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08:25: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本核算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 (2008)0110039-03
-、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于成本,不同学术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而美国会计学会的成本概念更具有普遍性。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不要求十分精确, 可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2)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项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10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50万元。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下面以钢材加工损耗率为成本控制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指标)0.5% 1.0% 1.5% 2.0% 2.5%钢材加工损耗金额(万元)1.5 3 4.5 6 7.5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6% -3% 0 3 6%:
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钢材加工损耗额-计划钢材加工损耗额)/目标成本降低额
可见,钢材加工损耗率对完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并不很大。为此,项目经理可以将实际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0%到2.0%之间。对钢材损耗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一般性管理即可。
(4)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其症结在于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模糊认识和缺乏重视。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我国加入Wr0,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显其重要。为此,展开项目成本核算的实用性研究工作,将为建筑企业近十年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石新武. 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2]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工程管理研究所,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1997.3.
[3] 徐大图. 施工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缺乏健全的制度
当前我国《医疗会计制度》没有对成本核算更加具体的规定,使成本核算过程中没有想要的完整性,这就使得不能充分满足全成本核算的各种要求。当前我国各个医院基本上还是处于对成本核算实施的探索初级阶段,而且再加上《医疗会计制度》没有对成本核算会计体系具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致使医院在费用使用方面以及成本分套方面没有科学性,这就使得我国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来支持,严重影响着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2.缺乏科学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定价标准
就我国当前的基本情况来说,政府对医疗服务进行统一的收费定价,政府在定价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大多数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站在社会“大福利”的角度去探讨;而我国医院的福利要求医院不能完全以营利为目的,还要尽一些社会义务,所以,医院服务收费标准在制定时基本上都是服务的成本,甚至还有一些基础性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比成本低,这就不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医疗成本和医疗价值,导致医院一些科室在对自己“小利益”进行相应的核算时出现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医院科室发放的奖金主要是科室的总收入再减去成本后,剩余的部分再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发放,这就导致一部分科室在定价医疗服务收费低时,他们觉得就算是工作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节约成本,也不能把奖金提高上去,从而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当科室定价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很高时,医院会制订奖金封顶的方式来预防奖金发放太高,但是却对成本控制方面没有重视。所以,医院在实施全成本核算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困难才能最终实现。
3.缺乏科学的间接费用的分摊标准
当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分为两部分:可视成本核算和院级成本核算这两部分。在对科室进行成本核算时,会面临着分摊间接费用的问题,即后勤管理费用、医疗辅助部门间接费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费用等。以医院缴纳水电费为例来详细解释说明,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实现一个科室对应一个水电表,所以,医院在缴纳水电费时,就按照一定方法对其进行分摊的方式来缴纳。当前各个医院一般都是按照人员分摊的方式来进行缴纳,这不仅会造成科室之间出现不公平的核算问题,而且还不能达到节约水电的最终目的。另外,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管理时,一般都是采用医院内部结算的方式来对各个科室收取维修费,也就是按照当时市场上的价格制定收费标准,而后勤部门在服务各个科室时,一般都是按结算价算在科室的成本中,同时这部分收入就是后勤部门收入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基本上不可能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各个科室的要求,又能达到后勤部门要求的内部结算标准,进而间接费用分摊就会由于没有科学的内部服务收费标准而失去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实施产生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解决措施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医院应该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全成本核算管理有关知识,使医院每一位员工都能深刻意识到其对医院健康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同时各个部门、科室要做好辅助工作,全面配合医院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财经管理方面,必须做到全面协调,积极主动的进行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好所有的机会去宣传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实施目的和方法,促使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去。
2.做好医院培训工作
医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医院各部门领导的宣讲力度,使他们都能够了解上级相应的文件精神,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上级的重要指示,从而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法、模式以及要求,而且最主要的是对各部门、各级领导要做好对全成本核算管理在实施、模式等方面的统一认识工作,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不同意见的现象发生;机关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他们职责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做好核算管理方法相关的培训工作。例如,对于医务部门来说,就要使员工都能够准确的了解内部价值制定标准、医疗成本的划分情况以及医保费用等方面相关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对于财经管理部门,要使员工都能够详细的了解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实施方法、模式、流程以及成本核算的口径方法、成本报表数据的解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总之,医院就要根据级别的不同、部门的不同分层次性的对各个部门、级别的工作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最终确保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白全成本核算管理在医院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调动全体全功参与到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去。
3.制定内部服务价格
医院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法、协商价格法等方法来制订内部价格。在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部门的不同、职位的不同以及服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制订方法。例如,对于医疗物资类进行定价时,就要在商品购进内部价值的基础上,再加入医院卫生资源再生产、再制作、再转换等过程所消耗的物资情况进行制订;对医疗服务价格制订时,在现有服务项目物价的基础上,再加入医院的消耗进行制订。总之,医院要根据部门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制订,确保所有的部门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价格。
三、结语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成本;成本核算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由传统的“统收统支”转变为“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需由国家、受教育者、社会共同分担,由此产生了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需求。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涵义和意义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涵义
1.高校教育成本的涵义界定
高校教育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既包括实际支出的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只包括实际支出的成本。就高等学校运营的角度来看,高等学校通过消耗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一系列的招生、教学、就业等活动,就形成了高等教育成本。就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来看,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即实际支出的成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计量与核算。所以本文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指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即高等学校为完成其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职能,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支出。
2.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涵义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就是利用会计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由此形成的成本进行核算,计算在培养过程中耗费于一定的人才对象的劳动价值总和。它具体应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归集成本项目,计算实际发生费用和支出;二是根据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算总成本和生均成本。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
首先,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高等学校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培养更多合格的专门人才;如何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规范高等学校的运营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合理确定学费的收费标准。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通过成本核算,确定大学生年培养成本总额和人均培养成本,可以此为依据确定收费标准,制定更合理的方法,也有利于保障社会各界的知情权,促使全社会都支持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地制定财政拨款标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可以为各级政府更加科学地制定拨款标准、合理地制定拨款数额提供有利的依据。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与内容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原则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多数的研究是基于统计或测算角度,即仍处于理论探讨、研究阶段。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也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主要是尚未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因此,应该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具体而言,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在理论层面上,要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界定成本项目,并据此改革现行财务制度;在操作层面上,要重新设置具体的会计科目、修改账务处理规定、增加会计人员以及投入必要的管理成本等。本课题组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相比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当前高等学校财务运作的实际情况,只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才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由此可见,配比原则强调的是一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与该期间的收入相匹配。所以,教育成本核算只有运用配比原则,才能正确地计算出一个会计核算期的教育成本。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为了准确反映当期教育成本,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中应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于损益表中,以正确地计算当期的收益。例如,将固定资产购置费确定为资本性支出,按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以便均衡地计入各年的教育成本,从而准确地反映高校教育成本。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
1.确定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
前文述及,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直接或间接与此有关的各种费用和支出,应该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具体包括:
(1)教师、教学辅助、行政以及工勤人员的工资及福利性支出。
(2)教学研究和教师进修的费用支出。
(3)学生活动、实验实习、试卷文印费等支出。
(4)为维持日常运营所需的水、电、暖等各种费用。
(5)下列项目也应该列入成本核算范围:1)科研配套经费以及相应的奖励资金。科研一般都有专项课题经费,但学校都要投入少量的配套经费和奖励资金。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创新之路,教学和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校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研的受益者。所以,上述配套经费和奖励资金应计入教育成本。2)学科建设费、招生就业指导费,关系到高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应计入教育成本。3)不宜实行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部门的支出,如校园绿化等,应计入教育成本。(6)不属于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消耗的费用,不应纳入教育成本核算范围。例如:1)国家资助的奖助学金,属于转移支付,不应该计入教育成本。2)高校的后勤支出中,实行社会化的后勤部门,如饮食、物业管理等,其成本可通过收费补偿,目前已经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不应计入高校教育成本。3)随着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以及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重要职能,已经为社会所广泛认可,而因此产生的成本,可以另列为相应的科研成本和社会服务成本,不必计入教育成本进行核算。
此外,固定资产的购置费和基建支出以及相关的贷款利息等,不应计入当期成本,而要根据其使用年限,采用适当的方法逐年折旧分期计入成本。
2.确定成本核算期间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期间,是指按成本核算对象确定核算、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成本核算的数据源于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资料为基础。在现行的会计法律制度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8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同时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规定:“高等学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另外高校的经费中有一部分是由财政拨款,财政拨款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所以,为了便于准确核算成本,正确评价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本文建议,应该使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确定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期间。
3.会计报表
目前,高校编制的报表已不能满足新形式的需要,例如单纯地进行数据采集而无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和绩效评价。因此,在确定了高校教育成本项目及核算原则、方法的基础上,应当编制教育成本报表和损益表等,以求全面反映学校的教育成本和办学效益。
三、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方法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尚处于理论探讨和不断摸索阶段,无论是核算原则还是会计期间都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核算方法。但是,通常学校在同一时间为同一系别专业、培养层次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教育资源大致相同,而不同系别专业、培养层次的教育耗费有明显差别。所以本组认为,可以首先采用分层次、分专业的核算方法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会计科目设置
目前,在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尚无基本框架的情形下,建议应该设置“教育成本”一级科目。部分高等院校也可以设置与之并列的“科研成本”、“社会服务成本”两个一级科目,用以分别核算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支出。在“教育成本”一级科目下,可以设置“工资及福利性费用”、“教学管理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学生事务管理费用”、“后勤服务经费”、“科研配套经费”等二级科目,按成本项目设置三级科目,并按学生类别、专业分别设置专栏。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参考成本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文认为可以对以下账户进行初步构建和细化:
1.“教育成本”账户,用于核算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培养学生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教职工的工资及福利性费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后勤服务、教学研究配套经费等费用和支出。
2.“工资及福利性费用”账户,用于核算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师、教学辅助、行政以及工勤人员的工资、课时酬金和社会保障利费等。其中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的工资及福利性费用,可以按学生类别、专业分别设置专栏;而行政人员及工勤人员的工资及福利性费用,则应该由全体在校学生平均分摊。
3.“教学管理费用”账户,用于核算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教育管理的费用,包括教学差旅费及业务费等。
4.“行政管理费用”账户,用于核算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行政性费用和支出,例如校办、会计、人事等部门的日常支出项目。
5.“学生事务管理费用”账户,用于核算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学生事务管理有关的费用,如学生活动费、招生就业指导费、学籍管理费等支出项目。
6.“后勤服务经费”账户,用于核算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与后勤服务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如校园绿化、道路平整等支出项目。
7.“科研配套经费”账户,用于核算运营过程中发生的科研配套经费以及相应的奖励资金。
另外,由于成本核算涉及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所以还应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二)高校教育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依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如工资费用分配表,课时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等,根据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教育成本等账户和明细账。凡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费用均作为直接费用记入该成本对象;对于间接费用,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中。下面仅就教师课时费用举例说明:
现假设某教师在同一时期给不同培养层次的若干学生授课,考虑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对教师的课堂讲授要求也不同,一般给研究生上课的课堂讲授要求比较高,给本科生上课的课堂讲授要求次之。所以分配课时费用时,可以考虑,首先确定给不同层次学生上课的标准课时折算系数,简称学生层次系数。例如本科生的层次系数可以为1,硕士生层次系数可以为1.5。其次,高校教师上课时经常合班上课,所以计算教师实际工作量时还应该考虑班级系数,例如单班上课班级系数可以为1,合班上课班级系数可以为1.5。然后,计算出课时费用分配率以及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课时费用。最后,将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数字按专业法的要求记入各专业的成本计算单中,期末结转出该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及总成本,再根据教育成本总账和明细账等日常成本核算资料,编制各类教育成本报表。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它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社会大众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办学效果评价的需要。本文意在抛砖引玉,欢迎有兴趣的同仁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俊生.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3]曹苏铁.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初探[J].会计之友,2007,(6上).
摘要:2012年初全面实施《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推行和深化成本核算也是医院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直接反映了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是医院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石。本文在医院成本核算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对策一、当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约束,医院成本的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核算理念不够科学
医院成本核算不够科学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平均主义,由于受到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影响,员工的平均主义思想还比较严重,成本核算之后总希望能统一标准,平均分配。二是成本核算前期工作做的不够细致,比如对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具体情况,在核算之前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进行细分。三是成本核算的全面性的考虑不够。当前医院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在面临竞争压力之下,医院更应该推进全面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从而推动医院加快发展。
(二)管理理念落后和成本意识较淡薄
我国的医院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公立性质,政府财政拨款,有比较好的保障,所以,有些医院在市场经济中就容易迷失自我,对自身的定位不准,导致这些医院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就比较淡薄,管理理念较落后,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成本的控制就容易忽视。另外,有些医院的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较差,致使医院成本管理的难度加大。
(三)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
会计核算信息和成本核算信息不统一按照规定,成本核算部门应设在医院财务部门,但由于体制原因,现行的做法是每个医院都单独成立经济核算办公室,由其独立承担全院成本核算的任务,医院会计核算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不可能统一,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没有真正发挥其成本核算职能。
(四)成本会计方法存在缺陷,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目前,医院对医院整体上和部门之间的损益关注比较多,对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关注的比较少,甚至根本不予以关注,这种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的管理方式,是对国家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声誉。这样容易造成医院内部的矛盾,给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益都造成不良影响。
(五)医院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方法体系
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庞大,没有一套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很难应对繁琐的成本数据计算。因此,应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对成本进行预测、评估和风险的控制。
二、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水平的对策建议
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水平,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大程度上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来看,应结合医院的实际,从制度入手,以控制成本支出为目标,不断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水平。
(一)完善医院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医院全员的成本意识
基于当前医院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现状,应建立和完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对医院的管理成本和核算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从根本上降低核算成本。 除此之外,在医院会计人员的选聘上要严格择优,在对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上,实行绩效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成本会计人员除了懂得会计和财务知识,还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学习新的业务操作方法,发挥出成本会计应有的预测、决策以及控制的能力,借此推动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医院成本核算,对于从事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要求较高。为此,医院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一方面,在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大引进相关的人才,通过培训和人员引进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从而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 三) 优化传统记账手段,提高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
医院成本核算要学会借助计算机软硬件不断提高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要购买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大力推进医院计算机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结合医院实际,组织专业人员,加大投入大力开发相关的成本核算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传统记账手段,提高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
(四)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上的分配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人员的技术所体现的价值也必须和价格相对等,所以在对医务人员的奖金分配上,就要按照其技术来分配,最大程度上体现技术的价值。只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上的分配机制,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效率和效益的统一,组成最大合力,推动医院持续改进,快速发展。
(五)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
为遏制医疗成本的快速增长,医院要对各种卫生用具、材料实行定额消耗管理,办公费用实行包干,各科业务限定费用等策略,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医院用品的过度消耗,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同时,采购材料药品实行招标,限量库存,这样能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此外,医院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以及开展大型基建项目之前,要对此进行效益可行性分析研究,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都要进行对比分析,进行预投资效益监察。
(六)注重控制变动成本,从根源上控制成本支出
医院成本核算是使用权责制来解决在核算之中的收入和支出分配不均衡的现象,然而成本核算之中的变动成本比较大,而且也比较难控制。因此,医院成本核算之中要对当前的医疗物品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管理,细化科内组群核算,使得科室领用的物品与收费项目消耗挂钩,与使用组群挂钩,使用多少,领用多少,无库存,无法人情挪用,进一步做到对医疗物品消耗的全程管理与监控,防止医疗物品的浪费与流失。
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医院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达到支出合理、成本降低的目标。在做好成本核算各项基本工作的同时,医院必须本着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从根源上控制成本支出。一方面,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控制人员的非受控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卢继青,杜文娟.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09 ( 10) .
[2]储梅.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 ( 2) .
[3]朱捷,江启成.医院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
关键词:服装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一、成本核算
(一)服装企业的特点
影响服装企业成本核算设置的特点主要包括服装行业特点和企业组织结构特点两个方面。就服装行业的特点而言,服装行业工艺复杂,有设计、洽谈接单、制版、推版、确认样、测试、面辅料采购、面辅料送货、生产大货、验货入库、订舱、出运等,每个环节密不可分,又环环相扣,且服装企业还具有产品分类明确、生产季节性明显等特点。就企业组织结构而言,服装企业主要的组织结构,即:前期制作部门(设计、打样),中期制作部门(生产、跟单),后期服务部门(财务、人事)。
(二)基于服装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设置
传统的服装业成本核算设置主要是指中期制作部门,料、工、费的结合,期末将对应产品的直接成本及间接费用分摊后进行汇总,结转。但这样会造成成本数据滞后,不利于成本控制,也不利用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更注重整个行业的分工协作,我们应做的是,结合服装企业的特点,其成本核算设置应分析以下标准:
1.识别企业价值链的主要活动。--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哪些企业是有价值的(即增值作业),哪些作业对企业价值作用不大(即非增值作业)。
2.选择对企业最有价值的那些作业,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
3.突出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比如我司属于外贸服装企业,梭织服装人员及设备都有优势,那么客户提出针织服装的要求,我们不能拒之门外,而可以采用转包的方式给竞争企业,可以达到基于竞争的合作共赢。
二、成本管理
(一)服装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服装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成本控制主体片面化。大多数服装企业的成本管理完全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而将其它成本项目部门作为生产者,不参与到成本控制过程中,而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管理时,按相关规定制定成本项目部门的成本控制方法,而忽视了成本控制内容的多变性,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止步不前,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其次,采购成本控制不合理。由于企业采购制度的不健全,企业采购工作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注重成本最优而忽视了采购材料的质量,另一种则过度要求采购材料的质量最优而忽视成本控制,这两种极端都会对产品的赢利产生影响。此外,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与供应商达成长期的供应协议,每次采购更换供应商和产品的后期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最后,库存控制存在问题。库存控制问题主要是由于产品设计前期企业对市场的需求预估不合理,产品生产出来后,供过于求,产品滞销引发库存问题,还有部分产品是由于生产过程出现问题,而导致商品质量出现问题,从而出现滞销。此外,销售手段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通也可能引发库存问题。
(二)加强服装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更新成本管理理念。传统的服装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包括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两种,在现行的服装企业改革中,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因此,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更新管理理念,要将成本管理理念的重点放在间接费用上,并对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改良,引进作业成本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成本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以实现真正的成本控制和优化。
第二、改革成本管理手段。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手段是保证成本管理信息准确性和实时性的前提条件,也是宏观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基础,服装企业应结合市场行情和企业实际不断调整和革新企业成本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亦可结合科技设备,如引进成本电算化管理和成本网络化管理模式,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运用,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利于数据的同享与整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ERP管理就是一种成本管理手段。
总之,企业的成本管理已完全超越传统核算、产品成本管理的范围,必须意识到(1)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以“战略”为统领、以顾客为导向,以价值链分析和流程式优化为基础,以获取有竞争力的总成本为管理目标,最终实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2)对实现企业战略、关键成功因素等所涉及的成本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收集、分析与报告,为决策、规划与预算、管理与经营控制、财务报告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3)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全流程的管理,涉及市场与客户、研发与设计、采购、生产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和管理领域,同时以跨组织、跨职能团队间的分工协作为组织支撑。
参考文献:
[1]潘香宇.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35).
成本管理决不只是财务、供应、销售几个部门或企业管钱、管物人员的事,而是全企业、全生产经营过程、全企业人员的事。
一、我国原盐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承包方式的经济责任制盛行,有的原盐企业忽视了成本管理,出现了“以包代管”现象,造成产品成本上升,商品价格在市场上竞争乏力;有的由于利益的驱动为了抢任务,抢收益,不惜拼设备,拼人力等。造成企业的发展后劲逐步下降。
(二)有些原盐企业虽然也比较重视成本控制,但在落实成本控制工作和目标时缺乏系统性、严密性、综合性。有时出现有综合性指标,没有具体细节指标;有指标,没有考核;有考核,没有奖罚等虎头蛇尾的现象。
(三)在组织成本控制工作中有些原盐企业重主业、轻副业。重生产成本的落实、轻管理成本的落实;重劳动定额的考核、轻材料定额的考核;重物品的管理、轻资金和人力耗费的管理等。
(四)在制定成本降低目标时,缺乏“动态”观点,缺乏“社会平均水平”观念,造成成本目标实现后所形成的产品成本,形成的商品价格,有时比社会平均水平高。这样,企业的产品到市场销售时在价格上往往缺乏竞争力。
(五)成本控制中有的停留在传统性、经验性管理上。视野不够开阔。如企业虽然运用了电脑,但仅作为个人的计算工具或资料储存工具,没有充分发挥电脑风格化的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将价值工程运筹方法等现代科学管理技术运用到材料的采购、生产管理中,影响了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原盐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当好参谋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把好调查研究关。
(二)加强成本控制意识的教育,严密组织成本控制网络
在全体员工中进行成本控制教育,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即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能力强弱,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能否生存,能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同时要认识到成本控制中第一个员工都是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主体,也是成本控制的对象。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中,从我做起。
(三)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要实现从商品销售洽谈到生产、销售、资金回收等全过程管理,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个阶段进行控制。事前控制:就是预测预控。即编制产品成本预算,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降低率,并将计划和成本降低目标分解发到各生产经营环节和工序;事中控制:即对产品成本形成的过程进行的控制。
(四)大力推行岗位成本责任制,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机制
在推行完善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应大力推选岗位成本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内部经济责任制是落实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而推行岗位成本责任制是执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补充,是全面、具体落实目标成本的前提,是目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新晨
(五)认真制定和执行各种消耗定额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
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是各种定额管理,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能源定额等各种定额。由于各个企业的技术装备、劳动组织、生产条件的差异,在执行社会所制定各种定额的同时,企业还要制定和执行内部定额,在制定内部定额时,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测试、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制定。做到实事求是,先进合理,并注意与社会定额标准的可比性。
(六)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
关键词:会计成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渐加剧。如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成为新时期企业实施可持续竞争发展战略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而成本核算与管理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企业降本增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有必要认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相关工作能力与质量。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概念看其重要性。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念分析可知:成本核算(costac-counting)是企业管理过程,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以一段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为对象,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性、真实性等原则,依据一定程序与要求,进行费用归集、汇总、核算、计算的成本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具有全面了解,根据各业务成本投入情况,进行成本预测与规划,从而让企业经营决策、成本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通过对已发生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便于掌握企业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为企业业务绩效考核提供信息依据,提升企业内部管控质量与效率。由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概念分析可知:成本管理(Costman-agement)是综合性概念,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成本管理行为的总称,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众多内容。其中成本分析侧重于从成本信息中探寻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生产经营规划、企业各项资源管理的有价值信息;成本规划强调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资金与资源拥有情况,结合市场变化、企业发展需求等,进行资金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成本利用率;成本预测则是依据成本核算、成本计算等信息,结合业务特征对业务成本投入进行了预测与评估,在提升企业经营决策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则是以成本节约为目标,以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信息为依据,利用组织、检查、管理、知识等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改善,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经济效益的提升;成本考核是对成本控制效果做出的客观性、全面性评价,在改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现状,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科学水平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提升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质量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过程。(二)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现状看其重要性。基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市场环境日渐复杂,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保持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仅依靠产品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从信息、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从层面入手,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就企业财务信息、成本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人才等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并不理想。普遍存在成本核算及管理内容不完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陈旧、成本核算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一方面,不利于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制约成本核算及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易形成企业财务危机。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明确认识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在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竞争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问题研究力度,以研究更好指导实践,促进企业优化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决定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从多层面入手,落实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提升措施,促进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一)提升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能力。要想有效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需要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意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先进技术、科学方法、有效手段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现状的改善,促进工作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此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政治指导、会议讨论、岗位培训、技术与经验交流等方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本核算及管理观念,养成成本节约、成本控制良好习惯,提升成本核算及管理能力。二要加强成本核算及管理环境建设。依托环境改善,促进职能转变,提升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例如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通过企业刊物、企业标语、企业微平台、企业会议等使工作人员对会计法律、新会计准则具有全面了解,善于利用现代管理会计工具开展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企业加大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利用财务信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的科学引入与贯彻落实。(二)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发展,使新时期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对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与效率存在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应以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依托制度所具有的指导、约束、规范作用,达成上述目标。例如,通过制定完善且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成本核算行为,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有效;通过制定完善且科学的成本管理监督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业务成本管理工作,包括成本投入、成本预测、成本计算、成本考核等进行监督管控,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有效管控,达到降本增效目的;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将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职责、任务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激励奖惩制度,鼓励工作人员注重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三)掌握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要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岗位职责,进行工作要点的了解与掌控,以便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例如,在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中,工作人员应具备成本管理前瞻性意识,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趋势,结合企业发展要求,进行成本管理长期目标的制定,让成本管理具备持久性、持续性;工作人员应具备成本管理全面性意识,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属性、业务特征,确定成本管理内容,保证内容的全面、具体。如生产型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需做好原材料成本管理、技术研发成本管理、设备维修成本管理、人力资源利用成本管理、产品销售成本管理等工作。(四)创新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随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科学选择会计成本核算工具,有效应用成本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升会计成本核算效率,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也能够提升会计成本管理质量,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更科学、更准确。例如,利用变动成本法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性态分析,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分类,以提升会计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可操作性;根据企业组织架构,结合产品生产工艺特征,合理利用责任成本核算法进行企业实际成本有效控制,提升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在明确认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应树立相关意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提升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能力、创新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等,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与效率,为企业稳定、健康与可持续竞争发展奠定良好成本管控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红.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247.
伴随医改的深入,如何降低医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点,实行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已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医院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医保总额预付、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使公立医院收入来源减少,医院为了适应医改以及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成本管理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对一个会计核算期间医疗服务中发生的一切相关的劳动所产生的各项消耗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经过不断的探索,公立医院目前基本已经建立了核算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的核算体系,但依然存在核算未精细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床日成本和诊次等成本,并且各医院成本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因此,研究医院成本管理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施全成本核算,重点强调成本控制,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管理转变,提高医院经营效益,创建节约型医院。
一、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缺乏全成本核算意识
目前医院的一些职工甚至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滞后,管理人员成本核算权责不清,职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盲目追求毛收入的增长,忽略成本控制,造成医疗收入增长的同时,医疗成本也大幅度增长;同时全成本核算涉及到临床、医技、行政以及后勤等全院各个部门,但大多数职工认为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二)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配套设施支持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业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HIS、HERP等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务中,信息系统仍存在很多缺陷:前期基础数据设置不准确、不完善,影响后期成本分析取数,最终影响成本分析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医院信息软件种类众多,各个财务模块软件信息关联性差,甚至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和校验,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相互矛盾;由于医院各部门的特殊情况,不同部门选择不同软件公司的开发的产品,造成核算系统难以与消耗系统有效连接,导致某些公共成本无法精确分配到科室,只能平摊或者根据财务人员经验判断来核算,影响成本核算精细化计量。还有些集团化医院,院区之间信息软件不统一,对集团成本核算造成极大的不便。
(三)缺乏事前的监控和有效的管理
虽然大部分医院都开展了成本核算,但主要是为了核算医护人员绩效,缺乏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并且只是事后总结,没有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例如某公立医院除一些大型仪器如PET/CT有单独的电表外,住院部大楼各科室都是公用电表,无法确定每个科室用电量,并且各科室工作用电、生活用电以及日常办公用电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成本核算电费时按照人头分摊,笼统计算,这样不利于职工形成节约用电的习惯,也不利于成本精细化管理。
(四)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考核机制
目前大部分医院全成本核算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目前医院一般存在多套考核体系,每套考核体系由不同部门牵头,考核内容往往过于繁杂且内容多有重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考核体系不健全,没有与绩效挂钩,造成临床科室对全成本核算的数据不重视,从而无法实现绩效的引导作用。
(五)缺乏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
随着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财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医院成本管理需求,使得医院成本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成本管理团队,对我国医院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框架,加强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意识
医院全成本核算涉及全院每个部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过程,所以首先要建立起组织框架,成立成本核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院领导担任,委员由各职能处室主任担任,包括医务、护理、人事、财务、物流、信息、总务等部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公机构,办公室设在经管科;以医院层面下文,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工作职能和权限;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度,将具体的成本责任明确到各个科室、职工,并全院所有职工进行全成本核算培训,每个科室设立专职或兼职成本核算员,每年召开全院成本核算会议,并在会议上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部署下年工作,表彰优秀成本核算员;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献计献策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
(二)强化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整合利用医院资源
医院要从根本上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基础性工作,将人财物资源情况核实。如在国有资产管理科负责下进行全院范围内的资产清查,完善固定资产购置、调拨、维修、报废、清查盘点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人事部门主导下梳理医院在职、返聘、人才派遣等人员,特别是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实现集团化发展,院区之间人员纷繁复杂,更需要将职工情况梳理清楚。将医院的基础工作完善后,通过成本管理,降低内耗,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如实现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后,在门诊部协调下,门诊诊室重新调配,每周闲置诊室数量大大减少;病房床位也在全院范围内重新调配,大大缓解医院床位压力;各个手术间也得到充分利用,首台手术准点率提高,手术停台率减少,手术接台率也大幅度提高。
(三)建立全成本绩效考核体系,构建PDCA循环体系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地进行的科学程序。将全成本管理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时以经济效益为基础,成本数据为依据,将科室绩效与科室可控成本挂钩,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分月度指标、季度指标和年度指标,将各个考核指标下达到相关科室,设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让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认识到成本控制对科室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影响,这样工作中的一些浪费现象也会得到有效遏制。考核时扣罚的奖金由医院暂存,待科室整改后作为奖励归还给科室。同时还要注意在推动全成本核算的同时,要相应增加绩效分配的总额,调动员工参与医院成本控制的积极性。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发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结果与绩效分配相结合,可以使绩效分配在成本核算数据量化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合理。
(四)加强全成本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实现了信息化,但信息化程度良莠不齐,并且现代医疗部门成本核算多元化、复杂化,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通过对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整合维护升级,并与物流等系统做接口对应,在全院甚至集团范围内构建一个共享成本管理网络,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信息网络,整合与全成本核算有关的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的现象。医院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目前大部分医院缺乏既熟悉医院各项业务又精通软件开发的人才,往往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商购买信息软件,这样造成一是软件开发人员对医院具体情况不熟悉,从而无法为医院定制个性化的信息软件,无法满足院方需求;二是医院在软件购买、维护以及升级方面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受制于软件开发商,并且也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五)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人才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
当前医改工作在不断的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益积累,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重视。为了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队伍。这只队伍不仅仅包括临床人才,也包括各类管理人才。医院要加强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医院成本管理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多与国内外成本管理水平领先的医院成本管理同行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成本管理人员各项考核,制定成本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书,实行轮岗制度,定期开展业绩考核以及年度评先评优活动。
三、结语
本轮医改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必然要求医院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正是体现了这方面的理念。医院实习全成本核算,能够客观的反映医院成本变动情况,从而反映医院资金需求量以及门诊和住院人均费用,促使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同时,随着全成本核算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最终会影响政府医疗定价以及医保报销等方面。因此医院要紧跟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汪茜 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参考文献:
[1]邢芳,丁亚群.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15(20).
[2]刘来生,叶锋.立足精细化管理全面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J].中国医院管理,2011(9).
[3]郑大喜,戴小喆.科室成本核算的演进与发展:以同济医院为例[J].医学与社会,2012(7).
关键词:医院管理新财务会计制度成本核算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在医院成本核算方面问题较为突出,而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成本核算具体工作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整个医院的全面管理与发展质量。
1.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核算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同时也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而容易产生一些严重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
1.1管理意识不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医院管理工作呈现出重医疗轻自身、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更是不过重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仅有来自对全面财政扶持的依赖,同时也有来自于对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不了解。
1.2人员素质偏低
在当前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及相关管理人员却仍然未能有效达到国家对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同时还可能因为职业道德缺失而从而违法乱纪的违规行为,从而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及正常运作造成严重阻碍。
1.3管理手段陈旧落后
由于管理意识方面的偏差,从而造成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方面工作力度不足,管理手段陈旧落后。虽然当前我国医院在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方面都在大力推行。但是这些技术与手段往往都应用于一线的医疗服务及项目研发工作当中,而对于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等工作的信息化手段升级力度仍然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科室、项目开发的科技化发展水平而言,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的手段落后将直接导致管理脱节、监控力度减弱,无法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1.4具体管理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在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管理工作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首先,在核算科目方面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严谨的地方,在核算科目的内容方面不够严谨,在政策性减免方面以及医疗事故的赔偿方面都未能进行准确的科目设置,从而无法进行更为详细的科目成本核算,甚至还出现许多内容混淆,以药当医的情况出现。其次,在费用分摊上面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不科学问题,比如在间接成本管理费用的核算方面未能进行分摊错里,从而造成医院各项管理费用的总数不断攀升、难以遏制。在药品费用分摊上面许多医院都是按照实际人员进行分摊,这样也容易造成收支结余核算无法达到准确的结果。再次,上述无论是科目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具体分摊方面的问题都不仅让成本核算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同时也无法让成本核算工作为医院的全面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绝大多数医院在成本核算的结果应用方面十分欠缺,许多时候都是为核算而核算,将其作为孤立的工作内容来看待,无法将其容易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运作当中,再加上本身核算方面的失真问题严重,因此完全无法为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和发展水平促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
2.1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树立
成本核算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质量提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医院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决策者缺乏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动意识。因此将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当做普通工作甚至是应付了事。加强成本控制意识的重要性树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更需要在具体知识方面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真正了解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够帮助管理者与决策者在全局管理工作当中有目的性的有方向性的进行运筹帷幄。此外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树立还需要推广到整个医院内部的所有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当中,为成本控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为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良好的执行基础。
2.2加强人员培养
医院成本核算比一般生产经营型企业来说更具复杂性与艰巨性,所以医院必须在切实清查不合格人员的基础之上加强兼具成本核算丰富经验与医院财务管理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医院作为成本核算的特殊环境,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工作力度与质量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确立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输送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准确性与精确性,同时也能够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参考空间与学生实践空间。
2.3加强信息化手段升级
医院应该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在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方面的技能提升,同时根据医院自身在成本核算工作方面的特殊要求进行契合自身需求的财务管理自动化软件开发与应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网络的建设与使用,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交互效率与质量,帮助成本核算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或许最新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2.4具体工作应对措施
首先,要切实推行问责制度,将所有责任都落实到具体科室,对每个科室的成本控制都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并将每一个环节的预期和结果都与科室责任和人员绩效进行直接挂钩以激发她们的工作责任心、自律性与主动性。
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从购置审批、运输、入库管理、使用审批、使用状况跟踪到最后的报废回收都要进行建档跟踪管理,并落实具体责任人和经办人,同时建立三账一卡会计制度,最大限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账实相符。
再次,加强成本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刻采用对比法、趋势法等,选择何种方法应该根据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情况酌情选择,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分析指标体系的有效确立。
最后,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方面也要进一步实现精细化。要进行普通病种及医疗手段的类型划分和成本定额确定,如人工成本、药品成本、器械成本。对于重大疾病要进行单独的成本核算,并根据市场变化条件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所带来的相应成本变化来不断调整具体成本数额,从而实现成本核算的有效与及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 信息共享
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的承担者,既要体现公益性,又要确保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应新医改制度的要求,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必须适应时代潮流的指引,通过对内部经营要素、经营环境实行科学经营管理,实现两个效益最大化。
一、现阶段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成本理念落后、科室之间不协调
现实工作中,部分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单一,把成本管理看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非涉及医院其他科室之间协调配合。相关科室之间概念混杂,难以协调统一,导致成本核算的目的和要求不明确。医院财务部门成本核算是为了上报成本报表,经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是为了核算奖金,物价部门为了申报项目价格进行项目成本测算,设备部门只负责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等,各个科室各行其是、多头管理。信息和报表使用部门需求的不一致,导致各种数据的来源和核算口径也不一致。科室之间缺乏沟通,信息无法共享,难以做到“统一口径、资源共享”。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近年来,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特别是三甲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些医院存在资产管理不完善,耗材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如水表、电表等,人事考勤制度不健全,房屋建筑物资料不全,信息化程度不高,核算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等,这些基础数据的失真和不完整导致在进行成本核算分摊数据时无法准确反映医院的现实成本。
(三)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
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费用的归集和分摊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家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制定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编码的设置和成本费用的归集、分摊标准各不相同,各级各类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可比性。特别是病种的选择、临床路径的规范尚不完善,难以实现真正的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因此无法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以及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也不能适应医改的要求。
(四)信息共享难以有效运用
当前各大医院都认识到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在网络信息方面投入也很大,但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保联网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ERP)因核算的单元设置、标准、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兼容性,数据接口无法衔接,资源无法共享。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个性化需求较多,各医院软件开发周期漫长,信息化知识基础薄弱,应用效果不佳。
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架构
医院成本核算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建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组长,成员包括财务、信息、人事、后勤、设备、物资、医务、护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并形成以财务科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内设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充分发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二)合理划分核算单元
医院要想满足其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核算的要求,就应该按照成本核算的规定,细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包括直接医疗、医疗技术、医疗辅助和管理费用。
(三)认真核实资产
资产清查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医院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借助固定资产网络平台,确定每个核算单元的占有量,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分摊,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资料。
(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会计核算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等系统的无缝对接,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最终实现成本核算、绩效薪酬管理、经济运行分析、预算与管理信息化。所有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只要在HIS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人事考勤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录入一次,就能为后续系统所调用,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缝连接,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我国卫生行业正面临一场重要变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是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医院成本核算系统应遵循财政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按照医院的业务特点和经济运行规律开发全成本核算系统,从成本、收益方面分析部门的运营状况,通过成本分析功能,可为院领导、临床主任等各级管理者控制成本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 翟素娟.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25(7).
医疗成本是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总和。主要由劳务费、业务费、公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管理费构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成本核算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营管理质量和经济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医院改革的深化,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加强经济管理,通过实行成本核算进一步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作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1)实行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医疗经济效益与医疗费用挂钩,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单位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院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耗费少,合理地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
(2)实行成本核算能够增强职工成本意识,使职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成本核算,能够使全院职工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成本核算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成本分析也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树立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观念,自觉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就能实现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3)实行成本核算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成本核算是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激励制度是促进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管理措施,绩效工资核算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对医务人员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是激励制度的重要内容。
(4)实行成本核算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必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医疗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并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二、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医院的成本核算由于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工作进展缓慢,存在严重问题和明显弊端。主要表现是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缺乏应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成本核算没有明确的标准,缺乏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认识模糊,观念滞后,各层管理者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医院长久以来实行预算会计制度,采用差额预算补助形式,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成本核算知识,即便有了成本核算也会出现重医疗业务科室成本核算管理、轻职能管理部门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高估,对管理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最终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2)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缺乏科学规范。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理论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在行业规章中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导致各医院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围也各不相同,造成成本核算资料只能在本医院内部进行纵向比较,而不能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使数据缺乏可比性,不便于对成本进行效益分析。
(3)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水平不高。从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医院计算机网络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反馈式控制,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不能很好地与成本核算系统衔接,信息资源存在很大的浪费,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甚至出现手工核算电脑数据的现象,而手工操作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准确性差,制约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忽视人力资源成本、质量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利润的高低,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成本是医院的寿命。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从而增加收益。
三、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有效途径
(1)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成本核算强调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比如对固定成本采取相对固定原则,既正确体现当月或季度的固定成本水平,又加强对固定成本的控制,防止了资产的重复设置和浪费;对新购进或报废的仪器设备,按照全成本核算的原则适时地对其收取或减除折旧费,鼓励科室发展新科技,优化设备结构。从领导到每个医护人员及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成本责任,使其提高成本意识,把搞好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使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
(2)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占有医疗市场份额。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健全责任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等。在医院内部,应全面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单病种成本核算,为医院经营构建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
(3)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构能使财务管理与经济管理部门有机统一,实现医院经济核算和经济管理工作高效、统一。从长远发展看,医院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应当是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即高度集中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对分散的管理执行层。医院经济管理体制以经济管理办公室或经济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直接隶属于院首长,使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高度集中;财务科或经济管理科以经济参谋或助理的形式,分散至各经济责任中心,负责执行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将有利于医院经济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有利于经济决策的统一、全院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和经济高效。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成本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医院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医院成本管理,努力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走出一条内涵效益型发展之路。
一、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作用与意义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作用与意义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阐
述。
1.从宏观上讲,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财政部门合理制定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经费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医疗项目成本是制定收费标准的依据。成本核算人员要深入科室,详细计算不同医疗项目的直接发生成本,如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直接劳务费、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等。并将医疗项目间接发生的成本,如行政后勤、医辅科室的成本要素消耗,按照科学的分摊系数分摊至医疗项目中去。(2)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深化卫生改革的要求。建立鼓励质量和效益的机制正是深化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政府部门按卫生服务社会平均成本制订收费标准,鼓励卫生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有利于建立、培育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
2.从微观上讲,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制定科学决策、加强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一般商品生产和交换而言,市场竞争意味着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实质是成本最小化竞争。对医疗服务市场来说,虽然价格竞争不是主要竞争手段,但面对政府规定的价格,在保证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成本控制己经成为并必将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2)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为评价分析卫生服务综合效益提供信息资料。卫生投资的效益,不论是宏观的社会效益和微观的经济效益都与成本成反比。医院的资源也存在合理配置问题。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针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措施改进工作,挖掘潜力,使各类卫生资源处于最佳利用状态,减少浪费,从而达到提高资源综合效益的目的。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内容
1.建立核算网络。为了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医院需设立由院长主持的成本核算小组,包括医务部、科教部、护理部、院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药剂科、物业部、信息科等职能部门及各核算科室组成的核算网络,负责实施成本核算工作。各核算科室设立1名兼职核算员(可由护士长兼任),协助主任对本科室的收入和支出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行核算,使成本核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采用常设机构专人组织协调和定期集中研究决策的管理模式。采用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2.进行分级核算。根据医院医疗业务特点,实施院科两级核算体系。一级成本核算即医院总成本核算,以医院为核算单位,由财务科核算医疗业务的收支,实施对外报告;二级成本核算即科室分成本核算,由成本核算控制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做好一定时期的科室成本的归集和计算,并实施对内报告。同时,要求科室内部拉开档次,实行三级分配。明确了科室对所管理的工作人员奖惩、分配的自。拉开了科室之间和个人之间收入的档次;拉开了不同岗位间的档次,体现出“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
3.实行目标管理。对核算科室以及后勤服务工作部门,按月确定相应的经济指标,完成或超过经济指标,按比例发给奖金,否则,不发或扣发奖金,年终考核完成或超过经济指标的,给予年终奖励。
4.开展全过程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中心负责全部核算科室的收入、成本的归集和核算,各核算科室核算人员负责控制本科室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内容,按支出科目和成本项目分别将成本要素划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按各核算业务对象直接归集;间接成本按确定成本分摊的部门和步骤进行合理分摊。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5.坚持定期成本分析。医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把医院合理组织的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并编制收支结余表及比较分析表。这些定期作出的对内报告,就如同交给了科室1本二级核算明细账,更明晰地反映了医院各部门在医疗活动中的动态性经济面貌,给医院管理者和科室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运用对内报告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作为修订未来规划的参考;科室取得科室月收支结余表后,对自身业务量和经济运营状况作出分析比较,以便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加以修正。医院和科室运用这些会计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总结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分析,大大地提高了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
三、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效果
1.加强了核算,使“糊涂账”成为“明白账”,全面落实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后,解决了过去成本不实、收益不准的问题,使“糊涂账”变为“明白账”,即医疗收入和成本消耗、医疗收益、家底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规范了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堵塞了漏洞。通过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加强了财务自身管理,发挥了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了财产物资出入库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规范了各项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和费用的分摊方法。在堵塞漏洞方面,做到了防止在院病人欠费增大,减少了出院逃费现象;在价格管理上防止了科室自定价格乱收费,端正了医风,塑造了医院形象。
3.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月终经过核算后,及时将科级成本核算数据反馈到科室,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对本科室当月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调整收支计划,提出降低费用消耗的具体措施,教育全科人员增强开源节流的意识,自觉减少浪费,努力提高效益。
4.实行经济效益同工作人员利益挂钩,打破了“大锅饭”。通过医疗成本核算,科室人均医疗收益与科室人员奖惩挂钩,奖励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科室收支结余持平或出现负数时无奖金。这样,既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又充分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医院整体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