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01:0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识图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CAD;课程整合;有效模式
通过对《建筑CAD》和《房屋构造与识图》实训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第一、二学期开设的《房屋构造与识图》第二学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而《建筑CAD》在第二学期开设,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在时间点上恰好能够衔接上,课题组大胆尝试,把两门课程的实训进行整合,并初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实施,在教学中进行验证。
一、实训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一)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是整个实训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一个或二个教师对整个实训课程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指导,而是一个教师团队,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是实训课程整合能够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
(二)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
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整个实训整合课程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在内容的设定上要体现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整合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内容上要环环相扣,而更要和现实工作的流程相呼应,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实训课程整合的成败。
(三)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
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要根据整合的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能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更大的灵活空间,做好实训整合课程和实际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AUTOCAD》与《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整合实训,要在两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实训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备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室、场所及所需的设备。
(五)严谨的考核制度
要选择一种新的考核方式,既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又能充分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
(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要针对实训的对象设置实训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就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及提点,有针对的灵活的设置相关的实训整合环节。
二、《房屋构造与识图》和《建筑CAD》实训课程整合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整合实训的定位
该课程整合实训,把《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的识图部分与《建筑CAD》制图内容相整合,是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研究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制图的一门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
(二)课程整合实训的目标
知识目标:
1.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2.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掌握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图及绘制方法。
2.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及基础的钢筋构造要求。
3.能熟练运用与结构施工图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和图集等。
4.能熟练利用建筑CAD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5.具备利用AutoCAD软件对施工图纸进行编辑和修改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2.应具有自主收集、阅读有关的科技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3.应具备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4.应具备对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的能力。
5.应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课程实训整合项目总体设计与时间分配
(四)课程实训工作任务设计(以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中任务1、任务2为例)
任务1 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平面图。
2.识读仓库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阁楼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3.绘制标准层平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的形状及总长和总宽。
2.能够识读出中墙的分隔情况和房间的名称,房屋内部各房间的配置、用途、数量。
3.能够识读出图定位轴线的编号及其间距。
4.能够识读出图中标注的尺寸可了解各房间的开间、进深、门窗及室内设备的大小和位置。
5.能够识读出各层楼地面的标高(相对标高)。
6.能够识读出门窗的图例及编号。
7.能够识读出室内楼梯、室外台阶、花池、散水。
8.能够掌握样板文件的绘制和使用方法。
9.能够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和要点。
10.能够掌握平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任务2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立面图。
2.识读建筑物南立面图、北立面图及侧立面图。
3.绘制南立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立面形状及朝向。
2.能够识读出房屋的整个外貌形状、层数、高度。
3.能够识读出室外地坪、出入口地面、勒脚、窗台、门窗顶及檐口等处的标高。
4.能够识读出图上标注外墙表面的装修做法。
5.能够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要点、技巧
6.能够掌握立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五)实训的有效模式及成绩评定
在实训内容上,课题组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而形式上也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个人为一组,在时间上分为3周。学生之间要彼此合作,紧密配合,虚心请教,教师作为整个实训过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进行统筹。每个学生除了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其他学生的任务。
第一周,每组分成两个小分队,三人小分队分别做项目一和项目二,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三人精诚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内容。周五召开小组项目交流会议,由一名指导教师参加交流会。
第二周,小组两个小分队项目互换,填写任务分配表。周五针对自己所做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分析,彼此交流做任务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周,成果验收。成果验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教师针对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百分制;第二部分是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随机从每组成员中抽取两名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和现场制图。这就要求每名学生不仅要熟知自己所做的任务,还要掌握其他学生完成的任务,给学生们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答辩分四天进行,时间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每组都是一个参赛队,每天每组都有两名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和现场制作,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得到四天八个参赛成员得分的平均分,得出答辩成绩,百分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还要兼顾整个团队的成果,此举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训成绩由(项目成果成绩+答辩成绩)/2,得出每组成员的成绩基数。最后,由每组成员匿名选出每组的两名优秀学员和两名懈怠成员,优秀学员的成绩提一等,懈怠成员的成绩降一等。
整个实训过程,就像是一场比赛,前两周的实训就像是赛前的热身,是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而第三周就是真正的比赛,使这个实训过程既有趣又刺激。
三、结语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应用型本科下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方法为线索,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制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以应用为主导,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而针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强化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实训实践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实施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5]
推进学长制
学长制是学校在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两化”原则的教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机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土木工程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
前言:课程改革是汇聚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课程在我院的发展概况
本课程的改革是源于《建筑制图与识图》与《建筑构造》是两门独立的教学课程,为了增强课程的适用性与建设改革,符合社会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这两门独立课程进行了整合,即现有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本课程是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始于2003年,该专业加入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省绵阳市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川181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建筑图的识读、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房屋构造组成、构造方法及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熟练地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同时该课程又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水平都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
2、建筑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如果不及时提高,学生毕业后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3、以前的教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不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怎样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实训活动,达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
该课程团队由校内、外教师共9人组成,其中校内专任教师6名,校外兼职教师3名,团队中“双师”型老师所占比例近90%,具有职业资格教师所占比例为87%以上,专兼教师所占比例为0.67:0.33.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硕士以上达62%以上,高级职称以上比例达50%,团队中,有院级专业带头人、院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坛新秀等优秀教育技术骨干和青年教师参加。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大力倡导,建筑企业对上岗人才素质需求的不同变化。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上不断地进行建设与改革,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时可获取预算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等相关领域工作的1-2 个岗位证书。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生源较好,目前已拥有在校生近 1000人。该课程在专业上的定位非常重要,它即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课。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图的识读、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等基本知识。从而具有建筑图的识读,民用与工业建筑主要构造节点详图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构造通用图集的能力,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并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五、课程教学资源是精品建设的关键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使用方面:这五年来,该门课程的教材一直选用的是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准备在明年选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建设方面:根据社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组织该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更为合理和适用的教材并出版发行。实践教材方面:首先由实践教师制订出各实践环节的任务书与指导书,然后请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决定,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料。经过不断的建设与改革,其实践教学资料更加具有完整与针对性,教学效果好。
2、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学院针对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室和一个系专业机房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学生到班的情况较好。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要求教师每一周到班上进行辅导至少一次,这可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其效果好。
3、开展课程改革研讨和学术讲座
根据社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主动与企业、行业联系,在体现高等教育规律,高职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聘请建筑类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培养出符合建筑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应用型管理人才。
4、实践教学方面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主要建有二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一个校内图纸会审、课程设计实训室。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原有实验实训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建设、整合和扩充,主要建设: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及招投标模拟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专业应用软件园区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等。
5、网络教学环境
我院校园网络设施齐全,网络已进入学生宿舍,学院已拥有上千台微机。我系已拥有200余平米的专业机房 1间,可完全满足《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业余自学的需要。
六、课程教学模式是精品建设的主要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1)项目中心课程范型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对整栋房屋的组成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采用了项目中心范型为主的教学方式。如在单层工业厂房教学中,以一个单层工业厂房的全部构件组成为教学主线,采取从局部到整体各个突破的教学方法。
(2)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问题中心课程范型,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围绕建筑构造的施工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总结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训练中心课程范型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训练中心课程范型。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给学生设立墙身节点详图、楼梯构造设计、屋面防水设计、单层厂房定位轴线设计等课内训练。
(4)体验中心课程范型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采用了体验中心课程范型为主的教学范例,通过参观实习,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七、建筑构造精品课程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知识的不断更新。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及时更新专业规范、规定,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多增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以此来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水平,提高学生的学和做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改革;预算教学;职业能力;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16-02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预算。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以及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目前,职业中专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另一种是最近几年来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主张,就是职业中专教育的目的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练习来强化这种职业技能。以上两种教育教学的思维与方向,目前仍争论不休。笔者多年来在职业中专从事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预算教学实训环节的设置进行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尽管他们在学习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多门建筑类相关基础课程,但由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孤立的,所以真正做预算时不能将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建筑工程计量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对建筑物的整体感觉与认识。有些学生甚至连工程施工图纸都看不懂,所以在学习预算时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建筑工程预算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虽然我们教师很清楚该学科的性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变为纯理论化。例如: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也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而缺乏直观的、具体的实例,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诵了大量的计算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无从下手,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导致职校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另一种预算教学倾向是将预算课程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理论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程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相关建筑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如果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对方法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预算,但是如果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所接触的工程较复杂,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使他们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教学节点,每完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教学,马上模拟工作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节点的实训,尤其显得很有必要。
二、实训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拟工程过程实训可以提高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是对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模拟工作过程中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每学习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后,即在实训环节接受一种模拟于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那么所学的知识能立刻看得见、模得着,从而很容易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1.确定实训目标
实训目标应着眼于预算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工程预算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工程量,即工程量计算能力;二是计算工程价格,即工程价格的计算能力。其中工程量计算是预算工作中最繁琐、耗时最多的工作,因此,工程量计算的内容就成为预算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成为工程量计算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工程量计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伴随课堂教学的进度,进行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并把实训的目标确定为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规则,对实际的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
2.选择实训内容
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应用计算规则去解决预算的实际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实训中,如何看懂施工图,如何能在一堆图纸中找到工程量计算所需要的尺寸,这是实训的难点。因此,训练学生预算职业能力的关键不是进行大量的工程量计算训练,而是要训练学生面对施工图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如何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去找图纸上的尺寸,再将它计算出来。
所以,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围绕以下内容来开展: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节点的计算规则训练学生识读与本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有关的图纸,让学生看懂与本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施工图;能根据工程量计算需要快速而准确找出相关构件的尺寸,而不至于面对一堆图纸而茫然不知所措。
3.实训指导的策略
实训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查询计算规则,实际操作,交流实训成果等。这就要求教师从思路、场地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训指导书要详细且周全,指导教师要熟悉预算实务的工作流程,并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从而最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预算技能。
三、实训的实例
我们不妨用计算某一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为例子对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过程作一简要叙述。
1.实训目标及内容
(1)实训目标:通过计算该办公楼的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掌握土石方分部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2)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即进行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节点实训。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节点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图纸和项目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②按工程实际计算挖沟槽、挖基坑的工程量;③根据基础垫层及基础工程量等计算基础回填土的工程量;④计算室内回填土的工程量;⑤计算土方运输的工程量。
关键词:工程过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认知实习、实验操作、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能参与施工、管理、设计等工作,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基于工程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就非常重要。
1、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团队,调研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对施工员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3)对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施工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4)实现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
2、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
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展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以培养专业技为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形式。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和迁移能力。
第一步: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
第二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要梳理清楚相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对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要求,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2~3年、3~5年后所能承担岗位工作任务的范围、难易程度、达到的技术水平、职务等,确定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
基本目标为能熟悉行业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识图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选择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技术问题处理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测量的能力;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的能力;具有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3.1、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刚参加工作学生的回访,学生刚参加工作时,项目部安排的工作一般是施工员,由于工作经验的不丰富,该岗位工作内容最初是以抄平放线、试块制作、技术资料收集、一些简单工程量计算、施工日记记录等,经过几年的现场实战,就可以从事现场组织管理岗位、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材料供应与检测岗位、工程质量检验岗位、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岗位、工程安全管理岗位及相关工种岗位测量员、试验员等。
3.2、对施工员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其行动领域
表1 施工员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3、整合课程内容
在提升实验教学训练中,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原来实训教学内容从附属于理论课程体系中抽取出来,独立设课,并进行整合整理,推陈出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不应再进行独立开设,而应考虑其与行业的核心联系,实训课程模块化,形成由专业公共基础实验、施工基本技能实训、岗前技能训练、预顶岗实习四大模块组成的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力,并在课程结束后给予相应的学分。
3.3.1、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构造课程整合
按照传统教育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构造是两门单独开设的课程,但这两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制图课程时很难建立空间概念,制图课以建筑构造为依托进行讲解更加贴近专业,构造课制作的各种模型可作为制图课的实体模型,且该课程将实体模型转化为平面图形更有利于学生的识图,即实物图形制成平面图达到识图的效果。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平面图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空间实物,学会对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3.3.2、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及测量课程整合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都要讲到,只是侧重点不同。测量是施工技术之一,而且测量课的知识在施工中只用到一部分,把这部分知识学到,能为施工服务就可以了,重点在测设工作而非测绘工作,目前的测量课重点在测绘上。
3.3.3、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及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课程整合
施工组织是设计如何组织施工,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同时施工设计也是对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设计,因此这两门课密不可分。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用计算机编制的方法,整合后既有方法又有技术。
3.3.4、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和“平法”识图整合
传统教育中这几门课均单独开设,是这个层次学生最难学习的课程,单独开始时每门课程均有70%~80%的不及格率,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太差,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接受。按照培养目标定位施工一线人员,这几门课开设的目标实际上仍是识图,要求具备能够看懂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力学讲授时以钢筋混凝土中具体构件为例进行,这样建立的力学概念就不会空洞。同时抗震课中的一些构造要求、计算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讲到。目前建筑结构施工图中钢筋均采用“平法”标注,在建筑结构课程讲授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讲解,达到识图目的
4、基于工程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4.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会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培养规格、开发的课程体系,将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地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作为调研对象,以预先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主,辅助召开座谈会、网络调查等手段,尽可能多的扩大调研覆盖面,使调查结果尽可能有代表性,使培养的人才更易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后,再与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4.2、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教师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产学研工作经历、实践成果等纳入到教师聘期考核、职务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中,对于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双师素质培训给予政策支持。其次,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或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和岗位技能,参加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建造师等工程类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执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再次,提高实践兼课教师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有关专家进行讲学,建设一支包含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校外兼课教师队伍,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4.3、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通过创设仿真的学习情境或引入实际工程任务,使学生体验岗位工作,以期克服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等困境,实现“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我们分别采用了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文引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探究、实践和思考,专业能力提升明显,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教材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点。首先,应根据学生的生源质量和职业面向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内容和理论深度;力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尽可能结合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实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其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实践成果,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要求,将纸质教材与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及教学资源网站等配套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数字化、立体化的实训教材体系。再次,实训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体现实用性。教材编写人员应深入到企业一线,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实训项目或案例要取材于行业、企业,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技术实用性。
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应当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利用好建筑工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合理运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学分制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选择和有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应当立足于院校实际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综合考虑考核目标、考核项目与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与手段、成绩评定、制度保障、运行机制等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体系。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互为补充,根据课程实践性要求确定理论和实践考核分值比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从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制订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建设中至关重要,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摆脱课程内容受学科体系影响而与行业脱节的现象,促进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BIM;实训室建设
一、建设意义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我院作为辽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我院有责任有义务在教育事业里做探索者、先行者,而BIM虚拟实训室的建设亦无不体现着我院积极落实贯彻信息化校园建设,结合学校自身评估发展教学需求,以培养高技能全面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先锋为任务,结合学校特色特点以及校园文化,筹备建立BIM虚拟实训室。
二、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与调整,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来,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内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当前,普通职业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撰文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
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被提上议程,传统教育注定将被革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
最后,建议学校能够与当地专业建筑组织或机构进行联动挂牌,更好的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培养目标
综合教育发展目标,针对人才全面培养计划,为未来高职学习打下良好结实的基础。我校BIM虚拟实训室结合实际数据,真实施工项目为本体,为高职三年的教学教育精心规划研发了整套系列的教学实训培养计划:
1.针对刚入校一年级新生
在学生有了识图的基础后,需要开始有意识地结合实际场景来模拟真实施工现场。结合建筑施工工艺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建立起对真实施工流程的概念和概想,运用仿真施工场景,施工操作流程,并且把识图学习到的知识有机结合运用到真实施工中,起到了很好地实践和加深记忆的学习作用。
2.针对二年级学生
BIM虚拟实训室应包含BIM安全教育实训平台、BIM工程造价实训平台。
(1)BIM安全教育实训软件的专项学习。
在学习识图及施工工艺之后,大致对建筑施工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建筑施工中的一些重点知识。BIM安全教育实训,目的培养学生的建筑安全方面的能力,例如施工规范、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指标等等。
(2)BIM工程造价实训平台包含房地产成本测算,工程算量、造价虚拟平台的专项学习。
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概念及能力,成本和算量是评估建筑可行的基础,针对培养学生掌握算量及如何控制成本预算的能力,为后续整体项目管理打下结实的基础。
3.针对三年级学生
BIM虚拟实训室应包含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BIM-BOD实训室)。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应包含Revit软件,BOD全过程管理软件。
在熟练操作Auto CAD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使用Revit软件的能力,使其从平面概念转变为立体概念。运用Revit进入BOD全过程管理实训,培养学生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的能力。
通过连贯的、符合教学需求的重点能力培养,从识图到整个项目管理的能力,做到正确引导教学,在教学的同时提炼学习重点并加强实训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全面型复合人才。
四、BIM虚拟实训室具体介绍
1.BIM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平台
BIM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平台是基于BIM技术、3dsmax三维模型软件开发的教育实训平台,它利用3dsmax强大的三维渲染功能,再现逼真的施工项目和场景,以完全仿真的方式提供混凝土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装饰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等施工工艺流程,软件易学易用并可以完全通过单手操作完成。
在实际教学工程中,通过BIM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平台的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使帮助学生了解各项重要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有实际现场操作的体验,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的教学模式,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需要型人才。
2.BIM安全教育实训平台
建筑工程是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
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而这些往往都是通过细致的安全教育可以避免。出于对学生们的负责,我们更应将安全教育提前,让学生在学习工程技术的同时,了解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
BIM安全教育实训平台再现施工工艺与施工工程中常见的事故情况,对事故进行分析,制备应急预案,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事故发生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并提供施工安全禁令等施工安全教育,将安全施工铭记于心。
3.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
目前,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局限在学习使用三维设计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线设计和碰撞检查等较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触及BIM的更大价值。究其原因,在于始终把BIM看做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或者一两种软件。
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拥有BOD(BIM of Data)的理念,即基于数据的BIM,认为BIM究其根本是数据。BOD是BIM技术的根本,是BIM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源头。
通过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将建模软件建成的模型进行上传,使学生可以在线浏览,并在后续的施工项目管理中通过BOD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运营。一切不在只是纸上谈兵,全部基于数字化与模型化,将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更清晰明朗。
[关键词]教学改革;CAD;技能大赛;实践
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十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高技能劳动者,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技能大赛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建筑CAD赛项主动把握新时代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紧密对接职业教育“1+X”趋势,有效引领职业学校加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助推职业学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的专业建设,引领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方面真正落实“产学融合”的职教理念,真正实现“做、学、教”一体化,有效地培养出“素质本位、德技融合、知能并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最终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然而,随着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热潮,也涌现出了不少问题。各学校为了取得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将整个学校的资源倾向于少数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身上,难以做到学生全员参与,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方向。如建筑CAD技能大赛项目,参赛选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掌握CAD、房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等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但是付出的精力过多,难以兼顾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时,技能大赛与平时的CAD课程教学的联系不甚紧密,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此外,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也不足以满足实际工程和以后的工作需要。因此,对于技能大赛内容如何融入CAD课程改革,CAD教学如何为“1+X”证书制度服务,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养,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生关于CAD学习状况调研
针对学生的CAD课程学习情况,笔者对于所在学校建筑系学生做了调查问卷,分为已学CAD课程的高年级学生及未学CAD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此外,对于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关于CAD技能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相关走访和调查。
(一)已学CAD课程的学生
针对学过CAD课程的高年级学生,随机发放了16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47份。该调查问卷共10题,对于问卷的情况,共总结了以下几点:①学生普遍认为CAD技能对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或是通过家长、学长的亲身实践了解过其重要性;②以前的CAD课程学习阶段,学的不够透彻,已经遗忘了很多知识点,希望能有机会继续学习CAD技能;③没有关注过CAD课程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识图等相关专业课的衔接,导致图纸有时候看不懂,或是自己画的结构是什么也不清楚,就是一味地抄绘图纸,难以做到融会贯通;④对于制图规范、出图标准不太清楚,只是学过手绘图纸和电脑CAD绘图,但是从没有打印过自己画过的电子图,不知道出图效果如何;⑤参加过CAD社团课的学生,则对于绘图技巧、制图标准等掌握透彻,也打印过自己画过的图纸,学习效果较好。
(二)未学CAD课程的学生
在对未学CAD课程的一年级学生的调研中,了解到他们心中的想法:其一,相比其他理论课程,在实训室机房能自己操作练习的CAD课程显然更具有吸引力。其二,这部分同学正在学习手工绘制图纸和房屋构造相关知识,他们希望能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加入计算机绘图,边学理论知识、边手绘图纸与电脑绘图相结合,这样的学习模式更为适合,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
采用企业走访的形式,了解从事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高同学是2017届建筑工程系毕业生,曾经获得2014年建筑CAD项目的省赛和国赛金牌,目前在本市建筑企业从事BIM建模相关工作,已参与过多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深化设计工作。在和高同学的谈话中,了解到几个关键信息:首先,在入职的前期,由于高同学具有较好的CAD绘图和建筑识图的基础,对于工作上手非常快,一下子就在多位新同事中脱颖而出。其次,对于CAD社团的教学模式,高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CAD技能团队的两年时间中,由于竞赛特点,对于参赛选手的识图能力,绘图规范、技巧,建筑规范等相关内容要求非常高,因此社团训练中重点培养了这些方面,对于以后的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最后,高同学也对CAD社团和CAD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如CAD课程的考核可以将绘制图纸打印出来进行评价,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品。同时,笔者也走访了另外一位2017届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李同学,也在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李同学表示,参加工作初期,自己就遇到了非常难的问题———看不懂图纸,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做做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在课堂中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识读、绘制图纸很难结合到一起,学了这个忘了那个,一方面自己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另一方面也觉得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工程实践要求。李同学是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学习,并积极向项目上其他人员请教,重新学习了CAD知识和房屋建筑学理论,花费了大量精力才赶上进度,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他表示一定要珍惜上课的机会,并且进入CAD社团进行进一步加强练习,能够像自己的同学高同学一样,参加工作后就能迅速上手。
二、以社团课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一下子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我们在CAD专业社团中率先开展起来,至今已有累积了近4年的经验,最早参与社团的学生有已经有毕业的,也有踏上实习岗位的,更多的学生目前还在二、三年级继续学习。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CAD课程教学,从基本命令和基本操作开始,由线条到几何图形,逐步深入到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绘制,学生一味模仿抄绘建筑施工图,甚至都想象不出所画的建筑结构是什么样的,CAD操作和建筑知识互相剥离,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另一方面,传统CAD教学主要是软件操作为主,对于制图规范、出图要求等要求不高,导致很多同学虽然能画出图纸,但是所绘制的图形不满足制图规范,尤其是打印出来的效果,更是让其他人无法识别所画的建筑构件。在近几年的建筑CAD社团课教学中,笔者将CAD软件操作与建筑识图内容融合,调整教学顺序,以建筑工程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去认识建筑构件,去思考构件的形体需要如何通过平面图形去表示,去研究需要哪些图纸才能实现按图施工完成该工程。之后再去分析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图纸的图形绘制,最后去研究完成图形绘制的基本命令和操作,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而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此外,引入建筑CAD技能大赛部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绘图的规范性,尤其是社团课结束后对于学生的考核,是要将所画的建筑图打印出来评分,图形是否表达清楚、图线是否清晰一目了然。
(二)改变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分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分主要是学生的上课表现情况、作业情况的评价,由于CAD绘图的特殊性需要用到电脑,所以大部分的作业需要在课上完成,因此教师只能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基本图形,否则学生将来不及完成作业。此外,期末考试为上机操作,同样由于时间限制,无法考核完整的建筑图形绘制,涉及内容较少,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在CAD社团课中,会布置一到两次大型课后作业,限时两周左右,如绘制学生自己家里的建筑平面图,或是家里所在楼栋的外立面图,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结构图等,来作为学生的期末考核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打破了常规,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点。此外,在评价方式上,也做出了巨大改变。传统评价模式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电子文档图作为评分依据,画的多则得分高,侧重于绘图速度而忽视了成品图的规范性和建筑理论知识的考查。因此,基于建筑CAD技能大赛的课程教学改革,在评价方式上也引入了部分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不仅要将最终成果图进行评分,也要将绘图是否满足建筑规范要求、打印出的图纸是否清晰等标准都纳入进评分中。如学生绘制某建筑一层平面图,所给素材中建筑散水结构的宽度未标注,需要学生自定宽度,那么学生对于散水的宽度规范不了解,就可能导致该处错误。另一方面,不再单一的以教师评分作为依据,而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之间互评+企业评价的点评模式。教师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平时情况和成果图进行打分,学生之间的评分主要由各小组互相进行打分,企业评价是企业人员来对成品纸质图纸进行点评,每学期的社团课都会邀请设计院工作人员来进行一到两次指导工作。该综合评分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一份试卷定分数的考核办法,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生状况。此外,打印出自己所绘制成品图的方式,学生可以一下子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学校企业合作制定CAD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一方面,课程评价引入了企业专家,专家点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少走了大量弯路。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短期的培训和实践,能够了解到建筑行业的最新动向,明确培养目标,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实践效果
(一)串联专业课的学习,延伸学习空间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先学习工程制图,再学习房屋建筑学,最后学习计算机绘图,按照授课计划一条线的学习,学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将CAD绘图与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等课程有效衔接,多门课程相互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上,能够得到有效延伸,避免了这些课程不在同一学期上而导致“顾此失彼”的情况。
(二)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建筑CAD社团课程要求选手理解建筑工程制图原理,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有较强的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熟悉民用建筑的构造原理、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了解建筑CAD的先进技术,熟练掌握建筑图的计算机制图技能,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在社团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交流绘图方法和过程,分享各自的绘图经验,学习不同的绘图手段,全面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逐渐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绘制以后,部分同学会有枯燥乏味的情绪,不利于后续教学任务的开展。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了三维建模内容,要求学生将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形建立成为三维构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遇到楼梯平面图、剖面图的绘制中,学生难以看懂图形的画法,引入了楼梯的三维模型,切换不同的视角,能够看到各个方向的视图,这样既加深了对常规理论知识的了解,又锻炼了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三)推动“三教”改革
建筑CAD是一门典型的项目化课程,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在很多专业课程教学中非常实用且效果显著。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一次计划好的有固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参与社团课教学的几位老师,经常一起总结教学经验,通过课堂评价、教学咨询、教学调查等方式进行跟踪,激发教师教学潜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突破教学瓶颈。同时,结合了“三教改革”“1+X证书”等新的教育改革趋势,挖掘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特色,我系教师在网络平台建立了相关课程,录制了大量教学视频和实训操作视频,可供学生随时浏览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技能大赛融入CAD课程教学的实践,促进职业院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同时,也引导了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加快中职院校对建筑工程CAD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四)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机制,不仅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更为学校培养了大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CAD社团课在平时教学和最终评价等方面,需要企业专家的介入,来完善整个课程的系统教学。该教学模式加强了校企合作,推动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校企合作也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等提供了支持。学校和企业已经成功组织了多届CAD技能大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仅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CAD社团教学将CAD知识、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等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并融入技能大赛部分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累积了大量经验,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成熟。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习兴趣提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建筑识图与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三教”改革,调整教学顺序,改变固有思路,并积极开发数字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在逐步提高。第三,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和评价,学生和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动向,明确培养目标,学生跟着实际建筑项目展开学习,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第四,学校和企业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探索共同管理的教学新模式,不仅促进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也完善了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方案。最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推动“1+X”证书制度的开展,为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工程识图项目等级证书奠定学习基础,更深化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变革。
参考文献:
[1]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9):56-61.
[2]钟蔚.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创建工作的目标激励机制研究———以江苏省H中等专业学校若干项目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20.
[3]覃川.1+X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
[4]张化平.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30):35.
[5]李新.基于建筑制图与识图技能大赛的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建材与装饰,2019(1):203-204.
[6]陈英.项目教学法在土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0):95-96.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平法识图 项目导向式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4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IU Xiang, WU Wen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refine teaching unit become a number of smaller tasks, adopt the action-oriented guiding text approach and project method, not only can make it easy to work tasks, at the same time is conducive to buil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have reasonable linking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cours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 引言
目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要求: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本位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院教师对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1 平法识图内容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
(1)锻炼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与结构相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入社会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开展建筑结构课程主要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建筑施工图,并在此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解决一般问题。(2)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建筑结构课程应为建筑施工服务,后续的建筑施工等课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结构构件的知识。(3)为学生在毕业投身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发展职业空间而打下第一步基础。而这第一步,就要通过建筑结构课程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还是本专业时,都能够有自信胜任,并为发展或统领职业空间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建筑结构课程定位中,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土建类相关专业中的重点培养能力之一,所以,加强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通过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来看,学生的识读能力,尤其是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识读能力的掌握是有所欠缺,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今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的长短。虽然在前期会开设一些比如“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构造”等有关课程,但是专业知识不同,想要熟读并且能够很好地识读构造施工图仅仅依靠这类课程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所以,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必须要加入相关识图课程,将这类课程相结合,教授学生,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这个课程并熟练运用。
2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特点
所谓的平法识图,指的是对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表示方法的识读,平法的表达形式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图表示方法的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较传统表示方法进行了简化,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表达也更加直观易懂,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会更高。课程在引入平法时,由于课时有限,仅以目前工程界使用最多,图集内容相对最成熟的11G101-1图集展开授课,其他图集由学生在掌握11G101-1图集的基础上自行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平法识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具有一定结构知识为基础,与“建筑识图与绘图”和“建筑构造”等课程相比,平法识图是有所不同的,学生要想读懂结构施工图,不仅掌握其制图规则,还要具有丰富的结构构造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识读结构施工图时,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学生只有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训练,读懂施工图不是难事,另外,对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意图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和顺利地达到任务目标。
3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平法识图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建筑结构构件的计算及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了解了建筑结构体系,并且具备了建筑识图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以后开设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适合这一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我院改革并实践后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做法,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将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细化,分为四个工作任务,并与施工技术课程中的钢筋工程学习成果相结合,以使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是工作任务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平法制图规则的内容,并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参观学院实习工厂中上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所绑扎的框架结构钢筋笼和其施工图纸,来进行学习平法制图规则。要求学生按要求选定其中一榀框架的钢筋笼,进行拍照,并制作PPT来描述所选框架钢筋笼中的每根钢筋的名称和其在平法制图规则中的表示方法。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应先给学生发放该任务中要用到的结构施工图一套,在参观中教师应现场指导,并适当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准确完成任务。
工作任务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框架配筋图的绘制。
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中梁、柱部分的学习,结合结构施工图和工作任务1中所拍照片,绘制所选的一榀框架的配筋图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主要引导学生明确框架梁、框架柱中的每一根钢筋的起止点和构造要求,在有疑问时,还可反复参观框架结构钢筋笼,进行直观学习。并且在绘制框架配筋图中,应明确配筋图立面图和截面图的绘图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工作任务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进一步深入学习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熟读结构施工图图纸,完成图纸中一块板、一榀框架的梁、柱的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钢筋表中钢筋简图的正确绘制是工作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对该项加强引导。梁的钢筋表范例如表1。
工作任务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检查现场检查。
上一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制作的一榀框架钢筋笼中各钢筋的长度、数量、规格是否正确。将老师发的结构施工图、自己制作的钢筋表与上一届同学制作的钢筋笼三者进行比较,检查三者之间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因分析原因,给出结论,并认真填写钢筋检查表。通过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巩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的学习。
表1 梁XXX基本信息及钢筋明细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更好保存学习成果,在工作任务布置时,一般利用班级QQ群、学院CRP系统任务,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将成果上传至班级QQ群,在课堂讨论评价前,教师可通过QQ群引导学生讨论成果的完成情况,找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在整个教学单元的四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后,每位同学应将修改后的工作任务成果最终成果制作成电子档提交。
4 结论
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中,根据项目导向式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遵循由浅至深的学习规律制定学习工作任务,使学生参与动手制作。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导向理念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于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中的四个工作任务,可分为两个层次,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工作任务1和3,在高职阶段再完成工作任务2和4。因此,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不仅使工作任务能易实施,还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基金项目: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衔接的研究 ZJB2013032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 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
[3]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人民出版社.
[4] 李萍,丁雪艳.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在后续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中继续培养和提高能力,使他们获得绘图和读图方面的初步训练。围绕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笔者阐述如何开展制图课的教学工作。
1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并贯彻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制图规格,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1.1严格认真传授制图要求及标准
为规范图样,便于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图标准。作为一名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掌握这些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上的一条线的疏忽或一个数字的差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返工。所以,授课过程中严格认真地对制图要求进行讲解,强调标准的重要性。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练习任务,掌握好制图的每个细节要求和标准。通过制图要求和标准的贯彻,要把学生培养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1.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分析能力是制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当中可以制作一些形体的三维模型图片,与二维的投影平面图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更易于分析清楚立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想象出各个投影面的投影;再离开形体,让学生根据各面投影形想象出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板书与挂图教学方法,这样做之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采用多媒体教学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速度加快,学生做笔记的时间与消化的时间会减少,反而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制图这门课,多媒体可以演示形体的投影、绘图的步骤,但是学生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往往跟不上演示的速度,讲解的时候听懂了,而实际做作业时根本无从下手。所以说,针对制图这门课,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绘图的步骤及作图技巧,老师还是要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1.3借助辅工具,构造空间模型,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于一些辅工具,比如粉笔盒、水杯、粉笔等等,这些工具相比与二维的投影来说,都很形象、很具体。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应该能很好地把形体的立体与投影联系起来。比如,讲述到圆柱体及圆柱体截切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借助教师上课时带的水杯进行讲解。再比如,讲述到构造三面正投影体系时,告诉学生可以借助教室的三面墙面或者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书本进行构造。对于更难于理解的形体,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切割、拼做一些简单模型进行组合,边组合边分析,这样做更容易加深同学们对形体投影的理解,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1.4课堂上预留练习时间,巩固教学内容
对于每节课讲解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会预留好学生练习的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些针对性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讲课深度,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效果。
2实践教学部分
通过课程实训和技能竞赛,把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和画法贯穿于其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绘图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1高度重视学生的课程实训
制图课理论知识部分授课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这门课进行实训。老师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及要求,明确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实训就是让学生独立练习,独立完成实训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少数同学不理解或不掌握的话,提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把问题解决掉;只有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老师才会去帮助引导和解决问题。
2.2开展制图和读图比赛
为提高学生的制图和读图能力,可以开展一些制图和读图方面的比赛。比如,建筑制图比赛时,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建筑制图标准完成一幅建筑平面图;而建筑识图比赛时,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识读建筑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图中的内容。
通过这些比赛,要求学生注意严格遵守制图标准,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仪器,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很好地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图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59-02
1 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研分析: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图样的识读,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上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工作。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而本课程又是为后续学习《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水利工程制图》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1.2 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依据“本科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编制水利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如下(见图1)。
1.2.1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理解水利水电行业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并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4)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5)能识读枢纽布置图中各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及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关系。
(6)能识读常见水工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中工程形体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7)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8)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
1.2.2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应用制图标准相关规定的能力,具有识读水利工程图中所示工程形体的形状与尺寸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水利工程图样的能力。
1.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正确应用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作风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学习态度。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
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通过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技能和能力的训练,促进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性”是指本课程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训练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它任何课程不能代替。“实践性”是指该课程与水利工程实践紧密相连。“实用性”是指该课程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应用能力标准。
(2)根据工作领域所需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3)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5)进行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需再次深入企业调研。课程如此开发循环进行,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3 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培养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 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1 制图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标准及有关规定,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1.2 形体构成与表达模块教学要求
(1)能阅读和绘制组合体视图。
(2)能依据三视图绘制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
(3)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3.1.3 水工图模块教学要求
(1)培养绘制、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样的能力。
(2)掌握水利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1.4 计算机制图模块教学要求
熟练使用AutoCAD的各种工具、命令,快捷、准确绘制水利工程图。
实训内容:以二维图形的绘制为重点, 将所做的水工模型用CAD软件进行绘制。
3.2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2.1该课程的重点
(1)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组合体的绘图与识图;
(2)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3)水工图的识读;
(4)计算机绘图。
3.2.2 课程的难点
(1)制图技术标准、规范及其应用;
(2)组合体视图识读;
(3)水工图的识读。
3.2.3 解决办法
(1)借助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及读图搭积木,通过150多道组合体的搭积木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组合体的读图能力,为突破立体表面的交线难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安排学生参观水工模型陈列室、实际水利工程,进行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图――物对照现场参观,提高了学生识读专业图的能力。
(3)计算机绘图按照实例图形的绘制特点讲解相关命令,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学起来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在计算机绘图理论课后安排18学时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目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使用AutoCAD的技能,达到熟练、快速、准确绘图的目的。
4 该课程实施教学的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构建工学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科学素质中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以下教学环节促进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4.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我们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即成为水利行业受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重教法轻学法、重进度轻效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的完整性、轻知识的应用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专业制图识读能力特别是应用创新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兼顾问题提问法、读图搭积木实训法,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堂学习气氛好。
(2)专业制图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水工模型室,灌区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
(3)计算机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结合,与计算机制图大赛相结合,综合实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专业制图综合实训:采用项目导向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
4.2 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
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反映图形图像的内容较多,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工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工程实体展现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2)开设开放性实训课,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等内容训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开展技能比赛、计算机绘图职业资格考试。
4.3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保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识图绘图训练与作业;制图综合实训(含参观水利枢纽工程2天)、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本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合体视图识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的模型搭建法教学模式,专业图识读采用“项目导向实训”模式,用灌区实际工程图纸作为学生制图综合实训的内容,学生分小组根据实训指导书读专业图,通过现场教学图――物对照,最后按老师指定的水工图做模型,并且手工绘制自己所做的工程图。
这种教学方法都特别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学的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技能方面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建立科学课程考核方式
制图课程考试形式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占30%,专业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核作业、答辩、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专业图综合实训成绩评定以答辩、小组互评、老师点评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兼顾了学习的过程控制和最后的总结提高。
4.5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教师通过多渠道如课堂气氛、学习积极程度、作业、测验、实训课成果获得反馈信息后,教师做出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恰当的调节,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
5 结语
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职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正经历着一次重大的改革[1]。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由于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步阶段,清单计价模式不可能立刻取代定额计价模式,两者融合、发展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造成了我国处于两种计价模式并存的状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是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善管理等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要从以往依据工程定额编制工程预结算,转变到依据工程定额结合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并依据企业定额和工程实际、市场情况确定工程造价,同时,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还要注意工、料、机、费等价格信息的收集,提高报价水平和竞争能力。我国工程造价随着计价模式越来越规范,需要有更加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
粤高职建筑教指委在2013年工作年会上公布了广东省土建类专业招生情况初步调研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工程管理类招生比往年增长近一倍,其中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占总体比例的16%,达到近年来最高,广东省开设工程造价的高职院校增加至18所。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我院2011年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自开设以来,每年招收该专业学生有近300人。面对招生生源良好以及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学院办学理念的要求下对该专业进行定位,以及如何设置课程,培养具有竞争实力并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定位
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是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的决定因素。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建筑产品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领域广的特点,为了有效的调控并规范建筑市场,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参与其中。我院根据市场需求,于2011年开始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已连续招收三届学生。在学院 “十二五” 规划期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建筑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构建工学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力争将工程造价专业办成“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符合岗位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的学院重点专业,不断提高本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的竞争实力。
我院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建筑施工单位、装饰装修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监理公司等。一般从单位工程预结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被要求既能进行土建预算又能进行装饰预算、安装预算,既懂预算也懂施工;具有编制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工程招标标底价及投标报价的能力;并要求熟悉工程合同条件,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2]。
本专业定位符合学院“主动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立足珠三角,努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想和发展规划。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1年设立工程造价专业以来,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经验总结,以及与兄弟院校交流探讨,每年都对人才培养方案作适当的调整。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识图基本功不扎实 通过毕业指导老师对2011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跟踪反馈,部分学生接触实际工作,不能系统地识别一整套工程施工图纸,使得对各部位构造及施工工艺不了解;另外,钢筋平法识图能力差,钢筋算量难度大。
2.教材建设滞后 知识更新较快,规范、定额的修订,教材内容滞后,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计量与计价课程,需要依据广东省定额、规范,找到以新定额新规范为依据编写的教材更是难上加难。
3.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较差 工程的计量、计价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得核心技能之一。通过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案例工程提高实践能力,但面对实际工程的合同书、招投标书、复杂的工程图纸、变更修改、签证单等,学生容易感到无从下手,其原因在于对切合实际工程的综合实训课程训练不足[3]。
三、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过去传统的学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1)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应用”为目的,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2)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能力,落实“项目化”实践教学;(3)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形成案例教学,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具体改革措施
1.加大制图识图基础课课时
看懂图纸是进行计量计价的基本要求,只有透过施工图纸正确地分析出项目工程的各部分构造,才能准确地算出项目的工程量及造价。制图识图基础课包括工程制图、建筑CAD,通过加大工程制图、建筑CAD两门课程的总学时,让教师在学生掌握制图基本技能后切入一个完整简单的案例工程,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加深三维立体与三维视图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此外,职业技能课程“预算电算化”,在运用造价软件过程中,需要导入施工图纸,学生掌握autoCAD制图软件操作为该课程打好基础。
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改革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既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我院重点课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应用。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更是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的入门课。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该课程要进行以下几点的改革:
2.1选择适当的教材。目前很多版本的计量与计价教材版本过旧,没有紧密地结合我省新定额新规范的更新改版,特别是在2013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发行,更难找到以此为编制依据的教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能挑选部分相应的内容讲解,未形成相应的教材体系。因此在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教师要形成一套成熟的讲义,结合实验教学和研究成果,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同时,将造价员考证的相关内容也适当安排在计量计价课程的教学中。
2.2形成案例教学模式。经过三年的教学检验,计量计价课程必须要通过几个完整案例的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目的。作为计量计价入门课程,所选案例结构不能够太复杂,构件数量不能太多,但又涵盖了所学的分部分项工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单位工程工程量计算表,编制施工图预算书,进而获得成就感。相反,若案例工程过于复杂,学生在编制预算书过程中不能正确识图,计算遭遇太多难题,则会大大打击学习热情。
2.3定额与规范的配套。工程造价离不开两套重要的参考工具《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由于参考书价格较高,难以做到每个学生配套一册。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计价时必须要查阅定额及规范,学生没有参考书给授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此,我院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宿舍为单位,每组分配一套参考书,供上课及课后训练之用。另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要逐步形成以定额为辅助教材。
3.职业技能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以相同的案例,贯穿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预算电算化,以及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形成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完成的案例工作,继续以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计价方式进行投标报价书的编制。通过计算工程量,将定额中的计算规则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计算规则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两种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的编制依据容易混淆,通过编制投标报价书,运用案例,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了正确的途径。在预算电算化课堂上,用计价软件对相同的案例进行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制,通过对某工程实例进行手算和软件算量,对比两算的过程和结果,分析以往计算错误的原因,总结利弊,思考如何准确、快速地计算工程量并完成套价。
另外,相同的案例也可应用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课堂教学中。总之,
4.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
顶岗实习是工程造价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际工程,使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顶岗实习单位的确定,采用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和学校统一安排两种形式,实训内容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成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并按相应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4]。
毕业设计是大学专科层次教育教学中必须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课题亦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依据本人就业意向,设计题目源于工程实际,实用性强。二是由学院设定题目供学生选择,适合没有找到与造价相关实习单位的同学。两种方式并行,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应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筑结构基础 零距离 教学改革
一、把握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
(一)、根据专业的岗位特点,把握课程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分工越细化,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支出来的一个专业,其核心岗位是造价员,其核心能力是工程计量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基础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构造等课程,其后修课程有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及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准则,将原来《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和结构施工图(含平法识读)的识读部分整合成《建筑结构基础》。该课程内容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涉及国家规范也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精选教学内容。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主要是学生要具备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所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基本能力模块,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单项能力模块,主要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块、地基基础模块、砌体结构模块及钢结构模块,又根据目前学生就业岗位重点放在钢筋混凝土模块,通过这样的模块让学生从材料性能、结构组成、简单受力分析及构造的规定等方面对每个工程有系统掌握。三综合能力模块,主要涉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综合提升学生的识读能力,为工程计量计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建筑技术规范应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只有给学生树立建筑技术规范意识,才能给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且本课程涉及到的规范很多,而各类规范随时在改进,教材的建设滞后于各类规范的执行。如在08年新版《抗震设计规范》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在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中,增加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在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中,对“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做了较大调整。所以要随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运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有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的联系,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写板书、画示意图,教学效果不理想、效率低等弊病。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现场观摩、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充实、形象且更具有吸引力,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钢筋混凝土梁板内钢筋时,先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再用多媒体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类钢筋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根据图纸想象整个构件或结构的钢筋骨架图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采用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去思考、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基本概念、构造要求等都很多,运用对比法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对受弯构件计算部分,对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对矩形截面的单筋与双筋进行对比教学;在框架结构这一节,首先对比各类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的不同,然后再对比各节点在抗震和非抗震下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了在不同情况下的节点构造,能根据具体的条件确定节点的具体构造要求。
(三)采用分组讨论、小组自评、互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进行平法结构施工图的综合实训时,以具体工程的真实图纸为载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任务,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各小组先自评,然后各小组互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综合识读能力大大提高。
三、形成考评内容、方式多样化的全过程考核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为后续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其核心能力是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原来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已不适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需采取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多元化、成绩评定多元化等措施,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如识图综合实训占20% ,而这20%又由小组自评5%、小组互评10%和老师评定5%组成。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必须要改革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全过程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天庭 主编 《建筑结构》。
[2]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李萌、杨倩 浅谈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2009
作者简介:
张小军(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