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基防水论文

地基防水论文

时间:2023-01-18 03:1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基防水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基防水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类型,选择,设计要求

 

1.前言

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高层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其造价与工期对高层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高层建筑物,可能有多种基础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只有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才能得出较经济合理的方案。现将基础类型的选择与一般要求进行简要说明。

2.基础选型

2.1高层建筑基础的常用形式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荷载很大, 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 一般的独立基础己不能满足承载力的技术要求, 因此, 应采用特殊形式的基础,常用的基础形式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等,以及这些基础的联合使用。

(1)钢筋混凝土梁式基础

这种基础一般设置在柱列下或剪力墙下,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高而上部结构不是很高、载荷不是很大、没有地下室的情况。

(2)交梁式条形基础

它是用两个方向的梁式基础把柱纵横相互联系起来。当地基承载力较高,上部的柱子传来的荷载较大,没有地下室,而单独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均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 可在柱网下纵横两向设置交梁式基础(也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这种结构的形式比单独基础的整体刚度好, 有利于荷载分布。

(3)筏形基础

它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覆盖建筑物全部底面积的连续底板构成。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其载荷的分布等因素确定。筏形基础又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有地下室和没有地下室的情况都适用。

(4)箱型基础

基础的整体外形如箱,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墙体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种基础刚度很大,可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一般设地下室,可结合使用要求设计成箱型基础。

(5)桩基础

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承接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桩有预制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墩)和钢桩等,具有承载能力大, 能抵御复杂荷载以及能良好地适应各种地质条件的优点 , 尤其是对于软弱地基土上的高层建筑, 桩基础是最理想的基础形式之一。

(6)地下连续墙

这是在土中钻、挖、冲孔成槽,在槽内安放钢筋网(笼)、浇注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地下钢筋混凝土墙体。它的适用范围很广,如建筑物地下室、水池、设备基础、地下铁道、船闸、护岸、防渗墙等,均可采用地下连续墙,既可当做基础又可当做支护。

(7)联合基础

有时为了加强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如提高其抵御水平荷载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防水能力等,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础形式联合使用。论文参考网。如当受地质或施工条件限制, 单桩的承载力不高, 而不得不满堂布桩或局部满堂布桩才足以支承建筑荷载时可考虑桩基础与片筏基础联合使用;当在软弱地基土上建造高层建筑时可考虑桩基础与箱型基础联合使用,以及其他基础形式的联合使用。

2.2 基础类型的选择

高层建筑的基础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定:

(1)上部结构的类型、整体性和结构刚度;

(2)地下结构使用功能要求;

(3)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

(4)抗震设防要求;

(5)施工技术、基础造价和工期;

(6)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方案选择时,应进行多种基础方案的分析

比较,选择出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工程地质条件是选择基础类型的重要依据。对于一般场地,当建筑物不太高,地基土层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低,或基岩就在地表时,可选择天然地基梁式基础或筏形基础;若地基下仍有一定厚度(3~5 m)粘土层时,应首先考虑箱型基础或筏形基础加大埋深,再考虑桩箱、桩筏以硬土层为持力层;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大于等于7度,浅部又存在可液化土层时,应采用桩基穿透可液化层,支承在非可液化土层中;当地基土承载力不足、土层厚薄不均、存在较大的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时,应选择与桩基组合成联合基础。

目前已建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最多的基础类型是筏形基础、箱型基础或桩箱、桩筏基础。近年来,由于对地下室空间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内隔墙较多的箱型或桩箱基础的采用已越来越少,而带地下室的筏形或桩筏基础的采用越来越多。

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础平面形心宜与上部结构竖向永久载荷重心重合。当不能满足重合时,偏心距宜符合e小于等于0.1W/A的要求。式中W为与偏心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矩;A为基础底面的面积。论文参考网。对低压缩性地基或端承桩基的基础,可适当放宽偏心距的限制。计算偏心距时,裙房与主楼可分开考虑。

3.基础的一般设计要求

3.1 基本要求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满

足下述三方面要求:

(1)基地压力小于或等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桩基础或复合桩基础要求基地总荷载小于或等于桩基承载力与桩间地基土承载力的总和。

(2)地基计算变形量小于建筑物允许变形值。

(3)水平力作用时满足稳定性要求。以上三个要求为基本要求,对不同的高层建筑物应分别对待。

3.2 埋深要求

为保证高层建筑在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高层建筑基础应满足一定的埋置深度要求。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形、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深从室外地面算至基础底面,宜符合下列要求:

(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埋深大于等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2)桩基础:埋深大于等于建筑物高度的1/8(桩长不计在内)。

建筑物高度系指从室外地坪到屋面的高度(不包括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等局部附属部分)。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并满足基地零应力区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适当减小。论文参考网。当地基可能产生滑移时,应采取有效的抗滑措施。

3.3防水要求

当高层建筑基础为带地下室的筏形基础、箱型基础等地下结构时,基础混凝土不仅强度要满足要求,还要满足防水要求。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室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基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表采用,且不应小于0.6Mpa。必要时可设置架空排水层。

4.结束语

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和设计时,如能按照其各自的一般原则,再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上部结构、地基情况、工程造价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合理形式进行设计,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很多方便。

【参考文献】

[1]刘起霞.特种基础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

[2]陈国兴,樊良本等.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晏文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设计[J].中外建筑,2007,(1):85-86.

[4]李雄鹰.浅谈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J].园林、建筑与规划设计,2008,(5):54-56.

第2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计算模型构造

 

引言: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作为工程中常见的构筑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等工业建筑内,因此研究其受力性能以应用于工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写作,计算模型构造。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主要由顶板、池壁、支柱、壁板等组成。论文写作,计算模型构造。本文对矩形水池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工程设计人员设计出可靠而经济的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有一定的帮助。

1 设计水位的确定

水池这类占地面积大且内部空旷的构筑物,抗浮稳定的设计计算,显的尤为重要。由于水池上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弥补费用是相当可观的,《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设计规程》CECS138:2002和《石油化工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SH/T3132-2002中对水池的整体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取为1.05,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一般设计均取用水文资料的最高地下水位。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一般水工构筑物地下水可变荷载作用的取用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原则确定,而不考虑旱遇洪水的偶然作用。但我们在实际的工程中,很多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所提到的地下水位并不是从地方水文资料分析得到的,在勘查报告中反映出来的数据往往是勘测期间的数据。如果勘测期间正好处于旱季或者枯水期,那得到的水文仅反映勘测期间的地下水位情况,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标高将难以被设计取用, 或导致结构计算偏不安全。对于此类不合格的勘查报告,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与详勘单位沟通,以得到比较权威的水文数据用于工程设计。

2 缝的设置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7.1.3条规定:伸缩缝的间距,根据水池的结构类别、地基类别和水池的工作条件等划分,一般为20~30米,同时还要根据上游工艺专业的条件的布置做适当调整。缝宽一般为30mm,在实际的工程中,同一剖面上连同基础或底板断开,通常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三缝合一。但是在近来所做的工程中,上游专业所要求的水池长度已大大的超过了规范间距, 另一方面随着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的改进, 又为超长水池不设缝或少设缝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地基、气温等工程情况,考虑是否设缝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认真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设计措施。论文写作,计算模型构造。对于不能一次完成浇筑的水池底板、壁板,在施工中需留有施工缝,施工缝应设在池壁上,在选择施工缝位置时,应符合温度应力计算所选择的位置,钢筋在施工缝处贯通不断,且施工缝应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施工缝上、下两段混凝土的浇筑间隙时间。因在施工缝处先后两期分期浇筑的混凝土间的结合要比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要差,故在施工缝处需加设企口、在断面处采取埋设止水带或者外贴式止水带和表面设槽口嵌入封缝料等措施。

3 裂缝的控制

根据规范的要求,对于水池结构,根据水池盛水性质(清水、污水)及其使用功能,最大的裂缝宽度一般控制在0.2mm或者0.25mm。在水池设计中对结构强度、裂缝开展宽度、抗裂度等计算和相关的构造措施,一般均能对裂缝宽度得以控制,但是由于温度、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开裂, 在工程中却常常遇到。在设计过程中,对温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影响因素的欠考虑,导致了裂缝的开展。对于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差所造成的裂缝,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施工中的不利影响。一般来说, 混凝土收缩越大, 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温度越高越易开裂, 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混凝土配比及其用料的品种规格和级配,在设计文件中最好能予以体现,同时需要对混凝土的灌注和养护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增大配筋率或减小钢筋直径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在结构设计时,在节点应力集中处或大体积混凝土中沿截面均匀配置细、密的构造钢筋或钢筋网片,可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采用合理的结构布置和围护措施,在水池内外表面抹防水砂浆面层,以减小温湿度对结构的影响,并加强整体刚度及保温防寒。

4 水池底板计算模型的选择

第一种计算模型为在地基反力的作用下,池底视作简支在池壁上,池壁间距对池底反力分布有影响。论文写作,计算模型构造。当池壁间距较小时,两相邻的池壁刚性角重叠,变形和反力不均匀分布可以忽略,而当池壁间距增大,这样的不均匀分布愈加明显。前者的计算可以采用静力平衡的方法或者考虑池底与地基相互作用的内力分析来计算水池底板的内力,考虑地基反力是按照线性分布的,只要求满足静力平衡的条件,忽略变形协调条件,对于池壁间距较小,容积较小的情况,这样的假定是合适的;第二种计算模型为假设把地基模拟为刚性底座上的一系列弹簧, 当地基表面某一点受压时,仅在此点处产生局部沉陷,这种假设称为文克尔假设,文克尔地基模式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水池-地基共同作用的主要模拟方法之一,其假定地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p与地基竖向位移y成正比,这种模型主要是以模拟天然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实际应力-应变关系从而得到比较准确地解决变形协调关系,得到接近于实际的反力分布和变形规律。按文克尔假设计算地基梁时, 可以考虑底板梁本身的实际弹性变形,消除了反力直线分布假设时的缺陷,但其本身的缺点是没有反映地基的变形连续性,当地基表面在某一点承受压力时,不仅该点局部产生沉陷, 在其临近区域也会产生沉陷,由于没有考虑地基的连续性,文克尔假设仍没有全面反映地基梁的实际受力情况;第三种计算模型是假设把地基看做是一个均质、连续、弹性的半无限体,既反映了地基的连续整体性,又从几何、物理上对地基进行了简化,将弹性力学中有关半无限体的概念引入水池底板的计算中。这种方法适合电算。能更好的模拟地基与水池底板的协同变形。以上所述的三种计算方法仅针对浅基础水池。设计人员在设计水池底板时应酌情选择计算模式,而不是简单选择第一种线性假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悬殊较大。

5 关于水池的构造

5.1池壁和底板的钢筋宜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和较密的间距,其目的是更好的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论文写作,计算模型构造。但为了方便施工,钢筋的间距不宜小于100mm。论文写作,计算模型构造。

5.2因池壁和池壁,池壁和底板之间是采用的刚性连接,为了避免在此处形成应力集中,抵抗角隅弯矩,增强连接处的抗裂性,在连接处宜设加腋角,加腋角内需配10@200的加腋钢筋,并锚入两侧混凝土内。

5.3注意与水池相连的管道应做成柔性连接,在水池的池壁上留有套管,套管与接入管道间的空隙内填入柔性材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做成U型管道连接,以保证水池的正常沉降不会导致管道的破损。

5.4注意宜在水池的四周设置散水,以防雨水等的渗入地下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结语:

在水池的设计中,只有拥有完备而准确的设计条件,选择正确的结构型式,建立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构模型,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才能做出经济可靠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编委会.给水排水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第3篇

摘要:本文主要从混凝土的选用,容易发生沉降的道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以及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处理三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道桥施工的技术重点问题,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施工技术;混凝土;过渡段;道桥;道桥施工;防水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道桥建设项目也迅速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对道桥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道桥施工技术的几个要点。

一、混凝土的选用问题分析

混凝土是当前道桥的最主要材料,如果混凝土选用不当容易使道桥出现裂缝以及破损现象,严重的还会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强度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 16001900,强度等级在 LC30 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强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强度等级在 LC30 以上,密度小于 1950 千克/立方米,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混凝土。它和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是涉及到了表观密度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建设的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使得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时代,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轻质和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道桥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高强混凝土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高强混凝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减轻桥梁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抗震性能好;减低桥梁高度。

二、道桥过渡段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路桥过渡段发生不均匀沉降,即桥头跳车现象已经成为道路最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下面将系统分析总结沉降的原因,并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1、道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成因分析。一是桥梁地基。大多数桥梁地基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空隙率大、抗剪强度低,长期的自重荷载和车辆载荷作用很容易使此段发生沉陷。二是台背填料。选择台背的填料时,应尽量选透水性好的材料,但常用的透水性材料存在空隙率大的缺点,施工中很难控制其压实度,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也容易引起地基的压缩变形,此外,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三是设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探深度不足或地质钻探布控过少,以至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从而造成软基处治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软基处治设计不能达到规范要求。四是施工。通常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由于道路与桥梁的施工顺序原因,造成了桥涵两端留下一个填土较多、施工面窄的作业段,从而导致现场施工条件极差。现实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施工单位抢工程进度,而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台背回填松铺厚度严重不足,台背排水防护做得也不到位,从而给路基沉陷留下质量隐患。

2、防治沉降的设计施工要点。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作为填料。一是加强路桥过渡段路堤填料的选择。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谨慎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将各种土壤作进行比试验,并从实验结果中,比较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从中选出最适宜的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等这样的具有良好的级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的材料作为填料。二是巧用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是一种具有很特殊的工程特性的材料,它具有典型的应力、应变分散,会约束土体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基填土的侧向位移,从而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土工格栅具有弹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也会减少或不产生变形的累积,而且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摩擦作用,使上部荷载在路基中重新分配,降低了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从而减少沉降。土工格栅因以上的这些性质,而成为一种有效控制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三是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由于桥梁为刚性结构,基本不产生沉陷,而路基为柔性要允许存在变形,因此刚性桥面与柔性路面的衔接必然产生沉陷。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同样,地面上的路堤,亦需要设置强度过渡段。四是选择有利于减少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桥台结构。在各种型式的桥台结构中,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这样更有利于大型机械碾压,使压实更加均匀,压实度也更容易达到设计要求。五是优化施工组织。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首先考虑减少路桥间的工后沉降差。应尽量提前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时间,通过增加预压时间,来减少软基路堤工后沉降。此外,对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点,必须优先安排深层软土地基和桥头高路堤施工,并且进行静置预压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三、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处理问题分析

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处理,是直接影响道桥路基面防沥青路面铺装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道桥路基面防水质量关系到道桥使用的寿命,因为如果水渗人混凝土里会使会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水泥混凝土胀裂和路桥结构的破坏;尤其是钢箱式桥梁由于水的腐蚀造成钢结构强度破坏更为严重。下面将简单介绍几种相应的处理措施。

1、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浇筑后,在初凝阶段使用钢丝刷进行表面拉毛处理,这样可增加道桥路基面的粗糙度,以增加道桥路基面与道桥防水层和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后的粘结力。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的粗糙度和深度要适合所选用防水材料的需要。

2、可以通过铣刨机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挖、翻修以及沥青路面拥包、网纹、油浪、车辙的清除处理,来除掉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表面的浮浆,以提高道桥路基面与道桥防水层和沥青路面铺装的粘结强度。一般对路基面的浮浆进行清楚处理,可以使路基面的强度大大增加。

3、为了提高道桥防水的功效,通常应处理暴露水泥混凝土路基面的一些细微的缺陷。道桥水泥混凝土的基础可能产生许多细微裂纹,而这些裂纹又往往隐藏在路基面的浮浆里,可以通过打毛处理使这些裂纹暴露出来,使得防水层能直接渗透、封堵。通常用凿毛机来进行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附着力,增加新老水泥混凝土的结合度,从而保证水泥混凝土公路浇筑形成一个整体。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建筑工作者应该充分掌握道桥施工技术要点,保障道桥施工质量,为我国道桥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广彬,李文化.道桥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开发[C]//全国第九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7.

[2] 闫炳润,闫文玲.JBS 道桥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在黄河大桥上的应用[C]//全国第十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8.

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全国各地住宅工程从规模到数量的发展,住宅工程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和外墙渗漏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幢住宅工程的建成是多方责任主体集体劳动的结果,其工程质量只有经过多方的努力,有关墙体开裂等质量通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现就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易产生的几种墙体裂缝及外墙渗漏的原因和控制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

近年来,各种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设计与施工对砌块性能的了解不够以及生产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墙体开裂渗漏问题较多。为此,有必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以防治,确保工程质量。

一、墙体裂缝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墙体裂缝是由于受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砖砌墙体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的统称。裂缝一般分为:

1、斜裂缝常发生的部位一般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变形,使墙身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的破坏而引起;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地基不均匀变形或沉降缝处理不当;某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产生裂缝,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产生在纵墙的顶层或底层窗台墙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墙体的两端沉降值较大,中间沉降数值小,使墙体的顶层或底层窗台中间受拉所产生;

3、顶层墙身的裂缝主要为“八”字缝:主要位于建筑物顶层墙体东西两端的一至两个开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的1/3长宽内,是墙体裂缝最常见的一种。内外纵墙、横墙均可能发生,裂缝一般由两端向中间升高,呈对称形,裂缝宽度一般是中间大,两端小。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砼和砖砌体两种材料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受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伸缩或地基不均匀变形而引起;

二、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1、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的渗漏:

框架填充墙渗漏主要发生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接壤部位,特别是顶楼屋面梁底与砖墙砌体顶面接触处,是裂缝和渗漏的多发部位。这是因为混凝土和砖砌体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在相同的温度下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的变形值不同,因而在接壤部位就会产生裂缝,因此雨水在风压作用下沿裂缝会渗入屋内。而顶楼钢筋混凝土的屋盖与邻接的墙体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且屋面梁底与砖砌体接触处即无钢筋连接,又不易填嵌密实,在外界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砌体收缩等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裂缝,形成渗水通道。

2、外墙抹灰层及装饰面砖裂缝的渗漏:

导致这种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有抹灰砂浆中所用的砂含泥量较大,颗粒较细,在施工搅拌时用水过多或外加剂掺量不正确,使砂浆的孔隙率增大,这样不但降低了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强度,还容易使抹灰层出现大量的干缩裂缝。还由于砌体质量差,引起外墙抹灰层厚度太厚,造成开裂、起壳、脱落等现象。可见外墙抹灰渗漏主要是由抹灰砂浆的配制,抹灰操作和结构质量等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造成。同时,还有外墙装饰面砖缝渗漏,一般是由于饰面工程施工不细致,大小不一,嵌缝的水泥浆不饱满、不压实,还有的粘结层水泥浆太薄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使所用的材料起不到应有的防水作用。

3、外墙铝合金和塑钢窗框四周的渗漏;

外墙窗框渗漏主要集中在窗框顶部、窗台和窗框两侧边与外墙接壤部位,尤其以窗台的渗漏最为严重,喷淋式试验检查渗水部位显示,外墙雨水是因窗框与外墙抹灰层之间的裂缝而渗入室内。

4、给排水管道安装引起的渗漏;

UPVC在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通常只重视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外观的整体效果等,而对穿越外墙进入室内的管道,穿墙部位处的洞口修补不够重视。

三、墙体裂缝的预防方法和防治措施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虽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但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致使这类裂缝成为多层砖混结构住宅工程质量中的通病之一,形成隐患。当受到地震或其他菏载的作用下容易提前产生破坏。

1、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所发生,预防和防治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从地质报告入手,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地质勘探报告的真实性如何,对多层住宅楼的沉降量发生大小关系很大,工程所处的地质性质,地下水位和土工试验情况出据的报告,一定要准确来不得半点虚假。

(2)从设计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多层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2.1建筑措施:多层住宅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偏多,避免建筑物显著的高差和荷载差异。

2.2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偏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相反,若将建筑物长高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就有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实践证明,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宜在2.5-3之间,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一般不易出现裂缝。

2.3地基和基础的加强措施:

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在建筑物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软土地区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2、从加强施工过程和加强管理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砌体工程的质量好坏,主要反映在砌体的强度和整体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是否平顺、整齐、美观。而砌体的强度、整体性和外观取决于砌体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和砌筑技术的优劣。砌筑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施工过程其施工质量是防止墙体开裂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

四、外墙渗漏的防治对策

1、必须重视外墙防水设计

目前,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关于外墙防水方面的内容几乎为空白,在整个设计图纸中既外墙防水构造详图,又无有关这方面的施工说明,使施工单位无所适从,外墙防水设计疏忽遗漏是房屋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严格控制外墙施工质量

为保证外墙砌体质量,砌筑用砖和砂浆的质量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用混合砂浆砌筑(基础以上)。砌砖前应提前一天把砖浇水湿润,使砖的含水率达到20%左右,墙体砌筑时灰缝的厚度、饱满度及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框架填充墙砖砌体与梁接壤部位必须按设计与构造要求配置拉结筋,框架梁底与砖墙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不能少于一周),再用斜砖挤浆封堵密实。

3、外墙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的防渗处理

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要采用松散材料(如矿棉条、玻璃丝棉条等)或化学泡沫剂,进行分层密实封填,外墙抹灰时窗洞外侧靠框边处必须预留深5mm,宽5—8mm的槽口,以保证密封胶的粘结性和密封性。填嵌密封材料的槽口基层必须干燥并清理干净,密封胶应均匀地填满槽口,表面不得有缝隙、气孔等。

4、外墙细部防渗处理

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包括给排水管道穿墙部位的洞口修补、外墙立管固定处的防水密封处理等。

5、建议在外墙喷涂防水剂进行防水

第5篇

关键词:房屋防水,房屋渗漏,工程技术

 

1.房屋防水渗漏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因素:设计人员没有针对项目气候条件进行选材,或者对新型防水材料性能使用范围及条件把握不清,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正确选用防水材料。

1.2 防水材料质量原因

目前防水材料生产厂家多,原材料来源渠道多,生产环节把关不严,生产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差,不合格防水材料一旦用于工程,给防水工程质量留下重大隐患,工程使用几年后就出现渗水现象,严重影响屋面使用功能和寿命。

1.3房屋结构自身原因

建筑物在建造完以后,会产生进一步沉降,由于地基不均匀性会形成建筑物沉降不均匀形成竖向变形,同时由于室内外及日、昼温差剧烈变化,造成女儿体与主体结构产生相对位移,产生裂缝。屋面荷载过于集中,板挠度变形,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防水层产生破坏,致屋顶渗水。

1.4施工单位素质管理因素

1.4.1施工单位屋面防水施工员工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盲目上岗,或防水施工队伍资质不够,挂靠,转色违法分包。

1.4.2对屋面防水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及管理不够严格,擅自修改设计,未按屋面防水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如斜坡不正确,卷材防水搭接不足,上下层不错缝,细部未认真处理,圆弧不抹,附加层省略,分格缝设置不按规范,涂膜防水厚度不足,出屋面的管道、水落口、天沟、檐沟,泛水未进行合理处理,泛水做法不合理,保护层不符合要求,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屋面漏水。

1.4.3施工人员对新材料特性把握不清,工艺不熟练,造成屋面渗漏

1.5使用维护管理不到位

由于屋面长年累积处于大气候自然条件下,受到房屋结构变形及经常性的冷热交替变化的影响,以致屋面防水层不可能保证长期完好无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因管理维护不到位造成渗漏,如无专业人定期对屋面进行定期检查,清扫,对一些局部出现的缺陷及时进行处理,导致缺陷扩大,裂缝发展。屋面不进行清扫造成落水口堵塞,使防水层腐烂,在屋面随意增加广告牌,热水器等设施,在屋面上随意打眼、凿洞,破坏防水层,加速防水层老化,出现渗漏。

2.通过以上问题剖析,可用以下措施来加以防治。

2.1在房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认真加以规划,做到工程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对屋面防水施工重视,懂得何时做,如何去做。形象进度安排上应在全部围护结构完成后而且避开雨季施工,同时满足整体工程进度。编制屋面防水施工方案。

2.2认真熟悉屋面防水做法,向项目业主提出更切合实际施工方案,由设计确认。或由设计人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防水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技术交底和厂家派人现场传授施工工艺。

2.3屋面防水材料进场后,应对其进行取样送检,材料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屋面防水施工。

2.4屋面防水施工安排在围护结构及外墙保温完成后进行防水层粘贴,避免出现结构不均匀沉降对防水层造成拉裂,女儿墙泛水下部分做好与楼层相同钢筋砭结构,当有温差变化时,粘贴卷材泛水下部分与楼层结构伸缩一致,避免女儿墙伸缩与楼层结构伸缩不一致时,造成防水层开裂和脱落。免费论文参考网。

2.5屋面防水施工措施

1)编制好房屋防水施工方案,施工前对工人进行认真技术交底工作,让工人及监督人员首先做到心里明白,工艺清楚,持证上岗。

2)优选防水施工队伍,防水施工能力与项目防水施工技术要求相一致,有专业防水技术人员及质量监督人员,凡是承担防水施工的队伍要严格检验其资质条件,防水工程必须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合同条款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奖惩约束。

3)合理选材:合理选择防水材料是保证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性能较优异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涂料。合成高分子卷材及涂料,弹塑性密封材料及新型刚性防水材料,严格按设计选材,防水施工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理化试验报告单。同时施工前必须做防水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不合格材料必须坚决清退,防水粘结剂必须与卷材相容,基层处理剂与粘贴剂相容。水性涂料与基层处理剂相容,基层处理剂、粘贴剂必须按施工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配置。施工中严格控制。

4)按图纸要求做好带有坡度找平层,表面平整且有一定强度,表面光滑不起砂,做好找平层分仓工作,不大于6m进行分格,分格缝宽度20~30mm,在女儿墙、屋面管道井、出屋面管子周围都应设缝,让找平层均匀伸缩,分格时应考虑上层刚性防水层与找平层分格上下一致原则,避免由于温差剧烈变化,找平层伸缩拉裂防水层,分格缝内采用弹塑性密封材料填实,同时阴角做成圆角,便于防水层施工,在落水口处500mm范围内做5%坡找平层,便于快速排水。

5)屋面保温层施工中严格按图设计选材,按操作规程施工,同时将φ25内径PVC管管壁一边每隔100mm割有4mm缝外,裹一层石棉丝布,将其埋入保温层内,PVC管应垂直建筑物纵向方向不大于2500间距埋设,埋设长度为建筑宽度,并将PVC管弯成90°角埋入泛水下女儿墙内并采用向下弯头在泛水下口引出。这样可以将保温层水汽顺利引出,确保找平层干燥,不会因为保温层水汽因温度变化透过找平层破坏防水层,造成防水层空鼓起皮,破裂等现象。等保温层干燥后用密封材料将其封死,防止水汽进入保温层。

6)找平层含水测定。防水层施工无论粘贴卷材还是防水涂料,首先测定找平层干燥程度,采用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天气晴朗将防水卷材覆盖在找平层一个昼夜,掀开防水卷材无水迹。

7)防水层防水施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避开雨季。免费论文参考网。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均匀,附加层施工(该层应作为重点检查部分)中平铺宽度大于250mm,上反防水附加层宽度大于300mm。采用胎体增强材料涂料附加层涂刷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宽度仍同上述。卷材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铺贴方向要正确,按从低处往高处铺贴,不应有空鼓现象,在泛水部位施工时,防水层与基层粘贴要牢固,不能出现空鼓空壳现象,收口做法按设计规定认真处理,密封膏嵌固一定要均匀饱满,避免雨水从泛水处渗入表面。如果除柔性防水层还有刚性防水层时,在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灌水48小时,在确保无渗水条件下进行刚性防水施工,必须进行隔离层施工,具体做法由设计规定,这样可避免由于不同材料在温度变化产生变形不同而不致于拉裂柔性防水而让刚性防水层自由伸缩变形,刚性防水施工时,钢筋网片应在楼下加工成型,在掺有UEA外加剂细石混凝土平铺20mm后搬运到屋面,这样可以不产生钢筋网片损坏柔性防水层,细石砼防水层应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振动密实。最后用铁抹子收光。刚性防水层分格缝应与找平层相一致,浇筑完成后认真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14天,蓄水养护,保证细石砼强度,才能达到防水效果。

8)分格缝密封脂嵌固,当细石砼养护期结束后,将分格缝分格条起开,用毛刷将分格清扫干净,嵌上密封油脂,不留空隙,要求油脂面在细石砼上3mm左右,做成圆弧状,避免油脂面积水,日积月累出现渗水现象。

9)蓄水试验:在屋面防水层全施工完成后,蓄水48小时,试验无渗水后才可交付。免费论文参考网。

10)泛水下女儿墙保温措施

女儿墙内外按保温要求应贴保温材料,保温及防水做法与外墙保温做法一样施工,这样可避免温差变化造成女儿墙与屋面结构伸缩不一致产生撕裂防水层现象。

11)有交付业主单位管理

定期清扫,定期检损,定期报告,及时维护。安装设备应用审批制度,安装措施得当,方可安装,延长屋面使用寿命。

屋面防水施工各种措施落实关键还在于管理,监督工作落实、管理工作到位,屋面防水“通病”也就会根除,造福社会。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waterproofing of basement directly affect the basement of the activities in the crowd, store items and pipe and so on the condi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ement waterproof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basement new waterproof plan establishment,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new structure analysis and demonstrates 3 demonstrated in the bas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Keywords: high buildings, the basement, waterproof, scheme

1 引言

在高层建筑物基础以下修建地下室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而且还能避免地面返潮对首层使用的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但由于地下室设置在地面以下,因而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室的外壁将处于地下水的浸泡中;即使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在雨季时,地表水和雨水也将通过土层渗入,渗透到地下室外壁。因此地下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1]。

2 地下室防水现状调查研究

(1)目前我国城市发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中心区域地价飞涨,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其使用价值与公益价值得到了大力开发。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排水设施失效、采光差、潮湿、通风差、渗漏水等;

(2)随着我国防水技术、施工技术与防水材料的快速发展,地下室的整体防水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使用年限在10 年以下的新建建筑,地下室整体防水效果较好,基本不存在渗漏现象,仅在部分外壁出现少量的湿渍现象;

(3)目前大多数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理念为“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防水设计的目的是尽可能在现在防水材料与施工条件下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

(4)随着防水材料的改进,地下室的整体防水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地下室防水堵漏次数明显减少,但堵漏效果却并不理想,大量工程均存在着“屡次堵漏, 屡次漏水”的问题;

(5)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下室漏水的重点部位主要为以下几处,穿管道处,底板处,底板与墙面交接处,外墙处,内墙处,墙角处,顶板处。

3 地下室新型防水方案的建立

3.1 地下室防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的漏水部位和形式与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地下室防水设计方案、地下室功能以及地下室的施工方法有关。

1.漏水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①涌水:当地下存在承压地下水时,由于水头压力较大,导致地下水的渗透力也很大。当渗透力大到能使地下室的防水层与结构层发生破坏时,地下水则会象泉水一样涌出来,则破坏区域也会由于水压而继续加大,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下有承压水的地层,则地下室的底板结构设计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②潜流:主要发生在地下室结构的裂缝处,水流会沿着地下室结构的裂缝流出。由于潜流水的水头压力较小,一般不会破坏地下室的结构,因而发生的区域主要位于施工缝或其它外力造成的结构裂缝处。

③渗漏:水会在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局部地区表面渗出来。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质与天气情况其渗漏的程度也不同,当渗漏程度较轻者只能观察到混凝土表面区域潮湿却永远不干,但无水珠渗出;渗漏程度较重者混凝土表面有水珠渗出,且将渗出的水珠用干布擦后,过一会就有新的水珠渗出,如不擦干,水珠会滴到地上。

④波动渗漏:指渗漏程度受到地下水水头波动的影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较低区域,区域内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天气有关,当旱季时,地下水水头较低,无渗漏现象,而在雨季时,地下水水头上升,会发生地下水的漏渗现象。

⑤构造性漏水:指地下室的柱顶防水、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止水带处因防水材料使用不当或施工不当,造成施工质量隐患引起的局部区域漏水。

3.2 地下室漏水原因分析

从地下室漏水的区域看,渗漏区域主要为地下室外墙结构的薄弱区域。因而地下水漏水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一由防水材料构成的整体柔性防水层破坏失效;二地下室结构的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

3.2.1 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的原因

(1)防水层材料质量不合格。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市场上次的防水卷材鱼龙混杂,很多防水材料以次充好。如使用的防水材料其抗拉强度偏小或断裂延伸率不够,会导致在防水材料在未达到设计工况下就发生破坏。

(2)目前地下室外墙结构一般采用抗渗混凝土,所以采用外防水形式的比较多。外防水是在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前、基础垫层后进行施工,施工完后采用水泥砂浆施作找平层,并且在地下室四周留出接头,待地下室浇筑完后在用防水材料把接头及上部防水连接起来。外防水的优点是柔性防水材料与地下室外墙防渗混凝土能紧密结合,但当地下室进行回填施工过程或出现较大的下沉时,会导致防水层发生变形断裂破坏了防水层。

(3)柔性防水层因混凝土结构发生较大变形而破坏: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导致地下室结构发生较大的开裂从而引起外防水层的受拉断裂破坏。

(4)柔性防水层由混凝土外墙结构缺陷而在地下水压的作用下被击穿。当地下室防水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时,由于施工的疏忽可能造成底板混凝土较大的外空洞,此时由于防水层背面结构层薄弱,在较大的地下水压作用下,薄弱部位的防水层可能被击穿[2]。

3.2.2 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质量控制不严格,而造成混凝土内部有裂缝的存在,为地下水的渗透提供漏水通道。

(2) 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而引起地下室外墙结构混凝土的开裂,这些开裂裂缝如果为贯通裂缝则会成为漏水通道。

(3)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开裂,此时地下承压水容易通过混凝土底板的毛细孔或裂缝而发生渗漏。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如果地下水施加在底板上的浮力大于底板的重力,刚会引起地下室底板发生向上的变形。当底板刚度不够时,会在底板局部区域产生竖向的弯曲裂缝,裂缝由底部向上延伸,不易查觉。

(4)地下室施工过程降水措施采用不当。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地基降水深度不够,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成型初期,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在地下水压的作用下,会造成局部混凝土结构开裂,结构自防水失效。

(5)其它客观原因。工程经验表明,当地下工程结构受材料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差变形以及或地震作用等因素作用时,混凝土结构必然会产生各种裂缝,而这些裂缝的存在将可能成为漏水的通道。

3.3 新型地下室防水构造方案的确定

地下室防水方案的确定,不仅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渗入,还要根据地下室的具体尺寸,针对地基的工程地质情况、防水材料、混凝土材料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地下室防水方案研究的重点为受地下水影响最大的地下室底板处的防水,对于整个地下室防水体系而言,地下室的外侧墙与底板一起构成地下室的整体防水屏障。对于由防水卷材构成的外防水方式,聚合物水泥砂浆背水面防水效果整体性有了较大提高,而且其施工进度快,施工效果好。但背水面防水方案,不适宜应用于地下水中含有较多腐蚀性介质的工程地质条件。新型防水做法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如果地下室内安装自重较大的设备,将可能会造成防水层的破坏;②刚韧性防水层在结构大变形情况下会发生破裂,而柔性防水材料可适用于结构的大变形;③在地下室的外墙与底板处不能形成完整的防水保护层。针对上述可能产生的问题,其解决方案如下:①对于安装自重较大的设备,应在安装部位局部加强其刚度;②背水面作刚韧性防水层要等到结构变形趋于稳定后才做,而施作柔性防水材料则不需要等到结构变形稳定后;③相对于原有的迎水面防水做法中防水卷材可以在迎水面形成一层保护[3]。

4 结语

地下防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必须认真对待。现场要结合地下工程的工程造价、防水要求、防水材料性能、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在保证安全、质量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防水设计和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严恒林.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168.

[2]杜峰.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西安:2005.

第7篇

【论文摘要】针对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以及防水方式的不同,分别介绍了刚性、柔性以及刚柔相结合的三种屋面防水施工的技术对策,从而能有效提高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论文关键词】屋面防水 施工质量 技术对策

房屋屋面的渗漏不但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侵蚀建筑物结构主体,而且进一步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防水质量的低劣是造成渗漏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刚性及柔性防水以及二者相结合即刚柔性防水三种方式。

1.常见的屋面渗漏的原因

1.1设计方面

(1)屋面防水设计仍有套用作废的标准图集或产品图集的现象,对建筑与结构需要明确的部位、防水重点的设计深度不够,节点做法不详。

(2)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缺乏产品与技术认证认识,尤为突出的是抗老化、耐久性、技术质量等指标不是没有就是含糊不清,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屋面防水工程的效果和寿命。

(3)屋面工程不能很好地结合结构变形、温度变形、地基沉降、应力集中等部位进行防水专项设计,尤为突出的是刚性防水屋面。

(4)屋面及天沟排水坡度、排水线路、排水管流量等设计不合理,屋面排水不畅,造成屋面严重积水,以致渗漏。

(5)大面积的柔性防水屋面未设排气孔,当保温层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率时,热蒸后造成防水层凸起,严重时造成大面积鼓泡现象;保温层含水量严重超标时,严冬冰冻造成防水层开裂现象时有发生。

2.屋面防水的施工技术对策

出现以上问题的症状归根结底还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屋面的防水防渗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工艺技术要求施工。

2.1一般技术要求

2.1.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屋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这样避免施工后留下缺陷,造成返工,同时工程依据施工组织有计划地展开施工,防止工作遗漏、错乱、颠倒影响工程质量。

2.1.2对施工人员及施工程序的要求

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或防水工施工,严禁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和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应认真地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的自检、自查、自纠并且做好施工记录,监理单位做好每步工序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层次的作业。

2.1.3对屋面设计的要求

(1)增加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设计篇,坚持屋面防水设计等级,遵循防排结合、柔刚结合的设计原则,保证采用标准与节点设计结合的做法。(2)刚性防水不得用于有高温或震动的建筑,也不适用于基础有较大沉降的建筑。(3)当采用防水新工艺、新材料没有国家标准时,应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当确认能保证实施操作、能达到防水质量要求时,方可应用于工程。(4)建立防水工程设计机制,做好防水工程的设计交底工作。

2.2提高屋面刚性防水质量的技术措施

刚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宜为整体现浇,一般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当坡度为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当坡度为3%时,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管径不应小于75mm,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当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时,盖屋面板用0号砂浆坐浆,应用C20的细石混凝土认真灌缝,并且灌缝的混凝土应掺微膨胀剂,每条缝均做两次灌密实,当屋面板缝宽大于40 mm时,缝内必须设置构造钢筋,板端穴缝隙应进行密封处理,初凝后,养护7 d,放水检查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渗漏应用1:2砂浆补实。防水层及找平层施工前应严格检查基层质量,保证将基层表面的灰尘等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泥素浆涂刷,加强其与基层的粘结能力。

2.3提高屋面柔性防水质量的技术措施

柔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宜为整体现浇。铺设防水卷材的基层必须干净、干燥。防水卷材的铺设方法有空铺法、点粘法、条粘法、机械固定法等,施工工艺主要有冷粘法、热粘法、热熔法及自粘法等。防水卷材的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3.1卷材铺贴方向

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3.2细部构造复杂部位处理

对水落口、天沟、檐沟、伸出屋面的管道、阴阳角等部位,在大面积铺贴卷材前,必须作附加防水层,进行增强处理。当采用聚氨酯涂膜作附加层时可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甲料、乙料按重量1:1.5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再进行均匀刮涂。刮涂的宽度以距中心200mm以上为宜,一般须刮涂2遍~3遍,涂膜总厚度以1.5mm~2mm为宜,待涂膜完全固化后方可铺贴卷材。

2.3.3铺贴卷材

(1)屋面铺粘卷材时,应平行屋脊从檐口处往上铺贴,注意双向流水坡度卷材的搭接要顺流水方向;长边及端头的搭接宽度空铺、点粘、条粘时均为100mm,满贴法时为80mm且端头接槎要错开250mm。(2)根据卷材配置的部位,从流水坡度的下坡开始,弹出标准线,并使卷材的长向与流水坡方向垂直。

2.3.4排气、压实

每当铺完一卷卷材后,应立即用干净松软的长把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朝横方向顺序用力滚压一遍,以彻底排除卷材与基层之间的空气,使其黏结牢固。排除空气后,平面部位可用外包橡胶的长300mm、重30kg的铁辊滚压,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垂直部位可在排除空气后用手持压辊滚压贴牢。

参考文献

[1]房金龙. 屋面防水质量问题分析和预防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2)

张云霞,刘王林,赵荣香.建筑物防水施工的要点[J].山西建筑,2007,33(5)

第8篇

关键词:路面 , 损坏,防治

Abstract: This paper survey based on actual usage of highway semi-rigid asphalt pavement after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traffic for two year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early failure and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pavement, damag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由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

针对不同情况的软土地基,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时,都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或减轻路面产生较大沉陷,保持路面应有的平整度。软土地基除引起严重的路面沉陷和桥头跳车外,还引起涵身和通道沉陷,沉降缝拉开和透水,以及路面横坡变缓,甚至造成积水。进行处理的软土地基未得到应有效果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处理措施后到铺筑路面前容许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太短。造成软土地段路面大量沉陷的另一个重要外因是粉喷桩、搅拌桩等没有打穿软土层,至使桩尖下部仍有一个层厚不一的软土层。

二、路基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的早期损坏

(一).路基路面局部沉陷变形

与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压实度不够以及原地基未做适当处理,使邻接构造物的路面明显下沉,产生了桥头跳车。为了减轻桥头跳车现象,必需减轻地基的沉降和桥头填土的固结形变。

(二).纵向裂缝

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特别在有表面水渗入地基的情况下,沥青路面或早或迟都会产生一些细而短的纵向裂缝。事实上,相对于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比较容易防治的。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纵向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三、基层质量不好造成的破坏

基层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承重层,其质量优次直接影响路面的早期破坏和寿命,基层的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其质量优次。

(一).基层表面没有与其下部形成完整的整体,容易脱皮;或表层强度明显不足,容易被压碎。基层碾压结束时,表层混合料含水量不足,有没有及时养生,或养生期间表层常忽干忽湿,都容易产生上述现象。在这种基层顶面洒布透层沥青、铺筑下封层或防水层后,往往容易被车轮粘走,造成脱皮或卷皮等破坏现象。它一方面使下封层或防水层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另一方面车轮粘起的沥青膜和碎石被带到并粘贴在邻近完整的表面上,使该处沥青过多和凸起。

(二).消除基层质量不好导致沥青面层早期破坏的措施:

基层材料要严格控制集料的最大粒径和集料级配。

材料拌和厂要建立不同规格集料的进场制度;不同粒级的集料要分别堆放;集料要覆盖;料斗上口之间要用隔板隔开;严格控制水泥剂量;要有精确控制加水计量;要增加拌和时间;运料车装料出厂时,车厢应该覆盖。

摊铺现场要保证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压实度;重视养生;要取钻件检验基层混合料的整体性。

四、水破坏

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现象都十分普遍。降水进入沥青面层后,视水的滞留位置而异,在大量高速行使车辆作用下可能产生以下几种不同的水破坏现象。

.面层产生坑洞

降雨过程中,雨水会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一次一次产生的动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下来,局部沥青混凝土变成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路面产生坑洞。由于沥青路面表层的施工时,片面追求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使表面层混合料的空隙率过大。如果一场大雨过后,所产生的坑洞绝大部分是表面层的坑洞,深入中面层和底面层的坑洞只是少数。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首先在局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因此它是随机分布的一个个孤立的坑洞。

(二).唧浆、网裂、坑洞

如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快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灰浆被行车压唧到表面。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可能立即产生坑洞;在数量小的情况下,可使路面网裂或变形。

(三).减少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措施:

1.沥青面层的各层最好都采用空隙率小的密实沥青混凝土。

2.提高沥青和矿料的粘结能力。

3.提高压实标准,杜绝为了提高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的做法。

.减少桥面水破坏的措施:

1.要保证混凝土铺装层的平整度。

2.铺装层混凝土要重视养生。

3.要严格控制桥面沥青面层的压实度。

4.在泄水孔设计时,可以在桥面两侧设置和沥青面层等深的盲沟,沟内设置透水软管,用透水软管把各泄水孔连接起来,使泄水孔既能排表面水又能排进入沥青面层后的水。

五、车辙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主要破坏现象之一。车辙被定义为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实际上严重车辙处,轮迹带产生凹陷的同时,其两侧的沥青混凝土常臌起,此时的车辙就是轮迹带的凹陷深度与其两侧臌起高度之和。

影响车辙的有几个主要外因:一为重载车的数量及其轴重和轮胎压力,重载车的数量愈多、轴重和轮胎压力愈大,要求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能力愈大;二为行车速度,承受慢速交通或有停车情况的路面与承受快速交通的路面相比较而言,前者要求沥青混凝土有较大的抗车辙能力,即车速愈慢,要求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能力愈大,因此,用于交叉路口、收费站等的沥青混合料必须适应车辆的质量、速度和数量;三为高温天气,使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超过了沥青的软化点,降低了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的耐高温强度性能,致使沥青混凝土抗车辙能力下降,出现车辙现象。

影响车辙的内因:在沥青混凝土的工程上,由于粉料(填料)用量过多,也能产生车辙。通常填料填充沥青混合料中的孔隙并降低最佳沥青用量。为使沥青混凝土有必要的稳定度,一定数量的填料是必需的,但填料过多会使最佳沥青用量时的混合料变脆并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生产沥青混凝土时,应该严格控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的沥青用量和粉料用量。

六、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可能由多个外因引起,如温度变化的作用、地基或填土路堤纵向不均匀沉陷、半刚性基层的裂缝或刚性路面的接缝。

.大部分是温度裂缝

高速公路半刚性路面的横向裂缝绝大部分是温度裂缝。在冰冻地区温度裂缝有两种:一是冬季突然大幅度降温引起沥青面层产生低温收缩裂缝;二是日气温变化引起沥青面层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使沥青面层产生温度疲劳裂缝。在冬季负气温低的地区,通常低温裂缝是主要的。

.温度裂缝起始于表面

大风降温过程中,面层表面的温度最低,温度变化时也是表面的温度变化率最大。因此,表面产生的温度拉应力最大以及温度裂缝总是起始于表面并向下较快延伸。

第9篇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土地的较少,使得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土地的利用率也在逐渐的上升,高层建筑业也随之得到迅猛的发展。高层建筑在缓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缺乏间的矛盾时作用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行业与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也非常的激烈。各个施工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不断的创新施工技术,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运用土建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最大程度的实现高层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运用土建施工技术能够确保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层建筑施工准备要求 

(一)建筑材料的准备。建筑材料是高层建筑建设的基础。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前,要做好建筑所需材料的选购和配置工作,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各种建筑材料做好相应的检验,保证材料的各项指标符合工程建筑学论文的相应标准。做好材料数据的统计工作,确保各施工项目有充足完备的建筑材料。 

(二)土建设计的准备。任何建筑的实施都要有一定的设计图纸,土建设计图是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功能实现的基础。设计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具体以及造价,因此要做好土建工程设计工作。在土建施工之前,全方位分析调查高层建筑地区的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把握高层建筑的具体功能设计,全面掌握数据研究,规划出合理的土建设计图纸。 

三、高层建筑中主要土建施工技术要点 

(一)地基施工技术。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虽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高层建筑的起点和支撑点,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地基的牢固程度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前提条件,它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建设功能能否实现。 

(二)支护技术。高层建筑的楼层高,重量大,所以地基的基坑要非常深才能确保建筑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基地基坑的施工中难度相对较大,必须使用支护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支护技术是集挡土、支护、防水、检测于一体的技术的合成,系统化程度高。主要的支护施工技术有基坑支护,土钉墙支护和作拱墙支护三种。在支护技术中要确保支护结构能起挡土作用,基坑边坡保持稳定;确保相邻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受到危害;通过排降水,确保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三)地下连续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地下连续墙的承重力、稳定性和坚固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地下连续墙技术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接头、振捣等的施工质量。 

(四)防渗漏施工技术。防渗漏技术主要包括无眠的防渗漏,厨房、卫生间的防渗漏和外墙面的防渗漏。屋面防渗漏的实施中,要依据土建设计图的设计标准铺设防水层,保证钢筋的间隔距离和混凝土的强度。确保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和施工后没有裂缝。在厨房、卫生间和管道、烟道的施工中,使用细石混凝土和膨胀剂进行填充,在抹灰的时候混入相应的防水粉剂。卫生间和厨房的地面要低于客厅的地面20毫米,在墙角的位置也要加设防水层。对于外墙面的防渗漏的处理,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施工。 

(五)砖砌体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土木建设中,砖的选择很重要,现在通常使用是带孔的或空心的砖,这就减少了高层建筑整体的负荷作用力。砖砌体施工的时候对于砖的湿度要求很严格,常温的情况下需要对砖进行适当的浇水湿润,在湿度较大的天气则需要干燥砖块。砂浆的选择也很重要,砂浆中的水泥掺入量要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混合。 

(六)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多,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把握其中的关键步骤:混凝土用料的配比,浇筑和养护。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配比标准来配比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按照响,为确保交通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根据施工的工作量,对车辆实施分流,必要时也需要暂闭行驶通道,采用借道行驶的方式通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土地的较少,使得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土地的利用率也在逐渐的上升,高层建筑业也随之得到迅猛的发展。但高层建筑在施工上的要求要比普通的建筑要高得多,只有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高高层建筑质量。才能加速我国高层建筑领域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论文摘要]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制订防止裂缝形成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在民用建筑业使用广泛。而随着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由于其具有大量的优点: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因而使得其在多层、高层建筑中均广泛地应用。

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裂缝又经常出现,不可避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裂缝对结构产生严重的危害:

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

对于受弯构件的楼板,尽管受弯区允许有在一定宽度范围内的裂缝存在,但是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影响结构的防水性

具有防水要求的部位的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后,除了影响结构安全外,还带来的直接的危害就是渗漏水,严重影响使用功能。

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裂缝的存在,空气中的CO2、SO2气体及雨水等就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的加快,从而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下降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了结构的耐久性。

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是一种抗压强度很高但抗拉强度很低的脆性材料,在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温、湿度发生变化、负荷较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

材料质量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细骨料(沙子)、粗骨料(骨石子)、水及外加剂组成。混凝土如采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如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可能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或砂颗粒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活性氧化硅成分与碱性物质相遇,水、硅反应会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碱骨料反应在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

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由于地基变形产生的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施工工艺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各工序施工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则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比较典型且常见的如下:

1.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关系密切。早期表面缺少养护,表面干燥可使其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2.混凝土震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形成其它荷载裂缝。

3.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即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4.钢筋表面被油污等污染;保护层过小或过大;或胡乱踩踏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则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5.任意留置施工缝且不按规定处理。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6.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其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7.在不适宜施工的气候条件下,勉强施工(如混凝土早期受冻、构件内外温差大),易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局部剥落,或出现空鼓现象。

8.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因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拆模过早,或施工荷载上得过早,因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四)湿度变形裂缝

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会发生收缩,由此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五)设计及构造

混凝土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六)徐变裂缝

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由于徐变变形的作用,其长期变形值可增加2-3倍,因变形量加大而使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应力,造成裂缝的出现。此类裂缝常见于受弯构件的拉区,其特征与承受荷载出现裂缝相同。

预防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选用

1.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施工中要采用合理降低水化热的措施。

2.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二)配料

1.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配制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搅拌均匀后,方可浇筑。

(三)配筋

1.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时必须考虑其塑性、延性,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2.钢筋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

(四)模板工程

1.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3.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过早拆模可能造成混凝土的粘结和缺棱掉角现象;但也不能太晚,太晚易造成拆模困难;拆模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五)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振捣应均匀、适度,振捣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2.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时,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覆膜等。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时,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温等方法。

三、混凝土裂缝常见补救措施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补贴法。表面涂抹的适用范围是浆液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其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不伸缩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

2.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第11篇

摘要:加筋土挡土墙是依靠拉筋与填料之间的摩擦力来拉住墙面,用来支挡路基填土或山坡坡体的墙式结构物。通过了解加筋土挡土墙的型式、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准确的布置和使用加筋土挡土墙。

关键词:加筋土挡土墙;墙面;拉筋填料;摩擦力;强度

加筋土挡土墙是一种由竖直墙面(面板)、水平拉筋和墙内填料三部分组成的加筋体。它通过拉筋与填料之间的摩擦力,拉住墙面,阻止填料塌落,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复合结构,再依靠其自重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作用。加筋土挡土墙,材料消耗少,施工较简便,外形美观,占地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较低,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而常较其他类型的挡土墙经济,适用于路肩墙和路堤墙。

1构造

加筋土挡土墙的构造可分为墙身、基础、填料、排水和接缝等几个方面。

1.1墙身。加筋土挡土墙的墙面可用金属板构件或混凝土预制板拼装,金属面板质轻、富有韧性、抗拉强度大,适于运输困难或只有轻型吊装设备的场合;构件一般长10m,有效高度为33.3或25cm,厚度为3-5mm,断面大多呈半椭圆形。混凝土面板不易腐蚀,使用寿命长,因而获得广泛使用。拉筋可用钢带(分光面和有肋两种,常镀锌防锈)、钢筋混凝土带、聚丙烯土工带和多孔废钢片等。一般拉筋的横向间距为0.5~1.0m,最大不超过1.5m,竖向间距为0.25~0.75m。拉筋尺寸由加筋体内部稳定和外稳定的计算确定,但其最小长度为3m并满足0.4倍加筋体高度的要求。前面构件(面板)与拉筋之间可通过连接件(如螺栓、锚头、销钉等)或其他方式(如咬口、焊接、胶合等)连接起来。此外还可采用化纤无纺布(土工织物)作为墙面和拉筋材料,实现柔性联结一体化。

1.2基础。加筋土挡土墙基础,应视地形、地质条件,埋设足够的深度,以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对于土质地基,基地埋设深度一般应在天然地面以下不小于0.5m;受水流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有冻害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但非冻胀土地基,可不受此限制。对于岩石地基,应消除表面风化层;当风化层较厚而难于全部清除时,可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其相应的容许承载力将基地埋设在风化层中。当墙趾前地面横坡较大时,基础除嵌入岩层一定深度外,还应留出足够的襟边宽度,以防止墙趾前地基剪切破坏。当挡土墙位于地址不良地段,地基内可能出现滑动面时,基础底面应埋置在滑动面以下(稳定岩层中的深度应不小于0.5m,稳定土层中的深度应不小于2.0m),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挡土墙随滑动土体滑动。

1.3填料。加筋土挡土墙墙后填料是加筋体的主体材料,由它与筋带产生摩擦力,填料宜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材料。为增加拉筋与填料间的摩擦力,宜选用饱水内摩擦角大于25°的砂砾等材料,但最大颗粒的尺寸不应超过25cm,其中料径大于15cm的颗粒不得超过25%。使用金属的墙面和拉筋时,为防止遭受到严重锈蚀,还应限制填料的PH值和电阻率等。对采用聚丙烯土工带的填料,不宜含有二价以上铜、锰、铁离子及氯化钙、碳酸钠、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因它们会加速聚丙烯土工带的老化和融解。

1.4排水。加筋土挡土墙必须做好挡土墙及其附近的排水设计。因为加筋体内部的填料被水饱和时,将在水压力作用下使筋带所受拉力增加,而且当填料中含有细料土时还会降低土与筋带之间的摩擦力;此外如果水质中含有对筋带产生腐蚀性的盐类等物质,将影响筋带的使用寿命。因此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或防水工程。例如设置截水(排水)沟、夯实地表松土和铺封闭层等,用来防止雨水和地表径流下渗,以免地基承载力下降、墙后推力增大和拉筋腐蚀加速。1.5接缝。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而给墙身受力带来不利影响,在地基性质和墙高等情况突变处,应设置沉降缝。对于非岩石地基,宜每隔30m设置一道沉降缝;对于岩石地基,其沉降缝间距可适当增大。沉降缝的缝宽一般为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在渗水量大而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宜采用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当墙背为填石且冻害不严重时,可不嵌填材料,仅设空缝。

2布置

在设置加筋土挡土墙的地段,应根据墙址处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情况,考虑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结合技术经济比较,进行挡土墙的布置和设计。布置一般包括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横向布置:在路基横断面图上选定挡土墙的位置,确定墙身断面,拟定排水设施,指定墙后填料等。纵向布置:在墙址纵断面图上进行,内容有:(1)确定挡土墙的起旋点和墙长,选择墙与路基或其他结构物的连接方式。墙端可直接嵌入山坡,或与路堤以锥坡相衔接等。(2)按地基和地形情况进行分段,确定深降缝的位置。(3)确定各段挡土墙的基础。墙趾处地面有纵坡时,挡土墙的基底应做成不大于5%的纵坡;而地基为岩石时,为减少开挖量,也可在纵向做成台阶,其尺寸随地形变动,但高宽比不宜大于1:2。

3工作原理

加筋土挡土墙的受力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完善而统一的设计方法。主要介绍比较公认的加筋土工作原理和常用的设计方法。

加筋土的工作原理是拉筋与填土(通常是颗粒材料)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解释如下:加筋土看作是由拉筋和土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三轴试验表明,对干燥的砂土试样施加竖向压力,试样会产生侧向膨胀;如果土中水平放置不易延伸的拉筋后,由于筋土的摩擦作用,使拉筋受到拉力,而给予土料的侧向位移以约束力,这就好象在试样上又施加一个侧向压力。当竖向压力增加时,侧向约束力随之增大,直到土与拉筋之间出现滑移或拉筋断裂,试样才破坏。因而,加筋土的强度相应获得提高。

第12篇

关键词:基坑地下水处理原则实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is development further causes the land resources, the foundation p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f soft soil foundation pi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roundwater has been a line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earch hot spo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and combination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examples put forward the groundwater treatment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groundwater treatment principle examples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软土基坑的特点

1.1关于软土特征

软土所具有的物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强度低;第二天然含水量高,一般来说是大于液限的:第三,压缩性高、灵敏度高、触变性和流变性强。在软土基坑工程作用过程中还表现出低透水性及不均匀性等特点。在实践中,淤泥质土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比一般基坑土方开挖施工难度要大一些,主要原因是淤泥质土具有流动、松软、不稳定等特点,因此,软土基坑的地下水处理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要克服挖土施工效率慢的特点,对于不能进入大型施工机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软土具有流动性,而容易破坏工程桩与维护体结构,大面积的淤泥质土层,造成施工事故。故应加强监测,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做好地下水处理工作。

1.2地下水导致软土基坑沉降

通常基坑沉降有三方面的原因,可以是坑底隆起,导致周围地层发生侧向移动:也可以是基坑过大变形,从而导致支护结构变形,促使基坑变形。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两侧压力差的作用,引起围护结构产生水平位移。综上分析,地下水在基坑沉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坑底土体隆起,使得围护结构发生了位移,从而引起基坑隆起变形,基础引起基坑周围地层移动。基坑内外土中应力场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也就是基坑的形变过程,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坑外周围开挖面以下的土中应力差增大,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让坑内卸荷应力得以释放。在软土基坑的稳定系数很小的条件下,基坑塑性变形可能引起的沉降将会很大。地下水的作用,位于基坑底部的软粘土地基天然强度较低,致使地基沉降量增。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很难用常规软土基坑沉降计算公式来确定支承软土的均匀性,甚至发生不均匀沉降,以致支护结构倾斜,也就是说在荷载作用不大时,软土就会屈服,从而产生塑性剪切变形。从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分析得知,软土基坑的下降。主要是基坑施工中,根据各种施工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流变参数,引起下降。基坑变形速率会随着基坑挖深的增加而增加,基坑周围土体塑性变形区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扩大。地下水间接地达到致使软土基坑下降的结果。

1.3易受水环境影响发生形变

软土基坑容易受到现场自然环境影响,从而发生形变。工程设计计算的依据一般是场地勘察资料。勘察工作就是理解当场的情形,一但发生失误,就等于把事故隐患潜伏在软土基坑工程中。从案例分析,很多的基坑事故是由于忽略了基坑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避免基坑发生形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或者避免基坑受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2 对地下水处理的一般原则

2.1做好预案,抵御风险原则

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预案工作,根据软土基抗的特点,针对主要的涌水点、高水头、大流量、强交替、突发性的地下水丰富的基抗,制定一系列施工技术方案,以确保基坑安全、快速施工,以防止灾害预案为目的,以超前注浆封堵为立足点,以预注浆作为依据。当超前注浆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进行后注浆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2.2先探后挖,重视预报原则

根据基坑工程施工现场分析,以节理裂隙发育的围岩为主,地层交界处,断层褶皱发育处等地方都是可能发生涌水的重要位置。究其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透水性比较好的地层,如喀斯特地层、砂性土地层等,是易发生涌水情况的。另一方面,从与地表有连通、地表水补给及时的基坑,也容易生发涌水情况。通常情况下,施工后才发现地下水严重,就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处理,造成极高的工程造价成本。因此,查明富含水地层的位置和分布规律是施工的前提,加强预报、预测、探测工作,以先探测,预报后施工挖掘,保证施工安全。

2.3试验后决策原则

从基坑施工经验,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展注浆试验。一般是在为基坑底下一段,挑选典型点位,进行重点试验。试验的内容主要是对封口工艺、注浆材料、注浆设备、洞内布置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再作对地下水处理的决策,形成一种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始技术指导工作。

3地下水处理的工程实例分析

某所大学的办公大楼,涉及的建筑总面积为12500 m2,要求基坑开挖尺寸为51x56m米,达到的开挖深度为7.23m。地下室所设的底板是以-7.2m作为标高,施工地形地质分析,情况如下:工程场地地质状况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原状土面以下为淤泥质土,特征主要为淤泥质呈灰黑色,该土层全场均有分布,厚度为8.40~12.10m,平均为10.36m,附近有湖,容易渗水。如何在大面积的深淤泥质土中进行基坑,保证对地下水快速处理,不影响工程质量是工程的重点。

3.1制定地下水处理方案

地下水的渗流对软土基坑有着重要的影响,往往控制着基坑的稳定,增大深基坑施工的难度,而且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采取措施,对基坑内进行抽水,不但可以控制坑内土壤含水量,减少地下水,而且有利于机械下基坑进行挖土操作。对于深层淤泥质土层,这就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软土基坑的下降原因,根本上说是其变形过大导致基底变形。这种变形也有可能是由软土本身特征引起的。在外界因素的主导下,也可以呈突发性变形。

在施工过程中,架设扶正器是为了保证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和井管外有一定的填砾厚度,试验数据验算出应布设的个数,可以设有降水井。根据工程桩的位置,降水井应合理布设。保持井口标高一致且下管要准确是下井管的基本要求,这样为避免损坏过滤器结构。在降水井抽排水过程中,洗井质量要确保洗到井内出清水,基本不含砂。必要时,每天检查抽排情况,若发现有大量砂粒长时间被抽出时,应改用小口径水泵进行间断慢排,通过减少土壤流失的方法,保证周围不移动。施工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天气而定操作,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施工时,应当尽量选择晴天进行开挖,并且充分做好防排水工作。制定地下水处理方案,确保基坑工程顺利进行。

3.2采用地下水预报方法

工程施工实践中,有很多对地下水的预测预报的方法。例如,地质雷达预报法、TSP法、电法、陆地声纳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等等。综上所术的方法,不变一个宗旨,就是施工阶段的地质预报,对中长期预报与短期预报有很强的依赖作用,最简单的手段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另外,把钻孔直接与物探手段预测结合 起来,或者是把掌子面地质预报与区域性地质预报结合起来,是地下水预报工作的有效补充。但不管是任何一种预报方法,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取决于地质条件,基坑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手段等。为了提高预报的可靠性,一般采用多种预报手段相结合的预报方法。根据基坑施工经验,为提高预报准确率,通常采用长短结合方式。运用相当的技术手段,如工程地质法等,进行超前宏观预报。借用高科技设备,如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水等,进行探测,确保工程地下水预报的准确性。

3.3做好基坑防水工作

本办公楼施工项目中,面积比较广,伴有地质差,距离湖比较近等特点,因此,防地下水渗漏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甚至施工后的重点工作。通常情况下,防水钢筋混凝土浇灌用于剪力墙及基础底板上,把设计抗渗漏级别调整为S7。为了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逢,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上准备充分。因此,对于防水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比较高。采用以后防水措施,第一,基坑四周和基坑内设有一道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通。第二,设多个潜水泵抽水并设专人负责进行抽水。第三,当基坑施工完工后,还采取多种必要的防水防潮措施,通过进行一系得的防水措施,克服软土基坑施工中,地下水问题,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曾国熙。潘秋元等.软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