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06:5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诚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失信行为和信用危机,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社会诚信制度的基础;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扎实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把“明礼诚信”写入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我国民商法也把诚实信用确定为基本原则之一。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公民和经济组织的“利”和“义”的天平却慢慢发生了失衡,各经济主体受到了利益价值的挑战,信用危机已经在社会上时时出现。失信行为已经危害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了。
一、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及成因
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状况不容乐观,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着诚信危机。信用环境恶化已经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诸多严重危害。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分析我国总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原因时指出,总需求的不足祸在信用短缺。我国一些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贷款、税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摩擦力!直接增加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本,揭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信用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和产品附加值。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总需求不足,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其根本祸根就在信用短缺。概括地讲,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市场缺乏信用将严重影响社会的投资和消费。二是破坏企业的正常经营,加大企业运管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三是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使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四是信用恶化还直接破坏社会法制基础,经济主体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竞争,各类经济主体难以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的法律框架。五是信用危机造成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平下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前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一是传统诚信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我国儒家传统的诚信不是作为人们的权利、义务来确定的,而是为人们修身养性所追求的目标。它的诚信行为规范是特殊主义的,不是普遍主义的。它认为道德的诚信应该是出自内心的、自愿的、不计利害的,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只有经过自身长期修养才能达到的圣人境界。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是面对全体公民、组织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切经济主体必须遵循的起码的道德义务。二是同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有关。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被组织成一个全国大一统的企业,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各利益主体不是以经济利益、以诚信为纽带联系起来的,而是以一系列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联系起来的。在当前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期,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仍然发挥着影响,抗拒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时,开始显得张慌失措,无所适从,导致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发生。三是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诚信制度体系对诚信缺失者予以严惩,使失信者无所畏惧,结果造成信义贬值,诚信受到嘲弄,这是当前诚信缺失极为重要的原因。失信者支付极小的成本,却能够获得极大的收益,加之法律制度不健全,就给心存诡异者留下可乘之机,他们钻法律的空子,大肆利用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优势,聚敛不义之财。四是司法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更使不法之徒有恃无恐,变本加利破坏诚信。诚信体系缺乏司法保护,失信者不能及时得到严厉制裁,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五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冲击及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滞后,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加之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大量下岗职工及弱势群体,社会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贫富悬殊等社会现象发生,都引发拜金主义滋生,道德观、价值观混淆,使社会信用环境整体恶化。
二、加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的一块基石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诚信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有发达的诚信制度体系相伴随。因此,发达完善的诚信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制度之一。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发达的商品交换经济,诚信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素,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诚信。不仅要有完备的信用形式、发达的信用工具,而且需要构建健全的社会诚信制度。市场经济对诚信的需求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特征,往往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可以说,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诚信是市场主体的准入证和通行证。因此,诚信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诚信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和运行的基石。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是经济主体追求长远利益的迫切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都会自觉遵从经济学的理性法则,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不会在一次交易中完成,只能在长期不断的交易中逐步积累和实现。如果经济主体通过不诚信的方式谋取不正当的利益,那它必定是短命的,不可能维持长期的欺诈和投机取巧行为,因此它也不可能不断发展壮大,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当今许多跨国大公司、知名企业格外重视信誉的原因。一句话,企业要健康发展,并不断取得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树立诚信形象,维护其信誉。当然维护信誉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过这种成本付出是值得的。因为诚信形象不但是无形资产,也是有形资产,它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名牌产品销量大、价格高等。也就是说,企业维护信誉也是一种投资,同样可以从中取得净收益,这种净收益是企业维护信誉付出的成本与所获收益之差。其成本是企业为维护信誉而放弃的机会成本,诸如信守承诺而蒙受的经济损失,为保持良好的财务比率而放弃的投资机会等。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益,节约社会成本的必然选择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道德、市场理论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有完善的诚信制度体系,要求人们具备契约意识和严格遵守契约的约束。诚信、契约精神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剂,它能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顺畅进行,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无视契约精神,信用短缺,缺乏诚信使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无端增加,导致经济运行不畅,加大经济运行的内耗和磨擦力,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根本目标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我们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如果不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就会抵消体制创新所产生的效率和效益。
(四)加入WTO要求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的各类经济主体,公民、企业、银行、中介组织、政府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诚信缺失。如公民的纳税意识、知识产权意识相当薄弱;企业不信守合同,拖欠债款和赖账;银行呆帐率过高;政府官员以权代法,地方保护;就连本应最具信用形象的社会中介组织,同样也存在信用危机问题。我国加入WTO后,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维护好国内市场秩序。这不但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健康发展,阔步迈向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国内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诚信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历来是做人和发展事业的根本,是社会得以形成凝聚力,社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根基,没有高度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我国将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诚实守信也是文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重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降低效用风险的危害。因此,在WTO环境下,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已刻不容缓,已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诚信制度的思考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之一。它不仅体现了社会成员互相交往中的自我约束,同时也是保证市场经济下契约和文明规则实现的前提。构建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诚信制度体系,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社会诚信制度的基础
目前我国尚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还很不理想。因此,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立,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推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体系的基础。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完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加大国家信用政策法规贯彻执行力度和执法力度。三是积极建立公民、组织信用征集、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数据库,为实现信用科学管理奠定基础。四是推动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五是积极推动经济组织进一步加强信用管理。
(二)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诚信,不但包含伦理道德因素、经济因素,更离不开社会法律制度,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加强公民诚信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
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一要把社会法制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在公民中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树立把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相统一的观念。二要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信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三要重视培养公民的契约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契约文明是构建现代法治与现代德治的思想基础之一,契约精神是文明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它是平等观念、自主意识、合作精神、诚信能力的有机结合。四要恪守司法职业道德,为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表率。国家的司法队伍、公务员队伍以及其它公职人员队伍,代表着国家形象、社会形象,必须在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公正司法、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自律、忠于职守等方面作出榜样,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形象,促进全体公民的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扎实推进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
中华民族有深厚的道德底蕴和文化、文明底蕴,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坚持操守、讲究诚信的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结合现代法治精神,积极构建现代诚信制度体系。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建设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宣传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舆论防恶上,还必须出实招,必须坚持用法治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激励和表彰讲诚信的人和事,谴责和严惩不讲道德和不守诚信的人和事。二是把外在制裁和内在制裁结合起来,积极构建道德制裁力和约束力。外在制裁发挥社会规范和限制作用,内在制裁发挥自我约束作用。三是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诚信度。政府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依法行政,打破地方保护,维护统一的市场秩序,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秩序和原则。
关键词:诚信缺失社会诚信建设政府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诚信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崇,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将诚信建设列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个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诚信记录,把“诚实守信”奉为追求的“价值目标”。但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互动的、全而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是基础,企业是重点,政府才是关键,政府应在诚信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旗帜、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为推动诚信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系统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正视这些问题,科学界定政府作为的方式、范围和程度。
一、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作用也是关乎全局,不可或缺的。但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必须明确规定政府职贡义务,以防缺位,严格限制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以防越位。根据诚信建设的自身规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而的作用:
(一)示范引导作用。在日常经济社会管理事务中,政府讲诚信,则会给企业和个人树立榜样,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使社会公众“见贤思齐焉”。反之,政府失信,社会主体也极有可能加以效仿,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产生恶劣的“传递效应”,误导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规划协调作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内容杂,任务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所及部门来看,包括银行、工商、税务等;从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因此,要使诚信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用地有条不紊开展,就离不开政府对诚信建设的统一规划,对方方面面的利益协调,对不同行业特点的兼顾,否则,各社会主体就极有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地区、行业的割据、垄断。当前各地区、各行业盲目地自成一体、大建数据库就是缺乏规划、协调的恶果。
(三)监管保障作用。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并非一个自然而然的嬗变过程,其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会出现或强或弱的利益冲突。要把这些矛盾、冲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仅靠社会公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教化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垄断组织应在其中发挥监管保障作用,大力强化诚信行为,坚决惩处诚信缺失,使得诚信建设沿预定的规划、设计顺利、高效开展。
二、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和诚信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缘故,政府对自己在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为方式等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不力并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自身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受传统权力思想的影响,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常常误认为讲诚信只是个人、企业的事情,政府的权力是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的,只需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对于局部和个人利益宜倡导“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不必“谨小慎微”,可以不讲诚信。
(二)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互动关系不明确。“自主经营、自负赢亏”的市场化运作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约束。然而现实情况是,“政企不分、产权模糊”仍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重大弊端,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并不健全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在政府对诚信建设的调控中,各种“缺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确实分清“作为”与“不作为”的界限,分清“主体”与“支持”的区别。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调控诚信建设时,就没有把握好上述的界限,没有分清上述的区别,作了许多“不该做也做不好的事”,同时“该做的事”却没有做好。
(四)在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危害极大。这一方面造成了信用信息的割据和垄断,增加了一些政府机关索贿的砝码,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信息不能按价值规律自由流动而闲置浪费。
(五)政府对诚信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重“事前审批”,轻“动态管理”的倾向。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片面地认为,加强对诚信服务机构的监管就是强化对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行政审批”,于是便想方设法增设“准入条件”,千方百计抬高“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又对己获准入的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查、考核和淘汰机制的设定。
(六)与社会诚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不完善。如我国的产权制度仍不清晰,企业缺乏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很难始终做到恪守诚信,“奉信誉高于一切”。对于信用信息的管理也缺乏可操作性强、效力适中的法律规章。
(七)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运作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统一的层次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政府诚信服务管理部门,管理多头、分散,政策不一;(2)诚信服务行业标准尚未确立,造成对行业的管理弹性大,可操作性差,行业整体竞争秩序混乱。(3)诚信服务机构人才匮乏,设施落后,很难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用服务,影响了市场主体的信用服务诉求;(4)诚信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脱节。很多的服务机构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对诚信服务市场的调研,不能敏锐把握市场对诚信产品的需求,导致诚信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低,影响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一)以制度创新打造诚信政府。首先,创建和完善社会参与决策的机制。其次,力促信息公开,透明行政。再次,要制约政府权力,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促进依法行政。最后,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大力消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以杜绝各种借审批机会乱收费、乱设卡的现象。
(二)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没有道德约束的诚信体系是不牢固的,没有道德内涵的诚信制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诚信道德教育应是诚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同时又要注意把诚信建设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三)促进行政方式由“政府主体模式”向“政府支持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已习惯了以自身为主体的行为模式,在计划经济的竞技场上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着力改变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从具体的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做好对诚信服务市场的“规划引导、建章立制”,为社会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员研究影响我国诚信建设的体制,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有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应该借鉴外国经验,尽快出台以下制度:(1)明晰产权制度。(2)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强化失信惩戒制度。
【关键词】调查法;大学生;诚信度
1.问题的提出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多种形式。其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同时调查很多对象,获取大量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经济省时。作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将调查法应用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和诚信心理,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亦可以锻炼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调查法应用能力,提高我们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能力。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大学生诚信调查问卷
本问卷用来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共有17道题目,其中第14~16题为多选题,第17题为五点式量表,其余为单项选择。主要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自身诚信态度、对大学生诚信看法、诚信影响因素、提高诚信的方法等几个方面。
其中,自身诚信的态度包括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以及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等现象的看法。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共回收问卷102份,实得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样本的构成情况是:男生32人,女生70人,一年级47人,二、三、四年级55人年龄范围在19岁至22岁之间。
3.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的诚信观
对大学生整体诚信度的总体评价,大多数的人对别人的诚信度并没有太大信心,认为总体水平一般。当前大学生中诚信信念迷茫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未建立,在当代大学生中,对诚信缺乏信念,对诚信倍感迷茫的状况也比较普遍。
3.2 影响诚信的因素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6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个人应该为出现的诚信问题负责;22%的人认为社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16%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4%的人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当导致诚信问题。在以前关于诚信度的研究中,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诚信问题的主要的因素。
3.3 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对考场作弊的态度上,大约39%的人认为“没什么,见怪不怪了!哪有功夫管这些事啊!”;21%的人认为,这些是小事,“知情不报”当然不好,可也不想因为这些小事“撕破脸”;17%的人心里异常愤怒,可表面上还得当什么也没发生过;13%的人希望有人站出来“揭发”,来改变这些不良现象;12%的人会指出这种错误行为,这有关一个人的素质问题。
在写论文的问题上,学生在写论文时大量引用资料中的语段的占46%;只引用少量资料中的语段占33%;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占12%;全部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的占10%;直接抄一遍的占1%。
3.4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中的诚信问题
表1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
如实说 大肆渲染 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合计 X2 P
年级 大一 38 1 8 47
大二 32 6 17 55 6.740 0.034
合计 70 7 25 102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表2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
如实说 大肆渲染 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合计 X2 P
性别 男 20 6 6 32
女 50 1 19 70 10.487 0.005
合计 70 7 25 102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3.5 求职简历中的诚信问题
本研究在大学生看待当前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现象的调查中,6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好的将来还是最主要的,但毕竟不好;19%的人认为很不应当,这是欺骗行为,是不诚信的体现;9%的人认为既然大家都如此,不这样做就会吃亏;6%的人认为无论什么手段,能保证就业就行。
3.6 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4.讨论
4.1 大学生的诚信观
根据邹春发《诚信度评价: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诚信信念迷茫的情况因学生年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对诚信教育不以为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诚信教育。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从小到大一直在搞诚信教育,没有一点新意,对诚信教育缺乏兴趣;另一种认为讲诚信就会吃亏。在高年级的大学生群体中,情况却正好相反。他们知道诚信教育有必要,也有现实意义,但对诚信教育的态度仍是疑惑重重,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由于他们在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择业的过程中已初步接触了社会,对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了解更多,对诚信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有些持怀疑态度。
表3 影响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讲诚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度会降低 性格内向的人会更讲诚信 家庭教育对诚信观念的确立很重要 大学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很重要 目前社会的整体诚信状况影响了我对他人的诚信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讲诚信 1 .087 .255** .115 .065 .217*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度会降低 .087 1 .243* -.088 -.136 .301**
性格内向的人会更讲诚信 .255** .243* 1 .057 .014 .173
家庭教育对诚信观念的确立很重要 .115 -.088 .057 1 .259** -.003
大学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很重要 .065 -.136 .014 .259** 1 .283**
目前社会的整体诚信状况影响了我对他人的诚信度 .217* .301** .173 -.003 .283** 1
注:P
4.2 影响诚信的因素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导致了诚信问题。这说明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影响因素从外归因转为内归因。人们对于诚信问题的内归因有助于人们从自身的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怪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不当。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己改变本身不诚信的行为。
4.3 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态度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诚信考试,自觉抵制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但仍有一少部分大学生在虚荣心和从众意识的诱导下,出现考试作弊行为。他们本身在思想上很清楚考试作弊属于不诚信事件,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屡屡出现失信现象,产生了认知与行为的严重脱节。现在大部分人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反应冷漠,大家都知道作弊和抄袭是不诚信的行为,但是因为现在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大家也觉得见怪不怪了。也有一些小部分人心里觉得这是很不对的,但也不会指出这种问题,这是由社会从众心理造成的。
学习上我们历来推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思想。它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勤学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习真正到本领。在实际学习中,大部分同学为了图方便,都选择了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者进行仿写。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自己完成。
当前学术界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论文写作中出现部分抄袭、全文剽窃,甚至找“”等现象,严重干扰了学术界的正常运行。
4.4 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国富力强的程度,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在学生读大学阶段采取的是有偿教育。国家为了解决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问题,从1999年起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它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要求他们在毕业后再分期偿还。国家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完全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完善,从而使得国民素质整体得到提升。但是,据调查发现,在2003年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率出现了下滑现象,面临停顿的危险。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受助大学生未能按时归还贷款,严重影响了银行对助学贷款的发放。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一文中指出:据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违约率为19.71%,人数违约率为20.5%,远远高于一般居民贷款3%的违约率。
在调查人群中,除了没有贷过款的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有借有还。因为大部分同学对助学金的认识不够,所以学校应该加强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在的诚信意识。
4.5 求职简历中的诚信问题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全社会呼唤诚信的今天,作为祖国“主力军”的大学生有责任将诚信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用自身的诚信品德影响周边的人群。因此,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过程中本着诚信原则尤为重要,他们应放眼长远,切不可因一件失信于人的事情而毁掉自己的美好前程。就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均能做到诚信就业,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在就业中出现失信现象。
现在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难,因此导致了求职简历中的美化现象等不良行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对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5.结论
5.1 不同年级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5.2 不同性别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5.3 大多数的人对别人的诚信度并没有太大信心,认为总体水平一般。
5.4 大学生普遍都认识到了社会上出现的诚信问题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
5.5 大学生普遍认为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中造假以及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等现象是不符合诚信标准的。
参考文献:
[1]秦冰.“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王丽芳.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10(16).
[3]成航宇,成玮骐.在校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诚信素养。但是,当下大学生不遵守诚信道德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背信违约、捏造假学历、考试抄袭、辱骂教师、使用黑卡、拒不还贷款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不但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形象,更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分析制定可行的教育措施是当代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抄袭,作弊手段现代化。目前,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作弊使用各种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携带小抄,他们会利用无线电工具,电子设备进行传递答案,甚至替考。有些学生还会贿赂老师,采取送礼请客等方式提前套取试题。
(2)学术造假,抄袭论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有的把同专业学长的论文拿来直接抄袭,论文剽窃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至花钱请帮自己写论文,假的论文满天飞。
(3)国家助学贷款,讨要困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提供个人信息后,通过学校核实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使这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学业。但个别学生在毕业后不顾及个人信誉,不按照规定时间偿还利息,在银行多次催缴后也拒不还款,消失的无影无踪。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社会影响,不断地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影响,所以社会中将诚信树新风的榜样对大学生能起到价值引导作用。目前通过高校党团不断吸收新成员,党员已经占学生数目的16%,这部分党员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的诚信起到表率作用。对诚信教育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大学校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正当诚信的表率,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内部力量。社会环境、教育方式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影响,但都只能从外部起作用,从内部真正起作用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2)家庭中诚信教育偏少。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出息,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全部,教导子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上,不太在意对子女的诚实守信教育。另外作为家长本身不能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把很多不良的诚信行为传递给孩子,不能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使学生从小就受影响,不注重学做事和学做人,致使马加爵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学校与家庭相互协助和配合。所在大学用过建立学校和家庭相互联系和沟通的体系。学生直接负责的辅导员应该把其日常生活中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沟通,与家庭协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高校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贫困,以便筛选发放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做到公平。其次,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高校联系,积极主动的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及时沟通加以纠正。再次,家长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典范。做到心口如一,给孩子建立诚信做人做事的典范,促进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
(2)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全社会范围宣传加强,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为青少年诚信建设创立良好的影响环境。在高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诚信第一”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造全民追求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影响力量,把诚实守信由社会道德转变成契约道德,做到人人遵守。另外,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把诚信纳入法律,在社会道德契约的约束下以法律为惩罚武器,促使每一位公民都遵守诚信,在全社会范围建立诚信之风。
(3)教师的作为诚实守信的榜样是无穷的,所以广大的高校教师应该率先遵守拥护诚信规则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做到表率,起到榜样作用。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较长时间接触学生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辅导员工作规范,做到公平公正,积极接受学生建议和意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处理学生中矛盾,树立诚信典范。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的巨大力量。
(4)建立诚信明礼的校园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学习诚信道德。以史为鉴,通过学习历史文化时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形成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特点的诚信价值观。把诚信教育与目前政治经济形式结合,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成。在校园里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参加,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诚信素养。同时组织大学生到社会中宣传诚信活动,对社会人群进行诚信调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诚信讨论辩论,邀请成功人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体会诚信带来的巨大作用。
(5)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诚实守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与道德基础,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教育贯穿在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教导学生,最终养成良好诚信品质。
“学风不正,学术不端”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大敌。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不仅会对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阻碍学术进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创新、高教事业的前途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有效防范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这不仅对图书馆而且对高校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可能还要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术诚信教育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日常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全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科研工作的初始阶段就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从而推动大学生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履行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图书馆文明幽雅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内容丰富的图书和广博的信息资源会吸引广大学生将课余时间都放在图书馆里,这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有利条件。同时,新生入馆教育及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也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合理获取和使用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重要一课。图书馆在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校行政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如今的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2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信息资源与大学生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在为大学生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一系列反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宣传力度和教育。2.1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诚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这是维护学术尊严,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促进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的前提,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开展潜在的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并思考学术诚信问题,呼吁同学们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如制作学术诚信宣传展板、发放学术诚信传单、开展学术诚信辩论赛、制作学术诚信宣言视频、开展学术诚信讨论进班级、进实验室和进寝室活动等。联合大学生社团举办学术诚信征文、学术诚信专题系列讲座等,利用征文、讲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诚信教育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学术诚信的社会危害,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学术环境,从而更自觉地抵制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2、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用户教育中
高校图书馆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和专题培训讲座等这些常规的用户教育中,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2.1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学生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因此,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图书馆也应当把握机会,借助新生入馆教育课来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学术诚信教育贯彻于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全部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了解学术诚信的含义、价值、基本要求及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各自的危害和惩治办法,学习《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学术道德规范相关文件。通过这些基本的课程内容提醒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遵纪守法、公开公正、尊重科研成果,力戒学术不端。
2.2.2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掌握快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一门方法课。图书馆还要将学术诚信教育融入到“文献检索课”教学活动中,在课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既要教会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获取文献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合理使用所需的文献信息,避免剽窃行为的发生。对低年级本科生,要侧重介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基本常识,如文献信息资源利用规范、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等;对高年级本科生,可以介绍一些学术评审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另外,还可以讲解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文献的引用规则等。
2.2.3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图书馆行使信息素质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举办的学术诚信教育讲座也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不同的素材和内容,分为低年级专场和高年级专场。针对低年级学生,图书馆可以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讲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基本内涵、要求和重要意义,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表现、危害及避免方法,教育部以及学校等单位制定的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文件;针对高年级学生,讲座内容则可以倾向于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典型学术造假案例剖析讲解、识别和判断论文抄袭的方法、介绍参考文献处理工具软件使用方法等。
2.3购买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图书馆应该购买识别论文抄袭的软件系统,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为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论文是否涉嫌抄袭提供检测服务。目前国内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有万方公司的论文相似性检测软件、CNKI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能够标注出疑似抄袭的文句、段落,并能估算文字复制比,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这提高了论文抄袭者被揭发的概率,从心理上对抄袭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剽窃行为的发生。
2.4利用图书馆网站开辟学术诚信教育专栏
高校图书馆网站应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广泛的优势,成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专栏要简单明了介绍学术诚信条例或政策、学术诚信的概念与核心价值观、学术写作规范、学术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处理程序和处罚措施等相关内容,方便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其次,专栏要详细介绍不同学科的各种引注方法,并且对每种引注方法进行链接,点击后可以详细了解和学习,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另外,专栏还可提供大量的关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文献和其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相关链接,增加大学生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指引学生如何避免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避免发生学术失信行为。
2.5学术诚信教育的内容要全面
论文摘要:诚信,一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词语,在今天青年大学生一代的身上产生了严重的危机,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从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的现状着手,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正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的重要道德准守则。个体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则无法立足;朋友之间缺乏诚信,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家庭内部互不信任,则会走向分裂;商人之间互相欺骗,就不会有双赢局面的出现。因此,诚信人格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和校园,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诚信与人格的事件在大学校园内屡屡发生,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从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的现状着手,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现状
1 .1学术危机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七年的大学生涯让我切身感受到大学生考试作弊逐渐成为一个很严重的违背诚信的问题。考试原本是测试学生掌握学习水平和教师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现在已经变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不劳而获、蒙混过关、骗取学分和荣誉的幌子。有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逃课,临到考试前几天开始想方设法作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其投机和冒险心理更是对自身和其他学生的诚信人格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作弊成功的学生成绩一般较好,而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和功利心理,造成一部分原来成绩较好,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果不被发现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因此虽然各高校针对考试作弊出台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大学生中作弊的风气并没有好转,反而有越演愈烈之势。据某高校学生处问卷调查:在受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有70.2%的同学有作弊愿望和动机,其中有60%的同学承认有过作弊行为。而对于是否认同考试作弊40.3%的同学表示不能接受,而46.5%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13.2%的同学认为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论文、报告等学术成果的剿窃也非常普遍。这几年来,报纸和媒体都屡见不鲜某某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甚至部分教授的论文是抄袭的或是花钱买来的,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氛围。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就不诚信的学术剿窃问题,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花高价专门引进了“反票叮窃软件”,所有需要参加毕业答辩的论文都必须首先通过软件检测相似度,可见学术危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1 .2欠费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助学贷款所下拨的资金收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出了校门之后便将还款一事抛之脑后,更有甚者,明知自己欠款,却以诸多理由恶意不去还款还息,使得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还有部分同学虽没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却始终拖欠学校学费。究其原因,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认为助学贷款毕业后还需要偿还,并且还有利息,因此不想办理,所以干脆不交学费;还有部分家庭较为宽裕的同学利用父母给的学费在学校大肆挥霍,享受各种奢侈品,对于学费则能拖就拖。某高校曾对125名没有缴纳学费的学生进行摸底,结果发现,除个别经济困难生外,有27人买了电脑,23人新增或更换了手机,34人则在国庆节期间外出旅游。欠费危机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环节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3就业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变身为现在的“蚁族”,这其中的转变,部分是由高校的扩招、社会的转型造成的,但是另外也有部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不诚信的就业观。
简历应该是应聘者展现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张形象名片,在招聘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往往许多企业一见到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就只是对工作经历等泛泛的看两眼,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并不深人。究其原因在于现在大学生对于简历的过度包装已经超过了自身所代表的能力,几乎每位大学生的简历上都会标明自己是学生干部,得过荣誉证书等等,然而到实际工作中,却连基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没有。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还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当用人单位在经过海选、初步面试、最终面试等环节后,最终确定了录用人员。可这时候部分学生通常又开始左顾右盼起来,总觉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着自己。已经在用人单位做事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边工作还一边寻觅其它就业机会,一旦找到一家工资更高、待遇更好的企业就立刻跳槽,这种随意毁约的行为往往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1 .4人际危机
以前人们总是说大学里的同学感情是最深厚的友情,可是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进入了大学校门,校园内人际危机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待人势利、不真诚、欺软怕硬,对身边的弱者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视爱情如游戏,谈恋爱只是自己空虚、无聊时候的消遣以及让别人羡慕的手段;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在老师面前阿谈奉承在同学面前颐指气使,在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面前有说有笑,在对自己没帮助的同学面前爱理不理,这些都是高校目前人际危机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高校中的人际关系变得相对复杂,大学生的心理面临严重问题,2004年马加爵事件就是高校学生人际危机的最好体现之一。
2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原因
2 .1诚信人格长期不被教育落实
诚信人格的教育历年来都是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却不高。在大学以前,从小学到高中,学校一直将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的关键。不管在学校还是家,老师和父母都给孩子灌输“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观念,这种观念无形中将学生分割成单独的个体,个体只需负责将自己的成绩搞好,其余的都显得不重要。长期以来虚空的诚信人格教育,使得学生从小就认为诚信等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少了很多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为他人付出的精神。
2.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仍然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对外界的模仿性很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比如政府官员依靠贪污受贿而住豪宅、开名车;不法商人通过恶性竞争或者非法手段而迅速致富;部分高校教授通过论文抄袭而被评上职称等等负面新闻,部分大学生很快接收了这些信息并随即会对其中一些不劳而获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乃至模仿。再加上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老实人吃亏的案例,比如好心人搀扶摔倒的老太太起来却被反告是肇事者等等,都使得大学生对于到底要不要将诚信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困惑。
2 .3经济、网络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意识转变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接触不再仅限于面对面接触等传统的方式,接触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新事物和陌生人,而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和诚信观念都是建立在固定的交往和活动范围之上的,很难完全适应今天的交流方式以及交流范围。目前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负面的理念,即一切以经济为上,这种理念直接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产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推崇。目前来看,传统的价值观已经严重和当代社会的发展现实脱节。
3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对策建议
3.1加强诚信人格在教育中的地位
诚信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断地在日常教育中灌输。因此,我们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重点强调诚信人格培养课程,并将其纳入小学和初高中必修课程当中,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诚信人格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甚于重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突出诚信人格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荣辱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争取能让每一位学生基本做到诚实、守信,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使得诚信教育贯穿每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
3 .2以身作则,树立诚信人格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大学老师不管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广泛的影响力。因此,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诚信人格,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以诚待人,信守承诺,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吸引效应”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从诸多人格因素方面合理利用自己存在的条件去感化学生,从气质、才能、公德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内在。
公开兜售:
以“诚信”之名
“本科论文1500元、硕士论文4000元、博士论文来电咨询。”一家名为“”的网站这样明码标价。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时,客服人员说:“内容原创,版权归您。”
尽管淘宝网明确禁止论文交易,但记者输入“”后,搜到相关商品3311件。不少卖家只是在“论文”前加了一个“议”或“社”字后,就避开了淘宝禁令。在一家名为“西邦以诚为本中心”的网店中,仅一款“议论文”的商品,30天内销量就达18万余元。
合法网站、配备客服、明码标价、支付宝交易,不少腐蚀社会信用的网站甚至打着“诚信”的名义,在权威门户网站发广告、拉生意。据业内研究者最新调查,目前最热门、以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已发展至800多家,且多数网站由成熟团队运营,以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产业链条完整,有愈演愈烈之势。
另外,记者发现,信息的获取渠道正由传统搜索引擎拓展至电子商务网站、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网站等。以QQ群为例,截至2012年4月18日,以“”进行检索,可搜索到491个群,其中400人以上的有6个。
不可思议:
网站属于监管空白
采访过程中,多家网站客服人员均保证,“只要你自己不说,谁也查不出来,只要查不出来就不违法。”
记者就此咨询了教育、通信管理和法律界人士,得到的答案均是——网站属于监管空白,令人不可思议。
山西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玉波说,与抄袭相比,隐蔽性更高,且高校只能管理自己的学生,对网站无计可施,学校管理难度大。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news/2007-08/07/content_887204.htm,2007-08-07.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10026/10032/2007/8/9/10396893.shtml,2007-11-20.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学术失范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5-0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与招生数量增加相伴随的是,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的增加。作为学术圣殿中的一分子,作为我国未来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硕士研究生弃学术诚信和原则而不顾,进行学术造假、剽窃等失范行为,不能不引起社会的思考。
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有利于引导、激励和规范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因此,我国高校加强防治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制度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制度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在美国,多数大学将追求学术诚信视作治校的根本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以美国为例,美国各高校对学生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入学教育。在入学时,将印有学术诚信规范的新生手册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签署学术诚信保证书,并开展“学术诚信周”活动。二是课堂教育。美国高校将《研究生道德行为规范》作为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由法律专业的教师授课。三是利用校园网、校刊和校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美国各高校一般都会将学生学术诚信条例、荣誉守则等规范,挂在校园网主页或印在校刊和校报上供师生查阅,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第一期校报上就刊登“学生守则”,详细阐释何为“学术不诚实”行为。四是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网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献和相关链接,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同时,图书馆每年对新生进行如何正确引用文献的培训。
此外,美国各高校还规定了导师在预防学生学术失范中的责任。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显得先天不足。在学术规范教育方面,2004年3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玉圣和张保生教授编纂的《学术规范读本》;同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两位教授编纂的《学术规范导论》。但是各高校并没有开设有关学术规范的课程,也不要求学生阅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学术诚信教育方面,我国部分高校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学术诚信教育。在研究生入学教育中,主要是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和发展状况、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去向等;在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未将学术诚信纳入其中。尽管北京高校从2009年9月份开始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当中,但大都采取讲座形式,缺乏普及性和持久性。
笔者以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西方高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制度,区分学校相关部门和导师在学术诚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取消 “行政式”的学术量化机制
我国大部分高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规格的论文。然而,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攀升,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将读研视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而是作为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门砖。由于不就不能不能顺利毕业,所以那些视为畏途的学生,只好铤而走险,从事抄袭、剽窃等学术失范行为。”
此外,我国自1991年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会计硕士、税务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硕士点,特别是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教育部规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职业背景的工作。两种硕士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而在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国内高校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了相同的模式,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任务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样,都需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后才能参加论文答辩。“正是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不进步,才造成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单一性,进而导致研究生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完善。”
国内有些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取消了硕士研究生才能毕业的规定,只要毕业论文写得好,就可以毕业。它们在毕业论文质量的监督上,实行“打假”制度,即利用“论文行为不端检测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很好地保证了学生的论文质量。笔者认为,国内其他高校可以借鉴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取消研究生才能毕业的规定,让学生将精力放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
三、加大惩戒力度,增加风险成本
整体而言,国内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漠视宽容、姑息放纵,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即使处罚也是尽量从轻,不能从根本上形成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不正当行为。
在惩罚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方面,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惩罚措施有章可循。如哈佛大学《哈佛学习生活指南》规定:每一个这样做的学生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直至被从大学驱逐出去。其次,学术失范行为的当事者在大学和社会较难容身。如,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博士生手册别告诫:“任何形式的欺骗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被赶出学校和承担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
反观国内高校,尽管惩罚的呼声很高,但是有关部门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采取任何措施。因此,构建惩戒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不讲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就不能提高学术水平,这就像不懂体育比赛规则就不能提高竞赛水平一样。没有惩罚制度,就不能制止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只有坚守这道防线,才能起到震慑效果。
参考文献:
[1]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载《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年第18期。
[2]郭洁、郭宁:《美国传统名校是怎样捍卫学术诚信的--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术规范管理制度评述》,载《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3]张鸿燕:《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及其借鉴》,载《北京教育》2010年2月。
[4]戴雪飞:《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再思考》,载《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1期。
[5]贾德奎:《研究生学术失范与道德缺失现象探析》,载《学术界》2003年第5期。
论文关键词:诚信风险,交易机率,博弈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提升,一种时尚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日渐成了人们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快捷便利的“网上集贸市场”买东西,或者淘一些稀有商品,淘宝、易趣等网络交易平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吸引人们的眼球。网上购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1],其中,诚信风险问题是人们选择网购时所担心的主要问题。网络购物中尤其C2C模式参与人数众多,交易频率大,准入门槛底,更易滋生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诚信风险已成为阻碍消费者在线购物的关键因素[2]。
二、博弈情境与支付函数
博弈论(Game Theory ),又称对策论、游戏理论,它是研究博弈情景下,参与各方理性行为选择的理论。博弈论的发展不仅开辟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而且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新工具。它侧重于决策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突出了经济分析中理性人的地位,揭开了个体理性和个体(集体)理性矛盾之谜[3]。
运用博弈的方法进行分析时,要确定博弈情境假设条件,即关于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等方面的假设[3],其中确定支付函数,这点非常重要,本文在支付函数中引入交易机率概念,交易机率是指交易前交易者会对交易诚信风险进行判断后,评估本次诚信交易的概率。交易机率是通过建立网络交易诚信风险影响因素指标因子得出[4],在这里不详细阐述,其取值范围界于0与1之间,买方交易机率用a表示,卖方交易机率用表示,综合交易机率为,=0.5a+0.5,以此来确定交易的支付函数。
三、完全信息静态模型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3]是一种最简单的博弈。静态博弈是买卖双方做出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网络交易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指买卖双方信息透明且发货与付款同时行动[5]。
(一)理论假设
1.买卖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
2.买卖双方两种策略:诚信和不诚信。对诚信的界定:①在交易者进行交易时,不管他的内心是否诚信,只要他所采取的行为是履行了协议,就可以认为他具有诚信行为;②对于卖家来讲,只要是所提供的商品与描述相差不大,买者能够接受,就认为卖家也具有诚信行为;③对于买家来讲,他所具有的诚信行为就是能够在约定的期间内资金到达卖家的帐户。反之就是不诚信即存在诚信风险。
3.买卖双方的行动同时进行的,即买方付款与卖方发货是同时进行的论文下载。
4.社会信用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没有有效监管及监督;
5.P1和P2都是大于零的常数。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在静态条件下,买卖双方是同时行动的,顾交易机率,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 当0.5<1时,双方对本次交易的诚信风险评估后,判别双方交易的信心非常大,交易机率越大双方获得的收益越大,诚信风险越小,则选择诚信的一方的收益函数为Pi(i=1,2),选择不诚信的一方诚信风险得益函数为-Pi(i=1,2),支付函数如表1。
表1交易双方交易诚信风险策略模型 ()
卖方策略
买方策略
诚信 不诚信
诚信
(P1,P2) (P1,-P2)
s型小车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营销,是企业将自己推向市场的有效手段,而企业在运用营销手段的过程中又是最直接暴露企业问题的时候,所以,营销既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不慎也会将企业推向深渊。而为了企业长久的发展,遵守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原则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而企业营销过程中的诚信原则无疑是每个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人们常说:人无信而不立。千百年来,为人处世中无不把诚信推崇为做人的根本,而企业呢,从几百年前至今,企业同样作为社会的一员,扮演着比人更艰巨的角色,一路走来,诚信经营成为伴随企业发展历程亘古不变的主题。
四位一体的汽车营销模式起源于欧洲,由于4S店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销售和服务,汽车制造厂商可以进一步贴近用户,迅速了解市场反应,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全面优质的服务。这种模式在汽车发达市场风靡一时,为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市场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这种四位一体的4S店营销模式逐渐传入中国。1998年广州本田在中国大陆广州建立了国内第一家4S店。此后,我国其它各种品牌汽车厂商纷纷效仿,短短几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现在我国4S店已经跃居全球前列,各个品牌4S店基本都超过了百家。
由于连续数年的投资过热,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和全球汽车制造厂商在中国市场上的偏重,中国4S店市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生存挑战,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惨淡现状。然而面对汽车营销在中国的这种现状,加强诚信营销的推广对汽车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营销队伍是贯彻营销理念、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是联结消费者与销售企业的桥梁,是汽车销售企业的招牌。在国外,对汽车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有严格的要求,销售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诚信营
销培训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提高汽车售后服务信誉。售后服务,一项最具体、最讲究细节的综合服务,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渐趋理性,谁能提供消费者满足的服务,谁就会加快步伐,占有市场份额。全力提升服务满足度、打造服务品牌正逐渐成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汽车品牌的共识,使汽车售后服务真正的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推动汽车行业良好、健康的发展,也为汽车4S店或汽车维修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而诚信营销是其重要的一步。
(3)提高客户满意度。这是汽车营销中的核心。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同质化倾向明显,在自身范围内如果汽车4S店想增加竞争力,其可控制的因素也只有服务。加强诚信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对汽车经销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竞争中持续发展,成为广大汽车经销商所关注的问题。而从现在的社会背影来看,只有在企业营销中稳稳打好诚信牌,才会让汽车企业长久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 简述诚信营销的相关概念。
2. 分析目前汽车诚信营销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原因。
3. 结合汽车行业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和相关的诚信营销理论,提出诚信营销方面的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汽车行业应如何在竞争中持续发展
2、目前汽车诚信营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在汽车行业中,诚信营销应如何实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根据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2、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技术路线: 首先,我会根据论文课题,大致理清思路,编排论文方向。然后,适时与指导老师探讨自己的论点是否丰富等。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再加上已有的知识,独立完成该论文。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初期(第七学期第15周~第七学期第21周) 专业实训与毕业实习 中期(第八学期第1周~第八学期第7周) 撰写论文
后期(第八学期第8周~第八学期第10周) 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海兰.经销商面临僵局 汽车业将终结4S店神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7~30.
[2] 孙丽英.诚信营销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4 (04)
[3] 张红.浅谈企业营销中的诚信[J].商业研究,2004(8):79-80.
[4] 华为东.从营销看企业的诚信危机[J].现代管理科学,2004(7):76-77.
[5] 胡大志 姚喜贵 薛伟.现代汽车营销(第1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6] 潘浩.新形式下汽车营销的创新思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6,(02):45-48.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问题,对策
一、 诚信素质与高职生成才
诚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现代汉语词典》把“诚信”解释为: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对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诚信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努力维系整个社会的规范有序与和谐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古籍《管子·枢言》指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天下共识形成的关键,只有诚信才可能使社会形成一个统一体,进而形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诚信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和谐、富强的社会。
其次,诚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而诚信历来被认为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学者李福君认为,“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拥有诚信、合作精神。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这样的人。”[1] 因此,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诚信素质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必备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各种类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支撑,是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始终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毫无疑问,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诚信作为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文明素养,作为自己的道德根基、人格底蕴、立世之本。论文参考网。
二、 现阶段高职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处在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学校道德教育的空泛化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生诚信缺失和行为失范。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费诚信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学生应当履行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尽管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欠费现象却比较普遍,已成为令学校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据河北省一所高职院校财务处的报告,该校1万多名学生中有近2000人欠缴学费,差不多每6名学生中就有1人不缴学费,甚至还有学生大学3年都没有缴学费。欠费学生中,除了少数确因家庭经济困难缴纳不起,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诚信而恶意拖欠学费。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学费挪作它用,超前享受和消费,或者买笔记本电脑,或者买数码相机,或者买名牌服装,或者用于恋爱开销,等等,对自己拖欠学费表现出不负责任、不以为然的态度。
2. 学业诚信缺失
目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作为教学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学期期末考试为主。少数高职生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极低,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逃课,甚至无故缺课,直到期末考试前几天才“临时抱佛脚”。有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逃课行为与考试作弊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不想认认真真地耕耘,但想轻轻松松地收获,唯一的选择便是弄虚作假,以期蒙混过关。
3. 交往诚信缺失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无论是师生交往,还是同学交往,贵在坦诚相待,彼此信任与合作。一些高职生由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诚信,自私虚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 求职诚信缺失
高职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高职生与招聘单位双方提供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求职与招聘活动的成败。有的高职生不是如实地向招聘单位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而是通过制造虚假履历,试图获得面试和就业的机会。另外,就业协议书实质上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经过相互协商后所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有的高职生对待签约不够认真负责,签约后竟然擅自违约,给用人单位以及个人造成无谓的损失。
三、 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职院校应当把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作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切实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第一, 重视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树立诚信理念。
在当代中国,已经建立和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由于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主线,多样之中有主体,坚持和弘扬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无疑成了新时期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诚然,“任何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各种思考、判断以及选择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学习、教育和实践的过程,它必须以人类的文化知识的积淀为前提。”[2](P76)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职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高职生牢固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坚决摒弃金钱至上、重利轻德的观念和行为。
第二, 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把诚信教育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之中。
据国家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56%的职校生对所开设的基础性、常识性课程总体评价不满意,100%的人认为基础课程需要改革。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旨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高职院校应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特点更加突出,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一方面,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职教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德树人,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应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文化课教师应从学生的专业要求出发,教会学生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这是因为,“教育内容即使是正确的、科学的,也都要经过主体的情感过滤,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心理成分。”[3](P290)特别是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时,“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4](P117)
第三,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诚信素质的养成。论文参考网。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力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目标、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范式和生活方式的结晶。”[5](P81)它深植于全校师生的内心深处,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大力推进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师是一个教育基地,是一个动力源,是一所德育学校。”[6](P77)高职院校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以及所有专兼职教师都有育人责任,理应时时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论文参考网。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社团活动等,立足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着眼实践,注重养成,把诚信观念变成高职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三是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校园网应针对高职生学习、生活、交往和就业中的具体诚信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有关诚信素质的学习讨论,把校园网建设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使诚信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高职生诚信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要以高职生成才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一道待解的诚信考题[N] 中国教育报,2008-2-16
[2]陈成文、阮剑兰: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章毛平: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2006,(4)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钱勤元: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 河海大学学报,2003,(12)
[6]田建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