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

时间:2022-07-15 00:28:47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解剖实训教学 培养 医学实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加强实训教学则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实训教学在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解剖学又是一切医学专业的基础,解剖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质量的高低。解剖实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解剖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通过解剖知识分析问题的实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是训练学生解剖学的应用技巧。因此,高水平的解剖实训教学水平是培养目标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在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解剖学的实训学时接近50%,可见解剖学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训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现就作者在解剖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训教学的做法小结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一、加强解剖学实训教学,为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解剖学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没有见到事物,脑海里没有建立起立置的形象概念,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对标本、模型的直接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利用标本、模型直观教学可以取得用语言表达得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实训课堂上利用标本、模型边讲边指导学生观看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一目了然。例如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我们均结合实物进行讲授,并引导每个学生独立观察辨认标本、模型的能力,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发了智力,在标本、模型的基础上,变静态为动态,因为模型、局部标本和整体标本均为静态的物质,学生将来到临床实习面对的病人是有生命的、会动的活人,因此,只限于实验室标本、模型的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好自身或同学的活体多触摸练习,这样才能很好的去确认处于动态的病人和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因为每个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及形态均随着的改变、运动的改变、呼吸及生理的改变而变化,如肝、肺随着呼吸运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膀胱随着尿液储存量的不断增多和尿液的排放而发生位置及形态的改变,子宫可因生理变化(妊娠)而发生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因此,我们还要求学生以人为本,学会在动态下观察和确认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这样才能为培养善于认真观察和辨认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位置的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解剖模型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实训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大量标本模型的观察,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之中,从学会分析过度到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利用传统的尸体标本外,还结合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实训教学,用模型具有无气味、无刺激性、无变异、不易损坏、不变形、可拆可拼、科学性强等特点,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开展解剖学实训教学的良好直观教具,特别是现在大多高职院校都缺少尸体标本的情况下则更适宜。我们利用可拆装的模型人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教学,可让每个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动手拆拼,研究每个器官的形态、方位关联,摸索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合活体进行解剖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用于活体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这样做对于加深理解,学活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实用能力都有一定意义。如全身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都要求在活体摸到。讲授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屈曲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结合活体认真触摸,弄清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学关系之后,接着讲授在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关系即发生改变,紧密联系临床,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到学有所用。讲授口腔的组成时,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咽峡、腭舌弓、腭咽弓、腭垂、唇、颊、牙、舌等;讲授视器时,让两个学生互相观察眼球、眼睑、结膜等;讲授心、肺、肝、胆囊、胃、脾、阑尾、肾等胸、腹腔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及其体表投影时,我们先让学生在活体上划线定位,然后对照可拆装的模型人,拆拆拼拼,不仅能使学生看到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并且对各器官的毗邻关系都一目了然,由表及里、逐层观察、定点定位、活化知识,验证对在哪里,错在何处,不但结合标本、模型,还要过渡到人体,在应用的实践中增长了学生的钻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把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了应用的实践,培养了实践能力,把死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实用型知识。经过这样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我们所讲的一切知识,都在活体上可以找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标本”,过去由于忽视了活体观察,又无可拆装的模型人助教,常常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到了临床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一边讲授,一边结合活体及可拆装的模型人认真观察、验证,加强了理解,强化了记忆,提高了兴趣,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铺平了道路。

四、小结

第2篇

关键词:中职 家畜解剖学 教学法

《家畜解剖学》是中职学校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门课程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名词多、基本概念多、抽象难懂、记忆难。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家畜解剖学》知识,是每位任课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画图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生一般比较喜欢动感的、形象的、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画图教学法就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一。 教师运用画图法教学时,可以讲什么画什么,边讲边画,画一层,讲一层,界线清楚,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讲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时,画图能使学生迅速理清有关结构的层次关系,并可通过不同的颜色标明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又如,在讲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可画出肾小球结构简图,这样肾小球滤过膜的三层结构及其滤过作用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有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要求学生试着画一些简图。学生通过画图记忆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和逻辑记忆于一体,其效果远远超过单靠语言文字表述的逻辑记忆。画图法教学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手段,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即使是已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今天,我们仍不应放弃。

二、利用标本、模型和新鲜实物开展直观性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实践证明,开展直观性教学是提高解剖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平时讲课时,我充分利用标本、模型,针对实物具体讲,讲到哪一部分内容,就展示哪一部分的标本和模型,学生边听、边看、边记,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使繁多的形态结构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到瘤胃的外形时,我先是按照挂图这样讲:“瘤胃的前端和后端有较深的前沟和后沟,两条沟分别沿瘤胃的左、右侧延伸,形成较深的左纵沟和右纵沟……较深的瘤胃前后沟又把背囊和腹囊分为前背盲囊、后背盲囊、前腹盲囊和后腹盲囊……”,但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不太理解,因为他们平时都没见过瘤胃,缺少感性认识。于是,我拿来瘤胃模型,对着瘤胃模型又将上述内容讲了一遍,这时学生大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学生都反映,借助标本和模型教学,比以前单独用挂图教学接受起来容易多了。

另外,为使直观教学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讲授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时,我先从市场上购回猪、羊完整的消化器官、泌尿生殖器官和心脏,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对照实物加以讲解。这样,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容易记忆,学生反应印象深刻,掌握牢固,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家畜解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尤其有利于课堂教学,学生反响强烈。多媒体教学除了保留传统的板书、挂图和教师讲授外,还增加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能将各种知识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有助于记忆。许多动态的描述,如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瓣膜的关闭与心房、心室的收缩关系,单靠讲解效果往往不理想,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动态的图解演示,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又如,尿液的生成过程是很抽象的,学生在实物和模型中均无法看到这一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将其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认识尿液生成对动物的重要性。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可边看边思考,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授课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适当联系和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形象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课如果只讲理论,不适当联系实际,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学起来没兴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把解剖学课程讲得更加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联系兽医临床和家畜生产实践,甚至与人医临床联系起来。如讲述消化系统时,联系到动物的大多数疾病发生在消化系统,联系到动物各种肠炎腹泻、消化机能和消化生理,使学生明白病从口入的观念,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的意义等。讲述生殖系统时,自然联系到动物的选种、繁育,联系到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如繁殖障碍、如何加强种畜的饲养管理、如何加强配种工作和降低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象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更贴近临床,能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五、采用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增强学生记忆力

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干枯的内容变得生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可巧用谚语、歌诀或成语、俗语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讲到条件反射时,可引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用口诀记忆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又如,前臂肌肉难记,就引用歌诀:“前臂屈肌不用怕,肱桡屈肘本事大,旋前圆肌能旋前,屈肘本领别拉下……”,非常方便,还能使学生记忆深刻。这样,学生熟背了歌诀,就牢牢掌握前臂肌名称及作用了。在教学中可把成语、俗语改编,巧妙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如把以动制静引用到肺根结构中,将“制”的谐音比喻为支气管的“支”,用“以动制静”来比喻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的排列关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了。

教室设计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它既要满足学生群体对环境的要求,又要尽量提高教学效果满足教学工作的技术要求。其中建筑设计主要是确定教室的样式、结构类型、各部位尺寸及材料性能等,技术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及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的设计。这里主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普通教室的功能关系与室内设计。

六、教室与实训室可以兼用

出于校园内各种建筑结构整齐划一考虑,一般做法都是把教学楼与实训楼分开、把教室与实训室分开,教学楼内有的把多媒体室与普通教室分开,有的多媒体教室单用白板或黑板,或白板与黑板相结合。总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想尽了千方百计,但总还不如意。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室通常有解剖生理实训室、药理实训室、家畜病理、动物微生物与传染病、动物寄生虫、兽医临床综合、畜牧基础、畜禽生产、显微镜室、内科与诊断、生物生化、外科与产科、宠物训养与美容、中兽医等实训室,另外还有中草药园、牧草栽培园、各种小型动物养殖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些实训室仪器小而多,有些则仪器大而贵,有些则化学药品多且有毒,有些则经久耐用且无毒副作用或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由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活的动物,接触的是鲜活的个体,学习的是实用技术,其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多且不方便挪动;学生人数一般不太多,多为小班授课,其专业课教学不需要大型阶梯教室。根据这些特点,本人觉得其教室设计可考虑与实训室兼用。这样可增强直观性,方便老师进行演示试验,方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还能提高教室利用率。但教室作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是除寝室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如果与实训室兼用,则要求室内没有对人体有害的药品或其他物质,室内仪器较耐用、不易损坏且较廉价,当然还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教室可与畜禽生产实训室结合,教室外可以与中草药园、植物园、牧草栽培基地相邻;或者教室内贮放一些小型仪器设备,或教室与存放小型仪器设备的小间相连,改变以往教室只有课桌与讲台的现象。如果从整栋建筑来看就是教室设在实训楼,教室与实训室有机结合。不过对桌椅也要精心设计,既要讲究使用的舒适性又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减少空间浪费,必要时可考虑在教室中间的桌椅上安装滑轮,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自由组合,靠墙安装柜子存放什物或做成桌子与柜子两用式。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室内布置完全可以与教学结合,增加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与频率,强化与巩固其专业知识。如室内摆设动物的整体骨架、动物的体表各部位名称图、各种组织器官的结构挂图、各种牧草图片、各种穴位图、药物配伍禁忌图等等,还可张贴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的内容,窗台上可以种植各种真实的牧草或中草药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天长日久的接触中熟悉、学会专业知识。教室内的多媒体经常播放一些专业视频,也方便学习,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剖学教师只有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将内容要点明确、易于理解地讲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民,章承林.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N].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胡卓生.板图在运动解剖生理教学中的重要性[N].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

[3]谭美芸.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0).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说课;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程特色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对某课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1],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笔者对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说课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

1.1基本信息 《人体解剖学》是3年制普通专科护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训36学时。它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医学入门的基础课程,也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教学主要任务是讲授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构成了培养学生临床诊疗能力的核心基础课程,并为后期临床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性质与定位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科学,以就业为指导,以够用、适用为主,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护师岗位所需的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1.3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围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2]。

1.3.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人体系统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和重要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基础。

1.3.2技能目标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专科技能;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专科检查、医疗记录。培养学生对一般急症的急救意识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理论与技能转化为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本领。

1.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脏和累献身精神,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临床探索精神。

2 教学设计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产学结合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必先从从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总结三个环节设计,课前有预习,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周密剖析、系统阐述,突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启发提问、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同时在实训教学中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在学法上,既要授知识理论又要授学习方法,教学生看书的方法、记忆的技巧、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3 教材分析

《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第6版,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教材具备思想性和启发性,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一定基础,基本符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4 教学资源

本课程组共有专兼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在无课时间即到医院参加见习带教。该团队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充分体现了院校一体、医教结合的办学特色。校内资源包括在校园网络内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资料[4],题库以及教学视频等,校内分别开设有多个实训室及3个大型陈列室,包括塑胶模型、人体标本,铸型标本断层解剖标本针灸标本甘油标本、塑化标本、胚胎标本护理实用解剖标本。校外有一所所独立的附属医院和4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通过将校内外资源有效整合,能够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充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5 课程特色

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剖实验课是解剖教学重要的环节,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及人体浅静脉的分布走行有针对性选择穿刺部,对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一定积极作用。教师积极参与到解剖实验课的学习中,不仅有利于解剖学内容的掌握,更会为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护理实践操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外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与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相结合";遵循两个原则:与临床实践工作、护理资格考试相对接;强化三种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训练、实习前强化训练。

6 学生情况分析

人体解剖学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护理学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对该课程普遍存在怕脏、怕臭、怕尸体等恐怖心理,加以解剖知识名词、概念多易混淆、难记忆,为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就课前准备的习题进行练习,重点知识应当课后进行总结,授课同时即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后多看图谱,重要人体器官结合图谱适当绘制器官结构图;在每次实训课中,允许学生将自己亲自解剖的尸体标本每做完一个层次的分离即进行拍摄,等到复习解阶段又将图片一张张翻看,能有效地增强复习效果[5]。巩固记忆,评价教学效果,最后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突出难点,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辅导习题集,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领域的新动态。

7 考核及教学效果评价

为达到教学目的,我校将考试成绩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占60%为理论考试,实验报告占总成绩1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20%,作业练习占10%。技能考核在实训课程结束后进行安排。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随堂反馈、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等方式进行,该教学模式能够比较合理的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晓黎.口腔护理说课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08):243-244.

[2]汤挺兵,黄阳生,钱金岳,等.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2,35(06):846-847.

[3]闫锡秋.高职高专《五官科学》课程说课设计[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1):62-63.

第4篇

摘要 :速写是造型基础训练的重要一环。文章阐述了速写特有的属性问题、速写的基本步骤和应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 :速写的基本功 速写比例关系 人物解剖关系 人物线条的应用 速写步骤

速写因其被看作是与素描并重的基本功,是造型基础训练的重要一环。好的速写可以体现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表现上的魅力,是画者的激情与纯熟的艺术技巧相结合的真实表达。速写的目的在于训练画者的艺术表现力。人物速写是素描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素描的一种,它讲究落笔肯定,大胆挥洒,能在较短时间用生动、准确、简练、概括的手法,由感而发地捕捉把握人物动态,比例符合形象特征。

素描中的九大造型要素:构图、比例、透视、解剖、几何形体、光线、三大面块、线条、方位,是相互关联的,换句话说,画好一幅素描就好比驾驭一群野马,必须同时把它们都看管好。素描有它自己完整的体系,这里不一一详述。但让人注意的是速写与素描是相通的,它也需要画者把各种要素汇聚在一起,有的放矢地进行配放及使用,才会有好的人物速写写生作品。下文谈的是九大造型要素中几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人物比例关系:耻骨联合是人体从头到脚总长的中心线,下巴到乳头为一个头的长度,乳头到肚脐为另一个头的长度。肚脐到耻骨联合为3/4的头长,膝盖是耻骨联合到地面一半的标志点。脚到肚脐与脚到头为1∶0.618黄金分割。上臂比下臂长,长不过下臂与手掌。大腿比小腿长,长不过小腿与脚掌。女子肩宽1/2头,男子肩宽1个头。手臂自然下垂在大腿1/3处。头长的两倍是下巴到肚脐距离。以上比例关系是以标准人体作为讲解的,面对具体的写生对象时可略为改动。

二、人物解剖关系:要记住并熟练进行运用。什么叫解剖,就是人体中骨骼与肌肉的穿插关系,为解剖关系。如果没有研究艺用解剖,就容易犯错误。比如:只画面部而忘记了画后脑壳,以至于从侧面看后脑壳被削去了。脖子只能放在第一对肋骨上面,否则无法正常吞咽和呼吸。胸廓画得过于小,要么胸廓画得离骨盆老远,要么把胸部和骨盆画到一起等等。需要记住并能默画出形状的人体骨骼:髂前上棘、 耻骨结合部、大转子、 股骨、 髌骨、胫骨、腓骨、 趾骨、 锁骨、 肱骨、桡骨、尺骨、 腕骨、掌骨、指骨、 胸骨、剑突。还需要记住并能默画出形状的人体肌肉: 胸锁乳突肌胸肌群、 腹直肌、 腹外斜肌、股内肌群、股四头肌群、缝匠肌、阔膜张肌、腓肌群、腓骨肌群、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群、旋后肌群、屈肌群、背何肌、前锯肌。

三、人物速写中对手的认识:1.关于手的解剖,要了解并记住,手部解剖的小肌群有一拇指球、掌短肌处有小指球、食指的外尺肌、腕关节与手掌结合部一个拱形和手掌末端的半个拱形。2.关于手的块面组合,一定要有三块画的观察认识。3.手的重点、难点,还要记住:尺骨末端骨点在小指方面、小指方向手的轮廓共有五个大小不同的起伏。4.手的造型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正对你。(2)手指方向要遵循结构原理,不能平行,并且要有疏密组合。(3)手腕与下手臂注意要有转折。5.线条呈弧度状,手上的肌肉较明显,而人体肌肉有一个共同特征,呈弧形。

四、人物线条的运用:线条是客观对象并不存在的东西,但作为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却被广泛运用,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对线条的表现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认为,线条是表现形体最为简练、概括并赋予美的形式。我国传统的中国画对线条更有研究:“铁丝描、游丝描、柳叶描等十八种描法。”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说:我们即使不特意表现自然的形状,只有线条,它们就激动着我们的心激发起感情。首先在人物速写中的线条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1.主线条表现人主要姿态;2.穿插线条表现人物衣纹、结构;3.疏密线条表现人物层次、结构。其次,避免把人物的外形及线条的轮廓处理得死气沉沉,缺乏健康的气息。造物主似乎有神力使人物的动作能如此活动自如而敏捷。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创造物,它运动的时候,所有的部位相互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具有弹性的特性,每一个动态都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物形体应该安排得位置恰当,画出的形态应有动感和流畅感,以表现出内在的生命力。因此 笔意的生动、流畅、灵性也非常讲究。 五、人物速写的方法:速写训练的基本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静态速写,每张速写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到30分钟之间。如坐着喝水、站着看报纸等。开始,同学之间可摆出特定的动作进行训练,待熟练后,再到生活中去画自然状态下的静态形象,最后进行动态速写训练,如画运动及舞蹈动作。由繁到简,由细到放。速写的特点是高度概括、提炼。这种能力,也需要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进行初学速写时,应该画繁一些,内容多一些,精细一些。如果一开始就粗疏几笔,必然失去控制。因此定要先收得住,等熟练后逐渐放开手。由单人到多,由局部到场面。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人与景物是不可分隔的。初学者见如此复杂的场面,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训练时,可先选单个人来画,待熟练后,再画双人组合多人组合,以及人与景的组合,并注意提炼、取舍。

观察时要抓特征,抓主要形象略次要形象;抓整体基本形,略局部细节,并把主要特征、神情动态,尽量记忆下来,这样才能在对象变动,甚至脱离了视觉范围的情况,依靠记忆去完成速写。画速写三成靠目识,七成靠记忆。所谓意测,就是要发挥主观想象、联想和进行一定的夸张加工。画速写,主要靠记忆,而记忆的形象往往是零乱的、局部的。故还要根据画家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人体的解剖知识、运动规律、结构规律等的掌握,去作合情合理的联想和加工,才能使画面更理想,更有情趣。

速写的要诀是稳、准、狠,从表面上看,和速写的快速度有矛盾,实际上,越是快速度越要求稳,心浮气躁,心手不相应,就会错误百出,欲速则不达。所以心一定要静,手一定要稳,全神贯注,才能下工夫取得成绩。

六、人物速写的基本方法步骤:1.观察与思考:整体观察对象,思考对象的解剖、比例、形态特征,从这些基本因素来思考画面的组织安排,做到“胸有成竹”。2.构图:面对人物写生时还应选择最佳、最利于表现其人物形态和精神面貌的特征的角度进行写生,这样更具有艺术特征感。将写生对象安排在画幅的适当位置,用很轻的线粗略勾画出写生对象大的比例、动态、解剖及透视关系。构图时应注意人物大小要适中,应给观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多个写生对象要有疏密关系,人物高矮放置也应参差不齐,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3.局部刻画:根据画出的大体比例、动态,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勾画。例如画头部时,要用准确肯定的笔触描绘五官形象,由上及下,将写生对象身体轮廓、衣纹的起伏变化等作进一步的刻画。头发部分用线松动流畅,但要跟着头骨体积来,并顺着头发的生长规律走。在对头、肩、手、足的刻画时,应注意其内部的结构关系。写生中,应一边画一边调整,可以说,作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修改并不断完善的过程。4.节奏的调整:作画时应始终把握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局部肯定之后,重心回到整体,该加强的部分加强,该削弱的部分削弱,要懂得画面中“取舍”的艺术含义。重点刻画之处一定要细致入微地刻

第5篇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所看到的教学图景,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案例教学”、英国的“开放教学”以及美国的“自然发生教学”;从国内来看,目前多数教育工作者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有些偏颇,很多教师视生成性教学为“随机应变”的教学小技巧,有的教师认为生成性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等失范现象。事实上,生成性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应由教师和学生在启发、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发现中完成,而不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单向传授。我们认为,生成的起点是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成的动力是交流互动,生成的目标是共同发展;教学的本质即为信息重组,动态生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和自主建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生成性教学不是刻意地追求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深化理解,推理演绎,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生长壮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今大学生心智成熟,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和发展经验,这就为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生成新的认知,尊重学生的现实发展提供可能。

二、生成性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石,因此学好运动解剖学至关重要。而运动解剖学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乏味,面对如此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感到知识繁琐抽象,难免产生厌烦心理。长期以来,运动解剖学在教学中较严重地存在着“重习题轻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定义轻推理,重形式逻辑轻辩证逻辑”的现象。如何增加学生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寻找全新的教学技巧,为此,我们把生成性教学的思想应用于体育基础理论课程运动解剖学。这种把运动解剖学生成规律和学生思维规律有机结合的教学,即为运动解剖学的生成性教学。运动解剖学课程的生成性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生成性教学

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可以通过对相应的动作进行观察和试验、归纳和类比、推广和限定、直观和直觉、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而生成,特别是观察、试验、直观等方法。臀大肌是人体下肢最大的肌肉之一,下面将以此肌肉为例来展示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生成性教学。臀大肌概念的教学可以从模型观察开始,从后摆腿和正压腿动作引出。1.模型观察。仔细观察臀大肌的具置,位于臀部皮下,形状呈四方形,是人体中最为粗大有力的肌肉。2.动作体会。后摆腿:站立状态,上肢固定,大腿尽量很后摆动,做出类似驴踢的动作,也称反式腿举。做动作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肌肉的收缩及伸展过程。3.触摸。在学生做后摆腿动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找到臀大肌的位置,进行触摸,体验肌肉收、舒过程中松紧、软硬的变化。4.生成。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在触摸的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生成臀大肌的形态和起止点。臀大肌起点位于髂骨翼外面后部及骶骨背面,止点是肌束斜向下外,腱呈平板状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二)功能评价与训练方法的生成性教学

概念明确后,学生可以感受及体验各块肌肉的主要功能。以臀部肌群为例。臀部肌群主要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臀大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上部肌束可使大腿外展;下部肌束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站立。体验该块肌肉的功能后,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练习俯卧直腿上摆,俯卧直腿上摆类似于反式山羊挺身式向上挺起双腿,双腿绷直尽量向上摆起到最高点时。身体下落的时候尽量要慢,身体起来的时候,要快,要尽可能保持慢下快起的频率。目的主要是利用臀大肌收缩产生力量,而达到锻炼臀大肌的效果。练习跪姿屈膝抬腿。小腿伸直,可使腘绳肌和臀肌得到锻炼,如果保持屈膝,就只能锻炼臀肌。在肌肉伸展终末,可增加或限制动作的幅度,可在动作终末肌肉最大限度收缩时维持几秒钟。要得到更大的训练强度,可在踝部捆扎沙袋。概念明确,功能了解后,然后进行推理分析,掌握训练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和自主建构提,不仅教学效率良好,学生也真正的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果。

(三)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生成性教学

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是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而归纳和演绎模式的综合运用,生成新的知识点则适合于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教学。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讲述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生成性教学。立定跳远是一种发展下肢弹跳力的重要练习,也是常用于测定下肢肌肉力量的项目之一,动作可分为预备、起跳、腾空及着地4个阶段,其中起跳为功能性动作,这里对起跳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1.动作演示。学生站立,快速下蹲,减速制动,蹬伸,落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对各个环节的肌肉、关节、骨骼及上下肢动作的配合有了初步认识;2.分析。以起跳动作的快速下蹲为例,进行解剖学分析。3.评价。立定跳远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起跳动作,因此,为较好完成立定跳远,需要发展髋关节和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肌群的爆发力,其主要作用肌为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4.练习。进行解剖学分析后,经常做立定跳远练习,可增大上述肌肉的力量及工作速度,提高弹跳素质。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实例来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及相关功能,学生亲身去体验后进行动作分析评价,了解生成背景,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以自身已有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内容,自然而然生成各种新的知识,学习和训练也会更有针对性。

三、结论

第6篇

关键词:素描;石膏;意义;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47-02

同时,素描石膏像的学习是初学者或考生转入到素描人像的一个过渡阶段,因而学习和掌握素描石膏像的技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素描石膏学习的意义

学习素描石膏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反映了结构、比例、形体、明暗、空间关系等等,而这些又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因此学习素描石膏,主要是学会从整体上全面观察、分析、研究被描绘的对象。

其次,素描石膏是初学者认识和掌握对象的一个好方法。在分析理解对象的结构、特征上,石膏像以其特有的单纯白色,在固定光线下,产生了微妙的明暗变化。正确区分“黑、白、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和掌握素描的关键。

再者,素描石膏为学好素描人物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初学者在石膏像的学习训练阶段中,可以不受环境、时间的限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较为固定地给初学者以长时间观察、分析、表现对象的条件。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解剖知识、肌肉的结构与转折关系,从而进一步学习素描人物。

二、素描学习的主要内容

初学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做到以点代面,以个别带动全面。在众多的石膏像中,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作为自己训练的目标。素描石膏主要分基本形体,复杂形体,人体部分。

(一)基本形体练习

几何体表现是素描语言的开始、如光线、阴影、反光、体积、结构等,立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等,它们是素描训练的入门课目。由于几何体结构简单、比例规范、特征鲜明,初学者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其基本规律——结构、明暗、透视,并通过它们的组合、变化,能够了解大千世界各种物体都是简单的重复、有规律地组合了世界复杂的物体。

基本形体学习完之后,就是转入复杂形体的学习。复杂形体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浮雕、柱头、动物的头部,人物的五官、手、足等,它们比几何体更进一步表现了物体的变化,增加了素描的语汇,整体与局部、比例、对称、转折等。特别是人物的五官、手、足,这些是人体特征重要组成部分,传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器官。画好这些人体的“零部件”,注意刻画其基本形体和关键细部,把握好“五官”在不同转向中的透视变化,可以说是为石膏像素描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石膏人体练习

石膏人体练习主要包括头像挂面、头像肌肉、躯干解剖、人体解剖、人物头像、人物胸像、人物全身等。掌握头部解剖结构及人体解剖结构,可以使初学者认识不同位置的头骨转向规律,了解人体运动形象的变化。到了正式画人像时,就能自觉地寻找人物的内在结构、组织构造。因此,初学者最好要熟记和了解。头像、胸像、全身人像是素描石膏像教学的重要部分。

石膏头像练习对于初学者理解面部的立体构造,各个面的轮廓、比例、转折、透视、解剖、明暗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一些经典雕塑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成为各美术院校素描教学、训练的工具,其根本的一条,就因为它是训练素描基本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锻炼人的眼、脑、手在作画过程中观察、分析、绘画能力的最佳途径。从《大卫》、《荷马》、《维纳斯》、《战神》、《伏尔泰》、《阿戈利巴》等经典名作中,可以看到那简练概括的结构,生动微妙的形象,以及那优美、刚健的线条。

三、素描学习的多种形式

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在年轻时都十分重视素描基本功的训练。中外艺术家们的非凡实践启迪我们:艺术的根基在于基础,发展创新在于熟练。初学者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形式来练习。除了临摹名作外,还有慢写、速写、解剖练习、多角度练习、默写等形式。

(一)临摹

初学者首先要学会鉴赏、临摹世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以及优秀的素描石膏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构图、用笔的。那些经过大师们的艺术再现,概括的形体、适当的比例、准确的结构、谐调的整体,那散发出艺术魅力的经典作品,使我们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真谛。借鉴与临摹大师们的素描作品,对于我们学习表现技巧,激发绘画灵感,会起到很大作用。看看大师们的作品,看看周围同学和老师的作品,通过分析、比较、借鉴,从而提高鉴赏水平,提高绘画的技巧和能力。

(二)慢写

取石膏像经典作品一二具,化二三天工夫,着重理解它的结构、明暗、造型、比例、变化,可以采用明暗素描的方法,落笔准确、构图完整,在把握物体结构的基本特征上,准确、有序地塑造形象。初学者可以从众多的练习作品中挑选出一二张自己比较满意的,请有经验的老师或同学进行评点,这样,素描的水平就提高得快些了。

(三)速写

在素描石膏教学上,有许多重要的石膏头像,不可能将它们一一画过来,可以取几个不同造型的石膏像,着重基本形象的塑造。如将对象在日光下的变化,用直线构画出轮廓线条,着重画出它的基本形态特征;这种练习,可以采用结构素描方法。每天化的时间不多,可集中精力,连续画它几张,然后将它们逐个比较分析。

(四)默写

对于提高初学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十分有效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下,不同角度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记住它,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总体特征及关键部位。

(五)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外,初学者还应该进行解剖练习和多角度练习。解剖练习,可参照骨架、肌肉头像、肌肉模型,参考相应的解剖教材熟悉它、掌握它。多角度的练习可以将同一石膏像放在不同的角度去练习,可以锻炼适应各种角度塑造对象的能力,掌握石膏像大置和主要结构。

四、结语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素描教学受到了广大美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国内外一批批优秀美术人才取得的卓越艺术成果和成就看,他们的素描功底都非常深厚,都苦练过基本功。因此,广大初学者应该勤学苦练,全面掌握素描技法。

参考文献:

[1]杨广生.美术技法理论[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第7篇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动物解剖》课程 教学改革

《动物解剖》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名词及专业术语较多,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比较复杂,而器官的微观组织构造肉眼看不到,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记忆难、理解难、易混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对此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动物解剖》课程教学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而大部分教材主要以系统为章节进行知识讲授,加上部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紧密,在内容上有割裂动物有机体整体的倾向,这样的内容编排非常不利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市场调研,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基础,以动物医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切入点,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采用倒推法确定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分析并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泰州区域内主要的养殖项目(猪、牛、鸡)为主线,其他动物作为比较,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改革后教学内容共分为8个学习情境,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和学习性工作任务与实际岗位任职要求一致。

二、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结构。教学模式不仅受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约,而且与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科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学不能唯模式,更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应倡导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对于《动物解剖》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单元(工作任务)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逐步采取任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驱动型和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界线,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如,实训中心、动物医院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动物解剖实训室进行学习、观察、操作、训练;将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教学录像、解剖图谱和电子教案及复习题等学习资料放到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建立班级、年级QQ群,将学习用的电子材料传到QQ群共享,并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校内外和寒暑假期间均可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演示法、观察法、提问法、实践法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力求达到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境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案例:《动物解剖》一般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开设。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方式还不适应,对专业领域相关信息了解少,因此教师从专业思想教育入手,如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为例,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编制口诀。教师讲课必须有吸引力、感染力,做到察言观色,适时调节。针对教学内容,可编一些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前肢尺骨与桡骨的内外关系为“桡里尺外”,后肢胫骨与腓骨的内外关系为“胫里腓外”;在介绍大脑构造中四叠体中的前丘和后丘的位置构造功能关系时,可以用“前眼(视觉)后耳(听觉)”来帮助理解记忆;讲解脑神经时,共有12对,单独认识难度较大,可将记忆口诀先传授给学生,即“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文解字。动物解剖名词多、概念多、术语多,学生感觉难记忆、难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概念或术语分解开,运用说文解字的思路来理解相关内容。如鼻旁窦,就是鼻腔旁边的窦,即鼻腔旁边骨的内外骨板之间的腔隙,主要有额窦和上颌窦。在介绍神经系统中关于“突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解释:“突是指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触是接触,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树突或产生反应的效应器的接触。”

3.嫁接成语。动物解剖中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结合书本上的模式图、挂图、标本、活体等素材来学习知识,并与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观察紧密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和理解,有时可结合成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肝胆相照、唇亡齿寒”等,以便学懂、学活。

4.讲解示教。对于一些骨性标志,学生有一定认识后,让学生到活体动物上进行观看、触摸。有些实验的实物标本是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的,观察时会挥发出甲醛刺激味,部分学生会远远地躲开,有的女生会因害怕而不敢用手摸。对于此现象,教师自己要有意识地不戴手套来触摸讲解示教,同时从思想上加以引导,重申标本的示教学习是为了进一步准确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动手触摸、观察和学习标本,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5.眼手并用。解剖中各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抽象,其中细胞组织部分始终是学习的难点。细胞组织是介绍器官的细微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显微镜这一教学工具,抓住所要观察器官部位的典型构造,先从低倍镜再到高倍镜,从笼统到细微进行认真观察,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 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49-01

系统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种,是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分别加以叙述的人体解剖学。它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是医学生接触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务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课。

1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应付学习,敷衍了事。而系统解剖学又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呆板的教学和呆板的听课已经难以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掌握,通过设题提问、请学生到讲台进行板书或画图讲解、课后就某个知识点进行热烈讨论,以及小组比赛回答问题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每组学生为了赢得比赛,都能认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列出知识点,简明扼要地进行阐述,这样既让学生充满兴趣和信心,也完全化解了课堂知识,而且记忆深刻,历久不忘,达到了课时目的。

2 利用教学模型课件 增加立体思维能力

教学辅助设备包括挂图、模型、影像、动画及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学生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良好刺激,充分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加强记忆能力,又增强了课堂的信息量,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2]。我们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都认真制作教学课件,把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融汇于图像和挂图中,并充分利用解剖模型,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象、触摸模型、研究挂图图解等人体器官结构的形声色的刺激变化来获取知识,增加立体思维意识,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如学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循环系统的微循环等,如果仅仅是通过老师讲解、板书教学,则很难形象表达,也难于理解和记忆,而通过三维立体图象,则这些知识点就变得直观而又具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增加实验模拟训练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系统解剖学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理解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和结构,这就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亲手操作才能观其“形”、识其“态”。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必须通过解剖尸体、观察标本来完成,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为临床培养全面型合格人才[3]。在实验课操作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看本次课的操作录像,对本次课所要解剖操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讲解。再让学生对实验室准备的人体模型进行拆解组装,了解器官结构和功能,加深对课程的记忆与理解。最后再在尸体标本上进行操作演练考核,让尸体标本这些教学材料发挥最大的功效。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与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回顾性总结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本次操作的印象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4 经常开展学习交流 着力拓展教学空间

解剖学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除了要在课前进行认真的备课、制做课件、准备教具等教学用具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系统解剖学业务理论,学习临床上的新病例,了解国内外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动态,让自己的知识量升华提高,增加知识含量。我们还经常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教师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授系统解剖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并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博取众长,学习先进教学特色,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5 使用幽默语言 传授记忆技巧

在教授系统解剖学时,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的课堂语言,轻松讲课,缓解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压力。动听幽默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他会吸引听者顺着你的思路去思考探索和研究,从而达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让枯燥的系统解剖学课生动、形象,也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循环系统时,教师可以把血管形象地比做城市交通道路,大血管是城市四通八达的要道,小血管是从要道延伸出去的街道和巷道。这样形象的比喻就会让学生对繁杂的循环系统产生兴趣,学习起来往往会事半功倍。同时,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多而庞杂,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有些时侯往往付出很多却学习效果甚微。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把解剖学有关内容用简明的语句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琅琅上口又合撤押韵,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便于快速记忆。如:肺下界体表投影:锁中六、腋中八,肩胛线上十肋叉;子宫的韧带:阔中圆倾主防垂,宫骶韧带前屈位[5]。

参考文献

[1] 石静,梁勇刚,《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几点体会》《实用医学杂志》 2006.10.13:20[J]P3685.

[2] 王民晨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年第13卷,第4期53页.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类和某些近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研究对象是机械图样。它将渗透到其他许多专业学科, 也是相当有难度的一门课程。我们的培训对象多数是新分配来的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中专生、大专生、也有本科毕业的学生。由于工作的需要而进行岗前培训,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读图、绘图,根据图样的要求来加工或装配零件,因此提高学生综合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多年的培训教学经验,发现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机械制图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制图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

一、 突出教材重点,落实“识图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制图的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必须具备完整系统的知识。从投影体系的建立,点、线、面的投影,以及机件的表达方法,到识读零件图的每章节内容都既有独立性,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以章为单元,全面理清其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各类知识,完成解读机械制图的任务。经常性地总结归纳,让制图知识系统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机件的结构形状特点,怎样灵活地运用是关键问题,也是重点和难点。在讲解零件图时,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掌握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比如常见的典型零件有四大类: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和箱体类。

对于这四类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要求学生了解和充分认识每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基本表达方法。例如,轴套类零件的结构主体是圆柱,一般只需一个主视图作为基本视图,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辅助视图的表达方法(如键槽、油槽、圆销孔),往往采用局部剖视图或移出剖面图。其他的三类也都要掌握其结构特点和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和识读零件图的能力。

在实际培训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讲授组合体视图的识读。

组合体视图识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机件形状表达方法”的学习。学好组合体视图的关键是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在讲解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两种方法后,通过“补视图、补缺线”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但效果并不很理想。由于每个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差异,只能根据个人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先“想”后“补”,以自认为“正确”为标准,其实不然。

若从识图入手,先看后想,再由想到选,变“补”为“选”、变间接为直接,使“选”的图线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效果就明显不同。这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提高其识图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解读视图教学,提高识图能力

解读视图教学指的是运用记图训练法、图感训练等方法,分析研究和理解体会视图。

(1)记图训练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零件上常见的结构形状)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既然机械图样被喻为“工程语言”,就应该具有自己的“词汇”、“词组”、“句子”、“文章”,如果基本体视图是“词汇”,那么组合体视图便是“词组”,那么各种基本表示法就是“句子”,那么零件图就是“文章”。只有具备丰富的词汇、词组,才能写出好句子,好文章。对一些常见基本几何体如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实心或空心)、圆锥体、球以及它们的切割、开槽、穿孔等的实物形状和图形特征有意识加以记忆,并弄清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于用时提取。

(2)图感训练法,是指通过多次绘图及识图能力训练,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对图形的判断能力,它包括图的形象感与空间感。多进行轴测图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段,先进行长方体、圆柱体、锥体等基本体的轴测图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组合体轴测图训练,形式可以是由轴测图画三视图、由三视图画轴测图、由实物画轴测图。通过 “拆零件”与“还原”训练,一方面增强分析读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图感。久而久之,可以快速培养自己的感观能力,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二、多媒体教学是机械识图的新途径

1.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机械识图的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预先对图形编辑处理,课堂中随用随调,十分方便。优质的课件能有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和读图。如三视图补图、剖视图的剖切方法由AutoCAD、CATIA绘图软件完成,可将平面、剖切面、剖切后的立体相互对照。这样既增加了内容密度,又减少了作图时间,突破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构建空间物体构架

多媒体课件能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物体、现象、加工过程和无法听到的各种声音,能充分调动眼、耳、大脑、手等到各种器官协调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三维“物”和二维“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想象力也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凡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词】产前培训有备分娩;体操;陪产;分娩结局

The influence on pre-prepared childbirth training todelivery resultof the maternal

HE Yu-ping,WEN Yua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Huanghe Hospital,Sanmenxia 47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pre-prepared childbirth training,gymnastics andPaternity todelivery result of the maternal.Methods 600 early matern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using a retrospective survey methodology.273 cases prepared to participate in prenatal maternal delivery of training course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other 327 cases as control group.Their birth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rturient women were high along the production rate,the course of childbirth obvious reduction,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wborn suffocation rate reduces obviously,obeyed the medical behavior enhancement.Two groups of comparisons,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P

【Key words】Pre-natal training;Prepared childbirth;Gymnastics;Paternity;Delivery result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74

作者单位:472000黄河三门峡医院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导致母儿危害性增加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社会因素成了高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原因[1]。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降低剖宫产率。产前有备分娩培训正是结合了目前中国的生育现状,整理开发的一套以培训分娩技巧为主的完整的培训方案,我院自2006年2月开始采用这套教育模式,对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采用有偿自愿的原则,对273例孕夫妇进行系统讲授产前知识和进行体操训练,分娩过程丈夫全程陪产。旨在帮助孕妇和丈夫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做好分娩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在充满自然和愉悦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分娩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初产妇抽取600名,分为两组,其中参加有备分娩培训课的273例做为观察组,未参加有备分娩培训课的32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23~33岁,孕周37~41周,均为头位,排除胎位异常、多胎妊娠、妊高症、妊娠合并其他疾病、骨盆外测量异常、高龄初产等高危因素。

1.2 产前有备分娩培训内容和方法 观察组孕妇自孕16周开始,除按规定产检外还定期学习有备分娩课程,并要求丈夫共同学习相关内容,欢迎公婆及父母参加学习。授课时采用面对面,互动式教学,体操老师 和授课 老师均经过系统培训。每周一节理论课,二节体操课,每五周为一周期,老学员可重复听课。内容包括:①孕期营养和孕期保健,孕期体重控制和孕期运动方法,孕期身体的正确姿势,骨盆肌肉练习,孕期心理对胎儿的影响,胎教,产程中的各种,呼吸技巧和放松技巧,胎儿宫内的自我监护;②模似分娩,观看分娩的教学片,通过教学片了解分娩的过程,充分认识影响分娩的因素,分娩先兆,分娩前心理及物品准备,产程各个阶段母亲生理和心理变化,自我帮助方法,丈夫如何帮助妻子,如转换,呼吸技巧,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痛点按压,抚触按摩在分娩中的应用;③分娩中的替换措施及育儿技巧,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利弊比较,产后科学康复指导包括心理康复和身体康复指导,产后生理变化及如何科学坐月子,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奶的技巧,母乳喂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产后角色转换及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及自我调整方法;④科学育儿及婴儿护理,婴儿洗浴方法并示范新生儿洗澡,抚触按摩,游泳,讲解新生儿特点及新生儿最易发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⑤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早期智力开发。孕妇体操包括孕期体操,产前健美操,健身球操及骨盆肌肉训练为自然分娩做好准备。

1.3 观察指标

1.3.1 遵医行为指标 陪伴助产士观察记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宫缩时是否有惊叫不安,情绪躁动,能否听从指导进行深呼吸,正确使用腹压等。

1.3.2 分娩结局 对两组产妇遵医行为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产时产后2 h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理想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P

2.2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间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个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有明显差异。

表1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组别例数(例)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

观察组2731851375

对照组32712436167

χ253.34

P

表2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第一产程(h)第二产程(min)第二产程(min)总产程(min)

观察组2735±3.530±58±56±3.2

对照组3278±2.930±38.5±69.30±3.5

u11.2969.361.1133.811

P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χ2=4.85,P

表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

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2733(1.09)2(0.72)

对照组32712(3.66)11(3.36)

χ23.964.85

P

2.4 两组产妇遵医行为结果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观察组躁动、惊叫不安的比例较低,听从指导比例高,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

表2

两组产妇遵医行为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躁动惊叫不安听从指导

观察组273215256

对照组3273790200

χ287.71

P

3 讨论

3.1 产前有备分娩培训可促进自然分娩 妊娠分娩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生理过程,完成分娩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孕妇本人对分娩的有关情况的认识,亲友对分娩方式的态度以及同龄人的分娩情况等是影响孕妇对分娩方式选择的首要影响因素[2]。

孕妇学校所进行的系统的有备分娩培训从孕16周开始讲授孕期各阶段保健、体重控制和运动知识,分娩期自我帮助,丈夫参与和帮助,分娩技巧,正确认识正常分娩与剖宫产对母儿双方的利弊关系,剖宫产只是处理高危妊娠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急剧上升的高剖宫产率,反而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并且有些剖宫产严重并发症威胁产妇生命[3]。从产后出血量、母亲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及婴儿的抵抗力统和失调综合征等方面进行教育,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乐于接受自然分娩。在分娩过程中丈夫全程陪产,产程的不同阶段作好自我帮助和家人帮助,减少医疗干预,全力配合医务人员,缩短总产程,尤其第二产程。通过总结发现分娩时观察组的产妇遵医行为高,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少于对照组。目前我国社会因素是高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原因[4]。有备分娩培训正是结合目前中国生育现状整理开发的一套以培训分娩技巧为主的完善的培训方案,以面对面的个性化的辅导方式,使孕妇在充满自然愉悦的环境中顺利的自然分娩。

3.2 产前有备分娩培训有助于提高遵医行为 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听从指导人员的数字明显多于对照组,在有备分娩培训课程中讲授了在产程不同阶段母体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自我帮助方法陪伴者的陪伴技巧,指导准妈妈运用产程中的各种技巧,如转换,呼吸技巧,放松技巧,应用腹压技巧等。正确对待分娩过程中的各种不适,提高了遵医行为,减少了医患纠纷,同时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从而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3.3 产前有备分娩培训可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

决定分娩的4个要素中,产妇的心理因素占主要的地位。分娩过程中的过度紧张、恐惧心理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使产妇的宫缩乏力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增加;而过度的紧张疲惫,又可导致胎儿窘迫,增加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通过对孕妇进行有备分娩培训,使其了解分娩全过程和自我帮助方法,减轻疼痛技巧,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从而度过分娩过程。

3.4 产前体操训练增加分娩的信心和力量 观察组孕妇坚持产前体操运动,通过体操训练和培训加深了彼此间的孕育经验交流和分娩的相互支持,从而增加分娩的信心,还可运动后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并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分娩时肌肉放松,减少产道阻力,利于胎儿顺利通过产道。腹肌力量的加强使第二产程缩短,促进自然分娩,还可以通过孕妇体操训练,预防孕期便秘,静脉曲张,可缓解背部疼痛,易于产后体形恢复;提高孕妇身体素质,并有效控制体重。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孕妇孕期只注重营养,很少进行运动,致体重增加急剧,从而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增加难产和剖宫产机会。本研究组孕妇自参加有备分娩培训后一直坚持运动,并均衡摄入营养使体重控制在14 kg左右,无一例因运动原因发现意外情况发生。

3.5 丈夫共同参与培训与陪产的效果 丈夫全程陪伴分娩顺应了孕妇的心里需求。要求准爸爸共同参与学习有备分娩的相关知识,掌握陪产技巧,在陪产过程中给产妇以关怀、体贴、抚触、按摩、安慰、痛点按压、应用语言、手势提醒支持准妈妈运用所学习的分娩技巧,使孕妇在分娩期得到丈夫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减轻了孕妇的焦虑和恐惧程度,从而减轻孕妇因强烈宫缩痛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刺激。对保持体力和信心有别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产程顺利进行,减少产科干预率和剖宫产率,降低产妇和围产儿的伤病率,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5]。

目前产前保健仅注重常规的产前检查,而忽视了孕妇能动性的调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关注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提高顺产率,降低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剖宫产率,笔者通过对孕妇及其丈夫进行系统的有备分娩知识培训,获得了良好的妊娠结局,同时减少因孕产知识缺乏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值得作为孕妇产前保健常规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文莲.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26.

[2] 王炳顺,周利锋,朱丽萍,等.孕妇对分娩方式的意愿及其原因.中国妇幼保健,2005,10:2920.

[3] 王新美.高剖宫产率原因分析 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6,12(4):209.

第11篇

关 键 词 :速写的基本功 速写比例关系 人物解剖关系 人物线条的应用 速写步骤

速写因其被看作是与素描并重的基本功,是造型基础训练的重要一环。好的速写可以体现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表现上的魅力,是画者的激情与纯熟的艺术技巧相结合的真实表达。速写的目的在于训练画者的艺术表现力。人物速写是素描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素描的一种,它讲究落笔肯定,大胆挥洒,能在较短时间用生动、准确、简练、概括的手法,由感而发地捕捉把握人物动态,比例符合形象特征。

素描中的九大造型要素:构图、比例、透视、解剖、几何形体、光线、三大面块、线条、方位,是相互关联的,换句话说,画好一幅素描就好比驾驭一群野马,必须同时把它们都看管好。素描有它自己完整的体系,这里不一一详述。但让人注意的是速写与素描是相通的,它也需要画者把各种要素汇聚在一起,有的放矢地进行配放及使用,才会有好的人物速写写生作品。下文谈的是九大造型要素中几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人物比例关系:耻骨联合是人体从头到脚总长的中心线,下巴到乳头为一个头的长度,乳头到肚脐为另一个头的长度。肚脐到耻骨联合为3/4的头长,膝盖是耻骨联合到地面一半的标志点。脚到肚脐与脚到头为1∶0.618黄金分割。上臂比下臂长,长不过下臂与手掌。大腿比小腿长,长不过小腿与脚掌。女子肩宽1/2头,男子肩宽1个头。手臂自然下垂在大腿1/3处。头长的两倍是下巴到肚脐距离。以上比例关系是以标准人体作为讲解的,面对具体的写生对象时可略为改动。

二、人物解剖关系:要记住并熟练进行运用。什么叫解剖,就是人体中骨骼与肌肉的穿插关系,为解剖关系。如果没有研究艺用解剖,就容易犯错误。比如:只画面部而忘记了画后脑壳,以至于从侧面看后脑壳被削去了。脖子只能放在第一对肋骨上面,否则无法正常吞咽和呼吸。胸廓画得过于小,要么胸廓画得离骨盆老远,要么把胸部和骨盆画到一起等等。需要记住并能默画出形状的人体骨骼:髂前上棘、 耻骨结合部、大转子、 股骨、 髌骨、胫骨、腓骨、 趾骨、 锁骨、 肱骨、桡骨、尺骨、 腕骨、掌骨、指骨、 胸骨、剑突。还需要记住并能默画出形状的人体肌肉: 胸锁乳突肌胸肌群、 腹直肌、 腹外斜肌、股内肌群、股四头肌群、缝匠肌、阔膜张肌、腓肌群、腓骨肌群、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群、旋后肌群、屈肌群、背何肌、前锯肌。

三、人物速写中对手的认识:1.关于手的解剖,要了解并记住,手部解剖的小肌群有一拇指球、掌短肌处有小指球、食指的外尺肌、腕关节与手掌结合部一个拱形和手掌末端的半个拱形。2.关于手的块面组合,一定要有三块画的观察认识。3.手的重点、难点,还要记住:尺骨末端骨点在小指方面、小指方向手的轮廓共有五个大小不同的起伏。4.手的造型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正对你。(2)手指方向要遵循结构原理,不能平行,并且要有疏密组合。(3)手腕与下手臂注意要有转折。5.线条呈弧度状,手上的肌肉较明显,而人体肌肉有一个共同特征,呈弧形。

四、人物线条的运用:线条是客观对象并不存在的东西,但作为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却被广泛运用,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对线条的表现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认为,线条是表现形体最为简练、概括并赋予美的形式。我国传统的中国画对线条更有研究:“铁丝描、游丝描、柳叶描等十八种描法。”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说:我们即使不特意表现自然的形状,只有线条,它们就激动着我们的心激发起感情。首先在人物速写中的线条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1.主线条表现人主要姿态;2.穿插线条表现人物衣纹、结构;3.疏密线条表现人物层次、结构。其次,避免把人物的外形及线条的轮廓处理得死气沉沉,缺乏健康的气息。造物主似乎有神力使人物的动作能如此活动自如而敏捷。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创造物,它运动的时候,所有的部位相互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具有弹性的特性,每一个动态都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物形体应该安排得位置恰当,画出的形态应有动感和流畅感,以表现出内在的生命力。因此 笔意的生动、流畅、灵性也非常讲究。

五、人物速写的方法:速写训练的基本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静态速写,每张速写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到30分钟之间。如坐着喝水、站着看报纸等。开始,同学之间可摆出特定的动作进行训练,待熟练后,再到生活中去画自然状态下的静态形象,最后进行动态速写训练,如画运动及舞蹈动作。由繁到简,由细到放。速写的特点是高度概括、提炼。这种能力,也需要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进行初学速写时,应该画繁一些,内容多一些,精细一些。如果一开始就粗疏几笔,必然失去控制。因此定要先收得住,等熟练后逐渐放开手。由单人到多,由局部到场面。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人与景物是不可分隔的。初学者见如此复杂的场面,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训练时,可先选单个人来画,待熟练后,再画双人组合多人组合,以及人与景的组合,并注意提炼、取舍。

观察时要抓特征,抓主要形象略次要形象;抓整体基本形,略局部细节,并把主要特征、神情动态,尽量记忆下来,这样才能在对象变动,甚至脱离了视觉范围的情况,依靠记忆去完成速写。画速写三成靠目识,七成靠记忆。所谓意测,就是要发挥主观想象、联想和进行一定的夸张加工。画速写,主要靠记忆,而记忆的形象往往是零乱的、局部的。故还要根据画家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人体的解剖知识、运动规律、结构规律等的掌握,去作合情合理的联想和加工,才能使画面更理想,更有情趣。

速写的要诀是稳、准、狠,从表面上看,和速写的快速度有矛盾,实际上,越是快速度越要求稳,心浮气躁,心手不相应,就会错误百出,欲速则不达。所以心一定要静,手一定要稳,全神贯注,才能下工夫取得成绩。

六、人物速写的基本方法步骤:1.观察与思考:整体观察对象,思考对象的解剖、比例、形态特征,从这些基本因素来思考画面的组织安排,做到“胸有成竹”。2.构图:面对人物写生时还应选择最佳、最利于表现其人物形态和精神面貌的特征的角度进行写生,这样更具有艺术特征感。将写生对象安排在画幅的适当位置,用很轻的线粗略勾画出写生对象大的比例、动态、解剖及透视关系。构图时应注意人物大小要适中,应给观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多个写生对象要有疏密关系,人物高矮放置也应参差不齐,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3.局部刻画:根据画出的大体比例、动态,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勾画。例如画头部时,要用准确肯定的笔触描绘五官形象,由上及下,将写生对象身体轮廓、衣纹的起伏变化等作进一步的刻画。头发部分用线松动流畅,但要跟着头骨体积来,并顺着头发的生长规律走。在对头、肩、手、足的刻画时,应注意其内部的结构关系。写生中,应一边画一边调整,可以说,作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修改并不断完善的过程。4.节奏的调整:作画时应始终把握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局部肯定之后,重心回到整体,该加强的部分加强,该削弱的部分削弱,要懂得画面中“取舍”的艺术含义。重点刻画之处一定要细致入微地刻画,最后还应注意“将错就错”的处理技巧。面对有些废线条时,不用擦去,在旁边适当补充几根线条就会形成新的组织和节奏,从而化腐朽为神奇。总之,作画时应从整体出发,不断调整、修改,直至最后完成。

画速写时观察人物要敏锐,要抓住关键。课余饭后都可画上几张速写,这对提高绘画技能极为重要。如果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驾驭速写,再加上平时的多看、多想、多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速写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

[1](美)罗伯特·黑尔.朱岩译.素描基础[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57

第12篇

1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1激发实践教学的魅力

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从量变到质变是每位学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入校时,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是应通过强化训练,尽可能缩小该差异,让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坐姿及器具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此外,在实践教学初期,让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示教模型以及实验教学用具等,学生的好奇心通常都会给其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采取因材施教的辅导方式,并对学生的作品做集中点评。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作品遮遮掩掩,这时教师就需要主动一些,在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的同时,指出其问题并提出要求,必要时还应做个别辅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启发学生思维

在牙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启蒙式”教学方式,应充分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内容衔接,注意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理论教学中,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设计课后思考题,通过课后复习和自学使学生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实验教学的点评环节中采取学生自我点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补充总结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石膏牙雕刻点评环节中,我们将一个小组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记名收集后摆放整齐,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挑选出雕刻最好的5颗牙和最差的5颗牙,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列举这两组牙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随后再让学生将各自的作品领回进行修改。这种形式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领回自己的作品之后发现了更多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不记名的点评方式也避免了对个别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与学是教学流程中的关键,教师需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点评后应让学生做好书面的自我总结,这样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1.3明确学习目的

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理论指导、具备手工业务能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义齿手工业者。因此,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几部分:理论笔试、实验作品、实验报告以及离体牙辨认考试等[4]。其中理论笔试占60%,实验作品和实验报告占30%,离体牙辨认考试占10%。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真实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牙体解剖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自主高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2建立系统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1在理论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目前,教材常用5个面的平面图和浮雕图表现牙体的立体解剖形态,因此牙体形态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教学生理解平面图形,正确绘图,并把平面图像整合成立体实物。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媒体素材(扫描图片、照片、拍摄视频等),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经过细致加工和处理后,充分运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使以往用语言较难表述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并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2.2在实验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全套的牙体雕刻多媒体课件以及牙体雕刻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示教效果差,或是因分组示教而耽误时间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因此实验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传授正确的操作手法,针对重点步骤和难点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示教,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不是过分依赖,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即计算机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当然,学校在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建立“各取所长”“、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师资整合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娴熟的副教授作为主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参加过专业培训、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同时,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规范听课、跟课、试讲制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充分引进校外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组织教师集体参观学习等。几年来,已有多名教师赴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日进齿科、现代齿科等多所国内著名口腔院校及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牙体解剖学教学资源,完善了教学理念。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聘请校外资深教授、专家等亲临我校,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整合校外有利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4建立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

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实验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做了多次调整。目的是能够最终实现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来—明确目的钻进去—满怀信心走出来”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石膏牙雕刻项目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石膏牙雕刻项目的教学成效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经过第一轮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实验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牙体外形平面轮廓的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内外都增加了牙体外形轮廓描绘训练,甚至将多个牙位5个面外形轮廓的描绘作为实验课的考核项目,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另外,我们还适度增加了四面体成形前的实训课时,并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缺乏对牙体形态立体感的理解能力这一问题,我们聘请了外校的专业教师为口腔工艺班的学生开设了美术与雕塑课程,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像力以及素描基本功,明显提高了学生在石膏牙雕刻中对牙体立体感的把握能力。另外,我们的实验课教师还精心制作了不同倍数的石膏牙雕刻步骤模型、标准模型、牙体堆塑模型等,从而丰富了实验教学用具,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

4.2强调牙体解剖学与修复工艺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牙体解剖学课程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要求需一直延续到修复工艺学课程中,由此不断强化学生对牙体形态的把握能力。我校的各门课程中,凡是涉及牙体外形轮廓方面实验项目所使用的模型、教具等在外形轮廓上都是统一的,有很多教具是教师自己精心制作的。由此,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成效在后续修复工艺课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通过加强牙体雕刻以及牙列雕刻的训练,在可摘局部义齿蜡牙塑形、固定义齿蜡冠制作、金属烤瓷全冠筑瓷等操作中,专业教师都感到轻松了很多。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标准的牙体解剖形态,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重现天然牙体形态。近年来,各实习单位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牙体塑形方面的评价普遍较高。

5建立两个专业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