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包装调查报告

包装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11 19:38:27

包装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核电厂;本底调查;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63-02

0引言

按照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要求:在核动力厂厂址首台机组首次装料前,营运单位必须完成环境本底辐射水平的调查,至少应获得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昌江核电厂是海南省的第一个核电项目,核电厂周围环境辐射本底调查是申请装料许可证阶段的保障条件之一,也是核电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1 本底调查的目的、重要性、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和质量保证

1.1本底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调查目的:1)获得核电厂运行前环境中辐射水平和周围介质放射性水平,为评价核电厂在正常运行期间、事故及事故后对周围环境影响提供充分的本底数据;2)获得运行前环境中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确定生物指示品种,为制定核电厂运行或事故期间环境监测方案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

依据。

本底调查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1)本底调查是核电厂申请装料许可证阶段的保障条件之一;2)在时间进度上,本底调查过程无法复制和重现;3)核电厂装料运行后,环境辐射本底将不复存在;4)本底调查是核电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1.2本底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1.2.1 调查内容

1)环境γ辐射水平:陆地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累积剂量;

2)主要环境介质放射性核素浓度:监测环境介质包括陆地环境介质(大气、水、底泥、土壤、陆生动植物)、海洋环境介质(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样品);

3)收集厂址周围的放射性历史数据:现有的辐射或放射源应用情况。

1.2.2 调查范围

1)陆地环境γ辐射:以核岛厂房为中心,半径50km;

2)陆地环境介质:以核岛厂房为中心,半径20~30km(稻米取50km);

大气:气溶胶、大气沉降物、空气中的H-3和C-14;

水:地表水、地下水、降水、饮用水;

底泥:河/塘底泥;

土壤:陆地表层土;

陆生动植物。

3)海洋环境介质:以核电厂总排放口为中心,半径10km

海域。

海水;

海洋沉积物;

海洋生物样品。

1.3本底调查的质量保证

为获得完整、正确、可靠的环境本底数据,质量保证须贯穿于环境本底调查工作的整个过程。本底调查由具备资质的环境放射性监测单位承担,调查单位需建立严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持续、有效运转。

2 本底调查监督管理

由于本底调查的重要性、紧迫性及不可重现性,又因持续时间长及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即:EPC模式)的特点,使本底调查的实施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本底调查监督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1本底调查时间进度计划

海南昌江核电厂环境辐射本底调查计划于2011年10月开始,于2014年2月结束。其中,实际调查时间为连续调查24个月,其余时间为调查准备、报告编制及报告评审时间。

2.2本底调查监督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使本底调查监督工作更有计划性,2011年7月,编制了《昌江核电厂申请装料许可证阶段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监督工作计划》。

本底调查监督工作计划按照工作时段和工作进度将监督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本底调查前期准备;2)本底调查实施;3)本底调查最终报告和质量保证总结报告提交。

本底调查前期准备阶段包括编制技术任务书、外委单位确定、工作大纲和质保大纲评审等工作内容;本底调查实施阶段包括本底调查实施准备(实施计划、人员准备、实验室和测量设备、文件准备)、第一年本底调查实施、中期报告评审、第二年本底调查实施等工作内容;本底调查最终报告和质量保证总结报告提交阶段包括报告编制、报告评审、本底调查成果提交等工作内容。

在本底调查实施前,对外委单位进行开工前实验室检查;本底调查实施阶段,实行全过程跟踪。

2.3本底调查开工前实验室检查

2011年10月初,按照本底调查监督工作计划,对外委单位进行了本底调查实施前的实验室检查。

检查会上,项目总承包方、海南核电及外委单位相关人员就本底调查人员准备、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准备、项目实施计划准备、文件准备、质量保证和关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对项目相关人员资质、实验室认证资质、仪器设备检定证书、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等相关程序文件进行了检查确认。检查结果表明:外委单位基本满足调查实施的相关条件。

2.4 本底调查实施

通过开工前实验室检查,确认外委方基本满足本底调查实施的条件,2011年10月中旬外委方工作人员进入昌江现场,开始本底调查监测、取样工作。

本底调查按期顺利实施,在时间节点上为昌江核电厂取得装料许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

2.5 本底调查过程跟踪与监督

2.5.1现场取样监督

每月对本底调查取样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掌握现场取样情况,定期编制《本底调查现场监督工作月报》,记录现场相关信息,并及时与外委单位进行反馈与沟通,保证现场取样顺利进行。

2.5.2实验室样品分析监督及人员培训

每3个月对本底调查实验室样品分析进行跟踪及人员培训。实验室样品分析等情况编入当月的《本底调查现场监督工作月报》。

2.6 本底调查提交的主要成果

本底调查提交的主要成果有:1)《昌江核电厂申请装料许可证阶段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工作大纲》和《质量保证大纲》;2)经业内专家评审的《昌江核电厂申请装料许可证阶段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中期报告》;3)经业内专家审评、满足装料阶段环评要求的《昌江核电厂申请装料许可证阶段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报告》和《质量保证总结报告》。

3结论

通过现场跟踪监督、实验室检查及人员培训等方式,既可了解本底调查现场取样及实验室样品分析进度,及时与外委单位进行沟通,保证现场取样及实验室样品分析顺利进行;也可让环境管理人员提前熟悉辐射环境监测、野外样品采集、实验室样品分析等工作流程,为核电厂环境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昌江核电厂环境辐射本底调查的按期实施及顺利推进,为申请取得装料许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EPC模式下厂址环境辐射本底调查监督管理的有

效性。

第2篇

1市场调研、收集资讯

1.1调研以及相关专业资料信息的收集

“针对素材和资料来源所进行的系统化的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事实基础并得出新的结论。”——《牛津英文大词典》。调研指的是调查研究,即从过去的事物中学到新的东西。在品牌产品开发之前,第一步必须进行的是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阅读市场调研报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业经营者或有关机构负责人,因此.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市场信息主要通过市场调研来获取,它是品牌设计最直接的依据,也是设计对路的重要途径.是使童装设计创造利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童装的有关资料和最新信息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研究和掌握的背景素材,为当前的童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是指有关传媒记录的资科,资料分为文字资料和直观形象资料两种形式。文字资料包括美学、艺术理论、中外服装史、相关文章等,直观形象资料包括各种专业杂志、画报、录像、幻灯、照片及有关影视童装资料等。可以说资料是侧重于已经过去的、历史性的素材,在搜集资科时应尽可能多地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和形象资料,这样可以开拓思路,做到设计的新颖,特别是比赛设计作品。如果资料研究不充分会造成类似、相同或过时的遗憾。童装的信息是指有关国际和国内最新的流行导向与趋势。信息也分为文字信息和形象信息两种形式。信息是最新的、超前的信息,对于信息的掌握不只限于专业的和单方面的,而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与服装有关的信息都应有所涉及,如最新科技成果、最新纺织材料、最新文化动态、新的艺术思潮、最新流行色彩、新的流行纱线、新的流行款式等。

1.2调研的内容与形式

对各种不同层次的童装销售点进行调研。如购物广场、购物中心、百货公司、童装专卖店、批发市场等,通过以上童装销售点来调研童装的特点及销售状况。对有关童装市场的卖方人员、买方人员和街头市民等进行凋查。卖方人员有商场的总经理、销售部经理、童装柜台领班及售货员等,买方人员主要是消费者,重点调查有代表性的消费者。调查街头市民主要指对街头市民的着装进行观察,从实际的着装开始,评价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流行的,哪些是独特、漂亮的以及形态、素材、配色、饰物的使用效果等;从这些细部观察人,发觉或感觉市场的需求与创造的空间。童装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童装的档次、价格、销售情况、消费者对产品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以及将本地区的童装市场中同类童装与国际、国内其他地区的童装市场的同类服装相比较.本季的同类童装与往季的同类童装相比较等。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利于帮助我们从中了解童装市场的主导趋势和童装在不同市场的共性特征,更好地着手设计。采集系列设计所需的真实有形的和可实践操作的素材如面料、边饰、纽扣等。收集系列设计所需的形象化的灵感素材。

1.3调研报告的格式

市场调研报告由标题、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义、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1.3.1标题:标题和报告日期、委托方、调查方,一般应打印在扉页上。

1.3.2目录: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页数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当使用目录或索引形式列出报告的主要章节和附录.并注明标题、有关章节号码及页码,一般来说,目录的篇幅不宜超过一页。

1.3.3概述:主要阐述基本情况,按照市场调研的顺序将问题展开,并阐述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做出结论、提出建议的原则等。主要有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

1.3.4正文:调查分析报告的主题部分。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到引出的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应当有叮供市场活动的决策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全部调查结果和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及对这些情况和内容的分析评论。

1.3.5结论与建议:撰写综合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

1.3.6附件: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

2确认设计理念、设计主题

设计理念是指设计的主导思想和着眼点.是设计的价值主张和设计思维的根本所在。设计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又是设计师个人思考的结果,与设计师个人的价值取向、设计经历和艺术涵养有很大关系。品牌服装设计理念只是艺术设计理念的一个分支,其形成和变化必然受到后者的影响和制约,了解设计理念的概念.对于品牌服装设计理念确立具有指导意义。将完成的方案,包括主题文字、系列产品风格定位、色彩倾向、时尚概念图、产界框架说明等.召开产品策划说明会议或与企业主要部门如经理部、企划部、设计部等一起讨论,听取意见、修改,至最后确认

3绘制设计图

在确认主题方案的基础上,完成具体系列产品的设计,有以下步骤。

3.1构思

系列构思从草图人手.这是款式设计的第一步。依据设计定位。运用立体思维形式系列地构思新产品设计草图。草图是系列童装构思中可视形象的表现形式,是对各种形、色各要素进行延伸与组合的设想和计划。

3.2绘制效果图

这是设计的第二步。筛选构思草图,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在挑选出来的草图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轮廓、细节、比例,最后调整,完成正稿,并以绘画的手段绘制色彩效果图。它包括儿童体态动作构思、童装细节构思、着装效果构思以及绘画技巧和艺术效果的表达。一般各种参赛作品就是用的这一类的色彩效果图。它们是服装赛事的第一阶段、也是复赛时服装制作的依据。服装效果图应该是细致而完整的,优秀的效果图将烘托出童装创造的氛围以及情调,具有主题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细节。

3.3绘制款式图

画出正面款式图、背面款式图和结构图,这是设计的第j步。

3.4细节表现设计中,有些特别复杂的款式局部在整张效果图中无法表达清楚.需要用放大的细部的效果展现出来。效果图上还须贴有面、辅料小样。

3.5主题与文字说明一个系列的设计,应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和主题名。它包括文题名称、灵感来源、设计意图、规格尺寸、材料要求、工艺要求、面料小样等。

4制作样衣

童装样衣制作是完成衣片缝合的过程。童装样衣的制作是根据童装设计效果图所表现的造型特征及其着装效果,选择适当的面料和辅料,通过结构设计、剪裁和工艺设计来实施完成样衣使之具体化和实物化的样品制作过程,需要依照选料和制作样板、制作样衣这些工序来进行。选材中.材料的选择不仅包括服装的面料,而且还包括辅料。在所选用的材料中面科是最主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服装造型的特征,因此,其色彩、质感、图案、手感、垂感应尽量与设计效果图的感觉相吻合。对于辅料和附属材料的选择,也应力求与面料相吻合。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考虑到其价格是否与整套服装的成本预算相符合。制作样板中,结构图是完成样衣的中间技术环节。企业样衣的制作为1:1的纸样板。结构设计应完好地表现出服装的造型特征与局部细节的分割比例。它是体现设计造型意图关键的一个步骤。一般来说.有很好的设计创意,如果画结构图时对创作意图理解不透彻或达不到造型的要求,将使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得不到理想的再现。在制作样板之前,一般应设定样品制作的成衣尺寸.成衣尺寸的设定是采用国家统一童装号型中的中问号型以方便后面的样板缩放和批量生产。童装样板通常采取平面剪裁的方法来进行样衣制作是完成童装造型的工艺环节,将各裁片缝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完整的服装过程。.缝制者应充分发挥精湛的技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缝制出理想的服装。童装的样品制作其成衣尺寸要标准、规范,各个部位的结构要准确、合理、整体工艺制作要精细、考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批量成衣的产品质量。

5推出产品

产品推向市场时,还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产品包装和产品试销。在样衣制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对产品包装的设计,包括有特色的产品商标标志、醒目的吊牌、包装纸、购物袋等能够引起儿童消费者兴趣和青睐的包装。而试销是通过童装展销会、订货会或市场试销洽谈会等形式试销,根据多方面信息反馈、再进行样品的局部修整或调板。满意后投放批量生产

第3篇

项目业主经常在机电设备工程实施前期咨询(如生产工艺选择、成本预测、生产设备的选型、招标书审查、招标、评标、定标及合同谈判等)所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在工程实施后期则采用自行管理的工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造成前靠设计商,后靠设备生产商,整个过程都依靠合同另一方的后果。专家提咨询意见供参考,接不接纳看项目业主,最后还是看设计商。项目业主后期采用的自行管理模式,配备的技术人员重专业技术而轻工程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视单体质量,重视局部质量,轻总体配合,轻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协调,最后造成所有目标都只能靠设备承包商自身来保证。可见,无论是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还是采用自行管理模式都无法控制机电设备工程的建设目标。要控制工程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引入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理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监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程监理的主要任务

2.1全程监理设计标书。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是一个集专业技术、成本经济、环境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管理过程,对机电设备工程建设的投资目标、工期目标、最终质量目标影响最大。设计商作为工艺设备选型方案的承包商,与项目业主存在合同关系,作为合同的承包方有其自身利益所在,因此对设计商的整个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应根据设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目标对设计方案选用的可行性(事前),设计的合理性(事中)及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事后)进行控制,以保证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受控。

2.2组织论证。工程招标书是实现工艺选择、延续设备选型的关键阶段,其编写的质量关系到各投标商能否尽其所能提供技术先进可靠、费用合理、工期合适、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产品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业主必须对设计商提供的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论证。对招标书编写单位的选择、编写过程所采用信息资料及其搜集渠道的控制、标书的最终审查等是关系到工程的招投标、评标、定标、合同谈判以及最终授予合同的成败过程。

2.3设备制造监理。设备设计与制造是机电设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执行过程,对设备承包商控制的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等。设备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规格书只能作为较详细的设备设计任务书,合同中包括的图纸也只是总体工艺、设备总图、总布局等,真正体现设备质量还是设备的详细设计。对设备详细设计过程的控制牵涉到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各系统的匹配程度复核、结构合理性复核、电气及控制设计适用性、可靠性复核、工艺设备间接口复核以及信息交流等各环节的控制。

2.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期的最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各方面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按安装施工技术、厂内拼装资料制定并执行的安装调试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对设备的调整、现场开箱、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参数检验、及时审查有关整改方案等安装过程,对设备运行过程有关参数记录、调整情况记录等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机电设备安装监理的目标控制内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三大目标工作原则为:以工程质量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施工全过程和全面的动态控制;要以预防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工程三大目标的过程控制。在三大目标控制中,要把质量控制和进度、投资控制紧密结合起来。监理工程师将采用事前、过程、结果及信息反馈的动态控制方法,对工程建设目标实施全过程控制。

3.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①承包商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一项最经常最繁重的工作,必须对承包商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把关。将从以下几点严格把关,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达标投产,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审查开工条件;审查承包商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有关规定审查承包商选定的分包商;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承包商的施工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组织有关单位对设计图纸、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技术标准等向承包商进行交底。②建立机电设备工程监理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检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事前技术报告审批关;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手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反映工程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文件;审核有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技术鉴定报告等;进行现场跟踪检查。

3.2进度控制。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监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工程开工,对承包商的施工总进度进行细致严格审批;组织或参加各种会议对进度进行协调对按合同规定应由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进行落实,必要时向业主提出建议;对承包人提出的合理的工期索赔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

3.3投资控制。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投资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业主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资金流计划;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现场计量和签认;严格审核承包商的月计量报告,签发工程款支付凭证,建立支付台账,及时与工程量报价单和批准的资金流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并报告业主;严格审查并确定新增项目和变更项目的单价,当业主有要求时,报业主批准;根据业主授权确定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费用;尽可能向业主提供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等优化方案;制定避免或减少费用索赔措施;受理索赔申请,按照合同文件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确定进度延期赔偿或应支付给承包商的赶工费用供业主审批。认真做好“材料差价”和“费用补差”的审核工作;编制工程完工后的最终计量支付报告;协助业主编制竣工决算报告。3.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协助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3.5信息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收集工程资料和监理档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或业主的要求进行整编,待工程竣工验收前或监理服务期结束退场前移交给业主;建立例会制度,整理好会议纪要;建立完善的各项报告制度,规范各种报告或报表格式为项目监理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

3.6安全生产。审批承包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检查、督促承包商建立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检查总结安全工作,参加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并协助业主审查有关单位提出的事故报告;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现场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

3.7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机电设备到货验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参加验收的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决不能入库。因此,监理工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此重任,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设备安装监理工作要点

4.1深刻领会设计文件

作为监理,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要完满的完成监理合同中业主授权委托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深刻领会设计文件、图纸的设计意图,这是监理预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关键部位的安装方法、施工要求,掌握对重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要求,才能督促安装单位按图保质保量施工。

4.2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所以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安装工程监理工程师除应熟悉和掌握国家规范、强制性规定外,还应熟悉地方法规和规范。要想能指出施工图的不规范之处,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强制性规定非常熟悉。由于审图时,是各专业分开审查,不易综合考虑,所以在施工前的最后一关———图纸交底、会审,一定要把问题发现,请设计部门修改。必要时请原审图部门重新审核。安装工程图纸会审时,常见有以下几个问题,安装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注意。一是与土建施工图不统一,在图纸会审时,由于专业分工,监理工程师常常只是熟悉各自的专业施工图,忽略了水电安装与土建施工图的比照,从而给以后施工过程中留下隐患。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给排水、消防、空调工程中立管的位置是否影响门、窗的安装和使用功能;水平管的坡度是否受到层高、门洞大梁的限制;消防喷淋头、烟感在公共部位的位置是否合理;生活水管与消防水管的标高是否合理,是否会发生管子打架的现象;电缆桥架的走向是否合理,平行;地下室出墙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合理等。二是设计图纸的不规范,有些安装工程的图纸可能不是原创,而是经其他图纸修改来的,在更改过程中忽略了强制性规定。同样,如上诉工程,由于设计与土建脱节,空调管线布置不当,导致冷凝水的排放立管在走道的门边,影响美观,更无法施工。同时,泻水排向一头,而不是两头向中间排,由于大梁的限制,导致冷凝水管的泻水坡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另外,由于圈梁很高,致使空调管道从走廊进入两边办公室时,不得不降低高度(同时走廊内还聚集了强、弱电桥架、吊顶龙骨等)这样又影响了走廊的吊顶高度,致使采光和装潢效果受到影响。三是设计图纸中的不尽人性之处,建筑物最终是让人来使用的,但在结构设计方面,设计师更多的是考虑安全第一,而照顾使用上的人性化是有限的。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尽量的满足用户的使用方便、行为习惯、地方特点等要求。比如插座的分配,电话和电视插孔的位置应根据房间的形式、大小,在一般常规情况下作出合理布置,而不是仅仅考虑施工方便,随意布置。

4.3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查、平行检查

实际工作中,由于安装工程的特殊性,一个单位工程中,安装监理人员的工作量要比土建监理少很多,而且还有时段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安装监理工程师同时监理几个单位工程,在现场巡查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及时,不详细的后果,事前控制的工作做不到位。因此,安装监理工程师要经常到现场多看,多了解工程的进展、计划,对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要材料进场等严格把关,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许芝草.公伯峡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监理[J].西北水电,2005(4):66270.

[2]中国建筑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4篇

机电安装工程监理是应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工期短、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等特点而聘用的,监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电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及工程质量。为协调好业主与监理的工作关系,就目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任务及必要性展开探讨,提出项目业主应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行“三控协调管理”及有关监理目标控制的建议。

一、机电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1、机电安装工程监理的任务

(1)全程监理设计标书。对设计商的整个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应根据设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目标对设计方案选用的可行性(事前),设计的合理性(事中)及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事后)进行控制,以保证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受控。

(2)组织论证。工程招标书是实现工艺选择、延续设备选型的关键阶段,其编写的质量关系到各投标商能否尽其所能提供技术先进可靠、费用合理、工期合适、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产品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业主必须对设计商提供的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论证。

(3)设备制造监理。对设备详细设计过程的控制牵涉到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各系统的匹配程度复核、结构合理性复核、电气及控制设计适用性、可靠性复核、工艺设备间接口复核以及信息交流等各环节的控制。

(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期的最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各方面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按安装施工技术、厂内拼装资料制定并执行的安装调试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

2 、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监理的必要性

项目业主经常在机电设备工程实施前期咨询(如生产工艺选择、成本预测、生产设备的选型、招标书审查、招标、评标、定标及合同谈判等)所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在工程实施后期则采用自行管理的工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造成前靠设计商,后靠设备生产商,整个过程都依靠合同另一方的后果。专家提咨询意见供参考,接不接纳看项目业主,最后还是看设计商。

二、项目业主对机电设备工程管理的目的

1、有效控制总体投资、质量、工期目标。项目业主由于兼顾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双层职责,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要聘请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而且需要聘请工程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在投产后往往被解散或派往各个设备管理岗位),其费用投入比委托专业监理公司更高;也不利于工程管理经验的积累(项目业主在工程管理方面的行为是临时的、一次性的,监理工程师出于其从事工程的监理,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经验较为丰富)。

2、机电设备工程监理办法的制定。从机电设备工程各阶段的监理任务可以看出,项目业主要对机电设备工程实行“三控一协调一管理”,就必须配备资源,其中的一条途径是组建“项目筹建小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另一条途径是将工程“三控一协调一管理”工作委托专业监理公司,项目业主集中精力搞好工程内外部协调,定期从监理公司获取工程目标控制情况报告等;第三条途径是将前面两条途径结合起来,工程的“三控一协调一管理”监理工作仍委托社会监理公司来执行,项目业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加入监理队伍,由监理公司安排合适的岗位,使这些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性能有较全面的认识,为顺利投产做准备。

三、监理的目标控制

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1)承包商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一项最经常最繁重的工作,必须对承包商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把关。将从以下几点严格把关,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达标投产,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审查开工条件;审查承包商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有关规定审查承包商选定的分包商;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承包商的施工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组织有关单位对设计图纸、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技术标准等向承包商进行交底。

(2)建立机电设备工程监理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检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事前技术报告审批关;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手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反映工程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文件;审核有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技术鉴定报告等;进行现场跟踪检查。

2、进度控制。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监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工程开工,对承包商的施工总进度进行细致严格审批;组织或参加各种会议对进度进行协调对按合同规定应由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进行落实,必要时向业主提出建议;对承包人提出的合理的工期索赔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

3、投资控制。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投资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业主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资金流计划;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现场计量和签认;严格审核承包商的月计量报告,签发工程款支付凭证,建立支付台账,及时与工程量报价单和批准的资金流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并报告业主;严格审查并确定新增项目和变更项目的单价,当业主有要求时,报业主批准;根据业主授权确定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费用;尽可能向业主提供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等优化方案;制定避免或减少费用索赔措

施;受理索赔申请,按照合同文件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确定进度延期赔偿或应支付给承包商的赶工费用供业主审批。认真做好“材料差价”和“费用补差”的审核工作;编制工程完工后的最终计量支付报告;协助业主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协助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第5篇

一、美国国会政府问责办公室(GAO)基本情况

(一)职能定位与组织体系

GAO创建于1921年,它及时向国会提供专业客观的信息,的每份报告都反映出其“担负问责、公正和可靠”的核心价值。

1.职能定位

国会是美国最高的立法机关,是三权分立中的重要一极,肩负着立法与监督的重要职能,而GAO被称为“国会的调查分部”。国会及其下属分委员会的有力支持,是GAO有效开展监督评估工作的基本制度保证。

GAO有权对任何接受联邦政府资金资助的部门或项目进行监督评估,监督其经费使用和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改进的方案建议。受监督评估的对象具体包括联邦政府以及所属的各类机构(包括海外办事机构)、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及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GAO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并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其无权对行政机构实施强制性的惩罚。在收到建议后,相关机构如果没有进行改正,国会将举行听证会或其他措施强制其采取改正措施。

GAO对国防部的审查监督主要是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根据美国宪法,GAO与国防部总监察长办公室在工作内容方面有相同之处,为避免重复审查,两者建立了协调合作机制,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2.组织体系

GAO的最高领导是总审计长,由国

会提名,总统任命,任期15年,总统无权对其罢免,除非其自行辞职或遭国会弹劾才能中途卸任。这使GAO的领导具有在联邦政府官员中少有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保证了GAO的独立性,使得其敢讲真话,并有条件通过连续和发展的眼光发现复杂疑难问题。

GAO的机构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人事和行政机构等辅职能部门;二是两大业务工作系统,包括由3个局级单位组成的计划与审查报告系统和由7个局级业务机构组成的审查作业系统,分别负责对联邦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和提供技术保障和信息服务。GAO总部位于华盛顿,另外在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达拉斯等地设有11个国内地区分部和3个国际分部,现有雇员3250名,专业涉及经济、社会、国土安全、工程技术、法律、精算、计算机、医疗卫生等各领域。

(二)工作机制

GAO长期秉承“独立与公正”的工作理念,负责向国会提供专业、客观、不受党派和意识形态左右的信息与研究成果。GAO通过对政府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监督,对有关非法和不恰当活动展开调查,对政府项目和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政策分析,提出选择方案交由国会考虑,法律决定和意见,向社会公布报告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国会监督政府。

1.制定审查计划

GAO在每次审查任务开始前,都要进行立项审查,确定审查范围、实现目标以及时间框架,确保审查目标的有效达成,防止审查资源的浪费。

2.组织审查力量

GAO整合自身团队,组织起相应的审查力量;在执行特殊类型的审查业务,还会委托外部智库、咨询公司或者被审查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以确保执行相关审查的能力和质量。GAO与任务委托方和被审查对象都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确保委托方能全面了解所承担任务的目标、完成时限、可用资源;确保对审查对象的相关事实情况能够准确理解和作出客观评估。

3.开展调查与分析

GAO对被审查对象的运行情况、经费使用以及非法和不恰当活动等方面展开调查,进行政策分析,对被审查对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在审查任务中,GAO定期提供动态简报。

在调查取证阶段,GAO可在任何时候从政府部门调取其认为需要的有关资料;在数据搜集分析的最后阶段,GAO将会与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会商,确认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公开性。

GAO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理论,发挥信息技术在审查过程中的辅助与促进作用,提高审查效率。

4.提供审查评估报告

GAO起草审查评估报告的草案,听取被审查对象对报告的评论。经过修改,GAO提供并最终审查评估报告。之后,GAO就该报告,在国会要求下或国会某委员会的书面请求下进行听证,接受质询。

二、美国国会政府问责办公室对装备建设的评估监督作用

近些年,GAO在武器装备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几乎所有的重大武器装备发展项目都进行了评估和监督检查,向国会参众两院及下属各级委员会提交了大量研究报告,针对武器装备发展项目在能力实现、进度控制、经费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这些建议大多被采纳,对美军的武器装备建设起到了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估监督重大装备项目进展,着力提高装备采办绩效

评估监督国防部重大武器装备项目的运行情况一直是GAO对国防部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GAO每年都向国会提交对各类武器装备发展项目的评估报告,以分析国防部重大武器装备发展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从2001年开始,GAO每年针对国防部正在进行的90多个重大武器装备发展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向国会提交一份综合性的《国防部重大武器装备项目评估报告》,分析各个项目的经费投入、进度安排、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GAO对重大武器装备发展项目的评估监督,发挥了重要的纠偏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绩效水平和装备经费的使用效益。

GAO在实施评估过程中,会将项目运行情况与项目计划进行严格对照,从而发现项目中存在的设计与技术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正建议。例如,2010年3月,GAO对海军近海战斗舰(LCS)项目实施评估,结果显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钢结构单体船“自由”号(LCS1)在稳定性方面不能满足标准,通用动力公司的铝制三体船“独立”号(LCS2)在喷水推进器和柴油发动机进气口出现腐蚀问题。对于GAO提出的LCS设计问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自由”号的舰尾加装了两个浮力舱,还将船尾板延长4米以增加船体的稳定性。通用动力公司也表示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和海军共同采取措施。

项目进度和成本是GAO评估监督的重点,例如,2011年4月,GAO公布了对F-35项目的评估调查报告,建议国会对F-35项目重新进行调整,控制项目未来费用上涨和进度风险,以确保项目能以合理的经济指标交付合格的F-35战斗机,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供应商管理和项目管理;二是对短距起飞和垂直起降型开展独立评估,允许各机型根据各自进展向前推进;三是制定更现实的试验计划;四是对软件开发及实验室验证开展独立评估。

(二)深入评估采办管理体系,持续推动采办管理改革

除了对单个重大武器装备项目的监督评估,GAO也高度关注整个美军武器装备采办系统的运行情况。近年来,GAO把国防部重大武器系统采办管理作为高风险领域并加以重点评估,从2006年至今,GAO应《2006财年国防拨款法案》的要求,向美国会提交了一系列评估报告,推动和促进了国防部的装备采办改革。

例如,GAO深入研究武器装备项目采办过程,促成国会通过《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2009年3月,GAO向国会提交了《国防部重大武器装备项目评估报告》,发现美军目前96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的总成本达到1.6万亿美元,超过最初预算25%,比最初确定的交付时间平均拖延22个月。该报告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针对装备采办问题的第一份全面评估报告。GAO指出美军装备采办需求牵引不稳定,过程管控不到位,项目技术不成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份评估报告直接促成了美国《2009年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的出台,对采办系统实施“强有力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美军装备采办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

此外,GAO还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采办管理改革。GAO指出美军在装备采办领域的程序复杂,周期过长。美军重大武器装备采办项目从项目分析阶段到系统开发与演示验证平均时间为43个月,从演示验证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则平均需要48个月,而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装备的采办周期,不能超过18个月,否则所采办的装备通常在技术上已经过时。为响应GAO建议,奥巴马政府从2009年开始,积极探索制定针对独立或嵌入式信息系统的专用采办程序,强调“分批次、尽早地交付能力”,强调12~18个月为一周期交付一批次装备能力,尽早开展试验鉴定,使试验鉴定与采办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措施,缩短了信息技术采办周期,提高了采办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三)研判新兴领域装备技术,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发展

GAO对新兴战略领域的发展和探索也进行了大量的评估和研究工作。从美国面临的战略和安全形势、美军面临的战略任务、美国现有的技术能力、探索新兴战略装备和技术的可行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诸多可行的措施建议,为美国防部探索新兴战略领域、继续保持全面的军事优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GAO促进美军加强空间系统的研发部署, 指出GPS系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俄罗斯“格罗纳斯”、欧洲“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系统将对GPS系统构成竞争威胁,GPS后续发展项目拖延,地面设备与空间卫星发展不同步等等,并建议国防部继续加强研究和开发力度,指定对空间、地面和用户设备在内的整个GPS系统的监督检查机构等。

GAO针对网络电磁空间能力需求、技术水平、组织体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先后了《网络电磁安全:提高研发能力面临的主要挑战》等多份评估报告,向国防部提出多项建议:制定网络电磁空间发展国家研发计划,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网络电磁研发领域的优先发展重点,制定详细的指南确保各军种发展适当的网络电磁空间能力,对国防部专业网络电磁能力不足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等等。

GAO根据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要求报告,对国防部正在探索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进行评估,对“猎鹰”计划、“战略轰炸机”计划、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计划等多个项目实施了全面评估,建议国防部应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以强化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实施,确定全球快速打击所需能力并制定可承受且持续的优先发展投资战略。

(四)审议装备采办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采办管理水平

从2008年至今,GAO不断提升对采办队伍发展的重视程度,了数十份关于装备采办问题的报告,其中大多数报告都涉及装备采办队伍建设问题,如2010年5月的《武器项目执行情况及采办改革调查报告》等。GAO指出,美国防部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建立了一支规模庞大、专业齐全和素质较高的国防采办队伍,但由于近年来装备采办任务剧增,采办队伍却出现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紧缺、人员能力经验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装备采办的管理效能。

针对这些问题,GAO提出了措施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扩充计划,扩充国防采办队伍规模;二是重点补充急需专业领域和关键采办领域的人员;三是加大对各类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年轻人提高能力与经验,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四是健全采办队伍激励机制,防止高层采办人员流失。

针对GAO提出的问题,2010年4月,国防部《国防采办队伍改进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国防采办队伍建设的改革措施,例如,制定大幅增加采办人员数量的计划,2015年前将新增约2万人,陆军采办队伍扩充14%,海军扩充12%,空军扩充26%,采办队伍总量达到15万人;计划从2011年10月开始的5年内,针对国防采办项目中的关键采办管理位置,重点培养一批具备相应资质的高层管理专家;改进资质认证和能力培训,实施基于经验的采办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初级采办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增加对采办领导者的培训等等。

(五)关注武器装备规划计划,科学谋划装备长远发展

关注各军兵种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与规划计划制定也是GAO的重点工作之一,GAO对军兵种武器装备发展状况、经验教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评估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提出建议。

2009年,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系统”项目被终止后,国防部、国会都在积极研究和调整未来陆军部队与装备的发展战略。GAO积极参与到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研究当中,先后了大量报告,如《“未来作战系统”研发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包含陆军内容的《国防部部分武器装备项目评估》等。经过系统研究,GAO提出以下一些观点:一是“未来作战系统”项目的所有平台项目虽然取消,但项目的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可以继续应用于其他现役装备;二是陆军未来主战装备应采用通用平台,实现陆军机动平台高度通用化;三是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应更多考虑当前的作战需求,改变过去一味追求“超前”和“跨越”的发展思路;四是装备发展模式应从“高技术风险、高投入”转向“低技术风险、高经济可承受性”。

三、几点认识

从GAO对装备建设进行评估监督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及其自身的运行机制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强有力的外部监督评估是促进武器装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

只有通过对装备研发与采办管理部门强有力的评估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武器装备发展的效率和水平。GAO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重大武器系统采办项目的项目进度、经费管理甚至包括技术层面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不仅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水平,也促进了国防部对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了装备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二)围绕重大装备项目开展监督评估是重要切入点和主要抓手

重大装备项目关乎军队建设全局,采办成本高昂,抓住重大项目能够有效切中肯綮,并有效推动装备建设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与改进。重大武器装备项目往往持续较长的时间,GAO从项目的预研、立项论证、设计、样机研制、试验鉴定到装备部队等不同阶段和环节开展持续评估监督,并确定不同的审查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查监督活动,确保审查的全面性,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三)装备建设的监督评估机构应具备权威性和独立性

只有保持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深入和全面。GAO对美国国防部武器装备发展项目的审查和监督之所以成果丰硕,主要还是得益于美国审查监督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GAO直接向国会负责,政府对其没有控制权,GAO可以对政府各行政部门和装备项目执行审查,可随时从国防部调取所需信息,如发现问题,有权向国会报告或要求国防部更正。此外,总统对总审计长没有罢免权,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联合决议才能中途将其罢免。这从根本上保证了GAO的独立性,使得总审计长能够带领其团队以更加持续和长远的眼光,指出装备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第6篇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二部分      组织指挥体系

第三部分      疫情监测与控制体系

第四部分      医疗救治体系

第五部分      实验室体系

第六部分      公共卫生监督保障体系

第七部分      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为加强我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省、市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文件精神,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因地制宜,依法处置  ,建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防治结合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扩散和流行。

三、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挥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作用,强化常规监测和依法规范报告疫情,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迅速采取措施救治病人,隔离传染病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迅速控制疫情在本区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控制和所致病人救护负领导责任,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指挥调度,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三)分级控制,注重实效;根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及变化情况,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防控效果,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黄色预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橙色预警,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红色预警。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影响疫情发生、传播、流行的因素较多,预警分级应根据流行强度、波及范围,续发病例,传播扩散等情况,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综合分析,判定预警级别,并根据情况提出预警级别建议。

(四)预警启动、调整和解除程序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监测和汇总分析,根据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向我区卫生局提出预警建议,我区卫生局及时向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提出预警启动建议。预警的分级和启动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五)预警解除的条件;区域内末例病例治愈后,14天以上无新发病例出现,周边区域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末例病例报告后14天以上无新病例报告。

(六)疫情信息发布;经区政府同意,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疫情的相关信息。

(七)充分准备,及时处置 ;克服麻痹思想,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资金的投入,充分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强化纪律监督,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严格实行过错追究。做到有效控制,及时治疗临床病例和疑似病例,并对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高效。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

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部分    组织指挥体系

 一、日常领导管理机构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南大港卫生局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担任副组长,疾控、医教、监督、财务、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及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为成员,具体组织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在无预警状态下,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信息沟通和有关防控工作的协调。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防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完成其它临时交办的任务。

二、预警状态下的组织领导体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卫生局刘双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担任副组长,局各股室及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2)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重大部署,指挥和协调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对全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启动区级卫生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3)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援工作,组建与完善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立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体系,组织预案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检查局属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建立与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制定全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计划,与有关单位协调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其它重大安全事故中涉及公共卫生紧急医疗卫生救援的实施,紧急特殊情况下,直接调遣卫生应急队伍。

2、专业工作组:

(1)疾病控制工作组:

组  长:刘明玉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工作方案,组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队伍,并组织专业人员培训,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理工作,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2)医疗救治工作组

组  长:刘景

要职责: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制定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队伍,组织开展专业人员培训,负责实施医疗救治,建立健全全区急救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警程序、信息报告等快速反应体系,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应急演练。

(3)执法监督工作组

组  长:刘克良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工作方案,组建食物中毒应急队伍,并组织专业人员培训,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疾控机构出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组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组织食物中毒的应急演练。

(4)支持保障组

组  长:刘艳华

主要职责:组织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机关卫生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协调并落实卫生应急工作经费预算,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三、技术保障组织

在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公室指导下,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领导小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疾病控制工作专家组负责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医疗机构设置的防保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落实隔离、消毒措施,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诊断、救治药品和抢救方法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第三部分     疫情监测与控制体系

 

一、责任主体

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职责是确定监测点,指导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国内外疫情动态,对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并准确及时提出预警建议。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染病疫情和其它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做好标本的实验室检测及报告结果利用。

3、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乡镇卫生院疫情管理工作人员,农村承担疫情报告的乡村医生,医疗机构设置的防保人员及学校、工厂等相关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单位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

(一)监测网络

在常态和预警状态下,巩固和完善区、乡镇(办事处)、村级信息监测报告网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系统,确定疫情报告责任人,农村卫生室疫情报告人收集本村可疑患者情况,向乡镇卫生院报告,接到报告的单位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要立即进行复核并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疫情。根据预警分级,疾控机构及时派驻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驻监测点,实施流调关口前移。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断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个人,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相关信息报告卡的接收,核对和转报,并建立相关信息疫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3、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所致病人后,要负责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报告卡,按程序及时上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根据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试行)要求进行报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报告疫情,法定报告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疾病防控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疾控机构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级别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如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相应专业机构采取处理措施,并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3)报告范围内容与标准。按照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执行

三、病例的诊断

1、农村卫生(所)室发现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的患者,应留置观察,同时立即报乡镇卫生院进行复核、诊断,仍不能排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的,由“120”专车将全部患者送至市级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断,首诊医师认为可疑的,由院内专家进行会诊,若专家会诊确认符合报告范围与标准,由医院立即报疾控机构,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区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核,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及住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确认为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的,同时将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及医院专家会诊意见书立即报卫生局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立即上报市应急办,疾控机构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市疾控机构,由省市应急办组织省、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诊。

2、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可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后,应立即由“120”专车送南大港医院进一步诊治,如仍不能排除可疑病例,由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院内专家组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后,由医院立即将院内专家会诊意见书报疾控机构,同时,立即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疾控机构应在1-2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住所及其周围环境首次消毒,采样和实验室相关检测,随后立即将流行病学调查材料报市应急办防治专家组,由市级专家会诊。

3、经市专家会诊确定为确诊或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由疫情报告处置组将信息报告区政府和市卫生局应急办,并通知疾控机构,部署对病人及其接触者居住场所,周围环境及污染物等分别进行终末消毒和预防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凡确诊疑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统一交120急救车转送至定点医院(南大港医院)进行治疗。

四、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机动应急处置队伍,配备车辆和采样、消毒等设备、物资,接到疫情后,辖区内在1小时,农村2小时内赶赴现场,采集标本,实施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措施,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按照法定相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对所致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1、初步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等级。

2、可疑病人发病人数,发病时间、地点、临床症状及体症,抢救情况。

3、初步判定发生地点,波及范围和事件名称及事件发生因素。

4、根据需要采集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呕吐物、血、便等样品,明确检验项目,并填写样品检验通知单,按规定及时送检。

5、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登记表,制作调查笔录,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五、标本采集

各医院要配合疾控机构做好病人的血、尿、便等样本的采集工作,样品的采集要符合相关病例实验室标本采集技术标准。

六、疫点的确定与处理

1、疫点的确定。疫点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疑似病人污染的地方,以及可能引起新感染的地方,划定疫点范围的根据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疫点的处理。坚持“早、小、严、实”的原则,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到实处。

3、疫点的消毒。消毒的范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或疑似病人在症状出现前3天至隔离时止的活动范围内可能受到污染的所有场所和物品,如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运送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消毒要按照《中国疾病防控中心下发的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执行。

原则上,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死亡的尸体必须立即火化,必要时,疾控机构要协助上级业务机构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做进一步医学检查。

七、疫区的确定与控制措施

疫区的确定由疫情分析评估专家组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报区政府批准,主要采取以下行政控制措施。

1、查封造成或可能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场所,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行先期隔离。

2、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和场所应立即进行卫生处理,主要包括:加强粪便管理,消除垃圾,销毁污物,加强自来水和其它饮用水管理,保护好水源,消除病媒昆虫、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

3、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知识宣传,搞好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

4、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通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来源地和流行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八、信息保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关本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经确诊后,区卫生局报区政府批准后发布,其它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泄露疫情信息,所有涉及疫情的资料均需注明“机密”字样,并按照保密要求保管处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隐私权。

 

           第四部分      医疗救治体系

 

从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救治的长效体制和机制出发,建立和完善以医疗机构为岗哨,以疫情监测点、传染病门诊为前沿,以定点医院为阵地,以“120”为纽带,以专家技术为关键,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效率。

一、组织领导与职责

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组及专家组,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所致病人的隔离治疗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和确诊病人的转运,医学观察管理。

各医疗卫生单位梯队人员的组成,救护车辆的车号 、司机、院内专家组的组成,必须明确到人、抢救设备的数量、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的品种,数量必须明确,确保2--4小时内能投入工作。

二、原则上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内设置一个传染病门诊,要选派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传染病门诊工作。指定南大港医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救治的定点医院,医院为后备医院,定点医院的职能是负责接收乡镇卫生院等传染病门诊不能排除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并进行救治。

三、          南大港医院要设立感染控制科,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病区,落实感染控制制度和措施,防止院内感染,保证就医安全。

四、          急救机构的队伍建设

南大港医院的急诊科组成功能合理的急救网络,并加强与市急救网络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外援,卫生局负责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的急救资源,开展日常和应急救护工作,全区组建一支设备齐全,技术高超,机动灵活的应急急救队伍,各乡镇成立应急急救小组,应急队伍承担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五、区卫生局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充实,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的会诊和诊断。

六、全员培训:采取基础培训,分类培训、专业培训,随时培训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范围及标准,传播、流行特点,掌握诊断标准,治疗和防护知识,增强防护意识,防止漏诊,误诊、漏报和自身感染。

 

             第五部分     实验室体系

 

区疾控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定点医院、后备医院、化验室、传染病门诊、肠道门诊化验室组成实验室检测体系,由疾控机构实验室牵头,并注意加强与市疾控专业实验室的业务联系与对接,积极争取技术援助与指导,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承担血清学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及细菌分离,培养和签定以及所有检测结果的汇总、报告,初步检查阳性的标本送省市疾控机构确认。

 

        第六部分      公共卫生监督保障体系

 

按照“规范措施,严格标准,责任明确,强化监管”的方针,坚持谁发证、谁监督、谁管理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抓薄弱环节的总体思路,将重点行业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要求纳入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之中,把行业卫生要求与长效预防控制机制相结合,把完善从业单位内部管理与强化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旅游业、美容美发业、洗涤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学校及幼托机构、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七部分   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

 

一、工作督查

1、工作督查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级督查

(1)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防治工作督查

(2)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防控工作的督查

2、督查程序

(1)进行现场督查,技术指导和卫生监督

(2)反馈检查情况,形成指导意见

(3)下达督办监督执行记录单

(4)检查督办落实情况

3、督查方法

(1)听取汇报:由被督查单位提供书面汇报材料。

(2)实地检查,对传染病、定点医院、后备医院、区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疫情报告网络及运转情况,应急队伍建设,物资储备情况,根据本预案的要求标准逐一对照检查。

(3)现场询问: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人员,应熟知本职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发现不足,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4)现场模拟考核,督查人员由发现病人,对被查单位实际操作全过程进行模拟考核检查。

4、督查工作责任制

(1)实行督查负责制:明确督查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把督查的地域和具体单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

(2)实行督查责任追究制:对未按规定开展督查工作,督查发现后,未能监督改进的督查人员,要追究责任。

(3)督查工作要书写执法文书或督查文书。

5、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重大问题的报告,发现可能造成疫情暴发,蔓延等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用最快速度向卫生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2)一般问题的处理:发现的一般问题,要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卫生局应急领导小组。

二、责任追究

1、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责任制追究制,全面落实本预案的要求,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岗,明确到人。

2、对违犯本预案有关规定,妨碍本预案正常实施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

南大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制度

一、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原则,组建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队伍,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2)应急队伍组成分成重大灾害、传染病、中毒等不同类别。根据应对事件的不同类型,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流行病、公共卫生、职业中毒、传染病及相关保障与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实行分类管理。

(3)做好应急队伍成员库平台的建设和卫生应急队伍的调用,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维护、适时更新和调整。

(4)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单位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队员进行及时调整。定期开展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1)卫生应急装备的管理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各单位确定专人保管。

(2)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订本级(单位)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包括:通用性保障装备(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和专业类工作装备(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和急救装备、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置装备,药品器材等)。

(3)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管理。

(4)应急分队负责应急装备在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时的使用和保管,要熟悉其调用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于管理单位入库;配合应急装备日常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三、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

(1)应急办制定的应急物资装备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物资储备目录和配置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经费预算和采购工作。

(2)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定额储备,及时调度,满足急需”的原则,对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设施等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3)做好应急物资的仓储、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专家验收应急物资装备,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物资使用管理。

(4)应急物资管理责任到人,定期补充更换,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

(5)建立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调用机制,统筹物资储备和使用,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四、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制度

(1)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培训与演练需求分析,确定卫生应急存在的问题,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

(2)根据年度计划要求,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本次演练的目的、组织、参加人员、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应急处置演练工作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质储备、部门协调、快速反应、媒体沟通等。并对演练各环节进行现场点评。

(3)培训计划应包括目标、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教材,以及效果评估、费用预算等项目。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等形式了解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效果,开展演练评估与总结,撰写演练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结果、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制度

(1)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等。辖区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制,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

(3)建立监测工作评估制度,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

5.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析工作制度,定期分析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对下一阶段趋势开展预测预警。

(2)建立新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系统,选择哨点医院或学校等作为监测哨点,根据症状监测原理,开展常见及重点症状与疾病的预警监测工作。

(3)建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证实暴发并开展科学处置。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督促辖区各医疗机构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具体操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网络直报技术的培训、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事件发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它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实行首接首报制度,要求责任报告人及时作出反应。

(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协调组织相关力量做好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区疾病控制中心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的追踪,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向事件发生地进行反馈。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6.1、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区卫生局根据各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供的监测预警信息,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公众健康的程度、受事件影响的范围等,遵循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预警级别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涉及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别严重或严重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须报上级批准。

(4)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6.2、现场医疗救援制度

(1)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卫生局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研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应急现场检伤分类工作,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首先对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置,根据现场检伤结果将伤病者分为四类,标示不同的醒目颜色,分别为:危重患者,标红色,优先处置;重症患者,标黄色,次优先处置;轻症患者,标绿色,延期处置;濒死或死亡者,标黑色,可暂缓处置。

(3)急救医疗机构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包括抢险救护(将伤员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现场急救(对危重伤病员立即进行现场救治)、伤病员转送(及时、安全、合理地疏散到有条件的医院)等。

(4)区卫生局组织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指导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求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6.3、现场调查与处置制度

(1)组织疾病控制中心针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2)现场调查工作由卫生相关专业人员(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完成,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

(3)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电脑、照相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

(4)应急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同步开展。根据疾病的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或危害源、减少与暴露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易感或高危人群等。

(5)对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开展评估,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

(6)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对发病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及暴发流行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由相应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书面材料向相关部门报告。

6.4、现场卫生学评价制度

(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事件可能波及的场所均应该进行卫生学评价,包括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医院、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的场所。

(2)现场评估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卫生管理人员、流行病学专家、食品营养、环境、饮水卫生专家等。

(3)通过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考察、知情者访谈、快速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卫生信息、人口学信息、发病、死亡、卫生服务设施、食品、水、环境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资料等。

(4)专家咨询委员会撰写现场卫生学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符合准备和要求的情况、处理建议等;结合事件初期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6.5、调查取证制度

(1)督促区卫生监督所在发现单位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按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予以立案调查。

(2)调查取证,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3)卫生监督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案件的调查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对调查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调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的利害关系的、与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承办人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回避申请由卫生监督负责人决定。

(4)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的,被询问人拒绝签名,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5)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陪同检查,并当场制作现场调查笔录。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调查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6)卫生监督所调取的证据应当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7)卫生监督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当填写采样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并及时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检验。

(8)对于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经卫生监督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对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出具《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并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9)调查终结后,调查人员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当包括案情、违法事实、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款项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归档。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与通报制度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按照区卫生局信息发布和通报的情况,具体承担:

7.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

(1)卫生局按照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的具体要求,遵循“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注重效果、杜绝虚报”的原则,依法开展信息发布工作;贯彻分级负责制度,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不同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发布。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的性质与原因,发生地及范围,发病、伤亡及涉及人员范围,处理措施与控制情况,事件发生地强制措施的解除情况等。

(3)针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季节性特征,卫生局及时组织分析和预测疫情,必要时向社会发布传染病、食品安全、职业安全的预警信息。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完成后,卫生局召集专家咨询委员会人员进行总结,汇编和分析媒体报道及群众反应,对信息传播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7.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通报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局应及时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辖区各医疗单位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对甲类传染病以及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信息,在发布本辖区上述信息前,应事先报告卫生局并告知具体发布时间,由卫生局提前向相关部门通报。

八、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制度

8.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成立区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2)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应急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宣传策略;利用现代传播设备和技术,通过简报等形式及时沟通、促进工作。

(3)督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

(4)各成员单位要建立联络员制度,确保政令和信息畅通,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响应措施。

8.2、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1)积极组织心理专家对公众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提出具体方案,并利用各种途径组织具体实施,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导意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宣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公众心理危机,防止群众产生恐慌心理,预防发生群体性不良事件;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变化,针对公众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广大群众树立对科学、政府的信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3)促进公众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九、卫生应急反应终止和善后处理工作制度

9.1、卫生处理反应的终止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2)卫生应急反应的终止,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由卫生局相应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向卫生局报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由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负责;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由区人民政府、卫生局负责。

(3)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将情况及时通报参与事件处置的各相关部门,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同时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的消息。

9.2、卫生应急的善后处理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卫生局应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应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专业技术措施、控制效果及控制保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上报政府和卫生局。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保障评估:对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应急队伍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进行评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评估:按事件处置进程完成初步评估、进程评估、终结评估。主要对事件处置的及时性、处置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及负面效应进行评估。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及控制效果评估:危害因素是否得到控制和消除: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公众健康的危害、社会和经济影响;事件转归预测等。

(2)责任追究与奖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如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3)抚恤和补助、征用物资及劳务的补偿: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附件2

南大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置,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保证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一、事件的报告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的

二、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三、 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四、监督管理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第7篇

1形式及时间

09级单独进行或自发组队完成实践过程;时间自行安排。

07级和08级以组队的形式(每队至少3人),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完成实践过程;时间为年月日—月日;班主任电话检查。

2主题

09级:追忆祖国发展历程,探索成功人生,规划大学征程;

08级:深入生产一线,加强专业训练,强化应用能力;

07级:突出专业能力,增强综合训练,实战就业过程。

3要求

3.109级

3.1.1回顾建国90年祖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全面进步的伟大成就;

3.1.2访谈5至10位成功人士,了解成功历程中的努力、艰辛和收获,从中领悟社会在知识结构、道德修养、社交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对自身的要求,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规划自己大学征程。

3.207级和08级

3.2.1专业实践共同要求如下:

⑴实践单位的性质、历史、现状、文化;

⑵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岗位责任制,主要的规章制度,办事规则;

⑶实践单位的经济状况、固定资产状况;

⑷实践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

⑸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或业务流程,市场状况。

3.2.208级

⑴经管类专业及工业工程专业:结合会计模块专业知识,深入到企业、商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实地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登记账薄、成本核算、结账,到编辑会计报表.个会计作业流程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过程;

⑵信工类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深入工厂生产车间,实地完成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的实践过程;

⑶服装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服装专业相关知识,深入到与服装生产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实地完成从服装的制板、剪裁、样衣、面料的选择、制作、熨烫到打包等服装的.个工艺流程的实践过程,绘制出工厂的厂房规划图;

(4)英语专业:结合三学期所学英语专业知识,对外资公司、中资公司涉外工作流程、技术资料、管.制度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适应未来全方位竞争的需要。

3.2.307级

⑴经管类专业及工业工程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了解企业物流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流程;掌握流通领域供应链管.全过程,熟悉某一节点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并对相应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出可行性方案;熟悉流通包装的设计原则及流程,分析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所在企业设计最优运输方案;熟悉仓储管.的作业流程;灵活掌握企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个物流环节。回顾会计模块、市场营销模块等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企业“人、财、物”现状,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其综合竞争力;

(2)信工类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深入到工厂生产车间,熟悉单片机的工作原.,指令系统,并进行调试,同时画出相关流程图;熟悉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原.与工作方式;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工作,能够利用所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前两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回顾配电系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3)服装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学、服装纸样设计等专业课,熟悉市场中各种畅销的面料,以自身号型制作一套衣服(包含上装和下装),并按1:1比例制作版样;

(4)07级全体:每人制作求职简历一份,择机参加2场以上招聘会,切身体会求职的困难,了解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此项可单独择机进行。

4任务

4.1实践日志、原始记录及考核登记表

在实践过程中,应进行现场笔记记录、声像记录,每天实践结束后,应及时..当天实践的内容,分析调查的结果,.用手写方式完成不少于1000字的实践日志。并完成进入个人档案的《实践考核登记表》(在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入学第一天上交。

4.2实践报告

依据实践过程的记录、体会,完成以实践主题为中心的实践报告一份,并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要求报告不少于6000字、中英文摘要各300字,开学后进行交流。

5考核评定内容

5.1社会实践的态度与综合表现;

5.2实践日志的即时性、真实性;

5.3实践报告的分析深度和广度;

5.4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字数、自主撰写的程度;

5.5声像记录的真实性;

5.6报告的框架结构、文字表述以及格式;

5.7幻灯制作与报告在汇报中的结合程度。

6社会实践学分设定及检查评比

社会实践按百分制评分,记录学分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每位学生不得以任何.由缺席。

6.1学分设定:3学分

6.2检查评比:

6.2.1资格性检查:

(1)07级和08级

在社会实践开始前,未和班主任联系,或班主任检查过程中,联系不到本人者,取消社会实践评比资格;

(2)09级

经初步检查,认为未参加实践者,取消社会实践评比资格。

6.2.2实践考核评比:

(1)07级和08级

1)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进行电话检查,给出检查成绩(满分50分);

2)开学后第一天,学院首先对每一位同学的声像资料、日志和报告进行综合检查,检查合格的同学在班内进行交流,给出交流成绩(满分50分);

3)前两项成绩汇总后,得出原始成绩(满分100分),班内再按照2:3:3:2的比例评出班社会实践最终成绩,原始成绩分别改计为90分,80分,70分和50分;

4)50分的同学参加学院比赛,排前75%的同学社会实践成绩改计为60分,后25%为本次社会实践不及格,计为50分。

(2)09级

开学后第一天,学院首先对每一位同学的社会实践开展情况、声像资料、日志和报告进行综合检查,检查合格的同学在班内进行交流,给出原始成绩(满分80分)。

6.3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评定

各班按班级人数3%,7%,10%的比例,根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评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一、二、三等奖。

6.4班级排名

6.4.107级和08级:根据班内学生在学院比赛成绩后25%的比例决定班级排名;

6.4.209级:班级之间进行PK,每前进一轮,班级每位同学成绩增加5分,同时排出系部最后名次。

7体例和写法

7.1实践日志要求:实践日志自实践之日起记录至实践结束,全部.用手写体。每篇日志字数不少于1000字,在日志篇头注明记录时间、地点,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完成。

7.2“报告”体例和写法

7.2.1封面:

社会实践报告名称、实践者姓名、班级、实践者所在城市名及邮编,摘要、关键词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实践者姓名、中英文实践者班级名、中英文实践者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报告》;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论天生我才必有用》。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

7.2.2摘要: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单独放在正文之前。报告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称谓。

7.2.3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实践单位历史沿革和现状。

7.2.4正文:根据学校要求和自己所要报告的内容,包括:实践内容,调查资料,调查结果,经验体会,.性思考,问题和建议。重点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性认识。注意层次清楚。

①正文篇幅在6000字以上,包括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以外,其余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

②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7.2.5结语:可以写出实践者对此次实践的意见或建议。

7.3报告格式

7.3.1文章的结构层次用下列符号表示:

1(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

1.1(二级标题,黑体或宋体、小4号或5号)

1.1.1(三级标题,宋体、5号)

三级标题以下可以用(1)、①、a等标出

7.3.2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作者名.题名.期刊名.年月.页次.文章。引用不得超过.篇文章的20%。

7.3.3装帧要求

a.主标题三号字黑体,粗体,居中;副标题小4号黑体,居中;论文内各标题小4号黑体;正文5号宋体;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b.排版顺序

封面、目录、内容提要(英文)、内容提要(中文)、正文及参考文献。

7.3.4.PowerPoint制作要求

(1)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明确;

(2)色调鲜明醒目,能使人加深记忆;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讯测试;模型数据测试;网络系统测试;过程层测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0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05

1 概述

随着智能变电站大量投入运行,急需对其站内设备的验收调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由于智能变电站均为数字信号传输且全部依赖网络通讯,因此其通讯测试对智能变电站运行具有重大作用。

2 通讯测试

2.1 模型数据测试

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也就是SCD文件,是用来描述站内功能的,是联调和测试的基础,需要根据设计单位的要求,由装置厂家和集成商共同完成。因此,其最终版本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

2.1.1 文档检测。文档检测项目包含模型实现一致性声明、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协议实现额外信息三部分。

文件版本检查包括:MICS文件(模型实现一致性陈述文件):MICS是系统或装置所支持的标准数据对象模型的详细内容,表示了装置建模的能力;PICS文件(协议实现一致性陈述文件):PICS是装置或系统完成功能的能力描述,检查其是否实现工程应用的能力;PIXIT文件(协议实现外的测试描述文件):PIXIT包含系统特定的信息,包括标准可选参数的具体实现。

2.1.2 装置ICD文件的合法性静态检测。此项中应进行模型合法化检查、SCL内部合法性检查、SCL应用检查,要求ICD模型必须符合《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860-6)。

2.1.3 报告模型。测试根据数据集的配置产生报告,并采取缓存和非缓存方式上送报告的功能。

2.1.4 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测试变电站内快速报文的传输功能。

2.2 网络系统测试

这里用于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检验智能变电站的网络节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性能是否满足需求,验证整站运行后的网络流量是否正常,同时保证网络系统为今后的变电站升级做好性能和功能冗余。按照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结构图,建立网络系统测试环境,组网后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等网络(SV网、GOOSE网、MMS网)经过采样数据流、分析数据流、构造数据流,搭建更加真实的、复杂的智能变电站网络环境,分别发送极限流量和常规流量,测试出整站系统级的网络数据交换性能和功能,以确保智能变电站关键组网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并适应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需要测试交换机802.3q具有优先级处理功能;检查VLAN能够正确隔离不同的VLAN数据。

2.3 过程层调试

过程层调试包括智能操作箱和合并单元的调试,调试的主要依据为各设备的调试大纲,调试前各厂家需要提供设备的模型文件,系统集成商完成模型文件合法性的检测。合并单元调试时如果互感器输入的型式为非传统测试接口,合并单元厂家需要提供接口转换装置模拟一次互感器输出。

2.3.1 合并单元测试: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电压并列方法:模拟现场实际并列条件(由操作箱发相关信号到MU)进行测试;间隔合并单元电压切换方法:合并单元根据采集到的线路实际运行方式进行电压切换。

2.3.2 操作箱测试:固有动作时间:用数字化测试仪模拟跳闸令,将操作箱跳闸报文接回测试仪,从测试仪可以看到操作箱的固有动作时间;soe测试:利用网络记录仪或者用第三方软件抓包测试;跳闸确认报文:利用网络记录仪或者用第三方软件抓包测试。

2.3.3 关联测试:(1)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释放关联,测试连接是否能够正确建立和释放;(2)运行多个客户端同时与装置建立关联,测试装置最大能够建立的关联数;(3)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重启后台,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4)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重启装置,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5)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断开网络线,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检出通讯故障,记录检出故障的时间;(6)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7)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断开网络线,当后台或装置检出通讯故障后插上网络线,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8)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断开网络线,当后台与装置均检出通讯故障后插上网络线,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

2.4 间隔层调试

间隔层调试对象为保护测控装置,调试的主要依据为各设备的调试大纲,调试前各厂家需要提供设备的模型文件,系统集成商完成模型文件合法性的检测。对单装置调试时带MU测试。在进行间隔层设备调试时,可以使用过程层设备作整组试验,同时检测交换机的配置情况,其中包含测控功能检验、常规四遥功能测试、同期功能测试、保护功能检查、采样精度测试。

2.5 其他功能测试

任选一台测控装置进行如下功能测试试验,包括开关量防抖动功能、通讯监测功能、SOE分辨率测试等。每种操作箱任选一台,将SOE分辨率测试仪发出的相隔1ms的空接点脉冲信号输出接入到不同装置或同一装置的两个开入回路(注意开入电源的匹配),通过检查这些开入的SOE时间记录相差值来检查SOE分辨率。

2.6 间隔层防误闭锁功能测试

间隔层防误闭锁功能检查以五防闭锁逻辑图为依据,测试正反逻辑。一方面,需要任选一测控装置,在满足五防闭锁条件下进行相关操作,验收相关操作是否只能成功;另一方面,需要任选一测控装置,在违反五防闭锁条件下进行相关操作,验收相关操作是否被闭锁。另外,当间隔装置检修,其他间隔装置通讯中断时能否正常工作。

2.7 站控层调试内容

在进行间隔层设备调试的同时开展站控层设备的调试,SNTP对时,一体化五防、顺控功能。要求:定值排序及描述符合《IEC61850国际标准工程化实施技术规范》(送审稿)要求,支持定值召唤、编辑及定值区切换。录波文件命名及头文件格式应符合《IEC61850国际标准工程化实施技术规范》(送审稿)要求。监控系统必须支持双网工作模式,能正确判断网络通讯情况并告警。装置能正确解析和处理年、月、日、时、分、秒信息。

3 结语

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讯测试项目及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按照分层分级的原理进行描述,这也为智能变电站投运前验收及运维过程中的测试项目及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S].

[2] 樊陈,等.智能变电站信息模型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3).

第9篇

一、市场环境与营销状况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有限股份公司共生产14大剂型190余种产品,以生产小儿用药及出口产品为其特色,不少产品荣获国优、部优、省优及市优。该公司的拳头产品龙牡壮骨冲剂,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被列为国家医药局二期科研项目,曾荣获国家中医药局优质产品、国家科委“金箭”金奖产品、中国儿童保健中心推荐的最佳补钙药品。在补钙品市场份额中,龙牡壮骨冲剂的市场占有率为68.8%;在武汉健民的总销售额和利税收入中,龙牡壮骨冲剂也占60%以上。因此,可以从龙牡壮骨冲剂的市场扩张企别看武汉健民的战略选择。

(一)一般市场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对药品消费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过去单纯治疗的药品需求转移到包含保健养身的综合需求层面上,且呈上升趋势。而国家对传统药品延用过去的加价办法,对新产品的价格则实行放宽倾斜的政策,以使企业对开发新产品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市场竞争状况分析。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龙牡壮骨冲剂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盖天力、壮骨关节丸、钙片等。目前龙牡壮骨冲剂的市场占有率为68.8%,在补钙品市场中占有明显优势。在整个保健品市场中,龙牡壮骨冲剂面对着一张强大的竞争网,如:娃哈哈、太阳神、乐百氏、巨人脑黄金、红桃K等等。这类竞争对手实力强大,广告争夺激烈,而且在其产品系列中开始增加含钙产品。   (三)产品消费调查。龙牡壮骨冲剂是以特制龙骨、龟板、黄芪、牡蛎、白术等传统中药材为原料制作的补钙保健品,因其质量可靠、疗效显著,不仅小儿可用,对中、老年人因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也有较好的疗效,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但是消费者认为该产品存在着两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其一,无严格的用药定量,滥服后一旦超过了人体中钙与磷的正常比值1:20,就会引起肾钙化的严重后果;其二,龙牡壮骨冲剂的外包装主要用的是塑料盒,而聚苯乙稀材料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很难消除,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成本,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

(四)促销宣传情况。对于龙牡壮骨冲剂的品牌商标,知道的占28.5%,不清楚的占57%,无所谓的占14.5%。在媒体影响作用调查中,电视广告占67%,车身广告3%,广播广告18%,报纸广告9%,路牌广告3%。在广告效果上,消费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武汉健民的企业形象占41%,记住龙牡品牌的占27%,了解产品特性是补钙的20.5%,在刺激购买欲望上看了就想买的仅占l1.5%。

(五)销售渠道及策略分析。在购买方式上,一般到医院用处方取药的占60.6%,到商店营养品专柜购买的占26%,到药店去专门购买的占13.4%。在网点调查中除中商集团反映供不应求、供货不及时外,其它商场及药店均反映平淡甚至冷漠。即使到协和医院、湖医附一院和妇幼保健医院这类密集点调查,仍有27.8%的人不清楚龙牡壮骨冲剂,有23.8%的人认为盖天力的疗效超过龙牡壮骨冲剂。在所有的销售点上,几乎均未发现龙牡壮骨冲剂的广告招贴及吊旗宣传。

二、机会和问题分析

通过近年来各媒体的组合宣传,龙牡壮骨冲剂已有了较高的产品信誉度和市场延伸效应。在同类产品中占有明显优势,市场份额近百分之七十,若能进一步调整营销策略,市场覆盖面会继续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竞争威胁。

(一)主要机会。补钙的潜在市场不仅仅是婴幼儿,其它各年龄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钙的需求,而且各年龄层对补钙保健品的成份要求各有所不同。在东南亚市场上,对中成药颇有好感,可借助老字号的历史悠久,进行扩张宣传。在产品系列的开发上,因企业拥有现代化的生产线和多年生产经验,可以做成固体饮料,用作礼品馈赠;还可考虑做成糖粒,这样,可以解决限量问题;也可以做成液体饮料,供大众化使用。

(二)问题分析。龙牡壮骨冲剂的品种单一,标志及包装视觉冲击力弱,与产品品质相去甚远。其标志概念模糊,是以“龙牡”字体为标志,还是以手托茶杯的猴王图案为标志?包装设色晦暗,形似蚊香包装,缺乏保健品应有的形象。龙牡壮骨冲剂的广告投入约占成本的10%,全年广告费总额为2000万元。其中:电视广告费约670万元,占33.5%;报纸广告费约360万元,占18%;杂志广告费340万元,约占17%;广播、车身、路牌、招贴等630万元,约占31.5%。广告费的投入与广告效果调查相比,存在着结构分布不合理现象。

三、市场扩张企划

为了继续并保持扩大龙牡壮骨冲剂的市场优势,可以重新审度其产品定位。根据消费调查,65.8%的消费者认为该产品属保健品。因此,原产品定位在药品上显然需调整。目前市面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门已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混乱。而原产品的冲剂形态与固体饮料是一致的。另外,与碳酸饮料相比,绿色植物类的天然饮料已成为人们崇尚的消费趋势。龙牡壮骨冲剂是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的,符合这一趋势。因此,新一代的龙牡产品定位为“天然补钙饮品” 。

第10篇

应该承认,家族式管理在中小型包装企业发展前期是有它特殊作用的。中国人传统上讲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人更可靠,实质上是有一个“情”字在里面维系着。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利”的作用就会超越“情”的影响,再简单套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无异于作茧自缚。此时,如果不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企业,不逐步淡化家族式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者同管理者分离,企业的竞争力将面临削弱的危险。3.人才瓶颈

中小型包装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留住优秀的人才难上加难。许多中小型包装企业对人才的管理要么不重视,要么是办法不够,形不成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这样往往会留不住人才,毕竟好的人才都在向往跨国公司或大的集团公司,在那些地方有好的工作氛围、竞争气氛、合理的提升制度、诱人的薪水,同时会给人一种成就感。要知道,中小型包装企业对于大部分人才是不具备什么强的吸引力的,这样招到好的人员的概率就会降低,在千辛万苦招来人才以后,还必须花大力气让他适应企业,对他进行培训,如果让他白白流失掉,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形的,却是巨大的。但是,中小型包装企业也有很多大型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机动灵活、反应灵敏、危机感强烈、富于进取等等。因此,中小型包装企业应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二、专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经营目前在包装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小型包装企业经营形势严峻,要走出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中小型包装企业应如何进行新产品开发呢?

(一)针对企业特点和市场形势,在改革经营机制的同时改革新产品开发机制。一般来说,中小型包装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技术、装备力量远不如大型企业,资金紧缺。而目前市场需要功能适用、美观方便、成本低、质量高、设计新的包装产品,因此企业必须改进传统产品,必须缩短开发周期。不论现在和将来,各企业都不得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针对这些特点,企业应采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发机制。⑴成立专门的新产品开发机构,把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能任务,作为考核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

⑵把新产品开发与相关部门及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提高开发项目提奖比率、新产品销售额提成比率,重奖新产品工艺攻关人员和发表信息情报人员;

⑶不断改进,全力提高新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尽可能降低销售价格,让利于用户,并加强售后跟踪服务;

⑷以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适用的技术人才和开发项目;

⑸调整产品结构,实施主导产品多元化战略。

(二)改进和简化传统的新产品开发程序

为适应市场形势,工厂需要全面修订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进度管理办法,采取递滚式环链型程序模式,主要抓住策划、决策、设计、试制、设计确认、产品定型几个步骤和市场调查等13个环节,并通过调查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来约束、评价开发进展情况,从而使开发工作扎扎实实地快速高效进行。

开发过程的13个环节是:⑴市场调查;⑵决策层和科技人员专题讨论;⑶试制决定;⑷计划任务书评审;⑸方案设计;⑹方案评审;⑺产品图、工装图、工艺设计;⑻设计评审;⑼样品试制;⑽样品评审;⑾改进(在此环节中又按设计、设计评审、改制、改制评审,整顿技术文件的环链运行);⑿产品鉴定;⒀正式生产、投放市场、再调查。

程序约束技术文件有:⑴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⑵计划任务书;⑶设计方案;⑷输出试制技术文件;⑸样品质检报告;⑹有效技术文件;⑺鉴定证书。

(三)发动职工进行全方位市场调研,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广泛捕捉信息、优选开发项目

⑴采取全员调研——工程技术人员重点专项调研——领导决策的三段式调研法。全员调研就是策动企业领导层、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全体职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市场调查,广泛收集信息情报;重点专项调研就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有重点地对用户、同行业、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写出开发项目调查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领导决策就是在组织专题论证(必要时企业领导亲自调研)后,由企业决策层当机立断,做出立项试制的决策。既要避免议而不决,丢掉有利时机及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也要避免盲目拍板,开发失误。

⑵全方位调研。企业要不拘泥于传统产品,而以主导产品为主,兼顾开发市场急需的相关产品。

⑶重点建立与用户、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发关系,要肯让利于合作伙伴。

(四)重点抓好开发项目的论证和评审,保证开发项目质量

为了防止片面性,充分发挥群体的技术能力,要严格论证和评审,保证开发项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⑴抓好立项、计划任务书、方案、设计、样品、改进等环节的论证和评审,其主要评审点是:

①市场开发的时机及其经济性;

②开发研制的组织、分工、进度的可操作性;

③产品结构、参数和科学性、适用性;

④加工工艺的合理性、继承性;

⑤输出技术文件的正确性、齐全性;

⑥样品质量的先进性。

⑵组建高 水平的评审专家组。按照开发项目的特点,有目的地聘请企业内部的主要科研人员、非参项目的设计工程师、营销工程师、企业领导、生产调度、关键工序操作技师及必要的用户、工程技术人员,分别组成各类评审小组。重要评审由总工程师主持。在评审中广泛听取与会人员意见,有分歧时充分尊重主要研究设计师的意见。

(五)抓紧设计和试制进度,确保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产生效益

寻找一个好项目不易,但研制成功更难,因此,要抓紧设计和试制等主要环节进度的落实,保证开发项目按策划时间要求尽早实现,其主要点为:

⑴要做好各环节接口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接口点应指定资金投入、新材料购买、工序衔接、外协加工、工艺试验等部门和人员,确保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并规定完成日期;

⑵由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和解决存在问题。

新产品的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困难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只要认真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对策,采取适当措施,一定会给企业带来美好的前景。三、保持中小型包装企业长期旺盛的生命力,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中小型包装企业如何做强并保持长期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现实课题。面对诸多困境,中小型包装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倾力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专业的形象去赢得市场,市场运作采用三大策略:

(一)定位准确作为中小型包装企业,不宜将产品线拉得过长。一则中小型包装企业资源有限,若过于分散,难以保障每个产品发展的正常需要;二则中小型包装企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产品太多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失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包装企业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争取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二)把握时机

第11篇

二、建立谋划包装储备项目申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政策、资金投向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和包装项目,要组织专职人员,编制项目说明书,确定项目投资主体、投资额度、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经济效益后,及时向县重点项目办公室进行申报,县重点项目办公室将依据全县申报项目情况,进行调整、确认。

三、设立重大项目谋划包装基金(以下简称“项目谋划基金”)。为缓解各乡镇、各部门项目包装资金短缺问题,提高项目签约成功率,促进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决定设立全县统一的“项目谋划基金”,主要用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项目谋划基金”用于支持的项目范围:对本县经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重点领域产业崛起的、推动涉及民生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类项目发展的,对全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对全县经济发展积攒后劲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储备项目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与省工程咨询公司和长春市工程咨询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协作,进一步提高争取国家和省资金的成功率。

四、建立谋划包装储备项目评审制度。成立由县政府组成人员和各领域学术带头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评审组,以召开项目评审会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意见。评审组负责项目谋划基金的审批、使用。县重点项目办负责项目谋划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项目谋划基金主要由县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建立专户存储,项目谋划基金的利息及其它收入一并纳入本项目谋划基金统一使用。

六、项目谋划基金主要使用范围。

1、项目谋划深度。只用于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前期基础调研工作由项目单位自行负责,项目谋划基金只支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的咨询费,不受理项目环评、安评、土地、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等批复工作的资金支付。

2、项目谋划种类。项目谋划基金主要对经济类项目使用,特别是重点培植经济类项目中能增加财政收入,并为全县经济建设发挥重大促进作用的生产类项目。社会事业类涉及民生和公益事业的、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可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3、项目投资额度。项目谋划基金只对投资额度在五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使用,个别经评审通过的三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也可以列入投资,其余的项目不受理。

七、项目谋划基金实行有偿使用。项目谋划基金申请经批准后,必须在使用前签定基金使用、回收合同书。

八、项目谋划基金申请程序。申请使用项目谋划基金的单位,需先向主管部门报送谋划重大项目基金申请报告,由申请用款主管部门按项目谋划基金使用范围及要求初审后申报评审组和县重点项目办进行分析论证,最终由评审组审批。

九、建立项目谋划基金监督、检查制度。

由县财政局、审计局、重点项目办公室组成监督、检查组对项目谋划基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1、制定项目谋划基金责任人制度,对使用项目谋划基金的项目要落实专人负责,防止在项目谋划基金使用中相互推诿扯皮、权责不清。

2、制定项目谋划基金使用监管制度,对所使用项目谋划基金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管。

3、制定项目谋划基金财务审计制度,对所使用项目谋划基金的项目进行全面财务审计。

十、建立项目建设土地储备制度。抓住国家进行土地调整机遇,结合园区建设进行地类调整,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和项目用地,确保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第12篇

网络故障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物理层中物理设备相互连接失败或者硬件及线路本身的问题;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的接口配置问题;网络层网络协议配置或操作错误;传输层的设备性能或通信拥塞问题;上三层CISCO IOS或网络应用程序错误。网络故障以某种症状表现出来,故障症状包括一般性的(象用户不能接入某个服务器)和较特殊的(如路由器不在路由表中)。对每一个症状使用特定的故障诊断工具和方法都能查找出一个或多个故障原因。

一、网络故障分层诊断技术

1、物理层及其诊断。物理层是OSI分层结构体系中最基础的一层,它建立在通信媒体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和通信媒体的物理接口,为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进行透明传输,为建立、保持和拆除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服务。物理层的故障主要表现在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是否恰当;连接电缆是否正确;MODEM、CSU/DSU等设备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确。确定路由器端口物理连接是否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检查每个端口的状态,解释屏幕输出信息,查看端口状态、协议建立状态和EIA状态。

2、数据链路层及其诊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使网络层无须了解物理层的特征而获得可靠的传输。数据链路层为通过链路层的数据进行打包和解包、差错检测和一定的校正能力,并协调共享介质。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数据之前,协议关注的是形成帧和同步设备。查找和排除数据链路层的故障,需要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连接端口的共享同一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情况。每对接口要和与其通信的其他设备有相同的封装。通过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其封装,或者使用show命令查看相应接口的封装情况。

3、网络层及其诊断。网络层提供建立、保持和释放网络层连接的手段,包括路由选择、流量控制、传输确认、中断、差错及故障恢复等。排除网络层故障的基本方法是:沿着从源到目标的路径,查看路由器路由表,同时检查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如果路由没有在路由表中出现,应该通过检查来确定是否已经输入适当的静态路由、默认路由或者动态路由。然后手工配置一些丢失的路由,或者排除一些动态路由选择过程的故障,包括RIP或者IGRP路由协议出现的故障。例如,对于IGRP路由选择信息只在同一自治系统号(AS)的系统之间交换数据,查看路由器配置的自治系统号的匹配情况。

二、路由器接口故障排除

1、串口故障排除。串口出现连通性问题时,为了排除串口故障,一般是从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开始,分析它的屏幕输出报告内容,找出问题之所在。串口报告的开始提供了该接口状态和线路协议状态。接口和线路协议的可能组合有以下几种:①串口运行、线路协议运行,这是完全的工作条件。该串口和线路协议已经初始化,并正在交换协议的存活信息。②串口运行、线路协议关闭,这个显示说明路由器与提供载波检测信号的设备连接,表明载波信号出现在本地和远程的调制解调器之间,但没有正确交换连接两端的协议存活信息。③串口和线路协议都关闭,可能是电信部门的线路故障、电缆故障或者是调制解调器故障。④串口管理性关闭和线路协议关闭,这种情况是在接口配置中输入了shutdown命令。通过输入no shutdown命令,打开管理性关闭。接口和线路协议都运行的状况下,虽然串口链路的基本通信建立起来了,但仍然可能由于信息包丢失和信息包错误时会出现许多潜在的故障问题。正常通信时接口输入或输出信息包不应该丢失,或者丢失的量非常小,而且不会增加。

2、以太接口故障排除。以太接口的典型故障问题是:带宽的过分利用;碰撞冲突次数频繁;使用不兼容的类型。使用show interface ethernet命令可以查看该接口的吞吐量、碰冲突、信息包丢失、和类型的有关内容等。①通过查看接口的吞吐量可以检测网络的利用。如果网络广播信息包的百分比很高,网络性能开始下降。光纤网转换到以太网段的信息包可能会淹没以太口。互联网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优化接口的措施,即在以太接口使用no ip route-cache命令,禁用快速转换,并且调整缓冲区和保持队列。②两个接口试图同时传输信息包到以太电缆上时,将发生碰。以太网要求冲突次数很少,不同的网络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发现冲突每秒有3、5次就应该查找冲突的原因了。碰冲突产生拥塞,碰冲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敷设的电缆过长、过分利用、或者“聋”节点。③如果接口和线路协议报告运行状态,并且节点的物理连接都完好,可是不能通信。引起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两个节点使用了不兼容的类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重新配置使用相同类型。

3、异步通信口故障排除。异步通信口故障一般的外部因素是:拨号链路性能低劣;电话网交换机的连接质量问题;调制解调器的设置。检查链路两端使用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远程PC机端口调制解调器的问题不太多,因为每次生成新的拨号时通常都初始化调制解调器,利用大多数通信程序都能在发出拨号命令之前发送适当的设置字符串;连接路由器端口的问题较多,这个调制解调器通常等待来自远程调制解调器的连接,连接之前,并不接收设置字符串。如果调制解调器丢失了它的设置,应采用一种方法来初始化远程调制解调器。简单的办法是使用可通过前面板配置的调制解调器,另一种方法是将调制解调器接到路由器的异步接口,建立反向telnet,发送设置命令配置调制解调器。show interface async 命令、show line命令是诊断异步通信口故障使用最多的工具。show interface async 命令输出报告中,接口状态报告关闭的唯一的情况是接口没有设置封装类型。线路协议状态显示与串口线路协议显示相同。show line命令显示接口接收和传输速度设置以及EIA状态显示。show line命令可以认为是接口命令(show interface async)的扩展。show line命令输出的EIA信号及网络状态:noCTS noDSR DTR RTS:调制解调器未与异步接口连接。CTS noDSR DTR RTS:调制解调器与异步接口连接正常,但未连接远程调制解调器。CTS DSR DTR RTS:远程调制解调器拨号进入并建立连接。确定异步通信口故障一般可用下列步骤:检查电缆线路质量;检查调制解调器的参数设置;检查调制解调器的连接速度;检查rxspeed 和txspeed是否与调制解调器的配置匹配;通过show interface async 命令和 show line命令查看端口的通信状况;从show line命令的报告检查EIA状态显示;检查接口封装;检查信息包丢失及缓冲区丢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