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室感染管理年度总结

科室感染管理年度总结

时间:2022-07-27 10:59:12

科室感染管理年度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感染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感染管理与医疗水平、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成果直接决定医院感染率[1],因此,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严格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院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2]。医院管理者立足于感染管理各个环节的缺陷,采取有效策略对其加以规范,才能够使感染管理达到管理目标。持续质量改进(即CQI)作为先进管理方案,立足于过程管理及环节管理理论,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管理,通过在各环节管理过程中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检测与质量评估几项工作,辅助开展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3],目前,该方法被逐步应用到当前感染管理中。我院以改进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目标,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规范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环节以及流程为对象,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感染发生率,共监测7968人次,发生感染558例,感染率为7.00%。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持续改进(CQI)的管理理念采用目标性监测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并不断持续改进,共监测8254人次,发生感染412例,感染率为4.99%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研究负责小组采用走访调查、蹲点分析、系统协调、例会反馈这几种方法,对医院内各个科室实施巡访调查,重点针对关键感染科室、重要感染事件、重大感染问题,对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人员展开调查,查访记录感染事件发生次数与发生原因。然后,根据查访到的重大感染问题,对某些科室展开蹲点调查,分析造成高感染率的问题,及感染管理具体缺陷。最后,将调查结果与电话报告、网络报告进行系统整合,及时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其加以改进。同时,在每周的例会上,对感染管理问题、原因、改进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目标及方案,以持续地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1.2.2 持续质量改进。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包括临床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药剂科、检验科、总务科、设备科人员在内的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感染防控工作指导、考核、监督人员。同时,在各临床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将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师、护士涵盖在内,由他们负责展开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及改进工作。②改进工作负责小组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办法,对感染管理部门及网络组织进行调整完善,补充感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规章制度、规范要求、考核规定。同时,与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需求相结合,制定感染管理奖惩制度,并与各个科室的管理负责人员签订责任书,督促各科室内负责人员认真落实感染控制任务。③立足于感染预防以及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术、管理能力等素质,考核聘任专业感染管理人员作为我院感染管理的指导者,并由其组织开展各科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学习与汇报工作,致力于提升我院所有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及控制水平。同时,针对具体的感染事例,向医院医护工作者展开教育工作,针对感染管理疏漏向其进行重点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以避免再一次发生类似的问题。④感染管理负责小组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实施调查,至少每周1次,检查各科室医疗用品存放、使用、处理及各项操作的感染控制工作,并为其实施指导,及时就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求该科室限期改正问题,对不按照要求积极整改者,对其实施惩罚,对于认真整改、感染管理水平较高的科室,给予其适当奖励。⑤定期对病房进行目标性监测以及前瞻性调查,至少每周2次~3次,及时地掌握医院内感染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药物应用状况,并且对其中的缺陷实施改进,以预防感染问题的发生。⑥做好感染管理的调查汇总与汇报评价工作,将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向各负责小组成员进行信息反馈,并与各科室负责成员一同就诱发感染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探讨,还要积极地针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感染管理整改措施,对问题环节展开重点监督。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对感染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x?检验改进前与改进后感染率差异,P

2.结果

以持续质量改进对我院感染管理进行规范之后,与之前相比,感染率有明显下降,P

表1 改进前后感染率比较[n(%)]

注:*与改进后相比,P

3.讨论

医院开展感染管理,不仅直接决定其医疗水平,还关系到医护人员自身以及院内患者的健康,做好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必须落实的工作。目前,医院内感染管理普遍存在缺陷,感染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损害了医院形象,使患者产生了担忧心理。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医院单位纷纷展开了对于感染管理整改工作,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则在此改进工作中得以大力地推广应用。

我院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改革之后,医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各科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及控制能力显著上升,相较于改进之前,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从整体上显著提高,证明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感染管理实施改革所具有的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工作还得出以下体会,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进行改革,既需要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其提供坚实的支撑,还必须采取责任分配、监督考核、调查汇报、限期整改等方法,督促相关人员严格地落实各项感染控制任务,以提高感染管理改进工作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内的感染管理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弥补感染管理各项缺陷,提高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与能力,使感染率得到控制,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其在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薛菊兰、刘金凤、王翠英.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174-175.

[2]应方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4):28-29.

[3]张晓卿.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0(6):793-796.

第2篇

1. 现状分析

1. 1 医院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医院感染工作牵涉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医院领导作为管理的核心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感染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控制的结果,由于医院感染控制首先受惠的是患者,不能够显示出直观的经济效益,容易造成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的忽视,往往会导致对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控、防治等方面投入不足[1]。

1. 2 医技科室存在管理漏洞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调查,提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等。由于不少医技科室没有配备护士,消毒隔离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技师来管理,消毒剂的保存和配制甚至交由临时工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完全由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负责,而有的医院相应的机构不健全或没有,个别管理人员又不负责任,便形成管理漏洞。

1. 3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只重视诊疗业务,轻视医院感染管理; 只重视自身防护,轻视对患者隔离的现象在医技科室较为普遍。有的人员甚至以操作方便为理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防护患者,经常发现一些人员在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接触感染性标本时不戴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预处理不严格,没有切实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1. 4 部分医技科室硬件设施不到位 尤其是检验科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不能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有的实验室没有通风设备或通风设备不足,患者和家属能随便进出实验室,这些情况在各级医院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他医技科室如 B 超室、心电图室、理疗科等缺乏紫外线消毒设备。

1. 5 部分医技科室存在制度漏洞 2006 年 9 月 1 日以前执行的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中仅对医技科室的重点部门如输血科、检验科及实验室、内镜室等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对于医学影像科( 包括放射线室、介入治疗室、B超室等) 、核医学科、医学实验室、高压氧室、理疗科、心电图室、心功能室、肺功能室、脑电图室等部门却没有相应的规范。2006 年 9 月 1 日以后执行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也没有对这些科室做出具体规范,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人员只能参照其他卫生部已规范的科室的共同部分对这些科室进行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2]。

1. 6 医院感染管理手段与迅猛拓展的业务项目不匹配近年来,医技科室的各种介入诊疗技术迅猛发展,但对于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却缺少研究资料,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缺少依据,但介入诊疗技术已被明确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卫生部没有对医技科室各种介入诊疗技术的手术间、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制度、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等作明确的规定,因此,医院感染管理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3]。

2. 改进措施

2. 1 加大管理力度,细化责任制度 坚持以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宗旨,从组织落实、质量监控、严格管理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软硬件,使医院感染管理逐步纳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健全医院感染控制三级网络(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研究医院感染工作和计划、抗生素合理使用措施、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制度等[4]。对现阶段国家缺乏管理规范的部分,可参照共同部分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职责分明,措施到位。

2. 2 定期培训考核,做到全员重视 院领导要从医疗质量管理的高度上认识医院感染管理,按要求建设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支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并安排时间进行讲座。医院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并将学到的新知识以讲座的形式培训医务工作者,使他们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对待。定期进行院感知识考核,不定期进行院感监测,将考核和监测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定期总结和公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奖惩。

2. 3 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隔离防护 各医技科室及科室内部各区域布局应合理,做到医疗与生活区分开、门诊与病区相隔离、介入性诊疗科室洗消与操作分室; 供应室设计布局和工作流程合理实用,符合卫生标准; 检验科应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严格做到人流、物流及标本流分开。推行“标准预防”,强调隔离防护,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大力宣传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的方法和意义,强调正确“洗手和手消毒”,为各诊疗室修建洗手设施并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安装紫外线消毒设备。

第3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治疗,而且也给医患关系建设带来了突出的隐患[1]。我院作为一家三甲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围绕提升医院质量、服务患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成绩总结如下。

1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重视程度不高。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具体的落实中往往会存在各种疏忽,从而加大医院感染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强化组织落实,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科室共同负责,以最大限度的将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到全院的具体工作中。为了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我院专门在2006年开展了三级网络组织管理模式: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委员为由我院的业务副院长主任担任,管理科配备1名专职的监控人员,小组人员由不同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主要落实消毒、灭菌等等工作。上下级互相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共同为防止医院感染做出努力。

2 建章立制,规范医院感染工作

在领导重视、积极落实相关组织机构的同时,我院强化了制度与规章的建设和落实。通过建章立制,有效的规范了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在相关制度和规章的建设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内容以及上级相关指导进行操作,每个级别人员落实具体责任,并根据各个不同科室问题制定详尽科学的措施。对我院的重点科室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与验收标准,我院每个病房必须保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治疗室、分娩室、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ICU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划分污染区跟清洁区,最终将相应患者安排在无菌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每个科室落实情况与检查具体情况开设季度总结大会,对本季优秀科室进行评定,选出不合格科室,作为下季度的重点检查对象。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因为上季度是优秀科室而放松检查,要做到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抽查,将医院感染控制在最小程度内。遇到不同问题要进行及时作出处理,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防止再次出现[4]。

3 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意识

3.1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人才队伍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推动医院感染控制的最终力量。无论是组织落实还是规章制度的落实,最终都依赖于具体的实施者。因此,重点打造一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我院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了"专业与责任并重"的基本原则。从各个科室中选择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员负责本科室具体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时,为了积极掌握全国兄弟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医院经常派专人参加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学习班,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管理能力。

3.2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实践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为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有效的规避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将日常工作中常见引发院内感染的问题打印成册,放发至所有医务人员,在每一季度的总结大会上对院内感染开设大讲堂,并将该内容设定为继续教育内容。在新进入我院的医务人员方面,我院采取先培训,再考核,考核过关后上岗的制度,通过以上的措施,我院的在职人员与新进入医院的人员培训率均达100%。考虑到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我院还以信息中心为载体,发挥信息中心在情报收集方面的作用,积极吸取全国先进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知识。此外,每个科室还根据科室情况,订阅了相关的专业期刊,方便各科室随时跟踪国内外有关的发展趋势。建立定期交流制度。每个月定期由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科召开学习交流会,各个科室的相关人员到会参加,就本人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中的经验、成绩以及疑惑或问题进行交流,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4 做好全面监测,以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4.1 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 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经过有关人员的努力,医院感染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但是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就可以降低到零。在任何一个医院,由于患者身体素质、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依然会发生一定病例的医院感染。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医院出现感染是较为正常的,在出现后不应该恐慌或者害怕。但是发生医院感染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治疗,则会加大医院感染的危害。当发现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时候,主治医师应该立即填写相关报告,并在12h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相关人员根据主治医师汇报情况对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原因进行调查,找出致感染源头,并迅速通报其他各个科室,防止医院感染再次出现。

4.2 加强微生物学监测 强化微生物学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5]。重点微生物的超标将会加大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医院感染管理科室的专门人员采用定时抽查与不定时抽查,对各个科室病区进行检查,对其空气、器械表明、消毒液、无菌物品等等进行严格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做成相应监测日志,以作为备查记录。医院各个科室的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相关操作,进行自我检查,在检查出问题的时候严格按照相关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防止日后再次出现。从管理科入手,科室人员自查监督,从而让整个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到科学与实用。院方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择具有针对性抗菌药物,防止菌内耐药性产生。尤其是在当前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抗生素滥用已经被公认为是诱导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更需要做好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即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治疗中的广泛运用,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6]。但是如果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当,或者消毒器械在运用中沾染上了细菌,则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在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中,我院还将消毒器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纳入管理之中。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把"五关",即消毒药械与一次性医疗用品:进入、销毁、贮存、发放、用后处理。首先对消毒剂的种类进行规范,方便各个科室的使用机器检测效果监督,保证临床质量。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消毒、销毁等工作做好相关登记,确保消毒器械与一次性医用品的安全性。

综合而言,在现代医疗体系下,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有增大的趋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众多,危害极大。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控制医院感染,要以落实组织机构和人员为基础,强化各项制度的完善与考核,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队伍,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监测与日常管理,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管理与控制效果。我院作为一家专门的妇幼保健院,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还重点做好新生儿病区的管理。从最后的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很好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并且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玉玲.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1:80-81.

[2]钟振锋,萧帼穗.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2:179-180.

[3]钟巧,侯庆中,李晖,等.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6:831-833.

[4]王秀莲,刘桂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4:746-747.

第4篇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院感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单凭院感专职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总、护理骨干组成。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三级院感管理网的建立有利于院感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2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但应注意,制度不在于数量、文字的多少,必须根据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才是最好的。制定好的制度不应长久不变,还应结合本院院感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3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1专职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院感专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定期接受市级、区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督导临床。

3.2护士长的培训护士长是临床感染控制小组重要成员之一,是各科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者及执行者。护士长院感管理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医务人员各项规范的执行情况及院感控制效果。因此,院感科每季度针对院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及各科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等存在的问题对各科护士长进行专场培训指导、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以提高各科护士长对院感管理的认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1~2次,除值班人员、进修人员、生产生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参加。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3.4院感控制小组的培训各科感染控制小组每季度针对相关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高危因素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指导。院感科统一制定培训登记本,各科建立培训登记记录,医务人员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学时。

3.5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每年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院感科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由所在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3.6工勤人员的培训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流动性大、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接触污染物、医疗废物机会较多,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而后勤管理人员一般不是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无法完成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因此,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由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每年培训1~2次。

4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4.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经历了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的过程。院感专职人员每周一次主动深入临床,针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针刺伤、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等。监测结果每季度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院感委员会各成员。

4.2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涉及多个项目,院感科首先组织各科护士长或全院护士进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环境监测卫生标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消毒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高度、采样面积、采样方法等关键环节,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科每月按计划对各类环境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采样,监测结果由院感科统一制表并随同监测单下发各科保存。院感科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科室必须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消毒后重新采样监测。

4.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建立器械液监测、更换登记记录本,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按要求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张贴于记录本上以备检查;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记录,灭菌内镜每月1次、消毒内镜每季度1次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所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按要求进行工艺、化学、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随机采样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建立紫外线日常消毒记录,院感专职人员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1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灯管科室立即更换,并重新进行强度监测。所有监测结果以月总形式反馈相关科室或部门。

5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院感科建立了适合本院的《万盛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交院感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院感专职人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的管理进行督查;对手术室、供应室、ICU、内镜室、口腔科、产房、新生儿病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必备设施、手卫生、职业防护进行重点检查。督查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限期整改。督查结果、督查意见每月以月报方式反馈护士长,必要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通报全院,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按照《考核细则》要求,院感科每月对各科督查存在的问题、监测不合格项目打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每季度评选三个院感管理优秀科室,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全院通报。

第5篇

一、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第6篇

关键词:手卫生;存在问题;干预措施,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人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2]。?笔者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工作状况,在加强规范洗手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分析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原体的传播。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下科室督查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1 手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手卫生依从性低。通过调查显示,手卫生依从性低(洗手率为35.7%-52.2%)。检查中发现接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处理药物、配餐前洗手率明显低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口敷料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其原因是大部分医务人员思想上缺乏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自我防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1.2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部污染,但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部微生物的污染,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3由于工作忙,人手不足,疏于洗手。(自我保护意识差,思想上不够重视,预防交叉感染意思差。)

1.4担心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损伤皮肤。(自我保护意思强于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1.5洗手设施不配套及消毒产品放置不够、没有干手设备,在思想上松懈等问题。(思想上不够重视、管理及制度落实不够。)

1.6手的二次污染:洗手后,大部分人使用了公用大手巾、白大衣的前襟、内边、腋下擦手的人为数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

2干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监督及消毒隔离工作,院领导定期听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汇报,及时进行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2与总务科做好协调工作,将各科室特别是重点部门的水龙头改为非手触式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

2.3每个水池边放置洗手液、?放置擦手纸巾或足够的消毒小手巾并张贴六步洗手法标准示意图。

2.4门诊各诊室均配置速干手消毒剂,病房所有病历车,治疗车均安装上架子以供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如果是多重耐药菌病人要求在床旁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并挂上洗手标志。

2.5严格按规范进货,进对皮肤有滋润保护作用的速干手消毒剂。

2.6定期开展培训:院感科加强对全院人员的培训,每位新上岗职工均进行手卫生知识及六步洗手法操作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院性《手卫生规范》培训,各科室均设院感质控医生护士各一名,负责对科室人员院感管理及督查,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调查手卫生的依从性并对科室人员进行抽查考核(理论及洗手操作)。

2.6规范手卫生:加强无功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洗手、戴手套指征,要求医务人员在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处理药物、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当洗手;当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在接触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时,均要戴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接触后要用流动水洗手,再进行手消毒。戴手套不可替代洗手。

2.7定期监测: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季度对各科人员抽查监测手卫生是否合格。发现不合格立即通知整改,直至合格。

总之,院科两级长期坚持强化手卫生工作,将手卫生工作作为一项自始至终的工作来抓,最终培养起每位医务人员的良好卫生习惯,要杜绝洗手是为了应付检查,应付考核等消极思想 ,因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 术后感染 神经外科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14-01

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感染,因为患者手术部位较特殊,所以感染以后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医院已经采取了降低感染率的措施,但临床感染率却不见下降,所以针对术后感染部位和危险因素仍需加强护理,文中分析了CQI在预防神经外科的术后感染护理中起到的作用,CQI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程且持续的控制,护理的质量得以一直处在良性发展循环轨道上,且持续向上,从未停止,现将持续质量改进在对神经外科的术后感染预防护理工作中起到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70例,其中男患者198例,女患者72例,年龄在4-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1.2±14.7)岁;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147例,脑室外引流87例,置管232例,合并糖尿病98例,后颅凹手术37例;入院原因包括:垂体瘤66例,脑积水48例,幕下肿瘤29例,幕上肿瘤27例等。

1.2 CQI实施方法

患者入院前由护士介绍CQI概念,通过持续质量的改进来落实病人护理的流程,医护人员要主动同患者沟通,进行心理干预,消除病人不良心理情绪,嘱咐患者对营养的摄取量要足够,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力,同时进行多方位的安全防范。

由护士长带领本科室全部护理人员的CQI小组共同对过往病例分析,对感染的常发部位以及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总结,并对质量改进措施进行制定。质量改进的措施包括:(1)提高患者和手术者的卫生程度,降低排菌量,提高术前患者洁净度;(2)加强脑脊液漏病人的切口和护理,避免引流袋回流引起颅内的逆行感染;(3)在脑室外引流的时候,要对引流瓶高度合理化控制,避免脑脊液回流而引发感染,使用一次性的引流管与引流瓶,避免利用上下插入方式去解决引流的不通畅,防止逆行感染的方式为左右轻旋操作,若要解决组织碎块对引流管的阻塞,采取挤压引流管的操作方式,以免脑室端冲洗导致颅内感染;(4)在紧急情况时,消毒措施不充足就要在48h以内更换导管,用薄膜辅料将导管固定,疑似污染病例的要尽快更换,减少使用对静脉刺激较强的药物,以免静脉炎感染,虽然导尿管带有气囊可以防止脱落,但其若将席俊男带入尿道会导致感染,所以将导管用胶带固定在腹部;(5)后颅凹的手术解剖位置较复杂,手术时间长,所以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同时就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利用围术期,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阻止感染,利用腰大池不断引流以防颅内感染[1]。

1.3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位置不同感染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观察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做处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方法,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医疗的服务质量是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反映[2],其决定着医院能否生存与发展,CQI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程且持续的控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了更高的定位标准,护理的质量得以一直处在良性发展循环轨道上,且持续向上,从未停止,经本次研究分析后总结了引起感染的7个因素,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置管和手术方式、脑室外引流与开放性脑损伤以及伴随的其他疾病,其中手术时间和伴随其他疾病与各科互相交叉,病人感染率很容易增高且情况更严重,所以预防患者的术后感染我们要从多个小细节着手,另外在引起感染的众多因素中内容有交叉但并且不是独立的,比如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一般来说病情都是很危险严重的,另外手术的解剖结构太复杂都会延长手术的时间,本次研究所统计的是后颅凹的开颅术发病率,忽略经蝶窦和筛窦手术[3],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科室此类手术术后感染率不高,持续质量改进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然后完善的过程,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应用在科室使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渐见成效。

持续质量改进(CQI)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中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可在神经外科的护理当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为了加强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明确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护理部按照医院感染质控标准对科室进行量化考核。充分了发挥护士长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操作规程、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通过强化护士长工作,使护士长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护士长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29-02

我院是一所综合型二级甲等医院,已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质控量化考核系统。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本院各科室进行量化考核,与护士长考核挂钩,得出以下结论: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分数直接反映了护士长的医院感染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现将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1 组织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首先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各项法规和本院下发的规章制度,指导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工作,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的消毒隔离制度。与科主任分工协作,护士长负责检查规章制度、无菌技术理论掌握和落实情况。由于科室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大部分在临床倒班,履行职责时容易出现空缺,需要护士长在院感管理中起查缺补漏作用。

2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护士长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医院感染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护士长要带头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利用科室晨会或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具有专科特点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重复巩固手卫生、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处理、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诊断与上报制度等。尤其注重高年资护士、新上岗人员、清洁工的培训。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起的是带头示范作用,新上岗人员、清洁工理论掌握欠缺。需要反复循环、形式多样的培训,不定期抽查学习培训效果,避免学习流于形式。

3 认真执行医院感染质控标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各临床科室作为防控医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护士长要起表率作用,将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融入临床实践,认真执行医院感染质控标准,从规章制度的掌握、职业防护、重复使用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无菌操作、手卫生、病房管理、环境卫生学、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监督和检测。针对院感办、护理部查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反复出现的问题,针对个人进行惩处,与当月绩效挂钩。

第9篇

1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1.1 依据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我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监测系统,充分发挥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作用,认真落实各自的职责。

1.2 每年至少召开2次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1.3 感染管理科不断完善感染控制规章制度,制定出“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和“感染知识题库”。提供给科室,使医护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取得管理阶层的配合和支持

2.1 领导重视

院领导视感染工作为高压线,每周行政会感染管理部主任必须在行政会议上汇报上周的工作,及本周的工作计划,最后院长总结还强调感染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院领导班子每次班子会议之前院长都责成办公室主任询问院感方面是否有要解决的问题;院长在网上看到涉及院感的事件或内容及时告诉院感科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让医护人员尽快了解感染新动向。

2.2 注重工作的协调

感染管理工作时刻融入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所以注重与护理、医务科、质控办、后勤部联合督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感控意识

利用感染委员会扩大会议和中层干部会议,以课件形式对我院感染存在的问题用相片展示给管理者;请感染专家来院讲课等,使管理者感控意识明显提高。

2.4 提高感控医生护士的意识

召开感染质控医生护士专项会议,组织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做到以点带面。

3 进行不同层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3.1 感染管理科主任和专干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级的培训;重点科室医护负责人至少每年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的感染知识培训一次。

3.2 感染管理科采用多种形式对领导阶层,中层干部、感染质控医生护士、全体员工、医护人员、工勤人员、新上岗人员、突发事件机动队队员、重点科室等进行分层培训。

3.3 感染管理科及时获取和掌握卫生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感染管理科主任每天上卫生部网站和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及时获取感染控制最新的信息和法律法规,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临床科室。

3.4 培训后感染管理科深入科室,随机对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巩固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

4 针对医院的危险因素,采取主动干预

4.1 注重手卫生的管理

4.1.1 积极开展手卫生活动周活动:院长为形象大使,院长带头参与,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由医护人员示教,全体中层干部现场操作并对手采样监测。感染部又和护理部联合到全院各科室进行手卫生操作及知识考核,选出优秀者给予奖励。已此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1.2 感染管理部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手卫生采样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监测结果超标的指导到本人。

4.1.3 每月感染管理部到科室抽查医护手卫生操作和考核相关手卫生知识。

4.1.4 半年对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不足,并通报反馈。

4.2 医院感染的监测

4.2.1 采取病例实时监测和回顾性监测

4.2.2 采取临床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等危险因素监测。

4.2.3 重症医学科病人进行目标监测

4.2.4 示教和考核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列入绩效考核项目

4.3 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和控制

4.3.1 制定多从耐药菌预防控制制度和预警方案

4.3.2 感染管理科及时到科里督导,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4.3.3 督导医生按抗菌药物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

4.4 注重重点科室感染管理

4.4.1 每月至少一次对重点科室全面督导,跟踪无菌操作整个过程的督查

4.4.2 不定期的飞行检查

4.4.3 联合质控办、护理部、医务部、后勤等科室联合专项检查,加强检查力度,让相关职能科室了解医护存在问题。

4.5 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4.5.1 除了常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科室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5.2 对存在问题科室多次反复检查,在医院内网上通报

4.5.3 现场让主任护士长清楚知道科室存在的问题,如何整改。

4.6 加强职业防护

4.6.1 从细节抓起,在处置车和换药车上均设了剪刀,便于医护人员处理锐器及时和防止针刺伤,

4.6.2 对针刺伤病人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和处理,针对针刺伤者及时给予对症处置

4.6.3 感染管理科定期督导复检肝功等

4.6.4 示教防护物品的正确应用,纳入医护考核项目

4.7 加强各重点科室环节管理,不流于形式

4.7 注重环境卫生学监测

4.7.1 深入科室首先抓保洁员的工作,采取跟随和飞行检查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4.7.2 定期抽查和随机抽查手、物表、无菌物品、空气、有感染危险因素物品等。

4.7.3 日常和定期考核医护和工勤人员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

4.8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根据每个重点科室特点,制定出检查标准,对环节和过程进行监管。

5 有效的执行力

5.1 医院感染控制项目多,我院不但按规范要求执行,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隐患之处就去主动干预和解决。

5.2 理解领导的意图,及时落实新增的工作项目

第10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2000—2008年,我市区1所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医院共发生医院感染6261例,通过对这部分医院感染病例资料的回顾性调查,以及长期与医院感染管理接触的工作实践,并从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00年的4.34%、5.75%逐年下降至2008年的1.31%、3.16%现象中,笔者认真分析总结了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住院患者中的急症手术患者或是免疫力低下、患多种疾病、病情危重, 且伴有营养不良、年龄大、长期卧床者易发生医院感染。

1.2 医源性因素

1.2.1 外部因素 (1)侵袭性操作:如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静脉高营养液的给予、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等,极易诱发细菌感染。(2)环境因素:病室不能有效通风、消毒;未严格按病种安排患者; 没有有效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无层流设施等。(3)用具的污染: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器具,如体温计、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压脉带、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在病员之间反复使用,若消毒不严格,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间接地把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另一些病员或工作人员而造成交叉感染。在工作中护士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锐利器械,极易造成误伤自己或误伤他人,那些容易通过血液传染的病菌便乘虚而入引起医院感染。这种感染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4) 药物使用: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至菌群失调,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引起条件致病菌感染。(5)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现在临床上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较多,如对使用中的管理和使用后的消毒处理工作不规范,也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1.2.2 内部因素 护理人员感染观念淡薄, 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知识。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普通中、高等卫生院校还未将医学感染学及医院感染护理学列入教学计划,临床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主要来源于护校教材中消毒、灭菌等相关内容,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认识上参差不齐,因此造成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部分护士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不够娴熟。甚至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抢救患者时,因紧张而未按无菌原则操作,导致抢救器材或药物的污染,这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

1.2.3 管理因素 科内缺乏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督导监管不力。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2.1 针对患者的对策 加强日常基础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口腔、皮肤、卧位、肢体功能及各种管道的护理,避免感染经各种可能的途径人侵;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人体的免疫力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当一个人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时,免疫力就会显著降低,所以,也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

2.2 针对医源性因素的对策

2.2.1 完善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科内制订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各类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工作时做到有章可依,规范操作。

2.2.2 加强质量控制和培训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配有专职人员,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每月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等进行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成员包括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负责监督管理科室人员感染控制方面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如全员培训、重点科室培训、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反馈监控信息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提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使感染管理工作在人人参与中不断加强,从而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2.3 严格无菌操作 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各种导管、接头的消毒工作。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更应做好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管理。严格无菌吸痰,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工作。在给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操作时,严格规范洗手和手消毒,避免因医务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交叉感染。

2.2.4 保持病区整洁 督促检查护工做好每日病区的清洁消毒工作。病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和地面每日以500-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两次,污染时随时处理。每月对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细菌监测1次。无层流设施的病区更应做好环境的消毒管理工作。

2.2.5 规范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诱导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增多,以及许多药物性疾病的发生[1],因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症、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2.2.6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从供应室统一领取无菌物品,在使用时严格检查其包装、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如有包装破损、受潮、字迹模糊不清及过期时,严禁使用。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规范终末处理,并由专职人员收集后统一卫生处置。

2.2.7 医疗设备消毒 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切实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消毒和管理。对使用中的仪器设备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其表面,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螺纹管。

2.2.8 隔离区门关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工作区应规范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子,外出时穿外出服及工作鞋。尽量减少人员流动,禁止陪护,以降低空气中浮游微生物。严格限制家属探视时间,并规范更衣。

2.2.9 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 定期对住院及术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监测、调查、统计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建立感染患者登记报告制度、合理使用抗菌素制度、细菌培养管理制度。

2.2.10 重点部门的管理 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如供应室、病区、手术室、icu、内镜室、口腔科、婴儿室、产房等,每月一次检测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表面的细菌总数及致病菌,抽查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效果。全程监控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对违反操作规范及检查不合格的进行及时培训和整改。

实践证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决定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感染管理制度,还要严格管理,加强落实,逐渐将制度的约束转变成个人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真正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控制 管理 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ing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controling infection , enhance quality of each work and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hospit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work, it's feasibility to improving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controling infection and lower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and publicity,targeted prevention, routinization detection,standardized operation,and secure check.RESULTS:The management of controling infection has been standardizated,and actual lowere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CONCLUSION: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from all-round aspects.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management monitoring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院感染管理也是涉及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我院自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5a来,通过对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管控,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对策,强化医院感染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最低,医疗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们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1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三级监控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将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之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了三级医院感染监控体系,明确了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实行分级目标管理,责任层层落实,严格考核,共同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成医院感染管理预定的目标。

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培训,强化感染控制知识

感染管理委员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级职责。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医技科室行使指导、检查、考评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评价、反馈,持续改进。

2.1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落实

2.1.1严格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医务工作者,人人都应重视消毒灭菌这个环节,严格消毒灭菌观念,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严格遵守《消毒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不能使用,配制和更换消毒液时要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1]。

2.1.2宣传教育、强化培训对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普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医院内任何一个与患者接触的岗位,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不能疏忽,对分布在这些岗位的所有人员都应分层次认真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医院感染意识,提高责任心,全面掌握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控制措施等专业技术知识[2]。

2.2医护人员的培训、通过对感染联络员的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能力,增强了感染管理质量和责任意识,提高了知识技能。感染联络员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掌握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全院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并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感染事件制定了感染防止措施。

2.3新材料、新技术的管理特点,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反复研究,制定院内相应操作流程和规范,从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减少安全隐患[5]。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抓管理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操作行为,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2.4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证明,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8]。多次举办手卫生讲座,同时应用大量宣传标识及图片在全院范围向职工、患者及陪护人员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所有洗手池水开关上方统一张贴正确洗手图片及流程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加强日常督导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切断医院感染的第一道传播途径[6]。

2.5培训实习护士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掌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我院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要求实习护士熟记医疗垃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基础的消毒隔离知识[4],培训完毕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由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指导监督,再每周进行相关内容的考试。科室每周利用继续教育组织学习,了解感染新动态,新技术,并由外出学习人员组织专题讲座,传授所学知识,共同探讨,不断提高。

2.6加强易感科室、重点科室的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口腔科、导管室、重症监护室、产房等都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必须对其加强管理。各种医疗用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7],对HIV抗体、HCV抗体、HBsAg阳性者应该使用专用的器械和设备,并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各种污染材料、器械应及时按不同要求消毒处理[2];供应室保证消毒、灭菌质量[1]。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及各科病房仪器、设备及环境的消毒和患者出院后的终末消毒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医院未发生感染爆发病例,感染率有明显下降,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2.7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时反馈信息

为确保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到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全院不同区域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做到日检查、周总结、月分析、季评估,不断持续改进。对因消毒、隔离不当造成卫生监测不合格者,扣其科室目标管理分,对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错报者,将扣除当事人目标责任奖、并对其病例质量降分。每月将检查结果反馈全院各科并与奖金挂钩,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制管理体系。

2.8合理使用抗生素

2.8.1医院感染管理科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同药剂科、医务部按照《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及围术期预防用药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反馈,并及时指导整改。检验科对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监测[7]。

2.8.2使用抗生素要有的放矢,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在应用抑制免疫疗法时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时机、给药剂量的大小、疗程的长短、是否联合用药等,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首选敏感、窄谱及廉价的抗生素,严禁一味追求新药和广谱抗生素,以防止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的产生[9]。

2.9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物的管理.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废弃针头由特制容器盛放,盛放至容器内2/3处封盖,在容器外侧填写日期并称重,密封后交专人回收处置。对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2];对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管理法规,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装[1],标志醒目,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 做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向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9]。结合本院实际,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医护人员着重培训无菌技术操作、无菌观念等,对进修生、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重点专科如口腔科人员应重点培训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室人员应重点培训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5];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健康行为宣传和住院期间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治疗,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把好监控质量关

监控工作被认为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石,医院感染监测的范畴较广,包括引发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及其特点和防治方法,易患医院感染的基础疾病及其处理原则,易导致医院感染传播的医疗操作及其改进方法,医院设施环境微生物种类及浓度的监测和异常情况的预防处理等。我院对医院感染病例每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汇总、院周会通报,基本掌握了全院和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如: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菌、病原学送检率等;检验科对各科室每月都要对病房空气、室内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学培养,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周还要对重点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抽查,紫外线强度定期监测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记录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详细资料,将所有监测结果进行管理,便于及时上报、查询和统计分析。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可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生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 有力的防止医院感染。

5 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管理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医院感染预防系统包括管理、监测和控制三个子系统。监测和控制是手段,管理是杠杆,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安全[7]。各级医院都应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5]。我院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成效的主要因素与难点层层分析,积极探索预防、控制及持续改进的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水平,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S]. 2002: 1-2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S].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7-6.

[4]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5): 550-5.

[5]叶晓春,叶爱群.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49-350.

[6]顾克菊,郭明华,贾淑梅,等.医院感染控制系统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63-765.

[7]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4-66.

第12篇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院的统一协调管理,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转,专职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成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

1 专职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

1.1 道德要求:热爱本专业,任劳任怨,公正无私。

1.2 工作能力:机智老练、能吃苦耐劳、要特别善于组织工作、精力充沛而且有较强的自信心,能主动开展工作,具备独立决断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善于思考,善于从领导层获得支持,必须具有较强协调能力,脚踏实地的深入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

1.3 知识结构:

(1)掌握医院感染学,具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微生物学、药学、建筑学、医院管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社会心理学、行政文书写作。

(2)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持证上岗。基层每年接受县级以上专业培训不少于4学时。

(3)有在多个临床科室工作的经历。专业知识和能力需要多年实践积累。

1.4 稳定性:

专职人员必须持续激发热情,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努力加深自身的学习和锻炼。

1.5 较高的情商水平

(1)良好的的自省力(2)良好的心理承受力(3)坚强的毅力(4)良好的影响力(5)良好的协调能力

2 工作方法

2.1 日常工作:(1)调查研究(2)向领导汇报、请示(3)搞好自身建设(4)协调各科关系

2.2 工作形式:(1)宣传性形式(2)服务性形式(3)征询性形式

2.3 工作技巧的3个原则:(1)理解(2)互补(3)从善

2.4 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

――P--策划: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下科室收集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然后作出计划。工作中要有周重点、月计划、季通讯、半年小结、全年总结。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也就是怎样具体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下去,并组织实施 。

――C--检查:根据制定的制度,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在此过程别强调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不定期进行院感查房,总结好的经验,找出不足。

――A--处置:根据检查过程中找出的不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3 工作步骤

3.1 组织机构的建立

3.1.1 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

3.1.2 管理制度的建立

3.1.3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3.2 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控制:医院感染率≤8%;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应≤10cfu/ml;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II类环境:细菌总数≤4cfu/ 15min・平皿;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发现感染病例医生应在24小时报告。

3.2.1 年度重点抓什么: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把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一下,如每周计划、每月计划、每季计划等,这样就心中有底了。

3.2.2 常规工作项目干什么。

3.2.3 突况想什么。

3.2.4 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什么(举一反三)。

3.2.5 掌握、器械、消毒的方法、国家批准的文号、产品的证书(求证、索源)

3.3 应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3.3.1 开展回顾率调查:目的掌握本底资料,有的放矢;

3.3.2 开展现患率调查;

3.3.3 制定可行的方案、措施、培训;

3.4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踪问题

3.4.1 深入科室,力求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临床医护人员、贴近病员及家属、贴近解决问题和落实工作。及时发现问题。

3.4.2 严格落实责任制,工作常检查、工作的落实与绩效挂钩,对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采取谈话、经济处罚,对事不对人。

3.4.3 严格抓好二个督查:重点督查操作流程的关键环节、重点督查制度的落实

3.5 医院感染控制贯穿到整个医疗工作中

3.5.1 多学科的防控

医院感染控制要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和微验室、临床科室的合作,医院感染管理除了要常抓不懈,还应采用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手段强化操作的无菌观念和流程

3.5.2 明确各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

(1)临床科室:消毒灭菌、发病率、漏报率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2)医技科室:标本的采集和细菌学检验、消毒灭菌的监测

(3)后勤科室:污水处理和医疗垃圾的处理

(4)职能科室:主动通报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争取支持

3.5.3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2)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3)新上岗人员、进修实习生岗前培训不少于3学时

3.5.4 强化规范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

3.5.5 环境卫生院感的保证

3.5.6 控制重在细节:

(1)从监测中发现问题;感染部位分布监测,易感人群监测, 高危因素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每月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监测结果报告中捕捉信息;并向院领导、全院临床科室及及相关部门反馈。

(2)从细节管理抓起。落实责任制;工作常检查(医疗操作流程、器械清洗后的洁净度), 严格要求:内外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感染病例报告要及时

3.5.7 医院感染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1)持续质量改进是以患者需求为动力

(2)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过程管理和提高环节质量

(3)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选择重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实施的原则

(4)持续质量改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5)更新理念,找准切入点

4 专职人员的管理气质

专职人员的气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信:1、形象 2、眼神 3、语言(1)给人赞美(2)给人力量 (3)给人信心 (4)给人智慧 (5)给人方向 4、经验

(二)沉稳即沉下来,稳得住:1、目标 2、价值观 3、情绪

(三)担当:1、勇于带动 2、勇于学习 3、勇于认错 4、勇于负责

(四)阳光:1、乐观 2、热情 3、主动 4、健康 5、幽默

(五) 严谨

1、工作的严谨

(1)目标明确化(2)计划周详化(3)准备细分化

2、与人相处的严谨

3、思维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