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专业简历

计算机专业简历

时间:2022-12-22 01:4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专业简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专业简历

第1篇

我是长沙南方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是辅助设计专业。我性格温和、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我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并且具有较深厚的专业计算机知识。是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复合知识技能的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征途的莘莘学子,我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一份契机与成功。

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大方,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与他人交际,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细心、大胆、能够积极的思考、创新。本人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班团支书,系学生会干事,后工作积极,担任院学生会勤工助学部部长,并在学校创办了市场营销协会兼任会长,对于以后工作的规划,5年内实现财富自由,10年后希望可以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很好得与人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负责的工作会付出全部精力和热情,制定缜密计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目标达成;喜欢挑战,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压力的工作。

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增加自己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在企业里面认真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及领导的帮助指导,争取在五年内做到中层以上的一名管理人员。

我虽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但我能吃苦耐劳,我曾在高中有两个暑假到酒店打工,也在那洗过碗,而且我很有上进心,只要自己想做的事,从来没有做不到的,请相信我,我敢保证,选我是你们永不后悔的选择。

学会自立、勤奋努力,认真对待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学习能力。为了积累经验,做事积极主动,能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第2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创建于1950年,是县内唯一一所全民所有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县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财务科、信息科因业务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

岗位一:财务会计岗

专业要求: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类等相关专业

任职资格:1.本科及以上学历(综合素质优秀的应聘者可放宽至大专学历)。

2.具有熟练的Excel、Word及财务软件使用能力。

3.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

4.工作细致,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招聘人数:2-3人

薪酬待遇:执行该岗位统一的薪酬标准,缴纳五险一金。

岗位二:信息支撑岗

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

任职资格:1.本科及以上学历。

2.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3.具有软件开发基础知识。

4.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

招聘人数:1-2人

薪酬待遇:执行该岗位统一的薪酬标准,缴纳五险一金。

往届简历收取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5日,应届简历收取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15日。往届生、应届生分别在简历收取截止日之后1个月内组织笔试及面试。

简历和邮件主题格式:姓名+专业+学校+学历+生源地+应聘岗位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5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中专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加强中专计算机教学,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这就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中专学校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专毕业的学生多数进入一线从事技术性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培养学生实践性技能的目标,让中专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的计算机岗位工作。因此,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保证开展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实践教学。例如,在学习“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的时候,教师应该使用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的电脑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校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欢迎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缺乏学习兴趣则学习效率往往不高,学生能力难以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兴趣驱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畏难心理大大减少。例如,在学习“个性化桌面设置”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喜欢哪些明星,想不想让他们出现在自己的电脑桌面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实现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实际操作,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通过实践性操作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讲解操作步骤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学习“制作个人简历”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教会学生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创造出不同风格的简历,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落实因材施教,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积累以及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文档的修饰”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文档修饰方法,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就需要教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注重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指导。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提升,真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五、完善评价制度,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既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又使学生找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当学生快速地把教师讲解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一些积极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然,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不足,并加以弥补。这样,教师通过完善评价制度,能够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提升中专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计算机技能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证,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彦.职业高中计算机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02).

第4篇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革,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可以提升其发展效率。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较低

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较高,但是,一些学生却没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导致出现整体学生基础能力降低。在职业院校学生新生入学期间,计算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量,难以全面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无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

2.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观念滞后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观念较为滞后,不能明确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目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掌握不足,一味的重视应试教育,难以与新形势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过于强调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忽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率降低。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重要,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率较低,无法根据学生的根本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质量降低[2]。

4.教学考核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师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无法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采取统一命题与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进行考核,不能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其发展效率[3]。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提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改革思路的实际情况,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提升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其次,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设计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中心,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率。最后,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模块与方案,引进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4]。

2.教学改革措施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较为重要,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首先,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采取职业岗位培训方式改革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设计实训教学任务、实训教学项目与实训教学实践活动等,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改造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提升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与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效率,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简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案例等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再次,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讨论相关知识[5]。最后,考核体系的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讲解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革考核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全过程的考核体系,突出计算机实践技能教学,逐渐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全面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

首先,要设计具体模块范例。例如:Windows操作教学中,要设计个性化的桌面设置与个人资料管理模块等。对于Word文档排版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考试试卷制作模式。其次,课程案例示范。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引入案例为其演示,例如:课程表教学案例演示、个人简历教学案例演示等,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岗位实践能力,提升其发展效率。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作业考核,全面分析学生的表格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制作规则与不规则的制作方式,完成各类表格的制作。

4.岗位模拟实践教学

要为学生开展岗位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模拟岗位实践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效率,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体系,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质量。

第5篇

5月22日,北京,中雨。 李刚(化名)像只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回到宿舍。这天,他一大早就冒雨赶到三里河,参加“IT/电子/机械专场招聘会”,结果很不理想――勉强投的那四五份简历,都是待遇一般的小企业,李以“不能白跑一趟”的心理投了简历。即便如此,对这几个企业,他也毫无把握,因为招聘启事中都明确写着:“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

一头倒在床上,李刚心下有些凄凉。当年高考填报志愿,他选了计算机这个大热门,就是为了四年以后就业容易。由于分数不高,他最后被一个文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录取,这也是现在“拒无霸”命运的祸根之一。

从去年开始,李刚已经感到就业前景不妙。根据学校部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一些冷门专业占据了就业率前几名。其中,农学专业以78.38%的就业率高居榜首,哲学和历史学也分别达到了40.35%和51.85%。值得警醒的是,法学、医学这些过去公认的传统热门也排在后面,就业率分别只有37.85%和 31.01%。法学专业则连续多年在一类学科中排名倒数了。法学如此,计算机呢?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但竞争相当激烈,因为现在学计算机的学生很多。”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部负责人丁衣说。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已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强。尽管IBM、微软、联想这些IT企业几乎每年都到高校去招聘,但他们主选清华、北大等名校,李刚在读的普通高校难入他们的法眼。

相比而言,法学的情况更严峻。连续多年的招生热门已成了公认的就业困难户,以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丁衣在中华英才网负责校园招聘4年,期间他并没有感受到所谓热门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热门和冷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热门专业虽然企业需求量大,但学生多,竞争很激烈;再冷僻的专业,社会上也会有对应职位和需求,加上学生人数少,所以就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困难。”

2006年,国家人事部曾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按照需求数量多少,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分别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计算机、信息与电子类,市场营销、管理类,建筑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英语,医疗卫生,财会。但需求只是需求,由于没有和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这个排名并不能切实反映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事实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冷热并非指标可概括,除了需求和供应量外,还有就业率、薪酬、工作环境以及发展前景等多种因素影响。2006年8月,在“全国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联席会”上,50位院长共诉了机械专业“就业火,招生冷”的尴尬。尽管机械专业就业率在各学校都名列前茅,但录取分数却逐年下降。与之情况相类似的还有农、林、地、矿、油,这些听起来会让人联想到“傻大黑粗”的专业,即使近年来就业形势不错,但因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较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远不如电子、信息、管理等专业有吸引力。

根据中华英才网统计,2007年,通信、汽车、快速消费品及石油能源将成为人才市场上最热门的行业。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总监欧阳晖也告诉记者:“人才供需未来趋势很难预测,唯一可以断定的是IT行业在今后几年仍然会保持上升势头和较大的人才需求量。”据中华英才网每年一度的“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前几名一直是电信、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IT、金融类的企业。其中IT上升趋势迅猛,去年新入围50强的企业有10家,其中6家是互联网企业。

第6篇

1项目教学法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在结合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教学等三大教学方法特点基础上,基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要完成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掌握;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项目确定后,学生将分成若干小组,需要通过小组的团队智慧与协作完成项目,学生在协作中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也在相互学习中提升了应用能力;在教学评价上,通过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包括团队评价与学生自评,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分析自我能力掌握情况;在教学主体上,教师从教学的绝对主体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监督者,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从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与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来看,虽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必要在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推广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Theteachinggoal)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其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效果的发挥。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动手参与创造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评价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项目的结果。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把握课程要求,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持续性实践能力。因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应该设定在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比例,而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有利于他们根据自身专业性质与将来职业要求调整计算机学习需求,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将计算机能力与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调整校正教学目标之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求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内容(Theteachingcontent),从而保障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首先应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教材。当前,计算机教材种类繁多,既有针对学生一般要求的普遍性教材,也有针对某些专业的编写具有专业特点的教材,教师选择教材时,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选用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的计算机教材;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特点,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网络时代市场营销技能,教师应该将网页设计、软件使用等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营销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找到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点,做到电脑实践与专业理论的有机结合。

4教学过程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而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掌握教学过程(Theteachingprocess)的实施技巧,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按照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确立项目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项目教学采用单元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性质、教学目标与学生计算机技能掌握情况,按照难以适度循序渐进方法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每个单元项目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白教学任务;其次,完成项目采用小组协作分工方式。教师将项目任务布置后,将学生以5-7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挑选小组负责人负责项目任务分配与项目实施监督;第三,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项目的实施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与引导,主要依靠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项目采用过程性考核。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考核学生项目开发进度,在考核中,对共性问题进行解释并指导修正,并通过教师评价、团队评价和自我评价方式对项目进行最终评价。5教学主体的转变讲授法中教师是绝对的教学主体(Teachingsubject),而项目教学法中要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应该从教学主体地位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根据教学内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而其余的学习通过项目任务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适时恰当的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能力。

5教学环境的营造

第7篇

一、结合学生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很多中职院校都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作公共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相对于比较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任务来说,却不一定是由专业的计算机学科的老师来教学。虽然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确实不难,但从应用细节以及操作的熟练度来讲,由专业的计算机学科老师来任教,并结合学生专业,教学效果会更好。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专业老师能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还能结合自己曾经学习计算机的盲点来为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根据学习难度更好地分配教学时长。

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关于Word、PPT和Excel的课时分配中,不同专业对Office各部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计算机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先和各专业老师取得联系,考察一下各专业在职业生涯中对Office各部分应用的能力要求,并针对其他老师的反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人文性、合理的教学重点和课时分配。比如,农业牧渔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的主要是农业、中草药、家畜、宠物、淡水养殖等相关专业,在实际的职业生活中应用到计算机时,更多需要通过Word和PPT呈现比较形象化的材料以帮助他人了解相关知识,因此在对这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可以改变课时比重,减少对Excel的教学课时安排,着重提高他们PPT的制作能力和水平。而对于客户信息服务或者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整理的机会比较多,学好Excel对本专业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影响,教师则可以加大Excel教学课时,帮学生了解Excel中各种函数、公式和表格的制作方法等。

二、利用多媒体平台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不同于语文、数学和其他专业等,只需要老师清晰讲解、学生理解就能够学到很多。计算机应用基础中,除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发展史和相关单位,很多还是需要学生根据老师教学进行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而光凭老师说,学生自己操作,很浪费教学时间,还容易造成学习过程枯燥、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现象。

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利用由计算机、投影及音频网络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来教学,不仅容易实现手把手教学,老师还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学生的机子,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老师的操作方法,教师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实现直观、同步和互动性强的教学。

课堂上,首先由老师讲解、演示,再由学生个人演练,非常适用于这种操作应用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一封形象的简历时,教师演示SmartArt的使用方法,带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简历作品,通过屏幕实时分析简历中可供学习的地方。相对于投影演示,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能看得更加清楚。老师一讲解完,学生就能上手操作,最快地把所学转化为应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以考促学,强化技能训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多媒体平台教学,学生能根据老师演示,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但是面对计算机基础应用中众多的小点和技巧,学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熟练应用、灵活操作的程度,很多学生过几天就会忘记学过的内容,比如在应用Word时,还要从菜单选项里一个一个地找,费时费力。所以,以考促学十分必要。

第8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课程改革

现在中职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不少,但一步入社会很难胜任与之有关的工作,学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都被当成简单的劳动力,少量学生在从事计算机技术、录入、文秘等工作。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他们目前的工作没有多大的用处,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学校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离,学生所学内容不专。针对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业情况看,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极不合理。在对计算机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做好全面调查,包括了解往届生就业、用人单位需求、对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评价,总结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期望的人才差距在哪里,这样,灵活开设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例如:计算机硬件维护与销售方面的课,可减少课本过多的理论知识,直接把计算机硬件销售与维护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硬件知识、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测试的技能进行重点传授,并注重介绍当前各大厂商特点与硬件的发展趋势。又如,目前市场上缺大量的计算机速录人员。要求学生具备速录技巧和相关的知识,针对这些需求,可开设速录课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还有计算机动画设计和平面设计业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可我们只是把这两门课单独的来学习,而与之相关的美术基础、色彩知识、三大构成等没有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课程,这样他们只是会简单地应用这两个软件而不会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所学远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针对一些专业课程章节进行增删,同时调整部分课程章节的教学次序。比如“网页设计”课程中,为增加学生兴趣,避免大量程序编写给学生带来的畏难情绪而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应将部分设计到的脚本语言编程部分压缩,而增加网页美工及设计部分内容。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鱼目混珠,让人眼花瞭乱,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技术滞后,本校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其兴趣以及将来就业所需编写一些校本教材。还应把用人单位需求作为学校培养的目标,作为考核学生的一种机制,应多组织一些岗前培训与测试,内容要结合就业实际,贴近用人单位需求。另外,应结合学校情况,开展一些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动力和兴趣。

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中职类学生在行为习惯、纪律、自我约束等方面差,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应穿插德育方面的教育,做人要比做学问重要,原先的“教书育人”,对中职类学生而言,应是“育人”比“教书”重要。这对他们将来步入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的学生,一学期下来,感觉什么也没有学,什么也学不会,过多的理论知识加上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能动性的培养。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形式多样的课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不要单拘于黑板、教室,实用动手课都安排在机房。教师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软件使用技巧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可通过让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年度工作计划”“会议备忘录”等,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可让学生制作“本班学生成绩表”“员工工资表”等,而利用photoshop为自己或家人的照片修饰、合成等。这种有任务、有目的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能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本应是培养具备网络构建、布线、配置、维护等能力的技术人员,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网络课程,如: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多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要不就是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学生很难掌握课程内容精髓,毕业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找不到与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曾有一个毕业生,他的打字速度很快,办公软件使用的也很熟练,但在应聘一个单位打字员的时候却被刷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会使用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一些办公器件。我们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可是如果硬件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动手学习机会,“技”从何而来?

第四,教师本身知识体系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是目前知识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计算机专业老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以及老师本身不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式发展,这无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又怎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跟着市场走。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适应市场的需求,紧跟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立于不被淘汰的位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问题 改革措施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

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几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这种教学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应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点的不同需求,对计算机技术采取差别式教学。我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可实行“1+X体系”,“1”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模块,“X”为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模块(可以是计算机组装维护、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等)。这种体系结构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需求,同时也能解决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1”可以作为基础部分,“X”可以作为提高部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可采用“面向专业式教学”,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特点,选取在专业课程中所需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文字、表格、图片等,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化工专业要求学生会设计和处理各种数据表格,机械专业要求学生将刀具、夹具图与说明文字图文混排,财会类要求学生熟练应用Excel设计和处理各种台账,等等,所有学生都要学会个人简历的制作和毕业论文图文表混排等公共项目。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教中练,练中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机房里安装的投影仪或电子教室软件,直接在机房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如果教学条件有限,可以采取4节连上的教学方法,即前2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后2节在机房练习,连贯的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听懂了,过一两天上机时却又全忘了的问题,而且与全部都在机房上课相比,也能缓解计算机机房资源的压力。

(二)教学内容与技能考试相结合

近几年来,计算机类各种技能认证层出不穷,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考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和各种国外著名大计算机公司组织的计算机证书考试等,面对这些认证,学生报考时非常盲目。计算机教师对此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介绍各种考试的特点,对就业的作用和社会的认可度,等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愿望参加相应的考试,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重复的考证上。

教师在教学中和上机练习时选择一些认证考试的历年真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应试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认证的通过率。

五、课程规范化改革

(一)课时规范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在教学组织上,大部分院校都采用学期学时制,该课程一般开设于第1学期,在此学期里新生军训2―3周,国庆、中秋节放假1周多,某些专业还有实习实训专用周等,使得该课程一般只有40课时左右,很难满足课程需要。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课内+课外”的教学方法,即将一些综合性的上机题目,作为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其主动学习。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办法,保证了约共60课时的总量,基本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有些专业还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实训周,实训周不应当成为作业周或上课内容的复习周,而应按上述“面向专业式教学”来设计实训内容,采用项目组的方式将学生编组,完成一个或几个比较大的Word、Excel综合性题目,然后各项目组用PPT来汇报自己的工作作为总结,完成考核。

(二)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要进行改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实现任务驱动,成为学生的“好老师”,教师的“好帮手”。目前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板书的转换,由黑板到投影仪,没有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多媒体课件应该做到简捷易懂、活泼生动,多加入一些动态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多媒体教室光线昏暗,课件枯燥无味,学生一上课就想睡觉,教学效果反而不如在普通教室的课程。但开发出一套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合力协作,付出很多心血才能完成。针对此,学校和系部应当出台一些鼓励措施,促进教师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六、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求职简历制作、毕业论文排版,甚至工作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对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面对今年高达340万的2005届毕业生就业大军,就业市场如何创新变革,提高就业成功率,成为人才市场面临的严峻问题。

近几年,广东的各类型现场招聘会已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渠道。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校园招聘会,还是由人才市场举办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那种“大而全”的传统招聘会模式已经暴露出求职成功率低下、效率不高的弊端。

而今,随着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拉开序幕,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广州不少校园招聘会和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模式上开始进行专业化、细分化尝试,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大型招聘会人多企业杂

每年进入11月份以后,各种由人才市场举办的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广东遍地开花。据了解,规模大、参会企业和应聘者数量庞大,已经成为了近两年不少招聘会主办方所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这种传统的招聘会模式却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通、效率低下而逐渐为高校毕业生、企业双方所诟病。

中山美加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孙军正认为,这种“大而全”的集市型招聘会,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为招聘方、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由于主办方未对应聘者的专业、学历等条件进行必要的限制,造成者“前来应聘的人太多,企业和大学生之间没有多少交流了解的时间和空间。简历确实可以收一大摞,但对口的太少,既浪费求职者精力,又消耗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

同时,这种大型供需见面会的求职效果,更让前来找工作的大学生们普遍感到失望。不少求职大学生们抱怨,这种大型供需见面会“人太多、招聘单位太杂、现场秩序混乱、命中率很低”。

现已在广州某科技公司上班的2004届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李海锋告诉记者,去年,他参加过一些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他的印象是“招计算机专业的单位不少,但是很杂”,好不容易“挑出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公司”,但投一份简历光排队就花了一个多钟头,每次参加招聘会一般只能投出三四份简历,结果“时间几乎都花在挤人和排队上面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校园招聘会受院校局限,竞争异常激烈;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秩序混乱,效率不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的传统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形式,迫切需要通过“做精”、“做专”来提高效率。

专业化小型毕业生招聘会设摊的单位和提供的岗位数量会较大型综合招聘会少一些,但因针对性强,招聘单位和毕业生的选择也更加专一,求职者可以和招聘单位进行较长时间、较深入的交流,所以招聘成功率比较高。

据了解,在招聘行业发达的广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始尝试按行业、专业来进行专场细分。广州市在全国首先推出“行业细分、专业定向、网络辅助、连环推

进”的全新招聘会概念。中华才网(省略)和广州市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就率先把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按行业和专业分拆成“系列专场”。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MOOC;分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156-02

1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由于地域与经济的差异,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差别很大,在进入大学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不在少数,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都已经或多或少地系统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在之前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得不熟练,大多数停留在简单操作上。所以,大学计算机传统的“从零开始”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了。因此,必须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改革,而且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上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

1.2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所学专业内容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完全脱节,目前的现状是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用同一本教材,制定同样的大纲、教案和讲义,由此可见,眼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注重学生在所学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要求,单纯是传授课本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实用性产生怀疑。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使用一些软件时,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软件,也不了解这些软件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程度,因此,学生以“与所学专业没关系、所学的专业课完全不会用到”等等为由,不注重培养自己的计算机技能。

1.3 教学方法单一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仍采用理论授课与上机实验相配合的模式。理论授课仍以多媒体演示为主要手段,依然沿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演示”的时间相对于来说还是很快,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充分考虑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而仅仅是记住了解题的操作步骤。因此,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习惯在 “演示”的引导下学习,不能满足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1.4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此,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仅仅依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与标准来组织教学,各大高等院校过分地追求等级考试的合格率,学生为了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到与考试相关的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应试学习中,这样往往就会导致教学以考试为主要目的。虽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非常高,表面来看学生的计算机成绩普遍很好,但是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的实践能力却并不高,因此,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排版、求职简历书等都不能自己通过计算机做出来,这是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严重后果。

2 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思考与建议

2.1采用分级教学

采用新生入学分级教学的办法,针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进行进行计算机基础能力测试,根据能力测试成绩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进行分级教学,然后可以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开设难度不一的教学内容。比如,将计算机水平差不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都能各有收获。

2.2 优化教材,合理安排课程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定位,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否则没有准确的定位与合理的教材内容,学生将会很难入门。

对于那些“零基础”的学生,还是要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始,《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应该全部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授课,这样更有利于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更有利于学生较早地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而对于那些能掌握一些简单操作和能够熟练炒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给予适当的加深难度和教学的多样化,致使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样化,由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改名为《大学计算机》,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CDA、Photoshop、网页制作、等一些兴趣爱好的学习融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来。

利于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 例如:EXCEL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的应用等,与专业课相关的软件教学可以在第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各个专业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教案、大纲进行授课。注重学生所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能调动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3 完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手段

2.3.1 引入MOOC教学方式

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阶段,学生多数情况下都记忆的是操作的步骤,没有时间考虑解题的方式,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很容易忘记,因此,我们引入眼下最火的MOOC教学方式,实现辅导方式的转变。MOOC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和答疑的教学工具,使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很容易想起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教师在线交流,快速入门、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在网上查阅教学要求、练习、教学课件,掌握授课内容,学习相关技术。

2.3.2 提高实验课动手能力,加强课外实践

在实验环节上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给出几项任务后,学生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完成教师给定的任务,并围绕这些任务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探索解决任务的各种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任务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整个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并给予适当鼓励。

课堂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复习、熟练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成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室、开设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辅导班、引导参加计算机基础方面技能大赛和计算机知识抢答赛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式,案例课程设计考试

目前,大学计算机的考核方式,一直按照国家等级计算机考试一级、二级考试水平来组织考核方式,导致教师们一味追求国家等级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国家的等级证书,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到与国家等级考试相关的应试学习中,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为了使普通高校学生掌握步入社会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实践技能,可以采取案例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案例课程设计是精心挑选的各章节知识点与各个专业内容相关的综合案例,综合案例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针对计算机基础案例的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中,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突出以案例综合项目训练为主的考核方式。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计算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基本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具备更高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改革。因此,必须转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不断地改革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学改革方案完善、推向深入,从而全面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晓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861-02

Brief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uter Base for College Arts Specialties

YANG Lei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Department of Science, 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was developing unceasingly, the teaching method unceasingly was also improving.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how to use all sorts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s Specialties students, and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Computer Base.

Key words: arts specialties; computer base; teaching method

目前,《计算机基础》已成为一门全国各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其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打下基础。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不一样,教学区分专业对待、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文章针对艺术类专业谈谈一些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1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通过观察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1 专业情节浓厚、文化基础薄弱

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高考采用的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他们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要低得多。同时,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重要。《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和上机相结合的文化基础课,大多数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觉得理论没多大用处,另一方面觉得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这样就会出现睡觉、迟到、旷课等现象。

1.2 情感丰富、动手能力强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好恶分明,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他们思维活跃,但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不过由于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相对于《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喜欢上机课,在课上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钻研创作,不喜欢听老师讲解。

1.3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源来自的地域范围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等。据调查,很多城市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换而言之,城市学生都具备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有很多没有碰过计算机。如果不考虑学生层次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

2 教学方法探讨

了解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后,经教学实践,发现采用“导游解说”法上好理论课,“屏幕录像”法上好上机课,以及设置公共邮箱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2.1 利用“导游解说”法上好理论课

《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教学很多院校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理论课就是枯燥无聊的课,就是两节课看着大屏幕上文字翻滚,难以听懂也不感兴趣的“天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提出概念-讲解概念-举例说明。教师应该讲解力求生动,语言力求简洁,并且采用案例教学,每个软件每节课都设置案例,让他们觉得每上完一节课就能产生一个“作品”。即新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设置案例)-解决问题-归纳分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采用互动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利用“导游解说”法组织理论课,可以做到讲解简洁明了,学生又能很好的参与课堂。下面举例说明:在讲解word表格制作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word制作简历表?接着给出简历表的样式,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制作过程;演示完毕后请某位同学上讲台,运用多媒体演示完成简历表的制作;当这位同学在台上演示制作过程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对这位同学的整个演示过程进行“解说”,并时刻纠正其出错之处;待台上的同学演示完毕后,教师针对整个演示过程进行总结,强调用到的知识点。

通过例子可以看到“导游解说”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导游”的及时总结,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设置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2.2 利用“屏幕录像”法上好上机课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上机课教学模式是先设置上机“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最后学生操作。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对于理论课,他们比较喜欢上机课,但他们不愿意听老师在上机课上讲东西,他们希望能自己实践、创作。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创作的能力,如果都不讲解演示,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就无从下手。

利用“屏幕录像”法组织上机课,可以缓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可以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具体做法是,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方式设置好一系列的上机“任务”,教师不需要讲解演示,学生到机房后按照实验要求开始本次课的操作;待学生做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就下发事先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好的关于一系列“任务”的操作视频,并告知学生如果做的过程中遇到瓶颈可以参考下发的视频文件。因为每个同学不懂的地方各部相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查看视频相应的部分;最后,教师归纳视频中关键操作使用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和自己的方法对比,分析得出适合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使用这样的方法组织上机课,首先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其次使用挫折教育,先不讲解演示,让学生做的过程中越到问题,再通过下发“操作视频”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再归纳总结,充分地发挥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还解放了教师,使得教师不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同一个操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3 设置公共邮箱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课上并不能完全掌握应用技能,而课下又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时,为授课的班级申请一个公共邮箱,每次下课后,将当次课的实验要求以及操作视频上传至邮箱,供那些课上“消化不良”的课后自主学习用。即使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平时对文化基础课不重视,但快考试时,他们为了通过考试也会想办法索取复习资料,那么设置这样的公共邮箱,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复习的平台。

3 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了上述方法后,发现教学效果显著。这主要体现在:理论课学生犯瞌睡的人减少、迟到、旷课现象减少,很好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上机课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整体水平得到了相对均衡地发展;在参加广西区一级统考中,首次通过率从以往的50%-60%提升至80%-83% ;学生还用所学的软件做出了实例作品,例如,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用Excel制作个人财务报表、用Powerpoint做了个人简历等。

4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这里略谈了几点个人教学的心得体会。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场合,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定位、结合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多更适宜的教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