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03:2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编剧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教学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66-02
审计课程是一门要求有较深理论功底的实践性课程,其先导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等,先导课程的掌握程度是能否学好审计课程的关键。由于先导课程都是实践性课程,因此,在探讨如何创新审计课程的教学时,必须联系到先导课程的学习和改革。本文试探讨如何创新审计课程教学,以对培养动手能力强、就业适应快和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有所裨益。具体说来,高职审计课程教学创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打好先导课程基础
审计是一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实践性学科,学生在对各门先导课程有较深了解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熟悉各个工作环节,对整个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他们才能大概知道存在错误的地方,也可以为风险导向审计和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提供有效的支持。
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等这些先导性的基础课程,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授课,没有配套的实践操作课程或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比较小的情况。这类课程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应该为1:1左右,在搭配上最好是采取“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做到所学的理论即是所操作的实践,用所操作的实践去验证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会觉得学得轻松有趣,教师会教得得心应手。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往往更能收到显著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信心。当然,实践性课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整个操作环节和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较少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教师来说,他们必须通过专项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培养合格的师资过程中,教师的自觉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主动学习,主动找企业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高自己。比如,有的教师讲授税务会计课程,但从来未在企业做过相关的税费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这样要胜任实践性的报税课程是很难的,即使勉强完成了授课任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到企业或税务师事务所实践锻炼一段时间,完全掌握各个税种的特点、核算方法和申报程序,保证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报税任务,教师往往就能上好税务会计课程,继而为学生日后学习审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先导课程的讲授内容要精心选择和编排,对于理论部分不宜讲得过于深奥,把握好“理论够用就好”的原则,而且对于所选择的理论部分内容必须做到与实践课程的内容有对应的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哲学思想,知道学习理论是为了掌握学科的一般规律。比如对于财务会计中折旧方法的讲授,一定要指出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对利润的影响和税务政策对折旧方法选择的限制,这样折旧就与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中的成本、费用、利润、纳税调整等概念联系了起来,如此一来,以后学好审计课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对于先导课程,其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的把握除要求专业团队的全体教师参与外,最好经本专业的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审定,与目前企业的实际应用一致,保证学生所学即企业所用,与企业同步,与市场接轨。除可以选择一些国家示范性院校编写的特色性实践教材外,专业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校内特色教材,将理论和实践内容糅合在一起,在平时授课的分项训练上,保证每一门专业课都有一至二周的综合训练课,将一学期所学的理论内容和所有的操作环节通过一个或多个企业案例综合起来,仿真性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
二、创新教学内容
以往的审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应该全面改进审计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审计课程的主体地位。可将“案例导人教学”、“工作任务导向”以及“单项+综合实操”等新方法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审计课程更具目标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应建设与时俱进的审计案例库,选择最新和最合适的案例。良好且规模合适的案例库建设需要一个积累过程,这要求专业团队教师不断学习和搜集,并与校外专家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探讨每一个人选的案例。将案例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范围分为国内案例和国外案例,按成功与否分为审计失败案例和审计成功案例,按内容分为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按作用分为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在建立案例库的基础上,教师要恰当使用案例。要用好案例,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是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二是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操作环节;三是引导案例讨论过程;四是做好案例的评价总结。
专业团队应结合所选用的理论教材选择或开发审计实践教材,将全部审计流程合理地设计成一系列的工作环节,每一工作环节都可以看成一项工作任务,保证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一个配套的案例,所有工作任务配套的例案综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客户的服务体系,形成一套健全的账簿体系和账务记录,具备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学习在一堂堂课程中就相当于为企业完成一项项的工作任务,在不断学到审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学生的学习信心、自主性和兴趣都将不断提高。这就是“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后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除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结合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审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建立“审计实训室”,安排手工审计实训课程和信息化审计实训课程。在手工实训课程中,准备好几套不用类型企业的完整账套,在这些账套中按审计环节设置不同的错误和舞弊在其中,由教师指导其完成其中一个账套的实际训练,学生自主地成立由3~5人组成的审计项目小组,确定每个组员的角色和任务,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32作团队”,完成其他账套的审计。教师做好启发式指导和考核评价。在信息化审计实训课程中,类似地设置一些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账套(同样含有各种形式的错误和舞弊),由学生通过审计软件去完成模拟审计工作。
另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给学生的个人电脑安装一些比较好的审计软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已公布的上市公司中报或年报进行分析,形成并逐步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学校联系或自己联系的企业实习,这些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通过接触到社会的实践性活动,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到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助理或到企业做财会类的工作。鼓励学生利用至少一个暑假来参与“社会大课堂”的学习,这必将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在学生学习审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同时要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审计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增强,修订后的新执业准则体系不仅确立了鉴证业务的核心地位,而且愈加强调审计人员的诚信审计与职业道德素养。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审计职业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树立审计人员良好形象的关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提高从业所需的执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外,还必须加强对职业道德规范及法律责任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一些典型案件的分析,增强职业道德自律意识,认识到诚信就是审计职业的生命。
三、改进教学手段
改变目前“以教师教,以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创造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就必须运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教学模式。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法的要点有:
(一)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往往是自己即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演员”,学生只是消极被动的“观众”。教得好的教师只不过是因为此三者角色扮演得好而已,学生的好评往往也只是相当观众评委的评价罢了,没有深度参与到“学习”这一大剧之中,因而收获也只是肤浅的。而真正好的教师应该是优秀的“导演”和“编剧”,善于调动“演员”(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剧本”(即教学大刚和教材)导演学生完全进入自己角色,完成规定的学业要求,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极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必须掌握行为组织学和心理学知识,全面掌控课堂内外,让学生燃起极高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要掌握足够的教学素材并对素材十分熟悉
教学素材,如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案例等相当于剧本,优秀的教师要求本身就是这些“剧本”的编剧,或即使这些素材不是教师本人自己编写的,也要求作为“课堂剧”导演的教师对这些“剧本”非常熟悉。一个高超的导演一定会对所要导演的剧本了如指掌的,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对教材、指导书和教学案例十分熟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具有宽广的学科背景知识和深厚人文科学素质。因此,教师平时必须加大备课力度,深度挖掘案例背后的学科意义。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完成分配到的课程任务,尽量避免完成团队任务中的“搭便车”现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不让课堂活动变为走过场或赚考勤。同时,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将教学项目分配到学生个人或小组,让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还必须在课外去自主学习,除常规的练习题外,要让他们做一些仿真性的训练,如在网上抽查上市公司的年报,分析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指标。另外,课程的学习还可延伸到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在时间上还可以与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习变成全方位和全天候的事情,与日后的就业甚至长远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而非仅仅是应付式的为了毕业而必修的一门课程。只要引导和指挥得当,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学习的能力一定会突飞猛进,而学习的效果一定会全面提高。
(四)配备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双语教学,原因在于国际贫易业务中我们与外商打交道需要运用英文而非中文的外贸知识,即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语言都是英语的。因此中英双语教学无疑就成了该课程最好的教学方法。然而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很多,哪种模式所达到的效果较好呢?由于双语教学方法源于工作实际需要,那么双语教学形式最好也能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这样就能充分以工作实践为导向,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双语教学是当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将各类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浸人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但就双语教学的目的没有进行说明。很多国内学者进行了补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更好的应用外语,满足工作需要,适应企业用人要求。因此它是一种源于工作实际而产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执行呢?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模式。对于操作型课程而言,以工作过程或者工作项目和任务为导向来设计双语教学的模式最为合理。因为操作型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即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结合,能使专业知识与英语高度一体化,使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高度融合。这里我们就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进行模式设计和分析。
一、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多是在形式上将教材内容的讲解由汉语讲解变成双语讲解,教学模式的思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wwW.133229.COm学生从中受益的仅仅局限于多了解到一些理论知识的英文说法,而缺乏真正意义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造成了所学不实用,所学不会用的尴尬情况。据调查,用人单位经常抱怨在招聘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后,还要花费企业培训成本使其熟悉国际贸易流程,这也对现有的双语教学在内容模式上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指导手册,设计教学模式均围绕“所学即所用”展开,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笔者很荣幸地作为高校特邀记者参加了2008年由无锡人才市场举办的国际贸易专场招聘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83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得到76份调查问卷,参与率为91.56%。调查结果列表绘图如后:
从饼图中可以看出:有八成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不满意的。从柱形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工作上手速度极低。这应该就是造成了超过八成用人单位不满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揭示了传统双语教学的弊端。笔
者认为双语教学方法本身是有助于克服“工作上手速度”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模式,还是照搬原有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只有方法与模式相一致,都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这种配合才能克服上述问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这三块均要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配合双语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工作实际的把握,克服上述问题。
(一)情境模式设计
情境模式也可认为是内容模式。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设计成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情境。所谓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内容模式设计,就是将原有的教材内容顺序打破,重新编排,按照工作项目和任务的要求,将各项目和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柔和在一起。即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而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所需的理论知识。这种变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
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为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为工作项目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平台,进行章节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融人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指导而结合。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成为贸易流程中模块的工作指导,使学生能够管中窥豹。整个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工作项目: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过程,合同的执行(出口)及合同的执行(进口)。首先,交易前准备工作。将此项目的两个任务设计为两个情境讲解:情境一(工作任务一)为寻找客户,情境二(工作任务二)为资信调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绍寻找客户的途经,情境二重点讲解资信调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项目之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点,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结束共有八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据此设计情境:情境一询还盘磋商、情境二讨论商品相关条款、情境三价格谈判、情境四运输事宜、情境五保险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条款、情境八合同签订。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工作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其设计为课程内容重点章程,充分体现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情境设计的理念。在该项目的实现中,情境设计以“合同”为载体,按照从最初询还盘到合同签字生效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上情境和实际业务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项目三为出口商的合同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从准备单据、发货、取得货款、退税等十项工作任务。因此根据这不同的任务设计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请产地证;情境二租船订舱;情境三商检;情境四保险;情境五报关;情境六装船;情境七交单;情境八核销;情境九结汇;情境十退税。工作项目四为进口商执行合同,在该工作项目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据此设计四个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货款;情境二进口报检;情境三进口报关;情境四索赔和仲裁。参考哈弗mba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为各个工作项目设计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预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情境模式设计。然而仅仅有内容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理论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还应配合双语设计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设计
所谓方法即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中,应考虑两个层面的方法:一是理论教学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论教学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人与导出
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虚拟一个以实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案例情境。教师在该案例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贸易的甲方和乙方。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虚拟的环境中,和学生一起为双方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仿真的贸易平台。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教师,负责编写“剧本”。而学生按照“剧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预习的工作要求由学生在课下协同完成。教师编写的“剧本”给学生一个抛砖引玉的参考,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课程前,将本幕所设计的知识点和考查点,列一个“checklist(检查表格)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仔细记录学生对知识点和考查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总结,对所涉及的外贸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评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可以作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
理论教学后,存在教学效果巩固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其巩固效果很差。在传统的外贸教学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学期的大半时间讲授理论,学期末进行实训,这样的弊端是:在学理论时,由于比较抽象,很难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实训课时,平时教授的理论知识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经大部分忘记了。这样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回锅肉”。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高度融合的实践与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将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训分成章节实训和汇报实训。章节实训与章节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学完了理论知识,立即去实训,使抽象的理论得以在实际应用中消化理解,成为技能,而汇报实训,是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条理化,变成实际工作情形的真实预演。
(三)考核模式设计
由于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其课程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百分制考试了。否则会使前面的改革前功尽弃。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课程,其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书面考试(占20%),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表现(20%),工作情境考核(30%),口试(面试)考核(30%)。
三、基于工作过程双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及克服
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配套教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有很多双语教材。然而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原有的中文教材为基础,在传统框架下编排相关内容,很多内容理论性太强(如术语),很多实践性的环节缺失(如报检、报关等),很多知识顺序颠倒(如磋商)。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所有知识点的设计和组合均围绕工作过程,并在每个工作情境中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学完理论立即操作。因此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所要求的是工作手册式的便捷的双语教材。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对双语教材重新设计和编写。目前我院根据上述模式编写自印的教材《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受到学生的好评。
第二个难题是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实行。高度融合即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我们当前主要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很不适合这种模式的推行。在当前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往往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分开,往往是前半学期理论,后半学期实践。在这种计划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很难。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应让双语教师有充分选择权,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实时调整理论和实践环节,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调整教学计划,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合在一起安排,即将实践环节放到理论教学中去,但是在实训室的时间和课时安排上会给系部带来一定的麻烦。另一种方法是:引进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室。该实训室集理论讲解、实训操作为一体,教师在实训室中讲解,同时学生可实时在实训室操作,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 高职教学 教学设计 技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活动体系中,课堂教学仍然占有极大比重,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高职教育精神,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的任务呢?除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每位高职教师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1 何为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产生的标志为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教学设计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学科,并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如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斯堪杜拉的结构学习理论。可以说,关于教学设计已有了许多的研究与积累,在这样的前提下,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将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寻找合适的策略,为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体系。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实现学生积极学习,强调综合考虑各教学要素的关系,并需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进行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目标。
2 教学设计的原则
2.1 以“学”为主,突出教学全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的“备课”,而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探究如何“教”,即“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以预设开始,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调整是教学设计的继续和发展,课后总结则是对之前设计的沉淀和提升,并为之后新的教学设计再延伸与上升奠定基础。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2.2 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设计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知识背景,终极目标是顺利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把握学生学习不同情况并及时调整,并善于反思和完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能发展自我。
3 教学设计技能构成
(1)课程标准解读技能。课程标准的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具体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比如: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如能正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就能真正着眼于高职教育开始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设定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既是基础,又是方向。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尚在进行,新旧课程交替。我们首要注意的就是教学标准的设定。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但不应仅限于此,教学的目标应更广泛地体现在认知、情感、社交、学习方法与思维等多个领域。切忌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替代教学目标。
(3)教学要素分析技能。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个要素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所有各因素的中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叠加要素,而是先规划哪一要素实施何教学活动,即先进行单个的功能分配,而后对各要素综合整体调配,使之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4)教学资源开发加工技能。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空间范围限于校内,校外资源包括网络、实训基地、社会资源等。高职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对校内资源,应加重实训室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尽可能地对各资源综合开发加工,实现校内教师的校外延展,突出学生“技能”的培训。
(5)教学结构布局的技能。教学结构布局技能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统筹思考,各模块优化组合。设计过程除了有整体全局观的视野外,特别要关注“同课异构”的实践。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必然地要求同一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结构设计。“同课异构”体现了对教学本身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解,是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特殊体现。
(6)教学情境构想技能。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了教学活动必然要突出实训实操,场景再现是最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应当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充当一个优秀的编剧,一个称职的导演,一个成熟的心理分析师,多角度综合地构思和预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活动流畅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7)教学效果预测技能。教学效果预测技能并非在教学活动后自由呈现,而应当由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能够基本预测。教师有策略地预测教学效果,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检验,是教学目的的有力保障。预测的内容主要在于预测学生课堂的心理状态,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的过程和状态。显然,这种预测技能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学任务,有效落实教学预设,了解学生学习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8)教案撰写技能。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物质表现,教案撰写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建议高职教师采用“任务式”或“问题式”,即教案以模块任务形式出现,以具体工作情境中的问题引入,以问题举例,以任务牵引,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小结。这种方案可以少一点教师讲,多一点学生“做”与“思”。在选择任务和问题时,切忌任务太大或任务太多,问题太乱或问题太难,任务和问题要能反映教学本质,要使学生能够破解与完成。
(9)教学临变设计技能。教学活动是一个多信息交汇与撞击的动态过程,永远存在变数,教师不应一成不变,或“临时抱佛脚”应对变化,针对不同变数,预先设计迅速生成教学,针对性地提出新方案,设计使教学能够流畅进行的技巧与方法,如:顺势力导,溯源回望,疏堵变通等等。当然具备该技能需要长期、持续、有意识的训练,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效。
(10)教学设计再思技能。教学设计再思技能是在上次教学活动完成后,对原有设计的反思与修订,分析设计教学环节与实际教学环节的异同,相同的原因及如何保持,差异的原因及如何改进。提高教学设计再思技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明确它与课堂教学反思的不同,进而掌握相应方法,长期实践,形成固定习惯。
该论文为学院2012年科研项目“高职法科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yxb1114)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动漫专业也随之成为各类院校的热门专业,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的能力大小则是是否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对动漫专业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所在,因此本文首先对动漫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分析,分别从专业发展、动漫教师能力的内容入手,进而发现动漫专业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如何对教师能力进行提高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为促进本专业的发展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动漫产业;教师教学能力;院校教学
一、动漫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概括
1、动漫专业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国内对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这种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给学校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来说,仓促的在学校设置动漫专业,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材,又或者是教学流程及体系、课程安排等等,都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所培养出来的专业动漫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不能够满足动漫企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形成了一种表面繁荣而背后萧条的不良局面。
2、动漫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
对于教师的能力而言,他所表现的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能力特点,这种能力的表现与动漫设计专业进行结合来看,就更突显其能力表现的特殊性。所谓的动漫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主要是融合了艺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特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专业的教师能力来说,他不仅要具备美术设计能力,而且要具备对计算机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执教能力等。因此,如何对动漫专业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对现今提升各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动漫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漫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对于高职院校的动漫课程而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依托于美术教师,另一种则是依托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而对于这些教师而言,突然转入对动漫专业进行教学研究,其在专业上有一定的跨度,而且在理论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并且对动漫专业的认知程度、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开发都缺乏许多经验。虽然很有激情想教好学生,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无法满足实际就业要求。真可谓“老师教得纠心、学生学得烦心、企业用得窝心”。
2、动漫课程培养目标及方向定位的缺失
对于高职职业院校的动漫课程培养来说,主要是培养技术型、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许多学校将这种对动漫课程教育等同于是一种运用计算机进行作画的机械程序。而事实却并非这样,要想更好的对动漫教育进行培养,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心理学、文学、电影编剧电影蒙太奇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系,然后在运用绘画技巧与电脑基础进行巧妙的结合,进而完成一部相对完整的动漫作品。
3、缺乏实战平台,与企业需求脱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标语成为了现当代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口号。但是在相当代的实践当中,能够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以及锻炼环境的机会仍然比较缺失,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当中,对于动漫专业教学也仅仅只是拥有较为普通计算机室、画室等基本教学设备而已。无法满足教学、实训的要求,使得部分教学内容成了“纸上谈兵”。而校外的动漫企业实训实习基地更是缺乏,学生根本就没有实战的机会和平台,这样学生毕业后当然就无法胜任相应的岗位。
三、动漫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相关策略
1、自我学习进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资助学习是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首先,随着现今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已经逐渐在日常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网络的运用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登录各类专业网站,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对其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提高;其次,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内及校外的培训,组织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研讨的方式进行对自我专业技能的培养;最后,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实践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实践教学体系。
2、运用校、企合作教学对教师能力进行提高
从广州省的动漫市场环境来看,由于广州省的动漫行业在国内处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有关动漫的中、小型公司分布相对密集,因此有关这方面专业的教育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及物质基础,加之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相对突出,是的动漫设计具有了可以发展的强大潜力,在对教师能力进行提高,可以将企业与学校进行结合,共同推进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课余的实践进行教师技能训练,并通过对一定的问题和工作量进行设置,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实现,从而巩固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有更为专业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辅导,并组织巡视和指导,从而提高锻炼和实践、实习的质量。
3、运用竞赛对教师能力进行提高
在校园针对专业知识方面组织相应的竞赛,从而促进教师对自我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讲课及说课是教师教学当中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有竞争才有动力”,通过讲课比赛能够对教师基本功进行锻炼,为了能够在讲课比赛当中去的良好的成绩,教师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大量的搜索,并反复的联系课程讲解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和能力;而现今,微课程已逐渐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是实施整个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对微课程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会对微视频课堂教学进行整体的设计,并对每一个环节和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表现,从而贯穿这个教学内容,这种制作的过程对提高教师教学的逻辑性和整体性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田苗青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基于高职动漫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研究》,艺术科技,省级
[2]《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省级
[3]王少应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专业定位;人才培养
一、引言
动漫画(以下统称为动漫)产业是以人的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内容产业之一,在日美韩等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影视动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但却处于有产无业的尴尬境地,动漫教育也一度落后,致使我国的动漫事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如今,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动漫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快速发展,中国的动画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更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城市近年来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加速发展动漫产业的热潮。动漫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致使各类动漫人才缺口严重。为此,短短几年内,全国已从几所院校发展到四百多所院校(包括高职、高专、职业技术院校)设立动漫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等有关专业,开展动漫高等教育。不过,在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里,动漫专业是一个新的教育课题,学科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去做?恐怕这才是制约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动漫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动漫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动漫教育不容乐观。首先是国人在观念上应该提高认识。在我国,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只是教育孩子的”,较少有人认识到动画是全民的娱乐。20多年前的中国人更是很难想象“动画是产业”的说法。在当时,很多学校对动漫这个东西采取了回避或者限制的态度。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公然让学生搞“告别动漫”签字活动,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虽然我国曾生产出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动画大片,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甚至有些知识产权惨遭流失。而今,动漫已经发展为产业,它将为我们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所有业内人士和政府部门的共识。
其次,从国际上来看动漫产业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影响:目前的国际动漫产业,欧、美、日、韩呈争先态势。在英国,动漫产业是它的第一大产业;美国的影视动画、网络游戏业已经成为超过好莱坞电影业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日本动画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前茅,动画产品出口额已然超过钢铁产业;韩国网络游戏业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项调查显示,国外出品的漫画、影视动画片和音像制品、服装、玩具、电子游戏产品等占据了超过90%的中国动漫市场,本土产品只占到不足10%的市场。中国动画片也出现了被国外动画片扼杀的危机。严酷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对动漫产业的认识。
再次,是动漫教育的滞后:尽管中国动画起步早于许多国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解放后中国动画只是政府行为,动画片生产也是电影产业的一小部分。当时开设动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更是凤毛麟角,也就谈不上所谓后续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动漫产业和动漫教育离开了市场化运作,虽然生产了号称世界大片的作品(《大闹天宫》等),但最终没有逃离市场的惩罚,致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动画呈现出有产无业的状况。
我国的动漫教育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开始蒸蒸日上。动漫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动漫“人才”需要懂艺术、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动画人才队伍,才是繁荣我国动画产业的重要前提。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也就必须承担起为民族动漫产业培养人才的任务。
三、职业技术学校动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院校的动漫专业都是在早期的美术、计算机或数字媒体等专业基础上嫁接而生的,基础很薄弱,尤其缺少高水平的师资,很大一部分动漫专业的教师是在边教边学中成为动漫的专业师资。甚至某些院校设置的所谓“动漫专业”中,没有一家在教授漫画课程。所有的“动漫老师”,都在教如何画动画片。只不过,有些院校“坦白”说自己是“动画学院”、“动画系”,而更多的院校,是在以“动漫”为幌子,招收“动画”的学生。动漫教学的师资极其缺乏,这些与日、美、韩的动漫专业师资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之所以全盘学“动画”,是因为国内目前根本就没有适用于院校的、具有权威性的漫画教材。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遇到了师资缺乏和教材落后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要培养高水平的漫画教师,需要建立起一支技能全面,又能互补的动漫师资团队,只有团队加强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动漫教学环境。院校应在动漫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不遗余力,而动漫师资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内便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给这些开办动漫教育的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更会对动漫产业发展、动漫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纵观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分析分析如下:
1、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
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动漫教育界讨论的最大热点,学者们众说纷纭。从研究和争论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到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界对动漫人才的培养类型存在着分歧。部分学者认为从我国动漫人才需求来看,应该增加动漫操作型人才的培养。王兴胜指出我国动漫产业急需操作型、执行型人才,而各院校的动漫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显得盲目,培养的毕业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能立即上岗工作,教育与需求相脱节。[1]一些学者则主张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增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许广彤和李征认为,动漫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和个性,片面强调学生的动画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都是错误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精湛的动漫制作技术,还要灌输给他们先进的动漫设计理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2]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方案。雷宇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各院校的不同职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术学校应该重点培养操作型的人才,而普通各院校则应该重点培养创新型的人才。[3]唐湘晖认为,我国动漫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多方面发展,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技巧,旨在培养艺术型人才。[4]其次,从动漫人才培养的形式来看,研究者们普遍趋向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研究成果既有从理念上的阐述,也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孔晓明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利用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做”企业所需的动漫人才。[5]吴红针对目前我国动漫人才奇缺以及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探索“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委托培养、以岗位定生源、以需要定规格”的人才培养途径,并提出了政府动漫园区与各院校动漫专业合作培养动漫人才,或者直接由海外进行动漫人才培训等方式,以落实动漫人才培养的方案。[6]
2、动漫专业教学问题
动漫专业教学是我国动漫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
第一,关于动漫教育课程设置。朱方胜提出按照动画创作的前期、中期、后期这三大流程,进行不同的人才定位,分门别类设置动漫教学课程,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7]杨勇的方案更为细化,提出应采用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块体系,在前两学年内完成通用能力课程,达到对动漫制作流程的认识和了解,三四学年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形成“通用能力达标,方向能力选项”、“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8]吴少军建议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以艺术基础课程为主;第二阶段以项目制作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是以岗前培训为主。这样即保证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又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使学生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9]刘红健、原峰山认为目前动漫产业中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所以动漫专业的教学应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适当扩大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并把教学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10]第二,关于动漫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罗菁晶认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例如:解决师资水平差的教学现状、减轻学校的教学投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等。[11]张刚提出,学校可以参与到企业动漫制作过程中,通过做订单和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动漫市场以及它的运作流程,作者认为这种项目制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12]针对目前动漫教育中还缺乏成功的校企合作教学范例的现实,目前大多数企业和院校均难以成功合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独立投资开发动漫项目,既锻炼师生,又可以创立品牌,甚至开发衍生产品,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3、关于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动漫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实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工场,开设实习实训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践性训练。二是校企合作,学生参与企业运作,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当下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在这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从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看,由于专业开设时间短、师资缺乏、招收的学生过多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实验室建设都明显不足,实验课时普遍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从社会实践看,动漫专业学生也面临严重障碍。首先是国内动漫公司数量少,动漫专业学生多,能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少。随着近几年动漫专业的火爆,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专业的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国内真正意义从事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开发制作的公司却并不多,大多数打着动漫公司旗号的公司往往从事的是影视后期加工、建筑游历等相关行业的制作,这就导致了看似动漫就业市场人才供不应求,但是实际上提供真正对口的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次是大多数动画公司着眼于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往往把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拒之门外。这也和目前国内动画公司的实际运作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动画公司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日本、欧美动画片做加工,这一类公司生产的产品往往在时间上有较高的要求。另一类主要从事原创动画的开发和制作,这一类公司对员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由于当前各院校的动漫教育与动画公司的实际运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动画公司要求高,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进入公司实习,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又苦于无法进入动画公司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应视艺术为灵魂,技术为血脉;学生学完动画基础课后,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的引导与协调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影视动画制作形式,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岗位。动漫专业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制作经验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在学校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进行练习,还要让学生到动画基地企业、影视广告公司去亲身体验项目实践与学习。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体现了“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工作带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缩短学科教学与职业岗位间的差距。我们不仅以就业为目标、以实用为准绳,还要培育学生具有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面向全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总结
总之,中国动漫业要腾飞,必须走动漫教育为先的道路,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动漫教育上寻找突破口。要加强对培养动漫人才院校的投入和扶植,从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动漫教育抓起。加强对动漫编剧、编导动漫制作、动漫产业化运作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培养院校与业界、市场的良性互动。只有把人才培养放到动漫业发展的首位,才能做强产业,才能实现中国动漫业的振兴。
[1]王兴胜1浅谈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J]1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许广彤1李征:浅议中国动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J]1电影评介,2008,(10)1
[3]雷宇1关于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发展的思考[J]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4]唐湘晖1浅析目前动漫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1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
[5]孔晓明1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内涵研究[J]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1
[6]吴红1动漫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1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5)1
[7]朱方胜1动漫教学之我见[J]1剧影月报,2005,(6)1
[8]杨勇1高职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J]1成功教育,2007,(7)1
[9]吴少军1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探讨[J]1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1)1
[10]刘红健,原峰山1引进动漫企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设想[J]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
内容简介
《互联网产品运营:产品经理的10堂精英课》共有10章,前9章分别从互联网产品运营的9个点入手,最后一章辅以案例,分析当下市场热门产品的运营模式。第1章点明在运营产品之前需要经过缜密的策划,这样才能有明确的运营方向;第2章讲述产品运营的定位,有了准确的定位,运营才不会走偏;第3章描述用户运营,用户是一款产品的根本,没有用户,产品就是死的;第4章讲述内容运营的技巧,产品内容要怎么运营才能受到用户喜爱,才能提高用户黏性;第5章陈述活动运营的重要性,如何策划产品活动,如何推广、营销产品,产品才能被用户看到;第6章阐明数据对产品运营起到的作用,如何利用数据才能帮助产品正确运营;第7章说明产品运营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给用户**的体验感;第8章描绘产品运营的生命周期,产品发展的阶段不同,运营的方案也有所不同;第9章解释团队对产品运营的重要性,要做好运营,首先就要有一支优秀的运营团队;第10章陈列各大行业的热门产品,让读者能从真实的案例中把握产品运营的技巧。本书适合互联网产品经理、运营、营销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丁华,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商学院金牌讲师、签约讲师、人才认证导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注册培训师,多家知名电商平台高级讲师,辽宁省公务员局基层送教培训特聘授课专家,揭阳市电商创业导师,简界企商学院联合创始人。12年互联网营销实战经验,超过2万小时的实操经验,曾出版《转型之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10大策略》、《企业电商与微电商实训》等图书。聂嵘海,悍蒙电商学院创始人,简界企商学院联合创始人,卖点营销创始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特聘讲师、中国邮政特聘讲师,阿里巴巴特聘签约讲师兼导师团导师、腾讯顾问,共创业集团商学院院长,潘石屹SOHO上海VIP会员,60%正式学员单次业绩过百万。王晶,阿里巴巴讲师,北京汇通万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凯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网络运营总监,广煜科技新媒体营销顾问,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巾帼女性创业课程,简界企商学院联合创始人,曾出版《企业电商与微电商实训》。
目录
1产品运营要策划,有策划才有方向/ 1
互联网产品运营策划就像电影行业中的导演与编剧,他需要统筹指导整个产品的业务逻辑,清晰地指导影片中的每一个分镜;获取业务需求,编写产品执行策划文档指导,也就是编写剧本。互联网产品运营策划就是对从产品的开发到产品的推广过程再到产品的后期沉淀的一个总的统筹。1.1什么是互联网产品运营策划/ 2
1.2竞品分析策划/ 2
1.3产品定位策划/ 5
1.3.1定义:用一句话描述你的产品/ 5
1.3.2核心目标: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6
1.3.3用户定位:如何定位目标群体/ 6
1.3.4用户特征:你的用户是什么样子的/ 7
1.3.5使用场景:什么情况下用户会使用你的产品/ 8
1.4推广方案策划/ 8
1.4.1线上渠道,全网络大范围覆盖/ 8
1.4.2线下渠道,地面店面全面覆盖/ 11
1.4.3推广预算,资金配比步步到位/ 14
1.5目标制定策划/ 14
1.5.1产品运营阶段目标/ 15
1.5.2根据产品类型制定目标/ 15
1.6数据分析策划/ 16
1.6.1留存率/ 16
1.6.2活跃用户数/ 17
2产品定位要明确,“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18
很多人认为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是同一个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选择;而产品定位是指企业应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
2.1什么是产品定位/ 19
2.2产品定位的方法/ 20
2.2.1产品品种角色定位/ 20
2.2.2目标消费者定位/ 22
2.2.3产品整体概念分层定位/ 25
2.3产品定位的原则/ 29
2.3.1原则一:与同类产品竞争/ 29
2.3.2原则二:拾遗补缺/ 30
2.3.3原则三:突出特色/ 31
2.3.4原则四:求新求异/ 32
2.3.5原则五:居于主动地位/ 33
2.4产品定位的步骤/ 33
2.4.1探寻市场机会/ 33
2.4.2挖掘市场细分/ 37
2.4.3选择目标市场/ 43
3用户运营是根本,挟用户才能“令”诸侯/ 49
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谁能了解用户、成功俘获用户,谁就能成为“快鱼吃慢鱼”时代的快鱼,谁就能成为“挟用户令诸侯”的那个诸侯,否则你就注定成为“成王败寇”中的那个败寇。
3.1什么是用户运营/ 50
3.2演变,用户运营内容的进阶之路/ 51
3.2.1一对一运营/ 51
3.2.2一对多运营/ 51
3.2.3粗放式运营/ 52
3.2.4精细化运营/ 52
3.3开源,拉动新用户/ 53
3.3.1绑定注册带来更多用户/ 53
3.3.2设置“爆款诱饵”/ 56
3.3.3内部邀请引流/ 60
3.3.4给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 64
3.4节流,防止流失与流失挽回/ 67
3.4.1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67
3.4.2给用户足够的激励,让用户持续/ 70
3.4.3明确“流失用户”的定义/ 74
3.4.4建立流失预警机制/ 76
3.4.5对流失用户进行挽回/ 77
3.5维持,已有用户的留存/ 78
3.5.1利用推送设置,提高留存率/ 78
3.5.2提高产品优势和直接需求吻合度/ 79
3.5.3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80
3.6刺激,促进用户活跃/ 81
3.6.1促活前的准备工作/ 81
3.6.2针对用户投放信息/ 82
3.6.3开发新功能/ 83
3.6.4让用户决定内容/ 84
3.7挖掘,促使用户产生利润/ 85
3.7.1付费,要么好,要么新/ 85
3.7.2差异化内容,让用户心甘情愿埋单/ 87
3.7.3展示可能的利益或优惠,促使用户付费/ 88
3.7.4付费奖励,促使用户养成付费习惯/ 89
4内容运营要深入,“颜值+内涵”=人气/ 90
对内容运营的核心我们就可以这么理解: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的方式去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提升产品的活跃度,以及对品牌的认知度。
4.1什么是内容运营/ 91
4.2做好内容运营的4项准备/ 92
4.2.1对自身产品的理解/ 92
4.2.2对产品用户的理解/ 93
4.2.3对产品现有数据的把握/ 94
4.2.4竞品及其策略和数据/ 95
4.3内容运营的两种模式/ 96
4.3.1传统模式/ 96
4.3.2创新模式/ 100
4.4内容运营的两种执行方法/ 104
4.5内容运营的方法/ 106
4.5.1搭建好产品“骨架”内容/ 106
4.5.2充实好产品“肉体”内容/ 107
4.5.3搭建好产品“社交”内容/ 108
4.5.4以消费时间、金钱货币为中心/ 108
5活动运营要全面,让产品用户从0到10000+ / 110
每时每刻都有企业在为产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用户也早就看惯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活动,可以说一般的产品活动已经很难激起用户的兴趣,因为用户对产品活动已经开始进入审美疲劳阶段。
5.1什么是活动运营/ 111
5.2活动准备阶段/ 111
5.2.1明确活动的目的/ 111
5.2.2活动的理由是什么/ 114
5.2.3做好三项活动准备/ 115
5.3活动策划阶段/ 116
5.3.1活动的策划创意/ 116
5.3.2活动文案/ 119
5.3.3增加活动成功的筹码/ 122
5.3.4考虑用户的感受/ 124
5.4活动执行阶段/ 125
5.4.1活动跟踪/ 125
5.4.2爆点挖掘/ 125
5.4.3有效引导/ 126
5.4.4有力应变/ 127
5.5活动总结阶段/ 127
5.5.1活动总结需要包含的元素/ 127
5.5.2做一次复盘/ 128
6数据化运营要精准,让爆款来得更猛、更持久/ 131
在数据化运营阶段,数据就产生价值,你有意识地用它,但却没有关注它。而当你发现数据已经和战略融合后,你才认识到要有意识收集它、管理它。
6.1什么是产品数据化运营/ 132
6.2按流程走,向高处走/ 133
6.2.1数据收集/ 133
6.2.2数据处理/ 135
6.2.3数据分析/ 135
6.2.4数据展现/ 138
6.3数据驱动精细化运营/ 141
6.4产品数据化运营,几个要点不能少/ 143
6.4.1访客数/ 143
6.4.2访问次数/ 143
6.4.3页面和网站停留时间/ 144
6.4.4跳出率/ 145
6.4.5交互率/ 146
6.4.6转化率/ 149
6.5搜索数据分析/ 152
6.5.1站内搜索分析/ 152
6.5.2 SEO搜索分析/ 153
6.6营销数据分析/ 155
6.6.1电邮营销效果分析/ 155
6.6.2线下营销效果分析/ 157
6.6.3线上营销效果分析/ 157
7产品运营要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59
曾有人提出用户体验三准则:“别让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比如打开页面过长,就会导致50%的用户离开;多一个注册程序,也会导致用户离开。所以,性能优化的第一步就是设定“一切为了用户体验”的优化目标。
7.1什么是产品优化/ 160
7.2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性能优化/ 160
7.2.1设定“一切为了用户体验”的优化目标/ 161
7.2.2真实、全面、准确地收集用户体验数据/ 164
7.2.3从后端到前端的“一揽子”优化策略集/ 165
7.3利用A/B测试驱动产品优化/ 167
7.3.1 A/B测试可解决的产品优化痛点/ 167
7.3.2 A/B测试的操作步骤/ 169
7.3.3抓住A/B测试的特性/ 169
7.3.4 A/B测试优化与应用场景/ 171
7.3.5高效A/B测试7条黑客经验/ 172
7.4利用数据优化产品运营/ 174
7.4.1活动运营的数据分析优化/ 174
7.4.2内容运营的数据分析优化/ 175
7.4.3渠道运营的数据分析优化/ 175
8产品运营有周期,不同阶段不同方案/ 177
处在种子期的产品要简单、核心功能明确,因而针对的用户就不能广泛,因为处在种子期的产品的功能满足不了他们,将目标用户范围定得太广,反而会失去先机。
8.1产品运营:种子期/ 178
8.1.1种子期的运营重点:MVP / 178
8.1.2种子期的运营模式/ 179
8.1.3种子期的三种运营方式/ 181
8.2产品运营:爆发期/ 183
8.2.1爆发期的运营重点:更新迭代/ 183
8.2.2爆发期的运营模式/ 185
8.2.3爆发期的四种运营方式/ 186
8.3产品运营:平台期/ 188
8.3.1平台期的运营重点:更新修复/ 188
8.3.2平台期的运营模式/ 190
8.3.3平台期的三种运营方式/ 191
9团队组建是前提,人人都是运营精英/ 192
在团队建设中有人做过调查,问团队成员最需要领导做什么,80%的人都希望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从中可以看出目标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
9.1确定运营团队的目标/ 193
9.2团队组织架构:各就各位,各尽其职/ 195
9.2.1产品总监/ 195
9.2.2用户体验设计师/ 197
9.2.3项目管理人员/ 199
9.2.4运维人员/ 201
9.2.5产品营销人员/ 203
9.3有考核,才有精英团队/ 204
9.3.1绩效考核机制的制定方法/ 204
9.3.2绩效评估的原则/ 205
9.3.3运营团队绩效考核应注意的指标/ 206
10理论技巧需验证,有案例才有人信/ 208
如今的新浪微博显然已经无敌,成为名副其实的寡头产品。那么,新浪的微博团队又是如何将之运营到如今的地位的呢?
10.1【社交】微博运营核心:明星、粉丝、互动/ 209
10.2【自拍】美拍运营核心:女性、美颜、短视频/ 211
10.3【搜索】搜狗运营核心:查询功能、搜索提示、微信公众号/ 213
10.4【打车】滴滴运营核心:便捷、补贴、支付/ 215
10.5【电商】唯品会运营核心: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 217
10.6【支付】支付宝运营核心:网购、移动、场景覆盖/ 218
10.7【视频】芒果TV运营核心:自制、独播、网动/ 220
10.8【直播】一直播运营核心:明星、公益、平台支撑/ 222
后记
[关键词]课程改革;微电影;制作;实践
[DOI]10.13939/ki.zgsc.2016.35.180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法的体系中教育是基于行动的过程学习,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教师唱主角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实施完成整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来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
1 “微电影制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本情况
“微电影制作”课程针对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开设,开设时间为大学第三学期,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剧本策划、视频拍摄、视频剪辑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短片拍摄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1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
1.1.1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微电影制作”这门课程共安排了72个教学课时,50个课时为理论学习,22个课时为实践学习,此外还有一个教学实践周。这种以理论讲授、实操演示加实习周实践的方式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在掌握影视制作理论的同时,也掌握视频制作的实践技能。
1.1.2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课程标准
(1)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微电影制作”这门课程主要以微视频、微电影拍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主要让学生掌握拍摄的基本理论与技巧。
(2)所用教材。在教材方面,选用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作为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教材,为加强实践教学我们辅选了电子工业出版社《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作为实践教材。
(3)考核目标。本门课程采用课程考察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1.2 “微电影制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1.2.1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为检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相关部门老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数据分析,如图1~图3所示。
图1是针对2012级学生离校毕业实习前所做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效果不好。
图2是2015年第二学期,联合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任课教师,针对2013级学生对这门课的考勤做了调查。通过表2,明显发现,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的考勤效果都不理想,除4月份的考勤稍微有所起色,其他月份三方面的调查数据都没超过80%。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不理想,满意度不高,课堂出勤率偏低,需进行课程改革。
图3是我们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问,调查学生对该课程不满意的原因。
1.2.2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反映的数据,大部分同学的意见都集中在实践环节上。以往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受设备、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采取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各项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不佳。
教研室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教学时间上的限制。现行的教学计划将学生限制在八小时内的课堂,根据课时计划,照教材讲授,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上学生只能局部性地参与微电影制作,另外在以往的授课中,我们发现最适宜拍摄的光线在早上六点到八点、晚上四点到六点,通常这个时候学生还未上课,或已放学。夜景的拍摄基本上没有相对应的上课时间。
(2)教学空间上的限制。现行的教学体系将教学场所设定在课堂,但在一部标准化数字影视短片里,会涉及到室内室外的场景,课堂往往都是标准化的教学场所,只能有限度的拍摄部分场景。虽然能将学生带出校园进行实践教学,但受教学计划及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达不到好效果。
2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微电影制作”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班级变剧组,学生变工作人员。以短片制作工作项目为导向,开展剧本制作、场景拍摄、后期剪辑合成实践训练。
2.1 项目选择
作为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中的首次探索,我们在选取项目时重点考量了以下因素。
2.1.1 项目主题
在作品主题选择上,选取以反映大学多彩生活,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主的故事《寻找四叶草》作为我们的拍摄剧本。
2.1.2 项目人员
在人员选择方面,我们按照“老带新”的方式组建团队,在剧组方面选取了有数字微电影制作经验的老师和大二学生组成剧组第一梯队,将大一“新人”们编入第二梯队,为他们指定“师傅”,带领大一学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2.1.3 项目场地
根据拍摄需要,在内景方面我们选取学校的实训室、花卉房、画室、图书馆等作为拍摄地点,外景方面我们选取了学校附近的一片油菜花作为拍摄地点。
2.2 制定项目计划及人员安排
按照剧组拍摄要求,我们在拍摄进度表、人员职责、岗位要求、技术指标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统筹规划,在拍摄期间严格执行。
拍摄进度表,如下表所示。
2.2.1 组织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制订详细的统筹计划外,还对剧组进行严格考勤,提前联系好拍摄场地、车辆等,保证拍摄项目能顺利实施。
2.2.2 效果评估与总结
效果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他人长处改进和提高自身技能,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在评估中得到提高。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技能考核为主,贯穿于整个影片制作的始终,从前期剧本策划、中期实拍、后期剪辑等核心环节对学生各项技能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情况表。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依据考核情况表来得出,无须理论考试。
通过项目的实施,由空洞的理论教学转到具体的项目岗位职责,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由于良好的管理体系,学生的出勤率也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学习过程和具体岗位上得到实践锻炼,这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喜爱。
3 有关的问题探讨
微电影制作课程运用项目教学,学生根据岗位要求领取工作任务,完成工作要求,教学过程灵活性强,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问题要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3.1 项目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定位
项目教学法从教学组织到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是项目的布置者,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项目,教师在整个项目中被定义为监督者,扮演项目设计、组织、引导和咨询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具备项目的组织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项目中各种突况,教师也需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在外景拍摄过程中,教师就要和外景拍摄地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在微电影制作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室外场景的拍摄,需要联系外景地,特别是景区的拍摄,会产生部分费用。同时,剧组人员和设备也需车辆运输,也会产生费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不仅能指导学生进行拍摄,更需要教师扮演好剧组制片人的角色,控制剧组成本,积极联系车辆和外景地,保障拍摄顺利进行。
3.3 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监控
项目教学强调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需要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高职类的学生在学习行为的自我约束方面做得普遍不好,需要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教学监控提醒。本次拍摄中,我们建立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考勤制度,每组两名组长,负责日常拍摄的考勤,将考勤结果引入最终的课程学习成绩中。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学生巩固传统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在“接地气”的实际项目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帮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岗位,提升在职场的竞争力。
微电影制作的项目化教学是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未来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高职类传媒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课题连载(Ⅳ).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摘要]
高素质服装视觉营销人员的培养是市场对服装设计教育的要求,服装视觉营销课程的缺乏客观上削弱了我国本土服装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具有前瞻性的服装视觉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确立,应当发挥“服装与服饰视觉营销实验室”和校外陈列实践基地的作用,突出实践性,才能提升本土品牌的形象及国际竞争力,从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从生产大国走向设计强国。
[关键词]
中国服装企业;视觉营销;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陈列设计(也有称为展示设计)属于视觉营销范畴,高等院校大多开设的为此门课程。陈列在词典中被定义为将物品摆放出来,服装陈列设计包含从艺术的角度与营销的角度设计整个服装卖场终端店铺,保证商品的有效展示。服装陈列设计是一门包含了视觉艺术、营销学、人体工程学等在内的综合叉学科。视觉营销是通过传媒推广和终端陈列等一系列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品牌(产品及服务)与消费者产生紧密联系。对服装企业来说视觉营销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又帮助企业传播品牌文化,提高品牌竞争力。著名商店创意总监约翰•格哈特有过这样的描述,“视觉营销标准对我们极其重要。在确保常规运营的同时我们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每一季陈列造型研讨会和巡视店铺,以确保全国的店铺形象一致。为了保证统一的销售标准,我们为公司所有的视觉营销工作者提供人手一册‘圣经’,其中包含公司视觉陈列的标准以及各个区域和部门的指导方针。形象地说,每个月我们都会制定非常细致的陈列指南并派发到各个店铺。每个季末,我们要对全国范围内每家店铺的陈列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并作出点评。”[1]22这段话足以让我国本土服装企业对于品牌竞争力的提高投入更多的关注。服装卖场终端店铺陈列设计从空间划分上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橱窗陈列设计和店铺内标准化陈列。服装行业作为时尚产业,无论是橱窗还是卖场,均要求其陈列设计具有时尚性,同时还要有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是将商品本身通过陈列设计达到视觉营销促进销售的目的。
欧洲发达国家视觉营销意识和概念的形成比较早。伴随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由坐商转型为经商,意味着坐等顾客上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服装服饰商品繁多,加上消费者各方面诉求的提升,单一的色彩、款式、造型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消费者,在“一人多色”的大环境下,使得商家必须开始费尽心思经营自己的商品,一方面在服装商品本身各项价值差异甚微的情况下,商家想要立足就要绞尽脑汁实现商品的差异化经营,使品牌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服装企业保证盈利,必须提升商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在物质、精神和心理多方面的体验。记得阿兰娜•韦斯顿的那句话,“顾客是编剧,提供剧本的内容,而我们做幕后管理和营造舞台效果,并将这部剧生动地呈现于生后中的人。”[1]20由此国内服装行业开始意识到提高销售业绩并使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积极实施有效的视觉营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本土服装品牌还没有完全建立视觉营销体系,但视觉营销中的重要一环———陈列设计逐渐被服装行业重视,只是由于缺乏视觉营销人才,很多服装企业不知从何处着手。近年来国内市场服装视觉营销专业人员一直处于急需和紧俏的状态。目前国内从事服装视觉营销的人员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临时从服装销售岗位或其他业内工作转型的人员;另一部分是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两者均在服装陈列设计上存在一些盲区:前者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养视觉艺术及美学修养,对陈列设计只是一知半解,对于品牌和终端卖场来说只能解决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冰山,完成临时单次单店铺陈列救急工作,无法实施横向纵向及创意视觉营销,终端陈列模仿抄袭多于创作,不能系统深入地实施就不能达成视觉营销的效应。更重要的是缺乏创意设计理念。“水晶森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了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切割技术独到制作工艺、创造力和创新力。”[2]122可见设计理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生由于无实际市场前线经验,缺少对于服装行业和消费者的了解,缺少对货品、销售面对面的认知,易形成学院派概念化和主观偏好性的陈列设计,不能很好地完成视觉营销计划。
服装服饰属于时尚范畴,“‘时尚’的‘时’字意味着时间的因素,时间的因素是各种客观因素能够发生连锁反应的必要条件。”[3]204国内服装企业视觉营销人才匮乏,即使出现个别技能和素养都比较强的视觉营销人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服装企业靠一个人一双手,怎么可能开展视觉营销活动。对陈列师本人来说就是变成空中飞人,每天疲于奔命游走于各地区各个单店之间,对于全国服装行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陈列师团队建立不起来,无疑是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且终端卖场陈列成果却不能显著和长久。由此可见,市场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服装视觉营销人员,而专业教育是推动我国本土服装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根本,教育有效地行动起来,视觉营销和国内服装品牌将随之鲜活。目前国内服装院校服装专业大多开设的是陈列设计课程,对服装陈列设计人才培养方式、教育理念方面相对国外还有所欠缺。国内大多数服装院校可以说着眼于时尚前沿不过不一定是时尚教育的前沿,因此不能系统地开设服装视觉营销方面的专业课程,如果不能符合国内服装市场发展的需求,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我国本土服装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导致非良性循环。基本上设置服装陈列设计课程的院校都能做到完成理论讲授部分,缺少实际操作训练时间,没有实践过程,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面对服装卖场和众多货品欠缺动手实操能力,无法掌控整个卖场终端的立体视觉效果、平面视觉效果、陈列变化、造型优化,形象推广等系列完整的视觉营销,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受到服装企业和业内专家认可。“服装产品最终是在卖场中销售的,一个成熟的服装设计师就必须要了解卖场终端的状态。”[4]95因此,发挥“服装与服饰视觉营销实验室”和校外陈列实践基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亚洲,日本、韩国的时尚市场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等教育中对于时尚教育的重视和强化。纺织、服装属于我国出口支柱产业,主要创汇产业。分析国内高校对于时尚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并合理对其进行改革和加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活跃和规范时尚市场,同时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培养视觉营销人员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专业课程能够适应市场需要,解决服装企业在陈列设计方面的问题,注重学生陈列实战技能的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一线销售能力。因此,在校园内多媒体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后直接到陈列实验室或者品牌店铺终端实际操作,其中涵盖的市场考察、货品调研、品牌策划、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内容完全采用实践教学形式是十分重要的。视觉营销实践教学就是为了保证讲授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保证新鲜创意、规范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例如高校与服装品牌、服装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由学生到品牌店铺进行陈列实训,或者将服装企业需要完成的展示道具、陈列手册以课题形式带到课堂上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服装店铺终端陈列不规范,难于统一管理,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硬件设备和实验机会。“购买动机可表示为如下模式:需要———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获得满足———新的需要。”[5]153学生只有了解顾客的购买动机和规律,才知道如何导演这场戏,方能达到服装企业与学校教学得以相互促进。在逐步与时尚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接轨后,国内市场对视觉营销的人员需求进一步加强,将来国内视觉营销从业方向必然划分得更加专业、细致,通过对日本、韩国服装视觉营销发展及演变的分析,进一步意识到高等教育中只开设单独一门服装陈列设计课程或者展示课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服装市场和众多服装企业、服装品牌对视觉营销人员的要求,可以预测仅仅作为陈列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就可能向四个方向发展:方向一是注重创意、实现差异化营销的橱窗设计师;方向二是珠宝、箱包、手表、化妆品、床品、内衣、鞋品等单品项陈列设计师;方向三是注重标准化复制的卖场(除橱窗之外的品牌店铺终端)陈列师;方向四是负责品牌整体运营的陈列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陈列团队考核、晋升、培训、进修。以市场变化为导向,着眼我国本土服装企业未来发展,视觉营销团队除了包括上述陈列设计师的种种专门技能,还需要借助视觉艺术做好传媒推广,使品牌深入人心,最终提升销售业绩。
国外高校及专业学校的视觉营销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有的是大学院一个专业,并且具有硕士和博士课程,在其专业下开设多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做深入研究。我们需要了解其未来的发展局势,及早为培养和建立视觉营销团队做好充分准备,这样人才的培养和国内服装企业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我国本土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国内高等教育及专业院校需根据专业可能的职业指向及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化“视觉营销”为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生涯规划系列课程,那么可以扩展为橱窗陈列设计、单品项陈列实务、终端卖场陈列实操和陈列管理、媒体推广等多个类别展开研究,例如组建相应“服装与服饰视觉营销实验室”对应专业研究的各个不同方向为其提供实操基地,进行项目教学,加强视觉营销课程建设有利于高校专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服装视觉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应该发挥“服装与服饰视觉营销实验室”和校外陈列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视觉营销人员实战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清晰认识视觉营销工作原则与目标,掌握包括橱窗设计、服装色彩搭配、服装面料认知、卖场陈列促销技巧、造型创意设计、季节销售与预算、空间规划、陈列培训、平面视觉效果、品牌形象推广等在内的全方位视觉营销理论和实用技巧。视觉营销的规律和技巧虽然在课堂上会详细重点地讲解,但只有在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才能得到强化理解和切实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者相互增长。通过实验教学模式将服装视觉营销课程的概念知识和科研实践结合,运用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培养视觉营销人员。学生只有进入到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中,才能培养成具备应用能力的服装视觉营销实用人才,满足广大服装企业开展终端卖场视觉营销的迫切需求。整体看来,对企业形象推广、空间设计、陈列设计工作都能胜任的视觉营销人员寥寥无几。因此,有必要详尽论述立足于时尚前沿的同时,为培养高素质的视觉营销团队,如何深化视觉营销在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艺术、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综合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具体教学过程。
首先,橱窗设计侧重培养陈列人员创意能力、橱窗空间、场景氛围设计及营造能力。世界首屈一指的塞尔福里奇百货被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如果把塞尔福里奇百货商场比作是一本杂志,那么橱窗就是杂志的封面。”[1]44每一个华美的橱窗都深刻地反映着陈列设计师的实战能力,使顾客眼前一亮美轮美奂的橱窗并不是陈列设计师的任性创作,而是经过了系统完整的策划,才能最终实现打动消费者的目的,实现销售的突破性增长。“我们可以将一件衣服折叠得规规矩矩,也可以随意地摆放在橱窗里,两种造型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6]30橱窗是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谁能让顾客的眼睛在店面橱窗多停留2秒钟,谁就获得了比竞争品牌更多的成交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品牌特聘的神秘顾客常常会统计店铺的客流量与进店量:假如在单位时间内,有100位顾客从店铺的主门前面经过,只有10位顾客进店,那么这位橱窗设计师显然是失败的。好的橱窗设计是服装品牌投放的无声广告,也是传递新货上市以及推广主题的重要渠道。顾客如果被橱窗吸引驻足观看、进店,这都证明橱窗主题、服饰搭配等等对顾客起效了。高校的专业教学可以通过命题橱窗设计形式、任务体验和实践,本着促进销售和传播品牌文化的目标,完成对学生自我能力的深度启发。训练学生面对时尚前沿和市场审美趋势展开橱窗设计,提升季节性陈列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了解橱窗陈列设计与终端销售管理体系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其次,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不同品类的商品陈列,为不同类别服装服饰品企业所需的陈列工作人员量身打造类似的课程训练,不仅扩宽了学生的就业道路,同时为国内服装品牌的视觉营销提升和发展奠定基础。这里最适合加上这句法国谚语,“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静物写生画那样艺术地陈列。因为商品的美感能撩起顾客的购买欲望”。课程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商品的品类角色,每一个工作阶段会遇到的盲点和难题,提出贴近实际的解决方案,比如第一陈列点、便捷性原则等的实际训练,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传达更专业化、更细化的陈列手法。可以将常见单品类店铺纳入实践范畴,例如鞋品陈列、箱包陈列、珠宝陈列、内衣陈列、手表陈列等,通过实际操作梳理思路、达成目标;帮助陈列人员解决如何根据不同品类的商品采用不同的视觉营销策略,考虑如何在卖场中通过陈列传递自身品牌风格,如何让卖场中重点区域引起顾客关注,增加销售机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再次,品牌终端色彩统筹、照明设计、道具设计、POP设计的训练在实验室和卖场陈列实践是最贴近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视觉营销实际运营状态的,在学生走出学校之前就能切实动手演练上装和下装的各种折叠方法,严格熟练执行陈列标准,细化卖场陈列手法,提升服装陈列深度是极其有意义的。进入陈列实战阶段之前,由指导教师在课堂利用多媒体设备详细讲授专业知识,包括整个实践的流程步骤,使视觉营销人员明确实战目标,到达实验室或者实践基地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的重要的相关知识点重复讲解,并设计好每一场实战训练形式,操作的各个流程、角色分配、区域划分、货品分配、备齐所需陈列道具,指导教师的充分准备是实践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的保证。最后需要再次强调一点,视觉营销是团队作战,自然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培养视觉营销专业的管理人员也是高校专业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但负责视觉营销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一职能部门与橱窗设计师、陈列师、培训师等工作岗位平行,主要负责使品牌服装企业明确每一年度、每一季度、每个月份该企业视觉营销的具体工作方向和内容,将产品理念准确贯彻到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各级店铺的陈列工作之中去,确保每一个单店以及传媒体现统一的品牌形象,做有销售效果的视觉营销。有时候,视觉营销人员需要在两种角色之间转化,由陈列师到顾客,再由顾客回到陈列师,调研有代表性品牌的店铺陈列,亲身感受体验顾客的体会,才知道如何调动顾客的所有感官给顾客最佳的身心体验,从而培养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细化每月陈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工作程序中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解决。这些也只有通过实践,独立完成陈列标准化手册制作,才能发现视觉营销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际结合障碍或者缺少实践经验而造成的不良效应。培养真正高素质服装视觉营销人才需要通过具有时尚性和实用性的实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专业院校实施职业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如真实工作一般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工作,在工作实验中深化学习。“市场调查对于任何设计活动都是必要的。”[7]21
通过服装陈列实验教学创新及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适应视觉营销团队中的任意角色。视觉营销不是主观盲目的,需要视觉营销人员熟悉数据化品牌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陈列数据,例如驻足点、触摸点、试穿点、成交点、进店率、成交率、连带销售比等的统计,确立有效陈列方案,选择吸引消费的陈列方法,提升陈列效果,对服装企业和品牌来说达到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对高校教学来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校学生对品牌视觉营销的理解由时尚杂志层面上升到数据分析层面。陈列手法及标准的严格落实,实际面对大量货品可以锻炼和考查学生对商品结构组合的能力,包括陈列结构和原则、色彩主题紧密结合商品、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联性、商品颜色、体积、质感的规律性陈列等等,所有这些细节只有在真正的卖场终端才能得到锻炼和实现;因此,服装陈列实验教学创新及广泛应用对培养视觉营销人员的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