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10 09:1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学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学实习报告

第1篇

1.自然环境特征

2. 植被概况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 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可以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可以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形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同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形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形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4. 结论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不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因此,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因此,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第2篇

【关键词】 实习教学;秦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实习教学是高校动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1]。一方面,可以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基本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调查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是26个国家级生物学实习基地之一,在多年的实习实践教学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1 秦岭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地处陕西省西安南部,是我国自然地理,水系,气候,土壤和动物地理的天然分界线。秦岭也是我国南北生物区系的交错和过渡地带。秦岭在陕西境内连绵约500km,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其北坡为暖温带气候,南坡为亚热带气候。秦岭又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景观分界明显,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我国17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秦岭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三个基地:

1.1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交界处,最高海拔3767m,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地区中东部第一高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陕西省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区。

1.2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全球濒危鸟类,从20世纪中叶以来,相继在前苏联,朝鲜等国灭绝。我国1981年在秦岭南坡的洋县重新发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朱鹮野生种群。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于1983年建立,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濒危物种朱鹮的种群及其生境。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为山地向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坡缓谷宽,沟底溪水纵横,河谷两岸有成片的水田。保护区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植被主要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次生灌丛。

1.3宁陕旬阳坝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基地位于陕西宁陕县境内宁东林业局驻地旬阳坝,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东经108°16′16″-108°56′43″,北纬33°14′26″-33°50′32″之间。南北长约66.8km,东西宽约47.3km。区内最低海拔1250m,最高海拔2889m。旬阳坝镇距陕西省平河梁自然保护区13km,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300m,最高处为平河粱。境内山岭纵横,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近20000ha,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区内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2 实习内容

实习时间为两周。由于学生日常的课程安排很满,因此实习一般选在暑假期间,也就是每年的7月或者8月。

2.1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概况

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位于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被列入全国首批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心建于2004年,有在秦岭分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300余号。其中包括红豆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锦鸡等珍稀动植物。中心建立的宗旨是旨在“探索秦岭奥秘,展示神奇内涵,领略原始神韵,关爱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共存,同谋持续发展”。通过参观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可以对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直观的了解。

2.2植物学

植物学以制作标本和植物的分类鉴定以及群落观察为主要内容。常规实习包括真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的实习内容是标本采集、制作和野外记录。

植物群落观察以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带谱和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主要内容。太白山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北坡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4个植被带谱7个亚林带。

2.2动物学

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部分。无脊椎动物以捕捉昆虫和制作昆虫标本并进行鉴定为主要内容。并参观旬阳坝雷氏蝴蝶馆以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多样性。

脊椎动物以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类的物种组成调查为主要内容,由于两栖爬行类和啮齿类的种类较少,因此以鸟类观察为主,并辅助以鸟声录制和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调查。同时包括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中心参观,濒危鸟类朱鹮及其夜宿地观察。

(1)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

位于周至县楼观台,距西安45km。是陕西唯一在全省范围内对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野生动物实施野外抢救、饲养繁殖、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开发利用的保护单位。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抢救繁育秦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重点。通过中心的参观,可以初步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救护过程和方法;熟悉人工饲养繁殖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保护途径之一;并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全过程。

(2)朱鹮夜宿地的观察

朱鹮是全球濒危物种,主要在高大的栓皮栎、马尾松上营巢和夜栖。并且在冬水田中觅食。洋县朱鹮保护区草坝保护站的营巢地和夜宿地站位于洋县县城东北4km的草坝村,朱鹮是大型鸟类,夜宿地主要在村庄周围高大的栓皮栎上。对于朱鹮的观察,可以对这一濒危鸟类有直观的认识,而对于朱鹮保护工作的了解,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种群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2.3生态学

以熟悉生态学调查方法,植物群落特征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了解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计算重要性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群落组成的参数。

3 实习成效

3.1在实习启动之前,准备工作充分

实习之前通过动员开会,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野外工作的兴趣和实习的热情。而且对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做强调,为实习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实习内容丰富多彩,安排紧凑

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为学生们安排了丰富的实习内容,包括植物学、动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的讲述,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讲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标本制作和鉴定,昆虫的15个目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制作以及应用检索表的鉴定。脊椎动物鱼类的捕捉鉴定,两栖爬行类的捕捉,鸟类的观察、鉴定和鸟类群落组成,铗日法和啮齿类的鉴定,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的调查和分析,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状况访查,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视频资料和课程讲述)以及创新小实验的设计。

3.3实习报告要求严格

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以实习报告的写作为主要参考。根据实习内容的安排,我们专门编著了秦岭生物学实习报告手册,包括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生态学五大部分,并增加了实结和实习心得两部分。每一部分对实习内容有详细的要求,实习报告一般在每部分实习完成时候要求学生当时完成并提交。并且针对每一类群的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及时的考核,让学生对实习所学内容能够认真对待,并且能够及时吸收。

3.4实习指导教材丰富,教师经验丰富

指导实习的教师均在秦岭地区从事了多年的科研工作,对当地的动植物概况了解,并且在长期的实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秦岭国家级理科基地项目,已经出版了图文并茂的《秦岭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和《秦岭动物学野外实习手册》,而《秦岭生态学野外实习手册》也正在编写中。而且关于秦岭地区的动植物已经有《秦岭植物志》,《秦岭鸟类志》,《秦岭兽类志》,《秦岭鱼类志》,《中国陕西鸟类图志》,《陕西树木志》,《陕西植被》等专著的出版,为秦岭野生动植物的鉴定和生物生态学资料的收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加深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生物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培养了学生野外生存及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熟悉生物学野外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注意事项。

实习基地从2007年以来,除了从事本校的生物基地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外,已经先后接纳了国内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理科基地兄弟院校的近300名师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国内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也在不断探索和改善实习条件和实践模式。

4 实习教学的改革和未来探索

随着高校生物学课程的改革,野外实习已经不止限于标本制作和采集,而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基于这样的要求,在野外实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依托实习基地的现有条件和设备,设立实习创新小课题,组织学生自由申请,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实习路线的规划和内容充分体现了秦岭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既关注珍稀濒危物种,也关注普通和常见物种,动植物区系,生态群落和整体生态系统。实习基地拥有实习所需的显微镜,解剖镜,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单反照相机,摄录机,手持GPS,冠幅仪,测树仪,昆虫标本盒,捕虫网,粘鸟网等,捕鼠夹,捕鼠笼等野外实习设备,各种动植物志和图鉴。并且通过其他高校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实习基地会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实习内容。

参考文献

第3篇

通过实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农业种植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了解大花红景天、柴胡红景天等几种红景天和西藏龙胆、桃儿七、鸡蛋参等药用植物的形态、习性、种类、药用价值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栽培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习意义

1、药用植物栽培的实习能够将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通过药材种植基地的实习,让学生由小及大地认识到西藏目前药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这对西藏的藏药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实习时间

20xx年4月19日—20xx年4月20日

四、实习内容

1、红景天的栽培

(1)生态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红景天,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 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从茎顶端之叶腋抽出数条花茎,花茎上下部均有肉质叶,叶片椭

圆形,边缘具锯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几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红色。7-9月采收。大多数都生长在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器丛林下。

(2)种植地整理 由于大花红景天等红景天生长环境特殊,是典型的高寒植物,对水分需求较高。而且该植物的入药部分即根肉质化程度较高,因此土壤中不能长时间积水,否则,会导致根腐病发生而减产。首先将选地(砂质土壤)用拖拉机进行深犁,捡净杂草,然后再曝晒5d,完成种植地的预处理。将曝晒后的土壤再进行翻地,拣尽杂草,并将残留在土壤中的鸡蛋参、黄精等拣出。然后耙平,按照长10m,宽80cm,畦间宽40cm,畦间的沟深40cm进行做畦。然后在做好的畦上距边缘25cm左右起穴,每畦3行,穴深15cm左右。

(3)红景天植株的移栽 将育苗床上已发出新叶或长有芽点的红景天植株挖起,放入要移栽的穴中,将穴周围的土拨入穴中,以掩盖住其根部为宜,同时进行按压,同时进行少量培土,以便在浇定根水后其根部能与土壤充分接触吸水,同时避免其根上部露出土壤,达到充分固定的目的。然后,将畦面抚平。最后,浇水定根。

2、西藏龙胆的栽培

(1)生态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西藏龙胆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较矮,高25-60cm,根粗壮,黄棕色,主根粗长,有少数分支。根颈部密被纤维状枯存叶柄。叶狭长,长3-10cm,宽3-6mm,骨质,边缘较狭窄,基生叶紧密排列呈二列,花序少,花柄短,小总苞片长过花柄。生于山坡松林下,河边草地,山坡灌丛及平坝荒地,

海拔2300-4000m。

(2)种植地选择 选择栽培地时,要求地势平坦,以利排灌方便,土壤以砂质壤土为宜。首先将选地用拖拉机进行深犁,捡净杂草,然后再曝晒5d,完成种植地的预处理。将曝晒后的土壤再进行翻地,拣尽杂草,并将残留在土壤中的鸡蛋参、黄精等拣出。然后耙平,按照长10m,宽80cm,畦间宽40cm,畦间的沟深40cm进行做畦。然后在做好的畦上距边缘40cm左右起穴,每畦2行,穴深30cm左右。

(3)西藏龙胆的栽培 从育苗地将生长状态良好的龙胆植株挖起,放入起好的穴中,每穴1~2株,然后封土并稍微按压,将畦面抚平,并浇水定根。

3、桃儿七的栽培 (1)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多年生草本,高50~60cm。根茎粗状,横生;茎高14-30cm,上部有2叶,偶有3叶。叶心脏形,直径18-25cm,3裂或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常再2(-3)裂达近中部,小裂片先端渐尖,叶下面有灰白色柔毛,后脱落。花单生,先叶开放。萼片早萎,花瓣6,开张,倒卵形,粉红色,边缘波状,外轮花瓣2-2.6cm,宽1.2-1.5cm,内轮花瓣较小;雄蕊6,长约1.2cm,花丝向内弯,花药狭矩圆形。花柱短,子房有胚珠多数。浆果卵圆形,直径约4cm,红色,无宿存花拄。花期5月,果期7-8月。生林下或灌丛下,海拔2700-4300m。西藏有人工栽培,西藏濒危藏药材之一。

(2)种植地的选择 由于桃儿七为林下生长的植物,切忌强光直射、干旱,选择栽培地时,地势要求平坦,以利用排灌便利,土壤

以砂质壤土为宜。 深耕曝晒后,拣尽杂草等后整平耙细,作床80cm,高20cm的.高畦,畦周围挖好排水沟,沟宽25 cm左右。每床起穴2行,行距40cm左右,穴深30cm左右,株距10cm。

(3)桃儿七的移栽 从育苗挖取长有芽点或已经出苗的桃儿七,移栽到挖好的穴中,每穴1株,然后封土。封土时其芽点稍微露出土面为宜,其黄色茎要全部埋入土中,以防日光灼伤。同时,封土时稍微按压,不可用力过大,以防其脆质芽损伤。最后,浇水定根,并进行覆土。

4、鸡蛋参的栽培

(1)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鸡蛋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草质缠绕藤本。根球状。叶有明显叶柄,叶片薄而膜质,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波状疏锯齿。子房完全下位,倒圆锥状,基部急尖。花冠蓝色或蓝紫色,5裂到底,裂片椭圆形,长1-3.5cm,宽0.6-1.2cm。花丝极短而有毛。花期9月。生海拔3000-4600m的灌丛及草地中,西藏濒危藏药材之一。

(2)种植地选择与整理 鸡蛋参的栽培地应选取向阳、靠近水源、疏松较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首先将选地用拖拉机进行深犁,捡净杂草,然后再曝晒5d,完成种植地的预处理。然后将曝晒后的土壤再进行翻地,拣尽杂草,并将残留在土壤中的鸡蛋参、黄精等拣出。然后耙平,按照长10m,宽40cm,畦间宽40cm,畦间的沟深40cm进行做高25cm左右的埂。然后在做好的埂起穴1行,穴深30cm

实习报告二

这次的实习老师带我们坐车参观了机场路和步行游览了“两江四湖”景区中的榕湖、桂湖和杉湖景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实地的参观,我们了解了机场路种植设计的风格和设计思想,开阔了我们的道路种植景观和园林的视野,建立了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了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并对这次实习有了深刻的总结。

一、关于桂林市机场路

桂林市机场路分为城市路段和快速路段,沿线丰富多彩的景观元素,将各种景观协调共存,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空间。

1、城市路段

路段由香江大饭店至都督山,长约 2.6 km。道 路规划红线为 50 m,中央分车带 3 m,非机动车带 1.5 m, 两侧人行道外的绿化带各 10 m。根据该路段分车带较窄、两侧的楼房较多、人流量较大的特点,景观设计运用高大乔木作为两侧非机动车带和人行道的主要绿 化树种,形成浓密的林荫效果,既遮挡了两侧的楼房, 又给予出行的人们遮荫。中央分车带以模纹花坛为 主,配置色彩艳丽的观叶灌木和地被植物,营造简洁 明快、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2、快速路段

路段由都督山至僚田立交,长约 13.7 km。道路 规划红线为 70 m,中央分车带 10 m,非机动车带6 m, 两侧人行道外绿化带各 15 m。中央分车带景观以乔木组团、花灌木组团以及模 纹色块配时花组团的高、中、低三个组成部分为基调, 并以规则式配置,交替、连续有节奏有韵律地重复变化。机非隔离带以乔木和灌木绿篱形成绿墙效果。人行道外15 m 绿化带的植物配置根据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如在周边景观一般或不佳的情况下,通过乔木、 灌木、地被的立体配置,遮挡住不佳的景观;如周边有荷塘、孤峰等美景时,配置低矮植物,使其露出荷塘的美丽景色和秀美的远山风景。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色彩,为机场路景观增添了靓丽的景色。

3、总体特色

①层次错落,色彩丰富

机场路景观设计运用乔木组团、花灌木组团以及模纹色块配时花组团的高、中、低

立体配置,层次多样,错落有致。而运用开花艳丽的植物和色叶植物,使景观随着季相不同而变化,体现了景观的多样性。如春天开花的杜鹃、红花檵木、桃花,夏天开花的紫薇、黄槐、夹竹桃、红花紫荆,秋叶植物银杏、红枫、枫香,还有常色叶类植物黄素梅、红叶石楠、紫叶李等,这些美丽景色和秀美的远山风景。

②物种多样,生态美观

在机场路的植物景观设计中,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为辅;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景观效果良好的外来树种,既体现生物多样性,又符合景观效果需求。所运用的乔木树种有桂花、银杏、大叶樟、小叶榕、秋枫、黄葛榕、枫香、水杉、栾树、红花紫荆、蒲葵、垂柳等;灌木有紫薇、黄槐、夹竹桃、红枫、黄 素梅、红花檵木、海桐、杜鹃、桃花、紫叶李、三角梅、鹅掌柴、小叶黄杨、红叶石楠、云实等;地被植物有吉祥草、冷水花、五色梅、文殊兰等。

4、启示

①道路的植物选择因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乡土植物, 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抗逆性,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应该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首选。

②利用多种生活型植物,增加城市道路绿量。绿量能够准确地反映植物空间构成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水平,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桂林市的城市道路绿化中可因地制宜地应用有深厚文化 内涵或美好象征意义的植物,如银杏、桂花、桃花、迎春、枫香、樟树、白玉兰、牡丹、月季、、松树、竹子、含笑等,特别是充分运用桂林市的市花、市树——桂花,通过与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色,做到文化上的“适地适树”,彰显生态园林城市,更提升城市的文化韵味。

二、关于两江四湖景区

1、概况

植物在配置的过中考到季相变化尽量做到四季有花以呈现滨水景观中类型丰富的植物景观,所以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既 考虑植物的功能、生物特性又不能忽略植物的艺术构图,要将三者充分结合 ,同时将本地的乡土树种和适合 本地生长的外来物种进行自然配置,形成类型丰富、观赏效果良好植物景观。桂湖以榕树、池杉、水松、水杉、银杏、垂柳为基调树种,配有枫香、桂花、槭枫等特色观叶景观树种,沿阶草、点缀连

线草、结缕草、红花酢浆草半枝莲等地被植物沿湖岸有规律的分布,各种绿色植物分布的错落有致,植物的形态、色泽、季相和韵律相 互呼应,使得植物景观具备良好的观赏效果。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两江四湖”的水面绿化植物极少, 只见杉湖、桂湖配置几处水杉、落羽杉树丛, 几丛旱伞草, 局部水域点缀睡莲, 而其它水面均显空荡、单调和枯燥。偌大的水面缺乏植物的点缀, 少了一些灵气, 景观沉寂而索然无味。人们在水上游览时, 只能欣赏水畔的静态景观, 却难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景观,常常会留下一大缺憾。

2、启示

①在重视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应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尽量采用与众不同但又能满足习性、功能的树种,创造独特、新颖的景观。

②由于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征;同时又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间有着密切的生态关系,所以在进行配置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态关系作为基础来考虑。

③水边植物配置要讲究构艺术构图,像两江四湖景区一样在水边栽植落羽杉、水杉、池杉以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能起到以线条构图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流动性实习实训;实施;管理

中国分类号:G718.5

“流动性实习实训”是以学校为中心,根据全县的乡镇和社区各种需要,组织学生下到相应的乡镇和社区,让学生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为当地群众进行“服务”的一种实习实训模式。它能让学生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当地群众,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经验,并能提高中职学校在社会的声誉。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中职流动性实习实训呢?

一、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计划

科学、规范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是提高实习实训效果的保证。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实训领导机构和职能分工、实习实训工作流程、实习实训成绩考核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学生实习实训纪律及要求等制度文件。

(1)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生参与这种与专业对口的流动性实习实训活动,巩固加深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及发现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专业问题,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可是改变职业学校的现状,提升中职生的社会认可度。

流动性实习实训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习实训相结合,将思想品德的修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相结合,将个人刻苦钻研同虚心向他人求教相结合。

(2)所与人员安排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依据农村乡镇和社区群众的调查报告从社区和乡镇中挑选合适地点进行“流动性实习实训”,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宣传工作。实训处安排参与实训的班级学生,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

(3)内容及进度安排

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农村乡镇和社区群众的调查报告确定流动实习具体任务,实训处安排参与实训的班级的实习的时间表和实习课程表,可以实行单周进行一次流动性实习,双周进行小结。

(4)考核及成绩评定

学校制定出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及实习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对在实习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适当的奖励。

二、实习前的培训与分工

(1)思想教育

实习实训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学生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实习实训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习实训的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2)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作为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才能够通过实习实训圆满地完成实践、学习的任务。

(3)技能培训

①专业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实习实训的具体的任务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让学生自己提前做些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提高实习实训的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②表达与交流能力

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场所,一定会与当地的群众接触交流,沟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与人沟通,我们必须要懂得“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流中的基本原则。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第一称呼得体,恰当得体的称呼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氛围;第二注意说话礼貌,温和的说话语气,使对方会很愿意与你交流;第三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也可以使交流变得更容易。

只有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与交流,才能确保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实习实训前对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4)分组分工

实习实训是让学生去社区及乡镇去进行服务及传授相应的一些知识,挑选出来的班级学生必须具备一些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按照“各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搭配、动手能力强与稍差一些的学生搭配”的方法,把几个班的学生合理地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的实习事务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与协调。

三、流动性实习的实施与管理

实习实行指导教师、实习小组长、学生三级协同管理,各自职能要求如下:

(1)组长负责制

实习实训过程中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与协调本组相关事务。组长提前将指导老师分配实习实训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再分配给每一个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让每位同学提前预知自己的实习实训任务。

(2)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实训纪律和实习实训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实习实训实施方案和实习实训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实习实训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记好笔记。实习实训中要尊重指导教师、工作人员,服从安排,虚心请教,如遇紧急情况必须听从组长和指导老师的指挥。

(3)指导教师及时指导

专业老师一起参与到流动性实习实训中,专业老师可以对碰到的技术难题给出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并对碰到的其它的一些问题进行组织与协调。

四、评价与奖励

1、学生自评

每次实习实训结束后,学生对自己在上次进行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并写好实习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对介绍自己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及调整对策。

2、教师评估

每次实习结束后,教师对实习实训情况的进行分析、总结,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拟出解决方案。

3、奖励

学校根据相关评定办法和标准,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及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在实习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适当的奖励。

总之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适当的培训、科学的实施与管理、以及完善的评价标准,才使“流动性实习实训”有效进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中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职生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朱勤,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树木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81-02

一、传统树木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树木学实习是由教师主导,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识别植物叶部、花部、果实特征。由于实地树木种类很零散,现场教学往往很艰辛,学生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持续性较差。受到经费的限制,实习场地主要以校园及校内基地为主,这虽然能部分满足实习的要求,但其营建模式多为人工绿地,植被群落仍与天然次生林有较大差别,而且实习地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以植物识别和实习报告的形式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存在部分学生不认真实习,最后东拼西凑完成实习报告的情况。学生实习结束后知识点遗忘率高,难以与后续的相关专业形成联系。

二、树木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一)确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应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加强管理,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科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在野外实践教学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野外实习的安全问题,强调纪律、团队精神;布置研究内容,划分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应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野外实习不是去游山玩水,要做到团结互助,不畏艰苦,这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展开的保证。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调整

1.树木学的理论知识往往较枯燥,而树木的特征需经反复练习巩固才能熟记,如脱离现场教学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知识的遗忘率会相当高。针对该情况,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5人,以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植物专科或专属树种标本的采集,并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校园周边该专科或专属植物的照片,制作成PPT或彩色展板,在课堂上讲解,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所拍摄到的质量较高的植物素材,也可充实到网络植物图片库中,为日后的信息平台建设添砖加瓦。

2.由于课时的安排,以往的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的间隔时间较长,这造成学生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因此,树木学课调整为4节连上,2节理论课后立刻安排2节的校园实习课,理论知识和校园现场教学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配合其他课程教学,树木学的教学实践课往往集中在夏末或冬初进行,这时野外植物不处于理想的物候期,很多树种的花果都无法观察到。因此,我们缩短了期末集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在春季和秋季树木花果盛期尽量安排学生到植物园、郊野公园进行短途的实习。另外,树木的生长往往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极端气候往往会对树木造成灾害性的损害,但也为树木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实践教学中也可根据气候的异常变化调整实习计划,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2008年南方地区发生严重的冰雪灾害,广东地区树木受损严重。灾后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在校园、广州市区以及粤北山区进行树木受灾情况的调查,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亚热带地区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应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3.树木学是很多理科和农科课程的基础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可与1-2门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如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在这类综合实践教学里学生可以了解树木学在这些应用学科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能更系统地了解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更深入地对森林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森林经营方案。这样既节省了实习的经费开支,又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

4.在野外植物识别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作用。研究生的植物学分类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他们掌握了初步的科研方法,且都有一定的野外森林群落调查经验。因此,在野外实地讲解过程中,他们除能讲授各种树木的名称、树木种群的特征、优势种等知识以外,也能向本科生传授树木调查方法和科研经验,并引导他们注意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让本科生从中了解植物物种资源的状况、环境干扰对森林群落各方面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此外,研究生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能很好地调动本科生的学习热情。

5.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以往有问必答的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树木的根、茎、叶、花、果特征,碰到关键的识别特征,如有无特殊的气味、叶是否对生、有无乳汁等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让他们根据这些特征判断植物是属于哪些科,通过适当的提示再让他们鉴定到种,在提示过程中可以穿插讲解相似特征的科。或者通过不同植物间的比较,让学生归纳出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如高海拔植物与低海拔植物特征的异同;或归纳不同植物科间的进化关系,如豆目三科,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习活动开展前先安排好研究小课题,如某地资源植物的调查,然后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应的研究课题到图书馆和期刊网查阅科技文献,并利用植物志等工具书,针对所研究植物类群的生存环境、习性、分布和应用价值进行思考,并撰写初步的研究计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还可以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或毕业论文,或根据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向,给学生提出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去完成,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有植物标本室(CANT)、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园艺基地、中草药园和杀虫植物园等专类园区,学校附近有华南植物园、白云山风景区等科普场所,具有丰富的观赏、药用、用材、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这些资源能较充分满足树木学实践教学的安排。另外,我校与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这两处实习基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次生天然植被,生境类型多样,这也为我院开辟了多条实习线路,还为野外实习在食宿、教学场地使用和植物标本的采集提供了便利,能保障1周的野外实习能顺利进行。目前,广州市多所农业、中医药院校都在此两地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编写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

近年来,我们针对野外实践教学的内容汇编了《华南地区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针对校园树木的实践教学,与兄弟院系合编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木本植物图鉴》。这两本书对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树种的生长习性、识别特征、应用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并配以植株、叶片、花、果实的高质量图片,图文并茂,深受学生的好评。近年来,《广东植物名录》《广州野生植物》《广东植物志》《深圳植物志》等植物工具书的逐步出版,为华南地区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应用性很高的参考资料,这些书都能很方便地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为学生检索植物、撰写实习报告提供了便利。

(五)实习考核方式的改变

1.教学实践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考试课程,期末的植物认知考试只占期末总成绩的40%,而平时成绩的比例占60%,包括教学PPT或电子彩图展板制作10%、标本制作20%、实习报告20%以及实习表现10%。

2.植物识别考试内容除了考核识别野外植物鲜标本外,还可以在野外进行现场识别考核或以一道没有具体科学答案的综合论述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让学生根据树木学的思维去探索结果,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突击应试。

3.在实习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有代表性的标本、照片以及实结制成展板作为实习汇报展览的内容,也可将其作为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方式,并对有贡献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加分。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树木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新型的教学实践课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科研活动打下基础。另外,该教学实践模式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庄雪影.关于林学专业“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2(6):22-23.

[2] 袁俊琦.高职园林花卉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18-20.

[3] 杨晓杰,王斌,刘敏,王昌河,于天飞.生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0(4):111-113.

第6篇

关键词: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践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124-02

Abstract:The major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is a subject that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 In this article,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were present firstly,and then the reform direction and measurements of curriculum regarding to the problem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Enology and viticulture;Practice ability;Reform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葡萄酒产量逐年提高。为了迎合我国葡萄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开始招收“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大专)学生。1994年成立了葡萄酒学院,并于2003年以后以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招生,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引领探索的作用。之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宁夏大学、鲁东大学等先后成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进行本科层次培养[1-2]。其中山东省的胶州半岛地区隶属于我国葡萄酒产区之一――渤海湾产区,其葡萄酒产量居全国首位。2012年,凭借山东的地理优势,青岛农业大学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现代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具有综合性、实验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学科特征,涉及农业、工程、理工、文化和产业政策等多个领域[3]。要求从业者掌握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的基础理论、葡萄基地建设、葡萄种植、葡萄酒的酿造以及葡萄酒的感官评价技术;具备在葡萄栽培与酿酒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生产、管理和葡萄酒文化推广的基本能力;对于销售人员,需懂得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4]。因此,这就要求葡萄酒行业的人才必须具备复合型知识、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 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生动手、综合能力的锻炼主要依靠学校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但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葡萄酒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1.1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内容大都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学生按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地做实验,获取数据,然后按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掌握葡萄酒酿造相关基础实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会严重影响和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1.2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对于实习实践课,企业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学生进入酿酒车间会带来卫生、操作等不便,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到实习中,学校中试车间的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实验设备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还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调研和选型、购买、安装、运行及相关人员培训等[5]。基于以上的原因,目前本科生的实习,主要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生产工艺的简单介绍,然后带领学生到生产企业的现场进行粗略的参观。这样的实习方式效果难以保证。

1.3 评价方式的单一 实验和实践课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或实习报告,并以此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但欠缺对学生操作、创新等能力的评价[6]。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忽视实践过程的操作,只花心思在最后的实习报告。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2.1 到葡萄酒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葡萄酒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教学中实践模块的改革方向和重点 目前,青岛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制订培养计划,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科建设上,该专业目前已形成了以葡萄学为基础,以葡萄酒学为核心,以葡萄酒工程为手段,以葡萄酒市场为导向的复合型课程体系,由课程实验、田园技能、模拟工厂化、工程能力训练、社会实践5个实践平台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互动的三大链条。

2.2 根据理论课程的性质,合理搭配室内课堂和室外课堂的最适比例,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将葡萄栽培学、葡萄品种学、葡萄酒工艺学等重实践课程的室内课堂大大减少到40%~50%,相对增加实践课时。同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基础实验基础上,将一些验证性、基础性的实验内容拓展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在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完成。最终形成“以训练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以系统综合实验为核心,以学生验设计和过程为重要考核内容,贴近葡萄酒生产”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摸索实验方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研究型综合实验的设计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和互相配合,锻炼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2.3 根据理论课程的性质和实验的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模块和内容 将实习划分为葡萄田间训练实习、葡萄冬季管理实习和葡萄酒酿造实习。改善只在实验台上做实验的陈旧方式,将学生的实验空间扩展到田间、车间或生产线上,由学生自己掌控实验过程,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地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葡萄酒从土壤到餐桌的整个工艺。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4 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和先进的教学模式 为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建立葡萄园基地,在园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包括剪枝、抹芽、病虫害防治、葡萄采摘、冬季清园和埋土防寒等。建立一条完善的葡萄酒生产线,让学生学习从葡萄筛选、压榨、发酵、陈酿等工艺。彻底改变集体式演练实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基地参与到生产的每一环节。建设一间符合要求的标准品酒室,用于教学和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品酒室进行正规的品酒训练,提高品鉴水平。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创新创业的基本需求。将很多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生产中,使学生提前融入到企业环境。

2.5 根据教学实践的目的,完善培养方案、建立体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新型评价体系 从葡萄栽培至葡萄酒市场营销,设计大型全年综合性实验,结合多种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以“实验产物”替代“实验报告书”,包括设计图和葡萄酒等。同是注重实践过程,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原创性的发掘和培养,可以更好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等。

2.6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 通过派遣教师国内外进修、参与学术会议,加强与兄弟以及国外院校的交流等渠道,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及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3 结语

通过改革,青岛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形成了以葡萄学田间实验、葡萄酒感官品尝、葡萄酒分析检验等课程实验为基础,以葡萄酒学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为支撑,以综合教学实习为重点,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模式。各实践环节循序渐进,形成从课程实验到规范化小容器酿造综合实验,再到中试车间综合实习,最终进行葡萄酒厂的大生产实习。这种层次分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堂理论讲授并行,循环贯穿大学生本科教学,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春龙,张予林,郭安鹊,等.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54-158.

[2]惠竹梅,房玉林,刘旭,等.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葡萄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55-57.

[3]江志国,张春芝.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12,4:145-147.

[4]张予林,房玉林,袁春龙,等.以满足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544-2546.

[5]O玉梅,安家彦,祖国仁,等.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实践教学的辅助手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126-127.

第7篇

一、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口径狭窄

传统农学专业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而北京郊区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三大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甚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的水稻已经限制生产,小麦亦改为节水种植。有限的农用土地逐渐被籽种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所占领,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应用的舞台日渐缩小。

(二)专业课程老化

传统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面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农作物种植的多元化、生产的机械化、设备的现代化和农业功能的转化,其学习内容与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三)实践教学简化

学校正向综合大学转变,原本在校内的农场、实验田逐渐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实践教学远离教学区,实验课与理论课在不同场地进行,增大了实验课的难度和成本,原来每天都要求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教学安排,在成本约束下,变成了一次,投入时间少,学生学农兴趣很难形成。

(四)动手能力弱化

在教学改革“厚基础”的大背景影响下,专业课时逐渐减少,相应的实践学时也在减少, 在规定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很难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实验课中以验证性实验居多,教师无法得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的反馈,学生也以考试能过关的低标准要求自己,导致实验设计能力差、独立操作能力差。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和专业教师的业务优势,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提出了“适合北京需求,培养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争创特色专业。

(一)调整专业方向

农学专业的支撑学科以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硕士点之一,以农作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为特色,先后选育出 6 个小麦品种,6 个玉米品种,4 个小豆品种,2 个大豆品种,师资力量在种子科学方面有优势。其次,根据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籽种农业将成为北京农业的优势产业。因此,农学专业在 2003 年第一次改革时,将专业学习方向调整为“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2006 年,又针对北京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借助本院园艺学科和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农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增设了“观光农业”的学习方向。至此,农学专业包括:“种子科学与工程”和“观光农业”两个学习方向,形成了培养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观光农业两个核心产业所需人才的新型农学专业,每年两个专业方向各招收一个本科生班。农学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直接针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北京籽种产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技能;懂得国内外种子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加工与生产、种子营销企业等领域和部门,从事新品种选育、种子繁殖生产、种子检验、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观光农业”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掌握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观光园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等部门和领域,从事技术指导、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2005 年在北京市教委“农学专业课优化整合及骨干课程体系的研究”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根据专业学习方向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调整。经过反复修订,形成了现在的专业课程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植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种子法规》《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种子营销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园艺学概论》《植物种质资源学》《国际贸易学》等。专业课程体系以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经营管理为主线,涉及种业产业化方方面面的知识;“观光农业”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为《农业生态学》《植物种质资源学》《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生产原理与技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都市型农业评价案例分析》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新农村发展规划》《现代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籽种农业》《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城市园林与绿化》《观赏植物装饰与应用》等,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园区、现代高科技园区建设、管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面向北京农业生产需求,很多课程没有现成教材,任课教师就边学习、边总结、边教学。学生感到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有用武之地,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方向,每个学生都有专业特长。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为加强实践环节,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校内外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2- 2005)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能作为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实践课程《农事学》教学体系。《农事学》在 2004 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其配套教材《农事学实践教程》为 2005 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该课程改名为《植物科技技能训练》,成为植科学院所属农学、园艺、植保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从大学第一学期开课直到第四学期,每周 3 个学时。在农学专业两个新学习方向形成后,又对专业课学习增加实践环节。原则是专业课学时不变,调整实验课时和增加教学实习天数,同时安排一些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的专业课都增加或补充了实践教学,例如,《植物育种学》课程包括 30 学时理论课、10 学时实验课和 9 天教学实习;《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包括 16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和 3 天教学实习;《种子检验学》课程包括 8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和 3 天教学实习等等。在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安排上,第四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参加不少于 12 天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在学习专业课之前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生产。第六学期以毕业论文为主线,学生自由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前答辩。同时组织、鼓励学生申报市级或校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课题,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热情,提高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

目前,农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有一定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1)大一、大二学生设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训练》课程,每周一次 3 学时,学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能。(2)大二学生参加不少于 12 天、由教师指导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活动。(3)大三学生开始参加科研训练,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在科研活动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施和写作,毕业前完成论文答辩。(4)大四学生在第八学期结合就业参加毕业生产实习。这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断线,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同时,每年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使课堂教学与北京都市农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往往难以掌控,为了督促师生更好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完成后计学分,保证教学质量。例如,(1)在每次实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报告,分别考核,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 %。(2)“三农调查”和“拓展训练”等实践环节,要求每位学生深入北京农村或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考察,结束后完成调查报告,采用答辩方式,全体导师为评委集体考核,合格后方可计入学分。(3)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每人一题,依次完成论文综述、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工作,每项工作均由导师进行评价和集体考核,最终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四个等级,毕业论文只有达到中等以上成绩,方能合格毕业。几年的实践表明,实践教学的严格要求,督促和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第8篇

【关键词】动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质量

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三部分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继动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完成以后,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对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运用。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直接亲近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动物类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及以后从事野外科研活动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和严谨、求实学风的生动课堂。

近年来,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和资源的较大变化、招生规模扩大、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单一、师资力量不够等。在此背景下,各高校根据学科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如在多样化实习基地建设[1]、改进实习内容[2]、利用网络资源、数码设备和扫描的电子书辅助鉴定[3]、无线导游系统引入到观鸟教学活动[4]、结合实验教学、开展分散实习、创新实习安排[5]、野外实习评价[6]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与各种客观条件有关,更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即教师和学生的态度、精神和专业素质。野外实习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类标本的采集、制作、分类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探究、创新精神。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2006年以来,我们就增强教师责任感、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有效发挥了野外实习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全体专业教师参与野外实习准备

完善的准备工作是野外实习顺利进行的关键,是保证野外实习效果的前提。让全体专业教师参与野外实习准备过程,可使每位教师明确实习目标、实习内容,熟悉实习地点的环境、动物资源,知道所带的仪器、用具和药品,了解学生情况。这样,开展实习时才有方向性、针对性,实习过程才会有条不紊。

1.1 实习前考察,因地制宜安排实习内容。

实习前考察一般由带队领导、后勤组长和专业教师去完成,包括与实习基地的联系、生活住宿的安排和实习地点的考察等。专业教师在实习前考察中的主要任务是实习地点的考察,回校后向全体专业教师汇报,大家共同讨论,因地制宜安排实习内容。铜仁学院已建立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为野外实习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动物学实践教学应重视地方资源利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7]。动物门类众多,生活环境多样,我国各地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形成多样的生物群落,从而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动物资源,这为高校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开展动物学野外实习提供了可能。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属于山地,有森林、农田、河流等自然环境,其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海拔高度在区内相差悬殊,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我们根据两实习基地的动物资源特点确立了有地方特色的实习内容,无脊椎动物主要实习昆虫纲、蛛形纲和螺类,脊椎动物实习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1.2 充分讨论,制定详细实习计划。

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目的任务、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的组织、实习地点时间及日程安排、实习材料、经费使用、学生分组、实习纪律与安全保障等,是开展野外实习的行动指南。

1.3 作好实习的业务准备。

全体专业指导教师密切合作,作好实习的业务准备,这可使每位教师在正式实习开始前就进入实习状态,避免盲目进行实习工作。业务准备的内容主要有:①实习工具和药品准备;②必要基础知识的介绍,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介绍当地环境、工作方法、常见野生动物类群、仪器设备使用等,为学生开展野外实习活动打下基础;③编写实习指导材料。

2.明确实习队教师职责,使专业教师全身心投入实习指导

为了节约人力物力,铜仁学院近几年把一年级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和二年级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放在一起进行,这就使得实习队伍人数多,师生共100多人,增加了管理及食宿的难度。在此条件下,要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就要求参与实习的全体教师各负其责。实习带队领导做好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实习经费的监督使用,后勤组教师安排好生活住宿、交通,辅导员加强纪律安全教育等,而专业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投入实习指导。

动物学野外实习专业指导教师的职责是:每天实习出发前向学生讲解实习地点路线、实习内容、必备工具药品、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知识、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实习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所见动物,向学生讲解动物标本的采集、动物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时回答学生的相关问题;每天回到实习住地,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标本测量、处理、制作、分类鉴定,做好当天的实习交流、总结;进行学生野外实习的考核、成绩评定工作;实习结束,及时上交学生实结、野外实习报告、野外实习成绩。

3.专业教师分工合作,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由于动物门类多,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及研究方法差异较大,导致高校动物学教师的专业性强,在多个门类都具有丰富分类学功底和科研经验的老师数量很少。为此,我们在实践中实行专业指导教师分工合作,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其指导自己较熟悉、从事研究的领域。铜仁学院从2006年以来,动物学专业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为实施这种指导方式奠定了基础。实行这种形式的指导有以下优点。

3.1 学生可得到更专业和全面的指导。

教师进行了分工后,对学生的指导实行轮换制,即每组学生都必须接受每位专业教师的指导,这样教师有充分的精力准备相关内容,而学生又能全面学习动物野外实习。铜仁学院在近两年的动物学野外实习中,有五位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内容和教师专业特长作分工,学生相应分为A、B、C、D、E五组,每组10-12名学生,然后按时间依次轮换(见表1)。

表1 动物学野外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及学生分组轮换实习时间

〖XC2.TIF;%25%25〗

在这种指导方式下,学生的野外实习可实现点面结合。面即每组学生都对整个实习内容都得到丰富多样且相同的知识,实现实习的基本目标;点即每组学生又受到不同内容的深入学习、训练,实现实习的较高目标。

3.2 准备更完善。

教师的分工指导不仅体现在实习中,而且体现在实习准备中。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指导的内容准备所需的实习工具和药品、工具书、网络资源及电子书等,各位指导教师共需的仪器药品由实验员统一准备。这样的准备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便于保管和使用,教师在实习中才不会找这找那。

3.3 节约实习经费和资源。

分组指导后,各组每天实习的内容不同,所需的仪器工具大大减少,可节约有限的实习经费和资源,还提高了仪器工具的使用率,也使学生得到更多使用时间。以前各组每天实习相同内容,60人的班级在观鸟中如每人一台望远镜共要60台,实际上常是几人共用一台,现在分为五组后,只需12台就能每人使用一台。当然,这需要指导教师和各组学生在轮换时作好仪器工具的交接。

3.4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分工指导不等于分割,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在自己不熟悉、未涉及的研究领域向其他教师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从事其他领域的实习指导或科研积累经验;二是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在轮换指导下,各组实习同一内容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的,采集到的标本种类、数量都可能不同,这是学习交流的很好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4.教学科研结合,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

野外实习是十分艰苦的工作,专业教师肩负专业指导和安全管理双重职责,在体力精力上都付出很大,致使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实习,或在野外实习中热情不高。提高教师从事野外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可从改善专业教师实习待遇方面进行鼓励,我们还支持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科研与野外实习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从事野外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提升了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4.1 拓展教师科研领域,丰富科研课题来源。

通过野外实习中的相互学习,教师在自己以前不熟悉未涉及的研究领域获得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可拓展教师的科研领域,实习中教师本人及学生的新发现新问题又可丰富科研课题来源。2008年以来,动物学教学组结合实习基地的动物资源申报了贵州省科技厅、教育厅、铜仁市科技局的16项研究课题,涉及昆虫纲、蛛形纲、螺类及脊椎动物各纲等多个领域,研究方向涉及资源调查、分类、个体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资源保护利用等多个方面,如梵净山主要经济鸟类资源调查及开发战略研究,锦江河螺类种质资源研究,梵净山及邻近地区鳜亚科鱼类资源研究,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生物学与营养需求研究,梵净山蟾类两栖动物种类及其胚胎幼体发育研究,梵净山峨眉髭蟾种群现状调查分析及保护研究,麻阳河及佛顶山园蛛科蜘蛛分类学研究等。近几年对实习采集标本的分类鉴定,发现了佛顶山蛇类新纪录2种[8-9],在梵净山发现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2种[10-11]和命名1新亚种[12],教师感受到野外实习带来的收获和成就,激发了参与实习的热情,推动野外实习的良性发展。

4.2 拓展实习目标,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利用实习地点的自然环境、野生动物资源等有利条件,设计多个小课题,体现研究性实习,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教师从查阅文献资料(实习前应准备好)、制定研究计划、开展调查、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到论文写作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素质和科学态度,实现了更高层次的野外实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生杰,崔亚东,姬云涛,等.高校动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28(3):103-106.

[2] 赵文阁,刘鹏,陈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 2007,(1):156-157.

[3] 陶瑞松.提高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30(3):98-99.

[4] 郭冬生.无线导游系统在国家级精品课《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7,(5):187-188.

[5] 熊国勇,张同林,余波,等.生物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新困境与改革应对[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32(6):42-44.

[6] 王延斌.动物学野外实习评价改革和实践[J].毕节学院学报, 2009,27(8):114-118.

[7] 刘生杰,崔亚东,姬云涛,等.转变思想 推进师范院校动物学实践教学改革[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6):65-67.

[8] 冉辉,梅杰,禹真,等.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龙胜小头蛇[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 :199-200.

[9] 冉辉,梅杰,禹真,等.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及佛顶山与梵净山蛇类动物区系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40-5242.

[11] 张雷,陈红,曾强,等.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白线树蛙[J].动物学杂志. 2010,45(3): 159-162.

第9篇

〔关键词〕国外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科学数据管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2

〔中图分类号〕G2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66-09

Best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Data Literacy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in E-Science environment and considers that academic library is the best organization to teach data literacy.Next,the paper introduced its concept and content and pointed out that domestic libraries explore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learn from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abroad.Then analyzed the New England Collaborative Data Management Curriculum(NECDMC)project led by the Lamar Soutter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DIL)led by Purdue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he University of Oregon,and Cornell University and MANTRA led by data library staff i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nd concluded the model of best practices from curriculum goal,students,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Experiences learn from best practices included funds and personnel support,focus on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 scientific data and data management requirements,kept the data literacy courses sustainable and so on.

〔Key words〕libraries abroad;data literacy education;best practice;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E-Science科研环境下,科学数据已成为科研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1],资助机构、期刊出版商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纷纷制定和相应的数据政策,要求研究人员合理规范地管理、存储和共享数据,这无疑给研究人员的数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亟需数据素养教育。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在2012年的报告中指出,图书馆集资源、能力、服务经验为一体,是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和开展数据素养培训的最佳主体,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应对数据驱动研究环境中的挑战[2]。基于此,国外图书馆积极开展数据服务研究,探索数据管理培训和数据素养教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成果。国内数据素养教育才刚起步,尽管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部分图书馆已经试点了一系列学分课程和数据培训班,但在教育内容设计、教学途径选择、教育成果评估等方面尚处摸索阶段,要形成完善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还需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实践的优秀经验。在此背景下,笔者调研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概况,根据项目资助支撑、数据学科领域背景、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模式成熟度选取了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Lamar Soutter图书馆的新英格兰数据管理协作课程[3]、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和康奈尔大学4所图书馆联合开发的数据信息素养教育项目[4]和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MANTRA教育项目[5]作为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图书馆探索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和启示。另对英美加各国数据素养教育概况的调研已有专文讨论,本文在此不予详述。

1数据素养及其教育

11数据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素养已成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关键技能[6],尤其是在数据密集型第四科研范式下,研究人员创建、获取、存储及复用数字科研数据的能力已成为推动科学进步、提出应对经济和社会挑战创新的关键,并对全球生产力、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具有潜在影响[7]。那么,什么是数据素养?MSchield认为数据素养是根据科研需求在不同数据源中获取、操作和总结数据,并从中推断结论的一种能力[8];Qin J和DIgnazio认为数据素养是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收集、处理、操作、评估和利用数据的能力[9];Calzada Prado和Marzal认为数据素养包含个人获取、理解、批判性地评估和管理数据的能力,并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10];Chantel Ridsdale、James Rothwell等认为数据素养是一种以规范形式收集、管理、评估和应用数据的能力[11]。综合各方意见,可将数据素养归纳为正当地发现和获取数据、批判地选择和评估数据、规范地管理和处理数据、合理地利用和共享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其内涵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能力、数据伦理与道德,如图1所示[12]。总体而言,数据素养强调的不仅是批判性地认识和掌握数据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科研实践中能够规范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数据,遵守数据伦理与道德,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图1数据素养的内涵

12数据素养教育

对于研究人员而言,科学高效地管理数据并非易事[13]。E-Science科研环境下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管理问题使得研究人员面临严峻挑战,数据产生与收集、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保存与存档、数据发表与共享等问题贯穿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和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研究人员亟需数据素养培训和指导[14]。为此,国外图书馆积极探索数据素养教育,并在长期实践中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就如何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大纲、选取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估方面累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下文将对数据素养教育的最佳实践进行详细剖析。

2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分析

所谓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是指那些在别处产生显著效果,并能适用于此处的优秀实践[15]。本文在调研中对各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根据项目资助支撑、课程学科领域背景、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模式成熟度遴选了3个最佳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分别是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Lamar Soutter图书馆的新英格兰数据管理协作课程、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和康奈尔大学4所图书馆联合开发的数据信息素养教育项目和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MANTRA教育项目。

21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Lamar Soutter图书馆――新英格兰数据管理协作课程在当前高等教育中,数据素养教学大多不列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列表[16],而医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对数据素养却有迫切需求[17],图书馆成为填补数据管理教育缺口的不二人选。基于此,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Lamar Soutter图书馆联合伍斯特理工学院的乔治・戈登图书馆、美国东北大学等新英格兰地区大学图书馆开发了新英格兰数据管理协作课程(New England Collaborative Data Management Curriculum,以下称NECDMC),以培养和提高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数据管理能力。NECDMC项目受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资助,项目编号HHS-N-276-2011-00010-C,项目主页:http:∥library.umassmed.edu/necdmc/index。该项目围绕两个目标展开,一是明确数据管理的概念,建立数据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体系;二是利用学校平台为学生提供数据素养教育的资源和机会。NECDMC项目面向健康科学、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研究人员,在调研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学科背景来设置教学内容模块,涉及临床医学研究、生物医学实验室、工程项目以及定健康研究等。

211需求调研

首先,NECDMC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通过SurveyMonkey等平台对不同领域用户的数据素养现状和数据管理需求展开调查。在马萨诸塞大学,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数据管理培训,79%的学生不知晓资助机构的数据政策。在问及是否需要规范管理数据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需要接受正式或非正式的数据素养培训,学习数据管理最佳实践以帮助学生解决科研实践中面临的数据管理挑战。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希望学习到的数据技能包括:组织、管理和追踪数据集;数据存储与备份;数据检索与发现;数据描述与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收集;遵守本校和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规范和要求;处理大规模的数据;数据工具和资源。需求调研是开展数据管理培训的基础,下一阶段的课程模块设计即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展开。

212设计课程模块

NECDMC项目组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7个教学模块课程模型,主要面向健康医学、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管理计划建议相对应,并强调应对当前环境面临的数据管理挑战。7个课程模块既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如作为集成研讨会的主题,也可以作为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亦或根据需求选择其中一二展开针对性培训。这7个模块分别是:(1)科研数据管理概述;(2)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的不同阶段;(3)元数据;(4)数据存储、备份和安全;(5)与数据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6)数据共享和数据复用政策;(7)数据存档和长期保存。各个教学模块及其对应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评估如表1所示。

213积累的教学资源

NECDMC项目组在长期探索数据素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创建的数据管理计划模板、数据管理经典案例剖析和课程辅助材料。

(1)NECDMC项目组创建的数据管理计划模板

数据管理计划是简要描述数据处理方式的正式文档,其中列出了在项目进展中以及在项目结题之后数据收集、数据创建、数据组织、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和数据复用的全过程,数据管理计划帮助科研人员识别和列出在整个科研过程中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风险。数据管理计划不仅是资助机构要求的项目申请书的重要构成,更是指导整个科研工作流数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不仅NSF、NIH等科研资助机构要求提交数据管理计划,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行业惯例也有数据管理计划要求。为此,NECDMC项目组开发了系列的数据管理计划模板,列出不同资助机构、学科领域要求的数据管理计划模板要素,以帮助研究人员制定有效的数据管理计划,其中根据NSF数据管理政策创建的数据管理计划模板如表2所示。

(2)数据管理经典教学案例

NECDMC项目在授课之余总结了许多数据管理经典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列出了教学内容大纲,并总结了与该主题相关的数据问题,以供图书馆员在涉及数据管理课程时参考和借鉴。这些教学案例涉及不同学科,包括临床医学研究(骨科移植手术数据管理、维生素D治疗双向抑郁数据管理)、生物医学实验室研究(运动和饮食对糖尿病风险影响的10年追踪数据、老鼠功能心脏组织的再生数据)、定健康研究(非裔美国人的老年生活护理调查数据)、航空航天工程(在轨火箭发动机组件的控制卫星数据)、工程测试实验室(移动和紧凑型造影检查仪设计数据)、跨学科研究项目(数据保存案例研究:外星人项目)、生态环境科学(草原鸟类生存环境和栖息地选择研究数据)、生物神经学研究实验室(噬菌体基因测序数据)等。

(3)课程辅助资料

除了介绍课程模块的内容,NECDMC项目还罗列了各个模块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和阅读材料,可供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借鉴。

22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和康奈尔大学4所大学图书馆――数据信息素养教育项目2011年,普渡大学、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的图书馆受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资助,联合开展数据信息素养培训项目(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jects,项目编号:LG-07-11-0232-11),项目主页:http:∥。该项目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在E-Science和技术驱动的科研环境下,未来的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素养;二是学术图书馆应如何将数据检索、组织、传播和保存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3个目标:首先建立一套学界认可的数据信息素养能力框架体系;其次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能力;最后是形成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为图书馆开设数据素养课程建立可行的模型和标准流程。

221数据信息素养能力框架

DIL项目组采用问卷和访谈法调研了教师和学生的数据管理需求,结合数据信息素养试点课程教学经验以及ACRL的系列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在长期研究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包含12项核心能力的数据素养能力框架,表3列出了这12项核心能力及其相关的数据技能,分别是:数据实践规范、数据转换与互操作、数据监管和再利用、数据管理和组织、数据保存、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质量和记录、数据可视化和表示、数据库和数据格式、数据发现和获取、元数据和数据描述、数据伦理与道德。能力框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为各个机构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指南,DIL项目中各个试点课程均是以这一框架为基础展开需求调研和教学设计的。

222DIL项目的数据素养课程实践

在界定数据信息素养能力要求后,根据能力框架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调研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数据素养需求。由于学科领域和服务对象不同,因此选取了5个学科作为试点,在具体学科数据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数据素养教育课程,表4列出了5个试点课程的承接单位、学科领域、数据类型、教学对象、数据需求和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最后达到的教学成果。需要强调的是,各个试点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基于DIL项目组开发的数据信息素养能力框架,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法确定各学科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根据需求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并随着课程进度实况予以调整。在具体课程实施环节中,根据教学对象和领域数据的特点选取了不同的授课形式,包括一学分迷你课程、在线课程、一次性课程、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和系列研讨会等,不同授课形式的优缺点如表5所示。此外,项目组还在课后邀请参与课程培训的研究人员和学生评估课程,收集课程意见和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体系。

223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型和流程

以Carlson为代表的DIL团队在长期的数据素养研究和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建立了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型,包括课程规划、设计数据素养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和总结4个阶段,如图2所示。DIL团队在项目网站上免费分享了完整的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料,可供其他图书馆实施数据素养教学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图2DIL项目建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型

23爱丁堡大学图书馆――MANTRA教育项目

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MANTRA数据管理在线课程受JISC(科研数据管理项目,Managing Research Data,资助编号2010-11)和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Programme,资助时间:2013-至今)资助,课程网址http:∥datalib.edina.ac.uk/mantra/。作为一个免费的、不计学分的、提供自学课程的在线培训平台,MANTRA主要面向研究生(硕士、博士)、新晋研究人员和信息工作者的数据素养需求,帮助他们在科研过程中理解和学习如何管理数据。

231服务定位

MANTRA数据管理在线课程具有明确的服务定位,当学习用户进入课程平台选择相应的学习角色时,系统将推送针对该用户群体服务的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并推荐具体的学习模块。具体包括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研究人员、高级研究员(项目负责人)、信息工作者(图书馆员)4种用户群体。

(1)研究生

服务定位:MANTRA帮助研究生学习如何在科研过程中管理数据,在研究实践中学会利用R、SPSS、Nvivo和ArcGIS等数据分析处理工具。主要学习内容:科研数据管理的概念和术语;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实习报告中科研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数据收集、分析和存储)。推荐学习模块:科研数据基础知识。

(2)研究人员

服务定位:MANTRA帮助研究人员解决当前研究实践中的数据管理问题,为将来开展研究项目或申请项目资助提供建议。主要学习内容:回顾当前的研究实践并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检查并完善数据管理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将MANTRA提供的资源作为参考,并用于评估自己的实践。推荐学习模块:数据管理计划。

(3)高级研究员(项目负责人)

服务定位:MANTRA帮助高级研究员更好地培训研究团队成员,帮助项目负责人调整数据管理计划,并了解更多开放数据的相关信息。主要学习内容: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数据管理能力的内容;在检查数据管理计划时提供检查指标,并推荐相关资源;了解数据管理最佳实践以及数据共享和数据许可的优点。推荐学习模块:数据共享、保存和许可;数据分析和处理。

(4)信息工作者(图书馆员)

服务定位:MANTRA帮助信息工作者了解科研数据管理实践,以及数据的开放获取、许可发表等相关问题。主要学习内容:培训员工增强其对本机构数据管理要求的认识;帮助研究人员和学生做好数据管理计划的准备工作;了解数据共享和数据许可的意义,以及数字长期保存的重要作用。推荐学习模块:数据管理培训工作包;数据共享、保存和许可。

232课程模型

MANTRA数据管理培训课程模型包括9个模块:科研数据管理基础知识;文件格式与转换;数据保护、权益和访问;数据管理计划;数据记录、元数据和数据引用;数据共享、保存和许可;数据组织;数据存储与安全;数据操作练习,每个学习模块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如表6所示。在MANTRA平台上点击相应模块即可学习相应内容,包括视频、动画文、文本阅读框等形式。每个在线课程模块约1小时,但需要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动手进行数据操作练习。

233数据管理培训工具包

数据管理培训工具包是由爱丁堡大学EDINA数据图书馆、英国数据档案(UKDA)、英国数字管理中心(DCC)、普渡大学图书馆分布式数据管理中心联合开发的,旨在帮助图书馆员更好地设计数据管理课程。数据管理培训工具包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管理培训工具包讲义、培训计划、MANTRA在线课程的内容、批判性写作、来自英国数据档案和埃塞克斯大学的管理和共享数据培训资源(附小组练习和答案)、爱丁堡大学提供的播客视频课程集锦、与MANTRA课程主题对应的讲义课件、学生自学任务内容、课程评估表。通过数据管理培训工作包可为图书馆员设计小型数据管理培训班提供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料,降低教学成本。

除了提供MANTRA在线课程平台,爱丁堡大学图书馆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研数据管理研讨会,聚焦某个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数据管理计划撰写”、“数据伦理与规范”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爱丁堡大学图书馆还联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开设为期五周的MOOC课程“数据管理和共享”,支持证书认证[18]。

3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模式总结

31教育目标明确

最佳实践中的图书馆在设计数据素养课程时往往具有明确的目标,即帮助用户树立数据意识,培养用户的数据管理技能,并以此为准则指导整个课程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NECDMC项目具有建立数据素养教育基本内容体系和提供数据素养教育资源的两大目标;普渡大学等四校图书馆的DIL项目则有3个目标,分别是建立数据信息素养能力框架体系、以学科为基础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实践和建立图书馆开设数据素养课程的模型;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MANTRA教育项目通过划分学习用户群体,设定具体的培训目标。

32教学对象层次化和领域化

首先是教学对象的层次化。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员等不同用户群的数据需求因人而异,项目负责人、管理员、小组成员、学生等在科研实践中也负有不同的数据管理权责,因而数据素养教育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如NECDMC课程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DIL项目主要面向研究生,MANTRA课程分别面向研究生、研究人员、项目负责人和图书馆员推荐不同课程模块,提供针对性培训。其次是重视教学对象的学科领域。不同领域的科学数据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因而所需的数据管理和操作技能也不尽相同。

NECDMC课程主要针对健康科学、科学和工程领域,DIL项目的5个试点学科包括自然资源、土木工程、生态学、农业与生物工程以及电子与计算机科学。

33教学途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