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0 10:3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第1篇

(一)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做什么,所以,帮助学生树立一节课的任务会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先告诉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哪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达成目标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以做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而在课后,教师应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分层教学法

高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而且他们的知识学习起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的难度进行分层,对于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升题目难度,让学生进行尝试。而且,教师应该鼓励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题目后,可以尝试着做难度更高的题目,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拾回信心,也能促进学生往更好的方向进步。

(三)项目创新教学法

在高职学校中,可以创建一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至两个项目让一组学生合作完成,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合作完成对电脑软件的研发、创新。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现代化技术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和各种现代化设备被广泛应用,网络视频教学也成为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实际上视频教学具有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优势体现在它的方便性、可重复性以及目标导向性上。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会因为时间冲突和各种因素而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在网络视频学习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回放,这样,学生如果在某一部分听不清楚可以及时的重新学习,也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走神而错失知识点的问题,甚至能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搜索寻找自己比较薄弱或者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观看,这样就能真正满足学生的自身需要,加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网络视频教学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好的教学模式应该要有好的评价模式进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考试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能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考试进行评价,学生会不择手段地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出现作弊、偷看等不良状况。所以,教师要依照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学习状态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测,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分值比重,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还应该进行实践操作的考试,依照学生对电脑的操作状况进行评定。

四、结语

第2篇

自1980年开始,我国大学课程逐渐出现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正式实施,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经过30年的成长,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与理工专业有所关联,也逐渐渗透到农林、艺术、文科、体育、医学等学科,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计算机基础教育系统从一开始陌生的接触,到如今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涌现了大批高质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大学生在接受大学计算机教育之后,能够更好的融入工作中去,进一步使得我国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迅速成长。这件事极其具有价值性。目前,怎样才能更好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元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大家的意见,共同讨论其结果,发现问题。作者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表一些经验,供大家交流。

一、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开展传统的基础学科有共同性,需要同学进行课程谈论与教学来的研究,由于计算机课程对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价值性,等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课程。学者可以立足计算思维本质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大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究,分析各个领域的学者应用计算机课程的程度,基于计算机的应用而设计课程,符合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的设计,计算机课程在与其他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要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研究出其教育方法,供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基础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与相关教育专业人才共同组成了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团队,其中研究者需要对计算机以外的领域有所涉足,并且掌握其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不同课程的教育目的与内部结构,并且要深入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根据其专业所需的人才条件实现新型的人才定制,以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培养方案。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受到的重视不够

现如今各个高校的院系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其经过教务部门与计算机中心进行统一课程开设,结合计算机公共课团队与计算机专业院系,并且根据其专业背景对其计算机公共课进行合理的教学阶段划分。面对大学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相关计算机公共课的任教教师指出高校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并且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在整个科研论文业绩评估与职称中处于劣势。

(二)计算机教育水平较低

1990年开始,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在推进计算机公共课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教师的经验已经积累得足够丰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付出与对学生的奉献,但是其教育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很多问题,现如今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程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程度仍存很大的差距。

(三)计算机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

分析现代计算机教育与课程教学,继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与经验,即使已经获得一些教学效果,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系统化,优化教育学理论以支持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针对其观念与方法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是由于观念的认识度不到位,也涉及到教育个人的看法与政策导向问题,政策导向问题站在主导问题,比较科研与教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与激励机制已然非常明显,第二是缺乏教育学理论以支持其研究,无法实现跨学科合作。

三、途径

(一)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探究研究方法是极具价值性的问题。教育科学是人文性质,计算机教育属于自然性质,进行人才培养必然要经过科学化培养,所以结合多元化科研方式的特征,创造出高质量的计算机教育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已经能够互相结合。比如,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研究、挖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内容、学生基础、学习效果、学习行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过去没有接触到的规律与现象。基于课程的特点实现教学研究,能够更好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从而针对研究方法进行选择、评估以及论证,在选择研究方法过程中需要注意其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时必然要保证严谨的态度,并且探究其问题寻找根源。若是分析出传统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则必然要进行再次评估、选择与优化研究方法。

(二)落实和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都是为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教育研究结果需要实现全社会共享,想要实现其价值性需要将其投放到教育中。成果能够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体系等模式进行表现,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课程为主,能够促进应用与宣传,可以实现罗列课程、资源、大纲等,同时也涉及到具体实施方案、详细论证与课程的全部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能够推广应用的配套教学资源;教材能够体现其研究成果,同时还包含教材的相关内容、课程教学方案、可共享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以及示范课程,在技术宣传方面应该推广到各个学校与教学机构,应有具体实施的计划;成果体现在论文、分析评估报告,能够供给教学改革进行经验讨论,以及带动教育研究热潮。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实验多媒体 ;非智力因素技能;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数据库技术,高职,教学改革,项目导入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6]宫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8).

第5篇

毛澄洁是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的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对于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信息技术老师都不陌生,因为她常在信息技术教育类杂志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见到了毛澄洁本人,朴素的衣着、爽朗的笑声很难让人联想到景山学校这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名校和她那些严谨的教学论文。谈及景山学校,毛澄洁感慨地说:“北京景山学校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家长们都很好,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努力,在教改之路上做着与众不同的探索。”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毛澄洁正是在教改使命的感召下,与技术发展同步,做终身学习、课程创新的实践者。

学习,学习,再学习

1989年,毛澄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专业,之后进入景山学校工作。在当时,硕士毕业直接进入中小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刚工作一个月,毛澄洁就为学校解决了俄文字典输入排版的难题。她设计了键盘字符和俄文的对照表,利用BASIC语言设计了转换程序。景山学校的职高学生可以按照俄英对照表,输入键盘上的字母符,输入完成后,用转换程序几分钟之内就转换成俄文。为此,她获得了学校的奖励,拿到了200元的奖励资金。而此时,毛澄洁刚学会汉字输入和简单的排版语言。

1990年初,毛澄洁参加北大方正电子报刊排版系统的培训,参与培训的人都是各大报社的资深编辑。学习一周后,她就为学校排出了第一份激光照排的报纸。

1991年,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毛澄洁和学校化学组的老师一起研究开发了CBE化学题库系统。该题库获得了北京市东城区199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联想杯”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商业化题库,其中用到的数据库FoxBase则是毛澄洁自学的。

2013年底,毛澄洁参加信息技术教师新技能培训时,接触到面向安卓手机的编程软件App Inventor。回到学校后,她就从搭建编程环境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她发现这个软件特别好玩,一发不可收拾,不光在教研组里开始培训,2014年春季学期还在高一开设了以AppInventor为环境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她还带领学生参加了暑期在Google办公室举行的AppInventor编程挑战赛,因此成为2014Google奖教金获得者中唯一的一位中学教师。

学习是毛澄洁从研究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的基石。从2014年夏天进入中国MOOC大学以来,毛澄洁先后选修了10门课程,已经拿到证书的有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浙江大学韦路教授开设的“新媒体概论”。正是通过学习这样一些最具先进性和影响力的课程,让毛澄洁对微课、翻转课堂、新媒体与出版行业创新的OPO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研究中。提及这些学习的经历,毛澄洁快乐地说:“我倍感骄傲,年过半百的我,与我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年轻很多的教师相比,技术与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

把学生作为人来培养

毛澄洁希望自己的学生像她一样会学习,有超强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落实到课堂上则是: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2001年,毛澄洁开始了高中的教学,当时国家课程标准刚刚出台,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还是信息技术基础+QBASIC编程。在应用软件单元(Word、Excel、Powerpoint)的教学设计中,她认识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只是一种载体,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现实中很多软件只用到了其中20%的功能。如何处理好学习和应用的关系,毛澄洁一直在思考。后来她确定了“以用为本,学用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内容上采用自选主题进行项目调研活动的教学方法,这是毛澄洁最早尝试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后来,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利用“光盘教程”“主题知识网站”“各类在线教程”等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诸多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毛澄洁教学的落脚点。例如,在进行VB教学时,她采用教电脑玩游戏的实例,引导学生编写游戏实例;在App Inventor的教学中,她引导学生编写经典游戏;在“数字科学家”课程中,她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来理解科学概念;并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纸电路、千云超极鼠等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深受学生喜爱。一位学生上了毛老师的课后对她说:“老师,我只想说,很喜欢。”

让学生爱学,会学,会创造,这就是毛澄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建设研究型团队

研究教学,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全国的计算机教学研讨会,是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这支队伍成长之初的重要抓手之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在大家都在摸索教什么内容、怎么教的时候,这样的研究型教学无疑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研究型教研团队的建设是景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从毛澄洁进入北京景山学校以来,就深刻地感受到研究型团队建设的紧迫性。1996年,毛澄洁被派到北京景山学校分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了当时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郭善渡老师和沙有威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如今,毛澄洁作为新的教研组长,把建设研究型团队的任务承担起来,她指导教研组的覃芳老师撰写教学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焕发创造活力——电脑绘画“葡萄串串”》,从论文的整体结构到具体的行文,认真研究,进行了3次修改。最后,该文获得了北京市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二等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毛澄洁与教员组老师还参与编写了诸多信息技术教材。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老师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如今已遍布全国。

如果说写论文、编教材是毛澄洁教研团队快速成长的两大抓手,那么参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培训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则是教研组团队发展的第三个抓手。

参与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师迅速成长的助推器。在参与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既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者,又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者和信息化环境的使用者,因此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2013年9月,景山学校北校区配备了一个教室的iPad设备。平台如何搭建?教师如何使用?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学校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师为核心、学科教师中的技术骨干积极参与,开展了学习与思考。

在信息技术教研组老师们的带动下,景山学校北校区的副校长,初中部的教学主任、副主任,学科教研组长等都进行了基于iPad的探索教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1岁。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成人继续教育 计算机网络教育

引言

成人计算机教育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来参加学习的目的不同,年龄相差较大,学生社会角色多,学习时间零碎,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些实际情况对成人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成人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的的确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关于成人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成人远程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受益于远程教育。但随着成人远程教育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仍在套用传统教学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三方面入手,确定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文化特色具有融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设计有文化特色又有开放远程教育的教学与学习机制形成的特点,应具有先进性、可获得性、灵活性、包容性等特征。[1]

二、关于成人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成人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原有的设施、师资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成人接受再教育的迫切要求,现有的函授、夜大等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适合成人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四要素即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教学资源、技术环境平台、考核和评价机制。成人学生对远程教育模式存在适应性困难,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强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方式学习指导,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效。我们可以尝试引入PBL模式来优化远程教育教学,提高远教内容和设计的针对性、强化教学交互性、提升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的作用。[2]

三、关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功能研究

部分学者对远程教育在成人实践活动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成人远程教育有优势也有弊端。笔者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过去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具有生源广泛、学习安排灵活、经济效益高、可以实现区域性平等的优势,是成人学习深造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忽略教学过程的控制,疏漏环节较多;缺少了实时的监控机制,远程教育学习在给成人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习过程缺少了实时的监控和互动;丧失了公信力,成人远程教育入学门槛低、考试简单,不需要参加全国计划内的统一招生考试,只要通过各高校网络学院的入学测试即可,这些都需改进。

四、成人高教计算机教育及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的现象,即使有电脑,其配置也往往相当陈旧,跟不上信息高速化的步伐,计算机实验室层次较低,特别缺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的多媒体教室。使得教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这也是成人高教计算机教育与网络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2.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化,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网络平台都支持课型模式和自学型模式两种教育模式。课型模式仍以教师授课为主,由教师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被动接受。自学型模式是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选定的课程任务和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两种模式都来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安排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严峻

一些成人教育机构为了省钱,购买现成的教育资源充当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明显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的更新换代速度太慢,导致学习资源落后,缺乏实用性,创新性。

4.网络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现阶段,一些成人教育网站,为了保证自己资源的独一性,采取保密措施,采取将网络教育平台建立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的办法,让能够进入教育机构内部网络的学习者进行学习,而在网络教育平台之外的学习者无法学习,这直接导致了网络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5.成人教育平台的维护成本较高

成人教育平台的日常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花费成本高。日常维护包括系统的更新升级,文件资源的更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界面宣传。这无疑给网络管理者造成很大负担,无形增加维护成本。

五、成人高教计算机教育和网络教育改革方法

1.教材选用普教化

目前成人计算机专业教育基本采用学科型课程系统,而大部分学校都基本上使用普通高校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教材及考试范围,在教材征订上,根本不去考虑成人教育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简单地复制普教教材征订计划,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2.师资配备普教化

在教师的配备上,绝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从事成人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的聘任主要依靠本校各院系对口专业的推荐,在目前的体制下,各院系推荐的教师不见得都适合成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因为他们大部分长期以事普通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和探讨,在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上极有可能照搬照抄普教的教学方式。[3]

3.教学质量衡量和考评普教化

在教学质量考评和评奖评优上,照搬普教系列的考核办法,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网上对教师的测评结合进行,致使教师的教学没有丝毫新意;在学业考核上,绝大部分高校依然采取考勤和“百分制”考试相结合的传统策略教学论文,成人计算机教育缺乏灵活性,无法反映成人计算机教育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4.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视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教学视觉内容丰富,可以使枯燥的形象视觉化,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也可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增强学生求知欲,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礼胜;《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质量策略研究》;2012。

第7篇

本届论坛主题是“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论坛组委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院士,南京大学潘毅副校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充分阐述了课程报告论坛在新世纪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西安成功举办的首届报告论坛,定位为大学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全国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新一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本届论坛则侧重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将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交流纳入到同一个平台上,有利于发挥学科整体优势,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交流促进。本届论坛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核心课程建设;二是计算机实验教学、实验环境建设与工程实践的探索。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正逐渐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本届论坛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前所未有的热情。本届论坛专家、教师热情非常高,到会专家、教师超过第一届,有300余所高校计算机院系的领导参会。因会场限制,仍有不少教师希望参加而未能到会。近800个座位的主会场座无虚席,有些分会场的教师只能站着聆听精彩的报告。本届论坛收到教学论文投稿300多篇,经过程序委员会评审,最终录取160余篇进行分会场报告和会议期间的张贴交流,会后将组织论文出版。

2.高屋建瓴的报告。本届论坛报告层次高。李未院士的报告“当前形势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要求”,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新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计算机学科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周巢尘院士的大会报告,把一线教师领到了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前沿。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的报告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这些报告令广大一线教师受益匪浅。论坛当中不少教师表达了兴奋的心情:“参加本次论坛太值得了!”

3.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论坛邀请了美国ACM计算机协会教育委员会前主席Russell Shackelford教授,他结合美国ACM、IEEE-CS等联合制订的计算学科系列教学计划报告CC2001―2005以及美国目前计算学科的现状,作了题为“为什么目前计算科学教育困扰学生、教师以及院系领导者?”的大会报告,开阔了大家的视野,美国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做法,也为国内教师提供了借鉴之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晓东教授结合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介绍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推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思考。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使与会教师很受启发。本届论坛通过同声传译手段提高了国际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现场活跃的提问也把会场气氛推到了,论坛从内容安排到会务细节上,都为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了有益的尝试。

4.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届论坛的内容设计更加丰富、组织安排也更加有序。本届论坛除安排8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外,还安排了6个分会场48位专家教师做专题报告、100多篇论文张贴交流、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等。发动和邀请的会议报告人、报告主持人、Panels主持人等近80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譬如第三分会场以主题为“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分专题报告,吸引了近200位老师参加。一位来自赤峰学院的老师表示,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和相关的新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靠一个学校去想、去解决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发现很多问题是相通的,可以获得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

5.创新的组织形式。本届论坛新设立的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为专家和教师创造了更易于互动的形式。为了使每个Panels讨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对广大一线教师更有益,会前论坛秘书处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交流和意见征询,为5个Panels准备了30个讨论题目(5个主题和25个子问题)。每个Panels的多位主持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引导与会教师展开讨论。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教师争论热烈,台上台下频频交锋,不时撞出新的火花。这种形式令参会者耳目一新,而且对话专家权威性高,使与会教师收获很大,也孕育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的思想。

本届论坛得到了许多专家教师的高度赞扬。李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报告论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聚拢起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抓住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利机遇,促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RussellShackelford教授在谈到自己对此次论坛的看法时说:“这个会议组织得非常好,虽然是第二届,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历史悠久的会议,规模盛大,组织井然有序。在美国也很少见到规模这样大、组织这样好的会议!”

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但论坛的话题并没有结束。论坛期间,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希望在会后继续交流的愿望。为了使论坛的讨论更加深入,使广大教师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交流,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网站”将专门开辟网上论坛,为高校计算机教师开辟不同栏目、不同形式、不同专业方向和课程的交流、讨论空间,提供随时随地的工作和学习平台。

第8篇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而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校先后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农村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第9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1条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目标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检索信息和积累信息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校园网或因特网里查阅语文的有关信息的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了解有关作品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进行相关文章的扩展阅读,或是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

2、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较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科研型语文教师,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四、研究成效

(一)该项研究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我校经过实验后,实验班在语文课堂和质量检测中的比较数据: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从教学过程来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我们的教材中,课本提供的只是文字符号和一些静止的画面,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符号不容易产生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课堂中,它可以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丰富直观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因此,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逼真的画面,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语文越来越轻松,成绩自然提高的很快。

(二)该项研究对教师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备课上,从而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2、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老师们树立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也逐步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3、科研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课题研究的推进,推动师资建设,我校教师撰写论文、案例的积极性高涨,向各类刊物投稿、参与教学论文评比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

第10篇

作者:杜丹冰 单位: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拥有操作多种影视特效制作软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理论为基础,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注重讲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就是以理论为基础,以技术为关键。前者是为了学生的以后能继续深造,后者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创新人才。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从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在很多行业中,动漫课程中所涉及的很多软件都是要应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做到与时俱进。尽可能将最新的影视编辑动态和技术技巧作为课程内容讲授给学生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网络也促进了不同学校和层次的教师以及教研人员开展教研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中,动漫教学还属于新生事物,为了提高中小学动漫课程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设动漫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在课程资源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动漫方面的校本课程。

促进专业实验室建设,催生动漫教育发展源动力。通过加强动漫实验室建设,营造浓厚的动漫教学氛围。按照高标准动漫实验室标准,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绘图板、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动画绘画台等设备,为开展动漫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师资力量,确立实践教学为核心,形成动漫教研长效机制。在组建师资队伍时,主要由受过动漫相关教育的专业教师以及具有动漫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组成,组建中小学动漫实验教学中心教研组,聘请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采取“以训代培”形式,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到中心教研组轮流培训,提高动漫教研业务水平。通过建立教学计划配档、教研听课三评、教学论文交流等制度,保障和促进动漫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探索实践,创新思路,精心培育动漫教学示范点。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各确定一处学校为动漫教学示范点,对教学示范点开设动漫课程、教材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培育其特色发展。在开展动漫教育过程的同时,鼓励学校探索开展动漫教育的新途径。

开设动漫讲座和社团活动。通过邀请知名动漫专家为学生们开设讲座,并且组织社团活动,为有共同兴趣的学生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场所,这样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这几年动漫教育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动漫教育迅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及时地提供信息,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从动漫产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中小学动漫教学在发展我国原创动漫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想办法探索动漫教学更有效的实施途径,大力提高动漫教学的质效,这样才能为动漫教育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更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我相信,从娃娃抓起的中国动漫,未来会更加美好。

第11篇

关键词: 地理教师 信息化素养 信息技术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它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使地理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

一、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注目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甚至生活方式。

第二,这是地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在教师培训方面对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最近颁布实施的《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对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分别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另外,终身学习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不被信息社会所遗弃。

第三,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时代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信息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包括理解信息社会的趋势,正确面对信息化的特征,以及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了解其局限性及负面影响。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意识包括:一是树立信息价值观;二是在工作中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三是对学习信息知识有积极心态;四是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就是一切与信息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有关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知识包括:一是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二是具备必需的英语知识;三是信息科学知识;四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就是教师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能力是整个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信息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实际应用,掌握基本的操作与信息处理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具备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信息能力包括:一是熟练使用检索工具查找所需信息;二是信息加工与利用的方法;三是利用资源库组合素材制作教学课件;四是熟练使用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具备信息教育和科研能力。

三、如何提高地理教师信息化素养

1.重视硬软件环境建设,加强教师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

要使信息技术在整个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必须保障经费的投入。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电子教室,开通了校园网,购买了教师学习和使用所需的一些资料、软件等,购买了一些各种素材的光盘、学科资源库等,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备课提供方便。把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纳入新教师职前培养内容体系之中,对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培训,这对提高新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加强教师信息观念的培养。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领域在不断发生巨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利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技术,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以此影响学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师生互动。因此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目标应该是: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3.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26-01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是指高中数学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再思考的过程。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教学基本策略、教学基本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

1 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1.1 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教学理念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常用的做法一是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数学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研习,如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或教学网站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二是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并通过网络博客或空间发表,与广大数学教师进行网上的互动交流;三是积极参与或申请主持省地级教育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1.2 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学术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方式、方法。

1.3 掌握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和有关的操作技能。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

2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四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和说课、评课等的学习扩大案例的选择面。

例如,在设计《三视图》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诗句“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诗句的作者,有的说诗句的前后句,有的说诗句的哲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课前,教师可以利用QQ、博客等信息手段,把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公布出来,学生也可以与教师互动,说出自己的学习障碍,以便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博客等手段把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公布出来,邀请同行进行针对性的教研和自我反思。

3 教学基本模式的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几个误区:①为了追求学校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小组合作学习的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不该小组合作学习的也让小组合作完成;②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③学生社交技能欠缺,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④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⑤为完成课程安排内容,学生还没得出结论达成小组共识时,合作学习被叫停;⑥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针对以上误区,教师可以自己先上网看看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合作学习视频,有目的地改造自己的小组合作形式,让合作学习取得应有的效果。

4 应用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反思

某些学校把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是否是新课改教学活动的标准之一。这是一种误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这种直观的知识展示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它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师喜爱,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也是我们新课改所提倡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也要考虑学校及所在地区实际的条件,盲目地强制要求采取这种方式,只能使得教师把它当作应付检查听课时必需的表演,认识不到其真正的价值。从而走入另一个认识的误区――采用多媒体就是新课改。对于那些对新课改认识不深,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硬件学校的教师,认为自己条件不具备,从思想上放弃新课改政策的执行,对没条件的学校课改的评价也是不公平的。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型的需要和学习者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让新课改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们。

(甘肃省临夏中学,甘肃 临夏 7311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