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琴研修总结

钢琴研修总结

时间:2022-11-29 13:3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钢琴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钢琴研修总结

第1篇

在许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感到声乐教学无论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不将这些问题有效地加以解决,提高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那么,声乐教学应该解决哪几个问题呢?

一、应设置钢琴伴奏课

我国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的声乐教学(不包括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直没有钢琴伴奏课,而没有钢琴伴奏课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地的教学。声乐作品大多有难度较大或难度很大的伴奏,至于西方的某些艺术歌曲或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等,其伴奏的难度就更大了,如果想将这些作品的伴奏完整地弹出,没有一定的钢琴技术是不可能的。而眼下大多数高校声乐教师,虽然在声乐教学中有着各自的经验和方法,但缺少相应的钢琴技术,在学生歌唱时不能按原谱弹伴奏,只是简单地弹旋律,在遇到难度较大的伴奏时就以嘴代琴来伴奏。本来声乐作品是由歌唱部分和伴奏部分组成的一个艺术整体,二者互为补充,具有内在的和谐与平衡,而教师不能完整地弹出伴奏,这就使得所教授的作品失去了艺术上的和谐与平衡,也就失去了它的完整性。换个角度说,正因声乐作品有伴奏部分,而伴奏部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音乐”,在很多时候它与“歌”是一种同旋律或不同旋律、同声部或不同声部的齐唱或重唱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声乐作品是多声的音乐作品。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歌唱部分而忽视伴奏部分,那么,学生就缺少多声音乐的训练,而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不能熟练而完整地掌握歌唱艺术,也就无法得到完整的声乐作品。高校声乐教学应该设置钢琴伴奏课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声乐教学的内在规律和艺术要求决定的。

二、应设置声乐音像欣赏课

声乐课的教学形式是“一对一”的小课,其课堂内容是以训练发声为主,然后再用少量的时间以唱作品来实践发音训练。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是声乐课行之有效的途径,但从声乐教学这个角度看,只有这一种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设置音乐音像欣赏课来作为声乐课的补充教学,以改变以往那种只有单一的、以发声训练为主的声乐课的教学模式,使声乐教学变得丰富而不再单调。第一,欣赏课应多欣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尤其是世界著名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声乐艺术的知识和修养,而且还能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歌唱艺术的对比逐渐树立和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第二,要欣赏有关声乐教学的音像资料,这是因为声乐音像教学资料是声乐专家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其中不仅有如何正确发声、如何处理作品、如何演唱等内容,而且还体现了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学生们通过欣赏这类的音像资料,不仅能从中对照出自己哪对哪错,而且还能学到如何在课堂上与教师配合和协调,从而尽快地提高学习的效率。需要强调的是,声乐欣赏课最好是以某一位教师所教的学生为一组来开设,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在欣赏的过程中,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进行学术式的探讨和交流,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和认识声乐艺术更快地提高声乐水平。

三、应注重形象思维的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形象思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形象思维能将抽象的变为具象的,把死板的变为生动的,从而使人们在联想和对比中去接近事物的本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的教学中得到印证。在谈到共鸣和共鸣腔体时,沈湘先生解释:“例如:小提琴,假如只在指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给提琴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理好听了。我们人声乐器的道理也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振起共鸣再发出来,就成为优美动听的歌声了。”在讲解气息对声带的作用时,沈湘先生把两个纸条放在嘴唇边吹气,纸条立刻向中间的气流靠拢,并碰撞发出声音,把无法看见的气息对声带的作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沈湘先生这种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确实把抽象的化为具象的,把概念的变为生动的,从而使高深莫测的声乐原理和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使难以掌握的声乐艺术变得相对容易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研修能力

高等院校的声乐学生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声乐事业上,但由于没有养成多思善学的习惯,也由于声乐教学只强调声音的训练而缺少对问题研究的引导,他们不善于将自己平时的学习感受或经验进行总结,并将其上升为属于自己的、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至到毕业时拿不出一份象样的毕业论文。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声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写些“课堂感受”、“专业体会”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积累感性认识。与此同时,还应指导他们多看一些有关的声乐艺术的专著、论文及最新动态文章,并让他们做读书笔记,以积累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己学术研究的经验,指导他们如何将平时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归纳、筛选,如何选择课题研究主向,如何能在某一课题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等,以提高其研修能力。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准确、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声乐艺术,去掉被动与盲从,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有助于他们歌唱能力与歌唱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为他们将来更有效地工作,在声乐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艳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何 珊: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第2篇

1、学生学习态度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非常被动,对于他们来说,音乐课就是拿来玩的,可有可无。在职业高中的音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仔细的讲解,学生却一副茫然的表情看着老师,有的正爬在桌子上和周公下棋,有的用耳机听歌,更有默默无闻的把头埋在桌子下偷偷看小说,还有“新时代”的青年正在用手机打游戏,不亦悦乎。

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有其形成的原因。这些学生中70%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同学从小学到初中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还有较少部分同学虽然小学阶段受到过较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到初中后,由于升学压力很大,音乐课基本被其他老师占用了,导致这些学生不能正常的接受音乐教育。升至高中后,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另外这些学校课程设置比较紧凑,上午加上早自习共五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两节自习。学生疲乏,懒心无常。而学校对这些现象管理力度大却效果不明显。学校虽经常举办一些文艺晚会,但学生们几乎拿不出什么好的节目。总结而言,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完成起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2、教育设施缺乏

现在有些学校的音乐教育设施还是相当不够的,有的学校有一两架钢琴,有的甚至没有钢琴,就用电子琴,风琴代替,而这些设施还不是每个教室都有,更别说什么多媒体教学了。由于缺少许许多多的教育设施,教师的师范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也就变的比较枯燥。现在的职业高中的音乐课程基本都是欣赏课,由于不能及时的到多媒体教室去感受,也就不能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而学校方面关于音乐方面的相关书籍与教辅资料的配置也少之甚少,甚至没有,充分说明音乐资源相当匮乏。

3、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高中学生许多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来的家长大多数都是中小学文化水平,总体文化素质不高,这种文化状况或多或少限制了他们的认为学音乐是城市的孩子的事,乡里的孩子没有搞音乐的天赋,认为音乐教师职业是不务正业,甚至有家长歧视音乐教师,甚至有些个别学生受家长这种观念的影响也这么认为。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家长不愿意或没能力把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投资在孩子学音乐上,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就行了,没有必要学习音乐。

二、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改良

1、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阐明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体现新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因此,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2、提高师资素质,创造硬件条件

要改变当前职业高中的的现状,较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能力一定要全面、扎实、过硬。从引进人才到考核比赛再到进修培训,这一系列的师资计划应该作为一个学校重要的环节来抓,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到位。同时,音乐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音乐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有职业高中音乐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同时,各个学校应该加强音乐器材设备等的购买和添置,为教师学生所用,提供一个可以发挥他们天赋和创造力的环境,切实地让教学硬件达到一个合格的保准。

3、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应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起来,帮助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和音乐鉴赏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把各科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吧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像唱歌听音乐一样容易。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领略了音乐的美。如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经典作品,乐曲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同时去了解抗战时期的一些事情,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多通过讨论,抢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因此音乐课与相关文化的紧密整合,应该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教育模式与社会接轨

纵观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是学无是处。认为很多学习是浪费时间,因为毕业找工作用不了。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单位非常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引进。比如,现在很多市区每年或者隔年都有合唱节,如果我们在音乐课中,又重点的开开合唱指挥课,那么,就为毕业生种下了一条新的希望之路。还有的单位需要舞蹈编排表演,又的需要管弦乐的演奏与排练,这些都是可以有实际用处的分科系别,如果能与社会结果,切身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话,将是让学生,学校、社会皆大欢喜。

三、结语

各个时期的音乐教育都非常重要。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它既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又来自学校、家庭和自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我们高校所有音乐教育者的努力研究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漏洞的探究追寻所有环节音乐教育的大小问题,不断的总结,完善,才能让教学成绩有质的突破和飞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院校依然采用课堂授课形式,有的学校甚至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这给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特别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语音室仍不能满足公共英语教学的需要,甚至一个学期只能使用几次多媒体、语音室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技能。

(二)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中,注重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过程性考核环节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平时学习马虎懈怠、敷衍了事,到考试前突击复习、加班加点,希望能取得好的成绩。这种考试机制只能助长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不良学风,而且也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薄弱,态度不端正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非重点高中,其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差。例如:阜新高专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共150人,高考英语及格人数只有20人,不到15%,其中约有30人,高考英语成绩是通过“扔橡皮”等方式考出来的。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没有信心和兴趣,加之有些班主任也觉得学习英语毫无用处,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大,认为只要专业课如舞蹈、声乐、美术、钢琴等学好就行了,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造成英语教学极其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设想

(一)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

高职高师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幼教专门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幼儿教育理论,而大多数英语教师并未参加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师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多走进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技巧以及最新的前沿知识,并及时应用到日常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此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机会,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现代人才打好物质基础。

(二)选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培养人才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与学的方式和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应具有时代特点,反映学生周围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如何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专业特点,应选用难易程度适中,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教材。选用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适当给学生补充与课文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信息,删减难繁的章节。除此之外,选用合适的、与专业相关的电子教材也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进行差异化教学

如今的高职高师学生已经不能与往日的学生同日而语了,他们的文化基础课水平普遍较低,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简单地进行“一刀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整体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差异化教学,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教师适应学生是差异化教学过程的核心,特别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更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要。如就一个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基础好的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自由想象,自由发挥;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老师列出一个提纲,以及一些英语句式;基础差的学生要求老师给出范文,进行背诵、模仿。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学习风格、差异化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过程、差异化学习成果,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变传统的评价制度

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这为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完善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即:改进现存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断,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高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阜新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课为例,形成性评价占总评的40%,主要评价学生课上的兴趣,参与程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英语实践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占总评的60%,主要评价学生读、写的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外小组以及英语各项比赛的兴趣,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看到了希望,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五)加强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的建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对于小学生、初中生还是大学生,多媒体和语音教室的使用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然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反之,教学资源却越来越少,致使教学手段又回到了从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时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加快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的建设,使更多学生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快乐。

三、总结

第4篇

盛夏时节,螳螂川上,百亩向日葵如约绽放,金色盛景伴着水车吱吱旋转,涓涓小溪叮咚流淌。天上飞的是鸟儿和云朵,风里飘浮着花瓣和露水,空气中弥漫着从山岭远处传来的缕缕清香,还有一份惬意、恬静的乐趣。

这样的螳川你想来否?

一批又一批四方宾客呼朋引伴而至。一时间川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只为一睹迎着朝阳欣欣向荣的向日葵。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一种简单的植物,在匠心独运的能工巧匠的呵护、栽培、管理下,竟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的景致。

然而,这个夏天,“螳川宝地”上比百亩向日葵还要曼妙的风景却在安宁中学。这里的工匠们又培育出了一朵朵绚丽多彩的“向日葵”,给众多学子带来清凉一夏,为莘莘学子展开了一幅幅人生最靓丽的画卷。

2016,对于安宁中学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7月16日,当昆明市招生考试院向社会全市中考成绩的那一刻,整个春城沸腾了,特别是安宁这个有30万人口的县级市,街头巷陌,就连手推小车整日穿梭的卖炸洋芋的大妈们,也在谈论安宁中学学生夺得全昆明市头三甲的成绩。

“你咯听说了,安宁中学又出状元了,今年中考昆明市一、二、三名都在他们学校。”

“真的咯,太了不起咯!前年他们学校就出了全省高考状元和榜眼!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昆明人都想把子女送到安宁中学读书,我们的娃儿要是能进他们学校就好喽!”

建校短短11年创造了怎样的教育奇迹

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安宁中学读书,这样的如意算盘,目前正是昆明许多家长如今正在努力的事。从昆明市区跑到安宁去“留学”,路途上的奔波实在劳心劳力,土生土长的昆明主城区家长和孩子需要有怎样的决心和勇气去放弃省城的“就近入学”?但家长们似乎乐此不疲,因为能进安宁中学读书在今天已成为家长和孩子心底的自豪与荣耀。

业内人士就比较清楚,近些年来,民办中学在我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人们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共识,读初中就要选择教学水平较高的优质民办中学,认为孩子只要进了这些优质民办初中,学习成绩就有了保障。所以,在昆明主城区近些年来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每学年开学季,家长们总要想尽办法,不惜劳民伤财地送孩子进民办学校读书。

然而,今年的中考让无数的家长惊讶,就在安宁这个县级市,安宁中学用自己10余年持之以恒的耕耘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

诞生于2005年,在短短11年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云南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继2014年周权、朱睿宇摘取云南省高考理科状元、榜眼之后,今年,安宁中学又一次用骄人的中考成绩证明了自己。

宋柳狄、李冲赢、李思诚3名学生摘取昆明市中考头三名:宋柳狄588分;李冲赢587分;李思诚586分。全校考生中,580分以上6人,570分以上19人,560分以上50人,550分以上101人。8人列安宁市中考前10名,16人列安宁市中考前20名。

取得这样的成绩要在省城一些生源从全省、全市拔尖的学校,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各个学校成绩最好基础最牢学习习惯最好的学生都被你择走了,你就赢在了起跑线。别的划片招生学校只能在你后面望你的项背,最终成绩也只能望尘莫及。但是,安宁中学却不同,他们取得了全省一流的成绩,却每年都在不可避免地承受生源无法择优的艰难现实。

局限在30万人口的县级市,按划片招生,还要接收中石油项目拆迁户子女,有的学生只懂本民族语言,进校时连语言交流都很困难。面对生源良莠不齐,安宁中学对新生采取的是一律按电脑分班,老师在正式上课前根本不知道学生入学成绩,无法择优。

省内教育权威人士也同样惊喜于安宁中学取得的办学成果,认为,“2016年,安宁中学中考的成绩是近些年来,我省公办初中学校在教学水平上的一次突破。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继2014年之后,再次‘提振了县区教育的信心,产生了爆破式效应’。”

天道酬勤,蟾宫折桂。以安宁中学为首的公办初中学校终于可以在社会上抬起头了,真正的扬眉吐气!人们又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安宁中学初高中协调发展,办学实力确实非凡。

但是,安宁中学校长何明在欣慰的成绩面前一再感叹:“学校还在‘起步阶段’!是教师们辛勤的付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划片招生的公办初中为何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神奇的学校总是散发着无穷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艳羡的目光。这时,你不禁会疑问,这到底是所什么样的中学呢?不一样的生源为何能取得全省一流的成绩?

坐落于安宁市新城区风景旖旎的宁湖之畔,距昆明市区30余千米,建筑宏大、硬件一流、风格别致、环境优美、质量上乘、人文气息浓郁,置身于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公办学校校园内,安宁中学给记者留下了全新的记忆。

安宁中学组建于2005年云南省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潮中,是依托原昆钢四中,整合安宁四中组建而成。高中教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初中教师在安宁市内公开招考。

如今,安宁中学是云南省19所一级一等完全中学之一,隶属安宁市教育局,其初中部招生为安宁市域范围内划片招生。学校初中2016届共14个教学班(含嵩华校区4个班),800余名学生。

正如记者在教学楼前的风景石上见到的校训――“至真致远”4个醒目大字一样,每个安中教师从建校之日起就坚守着“珍惜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的信念,本着真诚做人、真心做事、真爱育人的原则,致力于学校发展,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勤学善教,矢志创业,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以10年的发展历程比肩众多百年名校,跨入云南省一流学校行列,高考成绩多年稳居云南省高中前15强。

“以文化立校,着力塑造教师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学校走过了建章立制、培育校风、制定规划的第一阶段;走过了聚焦内部、校本研修、精雕细刻的第二阶段;目前正经历提炼深华、挖掘潜能、做优做强的第三阶段。”面对新组建的学校,何明校长从学校组建之始就展示出超强的胆识和魄力。

全力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一个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学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团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服务意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能确保学校安全、正常运转的教学和生活后勤服务队伍。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作责任感、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合作,对社会和家长多样化的利益与需求做出有效反应,与社区、企业和社会团体建立成功的合作模式。

这些就是何明的高招。

初中教育注重打基础。不设重点班,不分层编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随意增减课程,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不像有的学校,专门针对中考开课。开设了公民教育、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将学校建成思想先进,队伍精干,条件现代,管理科学,民主高效的学校. 完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以科研兴校,把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教育教学质量高,有自主发展功能,特色突出,各项事业均衡、和谐、持续发展;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省内一流的学习型的学校。“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蕴涵着德育,教师的言行都包含着对每个学生命的影响,点燃学生的梦想就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它们凝结着何明的智慧。

学校一切管理效能好不好,最终会在学校的最基层单位――班级上得以体现。当然,走笔至此,相信读者最关心的是顶层设计的理念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下面我们回到2016年的“状元班”,看看班上的老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每个学生都从这里点燃梦想

如果生命可以轮回,时间能够倒流,那么诸位,在你的学生时代你认为最幸运的事是什么?

要让我回答的话,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求学路上,能够遇到一位可以开启我们生命明灯的老师最重要。如果你碰上这样的好老师,那么你三生有幸,请你一定珍惜。

安宁中学就有许多这样的好老师,初三(3)班班主任赵莲珍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对班里的66个同学的情况一清二楚。“本届初中毕业生共有10个班,3年前,划片进来的学生层次不一,我们都平等对待。”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赵莲珍有自己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年级上赵莲珍主管德育。“我们在班上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深入研究,因材施教,让尖者更尖,树立起班级学习的榜样,让成绩处于中间的孩子有较大的提高,让学习确实困难的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的学习生活。”

她的得意门生宋柳狄,老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了云南。在初二上学期刚开学时,宋柳狄转学进了安宁中学。“圆圆的眼睛、爱笑,性格非常开朗,很可爱。属于那种特别有上进心,对自己有要求,学习悟性强的学生。”这是赵莲珍对宋柳狄的深刻印象。

宋柳狄刚到班上时,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口音、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不太适应。学习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宋柳狄原先上学的北方学校使用人教版教材,而安宁中学是按照苏教版教材教学,一南一北上课节奏差异较大。但宋柳狄特别能钻研,她从同学那里借了笔记,重新给自己补课。“班里很关心她,我们安排了同学帮她,她的成绩很快就上来了,到初二下学期,她追入年级前五名,并且一直很稳定地保持着。”

还有一点值得肯定,她的父母也很配合学校教育。宋柳狄刚来云南时,身体有一点高原反应,体育测试分数只有25分,老师给她安排了训练课程,家长、老师分别陪跑陪练,有针对性的提高,最终她中考体育考了50分满分。

宋柳狄到安宁中学后还有一个地方变化比较大。“语文学科刚来时是她的弱科。刚来时,她的书写不太好,字扁宽扁宽的,不太清晰,我就特别的指导她,要把字写工整,她也在不断地改进。她的每次作文我都单独面批,每次都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单独告诉她,我还把别的同学写得漂亮的样本拿来,让她从中找到差距,在书写和写作的提升上我们给予她大量的帮助,到中考时她在这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这次中考她的语文是110分,发挥不算好,在模拟考中她的语文考到了115分。”

虽有小憾但宋柳狄毕竟不是一般的学生,她是今年昆明市中考状元。600分的中考满分她考了588分,有4门学科考了满分,分别是数学、英语、化学和体育!

真正的学霸!

赵莲珍介绍,宋柳狄平时的学习有几个特征:首先她心理素质特别好。“中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宋柳狄发挥得不好,但是她并没有慌了阵脚,情绪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整个人很淡定,就在大家都对她的模拟考感到很惋惜时,她却能控制情绪,静下心来找准薄弱的地方,查缺补漏。”

其次是她学习有计划性。平时的学习,别的同学可能会跟着学习任务走,但是她却很主动,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时间。每次考试,她都会留出检查的时间,考试2小时,她肯定会提前做好,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检查。”

第三个特点是爱提问。那么好的成绩还问什么?这就是宋柳狄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她的问题很突然,不论课上课下,只要遇到不理解、弄不清的问题,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从不会因害羞胆怯,留下问题留下遗憾。

赵莲珍引以为豪的学生李思诚,是中考第三名。“这个孩子是全才,他的钢琴过了10级,是我们学校民乐团的成员。他特别可爱,特别阳光。学校的篮球比赛,朗诵比赛,他都代表班级参加。班级合唱比赛他是钢琴伴奏。”

第5篇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成立于2004年,是南宁市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伊始,我们就构建了“蓝色的梦”这一学校文化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打造出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并以此为优质教育品牌,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在建设学校文化过程中,我们一边开拓创新,一边总结经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形成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三大系统:一是WZXJ建设系统,包括物质文化(W)、制度文化(Z)、行为文化(X)、精神文化(J)4个方面;二是JXFKG创新系统,包括学校寄托物内涵(J)、寻找新载体(X)、赋予新意义(F)、开拓新视野(K)、改换新角度(G)5个方面;三是LJX成果系统,包括学校领导文化发展支干(L)、教师文化发展支干(J)、学生文化发展支干(X)3大支干。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我校文化建设的三大系统作简要概述。

一、WZXJ建设系统――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硬环境”。我校把“蓝色的梦”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题和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赋予学校各项物理环境建设项目以文化的含义,使我们的办学理念可物化、可触摸、可实践。

首先是我校的主题标志――“梦源”。“梦源”是一个写意的“梦”字,它被烙印在教学楼的核心位置,是师生“播种梦想”的地方,寓意“梦开始的地方”。

其次是我校的主题建筑物“蓝色宫殿”。我校教学楼的主体色彩为我校的标识性颜色――蓝色,造型似一艘帆船,承载着师生们的梦想,寓意我们将从这里“起航”。

再次是我校的主题文化延伸景点“中国园”。中国园里有花岗岩铺成的中国结、中国地理微缩图、算盘雕塑等,它与“梦源”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引领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最后是我校的主题文化长廊“梦想启动未来”。我校利用校园文化长廊为学生培植梦想、实践梦想、收获梦想营造氛围。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为了凸显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我校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变管理为引领。为此,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定了《我与滨湖之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管理章程》《我与滨湖之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细则》《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好习惯培养目标》等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目标等综合内容。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保障了师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行为文化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我校积极开展以“蓝色的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开展“向海洋进军”科学探究实践课题研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低年级学生探究《珊瑚、小丑鱼、海葵的共生关系》,中年级学生探究《珍珠贝苗新育法》,高年级学生探究《保护海洋卫士――红树林》。在探索与实践中,我校走出了一条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道路,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四)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希望打造一所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的学校,而这必须从领导作风着手,以领导作风带动教师学风,以教职工作风带动学生学风,从而形成学校精神、班级精神、教工团队精神,以精神文化推动学校的文化发展。为此,我们架构起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核心价值观、校训――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校长寄语――“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架起实现梦的桥梁,让孩子们的梦、起航”;学校愿景――创办一所科学民主、个性鲜明,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让老师们愉快工作,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办学理念――让天性有展现的空间,让智慧有表达的机会,让美德在习惯中扎根,让梦想在勤奋中实现;编写校歌《滨湖蓝》;等等。

二、JXFKG创新系统――创新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

文化立校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多元的文化载体培育学校特色,将制度升华为学校精神,进而激励师生共同成长。我们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以特色文化立校,尤其要注重文化的创新。为此,我们创建了学校文化的JXFKG创新系统,从创新寄托物内涵、寻找新载体、赋予新意义、开拓新视野、变换新视角五个方面构建学校文化创新特色。

在创新寄托物内涵和寻找新载体方面,我们赋予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标志“梦源”以人之思想情意,让它成为学生“播种梦想”的地方。通过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充满理想与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文化的灵气和内涵。此外,我校还以丰富、多元的活动承载新思想、新理念,开展“蓝色的梦”系列活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播种梦想、收获梦想”活动。在开学注册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张“播种梦想”的“校长心语”卡片和一颗晶莹剔透的“梦想石”或一艘“小纸船”。在开学典礼上,学生们来到“梦源”,亲手将寄托着梦想和希望的“梦想石”“小纸船”放进“梦源”,这个活动激励着学生不断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到学期结束,又有相对应的“收获梦想”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摘取“我是最亮的那颗星”活动,感受收获梦想的甜蜜和快乐。“播种梦想、收获梦想”活动让远大的理想化作一个个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学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实现,这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我校还开展了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周活动,学生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堂中,与孩子们一同学习。这个活动在家校间架设了桥梁,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文化。

为了培育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创建学校文化品牌,我校将“蓝色的梦”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对原有的校园活动赋予新的含义。首先,为塑造小绅士、小淑女的良好品行,我们提出了“净与静”,意为干净、安静、净化之意。为此,我们提出了“校园文明从洗手间开始”“文明礼貌三句话”“文明行为三件事”等要求,借鉴企业管理模式,细化、强化我们的常规管理。其次,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校提出了“优与美”,意为优化、美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着力于将学校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景点、每一个细节。比如,我校的“梦源”其实是一个写意的“梦”字型的水池。又如,在中国园里的“中国结”上有十二生肖图,有我国传统的民俗节庆及故事。为了达到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目的,我校对各项管理都设定了具体的指标,如盆花的摆放不少于1 600盆,将地球仪、书架、钢琴及壁挂式的鱼缸等摆放在教学楼的大厅和过道上。最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根基,我校提出了“实与新”。“实”强调教育的扎实有效,注重习惯的养成。例如,我校开展的“快乐劳动”和“静心悦读”,就是让学生每天利用10分钟劳动,用15分钟读书,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新”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创新,我校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应有的敏感,善于挖掘教育素材,把握教育契机。比如,我校每年出版一本学生写的童谣集,这个做法便源自一个学生在梦想卡上写下的愿望:“我想把自己写的文章编印成书。”虽然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愿望,但是我们相信那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于是我们开展了“唱响新童谣,编织新梦想”文化传统特色活动。

坚持文化立校,不断开拓创新,我校牢牢抓住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科技教育这两大特色,创建自己的精神文化,塑造本校的优势文化品牌。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学校管理中创建自己的精神文化。我校的精神文化定位是:凸显个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文化。具体表现为拥有学校的CI形象――梦开始的地方,有学校鲜明的色彩――滨湖蓝,有个性鲜明的追求和价值理念――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以及整个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校训、校长寄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徽、教师誓词等独特文化符号。

其次,牢抓科技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两大特色,塑造优势文化品牌。我校成立了“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梦之莺天琴艺术团。“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外出参加比赛,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冠军、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金一银和最佳技术团队奖的荣誉,2008年5月还代表中国赴美国洛杉矶参加“2008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与近百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队伍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比赛,夺得“2008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团体银奖。

在校园文化研究中,我校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从新的角度思考、挖掘、打造学校文化特色。例如,教师节在我们传统的思维里,关注的是教师,我校则打破这一传统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这一天定为“爱生日”,让学生与教师共享爱与被爱的幸福。

三、LJX成果系统――文化立校,硕果累累

文化立校,重过程,也重结果。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学校文化的LJX成果系统,即领导文化发展支干、教师文化发展支干、学生文化发展支干三个系统。学校文化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个支干都必须坚强有力。

(一)领导文化发展支干

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自觉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校长的人格、品性和治校理念。我校在领导文化建构上形成了以下三种文化:一是理想文化,校长的理想和信念成为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引领着全体师生为实现美好的教育理想而奋斗;二是和谐文化,我校非常注重变管理为引领,领导班子以和聚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校长把引领教师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为每个教师的发展提供舞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服务文化,我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从师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师生的合理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实现情感与制度并重。例如,校长每周发放邀请函,邀请学生参加“校长会客厅”活动。在活动中,校长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等,为学生解决各种难题。活动结束后,校长还为学生发放小礼物,通过“校长心语”等方式,与家长、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将关怀传递给学生及家长,将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我校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让教师的才能得到展示。又如,倡导教师通过新的专业成长方式提升专业素养,与广西基础教研网合作就是其中一种,学校鼓励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教研,坚持撰写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等。

(二)教师文化发展支干

在文化立校过程中,发展教师文化是重头戏。我校在发展教师文化方面,重点发展以下几种文化:

第6篇

关键词:金湘;音乐语言;乐律学; 歌剧;新调性;新调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6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4.017

作者简介:冯广映(1954~),男,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教授(北京 100875)。

收稿日期:2011-05-23

金湘先生是我国中老年一辈作曲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创作不断而且常有新的思维和创新,在这浮躁的年代,金先生除了孜孜不倦地在音乐学院兼任作曲教授以外,还用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不断有惊动音乐界的大作出现,当然随之而来的各种乐评也纷纷出现在各类媒体,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们对作曲家的关注。本人作为同行,也作为学生辈,从作曲观念和作曲技术上论述一下金先生作品,试图探索金湘音乐语言本质以及他的音乐美学观念。金湘的音乐需要系统地有组织地加以研究,诸如创作年表、创作风格阶段等,但是目前没有一个机构来承担这件事,笔者从科研角度会逐渐从音乐元素的各个方面研究其作品,旨在真实与理论性了解金湘的音乐,本文主要从音乐语言的“音高结构”来叙述,拟从最直接的音高组织来看金湘如何在中国新音乐领域立足且得到广泛认可的。以后的系列论文将研究金湘音乐的其它元素,如节奏、曲式、旋律以及音乐美学方面等。

一、创作环境及个性形成

中国近三十年的新音乐创作, 金湘先生一直是这一时间段地见证人。这个时代涌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作曲家,但是能够经受得起时代冲刷的作品风牦牛及。当然每一个时代往往是呐喊的人多,真正能创作出能站得住脚的音乐作品的人很少,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各类关于评论音乐的文字刊物、出版物很多,但真正音乐创作的出版物很少,2006年笔者协助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金湘的大合唱钢琴伴奏版的《金陵祭》,着实费力,近年倒是出版了不少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值得庆贺。不是说国家或社会团体不想有更多的杂志来登载和上演音乐作品,而是象金先生这样有分量的作品太少。

第一次密切接触到金先生的作品是歌剧《杨贵妃》,这是一部委约的作品,创作时间很短,要求很高,由中国歌剧院2004年5月上演,由于种种原因演出场次并不多,也有其它院团排演,如天津歌剧舞剧院就上演过该歌剧。故事取材于杨贵妃东渡日本。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该剧内容与史实并不一样,剧本并不是上层之作。但由于金先生的音乐把整个歌剧升华了,没有让该作品落入到中国近年常常出现的大制作大投入的形式主义陷阱里。总算还能看下去。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的功劳。

面临这样的题材,作曲家考虑到了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现代歌剧风格问题。(1)国外的现代风格歌剧是一种模式,现代音乐手段,难度大,演员要求高,金先生不想难为演员;(2)中国近代歌剧摆在那里,有自己的《原野》,还有红色经典等,红色经典除了故事和主旋律以外,其它音乐元素的艺术不可比,这类歌剧艺术有一定的时代特殊性。(3)近年创作的歌剧,有难度非常大的现代歌剧,也有传统风格的歌剧。以上三种问题不得不考虑,加之时间紧任务重,只有靠功底才能胜任。其次要考虑时代风格问题,该剧是古代题材,首先音调没有现成的借鉴。另外还有异国情调问题,虽然那个时代的日本文化和中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但与现在人们的音乐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难度可想而知。从这个歌剧开始的多部歌剧都存在如何表现的问题。

相比作者在80年代创作《原野》,实际上歌剧《杨贵妃》更得心应手,可以看出作者音乐流畅,创作并不费力,很短的时间就完成全剧。可以肯定作者除了平时不放松创作外,同时也没有放松如何提高创作水准,如何能够有自己的音乐语言。也可以看出作者从80年代一直到现在都在不断地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与建立自己的个性化音乐。

作为有才华的作曲家,以上的考虑都不在话下,何况音乐有它自己的规律,有它的感觉,有不可言传的意念,上面这些疑虑只是旁观者的想法而已。可以从最近的两部大作品看出其真正的成熟代表作――由上海歌剧院上演的《楚霸王》与中央歌剧院上演的《热瓦普恋歌》。这两部大型歌剧几乎在同时上演。但笔者主要不是专门研究这两部作品,可以从金湘具有代表性的大合唱《金陵祭》入手,看看他如何展示自己的独特的有极具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

二、音高结构与风格渊源

随着音乐创作思想的开放,吸收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音乐分析”理论也在音乐理论领域发展很快,但关注最多的是音高结构,实际上音高结构在新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表现在音高结构以外,如节奏、音色、新音响等等。

就音高结构而言,金湘的音乐语言与他人也有很多不同。

基于十二平均律范围的音乐作品一般分为功能调性(Functional Tonality)、 无调性(Atonality)、 新调性(Neotonality[1]) 。新调性或新调性主义(Neotonalism)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类型或方式,各种风格都会有。 它采用了广泛的可能的音乐平台,有时会与无调性和调性音乐混淆。20世纪、21世纪的作曲家都有这一流派。他们广泛地使用新调性,当代音乐的趋势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表现手法占一席之地。 新调性主义统一和混合各种风格。有的无调性作曲家又回到了这种风格,包括广为观众欢迎的传统元素。尽管有不同的理论说法,但这三种概念能得到普遍认同。金湘的作品基本属于新调性音乐。金湘也尝试过无调性写法,如《金陵祭》中某些段落,只是片段使用十二音音高技术,也没有使用全序列技法,也没有刻意回避调性中心。

J. Kent Williams (Author) 在“Theories and Analyse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一书中关于新调性特性有如下理论:

1.新调性可以自由地使用十二个音级,但常用一个主要音高或一个响亮的和弦作为一种主要呈示方式;

2.新调性作曲家常回避大小调音阶,喜欢用全音阶,或不常见的音阶形式,如德彪西、拉威尔等;

3.他们常常回避传统的和弦结构,如大三和弦,属七和弦取而代之的是非三度的和弦,如巴托克等,或扩充了的三度结构和弦,四、五度和弦平凡出现在新调性作品的旋律与和弦中。

4.新调性和声常常回避常规的和弦进行,主和弦常可以发现,但不意味着具有功能意义;

5.一个新调性作品常常有好几个调性领域,这一些领域常常与共同的和弦或共同的主音有联系,但很少用功能和弦连接;

6.等音的不同记谱随时会出现在连续有缘关系的调领域,新调性的作品也许开始的调性与结束的调性不一致。

以《金陵祭》儿童合唱尾声部分音乐结构为例:

从上面谱例来看,其旋律声部是普通的调性音乐,一般可以用最传统的方式编配,也可以用任何其它的方式编配,但金湘的钢琴缩谱用了自己的语言,不仔细观察很难知道他的想法或技法或方法。先看看和声,我们用最简单的和声标记表示其结构。

例2 缩编谱和声

上面谱例新调性特征:

1.大小三和弦基本都是转位的(四六和弦),作品中非常少见的原位三和弦往往不在重要节拍,作为留音和弦,进行到非三度结构和弦;

2.没有强调功能调性的属七和弦,基本没出现过;

3.音阶级小二度与“斜向”小二度常常出现;

4.4、5度结合是主要音响,三度结构仅仅作为色彩对比作用;

5.调性强调 d 作为中心音,突出中心音上方大二度与小二度,淡化导音,具有强烈的中国旋法。

进一步思考,上面理论总结只是与新调性特征比较而言,实际上金湘不仅仅限定在这些外表的技法上,更重要的在音响上、表现形式、以及与中国文化上有更多的思考。

《金陵祭》在音乐厅呈现给观众的是交响合唱,第四段儿童合唱表演方式别具一格,让童声声部在舞台上方楼座表演,尽管这种表现方式并不少见,但作为《金陵祭》这首作品的内容表演是恰到好处的。从听众角度可以感觉到天籁之声,声音的传播与音响甚至音色都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有时候不是在使用某些作曲技术能解决的。

三、中国文化与金湘音乐语言

金湘的许多创作在体现中国文化意识上考虑较多,尤其是体现在中国音乐精神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以西方音乐发展来衡量不同音乐风格的尺度本身是不恰当的,所谓传统不能以西方音乐传统为标尺,现代音乐也不能以西方现代音乐为标尺,在这方面中国音乐人或理论家做了很多事,试图走自己的路,在自己传统的基础上走自己现代音乐的表现之路,但这些方面还有不同的观点,各有各的理由与立场。

笔者在与金湘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在听取各方人士对于他的评价或评论时,他一般不解释自己如何使用作曲技术或作曲风格,强调音乐是否给你冲击,是否感染听众,是否能表现自己的音乐语言。在多次音乐会座谈会上,有理论家、作曲家的各种赞赏言论、点评言论,综合起来,能具体点到其作品的精髓好像不多,最近的一次座谈会录音,笔者做了整理,似乎有偏见、有激动、有感慨、有赞许,唯独没有具体说到金湘音乐语言。

金湘的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有充分理论基础。

如果说“共性写作时期”是指整个调性音乐的时期,那么其作曲家有各种各样的个性,而且非常鲜明;无调性也一样,无调性不仅仅是新维也纳乐派几个人;新调性主义也是一样,在共性的基础上仍然有其个性。上述关于金湘作品的谱例分析,可以看出很多新调性主义的特征。那么其具体的共性可以对比一下二十世纪的重要作曲家的作品。

当然,在二十世纪作曲家中,许多作曲家是多元创作的,有时候非常调性化,有时候无调性,有时候音响写作为主,甚至超出了乐音范畴。如斯特拉文斯基等,但也有非常系统化、理性的作曲家,如巴托克、亨德米特、梅西安等。

我们从现代音乐理论中了解到,巴托克轴心体系中的和弦,所谓阿尔法和弦,即:

例 3 1∶5 和弦

阿尔法和弦又等于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其中:

例 4 上述和弦也是1∶5 有限移位调式以及与1∶2 有限移位调式的关系调式,可以从中分解:

与调性音乐的渊源关系,实际上是两个重属关系的减七和弦:

例5 两个减七和弦

金湘在上述《月光》中用的和弦(极音和弦,根音相差一个三全音):

例6 复合和弦(其等音关系)

上述同出一辙的音高结构体系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美学观念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呈现了新调性重要的音乐语言基础。

如果说以上论述“牵强附会”,那么我们可以从更本质的律学、甚至是哲学中寻找答案。

笔者从早期音乐理论文献中学习到,著名音乐理论学家里曼①的音乐理论学说中,以d 为中心解释音乐结构的方法,在前苏联认为是二元论,受到批判。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但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但是,就方法而言,应该能说明上述东方西方作曲家共同的音乐思考。实际上,更重要的是用里曼的理论可以明确的解释为什么中国风格的新调性作品与西方如此密切渊源关系。

例7 自然音阶的对称结构

例8 回避大三度、三全音音程的音程

金湘如何运用这种“黄金音程②”、“回避”与“对称”,借用申克尔的③调性结构图式分析法表示,仅用三个基本元素(符头、符干、连线),可以简要说明三个结构级别。

带符干的音符表示突出的和弦音;

在连线尾部的无符干音符表示少数的和弦音或和弦外音;

无符干音符包含在连线所指的修饰或连接其他、更突出的音符:

例9

上面的图示分析非常清楚地表明,金湘缜密的音高结构构思,非常简约地表现了合唱需要表达的内涵,又保持了音乐语言的个性化与全曲风格统一,如需进一步解读全曲,请参考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大合唱《金陵祭》。

上述的理论问题给我们提示了我们想解决而很难解决的问题――新调性主义的中国风格表现。

当我们最初接触新音乐的时候,令我们困惑的是西方大小调体系的解体与中国风格的五声、七声的无调性化可以在一个音高体系呈现吗?比如为了体现中国旋律性,在十二音作曲体系中使用五声系列音乐因素的创作方法;为了体现中国多声部音响特性,纵向使用加音和弦;以及在常规管弦乐队中用十二音无调性写作体现中国音乐因素,等等。从老师到学生有一个时期有非常多的这类作品出现。有许多理论家对于这一类作品分析得头头是道,作曲家也津津乐道。但很少有能在深层理论,尤其是结合中国原有的乐律学理论加以评价。因此,二十世纪音乐在中国的体现,往往成不了气候,经常陨灭在摇篮中。从乐律学角度,笔者对上述状况经过反思:问题出在中国没有全面地体系性地研究中国固有的、在中国乐律学理论基础上的音乐现象。在音乐学界、音乐考古学界到是出了不少成果,可是在真正谈到音乐创作尤其是新音乐创作的问题上很少能有密切的理论联系。

谈到金湘新调性主义特征与中国音乐风格的关系可以在以下的理论基础上得到一些答案。

解决困惑之一:自然小调为什么与教会调式的爱阿利亚调式、七声羽调式结构一样,但风格又不能通用?甚至在和声教学中处于边缘地带。

通常,纯律小音阶被认为是自然小音阶,或自然小调音阶,特征音程是小三度,这个小三度可以在纯律音序网④中找到:以八度为1的方法,可以简单地用算术表示这种关系,即所谓千分八度值(millioctave value)⑤运算:1000(纯八度)-585(纯五度)=170(大全音);585-322(大三度)=263(小三度)。

当1978年编钟出土后,经过专家们考证,这种小三度音高结构与编钟的思路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中国的七声羽调式与欧洲爱阿利亚调式有相同的渊源关系。

解决困惑之二:和声小调导音为什么不能出现在中国音乐语言里?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中,从落后到封闭,从封闭到开放,尽管改革开放了,但是音乐的主流还是停留在“共性时期写作”阶段。在金湘之前的红色经典歌剧,以及交响乐伴奏的京剧,都是这样的音响标准,否则会认为“不好听”。的确,与其弄一些难听的,不如弄现成的“中国旋律+莫扎特和声”,这是一位资深音乐理论家的一句“戏言”,实为无可奈何。所以,往往内声部是标准的大小调和声进行,但旋律不能出现和声小调,要不中国风格一点都不会在音乐中体现。 金湘先生的作品问世的各个时间段,听到的“不好听”、“难听”的语言非常多,导演也说,金湘的作品开始排的时候大家总会说“不好听”,但时间长也就接受了。笔者最早接触到金湘先生的作品时同样也觉得可听性不强,但又佩服他的创作精神,一部接着一部,不厌其烦,不计得失,为中国音乐的振兴不遗余力。因此,笔者也用心观察、研究其中音乐学问题,也观察其真正的音乐语言在哪里。

一位乐律学专家的律学课中有一个“极重要的问题”――纯律大、小音阶合成图:

1. 看出大小调的骨干音(调性骨干音);

2. 看出大小调的差别(调性特征音);

3. 大调三个主要和弦(T D S )的构成;

4. 小调三个主要和弦(t D s )的构成;

第一行与第二行形成大音阶;第二行与第三行形成小音阶;

图1

上图省略了许多律学标记。如果要形成和声小调,就要有还原b,运算后:降a音(678)――b (907)――c (1000),907-678=229(纯律增二度),1000-907=93(纯律大半音)。读者只是注意“纯律增二度”“与纯律大半音”。其它的复杂的问题不在这里讨论,只是证实具有独特音响特征的增二度原来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在律学中诸如此类的“音差”非常多,是一音乐风格的重要依据。大家也同样能在上图里找到旋律小调,这里不再熬述了。简而言之,律制决定了风格。但是从西方来的乐器,有一些是可以随着风格对于音乐的律制感觉有调整,但是有一些乐器,如键盘乐器等。实际上不在于是否与律制的一制,关键知道如何使所选择的乐器适应你的风格。否则,在键盘上创作的那么多中国音乐都要吗,当然不是。但是也有天真的作曲家改变律制或创造新的律制来做音乐,这一点,电子乐器或电子音乐轻而易举。

我们用律制或乐律学来证实音乐的风格问题决不是否定任何音乐,只是要创造出独特的风格的音乐作品必须对乐律学有所了解,因此在音乐院校开设中国乐律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金湘是学者型作曲家,也好学,肯学,在作曲界已经是出了名的。能够坚持自己的音乐语言必定要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否则会一味跟风、委曲求全就会没有个人的特点。

可以从他的琵琶与交响乐《琴瑟破》主题看他对于中国调式在新调性音乐中的语言:

例10 琵琶与交响乐《琴瑟破》主题

我们很清地可以观察到,上述以g音为中心音可以包涵同基音(g)的5个不同七声调式、七个同基音的五声调式,因此,在 琵琶与交响乐《琴瑟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同基音的与其它同基音的调新中心音对比,从而在结构上的传统延续性,这也是新调性主义的一个共性。

很明显,他是用以宫为角组织音调的,从我们听到的音乐本身能感受到太多的中国“味道”,仔细观察,我们知道每一个七声音阶包含三个同基音的五声调式,

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音乐创作接触到了西方各种创作技法,特别是序列音乐对于当时的音乐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方法对于音乐创作的灵感淡化,只要按其规律组织即可,但也有作曲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序列音乐创作方式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十二音技术,无须全序列,只需要音高序列,这样可以掺加自己的东西,这一类作品有相当多的数量,也是青年学生最乐于尝试的现代音乐方式,也有学者型作曲家惨杂自己的理论结合十二音技术写出了不少作品,到目前为止,这一类作品似乎没有给中国的音乐生活带来更多的成果,不过还是要敬佩这一批作曲家的牺牲精神。笔者也花了好长时间研修这种技术,但效果甚小。观其主流,还是“共性写作”时期技术具更高商业价值。观其价值,用现代音乐的精髓结合本民族的精神不乏其真正的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之路,金先生正是从这方面探索的少数几位资深作曲家之一。

自“共性写作”时期以来,西方音乐理论习惯于“二元化”思维。比如,大三和弦的倒影即为小三和弦,这两个和弦一直主导共性写作时期的风格,到现在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这种自然存在的事物是很难消失的,众所周知,大三和弦的产生完全基于自然的谐音列,就象目前环境污染破坏大自然一样,大自然还是在顽强地生存着。浪漫派后期的音乐发展一直是延续这种思维,这个发展的链实际上是没有断的,也就是说,所谓现代音乐只是古典的延续,人为地割裂开其延续性是无知的。实际上十二音技法也是“二元化”的延续,十二音技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即原型的变化是与大小三和弦的关系一样,就象一个平面正方型一样,四边都可以上下左右进行的,这一点也是十二音的二维思维精髓。

但是,在我们接触的教科书中,不管是和声的还是音乐分析的,却缺少这种思维的理论深入,但后来现代音乐的理论家在这方面得到了发展,比如,艾伦•佛特的“集合理论”就发展了这种思维,如在论及大三和弦的音程含量时,他会从音程在实际存在意义上的六种形式: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增四减五度,这样的思维出发说明,大三和弦不仅由大三度和小三度构成,实际上还有五度的转位――上面六种音程之一 ――纯四度。用他的表示法即为:001110。但我们从这个音程含量中可以发现小三和弦的音程含量是一样的。实际上从听觉上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有非常大的区别,就象区别性别一样容易。但在艾伦•佛特的理论里其殊路同归了。应该说艾伦•佛特的理论在认识音乐的音高结合上有重大的发现,且对于用新观念重新论及传统理论也有帮助。但对于音乐的表现意义说不上很高的贡献。如果连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都没有区别这也无从说起了。

在乐律学中,其二元性的表述与研究比比皆是,如以d音为轴,可以构成非常多的音乐结构现象:

例11

从上面谱例的简单外表可以看出很多现象,如对称性、大小调主要和弦、乐谱的对称性,在钢琴上的琴键对称性,如果用一元性表述,从中央C开始的乐理表述,对称的表面现象不会出现,这种特点在乐律学中更清楚,比如有泛音列,还有对称的“沉音列”理论,虽然很难接受,但是表示理论结构是非常明白的。

综合上面有关乐律学的理论与应用,金湘的作品,或者就我们上面提到的《月光》这首简单乐谱以及琵琶协奏曲,已经能够说明所坚持的音乐语言具有很中国化的特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并不是象某一些评论家在没有深入了解作品的情况下所做的评价。

金湘音乐语言除了在音高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个性外,在节奏、和声、配器以及创作风格上都有非常强的个性,具体提现在其最近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往往出现多个版本。笔者将在系列论文中一一阐述。

结 语

金湘的作品非常丰富,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各种题材的作品非常多,他自己也做了作品号,但目前主要有影响的作品是自歌剧《原野》(1987年)面世以后,后来又多次进行修改,之后的不断创作有音乐剧《日出》(1990)、歌剧《楚霸王》(1994),2009年又有大的修改,音乐剧 “Beautiful Warrior”(2001)、歌剧《热瓦甫恋歌》(2003),2010年又有大的修改,歌剧《杨贵妃》(2004)、歌剧《八女投江》(2005)等。歌剧以外的作品,交响组曲《原野》、弦乐队与竖琴《湘湖情》、交响乐三部曲之一《天》已经面世,琵琶与交响乐《琴瑟破》,该曲还有民族管弦乐版本,都是近两年多次上演的作品。这一些作品除了有非常鲜明的共性以外,各个作品都有其个性,要想准确地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思想还必需深入了解其音乐内涵。研究音乐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说明: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所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批准文号:07JZD003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胡戈•里曼(Hugo Riemann 1849-1919) 编著的《里曼音乐辞典》这本权威性的音乐百科全书,《和声学手册》《对位法教科书》也是音乐学的重要文献著作。

②黄金分割点(0.618)与菲本拉奇数列有密切的关联,也与中国《道德经》第43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道理。

③申克尔,H.,Heinrich Schenker (1868~1935)奥地利音乐理论家。1868年 6月19日生于加利西亚,1935年 1月13日卒于维也纳。

④参见乐律学书籍。

⑤millioctave(MO)的是一个音乐单位测量的时间间隔。正如前缀――毫,一个八度被定义为1000 millioctaves。

[其他参考文献 ]

[1]J.Kent Williams.Theories and Analyse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p18.

[2]缪天瑞.律学(第三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On Jin Xiang’s Musical Language

FENG Gu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