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计划书样本

创业计划书样本

时间:2023-01-09 11:4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计划书样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业计划书样本

第1篇

1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具体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掌握授课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即要在一定时间里,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满足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该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选择、可行性分析、实施管理和后续评价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新格局。项目导向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不关注最终结果而是跟踪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应用,遇到难题可查阅文献资料、团队讨论、请教教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自学创新、沟通交流等能力。

2 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的实施过程

大学生创业管理的教学工作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生产运作管理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独讲授,学生不能把创业管理的原理和技能融会贯通,对创业管理的工作过程也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组织实施时,笔者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统一,将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学习伊始,笔者布置了一个综合性任务――团队撰写一份创业计划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创新,贯彻“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理念。由于大学生创业管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穿插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组建创业团队时,要同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知识;校园模拟招聘中要穿插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交际礼仪知识;撰写创业计划书,要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大学语文等知识,等等。

2.1 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1)班级全体学生自由挑选,以2-5人组建一个创业团队(不超过8个组),并推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成员分工协作、服从组长领导;剩余未能编入创业团队的学生要制作个人简历,准备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

2)创业团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设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分析整理,从中挖掘创业机会。

3)创业团队对创业机会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请教专业老师,找出科学可行的商业模式。

4)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市场定位;核心团队,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技术、运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介绍;行业状况,对行业状况、政策影响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市场前景,对市场容量、市场发展前景、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产品与服务,对公司主要的产品和系列服务进行一一描述;业务开展预测,对目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度、市场占有率、渠道辐射、销量进行描述;财务分析,创业项目的投资和回收期限、营业收入情况,把未来3-5年,直到投资退出年份的都描述清楚;融资计划,未来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融资金额、参股比例、融资期限、退出方式等。

创业计划书用A4纸一式两份打印装订,一份上交评阅,一份各组保存备用;电子版创业计划书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发到各小组。

5)各创业项目推介与答辩。各小组根据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制作PPT课件,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推介本组的创业项目,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评委根据创业计划书、项目推介和答辩情况对个小组打分。

2.2 组织实施,追踪控制

2.2.1 校园模拟招聘

各创业团队只有2-5人,要实施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全过程人手可能不够,所以可以通过校园模拟招聘的形式来解决。8个创业小组就是8个用人单位,小组长是用人单位的法人代表,小组其余成员为人事考官;未能入选到创业团队的学生要制作个人简历,根据个人专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

各小组组长(法人代表)的职责是制定人员需求计划,包括部门岗位设置、各岗位人员数量,以书面形式下达给本组人事考官;小组人事考官的职责是根据组长意见确定具体的工种、人数、岗位任职具体要求、薪金福利待遇等,以书面形式张榜公布。应聘求职者的职责是制作个人简历,包括本人信息、教育背景、应聘岗位、专业特长、薪金要求、联系方式等,求职简历可打印或手写,要大方美观突出个性。

招聘会现场,法人代表、人事考官和应聘者的衣着要求符合各自的职业和身份,严禁衣衫不整、浓妆艳抹等。招聘流程完全模拟真实的企业招聘,最终录用人员由各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充实到本创业团队中。

2.2.2 设计调查问卷

创业是发现市场需求,寻找市场机会,市场机遇的出现和捕捉,离不开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处理。发现创业机会的关键点是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要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趋势,考察顾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注意观察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等。撰写创业计划书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订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时间、编制调查的组织计划;为了节省费用,提示学生把调查问卷发到网络上。经过1周的调查问卷,指导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2.2.3 撰写创业计划书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没接触过创业计划书,在正式撰写之前须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创业计划书的内容、格式和注意问题,并给每组一个电子版的样本。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如财务分析数据相互矛盾、市场预测过于乐观、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所以教师需要个别指导,为各小组提供咨询服务。

2.3 答辩点评,归纳总结

经过2个月的努力,各小组都提交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为了客观评价其质量和可行性,课程教学特意安排了创业计划书答辩环节(每组不超过15分钟):小组根据本组的创业计划书,提取其中的精华内容和亮点,制作成幻灯片,要求采用超级链节、自定义动画放映效果,做到图文并茂;推选1位成员代表本组简单介绍项目情况、发展前景、财务分析、资源配置等;评委对其创业计划书简单点评,然后由评委和同学提问,小组代表进行答辩,评委打分确定各小组成绩和名次;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总结理论知识;最后,各小组根据答辩情况和评委建议进行修正创业计划书。

3 应用后课程取得的效果

在课程建设中积极实践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更能在项目实施中锻炼学生技能,提高了职业素养;用人单位对实施项目教学的培养模式普遍认可,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实际要求比较贴近,工作起来上手快。

3.1“小本创业”蔚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管理课程比较感兴趣,但不愿意听空洞的理论知识,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可以先“小本创业”,小生意大学问。班级有学生从义乌小商品城批量买进特色袜子,然后在淘宝网上零售,生意兴隆;由于我院地处郊区交通不便,有学生组织节假日包车回家、包车旅游,从中赚取手续费;有学生利用人缘关系快递、代订书报业务,赚取差价收入;有学生在学院食堂承包摊位,销售风味美食;有学生周末到世纪联华、太平洋百货等大卖场兼职销售,积累营销经验,走工学结合之路……

3.2 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统计,我院2010届毕业生中约有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以07建经管3班为例,该班有3名同学大三顶岗实习期间就开始了创业,还解决了本班2位同学的就业问题:1名同学利用熟悉数码产品的优势,在家人资助下创办了一家数码产品销售店,最高峰日营业毛利高达30000元;1名同学从基层做起,现全面接管家族企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名同学在父亲的公司上班,主管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产品远销欧美国家,已成长为公司高管。

3.3 创业实现个人价值

笔者接触过1名学生,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对学习失去信心,但脑袋灵活动手能力强爱“折腾”,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他们创业创新,学习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生意做好了也能证明个人价值。后来发挥渠道优势在淘宝网上销售各类袜子,由于为人诚信、产品质量好、发货及时、价格公道,该学生的网店生意非常好,每月的净收入超过生活费用,并表示顶岗实习期间将继续扩大网店规模,把生意做大。

3.4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不会枯燥无味和空洞说教,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明显提升,就连想打瞌睡的同学几乎找不到睡觉的机会,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既定任务很有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如创业计划书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事关全组成员的成绩。另外,在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既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学习了书本以外的为人处事技巧。

4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明确课程的项目实施过程。课程建设要充分听取企业单位对课程的建议要求,灵活调整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和诚信的职业道德。当然,完整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指导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保证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项目的要求。

第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即文书写作)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素养,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中,都用得到。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助力职业发展。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很多中职学生连基本的日用文书写作能力都不具备,这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笔者希望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基。

一、明白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重要性

要想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首先就必须明白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重要性。

(一)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与日常小说、诗歌、散文等常见文体写作不一样,应用文写作更偏重于实用性。第一,应用文写作有固定的格式和规范的语言,这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第二,应用文写作的语言应尽量简洁,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让人看后一目了然。第三,应用文写作应目的明确,符合实际需要。

(二)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首先,应用文写作是基本的职场技能与社会技能,随时都可能用到。许多人进入社会后,可能再也不会写小说、散文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写一些应用文的。如果一个人进入社会后,连一个基本规范的收条借据等条据都没有办法写好,不仅会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让人对其能力印象减分。其次,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能为生活带来便利,甚至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比如,写作一封精妙绝伦的求职信,能让用人单位看到求职者的文字素养,从而增加录用的概率;再比如,一份缜密的工作总结和计划,可能让主管发现并欣赏其水平,从而获得更多提拔的可能性。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大多数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商学院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现成的案例更具说服力。在应用文写作方面也是如此,采用案例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尤其是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应用文,如劳动合同、创业计划书等,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尤为明显。

(一)经典案例教学法

每一个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拥有经典的因素,比如非常完美的规划、非常深刻的见解、超前的眼光等。对经典案例解析的价值,在于学习、体验和领悟这些案例的思路,掌握其技巧,为己所用。以创业计划书为例,语文教材中也有相关论述,不过在现实商业社会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五到十个经典的创业计划书,且最好选择具有如下特征的作为学生的参照对象:已经成功的,因为成功的计划才更容易成为经典的代表;有代表性的,可以是行业代表,也可以是区域代表;体例相对完整的,体例完整对于初学者而言非常重要,易于引导其进入状态,方便模仿;特色较为明显的,有特色更容易让人记住,更容易掌握其优势、特点。只有找到这样的经典案例,为学生讲解时才会言之有物,加之现实的商业模式作为对照,学生更容易产生直观体验,学习起来兴致高,效率高。

(二)对比案例教学法

有成功就有失败,对比案例解析的好处在于:好与不好之处都摆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对照关系。精华的部分,自然要学生对之学习、模仿、消化和提升;而有缺陷之处,要引导学生找出其问题所在且日后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产生。相较于经典案例教学法,对比案例教学法需要准备的案例除了成功的案例外,还有失败的反面的案例。以劳动合同为例,有些劳动合同完全规范化,采用了政府或者行业的规范合同样本,几乎不做大的改动;有些劳动合同,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的利益,会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甚至以“球”的方式,自主修改一些条款,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而对职工利益保护的程度远远不够甚至略有损伤;还有些劳动合同,对职工的利益保护强调得非常细致和全面。通过这几种合同案例的对比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些实际案例,让中职学生明白如何了解和看懂劳动合同、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哪里、如何拟定和修改劳动合同,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有些学生甚至毕业后有可能从事人力资源工作,那么对拟定合同的能力要求就会更高了。

三、采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都说“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应用文写作本就以实用性为基础,因此,采用实践教学法便顺理成章了。

(一)现实实践教学法

现实实践教学法很好理解,就是基于现实情况,来训练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比如,学校班级里的日常工作,常会涉及文书写作,声明、启示、通知、申请书、条据等,教师都可以安排学生在合适的时候写作这些文书,这种现实的实践教学,比任何口头教学都管用,也让学生印象深刻。此外,因这种文书写好后将直接派上用场,接受现实的检验,学生在写作时自然会认真对待。现实实践教学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机会较多,教师当充分把握。

(二)模拟实践教学法

还有部分文书的写作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实践机会,可用模拟实践的方式来做。比如创业计划书,教师可以以学生所学的专业、学校周边的商业环境等为条件,模拟设定几个创业计划的模型,而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模型来写作创业计划书;还有求职信,教师也可以根据现实招聘情况来模拟企业到学校招聘,让学生写求职信,再根据学生写的求职信来判断、点评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指出其优劣之处,充分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四、坚持长期训练来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中职语文课程中,要求掌握的应用文写作范例较多,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版的语文下册为例,里面就涉及日用文书、行政文书、事务文书、专业文书四大类26个小类别,基本上涵盖常见的应用文写作范畴。如果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里面所有应用文的写作,他们在大部分企业工作时对日常事务的处理都不会显得生疏。尤其是机关单位,平时工作中涉及应用文写作的地方特别多,具备熟练写作应用文能力的员工,会受到主管更多的重视和认可。在这些应用文写作当中,日用文书和行政文书写作相对简单,有固定行文格式,也有确定的语言格式,学生平时只有多多练习,基本上都能对之熟练掌握,写出来的文书更加规范、符合要求;但是事务文书和专业文书,内容更为复杂,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去研究甚至模仿优秀的文书案例,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尽量写好,写出内容来。考虑到中职语文课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因此对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还需靠学生平日里自觉地多写多练。作为教师,要多途径地为学生创造写作应用文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写作中获得真正的提高。

五、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文书的写作能力,毕竟这是以后其职业生涯和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用得到的技能。教师应该在跟学生讲清楚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帮他们奠定文化修养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晖.中职语文教学要强调应用功能[J].才智,2011-06-15.

[2]刘秋云.谈中职语文的实用性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05.

[3]鲁德.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优化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2-12-25.

[4]刘红.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鲁东大学,2013-04-15.

第3篇

【关键词】创业认知;管理类大学生;调查

1.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高校扩招的开展,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就业岗位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愈加沉重。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0年的l07万人激增到2010年的630万人(见表1)。大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给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冲击,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根据大学生教育网统计的数据表明,管理类大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仅有44%,远远低于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参与到创业中来。而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则将大学生的“创业热”推上了一个新(在这次大赛上,来自清华大学的王晓峰和他的几名同伴开发的“FlyFire电子系统设计平台”以400万的转让金额当之无愧地成为本届“挑战杯”的“标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进行调查,为学校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专业的各年级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共有15个题目,分为单选、多选、文字说明三类,为便于统计,对选项进行了编码。

本调查采取网络在线调查的形式进行。网络问卷不受地域的束缚,比起传统问卷可更迅速的获得更多更广阔的调查样本,并且更易获得被调查更准确的信息。在节省调查时的人力和物力的同时,由于数据直接存于电脑中,又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在调查期间,通过设置IP地址的形式,防止同一个IP多次回答问卷,保证一人只做一次调查问卷,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通过设置提示“必须全部答完才能提交”,防止被调查者漏选或漏做题目,以确保一份问卷的完整性。

3.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到问卷526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1.2%。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3.1 认同

调查分析表明,73%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比如开办网店、快餐店、农村办理养殖场、加盟等,只有17%的大学生认为开办一家企业或公司才是创业。同时,63%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应该是实现自我理想的一个途径,而且也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90%的调查对象对创业有兴趣,其中,25%是很有兴趣,60%是较有兴趣。在这些调查对象中,他们的创业兴趣在大学期间和毕业后都有分布,分别是:大一14%、大二14%、大三18%、大四13%、毕业前后19%,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是一直都有的,并且在就业前后有明显增加,这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有明显关系的。另外,81%的调查对象都有考虑过要创业,其中,2%已经成功创业,另有8%正在创业。以上分析都说明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对于创业都是认同的,并且有较大的兴趣。

3.2 关注

根据表2统计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关注程度都比较高。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较好,其中有5%的很熟悉,另有45%了解,只有1%的没听说过,这说明大学生会通过学校、网络和其它渠道去了解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创业政策。其中,对创业计划书的关注程度表现为,熟悉的占到31%,另有45%的大学生是了解一些,这与自身的关注和学校的宣传是密不可分的。此外,在问及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能力表现出相当的关注,他们都认为创业应该具备: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91%)、强烈的挑战精神(74%)、良好的社会关系(74%)、对市场的认识水平(72%)、管理及领导艺术(70%),同时还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46%)。

3.3 看好

对所学专业创业前景的调查,认为本专业有创业前景的结果为:旅游管理(76%)、市场营销(85%)、会计(60%)、工商管理(81%)、财务管理(72%),也就是说管理类专业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专业比较适合创业。另外,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环境比较好的占21%,一般的占45%;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创业优势表现在: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并且他们认识到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而创业成功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49%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他们更愿意选择创业这样的一条道路。(详见表3)

3.4 调查者建议

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还提出了许多诚恳的建议:(1)多与成功人士接触,多看成功人的故事、书籍,参加成功人举办的讲座、培训;(2)多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最好是有政策支持,政府给予资金扶持,有经验者多给传授经验与指导;(3)谨慎,切忌盲目投资,与有经验者一起创业更好。先打工,积累资金,适当时机即自主创业。先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后才能做自己喜欢的;(4)实践多点,希望学校能多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或者能请一下成功的企业家来做讲座。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希望学校能给予帮助和指导。

4.结论与建议

基于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上述分析。对于学校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取得创业成功提出如下建议:

(1)大学生都有创业的理想和热情,并且已经了解了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环境,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做准备,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学校应该加强创业宣传,增加创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专业化的创业咨询、培训平台,使其获取创业方面实质性的帮助。比如邀请成功人士到学校讲学、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创造创业环境等。

(3)政府应该转变思维观念,尊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例如,要将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已经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贯彻到实处,同时,银行部门也要为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尧成.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43-46.

[2]郭英.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57-5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就业压力的管理类大学生创业倾向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4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并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1]为了更加客观全面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开发现状,笔者?取走访、调查、访谈、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江苏省常州市的6所高职院校的3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随机访谈。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现状、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

一、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现状及其归因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基地学生为样本。这6所高职院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别属于办学时间较长的专科学校、新兴的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通过走访这6所高职院校的创业基地,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和访谈。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现有的高职教育模式无法及时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于专业知识、专项技能传授得多,而对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开发的培养明显缺乏。同时,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还浮于表面,具体到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如何指导创业实践、学生的创业需求学校一时无法满足等。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研究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很少。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还没有一所院校能系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2.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业能力方面普遍缺乏

由于没有系统的创业知识储备,也没有系统的创业方面培训,创业者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在调查的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很多,但是在谈到创业项目、市场营销、团队管理、资金链等方面时就显得很茫然,信息不足。并且学校能提供的社会实践领域和方式有限且单一,即便一些学生的一些项目存在部分创新,创业意识的苗头也往往由于缺乏与社会的有效沟通,缺少老师的正确引导,导致创业意识无法形成,更谈不上创业能力开发了。在开展的创业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开始时学生信心十足,当具体落实到创业计划书上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完成一份完整的计划书都有一定困难,不是市场调研不够,就是盲目预测,与实际市场预测脱节,更谈不上实际创业了。尽管大部分学校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基地,但是地方有限,满足不了学生实际创业需求。在创业基地不难发现,大多数创业是以简单的服务业为主,物流类的创业类型比较红火。

3.学校缺乏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

目前,高职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尽管政府和学校都十分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多,但是对课程资源方面投入不多,导致课程资源比较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课程需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都停留在讲座、报告、培训等形式方面。抽样的6所高职院校分别在一些课程,如就业指导课、选修课、日常的就业教育中涉及了有关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内容。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老师编写,并在学生中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梦想三部曲》课,里面有一章内容专门讲到学生的创业。从江苏省范围看,高职院校还没有编制出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显然这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目前,这几所高职院校较多的是使用《GYB》《SYB》教材,笔者曾参与《GYB》《SYB》创业培训,不难发现这个培训虽然能起到引导作用,但教材十分简单,也不够系统,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教育。

4.有创业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

从对6所被调查的高职院校来看,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老师大多都没有创业经验或者在企业担任过管理人员等经历,每个学校只有几名SYB/GYB、KAB培训讲师。学校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会有营销、财会、管理等少数专业老师。但是这些专业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大多也没有创业方面的经历。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尤其是在创业基地中创业的学生,他们还是非常希望能有与创业相关的模拟场景训练、实践活动等。但是目前的师资队伍并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学校在学生的创业指导中显得力不从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几所学校可以整合资源,甚至可以从企业聘任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创业师资库。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培养机制,才可以高效快速地推动创业教育发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的重大意义

在国家和全社会大力提倡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今天,高职院校因和市场紧密联系,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及培养研究意义重大。

(一)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繁荣。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已经转为大众教育,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大大增加(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2008年,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开始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模式转变,已经基本实现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同时,随着各项社会改革措施的出台,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毕业生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加上世界经济形式还没有根本好转,大学毕业生就业各个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想找到更体面的工作,往往更加困难。要缓解就业压力,自主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2]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可以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压力。学校应该鼓励高职学生创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鼓励和帮助学生从小公司、小作坊做起。

其次,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是高职院校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总体目标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3]不难发现,这一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核心就是要加强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而自主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注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开发,有助于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可以降低创业风险,对营造学校创业文化氛围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作为主体性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创业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的创业优势,实现对个人价值的认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其他创业群体而言,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他们均接受了比较正规的社会主义体制教育,拥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和完善的人格;第二,他们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创业群体,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工作充满热情,是新信息、新资源的引导者;第三,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有能力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社会劳力生产力。

明确“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进而树立起自主创业的信心与勇气,更加珍惜在校的宝贵光阴,努力刻苦学习,结合专业,有目标的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自觉磨练自身的创业意志,积极培养自身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多学生开设了具有自己专业背景的公司,如艺术设计专业的王辉开设了橙果广告公司,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帮助学校解决了部分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他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也被评为2012年“感动江苏”十大人物。

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面向企业基层。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开发,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科学规划,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磨练意志、树立生活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创新型的个体,进而实现自身价值。[4]

三、我校开展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的具体举措

(一)开发创业教育项目管理模式,构造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管理学、信息学、统计学、金融学、人际交往、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形成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体系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相关内容。在这些课程中渗透实施创业教育的理念,使大学生具备创业型人才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引导学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在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中,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收集了50多位优秀校友的就业、创业成才事迹,编写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风采录》,作为就业与创业指导辅导教材。

在创业教育体系的设置上,可将其建设成一个发散式学科体系。从调查的6所高职院校来看,职业核心能力项目的全面实施与推广都已经做得不错,但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借鉴职业核心能力项目培养成果,将创业教育设置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形成主干课程,伴以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为延伸,配合各类实训、实践、竞赛、科研活动,将创业教育发展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导师咨询、创业模拟、创业指导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则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可以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三个方面进行设置。

(二)大力推进创业竞赛机制,营造浓郁校园创业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把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制作,组织和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和其他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举办成功企业家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历程,为在校大学生树立创业榜样,弘扬创业精神。使创业者成为大学生敬慕的社会角色,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从而把校园文化活动变成了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

推进创业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激励更多同学的积极性,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这一切需要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院系部精心组织,推出支持计划。这些计划意在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将创业宣传稳步推进到大学生群体之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实践平台。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24.268

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高等教育改革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坚持“整体设计、分类管理、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式提升学生社会服务的技能,要求每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翻转课堂、强化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力。在这方面,我们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探讨项目化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启发。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实务性、操作性为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应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为此,近几年来我们社会工作专业一直在探索和践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实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和实习的项目化。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当代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可以说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化”,即本土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对项目化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对社会工作项目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实际项目入手,阐述项目的具体运作和管理实务,而缺乏对社会工作项目运作与管理的深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归纳,可以说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缺口。

而在西方,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人类服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管理主义的挑战和管制,换而言之即专业主义与管理主义的争论。管理主义和专业主义针对社会工作的争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知识和技巧层面的争论;二是在权力和利益层面的争执。尽管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的争论看似激烈,其实也并非不可调和,那么在具体的实务中,什么才是支持着中国社会工作,从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的“碰撞”中走出来的现实途径呢?联系到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理出一条脉络轨迹,那就是社会工作项目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总是相生相伴的,[1]项目作为实务的单元,而机构作为管理的单元,两者的共同发展统一于项目化管理这一新的工作方法之上。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机构下的项目化运作就是一条解决管理主义和专业主义争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能发展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已经在许多课程中得以运用,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纵观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本文立足于项目化教学实践,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对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2 项目化教学的内涵及其解决的问题

2.1 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Lilian G.Katz)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Sylvia C Chard)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2]具体来说,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带动教与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项目任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一个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学习课程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是以完成和评估项目任务为终点,本文认为项目化教学的终点绝不应停留在完成项目这一环节上,还应将继续向外延伸。“以项目报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另一目的和试金石。简单来说,就是以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方案来申报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主题意识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通过申报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来检验项目化教学的成果。

2.2 项目化教学所解决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脱节、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不充足、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提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项目化主要通过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解决教师的传统观念和教法的问题。“项目化”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借助一个个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拓展、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

第二,解决教材问题。以“项目”来组织教材和教学,要求我们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部分教材的实用性与社会工作实践相脱节,缺乏系统性和对实践工作中案例的开发。项目化教学能够针对不同的项目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运用,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锻炼,同时能够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类似案例引入到课程中,对课程进行补充和整合。

第三,解决师资问题,由“学院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化教学、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采取边实验、边检测、边总结、边调整的方案,整体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解决实训基地问题。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做到有场地、有器材,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应有足够的,使所有实训项目正常开展,这是“项目教学法”的物质基础。

第五,解决评价机制问题。变传统的以一张试卷定成绩,为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的评价机制。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创新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摆脱“一卷定音”的枷锁,真正找到学习和实践的乐趣,并通过学生的表现完善测评机制。

3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实践

“项目教学法”引入了现代培训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过程中采用“双线制”训练方式。

3.1 建立四大课程模块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工作实际工作内容和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取向不同,我们在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根据这四个模块来确定项目,即技术取向模块、服务人群取向模块、问题或需求取向模块和社会工作综合实训模块。

3.1.1 技术取向模块

这一模块侧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理念、价值与方法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具体分为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应用和社会网络分析七个方面。

3.1.2 服务人群取向模块

这一模块侧重于社会工作的服务人群面向,即社会弱势群体。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六个方面。

3.1.3 问题或需求取向模块

这一模块侧重于社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在处理民政事务方面的作用。分为失业救助、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计生服务、纠纷调解、危机干预、贫困救助、企业员工援助八个项目。

3.1.4 社会工作综合实训模块

该模块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包括: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少年管教所、青少年成长训练营、校内同辈群体辅导站、企业、医院等)开展活动。结合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制定项目计划书,并在实习期间付诸实施,真正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要求。

3.2 项目化教学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课程实习,具体包括个案工作课程实习和小组工作课程实习;另一方面是在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实习。所有实习的基本流程都采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

3.2.1 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于每一级学生,我们都会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学生证号码进行编码,然后利用抓阄或随机数表将学生按照5为一组,分到不同的小组中,然后在每一小组中再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出1位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的整个项目活动。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每个组中男女同学性别的平衡,同时也能保证不同宿舍的同学的平衡,避免了关系好的同学和一个宿舍的同学扎堆的情况;二是之所以将5人分为一组,有利于发挥每个同学的作用,也便于监督与合作;三是现在的很多项目申报时对团队人数都有明确的规定,即要求团队人数不能多于5人,如南风窗、调研山东、中国青年行、益暖中华等项目;四是从现有实习单位的接收能力和实习效果来看,5个人为一组是较有效率的一种组合。

3.2.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项目,以此为过程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项目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到实习任务的完成与验收,我们都采用项目化的方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论证、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总结报告,并积极申报各类项目。

(1)课堂教学以项目的过程实践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为例,本课程共分为8个单元,成绩考核以项目考核为主,采取3-3-4制。具体分为三点。

第一,平时实践占总成绩的30%。整个实践分为五个环节。实践课之一:选择社会调查课题实践。具体内容:学生分组;选题指导;确定选题。实践课之二:抽样实践。具体内容:确定抽样框;确定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实践课之三:测量实践。具体内容:确定变量;概念操作化;确定研究维度、发展研究指标。实践课之四:问卷设计实践,具体内容:问卷设计雏形;问卷设计自行讨论;问卷设计指导;问卷设计成形。实践课之五:资料处理与分析实践。具体内容:整理审核;编写编码手册;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每个环节结束后学生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的作业提交到网络平台,五个环节作为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第二,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中举行社会调查综合演习,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成问卷设计组、抽样设计组、测量操作组、问卷管理组、实地调查组、问卷数据管理组等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在演习中扮演参与调查者的角色、调查组织者角色等角色。通过演习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理论储备提升为实践能力;将学生零散、分割的实践技能整合为系统化、流程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个体间的合作能力与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行动能力;培养现代分工合作制下的职业适应能力。占总成绩的30%;

第三,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40%。

(2)校内外实践以项目计划书为考核标准

校内实验室的课程实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社会工作的理论、理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分别采取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手法设计项目计划书。已进行的实习项目主要有:大学生健康养生、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交往情况、“我是谁”“友谊地久天长”、大学生职业规划、饮食文化等。

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要求学生根据所进入的不同实习环境、场景在与实习基地充分交流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针对不同人群的项目计划书。例如:针对山东淄博高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普遍存在的压力过大问题,我们设计了“企业职工心理压力疏导”项目;针对华侨城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孩子存在的无人陪伴等问题,我们设计了“向日葵青少年成长坊”和“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与适应的彩虹桥项目”;在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办事处辛东社区,开展了“移网情深、放飞梦想――社区青少年网瘾矫治计划”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调查”;在淄博市福利院开展了“老人需求情况的个案访谈”和“快乐老人:关爱老人,从陪伴做起”等项目。

3.3 分段、多元、校内外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力考核贯穿教学始终。以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

真正打破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考核方式,按项目进程采取量化与定性、校外与校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第一,采取量化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第二,考核内容包括:任务书完成情况;小组中成员的工作态度、协调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督导共同参与考核。

3.4 以项目化成果申报其他社会调研活动

“以项目报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展示和检验的重要途径。在项目化教学和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已能掌握项目申报、筹备、实施和总结与展示的能力,这就为申报其他社会调研项目做好了准备,同时也提高了申报的成功率。在社会工作项目化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以项目报项目”的模式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青年中国行”“调研山东”“挑战杯”“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好丽友”“大学生公益梦想实践大赛”等大型调研活动中成功突围,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证明社会工作项目化和过程化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项目化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在其他兄弟院校中有着一定的推广意义。

4 结 论

项目化的实践和实习模式能够保证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完整和层次的深入,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能力本位”真正落实到实处;能够把学生与案主、学校与社工机构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两者形成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项目的能力、调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使其更早地接触、投入到专业社会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瑞鸿.社会工作项目精选[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第6篇

农业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选择;培养模式

摘要: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其特殊意义,承载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人才的重任。以创业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人才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品格、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笔者通过对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关性的分析,提出“四个基准点,三种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创业教育组织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来袭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作为人才储备库和资源库的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方向也悄然发生着转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场合中多次提到创业及其重要意义:“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可见创业不仅能够缓解新形势下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创造工作岗位、转化创新成果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指导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1]。农业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生源数量和质量逐步下降、教学经费投入偏少、专业思想不牢固、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一直存在。

1创业教育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性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2]。在一份关于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中,运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总体状况均值水平为3.56(单样本检验值t=3),处于中间值偏上水平[3],说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可程度值得对其进行积极引导。

1.1创业教育理念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平台

参加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锻炼提高的过程,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了解创业的基本内涵、基本政策、企业运作、市场竞争、企业文化、资本经营、团队意识等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创新思维等都有着很好的作用。比如现在采取的比较多的形式———企业家进校园讲创业活动,学生通过与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地交流,能够直面企业家的风采,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的信心。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或遇到的困难,也必然要去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通过阅读思考、积累、剖析研究,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是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1.2创业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倡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基层企业,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有效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某农业高校的一份针对学习自主性的问卷调查中,总体状况均值水平为2.78(t=3),其中学习态度仅为2.38[4]。说明目前大学生在自我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实践方式加强。在创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剖析,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找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与办法,大学生不断补充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不断发现与解决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此良性循环,积累实践经验,为成功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3创业教育理念有助于发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业教育的推行及其理念有利于发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没有按部就班的理论,更没有可套用的模式,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实践,极大地启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对象,从创业计划、创业要素、创业类型、创业过程、创业融资、创业管理、创业风险、创业者个人素质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审慎斟酌与思考,这个过程恰恰就是、启发思维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个人品质形成的过程。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每个有创新意识的个体提供平台,为其铺平道路,也要充分激活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显现的个人能力和创新思维。

1.4创业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本身与社会实践、基层一线结合紧密,需要随时关注动态发展、变化趋势、信息更迭等。通过创业教育将脑海中的创新点转化成实践成果,每个环节中都考验着创业者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将抽象的创新点和思维逐步转化,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进而提高了实践能力。

1.5创业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是所有创业教育必须倡导的理念之一,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会带来1+1>2的效果。在一个团队里,所有的个体各自发挥所长,承担着不同的分工与任务,各司其职、各展所长、通力协作。团队协作能够较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辱与共观念、互相帮扶精神和顽强拼搏意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较好地锻炼了大学生的沟通、协调等组织能力。

2创业教育理念的“四个基点,三种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应遵循“强化基础、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拓宽专业、提高素质”的原则,重点突出创新[5]。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四个基准点,三种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理论体系教学、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创业实践训练、后期追踪反馈为四个基准点,实施学科优势与专业背景、高校创业产业孵化园、校企合作与联合培养三种路径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独特优势。

2.1四个基准点

1)以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础。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中的讲授是获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形式,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对理论知识的传播,特别应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指标等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设计,充分发挥系统理论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课的安排,注重实践环节的落实,注重对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同时,开展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和研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体验中对理论进行思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尝试,拓宽知识面,培养敢于批判的自由学术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等三类主要形式,旨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以增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在导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完成创新研究项目、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作、撰写创业报告、开展创新型实验和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载体,充分激发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与刻苦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3)以创业实践训练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通过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可以较好地锻炼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实践一线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二次创造的过程,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在学校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型项目的基础实践设计和基础性实践实训,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训练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让大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走进基地和一线,走进企业内部和核心,通过最为直接的感官进行学习的再提升,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4)以创业教育后期追踪反馈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作为创业教育培养机构的高校在完成大学教育之外,其并未完成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而应该继续进行后期追踪、加强反馈、统计分析。通过后期追踪形成人才培养报告,以此来指导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其不断地得到完善与提高。比如:2015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温思美对国内17所高校近6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教育的调查,其中“三低”(创业率低、创业层次低和创业成功率低)是摆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最大挑战,其中“大学教育对创业帮助”观测点在10分制的评分中还不到3.0分,为所有观测点的最低分。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局限于大学教育阶段,更要注重终生学习和后期持续培养工作,这种倒叙式的人才培养理念应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2三种路径

1)学科优势与专业背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广州某高等农业院校刘某某为例,该生为2003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后攻读动物科学领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该生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也曾获得省级、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该生硕士毕业时,放弃了高薪的饲料厂职位、体面的大学教师和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等工作机会,到珠海斗门农村,养殖南美白对虾。创业路上充满艰辛,靠着坚定信念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摸爬滚打,勤奋执着,矢志不渝,愈挫愈奋。通过两年创业努力,已经在当地水产养殖领域初具规模,创造千万财富,水产养殖事业也正以蓬勃的态势高速发展,成为了该校毕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范。2)高校创业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广州某高等农业院校为例,该校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扶持,通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红满堂”计划等,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刀阔斧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每年经费投入过300万。截止2015年,共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工作室103个,有55个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有45个企业正式注册落地。学校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扶持和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实体,推进校园创业环境建设,提高创业者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开展创业教育与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孵化园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3)校企合作与联合培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广州某高等农业院校为例,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该高校自2011年起,与广东某大型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某某创新班,针对该企业的农科专业特点,实行订单式创新型人才培养。该模式主要采用“学校课程学习+企业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进入该班的学生,由公司从大二开始资助学费及住宿费,企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锻炼,学生毕业后,公司优先录用,为毕业生在集团发展提供空间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管理上,采取精细化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人担任班主任,每1~3名学生配备1名导师。在教学上,除开展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外,还涵盖管理、营销、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课程,力图打造该农科领域的领军人才。三种路径均取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无论是刘某某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是学校主导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校企合作订单式联合培养,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又博又专的优秀创新型人才,这三种路径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6]。

3组织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3.1保障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

机制建设是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持续开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院校可依托农科专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适合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式人才培养,以其为突破口,将创业教育及其理念融入其中。加强教学条件和资源平台的整合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孵化基地、图书馆、高校联盟等资源,开展创业项目宣讲、论坛、沙龙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受大学生欢迎的微博、微信、BBS、APP、O2O等新媒体平台和线上线下形式,积极参与创新型人才教育;充分发挥农业院校校内外实践基地、实习基地、校友等资源的作用;逐步提升对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认知程度,在制度、管理、队伍、硬件、环境、经费等多方面加以倾斜。

3.2激励机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个体工作效能最大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等,能够对系统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调节,起到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7]。在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创业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运用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可以考虑恰当地运用机会均等、阶梯晋升和破格提拔等措施,对人才进行规划和培养,公平竞争、惟才是举,特别是对非常之才、特殊之才等稀有杰出人才应该不拘一格,以激励促成长,以激励促成才。

3.3约束机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约束机制是为了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体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8]。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应该如此。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学科特点、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多方面实情设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合理的约束机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让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能够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工作中来,也能够让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得到更好地培养,真正使教与学融合统一,共同发展。

3.4转化机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现

成果转化机制是进一步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一种长效机制,成果展示能够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发挥扩散效应,持续保持创新型人才新鲜血液的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教研室、教研团队等资源平台,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如论文、专利、创新项目、实践教学成果、基地建设特点、学科竞赛优势、学术讲座成果、素质教育成果等进行互动展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对技术型专业技能的培养,尝试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校企联合培养,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结合创业教育理念,遵循创新培养规律,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全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梅伟惠.创业人才培养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6):144.

[2]马洪丽,杨道宇,温恒福.创业教育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45.

[3]李伟,陈雄锋,刘运春.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97.

[4]李伟,吴丽姬,崔芸,等.农业院校新生自主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对比分析:基于ERG激励理论角度[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2):70.

[5]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7.

[6]林晓.基于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5(2):133.

[7]陈长喜,卢秉福.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