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2-03-05 14:5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政治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内容来补充教材的不足。2、学习课改的精神,落实课改要求。3、学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增强政治教师的责任感。 

    二、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备课、上课、训练和辅导的质量 

    1,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学期开始,就着手研究高三年级的学生情况,在年级组和教研组带领下,能认真落实好每阶段的内容、进度、教法和作业,每次月考及时作好统计和分析工作,找出弱点,寻找不足,及时补救。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加强组内交流,发挥组内老师的聪明才智。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本学期我们共进行备课组活动18次.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 课堂上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能力的提高、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有讨论课、有师生换位课、有辩论课、时政专题讲座课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后练习、作业的布置做到保质保量,避免无谓的重复,并突出上课内容的系统连贯。本学期,本备课组根据计划已基本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下一步提高备考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加强检查和督促,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学期我们做到了课课有联系,章章有测试,较好地将复习与联系结合起来. 

    4,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我们抓好时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时政敏感性,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观察时政.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问题的能力.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把握高考动向. 

    6,适时地探索高考复习的新形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日常学习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7,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加强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坚持听课评课制度,虚心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人均听课节数30节,通过听课、评课、分析研究,寻找不足,研究对策,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大家都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结合政治教研组“自主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每个教师都认真制作教学课件,应教研组的要求认真上好公开课,并获同行的好评。 

第2篇

而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比以后得到的印象对事物产生的作用更强、持续的时间更长。可见,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会直接、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本人及其所教学科的印象和态度。同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费砍柴工”,这些道理也提醒我们,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第一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要去计较“课时”或“进度”的一时得失,围绕“第一课”的特定目标和任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使其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一、精心备课有的放矢

1.科学定位目标和任务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充分认识学习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特别要注意在学生的生活中备课。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中学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有着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求知、求美、求真、求友谊、求有价值的人生,更渴求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老师若能走进学生生活,并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必能是思想政治课增强吸引力。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考虑学生所急、所忧、所乐,而后因势利导,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2.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和内容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主要环节或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场白;介绍自己的有关信息;对比初中思想品德介绍高中政治课的特点;介绍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本学期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增减、调整以上内容或环节。为了提高“第一课”的效率和效益,教师可考虑制作相关课件来实施教学。

3.高度重视形象和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获得的主要是关于对方的表情、姿态、仪表、服饰、语言、眼神等方面的印象。它虽然零碎、肤浅,却非常重要。因而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从形象上看,教师的衣着、发型等要干净整洁、自然朴素、得体大方,力求与环境、身份相符。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履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用运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因此教师要情绪饱满、眼神亲切、声音洪亮、话语真诚,不要试图通过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来树立自己的威严。言行举止要讲究文明礼貌,注意语言表达简明扼要,不乱用词语。

4.尽快熟悉平等对待学生

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记住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效课堂形成的重要条件。从“第一课”的角度讲,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知到自己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使学生佩服教师,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后者本身不是目的,但这样的结果无疑有利于今后的教与学。

教师可通过与班主任和课代表交流,查看学生的学籍资料,了解班级、班干部、特殊学生的情况,(尽量)记住学生的姓名,但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分成绩优劣,尽量做到平等相待。

二、激情交流有效实施

1.开场白要充满尊重和期待

“第一课”的开场白可以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教师藉此表达对学生应有的礼遇、尊重和期待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的关键词应该是“祝贺”“祝愿”和“希望”:祝贺学生顺利地实现了从初中到高中的人生跨越,进入学习生涯的新阶段;祝愿学生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同学、新的教师、新的任务能够身心愉快、学习顺利、收获成功;希望学生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自己,多多支持和配合老师。

2.适度自我介绍,奠定合作基础

老师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既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也有利于师生间的合作。老师在作自我介绍时,不应过于简单,至少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甚至QQ号、网名、微博等)、办公室地点。此外,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简单履历、特点以及重要的学术头衔。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光荣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信赖,但要掌握分寸,防止夸大和炫耀。

3.提供合理化建议,尽快适应差异

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高初中政治教材的差异,考试要求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学习方法上强调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主动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规范言行、指导人生。第一节课最好给学生介绍一下阅读课本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是注意本课程的知识层次。二是注意强调看书过程中,要动笔,借助各类教辅用书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甚至是剖析重难点的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寻找现实的素材,尝试着分析,才能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锻炼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思考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4.尊重学生,允许表达合理诉求

第3篇

关键词: 政治课堂 提问 教学艺术

提问是一种课堂上常见的沟通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辅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所以说,好的提问技巧堪称教学的艺术。政治教师要如何通过问的精彩构筑高效课堂,让提问变为课堂教学的艺术呢?

一、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

课堂上所设计的任何提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服务的,这就要求所提的问题符合学生实际,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关注,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倾向。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而进行提问,就无法引发学生共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这样自然会影响提问有效性。很多时候,由于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教师的提问教学甚至可能无法顺利进行。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依法纳税”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就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开的公司因为经营发生了困难而做假账,目的是为了少缴纳一些税,你们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吗?如果你遇到了这种状况会举报自己的爸爸吗?”问题提出以后,课堂上一片沉默,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得非常不恰当,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所设置的情境会让学生陷入非常为难的境地,毕竟情境中的人物是自己的父亲。面对这个尴尬的提问情形,我也只能草草地自己回答收场。吸取了这次教训,在上另外一个班的课时,我将问题设计进行如下改动,把从网上搜集的一些网友关于纳税的观念拿出来讨论:

网友甲:钱是我自己赚的,不偷不抢,凭什么要交这么多给国家?

网友乙:凭什么我赚的多,交的个人所得税更多,照这样的道理,那些没有能力的、懒惰的、赚钱少的人更占便宜喽!

网友丙:也不知道交那么多税交到哪里去了,感觉都是白交!

当我把网友的这些言论展示出来以后,这样问学生:“以上几个观点你们有没有赞同的?如果有,请说明你赞同的理由,如果没有,请说说你的观点。”问题提出以后,班级里的学生立刻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上一个班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因为,此次提问以网络发言这种学生耳熟能详的形式进行讨论,不但会让学生觉得较为亲切,同时,抛开不恰当的情境设计,学生不会有太多思想负担,可以更好地畅所欲言。就这样,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自然地了解了税收的意义及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二、提问要遵循有坡度的原则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及学习规律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参考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可以决定学生所能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而为了尽量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认知,教师当然希望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高度,但很多时候,当高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难以企及,这时候,问题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坡度的问题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宜坡度过大,一上来就是一个高难度问题,这样会把大部分学生挡在提问之外。教师只要根据问题,适当地铺设一些问题阶梯,使得问题具有坡度,就可以大大强化提问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人生价值”的时候,如果上来就是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人生价值,怎样实现人生价值?”那么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被问住,不知道从何答起。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就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组合:(1)高一的时候我们学过经济学中有关“价值”的问题,回忆一下,经济学中的“价值”指的是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样物品具有某些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又是什么?(3)今天我们讲的哲学上的“价值”指的是什么呢?与前面所学习的价值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通过以上三个问题,使得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思考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通过这种自然的过渡,学生的思维也会在缓缓的“爬坡”过程中逐渐被打开,这样一来,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三、提问形式和内容要尽量新颖有趣

思想政治是一门偏于理论知识的课程,因此,枯燥无趣是很难避免的问题,教师要想把政治课上的精彩纷呈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提问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理所应当承担起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重责。为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在不影响提问效果的前提下,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尽量做到新颖有趣。教师可以将所提问题蕴于有趣的故事、动听的歌曲、生动的谚语等形式之中,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提问形式下对所思考所学习的问题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量变与质变”时就以一段歌词“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1]为引子,开启了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思考,我还曾经以谚语、俗语为形式,给学生设计了很多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谚语、俗语找出背后的哲学原理,或者根据哲学原理找一些谚语、俗语。例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动地演绎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映了一个人看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等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同意识;“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则反映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应当尊重规律,等等。将提问内容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比起直接提问,其产生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更容易思考这些看起来很有趣的问题,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提问只有讲求一定的技术,才能打造出精彩有序的学习环境,而这样的提问必然蕴含丰富的提问艺术和技巧在其中,不经过反复的锤炼与思考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重视提问艺术,其次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研习提问技能,使得自己能够真正掌握提问的艺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启莲.政治教学中课堂提问问题与策略琐谈[J].黑龙江史志,2009(12).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作业;设计;应用;评价;实践

2014年4月我校政治科组开展了高中政治作业的设计、应用和评价的研究,在学生作业的设计、应用和评价方面初步取得成效,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大幅提高,优秀作业不断涌现,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成绩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完善作业的设计、应用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的不懈追求。《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探索,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使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此,教师要关注自己教学的每一教学环节,作业设计也不容忽视。

一、高中政治作业的不同类型

1.根据多元智能表现进行划分

教师给学生设置的政治作业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划分,从而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业的形式和类型,从而给学生布置出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作业的探究中增加政治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首先高中政治作业根据学生的语言、自我认识、社会实践、人际等智能的多元表现,可以划分为:表述型、探究型、体会型、操作型、调查型等类型。高一学生刚刚接触政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表述型、探究型的作业,促进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和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例如当学生理解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并理解了价格变动的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究:“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含义是什么?通过对于所学知识的分析,学生会深入地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对于高二的学生,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可以多运用体会型的作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于高三的学生,他们基本掌握了政治学习方法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从实践能力上多去培养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操作型、调查型的作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例如学习了《投资理财的选择》后,学生理解了银行存贷行为,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行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制定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方案。这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动手操作的一种作业,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不同阶段智能特征划分

在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智能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给学生设置作业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对症下药。学生通过教师的作业会感觉到教师就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设计的,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认真地进行作业的写作。

根据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智能特征可以把作业分为:探究型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高一年级学生刚刚接着政治理论知识,对于理论掌握的还不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注重多给学生布置探究型作业;高二年级学生应注重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认识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高三年级应注重综合性作业,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需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来促进学生把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在总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知识框架。

3.根据不同学生智能差异划分

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布置政治作业时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结合不同的学生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可以把作业划分为: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层次化作业、开放化作业。

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和潜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来布置作业。高一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是异常的丰富,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个性化的作业。比如学习了有关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一个手抄报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弹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探究和思考。

高三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政治问题分析的模式,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很强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多设计一些层次化作业和开放化作业,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层次来进行作业的选择,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高中政治作业的应用

1.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激发政治兴趣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多用丰富的政治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后学生了解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展板: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和资料,展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业的设计情况会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作出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在作业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通过对于作业的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学的调整,促进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因材施教、科学施教。教师通过作业还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知识是掌握了还是没有学会,在哪些知识方面存在着欠缺。教师了解后,就可以遵循作业设计原则与规律给学生设计出恰当的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把学习情况告诉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有的放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2.设计符合认知作业,实现高效课堂

教师通过不断对于高中政治作业的研究会使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师要根据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作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写作业的快乐和乐趣。教师设计科学的作业,会促进学生快乐学政治,以积极地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学政治,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健康发展。

3.形成作业科学体系,灵活用于教学

教师对于作业的研究会让教师更加了解作业的类型和作业科学设置的方法,从而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作业设置科学体系,让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出更科学、更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并且针对高中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和作业设置。高中三个年级的作业应该是一套完整的作业体系,从而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教师在大脑中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就会把自己的理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给学生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例如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应该有作业,而且是针对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复习和巩固的;高二年级的文理科学生的作业应该是不同的,理科生主要是为了能够达到会考要求就可以了,而文科生对于他们的要求要高一些,他们需要面对高考,要用更高的要求来指导学生;高三年级的文科学生因为有高考的压力,教师需要根据考试要求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给学生提出有效的教学和作业指导策略,规范应考教学行为,减负增效。

三、高中政治作业的评价

1.作业评价有效功能

教师的有效评价会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的评价要客观、真实、全面,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评价作业时给学生写上一句“你有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你的思路真的很具有创新精神。”“你书写的很工整,看你的作业心情真好”等等,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写作业中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2.作业评价科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的一项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注重作业评价的科学原则,关注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鼓励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作业的引导下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了《收入与分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或者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这属于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可以从中挑选出一项,或者是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评议。例如有的学生评价了文化广场的利用方面,很多人会利用这个场所在这里跳广场舞或者是锻炼等等,特别评价了广场建设方面的信息和情况来进行分析。学生选择的公共设施非常具体,评价的方面也很到位、全面。但是有的学生只是很笼统、很抽象地说出了公共设施这几个词来进行评议,没有针对性,看起来很模糊。教师在对这样不同的作业进行评价时要对写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写的不全面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改正。

3.如何进行作业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就是由教师独立的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其次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角度评价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后是评价方式多元。用符号、等级、评语的多钟方式来呈现评价,使作业批改更明确。

例如在教学中学习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生明白了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理解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模拟一次听证会的作业。在作业的评价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科教师以及个别学生家长前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展示情况。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表达,个性的展示,以及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知识表述情况等。教师不同的评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

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尤其是书写的作业要注重批改的符号、等级、评语。教师确定的符号、等级和评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作业书写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给学生的符号和等级会对评价高的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评价低的学生会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知道自己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从而积极地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带来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

总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和类型应该是多样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和智能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有效的作业设计和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通过学生做作业以及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学生才能进而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创,实现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对于政治课堂流连忘返,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杰.《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4]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5篇

最后我想说,我们哭过;我们笑过。我们累过;我们苦过。我们付出过;我们得到过。但是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无怨,我们都无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学生军训方案,望大家喜欢。

初中学生军训方案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实践“三生”教育,提高学生体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七年级军训方案。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______

副组长:______

组员:______

2、工作小组

(1)政治辅导员:七年级各班主任共8名。

职责:做好学生的政治辅导工作,协助教官做好军训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向学校汇报和反映学生动态。

(2)教官:武警支队教官8名。

职责:具体负责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3)后勤保障:由总务处安排

职责:负责军训期间的水电等后勤保障工作

(4)医务组:由医务室安排

职责:负责军训期间的学生医疗卫生健康情况。

三、参加对象

全体七年级学生

四、军训事项

1、时间安排: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共计三天时间。

2、训练内容:队列、队型训练,内务整理训练、广播体操训练等。

3、军训地点:学校操场、篮球场及寝室内。

五、军训要求

1、班主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训练场地配合部队教官工作,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军训期间,要求所有参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军事化教学秩序。

3、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命令,尊重教官,遵守教官的训练要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任务。

4、宿舍生活老师要在军训期间配合教官进行学生内务整理。

5、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暴食暴饮,注意营养均衡。

军训期间身体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报告教官或班主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具体安排

初中学生军训方案范文二一、军训地点:市警备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二、军训主题:接受磨砺百炼成钢

三、军训目的: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发扬我军优良的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了解简单的军事常识,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基地介绍:

市警备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坐落在青山环抱的布吉水径村旁,占地近10万平方米,先后投资约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近 30000平方米 ,能提供训练用住宿床位3000个,宾馆标准床位200个,____人可同时就餐,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训练基地。基地有各种专业课室数间,有篮球场、网球场和4个标准足球场大的军事训练场、修建了体能训练营、野战营、野外攀岩和专业攀岩等设施。基地射击楼可供全天候实弹射击训练,能让每一位学员亲身体验到实弹射击的刺激和快乐。

基地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国防训练活动,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政训教师、技术过硬的军事教官、细致如微的生活教师。基地规范的军事化管理、严密的活动组织、真枪实弹和内容新颖的文体活动,赢得了园岭小学、美莲小学、南山实验、深职院、三星、顺电、华为等数百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评价。

五、备注:

1、活动费用:元(含交通、住宿、就餐、饮水、保险、军训、场地管理、军服租用、活动光盘、教师招待)等费用;

2、营员自带物品:餐具、洗漱用具(牙具、毛巾、口杯、拖鞋等)、换洗衣服、自用药品、雨具、背包及运动鞋等,禁带贵重物品(如有遗失,后果自负)。

五天军训安排

初中学生军训方案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学生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组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

二、军训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爱军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及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作风;通过军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时间:八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二十七日,为期五天。

四、军训对象

高一、初一年级全体新生。

五、军训地点

校内

六、军训组织、过程安排

1、场站四战连官兵帮助军训

2、成立军训领导小组

3、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明确分工

4、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安全工作。

七、军训内容

军事训练以队列条令为主,内容是:

1、立正和稍息2、停止间转法3、整齐报数

4、行进与停止5、集合、解散6、宿舍内务整理

八、评比

1、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军训先进个人

2、每年级按照班级数的三分之一比例评选出军训先进班集体。

九、总结

1、每生写一份军训体会

2、班级写一份军训总结(上交政教处)

3、学校写一份军训总结。

十、工作职责要求

1、各班主任对军训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政教处认真组织、积极筹备,周密计划、认真落实,各处室要积极配合,齐抓共管,认真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保证学校军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2、军训领导小组成员和各班主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入训练场地,配合部队教官工作,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要求,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部队教官在组织训练教学时,要认真贯彻执行解放军训练条例,努力做到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纪律,文明带兵,举止得体,确保军事训练科目的完成。

第6篇

(西昌学院武装〈保卫〉部,四川 西昌 615013)

【摘要】西昌学院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是全国重要的彝族聚居区之一,属四川省管理的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军训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工作体制的创新和研究顺应民族特色和时代的需求。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工作和建立军训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以西昌学院为例,从军训工作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旨在对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体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方法与技巧

大学生军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是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如何提升新时期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就此,本调研团队在西昌学院校园网页做了一个关于“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要不要取消?”课题的调研,对我校2011级参加军训的民族学生做了1000个抽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14份,弃权86份。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对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一点认识与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汇总,结果:有70.5%表示反对取消,在我校的调查中93.06%的同学认为军训是很有必要或者可以接受的,这说明大学生军训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受欢迎的。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当务之急大的难点,就在于机制的创新。改革军训工作体制机制,尤其是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方法的创新,能够推动我国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以下几点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实践与认识,供读者的参考:

1根据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单独制定大学生军训教学大纲,统筹兼顾民族地区特色,提前做好军训前期筹备工作

大学生军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没有一部针对大学生军训的教学大纲,各级学生军训都是引用的中国《军事训练大纲》,使学生军训目的、方法、时间以及达到的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照搬照套现役军人《军事训练大纲》有关,虽然学生接受短期的军训,但是学生军训效果走马观花的感受,没有抓住学生军训的要害,似乎成了形式主义,让各级学生军训工作走了样,变了调,没有真正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升各级学生的军训效率,规范全国学生军训工作的行为,作者认为国家层面应当制定《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行政法规,通过行政法规统一指导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使学生军训工作作出具体化、系统化,以及要求学生军训要达到的标准和军训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军事训练大纲》限制学生军训的泛滥,明确学生接受军训的层次和对象,取消中小学军训泛滥的局面,让大学生饱满热情接受祖国统一的军训,杜绝从小学生起军训到大学的视觉疲劳,根除学生军训成为“老油条”的问题。

1)按照《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行政法规,因地制宜,制定大专院校大学生军训的教学大纲,提前精心谋划军训的内容,做到早计划、有安排、提炼军训工作的尚方宝剑。

2)提前制定大学生军训工作机构的联动机制。

做好军训工作的联动机制保障,是检验军训效果的保证和前提。大学内军训工作部门,环环相扣,特别需要涉及到学校武装部、学生处、团委、后勤、医院及各院系的密切配合。因此必须做到周密规划,统筹安排,协调一致,才能保障军训工作的顺利展开。

3)因地制宜,兼顾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根据军训对象,因人施教,提升民族学生的军训质量。

西昌学院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州府,地理位置特殊,接壤云贵川交界处,是全国重要的彝族聚居区之一,也是四川省属新建的本科院校。

开展大学生军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其军训方法的创新,顺应民族大学生多的特色,不断创新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方法至关重要。自2004年建立本科院校以来,我校学生军训模式由过去到驻军训基地训练改为校内军训,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军分区承训,学生辅导员担任连队指导员配合部队开展工作。每年军训前成立由凉山军分区司令部和学校领导及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军训指挥部。下设军训团,由部队参谋长任军训团团长,学校武装部部长任军训团政委,形成了部队和学校相互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指挥部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军训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军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军训内容也不只是单一的队列、内务训练,而是把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文艺汇演、新生运动会等融入其中,使军训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参与的兴趣得到提高。

4)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效果,不断创新军训方法与实践

在对彝族学生的调查中,同学们对学校的军训工作表示了认可,81.5%的同学表示对军训内容的安排比较满意,40%的同学表示十分满意,满意度达到92%;45%的同学倾向于半个月的军训时间,42%的同学倾向于10天;88%的同学选择在校园内军训,12%的选择在驻军训练基地。从这些数据说明,在校内军训,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军训效果好坏。

2不断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方法,兼顾移风易俗双语教育能力,强化“一日生活制度”的核心,紧扣军训效果与实践

谋划好军训前期筹备工作,是军训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考虑军训期间需要加强的各个环节,积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进军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2.1强化“一日生活制度”管理,准确引导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习惯,自觉接受新的养成和良好习惯

大学辅导员是一个学生走向成人,迈向社会的后期启蒙者。教师的举止和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气质发育和后期发展。在军训中辅导员及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深入训练现场,主动了解参训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状态,及时解决军训中的问题。在与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相处中,围绕军训目的,抓住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薄弱环节,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强化管理,让少数民族心服口服。方法创新思路如下:

(1)既可保障学生的军训效果。又可利用军训机会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在开展军训期间,要求辅导员始终坚守在训练场,做到行为世范、学为人师的表率。

(2)抓好学生骨干并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在军训班中担任副班长、宿舍长等职务,一方面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另一面可以考察他们的能力,便于学生干部的进一步培养。

(3)合理安排文体活动,调节军训气氛。同时在军训中穿插了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文艺汇演、新生运动会等活动,充分丰富了他们的军训生活,缓解了他们的疲劳,同时还达到了鼓舞士气、陶冶情操的目的。

2.2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科学实施军训主要内容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参加过军训,但诸多限制,他们只进行了以队列为主的部分军事训练,缺少系统性和后继性,对军事训练内容、方法、意义等了解不深。为了提高军训效果,在大学阶段的军事训练层次应该更高一些。

调研中,我校2013级新生中41.65%的学生喜欢擒敌拳这个军训科目,18.43%的学生希望增加国防知识、现代科技等军训内容。

因此,不但要对其进行队列训练,还要加强他们学习军事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质。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施训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同时,教官、带队教师和学生骨干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不提倡学生带病坚持训练。

2.3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与军训宣传阵地相结合,激励少民族学生饱满的训练热情和昂扬士气

军训中要充分利用校园彝语新闻、校园网、军训简报、总结会、标语口号等宣传阵地,成立军训宣传报道小组,不断挖掘感人亮点,大力宣传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在大学生军训中,坚持每日表彰优秀营、连、班,学生日出记者团认真拍摄学生刻苦训练的每一瞬间,对于优秀典型及时在校园新闻网宣传报道,使学生军训士气得到了鼓舞,保持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高涨情绪。

2.4加强后勤安保工作,保障军训开展

首先军训中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严把饮食卫生关,饮食部门负责人每天现场督导,确保学生饮食健康。

其次建立医疗保障机制,实行医生随营制度,每天配备两名随训医生值班,及时救治伤病学生和处置突发伤病员。

最后,安全保卫到位,训练场地、门口等地方保卫人员站岗,不允许军训无关人员私自进入训练场地,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此外,军训相关人员配备对讲机、专用车辆,为工作开展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便利。

2.5关注彝族地区学生心理,开展针对辅导

科学分析和把握军训过程中,彝族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是确保学生军训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军训阶段心理变化基本上分为“新奇期”、“疲倦期”、“适应期”和“留恋期”四个阶段。军训初始,大学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因此要做好训前动员及宣传工作,让他们明确军训的目的和要求,在思想上真正做好吃苦的准备,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投入到艰苦的军训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训练难度的加大,开始出现厌倦期,学生会感到各种不适应,学生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个别同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同时指挥部适当安排一些文体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厌倦期后,学生逐步适应军训生活节奏,训练质量和组织律性都得了加强,这时士气可鼓不可泄,要不断鼓励学生坚持训练,克服困难,取得军训的最终胜利。军训后期,学生开始留恋军训生活,这个时期要引导学生巩固军训成果,使他们把军训的收获、体验加以提炼升华,从而从思想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3认真总结民族地区军训方法与技巧,形成军训后期成果提炼

当前我国大学生军训多为两周左右的集中教育,军训教育效果随着军训结束也逐渐淡化。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每年军训中的方法和成果,形成文字和影视图片资料,通过广泛收集和整理,积极探索军训中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完善军训成果的长效机制。只有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训练技巧与方法,不断改进大学生国防教育效果,有效把军训成果融合到素质教育中去。

3.1认真总结,提升民族地区军训教育内涵

军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军事训练,更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相关领导应加强对军训教育工作的再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校相关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和参训学生对军训重要性的认识。军训后期,学校应及时总结军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善于发掘和继承优良做法,不断提升军训教育的内涵。同时要求参训学生认真撰写军训感言,通过对国家安全形势、社会责任、军训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通过大学生军训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抽样调查:50.16%的少数民族学生觉得军训使他们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47.73%的彝族学生认为自己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增强;47.67%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军训中加强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作风。

3.2逐步建立健全大学军训机制,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军训成果的转化

逐步完善大学军训工作机构,巩固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推行军训工作部门双语教学能力,逐步实现民族地区军训成果的转化,建立大学生军训长效机制有着深远的意义。

例如经过军训中,彝族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身体素质都得到增强,借此制定和完善早操早读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对于学生增强体魄、健康成长终身有益;军训之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借此制定完善评奖评优表彰制度,能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等。

因此,我们要将整理内务、身体锻炼、组织纪律、心理素质等军训内容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军训成果转为长效机制,发挥军训教育的最大效应。

3.3因地制宜,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规范军训教学大纲

随着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日益变化,我们更应当在每次军训结束后,广泛调研,及时归纳军训工作的发展规律,保障军训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特别是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工作中,因地制宜,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规范军训教学大纲。大学应当注重制定自己特色的军训教学大纲,不能照搬照套现役军人的《军事训练大纲》,因为施训对象不同。大学需要依据《中国军事训练大纲》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特点的军训教学计划,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工作原则,始终遵循军训工作的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做到科学施训。

军训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如何保证其科学规范,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82.8%的学生认为此次军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77.03%的学生认为军训虽然辛苦但是可以接受,说明此次军训是比较成功的;在军训过程中比较难克服的因素方面,36.86%的学生认为是天气炎热,26.29%的学生认为是睡眠不足,这些都是学校今后军训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新时期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仅仅是军事技能和思想品质的训练和提升,还关系到民族学生人格人品的健康和发展。用以军训的成果转化,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为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今后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健全新时期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方法与技巧,大胆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勇于破除军训中不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机制弊端。周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军训前期准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采取有效激励,巩固军训工作成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搞好军训后期成果提炼,促进军训成果转化。军训工作的创新,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创民族地区大学生军训工作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J].2007.

[2]陈永添,梁元元.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及创新[Z].学理论,2011(16):209-210.

第7篇

Abstract:The Kangting county Tibetan middle school is a Ganzizhou only key boarding Tibetan middle school, is also in Ganzizhou first carries o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the Key Middle school, this articl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is school high middle 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work, and attempts for this curriculum reform to seek for the good way and the way.

关键词: 藏汉双语 藏文中学 新课程改革

key word:Tibet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Tibetan Middle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甘孜藏区汉语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A06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理念是构建一个“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体系。新课程实验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0年秋季起,该校将在高中起始年级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为推进此次普通高中的课改,该校师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多年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是这次新课改同其它普通高中明显不同的地方。笔者就该校为贯彻落实好此次新课改的实施方案作了以下调查:

一、 康定县藏文中学高中部基本情况

康定县藏文中学高中部执行一类模式为主,一、二类模式并行的教学计划,整个高中部现有三个年级7个班,学生人数为316人,其中一类模式班级5个,二类模式班级2个,一类模式理科班1个。2010年秋季,学校计划高中招生数为210人左右,计划设立4个教学班。学校高中部现有专职教师17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职称结构中有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0人,未评定职称4人,从教师学科上看,学校高中部无专业地理、生物、化学、政治教师,尤其是在一类模式班级,更加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师。在实施高中课改后,学校需要专门的实践课教师及部分学科教师。

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

由于高中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文字表述相当新颖,同以往的课程相比较,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该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提高。

1、实事求是和思想先行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校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量力而行,积极积累经验。掌握思想先行的原则。

2、转变观念与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由于该校实行的是以一类模式为主,一、二类模式并行的双语教学,学校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师思想,使课程改革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

三、 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使用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

2、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3、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6、全面加强学校所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真正做到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7、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管理体系,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了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一)形式结构的变化

1、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的制定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要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同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并保证学生有机会多修习一些与高考紧密相关的科目和模块。

2、学生选课指导和个性化修习计划的形成

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教育体制使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判断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选取最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

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探索适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4、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

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二)基本内容的变化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推行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课和制定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推行适应新课程教学特点的藏汉双语教学组织形式。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根据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制定学生学分管理办法,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真实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

4、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校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建设,形成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给该校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为目标,制定学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

(一)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新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二)教学研究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切实做好学生指导工作,转变传统学习观念

(一)一类模式班级的管理

学校一类模式按照学生自愿及学生成绩情况,在高一时开展必修课程。高二后,根据学生特长及学生自愿划分文、理科班级,选用选修教材。教学中由班主任老师管理学生,其他科任教师协助。

(二)二类模式班级的管理

二类模式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三)管理设想

第8篇

关键词:专业特色;学生工作;经管专业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收获,辅导员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不断变化发展的专业培养模式和90后学生独有的特点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成为摆在每位辅导员眼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现实要求,本文以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为例,从专业特色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围绕专业特色的学生发展要求来开展学生工作,并结合90后学生特点探讨如何做好两方面的结合,为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特色

要了解新时期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可从其发展现状及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各高校经管专业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从发展机遇来说,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与此同时,经管类专业近年来仍然是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1]。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同时也存在巨大隐忧,突出体现在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速度快于人才需求速度,以及在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经管专业发展不平衡两个问题上。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高校经管专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还要靠走强化特色、凝聚内涵的发展道路。

2.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当前,就业针对性不够,关键技能不突出已成为制约学校经管专业特色凝聚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的瓶颈。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教育模式和学生培养成果两个方面。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历来是“重知识传承,轻知识创造”,专业教育模式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存在。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多以书本内容、教师讲授为主,缺少情境式、研讨式教学,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开放不够,经管专业知识更新相对缓慢,与学科前沿的结合、与边缘学科的交叉都很少。虽然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一直在强调加强实践育人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但由于课时受限、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计划改革不及时不彻底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改革的进度还是远远跟不上学生培养的需求。

学生培养方面呈现出在就业压力驱动下的单一化模式。当前经济社会中企事业单位要求经管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水平、创新能力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就业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生活态度,使得大学生为了就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功利性学习,各种公务员考试、英语资格考试、证照资格考试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对于经管类学生而言,由于就业渠道和择业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这样使得学生很难有时间和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中,不太重视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实习实践,即使有机会参与其中,也存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督促和引导高校教师积极采用情境式、研讨式教学模式,并试图努力设计出以经管专业学生为主体,形成以增强创新意识、自我训练为主的基础性专业知识的全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国内外校际间和校企间的合作。实践表明,通过校际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能让经管专业学生认识到大量的现实问题,走出只注重课本,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境况;另一方面可找出企业所需要的经管类人才的特质,以便学校做以参考调整教学课程或教学及科研方法来适应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需要在培养经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下功夫,经管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对模糊的物质、感性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培养经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在注重共性培养的同时,学校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结构个性化的环境,让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构筑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可以具备更多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能力。

二、经管专业背景下开展学生工作的方向和具体要求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工作,要重视在平时工作中进行对本专业的专业研究,结合经管专业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开展工作,以更好地配合并完善教学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在扩展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上形成合力。

1.重视“专业延展”,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工作范畴

“专业延展”[2]是指在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之外.以第二课堂为主导,结合学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活动,将专业学习和专业精神融入学生主体,通过与专业紧密联系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专业延展作为专业教学的有益且必要的补充,其落脚点在于利用业余时间,采取丰富多样的手段和办法,真正加强学生在现有学科背景和专业设置下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专业视野、专业信心等等。

学生工作的任务从专业教育上说,就是需要学生工作教师积极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出谋划策,积极构建系统化、全程化、全面化的辅助专业学习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有效激励学生爱专业、勤钻研,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自如运用。由此可见,“专业延展”完全可以依托学生工作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易被学生接受等特点和优势。通过各种专业活动、专业训练、专业交流、专业实践等形式.辅助强化专业学习,并通过这些形式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中去,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观和价值取向。

经管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专业特点上都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其专业延展的具体方向有所不同。理工科的实践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而经管类专业则要求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判断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充分融合,灵活运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要求和满足经管类专业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大学阶段要给经管类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2.以第二课堂为主要依托载体,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第二课堂有着形式多样、参与性高、育人实效性强等特点。结合专业培养和实践教学计划,梳理开发第二课堂载体,挖掘整合第二课堂资源,健全第二课堂的保障制度,构建起第二课堂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弥补第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

由于教育教学任务和角色的不同.承担第二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责任人和设计者应该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学生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辅导员应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掌握导向,策划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办法和套路,通过第二课堂的一系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第二课堂的开拓可通过创建特色品牌活动和专业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参加各类专业性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或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专业性社会实践基地等三个方面进行。

特色品牌活动和专业性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平台。学生工作应结合经管学科专业特点,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例如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及财会技能大赛等,通过特色品牌活动的开展,实现学以致用,把专业课堂学习的领域充分扩大化,督促学生反思专业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并促进专业学习的深化。本学院上学期开展的创意营销大赛便在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成功举办专业品牌活动上的基础上,培育专业性社团,并聘任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对活动组织策划进行科学指导,保证品牌活动的质量和意义,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组织学科性活动、专业竞赛、课外学术交流等工作中积极的能动性作用。在此方面,本学院所创办的“米兰职场训练营”已开始进行积极的运作与尝试。

各类专业性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参与诸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及全国大学生模拟沙盘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质,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利用假期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专业的应用领域和方向也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学生工作者应积极利用这些平台,发挥学生工作贴近学生的优势,配合教学做好对学生的培养工作。

积极创建专业性实践基地,可使第二课堂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工作者应利用就业双选会、人才洽谈会等契机,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创建并协助完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岗位体验机会。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的专业运用。通过开拓“实战”机会,帮助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开阔专业视野。

3.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如今,“90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环境造就了他们比较鲜明的素质特征。要更好地开展专业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的主体特征[3]。

“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普遍比较独立,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他们乐观自信、思维超前,但往往自我意识过分强烈,易于极端化,易于受错误思潮影响;在行为上渴望独立,讨厌各种束缚,喜欢标新立异,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执,存在着浮躁、任性、承受挫折能力差等弱点;在心理上由于缺乏阅历,普遍比较脆弱,承受不了委屈,易受伤害,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在认知上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但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具有以上特征的“90后”大学生,作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一线辅导员,在开展专业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时,应注重提高一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当前对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要求的背景下,加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学习可以从辅导员自身、学生主体、专业背景三个方面来阐释。从辅导员自身而言,在注重思政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从学生主体而言,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体特征研究,使学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从所面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而言,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的研究,以增强学生工作实效性。只有做到三方面学习的相互结合与统筹兼顾,才能使自己较快地具备学生工作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第二方面要提升创新意识,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工作,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要懂得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一个突出的表现方面就是利用网络工具来开展工作,创新学生工作方式,如利用微博、人人网、QQ群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等,使网络成为一座师生之间和谐沟通的平台,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既能畅所欲言,又不失理性和建设性,,促使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多种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与互动性,易受到学生群体的广泛欢迎。

第三方面要注重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工作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加强对存在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及心理困惑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做到各方面均衡发展。

三、结语

总之,要使得高校学生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学生培养工作,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健康成长与成才,必须立足本学院专业的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的研究,提高学生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生主体的特点对学生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和创新。作为一线辅导员,要从中汲取营养、发掘动力、开拓方向,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唐龙.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关键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3(3):22-24.

第9篇

一、党政两条线齐抓共管,建立矩阵结构的学生管理体制

学院根据本科生特点,提出了党政两条线齐抓共管、加强一年级班主任管理、二至四年级学士导师管理的新理念,创新建立系统育人的矩阵管理体制。加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配备和管理,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院主要领导、专家、知名校友为新生开设学业学术的指导讲座,拓展视野,建立专业思想,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至四年级本科生,实行学士导师制。由学院行政总负责,各系、教研室主任对本系学生负责,协同各专业负责人,由专门配备的学士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学术、科研创新等能力的精心指导和培养。高年级辅导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党建、班团建设和对学士导师的指导上,各教研室(研究所)支部书记和专业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本专业学士导师和学生的工作上。在学生培养管理上,形成学院党政两条线齐抓共管:党总支书记——辅导员——教研室支部书记——学士导师——学生;院长——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学士导师——学生。这种纵横结合的方式,形成矩阵结构的学生管理模式,切实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

二、创新学士导师制,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卓越培养体制

1.落实学生专业化个性教育,创新、扎实、有效地实行学士导师制学院实行学士导师制,主要针对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每个年级5人左右配备一名学士导师。学士导师一般由具有中级职称或博士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包括实验室教师)担任,其他人员(如不具有中级职称或博士以上学历的实验室老师)提出申请,经资格认定后也可以担任。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学士导师选择与分配工作。原则上在各专业范围内,采取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方式,最后由学院统筹安排。一旦确定学士导师与对应指导学生,原则上不再更换,对于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如有充分的理由,在选题阶段,经双方学士导师同意,学院备案,才可以更换指导教师。学士导师履行的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学业指导(选课、学习成绩、诚信考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科研、创新等)。学院对于学士导师的工作,给予指导每位学生每年4学时的工作量补贴。对于学士导师所带学生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情况包括学生以第一作者或负责人的名义公开、获得专利、获得或完成省市级以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类竞赛奖项等,学生拿到第二学位、被正式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正式与实习企业或其它单位工作签约,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其它一致公认的成绩等。学士导师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时具有优先推荐权,在学生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必须听取学士导师意见。对于工作特别突出的学士导师,每年给予一次额外奖励,奖励力度视育人成果的大小而定。对于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学生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学士导师,将会影响其任期考核等级和职务晋升,严重者将会影响其续聘。

2.做好新生教育,加强新生班主任管理针对本科新生,学院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每两个班约80名学生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主要由学院辅导员或专职管理人员担任。一年级新生面临学生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转变。班主任针对每位学生特点,加强通识教育,着力提高一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院每年年底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和获奖情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奖励。班主任工作成效也作为其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影响其职务晋升,甚至影响续聘。

3.对竞争力落后的学生采取帮扶措施在实施学士导师制的同时,对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落后的同学,采取帮扶措施,给予特殊的指导与帮助。安排落后学生和专业教师结对(学士导师优先,也可是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给予能力提高的指导;和学生党员结对(本班学生党员),给予思想提高的帮助;和成绩优秀同学结对(同专业优秀学生)“一帮一”,给予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日常帮助和及时监督。

4.建立学生的发展数据库,实现电子化管理为每位学生建立发展数据库。新生入学后,为其设计一张四年重要信息电子表,基本信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填入,并导入学校有关的信息系统数据。二年级转给学士导师,由学士导师跟踪填入相关信息,包括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及格课程、特长、重大奖项等。日常管理中,由学士导师在学校信息系统通过个人信息门户在网上进行信息录入和管理,实现学生管理的电子化。所填写的信息同时作为年底考核和奖励的重要依据。(信息门户系统未开通阶段,通过补充填写电子表格,更新学生信息。)

三、立足学生个性与需求,建立卓越工程师教学体制

1.压缩理论课程,增设“专业综合技能实习”环节人才培养不仅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促进人的发展,还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按照这种观念,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消除传统工程教育的弊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从2010级学生起,三年内完成理论课教学,第7学期增加“专业综合技能实习”环节(14学分,学时16周),根据学生就业、创业、出国、考研、选读第二学位等不同志向设计不同的专业综合技能实习内容。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生产实习模块、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和创新与创业实训模块。第8学期进入毕业设计,就业学生可进入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对有条件的专业可修改2009级学生的培养方案,参考2010级学生的培养方案先行实行。“专业综合技能实习”环节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生产实习模块,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创新与创业实训模块。生产实习模块: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实地获取专业及相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和企业实际情况,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的情况,利于学生择业和就业。本模块包括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专业教师和公司、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到相关公司、生产企业全面了解相关企业最新的科技发展、各生产环节和工艺等。近年来,学院与诸多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学院大多数本科毕业准备就业的学生,能够利用暑假等课余时间,到企业实习实训,了解就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这一模块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受到企业用人的欢迎。创新与创业实训模块:主要利用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学院与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基地进行教学。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学中心或产学研基地完成科学研究、实验、产品开发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学士导师制实行以来,对学生参加竞赛的专业指导大大增强。学院落实了对优秀学士导师指导竞赛获奖的奖励,也激励了学士导师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学士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需要投入很多业余精力。学院多位教师不辞辛苦,积极投入到竞赛组织与指导中,安排学生参加集训,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参赛。2011年,学院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有3组获上海市一等奖,其中有2组获全国二等奖。这充分体现了光电学士导师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敬业精神,成为学士导师中的表率。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模块:这一模块是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考研、出国能力而设置的。内容包括专业课程综合设计(实训)、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训练、国际交流生合作项目等内容。近年来,我院本科出国人数也持续增加,2009年为34人,占4.8%;2010年为46人,占5.8%;2011年为41人,占5.4%。2011年,还有多位毕业生,因安排在9月份之后出国,没有统计在数据之内①。

2.重点加强新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学院学生工作的重心向低年级转移,担任班主任的专职辅导员或管理干部每周都要去新生校区,集中精力抓好新生的工作。为使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了解熟悉专业相关知识及发展状况,学会职业规划和设计,树立创新创业思想,学院在第1学期增加“学业学术系列讲座”课程,由知名教授、专业负责人、学院主要领导、部分优秀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员给新生作学业学术系列讲座或报告,使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了解熟悉专业相关知识及发展状况,学会职业规划和设计,树立创新创业思想。对于一年级新生,班主任、讲座专家和辅导员共同努力,从做人道理、学习态度方法、专业思想、理想目标、校纪法规及恋爱审美等全方位对其进行教育。

3.打通学科实验室和本科实验室,改革实验教育体制杨振宁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4]。学院改革实验环节,实验室全部开放,实验内容全部清理,使本科学生也能享受学科建设的成果。实验以动手、设计、创新为主,以做出结果为考核标准,学生可以重复做,直到做出为止,消灭实验不及格现象。

4.加强国际合作大学间应建立起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进行国际化学习的机会,包括提供攻读双学位、联合学位和学分转换的机会[5]。学院与国外大学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开出更多的全英课程,相关政策向能开出全英课程的教师倾斜,争取有更多的学生与境外学校交换培养(互派一学期或一学年),吸引更多的境外学生来院交流学习。在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国外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同时,争取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

四、服务学生发展,构建卓越职业发展教育体制

1.以专业任课教师为依托,细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实践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6]。将专任教师纳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队伍,完善学生培养和管理体系,设立学士导师制。改变原来学生管理由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体制,改为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学士导师相结合的新体制。学士导师同时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学习、思想和就业等,尤其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作为专任教师的新任务,给予一定的培训辅导。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专任教师,参加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培训,并参加认证考试。新进教师,除了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的内容也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加以培训和辅导。在新体系下,从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来看,学院学生的本科毕业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学习与努力的方向更加清晰,本科阶段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高,出国和读研人数明显上升。2010年781名本科毕业生中,出国的本科生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5.8%,考上硕士研究生占14.9%。2011年761名本科毕业生中,出国的本科生占比达5.4%,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占比11.0%。

2.以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为依靠,加强大学生职业实践能力锻炼学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深入行业调研,对行业有清楚认识,了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需要技能、工作状态等,了解职场,调查各企事业单位潜在的用人机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7]。以加强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改进实验环节,压缩理论课程,三年内完成理论课教学,第7学期增加“专业综合技能实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根据学生就业、创业、出国、考研、选读第二学位等不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同的专业综合技能实习内容供不同学生选择。通过生产实习模块,使学生实地获取专业及相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和企业实际情况,增强职业生涯发展能力。重新布局实验体系,构建了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基础到专业的更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依靠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学院学生在国家级、市级创新创业类和科技实践类大赛中多次获奖,本科生申请专利和数量明显增加。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机器人大赛等知名竞赛中,仅2009年与2010年两年,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每年都是30多项,2011年更是达到近70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3.以合作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学院与行业内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培养关系,根据企业反馈,学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胜任力和综合素养。签约知名企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包括签约、升学、出国、合同就业和国家地方项目构成的高质量就业率,2009年就业率为65.17%,2010年毕业率大幅上升,达到87.84%,2011年尽管因有新专业毕业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业率仍达到79.76%。同时,学院加强与美国、德国等大学的合作,采取多种模式开展国际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第10篇

下面我简略地说说教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原则,而把重点放在教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和职能方面。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教学工作管理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基本途径。学校只有抓好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才能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管理好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指导、总结、评价等,才能最大地发挥师生的力量,充分而合理地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作用,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德育工作管理的意义

德育主要指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它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是这一切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管理好学校德育工作,协调学校德育各方面工作的关系,建设好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强的德育工作队伍,研究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头等大事。

(三)教务行政工作管理的意义

教务行政工作主要是指教务处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它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师生的教与学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搞好教育、教学情报和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工作,组织安排好学校一切重大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务工作管理的原则

(一)教学工作的管理原则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管理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而课程设置中规定了课程的开设、学年教学与复习考试、放假等时间,安排了、上课、传统活动、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考虑的,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增减课程、增减教学课时,缩短综合实践活动和放假时间。)

(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首先,课程标准只是标示不同阶段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框架,它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不似教学大纲像“高压线”那样对师生教与学的要求是刚性和控制性的规定,谁也不敢触摸。其次,课程标准回避了对教学详细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知识排列顺序及重点、难点这写具体的规定,仅仅是对这些方面提供了策略性指导、建议和可选择的设计模式,这些就为师生教学留出了可伸缩的弹区间,从而提供了师生自主性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可能。而不似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统一规定。)

(此外,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编写的,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校应组织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并创造性的合理使用教科书。教师可根据需要补充本门学科的新知识和校本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但不能脱离教科书另搞一套。同时要防止学生撇开教科书,把大量精力用在与课本无关的地方。)

补充:

对于新课标,与以往的大纲来比较,应该说,从客观上讲,无论是宗旨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体现了时代特色,教育教学观念比较新颖,蕴含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素质教育。从语文角度上,主要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还体现语文素养论的提出和实践论的强调,以及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提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是多元的、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是多元的、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多元的。此外,提出了“资源意识”的充分利用等等。

当然,作为新事物,新课程不可避免在充分展现其优点时,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原则性、模糊内容太多,可操作性的标准太少(否则就叫纲领,而不能叫标准了)。一些教学目标不具体,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和执行中的差异性。而且语文三维目标缺乏语文味,缺乏语文个性。语文总目标和学习方式也有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张冠李戴,用在学科上。还有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的刻意回避等。当然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否则,广大一些教师在执行中就不会有那么多茫然失措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批评和埋怨的时候,而是要积极推动。新课程的推进,实际上不是靠上面的强力推动,也不是靠专家的论证宣传,而是要靠我们广大一线的教师。有人说得好,改革未必一定能发展,但发展一定要改革。对新课标的态度当然也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辩证地对待,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靠我们老师去实践,去创造。新课标的许多实际问题,也要靠广大教师在推行过程中欧去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谈了。

2.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育过程。比如说,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凭借阅读教材,历练阅读能力、学习阅读方法、开发智力,提高人文修养的过程。它包括了阅读教学的所有方面,把握了这个过程,就把握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这个过程得以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个人过程得以体现,教学方法通过这个过程得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创造了种阅读教学过程的模式。这些模式既有个性,也有许多共性,一般来说大多是类似这样的模式:阅读准备——整体感知——品读理解——总体把握——欣赏评价——反馈调控,或者是对这个模式的增减调整。而“语文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都有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评价实施也多从课堂参与、阅读习惯、表达交流、学习方法和课外学习等方面着手。教学管理就应根据这些来管理教学,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遵循教学规律来管理教学。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有效性等特点。管理教学必须按教学规律办事。比如说,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总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进行的。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如果违背了这条规律,教学就会失效。又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与育人,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等都必然联系在一起,都是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语文教学来讲,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各因素间就形成了诸多矛盾。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要有一系列教学原则的指导。这些原则既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等一般教学原则之后外,还有反映语文教学特殊规律的特殊的教学原则。比如语言教学为语言训练服务的原则,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统一的原则,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兼顾的原则,语感训练与智力开发结合的原则,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言语实践联系的原则等。这些特殊原则都有确定原则的依据和贯彻原则的途径,否则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以上这些都是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的科学依据,也是教学管理者正确有效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依据。

(二)德育工作的管理原则

1.要结合教学进行德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长期以来教学实践的总结,也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各科教学都具有丰富深刻的教育因素。通过教学进行德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观点、培养良好的品德。

2.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德育。

这是进行德育的前提。不仅要从生理、心理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分析时代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实践证明,少年儿童容易接受教育,也容易受到腐蚀。当前,小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纪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必须克服德育工作脱离实际、呆板生硬、成人化等倾向。

3.必须遵循德育规律进行德育工作。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德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进行德育的规律。必须遵循。

4.德育工作一定要注重实效。

讲究实效,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因此必须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审核实践之中,于日常管理之中。德育还应重视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增强教育效果。

5.德育工作要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要求,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形成合力。

(三)教育行政工作的管理原则。

主要是遵循管理过程中“计划——实行——检查——总结”这一基本阶段的顺序,周期性循环往复向前推进,并按职、责、权三者结合,明确分工,密切协作的层次开展管理并合理组合协调学校各要素间复杂关系,以期最优化实现管理目标。

教务处是在校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机构,犹如部队的参谋部和工厂的总工程师室一样,教务主任犹如参谋长和总工程师。在学校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务处的工作不只是一些学校教育行政事物性工作,主要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教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原则办事,协助校长完成领导、管理教育和教学的任务。教务处主要具体负责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检查,指导全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文体卫生和实验室、图书室、文印打字、电化教学、校本教研等一切与教育教学联系密切的事项。它对办好学校,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思想管理。

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思想管理。这是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教学思想管理就是学校领导者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了,他们就会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就。而作为教务处管理教学思想的职能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务处所有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思想保证,否则将把教学引向歧途。

支配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观——教育观实质上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种具体反映,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上。比如,在时空观念方面,教师的工作效能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发展,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在民主观念方面,要坚持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始终保持一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家长式的教师。在法制观念方面,教师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尤其是教育的法律法规要学懂弄通。要学会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教育、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决不能“好心”办“错事”,甚至被推上被告席上去。在教育科学观念方面,要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教育体制、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组成因素。当今的教育科学理论日益丰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如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现代化,就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②教师观——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在教师,包括目前新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比如人们常用“蜡烛”“人梯”“渡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比喻教师无私奉献精神和教书育人作用。然而在今天,还应辩证地来看待,仅仅有这些精神品质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又不毁灭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而作为“工程师”,他不应做学生蓝图的设计者,施工者,学生的人生观蓝图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设计,描绘,自己去建造人生大厦,教师只能是指导他们设计,帮助他们建造。而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作为教育主体,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应做思想者、实践者、研究者、开拓者与创造者,成长为专家式的创新型教师。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上,应该是学生多个方面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应是组织者。

③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学生为主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化的见解。“学生”二字,“学”是读书学习,“生”是成长发展。所以学生应该是发展的人,而且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外因,学生才是他们自己发展的内因。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而学生发展有快有慢,发展也需要动力,需要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一些教师严重忽视了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和发展的道理,低估学困生的创新,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这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平甚至是终生的创伤,挫伤了他们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尤其不能低估后进生的创新潜能。

④教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材的涵义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现实教材等。新的教材功能观测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强调教材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新课程的实施使教材功能又以往单纯的教学提示改变为素材提示,这个改变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成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个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单元,进行内容整合等;可以自主开发教辅、教具、课件等;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等,但是前提是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需要和谐一致。事实上,现在以不是人教版一统天下了,而是“一纲多本”。从新课程的观点来看,教材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来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那么就可以选择地用,只要能达到目的,无论用哪一个“例子”都行。而且教材既然是“例子”,那么应该是用教材(例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子)。

⑤质量观——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本质上讲,质量观就如同人才观问题。国家发展需要各种行业、各种层次的人才。考上大学是人才,不能升学而在某一方面有才华有特长的也是人才。从今天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从一个方面证实,毕业生仅仅学业成绩好,学历高并不一定受用人单位欢迎,只有那些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是市场的抢手货。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重视培养视野广阔、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以往那种只顾教书不顾育人,只重书本死记硬背,轻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轻视智能的发展、拼命追求利益驱动的名利,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都是与正确的人才观相背离的。

2.教学的组织。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组织。这是管理教学的组织保证。教务处管理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研究组(学科中心组)与讲授相同教材的教师组成的备课组。学科中心组主要是通过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的教学研究组织,也属于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德、形成良好的教风,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①要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一个教研组工作开展得是否有生气,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要选拔教学水平较高、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组织能力较强、能团结群众、思想作风较好的教师任教研组长。对教研组长的培养,一是要明确其职责,要尊重、支持组长的职权与工作,给他在职责范围内处理本组工作的自主权;二是要建立教研组长会议制度;三是组织教研组长学习教育理论;四是组织教研组长外出参观学习。

②检查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校长和教务主任要根据各自的专长分工深入教研组,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一是要帮助教研组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这需要在讨论学校工作计划、回顾总结本组教研工作情况、讨论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确定本组的教研课题等工作的基础上制订本教研组工作计划;二是要指导教研组搞好教学观摩活动,在制订计划时应安排好一学期的观摩教学,确定每次观摩课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和执教者。观摩课前要组织全组教师共同研究观摩课的教材教法,讨论教案,修改教案,提高教案质量。观摩课后要开好评议会,针对教研重点,深入进行讨论,提高认识;三是帮助组织专题讨论,诸如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处理,课内外结合以及新课程中教师最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要使之制度化,对有关部门问题做出规定,课后与讲课教师交换意见;五是指导校验组的教研工作,根据各科教研组的特点,确定教研重点,并结合教研工作指导教师学好教育理论,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分析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小学教务管理之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这是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教学工作管理上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务处必须用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抓好教学质量管理。

①教学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

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是因为教学的要求是全面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智育,也要发展学生的德育、体育与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如在智育中,既要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质量,又要保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质量。具体一点,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就体现了教学质量要求。而且既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既要使优等生有较大的进步,又要使中、下等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使学生毕业后升学都能适应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要求。这就是全面的教学质量的管理任务。

现代质量管理,不仅抓产品质量检验,更重要的是要抓制造产品质量的工作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把废品永远消灭在检验之前。这就是科学的质量管理。根据这个精神,教学质量管理也应该是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往我们学校只重视检查教学成果的质量即学生成绩,而忽视了管理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两极分化,而学生一旦掉队,再想赶上去,就要花太大的代价了,有的甚至被淘汰。实际上,离开了教学全过程的质量,也就谈不上教学成果的质量。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既要根据各学习阶段即各年级的特点,抓好各年级的质量管理,又要根据各年级所学学科的特点,抓好各学科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使整个教学工作全过程的质量达到优化。

而全员的教学质量管理,则要求学校全体成员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与提高教学质量有关。因此,学校各部门都要以优质的服务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直接或间接参加教学质量管理。其中因为教与学是互相依存和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所以全员也包括学生在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作用和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②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

实行教务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什么是质量管理?按现代管理科学的解释,质量管理就是制定质量规格,并为了使之实现而采用的所有方法的总称。因而,确定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有质量标准,才能有明确的质量奋斗目标,才能使教师明确自己工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而且有了质量标准才能给质量检查、质量分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一般来说,质量标准包括教学成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过程的质量标准两个方面。

a.教学成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

按照课改以前的质量标准来讲,主要从知识质量、技能质量智能质量和非智力因素质量的四个方面去衡量。前三个方面按常态分布制定优劣、及格、不及格的比率。当然这种质量标准比较模糊,不便操作。另外一种质量标准主要从各年级、各班、各科的考试成绩来衡量。看及格率、优秀率、不及格率、平均成绩等,以及这几种数量的升降幅度。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由于考试方法、命题内容、平分标准和平分的掌握等往往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难以做到客观、科学,因而考试分数不一定回代表学生的实际知识、技能及智力发展水平。对待这种情况,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设法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使考试分数更为客观可信,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

而关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目前主要在小学试行,究竟怎样?过去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过于强调对结果的评价,而对过程的评价重视不够;评价技术倾向于单一的量化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重视自上而下的、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进行的评价。忽视学生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题地位;评价方法简单,缺乏体现最新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有效评价方法与策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育改革都具有消极影响,尤其是当前中考、高考制度亟需改革,否则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只是纸上谈兵。

需要肯定的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提倡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具体评价方式和策略有成长记录袋、激励性评语、学科日记、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手段,可以说,也是一种新的质量观。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各地的评价改革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当然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主要是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亟需各个方面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纸笔测验或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它们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测验或考试作为一种考查测量的结果,只是评价的一种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手段,一种办法,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体。所以如果仅仅把考试与测验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办法的做法就是片面了。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试往往是制约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这是因为考试具有导向性,所以它是指挥棒,从这个角度来看,考试改革是实施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b.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学工作过程主要有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备课活动。后面的许多教学环节其实都受备课的预先规定和制约。即后面的教学活动是对备课内容的具体执行和全面展开。这在过去指令性教学中,作为备课的直接产物——指令性教学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教案目标过度倾斜于课文,而忽视研究学生,尤其是忽视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中可能生成的新目标;其次,教案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起承转合作精确的预设,甚至对每个环节的耗时量也作细密的安排,忽视了学习主体在特定教学情景中的知识体验、智慧生成的灵思交融。这种线性和机械的预控,束缚了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这种以教定学的指令性教案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观念需要蜕旧更新。从某一角度来讲,这可以说是教改的一个突破口。

如何突破呢?首先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应着力凸显个性,要有教师独特的思维亮色,成为个性化的教学之本。其次,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应充分体现和动态生成性,要防止过于强烈的预期性和预设性。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衡量备课质量,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锻炼其质疑、批判、求索的精神。故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必然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与智慧的生成,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相反,过于“精致”、“滴水不漏”的教案必然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从而茧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对话。第三,就教学对象而言,教案需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防止用一统化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去整合学生,预定答案标准化。尤其语文要放弃对问题固定的、唯一的预制答案,即使是暂时没有觅得答案也要比简单接受标准答案更有价值。总的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既定教案无法圈定的,学生以他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总之,课堂上任何既定目标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既定目标中往往会出现生成目标,生成目标是学生与文章接触后产生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此,要以学定教。

另外,教学反思十分重要,要提倡教案中补充“教后记”,凡是前面提及或者还没有涉及到的问题都可以省思。关于教案的形式,不必拘泥一格,可以自由多样,以便于实用为原则。尤其是对教学成熟的教师,教案只是他们教学智慧和教学素养的显现,只要重在内涵、利于教学,不必雷同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上课。它的质量标准总的原则应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具体来讲,主要一是课堂教学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是上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教学目标来自正确的教学思想、来自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而且这一目标是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的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而这一协调统一的目标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二是课堂教学策略要着重解决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会学”(即学习的自主性);“善学”(机学习的创造性)这三个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展具备了内在驱动力,有了兴趣和习惯,还学会了学习,培养了学习能力,还善于质疑,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促进了他们主动发展。三是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师生的情绪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教师应关注和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学到了什么?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和达成的方法教师要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指点,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第三个环节是作业,这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得不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标准应是作业内容要精选、难易要适当,份量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要指导作业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按规格独立完成;作业要按时收缴,及时认真批改,定期讲评;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是非颠倒应区别对待。

第四个环节是辅导。这是课堂教学的不必要补充,尤其是在搞好班级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它的质量标准应是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辅导对象,认真制定切实有效的辅助计划,对尖子生要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对后进生要热情帮助,及时补课,耐心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能力。

第五个环节是考核。这是巩固学习收获,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质量标准注主要是安排好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的考试,考核和考试要求和前面“教学成果”(即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基本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既是教师教出来的,也是学生学出来的。所以教学过程要抓,学习过程也要抓。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抓预习(标出不懂的部分,带着问题听课);听课(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学会记笔记);复习(及时复习,融会贯通,填缺补漏);作业(独立完成,及时弄懂)。

③加强教学质量的控制

教学质量标准确定以后,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争取整个教学工作处于良好发展势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包括教材、教具、图书、仪器、教学场所及电教设备)、教学管理机制,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和教学管理机制这两个因素。

a.对教师因素的控制——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好坏,这就需要学校按教师队伍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设好教师队伍。这是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点。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方式、教研观念及方式正在变化和刷新之中,课堂的“讲风”和教师“角色”发生明显变化,“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也在克服之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标准的理想化表述与课改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主要反映在语文教学中的新形式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如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语文对话教学的形式化,预制答案,步步套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依然严重。其次,教学过程的空泛化,比如语文多媒体技术的过度应用使得一些语文课看头有余而味道不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始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来进行和完成,否则语文课就不能称为语文课了。诸如此类的反思问题还有不少,如果不能很好得正视和控制它们,课程改革将难以健康地向前推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化是决定教学质量提高,甚至是新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个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地提高了。但是我们现有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整体上较低。由于学历偏低,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偏低,妨碍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接受和应用;由于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知识面狭窄,教育教学技能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由于专业意识低,教师的事业心、职业感相对也不够强。再加上目前教师教育十分薄弱,教师的培训基本上以提高教师学历为主要目的,脱离实际,学而无用,难以起到实质性效果。这些是在教师因素控制中必须面对和否定的问题。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就摆到了我们学校的面前。

b.对教学管理机制因素的控制——教学质量的控制,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来运转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目前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程度不同地存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和功利色彩控制教学工作,以及分数主义控制教师和学生等倾向,而且行政权力至上,形式主义泛滥,教学工作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这一切与教育使命和课程改革主旨相背离,也与当今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亟待配套跟进。否则,以往重规章制度而轻个人自由、学校发展而轻教师成长、重物质投入而轻情感投入、重学历提升而轻心灵净化等非人本管理倾向将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校长和教务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给学校创造一种能够包容多元文化的开朗的教育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管理将能释放无穷的教学创造力。

(这里顺便提及一个学校办学思想的问题,关于功利性办学,比如重点学校,尤其是中学校之间争夺生源各显神通,已经有点白热化了,而且迷失了教学宗旨与课改精神。有学者指出,教育的功能性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是教育之使之成为英才。前者是功利性十分明显,后者是凭教育的良心。学校若同商人一样,唯利是图,那还有什么教育神圣可言?)

④做好教育质量的检查、指导和评价

a.教育质量的检查主要有集中和经常两种——重集中检查根据教学工作进度一学期可安排三次。开学前后检查教师超前备课情况、课表编排、教学物质准备、教学计划制订等。期中一次主要检查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主要是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检查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负担、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末一次主要检查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完成情况,复习考试的安排、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以及下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等。这类检查,领导应深入教研组和班级掌握情况、指导全面的检查工作。经常检查即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日常工作深入实际进行检查。也可针对某个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作重点专题检查。无论哪种检查都要记载,积累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调整工作进程。

b.结合检查进行教学指导——检查便于了解情况,进行调节。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指导。结合检查进行指导的方法主要是听课和分析课(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指导也是很重要的)。领导要想真正领导教学必须坚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能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课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使指导工作更加深入,更具针对性,也能密切干群关系,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对领导干部自身来说也是继续熟悉业务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尤其是要引起目前有些基本上不深入课堂的领导的注意。听课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般有了解情况的随堂听课和总结经验或研究问题的系统听课。听完课应交换意见或与教师共同研究分析,以达到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讨问题的目的。

c.教学质量的评价——质量评价包括教学成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与教学工作鞥的质量。既评结果又评过程。一般来说应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处理与成绩考核、个别辅导、课外活动、教育教学效果、经验总结和校本教研成果以及承担其他校验工作任务等项目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各项权重系数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效果比重比较大。评价方法需简便易行,不能繁琐,量不能大,但必须把教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包括其他教师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师德教风。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相对其他理论的发展来讲是比较滞后的,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和评价工具,也缺乏以评价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机制。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家普遍感到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这几年教育部有关部门方面已经建立课题组,启动并开展了研究工作。目前来讲,我们只能按新课标有关内容来做好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

⑤要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

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可以看到教学质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找到原因,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过去的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只对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而现在考试只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教学质量分析除了做好考试成绩的质量分析之外,也需要对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适当的研究分析。由于上面已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了简单说明,所以目前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对于评价这一块,各校只能因地、因校制宜,根据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