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

时间:2022-12-31 07:2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美术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美术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5-01

教师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很多探索与改革,也总结了很多教学经验。那么初中美术课堂教育如何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寻求一条适合这种改变的教学道路?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以及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四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美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采用自由讨论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此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鉴赏立体派美术作品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在上这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毕加索的资料,其中包括毕加索的作品以及生平。教师则在上课之前做好多媒体教材的准备,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毕加索作品有哪些特征,这些作品都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设置了这些问题后让学生在课堂自行展开讨论。学生在自主搜集Y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已经渐渐地将知识吸收,且边做边学还能加深印象。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再加上多媒体带来的直观教学,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2.1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绘画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观察方法错误、透视错误、构图错误、色彩错误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绘画的障碍,只有加强个性化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如学习素描画《酒瓶与碗》,不仅要求一个物体自身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而且要求两个物体的相互比例更要正确。有些学生画完一个物体,然后再画另外一个物体时,往往没有整体地观察对象,常会出现两个物体问的比例失调,造成整幅画的整体与局部失调。对此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比例关系、透视关系,再进行构图,用丛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来描绘。这样正确的理论指导也能收到纠正学生错误观察方法的效果,使素描作品整幅画的比例恰当,构图完整。

学生的美木素养水平不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学实跋表明,只有加强个性化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绘画学习中的各种错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绘画技能,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2 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打造初中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身段,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平视学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使教师的关爱和指导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年龄小,很容易"爱屋及乌",喜欢美术教师也就喜欢美术课,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打下了丰足的情感基石。

3.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唤醒,理性的启导

初中阶段的孩子需要教师充分关注情感问题,进行情感教育。同时,情感教育有时能很好的反哺教学自身。

第2篇

【关键词】调整教学培养兴趣创设情境乡土材料艺术欣赏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被称为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美术教学的特点,它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以及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继而上好初中美术课程呢?以下是我教学初中美术几年以来的一些浅见。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四、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五、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另外,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88-01

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美术课作为一门副科,形同虚设。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授课呆板枯燥,不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扼杀了其学习的兴趣,也束缚了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愉快教学作为一种新的美术课堂教育方法被引入课堂,即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充满趣味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快乐学习,也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与乐趣。

1.愉快教学的内涵

孔子曾在其代表作《论语》中有过这样的表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对愉快教学最经典的论述。简言之,愉快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愉快的思考、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感受到通过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情绪。愉快教学并不是指在课堂上玩玩乐乐,它是教师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基础之上,富有激情的进行课堂教学,努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及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总的来说,愉快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其学习兴趣为导向,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愉快情感的体验,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2.初中美术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美术的学习不仅能够锻炼人的右半脑,对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的人在观察事物、区分形状、判断明暗、理解空间、辨别色彩等方面的能力一般都优于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艺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其情操,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大多只是盲目的灌输学生知识,课堂教学刻板无趣,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当前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的策略

在美术课堂实施愉快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寻找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并能体会到愉悦的情感。在初中美术课堂实施愉悦教学具体措施可以有如下几点:

3.1教师的态度应情切自然,与学生一起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使课堂教学的主导,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情及行为举止等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教态能带给学生亲切、轻松、愉快的感受,从而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相比于一个严肃严厉的老师,亲切和蔼,面带笑容的教师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在课堂中更能达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从而共创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美的教育。

3.2要合理使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枯燥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进行单调的讲解,教学的方式也是过于单一,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也对这一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新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改变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因此,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引入美术课堂,丰富美术教学的手段,通过电影、游戏、音乐、录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感知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更有利于愉悦教学的进行。

3.3结合教材特点,勇于革新教学方法。美术教育的一个特点是生动形象、鲜明直观,其教学方式也可进行多变,因此在初中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及认知规律等来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并赋予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如在上"山、石、树"的画法时,可带学生到户外参观,在感受大自然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愉悦的情感。

小结:愉快教学是美术学习的兴趣源泉,它一改传统教学强调以"教"为核心,忽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及学习的自主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强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枯燥教育方式,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乐趣,使原本毫无激情的美术教学格局变成了互利双赢的教学格局。我们现代的教学不再是一味地知识灌输,现在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不仅能提高家长及学生对美术的重视,同时也能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双方都能陶冶情操,从而提升自己。愉快教学的实施对我国的美术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素绢.愉快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4)

[2]冯燕."美"中取乐――兴趣激发美术课堂的愉快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第4篇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受中考等因素的影响,对美术并不重视,毕竟它不属于考试内容,因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乐观。作为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让学生重视美术,喜欢上美术课,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性;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对创新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说,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采用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还是以教师在课堂讲解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发现并未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美术不属于中考内容,初中生对美术课还不太重视,再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更遑论让他们对美术课感兴趣了。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采用创新性教学,让美术之美住进每一个学生的

心里。

一、营造创新性课堂环境

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习,特别是对于美术这种艺术性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可以说,课堂环境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载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懂得营造适宜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创新性环境中进行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如果学生是处在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课堂环境里,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会受环境的影响,脑海里会闪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些科技产品,给学生看一些中外名人的作品,让他们欣赏,让他们在那样的一种艺术氛围里进行熏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比如沙画,让学生知道美术的唯美之处。然后根据这些别人的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比如这幅画的优点在哪儿,有何创新之处,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你认为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等等。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创造创新性课堂环境,让学生对于美术学有更高的认识。这样一来,初中生对于美术课就不再感觉无聊,反而会喜欢上这门课。如此,创造创新性课堂环境,有利于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既然是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那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虽然不同于小学生那般想象力丰富,但是他们毕竟也还是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存在着一些奇特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想象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要求自己的学生“听话”,不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那样会耽误学习。因此,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好想法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对,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为了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考虑,切切实实保护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不能再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了,而要将一些实物搬上课堂,比如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品,类似于玻璃杯、筷子、苹果等,让学生说说它们都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用处,是不是还能用作别的,该怎么用,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将新用途画出来。教师这么鼓励这些初中生,允许他们各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大胆创新,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助于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就成为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要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创造创新性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里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具体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将创新性教学贯彻落实,发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刘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46-01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审美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小培养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从身心修养方面促使其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使其各项潜力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提。所以,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是每位初中美术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浅谈。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和身心都能得到舒展,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美术是有阶段性的,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灵活选用教材

教师要灵活掌握课本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本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刨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三、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分辨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美术课的美术欣赏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鉴别,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树立科学的审美观。美术作品是人类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中学的美术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全部欣赏,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认识能力,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去欣赏。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去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美术作品。选择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供给学生欣赏。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的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很多,也有一些不适合学生思想的美术作品受到社会的吹捧。教师一方面要考虑作品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因为在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背景。不能不顾中国的国情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水平,去盲目地让学生去欣赏。例如,人体画像,在引导学生欣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体艺术,不能把人体艺术简单化和庸俗化。

四、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现实社会之间的比较、渗透与综合

美术教学要注重与各学科教学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互相联系、互相迁移。如中国画教学可以结合中国诗画的传统习惯,与诗词配合教学来抒发感情,这样更能体现中国画诗情画意的情趣。色彩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用诗或散文的语言说一说四季的色彩。对于三原色的讲解则可与物理光学相结合并进行区分比较。写生教学则要求学生要反复比较观察并掌握比例关系,了解整体与局部、明与暗、冷与暖等对立统一的规律,这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几何形体的理解,还能掌握辨证的哲学思想。在想象画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来辅助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同的音乐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塑造不同的形象,如热闹喜庆的丰收场面、安谧宁静的田园风光、鸟儿的啼鸣、天鹅的优美、狮王的凶猛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受这些形象并通过想象把它们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教师还应注意加强美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连接,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且利用学校的橱窗进行美术专题展览,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也能让他们的心紧系时代的脉搏。

总之,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同时,美术教师只有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爱,精心准备、巧妙布置、细心讲解,才能为学生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奠定美育基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样,美术课才会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随着基础教育逐年探索,在高科技发展的21世纪,一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科技型人才。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文章对农村初中美术运思维创新,对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以供同行借鉴探讨。

【关键词】思维创新;初中美术教学;不足;建议

本人从事课堂教育教学十多年,一直处在美术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尤其是农村教育教学的前沿,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探索、思考、总结。我对思维创新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的综合运用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一、现阶段农村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学的不足

(一)没有启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动力、兴趣

就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升学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把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绘画学习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大部分学生无法激起学习美术的兴趣,没有学习美术的激情,没有学习美术的动力。即使出现个别家长在美术上支持孩子发展,让孩子从小上不同的辅导班,辅导班的教师也是为了考试而辅导,为了成绩而辅导,而大部分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在升学考试中获得更多加分的机会进入高一级学府。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吸引学生眼球的亮点,课堂教学资源稀少,分配不平衡等现象,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更无法实现艺术教育的时代性、全面性。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应试教育的现实下,成绩是硬道理,分数是标尺,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是考大学,上名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是美术教学的毒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影响了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把几门艺术学科称为副科。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学生画画是不务正业,不学无术,耽误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部分家长文化意识淡薄,一味地认为学好文化课即所谓的主课,人生才会有出路,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学校美术教育资源稀少,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家长又对艺术不感兴趣,学生想学好美术只能上社会辅导班。而社会辅导班费用较高,使得家长只能望洋兴叹。学生将来即使考上美术院校,高额的学费对农村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些学生因得不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限制,更加削减了对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不平衡,美术专业教师稀缺等现象极为突出

广大的中国农村中小学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因素,致使教师队伍尤其是美术专业师资队伍薄弱,业务素质低下,专业技术不强。多数边远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无专业美术教师,或只有个别艺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兼职教师,有其名而无其实,对美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美术基本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全校的所有学生而言,只有教材,无美术专业教室,更无多媒体教室。因此,大部分农村教师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只能利用粉笔、教材和教参等较原始的教学用具,创造性运用身边的教学用具,丰富课堂教学。

二、思维创新的本质及其必然性

(一)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法本质

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性出发,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学生最易接受的、喜爱的、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总结,运用思维创新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论语》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联系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让学生领会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心灵之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二)思维创新在农村课堂中的必然性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以后,τ谧约荷肀叩娜恕⑹隆⑽镉辛朔浅>咛宓娜鲜叮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开始变得具体。初中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情操、道德情操、人生情操的基本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其他思维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必然不同于其他学科。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归纳、总结出初中美术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思维创新教学法。这种方法已逐渐走进农村学校初中生的美术课堂。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了教师课堂教学激情,在一定程度上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热爱美术课,热爱美术。学生美术学习有了热情,有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就能够很好地培养洞察艺术的能力、审美艺术的能力。

三、思维创新在美术课堂中运用的建议措施

(一)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思维创新激发课堂激情

教师可以美术课的活动设计为载体,进一步以活动促教学,让教学反作用于活动,让学生接受寓教于乐的课堂模式,淡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思考、体验艺术美,让学生的心灵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例如,笔者在设计一节简笔画的课堂教学过程时,让学生到操场观察体育课教学,让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完成自己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农村美术课的趣味性。比如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农村的剪纸比赛活动等。

(二)利用思维创新,结合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美术课教学中,手工制作也是对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身边的素材,结合当地的基本材料,选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活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如运用家里的鸡蛋壳制作脸谱,利用河边的奇异怪状的大小石头摆艺术造型,利用北方的黄土制作各种动物,利用鸡鸭的各种羽毛粘贴画面,等等,并开设相关的工艺课。适当开展手工比赛,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美德教育,艺术美成就。在不知不觉的艺术感染教学中,学生绘画能力、动手能力都提高了,学生体会到美术课不同于文化课的奇妙,自信心也增强了。而且还培养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美术作品的创造力,促进了大部分学生在创作、手工制作、艺术鉴赏方面的能力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思维创新在美术课堂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精神面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学校要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愉快、有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体会到艺术课的魅力,从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环境的自然美,周围的山山水水,劳动人民自然画面,适当结合稀缺多媒体教学资源,选取教学视频,要注意以体现美术课的趣味性、时效性、艺术性为主,让学生养成积极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美术知识的习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又增强了学生的艺术兴趣。例如笔者在运用多媒体播放油画的艺术鉴赏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油画的艺术感染力。在平时的素描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示范为主,现场取材,就地示范,做到以身作则,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现场表演,适当鼓励,再加以辅导,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辅导,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七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思维不敏捷,他们喜欢轻松的课堂,更喜欢自由的环境,更容易挖掘艺术潜能。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班级的特点,不同的家庭文化,不同的美术基本功,以及男女性别的差异,创造性地运用创新思维,找素材,备好课,上好课,体现艺术课的魅力。

(四)开展美术作品展,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是必不缺少的环节

笔者所任教初中三个年级的美术课教学,经常性开展美术作品展,肯定学生的创作,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样,灵活运用思维创新设计课堂展示活动,变枯燥的美术课为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艺术教育的课堂魅力。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艺术情趣,让他们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思维创新是非常适合美术课堂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理念,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和艺术性极强的创造力,在欢乐、愉快中学习美术基本理论,获得基本艺术素养。特别对处在农村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来说,适当、恰当、有效运用思维创新,是培养学生艺术潜能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最后,r村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对思维创新的教育理念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沈语冰.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方法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学生也在生活中对色彩有很多认识,但如果把色彩真正放到专业美术教学中去,通过绘画中的色彩来表达生活和感情,这其中如何对色彩进行把握是一个相对有难度的学习过程。如何通过有效的色彩搭配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这其中需要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学习。本文也通过叙述教学者如何将色彩教学教授给学生进行解说。

一、不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在美术的色彩写生课程中,初中生只是学习美术的初学者,很多时候学生所运用的绘画方法都是通过一时的灵感,没有充分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巧性的东西。但如果要真正学习绘画,长期通过这种暂时的灵感来找绘画感觉,而没有一定坚实的美术基础作支撑,其美术绘画能力只会始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同时所呈现的绘画作品也没有任何价值和生机。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要加强在绘画过程中对所画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作画时注意整个画面的形体结构,并协调平衡好色彩的呼应和搭配,对光和色的变化进行把握和协调,从而更好地提高绘画技能。

二、提高构图方面的绘画基础

在进行绘画构图中,学生要充分考虑到所画的物置、大小、主次、虚实景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要考虑到色彩的组成和色彩出来的结果对情感和事物的表达效果是否统一和谐的问题。所以,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如何摆放物体,使物体有美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构图训练,并通过学生自主地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构图意识。

三、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

如果一种色彩和多种色彩融合起来组成在一个画面中,就要运用色彩对比法来对所用的色彩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各个色彩的不同、色彩与色彩之间搭配的融合度、色彩纯度、冷暖色等等所存在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核心颜色关系,从而确定哪个部位上什么色以及上色的顺序。

四、整体着色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艺术素养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

1.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是不同的光谱反射于人眼形成的不同结果,人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色彩,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事物会以不同的色彩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有颜色可归结为三原色:红、黄、绿,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相互按不同比例搭配,即可生成其他颜色。色彩的分类是调色的基础,理解这一点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清色彩的社会属性

色彩是可以被感知的,人在感知色彩时的心理活动就是色彩的社会属性。比如红色、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黑色、蓝色给人冰冷的感觉,所以红色、黄色等往往构成暖色调;黑色、蓝色等构成冷色调。根据色彩的社会属性,作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不同的色调,如心情愉快的就用暖色调表示;热情似火的就用红色类色彩表示;伤心难过的就用冷色调表示等等。总之,在绘画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搭配色彩风格。

二、夯色彩构图基础

构图是绘画的根本,构图的好坏将对整篇画作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总体上看,构图要求比例协调、位置恰当、主次分明、虚实交错、疏密有度等。但就色彩构图来说,关键是要注意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要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致。面对一个对象,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注意看看哪个角度的色彩效果最好,然后选择最好效果的角度切入。长期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构图能力和艺术修养。

常用的色彩构图训练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心构图法,也就是把作品的主体放在中心,其他次要的元素作为陪衬放在其他位置。第二种是黄金分割点法。两种构图方式最终的表现效果有所差别,选择何种方式需要根据所要表现对象的性质来确定。为了提高学生构图的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有美感的事物时,运用两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并比较两种构图方式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会整体着色

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开始整体着色的学习。整体着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就是在观察物体时,既要看到整体的色彩色调,又要看到局部的色彩色调变化,还要注意主打颜色和辅助颜色,背景颜色等颜色的关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带学生多观察、多写生、多读图、多模仿。多观察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整体和局部的色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色彩。多写生指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将观察到的事物加以处理后描摹下来,并注意整体和局部色彩色调的把握。多读图是多看名家画作,看名家是如何用画笔表现色彩的,从中学习表现色彩的方法技巧。多模仿是指在看名家画作后,进行摹仿画,在模仿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着色技巧。为了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可以定期举办习作画展,在画展中寻找各自的优缺点。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初中色彩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留心身边事物和色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发现问题,引发自身的思考,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例如,绿色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生活中处处充满绿色,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的绿色事物的变化,从而思考同一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比如一块草地在日出、日落时颜色的变化会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绿色,并提高色彩分析能力,进而在绘画中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哪种色彩。

五、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生活学习中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中爱上色彩,并学会运用色彩,然后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使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和享受大自然的色彩美,从而使色彩走进学生的内心,并真正喜欢上色彩,进而能够自发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绘画出优美的作品。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变得更加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并不断探索与创新,研究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美术学习上有所造诣,增加学生的艺术细胞,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最终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评价 问题 建议

一、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美术教学评价很难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评价标准的宽泛性和相对模糊性为美术教师实施评价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评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实施以来,老师们已普遍认识到教学评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和把握参差不齐,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是学生参与少,评价方式单一、流于形式。现在很多教师虽然观念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长期形成的评价观的制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经常走老路。评价形式简单草率,评价和教学与学生的长期发展难以形成良好契合。

二是偏重结果评价,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有的仅仅简单地用分数等量化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这就造成了美术教学评价不能真正突出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关注,不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尤其值得反思的一种现象是,现在我们教学评价中的“夸奖”泛滥。不恰当的评价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是偏重双基,忽视审美能力及价值观的培养。社会、学校及家长对学习美术这一学科的意义理解的偏差导致的整体美术评价的疲软和乏力。比如很多家长认为,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美术耽误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去学习美术等等。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较为侧重对美术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对学生审美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使美术教学评价失去了特有的学科根基。

四是忽视学科本位,评价标准模糊,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老师往往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创意,却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为活动而活动,为评价而评价,忽视了学科的本体地位,从而导致了教学评价标准模糊、评价目标不明确等。

五是过程性评价不易操作,工作量大。在过程性美术教学评价中的一些困惑。比如:过程性评价档案资料工作量大,不易收集与存放;课堂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情感与价值观)评价无从入手;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多样化后,质性评价不易操作、不好把握等等。

二、开展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第10篇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思想是行动的重要指导,因此,只有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上好课,只有教学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会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素描教学方式一直都没有跳越过去的思维框框,都是以教师先画,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进行技巧的讲解等,且总是追求细节上的相似性,这样一来,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象力无法得到发挥,变成了模仿的工具,失去了创作能力。

2.学生的潜质没有得到发掘

任何学科的老师所起到的作用都应该是引导作用,美术素描教学也一样。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美术思维可以说正处于一个待开发的阶段,可塑性较强,存在较大的潜力。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美术老师认为美术教学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总是应付了事,很少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素描教学体系来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发掘学生的美术潜质。

二、解决素描教学问题的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阶段,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素描技巧,培养学生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因而美术素描教学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要使学生树立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观察意识

初中素描教学所教授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一定不能忘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素描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观察是作画的重要环节之一,观察能力的大小将有可能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但是,还是不能放弃局部的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指导学生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细致地了解构图、形体、比例和结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由此学生的素描技能以及素描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注意学生素描方向的引导

素描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基本的绘画技能,在素描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素描的方向,主要应该处理好素描过程中图画明暗关系的对比、形体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图形的比例关系、图形的空间几何关系以及线线组合关系,等等。对于明暗关系的把握,主要应该把握的就是黑、白、灰三种颜色之间的关系、近远的虚实关系、物体投影与物体本身之间的关系。而在图形形体结构的处理上则主要应该把握形体与结构的不同。一般而言,形体主要是指物体的外部形状,而结构则主要是物体的局部构造关系。而在图形的比例关系上所要掌握的就是外形大小的比例、颜色深浅的比例情况,等等。空间关系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它不仅仅包括物体本身的各个面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也还包括物体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至于线条的组合关系则比较好把握,线条的组合是构成平面图形的重要基础,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学生很容易学会。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11篇

关键词:策略;初中美术教学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未来的创造者正是现在的学生,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决定民族的发展,决定民族能否立于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有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贯彻实施。而美术课堂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笔者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双基教学

虽然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画家,但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还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新课程改革仍然贯彻双基这条主线。我们应该明确:只有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学会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打下好的基础,否则就是高屋建瓴,当然也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双基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会听,会看,会学,会画。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克服眼高手低,穷于表现等毛病,我们不断鼓励的学生的创新学习也是完全可以把双基渗透其中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双基尤为重要,越是不注重双基的学生到了高年级手就越笨,往往会成为纸上谈兵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双基教学呢?

(一)从娃娃抓起

每个年级段的双基目标都不相同,但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要在每个年级段做好统筹规划,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起始阶段,学生基本的美术语言和美术方法的形成一般都在这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双基开展得成功,那么以后学生升到高年级学起来往往也会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二)化繁为简

假如单单局限于以一节课为单位开展美术活动,那么每一课中都必须要考虑到技能、知识、创造、想象和情感等多个目标,也必须包括复习旧知、讲授新课、教师示范、启发引导、学生练习、小结评价等完整的教学环节,这样的美术教学很难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创新突破的空间就会被挤压。此类教学仅适合于部分双基任务简单的教学活动,对于双基目标较多的课题是很不适合的,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很多课题单独编排,也可以把课题进行扩展、补充,重新进行编排,将集中在一课的双基任务细分,降低实际操作的难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性。

(三)让双基变得有趣

传统的双基训练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其实双基也可以巧妙地进行艺术化处理,教师可以多和学生互动,多参加些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类活动。将相对枯燥的双基训练转换成丰富有趣的双基学习环节,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

二、重视情感熏陶

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宣泄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关注生命。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例如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引起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观看、比较、想象、思考、提问,让学生把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进而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还比如创造民主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调动积极的情感。好比画植物,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周围你最熟悉哪种植物?”学生对这个问题应该很熟悉,大家七嘴八舌的发言,结果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很多植物。教师然后再讲述:“地球上现存多少种植物呢?大概360000种,有些植物的生命很长很长,比如我们熟悉的银杏,号称地球活化石。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某种植物在地球上消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纷纷发表了对地球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对其他生命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地球,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接着可以让学生画自己看见过的植物,最喜欢的植物,或者想象中快从地球消失的植物,或者书本里、网络上、电视上看到的植物,这样就可以按照学生的喜好来选择素材,结果当然能创造出一幅幅极具个性的作品。

三、突出审美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3-01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主动性

有些学生对美术欣赏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主动性,是欣赏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当作品展示出来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意听的。这时,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通过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或作品当时的文化及时代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吸引,使学生的思绪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进而再结合画面的形式、风格及其蕴涵讲述作品的审美价值,那就事半功倍了。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学生们不屑一顾,这时候先讲一个画外的情节: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是怎样一副作品那么值钱?”学生们带着惊叹将注意力集中到这幅画上,然后老师再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形式、风格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了。

当然,如果欣赏课仅限于讲述趣闻逸事,主次不分,造成喧宾夺主那就失去了欣赏课的意义,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只有结合作品欣赏活动,“以趣引路”,将艺术家的个性品质与作品的风格、题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

三、积极寻找美术欣赏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美术欣赏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与语文、历史、音乐以及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从单纯知识点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努力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学习的积极体验,培养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中,学会分享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虽然问题的某些方面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也不可能给出全面正确的结论,但对学生而言,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所积累的经验便是他们难得的宝贵收获。更重要的是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活动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体验大师的艺术语言,探索大师的心理

从字面上看欣赏・评述就是看了再加上评说,如果这样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美术欣赏的理解与体验,光靠眼、嘴来看与说是不完整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全方位地体验作品。除了临摹练习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创作练习,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从中表达自己的感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