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22:11: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维修电工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76-02
维修电工实训是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数控等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也是社会开展“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工安全知识与技术,熟练使用常用电3232具及仪器仪表,识别、选择、调整常用低压电器,学会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修,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操作水平,部分高水平学生可以达到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操作水平。本课程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技能后,可以胜任企业里安装、操作、维修等电工岗位。
然而传统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距离,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造成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取证间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到本课程的实训教学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必须对现行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实训,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因此,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为线索的教学模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真实的企业岗位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实施教学,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同时通过对实际线路的接触,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实验,并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要求,逐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路
维修电工的工作涉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典型电路的安装与线路的检测、专业工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通过对这一岗位的调研,及行业专家的深入分析,根据这一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将本课程设计为四大模块:基础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生产技能实训。以上四个模块是以完成维修电工这一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通过真实的项目环境培养职业素质。同时教学内容涵盖了“维修电工初级”的基本应会要求,涵盖了“维修电工中高级”的应知、应会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于课程教学中。
三、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的课程实训内容
针对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职业岗位对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和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尽量选择既能贴近企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又可实际操作的学习情境,如触电急救训练、电工仪表与实测、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查、电动机控制电路制作与调试等项目。将学习情境分成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学项目丰富,内容充实,针对性强,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体的实训内容见表1:
四、基于行动导向原则的教学模式设计
维修电工实训是一门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完全在实训场地和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讲、练、示范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实现教学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特别是在生产技能训练中,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实际生产,得到实际技能训练。在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中,都以生产实际中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整个实训内容占用三周教学周,共计90学时。其中基础技能实训占用20学时;应用技能实训占用22学时;综合技能实训占用20学时;生产技能实训占用28学时。基础技能实训分为5项实训内容,10个单项实训项目,主要侧重于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应用技能实训主要侧重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分为6个实训项目,主要学会控制线路的连接、调试方法。综合技能实训以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与故障排除为主要实训内容,分为3个实训项目,主要完成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任务。生产技能训练主要是根据校办工厂的产品调整实训内容,目前实训项目是电动吊篮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应用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将中、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融入教学过程。
五、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12-0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技能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和特色内容。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是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从信息的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参与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不仅操作技能得到训练,更重要的是心智技能得到切实提高,从而学有所获。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如表1所示。
项目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构建,最终学会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更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给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个好的实训项目,指导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例将本节内容讲解好,是对教师创造能力的再培养,使教师在总结、学习和设计项目实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综合教学力。不仅有利于教师向“双师型”转化,还能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一体化,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施教对象的层次 指导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施教对象的整体水平,还要考虑不同对象原有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面向领域等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如在校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要强些,而实际操作能力则差些;在岗员工可能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强些,可理论基础知识就相对弱些;而面向社会培训对象时,则可能文化层次、所学专业及岗位经历都不同,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
情境分析 创设与学生当前学习内容接近的生活实际或实际生产情况基本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以项目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设计安装一个控制电路,要求电动机能自动切换运转,并要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失压保护和欠压保护等功能,指导教师就可结合实际生产加工中的情境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知识关联 维修电工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多、技能范围广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的交叉及关联,还要把握知识前后的联系,承前启后,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学习参与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才能体验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乐趣。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可培养职业技能。
学习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或直接由教学目标(如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来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实践
实施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工作流程:确定项目任务(课前讲解/阐述任务/介绍重要性)制定实施计划(教师示范/展示要领/介绍为什么这样做)实施项目计划(学生操作/练习强化/重复练习/及时矫正)检查评价(师生评价/分析共性问题/表扬鼓励)。以“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故障排除”的教学为例,说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见表2~5)。
应注意的问题 在维修电工的技能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索电工职业技能知识和获取新技能过程的培养和体验,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和操作去做一遍。因此,在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训项目课题的选择。维修电工的技能实训教学是在实训场所进行,如“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故障排除”这一项目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掌握了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动作原理,且通过通电试车来正确检查设备状态,并利用相应方法断电检查故障点,最后正确排除故障。这就把电气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还融合了实际生产需求,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本工种工作岗位。(2)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实训指导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方讲台、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理论教师,要从讲台上下来到学生中去,从传授、灌输转变为引导和监督,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实训指导教师的备课时间比传统的教学备课时间更长,备课知识面应更广,不仅要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储备,还要能结合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维修电工的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训课题的实施过程,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间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应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结与展望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再是指导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或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的安排和讲授方法去重复,强制灌输和包办。在教学实施中,可从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方法在教学完成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自觉地构建相关知识体系、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指导教师在项目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地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和职业素养,且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在实践教学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已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质量,还能加大“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提高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与协调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韦玮.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关键词:维修电工 分块法 通俗化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在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方法上不断探索,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上总结教学方法,由此可得知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围绕分块式讲述、分块式联系,将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块,再有序的统一起来,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分散的,但分散的合起来又是统一的整体,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总体而言,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下面,主要从高级维修电工几个项目分别探讨:
1、项目一学习:电路改装与调试
本项目涉及PLC改装电路及变频器改装电路,但从PLC这块来讲,首先,在理论学习上,将PLC理论学习通俗化,将其比喻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眼睛、耳朵、味觉等都是用来接收外界信息,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入部分,那么手、脚、行为行动等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出部分,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大脑所想的想法),就是PLC中的我们所要编写的程序。这样,我们通过某个事列,某个人的行为,简单的来比喻PLC,这样,就不难理解PLC工作原理的过程。其次,在PLC实操方面来讲,在明白了PLC的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PLC的设计展开为三个方面来学习分析,我们可以看成三块:硬件、软件和调试。在进行PLC设计时,我们可以先从硬件角度考虑,第一,硬件中PLC的选择,用什么输出方式的PLC;开关按钮的选择,是带复位的,还是不带复位的;这些硬件的选择,对后续PLC软件的编写会有影响的,从而由这些选择或已给定的硬件,绘制I/O接线图,同时画出I/O分配表。在硬件上,确保没有错误的发生;第二,根据改装电路的控制要求,将被改装电路控制要求分析透彻,将其转化为程序,并将其正确的写出来,然后将程序写入PLC中,第三,再做最后一块--调试,看看在编写程序的执行下,硬件是否按照控制要求正确执行,有时候硬件设计是对的,程序也是对的,但是二者没有衔接起来,也会出现错误。在学习此块内容上,重点做好每一块内容,并保证基本无误,此项目的学习就是对它进行肢解,化繁为简。
2、项目二学习:设备排故
设备排故,通俗点讲,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就是名“医生”,“哪儿痛,医哪”,在排故前,想正确将故障排除,必须对设备的原理图吃透,能正确分析图纸的工作原理,针对X62W、T68机床电路图,在分析图纸中,我们将图纸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块,想X62W电气原理图主电路中,有三台电动机,我们再将主电路分成三小块,每台电动机看成一块,由此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也将其分成三块来分析,分析完后,在找出这三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由此再把他们合成一个整体电路。
在排故过程中,电路中将出现2到3个故障点,首先,通过通电试车,观察现象,确定了故障现象就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确定故障在哪部分,是在公共电路上,还是在某一条支路上,是在主电路,还是在辅助电路,把范围缩到最小。判断发生的范围,如某电动机缺相、某控制电路某一接触器不能正常工作或不吸合,在借助于万用表进行测量,由此判断故障点的所在,从而排除故障,化繁为简,各个击破,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习会层次分明,调理清晰,学生更容易上手。
3、项目三学习: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
掌握必备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理论基础,对于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理解和熟练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就拿脉宽调制电路来说,首先必须认识“它”,掌握给电路的原理,该电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部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给定电路、PWM脉宽发生器、驱动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典型的小电路,在理论学习中也是重点学习部分,那么,我们在分析电路原理时,会将这五部分逐一分析,除了分析其原理,还应熟练借助于示波器测试几个电路产生的波形,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分析完毕,再将几部分电路合为一整体看待,那么,原理分析的透彻,对该电路检修便容易多了。在此项目考核内容上,涉及故障点的排除,排除故障方法与机床排故类似,首先观察其电路的工作现象,其次,根据电路发生的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并缩小范围,再次,借助于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查出故障所在,从而判断故障点。
在此项目中,无疑将复杂电路进行拆分,分析其原理,测试其波形,最后将几部分合为一体,此方法简单,有效。
4、项目四学习:电力电子线路装调与维修
此项目可分为两块: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简单说,就是用弱电控制强电,对于此项目要具备相应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同时会用示波器测试主电路的直流电压波形和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波形。
在此项目接线操作上,也将该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分为2部分,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逐一接线,先接主电路,再接控制电路,完成后,严格进行检查,此项目输出直流电压较高,因此,每完成一步,要保证正确,并借助于万用表核查,让学生有深入浅,由模糊到清晰,为了达到锻炼目的,教师先演示,然后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并测试直流电压脉动波形,包括α=0°、α=30°、α=60°、α=90°的波形,除了会测试波形,还要明白波形是如何产生的,在控制电路部分,要求掌握触发电路工作的原理以及触发脉冲的形式,最后,再搞清楚主电路和触发电路是什么关系。先分后合,先分指的是拆开分析;后合,指的后续组合成一整体。
总之,在分块式训练过程中,每一块的训练,除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要在实践中寻得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授之以渔,除了通俗化教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辅以媒体教学,行为导向等教学方法等,同时教会学生借助于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的使用,总结学习方法、交流经验,像机床排故和电子排故,总体方法类似,所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达到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环节,将实训环节结合企业的现场情况,让学生的知识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任伟.《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2).
[2]赵欣,陈文贵.高级维修电工一般能力倾向探析 [J],教育与职业,2007(20).
[关键词]维修电工;心得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36-01
《维修电工技能》是电工专业一门包含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技能操作的训练,要以理论来指导技能,并以技能来验证理论,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维修电工技能》这门课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在不影响知识连贯性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从实际出发,采用理论与技能穿插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整合。
考虑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在制定学期初的教学计划时,可对教学顺序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低压电器元件是基础,主要为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讲授服务,内容多而枯燥,教学时间长,这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当要在线路中应用时,学生又忘记了,做了大量的无用功。针对这种情况,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如将讲低压电器器件时,先将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这几个元器件,以结构、作用、工作原理、电气符号、型号、选用为主,结合实物元件把各部分剖析给学生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再趁热打铁,讲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点动控制、连续运行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线路的内容。当学生把这部分内容扎实的掌握之后,再讲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等,再讲解复杂的控制线路。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按照教材章节进行讲解效果好。
《维修电工技能》是一门包含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要紧接着安排相关的实训课程,并补充实训中需要而理论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例如教材前面章节为对常用低压电器的介绍。这一部分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各电压电器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图形及文字符号,及在电路中发挥的作用,使用、维护、选用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介绍完一个低压电器,就安排一次技能训练,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一遍,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印证,达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教学还与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工作紧密相关。课程中教授的内容,在维修电工考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都需要考取维修电工技能证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跟学生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以此给学生适当施加一些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应用出发,同时考虑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标准,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重点。笔者在从事《维修电工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曾参与维修电工技能的鉴定的考前培训工作。对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有较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教学内容与技能鉴定内容相结合,有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而技能鉴定考核时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理论教学时,增加配盘接线时电气控制原理图中节点的标放位置、接线方式、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硬线接线时折线、接线的标准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真正掌握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有所得,为将来的技能鉴定,甚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各种媒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维修电工技能》课程,理论内容枯燥,有一定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技能的训练,部分学生由于害怕触电而不敢轻易动手,从而对技能训练操作失去兴趣;部分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基本控制线路反复训练过程中,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也就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电气控制这门课程学习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实物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介绍低压电器时,利用挂图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电器的内部构造,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电器有了一个形象的图形,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变拆边讲,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介绍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线路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效果,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线路原理,又将枯燥的线路分析变得有趣,学生也乐于学。
2 多带学生参观实习车间中各种机床、配电柜的电气控制线路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对技能训练兴趣浓厚,特别是希望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得到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将学生多带到车间和生产现场,让他们了解实际生产车间的状况,以及自己所学知识在现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回到课堂时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技能训练中。
3 通过通电测试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年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了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提高《维修电工技能》课程教学效果的各种方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摸索、实验、反馈、调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随着维修电工技能知识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的日趋丰富,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初级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关键词:课证结合 项目化教学 改革
课 题:本文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课题――“课证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项目编号:2014c17)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自动化设备制造与应用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标准之一,加上毕业证书,实现双证书毕业,才能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将考证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即“课证结合”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维修电工考证具体内容是以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技术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依托,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知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因此实施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恰恰契合了维修电工考证的教学要求。
一、维修电工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共分为五个职业等级。高职学生的起点是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通过对维修电工中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分析,结合东莞人社局鉴定标准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得到在该门课程中涉及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理论知识部分和操作技能部分见表1和表2。
二、“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维修电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和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的技能要求,以项目行动体系构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体系,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项目模块。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对接中级维修电工实操考题,为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打下坚实基础。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共设计3大模块10个项目27个学习任务,每一个项目都根据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总共64学时,理论和实践各为32学时(见表3)。
三、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而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和看”的被动学习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现以“项目九:M7120型平面磨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检修”为例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
1.项目的选取
项目九既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经典教学内容,也是维修电工(中级)操作技能部分考点内容之一。笔者学校拥有东莞维修电工鉴定站。学生学习的实训设备同时就是操作技能鉴定设备,完成此项目将为学生日后参加鉴定考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个“小组”,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向学生下发该项目的《实践任务书》,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提供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源,同时通过引导和适当讲解,使学生能主动获取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
资讯。
2.项目计划的制订
学生完成项目选取和相关知识资料后,根据项目应该做什么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工具、工作步骤等。项目是M7120型平面磨床的若干故障点的排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线路的分析,另一个就是线路故障的检修排除。以小组方式工作时,每个成员参与制订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而老师可以采取询问等方式使学生明白计划的可行性,对于学生考虑不全的地方,老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与补充。
3.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而老师对学生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实施完成项目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表格,实施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化,设置反思和检查环节,以便在小组内及时交换工作中的经验和修正实施中的错误。实施过程别注重学生维修电工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如职业素养、合作能力、专注力等。
4.项目总结和评价
项目总结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进行评价。评价通过《项目考核评价表》来实现,考核的内容以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的主题内容,在评价中考虑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强调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评价的目标不是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为期一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探索了“课证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结合中级维修电工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对接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从而缩短学生考证培训时间和提高学生考证合格率。通过对比,笔者所在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初次获证率由2012级学生的81.6%提高到2013级学生的86.3%。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2]李忠文,米集锦,李庆华.维修电工(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周奎.基于“双证”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关键词】退役士兵;维修电工;岗前培训;项目式;实用技术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维修电工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德国,这个专业的教学已经完全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极高。国内各类工科院校虽能开设此课程,但还不能实现“真刀实枪”的讲授和训练,很多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基于此情况,国内已有部分院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加大了实践动手的力度,个别院校开始进行项目式或一体化教学改革,但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要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维修电工的完善的教学之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本课题研究的是退役士兵维修电工培训的教学改革,退役士兵培训不同于全日制学历教育,有四个特点:第一是培训时间短,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第二是学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第三是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第四是这批学员是退役士兵,在部队中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具有团队意识强、纪律严明、言行整齐划一、习惯把整套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让退役士兵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到维修电工的实用技能,本次培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设置实践中需要的典型教学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边做边学,在做中学”给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4.终身学习理论。
二、本课题研究的教学追求的核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三、具体的创新点
1.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技工(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标准为指导,项目内容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接,注重实用技术的培养。
2.动手操作要领采用整齐划一规范化,每个技术动作要领目标明确。
3.实用技术采用口诀化,每项技术尽量总结对应的口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4.技术流程采用分段分步法,以便学员容易接受,并熟练掌握。
5.培训兼顾技能鉴定,学员学习期满时都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水平,并考取专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次课题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退役士兵维修电工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员实用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经过培训:
1.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经验,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
2.在方法能力方面: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处理工作现场问题,能控制工作任务进度也能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理念。
3.在社会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五、本次研究有以下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可以促进学院教学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向适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式教学(或一体化教学)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
2.有利于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均优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
3.通过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确定出一套与退役士兵维修电工专业培训高度吻合的教材,培训后能开发出适合维修电工培训的优秀培训讲义。
4.不断增加和优化与培训相对应的实验设备,强化实验室建设。
5.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维修电工的自测题库、典型案例等相关资料尽可能上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蒋庆斌.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刘丹.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20).
广西桂林灵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541299
【摘要】《维修电工》是一门实用专业技能课,要强化农村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训、实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维修电工专业技能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适应岗位需要、能够承担任务的中职毕业生。作为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中职学生,维修电工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针对农村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厌学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用现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利用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教、学、做三合一
在农村中职学校,由于种种原因专业教师师资一直是学校发展的瓶颈,很多教师都是"转岗"的,所以教学方法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纸上谈兵、只说不做,一学期下来,学生连最基本的导线连接都不会。很多中职校生都是"双差生"(纪律差、学习差),让他们坐在教室认真听公式定理,在黑板上连接导线,简直难于上青天。这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各方面表现更差,造成恶性循环,而教师往往将责任归于学生"无可救药",却不去从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找原因,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胜任农村中职专业课教学。而事实上,这些学生往往非常喜欢动手。因此,我们的《维修电工》专业课教学不能只有理论,而是应该安排学生多实训、多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果,并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就会更有信心学习。我在进行《维修电工》教学时,就把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实验实训室进行,发挥他们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操作、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他们在操作实践过程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的想方设法的解决,比如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交流、查阅各类资料等。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上进心也大大增强,很多学生课后和我聊天时都说这是他们最想学的一门课。当他们将所学的电工专业技能应用于平时生活中,得到父母、邻居、同学的赞扬时,就会更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这样,学生的技能也会得到更快提高,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思想品质,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伟大的成就,原因大都是他们对该学科有着深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职业学校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很强的科目,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在教室讲理论,这样只会使学生更厌学,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我在给一个曾经学过一学期《维修电工》却从没动过手实训过的班级上课时,我首先现场给他们做导线连接的示范,虽然只是几个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这几个漂亮的导线连接时,马上由原来的无精打采变为立即精神大振、跃跃欲试,于是我把导线分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大家经过一番折腾后,发现自己做的远不及我做得漂亮,便迫不及待地要求教他们如何做,这时我指出其中要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得意之作"时,顿时兴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有持久学习的动力。
3.增强自信心
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反之,经常怀疑自己能力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在农村中职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在初中就是"双差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就少,甚至有的学生是在家人和老师的责备声中长大的,于是他们越来越自卑,仅有的一点理想都在骂声中漫漫地消失,有的甚至放纵自己,自甘堕落,把学习当作负担,学习成绩差却又不努力提高,不求上进,甘居人后。有的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这样更容易招致老师的训斥、处分,更容易伤害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对于解决问题信心就会大大增强。我在教授《维修电工》时,每进行一个课题训练后,都会当场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秀"作品"也会得同学的羡慕,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觉得自卑,相反他们这时发觉自己很优秀,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才有效果,专业技能才能得到发展。
4.发扬民主
对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因为只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4.1平等
中职学生虽然自控力较差,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元素之一。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在共同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允许学生提出一些有背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一概地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如我在教授《维修电工》课程中的电力拖动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时,让同学们根据电路原理自己总结一条故障出现的现象和对策,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围绕电路工作原理开动脑筋,从电路的影响,元器件的影响,使用情况的影响等三方面总结出多种故障出现的情况和排除方法,同学们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专业技能有很大提高。
4.2信任
中职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教授《维修电工》课程中"电力拖动"内容时,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尊重学生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设计失误和实验中的过失给予谅解并赞赏其勇敢精神。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总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作为21世纪中职教育的特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培养出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孙达夫维修电工技术-EMS模块式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关键词:高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教学;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2-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按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未能达到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要按照本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全部教学过程贯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两个模块是指按照渐进性、先进性原则将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层次是指按实训任务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实验(培养基本技能),在课内边讲边练,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型、检测、安装和机床控制线路基本环节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严格按照“6S”管理训练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接线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维修电工的实践考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周教学(培养专项技能),以典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模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调试与维护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正确对机床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在电气控制线路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编写简明故障检修计划,能熟练运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经试车使机床各项功能恢复,并撰写实训报告与总结,从而具备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维护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课程设计教学(培养综合技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改造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将设计后的方案在PLC实训室进行设计验证,对方案进行修订,最后根据方案列出选购元器件清单,然后进行硬件连接、软硬件调试。第四层次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训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渐进性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
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文件的精神,“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依据课程标准,应从课程的实际及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分析、故障检修、设备维护,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合优化实训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要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整合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路图,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完成电气元件安装、线路安装、通电调试,而且对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能独立分析处理。经过强化训练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维修电工考证,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进行考核,经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考证也可检验自己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好,以便及时补上。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以及安全用电与操作知识;会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低压配电线路图;会根据负载合理选用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和导线;能熟练掌握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符合GB3797-2005和DL/T5161-2002规范要求。(2)专项技能。要求掌握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修、安全检查与维护知识,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设备维护的能力。(3)综合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技术改造,掌握硬件连接和硬软件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
挖掘潜力 提高兴趣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指导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和手册,在完成给定课题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各组自行设计控制电路,或有意在安装电机时设置故障(需教师把关),然后各组交换进行安装和故障检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有强有弱,在分组时可有意将他们搭配开,以强带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宜。以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为考核标准,采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每个实训任务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考核,考核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出勤及实训报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按106030分配。技能分数宜以 36 分为合格,理论分数宜以18 分为合格,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视为成绩不合格。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30%,可与技能考核同时进行,考核内容为提出实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分析解答。例如,操作X62W万能铣床,在进行主轴电机变速冲动时,按下变速冲动按钮如时间过长,松开按钮后主轴电机由点动变为常动,对此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点的位置;通过给出的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等。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60%,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将实训中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制定评分标准,着重从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现场的布置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当场打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勤及实训报告 出勤及实训报告占10%,出勤由班组长负责,每天认真记录,最后汇总。实训报告由每个学生根据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总结和体会。
实训考核每一单元都应有成绩评定,根据“各单元成绩×权值”进行综合,作为操作技能过程考核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娟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吴浪武,邹时华.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3]彭丽.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
[5]蔡少权,苏桂文.《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中等职业教育 理实一体化 实训 双师
中等职校学生入学时大多数在16岁左右,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技术专业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和应用类公司、单位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生产线上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生源差、在校时间短、实训硬件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等现实问题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新疆职教投入的加大,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用理实(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现将我校在电气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作以简单介绍。
一、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实训硬件不足,且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也难以胜任“动手”;理论课偏多,实训课偏少;理论课上学生只动脑不动手,而实训课上只是简单模拟教师的操作过程,只动手,不动脑。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失去了教学应起的作用,即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应当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求手脑并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1.优化并压缩基础课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与我校其他专业不同,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因此,我们要在基础课内容的选择和课时分配中要突出重点,综合考虑(见图1)。
不因人设课,大胆地弱化一些基础课。将地方史、法律、职业道德等可合而为一。对职业生涯课程分为占课时较少的普通班和选修提高班。依据学生特点,设置礼仪、企业文化、美术、职业生涯(提高班)、文学欣赏、青年心理学等选修课。这样既节约了课时,为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节省了大量课时,同时,也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选定的基础课程进行内容的优化。而其他的课程,如数学,可根据专业特点,着重函数、方程组及线性代数等内容,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做准备。设立校内各专业的学术机构,对选定的基础课内容进行确认。编写适应本专业的基础课校本教材。
2.调研企业,强化校企合作
我校近几年不间断地选派教师下企业调研,并将这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对中泰化学、广汇集团、特变电工、乌石化、新疆化肥厂等企业的调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通过调研,我们把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贴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找准专业定位、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状况,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为理实一体化打好了基础。其次,通过下厂调研,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实训基地,开拓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下厂实习,有侧重点的学习本专业的新技术,干中学、学中干,提高技能,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在下厂的调研锻炼中,也使我们的教师群体得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技能,开阔了眼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师资贮备。
3.实训场地的改造
近几年,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契机,对以前的实训项目进行优化,对实训室进行改造并进行充实,以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PLC、电力拖动等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需要,并根据已有设备,加强学生对内外线路布线、安装的认识,特别需要树立学生安全用电、安全操作的意识。此外,对于一些成本较大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训项目,可使用仿真器材进行实训。考虑到专业特点,应当把实训室建立成理论、实训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两者相互渗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
4.设计技能模块
根据技能要求,研究并确立每个岗位的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并分析技能要求及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遵循认知规律设定实训项目。在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围绕项目展开,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实践中,讲练结合,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中级维修电工的考前综合练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中级维修电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见图2),确定了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
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目标,并考虑在企业调研得知的实际情况,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组合,编制了中级维修电工一体化教学系统方框图(见图3所示),通过这些核心实训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气专业在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基本核心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5.一体化教学拓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而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学校的实训设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紧跟企业进行更新。应当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把握好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把校外的顶岗实习,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在实习之前,首先应当确定学生所在企业中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新技术、新方法又有哪些,同企业一道,组织由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实训教师队伍,安排学生参与对不同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工作。实习中应分阶段进行总结和考核,循环上升,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的意识。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成绩综合评定,教师要及时更新实训计划和教案。只有这样,我们才完成了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要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作为职校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用教育理论及授课技巧,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此外,应当将具有技术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坚持教师下场学习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成长锻炼,应尽可能参与或学习企业的一些重大技术改造,使我们的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是,鼓励学生面对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所构建的产品目标,产生一种创造激情和价值实现欲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企业生产环境或情境下,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工作模式,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做“融入课堂学习,学生围绕项目中核心理论知识点及重点实践技能分组讨论,互动教学,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手段上,采用模块化教学和任务引领式两种教学方法。即在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在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既考虑了专业基础课的完整性、灵活性、共享性,又兼顾了专业课的针对性、实践性、指向性,使得两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
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教学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以模块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有机整体。各模块在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同时,又相互独立,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也可随技术更新对相应的模块内容进行更新;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及考工综合训练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一体化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育内容,在明确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后,完成向实现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在教案的编写中,打破传统的方式,设计全新的教案和学案。例如,在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了利用实物,自己动手,寻找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思考,从而寻找规律,找出问题的答案。首先,在多媒体中出示电路图,让学生认真识读。指出各元件的名称,根据符号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其次,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按规定在试验台上搭接电路。调节RP电位器,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和LED的亮度变化。缓慢调节RP使IB分别为10uA 15uA 20uA 25uA 30uA,记录IB、Ic和IE对应的电流值。把各次测量数据记录在案。最后,根据记录测量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自行发现三极管电路的放大规律,相比过去单独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进行的情况,首先,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其次,在分析思考实验现象的同时,学生自主得出了结论,相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彻底。
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模拟考工形式进行,分为理论及实际操作。在理论考核中,应重点考查学生对应项目所涉及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在实际操作中,重点考核学生操作(每个阶段子项目)能力,使用电气设备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考核学生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四、成效与展望
通过一线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和新人才培养管,缩小了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企业用的上、留得住。在招生、学习、就业的良性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更科学的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新疆这样边远地区,实施电气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无疑是艰辛的,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锻炼,走上业务不断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庚新,宁玉山.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3):104-105.
\[2\]张国香.“宽口径”人才模式下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12,(5):91-92.
现将本人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在师德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工作中,我深知要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就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另外,面对学生要坚持原则,言传不如身教,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我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做出榜样,这样教育学生才更有说服力。
二、深入研究实习教学的创新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我校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地区,拥有的文化知识差次不齐,使得他们懒得自己看书理解,哪怕是再简单的东西,他们也等着老师讲解。而现实的社会是个不断更新的社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占有一席生存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自己。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当今的社会,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延续的东西,这就是能力与技术。对此,我对自己所教授的理论与实训模块加以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尽可能用少的语言演变成学生就可以看懂听懂的技能知识。
维修电工技术是一门实用灵活的技术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很广的应用性。这门课要想学活的关键就是不能拘泥于呆板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实验要求,而要注重学生独立的综合实训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由于实习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多的接触电工技能,让学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电工这一项技术的兴趣,还能把一些老技术进行改造,使不断有新的突破。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我在巡回指导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现状,抓两头,带中间,既保证聪明的学生有空间,又不放弃任何一个进度落下的学生。在每节课后统一分析讨论,使学生们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在实习教学中,我将电工技术的各种技能,各自特点加以比较、归纳学习,使学生虽只学其一,却掌握更多,尽可能扩展他们的知识技能的宽度。
三、加强理论课学习,在压力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由于实训是同时教授理论和实习,因此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使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的能力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认真写好每一次的教案,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从不上无准备的课。在授课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理清知识体系,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在实习教学中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并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理论课的实用性。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授课技巧,如学生纪律的管理,讲课节奏的控制,课堂气氛的把握等等。并将所学的授课技巧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
四、注重细节,教学管理上力求精益求精。
一、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穿戴的防护用品,是最普遍、最直接的防护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宣讲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教育大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标准。作为维修电工,一定要穿好绝缘鞋,穿好保护服,并做到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二、工具器材摆放要规范
职业技能训练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训练,不仅在规范操作和设计工艺上,还包括实训工具、设备的摆放,材料、器件和加工余数的放置都要规范。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工具器材摆放规范。工具摆放要做到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三、工具使用要规范
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按规范使用测电笔,使用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一是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试电笔里有无安全电阻,氖泡能否正常发光,再直观检查试电笔是否有损坏。
二是在使用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要用手触及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在明亮的光线下应特别注意确定测电笔的氖泡是否发光,如造成误判,将涉及人身安全。
同样,其他的电工工具使用也一样要记住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带电操作时,一定要检查工具的绝缘是否良好。
四、元器件安装要规范
学生在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时,往往比较粗心大意,一些元器件的安装比较随意,带来了安全隐患。指导教师一定要再三强调元器件的安装规范,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把隐患消除,如熔断器破损,要让学生更换新的,不能心存侥幸。
五、接线工艺要规范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装接进行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是:
第一,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紧贴敷设面。
第二,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第三,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转向。
第四,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第五,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按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的顺序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第六,在每根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
第七,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求接触良好,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第八,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第九,一个元器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电拖装板过程是训练学生接线工艺的过程,要求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接线。指导教师要按照标准要求学生规范接线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六、通电试车前检查要规范
学生在装接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好通电试车前的自查,学会规范自查。
一是按电路图或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同时注意接点接触应良好,以避免带负载运转时产生闪弧现象。
二是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检查时,应选用倍率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发生短路事故。以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为例,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将万用表搭接在L1、L2两端,合上QF,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按下启动按钮SB时,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电路短路,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控制电路开路,应认真检查控制电路;借助工具使接触器KM的动合触点闭合,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自锁回路开路,应认真检查自锁回路,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回路或主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
七、通电试车步骤要规范
关键词: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90-02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维修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特别要对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一般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讲授的教学模式,先由理论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由实习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由于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学生对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容易遗忘进而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匮乏,理论学习效果差。学生到参加实训课的时候,一些需要理论知识做指导的技能操作和电路原理都已遗忘,造成实习指导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听课效果都不理想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步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电工专业实际情况和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该课程的教法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在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职业院校维修电工专业一门集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于一体的课程。其任务是掌握机床电气控制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床电气故障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将理论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笔者所在的学校现在采用间周教学制,即一周理论、再周实习教学。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因为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因此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更为合理。又由于选用教材为模块化编写,为这种教学方法也提供了条件。例如:在讲接触器的结构和作用时,若按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单一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对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先拆卸各部件让学生仔细观察,按照各部分所起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把元器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参照老师的拆卸步骤亲自动手操作,了解各部件的形状结构,然后再逆向组装回原来的样子。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可以使学生较快地对电器的结构、动作原理、使用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阶段实施技能教学
根据学生各阶段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不同,在教学中,按照由简到难,由易到繁的原则,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来执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第一步以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为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各种元器件的拆装检测,使学生熟悉各部分元件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元器件进行维修训练,进一步熟悉各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第二步熟记基本电路并熟练绘出原理图和布线图。教师先讲解实训电路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器件的动作顺序,培养学生画出布线图,最后指导学生用软线在板上装接电路。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从而加深电路理解记忆,为他们以后解决实际故障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步强调工艺水平精细。在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和布线并试车实现电路功能后,着重强调安装工艺。教师先对一些接线示范操作,对重点部分强调工艺要求,然后让学生在线路板上进行反复的多次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要求,再结合学生互评、老师总结的方法进行强化。第四步采用设置故障教学,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和安装工艺的前提下,对电路设置各种故障,让学生根据各种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范围,最终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处理综合故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时,可以先进行转换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元件拆装训练,接着老师讲解电路原理,让学生分析控制线路动作和画出电路布线图,最后按照工艺安装与设置故障检修。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学习,既可以分解课题难度,又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增加学习兴趣,有利于实训效率的提高。
三﹑通过实例激发兴趣,着重于能力的培养
由于现阶段多数中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多运用实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带领学生们去工厂企业参观、教师增加示范操作演示等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面对各种各样看得见、摸得着的电气元器件,学生们就会有兴趣了解它们的名字、电路符号、在控制线路中的用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课题时,先带领学生到实训车间面对机床简单介绍基本结构,请机床操作人员进行实际切削演示,使学生熟悉铣床的各种运动形式,让学生观察机械与电器的联动部件的动作情况,获得鲜明的感性认识。然后对照课本原理图与床身介绍各个操作按钮、限位开关的名称,学生会很快掌握机床每个电气元件的作用、安装位置,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分析机床电气控制动作原理,并让学生按照原理图亲自动手完成整个电路的安装配线,最后在自己安装的线路板上进行常见故障的维修训练。由于采用实物与课本、实操与讲授同时进行,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掌握了电路的工作原理,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在实训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际生产机械是多种多样的,其控制线路也是千变万化的,线路出现的故障更是变幻莫测。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方法、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处理其故障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解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课题时,可以先提出车床电气控制要求,根据以前学习掌握的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知识,让学生按照控制要求把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启发全班同学进行补充完善,使电路由不正确到正确,在反复修改中锻炼提高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四、进行操作指标量化,采用以考代练
严格的量化考核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把加强即时测验作为促进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每个课题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评测并记入平时成绩,以占总评成绩50%(其中,模块测验成绩占25%,作业占10%,课堂表现分占15%,考试成绩占50%)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一来,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会显著提高。通过评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促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评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教学质量,及时改进教学教法和调整教学侧重点,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训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第四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