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阅读

小学阅读

时间:2022-01-31 04:0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阅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阅读

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少年儿童时期,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在这个阶段,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老师应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以兴趣为起点,孩子便有一个快乐的阅读过程。这是小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譬如说,在学习《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可在课前留下一些问题,如:看完文章后,你认为什么是幸福?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理去读文章,有目的性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在同学完全理解课文后,学生可以表演故事情景。一个学生扮演仙女,三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孩子。表演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开始活跃课堂,然后也和学生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样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最成功的课堂。

文字枯燥无味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文学的小学生,逐渐增多的阅读量,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应该采取一些方式,以保持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已经渐渐齐全,多媒体已经普及到每个学校,一些乡村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我们要好好利用。在读的教学上,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它能综合语音、文字、图像,将抽象化为具体,变动为静。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

二、加强引导

在提倡素质教育之前,大多数的师生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导。而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应该将主导地位还给学生。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所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是小学老师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由引导阅读过度到自主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介绍历史人物等方式去引导学生读书,如给学生讲武松打虎的故事,学生会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自然会想阅读相关的其他故事,这时就可以推荐他们去阅读《水浒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的不同,介绍给学生看的书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男生或许比较喜欢历史文学或者地理知识类的书籍,而女生则更喜欢看故事类型的书籍。所以对于不同学生,要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

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老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爱阅读,常阅读的形象。同时,在阅读方面。老师可以多多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这样不仅激励学生去阅读,还督促学生去阅读,让他们明白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做的工作,也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工作。

三、勤于积累,善于表达

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知识。课文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营养的主要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到的知识在于积累。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获取不同的知识,也会有自己独到的阅读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但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只有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养成一个记阅读笔记的习惯,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写阅读心得也对语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作水平。所以,写阅读笔记是学习的好帮手。老师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记下书中的优美词句,或者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且不定期检查同学的阅读笔记。老师能从学生的阅读笔记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有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时,要求明确写出阅读笔记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并不是一种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以为阅读是为了完成阅读笔记。只有把阅读笔记当成提高自己的工具,才能使自己真正的得到提高。

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培养能力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力的竞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学习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民族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使学生尽早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的三大特点,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化阅读教学,必须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阅读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材特色,深入挖掘、精心挑选教材中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高峰,并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施加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明确各段之间、各段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为他们理解课文和熟悉课文打基础,也为读写结合找准结合点和生长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粗、精、细”三读阅读指导。粗读能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想。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学习符号标示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特点、关键词句,做到边画边读边想。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以下五读:比读,比较所学内容的异同点;联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加工;续读,做完练习后,再读课文,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忆读,熟读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储存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课文中固有的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切实把培养学生智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促进教学的改革。如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 蔺相如的什么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2.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真是不应该”?3. 蔺相如这种忍让的精神,你觉得可贵在哪里?廉颇知错就改,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先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基本的知识,接着是启发学生从句与句的关系中领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课文和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这样通过教学完成了“发现事实——进行推理——个人见解”的过程,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提取知识;再通过联想,与生活经验沟通,进行再造想象,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把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去发掘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基本特征,达到了阅读教学所企求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巩固方法,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儿童入学时启动,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意念:我是学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克服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心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处在一种随意状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读书兴趣小组。这种小组能以点带面,使全校的读书活动得以健康发展。读书兴趣小组,可定期组织活动,指派辅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掌握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学生中搞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即使农村学校现在大部分都能达到每校生均拥有图书10册以上,不能把这些宝贵的丰富的知识入库封存,而要发挥其育

人成材的功效,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推荐一组书目,并根据这些书的内容,设计出一套问题发给学生,最后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代表,举行比赛。

组织不同范围的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涉及学习体会的交流、读书信息的沟通。另外,还可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读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从一般的阅读转入积极的思考。

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这种活动,可以请校外辅导员作专题讲座,它很容易在学生当中产生轰动效应,从而诱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或主题班队会,把阅读中读到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人情风俗等绘声绘色地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第3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目前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理想。针对这种困境,我采用多读多听,加强交流的策略,促使学生增加积累和感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共同得到提高的教学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一、多读文章,增加积累和感悟

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某方面文章阅读与不定期进行经典文章阅读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积累和感悟,从而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定期的阅读相对容易实现,教学效果也很显著。我们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学生阅读某方面的文章,比如读一些写人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写法和意义自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加以点拨,就会事半功倍。

不定期的阅读相对而言,效果不一定理想。因为不定期的阅读通常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时间原因,无法保证阅读同类文章的数量,也就不能实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虽然教师会对某篇文章进行专门细致地讲解,但是学生未必能做到举一反三,无法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要求学生做不定期的阅读时,我通常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比如双休日、寒暑假等,指定一些经典著作或某个范围,进行课外阅读,然后通过讲解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的方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目的。

二、多听多学,陶冶情操,感悟意境

限于年龄和阅历,小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思想的把握难度较大,因此,即使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毕竟有限。于是,我采用让学生多听故事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比如聆听一些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等,小学生能够通过讲述人的语气,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尤其是对话时的语气,更容易让学生体会不同环境和角色的微妙心理。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明确和加深学生对文章中表达事件、人物的观点和看法的认识,是对高尚品格的肯定与赞赏,还是对不良行为的否定与批评,都可以通过讲述的语气得到体现,让学生一边感悟文章的意境,提升阅读能力,一边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一来,潜移默化间,“教书”和“育人”这两个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并行不悖地得到解决。

三、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教师的讲解、自身的感悟,再加上聆听的陶冶,三方合力,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个对目前的教育理念来说,有着严重弊端的问题――思维定式。一提起思维定式,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想起解数学应用题时,为了打破思维定式,往往提倡一题多解。其实,思维定式作为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指人的一种心理因素,也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时,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思维定式其实是广泛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会大力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小学生进行阅读时,也会因为思维定式的存在,在阅读某篇文章时出现先入为主的观点。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习课等时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就会产生碰撞,当学生遇到自己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曾与自己愉快交流,或者是激烈争论的同学提出的方法,小孩子的天性会让他们偷偷地试一试,于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定式就这样被打破了。

通过近年来不断进行的教学实践,我教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因此多读多听,加强交流的小学生阅读教学策略,一定可以促进学生增加积累和感悟,进而实现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持续提高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辽宁省彰武县兴隆山九年制学校)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在小学阶段开设有效的英语阅读课,对于开发语言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在阅读训练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1.师生互动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特点是:教师导入,学生感知学生精读,教师讲解巩固操练,内化语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2.主动参与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交流讨论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教材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首先,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这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发其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

3.自主开放

自主开放也称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适用于课外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要求——即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仅靠教材所提供的语片和材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检测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另外,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旧知识在新的语境中不断复现,新语言现象的频频出现,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和反馈: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手抄报比赛,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背诵和改编rhyme,chant等和唱一些英语歌曲以及鼓励学生互相交换英语课外书和视听材料等。这些课外阅读活动会让学生仔细自主地钻研手头阅读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活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种阅读教学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和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综合地使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最佳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建构阅读教学的模式。

(1)内容文字难度不大的文章,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

(2)内容难度较高的文章,以“听/读说”为主线,即“总分”的方式进行教学。

(3)“总分总”教学模式,即“读说写”。其基本框架结构如下:passagegeneral ideawords/phrases/patternspassagespecific ideaoutput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采纳。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呈现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

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1.要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2.渗透异国文化,拓展阅读空间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通过文化背景的渗透来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学好、用好英语。在My holiday的教学中我也积极地渗透西方节日及文化。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Valentine’s Day等等,这样,让学生在主动,有兴趣的条件下自主地拓展了课外阅读的空间。

3.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第5篇

【关键词】朗读;创设情境;小学阅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培养语感、有助于记忆、促进领悟、提高审美、益于写作、发展想象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创设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发掘知识瑰宝,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朗读的几点看法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所读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及老师的范读渲染课文情景。例如,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在网上给学生找了很多课文中写到的葡萄沟里五光十色的葡萄的图片,在讲到葡萄的美时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简直太美了!我真想到葡萄沟看一看!”这时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葡萄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抒发自己内心对葡萄的赞美。

二、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用词非常准确,有些句子含义特别深刻,对理解中心思想作用很大。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音,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如《难忘的一课》中的“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还有“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的伟人”。这些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多次朗读,带领他们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三、教师范读,引导学生

教师的范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兴趣,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情境教学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p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欣赏水平。

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课堂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钻研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种情感色彩很浓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怀,以及人民群众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多次朗读,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篇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同样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计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基本技能。那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一.师先示范,生后而行。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教师的示范阅读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教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但如今的数学课堂,多数教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解决问题"。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上面,又怎么能期待学生去认真读题呢?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并指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例如: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对"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不相交"这个关键词,再通过与"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等知识的比较,学生就能真正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

二.课上引领,课下巩固。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

1.要充分发挥课堂上对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

首先,教师要提供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来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提供综合信息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小数时,要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关于"0与小数点"方面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惊叹之余能够感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阅读《小数点的代价》让学生了解了前苏联的一次航天事故:由于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联盟1号在返回地面时失事了,从中深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痛悔,理解计算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要充分发挥课堂下对阅读教学的巩固作用。

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并促进自身发展。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并为学

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快乐数学》、《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等课外数学读物,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达到抽象与形象自然地融合,达到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多方搜集数学资料,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让学生思考、发现、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要求,形成能力。

1.让学生在"兴趣"中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只有教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兴趣中阅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编写一个关于"垂直与平行"并暗藏错误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以加深对"垂直与平行"概念的理解。

2.让学生在"推敲"中阅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例如: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圈一圈,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键词。通过对"同一、不相交、两条"的关键词的点画和联想,让学生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讲某一条直线就是平行线;"不相交"的正确含义可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和删减,并借助实物使学生产生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关键词句,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问题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动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饲养场共养兔420只,其中黑兔只数和白兔只数的比是3∶4,黑兔和白兔各有多少只?"其中,关键句"黑兔只数和白兔只数的比是3∶4"可以换成"黑兔只数是白兔只数的3/4","黑兔只数是白兔只数的0.75倍","白兔只数比黑兔只数多1/3"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把一种数量关系"换一种说法",能使题目的条件变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经常做这种"换一种说法"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样利用各种变化,使概念的本质特征更为突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做到"形变质不变",使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在变化中被激活,同时数学概念也一次比一次更清晰。

4.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

第7篇

一、教师引读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其实在视听媒体已经普及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孩子仍然酷爱听故事。听故事几乎是每一代孩子共同的享受和心灵慰籍。用耳朵倾听故事给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他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听老师大声读往往用在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学生身上,要想让学生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这一目标,首先解决了书源问题。目前大部分的家庭藏书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为孩子购书更加困难。大声读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其次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教师读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在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是这么有趣的事,渐渐地他们会觉得只听老师读是不过瘾的,自己得找本书读。

二、书籍的选择

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面对臭烘烘的垃圾堆和孩子们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目睹碧绿的草地是一样的吗?它们在孩子们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孩子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三、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语文课不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吗?不错,语文课确实是很好的阅读时间,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因此它不能排除语文老师手舞足蹈的表演、锦心绣口的展示,更何况语文老师还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期望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阅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是笔者思想保守,实在是笔者就是一名语文老师,不仅深知语文老师的心理,而且还深知语文教学检测的现状,因此即使想唱些高调,也是言不由衷。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四、说出你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有哲人云 :"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惊羡 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将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为了更多获得同伴的或其他听众的赞赏,他会想方设法地去猎奇,从书本上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故事。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们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的闪光点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可以要求孩子说出所讲内容的出处,这对其他孩子有着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五、创设环境

第8篇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兴趣;主动性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在很多地区,由于条件所限,小学生所接触的阅读作品较少,再加上许多学校提供给小学生的阅读读物比较枯燥,甚至超出他们的年龄阶段所能理解的范围。就造成这些读物本身就无法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作业负担就很重,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所谓兴趣特长班,大量的习题和训练占用了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所以,可供他们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很少。在无法保证阅读时间的情况下,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塑造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气质。

小学生有了语文阅读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寻求阅读的机会,从阅读中获得能力和心灵上的双重满足,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而他所主动获得的知识和愉快的阅读体验又会反过来增加他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的循环。而这种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外界的好奇心正是最浓郁的时候,而他们好奇心的满足,除了靠老师和家长的传授外,更需要他们自己依靠课外的阅读去获得。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措施

(一)精选并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语文阅读读物

小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书籍,常常会难以取舍,不知该如何选择。尤其是他们还处在好奇心比较强烈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冒险、刺激、勇敢、神秘、童话的渴望和追求非常强烈,所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精心挑选和推荐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经典语文阅读读物。对于宣扬正义、美好、善良等正能量的阅读读物要大加提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的积极地亲身体验,从而真正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以课本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可急于求成。其次,对学生的各类阅读读物进行分类和阅读技巧的指导。从分类上来说。比如小说类、童话寓言类、作文类、科普类等。从技巧上来说,比如哪些适合粗读,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速读等等。但这并不是要束缚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而是要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来提高些校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高效的语文阅读习惯,以不使其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三)积极营造语文阅读的氛围,开展读书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常用一些有趣精彩的故事来向小学生推荐相关的语文阅读读物,吸引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分享或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吸引小学生去读老师所分享的读物,或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不二法宝。小学生喜欢热闹,喜欢游戏,我们可以让小学生比赛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阅读片段,还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读到的故事表演出来,这样的读书活动是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也是最容易调动他们语文阅读主动性的。

(四)小学生语文阅读要持之以恒,才能永恒

对于调皮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其功力不在一朝一夕。要循序渐进、要时常督促、更要坚持到底。对语文阅读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鼓舞会促使学生继续坚持广泛的语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也会使其他学生向被夸赞学生效仿和学习,这样整个班级都会形成浓厚的语文阅读氛围,其意义和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结论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小学生们自发的去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循环,而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而言,现在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和不足,只有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及方法,才能帮助更多小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2]张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研究[D]. 广州大学 2013

[3]王永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04)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088-01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及自我的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对作品情感的体现,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文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和品位文学作品中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情感需求,让学生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范围,因此,在学生小学阶段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确具体的阅读能力概念。现阶段的语文阅读现状使教师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都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文教育不断思考并加强认识,还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因此,做好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阅读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基础,并在发展这些能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开展本校教师培训和语文教研工作,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到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认真做好校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随时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时,还要在各个年级和班级设立图书角,营造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阅读,教学课时中至少每周有两个课时用来阅读,让学生安静的看书,在教室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最后,避免小学生盲目性阅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十分的强烈,学生喜欢看书,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读书和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辅导和教育工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收水平,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避免小学生所选择的书籍与他们自身年龄阶段不相称。此外,在现在的图书市场中,书刊的种类鱼目混杂,小学生思想和心灵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一定要保证积极向上,语言文字没有错别字,这样的阅读内容才适合小学生去阅读和学习。

二、注重教学方法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制定课内外学生读书档案,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其次,教会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采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效率。第一,教会学生精读。对于名著、名篇和名段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甚至要熟练度到能够背诵的程度,要引导学生动手和动脑,做到口到、心到、眼到、手到,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教会学生速读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五六年级的默读读物一般每分钟不低于300字。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要在课堂上不断训练学生提纲挈领快速略读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长篇幅的文章。同时,还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大意。在训练学生过程中,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把握中心语句和重点词语去理解文章的意思,通过把握中心语句和掌握略读方法,能够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第三,对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应该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童话作品主要让学生重视童话的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情感进行理解,阅读诗词应该让学生透彻的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阅读说明性文章,应该明确文章中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文章的类型,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有限,难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理解和解决的字词,但是在课下又无法及时向教师请教,解决问题。这时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具书使用习惯就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使用工具书也是十分重要的。字典和词典是小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需要准备的两种工具书,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自觉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词,就可以利用工具书将其解决,这样不仅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可以认识更多的生字和生词。在阅读中只有真正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才会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调整自我,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当然除了上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尝试,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细微环节入手,严格要求,坚持持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发展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最强的阶段,而语文阅读课是发展孩子天性的地方,通过对书本人物的理解,学生不仅可以总结学习人生最初阶段的关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而且可以开发智力和想象力,而现行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局限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小学老师综合素质等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课效果差强人意,通常学生的阅读课要么被老师占课,或者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语文阅读课,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贯彻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创新,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1 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不同于教育,成功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过程,也应当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意志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崇敬,语文文化极具丰富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有权力享受生活,而珍爱生命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珍爱生命才能做到热爱生活才能爱护他人,小学生还缺乏对生命的直观认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身心的投入,带领学生阅读这类文字,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在文字中得到洗礼,而学生自身也会受益终生。其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让学生从小领悟到人类存在于自然之中,在欣赏自然的同时,对人类自身有了深刻清醒的认识,在文字中间感受自然的馈赠与温情,获得美的享受到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2 老师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阅读课也是偏重于老师对文学作品的人物情节进行剖析,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度提升,但是缺乏了自身的理解,禁锢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学创新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更加开放,老师的干预减小,学生的主动权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应该放任不管,而是应当加大对学生的引导,比如阅读的方向或者阅读的话题,可以确定一个阅读的话题,让学生集中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获取信息进而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己想象力的自由空间,于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另外,语文阅读课堂是最富生命力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自由的挖掘埋藏在文字中的信息,探究文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具有开放的意识,在重视阅读话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有不同于老师的不同文学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3 善于运用外部环境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

首先,教师在选定阅读话题之后,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直观具体的展现文学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其理解文字也会提供更多的帮助,比如有人物传记或者任何描写人物外形的作品时,可以展示几张有关人物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字进行鉴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也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达到阅读课的最佳效果;其次,老师要“ 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比如区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过程中详略得当,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文字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最后,老师要将课内和课外的素材联系起来,有新思路新方法,在立足课内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课堂之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积累阅读素材,学会评析并学会举一反三,对课本文章进行鉴赏。

4 结语

阅读教学关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在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着指导推动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通过学生的广泛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问题的思索,为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交际能力夯实基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过程和手段。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小学阅读课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李克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7(1):46-54.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阶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程中,主要是关于语言能力、技巧方面的学习,从而提高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以便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在提高了学生语感的基础上为学生在以后学习相关知识打牢了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阅读技巧和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响应“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着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阶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就要让他们在根本上认识到相关素质培养的必要性。他们只有在心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才能对相关部分产生兴趣。教师要着重教学生养成一个端正的阅读习惯,因为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对文章进行了解的基础,并且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大量的阅读,知识面也会变得更广,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其学习知识能力有所提高,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其更好地实现素质发展。教师应该加大对于学生泛读的引导力度,教学生用科学的方式有目的的进行阅读。

(二)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一般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对于读物的选择要尽量具有一些积极的色彩,比如可以让学生能够对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或者是指定一些优秀的、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效地进行阅读教育可以为孩子培养正确的三观打下基础,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培B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让其开展广泛阅读,因为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能从中总结出一定的技巧。然而这个过程中最好的动力就来自于本身对于阅读的爱好,只有切实地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阅读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的大量阅读,让其在阅读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由于小学生的学生心智容易受到影响,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老师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景,更加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由于语文本身的内容就相对丰富,其阅读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限制,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根本上提高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比如与课本相关联的故事或者是一些趣事,教师可以针对性引导,并且这些事件或者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切入点,老师只需要对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就能让学生提高对相关阅读的兴趣。并且教师可以针对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改变相应的教学模式,比如要以学生为主导,让其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主导者。教师可以针对课本提出预习、拓展等课下任务,让学生自己叙述对文章的理解、涉及的内容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教师还可以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一些人物,更加真实地还原课本中的情形,学生就会因此产生对于相关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也会主动查阅更多书籍去了解相关知识。这样就能大量地积累学生的阅读量,也从根本上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了保障。

三、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适当地提高教学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师应该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也作为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普及开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具体的声音,来提高语文课堂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广的知识面,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来介绍一些优秀作者的生平事迹,或者是用音频放映一些更有感染力的音乐烘托课堂的气氛,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去借阅相关的书籍去了解更多的知识。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置身于情景之中,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这样可以实现教学目的,还将日常教学变成一种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四、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语文阅读不仅是要学生读文章,还要求学生对于文章有体会,也就是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文章本来是作者创作出来的,但是由于学生们的阅历不同,经历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他们就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对文章中的审美和表达进行再创造,达到对文章内涵的领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个体独特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要做到通过阅读来感悟和理解人生,充分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愿,做到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自身思想情感的培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在该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康建华.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9)

[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J].杨丹.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引导;略读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99-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1、学校办好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三、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