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临床检验实习生

临床检验实习生

时间:2023-01-13 21:0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临床检验实习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临床检验实习生

第1篇

1患者自身的准备对于检验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1状态 如果进行采血时患者出现于恐惧、兴奋或者是激动的状态,那么患者的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可能会升高,最终的结果就是会导致某些的检验结果的表年华,比如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CK(肌酸激酶)以及LDH(乳酸脱氢酶)等在短时间内获得升高,并且还会导致血液当中钙、钠、血糖、钾以及白蛋白等成分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为了避免对于最终的检验结果具有较大的误差应该让患者保持休息、平静的状态下来进行样本的采集,尤其是血液的样本。

1.2 饮食 患者进食之后血液当中的许多的化学成分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经过相关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在标准餐后血液当中的血糖会增高15%,甘油三酯会提升50%以上,如果患者进食高蛋白的事物还可能导致患者尿酸以及尿素的增高;进食高脂肪的事物则会导致患者TG的大幅度提升,脂血还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当中的电解质错误,光线的散射等最终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来进行血液的采集。而其中又以早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血液的采集最佳。烟、酒以及咖啡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较为多种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患者生化指标的额变化。如果患者长期饮酒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清r-GT活性提升。而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则可能各项的检验指标都会异常。咖啡则会导致患者的血糖浓度提升。香烟中尼古丁会对多种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抽烟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血浆β脂蛋白的浓度相较于不吸烟的患者也会升高,如果患者长期吸烟则患者的CRP、CEA等数值轻度提升。因此护士进行采血之前应该嘱咐患者才采血之前的4 h,禁烟酒和咖啡、茶从而避免对于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2样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最终样本质量的最关键环节

2.1严格的进行查对 在进行样本的采集之前,护理实习生要学习做好对于患者信息的核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以及床位号等是否与环节的检验申请单保持一致,并且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的前一天做好样本采集的相关准备工作,并就样本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告知。

2.2样本容器的选择 进行容器的选择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试管。如果样本要求抗凝血则应该选择较为合适的抗凝剂,并且准确的把握抗凝剂与血液之间的比例。采集之后将试管轻颠5~6次从而达到混匀试剂避免样本凝固的作用。

2.3 容器的标识 在样本容器上应该明确的标记患者的基本信息,杜绝产生张冠李戴的现象。尤其是当前试管上都有条形码的背景下,护理实习生要了解并掌握,将一个条形码贴纸贴于检验单上就能保证样本不会产生错误总体来讲非常的方便。

2.4样本的采集 样本的采集过程应该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程,进行血液的采集应该尽量的采用统一的采血的姿势,尽量的在止血带使用后的1min内进行血液的采集,采集过程中如果看到回血就应该叫是的进行止血带的松开。在采血的过程中如果样本处置不当或者才学过程不当可能会导致溶血现象,比如止血带施压过久或者穿刺的位置有剩余酒精等因素都会造成溶血。如果检验时溶血现象严重则应该再次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

2.5复核 完成样本的采集之后应该反复的对于患者的身份,容器的标识以及检验的项目来进行核对保证三者的一致性。

3药物的影响

3.1药物本身对检验指标有影响如某些甲状腺素类制剂 能造成血糖增高和胆固醇降低;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减低;血和尿中维生素C能影响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口服避孕药会使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纤溶酶原、转铁蛋白、铁、甘油三醋增高,而白蛋白和锌下降,增加ALT和r-GT活性。有些药物对造血功能,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引起有关指标的变化。

第2篇

1加强基本检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对检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临床检验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尽管检验工作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带教老师除了要教会实习生如何操作各种仪器外,更应该教会他们更多基本的、传统的经典实验方法,了解不常见的操作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如在细胞室实习时,带教老师必须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比如骨髓片的取材、染色等;进行细胞形态学的带教时,要使学生掌握细胞内部结构,胞浆的着色、浆内有无颗粒、空泡,胞核的形状、染色质的粗细、有无核仁、核仁数目及核浆比例等。自动化仪器的学习及传统的手工操作都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两者必须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医学检验专业不仅要求实习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每一份检验结果都能进行理性分析并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进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由于检验科的日常工作量极大,工作较为繁琐,许多实习生都会忽视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故带教老师每天都应该抽出时间对部分典型病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高血钾到底是患者本身疾病引起还是标本溶血引起等等。通过密切结合临床,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实习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实习效率。

2强调实验室的质控

检验结果对临床有指导作用,因此其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卫生部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ISO15189对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都有明确要求,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习生的实习阶段,必须强化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意识,包括检验前、中、后的质控,使实习生意识到只有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教老师必须每天都带着实习生进行质控操作,对质控结果进行记录分析,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3定期对实习生进行技术操作考核

为检验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基本技术操作考核。在考核操作过程中,结合提问注意事项及操作原理,并进行评定,可增强实习生实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临床医学检验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带教老师必须明确实习目标,通过对实习生的实习培训,使他们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能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巩固提高专业知识,将来成能为优秀的检验医师。

作者:池小钜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3篇

摘要:目的 了解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暴露情况,并分析原因,为相关教育和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职业暴露登记情况,并设计问卷调查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正确知晓率为77.54%,职业暴露率为16.06%,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置率为45.71%,实习生职业暴露知晓率、正确处置率与正式从业人员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检验医学;职业暴露;实习生;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06-03

检验医学专业人员工作时接触的均为患者血液、尿液、粪便及各种类型的分泌物等标本。同时还要面临静脉抽血、末梢采血、签收标本等日常工作,职业暴露的风险远大于临床其他专业,危害也比较严重,感染风险不容乐观。有学者研究显示,实习期间职业暴露风险较工作人员增加7.3-11.7倍。故需加强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调动其积极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危害。

实习生作为后备力量,实习期间面临各种的职业暴露,因其临床实践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操作不够熟练又缺乏相关防护意识,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研究通过对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防护措施、暴露后如何处置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研,以期寻找原因,为临床教学针对性地强化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6年8月进入临床实习的闽东卫生学校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学历为中专,共计218名。

2.调查方法。自2016年8月实习生分别进入闽东医院、福鼎市医院、宁德市医院检验科实习起至研究结束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不同医院检验科、感控科职业暴露登记表、追踪跟进情况;检索相关资料,参照史妍萍编制的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表并结合检验科工作特色,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职业暴露概念、范畴、暴露后处置措施和流程、暴露后登记和上报情况、不同暴露源引起的暴露相对应的紧急预防措施及追踪、不同锐器使用后处置情况、不同操作分布、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置等相关知识。

3.质量控制。调查前由临床实习带队班主任(调查员)向医院检验科、感控科、实习生说明问卷调查目的、要求、规范和意义,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原则。现场登记检验科、感控科实习生职业暴露记录情况,同时在实习生会议上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当场回收。

4.统计方法。删除不合格问卷,双人分别用Excal录入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从不同教学医院检验科、感控科共收集35人次职业暴露登记表及相关信息;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13份,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0%。研究对象年龄在16-20岁,平均年龄18±1.25岁。

2.相关知识回答情况。实习生关于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回答第6、7、11、13、15、16、18条目的正确率均低于60%,剩余条目的回答正确率在60%以上,第10条的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3.58%。见表1。

3.职业暴露分布。回顾性调查显示:实习生职业暴露率最高的是门诊采血,暴露率为40%,其次为拔除采血管的帽子和整理或清洗器械的时候,暴露率均为28.86%。见表2。

4.职业暴露后处置情况。职业暴露后,能按要求及时正确处置伤口的只有45.71%,未做任何处理的高达36.28%,做输血前项目检查的只有28.57%。大多抵耙当┞兜氖迪吧未做任何处置或上报感控科进一步追踪观察,出现比例最低的就是必要时紧急接种相关免疫球蛋白或者补接疫苗。见表3。

现场对不同实习点检验科工作员工进行面谈式问卷调查,共调查15名检验科人员,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3.33%,暴露登记并上报感控科高达80%。且与实习生对于先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三、讨论

(一)客观原因

1.相关知识不知晓。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在临床工作前学校未传授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和职业暴露的应急演练。实习医院的岗前培训也只是笼统地讲解一下。因此,实习生对于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紧急处置意识,职业暴露后不能够按照实验室和医院有关制度去处置问题。

2.不重视职业暴露。三个带教医院均未举办对实习生的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忽略实习生的职业暴露风险。即使在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因不是本院职工,不能及时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并追踪观察。

(二)主观原因

1.意识淡薄。实习生不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职业暴露后,因怕被带教老师批评或担心留下坏印象,有时候会故意遮掩或隐瞒自己的职业暴露;甚至于个别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2.防护不足。部分实习生在工作前不佩戴双层手套,不戴口罩帽子。工作间隙用被污染的手接打电话、在实验室进餐等违反实验室规范。

(三)防护对策

1.强化岗前培训。将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作为下临床前的考核点,举行职业暴露的相关应急演练,让实习生熟悉职业暴露相关规定和处置流程。

2.推广防护用具。建立实习生管理规范,强化实习生操作前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帽子、戴双层手套,各种微生物操作必须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3.继续教育培训。研究发现:通过操作培训,可减少93%的锐器伤。因此,对检验人员持续不断的安全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4.健全随访机制。鉴于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应关注其身心状态,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时。对暴露类型、级别进行评估,必要时采用紧急预防措施和注射相关药物或疫苗。随访期间,无论实习生身在何处,都应进行追踪和随访。

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更应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认识职业暴露的严重性,警惕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和涉及的操作,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学校、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方法完善对实习生的监护制度,从各方面做好教育及监督工作,做好对检验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的危害监督,保护好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Yang YH,Wu MT,Ho CK,et al.Needesticks/sharps injuries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J].Am J Infect Control,2004,32(8):431-435

[2]丁思G,邵小青,茅一萍,等.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现况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96-799.

[3]Honda M,Chompikul J,Rattanapan C,et al.Sharps injuries among nurses in a Thai regional hospi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Int J Occup Environ Med.2011,2(4):215-235.

[4]史妍萍.强化教育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5]邸,施月仙,司帷,等.护士进入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91-795.

[6]Valls V,Lozano MS,Yanze R,et al.Use of safety devic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12):1352-1360.

[7]Naghavi SH,Shaobestari O,Alcolado J.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rainee doctors with previous needlestick injuries[J].Occup Med(Lond),2013,63(4):260-265.

第4篇

1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大专和中专两个层次的医学检验实习生,本科层次的实习生理论知识较丰富,知识面较宽,接受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也较高。但是,也有部分本科层次的实习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自认为比专科生、中专生高人一等,缺乏主动勤奋、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社会竞争意识,实习中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也有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理论知识很强,但动手能力极差。有些学生则过于自信,尤其是在实习后期,会出现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独自进行操作,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差错,引起医疗纠纷。

2应对措施

2.1树立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根本的意识

质量是检验医学技术的生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质量保证,纵有再好的仪器和技术人员,得到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误导临床。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绝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都已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CLSIGP26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质量控制[1]。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监督临床医师规范开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与接收等,带教老师应在工作中根据本科室所制定的关于各项标本采集、接收和拒收的规范化制度随时对实习生进行强化,解释不合格的标本造成检验结果错误的原理和原因,引导同学加以理解吸收,在潜移默化中让实习生加深拒绝不合格标本的思想意识。分析中质量控制:要从标本的准备、取样、加样、混匀、进样各环节均做到规范化操作。掌握建立可靠的分析测定系统的方法,让实习生参与实验室质控靶值的制作,做好质控资料记录和失控分析并及时纠正。分析后质量控制:要对结果审查并及时发出报告。正确合理地解释检验结果[2]。作为本科层次的实习生,必需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到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也是检验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2.2注重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过程[3]。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而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是本科层次实习生的重点。因此,在带教时,不管是血液检验还是体液检验,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检测,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勤动手、勤观察、勤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思考。比如在血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带教时,除了教会他们正确认识细胞形态外,还告诉他们有时候骨髓象相同,但病因却不同,比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细胞型的类白血病反应,诊断时一定要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来出具骨髓诊断报告,否则会造成误诊。学生通过这样的带教,体会到临床实习的真实意义,从中明白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重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3重点加强实习生血液细胞学知识的学习

中专和大专层次的医学检验生,一般来说血液细胞学的实习并不是重点,大多数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也只有可怜的2周,完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而韶关大学医学院对这批本科生在血液细胞学方面的实习非常重视,安排了8周的时间在血液室实习。血液形态学教学最基础的技能非细胞辨认莫属,作为入门技巧,细胞基本形态能打下厚实基础,就如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4]。因此,在带教时除了教会他们外周血细胞形态外,还对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了重点带教,让实习生对贫血、白血病、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浆细胞病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等的骨髓象加强学习,多看片,能熟练掌握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和细胞形态学特点。

2.4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层次的实习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临床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教会他们能够从小事做起,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个很重要,专业思想的稳定性决定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要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以便必要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工作不够细心,有时会发生失误,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医疗纠纷案例的分析,让他们懂得医疗是高风险的职业,提高法律意识和用法律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使患者得到安全的医疗服务,又要使我们的医疗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实习生工作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带教老师必须规范操作,认真讲解操作步骤,大胆让学生亲自操作,老师在旁监督指导,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的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的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男生70名,女生30名,年龄22-27岁,平均(23.5±2.3)岁;观察组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带教方式,男生67名,女生33名,年龄21-26岁,平均(22.4±1.3)岁。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习生选取标准

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经过学校及医院批准参加实习。

1.3教学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围绕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反复讲解,并结合实际把理论知识传输给实习生,通过有限的平面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带教老师课前准备好教学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综合教材,制作相关的演示文稿与多媒体视频,向实习生展示教学内容,带教老师对难点与重点进行必要的解说,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实习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课上解决疑问。最后实习生总结教学内容、原理等,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老师也可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应是教学中的重点,加深对实习生的印象,利用课余时间给实习生观看,定期测试实习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实践技能等,调查实习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组织课外活动,老师也参与进去,进行互动。

1.4教学效果评定标准

对实习生综合绩效评定比较,绩效评定包括实习生的知识掌握、临床实践、学习兴趣等的评分,通过测试得出分值,满分100分,得出每组的平均分值;调查了解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统计数据录入EXCEL(03版)行逻辑校对,数值变量采用标准差、均数表示。分类指标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综合绩效评定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知识掌握、临床实践、学习兴趣的平均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6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差错;防范教育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从医疗角度来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和杜绝医疗事故是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检验医学作为一门对专业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其检验流程涉及临床各科,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向,技术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检验差错的发生,从而误导临床诊治方向,轻则延误患者病情,重则危及患者生命。所谓检验差错,是指任何与标准操作规程或程序相偏离的事件,差错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给患者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其死亡[1]。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严格规范操作,密切与临床相应科室和患者的沟通,时刻注意防范,将检验差错率降到最低[2]。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作为一家以“立足宜春、服务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服务定位的高职院校,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方向。我们在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防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防范检验差错的内容和措施来加强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现将其体会和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1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内容

保证医疗安全是对人生命尊重和维护的需要,如因检验差错耽误患者疾病的诊治,引发临床差错甚至事故,将严重影响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检验差错防范教育的核心是突出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我们认为防范教育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和人文修养3个方面,现介绍如下。

1.1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方面,除了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外,还将诸如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专业技术规范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渗透到相应专业的教学中,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输血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和责任,知晓患者权利,学会应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专业行为,为进入临床安全实践打下基础。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应遵守科室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操作规程,在实践中通过接触相关案例、强化法律意识,从而不断学习和增强检验差错的防范意识及提升处理能力。

1.2娴熟的专业技能

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防止检验差错发生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加强学生的三基训练,在学习中融入检验差错案例教学,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医院的集中岗前培训和检验科各实验室的严格教学管理,学习《检验科差错事故登记制度》《检验科工作制度》等,进行各科室的入科教育、学术讲座、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实践与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提升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强化防范检验差错的意识和能力。

1.3较高的人文修养

现代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现代医疗模式对医技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包括道德修养、美学修养、礼仪修养和人际关系修养等。通过大学生对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医学美学、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情操,提高美学修养,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这样学生一方面能更好地与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时,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专业实践,在保证检验安全的同时为患者和临床各科提供优质服务。

2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措施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的检验差错防范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们从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将相关教育内容贯穿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具体措施体现在全程化、全员化、规范化和信息化4个方面。

2.1全程化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开始,防范教育就要贯穿于每个学习阶段,且各阶段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具体分为在校期和实习期两个阶段。

2.1.1在校期

在一年级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树立法律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如告诉学生在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而采错患者标本、编错标本号码、发错检验报告等检验差错的后果。在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中,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结合检验差错进行案例教学。如临床工作中违反检验操作规程,血液标本管离心时破损、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致细菌污染、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错误等差错导致临床医疗纠纷或事故的案例。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进入实习前准备,学校安排对重点操作项目进行一周的强化训练,使学生为即将进入的实习阶段做好思想和技能上的准备,为最大限度降低实习期检验差错的发生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检验差错,在训练中加以重点指导。

2.1.2实习期

学生在三年级进入实习阶段,这是他们从学校的安全理论到临床安全实践的必经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完成从学生到准检验技术人员角色的转变。实习生到实习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纪律等充分介绍给学生。另外,通过礼仪服务、沟通技巧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与临床各科关系、医患关系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沟通技能。整个实习阶段,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按照实纲完成实习计划,同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技能,对于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能及时防范,将检验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2全员化

一方面,学校实习就业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思政部和医学院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加强对校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如学校实习就业处将实习医院反馈的相关教育教学建议,通过召开院(系)联席会、座谈会、实习班主任(辅导员)和实培训班等形式传递。每位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每位班主任(辅导员)通过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等日常工作进行常抓不懈的防范教育,每位实在本组实习过程中及时了解组员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科教科(检验科)和学校实习就业处、所在院(系)反映,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学校为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的校外实习质量和安全,与一些教学管理规范、拥有优秀带教教师队伍的医院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习就业处作为校方职能部门,直接与医院的相应管理机构(科教科或教学管理办公室)对接。通过加强院校联合的实习安全教育和管理,形成“实习医院—实习就业处—医学院(班主任/辅导员)管理网络”,保证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差错的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

2.3规范化

根据检验差错防范教育的需要和现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基本制度及工作流程,形成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条例、实践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毕业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就业处工作职责、校外实习带教教师和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等。学校实习就业处保持与各实习基地科教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密切联系,采用多种联系方式,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实习动态;定期召开实习基地有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带教教师的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实习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定期邀请实习医院领导和优秀带教教师来校讲学,利用面试招聘为学生做安全教育。此外,实习就业处应加强与各实习组的联系,建立每个实每周汇报制度,定期以电话、信息、电子邮件、QQ或微信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汇报本组实习情况。通过学校和实习医院两方面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得到有效保证。

2.4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通过学校的门户网、实习就业网等信息平台接受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如在实习阶段,实习就业处与各实习医院、各实习小组分别建立QQ群、微信群,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等现代信息手段,保证院校和师生间的即时沟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方便快捷的优势为防范教育服务。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做好对学生个体的服务工作,如学校建有实习就业网,实习版块把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定期更新内容;设立实习组QQ群和微信群,及时实习生动态,对实习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接受在线实习生一对一交流,将培养学生防范差错事故的意识和能力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时,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起来,特别注意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以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第7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技能考核; 分析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又是毕业实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解医学生实习期间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我们对2006年1~12月省内某医学院来院实习的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进行阶段性分析,旨在发现存在薄弱的环节,为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0例,均系2006年1~12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

    1.2  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成12组,每组5人,分别在我院12个临床科室轮转。

    1.2.1  考核方式  临床实习f基本技能考核由医院临床教学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由2~3名高年资医师专门负责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工作,在学生出科前一周按照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评分表上的项目进行逐次考核评分,最后由科教处将考核表统一收回,汇总将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实习结束时交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科。

    1.2.2  考核内容  (1)技能操作9项30分;(2)床旁考核50分,其中问诊10项20分,查体10项20分,医德医风3项10分;(3)病历书写14项20分(≥16分为优,≥12分<16分为良,≥8分<12分为中,<8分为差)。

    2  结果

    2.1  医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见表1。表1  实习学生操作考试成绩按月份分组的方差分析注:由表1可见四个阶段成绩差异存在显着性

    2.2  医学生床旁考核成绩  见表2。 表2  实习学生床旁考核成绩按月份注:表2显示经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四个阶段床旁考核成绩,只有9月与12月(结业)无显着性差异

    2.3  病历考核级别  见表3。 表3  病历考核级别注:经χ2检验,χ2=16.087,P=0.065,P>0.05,差异不存在显着性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以学生技能操作考核四个时段间成绩差异存在显着性(P<0.001),均值以12月末成绩为高,经相关性分析可知,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与考核时段呈正相关。提示:医学生技能操作掌握熟练程度有随临床实践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实习生对技能操作热情高,主动性强,动手机会多等因素有关。

第8篇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40-03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卫生系统提供合格的医疗人才,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人格特征对于医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为了为临床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及道德水准的要求较高,医学院校的培养周期较长,而且课业设置多较为密集,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都较为突出,因此可能承受更高的心理压力。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医学实习生要面临角色、环境和学习内容的较大变化,容易造成心理的重大反差,易引发心理问题。既往的研究显示[1,2],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较为突出,如求职压力、感情问题、临床交流压力、职业迷茫等均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学生工作怠倦等消极影响,导致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降,影响临床实习及理论学习,甚至影响择业及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医学生实习期间不仅要加强实习生的临床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4],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解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本院实习的临床实习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临床实习的医学生34名,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2~24岁,平均(23±0.8)岁,均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实习生,并排除既往曾发生情感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者,所有入选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量表的选择 调查量表选择SCL-90量表及EPQ问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在国内应用得较为广泛,是公认具有权威性的心理调查问卷,国内翻译后对其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效度及信度,而且问卷具备国内的常模对照数据,能够满足心理调查需要。EPQ问卷的编制是以特质论为理论基础的人格调查问卷,再国内外均公认具有权威性,在国内应用的也较为广泛,是人格调查的常用工具问卷,问卷具有中文译本,效度及信度检验符合需要,具有国内常模数据。

1.2.2 问卷人员培训 问卷选择后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与问卷,参与调查问卷的精神科医生进行短期培训,熟知问卷内容,对问卷各条目能够理解并详细解释,对问卷过程中受调查者的疑问能够进行解答,了解问卷的计分及评价规则,掌握问卷的原理,对调查过程中不符合问卷规则的作答方式能够及时纠正,能够对不合格问卷进行甄别。

1.2.3 问卷方法 问卷均采用现场问卷方式,SCL-90量表采用笔答方式,SCL-90量表共计包括9个因子[5],分别反映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内容,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量表共计包括90个条目,每一个条目按症状等级程度分为1-5分,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问卷完成后累计各因子均分及整体总分,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EPQ问卷共计包括88个条目[6],包括四个因子: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自身隐蔽,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代表人格结构的3种维度 ,它们是彼此独立的,自身隐蔽则是效度量表,表现社会性朴实 、幼稚的水平,对前三个量表具有均衡作用。每个量表包括88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是和否两个选项:(+)为正向计分,即答“是”加一分,答“否”不加分;(-)为反向计分,即答“是”不加分,答“否”加一分,根据受测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进行评价,问卷前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其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对于问卷过程作答不规范及问卷作答不完整的删除研究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实习生心理特点分析

对医学实习生进行SCL-90量表分析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因子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59±0.52)分、(1.86±0.59)分、(2.14±0.52)分、(1.79±0.74)分、(1.95±0.42)分、(1.63±0.58)分、(1.40±0.38)分、(1.70±0.67)分及(1.61±0.58)分,全国常模人群分别为(1.45±0.49)分、(1.98±0.63)分、(1.88±0.63)分、(1.74±0.62)分、(1.61±0.55)分、(1.61±0.62)分、(1.38±0.49)分、(1.72±0.62)分和(1.59±0.54)分,与全国常模比较[7],医学实习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等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为(124±11.04)分,全国常模SCL-90量表总分为(107±8.26)分,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医学实习生个性特征分析

对医学实习生进行EPQ问卷调查发现,EPQ问卷内外向量表、神经质量表、精神质量表及掩饰性量表评分研究组分别为(7.04±3.95)分、(11.47±5.72)分、(4.65±2.17)分及(17.14±4.29)分,全国常模分别为(9.11±4.53)分、(12.11±5.80)分、(4.56±2.96)分及(14.82±3.75)分,与全国常模比较[8], 医学实习生内外向量表、掩饰性量表评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神经质及精神质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合格的医疗及科研人才,因为医疗从事的是特殊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而且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求相对较为严格,课业设置及时间安排都较为紧张,而且培养周期较长,就本科教育而言,其培养教育周期较其它院校要多一年,培养周期的延长比例约为25%,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也注重对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医学院校的学生往往要承受更高的学习压力,而且业余生活相对单调,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既往的研究结果也证实[9],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机率较高,如浮躁、情绪低落等,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可能为医学生未来的执业行为产生影响。现代医疗模式及环境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水准等要求明显提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期望值较高,要求职业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而且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满足各类医疗保健需求,并且能够应对突发状况,才能够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医学生的培养是为临床输出医疗人才的主要途径,临床实习医学生是为从医学院校输出医疗人才到卫生医疗单位的初级阶段,医学生在实习阶段逐渐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医疗形成认识,建立适应临床需要的临床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体系,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其未来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疗人才至关重要,因此维护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医学院校在校教育以及实习期间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对医学实习生的研究中发现,医学实习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状态较常模人群表现得较为突出,评分明显高于常模人群。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成为职业医师的过渡阶段,在临床实习阶段,对于医学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医学生要在临床中验证基础理论的应用,同时也要运用基础理论为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大多数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均会感到基础知识的匮乏,在临床实习阶段往往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学历压力进一步增加,常常感到精力不足。实习生不仅要掌握临床技能,面对从未有过的临床突况,如临床急救等,实习生显然缺乏相关的经验,在面临突况时常常手忙脚乱,因此在实习临床操作过程中,往往惧怕突况的发生,精神上经常高度紧张,上述因素均容易引发焦虑等异常心理状态,甚至影响医学生的学习及未来职业的选择。既往的研究结果也显示[10,11],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往往会发生心理变化,如焦虑、抑郁等,对未来的执业前途发生怀疑,甚至放弃医疗行业。此外在实习阶段结束后,医学生还要面对毕业考核以及工作求职等实际问题。医疗行业是目前求职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学历和地域竞争都较为激烈,在所有高校中,硕士以上学历者约有五分之一为医学生,由此可见本科生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12,13],而且在实习阶段工作求职信息等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妙,可能是导致人际关系敏感的原因之一。综合各种因素,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的问题较多、压力较大,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实习阶段是成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准备阶段,临床医务人员要求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既往的研究显示[14,15],个体的心理状态与个性特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对医学实习生的性格特征进行EPQ问卷中发现,其中内外向性格及掩饰性性格与常模人群存在显著的差异,内外向性格的评分偏低,提示医学实习生相对于存在性格相对内向的问题,而且掩饰性性格倾向较为明显,医学院校业余生活较为单调,学生社会活动及社团活动相对较少,与外界沟通交流相对较为贫乏有关[16,17],因此对于人际交往等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差。而且在校期间的课业繁重,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也多为学习上和学术上的内容,对于沟通技巧的掌握等相对较差,在面对与专业无关的人事交往沟通时往往会变得紧张,感觉手足无措[18]。因此内向型性格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医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交流。而且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对于临床的沟通技巧要求相对较高,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是掌握病情变化以及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途径,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19,20],临床对于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较高要求与内向型性格特征之间的冲突可能引起实习生的强烈反差,导致医学生对于人际关系过度敏感,也是导致精神质及神经质性格特征形成的意愿之一,不利于健康心理状态的维护。

研究结果证实,医学实习生在实习阶段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甚至有躯体化的表现,因此在实习带教期间,要注重对实习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可以通过在带教实习过程中组织相应的社会活动如参加义诊、咨询等改善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21,22]。同时也要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实习阶段是培养临床思维的时期,并不是学生能够掌握大量临床技能实现自身业务素质飞跃的阶段,医学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临床技能的提高是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作为基础,要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急于求成,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循序渐进,避免医学实习生产生挫败感及厌烦情绪,影响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在实习教育过程中,逐渐建立较为系统的干预机制[23,24],如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能够及时了解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方式,引导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临床输送优秀的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英梅,岩磊. 实习医学生心理状况与实习成绩的调查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3):278.

[2] 朱红灿,谈颂,李倩倩,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64-65.

[3] 叶妮. 医学本科实习生压力来源及对策[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4):22-25.

[4] 张英剑,王萍,田敏,等.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491-492.

[5] 黄艳苹,李玲.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5):366-371.

[6] 杨坚,龚耀先. 几种常用人格问卷的比较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56-59.

[7] 仲稳山,李露. 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251-254,256.

[8] 张莹,杨秋月,刘聪颖. 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调查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1):17-19.

[9] 吴花林,孙永胜.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31.

[10] 蒋玉美,王晓平,郑茜,等. 医学实习生的职业倦怠心理[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suppl):17-20.

[11] 马,蒙健军,程鹏,等. 医学实习生的焦虑心理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4):357-358.

[12] 王殿凯. 毕业实习生心理活动与对策浅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8):92.

[13] 刘葵,陈庆健. 开展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10,23(8):94-96.

[14] 杨明. 221名大学生的EPQ和SCL-90调查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2006,17(2):77.

[15] 杨金辉,汪耀,程红梅,等. SCL-90和EPQ及UPI 3个量表关系研究[J]. 中国校医,2008,22(3):249-252,255.

[16] 马,李志刚. 医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0):935-937.

[17] 左川,曾静,黄慧.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18-1120.

[18] 宋丹妮,张建国,杨扬,等. 医学生沟通能力与和谐人际关系调查[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116-117.

[19] 陈静琦,朱必胜,侯开连,等. 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52-154.

[20] 朱开梅. 医患沟通在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 医学与社会,2010,23(10):54-56.

[21] 蔡蓉. 在临床教学中开展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4):312-313.

[22] 梁红英. 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状态与临床带教应对[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57-58.

[23] 刘葵,陈庆健. 开展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8):94-96.

第9篇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个法规,让实习生明白作为医务人员永远都只以救死扶伤,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自己的职责宗旨。同时不能越权行事,对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不擅自处理,在诊疗过程中以相关法律为依据,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远离医疗纠纷。

根据各专业组的特点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1)微生物组需要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方针。作为1名医务人员,不论从事任何专业,都必须要明白自己肩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2)输血科必须熟悉《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3)其他的如《防治艾滋病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均要在各专业组得到熟悉或学习。

参加医疗律师讲座

如对《医疗侵权行为法律规制》《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等进行讲解,让实习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医疗纠纷处理实训

1直接参加法院庭审重大医疗纠纷,感受法律的威严。组织实习生参加法院审理的地区内医疗纠纷案件旁听,让其感受法律的不可侵犯和严正,这是1种无形的教育。例如某医院儿科1例患儿窒息死亡案,在法庭上医院提供的病历被患方律师提出的质疑主要几点:(1)原始病历数页码不够;(2)诊疗过程中只有见习医生签名,而没有上级带教医师签名;(3)在病历上体现出患儿2d体质量差异太大,当天为3.5kg,第2天为5kg。案后讨论,需要让实习生明白:(1)病历数据作为法律证据的重要性。(2)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参与医学教育临床诊疗活动必须由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不得独自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诊疗的文字材料必须经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审核签名后才能作为正式医疗文件。(3)各种数据必须客观、准确无误,不能自相矛盾,辅助检验数据更是如此,否则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4)说明工作不是儿戏,稍有不细心,后果不可设想。

2参与科内投诉处理。例1:免疫室“两对半”结果报告,仅仅报告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化验单未注明为特殊模式,患者自己认为他感染上了乙肝,有忧虑心理,连续去了当地3所医院检验均为阴性(定性检测),然后认为我科结果差错,将其检测出乙肝病毒,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例2:1例妇产科患者,在我科检测垂体泌乳素,结果为超过正常值的2倍,临床医生建议她做CT排除脑垂体腺瘤,当天CT影像显示脑垂体正常,该患者2d后自己重新抽血复查垂体泌乳素,结果在正常范围,由此该患者认为是检验差错,要求赔偿精神和经济赔偿。其实,这两者结果均为正常检测结果,通过临床和检验专业知识相结合解释,同时以普及和宣传相关知识的态度平息了患者的情绪。通过案例实践让学生明白检验纠纷的处理除了具有相关知识外还要讲技巧。

加强专业学习,建立良好临床沟通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高度结合的1门学科。但由于在实习计划中忽视了临床医疗的实习,导致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结合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检验报告,这是检验与临床明显脱节的现象。这往往是纠纷的隐患,大部分检验实习生在时间安排上均到临床内科实习2个月,在带教过程中发现,2个月远远不够,于是安排每天下午发完报告单后参与临床医生上门诊,通过参加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过程,对各项检验项目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异常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使学生在对临床疾病加深认识的基础上,还能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强化学生对检验质量重要性的意识,并能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

学生熟悉医疗环境后,开始病例讨论分析,教师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讨论、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讨论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知识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学检验人员不仅要懂得检验操作,还要向检验医师的方向发展,要能根据病情和检验结果进行解释,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如何选择检验项目、进行疾病确诊或疗效观察信息等,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通过将病例讨论融入到检验专业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加深了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医学检验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衔接。通过以上3方面的学习教育,我科实习生实习结束对检验相关法律法律明显得到提高,大大夯实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础,见表1。

第10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从2012和2013两届学生中选取护理实习生,其中2012届74人,2013届82人。带教师资人员均为护师职称,选取的护理实习护生均为全国统招中专生,学制、年龄、在校成绩、入院时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本文把2012届护理实习生74人作为对照组,2013届护理实习生82人作为观察组。两届护生实习期均为10个月,分成10个小组,每组设小组长1名,有20名带教师资负责教学。

(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入院时,护理实习生集中进行了《基础护理学》理论考试。每月组织护理实习生集中教学2次,课后发放师资教学授课评价表,由每组实习小组长负责评价,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授课态度、授课方法、授课手段四方面。95分以上者为优秀,85~94分为良好,84分以下者为一般。

每月科室实习结束前,发放带教师资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带教态度及责任心、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操作指导、带教质量及总体评价。护理实习生人手一份调查表,95分以上者为满意,85~94分为一般,84分以下者为不满意。在实习满5个月和实习结束时,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学》理论考试及基础操作考核。

(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带教师资量化考核表,对科室带教师资进行教学管理,每月量化考核科室带教师资的带教质量,教学结束后进行年度考核。它将护生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满意度分数、教学授课评价纳入带教师资量化考核分值,直接与护士的绩效工资挂钩。量化考核分值组成如下:护生成绩占40%,教学授课评价占20%,满意度测评占20%,护理不良事件占5%,劳动纪律占5%,护士长测评占10%。

3.观察指标

师资教学授课评价成绩、带教师资满意度、护生实习结束前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

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Z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P

二、结果

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考试及基础操作考核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观察组护生成绩比较

注: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实习满5个月和实习结束时两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两组带教师资满意度调查评价得分的比较见表2。资料显示,观察组护生对科室带教师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对照组、观察组带教师资满意度评价比较(%)

两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带教师资授课质量评价得分的比较见表3。观察组护生对师资授课评价明显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对照组、观察组师资授课质量评价比较(%)

三、讨论

实施带教师资量化考核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成绩,带教师资量化考核重点强调了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带教师资满意度及授课质量情况占(80%),量化考核与护理绩效相挂钩,进一步对带教师资的带教指导形成了约束。严格的带教师资管理能有效提高带教师资的执行意识,增强临床带教师资带教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临床带教师资带教的要求与标准,促使其认真带教指导。也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判断和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是我院常规的教学工作,往年评选侧重于日常考核和科室评价、实习生互评。此种评价方式重主观、轻客观,其评选结果与护理实习生实际素质存在较大偏差。现行的评选方法更注重护理实习生的客观指标,评选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小,为医院招聘护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11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

对于医院来讲,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较多的实习生压力,同时还要面临日常的工作压力。因此,以往很多儿科护理实习生,其接受的带教管理模式,都偏向于常规模式,整体上很难有所成就。由此可见,常规带教管理模式,不仅浪费了儿科护理实习生的时间,还对日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人才培养而言,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本文针对儿科护理实习生,讨论带教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5月~2013年12月带教的儿科护理实习生107为对照组;选择我科2014年5月~2014年12月带教的儿科护理实习生114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例,女105例;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3岁±1.2)岁;中专54例,专科53例。对照组男3例,女111例;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4岁±1.8)岁;中专62例,专科5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最终成绩及对带教管理模式的满意度。1.2.1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管理模式,根据儿科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直接将相应的人数分配到各个科室当中,安排相应的护士进行带教管理[1]。1.2.2观察组应用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首先,根据护士的带教规范及相关标准,有效制定临床实习计划,确保儿科护理实习生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工作、患者,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应用[2]。其次,在带教管理护士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到护士本身的工作强度、时间,以及儿科护理实习生的能力,保持护士与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匹配度,减少矛盾和冲突,维持好医院的正常工作[3]。第三,实施岗前培训。儿科护理实习生是即将步入到医院工作的人员,因此在带教管理时,有必要对其开展基础的岗前培训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了解到工作的要点、难点、细节等等,减少差错,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4]。第四,积极完善入科宣教。护士在带教管理过程中,针对分配到本科室的儿科护理实习生,必须在宣教工作上有所努力,要让所有的儿科护理实习生,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办事,绝对不可以过于理论化,要把自己当作是真正的医务工作者。第五,运用多元化的带教管理措施。结合儿科护理实习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日常工作表现,通过合理的工作强度安排和不同的训练手段,帮助儿科护理实习生克服自身的薄弱环节,达到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准。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儿科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进行对比。同时在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满意度方面,设定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标准。满意:儿科护理实习生得到了相应的帮助,获得了专业的技能学习,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一般:儿科护理实习生认为,带教管理模式并不适合自己,虽然能够达到带教效果,但是与心理上的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满意:儿科护理实习生与带教护士出现矛盾,双方各执一词,对带教管理十分不认可。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科护理实习生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儿科护理实习生满意度为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儿科护理实习生而言,带教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现阶段入职的很多医务工作者,仅仅是在理论成绩上达标,几乎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入职以后,还要“从头学起”,这对繁杂、大量的医务工作而言,造成了很多的阻碍。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应用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后,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均比较突出。相对而言,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为儿科护理实习生匹配最合适的护士,在专业技能的应用、客观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减少了以往的矛盾现象,能够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建设出强大的人才队伍。同时,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基本上不会对带教护士、儿科护理实习生的时间安排,造成太多的不利影响,二者的日常工作均可以按照预期来开展。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是对实习生的一种再教育。实习生进入到医院参与医疗工作时,需经过正确的引导,才能熟练的应用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建议在今后的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将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推广应用,为医院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丽.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11):2286+2303.

[2]陈辛华.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运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05(06):123-124.

[3]曹艳,鲁丽萍,王刚琴,何瑾,杨婧.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03):133-134.

第12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临床带教

传统的带教模式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实习学生经培训后一般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较好,但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差,而进行循证护理的带教培训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还具一定创新意识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为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于儿科临床带教活动中,并总结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临床带教培训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名实习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3±1.5岁;其中大专学生15名,本科学生5名;对照组20名实习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5±1.4岁;其中大专学生14名,本科学生6名。两组实习生在年龄、学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首先对实习生统一进行科室内的工作环境以及仪器设备的介绍,随后选择专科以上学历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业务水平较高的护理作为带教老师进行带教活动,在带教活动中需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根据每日的学习内容对实习生进行相应的儿科临床护理知识的教学,并监督和检查他们在临床学习与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完成的情况,并于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教学:

(1)理论联合实际进行教学:护理工作者一般是医嘱的执行者,同时其与患儿直接进行接触,又是患儿病情的观察和记录者,在执行医疗工作的同时还需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并根据患儿的需求对患儿进行细致的护理和对家属的宣教。由于儿科患儿年龄一般较小,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还需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患儿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思考患儿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及时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对护理实习生的培训过程中,带教老师在对实习生进行以上这些知识的教学时还应要求其具有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熟练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因不规范操作给患儿带来的危害。

(2)进行循证护理的实践教学:根据实纲的要求对儿科疾病提出循证问题,且应在对患儿进行全面且正确的评估,并掌握患儿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后进行循证问题的确认。在确认问题后,带教老师可对实习生进行文献知识报道相关内容的检索方法的培训,并将搜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带教老师还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实习生进行证据的筛选、确定的指导,帮助其确定问题研究的结论。随后,可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总结的结论进行个性化的循证护理证据的探讨,以获得可靠、真是有用的依据。最后,可将得到的循证护理依据结合个体差异以及患儿的需求运用于临床实践,并进行实践效果的监测。在得到循证问题的研究结果后,可对该次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行展示,共同探讨此次循证护理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循证护理活动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3)扩展教学范围:在带教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循证护理的学习任务,还应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宣教,对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应的卫生法律和法规,实习学生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医疗器械的维护,医疗药品的保存,血液制品以及生物制品的使用保存等都应是实习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4)加强信息反馈: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循证护理工作的执行,提高带教质量,科内应定期在实习生和带教老师间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内容以及带教质量的反馈学习,针对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经验的总结,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促进循证护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1.3观察指标在两组实习生进行学习后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试,对两组实习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习生的创新能力、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并进行综合能力优与差两个等级的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

对照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0.32±12.55分,操作能力考试成绩为80.11±11.78分;实验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7.64±10.92分,操作能力考试成绩为85.93±11.29分;两组实习生在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实习生综合能力比较

实验组实习生中综合能力评价优秀率为90%(18/20),对照组实习生中综合能力评价优秀率为65%(13/20)。两组患者的综合能力评价优秀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