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8:1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科医疗对象特殊,突况多,且危急重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在紧急情况下,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丰富的临床护理抢救工作经验、熟练的危急重症护理学技术操作水平,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以挽救母婴生命。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6月~2004年12月成功抢救产科危急重症46例,多数是从10个区镇转院而来。年龄22~41岁,孕周24~42+5周,产次1~4次。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9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早剥6例,子宫破裂3例,子宫胎盘卒中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5例、疑羊水栓塞1例。剖宫产27例,阴道分娩16例。39例痊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
2抢救实施
2.1成立产科危急重症护理抢救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在科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均是护理骨干。抢救小组成员一般都住在医院附近,手机和电话随时开通,随叫随到。如有120出诊接妇产科急症病员,即通知抢救小组成员到病房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2.2护士长全面负责抢救的组织实施工作:制订一系列危急重症的护理抢救程序和规章制度,及时发现护理问题,解决抢救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操作技术。保障抢救药品、器材的供应和完好,保证供氧装置的畅通有效。临场指挥协调工作,抓住重要环节,落实责任,以利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定期总结抢救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2.3注重护理抢救小组成员实际操作的培训与练习:要求正确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胎心监护仪的使用和数据的判断。熟练掌握呼吸道深部吸痰、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穿刺、动脉血气抽血、深静脉穿刺、新生儿气管插管等技术。
2.4制订产科危急重症较为科学的抢救流程:我们制订和规范了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流程,挂在抢救室、产房明显的地方,促使每个护士熟记抢救流程,并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意义,在抢救工作中心中有数,忙而不乱。2.5抢救设备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常规抢救设备有: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吸痰器、气管插管镜、复苏囊、急救车(内有专科抢救药品和常规抢救药品、液体、输液用具等)、无菌抢救包(内有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吸引管等),落实专人管理,每天检查,保持备用状态。
2.6产科危急重症的标本采集至关重要:参与抢救的护士要明确主要的临床生化项目及检验结果的判断与意义。抽血要有计划,减少抽血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对休克患者要提高抽血的成功率。2.7产科护士不但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具备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才能在抢救工作中临危不乱,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3护理体会
3.1吸氧:这在所有的产科急症都适宜,早期有效持续吸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和医嘱调节滴速:正确合理用药,对各种抢救用药的剂量、用法要准确,掌握药物的给药途径、速度,注意“三查七对”,用过的药瓶要保留备查。准确统计出入量,并做好记录。
3.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意识等,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在抢救护理单上,护士应掌握判断结果,有异常要报告医师。重症孕产妇不仅要抢救母亲,还要抢救围产儿,注意胎心的监测和新生儿的观察。置患者合适的,预防并发症。
3.4抢救时各级医生多,主意也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原则上执行在场人员最高专业职称医师的口头医嘱。一人指挥,多人配合,护士专人记录口头医嘱。
3.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谨慎言行,病员处于休克状态或极度衰竭时往往神志是清楚的,不可随便议论病情与愈后或对抢救不利的语言,以免给病员造成紧张情绪。
3.6病情稳定后进入整体护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安慰,体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尤为重要。病员的基础护理、药物治疗、生活服务工作要做到切实到位,加强健康宣教,保证患者短期内康复出院。
作者:樊正碧(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安岳642350)
第2篇:产科危急重症护理学安全的防范措施
产科危急重症指的是在产科范围内突然发生的疾病造成人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孕产妇以及胎儿的生病安全的急性病症。此类病症病情急且重,发生率比较高,病情极为复杂多变,若不能及时救治会便得病情更加严重,危及母体以及胎儿的生命。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m。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我院近几年来进一步了解确定护理风险,科学的分析现存和潜在的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隐患,为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我院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产科危急重症现存以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产科患者较多,医护人员身兼数职,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外,一般情况下还需要负责医院的其他勤杂工作,工作量比较大,如参与病房的管理,带教实习生,催欠费单,接受各种检查以及考核,这些复杂琐碎的工作便得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易分散医护人员的注意力,便得工作顾此失彼,不知不觉中造成了安全隐患。
部分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做,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如对于剖宫产患者医护人员没有做到按时翻身便得患者发生褥疮,或者观察产程时不认真不仔细,发生“BBA”产后压迫止血的带尾纱,或者疏忽大意导致忘记按时取出而遗留在患者引到内等安全隐患。删除红色字这一段我们医院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件。
产科病房不可预知的因素多,一些新上岗的护士和实习生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易造成孕产妇的安全隐患。在节假日、周末、夜班以及交接班的时候,值班的医护人员较少,若是遇到几名患者出现紧急状况,无法同时应对,造成安全隐患。
2产科危急重症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医护人员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护士和实习生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新人护士和实习生能够牢牢地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而又规范,另外,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以及考核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互相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成立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各科室领导共同组成,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如若发现医疗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医疗质量分与奖金挂钩,便得每一位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完成本职的工作,自觉地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规范。修改了红色字这一段。
对医护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医护人员身兼多职的超负荷状态,同时根据能力强弱,工作量大小以及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合理的搭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保证给予危急重症患者最优质的服务。
缩短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医护人员工作时精力充沛,能够应对各种临时的紧急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相对严重的患者可安置在距离护士站比较近的病房,缩短护士来回走动的时间。
在节假日、周末、夜班、以及交接班等危险时刻,应安排两名或以上的值班人员,保证在几例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人力来应对紧急状况。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利用晨会等时间对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对于工作认真细致,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
对于产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容易产生恐惧感、心理压抑或者情绪低落的状况,医护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为患者减少后顾之忧,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通过与不同的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提高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
一次性护理用品以及药品应该严把质量关,对于医疗设备、仪器等要进行定时的检修,并安排专人维护,确保临床工作需要。
3总结
产科病房不可预知的因素多,若不及时处理易危及母婴的健康与安全,影响产科的护理质量,危害了医院的声誉,因此作为产科的医护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制定防范措施,
1.1对象根据地区差异和不同护理教育水平,2013年6月至7月选取国内不同地区14所综合院校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专业研究生。其中东北2所、华北2所、华东2所、华南2所、华北1所、中原1所、西北2所、西南2所。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咨询多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自制《护理专业研究生创新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Cronbach'sα系数为0.809。问卷由83个条目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所在年级、研究方向、学位选择方式等14个条目;②创新能力现状:包括思维特征、个性特征、行为特征、知识构建4个维度,共33个条目;③影响因素:包含学习行为、学习目的、导师指导工作评价、课余活动、培养工作评价、与导师交往、研究工作评价、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目前状况9个维度,共36个条目。问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关问题,选项分为“不符合”至“符合”4级,分别计1~4分。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中各个维度的得分为该维度各条目总均分,各维度满分为4分。基本特征中各个维度的分数之和为创新能力总分,满分为16分。
1.2.2调查方法研究者与各护理学院联系,取得配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给学院研究生教学主管人员,由其将问卷发放至在读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回收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64名,年龄22~41(25.32±2.84)岁。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肿瘤、助产等51个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护理教育27名,占16.46%;临床护理17名,占10.37%;社区护理17名,占10.37%;老年护理15名,占9.15%;护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各维度得分排序后两位的条目见表3。
2.3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2.4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创新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所在年级(其他=0,研究生1年级=1,研究生2年级=2,研究生3年级=3);是否获得执业资格证(已获得=4,通过但未拿到证书=3,未通过=2,未参加考试=1);学位选择方式(专业学位=0,0,1;科学学位=1,0,0;调剂=0,0,0;其他=0,1,0);影响因素中的项目原值代入。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表2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为(11.59±1.17)分,满分为16分。从各个维度分析,知识构建和思维特征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得分较低。创新能力4个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颖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气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习惯和质疑批判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过去为定向”的特征,是一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导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导致研究生因循守旧、不主动尝试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领域,以致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严重不足。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忽略加强团结合作意识,导致了研究生没有向他人求助的习惯。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学习护理事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提出新颖的解决办法。思想创新是一种挑战、一种超越,要尊重与鼓励研究生的挑战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经典挑战、向世俗挑战。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研究生的个性,允许其个性的充分发扬,同时注重其合作共赢意识的培养。
3.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包含经常主动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学习工作超过8h、阅读专业外书籍、对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标,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研究生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能获得大量学科相关的信息,开拓思路、受到启迪,提高发现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习的核心,一切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导师可通过要求研究生定期进行阅读报告和阅读心得交流会引导研究生查阅文献、阅读学科外书籍;通过经常性的提问和讨论启发性的问题,多给研究生自主决策的机会,鼓励其与自己辩论来培养研究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品格。
3.2.2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包括为成为护理事业各领域的领导者奠定基础、成为护理教育专家奠定基础、成为临床护理专家奠定基础、获得更高一级学位、获得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待遇、确定未来发展方向7个条目,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积极的学习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动性,因而促进研究生能力的提高。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护理事业风云人物”专题课和邀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给研究生讲座,鼓励研究生竖立远大的志向,培养研究生创新的高度责任感和有所作为的自觉意识。
3.2.3学位选择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剂到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科学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调剂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护士职业成就感不强,对护士地位的提高、护理事业的发展没有希望,导致其创新能力较低。护理人员对专业的认可和专业价值观的坚定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护理事业最新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激发学生提高护理人员地位和彻底改变护理事业面貌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强化教师的“主阵地”功效,以其对专业尊重笃信、敬业奉献及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感染和影响护生,提升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3.2.4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与同学、家人及导师之间的沟通情况体现研究生沟通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向他人求助的习惯。沟通能力是与人交流的基本能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文献查阅、选题开题、进行实验、资料统计、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将会困难重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多锻炼研究生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在此过程中提高其沟通能力,并引导研究生之间经验的无私分享、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帮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合作的和谐团队。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系2012年9月-2013年6月的144名护生,其中有20名男性,124名女性,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为(21.7±1.2)。144名护生有三个年级,毕业生组,有48名护生已经完成高等护理专业的全部学习课程,结束临床实习,即将毕业;临床实习组,有48名护生,已经完成高等护理专业的全部学习课程,即将进行临床实习;课程学习组,有48名护生,已经完成了2/3的高等护理课程学习,正在继续学习。
1.2调查方法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分批进行。护生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答题,问卷需要当场作答并收回。调查人员是护理实验课的教师,护生应明确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填写要求,认真作答。本次共发放问卷144份,回收144份,回收率为100%。
1.3调查标准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对五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环境、专业、实验室条件、教师经验和学生自身因素,共设有28个题目,收集问卷后,请专家进行指导和查阅,由此增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和真实性。通过因子分析,调查的五方面内容的结构效度与量表的设计一致。
1.4统计学意义收集问卷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资料进行X2检验。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144名护生认为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分布依次为实验室条件、教师经验和学生自身因素,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环境和专业前景对护理实验课学习影响不大,经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生对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的认识存在差异。三个年级组对28个题目中的专科设置(实验室条件)、护理实验教师的临床经验(教师因素)、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教师因素)、学生个性特点和家庭条件(学生自身因素)的认识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经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条件是影响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临床经验和学生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实验课学习的重要和次要因素。实验室教学课程成立的时间较短,正在逐渐发展阶段,实验室的各项功能正逐步被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课教师的相对年资较低。护生的来源较广,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将护理专业当作第一志愿,所以其护理专业思想不全面,这些情况都影响了护生进行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
3.1实验课条件影响
护生实验课学习从三个年级护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年级对实验室条件的认识有一定差异,毕业生组在进行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时,实验室处于建设阶段,其教学功能和条件还不够完善,并通过在其他医院的临床实习,对专科设置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所以有37.5%的护生认为这是影响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临床实习组正处于刚刚学完专业知识,对护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的阶段,但这种认识并不深入,所以不重视实验室条件;课程学习组的护生还没有进行临床实习,没有充分理解实验室的功能,对教师的临床经验的认识还停留在课程教学方面。
3.2教师综合素质影响
实验课学习教师的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和职业道德是影响护生实验课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优秀的教学管理能力,是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不同年级护生对教师素质方面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毕业生组认为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实验课教学的影响较大,而其他两组护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影响实验室学习的重点。
3.3护生自身素质影响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外科
护理教学思维导图的使用者将包括图片、图形、词语等在内的信息表征工具加以组合运用,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在进行外科护理学中水钠代谢失调这一部分的教学时,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背景
大多数学生爱动脑、肯思考,但他们的学习只满足于掌握单个知识点,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水钠代谢失衡这一节零散知识点多,不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能力目标:正确判断水钠失调的类型及程度。3.情感目标: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体现出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4.教学重点及难点: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教法和学法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笔者采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展现学生对水钠代谢失调这部分的已有知识,重在建立一个基于核心词或有序想法的意义图形。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开篇点题,指出水(体液)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跟着教师走进水、电解质的世界。2.任务驱动。任务一: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分发的提纲复习水钠代谢平衡,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并反馈给教师。这是课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任务二:根据课前学习回答“与水钠代谢相关的两层膜、三个间隙是什么”“高渗、低渗、等渗指的是什么间隙的渗透压变化”等问题。任务三:观看红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在细胞内外的动态变化。通过任务二和三,学生在心中对其将要探究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相当于一个知识的承载点,以后所学知识都能在这个载体上找到落脚点。任务四:明确各种类型脱水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自主思考“失水和失钠的关系应怎样才能使细胞外液呈高渗、低渗、等渗的状态”。任务五:首先,教师出示高渗性脱水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融汇了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显示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内在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照流程图,理解内化知识点。其次,学生自学等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教师出示部分思维导图,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再次,学生学习低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参照之前的思维导图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任务六:分析病例,判断失水类型,在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五、教学评价
利用学生自测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让学生和教师明确是否还有未掌握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优点:化文字为图形,增加直观感受;利用XMIND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做到知识可视化。不足:分组没有考虑到小组平均水平的差异;学生初学外科护理,对涉及的专科疾病认识不够,较多的时间花费在解释这些疾病上。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以可视化的方式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张筱晗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3]朱新会.基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理论型课程知识设计与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1.1对象
对照组男生5名,女生73名,年龄18.75岁±0.92岁;观察组男生4名,女生68名,年龄18.75岁±0.92岁。两组学生均为通过全国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方面均衡。
1.2方法
将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应用于护理学基础课程。以该课程为例,评价护理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效果。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①使用姜安丽主编的第2版《新编护理学基础》作为本科使用教材。②接受常规护理学基础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静脉输液与排泄两章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③在护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束后,按照护理专业本科生理论课考试出题标准出题,来源是护理学基础教研室题库。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均为相同的教材和授课教师,理论/实践课时数均一致,在接受常规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上应用护理专业网络课程平台的辅助教学。护理学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主体课程”“教学动态”“访问统计”“学生实践展示”“辅助课程”等方面内容。
1.2.1.1上传教学资源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课程内容”板块,包括护理学基础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各章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源、作业习题、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1.2.1.2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习①护理学基础课开课前,观察组学生通过浏览教学平台,了解课程相关信息,如课程介绍、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指南、PBL教学指南等资料,做好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查询授课教师、章节学时分配、上课地点等教学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学习生活。②每章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将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人员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视频于1周内上传,保证网络资源及时更新,供学生在线浏览学习或下载使用。学生课后依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即网上单元测试、在线测试,应用单元测试复习课程知识点,期末备考期间应用在线测试检测自己课程学习情况。试题来源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丛书中的习题。③指导学生观看学习学院自主录制的《护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学片》,学生可在实践课前、后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学习,以视频资源与书本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教师规定网络平台学习目标,在实践课前会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网络学习效果。④学生可依各自学习需求,在课余时间阅览研究性学习板块,该部分内容也可作为PBL课的课前预习资料。板块内容包括课程相关的最新知识、研究新进展等相关文献资源,文献来自国内外医学、护理期刊和任课教师推荐学习的内容,此外护理及医学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护士伦理守则》、护士条例等拓展学习资料,为日后工作提供有益知识。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以及教学相关问题探讨,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动态”板块和“教学论坛”。通过点击模块进入课程百度贴吧,师生们在“贴吧”上讨论学习问题、答疑解惑、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
1.2.2评价指标与方法
1.2.2.1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PBL课学习评价与反馈使用我院自编的PBL课学习效果评价表,该表判断系数(Ca)为0.92,熟悉程度(Cs)为0.87,权威系数(Cr)为0.89,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交流、准备、思辨、团队精神5方面内容。≤5分为不及格、6分为及格、7分~8分为良好、9分~10分为优秀,通过比较两组的“排泄”与“静脉输液与输血”PBL课的评价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1.2.2.2理论考试成绩在授课教师、课程教材、实践与理论课时一致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成绩,评价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两组学生试卷考题均出自我院《护理学基础》课程题库,选择题题型为A1、A2、A3型题,题型、题量相同,考试时间均为120min。
1.2.2.3实践操作成绩对两组学生导尿术与静脉输液技术两项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应用效果。
1.2.2.4学生登陆教学平台人次网络教学平台的登录统计系统,能够记录各模块或每位学生的周访问量和总访问量。通过访问量评价学习者对网络课程学习的利用率。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
2讨论
2.1护理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是便捷、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护理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拓宽护理学基础教学空间,辅助常规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增加了学生学习灵活度,学生可在课余时间任意地点自主学习。从结果可以看出,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和PBL课教师评价均优于未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书本,而是立体化、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护理专业,更加形象、直观、易于掌握,提升对护理知识、技能的感性认识。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的有益补充。
2.2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
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平台集各种教学资源于一体,课件、视频资源等均随时更新和补充,保证教学资源的质与量,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从教师对学生PBL课堂表现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准备、交流3项指标观察组得分较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是由于PBL课前观察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教学平台上的PBL教学指南,并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准备上课所需资料,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预习课程和充分准备,在课上能够更加积极地、有建设性地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了师生对所讨论的案例的互动与交流,教师普遍反馈应用过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习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兴趣浓厚。
2.3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技能
是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而网络教学平台的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指导。美国斯克兰顿大学的Sebastianelli等研究认为,视频资源是最有用的学习资源。我院为丰富教学资源,特别录制了《护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学片》,依据最新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标准,由任课教师录制而成。教师为学生规定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可在课堂外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观看《护理基本技能系列教学片》、操作分解图等相关资源。观察组通过课前观看学习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视频,在相同的课时条件下,观察组学生两项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通过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以视频资源与书本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能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护理基本技能。
2.4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学生复习功课有章可循可以看出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一般资料和理论考试试题难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4中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说明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学习成效显著。平台的自测题均筛选自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练习册中的测试题,学生可以在每章节课程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可在学期末利用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课件、在线测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提高理论考试成绩。此外,题库中的试题来源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为学生日后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奠定基础。
2.5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督导学生学习、增进师生交流互动网络教学平台
具有监督学生学习的机制,可以看出学生能够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习,参与度较高。教师通过查看网络教学平台访问率,浏览学习版块及浏览时间,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改进、修改或删除模块,及时更新知识,扩充新内容,增加资源的利用度;此外,通过访问记录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当调整下达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发挥监督学习的作用。另外,将学生实践操作演示的照片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树立学习典范,提高学生自信度,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还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动态与教学论坛,拉近师生距离,及时答疑解惑,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2.6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教学过程的准备
(一)案例教学教师所准备的案例与相关课程是否合适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收集到与课程合适的案例,确保案例的科学性,教师可通过在部分工作时间去临床进修工作获取,教师通过临床工作从中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案例的实践性。也可以与同院系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或者从一些医学杂志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案例,针对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案例。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最佳时机来展示已准备好的案例,比如在刚上课时,为了引入新章节内容,采取举一案例,让同学们带着对案例的思考学习,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案例也是作为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护理课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老师可通过文字形式、或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案例,直观多样的展示方式可提升课堂效率,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到护患关系时,给出案例,患者,李某,女,63岁,大学老师,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史,近日因心绞痛频繁发作而入院治疗。护士李芳为她的责任护士。请问她们属于哪一种护患关系模式?她们护患关系的建立会经历怎样的过程?你认为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李芳应注意哪些问题?因为护理学导论理论性强,那么在课堂上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案例,向学生展示一些鲜活生动的临床案例,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变的鲜活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教学情景式教学目前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情景性认知理论是情景式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主张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进行学习,并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和评估学习效果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它引导学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其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亲身体验从认识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在此教学模式下,利用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向过程教学开放,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堂中以演绎形式真实的展示病例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如何解决和缓解矛盾关系,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可以说情景教学也属于互动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场景,比如一位女患者,一直在一所中学担任教师,被确诊鼻咽癌,此时患者患病后不能顺利进入患者角色,放不下病前教师等角色所承担的责任,表现很焦虑、茫然、甚至愤怒,设置以上情景让学生分组展开想象与讨论,商讨具体的护理措施,引导学生学会采用亲切婉转的语言技巧,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安慰工作。并且让学生上台将这样的情景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导自演的活动中,学习到了把握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情景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模拟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讲授人际交往时,利用电视影像资料,选择其中比较有典型代表的讲述某一护患的场景的视频进行播放,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在扮演之前积极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扮演,扮演完成后进行讨论。课堂结束前,做出合理的课堂评价,表扬创作力丰富的学生,并作为平时成绩给予考试加分。这样的设计安排,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情景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护士的人生价值,改变传统的护理工作只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即可的观点,应真正理解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的需要。
二、从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良好的沟通在护士与患者良性互动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导致在毕业参加就业招聘时没有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交往的态度。
总之,护理导论都属于护理教育,护理教育的方法应从从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在教学方法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作者:粟萱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在线网络外科护理学课程应用的背景,探讨其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卫生保健职业素养方面的应用研究的目的,提出方法建议,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肯定了在线网络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对教学内容持满意态度,改善了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方法的改革。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并且帮助他们思考如何实现终身学习,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到可靠的路径。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网络资源;教学改革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公共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给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改进课程内容,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学知识,而且越来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实时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应用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护理学慕课的时间跨度为6个月,内容包括阅读材料、视频讲座和多种选择问题,其特点是由教师指导的课程与考试、作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较低的成本缩小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差距,如果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确定,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在线讨论,以反馈和分享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护生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够严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训。2.研究方法(1)教学改革方法。参与了此次学习,当他们登录“在线课堂”,并且至少访问了一个学习模块(视频课程或作业)时,参与者均完成了我们的在线课程调查。平均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我学到了一些在我的课程中使用的东西”。我们继续评估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并给以更细节的网络问卷调查。这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诊断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6级护理专业2006名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分3个部分,分别为学生一般资料、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教学改革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关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学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80%的同学获得了该学科的知识,75%的同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87%的同学拓展了专业网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讨论
在为期6个月的在线课程之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都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知识,并且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在2006名学生中,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他们改善了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认识,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提高了他们对相关基础课程的联系。完成这门课程的学生中,大多数人(89%)表示,他们获得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这表明,以适当的教学基础设计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从中受益。通过增加与网参与者的互动,充分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知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她们的实践或行为。不过,当前研究尚存一个局限,由于我们的数据是基于自我评估而非客观测量的,因此,无法准确地调查课程参与者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对结果的客观评估,比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对护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和临床医院,仍然是护理学的支柱。外科护理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影响了很多的护生的职业定位。过去十年技术的进步,为医学专业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在线教育,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也作为学生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并让学生们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指导方针,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位置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加课程。然而,这些在线资源和课程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查。为了提高我们的调查的价值,在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的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我们将所有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参与的学生。基于目前的研究设计,抽样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正如之前所解释的那样,但是,回忆偏差,尤其是在理论上,反应偏差可能会对我们调查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设计中,我们无法控制调查的数据受选择偏差的影响,然而,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并没有显著差异。鉴于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在年龄、性别和完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对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支撑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个为期6个月的基于外科护理学的课程,科室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教育可以帮助更多的高职院校改善医学教育,提供最新的基于证据的指导方针和应用研究的现状,以一种易于获取和全员可用的方式,提供外科护理学的临床护理知识与实践。
作者:张卫玮 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要体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应当具备的能力及特点。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早期只有科学学位护理学研究生,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要求而制订,如复旦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经过3年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实践,掌握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护理教育和较高的护理研究能力等。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并提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本学科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可见,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后从事护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临床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培养的是临床专家。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况
2.1课程结构与内容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相对比较短,目前各院校没有统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内容,多数是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3]。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主要是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多数院校由三大模块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如哈尔滨医科大学科学学位课程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学术交流与科研写作等;专业课则根据研究生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有护理教育学、卫生政策学、护理研究方法论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启动晚,其课程结构和科学学位类似,如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除公共必修课外,还有专业基础课,如护理理论、高级健康评估、病理生理学等;还有专业及选修课,包括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老年护理与实践、高级护理实践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课程模块类似,并且公共必修课多为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英语等,但是专业课和选修课侧重点不同,科学学位课程内容侧重理论研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临床实践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尤其注重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2课程实施
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多数是与医学其他专业一起上课,采取大班集中授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第二军医大学则比较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上课,教学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4]。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李亚洁[6]指出,研究生临床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项目作业法、专题讲座法、录像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教学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如角色扮演、病例汇报、读书报告、分组讨论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施形式比较灵活,学生自主性比较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的特点,即以“导”、“研”为主的教与学。
2.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保证护理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估主要是由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且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
3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特点。秦永杰等[7]经调查访谈指出: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国内虽然规定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但只是笼统地要求具备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没有进一步量化和标准化,整体还是缺乏统一性、专业性[8]。为此,国内许多学者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2012年张文文等[9]应用Delphi法对33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主要培养临床高级实践者,应具备人际沟通能力、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等,这与2011年王泽玮[10]、孙宏玉[11]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具体,主要是培养临床专业型人才。据美国护理大学联盟最新公布的《TheEssentialsofMaster’sEducationinNursing》中指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除了要具备所有医务人员应有的五大核心能力外,还要具备九大知识和技能:具备从自然学科到人文学科的实践背景、组织领导能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促进学术成果应用于实践、掌握信息学与卫生保健技术、参与健康政策的制订并倡导其实施、能够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进行临床预防以促进人群健康和具备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护理实践[12]。借鉴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可尝试构建以角色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主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品德、知识和素质3个结构上分别制订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维度,还要重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并明确指出要具备的各项能力。
3.2课程资源匮乏
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本质特征[13],汪健等[14]指出:国内部分院校护理学研究生课程种类比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阶段差别不明显,有的课程内容几乎和本科阶段的内容相差无几,课程内容相对落后,缺乏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知识和信息。国内学者李芳芳等[15]对上海3所院校在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专业课程资源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数量和课程满意度均较低。
3.3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研究生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16],而课程内容是依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设置的。但是国内多数护理院校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是相似或近乎相同的[5]。李春玉[17]指出: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设置对于护理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没有侧重,课程设置没有支持各研究方向,也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群。李芳芳等[15]调查指出: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均提出了要设置与自身研究方向相符的专业课程的需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专业学位的增设,要求细化专业方向,构建匹配的课程体系。因此,专业方向的设置势必要逐步规范完善,课程设置内容不仅要凸显护理专业特色,还要体现专业方向的不同。
3.4课程设置不能反映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不同
课程设置应该围绕教育的哲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角色胜任力为根本进行设置[18],反映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和标准及社会的需要和期望[19]。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培养模式各有特点,但是他们的培养都是以达到某种专科能力为目标[20]。胡翠环等[5]指出: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目前各高校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性:不管是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对此,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2012年,谭静等[21]分析了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核心能力与知识要求为指引,以临床实践为导向,按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程模块开设专科疾病与护理学课程,根据专科特点安排培训内容,突出专科护理技术和专科症状管理。
4结语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经医院医学理论委员会批准,选择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1例,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18~57岁,平均(37.25±8.90)岁;受伤到就诊时间15~50min,平均(27.91±5.84)min;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伤12例、重物挤压伤3例;受伤部位:多发伤12例、胸部伤10例、腹部伤7例、骨盆及四肢伤2例;损伤严重度评分20~43分,平均(23.77±7.26)分;按休克指数分类:轻度休克18例、中度休克9例、重度休克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岁~59岁,平均(37.895±8.47)岁;受伤到就诊时间18~47min,平均(27.79±5.76)min;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13例、重物挤压伤2例;受伤部位:多发伤11例、胸部伤10例、腹部伤7例、骨盆及四肢伤2例。损伤严重度评分20~42分,平均(23.73±7.22)分;按休克指数分类:轻度休克17例、中度休克11例、重度休克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就诊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创伤性休克院前抢救循证护理流程。①循证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医生,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最佳时机,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②循证支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中国临床路径网等,寻找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及新进展,筛选出与其关系密切的文献,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制定创伤性休克院前抢救循证护理流程:到达现场后评估环境安置及病情快速评估快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开放气道启动生命绿色通路限制性液体复苏,谨慎实施低血压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预见性心肺脑肾保护,预防应激性溃疡术前准备处理急救护理质量评价。③循证实践:根据创伤性休克院前抢救循证护理流程的特点,对抢救治疗小组的护理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分配,确保各环节责任到人,保证患者在接诊后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3评价指标
①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判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术前准备时间为入院后到进行手术的时间。②效果: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及抢救成功。③并发症:抢救过程中发生的急性肾损伤(AKI)、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应激性溃疡等。④满意度: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基础操作及综合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休克缓解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休克缓解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发生DIC、ARDS、MODS各1例,应激性溃疡及AKI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对照组发生DIC1例,AKI及应激性溃疡各2例,ARDS及MODS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32%,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发生DIC、ARDS、MODS各1例,应激性溃疡及AKI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对照组发生DIC1例,AKI及应激性溃疡各2例,ARDS及MODS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基础操作及综合护理效果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27例(87.10%)、一般满意2例(6.45%)和不满意2例(6.45%);对照组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24例(80.00%)、一般满意4例(13.33%)和不满意2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本科班学生,采用非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学生,两组实验课及理论课教师配备无差异,学生年龄、性别构成比、教育背景、基础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学期《护理学基础》实验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主动性结果。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确定护理实验项目
护理实验课程开设于2013年9月—12月(第六学期),根据学生调查结果甄选合理、应用性强的4项护理操作: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心肺复苏。
1.2.1.2实验方法
观察组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学校提供学习资料,学生观看电教视频,以4人~6人为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人上操作,各组写出情景设计方案,准备用物,进行角色扮演。操作完毕分享每组操作体会及扮演经验,其他各组护生提出问题,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随后由各组查阅资料,待准备就绪大家在一起讨论,写实验总结报告。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教师示教、看电教片、分组练习、写实验报告。其教学时数、任课教师等与观察组保持一致。实验项目如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在真人身上操作考核,心肺复苏运用安妮复苏人操作考核。
1.2.2评价方法
1.2.2.1实验考核成绩评价
每次实验项目结束后统一考核,取4项实验成绩平均分。考核标准结合河南省卫生厅制定的《河南省护士岗位技能操作评价标准》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制定实验考核标准,总计100分,包括:准备质量4项15分(物品准备、环境准备、病人准备、护士仪容仪表);操作质量70分;爱伤观念15分(尊重病人、文明礼貌、主动询问及解释、爱护护理模型等)。
1.2.2.2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采用林毅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该量表的信度Cronbach’sα值为0.86,专家评议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该量表总计28项28分~140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10项10分~50分、信息能力11项11分~55分、学习合作能力7项7分~35分。
1.2.2.3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测评
采用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ALS)。该量表的IRA和CVI均为0.86,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9。该量表总计21项21分~105分。包括学习驱动力5项5分~25分,学习目标4项4分~20分,深入学习4项4分~20分,控制学习4项4分~20分,扎实学习4项4分~20分。于授课前后对两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和问卷调查。在使用以上两个量表前对2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预调查,自主学习能力量表Cronbach’sα值为0.83;ALS量表Cronbach’sα值为0.81,可以用来测量;效度评价征求了5位临床专家和教授的意见。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组成部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其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自身需要兴趣为前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并对自己负责。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教师应无条件关注学生,能接受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热情、尊重、关心;做好移情性理解等;并为学生提供没有拘束、有心理安全感、民主、平等的环境,学习气氛和谐、快乐。该理论强调通过如下方法促进学生学习:①设置问题情境;②制定学习合同;③合作学习;④其他如小组教学及讨论、课题学习、同伴教学、程序教学等。古素娥等研究指出,对临床实习护生实施临床护理辅导小课、护理查房、操作示范、制订学习合同、写反思日记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冯丽群等研究指出,为实习护生提供足够的教学指导、签订教学合同、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等多种教学方法,可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增强了爱伤观念护生的爱伤观念得分不高,与传统教学中护生多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忽视了对操作者的尊重、爱护有关。由于模拟人不同于可以自由表达需求的病人,不能给予护生沟通反馈,以致在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中护生不能很快适应与病人的沟通,不能形成爱伤观念。而通过情景设置,与真实“病人”沟通,可有效发挥护生的沟通潜能。提示,护理教育者需注意将沟通技巧、护理礼仪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实验教学中,以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2.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两组护生信息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可促进护生主动查阅护理信息。在调查中观察组76%的护生熟悉国内主要护理期刊,能主动运用网站查阅文献,课余时间能自行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而对照组仅有37%。另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使护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必须查阅资料,进行知识自主构建。该方法对学生学习合作能力有影响。护理工作提倡团队合作精神,护生需主动和同学交流,主动向教师请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合作能力。
2.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问题;调查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成人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使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题对成人护理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相关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观问题。
(3)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95.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兴趣不高,只有31.9%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25.3%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方面,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愿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36.3%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