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活动先进工作经验总结

活动先进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2-24 03:2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活动先进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活动先进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在一线教师从事校本教育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加以总结发表,以便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造成许多教师在撰写论文时不得要领,缺乏必要的规范。许多教师往往校本研究做得很好,但由于不懂得研究成果的表达,使得其工作的成绩被埋没,实在有些可惜。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教师论文写作的训练很有必要。

论文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性文章,多为教育理论专业工作者所撰写,主要论述创新性理论研究工作成果;第二类是研究报告,也多为专业工作者所撰写,一般是实证性研究成果;第三类是经验总结性文章,多为一线广大教师所撰写,一般是论述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工作经验或体会。以前理论性文章和研究报告多出自专业科研工作者之手,随着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在教师提交的论文中,也常会见到少量的理论性文章和研究报告。

本文结合一线教师在撰写论文时经常出现的不规范之处,结合实例谈一谈如何规范论文的写作,以期对一线基层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如何撰写论文的题目

论文的题目要清晰准确。如下面的论文题目严格说来就不符合上述要求。题目“重质量,强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就让人不能一下子明了研究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又如“刍议激发学生作文动机,牧养言语生命野性”,论文题目中使用的语言是文学性的而非学术性的,文学性的语言是描述性的、模糊的、感性的,因而是不准确的,作为论文题目明显不合适。“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提问策略的研究”和“协同式园本教研模式初探”,两个题目对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均作了明确的界定,较好地点出了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如何撰写论文摘要

有些杂志,尤其是供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阅读的地方教育杂志一般不要求写论文摘要,但有些杂志,尤其是偏重学术性的杂志会要求写论文摘要,有些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有时也会有此要求。

论文摘要,顾名思义就是论文整体的高度概括。如果是研究报告的摘要,主要应包括三层意思,即研究了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的,研究的主要结果是什么。如果是经验总结类论文的摘要,主要说明论述的问题和结果就可以了。教师写的经验总结性论文摘要一般200字左右即可。

例1,研究报告类论文《天津市民幸福感及引导研究》的摘要如下: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了天津市区535名成人。结果表明:(1)天津市民绝大多数认为自己生活幸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并不幸福。人口学变量与外部因素仅能解释幸福感变化的7.6%。(2)从个体外部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崇尚健康、人际和谐的社会;从个体内部引导人们树立符合个人实际的内在价值目标,积极主动地应对环境的挑战,悦纳自己,形成助人、亲和的良好性格,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主要途经。

例2,经验总结类论文《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的摘要如下:

本文针对当前教师们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确立与实施的四个策略:在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论文摘要部分还包括关键词。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应准确反映研究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5个,关键词一般从题干去找,也有个别选自摘要。如上文《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可为:有效、 教学目标、 策略。

三、如何撰写论文的正文

(一)研究报告的正文

如果是研究报告,报告的组成部分应遵循与研究过程相同的次序,可以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与建议框架来写。

研究背景部分应交代清楚我为什么要研究某个问题(实践需要与理论需要),别人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研究的问题具体是什么(研究问题界定),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以通过设置小标题,恰当地把文献综述分成若干部分。应围绕研究问题,抽取文献中的思想,把它们结合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整体。通过文献的讨论,作者应能证明自己对该问题及相关研究有充分的了解。教师们在研究背景部分易犯的错误:研究问题的界定含糊、不明确;对研究文献只简单地罗列,不加评析以引出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必要性;食而不化地引用某种理论以装门面;对自己最熟悉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现状或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等。

研究方法部分应详细交代某种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描述的细节要足够充分,以使读者能重复这一研究。教师们在此部分常犯的错误是简单罗列研究方法而不做具体说明,如只写调查法或行动研究法等。如果采用了几种研究方法,应按研究过程中各种研究活动的顺序来分别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将文献法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所有研究都应该做文献研究,尤其是在研究的立题阶段和研究结果的分析阶段,所以一般不必再特别交待文献法了。

研究结果部分是资料分析的产物。可以围绕预设的问题组织研究结果。若有几个假设或问题,可以按假设或问题的先后报告结果。若是实验研究,可以按实验的先后组织结果。教师们在研究结果部分常犯的错误是研究结果各部分之间缺乏逻辑性,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有时几个研究结果之间不但看不出逻辑关系,还不在一个维度上。有时研究结果又相互重叠,显得嗦。

研究结论及建议或启示部分是根据研究结果做出的解释或推论。可按意义或重要性的大小次序确定值得记录的结果,它应是该项研究的一个总结。

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写作还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标题最好不要超过三级标题,三级标题的标号常用“一”“(一)” “1”或“1、1.1、1.11”标示;研究结果中用到的表格应用三线表,避免使用封闭表,用于杂志发表的论文能用语言描述明白的研究结果尽量不使用表格;论文中一般不出现插图。

研究报告在杂志上发表时,通常不会给作者留出更多版面进行研究背景或研究方法的陈述,常常需要压缩或省略研究背景、研究方法部分,将论文的重点和篇幅留给研究结果和结论部分。所以,研究报告怎么写,哪里该详细哪里简要,也要考虑其用于什么目的而定。

(二)经验总结性文章的正文

经验总结性文章是常见的教师论文类型。这类论文的结构常常包括导论和研究结果或结论两大部分。导论和文献综述往往放在一起写,主要篇幅用于重点叙述经验总结(结果)。研究方法部分由于教师本人往往是“参与―观察者”,故常省略不提。此部分特别要注意在呈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时,对经验要分成几个小标题加以组织,各个标题所代表的内容应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反映一定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第2篇

一、引入管理理论的前提条件 

理性的思考使行动具有正确性,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之所以能够自觉运用管理理论,取决于这样几个前提条件: 

(一)良好的研究氛围是基础 

静安区是上海市中心的发达城区,静安教育历来以科研为先导。近一二十年以来楼宇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区域人群结构的变化,白领人群成为本区在职人员的主体,与之相适应,静安区教育主管部门在保持本区“精品教育”特色的前提下,提出“高位发展”,并把“个性化学习”作为全区各类教育形式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题,立项了国家级课题,各类学校承担了子课题。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自然也秉持了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很多领域的工作,都是以“工作与科研相互促进”为特色的,因而学生德育工作同样在一开始就注重理论先导的作用。 

(二)畅通的实践路径是保障 

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承担的有关“个性化学习”的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是《成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条件下学生社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这个项目同时也是学校“十二五”期间学生德育工作的主线和总的工作主线,既有德育工作的内容,又有终身教育的内容,因此需要首先下大力气进行理论的梳理。经过校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反复讨论,并邀请专家来校调研会商,确认了一些基本的理性认知,这些认知也成为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总的战略路径: 

首先,必须发挥学分制管理的特色优势。上海的区办成人高校在落实学分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静安业大和开大要使这一机制成为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色条件。 

其次,以学生社团作为凝聚学习者的载体。两所成人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生社团,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 

再次,学生社团可以通过业余爱好、跨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开展不同类型的组织活动,在创建静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行动中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适用的理论及其操作过程 

大学生社团在国外大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二战以后,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由注重智力培养转变为注重“完整学生”的培养,学生工作主要以“学生人事服务”(student personnel work)和“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s)为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课余活动蓬勃发展,作为学生课余活动有效载体的学生社团,逐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独特风景。我国的大学生德育工作由来已久,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不过成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研究文献也是刚刚起步,因此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要借助于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 

具体到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自2010年起,陆续有零星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如业大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烹饪技能比赛、开大的英语学习小组学位英语助学行动、开大的摄影兴趣小组举办数码摄影比赛和讲座等。要把这些活动扩展外延、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就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瞻。党总支和管理部门发动有理论素养的教师从教育教学角度开展研究并撰写论文,还要求将学生德育工作经验整理为研究论文,同时也注重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先进工作经验总结以及活动心得。在发动和管理学生社团过程中,党总支和管理部门从实践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对比诸多现代管理理论,确认了这样几个具有适用性的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第3篇

关键词:辅导员 评价体系 信念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工作,其评估内容繁杂,标准难以统一,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

1 辅导员素质评估

1.1 高尚的思想品德

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评估辅导员的思想品德,一要看他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否有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做人梯的精神;二要看他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三要看他是否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1.2 坚定的教育信念

辅导员肩负着百年树人的艰难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评估辅导员教育信念,一要看他是否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通过教育可以把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教育好;二要看他是否像严父慈母,对每个学生都爱之、亲之、育之,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三要看他是否在工作中不畏艰难曲折,细致耐心的工作,通过顽强的工作,转化后进生的典型。

1.3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小社会”、“小群体”,要培育和驾驭这个“小群体”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估管理能力,要看他是否善于组建一套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选拔和培养一支机构合理、各有所长、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干部队伍,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二是看他是否善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三是看他是否善于根据班级情况,围绕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的系列教育活动;四是看他能否具有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前进的能力。

1.4 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给人提出最正确、丰富的信息思维和语言,是实现信息的正确加工和信息最佳输出的工具。因此,观察力与表达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之一,评估这两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能“明察秋毫、高瞻远瞩”,观察到全班的情绪、动态及每个学生的言行表现,据以判断其内心活动,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二是要看他说服教育学生时,语言是否明确、中肯、简练、规范,表达是否形象、生动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1.5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辅导员接触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因此,他必须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评估这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与各种性格类型的科任老师融洽相处,协调班级内部的教育力量;二是要能否经常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士联系和协作,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力量;三要看他是否能正确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四是看他是否善于扮演各类角色,是否使自己对每一个学生都富有吸引力,成为班级的核心与旗帜,乐观、开朗、豁达,有自制力、顾全大局、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思维敏捷等心理品质对评估交往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1.6 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学生多种兴趣与才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导员的直接指导与示范,年级愈低,这一特点愈明显。评估辅导员的兴趣与才能,一要看他是否一专多能,既是本学科的专家,又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热烈追求者、探索者;二看他是否对文娱、体育、创造发明、科普制造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三要看他是否性格开朗,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各种课余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 辅导员职责评估

2.1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评估辅导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和班集体,一要看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身体、经历和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是否了解清楚;二要看他对班集体的思想、信念、舆论、士气、纪律、荣誉感、凝聚力和班级的传统作风是否有清楚了解;三是要看他对班级中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关系,班级中先进、中间、落后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能力、作风、威信和相互关系是否了如指掌。

2.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培养班集体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评估班集体的工作,一是看是否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为集体所接受、具有鼓动的力量、能推动班级不断前进的奋斗目标;二是能否挑选和培养具有威信、能起模范作用、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机构合理的班级干部队伍;三是能否建立、健全学习小组、体育锻炼小组、寝室及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配备好有一定能力和积极性的小组长、课代表等基层干部;四是能否培养正确、有效的班级舆论,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优良班风;五是能否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2.3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是培养集体的必要条件。评估个别教育,一是看能否做好优秀的个别工作,树立典型,并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面,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推动班级前进的力量;二是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班里是否有后进生转化的典型事例,并不断巩固已经转化了的后进生,缩小后进面;三是能否做好偶发事件的处理,对闹课堂、争吵、斗殴、钱物失窃、损坏公物、不尊敬教师等偶发事件,能否及时、正确处理。

2.4 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辅导员的大量工作是日常管理,其它许多工作常体现于日常管理之中,年级愈低愈显突出。评估日常管理工作,一是能否严格执行学校与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全班各项工作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坚持始终;二是能否与班干部、全班同学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和班会,及时总结情况,恰当指出优缺点,鼓舞士气,指引努力方向;三是看班上的每件事是否都有人管理,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某些环节脱节时,是否有人及时反映、解决;四是看是否每周有小结,每月有班干部会和班会,期中期末各有一次全面总结,小结和总结都应该具体、有针对性、有表扬和批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恰如其分的分析。

2.5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级工作是系统工程,要综合治理,协调者就是辅导员。评估辅导员工作的协调性,一要看经常性协调:即迅速、准确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办法,实现信息顺利交流;二要看定期协调,是否做到了帮助各方面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而不损害任何一方面的积极性。

2.6 评定学生各项奖助学金、各项竞赛和优秀班、团干部

评估辅导员对评定学生奖助学金及评优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看给学生的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全面又有重点,能体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所能接受并受到教育,评估行为是否简单、明白,学生能够看懂,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二是看评定各类奖项是否有充分的群众基础,评定准确,评定过程和评定结果具有教育意义。

3 辅导员绩效评估

辅导员素质如何,工作优劣,最终表现在绩效上,所以,它是整个评估的落脚点。它可分为工作成绩和威信,班级工作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几方面。

3.1 工作成绩

班风班纪包括出勤率、卫生等,具体内容如下:①出勤率:上课及其他集体活动中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情况。②违纪率:上课、早晚自习、教室、考试的纪律情况及校内外一切活动中的违纪事件。③评优、评奖情况:班、团优秀干部、各类竞赛中的单项奖、集体奖的人数、次数、奖励级别。

3.2 学生成绩

①各科学业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②课外活动,如公益劳动、校外竞赛等活动形式、种类、参加人数、活动次数、取得的成绩等。

3.3 班主任威信

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有威信的教师受到学生敬服,威信也是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集中表现,要认真加以评估。评估辅导员的威信,首先要考虑其威信类型。威信有工作型、品德型、感情型、学术型和性格型等类型。威信类型不同对班级工作影响也不同,在评估时应区别对待。从班级工作角度加以考虑,评估时应:一看学生是否最信服,最愿意接近他,最听从他的教育;二看学校领导是否信任他,对他的班级工作最放心、放手;三看任课教师是否最愿意与之合作,并对他的班级工作感到满意。

3.4 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

辅导员本人的成绩应:一看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章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二看辅导员工作方面的论文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三看个人评优、评奖次数、名次及规格。根据上述辅导员工作评估内容,可确定下列较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积极引导和激励全体辅导员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过程。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工作的优缺点,帮助有独创精神、工作卓有成效的辅导员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工作评估也是整个学校评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搞好这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雨.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03).

[2]金吉山,陈建龙.高校辅导员角色试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05).

[3]向莉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必要性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05).

第4篇

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以提高保教质量为核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水平。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本土民间游戏的研究,找到乡土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的途径,将乡土游戏融入幼儿生活中。

(二)通过对县本土资源的研究,找到适合运用于游戏活动的材料,优化幼儿游戏活动环境,促进《指南》的贯彻落实。

(三)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县范围内各类幼儿园园所自身特色的本土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获得具有突出亮点的贯彻《指南》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一)以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研究主题,结合《指南》实施的要求,将《指南》精神落实到保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竹、石、橙、黄泥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游戏材料研究,找到适合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依托“四大名片”和历史文化名城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乡土文化研究,找到乡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切入点。

(二)各乡镇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游戏研究,如:夕佳山独具特色的川南古民居化石——夕佳山古典庄园、城区中国戏剧摇篮——国立剧专旧址、中华工艺奇葩——竹工艺、长江文化瑰宝——奇石、红桥猪儿粑、夏橙、赶场山李子等,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大文化品牌”和“饮食文化”纳入研究的内容,找出特色、突出亮点;各幼儿园也可自行决定,引进先进的游戏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

(三)各幼儿园游戏研究应包括《指南》五大领域的内容来全面开展,并将游戏活动的研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

四、研究期限

本研究工作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分三步实施:

(一)制定初步研究方案(2013年11月)

主要工作: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研究实施方案”,重点要结合《指南》的精神和具体要求来制定。

各督导区教育督导组要指导辖区内公、民办幼儿园制定研究方案,于2013年11月15日将各幼儿园研究方案(纸质和电子档。纸质文档盖幼儿园和督导组鲜章)交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幼教室。联系电话:,邮箱:

(二)组织实施方案(2013年12月—2015年8月)

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学习和领会《指南》精神,并通过游戏活动研究,将贯彻实施《指南》的精神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初步寻找出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基本游戏活动。

2014年1月进行第一阶段实施工作小结,各幼儿园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上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将进行抽查。在总结上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问题,调整研究实施过程,写出新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月

主要工作:在新的实施方案下进行研究工作,通过进一步研究游戏活动,探索幼儿一日活动与贯彻实施《指南》精神的方法,寻找适合特色的乡土游戏活动的途径。尝试开展面向幼儿、家长的游戏活动和面向教师、同行的观摩与研讨活动。

2015年1月进行中期总结,提炼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加强县内交流。

3.第三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主要工作:全面推广、贯彻落实《指南》,总结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汇集成册,优质游戏活动录制成碟。

(三)交流、总结阶段(2015年8月—9月)

主要工作:整理有关学习小结、观察记录、教学案例、论文及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编撰出乡土游戏材料的开发和幼儿游戏活动设计集;相关影视资料、成果汇编及展示等。

五、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研究项目指导组。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研究项目指导组,指导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开展。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见附件2。

(二)明确责任,建立三级研究网络。由县、学区、乡镇三级研究团队组成研究网络。县级由县教育局和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相关人员组成,具体督导学区级工作;学区级由学区负责幼教的督导员和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具体督导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乡镇级由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本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三级研究团队人员名单见附件3。

(三)认真组织实施。各幼儿园要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化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认真指导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县级指导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到各督导组、幼儿园进行指导、督查;各学区研究团队要强化服务与指导,认真指导各幼儿园开展研究工作,帮助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引领乡镇内各幼儿园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各学区研究团队及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分析,并将经验、材料、工作总结于每月25日上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幼教室。

县游戏活动工作指导组将对各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情况进行定期督查或不定期的视导和指导。

第5篇

正宗的营销理论告诉我们,营销从消费者开始。

我们要进行消费者研究,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寻找最有价值的消费群(对这些消费群进行营销活动,能够让企业获取较高的收益),确定他们为目标消费群,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市场定位。

针对这个目标消费群,研发和生产产品,用目标消费群能够接受的价格向他们销售,用成本最小的渠道模式让目标消费群能够非常容易地接触到我们的产品,用最有效的传播模式向他们传播品牌信息和产品信息,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产品的终端零售。根据笔者的了解,国外大品牌多数还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将产品上市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

然而,现在大多数国产品牌和国外中小品牌的营销人员,遇到的情况并不是这么理想的,经常是老板拿出一个产品,告诉大家,我们要销售这个产品了,营销部门拿个营销方案出来,最好状况也只是拿出几个产品让大家挑选,选出大多数人比较看好的产品。

一些手机行业的营销同仁们经常自嘲地说:“营销从产品开始”。

公司老板也是没有办法的。

按照正宗营销理论的指引,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投入巨额的市场调研费用进行消费者研究、竞争状况研究,确认目标消费群;

2、 根据目标消费群研发产品,并考虑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推广策略;

3、 同时,根据准备目标消费群和产品研发设计的方向,找广告公司进行品牌规划,确定品牌定位;

4、 产品研发出来了,还要进行销售试验,确认没有问题后,交付工厂生产;

5、 将成品通过原来设计的渠道流向目标消费群,以原来设计的价格出售给他们,

6、 同时,通过目标消费群经常接触的媒体向他们传播产品信息和品牌信息。

这种营销模式,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是很难操作的,还是拿手机行业来说,一个机型从市场调研结束、产品研发思路的确定到上市销售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目标消费群的状况会出现变动、竞争对手会拿出新的解决方案,半年下来,整个公司的费用成本更是数亿元来计,企业的研发能力要想在短时间从刚起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很不现实的,国外大品牌可以赌得起的,我们广大的国内企业肯定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通常国产手机品牌的老板和研发部门有以下几种做法:

1)从手机设计公司购买方案,由自己的工厂进行采购、生产;

2)从手机设计公司购买方案,由别人的工厂进行采购、生产;

3)直接从采购其他厂家的成品,贴上自己的品牌。

这三种做法,产品上市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使国产品牌、国外中小品牌在面对国外大品牌的竞争中,有可能抢占一些先机。

在这样现实的企业经营条件下,如果要提升营销的业绩,“定位”的工具在营销工作中还是非常有效的。从本人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运用“定位”的工具:

1、 营销部门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注意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掌握产品的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结合平常的营销工作经验,为公司寻找到有价值的目标消费群,为老板和研发部门在寻找搜寻手机设计公司和挑选机型时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拍脑袋凭感觉决策的成分,这是在企业不能拿出巨额的市场调研费用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在中国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市场容量是巨大的,各区域存在较大消费的差异,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比较复杂,一个产品,质量上只要没有很大缺陷,产品性价比不算太差,运用渠道营销和终端营销的手段,还是很有机会在市场上消化掉的。

2、 要结合市场上有价值的目标消费群的特点,产品线方面逐渐形成的核心竞争优势,逐步形成比较独特的品牌定位,并针对这个品牌定位,规范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不断在消费者心中强化这个品牌定位,有意识地积累品牌资产。

3、 产品的再定位。无论是商还是厂商的营销人员都有这样一个经验,直接照搬产品研发时的市场定位来做产品营销方案是很不现实的,一方面,产品研发的市场定位是市场调研公司所做的,或产品研发部门自己组织的,可能会存在一些市场理解上的误差,另一方面,目标消费群的消费心态也有可能出现变动。基于这两点,一定要对产品进行再定位,重新考虑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市场定位),针对新的目标消费群提出独特的销售主张(USP),即产品定位,一定要给目标消费群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他们购买此产品的理由,同时,也要相应调整产品的渠道策略、价格策略和推广策略,在这几步都完成的情况下,再去考虑制定具体产品营销方案。

4、 产品的渠道定位。在中国,营销的很大成分是渠道(终端)营销,渠道(终端)的推力是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渠道建设和维护是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品的渠道定位是指除了要考虑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模式来达到消费者以外,还要考虑这个产品的操作是让渠道走量,还是让渠道获利,对于渠道管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6篇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迈上平稳、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文章在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以“一本+三线”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一本+三线”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深化教研,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为本,以着眼“愉快学习有效课堂”构建、学生成长、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力求综合提升,形成了属于学校自己的经验与特色,对周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带动作用。以下笔者将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进行简要阐述。

一、“一本”

近年来,学校把“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提上了新高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教研组内,以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以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二是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争取机会外派教师到教育信息技术化水平较高的实验小学学习、取经。学习归来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真正做到“一人出学,全体受益”。三是组织成立了“校长—教导处—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名师工作室—教研组”五级培训梯队,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技术通识培训。信息化领导小组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和技术应用平台组织教师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名师和专家零距离对话,共享优质资源,使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更为具体化、常态化。

二、“三线”

(一)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愉快学习有效课堂”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新课改背景下徐博承的《愉快学习有效课堂》一书的相关理念为依据,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依托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制定方案—理论学习—起草模式—示范引领—对比研讨—课堂评优—模式完善—实验推广。为了扩大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胆探索:一是利用学校微信群和QQ群,加强各教研组对“愉快学习有效课堂”相关专著和文章的系统学习,使广大教师能方便、快捷地明确“愉快学习”的魅力和要义。二是全校教师均开通了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实现了教师“人人通”,使教师能熟练应用国家、省级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进行愉快学习,高效沟通。三是充分利用一体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开展信息技术在“愉快学习有效课堂”中的创新应用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对比研究课,以及教学技能大赛,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共进和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四是鼓励各学科组围绕中央电教馆备案的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积极申报子课题,一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一边总结经验,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努力营造以研促教的、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

(二)发展学生个性,坚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

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内容建设、运行方式都力求符合学生特点和现代化的育人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平等、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愉快学习和个性发展。学校各个班级都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班级空间,有一部分学生还建立了个人学习空间。课前,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接受教师的延展性作业,查询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将课堂以外的信息资源引进到课堂学习中,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进行资源共享、问题讨论、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课后,学生能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和工具,适时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探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重视资源建设,把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增加资源储备,为今后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提供有力的软件支撑,学校一方面建立了教师原创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激励机制,将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课件、撰写优质教案、开发电子软件等纳入考核奖励之中;一方面通过网络下载和购买引进等方式将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试题、课件、教学案例等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以备教师使用。

三、结语

第7篇

论文摘要:概述了隐性知识的转化规律和显性化的意义,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及原因,探讨了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图书馆人员的经验、知识、能力等闪素的开发和管理,对这一隐性要素的管理是网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和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隐性知识在共享巾存在各种障碍,影响知识的流动和转化,闲此需要采取必要手段排除障碍,通过有效途径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存不断地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积累和传播的过程巾促进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

1隐性知识的内涵及转化特征

(1)隐性知识的内涵。隐性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文字声音、冈像、图表、数学公式等规范化形式表达,义称其为意会知识,主要是以个人经验、技能、判断力、思维能力、价值观以及组织的技术诀窍、组织文化等形式存在。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的技术、技能和技术秘诀,丁作巾的经验和判断力,决策时所具有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等都是隐性知识的直接体现。隐性知识的特性决定了隐性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使其显性化,从而有助于理解、领会和共享。

(2)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化。日本学者野巾郁次郎的“四阶段转化理论”(SECI)揭示了知识问流动转化的规律,即社会化、外化、融合、内化,是隐性一隐性、隐性一显性、性一性、性一隐性的过程。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可以表现为馆员之间共享工作经验和技巧,各部门问信息沟通,馆员与读者进行参考咨询、阅读辅导交流以及读者之间存利图书馆过程中的经验交流等。隐性知识的外化表现,如馆员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进行_擘业资源导航时,馆员、学科专家和读者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真实交流等。融合即是性知识的综合,通过将性知识系统化、有序化,便于知识的学习利川以促成新的隐性知识的形成,如文献编目分类以及书目信息服务等。内化是通过性知识的学习将其内化为自己拥有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工作就是不断地将馆员的隐性知识融合于文献信息提供的性知识服务巾,实现隐性知识和性知识的不断转化以满足变化的朋户需求的过程。

2馆员隐性知识特征及其显性化意义

(1)馆员隐性知识特征。馆员的隐性知识包括其存长期的工作实践巾彤成的工作经验、技能和诀窍等技能性知识和知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认识类隐性知识,体现在工作巾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工作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沟通交际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方方面面。例如流通部资深馆员能够准确记忆各种资源的类型、方位,准确把握渎者需求心理,提供满意服务;经验丰富的参考人员回答渎者咨询快速而准确率高,深受读者炊迎;业务熟练的馆员能够准确地进行信息导航和解决网络突发事故;精练的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控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化解矛盾。这些活动巾蕴涵着馆员深度的隐性知识。

(2)馆员隐性知识的挖掘及其性化意义。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将人脑巾无形的知识外化,没有这一过程就无法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利用,因此促使隐性知识的娃性化,使人们能够理解、内化,才能共享隐性知识的价值。馆员的隐性知识贯穿于采访、分类编日、流通服务、参考咨询和信息检索的各个方面,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高度个人化的、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深藏于馆员头脑中的众多高价值的隐性知识,对这种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这些难以言表的隐性知识的集中整合构成了高校图书馆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征.其价值能量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不易被模仿和复制的特点,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

3馆员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分析

隐性知识共享,它需要以技术为支撑,有良好和高效的组织环境氛嗣和组织运作机制,并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做保障,消除影响馆员隐性知识共享中的各种障碍,才能实现个人隐性知识性化,并促使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隐性知识转移。馆员隐性知识共享过程巾存在如下障碍:

(1)隐性知识挖掘技术薄弱。隐性知识性化来才能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和共享。首先,隐性知识的存在位置和表现形式不易现,如体现在人的隐性知识方面,不知道谁拥有什么样的隐性知识,即使是隐性知识拥有者,往往也难以自知。其次,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是挖掘隐性知识和建立交互式交流共享平台的有力支撑,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既难以实现挖掘隐含在大量性知识中的隐性知识,也难以实现更大范嗣和更深层次的人员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

(2)隐性知识共享需要有共同的知识背景为基础,需要创设良好的组织义化氛嗣,这对于缩短知识距离、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和隐性能力提高、激发创新能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此.改善认知能力和心智模式,提高馆员的义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存组织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的文化和服务创新氛嗣,是提高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实现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必要条件。

(3)馆员个人对隐性知识共享存在某些心理障碍。如独占心理:为保持自己的地位优势和利益优势。独占和垄断知识;竞争心理:为竞争获胜采取保密或有意阻碍知识共享;自我封闭心理:对别人缺乏信任,阻断与他人交庄,;思想利己主义。这些心理障碍究其根源实际是馆员存衡量隐性知识的付…和同报上,达不到其希望得到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闲而人为地阻断了隐性知识的共享。实际上归根结底是组织管理制度缺乏对隐性知识的保护和激励机制。

(4)高校各组织内部多层化、封闭、各自为营,缺乏扁平化、柔性化管理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使得办事效碍聂低,部门人员之间沟通交流渠道受阻,影响知识交流传播速度和频度,为隐性知识的传播共享构成制度障碍。

4促进馆员隐性知识共享策略

(1)创设宽松的组织环境和易于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创设宽松民主的组织环境有助于馆员之问形成亲密合作、友好互助的和谐关系.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并消除对交流后产生不可预知后果的顾虑。激励机制可有经济激励、晋升激励、名誉激励、深造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应该认识到隐性知识是馆员对事物的深层次感悟理解和长期的思考积累创造付出了大量时问精力.因此针对隐性知识共享带来的积极有效的工作状态和效果,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标准,使馆员切实感受到提升隐性知识能力并有效实现共享所带来的经济同报和精神满足。

(2)创设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各类人员参加的交流情境。隐性知识在特定情境下能更充分地表达与共享,能将人们预先可能不知道的自身隐性知识或模糊认识进一步明晰化和外显化。比如在特定任务或项目决策激发下,人们就会主动搜集更多信息促进交流以探求解决方案,促使不同部门或更多相关人员参与,来自多方位更复杂更多价值的隐性知识在团队组织内交流传递,有利于形成更具创造力的丁作局面。如图书馆在制定项目开发、数据库引朋、馆藏资源建设等方面工作方案时,应创设由馆员、学科教师、学生及相关的组织内外人员共同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协作环境,集思广益,充分自由广泛地交流各自的想法建议,促进各方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图书馆资源开发配置及利用水平。

第8篇

公交分公司实践科学发展观经验做法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今社会各领域发展最具指导意义的思想观念。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战略方针。长期以来,我分公司在总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努力,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并竭力结合工作实际加以落实。

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是最富有意义的飞跃,也是最难实现的。理论得不到落实,便是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理论得以落实的关键,是能在具体工作当中找出存在与科学发展观理论不协调一致的问题,并能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我分公司在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总结工作经验利弊,重点选择在运营服务和节能降耗两个关系公交生存和发展的方面着手,找出不足点,结合公司管理特点,出台一揽子的方针措施旨在改变这些状况。

服务质量是一种标准,一种形象,一种实效,一种系统,一种特色,一种创新。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分子,不讲服务,便失去了生存之权,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是公交人实现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根本途径。这不仅在树立公交形象,提升公交在水城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促进公司效益增加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无疑将是同时实现社会和个体价值的双赢性举措。在全市上下竭力改造水城面貌,迎接全运会的大背景下,公交窗口必将成为展示水城文化的有效媒介。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问题依然是民众关注焦点。当前,由于员工队伍来源的多元化,各自素质程度参差不齐,员工服务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热情度不高;服务方式方法不合理,创新程度不够;车内卫生不合格;越站甩客,早晚点,不文明驾驶等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公司先后出台了下列措施。

第一,积极构建企业文化,净化企业内环境。利用各种形式逐步铸造企业之魂,制定指派文秘人员每月办四期板报、印发一次宣传单的工作目标。通过精神的引导,使员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全新的认识度。第二,不断整改员工的服务标准。制定每年组织一次员工交流大会的目标。通过大会对各项旧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对不符合现行企业规范要求的标准进行删改,用高标准引导实际服务工作。第三,积极关注公交事业发达城市的服务理念。学习先进的服务方式,联系总公司每年组织一次线路长以上人员到外地学习的活动,通过学习为公司的服务工作注入新鲜血液。第四,完善理论知识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服务理论知识考核,扎实司机、乘务人员的基本功,规范司机、乘务人员在进行服务工作时的标准,避免服务时原则性的错误出现。第五,加大对被投诉员工的惩治力度。在经济惩罚的同时,给予停岗学习处理,并要求作出书面形式检讨,写好保证书。卡好司机、乘务人员服务行为的标尺,在投诉的反馈中,了解员工落实服务工作的情况,认识工作中的不足。第六,在公司范围内开展服务竞赛活动。对每月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和一定的资金奖励,充分调动司机、乘务人员服务的工作积极性。第七,实行公司领导责任承包制。公司领导班子分包14条线路,达到哪条线路出现问题,直接找责任人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责任制的刺激作用,提升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八,每两月组织一次员工交流活动,由各线路承包经理连同线路长主动和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人员谈心,积极寻找出现问题原因。

节约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能耗大户来说,节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由于受到油、原材料等涨价的影响,而票价问题却始终未得到解决,原始的粗放型发展框架下,单讲收入,不讲成效的发展模式造成公司成本连年增加,效益却日益下降,常年入不敷出,以致达到难以实现正常运转的地步。节能降耗口号的提出可以有效解决“怎样实现公司效益增长”这个问题。目前,公司在油和原材料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调配机制不健全;油和原材料的使用缺乏定量标准;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能源浪费严重,不良攀比心理盛行等现象甚为明显,结合这些情况,公司决定采取了下列办法。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节能意识。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广大驾驶人员对节约能源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节能意识,增强节能责任心。每半年开展一次节能知识讲座以及车辆维护、保养、节油驾驶等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驾驶人员业务理论水平和驾驶技能。第二,建立燃油消耗激励机制。由公司负责经理和各线路长商议合理制定出每条线路每种车型的燃油消耗额度、燃油消耗考核办法及奖罚标准。公司统计部门每月负责对各线路的燃油消耗情况进行统计核查。与此同时,维修部门还将优化车辆的匹配。在车辆机件选购时,优先选择油耗低、燃油经济性好的发动机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切实降低油耗。第三,实行科学管理。公司积极推行 目标式管理,合理制定节油目标,层层分解。建立和完善统计制度,为分析燃油消耗提供科学依据。实行过程管理跟踪考核,对费油车辆及时采取措施。第四,建立驾驶员指导规范制度。组织驾驶员定期交流节油经验及分析会,推广驾驶的好方法,制定年底前至少组织两次经验总结会的目标。同时,要求加强维修材料领用管理,配件采购管理,建立总成件的审批制度,特别是加强对机油、轮胎等物资的管理,减少浪费。 第五,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节能管理制度。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建立健全车辆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车辆节油及奖惩措施、规定,并认真抓好落实。开展节能竞赛活动,每月进行节能评比,对在节能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车辆费用定额严重超支,车辆油耗严重超标的驾驶人将给予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通过宣传和发挥节油标兵榜样的激励作用,调动广大驾驶员和修理人员的积极性。第六,做好年度车辆运行费用预算,严格控制车辆日常运行费用支出。确定运营用车燃油消耗标准,实施严格管理措施,堵塞节能漏洞。第七,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员和车间维修工人的技术交流会。积极交流、商讨节能心得和方法,全面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用高效的工作方式降低人为原因造成的材料浪费。

第9篇

班级班主任任务建设艺术我曾听一位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一位‘主任’——班主任,管理着40多人。”是的,现代教育改革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把班级比作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为了祖国年轻一代的茁壮成长,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而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为了在一个班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措施,学校通常委派“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的各项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骨干,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任课老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是诸多德育途径之一,有其自身独特的德育功能。它能有效地发挥各条德育途径的功能,并能自觉地调节各条德育途径,使之形成教育合力,对全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建设,几十名学生的成长,甚至于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就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即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学生参加劳动。(4)指导班委和本班团队工作。(5)指导学生的课外生活。

(6)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7)评定学生操行,组织评选三好学生的工作。总之,要全面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工作显得较以前更为繁忙,除了常规的工作外,还要组织好各种各样、千头万绪的教育活动。班主任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抓纪律、抓卫生、抓安全……难怪有人说,班主任是“警察”,是“保姆”……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成天有忙不完的事儿。将之加以概括,可以分六方面来谈。

1.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只有首先对本班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变化规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一般化和简单化。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与学生集体两方面。对学生个人除了了解研究一般情况外,要着重掌握其突出的优点、发展的潜力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对学生集体除了了解研究班级的一般情况外,要着重掌握班级的主流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学生集体既是班主任培养的对象,又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

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集体:(1)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班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2)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每个学生所归属的班级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在班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学会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地制定集体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如何,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高低及成绩大小的主要标志。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俗话说得好,一只手的手指都有长短,班里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每个班总有先进、中间、后进三部分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根据本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要力通听过教育,使各类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使先进更先进,中间变先进,后进学先进。

4.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班主任要做好教育学生工作,需要科任老师、团队组织、家长及社区有关方面的配合,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因此,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评定学生操行和评选“三好”学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法,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虽然这一工作大多在学期末进行,但却需要班主任长期的工作准备,因为它是在长期了解和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教育学生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教育学生的依据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推动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6.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头绪多,牵涉面广,因而必须加强计划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

(1)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

为了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班级工作,避免盲目性和顾此失彼的忙乱现象,班主任必须在新学年或新学期之初,制定好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计划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学校教导工作总计划的要求,又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2)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为了积累教育经验,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必须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

四、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具有其科学性,又是一门艺术,有其独到的艺术性。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尊重其科学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发挥管理的艺术性,必须将管理工作艺术化。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了解与研究学生。要做好了解研究学生的工作,班主任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能满腔热情地亲近学生,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学生,努力创造一个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氛围去帮助教育学生,做到以心换心学生才会尊敬你、信任你,才会敞开心灵之窗,反映真实情况。其次,要有正确的观点,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有利学生的主流和优点,又要有利学生的支流和缺点,才能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了解研究学生,避免主观片面;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有利学生的发展变化,切忌用固定的眼光把学生看死;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切忌一概而论,一刀切。再次,要注意把了解研究学生的过程变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班主任的主要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诗人但丁指出:“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如处理班里发生的一些意外事件时,应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刀剑刺的伤口要比语言刺的伤口容易愈合。

2.建设和培养班集体的艺术

前文已经提及,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在建设和发展班集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科学性和艺术性。首先,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不断提出即能鼓舞学生斗志又切合学生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并精心组织、精心指导班集体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有一定工作能力而且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同时要注意发掘新人才,培养新的积极分子,不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争取做到“班上的事,事事有人管,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干,”使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用武之地。

3.做好个别教育的艺术

“因材施教”是教师们必须遵循的原则。班主任工作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对优秀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抓两条:一是对优秀生也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既看到品学兼优的一面,也看到其不足的一面;二是对优秀生更应严格要求,不能偏爱。对中类生班主任应着重激励其上进心,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分析处于中间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促使他们向先进转化。对后进生班主任不能厌弃,要做到热爱、尊重、信任他们,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注意满腔热情和耐心地培养后进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4.调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艺术

一个巴掌拍不响,光靠班主任一人的能力带好班级是不可能的。作为班主任,一要主动与科任教师和团队组织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联究,统一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作用;二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家长配合,教育好学生;三要争取社区有关方面的配合,积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活动,共同创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

作为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艺术尤为重要:

(1)家访的艺术

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了解,仅通过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光凭学生反映也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班主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访问。家访前,班主任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访问过程中,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通常应先讲优点,再说缺点,切忌一进门就滔滔不绝地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如实反映,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好学生的措施;对溺爱型的家庭,应先肯定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指出其不足;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2)召开家长会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家长会的作用。要开好家长会,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选时要恰当,会议的内容应事先书面通知,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同时,会议的召开要准时,不拖拉。班主任一定要有发言,班主任的发言,要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以引发家长的共鸣。

5.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艺术

“寓教育与活动之中”是很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总结。班主任应引导学生以制定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导向,及时制定集体活动计划,积极地、经常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根据活动时间分布,可进行日常性活动和阶段性活动两大类。班主任组织各种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组织和指导,使各种活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既富有教育意义又适合学生特点与需要;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如班、团、队的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要注意把活动的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班主任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重头戏,它影响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它影响着祖国年轻一代的茁壮成长。班主任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需要所有班主任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第10篇

验;理论素养;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38―02

当前很多中小学采用“师带徒”、“导师制”等形式,加强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但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中小学,能够胜任新教师导师的专家型教师寥寥无几。为能更好地完成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工作,也促进辅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担任新教师辅导工作的教师,需要积极提炼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理论素养,积极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重视合作交流素养。

一、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素养

许多一线教师感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难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从而轻视理论,教学经验大多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性提炼,难于支持对新教师的辅导。“教育学的影响是情景性的,实践性的,规范性的,相关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情景性,实践性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学实践的经验,教学经验保证教学行动中抓住具体难以预见的教育情景,并能不假思索地作出教育学上的反应;而规范性,相关性和自我反思性则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性,即教育行动从教育的观点,原理,道德上有理有据,并能负责任地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正确,合理。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将教学经验总结与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即积极地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结合理论学习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反思、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展开构建性学习,自主性教研。

教学反思是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行为,指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可以客观认识的对象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意味着教师站在教学实践之外的立场,对某些问题进行严肃的,持续不断地深思,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意在希望改变那种随意的盲目的依靠习俗或权威的思维习惯。反思作为一种行为,不能与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展开,而真实的教育情境充满着“复杂性,模糊性,不稳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因此教师如果仅仅将反思作为一种行为来理解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就容易失掉生机。反思意味着对自身意识的觉察,即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行为的觉察和觉醒,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能敏感地觉察到,捕捉到赋予教育意义的机会;也意味着在先地、有预期地、积极主动的意向性的构建力量。这种反思意识越强烈,教师就越容易抓住教育机会,越能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机智也就越容易被激发。反思意识支配、指引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实践的细节之中,而反思意识的培养要依靠反思行动。积极地、长期不间断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真正意义上理解、应用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实现知行统一,提升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而高超的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是胜任新教师导师的重要素养。

所谓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指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现象,某些问题,既能从理论的高度给予深刻的剖析,又能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对其他教师有切实的启发意义。辅导教师依据教学诊断,在辅导新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避免生硬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移植”给新教师,能够从根本上侧重指导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课、课堂管理、反思性教学等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也能够理清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而给予适时的帮助,也有助于指导新教师根据自身特色扬长避短,磨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了解新教师的特点与困难

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侧重了解新教师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有助于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引领,同时辅导教师也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新教师、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个个亚阶段,教师在认知、人格、工作动机、职业动机、学校情景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作为新教师的辅导教师,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素养,了解教师合作、教育生态化等前沿研究成果,开拓眼界,对自己的发展和对新教师的辅导都更趋于理性,激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

任何一个专业活动领域内的新手要成长为专家都至少需要十年的工作经验,即所渭的“十年规则”。由于教学问题的高度复杂性,新教师成长为熟手教师,再由熟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教龄在0~3年的教师,一般称为新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角色转换与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方面也普遍存在困难。

一般新教师正处于成人初期,面临着脱离父母的经济独立,脱离对父母的心理依赖,面临婚姻的家庭角色转换。而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由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换突然,心理调适困难。相比之前的学生时代,多数时间与同龄人相处,而工作岗位上需要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等各方面人士打交道,角色转换突然,沟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融入学校文化与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容易造成新教师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较强的被理解、安慰和鼓励的心理需求。

三、提高交流合作素养,促进共同提高

第11篇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对个人和社会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继续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师德师风教育、人格美德教育为主旋律,全面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常规管理为重点,深化学生品德教育,以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联校的腾飞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培养新一代的“四有”新人走好每一步!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3、期末在评选德育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模范、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特点和难点;措施

高职院校中广泛运用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徒制,这主要是借鉴外国的一种比较先进、新颖的教学培养方法。关于学徒制是否能真正有效地适用于我国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所有的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要根据实际国情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1]。

一、学徒制的主要含义和内容

(一)含义

学徒制指的是在相关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在实际中展开真实的拓展实践活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观察和学习,自己将所学知识结合实情运用到工作中去,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工作技巧的目的。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又具有了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以后便可直接进企业上线工作。因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术性不高,实际应用性高,就业中讲求的就是操作经验,因此这种学徒制是高职技术专业人才教学培养的有效管理模式。

(二)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实现学生的“学”与“术”双向发展和综合运用,学生同时也具有了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文化、技术和知识同步传承手段。在这种学徒制中,学徒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运作中,相当于是将学习场所搬到了公司,将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化和拓展。从学习层面来说,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能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形成自我认知和成长,完善了学习过程、升华了学习结果;从就业层面来说,一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进行高校招生时,企业会直接参加面试,对于考察合格的学生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作为企业预备人才,学徒同时享有佣工待遇,这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和保障[2]。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徒制的实施

(一)实施过程

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交替、相互联系,实现人才培养中工学交替并且以企业为主。学徒制第一学年,还是以学校教学为主,学生主要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巩固专业基础。学期末,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短期的实习培训,一般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有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场指导,训练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主要岗位和日常工作,为今后学生就业快速适应公司环境打下一个基础。第二学年,学生基本上已经完成学校全部的理论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岗位空缺和岗位需求,自主选择岗位进行为期约两个月的技能培训。接下来第三学年,是学生正式进入企业实习,学生和企业需要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好要进入的岗位。此时学生正式转变为学徒身份,在技术师傅和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岗位实训。

(二)实施原则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基于现代创新教育基础,根据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而制定、实施的。在实施学徒制的过程中,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规范引导、讲求实用,在专业教育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系统性的课程改革,培养活动要以企业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和人才定位为主要参考方向,从专业的社会化发展前景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考虑。专业课程教育的开发要时刻以学生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做好产业和岗位的连接,根据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学和实践[3]。实施学徒制主要包括两大领域的学习安排,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要将学科专业知识融入到企业技能培训中去,构建实用型、创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关于课程设置上要符合专业要求,处理好必修课、选修课、公共教育课和实践设计课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综合要求。实施学徒制,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操作过程中,都要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和均等。现代学徒制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进行有机结合,是一种跨界教育模式,学校安排的授课教师和企业提供的专业师傅就成了“双导师”。企业专业人员在操作技术上熟练,在工作经验上丰富,带徒效率高、质量优。

三、学徒制实施的特点和难点

(一)特点

现代企业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进步,企业大多采用流水化生产和自动化设备,机电设备不断数字化、现代化,对于专业安装、操控、维护和管理设备的人才需要量也不断增加。针对这一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培养模式也不断创新发展。应运而生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应用其中,效果明显。学徒制的主要教育特点是将企业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系统化的组织性学习,学徒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实现理论结合实际,“习”“训”交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始终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可以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完善教学内容;在企业实习中,学生又可以接触最真实的工作模式,能够根据所学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二)难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实行学徒制的时间不长,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一方面,国家对于这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支持力度不够,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意愿和家长反应等因素,不敢加大这种教学实践力度,而企业在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政策鼓励的情况下对于这种学徒制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本身学徒的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定岗上线也无法给企业创造收益,而企业还要排出专业师傅带领、指导,还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支付给学生工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这些方面来说,国家对于学徒制的激励体制不完善直接影响了企业对高职专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缺乏。高职学校的教师长期待在课堂上,一线操作经验不足,难以深入课本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属于工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教师整体水平要和行业服务要求对等,才能使学生的校外实习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才能为学生的上岗操作提供基础。企业环境对学徒的影响。学徒进入企业实习,环境和身份的转变都比较大,学徒不了解工作内容、操作生疏,企业工作节奏快、环境嘈杂,这期间的学习操作和安全比较难以保障。加上初入社会,企业对于学徒的认同感普遍不高,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些,学校和企业要对学徒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教师和带工师傅也要做好沟通,为学生实地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实施学徒制,需要不断跟进学生的学分管理,促进课程考核。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日常管理,实习持续周期要与课堂学习时间相适应。同时,在学习时要注意增进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了解,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注重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日常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做好学习笔记、分享心得。学徒制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教育途径,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创新,要用严谨、专注的态度建立健全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学生,通力合作,培养专业的机电一体化人才。

(二)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

高职教育中,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学徒制,学生在入学初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在后期的实习中更好地践行企业实习标准,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将具体的实践任务搬上课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实际经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徒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安全可靠的实习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积极引入企业案例进行知识剖析,或者模拟一些列企业生产工序,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只有形成一个具体的实践意识,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对专业实战经验保有积极性。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模式发生转变,大量机械化数字设备的使用提高了企业生产力,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学徒制的推行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也顺应了教育改革新趋势。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度坤.基于“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探索[J].职教论坛,2014,(18):68-71.

[2]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