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06:4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整理工作安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年来,组织部以强化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严把关口,充分发挥档案在干部提拔、考察使用中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分管部长任组长、有关同志任成员的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档案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县委组织部及时安排了档案查阅负责人,落实具体工作,配合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促进干部档案在换届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部门领导深入档案室,指导档案借阅工作,切切实实发挥干部档案的作用,使档案工作成为把住干部任职的一个窗口。
二、严格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在换届工作中,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第四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阳信县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和《阳信县干部任前档案借阅制度》等,使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外,档案借查阅工作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确保借查阅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提供服务。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干部换届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主题。在硬件设施上,配备了微机、复印机、阅档室等,大大改善了档案查阅条件。在软件设施上,进行了档案检索、统计、编目等工作,制作规范的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等检索工具,加快档案目录检索的速度,提高了档案技术的现代化水平。自换届以来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提拔考察干部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120人次,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总结_2
为扎实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规范化整理相关要求,我局立即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对我局13位干部的人事档案进行了详细核对、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和资料完善,现将档案整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干部档案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记录,是干部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各项工作的具体反映,是培养和考察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按要求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是向党的事业负责,向干部本人负责。
二、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我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陈晓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充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对干部人事档案中缺件、缺项、缺章等问题经查证后进行了补充,对材料中前后冲突、记录不清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核实。
三、查漏补缺,修正完善。
我局共有干部16人,除3人档案保存在人才交流中心外,其余13位干部人事档案均存在以下问题:
毕业生登记表、成绩表缺件,入党材料遗失,《干部履历表》缺版,年度考核材料不齐,参加培训无记录,以及任职审批材料、专业技术资格材料、获奖材料和工资材料缺失,部分材料缺章等。
在档案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检查验收评分表》要求详细核对,针对档案中普遍存在的材料不齐全、填写不规范、前后冲突以及缺章等问题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共补充学历证明6份、《干部履历表》2份、《任职审批表》6份、入党申请材料9份、个人考核材料41份、1993年以后工资材料10份、专业技术资料证2份、参加培训材料1份、获国家级奖励材料1份,补贴照片5张,补盖公章16份,基本解决了我局干部人事档案遗留问题。
一、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流程设计和业务流程模块,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板块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确保管理系统的完善。(一)管理流程设计管理流程设计包括两个阶段内容,即流程规则设计和系统内部结构构造。流程规则的设计需要工作人员结合管理工作的要求来进行,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系统的目标进行确定,根据管理工作要求的不同确定各子系统的功能目标,并且确定使用的优先级别。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对该系统的应用环境进行确定,根据应用环境开展相应的工作,积极应用新技术。最后,系统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也是需要工作人员来确定的内容。系统内部结构构建需要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作人员需要对系统的活动要素进行一定的规定。设定其为包括文件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案卷编目四方面内容的活动集。该活动集的确定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第二,工作人员需要对确定的活动集进行流程安排,确定档案管理工作的先后次序,按照先收集、鉴定,后整理、编目的顺序进行档案文件管理。第三,工作人员需要对管理工作的实现方式要素进行一定的安排。在进行文件收集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一定的工作方法选择,如进行收集目的分析、收集要求解读、收集方法选择等,判断电子文件档案的内容属性、技术属性等多方面内容。电子文件档案的鉴定工作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的扫毒检测和可读性检测等,确保文件的效用;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利用一定的鉴定工具和统计工具来进行档案检定。另两项电子文件档案的整理与编目工作也是一样,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一定的工作目标来开展工作,确保该项工作内容的科学与准确。(二)业务流程设计电子文件档案在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利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使用业务来发挥档案的作用。这项业务流程图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对电子文件档案进行收集。其二是鉴定电子文件档案,其三是整理电子文件档案。三项业务需要工作人员充分结合,并且落实相关工作。首先,电子文件档案的收集阶段。管理系统通过利用相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结合电子文件的内容进行属性的记录与统计,通过一定的技术鉴别该电子文件档案的存储技术属性,在这一系列工作后,工作人员自行决定是否阅览该文件档案,最后进行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区分、归档。其次,在开展电子文件的鉴定活动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子文件档案进行价值的评判,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销毁或保管。这项工作的开展要求工作人员对电子文件档案进行整理,罗列出需要处理的电子文件档案,对这部分文件进行抽样调查,判断该电子文件档案的价值属性,对于有保管价值的文件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立案,而没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可以适时地进行销毁,节约存储空间。最后,在电子文件档案的整理部分,工作人员需要对具有保管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进行管理,按照文件的属性、保管时长等进行电子文件档案分组,方便后期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结束语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等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将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确保电子文件档案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与安排。推进该管理系统的使用对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工作人员要能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该管理系统融合,推动档案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
作者:王娜单位:满洲里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是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历史记录,是考察人才,科学用人的重要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调动、职称评审、退休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明显滞后,阻碍着高职院校建设,限制高职院校各方面工作。
一、目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思想陈旧
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档案的管理仅仅是学校辅的工作。高职院校没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部门,只是从人事部门安排较少的人员以兼职形式管理。大多高职院校对于档案持有“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没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对于人事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财力、物力及人力不足,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将档案接收和保存当作主要工作内容,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整理完善档案,存在效率低,易出错、查阅困难等缺点。对于新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太愿意投入资金,不愿意去尝试,固步自封。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关于规范管理人事档案的相关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制度的规范,导致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繁杂、混乱、无章可循。档案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对于档案进行严格的管理、审查,以及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完善和归档。同时,很多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即使有专人的管理也是缺乏档案管理知识的背景,无形中使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度不够,档案工作做不好。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高职院校人事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无形的加重了人事档案的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新形势的需要,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比较滞后。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基础设施落后,收集、整理、归类等一系列的工作还需依靠手工操作,无纸化、电子化、信息化的程度不高,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利用率。
(四)工作人员不够专业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来推动。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常都学历不高,没有档案管理知识背景。工作人员不是全职的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临时安排人员负责,没有形成长期化、延续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的经费不足,工作人员没有太多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以及技术指导,使得档案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加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为适应高职院校人事的发展,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收集、整理、保管,更重要的是档案服务。在工作中,要加强档案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使档案工作由被动存放、保管变为主动提供利用。档案管理工作要为高职院校的人事选拔、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高职院校领导及档案工作人员务必跟上发展形势,转换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二)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任何工作开展之前都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操作等要有合理操作规范和章程,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明确职责,对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加强指导和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考核制度,并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传统的人事档案工作以纸质为载体存储资料,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纸质材料,档案管理将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人事档案,将档案的资料数字化、集成化、高效化,通过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人事档案的检索,为高职院校人事调动、科研开发、人员晋升、评优评奖等各种用途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档案信息电子化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和电子文件信息的共享,规范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提高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能力,将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建立起存储信息的数据库。档案管理信息化很好的将档案资料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发挥了档案的信息作用,体现档案的信息价值。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鼓励支持他们参加档案管理工作培训、研讨会、学历教育,甚至到外地考察学习、交流经验等。通过多种是培训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素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程度较高的工作,工作人员应具备档案管理的知识背景,最好是有档案管理类的技术职称资格。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为师资队伍管理和利用提供相关人事数据和信息服务,在为学院选拔干部、职称评聘等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高职院校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明确档案工作的服务目的,拓宽人事档案利用领域,使人事档案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艳.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摘 要:随着不同行业的日益完善,人们的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祖国经济不断进步,各个方面的档案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在档案的统一管理中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将档案收集范围加以拓宽,促使专项档案可以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实现转型的目的。所谓专项档案简单的说是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大事,例如政治、文化等相关活动,也包含某些突发性事故,例如突然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在发生处理的过程中,处理以后对档案进行整合,能够为日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还是倾向于宣传活动。对此,本文以高校档案管理作为主要论述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关键词:专项;档案;优化;整理
所谓专项工作档案,简单的说是在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形成了诸多的档案,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每天出现的事物也在日益增多,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用的,某些相关部门举办了重要的活动,并且在每一次举办档案整合的时候,都会为下一次的活动带来参考依据,因此开展专项工作档案管理是必要的。
1 专项工作档案整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下,社会中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在某些会议、活动等方面日益增加,其中某些活动的记载,开展会议的时候所下达的相关文件,都成为了主要的社会资源,对存在的疾病及其社会事故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并纳入到档案中,倘若以后出现类似的现象,那么就会对有关档案做好整合就可以了,随着专项档案的不断发展,分门别类的把档案做好科学的分配,这样为今后查找带来方便,档案归类工作变得一目了然,为查找资料带来益处,在问题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采取合理的处理手段,进而为日后社会发展带来益处。
2 专项档案整理存在的问题
2.1 专项工作由突发事件转为正常工作后的档案整理归档问题
当某些专项工作通过整理以后成为档案以后,就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出现这种案例的情况变得屡见不鲜,亦或是已经被冲破,这样就变成了日常可以处理的范围,例如以前曾经出现过的禽流感情况,对传染病的档案进行编辑以后做好适当的管理,那么这一种类的档案怎样整理,能够从专项档案中逐渐转变到关于医学的传感疾病中还没有做好科学的明确。
2.2 专项档案有名无实
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专项档案的整理还属于不成熟的阶段,它不像其他档案类别已经有了规范化的管理,档案整理人员的不熟练,对专项档案范围的不熟悉,造成了专项档案整理的有名无实,往往只整理记录了,各项会议中的文件,领导的讲话,一些普通的会议计划总结,而忽略了一写与社会相关事件的,影音文件、实况记录、和与事件相关的重要文件,这样专项档案文件的整理,就存在价值来说与普通档案毫无区别。不能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
2.3 管理人员工作懈怠
正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与众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环境与工作一直在不变的状态,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对及其容易懈怠,对档案整理工作的懈怠,会导致档案的不完整,整理时,众多有用的档案资源被弃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的整理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员工一直保持着老旧的整理,不去积极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会给我国的档案带来档案资源滞后的危机。
3 专项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适当的压力激励
当前,诸多人都认为高校档案馆工作起来较为轻松,没有较大的工作量,甚至有些馆员也有这种类似的看法,这样就使工作机会变得尤为激烈,在档案馆岗位上设置不恰当,忙闲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某些人员工作非常清闲,不求上进,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该类人员懒惰不积极,影响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具有压力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动力,拥有适当的压力才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对自己的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并慢慢改善不思进取的现象,与此同时也要对某些爱岗敬业的馆员进行适当的奖励,进而创造出愉快的工作气氛,促使他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员工树立正确的自信心。
3.2 环境激励
由于档案馆工作的特殊性,有的馆员职业懈怠随之而生。因此有计划地安排档案馆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或轮流在不同的岗位或不同地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变换,可使档案馆员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并且岗位的变换,有利于让员工全而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档案馆职业和员工是一种双赢的安排。遇阻代庖的现象,这样长久下去对整个档案事业是不利的。
3.3 建立情感激励机制
建立一支积极进取的队伍是相关部门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就要求高校档案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并利用尊重、关心档案人员,并和他们保持合理的沟通。彼此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相互体谅的气氛,从而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工作态度。
3.4 为专项工作档案单独设置全宗
站在综合档案^的立场上,也可以认为有不少活动过程是由多个主体单位合作进行的,实际上可以将客体看作是这种活动过程的中心,而不是主体。“如果文件数量庞大、独立性强,就可以专门设立时机构的主体全宗,将该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档案文件都组织进去,就是说,即使可以把不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的核心看成是客体,在综合档案馆中也仍然可以按主体全宗的形式去组织它们。”进而,笔者认为不妨直接为专项工作设置客体全宗,如“某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档案”等。
3.5 文件的分类
在整理专项工作档案时,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原则上按文件的形成时间划分年度。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实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档案,就可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分类;第二,专项工作一般不要按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一是因为专项工作机构不固定,即使分工明确,后来人利用档案时也会因不清楚其职责分工而带来诸多不便;二是因为在专项工作中有的机构因分工不同,干了很多工作却很少形成档案。所以应尽量按问题进行分类,甚至可以直接按活动自身的阶段来划分整理档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专项档案的出现是紧跟时代脚步的,并存在必然性的可能,它能够依据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从多个角度整理出的档案,从而为日后开展各项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由于专项档案的系统性管理能够为管理的整体提供完善的升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专项档案的整理工作和群众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做好专项档案的整理,将相关人员的文化素质加以提升,确保档案可以实现准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艳艳.办公室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8).
[2]王美聪.加强机关党务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06).
[3]王月.对做好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民营科技,2017(03).
在配网工程展开初期,对项目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研究思路和分析过程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做好详尽的记录工作。项目的投资、施工计划,相关的合同和赔偿措施,是工程开展的基础性文件,对未来项目的规划和工程问题的责任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具体的方案设计,施工人员的组织方法,人员设备的使用,施工材料的性能说明和数量等,这些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工作开展进度资料。工程所遇问题的解决和竣工后的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未来工作的开展。最后,工程的验收、财务使用报告等是整个工程的最终阶段,也是档案资料的总结。以上这些工程施工中的档案资料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在档案管理中,理清这些资料的记录和保存方法对未来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提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当前县域配网工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县域配网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任务是对工程的规划、建设,很多企业对建设过程中的档案整理缺少重视,很多重要文件缺少有效的整理和保存。员工在平常工作中,对过期的文件和没用的设计、图纸等随手丢弃,没有认识到它们对其它工程的借鉴作用。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文件的整理,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工程进度上,档案资料的整理滞后,很多重要资料已经缺失。配网工程从初期的规划到后期的验收,参与方很多。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企业经常安排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档案的管理没有专业的方法和管理意识,在管理中的收集整理缺少系统的安排和应有的规范。这会导致资料的的不健全和资料分类的不规范。在未来的资料查阅中,很难快速找到所需资料。
2.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电网企业对配网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水平落后。许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程序、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档案管理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资料收集不健全,档案安全性低。由于很多配网工程处于分散状态,工程时间也不统一,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一些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难免发生档案资料的遗失缺损。
2.3档案管理水平低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电子化的社会,网络办公和电子信息的保存、输入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求。由于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对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很低,缺少具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这些都对当前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和迟滞作用。
3完善县域配网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配网工程电力企业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对档案的管理形成整体的规划。档案管理是对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面充分的记录,也是未来工程建设的参考和配网工程历史的研究资料,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企业领导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是配网工程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指示相关部门在档案资料整理时充分配合。
3.2完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有明确的制度确定和工作划分,有一个与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资料的管理相匹配的制度措施,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运行,保证档案管理切实有效起到对配网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在一个工程项目开始筹备时,就要立即成立全程跟踪的档案资料收集小组,对所在工程项目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和分类,最后统一归档管理。在电力系统内要建立一套严密的档案资料整理网络,形成对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制度和科学规范。
3.3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根据电力系统和配网工程建设的特点,要在电力系统内形成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和领导小组,使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形成系统化、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加强配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对档案进行统一的整理和编目及数字化处理,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的分类,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不同单位和企业的档案资料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检索服务。
4结语
1、准备工作。此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范围涉及1994年至20__年10个年度,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便于领导、统筹和协调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4名有一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档案归集整理的日常工作,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档案整理所需用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开展过程。一是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__年8月下旬,局统一对各科所推荐的46名档案管理骨干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参观了区档案馆。二是召开工作交流会。20__年9月下旬,针对大家在档案归集整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有关单位的做法,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及时邀请相关领导指导工作。先后4次邀请市局档案处的领导和有关人员,来我局指导工作、解答疑难问题。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局长多次到税务所了解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对税务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其他局领导也多次到档案整理现场,同大家交流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大家积极克服档案整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科所长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上对档案整理质量好、进度快的单位提出了表扬,对标准不高、进度较慢的少数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做好档案整理阶段性工作总结,树立先进典型。根据市局档案整理工作的部署,我局始终严格按照各阶段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并及时将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从去年8月份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涌现出了大批好人好事,全局先后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加班加点整理档案的有1328人次,带病坚持工作的16人次,停止休假提前上班的5人次。
3、工作成效。这次历时长、规摸大、标准高的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全局有90的人员参与,他们对档案整理工作熟悉了程序,摸索出了规律,掌握了技巧,为今后档案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的繁杂、艰苦,锻炼了广大干部的毅力和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截止到6月20日,全局共归集整理出申报类、检查类等税务档案26651卷,并已顺利通过市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验收。目前,整理出的登记类档案12870卷,正在进行审核。从进度和标准上衡量,我局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走在了全系统的前列。
二、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和档案工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社会的每一进步,对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具体的档案工作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一段时期以来,档案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工作缺乏连续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附属性工作”,有的认为“档案资料是过去的事情,它只代表过去”,还有的认为“自从建局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人查找申报表,类似刘晓庆的案例百年不遇一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是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干部认为“档案工作岗位是个无职无权、枯燥乏味的地方,提起档案工作就想退避三舍”等等,这些思想的存在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干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
2、缺乏相对稳定的档案工作专(兼)职人员
档案业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连续性,它的性质要求各级要有比较固定的档案工作人员。目前,我局尚缺乏稳定的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人员不稳定,对档案人员本身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影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缺乏长远计划和打算,安不下心来;二是不钻研不学习档案业务知识,认为下工夫学好了业务,也该换岗位了;三是对所保管管理的资料不熟悉,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缺乏档案管理的连续性、衔接性。如今年5月份,在整理登记类档案时有一个单位缺少6份主要资料,究其原因是负责档案的人员调整频繁、交接不认真造成的。
3、档案资料存放零乱、丢失破损现象普遍存在
自去年7月份集中人力、时间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以来,在全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经过多方查找、收集,档案资料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尽管如此,税务档案资料丢失破损已成为难以弥补的损失。例如:20__年以前的申报类资料约丢失20,登记类资料约丢失9,注销、吊销户留存的资料能维护不断档已是不易的事情。造成档案资料丢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过去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几乎没有检查、评比和考核过这项工作;二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建立和发展,使一些单位对税务档案纸制资料的保存观念产生了淡化;三是办公场所的搬迁中遗失和损毁了一些资料。
4、部分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没有一次到位
按照市局的计划安排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效果明显。但存在不少重复劳动、事倍功半的现象。有的因为一份资料排错顺序而重新整理;有的因 为封面少写一位数字要重填一遍;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在一个单位反复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了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少数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二是部分单位没有理清思路就匆匆忙忙开始操作;三是直接参与档案整理的人员变化频繁;四是管理协调部门调整和改变了部分要求和标准。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大对税务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法制建设强调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各领域、系统的档案工作必然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对税务档案工作的要求也同样如此。而要使税务档案工作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宣传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地税干部充分认识到税务档案工作是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推动税务档案工作的发展是地税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要向纳税人做好宣传,取得纳税人对税务档案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建立健全税务档案管理机构和机制
健全的机构和机制是落实税务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在成立相应业务科室的基础上,各科、所、室相对固定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有人员调整时要认真做好档案工作的交接。在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选定上,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如熟悉征管和档案业务等。从而达到档案工作有机构主管,具体工作有人员牵头。制定适合我局具体情况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档案保管制度。使大家学习有依据,操作有规程。
3、注重增强和提高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随着地税系统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一个人无论学习的知识多么丰富,几年后就会碰到相应领域而言的专业知识过时问题。身为档案管理人员,尤其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的修养。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立足兰台做贡献”的思想;二是信息技术的掌握。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得档案人员从“理论型”、“实干型”向“技术型”转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本领。未来的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管理员,也将是计算机网络的专业人员。
迎教育督导工作省检个人事迹材料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河北省教育厅对xx乡各学校的教育督导工作,可喜的是我们受到了省领导的一致好评,这使我们倍感欣慰,让我们觉得这个暑假做的值。
在整个暑假迎省检准备的过程当中,我始终坚持在第一工作岗位,听从领导安排,服从领导指挥,什么地方需要到什么地方去。锄草、种花这些小事儿算不了什么,安玻璃、刷油漆、粉刷墙面等等这些从没有碰过的活儿也到了我这样女教师的手里。我们每天是早出晚归,九月份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大地,我们就冒着酷暑,流着汗完成我们的任务,站在墙跟前刷涂料,烤的实在是喘不过气来,衣服都被汗浸透了,嗓子干得都冒火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手里的盛涂料的碗都端不住了,心里确实觉得是委屈呀。但是看看身边的男教师都在埋头苦干,就连我们的校长、主任都这么大年纪了,在这样的天气下都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我也就不觉得那么委屈了,自始至终从没有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擦玻璃时手被划破是常有的事儿;刷油漆的活儿干着不熟练,弄得衣服上、脸上都是油漆点儿......但是当我们看到崭新的教室、洁白的墙面、焕然一新的校园时,挂在我们每位教师脸上的只是灿烂的微笑。
校园面貌完成以后,更加繁重的工作是整理档案,学校和老师个人的师德档案、教学评估档案都需要一一的整理,出一点儿差错都不行,想想真让人头疼。作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员,我便带领档案整理组成员开始了对我校各项档案的整理工作。在整理过程中,我始终都抱着“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把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审核、鉴别、整理、排序,按类做好装订,并编写目录,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准确,尽力将档案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也为今后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更使大家明确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认真做好日常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由于我们学校电脑数量少,会用电脑的老师也不多,所以搜索素材、打印资料这些繁琐的任务就得由我一个人来完成。给每个老师分配的任务完成以后,其他老师就回家了,我还得自己在学校加班,把第二天该分配给老师的任务编制出来,经常到十一、二点钟,有时都过半夜了。就是这么长时间的坐在电脑跟前眼都花了,头也大了,都有种想吐的感觉,。但是想想,如果不弄好了,第二天老师们都来了没事儿干,不就误了工了吗,所以就出去喝口水,转一圈儿接着再干,直到把第二天的工作都安排好了才能踏踏实实的睡一小会儿,等老师们都来了还得和大家一起忙着归类和装订,直到把一类一类的档案完完整整的整理出来,眼看着自己和同事一起努力的劳动果实,心里那才是说不出的那种高兴劲儿呢。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辛酸、有汗水;有快乐,有满足;有收获,有不足。我们将会巩固我们的劳动成果,充分的保护和利用这些辛辛苦苦创下的教学资源,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未来的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快速发展,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成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档案的价值,便于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实现稳定与长远发展。此外,还要通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将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明确下来,才能加快档案资料的利用与开发。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简化工作流程,让各种档案资料得到高效管理。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制度。当前,很多档案人员工作不够认真,思想懈怠,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等业务不够了解,尤其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操作不够规范。这样将造成档案资料出现遗漏、丢失等问题,为档案的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相关职责未明确下来,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的情况。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员,导致档案的分类、归档及管理不规范,从而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硬件设施陈旧。为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让档案资料得到妥善保存,为今后的利用提供方便。但是当前很多单位为了省事,随意堆放档案,从而经常造成资料丢失并出现损坏。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档案保管与查阅也很难进行。甚至有很多单位还没有配置计算机等设备,也没有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措施,给档案资料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档案查阅方式落后。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很多地方还做的不够规范,如未能及时立卷与归档,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销毁,造成很多过了保管期限的档案仍然占据库房空间,这让单位付出更多成本。而在档案查阅中,很多都通过手工完成,导致一些珍贵的文件、案卷在反复调阅的过程中,将难以避免出现损坏。此外,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仅仅需要将纸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即可,仍然以人工方式开展档案的归类、查询等工作。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很多单位思想上不够重视,未安排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现有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的,很难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此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未通过相应的培训工作,不能完全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如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这样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很多档案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给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带来不便,容易出现档案信息遗漏的问题。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事项众多,工作任务重,专业性较强,需要按照《档案法》中的相关规定,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需要建立的制度包括归档、保管、借阅等内容,将具体的要求明确下来,这样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才更加规范,不仅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今后资料的查阅与使用提供方便,将档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还要做好档案管理检查工作,对资料收集及时、制度落实到位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一定奖励,而对疏忽大意,不履行自身职责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其尽快整改,避免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对档案管理人员而言,也要提起重视,正确认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而单位要规范档案管理体制,并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关规定,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督促他们履职尽责,能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化的档案室,并配置扫描仪、计算机、复印件、防磁柜等设备。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以往人工操作的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要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加快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确保档案的立卷、编目、检索、统计以及借阅等可以正常开展。要转变以往手工操作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储存量,提升检索的速度,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让档案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用于保存管理档案,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严格规定进入权限,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除外,如果条件允许、资金充足,还要建立局域网,以此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为查阅提供方便。并设置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安排专人管理,将专用箱柜等基础设施配置完善。明确保管期限。对于已经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
(三)主动提供档案服务。第一,对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让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更加规范、高效。第二,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如利用计算机、光盘等,让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三,要有正确的档案服务意识,改变以往被动的状态;要主动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以便提供相应的服务。第四,要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各方对档案的需求情况,确保能够将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准确、快速地提供给查阅者,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五,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流程与规范,将档案资料及时收集起来,防止出现混乱、丢失、损坏的问题,尽快整理成卷,为之后的查询与利用创造条件。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需要抓住历史机遇,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真正做好档案的整理、编目、保管、鉴定以及检索等工作,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档案信息资源。此外,还要将各种先进设备用好,发挥出其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无论是之后的检索、查阅还是利用,都可以高效进行。还要将自动化办公系统利用起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动检索,确保利用者可以准确、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让档案信息有更高的利用率。要注重运用正规的信息管理平台,让档案信息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共享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五)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学习,跟上时展步伐,掌握更多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如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懂得档案的标引、检索、编研等业务,并能够自觉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此外,也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档案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感,能够主动完成各项档案管理任务,避免档案资料出现损坏、丢失等问题。要精通业务,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三、结语
总之,现阶段形势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需要尽快提升信息化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才能满足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此,需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确保档案资料的应用价值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胡晓璞.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3):321.
[2]范志仁.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4(21):77-78.
[3]秦传库.浅议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J].经贸实践,2016(07):154.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认识不足,档案利用意识不强。在新医改背景下,很多医院未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思想上的忽视。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流失了大量档案资料。此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重收藏、轻利用”的情况,很少站在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医院档案得不到有效利用。
(二)制度不完善,收集不及时。当前,很多医院只重视医疗、护理以及人事等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但是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也不够明确,忽视了日常检查与考核工作。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中,这样导致很多档案收集不及时,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三)投入少,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医院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将主要场所用于医疗服务,导致档案室非常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这样一来,档案资料容易出现发霉、虫蛀等问题,为档案的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档案管理有了更多手段,但是很多医院不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方式非常落后。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由于还采用手工的方式,导致档案原件出现破损,字迹也变得不清晰,对档案资料的安全与齐全造成影响。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从很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没有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加上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不熟悉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业务,导致很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工作经验不丰富,理论知识不扎实,也不懂得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这些都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无法满足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医院要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依法开展。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能够主动执行相关法规与制度,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与完整,便于今后的利用。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购置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各项设备。医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档案室建设,将防火、放盗、防潮等措施做到位,各项设施设备要配置齐全,如灭火器、去湿器、空调等。此外,医院还要配置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有力条件。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事项众多,任务繁重,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方可顺利开展。医院应结合《档案法》相关规定,建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查阅、销毁等相关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要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规范人员的行为,这样才能加快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为医院科研、医疗及教学等提供服务。
(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的形成、种类、内容以及载体也更加丰富,在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方面,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此,医院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并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让档案资料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医院要采用各种新技?g,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做好纸质档案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让珍贵资料信息可以得到长久保存,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操作方法。对此,医院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掌握更多现代化知识,并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人才,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学习,跟上时展步伐,从而真正胜任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摘要】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积压问题,除采取内部集中整理外,还可以聘请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其中,进行业务外包。而最终需要找到造成积压现象的源头,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档案管理;积压问题;解决措施
档案积压容易造成档案资料混乱,极不利于档案的查找和利用,甚至丢失。为了保证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档案利用的最大化,必须做好档案积压的防范工作。
一、造成档案积压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
造成积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以下总结了其中几个较为突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以及相应可采取的解决措施。
( 一) 主观因素及解决措施。
1. 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不重视。致使经费、人员、场地得不到落实。档案部门工作往往不作为单位的绩效考核目标,因此领导往往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保存等事务性工作。多数档案部门被并入了综合办公室的范畴,档案人员也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经费也做不到专拨专用。对于这种现象,在岗的档案工作人员,首先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在工作之余多参加档案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最后多与领导沟通,让其参与其中,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 档案岗位工作人员的不重视。现在的档案岗位工作人员较多没有上岗证或是兼职,受其他工作的影响,不能一心一意地投入档案管理工作。对应整理、归档的资料视若无睹,消极怠工,致使档案资料堆积如山。档案专业职务是根据档案专业工作实际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应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最好聘用持有上岗证的专业档案工作人员。高、中、初级档案专业职务的限额应与本单位所承担的档案工作任务想适应。上岗后应多鼓励档案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活动,提升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3. 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目前很多单位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上还不健全。有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却没有将制度真正地贯彻执行,而有些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对于这种现象,总得来说,各单位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一定是要建立的,要通过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制定的制度要有实际操作性。例如档案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归档的时间节点与应归档期限,以及逾期归档应采取的措施。这样档案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控制归档时间能有效地防范积压等现象。
( 二) 客观因素及解决措施。
1. 短时间内接收大量文件、资料。档案部门在征集、接收未经系统整理的档案时,短时间内的大量移交会造成积压现象。对于这种现象,首先可以考虑分散或放宽征集、接收期限,避免短时间内接收量猛增。其次,增派人手集中整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将接收档案整理完毕。最后,短期的移交量骤增有其规律性,在管理上要有预见和总结,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 档案库房空间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存档案、资料数量较以前迅速增加,入库档案数量徒增。库房面积狭小,这是亟待解决问题。首先合理使用档案库房现有空间,应采用节约库房空间的排架法。规范归档范围,避免重复件、复印件的重复归档。其次,合理设置预留空间,使档案库房空间高效利用,不要造成浪费。再有就是移交类别的档案要及时按计划向上级档案室(馆)移交,减轻空间不足的压力。同时还应开展档案存毁鉴定工作,规范销毁无利用价值的档案。档案库房临近饱和时通过申请经费,从有利于档案保护的角度,对库房建筑进行建设与改建。
3. 档案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或离职。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更换、调动较频繁。虽然国家档案局在《机关档案工作规范》中提出:“档案保管人员调动工作时,要在离职前办好交接手续”,各单位制度中也会列明。但实践中由于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准备不足等诸多原因,许多单位在档案人员离岗时没有做好交接工作,造成档案工作的混乱和被动,档案积压在所难免。
针对以上弊端,应该正确认识和妥善做好交接工作。首先,交接双方要对交接工作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认识。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疑必问,有漏必查,有缺必补”“不接糊涂账,不接烂摊子”。其次,离任者要做好交接的准备工作,办好交接手续。对工作中未尽事项、在办事项、待办事项等有关重要事项应加以文字说明,列出交接清册。最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档案交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做到及时知晓,依法监督、指导,对交接失误者应按《档案法》和有关条例之规定追究责任,给予相应处罚。使因交接工作而发生的积压从根本上解决。
二、档案积压的解决措施
当档案积压已产生时,可寻求内部集中整理和业务外包方式解决。
(一)内部整理。首先建立专项整理小组,任命组长,确定直接负责领导。而在选择整理小组成员时,必须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他们的工作重点在组织协调、制定标准、监督检查。针对所要整理的档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理方案,使整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其次,集中整理能在短时间内将档案整理完毕,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必不可少。档案部门的人员必须参与其中,其次是相关的部门人员充分参与,共同组织进行。依据整理工作的时间要求、整理规模,核算相应的人力、财力支出,合理制定整理工作计划。第三,由多部门、多岗位人员组成的整理小组,难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当专项整理工作计划与方案制定后,应对整体参与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旨在通过授课或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向组员阐明将要整理的档案来源、存在问题、整理方案、操作要求,统一整理标准与手法。第四,全局统筹,合理分配。专项整理积压档案工作量极大,所以在组织工作之初就应全局统筹,而后又要合理分配。选定合适人员安排在合适岗位,申请充沛的预算应对必要的支出。第五,及时的过程控制。积压档案的整理是个耗时但又要求缜密的工作,因此必不可少的过程控制可使整个整理理念贯彻始终,避免可能的偏差。过程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定期抽查检验、工作会议等方式及时收集、发现在整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专项整理工作的总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是过程控制的关键控制人。第六,为整理工作提供方便。积压档案经过长时间的搁置,灰尘、斑渍等时有发生。因此,应提供相应的整理场所、整理工具。例如口罩、吸尘器、装具等,使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势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由于档案工作的机密性、安全性特点,档案业务外包的提法还非常谨慎。虽然说目前一些政府机关为了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核心工作上,将非核心的、次要的、技术含量低的辅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委托给人力资源派遣的业务人员或外部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办理。具体应使用何种形式外包,从目前看,人力资源派遣或打包式外送加工都是可选的外包模式。相比而言,机关办公室更适合人力资源派遣,优势是与派遣业务人员沟通便利,发现问题可及时纠正,更易于掌握和控制外包工作进展情况,监督指导外包业务的开展情况,可避免监管盲区。而在实施方案中,首选大型、正规的档案中介机构、服务商,并与之签订外包合同,这较适合经济实力强的企事业单位或学校机构。其次,政府机关等部门更适合人力资源派遣至相关岗位提供专业服务。然后便是良好的沟通,包括双方合作条件、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管理制度、工作考核办法等。科学制作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职责与权限。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与外包业务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定时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档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个人评价。
参考文献:
[1] 袁红.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史志,2012(03):25-26.
[2] 蒋鹏. 档案库藏容量临近饱和难题分析与应对策略——以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档案管理为例[A]. 兰台撷英——向建党90 周年献礼[C],201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高中学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增加了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为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要尽快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提升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成效。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中学籍档案管理的意义
高中学籍档案通常有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体检表、个人学习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了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学籍档案是学生档案的原始凭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为教育部门与学校查询、检查、审核毕业资格等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对此,高中学校要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今后的利用提供便利。
二、新形势下高中学籍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增加投入。高中学校应做好《档案法》宣传工作,让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要提高重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法,督促档案管理人员将相关法规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此外,学校还要增加资金投入,将学籍档案管理所需设备配置齐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落实防火、防虫、防盗和防潮等措施,尽快购置空调、去湿器、灭火器等设备。同时,学校还要配置打印机、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为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内容众多,非常繁琐复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管理学籍档案以外,还要做好资料的收集与保管,工作难度极大。对此,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与规范明确下来,让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能够统一开展。通过对学籍档案的全面整理,确保其完整性与真实性。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学籍档案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规定的分类要求,认真做好整理工作,避免学籍档案出现遗漏。学籍档案在归档以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检查工作,将存在的安全隐患查找出来,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要根据学籍档案的变动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让学籍档案更具实用性。
(三)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往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来看,主要采取统一管理纸质档案信息的方式,其局限性很大,纸质档案很难得到妥善保管,且在档案室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虫蛀、受潮等威胁,从而出现损坏。这种方法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工作效率也不高。对此,为提升高中学籍档案管理成效,?n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避免传统管理方式造成的局限,简化学籍档案管理流程,让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学校也应该注重引进新的技术与设备,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将学籍信息准确、完整录入到计算机中。同时学校也应采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对学籍档案进行管理时,提供自动检索的功能,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快速、准确查找到所需信息,提升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在高中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还应与学校基础工作实现对接,为全校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此外,学校还要使用正规的信息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学籍档案信息,并实现学籍档案资源的共享,提升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现阶段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涉及事项多,任务较重,需要加强对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各环节工作,这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对此,高中学校应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切实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能够依法开展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动态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了解相关档案法律法规,并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从而更好地胜任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素质与能力。要将管理职责明确下来,合理规定范围,做好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等工作。学校应提起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定期做好检查工作,将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责令相关负责人整改。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让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中学籍档案有了很大变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做好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积极创新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升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并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价值。
考古档案的管理特点
1 考古档案是考古工作的伴随物。考古档案资料是指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资料,是文化遗存和文物的附属档案,是进行考古学和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也是文化遗产的有效组成部分。这一特点说明,考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应保持项目成套,并与相关文物一并保存。
2 考古档案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考古档案的形成始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而后在收藏、鉴定、修复、流动等过程中都将不断产生新的档案,直到该文物“寿终正寝”为止。这一特点说明,考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只能采取跟踪追加的方式进行。
考古档案的归档范围
1 考古发掘文件,包括对发掘地点、时间、方式、方法、发掘人、发掘过程等的记录。
2 考古工作文件,包括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合同、协议、发票、初步鉴定文书等。
3 工作方案、经费预算表,考古协议书、要求考古的申请及批复、考古完毕通知书、工作日记、探方记录、各类登记表格、各类图纸、照片、录像、专家论证材料、发掘报告或简报等。
4 各类与考古业务有关的文件,包括对工作计划、工作记录与总结、研究成果报告等文件。
考古档案的管理要求
考古档案的形成是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及挖掘文物内涵的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原始记录、原始资料归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了解相关考古工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的过程,要求业务人员和档案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1 考古档案资料的收集。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要求我们抓好源头,以确保考古档案的收集不繁杂也无遗漏。在考古工作之前,对资料进行规范统一要求,如记录本的规范统一、图纸规格的统一、摄录像及照片的统一等都应有科学规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为规范管理提供保证。考古遗存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但并非每个发掘者对这些信息都能认知,只有发掘者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进行记录。考古发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尽量全面地收集资料。目前方兴未艾的科技考古正在大大地丰富考古学者的学术视野,在考古发掘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应用自然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进行新的探索,使获取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翔实的信息。
2 考古档案资料的整理。由于考古报告是发掘者发掘水平及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仓促的时间要求对有着大量发掘任务的发掘者来说,势必会造成编写报告质量的下降,不能尽显发掘者的真实水平。尽管有困难,但也应及早安排报告的编写,制定专门的整理计划,责任到人,绝不能无限期拖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免物是人非,为考古事业带来人为的损失。当然最好是发掘、整理、编写三个环节同步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考古报告的时效性。应坚决避免只发掘,不整理的现象,只有报告的完成,文物及原始材料移交有关资料管理部门后才能算是考古工作的真正结束。对于历史积压报告,应制订专门措施,对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进行资料整理的,应由发掘单位与发掘者协商,另行安排其他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不因人废事,以保证发掘报告的出版。针对报告的编写可专门签订协约,在署名等问题上使发掘者的发掘成果得以体现。
3 考古档案资料的检索。检索系统可有两种模式:一种以地域为线索(如地市),专题项目以项目为线,另一种是以时代为线索,按“分散制作、集中归档”的原则建档。为便于考古档案的管理和检索,考古档案应编制分类案卷目录和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有条件的应当利用计算机建立机读目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其在考古学资料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好的前提条件。图像信息的数字化便于考古图像信息的后期处理,有利于重要遗迹、遗物图像信息的及时回馈;文字资料的数字化便于快速检索、远距离传输、资料共享以及高密度存储。因而,其在考古资料的管理应用上前景十分广阔。
4 考古档案资料的移交。考古结束后,资料的移交(或备份)是十分必要的。为充分尊重考古界流行的知识产权问题,应制定相应制度:备份资料在正式报告未发表之前,一般应不提供借阅(除经单位领导及发掘者允许外)。对于近期无编写发掘报告计划的发掘工地,发掘结束后也可将全部资料移交资料管理部门保管,等发掘报告编写计划制定后再从资料管理部门借阅,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资料管理之法。
在考古工作之前,对应移交的考古资料提出规范化要求十分必要,接收资料的规范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制定严格的考古档案移交制度,使考古发掘材料(即照片、摄像、绘图、年度发掘报告)等文字材料,按年度及时移交到档案室,由档案员经过整理、鉴定、归档。资料的规范性也应体现在新接收刻录光盘或数字文本上,如有的数码照片无明确的探方号、墓号或器物号等,这会给以后的查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增刻录光盘或数字文本的规范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资料移交时,档案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接收资料,不合要求的,档案员有权退回发掘者重新整理完善后再行接收。
为避免档案移交拖欠现象,除建立严格的档案移交制度外,应把考古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督促各部门及时将考古发掘材料和勘探材料移交到档案室。
如何对考古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哩,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利用,除加强瞄案资料的获取,整理,移交等到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外,还应做到:
首先,要提高对考古档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考古档案是出土文物的附属档案,因而对其重视程度应上升到与文物同等重要的程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考古发掘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考古档案管理部门,专人管理,这也是考古档案资料规范管理的基础。同时,考古档案应根据考古发掘及后续工作等不同需要,编制重要考古发掘报告等汇编资料,积极主动地为考古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