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09:0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阅读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总目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中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课外阅读现状如下:
1、83.2%学生的业余时间以看电视、玩乐为主,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
2、53.3%的家长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成绩,总是阻拦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3、57.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4、小学生喜欢童话、寓言类、漫画类的图书,阅读名著或科普类、小说类图书的学生较少。
5、作文类图书比例较高,课外阅读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
6、小学生阅读的图书来源较狭窄,基本上是自己买或同学互换,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
7、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待提高。
同时,我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不支持课外阅读还占有一定比例。
2、家长不理解,教师不愿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3、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至于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4、知识匮乏,能力不足。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在个人教育的实践中分析总结,认为有如下对策可改善现状,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该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1000多册,但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利用率极低,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买不起书,有些学生觉得书难借,针对此情况,可以提倡学生积攒废品换作班费来购买图书,或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教师把家里的书也拿到班里,同学之间互相轮流借阅,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甚至个别家长能够进行亲子共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兴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一)榜样的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心理,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种无声的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空余,教师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二)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从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学生的阅读调查分析表明,小学生多数喜欢教辅类图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1)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引导学生阅读笛福原著《鲁滨孙漂流记》;学习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小抄写员》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景阳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少年闰土》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宝葫芦的秘密》、《三毛流浪记》、《伊索寓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的道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
(四)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渴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可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读书卡,有极富真情的读书感悟……并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积累基础知识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阅读,自然成诵,多读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 品味语言,能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后感,摘抄优美词句 ,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人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是释疑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朗读、诵读、精度、略读、浏览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读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读一些健康向上的有益书籍,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如在习作、黑板报、文艺活动中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五、走“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如何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何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如何带领学生读整本书,使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家庭环境最差的,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150万字的阅读量?应该说,解决农村儿童“阅读洼地”的手段不止一种,但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唯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90%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什么是仪式?仪式是在指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师生共读整本书,也要像仪式一样,有指定的场合(教室)、有固定的时间、而且需要规范化。比如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整班共读,在这个时间段里,默词语、背课文、做练习等语文活动,都需要让步。学生知道,这个时间就是大家一起读书。长此以往,就成了一种仪式,成了像星期一集体晨会必须要升旗一样的行为。这种仪式的最后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由的事情。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ISBN 7-303-05875-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赵令德,陈艳.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规划学科由过去重视“城”转变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规范农村农民建设活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的新型城乡关系。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完善,对其体系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实践认识已经日臻完善。鉴于本校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结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生源,就业等相关实际问题前提下,提出“模拟工作流程”的村庄规划设计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全程记录实践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村庄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其次村庄规划在工作量、设计深度、设计广度、设计难度上来讲,相对适中,能够较好的使同学们掌握相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编制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要内容与步骤
1.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根据本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专业设计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前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社会调查方法论》。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乡村规划与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各方面专业技能与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为将来工作做一个提前的模拟演练。进度安排如表1。
2.村庄选择
村庄选择时尽量符合一下的几个基本条件:1村庄规模人口方面保持在300-500户即1000人左右的村庄,大小控制在2KM2以内,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村庄规划的内容与要求。2位置方面尽量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村庄,或者公共交通系统直达的村庄,方便学生前往调查。3村庄内涵尽量丰富,例如选择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庄,文物古迹保存较多较完好的村庄,或是自然资源条件特点突出,有部分乡村企业、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庄选择。即方便学生在进行规划时抓住村庄的主要矛盾,也利于后期村庄特色的规划与展示。
3.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必要,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知识。任课老师需要提前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先期阅读。(1)阅读与学习“村庄规划”课程的理论书籍,弥补理论深度不足、细节不详尽问题。做到应知尽知,为后一步的村庄规划与设计做好理论铺垫。(2)阅读国家与所在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例、办法,特别是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国务院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与规范。培养加强学生们查阅规范条例、阅读规范条例、使用规范条例的思维意识和能力。(3)查找阅读村庄的上位规划,包括城市、区县、乡镇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重点阅读与村庄规划相关的文本内容。一来使得同学们正确理接上位规划的规划意图与要求;二来使得同学们能够学会并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4.村庄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
调研是做好一切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我们模仿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乡村调研环节,首先在课下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如阅读地方志,网络收集村庄概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了解村庄概况前提下,采取单个小组专题调研,共享调研成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准备、完成分专题调研报告与图纸。具体小组内容分工如表25.村庄规划设计与图册文本制作在进行完村庄现状调研基础上,进行村庄规划设计工作。按小组分工形式,确定每位同学的图册与说明书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归纳与分析、村庄定位、村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修规总平面、公共设施规划、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公建住宅设计等部分。
三、总结
通过以上“模拟工作流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从乡村规划理论学习、资料查询收集、规范标准执行、村庄调查分析、村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本说明书撰写、方案演示与讲评、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对尽快适应乡村规划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点与沟通技巧,做了一次提前模拟演练。全过程地完成一次规划模拟训练,不仅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规划编制的方法流程与基本要点,而且使同学们对于平时课本上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更加印象深刻。通过上述《村庄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是在结合本校建校方针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生源特点与市场需求而提出的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还需逐步完。我们希望本课程可以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较好的实验平台,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合格的规划人才。
作者:高鹏 刘赚 倪乐平 单位:安阳工学院土建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悦.《乡存调查与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09(4).
关键词:信息时代;农村学校;阅读教学
农村儿童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亟待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农村学校的阅读推广,激发农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儿童的阅读现状,使农村儿童有书读、爱读书、读好书。
一、信息时代农村学校阅读现状
第一,阅读环境缺失。由于课业繁重、升学压力等因素,农村学校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未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多余资金建设图书馆、阅读室,学生缺少阅读的硬件环境,根本没有机会大量地阅读,更别提阅读感兴趣的书籍[1]。第二,阅读资源少。一些农村学校没有配备图书馆、阅读室,即使有图书馆、阅读室,藏书也相对残旧,种类不全、数量有限,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阅读引导不足。农村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规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很多学生盲目阅读,严重降低了阅读价值。
二、信息时代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推动“书香班级”“书香学校”建设。为此,学校应采用有效策略营造阅读氛围,第一,农村学校认真落实贯彻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阅读室,开辟“读书园”,加强“书香班级”建设,建构一个符合“书香学校”构建要求的阅读环境。第二,始终坚持“教室是简易阅览室,学校是读书乐园”的校园读书环境建设指导思想,力求构建读书氛围浓厚的“书香校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第三,通过多媒体课堂、校园广播、微信群、校讯通平台等阵地进行书籍推广,分享一些有益的阅读经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第四,搭建阅读活动展示平台,推广交流阅读经验、过程,评议阅读成果,促进阅读优化与阅读推广。学校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建立线上阅读活动展示平台,如利用校园网建立“学校阅读活动展示”板块,展示各个班级每周的阅读主题、学生阅读书籍目录,以及所达成的阅读效果。此外,还可以展示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评比结果,营造竞争氛围,以带动学生阅读。
(二)拓宽阅读渠道信息时代下,阅读方式日益便捷,阅读资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实体阅读材料外,网络资源也是重要的阅读材料,农村学校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资源[2]。第一,基于信息技术搭建阅读活动平台,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数字阅读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和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共享阅读乐趣。第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开展节庆、节气等阅读实践活动,发挥数字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满足农村学生的基本阅读需求。第三,充分推广“考拉阅读”中文分级等互联网阅读平台,引领农村学生的阅读活动,使农村学生有大量的阅读平台。
(三)落实阅读内容积极落实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农村学生阅读推广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一,教师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组织各种各样的班级阅读活动,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书籍阅读。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晨诵、午读、暮享,利用节假日大量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的阅读习惯。第三,教师要开展实施以“三个一阅读”为主的常规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第四,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平台上阅读网络资源,拓展阅读面。通过阅读内容的积极落实,有意识地把阅读变成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与习惯。
(四)加强阅读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总结推广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分享高效的阅读经验,锻炼学生的阅读甄别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大量读物中汲取有价值内容,进而强化阅读质量。第一,学校建立“读书会”微信共读群,每周设定一个主题,由教师根据主题向学生推广阅读内容、分享阅读经验,指导学生阅读。第二,教师引领学生在“读书会”微信共读群中自由沟通,互通有无、交流经验,达到互相借鉴学习与经验积累的效果。第三,教师要利用每周阅读课围绕着本周共读内容在班内进行探讨交流,以写听后感或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巩固转化阅读成果。第四,教师要有甄别地让学生阅读网络资源,使学生浏览有意义的网络资源,从网络资源中汲取有益养分,避免学生被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的干扰。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意义 现状 对策
一、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封闭、课内走向开放、课外,让学生走向阅读实践而不只限于课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然而,由于我国许多学校对阅读教学并不重视,且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效率非常低,且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课外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孩子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铸造的起步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阅读引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合理的开发、运用学生的阅读资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之分析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农村环境,导致家庭、学校没有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农村学生阅读知识面窄、阅读能力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得不到重视、态度及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农村的阅读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地点永远是教室、教学器材一直是课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校课堂内外的阅读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村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没有意识到阅读文化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阅读教学方式单一,且没有尊重学生的感悟而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将阅读内容表达出来,从而打击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为了学校的排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剥夺了学生享受阅读的权利。
三、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之研究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是基本,根据农村教学特点,教师必须对每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坚持科学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学以致用。以下几点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方法:1)培养阅读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集中学生注意力,做到口、眼、心到,培养学生对阅读认真的态度,从而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2)培养动手习惯。对于在阅读中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标记,并通过查阅工具书、向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需注意学生“动口不动手”习惯的养成;3)读与思考并进。读书的目的在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读书时,应思考文章内容的进展及迷惑的地方。若动口不动脑就会失去阅读的意义,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多元模式教学的提倡
由于课文的内容及类型差别较大,因此我们应采取应需而异的教学模式。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童话、寓言,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须深入思考的课文,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三)良好语感的培养
1.推荐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阅读能力,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通过简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还可通过讲故事,当讲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吸引学生自己去阅读;还可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自己读过的有益书籍,交换阅读。
2.指导读书。书籍的选择、内容摘要的准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学生获得良好语感必须学会的,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3.搭建平台,展示才华。不定期举办故事比赛、朗读比赛、习作活动、办报活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热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贤烤.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及思考[J].教学月刊,2005,(2):28-30.
1. 阻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因素
1.1 单一的教学方法
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呈现出较强的单一性。教师将阅读教学视为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结合和统一,却忽略了阅读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习惯性的对文章中的每个句子的预防、每个词汇的用法及释义进行详细解析,而缺乏对文章本身的解读,导致英语阅读课堂出现阅读篇目多,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不能进行独立阅读。
1.2 单一的语言环境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易受到母语语境的影响,当学生处于非目标语的环境中时,学生往往使用母语思维来思考阅读问题。尤其是在农村,教学条件相对受限,学生往往忽略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特征的了解,这就导致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义以及个别用词的深意。阅读活动是一种传递思想的交际形式,在进行此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对两种语言文化有较为清晰的了解才能避免出现理解误区及交流障碍等现象。
1.3 教学配套设施不齐全
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较为落后,教学辅助配套设施不齐全,一些地区的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黑板、挂图、粉笔等传统设施进行教学。这则课堂趣味性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2.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2.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更是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例如,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BBC、VOA等英语广播,通过多媒体播放英文电视节目或英文电影。广泛阅读不仅可让学生了解国外更多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逐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指导学生限时阅读。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阅读篇目长度难度等因素,制定规定时间内的阅读计划,使学生逐渐养成快速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后,形成整体的阅读模式。整体阅读可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明确的掌握,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掌握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
2.2 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刊物
由于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延伸到教材之外,英语阅读材料要多样化,更要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课外阅读主要采用泛读的方式,不需要对词汇和语法句句推敲,只需要理清文章的大概脉络、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方向以及作者的意图等即可。在课外阅读中,初始的阅读材料难度要低,文章篇幅不宜过长,让学生在此阶段的阅读中找到成功感,逐步提升阅读兴趣。同时,可将课外阅读内容与教材学习内容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紧密结合。以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为例,教师在选择课外材料时,要选择和价钱及物品相关的材料,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3 积累有效的阅读技巧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可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学习效果,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可将阅读方式分为精读、泛读。其中,精读更侧重于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首先要理清文章脉络,活用词汇和句型,深入剖析文章的重点和语言点。泛读是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各种语言知识的分析、理解和判断。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其次,要通过扩大词汇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英语水平。最后,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
3. 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再现,同时也是对所学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巩固。通过大量系统化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了更多有效的阅读技巧,并养成了缜密的阅读思维。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更倾向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夏文莉.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关键词】农村 小学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16-02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畏惧心理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为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课堂枯燥乏味
由于刚开始接触英语,小学生大多对英语充满好奇心,非常乐意去听、学和模仿。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形势,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成功地将学生的好奇心转a化为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但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金缺乏、教育设备落后、教师队伍素质欠佳,导致了教学方式和方法及其单一,只是不断重复地阅读单词、背诵句子、阅读课文。这样枯燥乏味地重复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恶心理,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二)基础语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
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从呱呱坠地以来,听到和使用的语言基本都是该地方言,内容也几乎围绕着农村生活。因而,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几乎为零。再加上经济条件等其它因素制约,他们也没有上英语培训班提前接触英语的机会。因此,在学校英语课开设之前,他们的英语可谓是零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部分英语成绩相对落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自卑心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学生存在一定畏惧心理
由于接触少、基础差,农村小学生大多对英语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对这门完全陌生的语言,他们既听不懂,也看不明白,更记不住。这就导致本来成绩相对落后的小学生对这门全新的学科一开始就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尝试;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以后不会出国,所以英语学习没有什么作用,因而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懒散和怠慢的情绪。另外,农村地区缺乏英语学习相关资料和工具书,教师队伍水平低下,教学条件有限等因素也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僵化,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农村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进行多样化教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老师在教学生orange, pear这两个单词时,可以把橘子和梨的实物展示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在 orange和橘子,pear和梨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卡片教学、歌曲教学、游戏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比如,定期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英语教师可以在研讨会上交流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团队整体水平提高。
(三)教课材料的发掘和提供
在具体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多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介绍资料并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把这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课文预习,了解课文相关背景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创造一定的阅读环境,开拓阅读空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培养;第二,加强学生的认读能力;第三,努力培养学生猜词能力。
(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狠抓兴趣、情景、活动这三要素,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模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并克服英语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同时,有效利用录像、图片、或者假设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对英语语言和课文内容的感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欲望。活动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英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学生英语基础差等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丰富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且积极主动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贤芳. 当前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栾慧.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李映平. 基于游戏教学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D].宁夏大学,2013.
生活;积累素材;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81—01
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学历低,他们虽然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依然缺乏重视。农村学生受到时空的限制,生活圈子狭小,见少闻寡,语言环境较差,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言积累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汲取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此谈谈认识与体会。
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汲取写作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材料可写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农村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有许多兴趣班要上,他们写完作业后有很多自由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帮父母养养鸡、放放羊,到农忙时节,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体验农村生活的甘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事物,体会事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去感受生活的真谛。
二、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差,开阔眼界的机会比较少,见得少,经历得少,写作时自然缺乏写作素材,也就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经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村家长不会把购置书籍列为一项家庭开支,反而将其列为乱花钱的项目。家长不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缺乏强大的后盾,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对此,教师在教好学生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要积极帮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使学生写作时得心应手。
三、说写结合,拓宽学生作文途径
有些学生平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在写作文时却一筹莫展,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学生会说不会写,没有真正明白写作文就是“我写我心”的道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巧用教材,合理地进行写作练习,打破写作的神秘感,让说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凡卡》一文后,笔者让学生和凡卡比童年,要求学生在说好的同时也得写好。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但把对课文的理解恰当地表达出来,而且说出了真情实感,并将这些真情实感写了出来。
四、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学生有了较多的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将总结出的一套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等。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将丁老师的“三十法”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
五、指导写作方法要追求创新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改革
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点,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得依靠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改革农村中学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为农村的双文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农民。
农村中学教学现状:一是重传授轻能力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不能适应农村实际的需要。二是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三是理论和实践应用相脱节。学生感到书本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实用性。
以下是笔者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学习能力,就要因材施教,能根据农村学生、农村实际去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降低学习要求。和城镇同龄学生相比,山村中的学生有明显的发展迟滞现象。思辨能力差,缺乏信心,依赖性强,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得,才能让学生重拾信心。针对学生实际,教学中从最简单的要求抓起,只要未能达到要求的,便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为止。但一旦达到要求则给予鼓励、表扬。课文教学不必面面俱到,尽量的简单化。如诗歌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探讨诗歌的感情,达到目标了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抒发感情,接着再指导学生写作诗歌。从易到难,一步步落实。写作也一样,分步走。这点点滴滴,慢慢地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自由学习。教师首先要树立让学生自由学习的观念。在一种完全放松的心灵背景下,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笔者讲授《荔枝蜜》这一课,不急着要求学生如何划分结构,分析内容。先让大家讨论一下学生熟悉的蜜糖。什么味道,营养如何,蜜糖怎么得来的等等。进而引导大家谈到蜜蜂的特点,了解大家对蜜蜂的感情,最后学生都一致认为蜜蜂是我们农民的朋友。由于谈的都是农村孩子熟悉的东西,因而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叫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于是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老师适当点拨,就明白了文章也是在写生活。整节课学生都在谈着大家熟悉的事物,进入一种聊天式的场景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家可以自由的发挥意见,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这种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1.每周开设课外读书课,课上学生一律看课外书。开始我从自己家里拿来报纸、杂志、小说等让学生看,让学生遨游于半亩方田中,感受到课外书中湖光山色的美景,如痴如醉。学生被丰富多彩的课外书吸引了,再鼓励有课外书的学生从家里拿到课堂来,或去图书室借阅,相互交换着看,掀起阅读课外书的。
2.制订课外阅读记录表。全班分几个小组,记录学生看了哪些书,哪本书哪篇文章最好看,最感人。定期检查,组与组之间可展开竞赛。看哪组看书最多,谁看书最多,加以公布表扬。
3.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要求每个学生有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书的精彩文章、片断、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诗词等等。让学生把笔记本成为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根据自己兴趣精心设计,加上一些图画,图片,美术字等点缀其间,五彩缤纷。经常翻阅,乐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可举办全年级或全班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笔记本,让获得荣誉的同学介绍经验,与差生结对子,共同提高,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转贴于
三、教学与应用相结合
1.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贴近自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大自然,体会生活,感悟人生;通过感受农村四季风光,增强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审美情趣,进而理解课文;通过讨论,调查,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会说,会听,去研究,去认识社会。如笔者给学生一个月时间调查家乡或学校存在的某个问题,按照“病状—病因—开药方”的格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写成议论文。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把过去那种应付式的写作转变成了关注农村身边现实的写作了,学会了辩证的看问题的习惯,树立了新型农民的意识。笔者也试过叫学生调查农村老房子文化。通过这些语文的形式,学生加深了解农村,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提高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对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实现大语文的转变。
2.适用农村需要。农村中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对他们来说会写各类应用文就是一种实用本领。(1)从农村经济现实来说,要让学生学会写合同、广告词、请示报告、产品说明书、发票、契约等。(2)从民俗礼仪来说,应让学生掌握请柬、祝辞、题词、讣告、悼词、碑文、对联等的写作格式与技巧。(3)从参与行政管理来说,学生能写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4)从宣传与民事活动来说,要能写通讯报道、演讲、广播稿等。(5)从普法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增强了,知法,执法,护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要能写起诉书、答辩状等。
实施素质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学生起点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和应用,争取在农村这块薄田上有高的产量,相信农村小康社会离我们不远了。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晓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辅导[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吴能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7-01
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当然,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各地区、各学校和各位老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改革课程体系等。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定能实现。
1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
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1.2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1.3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1.4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小学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1.5小学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措施
2.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2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2.3在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2.4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的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忙于挣钱,加之很多家长自身素质低,一般都没有真正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啥,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或是有关农村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学生。
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不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创造情境。
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轻松愉悦的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限于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她)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地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4、在教学中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可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关键词: 小学教育;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55-01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感觉很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差,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主要源自农村和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比较狭窄,学校又没有图书馆,学生家里又没有藏书,平时可供阅览的书籍比较有限,仅课本而已。在新课程体制改革下,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其中阅读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速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挖掘。“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教师们充分的认可,教师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具有理念上的相当丰富的认识。但目前小学开展的课外阅读往往处在“任由学生处于朴素状态作自发的尝试”的阶段,甚至让学生自习,如何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笔者在此也作了一个尝试,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一、在大量阅读的全过程中,坚持两个“注重”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体会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的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大量阅读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地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旁批阅读、附注阅读等良好阅读习惯。
二、阅读的准备
1、准备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
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个人小书柜等,采用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图书。在家庭,我们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书籍,如《儿童阅读宝库》、《童话、寓言、故事》等;同时推荐订阅优秀的儿童报纸、刊物,如《小学生作文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另外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新〈课程标准〉系列阅读丛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大量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面广量大。学生的阅读面不限于课本、图书室的书、报刊资料、自己所拥有的课外书等书籍, 2、准备充足的阅读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有两节连堂上的阅读课,同时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另外也不强求独立阅读,可以是两人、三人……甚至是小组阅读。我们改进了作业布置,将阅读带进家庭作业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总结,在阅读中引入创新
1、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显性或隐性的目标要求,指导怎样选择读物。学生自己写读后感。
(2)、通过对与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关于阅读的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掌握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阅读技能。
(3)、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体现课内促进课外。
2、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