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

时间:2022-09-13 21:5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自制玩教具;幼儿心理;调查;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游戏是幼儿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怎样能让幼儿在其中寓教于乐。玩教具就是非常重要的介质,不仅仅可以娱乐儿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启迪儿童智慧,也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最好的沟通媒介。在近代,许多的儿童教育专家都注意到了玩教具在幼儿游戏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幼教之父”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恩物”、蒙台梭利设计的训练教具、皮亚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以及中国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提倡就地取材制作玩教具。鉴于此,笔者通过调查访问,重新审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价值、幼儿园教师自制玩教具的现状,以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政策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讨论稿)中“专业能力”也要求教师:“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核心,幼儿园教师应在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二)能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幼儿处于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件适合的玩教具能锻炼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材料和游戏伙伴,因此幼儿园、幼儿教师应重视自制玩教具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和学习的需要制作适宜的玩教具,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需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设计制作;在玩教具的使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跟踪、参与幼儿的游戏,对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的玩耍玩教具给以适当的引导;在游戏结束后,需对游戏活动中玩教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评价,这些都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市场玩具和自制玩教具的比较

首先,市场玩具声、光、电、色齐全,能极大吸引学龄前儿童的兴趣,而自制玩教具可由成人引导幼儿,或幼儿自主玩耍,更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精神;其次,市场玩具较坚固牢实,能长时间使用,而自制玩教具由于材料和手工制作等原因,大部分使用寿命较短;再有,市场玩具是批量生产,不能顾及某单一对象的需求,而自制玩教具可根据游戏、教育活动的需要,就地取材,制作出需要的玩教具。所以,市场玩具和自制玩教具在材料、使用、功能上各有优缺点,幼儿园应在市场上购买玩教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自制符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的自制玩教具,弥补市场玩教具的不足。

二、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现状,笔者选取陕西省咸阳市天王幼儿园和市委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访谈法就自制玩教具的标准、目的、经验和困惑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玩教具中所占比例过低

市场玩具和自制玩教具在材料、功能上各有优缺点,幼儿园应根据国家和幼儿园关于制定的玩教具配备的要求,购置必要的市场玩具,自制市场上买不到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很多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玩教具中所占比例过低。

(二)“做”与“玩”分离,玩具成为“看具”

在调查中,许多的幼儿教师也提到,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做出来的精美玩具幼儿不喜欢玩,或者幼儿玩耍的时间不长,原因就是幼儿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需求的特点、以及幼儿的游戏需要来设计制作玩教具,而使我们为孩子做的玩具成了给成人看的装饰品,对幼儿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三)自制玩教具功能单一、“寿命短”

幼儿园花了大量财力和人力制作的玩教具,在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不能一物多玩,使用时间普遍偏短,容易损坏。这些是导致幼儿园教师不愿意自制玩教具的主要原因。自制玩教具功能单一,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玩具可以一物多玩;玩教具“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是制作工艺较为粗糙、材料易损。

(四)幼儿园教师缺乏创意,只能进行简单模仿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一线幼儿教师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是很有必要性的,但是想做不知道怎么做,确实需要做玩教具的时候,就照书做,缺乏灵感、缺乏创意。确实,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对于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因为它融合了美术设计、手工制作、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因此,要制作具有独创性的、符合幼儿需要的玩教具是很困难的。

三、改进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思考

(一)提高幼儿参与玩教具制作过程的参与度

通过对幼儿的心理分析得知幼儿更愿意自己去参与类似于玩教具制作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自制玩教具也可通过幼儿的参与随时根据儿童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良。其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小孩的德育水平。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创设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农村幼儿园也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1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相比城市,我国的农村相对落后。因此,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首先,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依然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幼儿园的校舍不但面积小、装修简单,而且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也存在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其次,幼教老师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生活设施相对短缺,有些老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幼儿老师宁可租房待在大城市,也不愿扎根在农村。其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系统的教育制度和范。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都是照搬照抄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但是农村和城市存在着明显差别,这就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城市的优势我们不可否认,但是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农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城市的汽笛喧嚣,有的是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老师可以时常带着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让小朋友和大自然亲近。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2农村区域活动开展的具体方法

2.1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句话不仅除了强调学生已有经验对课堂学习的作用,还包括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同样遵循这一理论。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制订计划,即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我要用哪些美术材料?”“今天我要制作一个怎样的美术作品”?“今天我想和哪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等类似的问题,这既有助于幼儿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培养,又有利于幼儿语言、想象和思维的发展。计划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这是由于人都有一种将脑中所想事物变成现实的急迫感,这种急迫感将促使幼儿更加热情地参与到美术区域活动中。

2.2解放自己、解放幼儿

如今,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不是只要开展区域活动,就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有没有完成游戏任务,没有注意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对活动材料和活动方法加以控制,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由度极其有限。教师不应该将重心集中在“任务”的完成,更多的应该关注于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过程中的一些表现,才是真正值得教师注意的。反之,一旦活动方法要求和难度较高的话,幼儿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只能被动地按老师规定的方法活动,无法满足自主活动的需要,从而对活动慢慢失去兴趣。

2.3抓住教学点契机,进行随机活动

区域活动不只是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里,任何一个休息玩耍的时间都可以进行区域活动。例如: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发现“巧手坊”里有一个孩子脱下了自己的鞋子,拿着放大镜,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自己的小脚,旁边几个正在做手的记录卡的孩子,也纷纷脱下鞋子,观察起自己的小脚丫,并开心地议论着。这时,教师应及时为他们提供了脚形记录卡,并在生活区里增添了“洗洗小脚丫”,在表演区增添了“小脚模仿操”,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沙地、鹅卵石地、软地和草地上行走,用脚体会不同的感觉。让幼儿互相交换信息,获得更多生活体验。

2.4分享交流美术作品,收拾整理材料

结束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仍然不容忽视。半个小时的美术活动后,有的幼儿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有的幼儿甚至还没有开始做,针对这种结果不一的情况,教师的总结评价和部分幼儿的分享交流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能满足完成作品幼儿的成就感,而且也能鼓励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下一次继续努力。最后的收拾整理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有序收放和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培养幼儿的分类归类能力,教师要注意让幼儿有所准备地收拾材料,否则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强制幼儿结束活动会导致幼儿产生抵触的情绪。

2.5丰富学习材料,层层递进调整

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有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久而久之,幼儿对于没有挑战性的游戏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给游戏进行调整,为游戏增加挑战性,让幼儿兴趣更为持久。如幼儿在玩小小面点师的游戏时,在游戏初始阶段,投放的游戏材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点心模型,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如何招待客人和买卖点心等,当幼儿熟悉游戏的基本流程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生活中更多对面点店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细化游戏规则,在游戏时不断丰富游戏材料是很重要的。其中我的体会是,开始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丰富游戏材料,这样更能促进游戏的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3结论

总之,美术区域活动虽然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户内游戏活动,但是也具有一些活动规则和教学策略,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个美术区域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可一味地任由幼儿自由摸索,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样,幼儿才会在这个区域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创设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农村幼儿园也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龚海燕.有效开展农村个体幼儿园的区域活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4:14-15.

[2]卞海霞.浅谈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游戏[J].快乐阅读,2015,04:94.

第3篇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互相交流的活动,是实现个别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主题教学是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教学的一种方式,是目前幼儿园最流行的教学模式,它的形成是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强调幼儿的主体性,这些要点和游戏活动的各要素是不谋而合的,但游戏的形式比较自由,而主题的内容又很丰富,因此要选择适合的内容,以合适的形式开展主题游戏。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主题活动特别强调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主题游戏是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将主题教育意图、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分阶段隐藏在各个游戏活动中,丰富游戏的内容,让游戏活动过程成为主题的各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主动参与、充分交往的平台,突破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的状态,让幼儿在和主题、环境、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感知、体验、积累,从而得到发展。

1. 游戏作为主题的预习,提高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开学前就预设好了本学期将开展的主题活动,由于是教师预设的,孩子对于这些主题还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如何,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在游戏中对有关知识进行了解,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这样可以积累有关主题的直接经验,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又有价值的内容确定为具体活动内容,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这些内容一般都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展开。如《我们的身体》的主题展开前,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镜子,让幼儿看一看自己的五官,探究他们都有什么用处。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眼睛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都说:“我在眼睛里面看见了自己!”这令他们很兴奋、很好奇。于是我们根据幼儿发现的问题增设了活动“奇妙的眼睛”,鼓励幼儿用科学的原理来探究眼睛成像的原理,来解释他们看到的现象,还总结出了科学爱护眼睛的好办法。

2. 游戏作为主题的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施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一般以美术美工活动居多)需要个别指导,不适合集体教学,因此我们将主题内容直接通过区域活动的形式展开,目的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便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主题《节日到了》中有个活动是“制作香香袋”,由于材料多,操作步骤较复杂,如果用集体教学活动展开的话,不利于教师指导,所以我们把它调整成了一个美工区的活动,让幼儿分批、分组活动,教师在孩子身边讲解制作方法,让每个小朋友边听边做,教师及时对能力弱的幼儿指导帮助,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

3. 游戏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提高学习能力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多感官参与,但有时受时间的限制,探索不得不终止了。这时,游戏便是最好的弥补,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继续探索。通过区域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教师可将集体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和迁移。

二、建构自由互动的空间

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最普遍的游戏,一般是把主题分别渗透进两种游戏中进行实施。其实两者都有不足,区域活动偏向于幼儿探索、技能、个别操作等认知的能力的发展;而角色游戏更偏向于幼儿情感、态度、交往、语言等能力的发展。主题游戏就要求将两种游戏形式相互融合,建构更多互动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价值。

幼儿游戏本来就是为主题服务的,确定主题目标就为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的融合做铺垫。因此,只有在主题背景的支持下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才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如在“蔬菜店”中,我们开设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把科学区的内容渗透进来,让孩子们了解蔬菜是怎样种植出来的、应该怎样照料等。再如银行游戏也可以融合主题下很多数学区的内容,在原本画圈领钱的基础上,结合过年的传统,在银行投放许多红包,让幼儿进行抽奖。这样,孩子们会兴趣大增,纷纷前来抽奖。由于必须要画出与红包上数字对应的圈才可以获得相应的奖金,这让孩子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也让他们在角色游戏中巩固了一一对应的概念。幼儿园角色游戏是游戏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教师可以带着小朋友常去各个区域活动。

三、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游戏环境的要素,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在游戏中材料起着中介的作用,幼儿可以通过材料和周围的人或事发生互动和交流,材料的本身就发挥了指导幼儿学习的价值。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社会、语言、科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所以,主题游戏区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关系到他们能否充分地探索和研究,因此,要注意材料投放的多样化,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1. 根据幼儿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活动水平、认知经验和操作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区域中投放材料就必须考虑到个别差异性,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过程中,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树叶,让幼儿用树叶创作,由于提供了多层次的辅助材料(颜料、勾线笔、双面胶、剪刀),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树叶拼贴,一般的可以做树叶轮廓创意画,能力弱的则可以用颜料进行树叶拓印。这样,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便于教师指导,又能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使幼儿的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在语言区同样也可以让不同层次水平阶段的幼儿有所发展,能力强的可以根据秋天的水果蔬菜来编谜语,一般的可以根据秋天的图片来编故事,能力弱的还可以根据图片来帮助他们描述秋天的动植物,同一区域,不同的操作材料,可以让不同的幼儿有所发展。

2. 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多材质的制作材料

在开展主题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游戏的材料都是需要幼儿亲手制作的,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以往我们都是根据幼儿园采购来的材料进行制作,久而久之,有限的材料便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了,受到主题教学的启发,我们发动小朋友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有塑料、泡沫、石子、纸盒、罐子等,废旧材料本身的材质多种多样,颜色也很多,结合购买的现成装饰材料,能便于幼儿大胆想象和制作。这么多不同材质的材料,给了孩子无穷的乐趣和创意空间,增加了他们对主题活动的兴趣,促进了游戏之间的交往,提高了他们的游戏活动的能力。

3. 根据幼儿兴趣,提供递进性的学习材料

第4篇

幼儿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安排、墙面设计和室内布置会给人留下初步的印象,幼儿园的环境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所以每所幼儿园都非常注重环境创设。黑河市幼儿园教学楼的楼体已老化,空间安排设计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但我园作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幼儿园环境已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硬件条件下我园把环境创设作为一大特色。

一、为幼儿创设轻松、自由、安全的精神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小班的幼师,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都会发现,班级上演哭闹嬉笑的交响乐,我便收集幼儿照片,设计“花儿朵朵”栏目来吸引幼儿,使其有集体归属感,加强他们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突出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体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幼儿从心里热爱班集体。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真正成为他们的伙伴,给他们理解和温暖,为他们营造安全、轻松、自由的环境。师生关系是关键问题,教师的语言、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会对幼儿产生巨大影响。现代幼儿教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及教育情境的变化进行角色转换,当幼儿“发现学习”时,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和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在“自主活动”时,教师应是活动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当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指导者。在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时,我利用每天的餐前、餐后时间安排谈话和讲故事等活动,引导幼儿谈自己心爱的玩具,并通过各种提问鼓励幼儿向老师及同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明和描述简单的事件。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人际沟通环境,幼儿才会在轻松、自由、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为幼儿创设丰富、动态的教育环境

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期的教学任务,在班级创设了各种活动角,并进行分区教学。比如语言区、建构区、计算区、认知区、美工区等等,每个区都提供很多丰富多彩、利于操作的学习材料,在活动中幼儿都争着去玩,但是由于材料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此时我会及时提醒幼儿应遵守活动规则,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同伴间应互相谦让,以此加强幼儿的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在活动中为了游戏问题而发生矛盾时,我都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晨间、餐后、课间自由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区,通过操作、实践、探索和发现去获得各种经验,在这里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得到逐步培养,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我园三楼多功能厅布置了厨房、超市、医院、娃娃家、小银行等角色区,并提供了大量材料。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入小社会,他们会玩得非常投入,并体现出各种角色的责任感,学会很多行为规范,另外,环境布置内容形式应经常变化,给幼儿提供“变”与“动”的刺激。我还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一起进行室内环境布置,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想去做,自己寻求信息和材料,使每名幼儿都能愉快地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特点,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比如,在“美丽的夏天”主题墙设计中,幼儿有的用蜡笔画野花、野草,有的用纸制作蝴蝶,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和满足,做到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创造性和责任感。

三、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的互动环境

我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设施,将后操场划分为体育游戏区、运动器械区和安静活动区,摆放了体育活动材料,有球、小推车、体操圈、绳球、拉力器等,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以满足活动的需要。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器材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好伙伴,随着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积极创新,为幼儿提供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器械,让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年龄越小的儿童,越能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浓厚兴趣,如果在幼儿园里利用沙、石、水、泥、动植物等自然材料,创设一个充满自然风貌的环境,让孩子在幼儿园中也能体会到自然界里所能享受的乐趣,这样的幼儿园环境肯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我园特别注意挖掘空间的潜力,充分利用空间的角落,设立了饲养角和植物角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以满足幼儿需要。

家长也可以参加到主题活动中,家长应认识到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活动室环境整体创设的积极性,并不断实践。在活动中,材料的准备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的主题,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收集相关的资料。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时,材料准备工作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能使幼儿的积极性更高,而且能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从中体验到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环境创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要靠教师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创新,既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逐步实施环境创设,真正让环境创设“活”起来,让每个幼儿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5篇

关键词:目标体系;德育内容;工作渠道;德育科研

一、科学构建幼儿德育的目标体系

我园的德育目标就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阐述的内容。这是我园德育的一级目标。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把它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等四大方面的二级目标,然后我们再把二级目标按小、中、大年龄段制订了相应的德育目标,使各级目标既呈现出一个整体状态,但它又是层层推进的。

二、精心选择幼儿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选择的恰当与否,是关系到幼儿德育工作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园在选择幼儿德育内容时注重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三、努力拓宽幼儿德育工作的渠道

1.课程教学是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渗透于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一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了德育是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园在实施五大领域的课程中,始终坚持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机渗透德育。

2.专题教育使认识深化

结合时事组织德育专题教育,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内容更集中、系统、直接,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我园每年都开展一些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争做环保小卫士”系列教育活动;“爱家乡、爱祖国”系列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教育活动等等。

3.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德育需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才能取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晨间接待可巩固礼貌教育;晨间活动不仅可让幼儿强身健体,还可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克服困难的精神;生活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提高自理能力,学会节约,而且还要不挑食;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交往、合作、分享、遵守游戏规则和废物利用……

4.建好幼儿德育主阵地

幼儿品德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有基本的阵地。我园通过组织教师反复讨论并结合我园的实践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确立了“晨间谈话”“国旗下讲话”“家园共育栏”“区角活动”“自然角”“种植园”等发挥德育效能的教育阵地,以便让幼儿了解更多的道德常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有机整合多方面的德育力量

幼儿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仅接受幼儿园有目的的教育,还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园注重调动多方力量,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学习材料进行家访、参观、散步、春游、秋游等方法,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

四、大力加强幼儿德育科研工作

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德育科研成果的取得,极大地调动了我园教师的积极性,使我园的德育科研呈现良性运作状态。

第6篇

【关键词】冲动 大班幼儿 教育策略

每年带班都会遇到有冲动行为表现的幼儿。《纲要》指出:要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话音未落,他就高高地举起双手急于回答,可是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的答案要么就表达不清楚,要么就错误率很高。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越来越趋向于稳定。此年龄段幼儿的冲动行为容易得到改造。因此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冲动行为进行改造。幼儿园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都能影响幼儿。还有班级中的气氛,儿童在班级的地位,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逐渐能看清自己,发现自己冲动行为的表现,并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慢慢改掉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身修养,并沿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对于冲动行为表现的幼儿总结了以下几点教育策略:

一、尽量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

冲动型的幼儿总是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有时候他并没有思考就高高举起双手,这时候作为教师要尽量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不能一看他举起手就让他回答,老师要适当延缓他思考的时间,可以故意把提问的语速放慢一些,也可以让其他的幼儿先回答给他做个示范的作用,或者让幼儿先组织好语言再回答,总之老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大班有个叫任彭宇的幼儿就有冲动行为的表现,总是喜欢抢着回答问题,而且错误率很高。有一次,我的话音未落他又高举右手,这时我故意没有看他,希望他可以思考一下再回答。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转身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站起来,这时我走到他跟前对他说:“孩子,你很棒,很积极,有的小朋友也想说,咱们给别人一次机会,老师相信你能说得更好,可以吗?”结果在我的引导下,他点了点头,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当任鹏宇小朋友站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组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强迫他延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需要幼儿自己看清学习材料自己想出答案,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先将学习材料看清楚,了解透彻再发表意见。老师永远都不要强迫他加快速度,永远不要让他和别人比快,永远不要催促他赶快做出答案,这样只会增强他的冲动。在一些需要操作材料的活动中冲动型的幼儿总是不认真听操作步骤就急于动手操作,结果是作品完成的不完整。这种幼儿总是自以为是,自己觉得明白了其实并不是完全清楚的。在大班的一节美术课上我教幼儿折花和叶子,可是当我还没做完示范时,任鹏宇就想动手折起来,这时如果我不及时对他引导,他又会像以前一样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于是我对他说:“任鹏宇小朋友你听得真认真,老师想让你当个小老师,等老师说完步骤以后,我想请你给不懂的小朋友再把步骤说一遍,你愿意吗?”任鹏宇听了以后说:“我愿意当小老师。”说完便认真地看老师做示范,然后还当了小老师,把折纸的步骤又讲了一遍,接着他在折的时候终于顺利完成了作品。可见,并不是他做不好,而是总是好冲动,没有认真地去思考。

三、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对冲动型的幼儿教师要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对他进行一定的控制外,教师也可以在游戏时找机会对他进行单独谈话。冲动型幼儿的表现欲很强,他喜欢被关注,总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我在大班设置区域时专门对他们考虑,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区“悄悄话”。冲动型幼儿总是喜欢大声说话,抢话题说,而且说得还不清楚。而“悄悄话”这个区角正好可以克制他们的冲动地行为。首先你必须得小声说话才叫悄悄话,这样他自然地就会放低声音,而且给他说的权利,想什么就说什么。其次对说的要求很高,必须先在心里组织好语言然后再有条理的说,不然你说的别人根本听不懂。而且我会主动到“悄悄话”的区角里找冲动型的幼儿谈话,慢慢与他交流,引导他先听清我的问题经过思考然后再慢慢回答,这样时间长了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四、家长给幼儿树立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老师发现了冲动型的幼儿后应主动与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的表现,并与家长交流解除的办法,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在家里向家长提出问题或要求后,家长千万不要立即回答,要经过思考后再回答。自己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第7篇

但当前,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主要还是依靠每周一到两次的正式科学活动,也就是科学集体活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科学学习的需要。我们尝试在幼儿园开展源于生活的非正式科学活动,在正式的科学集体活动课程之外,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实践意义

1.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其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能力都不尽相同。集体科学活动因受其相对统一的活动目标、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等制约,很难兼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每一个幼儿。而非正式科学活动,如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索,增加成功机会,提升自信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适宜补充幼儿园正式科学活动

《指南》提出:“幼儿是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感性经验的。”非正式科学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适宜补充,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实施要点

1.追随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如,雨后户外活动时,有幼儿发现小蚯蚓从种植园爬到了水泥地面上,随着瑶瑶的一声惊呼:“呀!有蚯蚓!”孩子们呼啦啦地全围了过去,七嘴八舌交流起来:“蚯蚓走起路来一伸一缩的,真好玩!”“蚯蚓的身上怎么有一个个的环?”“老师,怎么看不见蚯蚓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呀?”……因为是源于幼儿对偶然间发现的蚯蚓产生的浓厚兴趣,所以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关蚯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看看、摸摸、说说,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2.贴近幼儿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蕴含在幼儿对周围具体的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皮球、轮胎、竹简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来解决。比如想知道种植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在户外活动时进行实地调查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在区角里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贴近幼儿生活的非正式科学活动,能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获得更为广泛的科学经验。

3.适时有效介入

非正式科学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就等于自由活动,教师仍有责任对幼儿活动提供支持。寻求幼儿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完美平衡点,适宜介入、有效引导,能够支持幼儿更好地投入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

4.重视家长参与

《指南》中明确指出,制定《指南》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册,希望帮助家长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可见,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幼儿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母的陪伴可以随时随机帮助孩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获得科学经验。

三、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生活活动中、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1.区域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科学区、自然角、饲养区都是幼儿开展非正式活动的最佳场所。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丰富的与生活相关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做做小实验,进行自主探索。如雨天,孩子们对伞面不吸水产生兴趣,我们就投放海绵、泡沫、毛线团、木板、石头、记录单、笔等,供幼儿探索哪些材料能吸水,哪些材料不能吸水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一会儿就干了,幼儿对水哪儿去了这一现象感兴趣。我们就投放电吹风、湿抹布、纸盘,供幼儿探索水的蒸发现象孩子们在自然角观察植物的生长、在饲养角与小动物亲密接触。因为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由幼儿的内部动机激发的活动,因而更轻松、愉悦,更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生活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幼儿参与和适应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及时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相关科学元素,引导幼儿去感受并主动探索。点心时间,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尝一尝,感知了解桔子的外形特征和酸酸甜甜的味道盥洗时,引导幼儿观察水的流动,水箱越高,水流越远,冲力越大年餐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起床时,有幼儿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探索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我们支持幼儿生活中自发的科学观察活动,有效介入,帮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3.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第8篇

哈佛大学的语言教育学者Catherine Snow提出了一个“最佳配套条件”的理论。他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么关键,影响语言学习的更重要因素是“最佳配套条件”。

最佳配套条件包括: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使用观念;适龄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材料;丰富的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正面的回馈及鼓励。

根据这个最佳配套理论,可以说,儿童学英语没有最佳年龄。如果条件具备了,一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早;如果条件不具备,十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晚。

然而,有些家长在教孩子英语的时候比较盲目,在不具备上述配套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孩子的学习不过是走过场、走形式,结果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学习效果并不好。

英语是一个特别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对象。同时,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就拿材料的选择来说,有的家长选择“迪斯尼神奇英语”作为教材,殊不知这个教材并不是理想的学习材料。

除了材料选择,如果给孩子看超出理解能力的动画片,孩子很大可能注意力全在动画上,对语言自动屏蔽。

输入之外还要注意互动,通过互动巩固所学,形成英语思维。

与此同时,对孩子开口说的做法要多多鼓励,不要孩子有一点小错就着急纠正。孩子本来是把外语当作好玩游戏对待的,频繁纠正可能让孩子深感压力不敢开口。这就失去了早期英语学习的一个优势。

所以你看,如果不懂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只凭着想当然去蛮干,孩子起步很早,未必就能取得很大进步,反而可能讨厌外语,畏惧外语,或者形成其它不良习惯。

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台湾地区出台政策,限制幼儿园教英语,幼儿园不能以全英语、双语进行教学,不能将英语列为科目教学,“以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专家认为,幼儿园难以做到那种良好的“配套条件”。

至于合格幼教老师将英语融入其它课程当中,将英文当成活动之一,则不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如果老师教一句英语问候语,或是教唱一首英语儿歌,让儿童拓展视野则是不错的。

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

台湾教育界许多人士认为,语言学习最好由近到远,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幼儿如果先把母语学好,未来再学外语时可以运用原来的经验,反而又快又好。在英文之外,幼儿园的儿童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幼儿的情绪、语言发展、观察能力比英语更重要,如果用英语抹杀了其它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很不利。

那么对于家庭呢?只有少数素质较高的家庭具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当你说,幼儿学英语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说法就忽视了这少数的例外,有些特殊家庭会站出来反对。但是,当你说幼儿学英语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不可错过,这又会给许多家庭误导,因为大部分家庭不具备这样的配套条件。

就像我们常说的股市,有90%的人不适合炒股,进去就赔钱,其实幼儿学英语也是这样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做法。但是,能劝阻大家不进入股市了吗?相反,幼儿学英语越来越热。既然90%都是错的,那么,科学的教学系统是怎样的?

怎么学

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一个常识是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率要高,主动是幼儿学习之本。

还有一个常识,就是幼儿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如果英语学习设计成了好玩的游戏,这就是可以考虑和接受的,如果英语学习变成了小学那样的功课,这就是错误和不可接受的。

接下来的一个常识是“排挤效应”。这个常识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你的时间只有一份,你做了这个,就没有时间去做其它事情了。你今天给孩子搞英文阅读,孩子搞中文阅读的时间就少了。你过多进行知识的教学,培养情商等其它方面的时间就少了。把时间安排好,就需要比较高的技术。

第9篇

关键词:小小志愿者;大班;利他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可见,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成为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

但在带班过程中,观察大班年龄段幼儿一日生活中利他行为发现,幼儿时常会出现以下“失范”行为,譬如遇到大小事就来告状、没有相互帮助的意识、对长辈没礼貌任性等行为。影响大班儿童利他行为的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培养策略,而失去了有效利他教育的契机。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对利他行为的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关联。加之幼儿期思维的自我为中心这个显著特征,在交往中对处理同伴关系乃至适应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我们以“小小志愿者”为主题,与德育内容相结合,对幼儿实施各种相关活动,帮助大班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发展大班幼儿利他行为。

一、开展“志愿者”系列活动,激发大班幼儿的利他行为

(一)互帮互助,建立同伴志愿者团队

1.自主结对,互帮互助

大班幼儿已经对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增强,很多幼儿都能客观地看待别人,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利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和需要向他人学习的地方,然后让幼儿自由结对,让具有较好责任意识或在养成良好责任意识方面有了明显进步的幼儿来帮助其他人。

2.及时评价,进行强化

教师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并不断引导、强化和督促。对于那些出色完成任务的“组合”马上给予肯定,并提供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集体活动让他们分发物品、一些游戏优先选择权等等。在每周五我们还通过让幼儿自评、互评,进行“最佳组合奖”评奖活动,让幼儿体验因自己的参与而获得的成功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品尝了利他后的愉悦。

(二)大手牵小手,建立混龄志愿者团队

1.开学初活动

为了帮助小班新生幼儿逐渐消除分离焦虑反应,在开学的第三天开始进行“一对一”结对活动,让孩子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班弟弟、妹妹的关爱、安抚。如为他们表演节目,安慰情绪不安的孩子,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激发大班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2.户外活动

包括春、秋游和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这也是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良好途径。春、秋游也是采用一对一结对子形式,担当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大班幼儿可以向弟弟妹妹介绍身边的景物、玩游戏、照顾弟弟妹妹进餐,如帮助铺地垫、打开包装袋等。在幼儿园户外游戏时,可以在活动前为小班幼儿介绍活动内容,注意哪些安全等内容,教会弟弟妹妹玩一些体育器械,如拍球、踩高跷等等。

(三)为集体服务,建立班级志愿者团队

1.值日生活动

班上的值日生工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幼儿座位轮流编排的“小组长”,做好小组服务、管理和活动的组织工作,如分发碗筷、整理玩具、拿点心、收叠毛巾、分发教具、搬桌椅等。另外一种是各类管理组长,让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如自然角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学习材料管理员等。大班幼儿在明确值日生任务和要求后,基本能完成值日生工作。

2.自选劳动区域活动

“劳动区域活动”是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劳动区域,如种植园地区、图书修补区、桌椅擦洗区、区域材料整理区等,幼儿根据自己兴趣,挑选一个区域进行劳动,每周利用半小时时间进行。在劳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在旁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态度和能力,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二、反思与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课

学前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期幼儿语言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上好幼儿的语言课呢?笔者在此浅谈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构建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对幼儿训练听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对待。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幼儿口语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幼儿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幼儿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幼儿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新课教授时,教师可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刺激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幼儿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上课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它不同中小学上课,它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活动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没有目的性,只是凭兴趣,觉得有味就听,没味道就不听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幼儿园的课不好上。针对定情况,给幼儿上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法

因为游戏使幼儿轻松愉快、毫无负担,很容易被幼儿接受,所以上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选择不同游戏。如:在语言课、数学课中选用智力游戏,在音乐课的时候,不是枯燥的教他们唱,可以让幼儿边做律动边唱歌,在上语言课的时候,可以边讲故事边做些肢体动作,如:兔子跳、猫走路、青蛙跳等等,使幼儿学会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在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理解,加深故事内容。

2、观察法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扩大眼界,发展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的认识是从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观察法是幼儿园上课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园上课的常用方法。因此,在上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观察开始时,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引起观察兴趣,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来引起幼儿观察。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去感知观察对象,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允许幼儿相互交谈,然后进行指导。在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也可运用文艺作品,如歌曲、儿歌等,巩固所观察到的知识。

3、操作练习法

操作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通过多次动手练习,从而使他们巩固地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练习法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不仅能使幼儿有效地吸取和掌握知识技能,面且能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认真工作等良好品德和习惯。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教师必要的示范,幼儿练习时,教师加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保证练习活动的质量。练习时可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并逐步提高要求。练习时间的间隔应由密而疏,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以提高兴趣。当练习产生疲劳时,可适当改变练习的方式。当操作完毕时,教师要及时检查、评讲幼儿练习的质量。如发现错误,应即时纠正。在平时各项活动中要让幼儿多练习,在游戏、劳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有计划地指导全班或个别幼儿进行练习。

第11篇

在幼儿园教育现场的所见所闻

笔者在不少地方的幼儿园看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创设活动室内外的环境,为的是使活动室内外的区角活动与高结构的教学活动相联系,以便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完成或拓展高结构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或者刻意减少高结构教学活动的时间,将原本需要通过高结构教学活动完成的任务通过区角活动加以完成。

场景一

某幼儿园的一个班级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主题活动,幼儿在一个刻意创设的充满“昆虫”的室内环境中学习:活动室的四壁张贴着各种昆虫生活的图片以及孩子所画的有关昆虫的图画;天花板下悬挂着各种昆虫的模型或者孩子们做的各种昆虫的手工作品;图书阅读区角陈放的全是与昆虫有关的图书;积木建构区里全是用大小不同的木制或塑制积木构建的昆虫;音乐活动区里所提供的音乐也与昆虫有关,甚至连小乐器上也贴有昆虫的图片;美术活动区里,孩子们都被要求画有关昆虫的画或制作有关昆虫的手工作品;玩具操作区的拼图、棋类和其他益智玩具都被改造成与昆虫有关的玩具,如8块正方体积木都被贴上大青虫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按照一定顺序将这些积木排列起来就是一条大青虫;科学活动区内是各种昆虫的标本和一些活的昆虫,还陈放着放大镜、望远镜、捕虫网等可供幼儿研究昆虫的工具……

场景二

上述幼儿园的另一个班级正在开展“炎热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这个班级的区角与上述的班级全然不同,活动室的四壁墙饰、天花板下悬挂的模型、图书阅读区角陈放的图书、积木建构区里构建的内容、音乐活动区里所提供的音乐、美术活动区里孩子们被要求画的画或制作的手工作品、玩具操作区的拼图、棋类和其他益智玩具、科学活动区内的工具和材料等都与“炎热的夏天”这个主题一致。

场景三

在一个研讨活动中,教师们正在研讨区角活动的实施,议题是“如何为在积木建构区内搭建房屋的孩子设置活动目标”。这个班级正在开展“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活动,该活动的一个分主题为“城市中的房屋”。为了减少每周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部分教学内容被“移植”到区角。以小组或个别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以及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城市中的房屋”这一活动设置了分层次的活动目标,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这些目标分别为“能独立运用积木搭建‘3层楼房’,并能理解‘3层’的意义”“能与同伴合作,用积木搭建‘3层楼房’”能与同伴合作,用积木搭建‘4层楼房’,并能理解‘4层’的意义”……

由幼儿园教育现场的

所见所闻引发的思考

幼儿园教育现场的所见所闻引起了笔者对幼儿园区角创设和区角活动实施的关注:

区角创设成了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活动主题一旦有了变化,教师就要忙于更换区角的材料。

更换与主题相联系的区角材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寻找材料、制作材料、投放材料,许多教师为此叫苦不迭。

区角创设的独创性、丰富性等成为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和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水平的依据之一,于是教师往往被要求创设与别人不一样的区角。

自制区角的玩具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有关部门及幼儿园也通过自制玩具的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激励教师积极自制玩具。

这些发现引发了笔者对幼儿园区角创设和区角活动实施的进一步思考:

区角创设和区角活动实施究竟为了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区角活动主要是幼儿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教学(包括分层次的教学)?

区角活动主要是由幼儿发起的还是由教师发起的?区角活动是否应该有特化、细化的活动目标和预设的活动内容?

区角活动的材料应该具有原始性、开放性、多功能性,还是应该具有高结构性、封闭性、单一功能性?

教师自制玩具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自制玩具的利弊是什么?自制玩具是否应该成为教师必须做的工作?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区角活动主要是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由幼儿发起。活动的材料应该具有原始性、开放性、多功能性,教师自制玩具虽有益处但也有弊端……那么很明显,当今一些幼儿园要求教师单纯创设“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在活动区内“完成或拓展主题活动(或集体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苦了教师,而且很可能会将“以幼儿为本位的活动”异化成为“以教师为本位的活动”。

虽然说,教师可以将一些主题活动要求进一步完成的任务组织幼儿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甚至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这类活动也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但是,这只是较高结构教学的一种类型,有时在形式上可能与区角活动有类似之处,然而在本质上与区角活动的原意是不同的。

以两种科学教育活动为例

为了分析在区角内开展的活动与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之间的差别,笔者借两种案例加以说明:

第一种是在科学活动区角内开展的与科学教育有关的活动。

活动一

名称:研碎叶子

材料:研钵、几种菜叶、几种树叶。

活动:让幼儿用研钵研碎不同的菜叶、树叶。

活动二

名称:小龙虾

材料:装有水的鱼缸、龙虾、鱼饵等。

活动:让幼儿观察龙虾的生活。

第二种是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名称:穿过物体(中班)

材料:磁铁、托盘、铅画纸一张、回形针若干、豆子、橡塑纸、毛巾、垫板、手工纸、记录纸、笔。将回形针与豆子混合放在托盘中。

已有经验:已玩过磁铁,具有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经验。

设计思路:在以往玩磁铁的过程中,幼儿已经知道磁铁能吸住铁制品。本活动旨在让幼儿探索:如果磁铁不直接接触铁制品,它还能吸住铁制品吗?要求幼儿记录自己探索的结果,并通过记录去比较磁铁与回形针之间隔着不同层数的铅画纸,磁铁可以吸住回形针的数量,以感知磁铁对铁制品吸力的大小。

活动设计:

探索活动一:让幼儿将一张大的铅画纸放在装有豆子和回形针的托盘上。铅画纸上放一块磁铁,幼儿双手捏住铅画纸在托盘上来回移动,看看磁铁能吸住多少回形针。

探索活动二:让幼儿将铅画纸分次折叠成不同的层数,然后在铅画纸层数不同的情况下分别探索磁铁能吸起的回形针数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探索活动三:分别将磁铁放在相同厚度的橡塑纸、毛巾、塑料板等上面,并接近回形针,观察磁铁能否将回形针吸住。

教师提问:

1 磁铁能吸住多少个回形针呢?

2 隔着不同层数(一层、两层、四层和八层)的同一类纸,磁铁怎么会吸住不同数量的回形针的呢?

3 将回形针放在不同物品(橡塑纸、毛巾、塑料板等)上时,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一样吗?

4 你从记录中发现了什么?

上述两种活动案例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是幼儿园区角活动,后者则是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赫尔姆和凯兹所谓的“教师精心计划的幼儿探索活动”。

为幼儿园区角活动正名

但凡懂得幼儿园教育的人,都了解区角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因为几乎所有的专业书籍都有类同的论述:幼儿园区角活动指的是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成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与材料和人(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员)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的教育活动。

在由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上,区角活动不仅属于低结构的教育活动,而且是一类接近本体游戏的相当低结构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的性质决定了该类教育活动本该是由幼儿发起的探索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的,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这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分是幼儿的游戏,主要的立足点是儿童本位,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自主的、个别化的学习。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顺应儿童的发展,而非主要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角活动方式的运用已有很长的历史。自有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开始,区角活动的形式就已经出现,区角活动的创设和实施一直就体现了“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导向”的特征。具体地说,陈设和撤除区角活动材料的唯一依据就是有没有幼儿选用,若有幼儿选用,活动材料就会陈设在区角,甚至一直陈设在那里,如若没有幼儿选用,活动材料就会撤除,哪怕它们被教师认定是十分理想的材料。区角创设和活动实施的这种特征,其背后隐喻了这样的一些教育哲理:儿童自己选择和生成的活动才是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之所在,成人几近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儿童感兴趣和所需要的是什么,也几近无法真正了解和懂得儿童为何选择和运用那些材料。成人所谓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常常距离实际情况甚远。

应该看到,不管是集体教学,还是小组教学,甚或是个别化教学,只要教学目标是特化、细化的,内容是固定、不可变的。就都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也可以通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预设的学习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展开。但是在本质上依然属于较高结构的教育活动,它们在根本上有异于低结构的教育活动(包括区角活动在内)。

第12篇

数学区角活动是数学教学在初级阶段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数学知识吸收的重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的数学区角活动中,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的塑造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区角活动的整体设计中,如何选择相应的活动材料就成为了数学区角活动教学的重点。本文从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切入,探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关键词】

活动材料 数学区角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数学

数学区角活动是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幼儿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数学区角的选择和设计。在数学区角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重要的步骤,分别是数学区角中材料的选择和以此为基础的数学区角活动整体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针对幼儿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指导。[1]数学区角的首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学习与探索,这就对教师的活动设计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在数学区角的活动中培养基础的数学逻辑思维,增强教师和幼儿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幼儿园数学区角中的活动材料选择与设计标准

(一)活动材料的实践性与探索性统一

数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选择需要在一定的标准参考体系下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活动材料选择的时候不能仅从趣味性考虑,而是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落点以及数学区角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可延展性,即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之间的统一。[2]数学区角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根据相应的教育教学发展目标以及幼儿的水平进行个别化的教育教学引导。所以活动材料应该具有让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注重在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之间的平衡,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开放选择空间,从而增强相应的感知和体验,让幼儿在自身的发现之中进行数学探索。

数学区角活动中的探索性是指在数学区角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大脑进行相应的数学思考,这也就意味着在活动材料的选择当中不需要过多死板的答案,要充分调动幼儿进行有自身主动参与的思考,尊重每一个幼儿思考思路中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使得数学去交活动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初步演练。

(二)活动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特征

在数学区角活动当中,不仅需要强烈的探究精神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延伸,还需要利用一定的引导方式来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学科意识与相应的学科思维,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但是如果思维延展过度,则不利于当前学科的学习与认识,也就是说,要为幼儿的思维划定边界和范围,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学科内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预设的引导目标。[3]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进行过多的主动干涉,而是应该在幼儿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进行适当的最小程度的引导,在幼儿进行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寻找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教师要通过对幼儿探索和实践行为的观察从而更加完善地进行思维的引导和实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靠近课堂所预设的教学目标。[4]

(三)注重活动材料的趣味性

活动材料的趣味性是在幼儿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数学教学区角活动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要在活动的大部分时间都牢牢把握学生的兴趣,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的良好统一。[5]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活动材料的时候,一是在趣味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材料优化和设计,二是可以采用一些现有的游戏性强的材料进行有目标的强化性游戏训练。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区角的设计实例

在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空间想象练习方面,笔者采用积木的方法进行数学区角活动,通过积木的拼搭使得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形状有较为具体的认识。这项活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可以鼓励嘘声自己对积木可能拼搭成的图形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使用相应数量的积木拼搭相应的形状或者教师对一些复杂图形进行引导,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相关知识以及数量的相关知识,实现初步的数形对应。积木这一教学活动材料同时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并且教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也相当便利,对幼儿来说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可以说在选择数学区角活动的活动材料方面,使用积木进行图形的相关认识以及数量的强化认识是十分成功的。

【结 语】

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当中,教师要牢牢把握相关的材料设计要点,通过注重材料的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统一,注重材料设计当中教师的合理引导以及教学材料的趣味性,使得数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的数学区角活动当中,从而减少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的相关印象,使数学作为一门有趣的学科,这一学科印象也能更好地存在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江莹.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材料选择与设计的有效性【J】.教师,2013(35)

【2】陈佳艺.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儿童发展结果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3】胡凤平. 幼儿园数学区活动开展现状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