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15:1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技术推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技术推广是获得当前农业迅速发展的支撑点以及重要保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期间,只有将农业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及提升,才能够获得农业高效生产。当前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还没能够在基层获得全面的推广,所以相对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深度推广及实践。鉴于此,必须认识到基层农业技术良好推广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存在的推广问题进行解决及处理,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实效性。
1 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有效策略
1.1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伴随国家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继提出了有关三农问题的规定以及政策,为实现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进步进而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作出诸多努力。在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期间,实现迅速的农业发展有赖于专项农业资金的使用和投入。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广基层农业技术工作,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相关投入。积极改善推广条件,在此期间重视健全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并不断完善,构建起多种途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以及融资体系,完成各阶段制定出的农业现代化目标。
1.2 积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通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指引各方人员积极地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行列,再经过国家以及政府的辅助和支持,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自主地投身于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中来,有效地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以国内三农发展实际状态作为依据,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更具科学化、多元化以及现代化,对于工作理念、工作的机制不断创新,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不断拓宽,进而可以从整体上增强服务质量以及水平,保障农业技术切实有效推广并加以应用。
1.3 提升推广团队的整体素养
重视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具备扎实科学理论知识以及熟练农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行列中来。重点关注专业对口人才培养,也要提升对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的、可以掌握实践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团队,进而获得推广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提升推广人员工作热情,进而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展开。
1.4 构建科学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同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工作而言,在满足于实际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将其称作为实用的、成功的成果,然后于基层农业中获得推广应用。通过构建起科学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和生产需求对接机制,有效推广实践基础农业技术,并且让更多的优秀农业科研技术成果转换为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而获取更多财富,让科研工作者和进行生产的群众均享受应有的实惠,最终促进国家农业向前发展。
1.5 加强宣传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为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展开,就要加强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理解,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的宣传,提升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等,实施农业技术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培训,让农民具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和接触新型农业科学技术,认知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依靠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引进、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六条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鼓励和支持农村中的群众性科技组织兴办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技术经济实体,发挥其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七条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其职责是:
(一)参与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规划、计划和技术标准,并组织推广计划的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四)对农业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六)进行专业调查、规划、设计、监测、预报、评估、咨询;
(七)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总结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
第八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科技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
农村科技示范户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生产示范传播实用技术。
第九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向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者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第十条农场、原种场、林场(圃)、牧场、渔场、农业机械厂等(含部队、司法部门和大型厂矿企业所辖),除做好本场(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三章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二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集中主要技术力量,对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论证,全面规划,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科技发展计划,由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或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第十四条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经试验、示范证明在推广地区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十五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坚持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不影响分工范围内业务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界限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六条对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动植物品种、复混肥和配方肥(微量元素肥料)、复配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农业物化技术,实行推广审查许可制度,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审查许可后,方可进行推广。未经审查许可,不得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第十七条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
第十八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进行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专业调查、监测、预报,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指导农民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等,实行无偿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和兴办经营实体,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摊派或充抵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
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兴办经营实体,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克扣。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其资金的来源:
(一)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安排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
(二)农业发展基金和林业、水利专项建设等各项农业专项基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三)各种农业基地开发和工程建设资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四)引进的外资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五)其他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一条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本村、本组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第二十二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开展服务,兴办经营实体,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活力。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服务、兴办经营实体,税务、金融等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三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科技人员为主,其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七十。
专业科技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二十四条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育部门应当在农村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农业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第二十五条对在乡、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
农业科技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不含城关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应当在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学习、进修、工资、福利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表彰和奖励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二十五年,并取得成绩的农业科技人员。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要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
第二十九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权检举违法推广行为,抵制违背技术规程的干预。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或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应当对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成绩显著的;
(二)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
(三)对农业技术有重大改进,解决推广中重大问题的;
(四)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成绩突出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理:
(一)农业物化技术未经审查许可,擅自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责令限期纠正,没收非法所得,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未经试验、示范的农业新技术和未经品种审定的新品种,盲目推广和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的,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三)凭借职权干预推广工作和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四)摊派有偿服务和经营实体收入或将其收入充抵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的,责令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五)非法侵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的,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六)截留、挪用、克扣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资金的,责令限期纠正,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有前款(一)、(二)、(三)项行为之一,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里,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快农技成果的转化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农业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推广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农业技术;推广
1前言
做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现阶段的时机情况来看,与农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技术的推广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尤为重要。
2农业技术推广的困境分析
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容乐观,不仅受到理念的限制,同时也有源于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源于理念的限制
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农技的推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很多领导包括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实际工作进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2源于资金的限制
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需求。源于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有限,而这些资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巨大的差额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3源于技术的限制
虽然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但是真正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因此在真正推广的时候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如何让农户意识到新技术的优势,并且认可它,接受它,应用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通过专业的讲解或者示范才有可能达成良好的效果。从当前基层推广站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不够,专业素养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追求,然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并不强,如何促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使其更加符合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尤为重要。
3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要想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意识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部门和人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尤为关键。
3.2加快充实农技推广队伍
农技推广队伍的推广不仅仅是队伍数量的扩充,同时也有队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数量方面,基层队伍现有的人员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快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基层队伍中来刻不容缓。在综合素养方面,要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最终为更加顺利地开展各项推广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层队伍的建设需要切实做好人员保障,尽快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提升其社会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是尤为关键的。
3.3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有力支撑。目前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极为有限,专业化的仪器和设备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基础上,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引入更多专业化的设备,为顺利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3.4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试验示范基地有助于农业技术成果的展示,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但是,示范基地的建立需要资金、技术等支持,为此,政府不仅仅要加大科技推广经费预算,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合作,切实保证试验示范基地的良好效果。
3.5理顺农技推广机构管理
目前,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近年来,进行了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农业部门直接管理,但有些地方仍然是双重机制,这样是有利于经费支出控制的,但是从工作开展的角度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双重管理机制势必导致工作受挫,层层审批、逐级请示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为此,必须要进一步理顺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与科研部门或者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农业技术专业为实用性强的成果是尤为关键的,保证各种农业技术的研究都是基于农民的实际需求的,是能够真正为农民所服务的,是能够真正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这样的农业技术才有价值,才能受到农民的认可。此外,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不高,他们对于新技术的认可与接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一定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4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树立先进的推广理念外,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真正发挥农业技术应有的积极效用。另外,对于农民们而言,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新技术接受能力,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农业技术的应用及相关事项,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成果积极效用的发挥,实现农业生产的理想效益。
作者:汪清 单位:四川省渠县琅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姜秋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现状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10,(18):4.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S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177
农业技术的大力创新与改进,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需要大力的加强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帮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发展研究,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推广人员缺乏以及农业种植户的技术知识淡薄,使得农业推广大多都不尽如人意。新时代下,做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方面的优化,才能够使得科研技术更加普及,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1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
1.1改善生态系统,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传统的生态环境,农作物废弃物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农药化学物质大肆利用,这样导致土地污染严重,进而使得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得不到保障。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下,要改善作物生态系统,清洁污染物,做好环境优化方面的工作,这样土质才能得到优化,这样农业技术才能得要高效的发挥[1]。1.1.1合理运用农化肥,选择发酵完全的生态肥土壤为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条件,土壤中土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的大量种植成为近年来农业种植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蔬菜全年的种植需要有生态粪肥的投放来保证蔬菜的营养价值生态粪肥可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而高品质土壤可更好的吸收农化肥。因此可见,生态粪肥在土壤中的投放十分重要。在实际农作物生产中,大多数的农业种植户为了自我的方便选用未完全发酵的粪肥作为养料肥,这种未完全发酵的粪肥中有病菌、虫卵的存在,施用这种肥,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使得农业种植户在人力方面和经济发面的负担加重。比如,农业种植户在种植黄瓜时,如果使用带有病菌、虫卵的生态粪肥进行大棚种植,在适度的高温下,虫卵孵化成的成虫在作物生长期间会孵化虫卵,虫卵所产的幼虫会对农作物在生长初期造成破坏,使得作物生长停滞[2]。1.1.2提高生产管理,做好及时清洁生产工作大棚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户为了满足社会化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采用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对蔬菜进行套种。多种蔬菜在1个大棚的种植,使得大棚内的适度和闭合程度有所提高,这样就为病虫害的发展、危害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一点,生产方面要做到精简、清洁,要及时清除蔬菜中的发黄老叶,并合理的进行疏花疏果。加强生产管理力度,生产中要引进高效绿色无污染的去害技术,这样可以创造一个作物有利生长而病虫害却难以发展的优良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1.2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大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也要随之加强,农业科技要在试验、检测等一系列技术基础上,进行田间实际生产,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从而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田间实际生产存在的问题,对于所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并作出应对措施,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加有效。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创立土壤肥料、农作物质量检测基地,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农业种植户可以进行农业技术性的交流,对于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有效展开讨论,从而有效地解决。通过平台农业技术的交流,使得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3]。1.2.1组织农业种植户技术交流,合理推广农业技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多数农业种植户技术操作比较熟练,而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理解有限,面对农业市场中多种多样的农业化肥缺乏理性的选择,并在使方面也很有可能造存在盲从现象。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化学物质对农作物的迫害,这给农作物防治方面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更加深入。目前来看,随着农业化的发展,为了更加符合市场化的需求,在农业制度方面做出合理有效的改进,使得农业生态系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现代化技术提倡玉米废杆再进田,这种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对于农作物十分有利,但这种技术也随之带来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在加上农机播种方面的技术不成熟,使得农作物播种方面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一些较少发生的病情在最近几年频繁出现,这或多或少与玉米杆进田有一定的关联。根据玉米杆进田技术在实际农业应用中的需求,相关研究部门通过检测基地进行试验,找出其技术的关键点,并组织农业种植户进行技术交流,合理推广农业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普及这一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1.2.2实现农业技术化的创新1.2.2.1创建技术平台现代化农业发展主要是依靠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要随时创新发展才能够帮助农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市场中需求化的多种多样,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技术平台的建立,促进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种植户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的技术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良好地平台,这样才能将现有的技术问题集中到一起,并分析研究,从而实现技术创新。1.2.2.2研究人员对农业技术的创新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技术存在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已逐渐不能满足于市场需求,因此农业技术方面的发展创新十分的必要。相关研究人员要利用好检测基地,在基地中应用相关设备和技术,对农作物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加强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攻克这一难题,并进行大量的实际田间技术试验。比如,在试验过程中可以采用高营养培育技术种植西红柿,通过对西红柿整个幼苗种子、花蕊以及果实等方面的研究,对作物各个阶段的问题做到合理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对于种植技术也要合理的改进,可以采用多种植物间种的方式观察农作物间的不同生长情况,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大胆的尝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技术。对于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要合理记录,并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做出技术方面的创新,这样随时能够保持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技术的最新,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丰富农业技术人群,加强农业种植户知识的普及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受2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农业种植户农业知识的缺少。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要想做到优化,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中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教农业种植户种植技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因此,农业科技部门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发展,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农业相关部门要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不断丰富农业科技人群,使得多数地区能够有技术人员的驻扎指导,同时也要加强农业养殖户种植技术的培训,只有高水平的种植技能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2结论
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也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优化推广模式,才能够使得农业技术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魏冉.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现状分析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以政府投资为主
由于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所以其成本不是作为农业科技市场的需求方一农民及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单位所能独立承担的;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缺乏大型的农业企业主体,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技意愿低,也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得不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支出包括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支出和专项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国家和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其经费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含县乡两级)根据经费来源分三类: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据统计,200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仅占53.3%,到‘H-五”期间已经有82.5%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被列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从微观角度来说,农技推广投资中的事业费支出可划分为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或活动费用),这两部分占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总支出的比重大致是4:1。农技推广中的专项推广经费一般是专款专用,如2009—2011年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3.7亿元,覆盖800个农业大县,每年支持每个示范县农技推广工作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深化改革、推广品种和技术、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等H。
1.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但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较低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981年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为3.85亿元,1991年投资额为20.51亿元,2001年达到85.02亿元,2005年达到183.90亿元257,510。我国政府财政农技推广投资总体趋势是递增的“六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46641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7.3%;“七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141279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l.3%;“八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31068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5.4%;“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63134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0.1%;“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12758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21.3%。
农业推广投资与农业GDP的比例是衡量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的重要指标,1981年我国农业推广投资强度为0.25,1986年农业推广投资强度为0.41,1990年达到0.43,1999年为0.49,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农技推广投资的增长比例是缓慢的。21世纪以来,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2000年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达到0.51,2003年达到0.61,2005年突破到0.81257。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相比,我国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普遍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13个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平均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投资强度为0.96256,而我国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致是0.2~0.3;20世纪90年代农技推广的投资强度平均水平为0.40左右。2000年至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增加的幅度较大,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也逐年递增,现在保持在0.8%左右,仍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平均水平。
从财政支农资金占比角度来说,国家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较低,财政支农资金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占比常年维持在10%左右,在国家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居于后位,其比值也低于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2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分析
一项新技术通过推广,使得新技术得以普及,会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本和土地利用效率,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其过程可以结合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与农业踏板理论中经济学分析来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效应。
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新技术采用率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在一项新技术刚开始推广时,由于多数人不愿承担风险,只有少数农户对其产生兴趣,并进行试验,这就产生了技术领先使用者;当通过试验示范,看到试验的效果,采用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加,技术跟进使用者增加,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由于新技术被多数人采用,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曲线也就变得逐渐平缓,这样便形成了S型曲线。
伴随新技术被率先使用者所使用及其随后的技术扩散过程,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新技术,这种过程累积到一定水平,就必然导致产量增加,农业经济增长。可以具体表述为:部分农户釆用新技术(技术领先使用者)—农产品产出增加—产生超额收益—大量农户跟进技术(技术跟进采用者)—农产品产出进一步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一没有使用的农户开始使用(技术被动采用者)—对技术的新需求产生。技术扩散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推动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下移到MC2;平均成本曲线由AQ向下平移到AC2。技术领先使用者符合“经济人”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品产量会从q2增加至此时,技术率先采用者获得超额利润。在利润的驱动下,技术跟进采用者会相继采用新技术,随着采用新技术的农户数量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总量增加,市场供给曲线右移,由S1移动至S2,市场均衡点由E1(Q^Pj移动到E2(Q2,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农产品供给增加,推动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3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下面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1模型设计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分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lnAGR1=a+f^lnlNV1+s
其中,/NV,表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表示农业总产值,s为随机扰动项。研究期间为1980—2011年。为使模型估计结果更优,减轻乃至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同时使回归系数更具经济含义,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
本文中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投资农业技术推广总额,农业总产值表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数据来源于陈世(1998)、张利痒等(2007)相关资料057010以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科技部、农业部网站,个别年份数据不全的用灰色GM(1,1)法补全;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81—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运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和零售商品物价指数(1980=100)分别对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进行平减。
3.2协整分析
对数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数据(/NV)和农业总产值数据(AG及)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稳定性,从而排除“伪回归”问题。运用ADF检验。表明:lnINV和lnAG及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而原序列—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即:lnAG及和ln/NV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优度高,值与F值在5%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方程回归结果显着。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有协整关系,还需对残差变量的单位根进行检验。通过对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表明残差序列e不包含单位根,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弹性是0.654,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每增长1%,农业总产值将增长0.654%。
3.3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分析
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总产值具有协整关系后,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进行估计,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短期协调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AlnAGS=0.074+0.169MnFI-0.149E(-1)t=(2.329) (2.903) (-2.034)(2)
Adj-R2=0.811F=18.701E(-1)表示误差修正项,其系数反映了短期对长期均衡的调整情况。从上述估计结果可知,方程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149,小于零,符合负反馈修正机制,但是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幅度很小,仅为14.9%,表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以14.9%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拉回到均衡状态。从(2)式还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短期影响弹性为0.169。
结合(1)和(2)可以看出,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都明显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但是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的短期效应较小,但从长期来看,则有较大的正效应。这是因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步,每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需要一定时间,新技术只有在广泛运用生产中才能显现效果,农业经济才会增长。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长远战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
3.4脉冲响应分析
为具体研究不同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VAR(2)和渐进解析法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描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冲击效应。
从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脉冲响应可以看到,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两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在前3期中处于一个小幅波动状态,4~8期开始大幅上升,第9期后,农业总产值开始形成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持续稳定的正向响应,表明短期内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脉冲响应处于波动微调的时期,长期来看,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正向拉动农业经济的时限更长,也更稳定。这一结论进一步支持了协整的实证结果,也说明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长效政策,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出增加和农业经济增长。
4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和效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但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足。通过协整分析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其结果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弹性是0.654,短期影响弹性是0.169,表明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更为有效。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①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切实贯彻2012年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确保专款专用,并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增加
总量的同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投入的结构,调整事业费和项目费的比重,及事业费中人员费和业务活动费用的比例,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传播;作用
进行农业技术传播对于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通过结合各地区客观条件及其传播接受者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传播方式,以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增强。在我国大力提倡振兴农业的背景下,加大对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视程度,能够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具有效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目标,但是其中还是呈现出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推广部门的构建不规范,没有具体明确所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使得实际的推广信息缺乏有效性;并且在推广部门中还呈现出一项职位多人担任的现象,这样势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更有只注重专业理念推广而轻视技术推广的情况,使得具体的技术推广难以有效开展,如果所推广的信息没有从现实角度出发,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妨碍了推广工作按计划开展;在进行专业理论探讨时也没有与技术推广相融合,使得专业理论研究工作的片面性。这样的状态需要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改善。
二、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1.传播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据相关资料表明,传播源所具备的特点包括以下点:具有强而有力的权威性、亲和力、吸引力并且具有能动性,传播源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结合多年的推广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传播原的这些明显特点。从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能够充分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体现的保障性作用。所以,作为国家政府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职业素养、表达能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推广的效果。例如,在四十几年前,我国在推广杂交水稻时,政府部门将这种技术归属到了粮食项目发展的方法中,从各地区政府部门对推广杂交水稻方法落实中,能够发现各地区政府部门既是技术推广的倡导者,又是技术传播的核心成员。也能够了解政府部门所进行的农业技术传播,具有明显的权威性特点。而由政府部门进行的技术传播也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了推动性作用。当年的推广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深入到各地区农田现场进行规范性指导,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工作人员都代表了各地区政府部门,同时以农业技术传播者,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建立与传播接受者的良好关系,以确保传播内容的可靠性,这样的方式也具有上述过程中传播源所具有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的官方网站和平台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杂交水稻推广的传播渠道,这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使得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播。在对一些农户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数农户对新技术的获得来源、信息判断及技术培训等一些相关传播过程中,对村干部和政府机构的农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性,这一调查结果也直接说明了传播源对于相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2.传播信息研究主要结果对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在进行具体的技术传播前,必须要充分分析传播内容,并且要保证传播内容要呈现以下优势;传播内容言简意赅、并且其中内容的条理性能够使受众更加有效地掌握,而具备现实意义的内容也能够使受众更容易理解,使受众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掌握的更充分,而被多次提到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传播质量,但是如果要反复性提到同样的内容就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而重要内容要由视觉、听觉等的真切感受会更好的增强印象。以上的农业技术传播研究成果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供可靠依据,进而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3.对传播接受者的研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在农业技术传播前必须要充分明确传播接受者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良好的技术传播,进而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在进行具体的传播时,必须考虑到传播接受者不同的领悟能力及其不同的实际情况。由于传播接受者本身条件会影响其对农业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成效。那么在正式開展农业技术传播前,要通过各种办法了解传播接受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传播源,有效拉近与传播接受者之间的距离,规划和设置对于传播接受者来说易懂的技术信息,以此建立具有现实意义的推广部门及其推广方式,提高传播接受者的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实现良好的推广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入,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处理。因为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体现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就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充分结合农业技术传播本身的客观条件,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同时还要充分意识到始终依照科学技术进行专业研究的现实意义,以此来增强各地区农业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
[1] 谈存峰.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6).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改革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国家的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前农业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通过研究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科技,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应用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科技
1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和完整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模式和方法必须具备“切实可行的节本增效技术”、“项目依托”、“经济效益”这三个要素,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我们才能够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经费、技术人员,才能够确定该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范围的得到推广。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三个要素进行示范模式和推广模式可行性检测。
2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应用的对策
2.1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实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出试验基地的辐射作用,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体系,从而提高新成果和新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扩散的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我们选取农村里“既能吃苦、又有文化、有头脑”的农业技术核心户,发挥这些人的影响力,发挥核心户的示范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接受和采纳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科技试验站,试验站既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同时还可以作为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很好的实现产学研三者之间的结合,使得资源优势得到很好的整合,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带动当地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当地产业的升级。
2.2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应该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的力度,建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站、开设农业科技频道、农业科技栏目等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我们也可以利用光盘、广播等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业技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得更多的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并投入使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科技人员等在宣传当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宣传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当中,使得农业技术为社会广泛认知。
2.3采用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培训
农村地区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应该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培训方法,采用这些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得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采取讲座、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将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4由点到面全方位推广管理
为了确保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由点到面全方位进行推广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试验示范核心区主要用于农业技术安全性和先进性的是法案,从而增强农业技术的集成性和适应性;示范试点区主要是面向农民,“示范方建设采取标准化管理,插标立牌,牌上注明地点、面积、品种、产量指标、技术内容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为农民提供参考依据,带动农民将新的农业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实现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广管理,不仅使得农业技术实现试验示范,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推广,并加强新技术的运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小结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实现了农业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新技术的运用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技术得以推广使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不断的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从而促进我国产业机构的生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作者:杨文权 单位:云南省泸西县旧城镇农科站
参考文献
[1]孙延红;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以辽宁农技推广工作为例[J]更多还原;《农业经济》;2012年06期
[2]王笑颖史峥杨莹光赵慧峰;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的探索——以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技》;201年04期
[3]闫仁;农业科技示范场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平台[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12期
【摘 要】 文章概述了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困境,提出改进的对策:切实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鼓励农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推广技术活动;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形成产业化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是关键性的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给予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关注,国务院2003年《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必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加农业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我国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多种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但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投入常年不足,其它渠道的投资刚刚发育,致使我国农技推广事业进步缓慢,工作滞后。
据科技部的资料,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仅45%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11%,农业技术普及率只有30%-40%。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的入户率也相当低。我国每年约有6000项本应能够形成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成果,因为资金供给不足,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没能够转化为产业应用技术,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生产的潜在损失。为此应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中投融资的问题,探讨建立良好的适应的投融资机制。
二、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投融资困境
1、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总量不足
据调查,在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除外),农业科研、推广的投入一直居于末位,不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大量需求;而多数项目单位和农业技术企业因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申请贷款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在其它引进吸收外资与国内开展资金和技术合作及各类集体经济、农业企业及农民增加农业科技应用的投入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投入资金规模占比不足总投入的5%。
2、农业推广财政投资强度明显偏低,投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多数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所以其成本不是作为农业科技市场主体的农民及农业科技与推广单位所能独自承担的,加上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制与推广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但作为投入主渠道的财政却存在着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持续相对减少,农业推广投资强度(农技推广投资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偏低,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据调查,在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除外),农业科研、推广的投入一直居于末位。我国对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90%来自于地方财政,农技推广投资的90%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行业内。从经费的开支结构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人员经费的开支。在1990年至2005年间,农业推广投资由1990年的37.6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9亿元,累计增加388%,年均增加25.9%。尽管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绝对额有较大增长,但相对于财政的农业总支出,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的增长力度明显不够。政府财政对农业支出比例由1990年的10%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7%左右,农业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同时,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由1990年的0.43%增加到2005年的0.80%,累计增长86%,年均增长5.7%,而同期农业GDP由1990年883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3070.4亿元,累计增加161%,年均增加11%。
尽管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强度有所提高,但是农业推广投资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在降低,农业推广投资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由1990年的0.7%降到2005年的0.5%左右。说明政府对农业推广的投资力度并没有随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加而增加。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只是工业化国家的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的60―70%(还没考虑这些国家非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而且也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投资强度的水平。[1]
3、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项目多渠道,重复投资、效率低下
虽然技术推广项目经费严重短缺,然而,也存在着项目重复立项,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目前国家级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来源是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等部委,各部委的技术推广项目自成体系,相互独立。这些部委在审批农业、林业、水利三部局推广项目的同时,自己也直接向省级对口部门或县乡政府下达推广项目,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内容的项目,两个名称,多头申报,重复投资的现象,降低了投资的效率。
4、融资、农业技术需求与农民的逆向选择
随着我国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农民也希望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自己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大多数农民都处于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由于经济能力较低,难以承担相对的风险,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等因素,使得农户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出现了逆向选择,即应用科技的积极性不高,只要求多得一些现钱;对贷款缺乏热情,只要求得到财政拨来的无偿资金。
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鉴于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所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机制。
1、切实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
有关方面应建立有效的机制,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建议把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从目前的0.5%左右提高到0.8%以上。在适当增加总量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投入的结构。
2、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
国家财政作为推广经费主要来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合作推广,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第一,广泛筹资,设立农技推广基金,建议把粮棉油等技术改进费除3-5%的管理费,畜产税、屠宰税等税收入中提取30%左右,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20-30%用于农业推广,从各种农业综合发展项目资金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作农技推广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第二,在经济效益较好的推广项目中提倡使用各种银行贷款,可在农技推广基金中贴息予以扶持。第三,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积极给推广事业贷款。第四,发展小额信贷和民间信贷,鼓励私人将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
3、鼓励农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推广技术活动
推广部门兴办实体有助于加快技术,促进产业化经营,壮大推广机构实力,促进推广事业发展,分流推广人员,优化队伍结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推广与经营的关系,必须明确政府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事业单位性质,坚持以国家利益,长远利益为主要目标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注意技术推广项目的公益性,对基层推广组织在开展经营创收以补充推广活动经费方面,应给予适当的倾斜制度。
4、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
同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换的依赖性很强,我国又处于旱涝交替的季风气候带,灾害天气发生频率高,对未来生产的产出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了农业产业市场失灵的现实性,也增加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风险性。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补偿机制。第一,建立科研机构社会保障制度。对转换机制的农业科研部门实行过渡扶持政策,完善分配制度和奖励政策,鼓励农业科技部门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明确农业科技企业所获得收益在6年或更长时间内免除各种税收。第二,建立对金融支持农业技术进步政策性损失的补偿机制。包括:提供财政贴息或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科技项目提供贷款;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列出一部分预算用于向有政策性金融任务的金融企业提供贴息资金和弥补呆账损失。第三,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单纯的“农产品收购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科技、农业开发、农业基础建设等综合政策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向农业科技企业(项目)贷款。第四,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保险给予适当补贴,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农民互助保险组织的发展,建立全国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企业。第五,建立对农户的风险保障机制,对相关风险做好相应的预测工作,给农民以适当的指导,帮助农民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对农民应用科技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如设立农产品保护价、给亏损农民适当补贴,以减少农户应用科技的后顾之优。
5、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条件下,要改变农业科研、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的技术供需脱节现象,除了建立以国家(或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一,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对推广项目进行招标,并实行基金管理制。第二,在技术推广组织内部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实行人员与任务的竞争管理,借“项目”养人。打破地区分割,实行推广项目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项目公开招标制,择优录用。第三,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专门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允许他们公平地参加各种各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推广项目招标申请,促进“三农”的联合,促进技术供需双方信息的直接反馈,解决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的问题。第四,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的体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同时鼓励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带着生产上所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走进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研究(或教学),也可以与科研与教学部门的研究人员一起共同申请来源于不同渠道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科研、教育与推广部门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第五,通过建立与农民技术需求直接联系的科技产业,可以使农民农业生产上所需求的各种技术信息迅速反馈到农业科研部门,而科研部门的新的研究成果信息也可以迅速被传递到农民中去从而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采用。
【注 释】
[1] 胡 瑞,法黄季.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及影响[J].战略与管理,2001.3,P29.
【参考文献】
[1] 周腰华,姚园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探讨[J].农业经济,2008(1).
[2] 胡瑞法,黄季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及影响[J].战略与管理,2001(3).
[3] 米晓,张保军,杨改河.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 董智玉.我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之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技术培训
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为低下,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因此,需要各乡镇建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把科研机构研究出的有关农业技术,通过授课或者讲座,和农民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对农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将相关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1]。同时,应用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民劳动的时间,降低农民的疲劳程度。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目的和原则
2.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目的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以往传统的劳作方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水平,可以使农民对生产知识有所掌握,从而将农业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劳作中,大大提高劳作效率,提高总体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与进步[2]。
2.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原则
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够将自身的想法强加在农民身上,让农民自主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通过实验示范,然后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技术推广;在推广农业技术时,要注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
3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原因
由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人员力量不足,年龄整体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因此,要充分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使农业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4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4.1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民技术培训
农民技术培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途径,要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民技术培训。可以针对农民对于农业技术了解不足以及农业技术使用的相关问题,开办培训班,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相关问题有详细的了解。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开办培训班的过程中,要把农业技术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使农民有整体的认识,知道如何进行操作。通过这种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方式,使农业技术得到推广,最终使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生产。
4.2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技术推广试点工作
要想使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就需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同意在自己的田地上建立试点。在农业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耕种,以及后期对于田地的管理工作等。通过试点使农民看到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然后按照试点的工作模式对自己的田地进行管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农民改变传统的劳作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劳作,使农业技术得到大幅度的推广。
4.3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有偿服务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互利共赢的服务模式,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可以签订一份有偿的服务协议。可以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土地质量及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统一的管理,比如,可以统一进行种植、统一进行收割等。对于规模较大的田地,采用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的效果,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有全面的认识。
5结语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生产经营组织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八届全国人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R].2013.
[2]张晓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的供给边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关键词:农业技术 推广 主要问题 对策
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传播科技创新成果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组织,在确保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达田间地头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投入资金短缺。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体制为地方负责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与基本事业费,技术推广项目专项经费绝大多数来自省级与中央的投资(地市级的投资很少),有不到 20%的县每年会下拨一定的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于国家及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其下拨的经费先经县财政,然后到农业局,再到技术推广机构。由于许多县级财政较为困难,使得这种经费下拨往往不能最终用到技术推广方面。即使项目经费最终到达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由于技术推广人员的事业费等经费缺口较大,很大部分也被用作发放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等,用于培训与试验的经费很少,用于技术推广人员进修提高的更少。 投入资金的短缺使得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很难实现其服务功能。
二是高素质人才缺乏。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从目前专职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现状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会技术操作实践的技术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服务强度弱化。近年来,随着“三权”下放到乡镇,我国乡镇农技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所冲突,农技推广活动的服务强度弱化,乡镇机构的农技人员的精力被许多乡镇行政事务所分散,业务时间不能保证。据调查,乡镇农技机构平均每年进行农技推广只有19 次, 农技推广人员平均每天用在技术推广工作上的时间不到5小时,不到 1/3 的农技人员每年会对农户进行个别指导,指导覆盖的范围很小。由于农技人员不能充分的行使自身的职责,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强度被大大减弱了。
二、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建议
1 确立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最重要的是确立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起,形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三大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要在强化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重要职责的基础上,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 进行用人机制改革, 提高推广队伍人员素质
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制度, 对通过考试考核鉴定的农技推广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我国也可参照实行, 作为招聘农技人员的首要条件。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 对县级以上农技人员, 应考虑将其学历标准从中专提高到大专。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 改变过去推广人员岗位不清, 责、权、利分离,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建立农民对农技推广人员和推广机构的工作评价机制。建立经常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表彰制度, 实行绩效管理, 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创造有利的配套政策,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一是尽快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 使修订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法》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 二是建立并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科技成果评审机制; 三是深化体制改革, 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扩散机制; 四是加强科技市场的建设,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五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机制; 六是建立低成本、适度投入、高效益的农业技术选择机制。
4 积极引导和扶持涉农组织的健康发展
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涉农组织是新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最接近农民的基层推广单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当前这些组织的推广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和功利性,其应有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国家应给与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其壮大发展,鼓励其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技推广机构之间加强联合。作为三大推广主体的有效补充,其推广工作要纳入政府统一指导管理。1)努力形成全方位支持涉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注意发挥涉农组织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成全方位支持涉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涉农组织参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农业财政扶持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涉农组织可以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立项。2)为涉农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应加快涉农组织的立法步伐,尽快制订出比较完善的有关条例和示范章程,明确涉农组织的法律地位,为涉农组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规保障。3)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协作工作。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或建立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机制,强化对涉农组织的支持服务和协调管理,做到 “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在充分发挥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三大主体优势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0):5~7.
[2]夏敬源 . 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J].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4):4~7.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强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率的转化较低,在新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收程度较低,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的关系,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局限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多的阻力。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财政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不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由于高学历的人员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造成了推广的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实际的成效。
二、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对策措施
1.创新推广理念,开拓农业技术推广新思路
我国在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从单纯的“以技术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转变,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依托农产品为农业技术推广支撑,提供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生产技术等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2.创新推广体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以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应建设一个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农村合作经济为辅,农业科技、涉农企业、教育单位广泛参与的改革创新,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同时,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转化成果率
在当前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低下的状况下,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推行人员定编、定岗和聘用制度,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切实的将农业技术推广开,提高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
4.创新推广方法,让农业技术广泛深入户
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地处北纬26.11′―26.21′,东经107.07′―107.13′之间,位于贵定县东南部,属于亚温热湿润气候,年均温在13℃左右,年降水量1000mm左右,有“贵定县第二次中心城镇”和“南部明珠”之称[1]。近年来昌明镇的农业经济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因此,本文对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昌明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昌明镇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较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农业推广网络已经在逐渐完善,但是由于这些推广网络主要局限于县级以上的推广机构,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政策扶持不到位和资金缺乏,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通,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质量。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质量,由于推广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缺乏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突出,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法高效开展示范、推广等工作。
3.农民文化程度偏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农民能够掌握农业知识,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农业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二、推进昌明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昌明镇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推进该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
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应给予农业技术推广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和推广体系,建立以政府农业推广为主导,个人、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责任落实和分配,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2.成立专业合作社
对于农民说,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较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例如,养殖大户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或租赁经营的方式,将散户的土地或水产养殖区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经营,在这个经营过程中,人们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不得不接受新的农业技术,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如昌明镇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引导个体种植大户种植茶产业,并通过“基地带动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户进行娃娃鱼养殖,采用集中养殖和农业散养的养殖方式,不仅有助于昌明镇的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
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意识
要有效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应提高人们的农业技术推广意识,所以不论是推广人员还是各级领导,都应积极提高自身的农业技术推广意识,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使所有人都能充分意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的价值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用通过各种渠道给农民传播技术信息,及时更新农产品信息、农业政策等信息,采用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激发农民的农业技术学习兴趣[2],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4.培养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是制约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培、进修等方式,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教育,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具备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以便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
5.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为保障推广人员能够正常开展各项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善基层推广机构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的场所、设施和工具,使农业技术推广能够给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6.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和推广服务
由于受传统因素影响,农民对于新的科学技术,往往接受能力较差,尤其是一些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的技术,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敢轻易尝试。因此,在对其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作用,做一些大面积、效益好的示范项目,并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3],从而指导改变观念,积极学习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