现了设计制造一体化。

2.RP技术在金属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基于RP 技术的金属模具制造技术的实质是用先进的精密热加工代替冷加工,大型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NC加工设备, 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模具制造的现状。该技术将NC加工技术从冷加工转移到热加工,以获得精密的“毛坯”即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事实证明精密热加工使得“毛坯”精化,甚至制造出精密的零件,从而减少了对冷加工的技术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RP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了计算机、数控、激光、新材料和CAD CAM等新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原理的直接从CAD三维模型设计到实际原型?觟零件加工的全新制造方法,是当代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R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离散?觟堆积成形原理,三维形体在离散过程中被沿1至3个方向分解,生成形体的各个截面、截线和截点,称之为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将这些离散体(面、线和点) 转换成实体,并将它们依照原先的顺序堆积还原成三维形体的实体形状。RP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离散获得材料堆积的路径、顺序和方式,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将材料逐层“迭加”起来形成三维实体,实现数字化成形, 三维CAD电子模型被沿Z向离散,生成一系列二维层面数据,再将分层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入加工参数,生成数控代码,数控系统以平面加工方式顺序加工出每个层片并使它们堆积、粘接成形,构成三维物理实体。

3.具体方法研究

基于RP的快速金属模具制造技术分为间接方法和直接方法。金属模具间接快速制造目前主要有铸造、粉末烧结、电铸、熔射等方法。国内外在此方面已有许多研究及应用事例。直接快速制造金属模具方法在缩短制模周期、发挥材料性能、降低成本方面极具潜力,因而受到高度关注,其目标是直接快速制造耐久、尺寸及表面精度高、可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金属模具,如SLS等方法。

3.1铸造制模法

铸造法最早实现与RP技术相结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3D Systems公司的Quick Casting工艺,特点是采用SLA原型代替蜡模实现精密铸造。类似的还有采用FDM制造蜡模等。从理论上讲铸造法可以制造注塑模、冲压模、锻造模、压铸模等,但在大尺寸模具和简单形状模具制造方面不优于传统方法,且因铸造法本身的表面和尺寸精度不高,仍难以制造注塑模和压铸模等表面和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金属模具。

3.2粉末烧结法

3D Systems公司的Keltool工艺是在原型或硅胶模内注入金属粉末与结合剂的混合物,待其固化后脱模,经烧结、浸渗树脂或铜、锡等工序后获得模具。其优点类似粉末冶金法,使用材料限制少。不足之处是复制、烧结、浸渗等工序多,致使制模时间和成本的增加。采取添加微细球状粉末等措施,已使尺寸精度控制在0.3%以下。

东京大学中川威雄研究室开发的粉末注入Power Casting方法与前者的区别是,先将粉末注入硅胶模内,然后注入结合剂。经加压、烧结、渗铜等工序后得到不锈钢模具。该方法精度高于前者,但工艺繁杂,不适于制造大尺寸模具。

3.3 SLS方法

SLS的工艺大致是,用激光对基底上所铺的薄层粉末有选择地烧结,然后将新一层粉末铺在其上,进行下一层烧结。反复进行逐层烧结和层间烧结,最终将未被烧结的支撑部分去除就得到与CAD形体相对应的三维实体。由于得到的只是低密度的成形体,要提高密度需要烧结、浸渗等后处理工序,这就增加了制模时间和成本,同时因热变形易造成翘曲。目前该方法的制模精度大为改善,收缩率已由原来的1%降至0.2%以下。

4.总结

在我国已经在很多城市建立一批向企业提供快速成形技术的服务机构,并开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快速成形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我国RP 技术的发展走上了专业化、市场化的轨道。在知识产权壁垒森严的今天,核心技术一旦落后将极大增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度。因此在开展快速成形技术研究,赶超该领域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开发具有原创性的短流程高精度快速制模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P核心技术尤为重要。开发短流程、高精度、低成本的大中型耐久金属模具的制造新工艺和材料是增强间接制模竞争力的关键;低成本的层积和表面光整技术的集成是提高直接法的尺寸及表面精度、材料适应性、实用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Zhang Renji.Xu Da;Yan Yongnian Forming boundary model for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1998.

[2]模具制造手册.编写组模具制造手册,1996.

第3篇

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便是设计加工空气滤清器壳的模具。首先对加工零件进行了加工工艺和结构工艺的分析。通过计算毛坯尺寸和拉深系数提出了四种方案,最后确定采用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对模具的排样做出了合理的布置,使材料利用率达到较高的水平。计算了冲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冲压工艺力,包括落料力、卸料力、压边力、拉深力、顶料力等,并对压力机进行了合理的吨位初选。复合模在结构上采用了正装的形式,计算出了落料、正拉深和反拉深工作部分的尺寸。对模具的闭合高度进行了合理的确定,还设计出模具的主要零件落料凹模、凸凹模、反拉深凸模、反拉深凹模、凹模固定板等。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由于拉深的深度较大,对压力机的电机也进行了功率校核并提出了的附加工序,能使拉深顺利完成。最后对模具的一个主要零件导套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本设计对于采用单动压力机进行正反拉深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毕业论文;模具设计;复合模;正反拉深

ABSTRACT

DevelopsunceasinglyalongwiththeChineseindustry,themoldprofessionalsoappearsmoreandmoreimportantly.Thepresentpaperthenisdesignstheprocessingairfiltershellthemold.Firsthascarriedontheprocessingcraftandthestructurecraftanalysistotheprocessingcomponents.Proposedthroughthecomputationsemifinishedmaterialssizeandthedrawingcoefficientfourkindofplans,finallydeterminedusesfallsthematerial,theproandcondrawingsuperposabledie.Hasmadethereasonablearrangementtothemoldplatoontype,enablesthematerialusefactortoachievethehighlevel.Hascalculatedeachrammingcraftstrengthwhichintherammingprocessneeds,includingfallsnearbythematerialstrength,theex-denningstrength,thepressurethestrength,thedrawingstrength,thetopmaterialstrengthandsoon,andhascarriedonthereasonabletonnageprimaryelectiontothepress.Thesuperposablediehasusedthetruethingforminthestructure,calculatedfellthematerial,thedrawingandthecounter-drawingeffectiverangesize.Closedhascarriedonthereasonabledeterminationhighlytothemold,butalsodesignsthemoldthemajorpartstofallthematerialconcavemold,theconvex-concavemold,thecounter-drawingraisedmold,thecounter-drawingconcavemold,theconcavemolddeadplateandsoon.Listedthemoldtoneedthecomponentsthedetaileddetailedlist,andhasproducedthereasonableassemblydrawing.Becausethedrawingdepthisbig,alsocarriedonthepowertothepresselectricalmachinerytoexamineandtoproposethelubricationattachmentworkingprocedure,couldcausethedrawingsmoothlytocomplete.Finallyledthewraptomoldmajorpartstocarryonthesimpleprocessingcraftrouteformulation.Thisdesignregardingusesthesingleactingpresstocarryontheproandcondrawingtohavethecertainreferencefunction.

Keywordsgraduationthesis;molddesign;superposabledie;proandcondrawing

本次设计中,只对模具中的一个重要零件进行简单的工艺路线的分析,其余的零件将不在具体分析和计算。在这里选择导套为加工对象。

导套、护套及套类凸模均为套类零件,其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导套和导柱一样,是模具中应用最广泛的导向零件。尽管其结构形状因应用部位不同而各异,但构成导套的主要表面是内、外圆柱表面,可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要求,直接选用适当尺寸的热轧圆钢为毛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除保证导套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外,还要保证内外圆柱配合表面的同轴度要求。导套的内表面和导柱的外圆柱面为配合面,使用过程中运动频繁,为保证其耐磨性,需有一定的硬度要求。因此,在精加工之前要安排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

本次设计成功地设计出一副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在设计过程中对很多工艺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在压力机的选择上参照了现行选择压力机的通用法则。这次设计解决了采用双动压力机进行正反拉深的传统模式,将落料、正拉深及反拉深同时在一副装在开式单动压力机上的模具中完成,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很适合中国现在模具高速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目录

1分析零件的工艺性1

2确定工艺方案2

2.1计算毛坯尺寸2

2.2计算拉深次数4

2.2.1正拉深4

2.2.2反拉深5

2.3确定工艺方案5

3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6

3.1确定排样、裁板方案6

3.2确定各中间工序尺寸8

3.3计算工艺力、初选设备9

3.3.1落料、正拉深过程9

(1)落料力9

(2)卸料力9

(3)拉深力10

(4)压边力10

3.3.2反拉深过程11

(1)反拉深力11

(2)顶料力11

3.3.3拉深功的计算11

3.3.4初选压力机11

4模具的结构设计13

4.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13

4.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3

4.2.1落料13

4.2.2正拉深15

4.2.3反拉深16

5选用模架、确定闭合高度16

5.1模架的选用16

5.2模具的闭合高度16

5.3压力中心17

6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17

6.1落料凹模17

6.2凸凹模18

6.3反拉深凸模19

6.4反拉深凹模20

6.6上垫板23

6.7凹模固定板24

7模具的整体安装25

7.1模具的总装配25

7.2模具零件26

8选定冲压设备27

8.1压力机的规格27

8.2电动机功率的校核28

9附加工序29

10主要零件的加工29

11总结32

参考文献33

致谢34

参考文献

[1]郑家贤.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ZhengJiaxian.Rammingcraftandmolddesignpracticaltechnology[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5.(inChinese)

[2]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Diesthedesignhandbookcompilationgroup.Diesthedesignhandbook[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1999.(inChinese)

[3]刘心治.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LiuXinzhi.Coldrammingcraftandmolddesign[M].Chongqing:ChongqingUniversityPress,2005.(inChinese)

[4]卢险峰.冲压工艺模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LuXianfeng.Rammingcraftmoldstudy[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1997.(inChinese)

[5]周大隽.冲模结构设计要领与范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ZhouDajun.Diesthestructuraldesignmainpointandthemodel[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5.(inChinese)

[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锻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Chinamechanicalengineeringacademicsocietyforgingandstampingacademicsociety.Forgingandstampinghandbook[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2.(inChinese)

[7]钟毓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ZhongYubin.Rammingcraftandmolddesign[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2.(inChinese)

[8]彭建声.简明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PengJiansheng.Concisemoldlaborpracticaltechnicalmanual[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4.(inChinese)

第4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保持“乐之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我校积极探索与研究如何上好专业生产实习(技能训练)课,如何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做好乐中施教和感兴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我校在专业生产实习课上新的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在教学上有较多的形式与方法,具体也要根据不同的实习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校在趣味教学法上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得出了各种不同的专业性较强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法在我校教学中的运作方式

1.在模块教学实习当中,首先必须完成本实习模块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再增加趣味教学实习课题,但可以在一开始实习时引导学生或布置与趣味教学实习相关的课题作业等,让学生设计趣味教学实习课题。

2.可以在空余或晚自习时间安排趣味零件的设计(由于实习班级在晚自习时,作业相对较少),这样可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

3.在实施趣味教学课题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指导思想,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以及个人潜力,而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或引导,并且给予技术难度或课题范围之内的指导控制。

4.单一的模块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习,设计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零件,并由学生自己完成制造,加强综合能力的运用。

5.在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或实习课题时,可以考虑学生从开始实习至毕业期间,所实习的课题是前后关联的,能组装并完成一件作品(产品或设备)。或者,先让学生设计或构思一件物品(产品),该产品的所有零件可在未来2~3年的实习当中自己去加工去实现。

6.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每学期未进行一次趣味教学作品(课题)设计比赛,作品由学生在本学期实习期间自行设计、制作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7.在高职班级,可采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制作或编写的毕业作品或毕业论文,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的兴趣,提高毕业论文的编写质量。

二、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中的教学实例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综合训练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设计与绘图、铣床、车床、磨床、模具装配、试模调模等操作技能。依据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同时,该零件加工制造模式,接近于企业模具制造的实际模式,有利于培养与企业接轨的模具制造技术人才。

2.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训练

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或模型的锉配、角度锉配、尺寸精度控制、螺纹加工等钳工技能,以及结构构思能力、零件装配的基本概念、间隙配合锉配、组配件锉配加工等钳工技能。根据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钳工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钳工实习的学习兴趣,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并能合理或巧妙运用钳工综合技能,进行制作或设计作品,从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有所用,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增强或突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3.机械加工技能训练

机械加工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铣床、车床、磨床、电火花线切割,铣床加工基本操作技能、尺寸精度控制、组合件的加工与配合,零件造型与设计技术与能力等技能训练。根据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加工中心与电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技术的认识和兴趣,能合理运用不同加工设备的不同机械加工特点,综合运用技能,进行设计或制作组合件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

4.数控加工与雕刻技能训练

数控专业的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机床切削加工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加工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与本专业相关的机加工操作技能,了解数控车床的控制原理,熟练掌握编程操作方法,具备机床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能力。根据我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中心与电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以及技术和技能综合运用,球面、曲面等复杂零件的编程与加工,组合件的加工,数控产品的设计、制造的综合能力,从而成为能进行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5.机械电子工程一体化技能训练

机械电子工程或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钳工基本技能、配合件锉配、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组合零件结构要点、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和安装、掌握机床基本操作方法、机床基本维护保养能力、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电路板的设计与运用、机电综合运用等。根据我校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组合零件结构要点、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电路板的设计与运用、机电综合运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三、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教学中的总结

(一)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中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实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

3.提升课堂学习的气氛。

4.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

5.增强或突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6.触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7.弥补实习设备的不足因素(当部分学生没安排上机操作时,可进行课题设计)。

8.对趣味教学法的推广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

9.增强学生家长对小孩在校所学的技能的认识和了解程度(部分零件或作品可以带回家里)。

10.增强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与就业机遇(学生可带着自己制作的零件或作品去参加就业面试)。

(二)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与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有所冲突,部分需重新制定教学计划。

2.对教师自身能力(综合技能)要求较高。

3.受实习设备或实习条件、场地影响(部分课题可能会跨越几个实习模块)。

4.现有教师观念思维改变(解放思想)。

第5篇

【关键词】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己经在我们生活当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部分离不开模具,如电脑,电话机,洗衣机,冰箱,杯子等等,另外汽车、摩托车业是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一辆汽车各种各样的模具就要用到2万多个。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不断进步,对模具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社会发展对模具专业学生的要求的实际情况,对高职及高技模具专业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以下探讨。

1.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我们对无锡新区及周边的模具企业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需要的学生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掌握良好,再学习能力较强,同时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机械专业外语,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把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于:面向各类型企业,培养爱岗敬业,具备机械及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计算机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领域

高职高技类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主要应从事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塑料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产出等几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艺师及熟练操作工人协同工作来完成,它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不断优化的过程。传统的手工设计已难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运用,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制品的设计

基于特征的三维造型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设计平台,能根据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塑料性能的要求、成型的工艺特点、模具结构及制造工艺的要求,生产批量及生产成本等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塑料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从而把制品的质量、体积等各种物理参数一并计算保存,为后续的模具设计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模具结构设计

根据塑料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设计软件会提供包括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浇注系统、成型部件、冷却系统、脱模机构、侧抽芯机构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具结构设计图。

3)模具开合模运动仿真

注塑模具结构复杂,要求各部件运动自如,互不干涉,且对模具零件的顺序动作以及行程有严格的控制,运用CAD技术可对模具开模、合模以及制品被推出的全过程进行仿真,从而检查出模具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处,并及时更正,以减少修模时间。

4)注塑过程数值分析

塑料在模具模腔中要经过流动、保压和冷却三个主要阶段,其流动、力学行为和热行为非常复杂,采用CAE方法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与保压过程,其预测结果对改进模具浇注系统及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计算模具在注塑过程中最大的变形和应力,以此来检验模具的刚度和强度能否保证模具正常工作;对制品可能发生的翘曲进行预测可使模具设计者在模具制造之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分析模壁的冷却过程,改善制品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性。

5)数控加工

复杂制品的模具成型零件多采用数控加工的方法制造,利用数控编程软件可模拟刀具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以保证加工过程的可靠性,同时还可自动生成数控线切割指令、曲面的三轴、五轴数控铣削刀具轨迹等。

目前,国际上占主流地位的注射模CAD软件有Pro/E、UG、SolidWorks等;注射过程数值分析软件有MoldFlow;数控加工软件有MasterCAM、Cimatron等。应用CAD/CAE/CAM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产品开发和模具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强有力地推动了模具行业的发展。据文献统计,国外采用模具CAD/CAE/CAM技术可使设计时间缩短50%,制造时间缩短30%,成本下降10%,塑料原料节省7%,一次试模成功率提高45%~50%。 转贴于

3.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会用到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制图、机制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模具钳工工艺学、塑料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模具材料学等等,同时会快速熟练使用计算机各种软件,使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将模具设计内容同CAD/CAM/CAE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成立了一个由多名老师组成的模具设计指导小组,每个老师负责设计流程的一个步骤。根据参加模具设计毕业课题的学生人数,适当分组,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不给出具体的塑件制品,如只是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手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确定自己的设计产品:如游戏机操纵手柄、机床操作手柄、起子手柄等等。

1)制品的造型。可直接采用通用的三维造型软件。如采用三维造型软件soldwors或Pro/E、UG设计出塑件的内外结构,并绘出二维图。

2)根据注塑制品采用CAD系统进行模具的概念设计,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规划、模具价格估计等模块,采用基于知识与基于实例相结合的推理方法,推理的结果是注射工艺和模具的初步方案。方案设计包括型腔数目与布置、浇口类型、模架类型、脱模方式和抽芯方式等,使模具各系统的设计达到最佳。

3)在模具初步方案确定后,用CAE软件进行流动、保压、冷却和翘曲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如果分析结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那么可根据老师的要求修改注塑制品的结构或修改模具的设计方案。

4)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或者修改注塑制品的结构,或者修改设计方案。

5)在完成CAE分析和方案评价后,进行模具的详细结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布置及尺寸、冷却系统的布置及尺寸等。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运用注射过程数值分析软件MoldFlow分析按钮受力后的结构强度、刚度及应力等,对结构进行不断修正,学生会发现机械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知识在这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对以前所学课程也是一个综合应用的过程。

6)模拟模具开模、推件与合模的过程,并进行模具的干涉检查。

7) 模具结构完成后,进行数控加工,采用MasterCAM9.0加工软件,完成模具的虚拟加工过程,并自动编制数控加工的NC代码,利用仿真模块可以查看加工完后工件的合理性,得到的装配模型存入实例库中,供以后的设计参考。

8) 最后要求学生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以及完整的二维、三维图纸。在论文撰写阶段和答辩过程中,采用看图软件,用来截取设计图像并辅助介绍整个设计过程,采用办公软件用来做文字的处理。每位学生在整个设计完成后,做一个总结,提出本设计的创新与特色在何处,考虑设计中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完成了本设计的全过程:塑料制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自己设计、加工出来的最终产品,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模具设计技术工人的成功感觉,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要力争多请企业的设计人员同学生交流,多让学生接触到实际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

4.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相信学生既对高职高技五年课程的学习可以做一个总结,同时又掌握了最流行的、同社会实际最靠近的设计、加工方法。相信毕业生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要求出发,通过分析模具专业的工作过程,研究和确定了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对模具专业校企合作实践进行了介绍。 

    一、模具专业的工作过程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如图所示。 

    我有侧.其工作过程进行了深人分析,并针对每个工作步骤的能力、知识要求设讳教学项目。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当叁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见右表)。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我们虽然也开设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材料,pro/e(或ug-nx)软件实训、mastercam数控自动编程实训等课程,但学过这些课程后,学生仍不会模具cad/cam实际操作,更不可台日生任该岗位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他们的是学科胜的知识和单项能力,并没有按工作过程的要求将知识和能力进才予综合、分析,形成体现按工作过程要求的能力、知识教学训练项目,cad/cam软件也没有当作模具cad/gam的工具去用。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三年左右的模具人才培养,就其某一具体岗位能力的训练而言,有时还不如培训学校三个月的培养效果好,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专业教举模式改革的产学合作实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是最佳的途径。我们采取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学交替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与宁波敏孚企业、宁波杰友升集团、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三学期,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同时学习模具制造基础、装配工艺、模具设计基础、产品技术文件、现场管理、班组长素质要求和品质管理等课程,并由企业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知识等教育;第二、四、五学期,由学校实施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等方面的教育;第六学期再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践。 

    这种模式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似门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充分体现了企业(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郁叶想告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2.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将企业设备和人力资源引人学校,学校为其提供场地和工作条件,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产品开发的流程为出发点,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并完全交由企业来按他们的要求实施。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内容也是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并与其将从事工作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企业既实施了学校的教学计划,也实施了企业的人才开发计划,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我们与宁波精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模具cad/cam”项目化教学,针对模具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完成模具生产过程所需的能力为培养主线,以产品开发的流程来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由企业的专门人才把市场通行的、成熟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先进理论的同时,更加突出地表现为“会干”,体现了为市场需求而培养人才的培养目标 

    3.半工半读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而提出的。在企业的实践中,学生已对其今后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的喜欢技术设备操作、有的喜欢设备维护、有的喜欢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推出的半工半读项目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实施主要以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企业付给一定的报酬,学校相应的承认学生的实践学分。 

第7篇

关键词:选择性激光烧结;高分子粉末材料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目前 SLS 高分子粉料的制备工艺处于行业保密状态,没有完整、公开的工艺流程可供参考,本文根据高分子粉末的制备方法,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出了低温粉碎法和溶剂沉淀法两种可行的 SLS 高分子粉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合理的工艺参数组合是获得良好成型质量的关键,成型工艺参数的设置和材料的性能有关,

1选择性激光烧结材料的概况

烧结材料是 SLS 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对烧结件的成型速度和精度及其物理机械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到烧结件的应用以及 SLS 技术与其他快速成型技术的竞争力。因此,在 SLS 技术方面有影响力的公司如 3D(DTM)、EOS 公司都在大力研究并提供激光烧结材料,有很多科研机构和一些从事材料生产的专业公司也加入到激光烧结材料的研究开发当中。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激光烧结材料,按材料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金属基粉末材料、陶瓷基粉末材料、覆膜砂、高分子基粉末材料等。金属基粉末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用聚合物作粘结剂的金属粉末,包括用有机聚合物包覆金属粉末材料制得的覆膜金属粉末及金属与有机聚合物的混合粉末。另一类是不含有机粘合剂的金属粉末,这类金属粉末可用大功率的激光器直接烧结成致密度较高的功能性金属零件和模具。金属粉末的直接烧结成型因工艺简单而倍受关注,但因烧结温度高,用激光烧结成型有较大的难度。陶瓷粉料的烧结温度很高,难以直接用激光烧结成型,因此,用于 SLS 工艺的陶瓷基粉末材料是加有粘结剂的陶瓷粉。在激光烧结过程中,利用熔化的粘结剂将陶瓷粉末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再通过后处理以获得足够的强度。目前陶瓷基粉末的激光烧结工艺尚不成熟,还没有实现商品化。

2 选择性激光烧结高分子粉末材料分类

2.1热塑性塑料粉

热塑性塑料粉又可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类,非晶态由于从熔融状态到固态没有结晶过程,故收缩率较低,成型工艺易于控制。玻璃化温度 Tg、粘流温度 Tf和材料的熔融指数是非晶态材料成型的三个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Tg与 Tf差值对成型过程材料的收缩变形有很大影响,而熔融指数直接影响成型零件的密度和强度。晶态成型粉料的特点是材料本身的模量和强度较高,同时在熔点以下粉末颗粒不会粘接,因而易于控制成型温度,获得较高密度的成型件。结晶类材料的缺点是从熔体到固体存在结晶相变,材料的收缩变形大,因此必须设法在烧结时给予补偿。对此类材料的成型,控制结晶的过冷区和速率是关键。现在已投入使用的结晶类成型粉料还不多,一般只是尼龙及共聚尼龙的粉料,由于结晶类成型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热固性塑料材料

热固性塑料粉的成型过程是在激光的热作用下,材料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使粉体颗粒彼此粘接。最常用的热固性材料是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此类材料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它们可以作为粉末颗粒间的粘结剂。因此树脂颗粒在母体材料表面的包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热固性树脂的优点是零件变形小,尺寸稳定,价格低廉,缺点是固化反应时间一般高于激光扫描停留时间,因此来不及充分反应,零件的初始强度往往较低,需要做后期固化处理。现在较成熟的热固化成型材料是覆膜树脂砂,可用于铸造成型的型芯和型壳。

3选择性激光烧结高分子粉料烧结件的用途

由于 SLS 技术的灵活性和快捷性,它的应用领域几乎包括了制造领域的各个行业,在医疗、艺术、人体工程、文物保护等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1制造业领域

在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汽车等重点行业,其核心部件一般均为金属零件,而且相当多的金属零件是非对称性的、有不规则的曲面或结构复杂且其内部又含有精细结构。这些零件的生产常采用铸造或解体加工的方法。在铸造生产中,模板、芯盒、压铸模的制造往往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的,有时还需要钳工进行修整,不仅周期长、耗资大,而且从模具设计到加工制造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略有失误有时甚至要全部返工。特别是对一些形状复杂的铸件,如叶片、缸体等模具的制造更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在加工技术与工艺可行性方面仍有很大困难。可以设想,如果遇到此类零件的样品或小批量生产,其制造周期、成本及风险是相当大的。

3.2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验证与功能验证

RP 技术可快速地将设计的 CAD模型转换成物理实物模型,这样可以方便地验证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和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可装配性、美观性,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可及时修改。如果用传统方法,需要完成绘图、工艺设计、工装模具制造等多个环节,周期长、费用高。如果不进行设计验证而直接投产,则一旦设计失误,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例如,家电及通讯产品的外形、结构设计,装配试验、功能验证,模具制造等;为客户提品样件,进行市场宣传等,快速成型技术已成为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的一种技术途径。

3.3医疗、人体工程、文物保护领域

医疗器械的设计、试产、试用。以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把 CT 扫描信息实物化,利用 RP 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作为医疗专家的可视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或对特殊病变部分进行修补,人体骨关节的配制,文物的仿制等。

4 结语

目前,国内使用的 SLS 高分子粉料仅限于 PS、PA、PC 等粉料,大多数是各研究单位针对自己研发的 SLS 设备而研制的,成本较高,对设备的依赖性强,并且成型性能不稳定,成型件表面粗糙,表面硬度和强度不高。成型粉料和成型工艺是获得良好烧结成型质量的关键,SLS 高分子材料和工艺的改进研究仍有以下工作要做: 1.需要研制出更多种类、不同用途的粉料,逐步扩大 SLS 技术的工业应用领域。SLS 成型粉料的开发和生产应向商品化、系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国内目前尚无专业的快速成型材料制造商和销售商,各快速成型技术的研发单位开发的粉料品种比较单一,工艺适应性较差,不便于推广应用。2.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污染的高分子粉料,改变目前价格昂贵制约工业应用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可大可小,主要通过项目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行为能力,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学习知识。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完成零件的加工机电一体化论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要集促进师、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在项目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老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项目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示范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2 任务的引入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机电一体化论文,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最后针对模具加工中经常用的跳步加工操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

在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尤其是级进模凹模型孔的加工,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

3 任务的分配

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图2为零件的二维图。机床为泰州三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K7732A型号机床。零件毛坯为60mm×80mm×δ3mm的45号钢。对学生的要求:

(1)每组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个零件;

(2)记录每个零件完成的时间;

(3)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记录误差。

图2 加工的零件

3 教师讲解

在对零件进行线切割加工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工艺路线和切割程序,包括对图纸的审核及分析,加工前的工艺准备和工件的装夹,程序的编制,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检验等。加工步骤一般如下:1.凹模加工工艺处理方法,2.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3.钼丝垂直校准方法与定中心的方法;4.电参数的选择;5.跳步加工方法和操作要领。

对于本次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方面,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线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软件绘图等方法。我们此次项目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线切割加工的跳步加工,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考虑到单纯在黑板上讲解跳步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很难掌握,也很枯燥。所以在教师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Flash软件的仿真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床加工工件时的跳步过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画图和写加工步骤的时间。图3是运用Flash软件钼丝走丝轨迹。具体跳步加工步骤如下:

图3 钼丝走丝轨迹路线

(1)第1步加工内孔,钼丝运行轨迹如图①所示。加工完钼丝将停止运动,关闭工作液和走丝机构,拆下钼丝,再按电脑屏幕上的“继续”键,机床工作台将沿虚红线方向移动到第2个传丝孔的位置(加工前穿丝孔已经用钻床加工);

(2)将钼丝从第二个穿丝孔穿过,重新固定在储丝筒上,开走丝按钮和工作液按钮,再次按“继续”键,机床开始加工外轮廓;

(3)切割完成后,关闭走丝机构和工作液泵、关闭总电源、取下工件。

4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讲解演示完加工过程后,学生分组练习。机电工程系08模具-1班学生共有36人,实训地点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车间,共有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6台,钻床1台,钳工工作台1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分为6组,一组6人。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每组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工件的装夹、电参数的选择等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需帮学生指出机电一体化论文,让组内其他同学思考错误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样提高组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5 点评和总结

在点评和总结环节,主要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组成。组内自评由每组组长对该组加工的工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出勤等发表意见。组件互评主要是指6组之间相互指出工件的优缺点、测量尺寸并选出最佳的一组。最终由教师点评,跟踪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 扩展与思考

最后,可以扩展知识和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比如:

1.工件定位:以此工件为例,若工件定位不准,对加工的工件有何影响?

2.钼丝定位:开始加工前,若钼丝不在穿丝孔的中心,对加工工件有何影响?

3.钼丝引入处位置怎么最佳选择?

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提高以后再遇到类似难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国防下业出版社,2006.

[2]杨晓伟.启发式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6-14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52.

[4]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第9篇

论文摘 要: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卢龙飞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型下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索了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新方法,提出了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转换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从而使职业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杨润丰等人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比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生产以及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卢菊洪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构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时展的要求。胡茵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新和拓展的应对策略。王婷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含义,并且提出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将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融入到《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高电子五金厂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明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从而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为:在机电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领域的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为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方法、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冲压件的质量检验和分析方法。

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出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且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协作,提出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执行和课程评价的相关措施。并且关注《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以及项目化的建设。

(二)设置和课程对应的“体验课”,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得到技能上的训练,并且逐步地掌握未来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专业师资是制定和实施科学课程体系的保证。双师型师资的确定,不仅仅是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相关培训,而是高职院校能够为教师争取到一些可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机会。通过在企业的实际训练,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发现自身在课程教学中的缺陷,从而能够使以后的教学可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紧密,从而能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1:1,或者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大一些。通过开展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并且逐步地把实际项目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中,加强模具设计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模具设计相关工作过程的介绍;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对职业技能的教学进行精心的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冲压工艺的编制、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和维护以及冲压件质量检测与分析等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查找资料和文献的方法能力。

(二)完善《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和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1.主要包括冲压生产和冲压模具,前者可以通过生产情景录像来进行教学;后者可以通过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录像来进行教学。

2.主要包括冲裁件质量问题分析、弯曲件质量问题分析、拉深件质量问题分析和成形件质量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次品件进行演示教学。

3.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订、冲裁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和冲裁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冲载件(托板)进行教学。

4.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定、弯曲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弯曲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弯曲件(支架)进行教学。

5.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及拉深次数的确定、罩壳的生产方案的制、拉深模总体结构设计、罩壳的工艺计算、拉深模零部件结构设计。主要通过拉深件(罩壳)来进行教学。

6.主要包括气瓶的成形工艺分析和气瓶的缩口模设计。主要通过成形件(气瓶)来进行教学。

(三)开发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材。通过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及一线员工开展研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教材内容的制订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的制定、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典型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归类为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具设计,新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择恰当,教材难度适中,选取的工作任务真实,具有代表性且实践性强,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导向是指依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冲压件模具设计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是指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使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成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文件;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规则。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化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群体化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如实验实训、综合实训、学科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和辩论赛等)来引导学生群体化协作学习和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化合作能力。利用BBS、微博和QQ群等网络的形式,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并且形成一致意见,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将以前片面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改革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利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工学结合模式下下厂实习等都在考核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结论

经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并组织以真实冲压件模具设计和制造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冲压生产及其规律有生动、直观、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还节省了企业的二次培训,因此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7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的改革不能只关注教学本身,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与企业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宁波大红鹰学院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8年随着学校升本以来,至今已经招收五届学生,共计1200名左右,学院包括学校明确提出要办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非常重视。随着08级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学院对学生所在的中小企业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更好地推进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打下基础,使得我院机械类毕业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我们深入调查了毕业生在企业里的工作情况,与企业进行大量沟通,了解企业对我们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从而修订了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领域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2.1 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第一,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科学知识,较好地掌握本国和一门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 第二,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等基础知识。 第三,了解企业运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四,具有机电一体化装备、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制造信息化等专业方向之一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前沿及发展趋势。

2.2 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第一,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撰写和阅读科技论文、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第二,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的基本能力。第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第四,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和涉外业务处理能力。第五,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必需的基本工艺操作能力。第六,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第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八,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2.3 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第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具有求实诚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质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第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六,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4 应用创新性人才的职业资格要求

推荐获得下列证书之一:

第一,熟练掌握一类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达到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或以上水平。第二,机械AutoCAD(Ⅱ)级或以上水平证书。第三,Pro/E(Ⅲ)级或以上水平证书。也可以是(UG、MasterCAM等同级证书)。

3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点

学校为了配合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完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项目驱动为教学改革手段,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快速适应性。其中实践教学体系一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了工程制图学完后的机器测绘、工程力学中的常用实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金工实习等,这些实习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动手能力。第二,专业技能主要是课程设计,其中包括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以二级减速器的拆装设计为主)、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以不同的夹具设计为主)、电工电子课程设计(PLC、单片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实践技能。第三,创新设计主要包括全国挑战杯设计大赛、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学生的专利申请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第四,专业考证包括了数控加工技术、AutoCAD、PRO/E及Solidworks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为今后在工作岗位的发展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根据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企业需求分析,提出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按“一核心三方向”的要求创建专业知识培养体系:以数控制造为专业核心,以机电装备制造、模具制造、制造信息化为专业方向;按“一突出三加强”的要求创建能力培养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学习能力、涉外业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为我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杜柳青,杨翔宇.面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邹景超,刘万福.民办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2010.

[3]李培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第11篇

论文摘要: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塑料制品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专业设计人员的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塑料制品模具设计时制品材料的选择是决定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还有制品壁厚等问题是辅助设计软件所不能解决的,要需要专业设计人员长时间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好的。因此本文就塑料制品模具设计中若干重要问题做以简要的讨论。

在我国塑料工业发展中,计算机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领域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时间,尤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解决了塑料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的薄弱环节。更在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体现出现代科技的优越性。但是现代技术并不能替代专业设计人员的经验,在塑料模具设计时制品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模具设计时模具材料选用的重要因素。怎样选用合适的材料,是模具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塑料制品材料的选用对模具设计的影响

一般来说,并没有不好的材料,只有在特定的领域使用了错误的材料。因此,设计者必须要彻底了解各种可供选择的材料的性能,并仔细测试这些材料,研究其与各种因素对成型加工制品性能的影响。本文只就传统的热塑性材料进行分析以说明问题。在注射成型中最常用的是热塑性塑料。它又可分为无定型塑料和半结晶性塑料。这两类材料在分子结构和受结晶化影响的性能上有明显不同。一般来说,半结晶性热塑性塑料主要用于机械强度高的部件,而无定型热塑性塑料由于不易弯曲,则常被应用于外壳。这是材料选用的大框,其次,还要根据填料和增强材料继续选择。

(一)根据填料和增强材料进行选择的分析

热塑性塑料可分为未增强、玻璃纤维增强、矿物及玻璃体填充等种类产品。玻璃纤维主要用于增加强度、坚固度和提高应用温度;矿物和玻纤则具较低的增强效果,主要用于减少翘曲。玻璃纤维会影响到成型加工,尤其会对部件产生收缩和翘曲性。所以,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不能被未增强热塑性塑料或低含量增强材料来替代,而不会有尺寸改变。玻璃纤维的取向由流动方向决定,这将引起部件机械强度的变化。试验(从注射成型片的横向和纵向截取了10个测试条,并在同一个拉力测试仪上对它们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比较)表明,对添加了30%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聚酯树脂,其横向的拉伸强度比纵向(流动方向)低了32%,挠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减少了43%和53%。

在综合考虑安全因素的强度计算中,应注意到这些损失。

在一些热塑性塑料中加入了一系列增强材料、填料和改性剂来改变它们的性质。由这些添加剂产生的性能变化必须认真地从手册或数据库中查阅,更好的是听取原材料制造厂家的专家的技术建议。以选用最为合适的材料。

(二)考虑湿度对材料性能影响

一些热塑性材料,特别是PA6和PA66,吸湿性很强。这可能会对它们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进行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性能,考虑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模具材料的选用取决于制品材料,细致分析制品材料后,才能在模具设计时选用最为合适的模具材料。

(三)塑料制品模具材料选用

细致分析塑料制品使用的材料后,选取最为合适的模具材料。目前我国市场常见的、适合热缩性材料的模具材料有:非合金型塑料模具钢(即碳素钢)、渗碳型塑料模具钢、预硬型塑料模具钢、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整体淬硬型塑料模具钢、耐腐蚀型塑料模具钢几种。在模具材料选取时,根据制品材料是否改性和增加填充剂,添加何种添加剂来选取适合的模具材料。例如:制作形状复杂的大、中型精密塑料制品时,其模具材料可选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制造复杂、精密且生产时间较长,需要高寿命模具时刻采用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具体选用时主要还是要针对塑料制品的材料和模具预计使用情况选取。适宜的材料加上合理的设计将极大的提高模具使用周期,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二、壁厚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在工程塑料零件的设计中,还有一些设计要点要经常考虑,其中对于壁厚的设计尤为重要,壁厚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产品影响极大,改变一个零件的壁厚,对以下主要性能将有显著影响:零件重量、在模塑中可得到的流动长度、零件的生产周期、模塑零件的刚性、公差、零件质量,如表面光洁度、翘曲和空隙等。

(一)塑料模具设计工艺中的基础要求

在设计的最初阶段,有必要考虑一下所用材料是否可以得到所要求。流程与壁厚比率对注塑工艺中模腔填充有很大影响。如果在注塑工艺中,要得到流程长、而薄,则聚合物应具有相当的低熔融粘度(易于流动熔解)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深入了解聚合物熔化时的流动性能,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模具来测定流程。

增加壁厚不仅决定了机械性能,还将决定成品的质量。在塑料零件的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尽量使均匀。同一种零件壁厚不同可引起零件的不同收缩性,根据零件刚性不同,这将导致严重的翘曲和尺寸精度问题。为取得均匀的,模制品的厚壁部分应设置模心。此举可防止形成空隙,并减少内部压力,从而使扭曲变形减至最小。零件中形成的空隙和微孔,将使横截面变窄,内应力升高,有时还存在切口效应,从而大大降低其机械性能。不同壁厚塑料制品的模具设计时,模腔的要求也不同,根据制品的要求,设计模具的模腔及脱模斜度,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的分模或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厚尺寸的精度。

(二)热塑性塑料设计中的指标分析

热塑性塑料一般具有高的延展性和弹性,不需要像具有高刚性、低延展性和低弹性的金属一样指定严格的范围。设计者在决定热塑性塑料模具制品的成本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合理且不影响产品性能的、缩小公差,较少成本是可以实现的。一般商业上可接受的产品与标准尺寸的偏差不高于0.25-0.3%,但这还需要与应用时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来判断。精确的模具可以有效的缩小制品公差,从而降低制品成本。因此,模具精密度对制品生产厂家具有重要意义。

三、塑料模具设计时对收缩值的考虑

为了不对塑料部件制定过分严格的范围,必须要注意一些影响塑料制品尺寸准确性的因素。模具制造的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同时要特别注意脱模斜度的重要性,因为它决定了脱模容易与否及防翘曲性能。

还有一个与产品设计相关的重要问题是,当成型品是由不同材料或不同壁厚制成时,其模后收缩值与方向和厚度相关如果复杂的成型对加工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要获得模具原型有关收缩值和翘曲行为的准确数据玻璃增强材料的这一性质最为明显。玻璃纤维的取向性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收缩,从而导致尺寸不准确。塑料制品的几何形状对收缩也有影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性能,这也是设计者值得关注的一点。因此在此类制品模具设计时要注意制品脱模收缩后的尺寸是否为产品要求尺寸,否则因制品模后收缩值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产品尺寸不符合标准。

结论:

与产品模后性能相关问题还有许多,设计人员可以参考手册进行设计。总之,在塑料制品模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制品尺寸、性能、外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利弊,选用适合的材料,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产品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模具设计概述[J].中国模具设计,2003,6.

[2]李海龙.注塑模具设计[J].模具前沿,2005,12.

[3]肖海燕.模具设计之材料选用[J].西安机械设计,2006,1.

[4]吴利国.塑料模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33-03

经过几年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粗浅地形成了以下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依据

(1)岗位需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分为: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这两个岗位都需要学生熟悉国家相关标准,绘制样图,看懂图样。

(2)后续课程。如果把整个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模具CAD/CAM、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是枝叶,那么机械制图课程就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树干,支撑后续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业资格。车工、钳工、铣工、数控工艺员、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考试都要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依托。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的基础,无法看懂图纸,既谈不上加工,也无法考证。

(4)素质拓展。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不仅仅能够读图看图,还要练习实际生活。例如,根据节流阀的装配图,能够了解其工作原理,如果那个部分需要维修,能够根据装配图进行拆卸维修。

根据上述四个依据,把《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具有查阅有关标准的能力;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并据此阅读机械图样;能熟练地应用绘图仪器、徒手及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

(2)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识读、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方法能力:质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社会能力:知人、自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素质目标。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竞争、效率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勤奋、敬业、重操守。

二、教学理念、思路与内容

1.教学理念

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做”,“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学方式,探索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1)“教”为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用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语言打动学生,把对人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用身边的事例,以浅显化、通俗化的方式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为主体。引入案例、情景、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练”为主线。打破了以往课程结束后统一练习的教学模式,避免只学不练,只听不练,组织学生适当的课堂及课外练习,运用、消化和巩固知识。

(4)“用”为根本。强调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实训,组织学生到车间观摩。

总的来说,笔者的教学理念就是引出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知识、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

2.教学思路

结合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情景,根据专业知识习得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独立地绘制和阅读样图,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课时设计,具体为大一两个学期的课程,第一个学期6学时/周,第二个学期4学时/周。具体课时设计如下表:

把以前零散的章节整合为五个项目。国家相关标准及工具的应用等归结为基础知识和技能项目部分;点线面的投影关系归纳到投影基础项目里;三视图、轴测图等归到制图应用技术项目里。五个项目环环相扣,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基础。实践课时>理论课时的课时设计,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练中学,学中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可选择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实物教学法。利用教具模型或者是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位置的关系,更有兴趣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②讲述法。传统的板书讲述,也能让学生加深理论理解。③多媒体教学法。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更加直观。多媒体课件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④图示对比法。通过对比的方式,好与坏一目了然,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不易忘记,以后自己绘图时也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⑤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⑥提问引导法。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综合以上多种方法,兼蓄并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手段――“四化式”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已不断地运用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模型、揭示板、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讲授不同内容时,同一内容需要多次演示。然而,采用现代化方法进行教学,如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动画等,与教具模型、板书等传统的方式相结合,则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共同参与学习,有助于提高知识获得的准确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实践化的教学课堂。知识是能力的根基,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实践化的教学课堂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面对实物进行实践画图。教师只是提出要求,充分体现“导”的作用,学生可分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完成绘图。

(3)幽默化的教学语言。语言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是语言,教师语言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效果。吐字清楚、准确生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语言的幽默化,则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地探索。

(4)多样化的教学气氛。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教师讲,在这种单调的教学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端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师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2.教学过程设计――“五步式”

第一步,实物导入,直观演示,引入新课。举生活实例,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视觉和感觉上获得初步印象,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了大体的印象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第二步,重点讲授,细讲,引导设问,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三步,小结练习,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要点。布置针对于本节课设计专项的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理解本节课程的精华。

第四步,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打基础。在教学理念中以“练”为主线,正是通过本步骤为学生留下部分作业,让他们在课后也能得到练习,运用、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五步,拓展延伸,预习阶段,布置任务,为新内容打基础。教师针对下一节课的难点,设计几个题目让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预习,准备下一节课。

以上五个步骤衔接紧凑,一步接一步,预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小结练习是知识浓缩和能力提高的体现,布置作业是对课程的巩固,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3.考核办法

总评成绩分为:项目考核20%,过程考核3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30%。其中过程考核又分为:创新30%,态度40%,作业20%,提问10%。成绩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通过这样的考核办法,刺激学生发挥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

参与出版了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及十二五规划教材,并配有习题集和光盘,如2010中文版《AutoCAD基础教程》。在各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如“从cad竞赛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本着启发、诱导、创设学生思考情境的原则,引发学生空间形体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正确认识已有形体创设新形体的思维,引导其进行创造性学习。笔者自制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及虚拟仿真动画,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模型、实体模型、教学量具、计算机室、实训室,等等。取得的教学效果为:积累了很多学生作品,学生的考证率逐年得到较大提高,通过率都在90%以上,多次在国家、省、部级大赛获奖。通过大赛,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了指导教师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及教师间的合作进步。通过几年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形成的课程设计还有不足,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