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1:3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个人优缺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指导;顺利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狭义上讲是给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的载体。从广义上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社会求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就业技巧传授;通过收集社会资源、了解社会需求来提供就业导向,组织相应的专场招聘等。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所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各大高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在院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更多是针对近几年的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心理及求职注意事项等。第二,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等。
2、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薄弱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各高校当前普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企业中高层,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能针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短期指导和程序上的辅助作用,对在校生个人长远发展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3、就业指导工作中忽略创业指导和教育
在当今高校逐年扩招生源,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是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出路。高校的创业指导和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建设,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很少涉及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存在的创业指导教育大部分是一些相应的竞赛类活动,缺乏一定的倡导和创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中,创业指导只占用了很少的课时,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人数逐年巨增,就业矛盾日显尖锐化,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日显焦躁,在人生选择和奋斗关口上,出现逃避、退缩现象;对于各个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显现出自卑心理,自信心匮乏;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个人期望与现实就业形势的落差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个人求职就业没有方向性,在求职就业中出现跟风走,大部分按照固有的常规模式发展。第三、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出现脱节断档的现象,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度较低,没有详细的行业了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大纲,根据广泛的调研,收集就业热点,发现求职就业创新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就业指导课不再主要针对毕业生,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学生就业危机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大二和大三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确立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大四阶段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心理,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广阔的空间。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面对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情况,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加入,提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配合部分兼职教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专家指导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
3、重视创业教育,提供在校学生创业载体
把创业指导和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系列载体。第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行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可行性分析,倡导挑战自我,自主创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新岗位。第二,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专业、生源等情况建立本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度,鼓励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学校资源,构造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三,组织策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科学热情,挖掘大学生的知识与潜能,扶持创业团队,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4、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第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个人能力以及正视所能追求的个人社会价值,做好个人自我认知,摆正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公正评价个人优缺点,继续发扬个人长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短板,完善自我。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求职技能。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自己跌倒的地方总结原因并及时改正,作为以后求职路上的经验积累起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整,培养个人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42-45.
[2]肖克奇,张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6,(22)28-30.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4~25.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46~4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3-365.
[6]李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24-25.
关键词:大学时代;成长档案;建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23-01
1.理论阐述
主要是通过建立每个学生的《大学时代》成长档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记录或图片记录)记载初入大学的梦想、计划,成长目标的设计、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政治追求、学业目标、技能掌握、课外活动等每一个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每一个重要阶段的宝贵瞬间,从而对自己大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及时的修正,以激发内驱力,促进潜能开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通过学生的记录,能及时发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与其沟通,对其做出指导,促使学生仔细审视自己,不断完善目标计划,理智地拨正人生航标。
2.研究背景与现状
90后的这一代大学生,由于生长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思维方式和思想发生发展显现出新的特点和不同,印上了自身鲜明的印记。既有视野比较开阔、社会实践参与度比较高的优势,又有头脑灵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可塑性也很强的可贵特点,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这是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和氛围。但是,这一代大学生被世人普遍认为自控能力较差、自私自利,既有内心空虚、缺乏信仰的一面,又有伤春悲秋、"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地盘我说话"的一面。一旦个人成长目标缺失,将会导致在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失去动力,给毕业、学位和就业等带来负面影响,难以健康成长成才。如何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引领和科学的方式方法,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引起重视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案例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视野,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期实现培养目标。
3.研究策略
3.1 工作思路。关注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并设计简便实用的载体,配套相应的机制,找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抓手,记录每个人的《大学时代》。通过学生的记录,辅导员能及时发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其沟通,对其做出指导,促使学生良好健康的成长。辅之成立"共同成长小组",实现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作用,这样尽管学生多、班级多,但是让每个共同成长小组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小组织,小组织聚合在一起,整个班级的工作也就轻松许多。
3.2 研究基础。自推出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自我规划意识稳步提升。仅在大一下学期,80%的学生对大学的目标有了初步定位,申请入党、参加活动、报考职业资格证等各种技能考试的人数比例显著提高。(2)学风引导成效显著,在共同成长小组的互帮互助下,同学们团结、上进、积极、初步实现了共同成长的效果。(3)学生集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对参加活动积极性显著提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3.3 研究内容。 《大学时代》的建立,是具有现实保存价值的,能反映一个大学生求学成长、学习生活历程的文献、图片等多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内容设计包括三个方面:
3.3.1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生源地、所学专业、特长爱好;
3.3.2 大学时代规划:(1)政治方面,有无计划入党;(2)学历方面,有无考研、二学位、自考或专升本计;(3)专业技能方面:英语考级计划;普通话考级计划;计算机考级计划,教师资格证,驾照,其他各种有用的职业资格证;(4)获奖评优方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级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5)社会实践方面,组织或参与实践情况,个人总结,实践单位评价等;(6)文化素质方面:包括发表的文章,学术论文,毕业设计,参加省内外各种知识竞赛、比赛;(7)参与文体活动方面,包括活动内容,参与情况,心得等;(8)学期、学年的文化课成绩:已经取得的成绩、有待提高的成绩、下一阶段的努力目标;
3.3.3 评价系列:(1)辅导员评价;(2)学生自我评价,每学期一次,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一学期学习生活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要求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存在问题,需要调整的计划。(3)共同成长小组评价。每半学期一次,对每位成员一段时间来学习、工作、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出评语。 4.职业规划:将来准备从事何种职业,如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村官、士官、教师、公务员、企业、公司、自主创业等。
4.经验与启示
4.1 《大学时代》成长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成长目标、进一步完善自我,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通过各项活动和制度,服务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以此为抓手,逐步解决学生个人成长目标模糊和缺失问题,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完善。
4.2 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其参与热情。《大学时代》的实施主体为学生,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决定了该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长期有效性。因此,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引导沟通,创新多种模式,挖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当每一个主体都能够自觉地进行有效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必将是有效的,也是富有成果的。
5.待探讨的问题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如何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的自律性、积极性、上进心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大学时代》成长档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开平;;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J];档案与建设;2006年01期
[2] 彭移风;;当前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兰台世界;2006年18期
[3] 魏明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宋焕敏;;关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3期
论文摘要:经过多轮的修改,在广大民众的无限期盼中,国家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并将大学生医保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本文就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作了阐述,并就目前该项政策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随着高等 教育 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显著扩大,到200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已达到2300万人,其中包括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等。而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原来的公费医疗及学生平安险远远不能满足 治疗 的需要。我们在网上或身边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贫困的大学生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发出求助,学校师生、社会团体以及媒体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大学生作为国家 发展 的栋梁,其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正是基于此,今年两会后,经过多轮修改的新医改方案出台,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将大学生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直至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障范畴,医疗保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一)公费医疗
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目前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始建于1952年,从1953年起,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经费由国家财政按照计划内招生人数向高校拨发一定数额的包干医疗费用,医疗补贴标准从1994年至今都是60元/年。这部分医疗补贴只针对高校计划内的学生,计划外学生(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招收)、自费生以及委培生则不能享受此补贴。由此可见,这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窄,非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一旦得了大病,医疗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外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成问题。同时,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只对基本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如常见处方药品,小额的医疗支出,门诊医疗费用等,存在保障范同小、水平低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高校医疗机构比喻为“慈善机构”,渴了给点水,饿了给点饭,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二)学生平安险(学平险)
学生平安险是在校大学生可以购买的一种商业医疗保险。学平险包括死亡、残疾给付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大学生,患大病的风险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公费医疗保障并不能有效地化解这一风险,况且对于很大一部分非计划内的学生还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所以,大学生购买商业健康险可以作为医疗保障的补充。但学平险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它是商业险而非社会保险,故要求学生在投保前身体必须是健康的,所以身患疾病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非健康学生是被排出在学平险之外的。其次,对于学平险,各个高校缴纳的保费一般是每年20~50元,保费低,但保障水平也低,最高赔偿额度一般在2-6万元之间,赔付能力有限,对于重大疾病更是杯水车薪。还有就是学生对学平险的具体条款并不是很清楚,在索赔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需要自行先垫付医药费,事后凭借费用发票、诊断证明及病历才能得到补偿,这也无异于“雨后送伞”,给贫困家庭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
(一)“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概述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鉴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长期的调研和研究,借着本次我国新医改方案出台的东风,2008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终于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该《指导意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1.基本原则:坚持自愿原则;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学生实行属地管理。
2.主要政策:(1)参保范围。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校(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2)保障方式。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3)资金筹措。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大学生参保所需政府补助资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办法给予补助。各地采取措施,对家庭 经济 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概况
继《关于将大学生纳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颁发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实施细则。在浙江,《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9月1号起实施。具体措施为:9月1日起,在杭高校大学生(外国留学生除外)每年只需缴纳30元钱(学生个人每年缴纳30元,同级财政补贴90元),住院生大病的医疗费就能报销,报销比例在70%一80%,且没有设定最高支付限额,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严重疾病,即便住院医药费花了l5万元或更多,统筹基金始终是他们的坚强依靠,费用至少能报销80%以上。这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杭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
北京和沈阳两地对大学生医保t作也发出了量化通知:北京地区将把北京市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 教育 的全日制非在职非本市户籍的大学生,纳入到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当中,标准与京籍学生相同。沈阳地区规定2009年级大学新生要100%参保,2008年级以前的在校大学生参保率不能低于40%。参保标准为:每人每年筹资80元,其中政府补助40元,个人缴纳40元,医保基金对每位参保大学生的年最高支付限额为l0万元,且该地区的参保学生在放假和实习期间都能享受医保。
经济 相对滞后的西北一带如陕西,根据当地经济情况,规定大学生医保的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其中,个人缴费不高于20元。且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毕业后就业的,应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 计算 。同时指出,大学生在假期、实习、休学期间,可选择居住地或实习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部分,由统筹基金给予报销。大学生在校期问异地就医和转诊 治疗 ,按照高校所在市(区)城镇居民医保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 总结
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的举措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正如本文所述,在这之前,与大学生医疗保险有关的是国家公费医疗制度和商业险学平险的补充。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公费医疗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小病得不到报销,得了大病时报销的比例却又很小,加之此项制度只能报销一些特定的药品以及特定的 医院 ,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未能享受公费医疗。学平险又由于是一种商业险,有在投保资格及理赔标准和程序上的种种弊端,大学生因此从中受惠有限。随着鸡肋似的“公费医疗”转变为社会医保,大学生虽然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但是由此而来的方便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首先,社会医保覆盖范同广,保障高。该项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且没有象商业医疗保险那样的投保资格的审查,这给已经患病的大学生带来了春天的雨露;同时支付限额较高,甚至有些城市未设定支付限额,这对患严重疾病(如白血病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命的延续。其次,保费较低,基本上都在学生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且确实有困难的还可申请其他途径的免交,真正惠及到了每人每户。再次,社会医保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在时间的延续上和未来的受益方面都要比商业保险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此外,由于社会医保还可和以后自己工作时间段内的医疗保险、退休后的医疗保障直接挂钩,这也是普通商业保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Abstract: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ncreasing pressure of employment in modern socie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student employability through developing a healthy psychology through career planning, establishing a good career attitude, and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66-01
0 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事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2010年我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没有成功就业的的毕业生,就业群体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对工作没感觉的毕业生日益增多,待业的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增加。经济的不景气也使得企业改变过去的招聘方式,不在大海捞针似的招聘培养人才,大学生就业后失业和难就业问题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显得至关重要。
1 就业指导作用和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充分和稳定地就业,对于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1 就业指导有助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会成员得不到充分就业,将难以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变为现实,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原动力也会不足。社会进步来自于人的创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建设的主力军就是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让每个大学生都满意就业,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 就业指导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就业问题的不到解决,必定造成人心不稳,社会混乱。
2 就业指导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以高就业率与高收入作为宣传主打宣传语,而在教学方面,则侧重于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以提高学生在一定指定岗位上的竞争力,但这些措施在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下,高就业率与学生的就业低稳定性形成了明显落差!个人认为,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而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当理想化状态一旦无法在短期内达成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无法排除的失落感。
2.2 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得不到突破,专业老师多由普通文化课老师转型,缺少企业从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多为照本宣科,缺乏引导与过渡,使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衔接时出现空白区。
2.3 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存在真空层 学校管理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班主任老师多为家长式包管制,过多的规定学生要做什么而忽略学生能做什么,出现学生过份依赖学校老师,步入社会后产生盲目性。
3 主要经验和做法
笔者在江苏省一家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有多年从业经验。现将几年来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3.1 学科专业建设要考虑社会需求,做到校企对接 高职教育是专业教育,尽管每个人将来从事的不一定就是大学所学的专业,但专业教育对多数人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并且走出学门的第一步求职门槛往往就是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就业率的源头与保障。专业学科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新建专业从设立之初,就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出路。
3.2 教学模式要随社会对人才要求而不断变化 未来时代的发展,那些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再学习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既博又专、文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必然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大纲的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加强素质培养等都是培养能力的较好途径。
3.3 学生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对大部分毕业生而言,用“就业迷茫”来形容他们比“就业困难”更贴切,不知道何去何从。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原因是由于其“大一先轻松,大二在再力,大三也不迟”的心态造成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当确定自己的只要理想,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按照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在大学的学习和实践,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的目标而努力。其次,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进行分析,同时对职业进行分析,全面分析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将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进行充分分析,包括所选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所确立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等。然后根据所选职业和社会的具体要求来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将自己应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3.4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所谓择业,不仅仅是指找到一份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成功的职业。它意在选择,是主动、自主地就业,而非被动地就业。实际上择业远比就业难,因为找到一份对口而且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绝非易事。笔者认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希望从事的岗位没有清晰的概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详细规划的话,还是先就业比较好,因为先前所作的努力都是为了就业而准备,就我所在的学校,就有很多学生在就业后择业,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同时提高了自身能力,最后也成功进行了择业。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公众形象和生死存亡!而就业稳定是我们追求的更高层面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正如于元香老师所说: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是就业前的一两次集中上课可以解决的,而是要让它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开始影响学生的职业观、就业观!所以,必须以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来规范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个体、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的主要目标
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工作,目的就在于做到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真实而不是虚假、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了解掌握。因此,构建任何一种分析模式,都必须以能否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真实、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掌握为主要目标。
1.真实。“真实”在不同的境域或语境中,可以被称作“真理”、“真”与“真值”,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某一因素,它把与“真实”相关的有所指的对象与内容,事实与价值联结为整体。就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工作而言,“真实”是指形成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报告合乎大学生思想实际,即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在此,“真实”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存在,即某人或某群体有某种思想,与“不存在”或“无”相对;二是指即某人或某群体有某种思想特点,并且有其特殊性,与“虚假”相对。
思想分析报告或结论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客观的事实总要经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考和认识反映出来,它既是从实践中来,又不可避免地经过思想加工。客观存在的思想状况是第一性的,分析报告是第二性的;思想状况在先,分析报告在后;没有对思想动态变化和其呈现出的水平有一个真实的把握,就没有分析报告。要实现“真实”的工作目标,就应该全面地收集信息,不夸大、不歪曲、不疏漏,查看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资料核对或调查等方法,对信息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使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恰如其分地反映大学生客观存在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而不是虚假地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
2.全面。“全面”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似乎有点不言而喻。哲学上指对事物包括矛盾对立双方的总体认识。通俗地讲,全面就是涉及事物的方方面面,既呈线型图式,又呈立体图式。
人的思想构成的复杂性和其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时,不能仅就某一方面的情况就得出总体结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也不能因为有了对分析对象的整体认识,就看不到分析对象在某个方面、某个层面的特殊性,陷入“以全概偏”的泥潭。实现全面性目标,就必须坚持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决不忘掉人的整体性、外界影响的整体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优缺点的整体联系和进步或落后的前后发展的连续性,避免片面、孤立、静止、表面化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起主导作用。
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就是要研究思想构成的方方面面,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在全面观察具体信息源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以客观反映大学生个人和群体的思想状况。具体讲,在收集材料时,要注意全面性,如果只强调一面忽视其他侧面,这样的思想分析很难作出全面、合理的价值判断,很难伸展它客观的触角;在分析思想的具体内容时,对思想所包含的全部构成要素或其所涵盖的全部意义,需要尽力反映出来,起码要抓住或紧紧围绕其核心要素或主要内容;在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进行总体判断时,不仅要对思想的某一要素进行分析,而且要统筹全局进行分析。即在作思想状况总体性分析时,要重视思想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相互关系,把握其全面性;在对思想状况某一要素作局部分析时,也同样要把握局部中的各种子因素间的联系,从局部反映总体进行全面分析。如此全面观照,才有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出较为全面、妥当的分析。若其不然,只看到或只注重大学生思想构成的某些因素而忽视了其他主要因素,则极易流于浮空与虚假。
3.深入。哲学意义上的“深入”是指了解事物构成的各个要素,明确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判断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等。具体作法就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层次,而是努力触及事物的本质层次,抓住实质和要害,做到深入而不肤浅。
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即不仅要分析大学生业已显现的思想状况,比如一些表象信息,个人经历对思想认识的影响,还要借助行为科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大学生的言语行为,从而分析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仅如此,还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大学生的心理活动,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达到深入分析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目标。
一般意义上讲,真实、全面、深入三者间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真实是基础,是最起码的要求,全面和深入是在真实基础上的纵深发展。应该说,在真实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深入就不会全面,只能是零碎的、现象的、无系统的,提不到理论高度;另一方面,不全面也不可能深入,要深入,就必须综合、总结方方面面的情况,才可能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打个比方,就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真实”是“体”,“全面”和“深入”分别为一“翼”。尽管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影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因工作重点的不同,会在“真实”基础上,出现“全面”和“深入”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但不管怎样,三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构建的目标选择体系。
二、构建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的基本原则
1.求实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求实性原则所强调的“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一是一,二是二,不说大话,不说空话,更不说假话。据此,大学生思想状况构建所应遵循的求实性原则就是指以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立足于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一般特点,讲实际、重实践,不图虚名、不搞形式,以有效方法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目标。
2.实效性原则。从哲学意义上讲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即实际效果问题)的重要判断标准。人们对任何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感知与评判,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是这一实践结果的有效性。构建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应遵循的实效性原则,就是指在构建和运用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时,能够起到实际效果,即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情况,而不是花架子,作摆设,不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时,根据一定时期、一定人群、一定范围内学生的实际,确定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以能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目标,不必追求方法的多样性、程序的复杂性。
3.前瞻性原则。前瞻性是指对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性。坚持前瞻性原则,其根本目的为了更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前瞻性原则,是指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见微知著,以便在学生发生大的思想波动或之前就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事前的预防代替事后的治理。
4.操作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又称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将最能反映工作对象本质特征的主要要素和因子集中起来,形成一项政策、一项措施、一种方法等,简便、易行,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操作。构建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所应遵循的操作性原则,必须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坚持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视角。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主体而言,是指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具有成熟的设计方法、工作思路、操作步骤,操作者可据此按要求去做;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的客体即大学生而言,分析模式的内容设计简明扼要,定义明确,分类界限清楚,在现有条件下便于理解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具体处理时,应在保证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应进行简化,即把那些重要性、可测性、区分度大的因子选为核心项目,并赋予其较大权重,删除区分度不高、对整体目标贡献不大的因子,合并相关性较强,甚至互相包容的因子,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运用。
关键词:职业规划;辅导员;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332-02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衡量高校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地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的,对于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实现成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职业规划的概念。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职业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系统工程,它指的是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学生自身。
2.职业规划的意义。(1)可以发掘自我潜力,增强个人实力。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主要是在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和家长布置的任务中度过的,大学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大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个时期是职业规划的准备期,如果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现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职业规划,就能合理的定位,并不断的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可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学生的心智成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正是学习和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的大好时机。因此,制定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帮助和鼓励学生努力奋斗,把握机会,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浪费青春。同时,制定职业规划会使人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个人严格执行职业规划,逐步走向成功。(3)可以有利地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等阶段,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以便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行业职业特点,调整就业期望值,明确就业目标,准确定位,从而推动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意义及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就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来看一般包括学生的思政治教育、资助工作、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当然,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辅导员也开始承担就业教育工作。而且,作为与大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育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直接参与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教师,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人生发展等负有指导职责。同时,作为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第一课的思政教育开始就可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这样能使学生尽早地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可以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度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积极应对社会形势变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从容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
2.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合适参谋者,能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大学生个体的了解也最直接。在日常教育服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参谋,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专业、 有不同的智力基础、 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水平,这些使大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如果职业规划指导不结合大学生的个性,为求简便而使用统一模式指导,必然使职业规划流于形式,也必然没有实效。
3.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理想教育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辅导员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最基层、 最直接履行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活动的最理想人选。在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弘扬核心价值,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人民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三、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两项重要工作,而职业规划教育是就业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住一年级,灌输职业生涯设计基本概念。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职业规划工作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设想,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自学性,同时适当灌输就业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设计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引导他们适应从高中到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学好专业知识。
2.深入二年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经过大一的过渡,学生基本上了解并适应了大学生活,这时候,职业规划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开始着手职业生涯设计。要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 塑造和完善自己,激发专业兴趣,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建立合理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1)“知己”——学会分析自身的的得失、优缺点。大一被动的适应的大学生活后,大二要对大一生活进行分析总结,找准个人得失,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职业奋斗目标。(2)“知彼”——了解专业就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出自己的差距,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3)“实践”——理解、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参加兼职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工作责任感、 质量意识、 服务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4)“实现”——根据“知己”、“知彼”、“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并为之努力。
3.把握三年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性的指导。大三,通常被认为是大学的分水岭,有人开始为考研准备,有人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有人开始在出国深造还是个人创业上犹豫等,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一定要指出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性,可以根据个人或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有效调整。这个阶段应侧重指导学生:(1)引导学生对大一、大二生活进行总结,纠正错误的就业心态,更新就业观念,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2)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市场对应聘者素质的要求,分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个人的就业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确立职业目标。(3)使学生了解就业方针、政策,学会如何收集就业信息,掌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程序和内容,知道常见的劳动争议,了解劳动关系权益保障,从而增强劳动法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操作和对人才的需求,提早做好就业准备。
4.立足四年级,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个性化就业指导。大四,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在校的时间只有半年,在这半年时间内,应该对毕业生侧重择业技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本年度就业形势和政策,居安思危,降低期望值,准确定位,调整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从而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总之,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管理,作为教育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变,有的放矢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切入点,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实施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就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明析自我定位,尽快适应大学,全身心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通过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既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优良的学风。
参考文献:
[1] 胡雪飞.浅议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设计[J].社科纵横,2004,(4):120-121.
[2] 王若光,许溪沙,张徽.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09,(7):19-21.
[3] 陈莉,白冰.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J].东方企业文化,2012,(1):90.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iscuss, and experienc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a new attempt. Based the connotation of experience mode of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mode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and how to use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xperientia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高校都在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工作,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收效甚微。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一个新的尝试,它为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本文以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为样本,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力图构建合理的大学生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1 体验式教育的内涵
体验式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创设虚拟的或实际的教学情境及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得以在实践、交流、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内化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进行侧面引导,教育目的和内容隐藏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它虽然主张要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强调个体经验和合作学习的意义,但更关注学生对实践经验的分享、反思和总结,希望学习者通过体验式实践、交流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的发展,因此,体验式教育模式可被视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
2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目的,适当采用体验式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探索中验证基础理论、运用基础理论,从而达到增强知识、掌握能力的过程。它是对体验式教育的再细化和再深化,是体验式教育模式在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再发展和深运用。它能够焕发出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并促使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制订发展计划,并积极采取各种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为此,笔者以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为样本,构建“大学生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般模式:设计导案、创设活动――体验分享、获得认识――评价反思、强化体验――践行体验、升华认识,如图1所示:
在该模式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创设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或活动,这是保障体验式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环节;然后,所有参与者要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参与到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通过切身体验教育理论取得存在感和获得感,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开阔视野,使自身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澄清以前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当学生体验和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使学生个体将学习中的体验和认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重建和内化,形成自觉的行为,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检验和发展,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在该模式中,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只能成为“创设者”和“引导者”,将主体地位和“参与者”的角色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教育中的知识实践和角色获得,这是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体现。
3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运用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巧妙地将“个人经历”、“情感反应”与“知识重建”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激励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和理念、取得实效性。笔者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的探究,依据邵阳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现将这几种方法分享如下。
3.1 过往经验描述
这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在描述过往经验的同时,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认识。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前,可设计“经历追忆”、“自我回顾”等体验活动来加深同学们的自我认知,并要求学生们写出几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件,进而从事件中归纳、总结出自身所具备的特长、优点、可迁移的工作能力,一些学生在总结交流时会产生共鸣,如“我一个星期内推销了400份杂志”、“我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班级元旦晚会”等,积极的情感经历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起到强化作用,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同伴影响。这时,为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经历的来源、强度以及持久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
3.2 职业角色扮演
在本课程教学中,会定期开设“模拟面试”体验课,体验课中会邀请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扮演面试官,学生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参加面试。在面试期间,每个学生不仅都参与面试,同时在他人面试的时候,又充当观察者和评论者的角色,通过对他人面试做出描述和评价并对自己的表现与他人进行比较,找出自身的优缺点。教师在体验课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体验后的理念去参加招聘会或者与陌生人交流等,通过实践,加深对求职应聘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又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与此类似的还有“见习”、“实习” 、“生涯人物访谈”等一系列的实践训练。
3.3 职业规划游戏
职业规划游戏主要是运用随堂小体验游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为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以设计一个“生涯幻游”的体验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时间隧道跨到未来的某一天(一般是5年或者10年),去体验未来的生活,并要求学生描述出未来生活的情景并做出合理解释,这一环节既能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产生积极情感,又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和时间的紧迫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涯。
3.4 团体活动方案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团体方案设计应通过将学生分组,指定活动主题,围绕主题相关内容来设计活动方案。比如,霍兰德的“探索乐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岛屿”的游戏,该游戏是以发掘自身职业兴趣为目的,主要参考的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理论。如,通过在游戏活动中设置六个岛屿:实用岛、研究岛、艺术岛、社会岛、企业岛、事务岛,这六个岛屿分别代表了六大不同种类的职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条件,分别在六个岛屿中进行探究,根据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岛屿而确定自己的职业。为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涯求知欲望、求知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活动的继续展开打下基础、增进实效。同时,在该游戏中,通过对选择同一岛屿的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讨论中发掘自己的职业兴趣,并通过最后的归纳总结得出大家一致认同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结论。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霍兰德代码所代表的兴趣类型加以探究,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涯的体验感受,增强对生涯、角色的认知。
3.5 多媒介情境体验
关键词:技能大赛 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各职业院校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学校也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准备,强化训练,多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技能大赛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学校的实习教学设施得到了完善,实习教学与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与操作技能得到了加强;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参赛学生不仅具备了过硬的操作技能,而且在训练与参赛过程中,学生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其职业素养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自己将来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后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具体体现在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一、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全面训练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职业素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的精神。
技能训练及参加大赛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和体力的比拼过程,需要同学们耐住寂寞、放平心态、尽心尽力去应对。而对于90后或00后的学生来说,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少有体力劳动的历练,缺乏从一而终的耐力。针对这种情况,从实习操作训练开始,指导教师就应利用一切场合,反复向同学们灌输职业素养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重要性,强调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是大赛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压的方式,使同学们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训练过程中,教会他们用心做好每一个动作,用心体会每一步要领,使同学们都能够做到了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了他们的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
二、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技能大赛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平台。山东省职业院校学生组比赛,都是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一般两到三人一组,共同完成整个竞赛任务。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在初期选拔和培训过程中,对有意参赛的二十多名同学分成了五个小组,选出了组长,确定了每个组员训练的重点方向,同时又强调分工不分家,突出训练自己方向的同时,练好所有技能。每天一个题目,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和对抗,使他们逐步建立起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的理念。选拔出参赛队员后,更要强调团队合作在大赛中的重要性,使团队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经常训练组长和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协调能力,使每个人自始至终都能正确定位,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正是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他们在大赛中,分工不分家,及时沟通协调,做到了高效运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终生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另一项重要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站稳脚跟并有所成就。对经过应试教育而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我们在技能训练过程中,除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外,还着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具体做法:一是采用先做后讲的方法进行课题训练。对每个训练课题,指导教师先让学生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先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研究来解决,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讲解,这样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解,效果明显;二是对于有些训练课题,教师仅给出建议性的框架,所有结构和尺寸由学生自己设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三是对于相关的知识,比如读图、工艺、材料、刀具等,指导教师给出相关的参考书,让同学们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四是在设计或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给予及时提醒引导,让同学们自行解决。这种训练模式,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都圆满完成,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提高了自信心。由于自学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同学们遇到问题不等不靠,而是积极思考,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大赛中,遇到了平常训练没有遇到的问题,他们沉着应战,最终圆满解决。
四、以技能大赛为手段,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其职业素养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各有各的优缺点,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个性,依托技能大赛,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强化其职业素养教育。有的同学做事缺乏耐心和持久性,对这部分同学采取重点盯靠的策略,强化养成训练,提高他们的耐久性;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差,遇到问题或关键时刻容易紧张,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模拟竞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同学个性腼腆,不善交流,缺少自信,针对这部分同学经常为他们搭建平台,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在讨论交流方案时,尽量把他们推向前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交流沟通能力;还有的同学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自负,缺少合作精神,对这部分同学抓住机会适当敲打,设置难题,让其切身感受到学无止境;还有的同学对待问题不求甚解,蜻蜓点水,得过且过,针对这部分同学,刻意训练他们的尺寸精度保证能力,使每一件产品都做到完美无缺。总之,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帮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促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欧亚湘,王稳波.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科技信息. 2012(11)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计算机教学 策略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67-01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将更加普及和广泛,这其中的重要基础就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任何计算机使用者都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而对于计算机学习者来说,就更为重要。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1.1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
面对信息化的全面到来,教育信息化时代也随之深入到了我们教学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多媒体和信息网络的出现,不仅为教学改进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也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而学生若能够具备信息素养,就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现实性的意义。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如交流、出行、生活服务等也已经渗透了全面的信息技术,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的更新与发展,提高生活学习能力。
1.2信息素养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尝试并灵活使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而这一教育原则,其本身就内含着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意义,间接地,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在教学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特别是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发掘更多的新意,这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进行了提高与加强。
2 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2.1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加强和培养
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意识领域的建设,学生只有在树立信息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对其增强,才能够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具备特殊的感受能力和注意力来应对信息化时代中多样化的信息,既能够准确获取有效的信息,又能够辨别信息从而有意识地选取和运用,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信息安全意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信息意识的树立和培养,从而为教学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提供基础。
2.2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在于教学,教学过程的高效完成,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长期信息能力的提高。而在信息素养的教学中,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主要归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完成这两个教学目标。
第一,注重信息知识的传授,创新改善知识教授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所谓信息知识就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信息工具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到快速更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知识的多样化与更新,这需要教师不仅注重信息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不断丰富和扩展教学内容,结合当前前沿的信息知识,增强信息知识教学多样化。这对于学生深入掌握信息基础知识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学生主动合理选取、运用信息的能力,这里也包含学生能够合理利用信息设备及信息资源来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进一步深化。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直接信息处理能力和相关处理能力,在直接信息处理能力中又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获取能力、综合利用能力等。而相关信息处理则是相对应的处理其他与信息相关联的各项活动的能力,这其中蕴含着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各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第三,丰富创新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师讲授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改进,增加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的形式,例如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讲课等形式,都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3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完善
评价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评价作出恰当、有效的处理,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价值。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除了完善最终性评价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总结和观察,不忽视学生的细节,从这些细微的学习表现中找到学生的优缺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步的空间。总之,评价体系的完善需要向着更加全面化的综合评价方向发展,这既是对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更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负责。
2.4关注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
道德素养是社会发展新形势向信息技术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要求,这不仅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双面性需要我们注意,更是学生道德素养在人格成长中重要地位的体现。故我们必须将信息道德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在学生心中树立美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在道德规范内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
3 结语
在当前的信息素养教学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闪光点,这些教学经验为我们在计算机信息素养教学中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漏洞,而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继续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郦.试论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若干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当元旦晚会活动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后,它不仅带来了欢乐,也留下了让人深思的问题,那么关于元旦晚会活动的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2021元旦活动总结优秀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1元旦活动总结范文1时光荏苒,让我们不觉为之叹息,一学期即将成为我们身后的回忆。为了提高我们兄弟社团的影响力,特通过建立娱乐互动平台,让我们各社团的新成员之间相互认识,交流,增强兄弟社团内部的团结和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展示社团特色,树立良好形象,推广社团理念,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各社团的相关情况;同时也为扩大各社团的知名度,提高我们兄弟社团在社团中的地位以及庆祝我兄弟社团在社团文化月活动中取得的成功。应广大会员的强烈要求,本着以加强社团建设为目的于12月20日19:30成功举办了以"唱响梦想,舞动青春" 为主题的元旦文艺晚会。在这次晚会中,我们从中收获了许多,主要有:
1、积极准备,考虑全面
虽然准备的时间较少,但我们各部都积极地安排出时间准备晚会的节目,并且各部都各自展现才华,排练出各自有特色的节目,丰富晚会的内容。与此同时,我六社也积极准备整个晚会的准备工作,牺牲休息时间购买晚会所需物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以防有突发事件。
2、合理分工合作
这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各社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好晚会的准备工作。由此也加强了我兄弟社团间的合作联系。
3、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在晚会即将开始时,由于演员紧张,干事粗心不能使安排好的流程顺利进行。面对这突发事件,我们的工作人员沉着冷静,立即重新制作,与此同时,我们的主持人也随机应变,调动节目的顺序,把游戏提前进行,把晚会的活跃气氛调动起来了。
4、气氛活跃
在本次晚会中,主持人充分体现了带头作用,积极活跃晚会现场气氛,积极参与到各游戏节目中。各社长也积极带领社员与其他社员进行交流,加强了各社的联系,促进了干部之间的友谊。从总体上看,此次晚会是圆满的,我们也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但在晚会的筹划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联系不够紧密、办事效率还不够等等我们坚信,在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社联的帮助下,我们会做得更好。
2021元旦活动总结范文212月31号下午于教学楼109举办了20__新年联欢会,此次活动仅为三余读书社内部活动,但欢迎退社的老社员们积极回来参与。本次活动是为促进社员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而举办的迎新年活动;本次活动虽成功举办,但整场活动纰漏太多,有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此,我对本次活动做一个总结。
一、活动筹备
1)活动方案由张x完成
2)主持人稿由郑__、林__完成
3)活动PPT由张x、黄__、黄x完成
4)宣传海报由吴__完成
5)活动零食由邹__准备
6)活动用道具由黄x,刘__准备
7)活动视频由刘x准备。
此次方案和主持人稿是通过借鉴往届联欢会而初步完成的,但我们在完成后就将方案和主持人稿扔在一边,直到临近活动举办才慌忙交予老师修改,其中由于沟通问题:没有通知到各系负责人各系文艺表演是所有成员都要上,所以最后只得取消生物系、汽车系、电气系的文艺表演。由于时间关系,PPT和主持人稿均仓促完成,其中纰漏过多,主持人对主持人稿极不熟悉,等到匆忙修改完,活动便已开始。
二、活动组织
本次活动时间定在周二下午四点开始,由于大家下课时间不同,所以多数同学没能准时到场,以至于活动推迟至4点40分才正式召开。
活动开始时由朱老师组织大家先唱了一遍社歌《和你一样》和一首《启程》把大家拉入气氛,但整场活动会场秩序混乱,其中管理层没有尽到该做的职务,整次活动没有任何人员去管理秩序,社员之间各自玩各自的,多数同学没有融入到联欢会的氛围当中。主持人没能主持好此次活动,其中衔接力不足,进行互动时也没有掌控好场面,在多次活动中主持非常絮乱,造成场面混乱。
三、活动结束
本次活动由于开始时间推迟,活动环节预算时间失误导致活动结束时间严重超时,近八点活动才举办完成,对许多走读的同学造成影响。活动结束后所有管理层都自发留下整理会场,还原教室109桌椅,整理卫生,给活动会场进行了较高的还原度。
四、活动优缺点总结
1、优点:
1):社员积极参与,所有社员都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多位退社的老社员均来参加此次活动捧场。
2):社员反应积极,给此次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
3):每次活动提供给大家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了解。
4):社员的礼物准备都非常充分,并且通过祝福互换,礼物互换这两个环节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使大家相处更加融洽。
5):互动环节和游戏环节带给了大家快乐,给大家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6):朱丽叶幸运奖除了带给了大家惊喜与欢乐,更符合了三余读书社的气息,鼓励大家读书,共同营造书香人生。
2、不足之处
1):活动没有提前量,各项准备工作均在临近活动召开才开始完成
2):主持人对主持人稿十分不熟悉,衔接不够娴熟,频频出错。整场活动没有使大家完全融入活动气氛中来。
3):整场活动秩序混乱,没有管理层进行管理,没有专门安排人员管理秩序。
4):PPT制作匆忙,出现过多纰漏,其中你做我猜仅做了四份,导致汽车系没能参加,更是少了三余读书社知识问答这一环节。
5):通知失误,没能全员参与的各系文艺表演被临时取消。
6):礼物互换耗费时间过多
7):游戏环节主要是参加的社员参与,其他社员却各自做各自的。
8):社长及活动负责人没能协调好整次活动。
此次活动不足之处较多,许许多多的错误打乱了整个活动的流程,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去总结,去反思,吸取此次的教训,改进不足之处,去准备下次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得越来越好。
2021元旦活动总结范文3为了庆祝20__年元旦的到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陶冶高尚的情操,进一步弘扬我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文娱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校于20__年12月31日下午,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举行了主题为“欢庆元旦”20__元旦庆祝活动。本次活动的总结如下:
一、整体活动开展情况
这次活动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大力配合,各班同学都积极响应,认真准备,争相参加,演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保证文艺汇演的节目质量,本次活动自12月上旬开始下发通知到节目正式演出,各班同学都积极响应,认真准备,争相参加。在各班班主任带领下,最后确定正式演出节目12个,并举办了绘画展览、拔河比赛、阳光体育活动等活动。整个演出过程井然有序、热烈、欢快,检阅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新年带来了喜庆气氛。
1、先进行了班级的拔河比赛,分为低、中、高年级三组,并对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奖励。
教师们也来了场比拼,每个老师都竭尽自己的权利。
2、进行了绘画展览。
由各班主任在班内监督各位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并评选出班级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并颁发奖状予以鼓励。
3、元旦庆祝汇演活动在一片欢腾的歌舞声中拉开了帷幕,每个班级都出演了此次表演。
一年级的《小苹果》舞蹈深受大家喜欢,二年级的跆拳道表演是如此的精彩绝伦,三年级的“服装秀”更是精彩,四年级的舞蹈《踏浪》把大家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还有更多精彩的节目。经过筛选,最终评选出优胜奖4个,组织奖2个,对参加此次演出的同学予以奖励。
4、阳光体育活动分别举行了低中高年级的障碍跑、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冬季长跑等活动。
比赛中的优胜者都颁发奖状及奖品予以鼓励。
希望获奖同学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取更大成绩,更希望全体同学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志存高远、拼搏进取,夯实文化基础,加强特长学习,为自己的一生奠基,为学校的发展争光,努力把自己练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新人。
2021元旦活动总结范文4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活动氛围,为体现全体同学的演艺水平和潜力,为每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特长的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广大学生“爱校、爱班”的团队精神,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于12月29日下午从1:30分到4:00举行了“庆元旦师生联欢”活动。
为营造节日气氛,各班利用课余时间在操场或某一角落反复的练习着,力争在联欢会上大放异彩,表现自我,表现完美。
午饭刚过,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就响彻整个校园。美好的时刻马上开始了,同学们面带微笑忙活着,准备音响、搬桌子、抬凳子、挂条幅等,……大家忙的不亦乐乎了。此时此刻,那叫一个“累并快乐着”。眨眼的功夫,各班准备到位,联欢开始了。歌曲、舞蹈及魔术等有序进行。有合唱有独唱,代表个人把自己最擅长的节目表现了出来。年轻教师也不甘示弱,纷纷登台献艺。师生关系其乐融融。通过活动赛出了个性、赛出了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庆元旦联欢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爱校、爱班”的团队精神,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2021元旦活动总结范文5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年轮又向前迈进一步。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增添节日的气氛,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_小学精心组织了一次庆祝元旦主题活动。
12月29日下午,庆元旦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同学们利用中午时间精心布置了教室,教室里的彩带、气球映射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各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舞蹈、独唱、小品等,中间还穿插了妙趣横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演出迭起,互动热火朝天,学生们热情高涨,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问题 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中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提高其专业及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动力以及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对学校招生和就业有很大帮助,对稳定和提高社会就业率意义非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关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思考
1.1学生层面
1.1.1专业选择盲目,认识不足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一般情况下是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该类学生年龄较小,选择专业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某一专业比较了解和感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表现得比较被动,只是听取学校的介绍或宣传资料,未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当学习其所选专业时,很多学生表现出厌学逃课甚至辍学的情况,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可以干什么,降低了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1.1.2树立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正_
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不仅可以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可以为职业发展指明方向。由于中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全面认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导致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表现得过于理想化,不切合自身以及社会实际情况,功利心比较强。另外,在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时更多考虑自己的需要、兴趣以及工资待遇,很少考虑社会需要以及专业就业现状等情况。。
1.1.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较差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的呼唤,更是中职生人生道路所需要的精华。目前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认为在校期间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所谓,甚至对专业课的学习表现出懒散状态。此外,中职生自身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进入学校后,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欠缺,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很难做到客观实际。
1.1.4缺乏主动创业的意识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职生也应该发扬光大“创新、创业”精神,选择毕业创业造福社会,发挥自身价值。由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缺乏,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忽略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甚至还未形成,与目前社会的就业现状不匹配。
1.2学校层面
1.2.1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对学生开展几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不到太大作用。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一年级下学期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形式仅限于课堂讲授,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浅显,几乎起不到实际效果,课程评价也仅仅通过书面考试进行,虽然可以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却很难衡量学生的实践水平。
1.2.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机构与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进行。就业指导部门担任招生与就业两种职能,一般情况下只注重学生毕业前的面试指导,而对学生长远的职业意识和能力缺乏相应指导。学校教务处主要管理教学方面的事物,疏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并且大多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1.2.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面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素质不高的困境,一些教师虽然是师范院校出身,接受过教育理论知识的训练,但其并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理论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因此要求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
1.2.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跟踪服务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人一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因此对学生指导不能仅限于中职阶段,而是对其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很多学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提供一些招聘信息,便称对其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忽视了学生今后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生跟踪指导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仅是通过建立一些微信群、QQ群等网络途径了解毕业就业情况。
2开展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行动路径
2.1学生层面
2.1.1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设定正确的职业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职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实际才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兴趣、性格以及特长等方面,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全面了解自身能力;同时也可通过老师、父母、同学及朋友评价分析自己性格和能力上的优缺点,积极克服自身不足,发扬自身优势,为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打下基础,努力做到个人意向和个人能力匹配以及个人意向与社会实际需要匹配。
2.1.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职业意识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不仅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还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课知识,还要牢牢掌握专业技能,为以后理论联系实际做准备,更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必要基础,并且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兴趣点以及特长所在,自觉地培养职业意识,提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1.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自身职业实践能力
中职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更应该扬长避短,牢牢抓住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与能力,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我。另外,作为学生应该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多向老师请教一些专业知识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然后自己做好总结,吸取经验,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2.2学校层面
2.2.1提高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职学校要转变观念,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以及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部门三者相互联系的教育保障机构,无间隔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和方法指导。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作用,认识到科学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形式与评价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该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开设,主要内容先围绕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理想三个方面开展,剩下两个半学期继续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打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一年级下学期才开设的格局,努力形成“三年一体化课程教育”新模式。其次,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或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积极举办实践活动。最后,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打破书面考试独揽全局的现状,形成学生职业测验自评、教师口头测验评价、企业评价以及书面评价相统一的多元化、全方位评价模式。
2.2.3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强的师资队伍,学校应招聘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教师,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作为服务和支撑,为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输送高素质的师资。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鼓励其到企业一线岗位去实践,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总之,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一笔,不可忽视。
2.2.4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一生的规划,包括人生道路各个阶段,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其入校前、在校期间以及毕业离校后三个阶段:入校前可以到初中学校开展专业分析讲座;在校期间落实“三年一体化课程教育”新模式:毕业离校后,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部门,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毕I生就业信息跟踪服务系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继续深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
2.2.5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
中职生年龄比较小,缺乏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背景以及专业前景,激发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及时给学生提供参加理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专业的魅力,进而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2.2.6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就业意识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背景之下,树立创业意识已经不只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中职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中职生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求中职生在学好自身专业基础上具备创业意识,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部门,科学地指导学生;同时,成立创业教育社团,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其创业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非艺术类学生;工业设计;设计产品制图;透视;翻转课堂;观念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6-02
绪论
学生会有一种错误模糊的认知,就是现在的工业设计用到手绘的地方并不很多了。电脑软件的用处已经越来越多了,所以很多同学觉得我们不需要手绘训练了。但是软件其实只是一种工具,和手绘的基础是不同的。驾驭软件是需要头脑的,但是仅靠软件就培养出头脑是不太可能的,只有通过手绘来训练手脑的配合,将学习肢解开,来训练我们的认知表达能力。比如空间的认识,美得认识,虚实,冷暖。这都需要我们从细微处着手,只必须通过我们能看到的物质来进行体会,通过这种体会,才能训练我们的关照能力和深入细节的能力,审美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将这些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习软件,而单单只学习软件是达不到这些要求的。所以我们现在进行的手绘训练是对于将来各种工具训练的基础,是必须要有的。人的手脑结合所体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软件只能更好地表达,但不能直接创造。
一非艺术类学生的现状及手绘表现能力在工业设计中的角色
工科学生和艺术类学生有着很多不同。比如没有绘画基础,对形体,色彩,物体细微的观察能力都要弱得多,在手头功夫上也是有很大的差距。以前在开表现技法课之前,学生都会进行一个前期训练。例如速写、素描的训练。但是现在的课程,这些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我们这个技法课的情况就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因为从前的技法课需要学生学过很专业的制图、测量、素描、色彩、速写经验,以及对三大构成等知识的了解。但是现在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便之前有过相关课程,学生的能力也并不会很强。所以我在近些年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改革,而今年的成果尤为优秀。
二关于表现技法教学的课程设计
表现技法课程分为对表现对象认知的过程和对表现对象表达的过程,而在这两个过程后,学生就可以有设计、创造产品的能力。课程根据学生表现基础的薄弱,课程设计以产品制图、透视表现训练为主线,速写为基础之上,采用课前翻转课堂、课上翻转课堂、课后翻转课堂为基本手段,逐次增添其他的技巧表达进行教学。在这里面对于课程来说,本学期最大的改变,除了以透视为主线外,就是拓写辅助的教学方式。工科学生对于绘画等方面的功底很弱,而课程课时又短。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运用拓写板辅助进行训练,来快速提升同学的基础,最终达到快速提高的目标。
三产品制图、透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就是对教学结构的改良,今年的教学结构以产品制图、透视为主,每节课都让学生进行产品制图、透视训练,从简到繁,从最简单的形体到一般的形体到复杂形体最后到大作业,贯穿整个课程。产品制图、透视是本课的主线。为什么产品制图、透视这么重要?因为产品制图、透视可以让学生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如说对于形体的结构认知,还有空间的认知,表现的认知。通过从简单到复杂来完善并加深认知。建立了这种能力之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其他工具的表现,比如马克笔、彩铅、色粉。最后脱离仿照对象而对于真实的物体进行表现,达到可以用头脑去创造并表现实物的水平。
四随堂指导训练环节的细节
随堂学习,是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之下,跟随学习,摒除模仿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技法课的关键在于熟能生巧,关键在于实践,简单的事情重复精彩地去做。为什么同学做一做就做迷糊了,是因为量不够,这种学习有很多层面,这种重复的学习中才能挖掘出各个层面,由表及里,螺旋式上升。表现技法课算是现在工业设计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入门专业课程,所以尤其是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因为表现基础薄弱,在48学时内、12次课的时间里学习如此多的工具显得太过于繁重,虽然课上主线是产品制图、透视画法,但产品制图、透视终究是基础上的基础训练,而支线感觉就很仓促,当同学觉得彩铅刚有点门道就换成了马克笔,而马克笔也才没怎么训练就换成了色粉,而色粉更是一笔带过。老师的课程安排大概是讲解作业和产品制图、透视训练一半一半。而对于像彩铅、马克笔、色粉的训练则是拿回家做。这和老师的翻转课程是一个思路的。但是,作为理工科基础的学生毕竟是初次学习,甚至是第一次接触艺术类学习,很多同学甚至不能在课下找到问题,只是应付了作业了事,所以课堂上加多集体训练,然后再集体问题的准对讲解,适当增强课堂上个体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初学者,尽可能去引导学生找到自己需要弥补的地方和别人需要弥补的地方的共通之处,然后针对性进行修正、提高。
五翻转课堂在表现技法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主要优势是落实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的重复、答疑—总结—提升、个性化指导需求的增长、“练评讲”教学方法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表现技法课程上因为其理论简要,主要是技法的应用与纯熟为目标,所以是比较合适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老师先把技法学习视频或资料发给同学去看,让同学先学习,带着问题来上课,在上课解决问题。或者课上先让学生直接去做一件事情,做完后让学生总结在这个过程中的优缺点,从此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并知道如何弥补,在有思维基础的情况下得更完整。带着问题来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的应用。
六同步技法训练与认知强化的内在逻辑
非艺术类学生的表现技法课程需要技法训练与认知观念并行教授,用认知的建立来推动表现能力增长。除了技巧训练外,对于学生素质的强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任何一件事情做好做不好都是因人自身的素质而决定的。比如有些从未接触过产品制图、透视的同学,经过讲解可以快速上手,但有的同学却要教很久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源是认知的问题,学生原有的对于图形的认知和图形表现的能力素养的不同。这个素养可以分解为认知的能力,和对待一件事的态度。他们彼此分开但又相互解释,比如一个态度好的学生认知能力也会强,因为态度好,专注力也会好,他会认真地听进去别人的话,理解别人的话。能听进去是一种态度能听明白是一种能力,表现技法课在训练能力的同时更是培养一种素养。例如马克笔训练时要细致入微的讲解与实践。用马克笔的要领是速度以及上色位置的准确性。速度一般宜快不宜慢,快的笔触就会显得透明利索,有力度感,再则颜色也不会渗化,问题是要把握好速度下笔触位置的准确性了。马克笔的颜色也很有局限,没有绘画颜料来的直接。当你选用一种颜色的时候,就不能犹豫了,应该喜欢它,很好地去用它了。彩铅的用笔和马克笔一样,要讲究速度,笔触也要畅快,不要有半点犹豫的感觉。由上述教授中既表达训练技巧又要说明如何用心,了解内在的认知逻辑。大学教育并不是去获得多少能力,而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素养。好的同学做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有的同学做什么都会慢一些,有的甚至什么都听不进去。这就是一种素养上的差异,所以对于能力训练是一方面,但对于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有些同学能画得很好,是因为这其中他的思维是清晰深入的,这样才能使作品清晰地表现出来。一个作品表现出来的,就是作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这门课不仅是技术的培养,更是素养的培养,通过技术提高素养,通过素养提升技术。正常情况下,在此种课程中是不会提到这个层面,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在这门课中让同学明白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应该如何学些。
七结论:
表现技法训练最后会以大作业为结束。大作业是整个学习过程综合表现的一种整合和提升,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做大大作业的环节时,学生都有一种认识:这门课程开始入门了,但是课程已经结束了。所以课程的结束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表现技法课程只是给学生一种方向,具体要怎么走下去,还是要看学生个人。所以在整个课程过程当中,通过技法的学习,来培养学生手绘的表现能力,在表现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思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