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7 16:2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工程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29-02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技术,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在食品、商检、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与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上从事生产、新产品开发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是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主要从校内实验教学、校外教学基地、毕业论文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新办本科院校的实验课开设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偏少,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几乎没有,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从而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对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缺乏了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实验前,把必备的药品配制好,所需仪器都调试好,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认真讲清楚,造成学生可以不用预习和查资料,更不用动脑筋、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就可以完成实验,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大部分实验安排一组几个人,造成有的学生不动手,抄袭同组数据了事;有的学生实验没有结果,也不重新实验;也有少量学生实验数据不正常也不分析等。
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我系已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但学生的毕业实习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已建的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实习范围较窄,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其次,实习的时间偏短,实习基地成为一种负担,也没法把实习生的实习任务纳入生产各个流程中;第三, 学生也处在寻找就业最好时间,没心思去认真实习。针对以上问题,如何积极探索毕业实习教学模式以满足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已迫在眉睫。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 校内实验室实验
校内实验室实验有独立课实验、综合性大实验和生物工程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规范实验操作,[3]适当增加与本专业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每个人都要亲自动手,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确实培养出实验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1. 独立设置实验课
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根据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特点和经验,为适合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从实验课的课程体系上进行探索。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然后过渡到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课程前后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具有内在联系的实验课体系。各个实验课都以独立课程安排。例如基础生物学实验整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三门基础课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整合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和基因工程五门专业课实验。学生不会感觉实验课很多,又能保证学生实验质量,实验过程也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也不会感觉很难,大大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开设综合性实验
以学生为出发点,侧重于检验检疫和食品技术两个方向的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围绕生物技术相关技能要求,以生物技术组成为线路建设了“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首先,组建了一支具有应用型生物技术技能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队伍,该团队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助教1人,实验师1人。其次,规范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操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在教学上把实验全过程和实施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实验教材或讲义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教师和实验辅助人员只起指导操作和监督过程等作用。
3.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个实验课题,首先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写出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修改同意后开始执行。实验全部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指导老师进行全过程跟踪,实验结果以论文形式提交并交流。开设生物工程课程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有效地结合,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4]为后续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和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是加强生物技术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5]
1. 动植物野外实习
动植物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实验室走入大自然,辨别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野外实习中我们都选择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场所,如南日岛、平海湾、九华山和龟山等,实地辨别和采集标本并进行样地调查,回来后,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初步处理、总结并进行交流,最后完成实习报告。
2.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快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我院加大了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投入,现有实习基地基本上能够满足现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但仍需在创新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上进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较强的实习基地环境中得到锻炼。改革措施是: 第一,按学校的定位要求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实习教学大纲,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第二,注意选择工艺和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能指导学生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第三,探索运用暑假和短学期进行实习。为了真正达到毕业实习目的,分批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做到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相结合。第四,进一步完善校企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 我院与各生产企业建立了密切关系,一方面利用企业完善的设施、先进的设备,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学生在学技术的同时, 也切实感受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为企业培训人才,让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实习工作的支持,密切了校企关系。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是我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系非常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创作,首先在时间和条件上给予充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虽然安排在第八学期创作,但我们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准备。其次对指导教师有严格规定和要求,对职称和人数都有严格规定,如职称要求讲师以上或有硕士学位以上,讲师所指导人数不得超过4人,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不得超过指导8人。最后形成一套较完整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程,主要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进行修改不少于三稿;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方案、进程安排及工作进度,经常到实验室与学生交流,了解进度,及时指导学生试验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不走弯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另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修改不少于三稿,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进行,超过20%不能进行答辩;同时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整个过程都要填好指导记录表。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有序、有效、有质完成,系、院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检查不符合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总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探索和改革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钱国英,汪财生,朱秋华.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60-61.
[2]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151-153.
[3]郑世英.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09-111
【关键词】生物工程;培养方案;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成立的专业,包括生物化学工程、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并且首次将生物工程列为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中的一种,与化学工程、轻工等并列,对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2]。随着时展生物工程已经逐渐发展成主导性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极大的推动力。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迅速,但近年大规模扩招和许多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紧张且师资薄弱,教学质量方面出现较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办学力不从心;(2)由于目前生物工程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许多高校又增设了生物工程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出现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为一级学科,但却没有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点,从而导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现脱勾现象,对于生物工程领域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非常不利,为此应加快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点建设,切实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实行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同一个专业只实行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去学习,学生却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导致同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全国差不多[3-5]。而社会同一行业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求却不同,即虽然来自同一专业毕业生,其工作岗位性质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学生在学校培养规格基本一样,这样的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性质岗位的需要。比如现行生物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规范要求,生物工程专业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而学生毕业后有的出国、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质的单位、有的到技术岗位、有的到本专业管理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培养,这样的毕业生是无法满足上述这些不同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说现实社会中,需要各种培养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如研发型人才、技术型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教学型人才等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学生本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科为背景、以化工学科为优势、以生物学科为基础,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根据社会需求、生源质量和未来就业方向提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在学生个性化下功夫,培养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单位对不同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我院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深入开展本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于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优化,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人才创新性、实践性、前瞻性和适应性作为根本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做到持续改进,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适应企业、行业、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着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对口人才。
1拓宽专业口径,制定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1准确定位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追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企业和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和重组现有专业,使生物工程专业更好的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另外要不断拓宽就业基础,着重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改变过去专业意识强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按照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并根据吉林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和意见,重新构建培养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其主要特点是:(1)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特别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4个创新教育学分,否则不能毕业;(2)明确主干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实践教学环节;(3)拓宽专业口径,把注意力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4)采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学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大四学年重点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新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符合新时代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由此,我们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理化知识、社科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学会学习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掌握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而成为在该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1.2明确生物工程专业分类人才(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培养要求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培养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做了明确的要求。对于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有具备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研发和生产设计,才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科研开发。对于知识结构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才能熟练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注重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修订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
按照拓宽就业基础和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计划,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专业意识强和各门课程相互独立现象,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渗透也体现了上下游技术结合。设置的课程选择性更强,专业任意选修课由原来的14门增加至20门,并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各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大实验的重要性,设置了《基因工程综合实验》、《细胞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综合实验》等综合大实验课程,并增加了《发酵工程课程设计》。增设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英语听力课。同时修订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并确定重点建设《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等课程,每门课程均设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组织课堂教学。另外,加强教材建设,制订“生物工程专业教材选用原则”,优先选用教育部获奖教材、优秀教材、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的中文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时学院编写了生物类优秀教材推荐目录,供任课教师在征订教材时参考。
3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生物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工业生产的桥梁。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科研的支撑作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建立一定的研发训练体系;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质量,贯彻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证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1结合生物学科特点,统筹安排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原来专业基础实验课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这样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此,重新构建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增加了综合和设计性实验。将所有实验课分为专业基础实验和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两大类,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组织教学,突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按照新思路,我们将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内容按基本技术、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个层次重新组合,优化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内容合理衔接,由易到难,避免重复;将实验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三大类,使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另外重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种学术讲座和Semi-nar形式的学术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从而使其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建立“四个三”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实行“四个三”实践教学体系,即三个实验层次: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种实验类型:基本验证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三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三种考核方式:实验习惯养成和基本仪器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通过“四个三”实践教学实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了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了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3.3尊重教师科研背景,理论实验同步建设
我们充分尊重教师的科研背景,使课程或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师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理论与实验教学。由主讲理论课程的教师总体负责对应实验课程的建设,使之合理衔接,内容融汇贯通,从而促进了课程的整合和理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3.4技术方法合理综合,内容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根据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综合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基本技术不计学时学分,实行实验室开放性训练,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环节。结合“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会应用项目,为学生开出设计创新性实验。另外导师将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重新设计转化为学生能够操作的综合性大实验,通过学生再现科研成果可使学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须能够复现并且经得起推敲,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逐步实现了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基础实验技能化、实验平台多元化、实验思维科研化、培养过程个性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4结束语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产品——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焦点,为此,如何培养出一专多能、几专多能的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课题。目前部分高校也实行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同一个专业只实行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去学习,学生却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导致同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全国差不多。而社会同一行业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求却不同,即虽然来自同一专业毕业生,其工作岗位性质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学生在学校培养规格基本一样,这样的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性质岗位的需要。现实社会中,需要各种培养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如研发型人才、技术型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教学型人才等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学生本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因此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应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不断地探索改革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培养生物工程领域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凤杰,孙文敬,黄达明,钱静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3,29(4):142-144.
[2]潘志明,孙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268-269.
[3]江成英,刘晓兰,邹东恢,等.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6):118-120.
[4]张德华,江瑜,陈存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与教改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53-56.
(一)“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为理论依据,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教学效率较高;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组织管理较为容易。“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首先,简单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刻理解,因而不易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其次,对全班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再次,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学习独立性和内在潜力受到压抑,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第四,学生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不能很快将所学知识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第五,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舞台,学生只是接受结论性的知识,而对知识的产生过程缺乏了解;学生“单兵作战”,缺乏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这不利于学生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二)“自助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助式”教学模式,并被很多高校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自助式”教学模式是指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中心”为价值取向,根据学生的兴趣,依靠学生自己或通过同学间互助来实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能够克服“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其不足表现为:缺乏教师或学习团队督导,效率不高;学生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抓住基础知识的重点,难以掌握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
(三)“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信息社会,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师生双方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也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工程技术人才是面向行业的实用型人才,对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而“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乏力更加凸显了教学改革的必要。然而,学生毕竟是“未完成者”,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自助式”教学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使之注定只能成为教学的辅助模式。正是如此,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自助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在充分吸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与“自助式”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提炼适合该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应用于8门专业课教学中。经过十余名教师八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因该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与学生自助学习模式基础上优化建立的,故命名为“半自助式教学模式”。
二、“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涵义和特点
(一)“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由“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和“自助式”教学模式两部分组成,但又不是简单叠加。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阶段,引入“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教师主要运用讲授法,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等基础知识进行大班授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知识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自助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综合运用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与个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过程监控和细化考核,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自主研发的工厂仿真系统、设计及研究平台、图书馆文献资源,完成基础知识的扩展及应用,熟悉生产工艺等实践环节。在该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个体或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工程问题,将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之中,学习结束后,通过总结成果、撰写学习报告、制作ppt课件向全班师生进行成果汇报和交流。综上,我们将“半自助式教学模式”定义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传统讲授为主,以学生自助学习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基础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采纳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吸收杜威“学生中心”的教育哲学,借鉴现代人本主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博采众家之长,有效结合了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第二,在教学目标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系统掌握,还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解决具体工程问题能力、协作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态度的校正。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自学辅导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班级授课、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班级授课制的效率优势、小组教学的协作优势和个别教学的差异性优势。另外,半自助式教育模式还重视面授教学与远程指导、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用信箱、QQ群等新交流平台在学生学习交流、指导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实践,增加直观感受。第五,在设计原则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以分层递进、主体性、协作性、民主性、开放性为设计原则,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采用“传统”教学,对于具体工程实例采用“自助式”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间任务驱动型的协作,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构建多元开放的学习平台。
三、“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应用范围
“半自助式”教学模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程技术类本科生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质性具体应用,其应用课程及参与教改实验的学生范围有: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工艺学”8届16个班,480余名学生;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5届10个班,300余名学生;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7届14个班,400余名学生;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分离工程”7届14个班,400余名学生;校级精品课程“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3届6个班,200余名学生;“免疫学”4届8个班,300余名学生;“生物反应工程”2届4个班,100余名学生;“生物制药学”3届6个班,200余名学生。
(二)实施方案
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分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与自助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任务做了明确分工,并根据学习进度将自助式教学模式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明晰了教师与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做法,最后给出考核程序与方式,并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划定分值,使该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半自助式”教学模式考核计分标准:本考核分两个阶段,共100分,分别是:“传统教学模式”阶段65分,“自助式教学模式”阶段35分。在“传统教学模式”阶段,笔试成绩50分,主要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中加大综合题目的命题比例;平时成绩15分,以考勤、学生参与和使用“思维导图”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自助教学模式”阶段35分,其中成果质量占25分,以成果内容是否完整系统以及成果深度、成果连贯性、语言与撰写报告格式和其他特色为主要考核内容;成果交流占10分,以成果交流过程中PPT的制作质量如何、讲解内容是否重点突出和精炼、讲述时表达是否流畅、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具有其他特色等为主要考核内容。
四、“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经过多位专业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和努力探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本学院的其他专业课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教学模式实施后的具体效果体现在:
1.促进课程建设。该教学模式促进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承建的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建设,也促进了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和《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的建设工作,带动《免疫学》《生物制药学》《生物反应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同时,为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工程技术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为学生打造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平台、基础知识应用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去探索和研究工程技术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具体表现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出勤率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较好的工程素质;考取研究生比例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工程实践能力较强,企业反馈较好。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平台
引言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一直关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该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1,2]。它与其它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3]。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4,5]。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博奥生物”)自2000年成立以来,着重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依靠自主创新,秉持信诺重礼,现已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高技术公司。我校与博奥生物的合作开始于2003年,2011年首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2016年续签实习基地协议,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校企双方深度探讨,发掘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规范、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平台、组建了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开放型共享机制,使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充分服务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与管理
(一)签订基地建立合作协议
双方本着友好相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合作协议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责任、义务,协议期限等。其管理按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
(二)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校方参与教师定期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员工对接基地建设的各项作务,即基地建设中每项建设内容分别由校内专业教师与基地教师进行专项对接,以保证基地建设各项内容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对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的指导
在整学期实习及顶岗实习阶段,组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实习教师队伍,具体负责专业实习指导,以及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校企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及顶岗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车间主任、指导师傅、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部分成绩的鉴定。
(四)基地运行的指导与管理
学生在基地开展活动或实习期间,基地必须对学生进行上岗前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发生伤亡事故。校内应教育、督促实习学生遵守培养基地的保密制度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并协助督促学生将属于基地或从基地借用的技术成果的资料介质一并归还基地。基地建设各小组的人员配备齐全,分工明确,职权清晰,互相配合,及时向学部及教务处上报实施性实习实训计划以及具体的执行方案,并且在日常管理中,基地负责人对学生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打卡上下班或者进行签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能力系统化培养平台的搭建
(一)基础训练平台
本项目通过认知实习模块和职业岗位素养训练模块,使大学生对行业具有初步的认知。认知实习模块的主要作务包括通过本科大一新生的生物技术专业先导课,以讲座和参观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对生物技术产业具有良好的认知;职业岗位素养模块主要通过邀请实习基地专家为我校外聘教师,进行《生物技术前沿讲座》课程讲授,将生物技术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以为学生掌握行业动态以及未来实习就业情况打下基础。
(二)技能训练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主要通过课程实践模块及岗前技能集中训练模块加以实现。《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使用及维护》、《生物化学实验》以及《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上四门课程均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所进行的生物芯片科研及生产环节密切相关,在课程大纲的编写及修订过程中均结合了基地项目组成员的意见,且在授课过程中,基地新的研究成果将随时补充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岗前技能集中训练模块中,校企双方安排于学生通过对PCR、洁净室、超净工作台、扫描仪、生物芯片等实岗专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的集中培训,使课堂相关理论技能在实岗中得到进一步的训练,该培训环节做为课堂内容的有利补充,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也为整学期训练及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三)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平台
该平台的建立主要针对大四本科生和大三专科生进行整学期实习及顶岗实习,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专业实习模块为期四个月,时间为大四上学期。通过整学期的实习,深化巩固学生在校内所学到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实岗实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基地对学生的深入了解,选拔优秀学生,同时也利于基地项目组成员更好地参与到前期基础训练平台和技能训练平台的建设中来,保持专业学生培养的良性循环发展。毕业实习模块在整学期实习之后进行,即大四下学期直至毕业结束。学生直接体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就业后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且目前从往届学生调研情况而言,学生对于实习基地对个人发展方面相当肯定。该模块的训练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训练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建设。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与人才培养基地相关的科研项目,同时鼓励基地项目组成员带领在校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工作之中,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目前已有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工作中,2016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葡萄糖醛酸苷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即为与基础项目组成员合作指导,其研究成果也可为基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校内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承担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培训,支持教师接受企业最新的实验技术学习,参加生物芯片新技术培训,学习生物芯片的压制技术以及快速核酸检测方法等最新前沿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我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将最新技术在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目前,校企双方师资培训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正在进一步探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如部分学校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项目建设,使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际了解企业需求,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最新技术提升理论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自我成长。
(二)基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基地配有基本稳定的项目组成员,同时也组成了学生在基地的教师指导团队。无论是在基础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还是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中基地教师均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在行业一线,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宝贵的行业经验和行业前沿技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师的不足。在合作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地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生的交流,并进行《生物技术前沿讲座》和《生物技术导论课》部分课程的讲授,并为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及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提供建设化建议。同时,很好地保证了大四整学期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基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该与该人才培养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校企互利互惠
博奥生物自2011年以来扩建子公司,每年对于本专科生的需求较大,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且我校与博奥生物占有地理优势,博奥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校企之间车程仅十分钟,便于我校学生参与到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创新训练中来,完成能力的系统化培训。博奥生物具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现代化的实验室,在本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即具有一定准备难度的实验如RNA提取实验可以在实习基地实验室内完成。博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五、学生安全
对于学生安全的问题,校方通过以下方面完成:首先学校在实习、参观前进行安全动员;第二,学生在整学期实习过程中,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定期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实习检查、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其在企业实习的安全,第三,学部组建了实习安全保障小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企业方在整学期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导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不仅对于学生进行技术、学术方面的指导,保障学生安全的完成实验实训环节,而且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学校安全保障小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六、开放性共享机制的建立
(一)平台构建可作为基地建设模板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平台构建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适合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建立外校共享机制成为必要。为实现资源共享,在取得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基地的基础平台的行业认知模块已成功地应用于其他高校的的校企合作中,目前,基地已接待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此外,2015年7月,美国里维尔大学的生物技术本科生在暑假小学期期到博奥生物进行了参观学习,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扩大学生受益面,从而最终有利于生物技术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可为专业其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范本
经过多年建设及合作,该基地无论是各训练的构建还是教师的培养,均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深入参与到基地学习及工作中去,凸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辐射作用,这些经验均可以很好应用于其他基地的筛选、开拓及建设中,这也将对北京城市学院其它专业以及其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
七、学生的管理及评价规定
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校外合作基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参加合作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在合作基地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服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认真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学生因病或有重要事情须请假的要办理请假手续,请假1-2天的向班主任和实习单位负责人同时请假,之后再由班主任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及时沟通后,方可准假。请假3天及其以上的要向合作基地、班主任同时请假,班主任需及时报给专业,经小组研究后,经学部主任批准。在合作基地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期间,要求认真总结记录实习实践情况及收获体验。留存在实习场所工作期间的相关照片,并可将实习收获以PPT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整学期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周记,要求每周真实地填写工作周记,工作周记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内容、主要收获(含搜集的主要资料、技能提高与体会等),遵守实习场所的劳动纪律、安全规范和出勤情况等;在整学期实习结束后,需要按要求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格式内容等要求见相关文件),系统总结毕业实习的内容与主要收获,总结实习实践成果,同时按规定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必须有实践教学基地意见和公章,这将作为评选优秀毕业实习生的依据。学生在校外合作基地实习实践的考核成绩由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单位共同给定。其中在基础训练平台和技能训练平台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成绩主要包括参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关课堂的参与程度、学习学践活动的总结情况及相关收获(文本报告及相关PPT汇报)以及对相关实验技能的掌所握情况。在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平台(整学期实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成绩的给定由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评定成绩(占40%)和学生所在的教学单位的评定成绩(占60%)共同组成。其中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评定成绩(满分40分)=任务完成情况(20分)+学生出勤率(10分)+学生职业素养评价(10分);人才培养基地评价评定标准由人才培养基地的指导教师给出,可参考实习期间出勤情况、工作量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职业素养、遵守纪律情况等方面。学生所在的教学单位评定成绩(满分60分)=实习实践总结及成果(30分)+实习实践周记及汇报(20分)+专业指导教师或学生管理教师(班主任)评分(10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或学生管理教师(班主任)成绩评定标准:包括实习出勤情况、实习单位表现、返校情况等方面。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平台提高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提升了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开放型共享机制的建立使校企双方的合作提升到新的层次,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因此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切实立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巧玲,孙爱萍,谢永宪.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创新合作教育平台———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3:81-85.
[2]周竞学,杨昌勇,石秀丽.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16-19.
[3]杨沛,钟丽,牛爱芳.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应用文科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369-379.
[4]姚道如,杜兰萍,陈传胜.基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校企对接研究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13.
关键词: 学生就业运行机制 “四包”责任制 全员服务就业
如今,黄冈职院就业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2009年湖北省“科学发展院校行”新闻采风团来我院采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院就业工作。《光明日报》以“不出校门就能参加工作”为题报道了我院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正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实行就业工作“四包”方案,实现了学生就业满意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30%,年底就业率达到99.46%,2010届毕业生签约率目前超过50%。
一、落实责任,实行“四包”促就业
1.落实就业工作“四包”方案。针对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院制定并实行了就业工作“四包”方案,即:院领导包一个系及督促分管处室,系领导包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包相关班级,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包相关班级毕业生,特别是就业困难学生。由学院就业处督促各系副书记、系办公室主任、就业干事协调落实,制定并落实具体分包方案。
2.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2009年2月19日,我院召开了2008年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兑现了2008年就业工作奖励,院长与各系书记签订了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在学院签订责任状的基础上,各系还与专业教研室主任和各班辅导员分层逐级签订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切实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教职工身上,让全体干部和教师都来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就业。
3.落实就业工作奖惩措施。黄职校字[2009]14号文《黄冈职院关于做好2009年度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系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学院对就业工作综合考评在全院前三名的系、年底综合就业率高于90%的系、为系就业工作付出努力并取得实效的人员予以奖励。将系就业工作质量与系招生计划、经费指标、表彰奖励等挂钩,将教职工个人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津贴奖励、晋职晋级挂钩,切实兑现奖惩。为落实就业工作“四包”责任,我们实行了“每月就业率通报、平时四率考核、年底综合考评”的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开创了我院全员服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部门联动,齐心协力谋就业
1.抓好市场调查环节。在就业处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就业处和教务处于暑假联合组织了各系开展人才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院的认可度、满意度,听取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修订完善09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处还组织各系开展了“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为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了可靠依据。
2.抓好教育教学环节。学院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和就业指导处,强化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连接,指导各系按人才市场要求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各系将校企合作、订单教育、资证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全体教师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工作处和就业指导处根据培养职业人的要求,共同开展系列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养,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艰苦创业。
3.抓好条件保障环节。院招生处按人才市场需求和各专业就业情况协商确定招生方案,合理分配各专业招生计划,引导淘汰就业率低的老专业,鼓励开发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人事处、财务处、国资处和后勤处尽量创造条件,为就业工作提供人员、经费、场地和设施保障。就业指导处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科学构建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全员参与,关注动态抓就业
1.当好学生就业的营销员。我们积极组织就业岗位信息,当好学生就业的营销员。全体干部和教职工都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寻找就业岗位。经全体教职工多方联系,2009年我们先后组织了招聘单位475家,提供了就业岗位29300个。党委书记张鹤桥蹲点的土木工程系联系了嘉禾装饰集团等用人单位,院长陈年友蹲点的生物工程系联系了李时珍药业集团等用人单位。按生物工程系“四包方案”规定:系领导负责20人,教授负责15人,副教授负责10人,科级干部和其他人员负责2―8人。他们超额完成了就业推荐任务,2009年取得了就业工作全院第一的好成绩。
2.当好学生就业的督导员。我们密切关注学生就业动态,关心学生就业安全。就业处对已登记就业学生的实际就业状况进行核查,以便核实学生实际在岗情况,采取跟进措施。各系就业干事和毕业班辅导员对所属毕业生做到深入到教室,深入到宿舍,深入到学生家庭,联系到人,核实到人,登记到人,并分清具体情况(在岗、在校、在家、不明等)进行汇总上报。各毕业班辅导员加强与毕业生的动态联系,督促确实未就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应聘,落实就业岗位,确保学生安全就业。
一、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下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取决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待与要求。[2]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等,对教育实习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是:实习期限一般为8至10周,相对集中在若干所定点学校实习,由本专业指导教师跟班指导。指导教师的任务包括:对实习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实习学校沟通,协调分配实习生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生教学、生活方面的协调工作、实习成绩评定等。不同的高师院校对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协调者、管理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这四种角色。由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指导教师认定标准的模糊性,选派机制的不规范及对指导教师评价的虚化,使得高师院校很难建立起一支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因而在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角色期待,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顶岗实习支教教育实习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1.全面的指导者
高师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对实习整个过程进行的指导,可分为实习前的指导、实习中的指导和巡回指导。
实习前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实习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包括:①思想准备。引导实习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充分认识实习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②心理准备。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在艰苦条件下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心理准备,端正思想,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③教育准备。可采用指导实习生集体备课、听课、试讲、辅导、课后总结等方式,强化实习生的专业基本功,锻炼和提高教学技能。④物质准备。制订合理的开支计划,根据开列的用品清单进行准备。
在实习学校的指导,其工作重心应有所调整,主要有:①检查实习生课堂教学的情况,对后进生要重点关注,针对其缺点进行专门训练,对其试讲和初登讲台全过程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听课和评课,使实习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及时弥补不足,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教学技能。②引导实习生结合顶岗实习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教育研究,撰写实习日记,记录下实习期间的感受和收获,为撰写教育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积累材料;提倡和鼓励实习生发挥学科优势,为当地学校和百姓提供咨询和服务;督促实习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③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任务之一,这往往是实习生最薄弱的环节。指导教师应从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管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加强与实习学校原班主任的交流和沟通,使实习生尽快融入到当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当然,指导教师还要为实习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
2.民主的管理者
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制订出详实的实习计划与严密的组织框架,帮助实习生提高对制度和责任意义的认识,自觉履行职责,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教育实习,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指导教师的管理职责包括:选择那些责任心强、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实习生担任实习小组长,协助指导教师做好组织工作;检查并督促实习生遵守教学常规,做好各种教育实习材料准备、整理建档等工作;保持与实习生的联络沟通,协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在顶岗实习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要经常到实习学校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及时向顶岗实习指导小组通报,并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他错误时,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指导教师有权及时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向院系报告。
3.积极主动的协调者
顶岗实习支教涉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三方的合作,实习小队也是各专业的组合。因此,顶岗支教实习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发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指导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实习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实习生的科任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人选或顶岗的职位,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经常与实习学校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交流,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为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各指导教师之间也要互相配合,更好地了解实习小组的学生;有效地协商、协调好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在实习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加强和维护各方的良好合作关系。
4.自评与他评的双重评价者
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评价职责,是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整体水平给予评价和鉴定,是单向的、终结性的评价。教师是评价者或评价者之一,而在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下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者角色发生了变化。
首先,指导教师与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之间,应该就指导和评价等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合作达成共识,把顶岗实习支教看成是一个包括了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延伸到实习后期的完整的过程,既要对实习生教学效果进行诊断,也要对其从教能力、教学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等潜能加以分析,重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的态度、表现等,随时对实习生做出评价,提供评估结果,以便实习生尽快发现问题,及时弥补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扮演的是自评与他评的双重角色[3],让实习生和指导教师都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诊断、评价和反思,为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现实依据。
其次,指导教师不应只是唯一的评价者,实习生也可以进行自我的评价,在师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保证了实习评估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5.心理疏导者
指导教师心理疏导者的角色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在实习动员阶段,学生有高涨的热情,但对教师生活缺少切身体验,盲目乐观或缺乏信心,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生了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明确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认识,尽快适应实习学校的环境。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安排和自身心态的变化、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也可能会产生诸多矛盾和困惑,导致一些紧张和焦虑的心理问题。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单独辅导或者提供咨询的方式,积极融入到实习生的集体氛围之中,善于体谅并引导实习生分析面临的客观形势和主观焦虑,从中协调,化解矛盾,培养实习生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实习学校配合,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学生实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协调人际关系,调整心态,走向成熟。
指导教师在指导顶岗实习支教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关系,而是具有相互重叠的关联性,[4]对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也会产生相当程度的交互影响。随着教育实习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指导教师只有适时地调整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才能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实习的指导任务。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胡明宝,蒋艳柏.教师角色理论与师范大学生的社会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1,(2).
[3]李伟.行动研究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再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一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与光谷特色产业企业需求的调研
(一)问卷调研
本项调研的对象是学院各专业历届毕业生,采取随机抽样网上问卷调查方式,共回收问卷462份,有效问卷457份。问卷调查的主要问题有:(1)社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要求;(2)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评价;(3)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符程度;(4)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5)解决高职英语教学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由SPSS数据统计和分析显示,认为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总体要求较高的占56%,53%的毕业生认为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48%的毕业生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42%毕业生的认为专业英语知识水平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听说技能很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占英语五项技能的76%;88.6%的毕业生认为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问题;97.8%的毕业生赞同对高职英语进行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企业座谈、访谈及毕业生访谈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课题组对光谷特色产业的20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话;同时也对本校20余位毕业生进行了访谈。通对过企业和毕业生的访谈,总结出以下几点:(1)企业重视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几乎所有企业招聘都要求毕业生拥有大学英语三级、四级证书,认为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方面;较高的英语水平,有利于个人可持续性发展和岗位提升,有利于企业发展;(2)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在听说方面、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方面都较弱;(3)建议学校加强行业英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要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符,要与未来行业发展相符。
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6月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版)中,把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该要求的显著特点是把2001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版)中的“专业英语”改为“行业英语”,“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2],突出了行业英语在整个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简称SBE)和行业英语(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简称EVP)同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3](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1987)。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一直沿用着普通高校“学术英语”的课程教学模式,学术性太强,而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实用性不够;在教材选用、教师配备、教学方法、学生评估等方面都存在问题[4],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失去监控。因此,高职专业英语改革迫在眉睫,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向行业英语课程的转化势在必行。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应结合区域性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体现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教学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三师”结合型行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职行业英语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结合,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行业英语(EVP),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三师”结合: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工程师: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行业企业专业调研得出专业调研报告;行业企业工程师和英语教师进行行业工作任务分析,确立职场英语标准;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进行课程结构分析和课程标准编写,明确课程体系、教材选编及训练计划;行业企业工程师和英语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评估教学结果。“三师”结合的行业英语教学大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展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和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二)培养“双通”+“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需要的教师应当是“双通”+“双师”型人才:既通晓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教学技巧,又通晓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体验实践,开展相关行业和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特定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基层实习锻炼,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第二,加强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刚入职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硕士生,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一般都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要培训他们的语言教学技能;第三,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行业知识培训,鼓励他们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和交流,多下企业学习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选编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三性”突出型教材
行业英语教材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职业性体现在教材在内容选取上能满足未来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针对行业企业对高职专业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性体现在用工作任务引领业专业知识,用典型的工作场景引领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协调,实现“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先进性一方面体现在知识内容上能既能反映社会关注的热点专业知识和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又能及时反映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和新方法;先进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能提供多种资源,如音像资料、MP3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实训指导书、教学辅导材料等。
(四)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行业英语的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也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法(Project Approach),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的系统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通过教学项目学生融入有意义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和技能;采用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根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全面的理解。运用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Approach),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启发性、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的原则,干中学、学中干,成功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
(五)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行业英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科学和系统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评价过程上,既要有终结性评价,如大学三级、四级考试,并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的考试,以统一权威的标准评价学生英语能力;同时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不同阶段,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级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以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的任课教师评价方式,采用任课教师、专业教师、行业工程师、英语能力认证机构、同学本人、学生团队成员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英语口语测试和笔试相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统一的试卷考试和模拟工作场所实际专业操作考试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框架,促使教学向多维目标转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 2012(5).
[2]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 [Z]. 2010(6).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6)
摘要:介绍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通过协同行业主管部门、种子企业和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种子行业工作岗位特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密切联系行业,发挥科研优势等措施进行人才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人才培养模式;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75-04
行业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指挥棒,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行业真正需求的人才,一直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校种子生产经营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到实施,再到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反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早期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实践环节与农作物生长季节脱节,与行业对接较少;部分种子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行业考证课程,如种子加工、种子生产、种子贮藏、种子检验)的相关教材与行业需求的知识与技能不相吻合;毕业生人文素养、专业情感不高等。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热爱种子行业的毕业生。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行业的需要,培养方案实施能否满足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它集中反映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培养过程等。国内外与行业对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应用广泛,特别是工科类专业,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方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工学交替、‘一轮半’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特色。由于种子行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种子专业较难完全适用某一培养模式及配套教材。为此,我们不断探索适合华东区域的与种子行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实现培养出喜欢行业、行业喜欢的专业人才,为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协同行业主管部门、种子企业和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种子专业指导委员会,由种子行业专家、种子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开展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研讨、论证、确定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分析研究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及变化,论证课程设置,构建并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始终处于行业需求的最前沿。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种子生产、检验、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贮藏加工、种子经营管理及技术服务推广等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围绕培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生产和经营两个岗位方向,具有热爱“三农”、爱岗敬业、善于沟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熟练掌握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经营管理等核心能力。
(二)协同构建课程体系
协同行业、企业和其他高校构建由种子生产与经营工作任务引领的与行业对接的“点、线、面、体”课程体系,调研分析学生对岗位的需求。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采用逆向分析法,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及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构建有针对性的岗位方向课程(点);从种子专业就业岗位群精选专业核心课程(线);从农类行业对人才的基本知识面需求确定专业基础课程(面);从社会对人文素质的需求设计人文素质课程(体)。做到人文素质全、基础知识宽、专业知识精、岗位技能强,最终形成与职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协同制定课程标准
开展各类课程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对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标准的研讨论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类型。通过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细化课程建设目标任务,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邀请校内外、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参加课程建设研讨论证,共同制定,使课程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四)协同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成立种子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由行业和学校成员组成),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牵头会同农业部、农业厅、其他高职院校及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编写种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编写教材包括《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技术》、《种子加工》、《种子贮藏》、《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管理》等。系列教材立足南方种子生产经营方式,以高职高专院校种子专业教学为主,兼顾种子行业种子技术人员资格培训教材。编写坚持种子专业基本知识与种业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提高学生种业生产技术与经营能力的原则,坚持经典理论、传统技术与最新理论、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在种业上的应用相结合的原则。为种子专业教学和种业生产服务。
二、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一)“农科教一体,两轮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本专业形成了“农科教一体,两轮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是指按照种子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结合个人职业发展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利用本学院农业科研优势,实行“农业、科研、教学”一体化,采取校内实训基地两个生产周期的实训和合作企业一个生产周期的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施“两轮三段式”教学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中“两轮”实践指的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在合作企事业单位各完成一轮种子生产或营销实践。“三段”是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实践:第一学年主要在校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围绕3种作物的种子生产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操练,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岗位方向课程学习及“导师+团队+项目”岗位能力训练和下企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第二学期在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三)根据作物生长季节进行课程安排
1.专项技能训练
由于种子生产、经营的季节性较强,课程安排和实施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科研项目,灵活利用课堂时间、实训时间以及节假日,在实训基地自主学习与操作并完成两轮种子生产,使学生对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种子繁育、种子加工检验和种子营销等专业知识技能有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其中,多门课程根据作物生长季节跨学期设置,如“种子生产基础技能训练”设置在第二、第三学期,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种子生产技能的一轮完整实践过程。上课时间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天气情况确定,上课内容以教师指导关键技术,学生自主管理实践为主,完成两种作物从播种、管理、杂交制种到种子收获的全过程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系统掌握生产各个环节的目的,实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多种作物的种子生产,以满足企业、行业种子生产工作岗位的需求。“种子学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种子检验、种子储藏和加工技能的一轮完整实践过程,上课时间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天气情况确定,上课内容以教师指导关键技术,学生自主管理实践为主,完成两种作物种子收获、种子贮藏、加工和种子检验的全过程多项目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的目的,实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多种作物的种子贮藏、加工和种子检验,以满足企业、行业种子贮藏、加工和种子检验工作岗位的需求。
2.综合技能训练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导师+团队+项目”岗位能力训练,要求导师选择项目,学生选择岗位,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落实“导师+项目+团队”,原则上1名导师不得多于5名学生,实习从学期初开始,不固定时间实习(根据项目需要确定),实习累计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实习完毕学生认真填写实训报告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结合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与企业指导教师合作培养,完成种子生产与营销任务,实现学习与生产紧密契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
三、密切联系行业,发挥科研优势促进教书育人
(一)发挥教师科研优势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在农科院的基础上办学,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将农生系的作物所、蔬菜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院所开发企业引进教学,鼓励科研能力突出和企业经营人员走上讲台,把科研经营成果融入课堂,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实施项目导师制,实现导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训和毕业论文相衔接,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课题工作,锻炼学生科研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将研究、生产、经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科研优势在教书育人工作中逐步显现。
(二)密切联系行业专家
聘请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知名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做技术报告或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学习内容与行业动态保持密切联系。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专业教学组织活动计划性强,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实施管理较为严谨,除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传授教学方法外,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
(一)“多媒体+现场”教学
学习本专业的很多学生没有下过田、种过地,对现实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环节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所以安排了4种主要作物,从播种、种子收获再到种子储藏、检验、处理再到播种的全过程现场教学。尽管如此,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作物种类多,生产现场和技术案例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所以,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对农业生产感性认识,教师采集制作大量生产现场、农业生产过程、关键技术环节等方面的案例图片、动画和视频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项目导师制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我院教师科研项目多的优势,“导师+项目+团队”岗位能力训练课程实行项目导师制教学,项目来源多样,学生成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课题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自己设计项目计划,综合利用在校时间完成项目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本着“三赢”原则,我们建立了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等12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专业课程认知实习、企业岗位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等以合作单位为主开展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增强了职业意识,初步具备了顶岗工作能力,学生在生产、经营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和企业员工同工作、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技术要求,感受岗位工作的艰辛和团结协作的意义,使毕业与就业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极大的帮助。
实施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本专业学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理论和实训有机融合,创新意识、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培养了学生专业意识,使学生熟悉了工作环境,明确了专业目标和就业岗位方向;三是就业情况有所改善,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7.5%,就业单位反馈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岗位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符合种子行业用人需求。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生本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的领域和学校有很多典型的成功范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办学的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农科教一体化办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农类专业,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农类专业。种子的生产与经营必须遵守《种子法》,所以对种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遵循农业产业的规律外,还要充分学习国家、行业的种业规范要求。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实施的关键环节应有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必须与行业对接。只有把行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把人才培养过程融入行业,才能真正培养出种子行业需要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海波,刘志宏,霍勤.新疆农职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5.
[3]顾建勤.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支撑的培养模式[J].中国种业,2012(1):41-44.
[4]钟向忠.基于生本理念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3):28-30.
[5]徐和昆.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3-76.
(责任编辑:杨在良)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Linkage between Industry Demand and High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f See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LUO Tian-kuan,ZHANG Xiao-ling,XU Fang-cheng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nzhou Zhejiang 325006,China)
暮色四合,晚霞满天,明月开始吐露光辉,月光如水水如天,似有无限深情,天地之间洒满皎皎银辉,那份素洁、那份明净同样令人神清气爽……
其实,这并非笔者眼中实景,而是在走近香港菱电发展有限公司主席胡晓明太平绅士,并对其进行专访,再结合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后,所生发的感想――
走近胡晓明先生,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睿智、务实、诚挚、严谨,尤其是那份亲和力,恰如晴天晓日,令人如沐春风。而他对人生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则蕴蓄着阳光般的活力和热力、阳光般的进取精神。
了解胡晓明先生,你会为他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不遗余力、无私奉献而感动,也足以深切感受到他无论做人做事都以诚为本、无愧于心的坦荡与真诚,你会感受到他如明月般皎洁、无私的胸怀,感受到“一片诚心秋月明”这句话的意境与内涵……
厚积薄发砺剑成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胡晓明先生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言语间饱含着对家人的深情。
胡晓明先生祖籍上海,其父胡法光先生,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于1952年来到香港,后来就一直留在这里,成家立业。胡晓明先生回忆说,父亲刚来香港时两袖清风,成家后生活也一直清俭,生下他们兄弟俩人后情况也没有大的转变。尽管是这样,家庭生活却一点也不贫乏,那种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经历让一家人感到苦中有乐,过得很开心、很幸福。
从小,父母就对胡晓明兄弟俩的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他们的母亲在这方面更是全心投入。昔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胡晓明先生的母亲同样为了儿子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不惜多次搬家。当时,香港的中小学都是就近入学,而胡晓明母亲屡次搬家,就是希望能够让儿子在条件最好的学校读书。“母亲让我受到最好的教育,她的爱推动着我们不断成长,也鞭策着我们任何时候都力求上进。”胡晓明无限深情地说。
事实证明,母亲的努力的确让胡晓明先生受益匪浅。由于当时他就读的都是香港一流的名校,自然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再加上他本身勤奋好学,所以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课业之余,他在书法、音乐、体育、绘画等方面都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父亲也有意识地在公司经营方面对他进行培养。每到寒暑假,胡晓明就到父亲的公司去实习,一个假期熟悉一个部门的运作,几个寒暑假下来,他已对整个公司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营管理经验,为日后打理家族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亦不难看出,其父未雨绸缪,很早就已开始培养接班人。
在香港念完中学之后,胡晓明先生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就读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修读电机工程专业。要知道,这是加州大学系统中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该校成立于1868年,位于旧金山湾,拥有世界公认知名学术地位。该校不仅为美国学生所向往,更是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学生推崇为“NO.1”的名校之一。其后,胡晓明先生的弟弟胡亮明先生也来到柏克莱加州大学深造。
柏克莱加州大学的校风素以自由、开放、多元化着称,这对性格外向、多思好学的胡晓明先生来说,无疑是一块最适合不过的土壤。无论校内外,他都是一个活跃分子。作为中国同学会的会长,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经常组织加州大学的中国学生开展或参与社交、学术等各种活动。可以说,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作了很好的铺垫。
1976年,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后,胡晓明先生就回到香港,进入父亲创办的菱电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从此,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协助父亲做好菱电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在此期间,弟弟胡亮明也已从美国学成归来,为菱电集团再添一员虎将。胡氏兄弟本来从小就非常团结,而且性格上也正好互补――哥哥性格外向,长于社会交往、人际沟通,负责公司的对外联络拓展;弟弟性格沉稳内敛,就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们兄弟二人同心携手,各展所长,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推动着菱电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其间,胡晓明先生为提升管理水平,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毅然前往美国哈佛商科学院作进一步的深造。修读工商管理专业,这使得原本已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他,在企业管理理论方面更扎实、更深厚。
父子同心其利断金
胡晓明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深有感慨地说,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父亲,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才使得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他一直视父亲为心中的楷模,认为父亲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交代一下胡晓明先生的父亲胡法光先生以及菱电集团的发展历程。
胡法光先生最初是在香港的一间洋行工作,负责该公司的机械工程部,其中包括在香港地区三菱的电梯。经过七、八年的发展,为了业务长远的发展,洋行和三菱成立了一间合资公司(即现时菱电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胡法光先生作为极受各方器重的骨干之一,也持有新公司的部分股份。新公司成立时间为1966年1月16日。
其后经过一番人事更迭、股权变迁,胡法光先生凭着实干和精明,顺理成章地成为菱电公司的掌舵人。经过他的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再加上有两个儿子辅佐,更是如虎添翼,使得菱电在继续与三菱合资经营电梯设备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将经营范围拓展到家用电器、发电厂、工业自动化设备、房地产、中药、服装等多个领域,开启了一条多元化发展、规范化经营的快车道。在管理层,胡氏三父子也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无敌铁三角”,胡法光先生督阵,胡晓明先生负责三菱这一块的业务,而胡亮明先生则掌管集团的财务,内部管理及房地产、服装等几个业务板块。父子三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令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2004年对于菱电集团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经过对形势的深入分析,胡氏果断决策,将旗下的三菱业务出售给了三菱电机(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结束了与日本三菱长达三十八年的合作,但依然沿用“菱电”这个公司名称。
胡晓明先生介绍说,经过近年的资源整合,菱电发展的整体架构、运作体系更趋合理。目前集团在海内外已有超过50家分支机构或联营公司。在房地产方面,重点是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在香港、内地、美国、加拿大均有项目;中医药方面主要集中在保健品和现代化中药,在科研,生产和营销方面也建立了成熟完备的体系,产品畅销中外各国;在服装方面,已成功打造出一个知名童装品牌(CHICKEE DUCK),畅销香港、东南亚市场;此外,集团对原有的贸易板块也进行了有效地强化。
目前,整个集团的业务不仅在香港本土市场的根基更加稳固,在海外和内地市场也日新月异。比如集团于1995年在内地参与创建的体育商场品牌“名店运动城”,就已大获成功。“名店运动城”以经营高档运动服装和器材为主,现已在上海、北京、天津、大连、渖阳、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国内大中城市都开设了分店,而且保持着每两个月开一间新店的速度,在业界备受瞩目。
诚信为本 基业长青
不难看出,菱电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但数十年来的经营成果证明,集团并没有出现一般家族企业常见的弊病,反而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绽放出越来越强劲的生命力。胡氏父子究竟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事实上,成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决策层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善于剖析自我。集团的股东就是胡氏三父子,经过多年的磨合,原本就血浓于水的父子三人,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同样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而且由于股东会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行动起来就更加快捷高效,有什么问题,三父子聚在一起,碰一下头,研究一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一旦统一了思想、作出了决定,马上就可以着手实施,效率非常高,决不会拖泥带水。另外有一点也很重要,他们每年都会有至少三四次进行经营战略上的总结和检讨,以一种勇于否定自我、剖析自我的精神寻找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找出企业做得成功的地方继续加以发扬,这样,企业的决策层就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极少出现战略上的失误。而且他们奉行稳健投资的理念,从不好高骛远、盲目扩张,这也是菱电集团虽然走的是多元化路线,但一直走得很稳的根本原因。
胡晓明先生着重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同样如此。父亲胼手胝足,一步一步开创出这份基业,自己和弟弟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对于如何把这份基业发扬光大,始终如履薄冰。兄弟俩非常敬重父亲,虽然他们都曾在国外留学,在哈佛、柏克莱等世界著名学府进修,接受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但在他们心中,父亲积累多年后手把手教给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才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现在懂的东西都是父亲教给我的,可以说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并且还将在我们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不断传承下去。”胡晓明先生说。
他强调,集团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亲总结出的“诚信”和“服务”理念。正是由于恪守诚信之道,注重客户服务,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扎下了稳固的根基。
从1966年创立至今,菱电集团已走过了四十三个年头。从当初香江之畔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如今业务遍及香港、内地、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公司走出一条记载着拚搏与开拓、艰辛与辉煌、荣誉与希望的康庄大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明朝前程如锦绣。“ 胡晓明先生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的菱电,将一如既往奉行“以诚信树口碑,以服务谋发展”的理念,把握住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争取开创更骄人的业绩,为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他还指出,当今商业社会的最大特点是资讯发达,人们身处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科技也是一日千里,菱电将来必须与科技接轨,为企业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寄望于我们的第三代了。”胡晓明先生介绍说,目前他的长子在美国修读心理学,学成后有望为菱电的业务发展开创新面貌;次子则在修读生物工程学,是菱电未来与高科技接轨的希望之星。“读生物工程,其实有一部分是我的建议。因为这一领域在将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也仅是个建议,将来他怎样去发挥,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他们年轻人自己的造化了。”胡晓明先生笑着说。
回馈社会 乐于奉献
翻开胡晓明先生的履历,可以看到他在香港和内地都担任了不少社会职务,以下不妨择其要者列举一部分。在香港的有:香港城市大学校董会成员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及谘议会成员、香港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体育委员会委员、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香港公益金名誉副会长、香港青联交流基金主席、香港游乐场协会副会长、香港雇主联合会理事、香港单车联会副会长、香港雇主联合会国内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专业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常务副会长、湘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香港武术联会名誉会长、博爱医院名誉顾问以及中华企业家协会前主席……
内地的职务则包括: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成都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常委、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名誉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
除此之外,他还兼任亚洲网球协会永远名誉副会长、加州大学旧生会有限公司董事等职。
不难想象,胡晓明先生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主席,生意场上本已商务繁忙,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去打理。但他还担任这么多社会职务,没有过人的热情和能力,没有高效、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不可能一一兼顾、面面俱到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胡晓明先生有一颗不问收获、只顾耕耘,不求回报、甘愿付出的奉献之心。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内地,无论对于哪一方面的社会事务,他总是本着一种高度的奉献精神,全心投入、无私付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他对香港、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胡法光先生的“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信条。
对内地的教育、体育事业,胡晓光先生与其父胡法光先生一样,也做出了不少贡献。胡氏父子曾于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捐赠150万美元建设光明体育场。1999年春,胡氏父子再次出资人民币200万元捐建光明体育场网球运动中心;2000年校庆之日落成。他们还捐资建立了“胡法光奖学金”,资助在校学子。2006年,在上海交大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胡先生父子又捐出240万元,帮助该校建造了新光明网球中心。
倾情体育关爱青年
胡晓明先生在支持香港和内地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参政议政、教育文化、工商交流等各方面都不遗余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推动香港体育事业和青年工作方面的所作出的贡献。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现任亚洲网球协会永远名誉副会长的胡晓明先生本身就是一名网球健将。其实这也是他们家族共同的业余爱好。说起来,这还得追溯到胡晓明先生的祖父那一代。他的祖父在二十世纪初时曾留学美国,学成之后就把网球这项运动也带回了家,并曾在解放前的全国运动会上担任网球项目的裁判长。家里人耳濡目染,都学会了打网球。后来胡法光先生来到香港,先后在南华会、香港网球总会、亚洲网球总会任会长。其后,香港的足球、篮球、排球、自行车等各个体育会也都纷纷邀请他参加。此外,胡氏家族成员不但保留着打网球的传统,而且对其它体育项目也都广为涉猎。如胡晓明先生的两个儿子,在壁球、武术、田径方面都身手不凡。
家族的熏陶和良好的氛围,使得胡晓明先生不仅爱好体育运动,而且密切关注香港体育事业的发展。但胡晓明先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管做什么社团工作,担任什么社会职务,都应以付出和奉献为出发点,决不借此图虚名、牟私利,与做生意严格区分开来。
胡晓明先生指出,近年来,香港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的力度有所加大,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比如过去香港在体育方面的投入着重放在康乐设施和场馆管理方面,而真正落实到精英运动员身上的资金却只占非常小的一个比例。经过他和一班热心人士的争取,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总括来说,还远远不够。为此,他们决心通过争取社会募集、企业支持的途径来缓解这个难题,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还谈到,希望有关方面能够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香港运动员的社会地位,以此来激励更多的香港青少年投身体育运动,让他们认识到,运动员也是一门高尚、荣耀的职业。
“近年来,我国的姚明、刘翔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比如奥运会等世界竞技舞台上”中国军团“实力的不断壮大,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欢欣鼓舞、无比自豪!香港也有李丽姗、黄金宝这样的优秀运动员。他们取得了好成绩,实际上可以大大提高香港、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此,胡晓明先生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能给予这些体坛健儿们多一点支持、多一点鼓励。
在青年工作方面,胡晓明先生同样不遗余力、竭忠尽智。他认识到,前,只有公民教育,没有国民教育;回归后,国民教育也进行得不多。他认为,这种政策不足的现状,要靠进步的青年社团多做点工夫。于是,改变这种状况并为此做出努力的想法,便在胡晓明先生内心深处凝聚成为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他积极投身社团,利用各种机会,致力增加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认识,增强民族感情。他认为香港的青年工作太需要人去做了,因此以身作则,并乐此不疲。
“香港和祖国的未来都于青年人身上,青年兴则祖国兴,青年强则祖国强。但是我早在数年前就已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在殖民地统治下成长起来、长期接受殖民地教育的香港青年对国情认识非常有限,使得他们的国家观念并不强烈,甚至对内地存在一些偏见。特别是近年来,这样感受更加强烈。经过了百年的沧桑,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青春活力,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一定要引导香港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力量的认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胡晓明先生的话语当中,饱含着情系祖国、关爱青年的赤子之心与满腔热忱,实在令人为之感动、为之钦敬!
后 记
时至今日,无论是在企业经营领域还是社会服务方面,胡晓明先生所作出的努力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勿庸置疑,他是一位成功人士。但他本人却从未因自己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么成功。对于他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不断奋进、孜孜前行。
胡晓明先生坦言:身处商界,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以诚待人,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客户、每一位合作伙伴、每一个身边的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为人处世,只有恪守诚信之道,真心实意做人做事,这才是做人的根本。”
现实生活中的胡晓明先生为人低调,不喜张扬,再一次证明了他在商业领域与社会服务方面赢得的口碑是令人信服的。 精力充沛的他总是时刻善用自己的力量去做更多的善事,寻找回报社会的契机,他深信快乐是要周边的人都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他以朴实无华的话语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一生最大的愿望,生动诠释了“晓日情怀明月心”的风采与品格,让每一位和他交往的人都为之感动。不容置疑,他早已从中悟出生命的真谛,而后继续悠然前行……
关键词:工程教育;化工原理;教学团队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可能不足以跟上时代的进步,各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随之发展、改革和创新。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学工程”中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该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该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1]。在此新形势和新任务交错的大背景下,化工原理学科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食品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化工以及相近的学科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保障和提高化工原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的建设一项也应提上议程。
1教学团队建设的初衷和目的
经过分析观察培养对象的特点,发现我校学生大多数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基础也较为薄弱,且自律性不强、自觉性也不高,在一些重点难点上常常都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另外在思想觉悟上,也没有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上大学变成了“混”大学,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愈发迷茫,只是一味随着大流走,没有自己想法与规划。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也与我校教育模式不完善、教学质量不高有关。经过反思和研讨,为针对解决这些问题,单凭个别老师的热血和力量难以扛下提高教学质量和做好职业规划的大旗,从而我校提出教学团队的建设这一设想,集广大优秀教师的能力于一体,为完成教学任务中的不同目标而分工协作,共同承担教学责任,由点及面地攻克教学难题,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投身于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基于此,化工原理教育团队的建设任务,根本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充满教育热情、秉持先进理念、教学特色鲜明、接轨实践与就业的团队,教师团队不完全是教师团体,应包括但不限于在校教师、研究员、化工相关企业的从业者等,旨在响应国家“本科教学工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探索更贴近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为工科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预备军。
2教学团队建设的战略意义
最近十余年来,不少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过分夸大了名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势性,人们对各种光环加身的名师们较推崇和青睐,强调了个人主义在教学中的优势与成就,反而放缓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忽视了团队合作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诚然,名师们在教学上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功不可没,在此并未否定和批评名师,只是个人能力始终有限,许多工作都是离不开团体合作的。就高校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学任务的分配,教学课程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都需要教师的合作,才能以最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如此,一支合理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有利于增强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各种教学难题,加深教学理念的研讨,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改革,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优质的学习平台[2]。
3建设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
3.1教学团队的人员结构
优秀的教学团队首先在人员结构上的分布必须合理,在教龄资历、地域分布、学缘结构、技能能力上的比例也必须适中,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目标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的实力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团队的上限,除了原有的学院教师之外,还应该引进各具特色的教师,互相学习,实现互补,教师团队中应该包括:(1)教授、副教授这样高职称有资历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团队的中心骨。(2)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刚毕业,极富朝气的年轻教师,作为团队的有生力量。(3)外教和有出国留学经验的硕士、博士这些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文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教师,不同的思维方式搭配起来也许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4)与企业接触频繁,交流密切,有过化工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对企业文化有着深刻了解,可以缔造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给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的平台。(5)其他独具风格,各具特色的教师等。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建成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术梯队,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将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化工原理精品课程[3]。
3.2年轻教师的教学培训
年轻教师是教育界着重培养的教学力量,实行老教师传帮带制度,可以快速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较多的实际情况,在团队中大力推行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即:(1)共同完成备课工作,年轻教师在构思出备课思路后,详细表述给老教授检查,找出教学难点,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直至完成一套完善的备课工作。(2)进行双向听课,即新教师通过旁听老教师的课堂教学,身临其境地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模式,感悟不同的授课风格,逐步培养出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老教师通过旁听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时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反馈。(3)课后,年轻教师按时完成教学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所在,与老教师交流探讨,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年轻教师在教学生涯的快速成长,也可以发现并解决了很多存在的教学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除了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之外,教学团队由上至下都应该在教学之路上不断求索,不能故步自封于自己的团队里。鼓励教师从多个途径提升教学水平:(1)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名校教师开展的讲座,和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通过了解一些名师的教学经历和授课技巧,从中获得收获,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2)参加一些专业化的培训,通过培养、训练等方式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改变教师的价值观、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从事于教育事业,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3)除此之外,也要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强化师德师风,扎根本科教育,不能单为职称晋升而参加培训,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对于培训要有自主性,对教师培训需要注入全新的理念。(4)教学团队也应重视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更为宽阔的学习平台,加强开放的教师培训[4]。
3.4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
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也应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形成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优良的师风师貌。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气质风貌、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在教师素质和教育影响中占重要地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有着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沐春风,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自然会尊崇教师,在学习过程更加认真努力,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人格素质塑造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归属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更胜于知识教育。教师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提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学识渊博是教师的必备条件,高质量的知识储备才有资格和能力教育学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2)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包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教师,就理应化身严父慈母,像对待孩子一样悉心教导学生,教育不单是工作,更是一份责任。(3)树立良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谈吐间幽默风趣,举止中谦儒优雅,良师形象的树立更有助于培养出优秀学子。(4)提高心理素质,在教学生涯中,难免会发生各种情况,遇到挫折和失败,比如学生的不尊重,教学的不顺利等,成熟稳重,从容应对各种难题,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5]。
4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
4.1了解培养对象的学习情况
(1)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无论面授还是网课的形式,其实都没有真正做到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放PPT,念课本,学生们在下面听课全凭自觉,偶尔的课堂提问也难以激发出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在课堂上之间缺乏互动性和交流,教学效果较低。(2)由于课时问题,一些课程的教学时长不足,教师难以展开更详细的教学,在课上,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点的时间不够长久。在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不够充分,仅靠一些课后作业也难以巩固所学知识,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整的学习计划。(3)另外,在化工相关的实验课上,学生的实验水平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方面的影响,原因也跟我校实验室仪器设置等配置数量不够,实验课大多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有些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时间不足,对仪器了解得也不够具体。
4.2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上述情况,教学团队要改进教学模式,不能沿用以往沉闷保守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4.2.1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单纯地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流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把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程统一起来,使其进度保持一致,在理论学习过程之后马上学习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产生工程观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2.2适当开展网络教学如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是科技时代选择的结果,可以在学习通等网课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作业,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又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还能够让学生熟悉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在学习通、智慧树、慕课等网课平台上,学生也有着更多学习其他学校名师课程的机会,由此增加学生学习的课时,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巩固学习基础。4.2.3提升实践课堂的占比针对实验室的仪器数量不够多,学生接触使用少的情况,一方面应该想方设法增加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完善仪器设备设施;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实验课程的分配上做出调整,把学生分成更多的批次,原来的大班教学改为多批次的小班教学,提升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减少每次上实验课的学生人数,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足够充分的时间了解仪器,掌握和熟悉化工单元的操作,完成实验,提升专业素养。4.2.4增加到相关企业见习的机会除校内教学外,工程教育的教学也应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去化工相关企业参观见习,了解化工企业中实际工作流程的详细情况,并用所学理论知识与之进行对应。如将锰矿石中锰元素提纯作为电池中二氧化锰的过程,大致是先将锰矿石分成小块的预处理,接着溶于硫酸,后用电解法制备出二氧化锰,最后提纯,进一步加工得到产物。实际生产情况远比基础理论复杂,参观见习之后组织学生记录心得体会,提前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4.3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总结完善教学方向
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和意见,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和环境因素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只想着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就拖着,不敢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学团队应该主动建立师生间的联系,跟学生融洽相处,主动问询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运用学科知识甚至心理学知识帮学生排忧解难,比如对某个知识点不明白,可以私下或在课堂上着重点出;比如没有职业方向,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说明利弊,供学生参考,如:考研、参加实验比赛、撰写学术论文、设计创意专利等。
5深入专业学习和创新
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同时身份也可以是一名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才能跟上行业不断前进的步伐。教师一方面要专注于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了解化工行业的专业动态,鼓励教学团队教师阶段性地完成一些有关教学经验和实验成果的论文,获取科研成果,有计划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补足团队缺陷,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为深入专业学习,教师也应该多进行一些课题的研究,带领学生做一些化工项目,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理论构想终究是空泛的,需要建筑实践桥梁,踏进科学的殿堂,在此过程中培养工科思维,提升专业素养水平,为教学做铺垫。
6结语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政策,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学子,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些许不足和缺陷。团队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学习其他教学团队的长处,对自身团队做好管理工作,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关心学生们在化工原理方面学习上遇到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们开拓视野,培养工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打造优秀的预备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核心内容[J].民办教育研究,2007(2):5.
[2]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04-106.
[3]任晓光.高等学校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建设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43-45.
[4]张磊,李兴笃.浅析如何提高高校教师培训的质量[J].林区教学,2012(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