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语文考试总结

高三语文考试总结

时间:2022-04-14 22:3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三语文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复习课现状;高效课堂案例;实效性策略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现状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每个班级语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每一个学生的强项弱点在哪里,每一阶段的复习应重点突出什么,应该心中有数。共性现状如下:

(一)推不动

背默不跟着走,布置的作业不能顺利完成,课外不学语文。

(二)读不懂

主要反映在阅读部分,诗词看不懂意思,现代文看不懂重点词句,读不懂文本的内涵。

(三)写不出

概括题漏掉信息,赏析题写不完整,延伸题观点例子两张皮,作文缺少鲜活的内容。

二、高三语文实效性课堂构建案例

下面是我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构建高效课堂设计一例:

课后,语文组长给出这样的评价:“这节课实效性很强,高三需要的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课堂。”高三的课程内容决定高三课程性质。以“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为例,我是这样构建高三实效性课堂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人物形象类别,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案语言。

(二)巧妙合理的导入

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引出周瑜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找出刻画二者形象的语句,作者通过对周瑜的仰慕与敬佩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人物形象。

(三)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紧扣教材,阅读教材,明确人物形象分类:诗人自己的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作者,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作者;诗人之外的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木兰辞》中的花木兰等。

(四)高考对人物形象题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

(五)读诗句,感知人物形象

选取高中教材中典型的诗句和人物,让学生读并感知一类人物形象,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感知出一个傲岸不羁、豪放潇洒、不慕权贵的诗人形象;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知出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形象的诗人形象……类似的形象共有八类,他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六)如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形象。先大声读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教师当堂点评学生的答案,肯定对的,否定错的。接着互换角色,让学生扮演阅卷老师,利用PPT展示三个不同答案,学生根据答案给出分值,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培养得分意识。

(七)归纳答案要点

根据学生自己组织的答案和给出的答案,我总结了此类题答案包含三点:一是写了谁(特征+身份)?二是分析具有某种特征的依据;三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给出答案要点后,再做练习题巩固。

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至关重要,一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完全在于老师的引导。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

三、高三语文复习课实效性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那么,怎么样的复习才是“货真价实”的、才是高效的。

(一)吃透考纲,把准考脉

新一届高三如何应战,首先要明确好复习课的两个基本标准:所讲――讲授的内容,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所教――传授的方法,学生一学就会,就能用。

其次要明确好复习课两个基本前提:

1.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吃透命题精神:①命题不当,导致无效;②选题不精,导致无效。

2.研究复习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不追求讲了什么,而重视学得怎样,复习指导科学化。②不追求知识系统,而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思路程序化。

(二)做好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面考查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其次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考试大纲,看是否有题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再者研究题型的变与不变规律,如新课标卷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近几年变化比较明显,考查虚词的题取消了,出现文言文断句题,再如2015年文言文第6小题考查的是古文化常识题,在阅读人物传记的同时也应多关注人物访谈题型。

(三)注重实效――优讲、巧练、深评

1.优讲

我理解中的“优”就是讲解一道题归纳一类题的做题技巧。而且一道题必须讲透,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以“意象意境”题为例,这类题高考设置分值一般为6分。学生答题找准三点:景(描绘画面)、境(营造氛围,背四字意境词语即可)、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释有提示),三个点,每个点得2分,只要学生动笔写,至少得4分以上。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点是有章可循的,比如文言文知识贵在积累,没有太多的方法可谈,古诗词鉴赏除了积累外,重点在理解和方法上,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很重要等等。

2.巧练

练是学生的行为,也是老师的行为。“巧”表现为训练题选择的“巧”和训练中点拨的“巧”。短时间内获得高分,只能从题的分值上入手。在训练时,根据分值写答案。以高考第七题文言文翻译题为例,每小题5分,5分如何获得?学生心里要有数,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句意通顺各占几分,让分值落实到题的每一点上。坚持这样练,学生得分高了,自然就喜欢从习题中获得成就感。

3.深评

第2篇

[关键词]二期课改 考试大纲 高三语文教学 针对性 成就感

上海市“二期课改”实施已经有四年了,应该说,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法已经深入人心,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如何将二期课改的理念与高三语文教学联系、如何在高三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贯穿二期课改的内涵,却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几年的高三教学实际,将自己的反思及做法罗列出来,以期得到专家及同行的指正。

一、落实《考纲》,力求以点带面

“二期课改”提出:学校教育应该从传统的以传授人类文化为主,转向传承人类文化和培育创新精神并重。将学校

教育的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人格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加工知识、交流知识、应用知识等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但是,众所周知,语文知识体系繁复,考点细实,既有记忆性的内容,又有理解、鉴赏、评价性的东西,可以说涵盖全面、内蕴深广;加上作为高考指向性的《考试大纲》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些,都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解决这一困难的根本在于:教师要切实钻研、学习《考试大纲》,把握《考试大纲》的精神。《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考试大纲》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编订的。《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高三语文教学、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尤其要研究《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大纲》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明确教学、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

针对语文高考的特殊性,高三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需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复习应点面结合,力求以点带面,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在整个高三教学、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骤地进行;对学生,教师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稳扎稳打。

以200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考纲》为例,《考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细则、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等。其中,仅在“考试细则”一项中就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的比例(阅读约占80分,现代文、文言文约各占40分,写作约占70分)、试题难易的比例(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3:7)等,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而在“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一项中就有更详细的共10条规定,包括:①理解能力: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能写出著名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化常识;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②分析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及写作特点;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③鉴赏、评价的能力: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只要详细地了解这些,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才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安排,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推行“二期课改”的内容。

二、合理安排,力求有针对性

“二期课改”规定: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人性化、弹性化。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总的说来,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一般说来,高三语文教学、复习应该安排三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学习经典篇目、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培养对美文鉴赏评价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中,可以穿插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的过程。第二阶段:按照《考试大纲》的18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值得注意的是要力戒搞题海战术,不能将学生引导到应试考试的老路上去。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一星期便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针对性。高三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可控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可采取的做法是: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练习和评讲都安排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开头的三至五分钟,开辟 “美文欣赏”、“时文评论”、“关注天下”等新颖、活泼的小栏目,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他们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2008年高考上海市作文《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这些社会时事有很大的关系。

3.要有灵活性。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要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有所得,力求让学生有成就感

上海市提出“科教兴市”战略,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发展意识。对高三学生而言,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成就意识。

但是,高三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这一点相信很多教师会有同感。学生往往会认为:语文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与其花时间在语文上见不到成效,不如花在能即时见效的学科上。其实,这种现状与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等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该思考以下问题并做出抉择的时候了:①高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大,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我们力图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的学生,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却过于世俗?我们需要的结果是让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并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成绩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与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思索、解决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当然,在高三语文教学实际中,如何推行“二期课改”的内涵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广大同行即时反思,寻求最适合的途径。

第3篇

一、刚进高三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文科平行班,当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的上进心,面对高考,这些无疑造成了进入高三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上的隐患。

1.学习极其被动。

2.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综合做题能力差,应试能力弱。

3.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过关。

4.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5.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高三时期复习训练的具体措施。

鉴于上述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高三时期我与备课组的各位同事在学期初就制定了针对高三全年的复习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落实: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三阶段结合教材我重点抓了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复习及诗歌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背诵名句佳篇;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检查督促。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对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现代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语言揣摩,佳句仿写。

(二)落实考试说明,研讨高考真题,分段过关。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对首届进入新课改的我们,因此,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课改区的说明,2012年考试说明较之2011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复课过程中,我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参照2011年课改区如海南卷、浙江卷、山东卷,认真研究题型、题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将知识点的复习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如面对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般的字音字形及熟语的复习,我抓住命题规律、考点落实等方法,化繁为简。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积累。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第4篇

工作总结一般用第一人称,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那么具体的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菊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是“新课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很多之前从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科研不断,模式初现。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经过不断讨论,提出了复习课“导练式”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我们组八位老师分别分专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如:冯菊红老师的“作文专题”、王东铭老师的“病句专题”、张小敏老师的“文言文翻译专题”、刘象乾老师的“诗歌鉴赏专题”、苏芬芳老师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专题”、史小菊老师的“小说阅读专题”、孙琰佩老师的“文学评论专题”,我的“传记阅读专题”。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在校领导的指导、指正下,我们的“导练式”课堂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绝老师“随堂课”现象,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导练式”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四、存在问题。

一测考试凸显了几个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八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一测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争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20__年高考已成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工作,真的感触良多。谈到高考备考,就让我想起了前阵子唐吉民老师说的一番话,他说高考是三个人的游戏,四个人在玩。想想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备考,那就是方向、老师和学生。下面,我将就这三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考纲,抓准方向,确保备考全面对路又重点突出。

(一)落实市教研室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开学初的市一轮会议结束后,我们针对20__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深入领会,争取把考试要求落实在每个专题中。整理归纳,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二)积极参加教研,关注高考动态,广泛搜集有效信息。

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让有效信息能为教学服务。

(三)钻研试题,精选练习,保证复习有效对路。

高三下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通过熟悉考题,寻找命题的规律,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考点考题有了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对复习有了更好的把握;二是通过熟悉考题,提高选择练习材料的把关能力,精选习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立足本职,细化规划,备课组群策群力又各施各法。

(一)备课组群策群力集体的智慧是保证备课组整体质量的前题。

在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备考的专题板块和结合各位备课组成员的特长,将各专题板块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各专题开始前,按照教学计划让该专题负责人确立好议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明确该专题的复习重点、教学方法和课堂具体内容。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和商讨解决。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二)备课组成员各施各法。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再加上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出来的课堂不仅不会如出一辙,而且还会各有特色。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无间的关系,让我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及时调整,确保复习合理有序又落到实处。

(一)开学初,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

高三一开始,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二学期的学生成绩,找出了本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邓,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高三一年,我们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突出。高三不再侧重于新知的传授,而是对旧知的回顾汇总。使学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规律,加深认识。在复习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教材。而是根据复习计划,在单项训练时把教材内容穿去,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如在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重点实虚词都有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并且师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教材内容讲过捡拾起来就容易些,对于其中的重点也好把握,积累够了,也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每个专题板块,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但是,在这么多板块中,我们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抓住选择题和作文两大板块,强化训练,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1、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而又心急想要蛇吞象的急躁心理。

针对这点,我们对学生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务求做到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学习落到实处。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练习的安排上也作了一番考量。

在练习上尽量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提高复习效率,把工作落到实处。

3、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跟原先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例如,开学初,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根本没看课文,做检测练习时也是翻书直抄,而不是回顾课文后进行自我检测。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花在语文身上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他各科已经把时间挤得满满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语文自然成为牺牲品。针对这点,我们只好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放慢脚步,在课堂上多预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教学计划是拖慢了,但是复习的质量却是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阶段考试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每次月考的结果出来后,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好该次考试的数据,找准我们学生的知识短板,狠抓薄弱环节,挖掘新的增长点,向规范训练要成绩。例如,在增城统测后,我们发现作文是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以晚读写作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又如一模结束后,从全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得分较低的点在于字音、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和翻译、理解句子涵义、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地方。针对以上薄弱点,我们在坚持不间断地对基础前四题进行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应的集中训练,让学生在集中训练中总结规律,寻找做题的感觉。并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专项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只有立足于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复习的合理有序和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本人小结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这一学期出勤准时,正常教学时间是全勤,从没无故旷工。

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良多,最起码算是初步了解了新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力,提高了能力。还有许多不足,如与学生相处还不够自然融洽,还不能教学相长,还不能多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所以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在指导阅读方面方法还不好,需要加强学习,向其他优秀老师借鉴.下一学期,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

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本年度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去年_月我担任__级__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年_月至今担任本级__、__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语文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杂志进行语文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语文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语文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

语文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知识。

我第一年带高三毕业班,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高三语文语文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杨远大老、王喜刚、曹秋菊等具有丰富高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语文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名次一般保持在年级前三四名。接手这两个外语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三、班主任工作: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我所带的__级_班是我踏上语文教师岗位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兢兢业业,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和学生上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大量业余时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反对学生做的,我也坚决不做。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令行止禁,班级风气正,同学关系融洽。由于我处理班级事务坚持"对事不对人",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学生和我关系非常融洽,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大量成绩。不谦虚的说__级__班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学期学习成绩第一,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校篮球赛第一,校辩论赛冠军,校日常工作评比第二,卫生流动红旗数次等等荣誉称号。随着升入高三,我把班级工作的重心转到学习上来。如果说高一高二我是在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给他们打好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那么现在高三我的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使他们专注于他们的学业完成和实现他们自己己的大学梦。我希望从我带的班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合格品",都是有用之才。

四、学校各项活动情况: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婚假七天外从未请假一天,也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

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讲风”太盛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还是按作者、背景、人物、手法程式化一讲到底,占去了学生阅读课文和自我练习的时间,讲的过程当然也有近乎设问的提问,但总的看来,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太累,教学效果不佳。作为教师有必要反思一下教学,以期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一学期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下大力气,加强语基训练,尽可能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拟补语基上的不足。

2、强调课前预习,坚持每堂课上课之前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否则,宁愿用上10-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弥补预习。

3、课堂上尽可能地采取“就文提问的方针”,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文可依,不怕答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迫使学生多读、多看、多理解、多感受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慢慢地趋向敢说、想说、爱说。

4、坚持每堂课后都布置作业并及时做好检查、讲评的工作,在迫使学生学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地掌握知识。

5、写作从“仿写”入手,从长句到语段到短文,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6、让学生明确认识: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工具学科,也是以后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学科,没有学好语文今后的生活将出现“步步为难”的困境。

7、要求、监督学生从描摹入手到仿写到会写到想写到爱写的书法练习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写一手好字正如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样,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的道理。

要求学生养成坚持每天起码练习一页书法的习惯。

8、坚持要求学生做好厚积薄发积累笔记摘抄。

这样以后取得的成绩如下:

1、学生养成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习惯按时完成作业。

2、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一定程度有了好转。

3、“朗读习惯”的养成,为整个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学习基础,活跃的年段的语文学习的氛围。

4、“就文提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依,有情可言,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口头表述的能力。

5、从仿写入手的作文训练,降低写作要求,再加上教师在批改学生文章时都采取:“针对学生文意,倾心相谈”的作文批改方式,促使学生敢写敢说。

6、学生的课堂笔记的习惯已经养成,由于要求教师把语基知识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很强,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革教学制度。至于今后的教学措施,我有以下设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摆正“读”、“讲”、“问”的关系。我以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应以“读”为本。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读、听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读中包括朗读,朗读实际上含有听和说。读、听、说、写这四项中,领头的一项是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力量和时间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读”这个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要会正确运用。默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是五官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背诵,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

对于作文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5、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

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6、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认真总结出了“表演法教学”、“活动式教学”、“导学教学”等模式,采用情景教学、编课本剧、课堂讲演或辩论、小组研讨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励诱导学生学习。每周五定期进行共同备课,探讨教育教学新方法。面对作文教学无专门教材,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系列方法,并编写出专门的讲义,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方面,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第三、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知识学习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先做人,再成材,边做人,边成材。在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竞争。

只有通过这样严谨的教学,才能造就优秀的学生。所以,我认为得大力提倡新型语文教学制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5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3)(4)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都尽量做到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深广,《考试大纲》又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现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如果一直延用以前的旧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高考了。通过摸索和研究,再根据本届高三的特点,努力探索一种用时少,效率高的教学模式。现将本学期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认真研究各课改省份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精神,认真组织备课组进行复习研讨,认真制定第一轮复习计划。

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针对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年考纲和考试说明,,重点关注省份的新课程改革。同时深入领会参加的市里的调研活动,争取把新高考要求落实到每个专题中。认真参加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个专题都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再深入领会,细心吸收,精心选题,根据生情校情学情,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完成。

二、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按备课组工作计划,高三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稳扎稳打,对高考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即使没有涉及到的,只要跟高考有关的,仍有复习的必要。备课要细,上可要实,作业要精,补漏要勤,检测要有针对性。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作准备。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促归纳,让归纳生升华。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这样的东西才是他们自己的。第三个阶段。摸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决心不再留任何尾巴。对个性问题一定要做个别辅导,决不把这次遗留的问题带到下次考试。

在复习过程中,我注意的问题:〈1〉重要的地方要在手里过,尤其是在诗文中的关键字和疑难字。〈2〉早读一般采取朗读的办法,而且是高声。〈3〉课前一定提问,课后一定有作业。〈4〉每复习完一个章节一定要总结,方式可多样,不见得只采取检测。〈5〉平时多练笔,写一句漂亮的话,即就是在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中用一个准确且漂亮的词句也可。〈6〉不忽视美文对学生情趣的陶冶,尤其是《读者》中的文章,要随时挑出一些和学生一起交流,欣赏。〈7〉复习是力戒枯燥,要想方设法要复习课充满趣味,这既是语文课的特点,也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有效途径。〈8〉不把语文课变成是哑巴式的知识传授课,想办法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9〉多打听一些外校,尤其是兄弟学校的复习方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进度。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我以为,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

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学方面的总结。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们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痛定思痛,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架空分析并且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的现象比以前大大减少。然而,我们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给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另外,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常常要求学生讲出教师备课时的答案即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教师则千方百计要“引导”学生走上“标准答案”的轨道。这实际是借学生的嘴巴说出教师要说的话。客观地说,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了教师的传声筒。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6篇

摘 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成绩的做法,才能使教育者有更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加强“内功”修养,按照固有的教育规律科学施教;受教育者也才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追求、创新、发展。教育也才能真正摆脱“应试泥潭”,步入健康发展的“素质”大道。

关键词:高三 分数 改革 高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学出路问题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

我们的高三语文教学是如何备考、应试、抓分数的呢?凡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就灌输;凡考纲规定的能力点就分项机械训练。无论多么经典的文章,不管多么优美的诗篇,均被肢解为考纲范围内的知识点、能力点、分数学生或埋头题海,或疲于应考,或拼命记答案。教学模式单调,不是"一言堂",就是"应考场";学习气氛沉闷,"不闻读书声,惟闻生叹息"。应该说,备考、应试本身并没有错,素质教育也需要应试,关键是怎样备考,怎样应试。科学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备考和应试永远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高三语文教学这种以分数为惟一目的,靠灌输知识、机械重复、大搞切割解剖训练的极端应试做法,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严重禁锢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直接把学生异化为学习的奴隶、挣分的机器,升学率金榜上的符号,奖金、荣誉天平上的砝码;同时也把老师推进了无休止的批改讲评试卷、习题的痛苦深渊中,既加重了老师的课业负担,又扭曲了师生的关系,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遗憾的是,这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应试做法,不仅广泛流行于高三课堂,也程度不同地存于高一、高二课堂,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使中学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困境中。

那么,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实际情况,高三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高三语文老师要深入研究指导高命题依据的考纲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和新课标,准确理解教学的依据,特别要注意对考纲的研究,因为高考无论怎样改革、改革到何种程度,都必须遵循考纲的规定。诚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所说:"要通过高考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践。""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当然,目前的高考尚不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不足,素质、能力和语文成绩较难统一等等,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这就要求语文老更新观念,树立批判精神,研究但并不迷信,使用而并不照搬。只有真正领会"两纲"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其次,语文老师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可见,只有"人"才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语文学科是一门关涉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教学更应首先立足于这一点。所以,语文老师关注的不能仅仅是知识点。能力点和得分点,也要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人的素养和人的发展。高三语文教学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从广义的阅读入手,注重积累感悟,扎扎实实练好内功,有了丰厚的积累,不仅可以应考,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训练应试技能,因为有了丰厚的积累,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足够了。过分的关注考试本身,一味地训练应试技能,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为了实现语文学科"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和任务,语文老师还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坚决抛弃"一言堂"和"大放羊"的两种极端做法,这就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同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建立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实施教学。注重过程和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情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比如知识的学习,我们坚决反对灌输知识点,或把阅读、写作、诗文赏析等肢解为知识点、能力点和得分点的做法;阅读作、诗文赏析等就应该让学生有阅读、感受、思考、领悟、鉴赏、表达的过程,在具体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形成能力,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效果,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通过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和任务"。

行文至此,也许又有人说,你提到的这些做法,几乎是废话一堆,因为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除了理论界尚有争议外,大凡致力于课改的一线上的语文老师,又有谁不早已了然于胸呢?退一万步讲,既使你的说法有丁点道理,面对当前高考改革的压力,以及当前中学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你的这些做法还能行的通吗?是的,这正是笔者想到的,也正是笔者想说的。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一、回归教材,精心设计,灵活施教

我们的高考依据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仔细研究一下高考试题,大部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尤其是文言文体现得最为明显。试卷上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如果不熟悉教材,怎能在答题的时候游刃有余。可以说,让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那么,复习教材还能像讲新课那样再讲一遍吗,当然不妥,那样做必然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施教。怎样才能避免重复和枯燥呢?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以其中的一段故事“渑池之会”为例,仿照高考的模式出了三道题,分别体现了高考对实词、传记人物品格、文意理解的考查。我对学生说:“这是老师自己出的题,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擅长出题目,甚至比老师出的题目更好!”于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此样式从文中其他段出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纷纷查找教材,认真研究,十分投入。同学们出好题后,小组组长整理到一块交给我,我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写在黑板上,共同研究有没有知识性错误,试题设计是否合理,最后我还对学生设计的题给予总结,强调考点、高考考点。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这种复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很好地复习了旧知识,又了解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有欠缺,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进入高三综合复习阶段,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由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厌烦学习,成绩停滞甚至后退,而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仔细研究可看出,落后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处理教学难度的方法有关。可以说,把教学难点以较简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令考生望而生畏。在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这一考点时,大部分学生对概括描绘一幅图景这类题型把握不好。我教给学生一种概括方法比较有效,下面就以杜甫的《日暮》为例: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告诉学生概括图景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但须注意描述画面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然后抓住画面的时间、地点、季节及意象(景物)的特点整体概括,景物特点要用两个双音节词叙述。后者即是方法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个思路这首诗答案即可归纳为:诗中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此方法化难为易,学生易于掌握,也自然对此类题型有了信心。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要点明。

第三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独特的妙处。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的词性。比如该字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要注意它们都具有描摹作用,在描述景象时要写出该字描摹出了被描摹事物的什么特点;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突出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是希望他们能够规范答题,能够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诗歌鉴赏这块硬骨头就好啃了。让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练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了,这不失为课堂增效的一种有效做法。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都有亲身体会,高三复习课理性分析较多,再加上急功近利使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激情的释放。教师带着学生在干枯的题海中前行,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甚至昏昏欲睡。教师也会毫无激情,只能继续着更为沉闷的讲解,教无创意,可想在如此氛围中学习,复习效率能高吗?对于这一状况,我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注意学生是什么表情,是点头还是眉头紧皱,是不是在积极思考。教学始终面带微笑,用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将自己放在学生层面上,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真心关爱着他们。

2.关爱学生还要注意课下沟通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并及时采取对策,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信其言才能乐于学,乐于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策略建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云南省加入新课程改革的高考也已有两年,从这两年高考备考时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知识点张冠李戴、概念不清等;二是解读文本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

要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体现、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突破,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语文备考工作。

1.研透考纲,从考点入手,注重基础,详讲知识要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之源,有必备的可用的武器。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快速地提取信息,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能信马由缰,游刃有余。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不管如何命题,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考的竞争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竞争,丢掉基础,就会丢掉高考。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抓住了基础,谁就是成功者。因此要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战略的第一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上,用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夯实上。我认为复习过程中每一环节上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赶进度。

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识,仍然是新高考成功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力根植于知识,从知识中考查能力。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只要在充分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做到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能力为再生点,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一定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掌握高考主动权。

2.教学与训练同步优化,要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和进度,模糊伦次,讲求实效,针对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合适的难度和容量,降低教学要求,挑选练习,让学生“力所能及”的做,让他能做,敢做,讲求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在教学中,重点内容重点讲,主要知识滚动讲,分出板块专题,大小专题交叉讲,避免枯燥乏味,又提高效率,哪里薄弱强化哪里,不需要搭花架,摆龙门阵,做到有的放矢,直奔考点。教学方式要优化。要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建模,教会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化套路和规范的解题模式。

在训练中,训练方法要优化。一是要明确训练目的:教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教与练脱节;二是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要精选题目,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节点;三是要坚持“考必纠,纠必考”,以考集中检查,纠正后再考加以巩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命题者会让你高高兴兴、心甘情愿的丢分。所以一定要抓中低档试题。即使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也是如此。在考试中,照常有些高分学生犯低级错误,就是中低档试题丢分。毕竟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因此难题得分少比较正常。但“容易题丢分多”就不正常了。训练中要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没得到分、没做对的题。反对教与练的脱节,要通过教与练让学生打通相关板块,举一反三,节约时间,注重实效,提高效率。

3.跳出题海,落实反思,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中坚持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捕捉做题灵感,形成属于自己的做题能力。

高三必须要做足练习,做够试题,但作为领路人,教师自己必须要清楚做多少叫做足够,要明白为什么做,培养学生能力既要深入题目,又要跳出题目,注意总结归纳提升,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规律,总结归纳解题方法。要敢于跳出题海认真抓好“反思”。一模之后,各区各地模拟试题蜂拥而至,冲刺阶段的复习,黄金时段的复习最怕进入题海。“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智力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练习无度的后果。

“熟能生巧”是指技能而言,高考考查的重点是能力,是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较高层次的能力,属于学生个体的思维是不能复制的。高考冲刺复习就其本质而言是提高思维品质,增加思维的活动量,因此冲刺阶段复习要抓住“反思”这个环节。努力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高考时努力做到一题不二错”。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将考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收集、整理、改正错误,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备考应注重拓宽学生视野,要新课程重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重视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要引导学生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能将所学过的学科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能把新课改的理念潜移默化揉进知识运用的过程中。

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多,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对这类试题光靠搞“题海战”很难奏效。必须在复习中真正地实实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对探究问题自主构建,这样才能学会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出的创新能力。

第9篇

一、基础是细胞

在高考试卷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比皆是,大到对文本的解读,小至对名篇名句、文字的书写等等,无不是对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核。因此,夯实基础,是高三语文复习的关键,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

1.落实默写,加强识记。2010年福建高考对名篇名句的考查,由2009年的12篇增加到18篇(段),针对这18篇(段),学生要人人抓落实、篇篇抓过关,且要做到会背、善记,即所有要求的篇目均会背诵,又能掌握每篇的名句、重点句及其正确的书写。教师要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这18篇(段)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及易错字,并通过练习或考试的形式加以巩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2.落实古文,加强拓展。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知识是与高考试题联系最密切的一部分,但高考并不考教材的内容,而是知识的再现、能力的迁移,正如叶圣陶所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句式特点等,大多可在教材中找到例子。如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第2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及属稿

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题中加点的“属、具、寻、贾”等四字,不止一次在教材中出现,只是变换了另一个语境而已,如果学生熟悉教材内容,那么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在复习必修5个模块的文言文部分时,要针对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旬式特点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归纳、总结并做好知识的迁移引导。另外熟记、巩固教材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句式特点等,对解读试卷中的文言文、诗歌鉴赏、文化经典部分将是轻车熟路、轻而易举,因为高考要求的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落实名著,加强识别。“文学名著”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和课外阅读的效率,仍然定位于检测学生是否“读书”,虽然考查中外八部小说,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但试题仍是对名著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还是简述题,能力层级均为A级(识记)。正因为名著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在高中三年教学中,对名著阅读应该有一个宏观的规划。可采取化整为零,逐渐积累的方法,根据教材后指定的阅读篇目及本校的特点,把八部作品分散在各个学期完成,高三复习时加以总结,化零为整,强化突破。同时,在学生掌握名著情节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辨别同一个情节或人物在命题角度上的变化而作答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

4.落实语用,加强联系。“语言运用”部分,范围广、涉及面大、实际运用强。如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第16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改为――

(2)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描写了“今夜部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本题所选材料为2010年5月份报刊登载的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报道,这样的题目设置既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文明”的教育,又能在现实情景中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考查内容为成语使用(或修改病句)、语言连贯两个考点。

“语言运用”部分是现行初中教学的一大盲区,这给高中教学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如果知识点逐个讲解,内容多,耗时长,且收效甚微。我认为除了“修改病句”这一考点需单独复习外,其他考点如仿写、成语使用、语言连贯得体等等均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进行。

笔者每次外出教研、学习,内心得到的感受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基础好,什么先进经验都比不上。因此,基础的落实、巩固,将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法宝。

二、能力是灵魂

高考是能力的考试,“考而不教,教而不考”已是明摆着的潜在规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考生的发展潜能,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它把考查的能力分为六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六种能力。能力是高考的灵魂,是基础知识内化或外化的结果,能力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可以说,解答试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考生语文能力外在显现的一个过程。

当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习得的,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各种语文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高三语文复习更要以“能力”为突破口,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学生各种能力如审题、语言运用、阅读、探究等的培养力度。其中,写作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头戏、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分数占70分,作文的得失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作文训练要贯穿教学始终。而审题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写作的重点、难点,这两者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如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典型的新材料作文,充分展示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从要求上看,体现了“四自”方针: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从材料内容上看,开放性大,采用“无主题材料”,即材料没用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说是

“多元主题材料”。“多元主题材料”,写作角度多,但必然涉及“多元有界”,必然涉及“最佳立意”,因此,今年作文存在一定的审题难度,检测的是考生对材料的多角度审读和提炼能力。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今年作文的关键。

因此,作文教学中,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明确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领会“四自”方针,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材料,领会文意,提炼观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其次,辨明作文类型,加强文体写作指导,对现在流行的四种作文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看图作文,根据各种类型的写作特点,逐一训练,让学生辨明写法,同时针对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同的文体特征,适当训练加以区别,规范文体写作:再次,适时提高审题难度,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高考命题是不可臆测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好种种预设,以最坏的打算获取最好的成绩。

三、技法是支架

技法指的是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高考是在一定框架下答题的特定考试,有其潜在的游戏规则。虽然有的考生答案大意基本相同,但有时评出的成绩却有出入,因此,如何规范答题是考生减少失分的必备条件。我认为,在高考试卷中,最佳的答题规范有三:观点明确、开门见山、分点阐述。当然,题型不同,命题角度不同,答题技巧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分析试题、讲授习题答案时,应帮助学生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答题规律,在答题时有“法”可依。

作文是评卷中主观性最强的题目,虽然采用两评或三评四评,较为公平、公正,但由于评卷时间短,阅卷老师大多是匆匆扫过,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材料新颖、结构匀称、有文采及书写规范等,将是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考场作文获得好成绩所必备的技法。

探究题是新课标下的产物,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它不仅题型开放,而且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如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第15题:

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w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文学类文本闼读之林斤澜《春风》)

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一。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王庆其《“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这两道探究题都是要求考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深度解读。文学类文本《春风》要求探究的是“写法”,实用类文本《“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要求探究的是“启示”,都是从一个侧面命题,探究性不浓,答题时只要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即可。但如果是从多角度命题的,答题就相对比较复杂:首先要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从正面肯定,也可从反面否定:其次要紧扣文本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最后略加小结。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第10篇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来年高考我校语文学科上线率和优秀率都有新的突破,为2011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重要篇目的教学。

2、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3、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要点的回顾与整理。

4、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归纳。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的障碍。

5、第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6、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研读考纲,回归课本,看纠错本,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准备作文,做真题,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三、教学设想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结合高考,把五六册的课文划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大块,将它们的教学目标与高考的对应点结合起来,分别确定为:现代文(主要包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小说和第六册的说明文)-----在巩固快速阅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意的习惯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和深层次分析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文言文------以第五、六册的课文为纲,归纳、整理1-4册的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强调以新带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诗歌------根据第五、六册诗歌的体裁、题材特点,把握其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2、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3、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4、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单周为作文指导,训练题(即小作文)由各语文老师自定;双周训练题原则上应统一。

作文训练暂分点如下:

高考作文全程训练

a、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技巧训练

1、审题 2、立意 3、选材4、构思 5、行文 6、拟题 7、修改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 2、议论性文章写作

b、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丰富)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进行排比句、转折句、比喻句、对偶句、是字句、因果句等文采训练。

(二)创造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突破(训练目标:有创新)

2、善于出新(训练目标:有创新)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阶段:教材疏理:(9。3——9。24)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五、六册教材

1

7

9.3——9。10

一、二册教材

1

7

9.11——9。17

三、四册教材

1

7

第二阶段:第一轮复习(9。25——3。7)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古诗鉴赏

2.5

17

9.25——10。14

文言文阅读

3.5

25

10.13——11。12

现代文阅读

6

42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7

49

12.28——3。8

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

1

7

3.9——3。16

第三阶段:第二轮复习:明确重、难点,把握内部联系(3。17——5。15)。

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查缺补漏(5。16——5。31)。

七、教师具体要求:

1、备课

(1)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内耗,力求高质高效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2)充分利用早自习,抓紧抓好古诗文背诵和默写。

(3)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两周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复习资料,注重课后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回复。严肃课堂纪律,优化课堂教学秩序。

3、听课。

同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老教师先上。尽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4、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4)对艺术体育类学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5)关于培优补困。鼓励语文“跛脚生”和“希望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关注他们的进步,适时适当进行辅导。具体办法是: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5、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有作业就有批改” 的要求,对学生作文一定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第11篇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1.明确高考方向

作为高三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说明》以及它们前后的变化,从中摸索出命题趋向,并且把握好其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在教学中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做到突出重点,不留盲点。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就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2.处理好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要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能并重的结合在高三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导向应是平时注重书本和生活的结合、基础和能力的结合,在基础和能力的统一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如:

(1)课前活动:时间不超过5分钟,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口头作文、时事评价、名句背默、美文赏析、字词句纠正等。

(2)作文教学:采取大小作文相结合、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全员参与,分组、分人负责,由学生推荐佳作,再一起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3.归纳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

在高一、高二阶段,学生很少进行有系统、有步骤的训练。为此,在高三的教学中,对各个章节、专题,教师都应及时给他们讲解、归纳有关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如习题评讲课,由于该课重在归纳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对此我们提出了三个基本要求:

(1)评讲要有针对性。我们坚决反对不加选择地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的讲课方式。评讲前一定要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统计工作,确定评讲中的重点。我们评讲中的重点有4个:①全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②具有典型性的题目;③创新题;④暴露出的“教学盲点”。对于那些错误率较低或已经反复讲过的题目则不讲或一带而过,留待课后个别解答。

(2)评讲要讲出规律,我们坚决反对简单地“对答案”。评讲习题一定要帮助学生探寻解题规律,找寻解题技巧。例如讲病句辨析题时,要让学生掌握:①看主、谓、宾,查成分是否残缺;②看定、状、补,查语序是否恰当;③看句间关系,查结构是否混乱;④看句中文言词语,查是否与现代汉语意思重复;⑤看事理,查是否符合逻辑。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做一题,会一类。

(3)评讲要讲出变化,我们坚决反对就题论题。在试卷讲评中,要讲变化,讲发散,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评讲标题含义时,要引导学生总结标题的作用,还要联系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通过讲变化,讲发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

学生基础有好有坏,成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难与易后,课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分层教学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让一些后进生燃起对学习的希望,也能让优等生有更大的进步。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的,为此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基础、多总结。①注重课本,做到“举一反三”,知能并重。试题源于课本,要让学生抓基础、重课本,走出来、活运用;②备错题本,主动做好错题再现及试题分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常要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对典型的、易错的形、音、义等题进行分类汇编,课后多看。

(2)重阅读、多识记、备抄本。每周两节的阅览课是我们学校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多年实践来看,该课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如要求每人备摘抄本,每周摘抄不少于1200字,内容形式不限。由教师批改,学生互评。

(3)配合教师的复习计划。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整体复习的步骤应该和教师保持一致。

(4)积极认真地进行日反思及周总结。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三、重视情感交流

教师要经询学生的意见,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学习得失,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如应付心理、浮躁心理、自卑心理等。

总之,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老师应讲究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学生应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创新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1).

[2] 苗志军.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探讨[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

第12篇

一、教育教学工作

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目的何在?方向何在?方法何在?经历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我也有一点心得。

(一)改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只有教师在观念层面真正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才能把认识转变为一种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在充分理解课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并实施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案,也才能真正收到课改的实效。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会把课改变成自己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使高中语文教学更有活力地向前发展,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二)改变角色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它首先要求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教学管理者的态度对待学生。这种角色意识的弊端是难以公正地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由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激情和科学精神的学生活动,真正活化教学的全过程。

(三)改变教学方式——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改变知识结构

新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语文课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一大困难。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另外,语文学习强调积累、感悟、熏陶,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教师的阅读就不应该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

两年的课程教学,我们在一种全新的模式下探索反思;一年的备考,又让我们在新与旧的矛盾与变革中去发现曙光。

二、备考工作总结

如果说新课改意味着又一次教育教学重大变革的话,那么终极评价策略是否高考?所有的新理念在高考中又如何体现?相对课程教学,也许高三的备考更加艰难。抛开新课程标准,新的考试大纲不说,语文备考相对于其他学科本来就内容细碎、容量极大,学生付出多,收效还较慢,以致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在这一阶段有加重之势,因此语文备考任务更为艰巨、过程更加艰难。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强大的,在我们备课组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新课改的高考备考工作,也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制定合理细致的工作计划指导备考。

在暑假补课期间,我就仔细考虑备课组及年级组的复习计划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制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更有利于指导教学。从2009年9月底到2007年3月底完成一轮总复习;3月底到4月中旬完成二轮复习;4月中旬到5月底完成三轮及全面考练。

(二)认真研究考纲、考题,扎实推进一轮复习。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内容、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在今年新考纲尚未出台之际,我主要是依照09年《考试说明》以及*、宁夏卷三年命题方向及模式进行各考点的复习指导。同时,各课改区的高考试卷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最新动向,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样卷。因此我认真研究5个新课改区(*、*、宁夏、*、*)的高考试卷,确保高三语文复习目标定位准确,复习工作扎实对路。

(三)摸清学生现状、学情,突破薄弱环节。

从多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失分较多;现代文阅读有一定基础,但仍有待提高;文言文阅读较薄弱,遇到难度稍深的文言材料便不易读懂;古诗鉴赏失分较大,学生面对一首古诗,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鉴赏,鉴赏些什么内容,即使能大致读懂诗的意思,对诗后的题目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语用题往往不得要领,只是凭感觉,机械地模仿,这样很容易失分;作文语言功底还不甚理想,并且由于缺少系统的思维训练,往往很难找准切入点,只是泛泛而谈,中心不够突出。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每次考练之后,都要认真分析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找出薄弱环节。针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思路、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想方设法突破薄弱环节,力争把教学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益是语文复习备考的关键。因此,我一直重视抓好备课、上课、训练三个环节。以考点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配套资料,教学过程设计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根据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知识复习课、阅读鉴赏复习课、试卷评讲课、作文指导讲评课),特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珍惜课堂复习的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备考过程中,紧跟备课组的阶段教学计划,并针对班级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在备课、讲课、测试、批改讲评试卷、辅导等方面尽量做到内容全面、准确,态度认真负责有耐心,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并多方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需求方面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他们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帮他们客观分析情况,多方鼓励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重视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协作意识。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既分工又合作,商量制订复习进度,合作寻找复习材料,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另外,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等外界的联系,重视搜集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和最新模拟试卷,让有效信息为高三教学服务。

高三语文高考反思新理念新高考新对策

三、高考命题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基本上稳定地延续了*宁夏高考题的模式和方向,难度应该说与去年持平,题目不乏灵活性、综合性。总的来说,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与以前大纲卷相比,这套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平稳过渡。

紧合复习计划,今年高考命题试卷结构与“*宁夏卷”一致,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适应课改,阅读题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尤其选考题,体现了选择性这一课改理念。必考题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默写。现代文为社科类文章,内容切近语文学科本身,诠释“书”的含义及演变;文言文为史传类文章,与大纲题型一致;古代诗歌阅读为《雨雪曲》(乐府诗),内容是写边塞的,有一定难度,这要求考生将教材里学的唐边塞诗和乐府诗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知识结合起来,适当的整合教材,形成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名句默写全为课内,严格执行考纲划定范围,三道小题,两道在初中,涉及《马说》、《游*村》,一道在高一,涉及《劝学》,跨度较大,这对考生的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要求更高,看来学生平时自觉反复诵读、认真准确默写就尤为重要了。

(二)考查内容及形式紧跟新课改

选考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保护人》。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作品短制精作,构思精巧,具有极高的肩上价值。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的是中国当代人物传记(庄志霞《袁隆平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家应该不陌生,对于传主精神品质及时代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考题的亮点有二,一是选择题(5分)为最佳多项选择,考生可以选两项,得分分别为5、4、3、2、1、0分,得分机会更多;二是最后一小题为探究题,考生要言之有据,有观点,更要用文中材料支撑,考查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表达题为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思维能力,强调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第15题关于玉树的介绍,切近现实生活。第16题关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如果考生认识不深或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充分,或许不好完成。

作文命题相对稳定,基本还是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路子,做到了平稳过渡,让新课改与老教材之间有了衔接,首先学生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就题目设置而言,也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强化人文性和时代性,灵活度和开放性较强。这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种表现。题目材料中罗列的三个事实,很明显试图分别从“成才需要自由空间”“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成才需要自信力”三个角度来解析成才之路。而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则是意在引导考生要通过所给的三件实事分别概括出个中所隐含的规律,有一定的思辨性。

四、高考备考反思

针对今年的高考命题,总结一年的备考情况,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研究大纲、制定计划、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使得复习方向正确、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节奏适度、备考全面是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根本。

1、团队的协作精神是整体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我们备课组在一年的备考工作中,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在交流与沟通中、分工与合作中、理论与实践中积极进取,使得我们的班级复习节奏适度、年级整体步调一致、成绩稳定,没有掉队现象。

2、及时搜集高考信息,多方了解高考动向、精心选择与组编复习资料,使得我们的复习有了良好的依托,没有走入题海战术,更没有走入迷魂阵、死胡同。

3、一定要重视一轮的复习,力求在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让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基础知识及做题技巧,给后面的系统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整,树立学生耐心、刻苦、肯钻研、肯付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稳步前进、成绩不断替高的前提与保证。

5、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鉴赏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紧跟高考命题的节奏和步伐,使学生在灵活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的试题面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及时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在一种民主集中的氛围中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当然,经验与教训并存,不足与失误也是存在的,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对于识记部分,尤其是字音、字形、名句默写、文学常识要在高一高二阶段就加强,高三只是一个巩固强化的的阶段。这样一则学生掌握更为牢靠,二则也有效缩减了这一部分的复习时间,为整个总复习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