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顶岗实习生自我

幼儿园顶岗实习生自我

时间:2022-03-21 17:5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顶岗实习生自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顶岗实习生自我

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顶岗实习教师;在职培养

本文为江西省教改课题,编号JXJG-12-47-6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初入职教师的岗位适应问题还没有引起幼儿园领导的足够重视,在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幼儿园往往对新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尤其是顶岗实习教师,存在严重的“培养”不足问题。加之,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下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下降。如何促进顶岗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顶岗教师在职培养机制的困境。孙凌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入职适应期间所面临的具体适应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对园所中的教育资源和专业规则及秩序缺乏了解和控制。王香平、徐琳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教师的关注分为非教学关注与教学关注,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生存关注阶段。

1、教学关注与非教学关注的困境。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教师的关注分教学关注与非教学关注。教学关注体现为教学活动关注、游戏活动关注、生活活动关注、和转换与衔接活动关注等,主要涉及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班级秩序的调控、教学程序的完整、教学材料的处理、幼儿情绪的调动、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心理感受等等。

2、教学活动组织中的困境。对幼儿缺乏科学的观察和客观表达,以个人的意见、假设和推论进行单方面的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对优秀教学的体会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简单模仿,缺乏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体态语言的表达过于夸张,口头语言不够清晰、规范,缺乏儿童化。对教学的重难点缺乏反思习惯和反思方法。对目标的表述没有进行认真的表述与分析。

3、培养指导机制的缺失。实习教师担任配班老师一般为半年,时间太长,几乎失去自我体验的机会,对于配班老师或保育员工作,缺乏有效地组织与协调及指导,学生只能在实习中自己体会,找不到解决办法,难以有效、高质地胜任该工作。较难形成系统专业的全科体验教学经验。

4、对幼儿班级管理能力较差。学生基本处于对班级管理失控的状态,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协调、教育幼儿的不良行为,尤其是面对幼儿的冲突、情绪问题时一筹莫展。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班级管理能力培训和锻炼的实地指导。

三、顶岗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探讨

1、改变实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周期。入园实习后,安排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观摩和分析1周,进行讨论分析;第二周进行实习生配班、跟班统一指导培训1周,了解幼儿园生活习性、表现,配班工作要求,布置今后的工作方向;第三周正式进入班级,担任配班老师或保育员,要求有指导老师。2月后,根据指导老师反馈,自己提出申请,正式进入五大领域学科教学工作体验,要求实习生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的经验和不足,请指导老师一起分析、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2、学习幼儿园游戏组织经验。应指导实习生用心观察、适时参与幼儿的活动,具体做法:一是鼓励幼儿参与布置环境,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同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二是给予幼儿自发游戏的自由空间。三是适时介入游戏,提高幼儿自发游戏的质量。四是实习生学会适度评价,帮助幼儿提升有益的经验。

3、学习应对班级管理,具备带班能力。应指导实习生学习班级管理方法,具体做法:一是多给幼儿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二是做幼儿的好朋友;三是给幼儿慈母般的爱;四是建立班级常规,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与沟通方式。

4、合理安排(见)实习周期。从西方学前教育实习看到,美国的教育实习分两阶段进行,即分散教育实践(约300学时)、集中教育实践(15-24周)、英国的教育实习时间为15周等。而我国的实习周期安排,对教师成长不利。

5、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能力。克服实习生的恐惧心理,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实习指导方式,分为四种教学范例:一人教一人观察、一人教一人是助手、分组教学、平行教学,通过合作教学方式提高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自我效能感,校外聘请的督导负责实习的协调与评价工作,通过分享经历、探讨焦虑、获得小组支持等方式恰当处理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通过实习学会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复杂的动态实践观。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下,能够不断地作出选择,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探究反思。

参考文献:

[1] 孙凌毅,幼儿园教师岗位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2期;

[2] 孙凌毅,促进初入职幼儿园教师岗位适应的策略与措施,《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8期 。

[3] 王香平, 徐琳,实习教师的关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视点,2010年第12期(总第496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4] 岳慧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活动的分析与思考,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期。

[5] 杨秀玉,实习教师的关注研究及其对教师教育实习的意蕴,外国教育研究,2009,(6):20一24.

第2篇

作者:张焕荣 单位:衡水学院教育学院

一些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后,无法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总以为自己还是学生,特别是受学校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惯性思维模式的束缚,依赖心理严重,在工作中往往缺乏自信心、责任心和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履行幼师职责,不能从工作中吸取经验、积累教训,实现自我提高,这就大大弱化了实习效果。3.缺乏吃苦精神。部分实习生简单地认为,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幼儿知识,做知识的传授者,至于幼儿保育工作应该由保育员来做。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工作当中,实习生往往要从保育员工作做起。除此之外,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实习生在面对幼儿园繁琐的一日常规教育,包括每天接送幼儿,组织幼儿晨检、晨读、早操、三餐两点、教育教学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幼儿的安全问题。从课堂到现实的工作岗位,从学校的自由散漫到幼儿园的纪律约束,实习生的体力消耗、时间消耗与在学校相比要多出好多倍,一时之间难以承受,抱怨声不断。4.教学技能欠缺。当实习生面对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时,总是不知如何组织和开展,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对幼儿传授知识,而不知采用怎样的技巧和策略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部分实习生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束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显得自信心和魄力不够。有的同学组织活动时声音小,不够吸引小朋友,表情、动作不丰富,不够感染小朋友,语言过少,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有的同学说话语速和活动变化节奏有些快,幼儿的思维及动作跟不上;还有的同学对幼儿的意外答案和突发行为不能迅速灵活地应答和处理;多数同学组织活动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都是原班老师在帮忙;最主要的是不会照顾孩子,没有做到因材施教。5.实习时间难以保证。实习学生面临毕业,许多学生要请假参加各种面试招聘会和考试,教学计划要求的实习时间很难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高校方面

1.实习时间短且集中。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普遍存在实习时间短且集中的现象。教育实多统一安排在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专科一般为4~6周,本科一般为6~8周,与国外同类院校相比,实习时间较短且集中。虽然我国部分高师院校,也曾在教学期间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见习及顶岗实习活动,但这种情况较少且大多时间较短,学生无法深入幼儿园工作当中,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2.教育实习内容和功能单一。从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对教育实习功能的理解有所偏颇,大多只重视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对实习生有关幼儿园管理工作、幼儿园保育工作、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技能锻炼,实习功能单一。3.实习评价不够完善。高师院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评价与考核的主体上看,各高校主要强调从学校单方面的打分,而忽视了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相结合,评价与考核不够全面。在评价与考核的内容上,大多数高校多以学生实习结束时上交的教案、教育笔记、教育总结、调查报告作为最终评分的标准,而忽略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实习纪律,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等相关内容的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实习生产生侥幸心理,不能认真完成实习任务。4.教师指导不到位。指导教师是教育实习计划的重要组织执行者,其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实习质量。各高师院校在选择实习指导教师时,往往会选派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往往理论有余而经验不足,自己几乎没有参加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对幼儿园工作是怎么一回事显得不太了解,到了幼儿园忙于适应环境、了解情况,根本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因而大大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成效。

幼儿园方面

1.实习基地较难稳固。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育实习表面上看是实习双方互惠互利的,其实幼儿园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付出,接受学生实习后,幼儿园正常的教学安排和进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许多幼儿园根本不愿意接收在校生实习,尤其是那些办园条件相对较好、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从而导致许多高校在学生实习期难以联系实习点或实习点频繁变化等情况,为实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一些幼儿园因为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表面上接纳了学生来学习,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维护安全这一类的工作,学生接触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与提高,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也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1世纪的幼儿教育是全世界共同瞩目的话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力军,而教育实习又是幼儿教师成长过程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教育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教育实习;问题

一、前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其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核心目标,引导幼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完整而幸福的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对社会教育的地位、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教育建议。然而,相比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而言,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依然被认为是最为复杂,最为繁难的。[1]目前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入职后的幼儿园老师,学校二年级的中期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和未来入职提前做好准备。[2]对这一阶段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社会教育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与许多相关学科,相关知识有密切联系,主要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除了掌握适合领域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之外,它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通识性知识。在新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在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方面,同样规定了幼儿教师要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以及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3]可以说,具备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实践中却发现,学生的社会常识性知识比较欠缺。比如一节社会课《各地名胜》上,当问孩子们假期里父母带自己去了哪些风景名胜区的时候,有孩子回答说去了自己家附近的小公园,也有的孩子回答游乐场等等,这是因为孩子不清楚风景名胜的概念,需要实习生进行很好的语言转换才可以。

(二)社会领域与相关课程领域相混淆

幼儿园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然而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被提出,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学生对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这些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导致实践中社会领域很容易与其他领域相混淆。从实习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社会教育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课,稍不注意就会上成其他领域的课,造成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偏离。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将社会教育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讲故事给孩子听。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总结一下其中的道理。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社会领域的认识不清晰。

(三)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幼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研究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和多元文化[4]。然而由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的薄弱,导致学生对社会教育内容的认识很不完整。如有学生在实习笔记中写道“平时很少看指导老师给他们上社会课,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社会教育应该就是对他们一日常规的指导吧”;也有学生在实习日记中写道,社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性格等等;对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的意义缺少认识;对多元文化也仅仅理解为认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对社会教育内容的片面认识。

(四)随机教育意识欠缺,家园沟通能力需要提升

研读学生的实习笔记和反思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已能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只是纯粹出于偶然。对随机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使用比较随意。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已经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家园沟通的技能技巧却显得非常欠缺。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家长沟通是一门学问,这是我们学生所欠缺的东西。

(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欠缺,社会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社会教育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方法和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社会教育活动上所用的方法基本是以讲解法、谈话法为主。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行为练习等方法学生极少使用。由于学生缺乏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育方法以及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知不到位,社会课很容易就变成了讲某个道理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在社会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社会活动的枯燥无味,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六)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初步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社会技能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实施中,缺少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分清楚重难点,盲目以为社会认知才是活动的重点,而没有意识到良好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幼儿情感的激发;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面对孩子的反应,老师缺少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对高校社会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知识

1.透彻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4]只有明确。而适宜的目标,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践中学生对不同领域之间相互混淆、将认知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而忽视社会情感的激发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养成,这些正是源于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应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社会领域教育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进行重点解读;通过列举实例、课堂练习的方式把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相区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之间的关系;另外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从而制定的适宜的目标。

2.立足于幼儿生活选择社会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也是为了儿童生活的教育。“社会课要想把他上好,就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在熟悉的程度上理解,进而产生社会情感。”这是其中一位实习生的实习反思。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社会教育的内容真正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动的进行才会更加顺利。当然,社会教育不是单纯对适应孩子的生活,而是对孩子生活的引领。这也需要老师能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补充和修正。

3.提高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一个社会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质量的高低,因此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学活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学习优质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进行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练习,尤其是社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同课异构,模拟上课。活动要特别注意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特殊方法如行为练习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重点引导学生学生对活动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通过优质课观摩等方式,学生从中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地活动组织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实践课程,掌握和提升社会教育活动技能。

(二)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在社会常识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关于人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基本常识以及具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所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自信、乐观、坚韧的性格和个性,另外,学生自身要不断提高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开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通过家园合作、随机教育、领域渗透等多种途径来提高社会教育的效果。作为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上选修课、听讲座;博览群书,加强经典阅读;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和途径来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

(三)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性发展水平

社会教育是一门身教重于言传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用真善美来影响和熏陶幼儿。作为高校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自身和学生社会性水平的共同发展。

(四)引进一线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

邀请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来高校授课,或者采用开设讲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就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育教学方法等问题,通过呈现幼儿园真实的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教学观摩,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讨论思考,从而掌握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的技能技巧。另外,高校的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机会,到幼儿园进行听评课的指导,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就社会活动展开交流;积极参加幼儿园公开课、研讨会、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比赛等,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活动实践,和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晶波.不知不觉的偏离,关于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困境的解析[J].幼儿教育,2013,(10).

[2]秦东方,王方,杨永刚,钱结海.创新教师教育专业“一见二实三顶岗”见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J].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4篇

幼儿园教育实习工作总结

     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即将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标志,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次顶岗实习对我们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怀着一半欣喜一半忐忑的心情来到实习学校——林口县幼教中心。

短短的4个月实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这播种的季节里,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本次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我于3月5号来到幼教中心报到,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由于我顶替的老师担任八年中二班的课程。在4个月的实习生活中,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要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及辅导中。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幼儿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中间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上,我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地旁听其他老师的课,虚心请教其它老师的经验,以及教法。在听课的时候,尽可能地记录下其教学过程,并在课后对该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建设方案。在经过多次地与别的老师沟通后,我发觉自己在教态、教师语言,语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将所学的东西教给学生,这是我们支教的重要内容——授课。从两个月的支教中我了解到,这里的孩子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可以很好的每一堂课,特别特别累。而大多数时间都亚欧在组织纪律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太难当了,要讲授一堂课它必须备课——写教案,上课,接受家长反馈信息,自己写反思,讲评,巩固学生知识这样的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小细节,不仅要你认真,还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尤其是“上课”,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学习的课堂教学。

首先,我要了解中二班孩子年龄的班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基本情况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写教案前,我必须通看整本课本的脉络,然后认真地研究该上的这个单元,认真地分析教材重点与难点。因为设有指导老师,于是我向指导老师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和调整。然后自己先试教,接着再修改,最后才正式上课。在每上一节课前,我都会把所要讲的内容反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而且在课后经常和学生交谈,让他们指出在课上老师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事实证明,这套方法挺受孩子欢迎的,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关系。除此以外,通过不断地反思,交流。我了解了一些适合农村学生基础差的方法。这对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面对基础差的孩子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在板书方面,我也提醒自己,给孩子呈现的东西,必须是正确的,不允许存在着任何的错误。否则,这些错误将会给他们造成及其深远的影响。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期间, 在辅助学生工作时, 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师不仅仅只是授业, 解惑之人, 更应该是一位有着天秤心灵的朋友.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从过去作为 “ 道德说教者”, “ 道德偶像” 的传统角色解放出来, 成为学生健康心灵的, 健康品德的促进者, 催化剂,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查, 自我选择.

四个月以来,我在生活方面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是在书本里找不到的,对我以后的生活很有帮助。在感情方面, 学校领导在生活上也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也很热情,和各位老师的关系处的很好, 尤其是住在学校的老师,感情更没的说, 常常以兄弟相称.,他们的热情让我忘了生活上的苦,觉得很开心,虽然生活有点苦,但是他们让我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孩子的感情真的很深, 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朋友关系, 他们很喜欢我, 我也是, 他们希望我留下来, 但是这不可能,。当我们才渐渐进入角色,发现自己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开始觉得教书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时,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老师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了解了老师的伟大,我也从实习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得不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改进问题:如:增加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环节,让学生多练,多反思;多带领学生去正规的幼儿园见习,学习成功幼儿教师的先进经验:多让学生去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四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着。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8-03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的背景

国家与政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强调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政府不断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剧增,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在政府指导下的急速扩张,出现了分散多校区、招生规模扩大而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办学成本高而收费低、培养培训任务繁重而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扩张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落实则需要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寻找一条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信息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有待于学界加强研究与探索。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的指导原则

(一)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有教学模式改革的论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正式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每两年下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是不可能达到此要求,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破解的唯一方式就是信息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信息化模式的改革不是凭空的,必须要有所依托,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校园网,是改革必经之路,是改革的突破点。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措施

(一)建构空中教室,共享优质资源。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做好、做实“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可以较好地解决前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1.打破常规见习模式,提供远程见习渠道。“2+1”教学模式改革中,前2年的教育见习,通常是采用集中式见习1~2周,由于跨地区办学,运营成本高。通过建立空中教室,实现试验点场景现场直播,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实时连线试验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构的空中教室,可以免去两地来回迁徙之苦,提供更多的远程见习机会,见习的时间可以大大地超过2周,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

2.提高教学效度,加强见习共性问题集中性指导。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上见习指导任务,以致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现状,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强度,把远程见习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远程见习、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可以灵活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指导效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职前职后资源设备共享。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除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建构空中教室不仅可以让全日制学生获益,同样也可以让参加职后教育的学员受益,而这些设备与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地共享,有效利用校内各方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资源设备充分共享。

4.拓展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来回两地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幼儿园等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而空中教室的建立,提供了远程观摩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教研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研究一线的教学,保持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可以利用高清录播设备,进行录制收藏到特色课程资源库,以备日后反复观摩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善用微格教室,提升师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微格教室来提升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

1.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2+1”教学模式中的“2”,是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微格教室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片断的分析,如语言、表情、动作、演示、提问等教学技能,训练学生的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及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2.促进微型教学常规化,提升师生评价水平。信息化模式的改革,需要时间来推进,利用微格教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型教学的常规化。在微格教室中,教师借助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一组学生的训练状况,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后,通过及时重播录像,也可了解自己训练的情况。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角色扮演者通过重播自己训练的录像,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进行自我纠正和评价;也可以是同组训练的“学生”角色扮演者通过听课、一起观看重播录像,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此外,指导老师也要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帮助“教师”角色扮演者提高教学技能是及时有效的。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地反馈信息,客观、全面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师生的评价水平。

3.以较少的教学实施,传授较多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短、人员少、速度快。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经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受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

4.实施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异时点播教学或同步教学。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微格教室,可以对优秀教师、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程进行转播或实况录像,供其他师生观摩、学习。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做报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卫星电视网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同步实况转播,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对优秀资源可实现异时、异地点播教学。

(三)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2+1”教学模式改革中的“1”即最后一年是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实战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作为示范点,包括四种类型:亲子园示范点、幼教特色示范点、区内优质园示范点、区外先进地区优质园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在:

1.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岗前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或进入幼儿园实习初期,应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实习点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阅读岗前技能训练方案,了解训练项目内容、训练要求、实训地点和时间进度安排、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过程考核模式、经费预算等,逐项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训练日志汇报实训过程,以便学校对训练过程的了解、检查、调整,做好质量监控。

2.实训过程管理信息化。实习过程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学生到学校统一安排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39页)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的具有就业倾向的实习。实习过程包括在工作岗位观摩、见习、岗位实践、完成实习任务或项目、总结反思、能力提升等。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指导到位、系部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到位、学校对实习工作的监控到位,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效率,保证实习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实习准备阶段,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帮助学生阅读《毕业实习任务书》,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和地点、实习步骤与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管理办法、成绩考核办法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每日(或每周)实习日志和教师指导日志,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系部、专业带头人可与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实习生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实习生与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实习生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帮助学校、系部对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等;在实习的总结阶段,通过管理软件,开展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检测实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开展团队交流、技能比赛或专业技能展演等,展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接受老师指导,进行选题调整、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作品修改、成绩评定等。

4.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信息跟踪,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外,信息化模式改革还包括校内课务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师资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管理软件模块和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师、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等,以解决学校多校区、系部多级管理状况下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质量监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2]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0(12)

[5]米庆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6]张宏星.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12)

第6篇

第一,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师范生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适应性有所增强。各高校加强了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利用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将为基础教育服务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教师。

2.师范生培养过程得到优化。各高校不断深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双学位教育,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复合型师资培养。

3.实习模式多元化,实习时间延长。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的实习时间延长至一学期甚至一学年。同时,各高校不断探索新的实习模式。比如:有的高校实习一学期,配合国培计划开展的置换顶岗实习,到农村中小学开展实习支教等,为下一步实习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4.不断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各高校通过各种渠道与办法,不断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加强与原有实习基地的沟通和合作。

5.开展实习支教,支援农村基础教育。各高校积极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有的高校派出半数以上的师范生参加实习支教。

6.实施“三大计划”,努力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通过实施“国培计划”“硕师计划”“特岗计划”,稳步提高各高校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分散。目前,有些高校还未设置专门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管理任务条块分割,体制、机制不畅,培养、培训相分离;教师教育资源分散,缺乏整合,难以发挥集约优势和整体效益。

2.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尽优化,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尤其是数量明显不足,并且多数教师缺少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3.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80%的学校仍以“4+0”(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混合培养)培养模式为主,未能实现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剥离,达不到学术性、师范性的有机统一。与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相对照,课程结构体系优化不够,教师教育类课程及实践技能类课程比重较低,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4.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据统计,2003~2010年,国家和地方立项建设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甚少。地方共立项建设精品课程375门,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仅11门,不足总数的3%;教育部共立项建设精品课程3000余门,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仅60门,不到总数的2%。

5.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滞后。目前,关于教师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培训一体化等方面的高水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还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师范毕业生的适用性降低,教学中的适应期延长。

6.实习经费短缺,部分高校实习时间不足。地方高校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生均不足200元,根本无法满足实习需要。仍有学校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基地实习,实习质量无法保证,实习效果差。在实习时间上,有46%的高校实习时间为1~2个月,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实习一学期的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对实习生进行全程辅导。实习基地的建立大多是学校直接与实习基地联系,由于缺乏当地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约束,实习基地不能完全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7.实习基地稳定性差。目前只有少数高校是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实习基地,其余高校都是直接与中小学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还有一些高校是通过熟人、同学、师生等私人关系到中小学实习,一旦中小学校领导调整,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实习。另外,有些中小学担心实习影响教学质量,对高校学生来校实习有抵触情绪。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学实践机会少,一些基地学校不能提供充足的住宿条件。

8.各高校校内教师教育实践平台少,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三、发展建议

1.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建立教师教育学院,形成教学、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2.通过内部资源重组与外部资源共享,组建教师教育学院,建立务实、高效的教师教育机构。

3.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依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建立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

确立“3+x”“4+x”的人才培养模式。“3+x”“4+x”模式培养基础教育各阶段高素质、研究型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这一模式的培养,学生能够成为中小学未来的教学、科研骨干,并能够很快成长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突出了实践环节,这是对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大突破。

4.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相互合作、互赢互利的协作共同体,为分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顺利衔接,引导教师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服务合一的专业发展方式。

5.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提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在信念与责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师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同步提升,建设一支适应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中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其目的不仅在于提升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更注重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使教师教育师资在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6.加强对高校教师教育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注重构建专兼职结合、复合型、专业化的培训者队伍。建立培训教师定期接受业务培训的制度,采取教师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相应措施,将教师培训与教师岗位聘任、教师职务晋升、教师年终考核以及评优评先相结合。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者的课 程开发设计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通过教育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促进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对教育的理解”。

7.建立并不断加强与基层中小学的联系。通过与省内中小学的合作,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队伍,共同带领学生开展专业发展活动。高校应选派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到学校师范类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兼课、研究,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支持,引领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聘请中小学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为教师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践和对基础教育的研究。

8.实施双导师制,开展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双向任职。明确导师职责和选聘条件,确定导师学校和人选,设立“名师工作坊”,聘任优秀中小学、幼儿园名师担任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兼职导师;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应有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的经历,以实现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有力配合、有机互补及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第7篇

针对目前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膨胀、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信仰危机等问题。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各系部、班级通过各种活动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并且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技之长。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各专业推出综合训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各专业综合训练和专业技能考核作为专业课考核的重点内容。学校开设的10个专业中,护理、助产、检验、影像、口腔、药学等7个专业均在学生实习前开展专业技能比武,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实习阶段反馈综合训练和技能比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

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是学生成才的基础,而就业创业能力则为学生成功搭建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前提,同时,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专业训练。学校自2004年升为专科后,开始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经过多年的努力,现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以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辅导员为主,在各专业各年级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必修讲座。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大赛,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校外教育为提高医学高职生良好职业素质提供实践环节

校外教育是针对校内教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时也被理解为学校外教育、校外活动、非正规教育等多种内容。作为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在实践层面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进行实际探索,以校外成立实践基地、依托社会结构等方式,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形式,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实现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共同目的。

1.以社团活动培养医学高职生集体荣誉感

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作为一种群众团体,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场所。为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学校鼓励社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同学们在社会大环境中体会集体的荣誉感和力量。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28个社团,各社团依托社会实践基地中的7个场馆、公园,开展各种环保志愿活动和文体活动。比如环保协会定期到狮城公园、人民公园开展清理小广告和白色垃圾的绿色行动,文学社组织到马本斋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扫墓、瞻仰等活动,通过革命烈士的事迹鼓舞学子弘扬革命精神。

2.以专业实践培养医学高职生职业自豪感

高职医学专业人才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感是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才能感受到职业自豪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学校在市区和周边积极发展社会实践基地。作为校外教育的基地,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的有5个村、4个社区。业余时间,各专业实践小分队深入各社区开展医疗服务,比如眼视光技术专业的眼部疾病检查、口腔专业的口腔健康状况普查、临床医学专业的老年慢性病知识普及等,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专业理念进一步巩固,职业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3.以助残扶困培养医学高职生社会责任感

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膨胀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对待残障人士的冷漠、对待社会现象的偏执等。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考虑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选择了市区内5家疗养院和敬老院、特教学校、幼儿园等机构作为校外教育基地。学生在帮助老人和孩子、关爱残障儿童的过程中,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自身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