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

时间:2022-10-20 10:2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排烟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排烟系统

第1篇

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常见问题

1.1自然排烟1.1.1自然排烟窗结构形式和设置位置不合理。部分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将排烟窗设计成不能正常开启的固定窗,或将窗上部做成固定窗,下部做成可开启的排烟窗,这都对排烟窗的排烟功能造成影响。另外,考虑到自然排烟效果,排烟窗应当尽可能设置在靠近墙的上部,然而根据相关建筑统计分析发现,大量建筑的排烟窗都安置在下部,离吊顶、吊板的位置较远,这也会对排烟功能造成影响。1.1.2自然排烟的可开启外窗设计不规范。根据相关规定,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在五层范围内应该有不小于2m2的可开启外窗总面积,而且必须采用可开启的外窗窗子型式,避免使用防火窗、内窗、外门、固定窗等。然而在建筑消防审核中发现大量建筑对于排烟窗的型式和开启面积设计不规范。如某高37m、12层的二类商业建筑,该楼防烟楼梯间每层按照0.72m2的防烟面积设计外窗,虽然其开窗面积在规定范围内,但其采用的是不可开启的甲级防火窗,这对于自然排烟是非常不利的。改进中应当要求设计人员在楼梯间安置相应的机械加压送风设施,或是将固定窗改为开启窗。[2]1.2机械防烟1.2.1忽视对避难层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部分设计人员对于避难层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考虑不周,另有部分人员将机械排烟系统设置在封闭避难层,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发生火灾时,人员在避难层的封闭空间里要保证不受到烟气的侵害,因此要在避难层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如果避难层内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就会使避难层内部形成较大的负压值,会造成避难层空间内涌入大量燃烧烟气,这对于人员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如某高103m、地上28层、地下5层的五星级饭店,在相关的消防审核中发现该楼的避难层仅在前室和转换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未在封闭避难层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2.2未合理设置加压送风机风量。部分设计人员误认为风机送风量越大越有较好的防烟效果,另有设计人员未按照正确送风量公式计算,随意设计送风量值,这不利于送风机的防烟效果。在送风机送风量计算中,应当考虑风道漏风系数,风量计算公式为:L=f(f*v*n),f是指前室防火门断面积,n是指着火时的开门数量,v是指门洞风速,通常设置在0.8~1.5m/s的范围内,L是指风量。当f、n一定是,如果单纯使L增大,便会使v增加,当v超过1.5m/s时,就会造成前室与走道间的疏散门难以开启,这会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如在一栋19层的一类高层综合建筑中,其设计人员直接将风机送风量按照规范设定值的两倍设计成44000m3/h,而根据实际公式计算只需要27500m3/h,另外考虑到竖井漏风系数为1.5,因此应当将设计值固定在33000m3/h,其设计值超过准确值的35%,这必然会引起疏散门开启困难。[3]1.2.3送风机风量计算中为考虑竖井漏风系数。根据相关消防规定,在进行通风机选择时,要及时掌握设备和放到的漏风量,通常风管漏风率应当控制在10%左右。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土建竖井的漏风率应当控制在20%以上。如果在加压送风机选择时忽视漏风系数的影响,在消防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等部位就不能获得充足的送风量。如某高层建筑在防烟楼梯间安装有机械加压送风机,其采用土建竖井作为竖风道,设计风机送风量为43800m3/h,而如果考虑竖井漏风率20%,其防烟楼梯间所拥有的送风量只有39818m3/h,不符合防烟楼梯间的送风要求。1.3机械排烟1.3.1排烟口设置不符合烟气流动规律。通常情况下排烟口应当设置在靠墙的顶棚或上部,而部分工程项目在排烟口设置中没有严格掌控安装位置,经常将其设置在墙下部,这在发生火灾时排烟系统很难完成有效地排烟。另外,如果排烟口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排烟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时更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1.3.2未对排烟设施位置进行严格设计。根据相关消防规定,缺乏直接自然通风、长度距离超过20m的走廊和存在自然通风、但长度距离超过60m的走廊内要设置相应的机械排烟系统。而部分设计人员严重忽视此消防技术规范。如某17层建筑工程,1层为仓库用房,2层为农贸市场,3、4层为大型超市,5~7层为办公用楼,8~17层为居住区,属于一类高层综合建筑,该楼设计人员却忽视对超市、办公走廊和超过100m2的房间内的机械排烟系统的安装,这给楼层的消防安全埋下严重隐患。1.3.3排烟量不符合排烟要求。排烟量不符合要求的重要表现就是排烟量小,甚至部分排烟设施无法起到排烟作用。引起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工程未按照有关要求选用双速风机,还有部分建筑单位选用了功率较小的风机,因此导致风机排风量小、风速较慢。

2结束语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和消防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应当根据防排烟系统设计相关规范,针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处理措施,以不断提高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国威 单位: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2篇

关键词电子工厂多层厂房防排烟系统

0引言

随着两江新区的设立,重庆市建设笔记本电脑和离岸数据开发全球性产业基地的目标确立,越来越多的电子制造企业被引进到重庆,给设计行业带了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让我们面对更多的挑战。如何适应电子厂房本身的生产工艺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设计,是我们面临到的新课题。本文通过某多层笔记本生产厂房的设计实例,分析了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形式,对其他行业的多层厂房防、排烟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

该电子生产厂房由地下一层及地上四层组成,建筑高度23.2米,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为电子装配车间,火灾危险性等级为丙类,主要易燃物为包装用纸箱及塑料件。

厂房外轮廓尺寸为225m×120m,东西向外墙处满布生产所需的各设备用房及辅助用房,南向为办公区域。

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地上各层生产车间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2000 m2 ,辅助办公部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5000 m2 ,地下负一层车库防火面积小于4000 m2 ,其余功能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 m2。

该工厂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措施应从严设置。

2 防排烟设计要求

负一层由车库、设备用房及员工更衣室组成,自然排烟不满足要求,应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地上一~四层,丙类厂房,应设防排烟设施;办公区域设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3 地下层防、排烟设计

负一层建筑面积27310平方米,共有21个防火分区,由车库、设备用房、更衣室及贵宾区组成。该部分的设计与常规地下室设计情况类似,因防火分区较多,设计中有以下心得总结,供大家参考。(负一层防火分区如下图)

(1) 共设有4个集中风机房,送、排风(烟)系统都 不可避免出现穿越防火分区的情况,应尽量合理规划系统分布,必须穿越防火墙、防火分区处应设至防火阀,穿越楼板、防火墙及防火分区的风管,按照规范要求,均应设置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小于1.2mm,风管及防护体无害的柔性材料封堵。

(2) 对设置风机房有困难的区域,如需排烟的内走道,用于消防的风机吊装在楼板上,四周应设置防火维护。

(3) 兼做平时通风的消防风机,根据节能要求,选择双速风机,系统划分的时候应尽量减少消防排烟量与平时通风量的差值,这样往往能得到跟高效的电机匹配。经计算,实际所需的排烟量接时通风量的两倍,这时则需要独立设置部分排烟风机。

(4) 多数设备用房皆处于两个防火分区的分界处,若在隔墙上设置防火百叶作为自然补风口时,应尤其注意不要跨越防火分区。若是多个设备用房同时从走道处自然补风,且兼做平时通风系统的补风时,因核算走道本身的自然补风能力,必要时,应在设置机械补风系统,以达到补风量的要求。

(5) 电气站房,设有气体灭火的,应设置排风系统,该系统若与其他房间平时通风系统共用,要考虑有毒气体对其他房间的扩散的可能性,做好止回流措施,以确保有毒气体直接拍至室外空气流通处。

4 地上厂房防、排烟设计

地上部分,共4层,层高小于等于6米。车间辅房及办公用房均靠外墙设置,通过开窗可以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生产车间位于一~三层楼内区,自然排烟不满足要求,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一层防火分区如下图,2~3层相仿设置)

4.1 传统的机械排烟系统形式

设计时首先考虑了传统的机械排烟设计形式,系统设置如下:

(1) 不超过500平米划分一个防烟分区;厂房柱距为9m×9m,故每5个柱间区域设置一个防烟分区,分区按照南北向排列布置;

(2) 防烟系统与空调系统合用管道:每3~4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排烟系统,在空调回风管始端引出旁通管道连接排烟风机,设置电动蝶阀,以切换系统功能。失火时空调送风系统切换成全新风模式,用于补风。

(3) 根据规范要求,同时承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m3/m2•h计算,考虑15%的漏风系统,故排烟风机风量为62000m3/h。

该系统设置,送回风风管在每个柱间分布均匀,与空调系统相结合,空调工况时回风均匀,较好的保证了室内温度分布均匀。

4.2 改进后的机械排烟系统

传统的机械排烟系统设置,管路较密集,不利于工艺生产线自己的管道布置,不符合电子厂房的生产现状。工艺专业针对我们的排烟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要求: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排烟管道的布置量,为工艺管线布置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考察沿海地区电子厂房时发现,车间的防烟分区按照不大于2000m2划分。这虽然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m2的最大防烟分区面积要求相抵触,但却是有设置根据的,参考了上海市《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第4.1.6条“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m2,长边不应超过60m”。根据该规范要求,排烟量的设计应通过公式V=(Mρ*T )/(ρ0*T0 ) 计算获得。

以下本项目的计算取值及结果:

(1) 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一楼最大防烟分区面积1311m2,梁下高度5m;二、三楼最大防烟分区面积1796m2梁下高度4.5米;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排烟系统;

(2) 火灾热释放量Q=at2

式中Q火灾热释放量(kW);

t排烟系统启动时间,一般取300s;

a火灾增长系数(按照表5.2.2以中等火情考虑,取0.012);

(3) 烟缕形式为轴对称烟缕,故烟缕质量流按照最不利情况即Z>Z1考虑,则

Mρ=0.071Qc1/3Z5/3+0.0018Qc

Z1为最大火焰高度,经计算Z1=0.166Qc2/5=0.166(0.7*1080)2/5=2.35m

Z为燃料面到烟气层底部的高度,按最不利情况统计到梁底高度,Z=5m

Qc热释放量的对流部分,一般取值为0.7Q (KW)

Mρ烟缕质量流量(Kg/S)

(4) 烟气层温度计算:ΔT=Qc/(Mρ*Cp )

(5) 带入公式V=(Mρ*T )/(ρ0*T0 ),依旧考虑15%的系统漏风率,本项目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为46050m3/h。

根据该规范4.2.2条第4点的规定,设有喷淋的大空间办公室、汽车库,其排烟量可按照6次/小时换气计算且不应小于30000 m3/h 的要求。虽然车间并非大空间办公室,但因人员密集,设计仍根据该条文要求进行校核。分别对一~三层防烟分区按照6次/小时换气量进行计算,一层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为45230 m3/h;二三层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为55766 m3/h。

结合两种计算方法所得,每个防烟分区均取两种算法结果的最大排烟量进行风机选型。

根据该规范及已实施的工程情况,将拟采用的设计方案报请重庆市消防总队组织消防论证,结论是该项目可以参照《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实施,且应满足该规范相关各专业的设计要求。

4.3 在采用新的排烟系统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挡烟垂壁的高度应经过计算进行设置,而非直接采用500mm的常用值。

(2) 排烟系统与空调系统宜分别设置,当必须合用一套管路时,应在空调机房内设置喷淋系统。

(3) 虽然全国性质的防排烟技术规程已进入审批阶段,其条文大量采用了上海的地方规范,但仍未实施。因此在对上海市《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未进行采标的城市或地区,参照该规范设计防排烟系统之前应通过地方消防部门的消防论证后再进行设计。

第3篇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关键性;技术措施

前言

怎样控制火灾烟气的蔓延与扩散,已经成为了研究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高层建筑烟气流动的因素众多,高层建筑的外形、内部结构又各不相同,使得控制高层建筑的烟气流动极为困难。因此,对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的运动特征和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1. 防排烟的关键性

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内,可燃装修材料、陈设物品较多,还有相当多的高层建筑使用了大量塑料装修、化纤地毯和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各种塑料以及其他化工建材等易燃材料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应用,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易使人窒息、中毒致死。

2. 防排烟技术措施

要降低烟气对人的危害,应该从减少烟气的产生、控制烟气的蔓延、及时地消除烟气等方面来考虑。

2.1 减少烟气的产生

烟气是可燃(B2级)材料燃烧的产物。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其承重构件应采用不燃材料,非承重构件也应采用不燃材料,仅条件非常困难时可采用少量可燃材料。在室内装修时,须尽量采用不燃(A级)或难燃(B1级)材料,特别是顶棚应采用不燃装修材料,顶棚材料燃烧性能应高于墙面,墙面应高于地面;一般规定楼梯间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 级;门厅和走道的顶棚应采用A 级材料,其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低于B1级。对可燃材料(如木质材料、纺织物)应作阻燃处理;使用的电气线路应选用低卤类绝缘线缆;对有机物(如塑料)材料应进行抑烟剂技术处理,以减少烟气的生成量和毒性。

2.2 控制烟气的蔓延

根据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应设置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采用梁、防烟垂壁(高度不小于500毫米)、隔墙等围护设施将烟气临时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阻挡烟气在水平迅速蔓延;在每层对管道井、电缆井、玻璃幕墙与外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使烟气不能自下而上自然流动;对电梯井、楼梯间,应采用设置前室、封闭楼梯间,入口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阻隔空气流动路径,以减少“烟囱效应”,防止烟气迅速进入。

2.3 及时消除烟气

在房间、内走道、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窗户,窗户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5%、走道的2%,靠外墙的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如果能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烟气就能自然排出。如房间、内走道没有自然通风排烟条件,则应增设机械排烟设施,排烟量应按防烟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当排烟风机负担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 立方)计算;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下或墙上侧,不应紧靠出口,以及时排除烟气。自然或强制排烟系统经常被用于控制烟气使之保持在一定高度,因而使在烟气下面逃生成为可能。

3. 防排烟的设计

3.1 什么情况下应设全面排烟送风设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1条规定: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6.1.1 条、第6.1.2 条规定:某些人防工程的某些部位应设防烟、排烟设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A条规定:除设在首层、二层、三层以外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均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综合三部规范可得出:只有设在四楼及四楼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地下建筑才考虑设置全面排烟送风设施。

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要排除某一区域的空气,就需要同时有另一部分空气来补充。要排除地下建筑的火灾烟气,就需要送风系统送入新鲜空气进行补充。所以,地下建筑设有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那么其他场所应不应该设置全面排烟送风设施呢?

3.2 全面排烟送风系统中如何组织空气流动

目前,设有机械送风和排烟系统的建筑正在增多。在这种建筑中如何组织空气流动?国家规范尚无规定。通常这类场所多将排烟口、送风口布置在吊顶上,送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多采用联动控制的方式。

如果没有排烟送风系统,发生火灾时,火灾烟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升起,遇到楼板时改为水平扩散,在冷空气的掺混和楼板的冷却下,温度下降,密度升高并向下流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当火灾发生时,火灾烟气流动路线与机械排烟送风系统产生的气流路线相反,火灾烟气流被人工气流扰动、稀释,火灾烟气会弥漫整个空间,不利于排出。

在设有全面排烟送风设施的建筑中,如何组织空气流动呢?本文提出一种送风设计以供选择。在此设计中,排烟口与送风口都设在吊顶上,通过控制送风支管上的阀门只向同一防火分区中未探测到火灾的防烟分区送风,排烟口则仍在排烟防火阀的控制下工作。

在全面排烟送风系统中采用选择送风有如下优点:送风口送入的风经过缓冲风速降低,与普通建筑的自然补风风速相当,气流方向不与火灾气流冲突,不会扰动火灾烟气,利于火灾烟气的排出。

3.3 防排烟系统与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

防排烟工程的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及时而有效地排除火灾初起区域和蔓延到未着火区域的烟气,防止火灾烟气扩散到未着火区域和疏散通道,为受灾人员的疏散、物资财产的转移、火灾的扑救创造时间和空间上的条件。防排烟系统主要是在火灾发生初期发挥作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好能及时发现和通报火灾。因此在设有机械防排烟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中,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本应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但实际工程中因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施工、维护、使用不当等原因,使防排烟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是常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各种不同的原因普遍存在误报火警现象,有的还使机械防排烟系统误启动,因此使用单位往往停止使用联动控制功能,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并联动启动机械防排烟系统的优越性不能发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错误甚至会造成两系统根本无法联动控制。

3.4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防火门应怎样控制

《高规》第5.4.2 条规定用于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虽然很多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防火门都装有弹簧式闭门器,能够自行关闭(这符合《高规》的规定),但这样控制防火门却留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弹簧式闭门器一般可以使防火门关闭,但当防火门完全打开时,弹簧式闭门器却不能关闭防火门,只有外力使防火门稍稍转动后,弹簧式闭门器才能关闭防火门。使用单位为了通行方便,往往使防火门长期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甚至用绳索、铁丝使门固定于打开状态,或者干脆拆除闭门器,这样防烟楼梯间实际上变成了敞开楼梯间。

4. 结束语

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大致和建筑物高度成正比,采用的防排烟系统必须对烟气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某些特定区域内的烟浓度始终能维持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可以忍受的水平。所以,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的运动过程,并采取科学的烟气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和快速灭火,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杜红.防排烟工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1).

第4篇

关键词: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补风;设备房布置

1 地下汽车库设置排烟设施对建筑面积的规定

2014年以前的工程现状,由于原“汽车库规范”只规定面积超过2000O的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而对面积不超过2000O的地下汽车库排烟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定。2009年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后,明确规定建筑面积小于2000m2的地下汽车库需要设置排烟设施,并指出“如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014年以后的工程现状,“汽车库规范”规定: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O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也就是说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其汽车坡道可直接排烟,且不大于一个防烟分区,故可不设排烟系统。与原规范不同,“汽车库规范”对采用何种排烟方式不再进行规定,例如面积大于1000O的地下汽车库若能满足自然通风开口面积、满足开启方式、开口高度等的要求,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更加符合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控烟设计的原则。

2 地下汽车库排烟量计算

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按性能化设计方法计算排烟量。排烟口风速规定不大于10m/s,因为如果从一个排烟口排出太多的烟气,则会在烟层底部撕开一个“风洞”,使新鲜的冷空气卷吸进去,导致实际排烟量不足。如图1所示,排烟口存在一个最高临界排烟量。临界排烟量与排烟口位置、烟层厚度、环境温度、烟层与环境温度差有关。

对于一定使用功能的房间,排烟系统的设计取决于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根据建筑层高、清晰高度等条件计算烟气产生量和需要的排烟量。“汽车库规范”参照标准对排烟量计算方法得出简化表格。即汽车库的排烟量不应小于表1中的数值。

根据建筑空间净高直接选取该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当净高位于表中两个高度之间时,按线性插值法取值。原“汽车库规范”中利用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车库排烟量的方法不再适用。

3 防烟分区的划分

地下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000O,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同时防烟分区的划分也不是越小越好。有些工程设计人员为了减小排烟系统风量,在设计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时把突出楼板下高度超过500mm的结构梁当做挡烟垂壁,划分出数量众多的防烟分区。然而,烟气产生量与火灾热释放量有关,过小的防烟分区其储烟仓容积不能容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必然会产生烟气蔓延,挡烟垂壁已经失去了防烟分区的作用。从便于工程设计角度,可以按常规条件计算出常用功能区域排烟量,将其规定为最小排烟量,根据最小排烟量套用单位地板面积排烟量指标反过来确定最小排烟分区面积。

4 补风系统

根据空气流动原理,需要排出某一区域的空气时,同时也需要有另一部分的空气补充,地下汽车库由于防火分区的防火隔墙和楼层的楼板分隔,除了地下一层有直通室外的汽车疏散口以外,都是四周封闭的环境,如果排烟的同时没有补风,则空间内形成负压,无法有效进行排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

5 设备房布置

排风机房尽可能分布均匀,以避免排烟风管太过集中在一个区域,导致水、暖、电专业管道相互交叉、打架,降低车库室内净高,影响验收。进风(新风)竖井必须尽可能远离排烟竖井,以避免气流短路。进风口远离排风口水平距离至少10m,达不到者则排风竖井排风口必须高于进风竖井取风口3m。

“汽车库规范”规定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现行行业标准《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GA211-2009进行风机内部耐受高温气流试验。说明风机不具备耐受外部烟火侵袭能力。有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大空间排烟风机、汽车库排风兼排烟风机时,为了不占用机房面积,直接吊装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室内空间内,排烟风机直接受烟火威胁。

这样的设计做法显然存在火灾隐患。与消防有关的风机如加压送风机、排烟补风机等均应得到防护,应设置在不同的专用机房内,保证发生火灾时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

6 结语

综上所述,除了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以外,其他地下汽车库均应设置设置排烟系统,但不限制使用机械排烟还是自然排烟,更加符合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控烟设计的原则。车库排烟量根据建筑空间净高采用直接取值方法计算。防排烟风机应设置专用机房,保证设备不受烟火威胁。

参考文献

[1] GB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2014.

第5篇

关键词:风量调试偏差 防排烟全压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

为检验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该进行调试。本文针对不同系统的用途和特点,提出具体的调试方法。2 调试方法2.1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的三类正压送风系统。2.1.1 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此类系统每隔2~3层设1个风口,风机启动后,全部风口自动开启。由于楼梯间正压送风口不可调节,所以不必考虑每个风口的风量平衡。进行检测时,首先测量每个风口的风量,然后相加,所得的总和就是系统总风量,把它与设计要求对比,若能达到系统设计风量的90%以上,就可以认定为合格。另外,如果需要还应测量风机的风量和风压。测量风机吸入端和压出端风量,当其风量差不大于5%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该值就是风机的实测风量。比较风机实测风量和系统实际风量,就能够看出风道是否存在明显漏风现象。最后是测量风机全压,它等于进出口的全压差。通过测量风机全压和风量,就能够判断风机是否在最佳工况范围内运行,以及风机是否存在质量问题。2.1.2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关于此类系统火灾时的风口开启数量,目前国内各种设计资料的介绍有些差别。但多数设计人员倾向于开启着火层以及上下两层前室风口的运行控制方案,而且每层风口的有效面积均按总风量的1/3确定。由于前室正压送风口不可调节,所以不必考虑每层风口的风量平衡。也就是说开启任意相邻三层前室的风口,它们的风量总和如果能达到系统设计风量的90%以上就可以认定为合格。实际检测时应重点测试系统最远端三层的风口。风机的风量和全压的检测方法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相同。2.1.3避难层正压送风系统此类系统火灾时所有风口同时开启,它的风口运行控制方式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基本相同,因此,该类系统的总风量、风机风量、全压检测方法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相同。2.2走廊排烟系统高层建筑走廊排烟系统一般为竖式布置,每层走廊被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系统设计风量按最大走廊面积120m3/(h ㎡)计算,每层风口风量按最大走廊面积60m3/(h ㎡)计算。由于每层排烟口都不可调节,所以不必考虑每层风口的风量平衡。也就是说开启任意两层走廊的排烟口,它们的风量总和如果能达到系统设计风量的90%以上就可以认定为合格。实际检测时应重点测试系统最远端两层排烟风口的风量。风机的风量和全压检测方法与正压送风系统相同。

2.3地下室排风兼排烟系统

由于地下室排风兼排烟系统需要兼顾排风和排烟两种功能,因此,调试难度较大而且问题较多。对该类系统应参照《高规》第8.4.2.1 条和第8.4.2.2 条进行调试。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地下室排风兼排烟系统,至少要能够保证任意两个分区同时排烟,如果随机选择两个分区反复测量排烟风量,显然工作量太大,测试周期太长。为简便起见,笔者建议当系统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时,首先打开所有分区的排烟口,测量各个风口的风量,然后相加算出每个分区的风量,列出各分区风量与规定值的比值,比值最小的两个分区为最不利分区。关闭其它分区的排烟口,测量这两个最不利分区内各个风口的风量,然后相加,所得结果不低于两分区规定值总和的90%(由于排烟口都是不可调节的,所以不必考虑各分区风口之间的风量平衡)即可判定为合格。另外,还要采用同样方法测量面积最大两个分区的风量,然后判断它们是否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以上两项均符合要求,该系统可判定为合格。3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3.1风机风量风机风量为各风口设计风量的总和加上漏风附加量。3.3.1 土建风道的沿程阻力 土建风道主要包括混凝土风道和砖砌风道,受各种因素影响,它们内表面的绝对粗糙度相差较大。设计手册中只收录K=3.00mm,0.9mm,0.03mm 三种粗糙度风道的修正系数ε。实际上多数土建风道的粗糙度K>3.0mm,设计人员在计算沿程阻力时由于缺乏依据,估算值比较保守,检测发现,有些工程风机实测全压仅为风机全压的1/2左右。国内有关设计手册应尽快补充K>3.0mm 的风道粗糙度修正系数ε。3.2系统布置3.2.1地下室排风兼排烟系统地下室排风兼排烟系统需具备排风、排烟、防火等多种功能,必须有比较复杂的控制转换装置。当1台排烟风机同时负担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系统实际运行效果。下面对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几种模式分别加以讨论。

1)排风口、排烟口合用,并且保持常开的系统。平时为保持系统和风口排风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应该调节各风口风量直至达到平衡。火灾时未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风口不能自动关闭,排烟风机要负担所有防烟分区的排风和排烟,而且着火的防烟分区内的风阀未完全开启,这样着火的防烟分区内的风口排烟量无法保证,有可能远低于一个防烟分区60m3/(h ㎡)的排烟量。

2)排风口、排烟口合用,火灾时能够关闭的系统。平时为保持排风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调节各风口风量直至平衡。火灾时着火的防烟分区的风口排烟,其它防烟分区的支管风阀或风口自动关闭。但由于着火的防烟分区内的风阀未完全开启,排烟量可能低于设计要求。3)排风口和排烟口单独设置的系统。这种系统排风和排烟互不影响,平时排烟口关闭,排风口排风,调节排风量达到平衡;火灾时排风口关闭,着火的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开启排烟。

3.2.2防烟分区合理地划分地下室防烟分区,有利于烟气的迅速排除。当地下室房间较多而且面积较小时,可以按照房间划分防烟分区,这时系统排烟量等于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 ㎡)(地下车库可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h-1计算),而系统排风量等于全部容积乘以规定的每小时的换气次数。两者比较,系统排烟量与排风量可能相差不大,选用单速风机完全可以解决排烟和排风问题。但在某些工程中多个房间被作为一个防烟分区处理,使得系统排烟量大大增加,必须选用双速风机。另外,由于防烟分区的每个房间都必须设置排烟口。

3.3 其它

3.3.1 土建风道漏风目前,土建风道漏风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尽管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如在土建风道砖砌体的内表面抹灰,但仍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建风道砖砌体孔洞、缝隙较多,而且里面空间狭小,工人抹灰操作十分困难。例如:某工程共46层、建筑面积13万㎡,它的走廊排烟风道、楼梯间正压送风道紧靠在一起,当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同时启动后,顶棚排烟口向外出风。明显存在两风道相互串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难以预料。建议有关设计人员尽量避免采用土建风道,如果采用,其断面积至少在1㎡以上。目前,某些设计手册介绍土建风道的附加漏风率在0.1~0.2之间。通过检测发现偏小,建议在内表面抹灰较好的情况下,砖砌体的附加漏风率应定在0.3左右。3.3.2 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Q-H 曲线大都属于陡降型曲线,Q-η曲线在最高效率点附近迅速下降,一旦流量、风压不在设计工况下,效率下降很快。轴流风机的最佳工作范围较窄,一般不宜设置调节阀门来调节风量,而实际排风兼排烟系统又必须使用调节阀,这就是风量调试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重要原因。此外,现场检测发现除某些信誉较好的大型国营企业的产品外,许多工程使用的轴流风机(含混流、斜流风机)质量低劣,有些产品的实测风量和风压竟均不到额定值的1/2。希望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今后一定要慎重选用产品。4 结束语目前,国内有关方面对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调试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资料很少做深入探讨。致使部分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材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提出的调试方法,能够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对于保证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地下车库;排烟系统;通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34.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下汽车库在现代建筑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包含着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室,变电站,换热站,锅炉房等等关乎小区建筑“心脏”的重要“房间”,还有车库顶下各种设备,电气管线,现就其中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就一些大家都都关心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提高,把车库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好。

第一,风井位置选择,一般选在以楼梯间为一侧,做管道井,做成和墙一样,在外面看到的是一面墙,风井升到车库地面上以后,可以背靠着楼梯间的地面部分外墙,不至于被风刮倾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违反《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3-2006,9.4.7条: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度不宜小于3.0 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对于这一条,排烟井选择一个楼梯间设,补风井在另一个楼梯间设置是比较科学的,在同一个楼梯间两边,即设置送风井又设置排烟井,水平距离难以达到规范要求不宜小于10m,在实际工程中宜尽量避免。

第二,送风,排风系统及补风,排烟系统选择:

1.经过比较,选用排烟及排风系统风机共用,风管共用,风口共用控制简单,系统简单。排烟及排风均按照不小于6次/小时的换气量考虑,车库层高小于6m时,均按照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计算出来排烟量及排风量相同,风口可选用单层百叶风口,上部排烟及排风,之所以可以上部排烟,是因为,传统“从下部排风的目的是排除含铅汽油中的含铅气体,铅的比重大,沉积在下部,考虑到今后使用的汽油中不会含铅,同时汽车库一般层高较矮,在汽车行驶的扰动下,室内有害气体的可能性较小。”详见《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一书8.6“地下汽车库的排烟设计”一节的描述。《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2.3条:“每个防烟分区应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宜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其条文说明:“地下汽车库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开始绝大多数聚集在车库的上部,将排烟口设在车库的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效果更好。”也印证了上部排烟及排风的优势。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P1223:“应按每个防烟分区设置排烟系统”,也就是说一个防烟分区设一套排烟系统。

2.选用补风及送风系统共用,送风机的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风机排烟风量或者排风量的 50%考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P58推荐,4.3.3推荐“当汽车库设置机械送风时,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85%”,一般选不小于50%,风口可选用单层百叶风口,上部补风及送风。

地下车库的补风系统现行的规范,书籍未规定是否需要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送风系统,但是,一般也是一个防烟分区一套送风系统,这样做控制简单,最好。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一个防火分区选择一套送风系统给两个或者多个防烟分区补风,补风及送风共用系统按照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85%选择送风机,排风量为一个防火分区中所有防烟分区的排风量的总和。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双速风机,平时,机械送风(补风)系统低速运行,火灾时,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低速运行,两个以上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时高速运行(送风机带三个及三个以上防烟分区的实际工程中一般不涉及)。

第三,风阀选择:

排烟及排风系统可选用280℃排烟防火阀,常开,和风机联动。

补风及送风和选择70℃防火调节阀,常开,和风机联动。

风阀和风口配合选择,若要实现常闭功能,则其中一个具备即可,共用系统,因为平时要排风,送风,所以只能常开,火灾时关闭非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火灾时补风及送风共用系统继续工作,温度超过70℃时关闭。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6年版)8.4.5条:

“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在地下车库,一般一个防烟分区一个排烟风机适宜,一个防烟分区内若排烟存在支管,若支管排烟口(排风口)使用的排烟口(排风口)具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功能,支管也可以不设置280℃排烟防火阀。

第四,风口选择:

补风口或送风口,可选择单层百叶风口,常开,可平时送风,火灾时补风。排烟口或排风口,也可选择单层百叶风口,常开,可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

第五,设备类用房,电气类用房通风设计:

可以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3“机械通风”一节相关要求,排风量:变电室5~8次/h, 配电室3~4次/h,水泵房4次/h,换热站10次/h,以上“功能用房”送风均可在墙上设置百叶风口从车库自然进风,无人停留且房间门为防火门的机电用房,如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水泵房,换热设备用房可不设排烟系统。

第六,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地下部分:

地上和地下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宜分别设置送风井,送风机,送风管道。若合用送风井,送风机,送风管道,做法可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P1221表13.4-10做法实施。

对于防烟楼梯间和其独立的前室,可以仅对楼梯间加压送风;对于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应对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地上风口和地下风口在计算选型时不用区别。

第7篇

关键词:底下车库;排烟;通风系统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地下车库通风、排烟系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部门对地下车库通风、排烟系统十分重视,设计文件由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和消防管理单位进行审查。但仍有许多设计人员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够明确,下面提出一些常见问题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一、地下车库防排烟设计应以哪部规范为准      

通风系统应以《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为准,这已是一个共识。但对防火排烟系统来说,目前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等,几部规范各有侧重点,要求也不尽相同。地下车库可燃物较少,基本无人停留,且与上部建筑采用较安全的防火分隔。因此地下车库的设计应以《汽规》为准。

二、地下车库是否必须设置通风系统

地下车库如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油气引起爆炸,而且使车辆发动时产生大量废气,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室内的废气主要含一氧化碳、甲醛和铅等,但以一氧化碳为主。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内最高一氧化碳允许浓度为30mg/m3。一般地下车库自然通风不好,汽车尾气无法自然排出,很难达到卫生标准要求,因此必须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才能有效改善车库内空气品质。

机械通风系统有机械进风、机械排风和自然进风、机械排风两种方式。一般地下车库为单层停放,排风量按体积换气次数计算。《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6.3.4条规定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时。车库体积计算时,当层高H>3m时,按3m计算体积,当层高H

三、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气流组织是否必须设置上、下排风口

地下汽车库通风系统应重视送风、排风与排烟系统的气流组织,合理的气流组织可以迅速地排除汽车库内废气与烟气。要使气流组织合理,设计者应认真研究、确定送风、排风与排烟系统形式与布置,使疏散方向正好是烟气与污染浓度降低方向,排风口、排烟口要尽可能均匀,靠近汽车附近,送风口应布置在疏散口的方向。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6.3.5条规定地下车库的排风宜按室内空间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地带按排风量的1/2~1/3计算,下部地带按排出风量的1/2~2/3计算。按照规范的条文说明原因是因为汽车尾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这种解释有待商榷。 

四、地下车库是否必须设置排烟系统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未明确规定地下车库排烟的设置,并不是说地下车库不必设置排烟系统。地下车库发生火灾时,有毒的高温烟气会很快充满地下室,疏散、扑救比地上建筑困难得多,如果烟气不能迅速排出,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消防员扑救。因此地下车库设置排烟系统是完全必要的。

汽车库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风量的50%,进风方式通常有自然补风和机械送风。利用车道自然补风应保证火灾时车道出入口保持敞开,有些车库的出入口处设有防火卷帘,平时收起时不影响进风,但火灾时放下后是无法保证足够进风的,这时必须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根据《汽规》5.3.3规定,当汽车库和汽车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坡道的出入口可不设防火卷帘,这样可以简化排烟系统设计,节省投资。

五、排烟量应如何正确计算

《汽范》第8.2.4 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当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这时很好按6次/h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每个防烟分区按6次/h计算,但此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如何计算?是按各个防烟分区排烟量的总和还是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的二倍?因此排烟系统的设置也不应跨越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排烟系统就可以按规范计算了。

六、排风、排烟系统合用的设计方式

地下车库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车库排风、排烟风机合用,两系统管路、风口均分开设置。

2、车库排风、排烟风机和管路合用,但风口分开设置。

3、车库的排风、排烟风机和管路合用,排风口、排烟口部分合用。

4、排风、排烟系统及风机均合用,排风系统不做下部排风。

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方案四通风、排烟系统将所有排风口做成固定百叶风口,兼做火灾时排烟口使用,此方案系统简单,仅需在排风机入口设280 ℃熔断防火阀,系统控制少。

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每个通风、排烟系统所负担的面积尽量不超过2000m2,否则,风道尺寸过大,不便布置,且风机风量大,系统运行灵活性差,能耗大、噪音大。

2、在选择送风、排风机房位置时,尽量将其对称、对角布置,这样可以送风、排风均匀,且减少管路交叉,又易保证地面上排风、排烟竖井的排风口与送风竖井的取风口间的距离要求。另外,在设计中应将取风口设于上风口位置。

  3、排烟口应尽量与排风口合用,少用或不用板式排烟口,这样可减少活动部件投资,电气控制简单,施工方便,系统可靠。

4、风管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厚度符合防火要求。

5、进、排风系统配电必须采用最末一级双电源切换。

综上所述,地下车库排风,送风及排烟系统设计应尽量简化系统、节省造价、少占建筑空间,但必须满足消防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平常要注意消防控制系统维修保养,如果一旦失火,能保证排烟系统正常工作。尽量减少灾损失。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防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正压送风;机械排烟

1 高层防排烟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1.1 自然排烟设施不能达到排烟要求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l00m的民宅,最好设置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是一种建造经济、设置简单、容易操作、维护也十分方便的排烟系统。但是,一些使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能按规范进行,导致了工程完工之后,所建设的自然排烟设施并不能达到要求或不根本具备排烟作用,具体的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当:从排烟的效果考方面虑,排烟窗应该设置在尽量靠近屋墙上部的位置。但是,现在在相当数量的工程中,可能是出于外墙美观,甚至仅仅为了工程建设的方便,自然排烟窗并不是设置在墙上部的,而设置在了中部甚至下部,距顶板的距离较大,非常不利于自然排烟。

(2)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不符合规范:《高规》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3)排烟窗的安装高度较高或者缺少便于开启的装置:按相关规范要求,排烟窗的开启装置应该以便利和快速为设计基准。但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排烟窗的设置高度较高、开启困难,有的甚至变为固定窗完全无法打开,这一点相当不利于火灾情况下使用者的自救。

1.2 机械防烟设施的设置问题

在机械防烟设施方面,设计和建造时容易出现送风道截面尺寸过小,送风口尺寸、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导致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的情况,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取两者中较大值。有少数设计者因忽略这一点而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送风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2)送风道设计阻力打导致风压损失:在实际工程验收时,有时会发现发现送风口尺寸以及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均能满足设计规定,但送风口实测风速却很小,或是离风机较近的风速很大,但稍远一些的风口却没有风现象,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的。究其原因,一般都是由于送风竖井的施工达不到标准,漏风严重所导致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工程,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送风道的尺寸偏小,砖、混凝土风道内壁粗糙未用水泥砂浆抹平整,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3)重复设置自然排烟系统与正压送风系统。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居住建筑,按《高规》要求,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导致火灾情况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达不到防烟效果。

(4) 未设置合用正压送风系统的压差调节装置。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工程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满足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的要求。

2 防排烟风机的配电不符合规范要求

2.1 风机的供配电达不到高层民用建筑负荷级别要求

防排烟风机属于消防设备,其供电应为一、二级用电负荷。但实际工程中有的供电线路不是接自消防电源,而是引自普通配电箱,有的设计采用单回路配电线路,有的设计未设末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上述供配电均达不到一、二级用电负荷要求的专用双电源回路且设末端自动切换装置的规定。

2.2 配电线路的敷设安装不符合要求

按规定,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导线在封闭式防火电缆桥架及封闭式防火金属线槽内或穿焊接钢管敷设,暗敷时应敷设在混凝土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金属线槽、金属管均应涂防火涂料保护。但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班组因交底不到位,随意地将防排烟风机配电线路穿PVC塑料管,或在吊顶内敷设时虽然穿金属管但未涂刷防火涂料,并存在用普通电缆线取代耐火、阻燃电缆线现象,难以满足线路的防火性能和应急用电的需求。

2.3 防烟分区无挡烟设施或设施不符合要求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设置的机械排烟的部位没有按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尤其是二次装修时,有的甚至将原有的垂壁打掉。一些地下车库虽然采用了建筑的梁充当挡烟设施,但是排烟口却均在梁下安装,这时梁就起不了挡烟垂壁的作用。 转贴于

2.4 防排烟系统失效

一般说来,防排烟系统仅是火灾时使用,平时除了例行的定期检查外,系统基本上是不运行的。参照达尔文“用进废退”理论,合格的系统如果长期闲置,也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如产品制造局限,防排烟阀门易熔片脱落;维护管理不当,传动机构锈蚀,控制系统失灵无法响应动作等等。平时未被发现的隐患,在火灾发生的关健时刻往往引起运行故障,使得系统不仅不能起到控制烟气、帮助扑救和人员疏散的作用,反而使系统的风道成为烟火蔓延的“走廊”。

3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3.1 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方面抓落实

首先,消防监督部门加强防排烟系统工程的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其次,明确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防排烟系统,必须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来安装施工。

3.2 从功能划分上,强调防排烟设施的重要性

所谓“消防防排烟系统”,就是一个包括排烟风机、送风风机、风管或风井、各种排烟防火阀门、风口以及联动系统等设施,直接受消控中心控制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与生活通风和空调系统完全分开的系统。只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消防系统,与“自动报警系统”、“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平行分列在一起,才能促进人们在消防工程实践中重视它、完善它,而不至于把它忽略。

3.3 从设计环节开始严格执行规范

设计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规范的设计才能杜绝或减少防排烟系统的先天隐患。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国家规范要求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单独设计、制图,并冠以“消防防排烟”施工图图名。因为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防排烟系统不宜与空调系统兼用,所以建议开发商不要片面追求节省资金,而要明确防排烟工程的消防工程属性,提醒参建人员防排烟系统属于消防工程施工图范围。

3.4 从施工环节加强工程中监督检查

施工过程是将工程设计转化为成品的关键过程,因此,施工单位不仅要在建筑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还要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而对于防排烟系统来说,在建设前,其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安装之前要先进行现场验收,以确定如防火阀和排烟阀这一类的设施符合相关的消防产品标准,而涉及隐蔽工程的,要在在工程隐蔽前,经监理人员验收及认可签证后方得执行隐蔽。另一方面,防排烟系统建成之后,要进行联合试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调试,直至其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够进行模拟状态下安全区正压变化测定及烟雾扩散试验等,直观地对系统的整体质量加以检验和验证。

第9篇

关键词:高层 建筑 防排烟 系统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23-01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对于火灾的防范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相关的调查显示在各类火灾事故中,绝多大数的人员伤亡都来自于因烟气所造成的窒息与中毒,人们在这种烟气弥漫的环境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援,进而产生了相应人员伤亡事故。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在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能够将烟气予以有效排除,避免烟气进入到安全疏散通道中,为人员的安全撤离提供条件成为了建筑行业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1 防排烟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作用分析

防排烟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能够控制建筑火灾的烟气流动走向,在出现火灾等意外事故的时候能够通过对防排烟系统的利用来组织人员的安全撤离和疏散,为相关的救援工作提供便利。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中的很多部位都应当设置防排烟系统,涉及到了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封闭楼梯间以及避难间等诸多场所,这些地方需要设置必要的防烟系统,而譬如地下室以及超长内走道、自然排烟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场所及无窗场所等场所按规范要求设置排烟系统。防排烟系统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影响表现在火灾消防中,能够尽量较少烟气对人的影响和危害。一般来说,烟气中含有的氧气量较少远低于人体的正常所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出智力下降以及活动能力变差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死亡。而通过防排烟系统的合理设置无疑能够为人们的安全树立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尽量避免人员的伤亡。

2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2.1 设计原因:自然排烟开窗面积不足,系统设计风量偏小

(1)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防排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等几种。其中自然排烟是一种相对经济和简便的方法,不仅容易操作且便于维护和管理,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中的8.2非常明确哪种情况可以采用自然排烟,并且各类场所所应达到的开窗面积。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提出,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与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当经过相应的计算予以确定,当计算值与规定值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应当按照两者中较大的值予以确定。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机械加压送风量的时候,都没有经过计算程序直接套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表值,而事实上经计算现在高层的剪刀梯送风量及消防合用前室的送风量均要大于表值,如果直接不经计算按表值选用的就造成实际送风量偏小,门洞断面风速v值连0.7m/s都达不到,在真正消防需要时这个屏障作用会大大减弱,影响人员逃生。还有一点当地下室(半地下室)防烟楼梯间与地上楼梯间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而在真正的设计中会碰到,由于建筑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办法做独立的风道,所以就只能选择共用风道,这时问题就会出现了,很多新手设计师,只计算地上楼梯门所需风量,就直接选型了。在平面图中,风道直接画到地下室,连地下室风口大小都和地上楼梯间一样。这样就造成了送风机风量严重偏小,地下室送风口风速太大。

(3)此外,机械排烟设施方面很多时候不能够有效满足建筑的排烟需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风量的不足。在机械排烟量计算时,没有考虑附加20%的漏风量,造成实际排烟量偏小,所选的排烟风机的风量偏小。

2.2 施工原因

一般该研究者设计的高层建筑以住宅较多,核心筒内的公共区域由于各个专业都要占一部分,本身就比较紧张,而且一般风道都用土建风道,尺寸大小也扣得比较紧,要求风道内表面必须抹光,以保证风道的严密性,并减少风道内表面的粗糙系数。但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剪力墙时所留下的穿墙螺杆的孔洞没有封堵严密,建筑工人在砌筑风道时嫌麻烦,没有随砌随抹,而监理也没有认真检查发现问题,造成土建风道漏风量大,在消防检测时造成送风量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还有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施工方在风管与风机连接部位,随心所欲的采用突然扩大或是突然缩小增加了风系统的阻力,造成设计所选型的风机风压偏小。

3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关于风量偏小的解决对策

(1)设计对策:为了切实解决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在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保证放防排烟系统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应当从多方面共同入手。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量,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在浙江省内的工程按浙公通字(2014)30号中137、138条进行计算。137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门洞风速法计算,开启门的数量应按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确定。门洞断面风速宜按以下确定:当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取v=0.7m/s;当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0m/s;当防烟楼梯间不设机械加压送风、前室送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2m/s。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封闭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设计时,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取40~50Pa;门洞断面风速取v=1.0~1.2m/s。

138条规定楼梯间和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加压送风量与余压值两者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在检测及验收时,均应测试余压值。

将计算出的风量与规范表值进行比较,选大值来确定风机风量。特别是地下室楼梯间和地上楼梯间合用送风道的系统,选大值后将地下风上与地上风量叠加后来选取送风机。同时注意送风口的风速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3.2 施工中的对策

对于土建风道,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砌筑风道时做到随砌随抹光,对施工中产生的孔洞进行全面封堵,对内壁进行抹光,保证风道的严密性。监理人员应严格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43-2002的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做风管系统的漏风量测试。

此用户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尽快制定出建筑消防设施的养护管理方案,避免设备原件产生锈蚀等现象。

4 结语

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高层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充分重视起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要求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单位必须要具有消防工程的施工资质。只有对施工水平予以严格保障才能促使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能够得到科学落实,保证系统配置的齐全与合理,并且相关消防部门也要重视起对防排烟设计与施工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为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质量提供应有保证,促使防排烟系统能够与高层建筑相协调。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防火减灾的影响,进而推动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建筑消防;建筑火灾;消防救援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1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51

发生火灾时,烟气对人们的生命损害有巨大威胁,烟气中的含氧量低,完全不能满足人体正常所需要数值,造成人体机能下降、活动能力也相对减弱,严重者会因窒息而导致死亡,是致人死亡的第一大杀手。资料显示,在建筑火灾中62.4%是由于窒息、吸入烟尘、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所致,烧伤致死的占到26%,其他原因的约为11.6%,因此防排烟系统已成为建筑防火系统的关键。合理的防排烟设计在降低建筑烟气,控制有毒物质的蔓延,以减小烟气的毒性,降低烟气的温度,维持一定的视距,为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行动和为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保障。因此研究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问题及其对策,也是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性的强有力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的主要因素

1.1 高温

当建筑火势发展到最大的时候,温度超过700℃,这时高温导致烟气体积快速膨胀,室内气体压力超出正常大气压10~20Pa。烟气在巨大的压力差之下会从火灾房间的漏风口喷出,其喷出速度可以达到3~4m/s。因此当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火势,会使室内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压力增大,促进烟气从着火部位通过各种通道向其他部位蔓延、流动。

1.2 室外风力的影响

在有风情况下,建筑物的中和面位置会随着风力发生变化,正的风压力时,中和面较无风时高,负的风压力时,中和面较无风时低。外部风力导致建筑内部的受力不均,迎风面的墙壁受压方向向里,而背风面和两侧墙面的受压方向朝外,且建筑迎风面的方向上压力最大。当火灾发生在中和面以下的房间时,烟气会沿着竖井向上弥漫到中和面以上的整个楼层。

1.3 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

目前,人们对空气品质以及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时新风系统的新风量都设计得比较大。当发生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如果没有及时关闭,则烟气会通过新风系统向着空调房间输送大量的空气,火势会借补充的空气迅速增大,同时产生的烟气会顺着通风管道或者其他通道向其他空间蔓延。

1.4 烟囱效应

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室内空气温度通常比室外温度高出许多,在内外界压差的作用下,空气尤其是高层塔楼内从建筑的下部开口进入室内,沿着建筑筒体从上部开口流出室外,这是由于在中和面以下的建筑内部的空气呈压力比外界小,室外空气向上超过中和面后,室内空气呈正压,室内空气向外流动,表现为烟囱效应。

2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现状

2.1 防烟楼梯防火门设计不合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没有明确防烟楼梯间防火门的种类,而常闭式防火门相对便宜,常闭式防火门成了多数建筑的首选。建筑使用后常闭式防火门实际上处于敞开状态,但是许多闭门器在防火门一旦超过90°就不能自行关闭。另外,业主为了进出方便,常常人为地破坏甚至拆除防火门,造成常闭式防火门基本处于大于90°的完全敞开状态,楼梯间因不能形成阻隔烟气的有效封闭而无法阻止烟雾蔓延。

2.2 前室送风系统出现漏洞

部分建筑工程中,防烟楼梯封闭效果差,造成风量泄漏,达不到隔离烟雾所需的正压。前室送风系统能在火灾发生时向不能自然排烟的前室输送新鲜空气,无法增加该区域空气压力,最后导致走道中的烟气在较大压差下侵入前室。另外,有些设计施工单位将送风机设置在地下室,从这个位置取风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负压,这种负压会加剧送风系统送风的困难,这样整个机械防排烟系统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达不到防烟要求。另外,加上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比较严重,对风道的内壁不做及时的漏风补救维护,比如管道连接处加密实,那么送风量就更难满足防排烟的要求。

2.3 自然排烟设计不合理

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不符合规范。一些工程排烟窗面积过小,严重影响排烟效果。根据《高规》,合用前室大于3m2,靠近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的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要大于2m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可开启外窗面积要大于2m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要大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除开窗面积要达到设计标准外,窗子型式也要有严格要求,必须是可开启的外窗,而不是内窗,更不是固定窗、防火窗、外门等。在部分建筑中,窗的可开启面积过小、窗型选择失误。例如,二类高层商住楼地上有12层,1层商业层,2、3层为商业用房,4~12层为住宅层,高37m。尽管楼防烟楼梯间每层设有0.6m×1.2m=0.72m2外窗,每五层的外窗开启之和大于2m2,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没有考虑与毗邻建筑防火的间距,使用了着火时不可开启的甲级防火窗还是不能满足规范

要求。

2.4 机械排烟系统不达标

机械排烟系统最显著的问题是排烟口的布置不科学。在许多建筑中可以看到排烟口的方向与消防通道的人员疏散方向相同,有的排烟口位置过低,在前墙体的下部而离顶部烟气多的部位距离较远,不符合烟气流动规律,主要是有些工程在采购时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按照设计标准和规范选用风机,用了一些风量低、风速慢排烟量的小功率风机,最终导致火灾发生时排烟量小,甚至排烟量接近为零的情况。在实际施工中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未选用双速风机;有的施工方在施工时在竖井与吊顶风口之间没有设置连接风管,取而代之的是吊顶闷顶空间,这种设计施工也往往会造成风管送风效率低下。

3 针对防排烟系统问题的措施

3.1 做好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

要根据民用建筑的防火需要,明确防排烟对象。建筑内的防排烟对象主要有防烟楼梯间及其防排烟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及地上无窗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面积超过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中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封闭避难层等建筑部位均要设置防排烟设施。严格分为生活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在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去施工,保证每一个关键环节的质量都是安全可靠的,同时对于防排烟系统要单独细化,将其从暖通图中进行单独细化制图。根据建筑功用选择合适的防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排烟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的防排烟需要,因此一般选取机械排烟系统。最好在设计机械排烟时要科学合理地计算好加压送风量、气流通路总面积以及开门门洞处最低气流速度的送风量,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完全满足火灾发生时候的排烟量。

3.2 加强防排烟施工质量管理

防排烟系统的各个部件规格、尺寸和性能等质量决定了系统整体性能,但是目前由于消防产品监督体系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疏漏,防排烟系统的部件的评估范围只是停留在对防火阀、排烟阀、排烟防火阀、排烟口等少数防排烟系统部件的监督审查,对于排烟风机、送风阀、压差自动调节阀、排烟诱导风机、单向风阀、活动式挡烟垂壁、风管等关键部件的评估体系尚未完善。因此应尽快地完善消防产品监督体系,把更多的消防部件纳入消防评价范围中去,实现防排烟系统中全面彻底的评价,同时建立严厉的评价监督惩罚机制,保障评价过程公正透明地进行。另外,要格外重视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这种涉及建筑防火安全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备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并由相关消防部门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监督。

3.3 控制烟雾的产生量

首先在源头上要做好烟雾的控制,像日本、法国等国家都规定部分重要公共建筑物的吊顶、地板装饰禁止采用可燃物,因此在建筑装修时应尽量使用耐火强度比较好的材料进行装修,对于房屋装饰材料和家具时,使用发烟量小,发烟速度慢的材料能够减少烟雾的排放量。此外,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建筑物内部如顶棚、墙面的装饰材料必须是耐火耐高温材料,我们消防审核人员在审核中要严格对此进行把关;其次,在高层建筑,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即使火灾发生也能将其控制在很小的区域而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4 结语

高层建筑火势蔓延快,危害严重,烟、火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同时由于复杂的结构,造成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建筑监督部门要严格把好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从工程设计审核到施工监督检查以及最后的工程竣工验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切实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防排烟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成.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置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4).

[2] 田娟娟,梁贤金,田丽莉.高层民用建筑水消防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

[3] 蔡章伟.基于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通风排烟;系统设计;通风诱导系统

1.规范的适应

(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设计中都设有地下车库。从平战结合考虑,这些地下室平时一般用作高低压配电室、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地下汽车库,而战时兼作二等人员掩蔽所的五~六级人防工程使用。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小区及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及人防地下车库,均应按现行《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要求进行平时的通风排烟设计。

(2)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和强制推行,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还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的有关规定。

2.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4.2条规定: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3.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3.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3.2车库通风要求。车库通风要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1)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2)由于车辆尾气(主要是CO)比空气轻,再加上汽车发动机的发热,废气易滞留在上部;而汽车引擎空转时在下部排气,同时汽油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在废气未及扩散就能从下部直接排除则为上策。所以原来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措施均要求排气口宜上、下分散布置,下部排除2/3,上部排除1/3。由于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工程实际中,车库排风口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上部,下部排风口已取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本条规定,为简化车库通风系统布置设计,合理节省造价,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其它地区工程设计参考。

4.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

4.1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4.1.1主要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4.1.2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规定,各通风系统设备、管道配件等技术要求不同,风量计算依据各异。由于各系统所要求的风量、风压不等,改变系统的风量、风压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单风机双速驱动。

(2)增减风机运行台数。

(3)转换不同型号风机运行。

4.2地下车库(兼人防地下室)平时机械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设计。

(1)根据《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2条规定,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最大可达到2000m2。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因此,为了系统控制方便,一般送风机、排风机均不宜(也无需)负担2个以上防烟分区的通风。

(2)汽车库平时排风系统主要用于排除汽车废气,改善车库环境。由于地下车库最小排风量与最小排烟量取得了统一,机械排风系统可与排烟系统合用,工程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布置方式为:排风、排烟干管合用,支管功能共用(排风口与排烟口兼用)的系统。这种系统只在车库上部设排风口(兼作排烟口),排风口采用普通百叶风口。采用一台双速高温排烟风机,排风机入口设置常开型280℃排烟防火阀。双速高温排烟风机在平时停车少时可手动低速运行;火灾时再自动切换至高速排烟状态。这种系统优点是排风均匀,排烟到位、及时,并且系统控制简单,造价低廉。

(3)另外,人防地下室战时无消防排烟系统,战时排风系统一般采取自动排气阀超压排风方式,因此无需与车库机械排风(烟)系统合用。

4.3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的兼用设计。

(1)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按防护单元设置,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当防护单元与防火分区一致时,这些系统可共用一条风道。人防清洁通风与滤毒通风风量较小,要保证人防通风要求,风机必须可以采取手动兼电动驱动方式,因此用增减风机运行台数方式转换更易满足使用要求。车库平时送风量比排烟补风量和人防通风量较大,因此,若按平时送风风量和规定的管道和风口风速来确定系统管径和风口尺寸,就能保证人防通风和消防排烟补风的要求。同时,平时送风机外形尺寸较大,风机台数多时占用的建筑空间亦较大,当通风机房面积较小时,用单风机双速驱动更合适:平时高速运行,排烟补风时低速运行。

(2)图1是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消防排烟补风系统兼用的系统示意图。战时,关闭密闭门13和密闭阀门8,打开插板阀11,平时送风机9停止运行。需要滤毒式通风时,关闭密闭阀门4,开启密闭阀门5.7,启动人防通风机6其中一台;需要清洁式通风时,关闭密闭阀门5.7,开启密闭阀门4,人防通风机6两台同时运行。在平时,关闭插板阀11,开启密闭门12和密闭阀门8,平时通风机9以高速运行;当接到火灾信号,系统需作排烟补风运行时,平时通风机9自动切换成低速档运行,减少送风量。插板阀12只在隔绝通风时开启。面积较小的单层地下车库,其平时送风和消防排烟补风可采用车道自然进风方式。此时,兼用系统仅为人防通风,防护通风设备和风管均可暂不安装。

5.1诱导通风系统概述诱导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风机、诱导风机(多台)和排风风机,其中诱导风机由超薄箱体、低噪音前向多翼离心风机、可任意调节方向的喷嘴三部分组成。系统的流程是由主送风机提供清洁空气源,诱导风机将其与室内污染空气进行混合,并沿预定的方向流向排风口,由主排风机排出车库。

5.2诱导通风系统的特点。

(1)节省空间,减少工程投资,布局简洁美观。

(2)施工简单,安装灵活 诱导风机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管;安装形式灵活多样,纵吊、横吊、壁挂均可;单相220V电源,配线简单。

(3)管理方便,节省运行费用;诱导通风系统运行噪音低,维修量小。

(4)通风效果好。诱导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扰动周围空气,解决了下部排风口设置困难的问题。喷嘴方向可随时调整,室内空气分布均匀,有害物经稀释后平均浓度降低。智能型诱导风机自带CO感测探头,可自行采样,由反馈信息自动控制诱导风机的启停,能较好地满足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5.11条要求。

5.3诱导通风系统布置。

5.3.1合理设置主干线为设置出稳定的活塞式空间,要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形状及进、排风口的部位,先设置主干线,再设置辅助喷嘴对空气进行搅拌,避免污染物在近地面处积聚、产生死角。综合考虑车位的分布和车尾(污染物排放处)的方向来布置喷嘴,尽可能使清洁空气主流场位于主车道上,而将辅流场布置在停车位上,与主流场风机形成一定夹角,及时稀释汽车入库过程中尾气排放的有害物。

5.3.2防止气流短路由于地下车库中送、回风竖井的布置受地面建筑等许多因素制约,有时送、排风口相距很近,这时就需要利用喷嘴来虚拟分隔,设置好流程,防止短路。

5.3.3选择相应的喷射角度在布置喷嘴时应考虑因层高不同而调整喷嘴的安装倾角(与水平面夹角),如层高h≤4m则取15°;4

5.3.4诱导风机的间距设置“以允许的射流最小边界速度来确定作用宽度,以允许的最小核心速度(即末端控制风速不小于0.5m/s)来确定射流接力长度”来确定布置间距,这两个控制参数即可确定单个射流的作用面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应用场所有不同的布置参数,要避免以往纯粹按单个诱导风机的作用面积来布置的现象,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5.3.5对电梯间保护电梯间及其前室、梯间入口等处为车库中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应对电梯间或其它的入口进行负压保护。如将此处作为清洁空气的起始端,布置诱导风机时不要让气流射向此区域。

5.3.6与机械排烟系统的合用可以在双速排烟风机入口集中设置电动百叶排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关闭。电动百叶排风口后采用电动调节阀与排烟风管连接。平时,双速排烟风机作为诱导通风系统的主排风机,低速运行,由诱导通风系统自动控制启闭状态。火灾时,双速排烟风机转入高速运行,电动百叶排风口关闭,排风口后面的电动调节阀打开,接通排烟管路,进行排烟。

参考文献

[1]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2]GB50098-98(2001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陆耀庆编.实用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孙一坚.简明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12篇

关键词:通风排气;地铁;评价指标;实验研究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subway now basically most is in the ground of that kind of more closed space, so, the people to smoke exhaust ventilation system the performance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to. Because the system can not only in the subway of the quality of the air to improve, and if there is a fire occur, this system for gas a circulation control. So this paper to this system, sort out the more useful evaluation index, but also in the model for an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the main thing is to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some parameters to measure. Eventually, after a series of analysis,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subway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play a role.

Keywords: ventilated exhaust; The subway; Evaluation index; Experimental study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那种火灾模式下的地铁排烟的系统,如果想要从防止排烟的效果以及目的来说的话,应该要有比较相合适的一个评价指标。对地铁的通风排烟的系统,评价指标对它的设计及其工程的验收非常具有指导的意义以及作用。

一、评价指标的介绍

(一)一些规范对排烟系统的要求和规定

一些条款对排烟系统有着明文规定:发生火灾的时候,地下的车站里的站厅以及站台的那个排烟量,必须是要与防烟的分区它的面积相对应的进行计算的,如果车站的站台有火灾发生的话,站厅距离站台的扶梯及其楼梯要确保向下的气流不能够小于1.5米/秒。

(二)地铁排烟的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1)换气的次数

其实就是在排烟的过程中,换气的次数可以被定义成冲淡系数,如果建筑物里面有了浓度一定的烟气c0的时候,当烟气的浓度不会再进行增加后,然后经过补充新鲜的空气与排烟的系统把烟气进行排出所需要的时间是t,烟气的那个浓度达到了c的时候,有如下的关系:

换气的次数其实是用来对排烟的系统的一个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它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指如果有火灾发生的时候,在一定的时间里面,对建筑物里面的一个能见度要有足够的保证,换气的次数越大的话,提高能见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了,这样的话,对救护工作的进行就非常方便了。

(2)排风的效率

通风空调的系统主要有个通风的效率,可以根据对其的评价来对排烟系统也提出一个排风的效率,对排烟的系统的评价也是非常合适的。当机械排烟的系统在对房间渗风的情况不进行考虑的时候,室外的新风是Gn,总的排风量是Ge,还要对排烟的管道是否会漏风等一些问题进行考虑,所以没有被排出来的那个风量的比例就是s,所以就有Gn+sGe=Ge。排风的效率就可以定义为:[E=(1-s)* Ge]/Ge.由Gn+sGe=Ge这个式子可以得出:s=(1-Gn)/Ge,即:E=Gn/Ge。

因此,当我们已经知道排风量和新风量,那么就能够知道排风的效率了。排风的效率其实对评价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里面,因为风道会出现泄漏的现象,所以排风的效率就非常的低了。在发生火灾的时候,管道出现泄漏的话可能就会让防烟的分区导致失效。

(3)气流的流速

运用气流的速度来对烟气的扩散进行控制,这也是排烟系统的主要功能中的其中一项,在地铁方面,主要是在楼梯口这个地方运用气流来防烟,在一些区间的隧道里主要是运用的临界风速的防烟,这样能够使烟气不会出现倒流的现象。但是呢,有些火灾的热的释放率是不同极值的,所以临界气流的速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同时,喷淋的作用也能够对临界气流的速度进行减小的。

(4)其他的一些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例如排污的效率,不均匀的系数以及排热的效率等,这些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地铁的火灾的。这些指标对排烟口的形式、安装的位置及间距等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影响的。

(三)人员进行安全逃生的一个微环境的评价指标

(1)温度

其实大多数的火灾伤亡都是因为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但是呢,火灾一个非常显著的危害就是火所产生出来的热量,高温的烟气和火焰能够辐射很多的热量。当人的皮肤的温度到达大约45摄氏度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痛了,如果吸入了150摄氏度或者是比这还要高的温度的烟气的话,人体的内部将会被烧伤的。

(2)能见度

火场上的能见度是跟很多原因都有关系的,其中有室内亮度、烟气的散射以及所吸收的系数等等。所以还是要靠逃生人员的眼睛对强光的一个适应状态以及自身的视力。

(3)CO的浓度

烟气是有毒性的,而且对人体是有危害的,其程度跟烟气的组成部分是有关系的。人在CO中所能停留的时间其实跟CO的浓度是有关系的,当CO的浓度是1250mg/m3的时候,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极限时间是30分钟。当CO的浓度是625 mg/m3的时候,其实浓度就是很低了,人就可以停留时间相对长一点了。像地铁这种比较封闭的空间,毒性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了能够让人们有足够多的时间逃生,一般把CO的浓度定为625 mg/m3,就是一个判定危险的指标。

(4)烟气层的高度

在火灾的时候,烟气层会有毒性的分解物、一定的热量以及胶质等,这些对人员的救援行动以及疏散影响很大。在人员的疏散过程里,烟气层在疏散人员的头部之上就能够不会被热烟气所辐射出来的热量给伤害到。因为地铁里的那种净空高度是比较低的,所以一般都是觉得烟气层应该离地面2米以上。

二、实验的验证

(一)地铁的模型

地铁的模型主要是钢结构,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8米、6米、6米,有上下两层,主要是设置站厅以及站台,可以把模型调整成测试或者是岛式,这就要看实验是怎么安排的了。在两层的中间设置两个楼梯口,然后再站台层以及站厅层分别配有两个风道及其两台风机,而且风机还是可以反转的。

(二)测点的布置

在地铁模型的中央放上发烟的装置,在烟气的出口的天花板上装上5个探头,然后再在距离350毫米的地方装上3个探头,最后再在向下差不多350毫米的地方装上1个探头,在很多个位置对烟气的速度以及温度进行测量。然后慢慢的离烟气的出口远点,大概隔1500毫米的地方就装上1个探头,用来对烟气的速度以及温度进行测量,测点的布置如下图所示:

(三)对实验的数据进行采集

(1)火灾发展所蔓延的过程

在对火灾进行实验的时候,用摄像机对火灾发展的过程进行全程的记录。在试验之前要进行试拍,从而确保角度的准确以及摄像的清晰。

(2)烟气的温度

一般是运用热电偶来对烟气的温度进行测量的。

(四)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出来

经过实验,测得风机的排风量是6912-9922m3/h,而两个楼梯口的风速平均是1.82m/s与1.83m/s。

(1)换气的次数

根据换气的次数α=L/V,(L是风机的排风量,V是模型的站台体积),在实验的时候,风机在30-50赫兹的时候,它的换气的次数大概是每个小时22-30次。

(2)排风的效率

Gn=13140立方米/时;总的排风量是Ge=21650立方米/时;所以E=Gn/Ge=13140/21650=0.61

(3)气流的流速

楼梯口的最小速度是1.64米/秒,向下的气流能够符合大于1.5米/秒。

(4)不均匀的系数

因为这个方法是选择了很多的测点,所以要分别对它们的速度以及温度进行测量,求出来的平均值是

平均的方根的偏差是

所以不均匀的系数就是

因此,可以说这个模型能够让站台的烟气不会蔓延到站厅里。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本文所整理的评价系统对通风排烟的系统是非常的适合的,而且还利用了模型的实验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从而所建立起来的那种测试方法以及指标的体系对地铁的工程的检测及其运营的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很好的参考,同时也能提供给一些规范与标准的制定比较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晨.建筑环境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9)

[2]罗志文 赵加宁.改进的通风性能评价指标――实际新风换气次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01)

[3]王友博.火灾烟气致死原因分析.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