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实训周总结

大学实训周总结

时间:2022-11-03 06:06:11

大学实训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仓储与配送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在《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加大了实训的力度,专门开设了实训课程,时间连续两周的课程,课时到达40课时以上,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同时意味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实训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填鸭式”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实训目标设计、实训项目准备、实训组织实施、实训评价和考核及实训总结与反思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仓储配送实训类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

物流类课程所对应的毕业生,毕业后,通常是在企业基层任基础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比如运输、仓储和配送、分拣等多项业务。此后,依据个人能力、自身优势和工作经验,可逐步晋升到仓管员操作组长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

2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行业是一个层次较清晰的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会涉及诸多业务流程,而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执行层的物流人员,主要是负责物流操作中的环节,需要掌握相关的出库、入库、配送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层的物流人员,则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较科学的物流计划,对物流作业的整体流程加以控制。

3仓储配送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一:物动量ABC 分类为例进行项目教学。

3.1项目任务

某配送中心每周对所有货物进行相关的出库量统计,出库作业周报6份(物动量统计),将配送中心的货物根据出库量进行分类,主要分清重要物资、一般物资和次要物资,从而有区别地确定货位的存储。

3.2学习目标

理论目标:ABC 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关键核心问题;

技能目标:会根据货物信息量进行ABC分类并确定类别进行储位规划;

职业目标:对近期物动量进行统计加强对货物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3相关知识学习

物动量基本原理。物动量 ABC 分类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以货物累计周转量为衡量标准,划清货物的主次顺序,为货物上架存储安排奠定理论基础。

表1:储配作业优化设计内容

表2: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教学及任务

步骤:①对6周出库作业周报的货物进行合计按降序排序;②计算货物出库量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③分类(货物累计周转量百分比在0-70%划分为A类;累计周转百分比在70%-90%划分为B类;其余的10%划分为C类)。

3.4项目实施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

物动量核心先汇总降序再进行累计百分比:(1)统计每种货物总的周转量进行降序;(2)计算货物的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3)制作ABC分类表;(4)绘制物动量ABC分类图;(5)根据入库货物制作入库货物ABC分类表。

根据情景进行物动量ABC分析:(1)在对货品进行储位分配时需要对各种货品的物动量进行判断,累计周转率在70%以下的货物定为A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70%-90%的货物定为B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90%以上的货定为C 类货物。(2)入库货物ABC分类,根据货物ABC分类结果,将此次入库单中货物再分类 (依据情景任务提供入库任务单),将分类结果标注。

3.5教学拓展与延伸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掌握并理解物动量ABC分类,应进行任务拓展练习,虚拟情景20种以上货物出库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对每一种货物总的出库量进行统计降序,再计算累计周转量并划分类别。

3.6检查与评价

先由小组互评,再由老师检查评析,师生共同对每一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实训练习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改正杜绝错误的发生。

第2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第3篇

一、前言

在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作为担任业余训练任务的县区级体校的教练员,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探索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分期问题,否则,势必直接影响其现在和将来的学习成绩及运动水平的提高。

二、分析讨论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分期问题,从理论上最早是由前苏联专家马特维耶夫于1965年提出的。他主张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把一个大的周期划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三个时期。

分期问题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为运动员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提供了保证。

几十年来,这个理论促进了训练实践的发展,被普遍认为是安排训练的一条基本原则。(见表1)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于作为后备力量的县区级体校的少年运动员来讲,分期问题的严肃性应当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一)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大赛中争名次、夺金牌、创纪录,训练中更多地突出的是专项。专业教练员必然紧紧围绕为提高专项成绩来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训练的目标是准备在几年乃至十几年后的大赛中争名次、夺金牌、创纪录。我们目前参加比赛的目的是对教学训练大纲执行情况以及教学训练效果的检验,因此,在全年训练过程中一个周期各训练时期的划分,其指导思想应立足于打好基础,着眼未来。

(二)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习惯按照季节变更划分训练周期。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所训练的对象,除了参加业余训练外,还得完成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并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等。

为了使孩子们既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全年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我们试图围绕学校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训练节奏,使训练分期问题具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三)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比赛任务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往往依据往往依据要参加的国内外大赛举办的具体时间安排相应的训练周期。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是借助于各级传统赛事检验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诸如,5-6月份的各级选拔赛,7月末8月初的省级优秀苗子赛,以及10-11月份的校际比赛等。

鉴于以上各点,再考虑到少年运动员生理、心理状态等特点,我们提倡由三周期体现每个训练年度的训练分期。(见表2)

总而言之,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无论如何分期,都要在上一个训练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而每个训练周期结束,又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使下一个训练周期在上一个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状态水平,从而逐步接近既定目标。

三、结束语

3.1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分期问题的最大优势在于为运动员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提供了保证。

3.2 由于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在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和承担的比赛任务等诸多方面有别于专业运动员,故提倡以三个训练周期体现每个训练年度的训练分期。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编著:《全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 大纲》,中国田径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

第4篇

关键词:举重;张湘祥;赛前训练;训练负荷

中图分类号:G8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07-05

On Zhang Xiangxiang's Pre-games Train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ZHANG Xiang-xia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Pre-games trai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weightlifting athletes. To make full use of strength from all parts of the body in competition and perform the best, adjustment of all aspects should be prepared before competition in the best situation. By the study on Zhang Xiangxiang's pre-games training loads for 2001 National Games and 2000 Olympic Games, his cycle and rhythm, change of training level, load and adjustment are explored.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evidence for Zhang and Chinese Men's Weightlifting Team preparing for the 2008 Olympics.

Key words: weightlifting; Zhang Xiangxiang; pre-games training; training load

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是赛前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培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让运动员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选取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张湘祥为个案,对其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功参加比赛前周期安排、训练水平变化、训练负荷安排及监控等训练学特征,探寻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规律及其训练负荷的调控,一方面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以及调整周期提供依据,为其本人及我国其他优秀举重运动员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实践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对举重项目运动员赛前竞技能力状态的形成及其训练负荷的研究,充实举重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张湘祥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运动成绩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个案分析法以张湘祥为个案,结合研究任务进行深入剖析。

1.2.3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12.0进行数据处理;利用Excel进行图表制作。

1.2.4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来截取因素,并通过正交旋转,以项目对因素的载荷在0.40以上来决定项目的归属。10个较好的项目被5个影响因素所解释,累计贡献率达60.592%。另2个项目(与前次大赛间隔时间、比赛地点三个项目)则被剔除。结果表明,影响举重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负荷强度、负荷量、负荷内容(训

练手段)、负荷监控、赛前小周期安排、训练水平、体重调控、赛前训练时间、心理训练、比赛级别规模(表2)。

2.1张湘祥赛前训练周期安排

2.1.1两次大赛前训练时间安排赛前训练即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了获得最佳竞技状态而进行的准备训练阶段,其时间一般安排6~8周。张湘祥参加悉尼奥运会与九运会赛前训练时间安排见表3。

2.1.2两次大赛前小周期安排

2.1.2.1张湘祥2001年广州九运会赛前训练节奏依据赛前训练计划,张湘祥共进行为期八周的赛前训练周。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由于出现损伤,赛前训练节奏出现变化,共经历了3个小周期(表4)。

2.1.2.2张湘祥2000年悉尼奥运会赛前训练节奏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张湘祥进行了8周的赛前直接准备。8周的训练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详见表5。

2.2两次大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及其特征

2.2.1张湘祥两次大赛前负荷内容因素

2.2.1.1张湘祥2001年九运会赛前负荷内容安排张湘祥2001年九运会赛前的负荷内容包括专项技术与专项辅助技术。其中专项技术训练即为技术举,即抓举与挺举的竞赛动作;专项辅助训练根据技术类型分包括技术蹲、技术架、技术推、技术抓、技术拉、技术翻6大类(表6)。

2.2.1.2张湘祥2001年九运会赛前负荷内容特点如图1所示,张湘祥赛前训练负荷的内容以技术举为首要内容,表现出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负荷内容特点。

同时,通过三个小周期负荷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在不同的小周期内进行有重点的训练,第一、三小周期以专项及其辅助训练为主,第二小周期以调整、恢复为主,表现出训练与恢复相结合的特点。

2.2.1.3张湘祥2000年奥运会赛前负荷内容张湘祥2000年奥运会赛前的专项负荷内容同是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辅助训练。其中技术举包括抓举与挺举,专项辅助训练根据技术类型分包括技术拉、技术架、技术蹲、技术抓、技术翻五大类(表7)。

赛前训练中为了稳固比赛的技术动作,同时又要测试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赛前三个小周期的八周每周均安排专项抓举、挺举训练或测试。第一小周期的四周训练共安排包括测试、训练在内8次抓举、挺举练习,第二小周期的三周进行8次练习,第三小周期有2次训练。总计18次。显而易见,抓举、挺举的专项训练(测试)是赛前训练负荷首要考虑的内容,这是运动员形成竞技状态的途径,更是比赛对运动员训练的需求。张湘祥奥运会赛前的专项辅助训练中,共有5大类、18个小项的技术力量训练。

2.2.1.4张湘祥2000年奥运会赛前负荷内容特点由图2可知,三个小周期内专项训练、专项辅助训练重点顺序相同。技术举是张湘祥赛前训练负荷的重要内容,表现出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负荷内容特点;同时专项辅助训练的安排顺序是技术拉、技术架、技术蹲、技术抓、技术翻。技术拉为重点,以发展腰部的绝对力量;技术架次之,以发展肩带和上肢支撑力量的训练;之后技术蹲,用以发展技术腿部的绝对力量;最后是技术抓、技术翻,发展肩带和上肢拉力及全身爆发力。上述专项辅助练习,不仅在发展专项力量,同时也可以改善专项技术。张湘祥的赛前训练负荷内容以专项技术为基础,加强专项肌肉力量训练,表现出技术与力量相结合的特点。

图2 张湘祥2000年奥运会赛前训练负荷内容小周期变换趋势

2.2.1.5张湘祥两次大赛前负荷内容及其特点对比张湘祥参加2000年奥运会、2001年九运会两次大赛前的训练负荷内容及其特点,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次大赛前训练同以专项训练、专项辅助训练分类;专项技术举的抓举、挺举训练同是赛前训练的重心,表现出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特点;赛前的专项辅助训练,同是技术练习与专项力量的结合,表现出技术与力量相结合的特点。

不同点:两次大赛前专项辅助训练的重点不同,着重发展的身体部位亦不相同。奥运会赛前训练以技术拉、技术架,发展腰部、肩带、上肢支撑力为主;九运会赛前以技术蹲、技术拉发展腰部、腿部力量为主。此外,由于两次大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不同,所以赛前调整的时机以及调整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奥运会前最后一周进行调整,九运会前第4、5周由于出现伤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整恢复。

2.2.2张湘祥两次大赛前负荷量度因素

2.2.2.1张湘祥2001年九运会赛前训练负荷量度安排及其特点1) 赛前训练周负荷量度安排及其特点。张湘祥赛前三个小周期共安排2个大负荷量、3个较大负荷量、1个中等负荷量训练周,周最大负荷量达到47 167.5 kg;3个大负荷强度、2个较大负荷强度、1个中等负荷强度周,周平均负荷强度最大为137 kg,以较大、大负荷量与强度的安排为主(表8)。

2) 赛前训练日负荷量度安排及其特点。赛前训练负荷量度安排及变化见图3~图5。

体来讲,张湘祥九运会赛前日负荷量度的安排形成了一个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使大、中、小负荷有节奏地结合起来。同时,负荷量与强度的同时适当增加,保证量是达到一定强度的量、强度是达到有效刺激的强度,对竞技状态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2.2.2张湘祥2000年奥运会赛前训练负荷量度安排及其特点1) 赛前训练周负荷量度安排及其特点。张湘祥赛前三个小周期共安排1个大负荷量、5个较大负荷量、2个中等负荷量训练周,周最大负荷量34 165 kg;3个大负荷强度、2个较大负荷强度周,中等负荷、较小负荷、小负荷周各1个,周平均负荷强度最大为155 kg。赛前以中等、大负荷量与强度的安排为主(表9)。

2) 赛前训练日负荷量度安排及其特点。赛前训练负荷量度安排及变化见图6~图9。

整体来说,前两个周期日负荷总量与日平均负荷强度的同时适当增加,保证量是达到一定强度的量、强度是达到有效刺激的强度;最后一个周期保持日平均负荷强度、降低日负荷总量,促进赛前竞技状态的形成。

2.2.2.3张湘祥两次大赛前训练负荷量度的安排及其特点对比两次大赛前张湘祥的竞技能力不同,因此训练负荷量度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对负荷量来说,奥运会前一周安排5个训练日,周负荷总量最高值34 165 kg,九运会赛前训练一周安排6个训练日,周负荷总量最高值47 167.5 kg,比奥运会赛前多1/4,等级划分相差10 000 kg。就平均负荷强度来说,奥运会赛前张湘祥承受的最高周平均负荷强度比九运会高出18 kg;日负荷平均负荷强度相差无几。两次大赛前负荷的节奏大致相同,基本上负荷量与强度适宜的同步增加(表10)。

3结论与建议

1) 影响举重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负荷强度、负荷量、负荷内容(训练手段)、负荷监控、赛前小周期安排、训练水平、体重调控、赛前训练时间、心理训练、比赛级别规模。

2) 张湘祥参加2000年奥运会与2001年九运会前各进行为期八周的赛前直接训练,各分为三个小周期。张湘祥在悉尼奥运会决赛前8周的训练中,成绩变化不断达到比赛要求的竞技状态;张湘祥在参加九运会赛前具有较好的竞技状态,即使在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下,仍能尽快调整、恢复已有的训练水平。

3) 两次大赛前训练同以专项训练、专项辅助训练分类;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特点,技术与力量相结合的特点。两次大赛前专项辅助训练的重点不同,着重发展的身体部位亦不相同。

4) 奥运会前一周安排5个训练日,九运会赛前训练一周安排6个训练日,周负荷总量九运会比奥运会赛前多1/4;奥运会赛前承受的最高周平均负荷强度比九运会高出18 kg。

参考文献:

[1] 哈雷(前民主德国).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85.

[2] 体育学院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 刘建和.关于赛前训练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

[4]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1999.

[5] 过家兴,等.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

[6] 图多・博姆帕,马铁.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 陈兴胜,冯坚.田径赛前最佳竞技状态调控原则、训练时间及运动负荷的安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

[8] 王保成.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与比赛能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

[9]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0] 彭小愉.跳高运动员临赛阶段训练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2).

[11] 冯连世,冯美云,玛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2] 陈小英,岳冀阳.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监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13] 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4] 杨锡让,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7.

[15] 归予恒,陈文斌,曹文元.运用血清肌酸激酶值监控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承受力[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3).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构造;实训方案

“建筑构造”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此课程旨在了解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掌握其构造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施工图的理论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填鸭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消极的学习态度。适当地引入实训,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实训方案的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方法,适当缩小理论授课学时,(由原来的54个学时减为42个学时),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必要的随堂实训(12个学时),以及课后安排两周的实训周。具体内容如下:

1.随堂实训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参观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增加感性认识\&2\&2\&墙体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墙身详图\&2\&3\&屋面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屋顶平面图\&2\&4\&参观楼梯\&了解楼梯的类型、作用及位置\&2\&5\&楼梯大作业\&根据条件绘制楼梯详图\&4\&]

2.实训周安排(两周共计60学时)

实训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分组先量测校园内1号教学主楼各部位的尺寸。第一组完成建筑总平面的测绘和全部平面图绘制,第二组完成建筑立面和剖面的测绘及立面图绘和一个剖面图的绘制,第三组完成墙身大样图的测绘和绘制,第四组完成楼梯的测绘和绘制。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任务书下达\&教师布置任务,讲解相关内容\&4\&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相关资料\&2\&2\&建筑物测绘\&教师讲解测绘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测绘、记录数据\&22\&3\&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教师讲解绘图要求及注意事项\&2\&学生绘图\&20\&4\&测评\&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2\&教师点评\&4\&]

总之,实训任务由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进行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二、方案实训过程

以我院1号教学主楼为学生的实训任务。

1.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

在随堂实训时,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从外观到每个楼层的布局,再到一个教室的组成、具体布置,全面观看。参观过程中教师介绍这栋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功能、作用、构造、使用的材料以及国家对住宅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提问,也可互相讨论,教师做解答,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2.实训环节设计

在为期两周的课后安排实训中,将实训环节设计分为五部分。

环节一:提出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的。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任务。虽然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但实训都是通过两个部分完成的,第一部分是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环节二:互相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

在给出任务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在测绘“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学生要知道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要绘制建筑总平面图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应该如何利用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内容去完成一些实际工作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环节三: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绘制建筑平面图”任务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建筑底层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结合“建筑制图”课程的相关知识讲解,用现有的底层平面图纸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自行总结底层平面图里应包含的内容。

环节四: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索完成实训人物,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组合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每一组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环节五:成果评价,先进行小组评价,然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对成果进行总评,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每一个任务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做出反馈和评定,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指点。与此同时,要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方案实训的目的

实训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里面来,从信息的收集、任务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成就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既熟悉相关的建筑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又加深对建筑构造一般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在课程实训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完善、提高,逐步提升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观察思考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在与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工作后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梁媛,李娜娜.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

[2]王伟玲.浅析建筑构造与识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第6篇

今年以来,教育科严格遵守《煤矿安全培训规定》,以深化“369”安全管理新体系为主线,认真贯彻公司、矿文件精神,围绕“1236”全年员工培训工作目标,夯实培训基础,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对内抓优化,对外抓对标,各项工作实现了有序、有效推进。

一、2019年安全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近一年来,认真执行《二〇一九年员工培训计划》,按规定完成安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从业人员及地面特种岗位的安全培训,并开展以周三自培、周五集中培训、实训为载体的素质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新工人、转井换岗、岗前期班培训26期共864人,完成零散人员培训班10期281人(包括新工人、培训合格证、上岗证、长旷、三违及岗标不合格人员);完成岗位技术实训205期,共1124人次;周三、周五全员培训正常进行,周三自主培训10553人次,周五集中培训29期,共1524人次;完成井下安管、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初训复训、地面特种设备人员培训工作(59期,共545人)。按要求完成了三期三违人员培训共计46人,完成了98名涉爆人员专项培训,组织了全矿从业人员再培训工作,累计3493人,全部完善了职工培训档案,举办了生产骨干的应急预案培训及矿井处灾计划大型培训,共计200余人参加。在培训过程中,依托“互联网+”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管理,落实培训责任,总计完成各类培训335期,计18729人次,井下全员培训率、持证率达100%,为我矿安全生产和员工素质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开展中的亮点

1.加强集中培训,推进干部上讲台工作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安排,一是利用周五集中培训时间,加强生产队组生产骨干的岗位技能培训,由教育科每周五抽调队组有关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由相关职能科室技术人员结合本专业工种进行培训,截至目前进行了通风类、采掘类、机电类、安全类、防治水、供电、标准化等主要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共培训1524人次,经过月度抽考和岗标考核检验,合格率不断提升;二是集中组织专题、专项培训、停复产培训,先后组织了涉爆培训、处灾计划、应急预案、双重预防机制培训,结合事故防范的针对性培训、节假日停复产培训等,聘请专业副总、业务科室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一方面发挥了技术干部的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学员专业素养。

2.以考促学,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素质

为了更好的贯彻《煤矿安全培训规定》,适应公司、市局检查抽考机制,教育科充分发挥培训考核职能,加强各类人员的抽查考试。由教育科按照标准、规程题库随机出题,一是加强对不合格人员、事故关联人员、生产科室干部的业务知识抽考;二是配合市局、公司检查抽考进行模拟抽考;三是结合岗标、应知应会集中培训,对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定期抽考;四是配合总工办完成生产科室干部季度考试。考试结果按照《安全生产奖惩条例》进行奖惩考核,通过以考促学,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尤其是7月份,为了检验职工岗位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组织了井下一二线职工应知应会抽考,涵盖了井下主要工种,共100人参加,要求各队组对考试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学习。

3.井下事故防范措施落实

进入2019年以来,我科承担井下检查、事故防范措施落实的任务,同时也为培训工作结合井下、贴近生产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全科共计下井395个,除配合安监处、调度室例行安全检查、生产检查外,还进行了岗标、证件检查及事故防范检查。累计共进行井下事故防范措施跟踪落实七十六起,按系统、按专业进行分析调查并制定防范措施,督促事故发生单位严格落实,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对责任人进行奖惩考核。

4.组织了2019年全员再培训,并完善职工培训档案。

第7篇

关键词 瑜伽训练 核心力量练习 腰肌劳损

中图分类号:G808.1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普及到每个人,尤其在校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大多数人都会与电子产品打交道,平时在生活行为上不加重视,日积月累,最终大多数大学生会感觉身体各关节不适等症状,集中表现在颈部和腰部两个部位,其中腰部的反应最明显,甚至有的同学还反应出久坐后腰疼,脚麻等症状。作者通过去华中师范大学校园走访了解到大多数就诊的学生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运动是良医,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治疗疾病等作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正考验着每个位研究者。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医院就诊的患有腰肌劳损的大学生患者3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5人,实验组15人。

2.2纳入标准

所有腰部患者必须是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均应符合《中医骨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肌劳损诊断标准:①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腰痛史;②背部经常出现疼痛,做事较多发作,修养的实践会有缓解,治疗好转,不就复发;③下肢以上有症状,双下肢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2.3排除标准

(1)局部骨性损伤或有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2)严重治疗局部皮肤病的患者;(3)其他可能对治疗有影响的患者;(4)不能够配合并完成治疗及测试的患者。

2.4研究方法

2.4.1实验训练

常规治疗:对患者腰部进行神灯治疗30分钟,随后进行手法操作10分钟左右,同时点针对治疗相应的学位,如肾俞、夹脊、腰眼等,最后运用轻手法进行整理放松,患者一周治疗3次(隔一天一次);

核心力量训练:(1)双桥运动训练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双膝屈曲,靠腰力将腰部顶起。每次做3-5组,每次10次,根据病人的疼痛情况控制次数;(2)平桥训练法:患者俯卧位UI治疗床上,双脚尖和双前臂平与治疗床,身体与治疗床分离,这样保持平衡状态。每次做3-5组,每组1分钟,根据病人的疼痛情况控制次数。

瑜伽训练:瑜伽训练以哈达瑜伽为主,并辅助瑜伽冥想法、呼吸法。患者每次治疗当天集中一起进行瑜伽训练,每次训练60分钟。

2.4.2实验测定

对照组: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仅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每次在做完手法后即刻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瑜伽训练,瑜伽训练由专门的瑜伽老师固定时间地点对所有患者进行瑜伽训练。

在测试前、测试2周后、测试4周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以及腰部JOA系统评分,并记录数据。

2.5数据处理

对所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办公软件和SPSS 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测试前、测试2周后、测试4周后两组患者腰部VAS疼痛评分比较

连续测试4周,分别对在测试前、测试2周后、测试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前腰部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0?.07、7.1?.01,P值均大于0.05,即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2周后腰部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5?.2和4.5?.32,P值

3.2测试前、测试2周后、测试4周后两组JOA系统评分比较

连续测试4周,分别对在测试前、测试2周后、测试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JOA系统评分,具体情况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前腰部JOA系统评分分别为11.3?.15、10.8?.91,P值均大于0.05,即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2周后腰部JOA系统评分分别为13.9?.01与17?.22,P值

4讨论与分析

VAS疼痛评分是由加拿大学者Katz J等人于1999年提出来的,是目前国内外普通使用评定疼痛的方法之一。评分表的使用方法即在表上画一条10cm长的线段,每1cm的刻度分别代表0、1、2……总得分共计10分,线段的两头分别在最左端写上“无痛”,在最右端写上“最痛”等字样,被测试的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线段上标出记号,以此来表示患者心理对自身疼痛的承受感受,疼痛程度和得分情况成正比。

腰部JOA系统评分是1984年由日本外科协会制定出来的,即为“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的评分标准。该评分是目前国际和国内普遍使用的评定要部疾病的量表之一。总得分29分,得分在25-29分为优、得分在16-24分为良、得分在10-15位中、得分在10分以下为差,得分越多腰椎状态更优秀。

3.1核心力量训练前后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在核心力量训练方面,对照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JOA系统评分在测试前和测试2后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周萍萍等人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对核心部位的力量及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腰部的爆发力和耐力有显著改善,当腰部有力量时,那么相应的疾病能够有效治愈。

3.2核心力量训练结合瑜伽训练前后比较分析

在核心力量训练结合瑜伽训练方面,实验组的VAS疼痛评分和JOA系统评分在测试前和测试2后、在测2周后和测试4周后以及测试前和测试4周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

赵霞等人瑜伽对青年女性身体形态和柔韧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青少年通过瑜伽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女性的体重状况,达到减肥效果,而且能够使受测者的柔韧性得到提高,使其全身得到舒展,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机体代谢,达到治愈疾病效果。该作者的研究思路研究结果与本作者的思路研究结果类似。

5结论

(1)连续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机体的腰部力量,再一定程度上对腰肌劳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核心力量训练结合瑜伽训练比单纯的核心力量训练对治疗腰肌劳损患者效果更好;

(3)运动是良医,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物流沙盘实训;经营策略;模拟经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80

1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的现状及实训内容

11本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

本实训室由工商管理学院与中海物流校企合作建立,利用沙盘形式(电子沙盘、物理沙盘)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进行运输调度、仓储选址、配送线路选择、库存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确定、成本管理等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的决策与实施。本实训室包括物理沙盘教具一套、沙盘电子软件一套、沙盘桌24张、电脑49台(其中教师机一台)、投影仪一套,最多可96名学生参加物流沙盘实训。

12实训对象和时间

实训对象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实训时间为第5学期为期一周集中实训。

13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既包括管理层的战略决策,也包括各个物流环节的战术制定;物流成本管理贯穿沙盘演练的始终,学生时时面临成本控制与客户服务的双重压力;同时强调队员的团队合作。

根据班级人数可以按照赛区分配学生,每个赛区有8个团队,每个团队4名学生,各团队在初始年份拥有140万元资产,经营良好的虚拟第三方物流公司,按照既定规则,通过连续2期(每期6周,每周5天)的经营活动,最终以订单满足率、营业收入、成本费率、利润率和期末净资产为依据进行综合排名,计算成绩。

2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教学内容与安排

根据我校校内现有的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在2013年引入了中海物流沙盘实训课程,根据近几年的物流沙盘实训教学,形成的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教学内容与安排如下。

21准备阶段

教师介绍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该实训项目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组队、角色分配、公司命名和公司使命和目标的确定,各个角色的岗位职责如下。

总经理:总经理作为团队中的最高领导者,要认真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尤其在成员意见不一时,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敢于拍板,做出最终的决策,并协调好成员间的关系。

仓储及库存经理:由仓储及库存经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来决定是购买还是租赁仓库,购买还是租赁几个,是中心仓储还是普通仓库以及仓库的位置的确定,无论是中心仓库还是普通仓库,所存货物的数量和天数的统计、库存成本的计算等均由仓储及库存经理来确定。

运输及配送经理:运输及配送经理不仅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还要监控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负有重大的责任。由运输及配送经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来决定是购买还是租赁车辆,购买还是租赁几辆车,是配送车还是运输车,还要规划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制订车辆配载计划、优化配送路线等,并填好车辆统计表。

财务经理:财务经理主要是负责物流企业的现金收支管理,财务经理根据企业所报的服务费率和拿到的订单总额来计算营业收入,做好现金预算,对企业订单处理费用、管理费用、仓储与库存成本、运输及配送成本、缺货费用及积压M用等一一进行分析和核算,填写管理报告单,配合团队其他成员搞好投资决策,保证现金流顺畅,使财务费用最小。

以上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紧密相连,环环相扣,需要团队各个成员的团结协作,为企业的共同利益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和使命。

22制定策略阶段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详细讲解物流企业沙盘实训的服务/订单处理规则、仓储管理规则、运输/配送规则、财务管理规则等,并带领学生模拟操作一期的沙盘实训。

其次,学生在理解物流沙盘实训的运营规则,并进行为期6周的模拟操作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自己的经营策略。尤其是在第一期结束之后,第二期抢单多的一个制约条件就是第一期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多的话会形成积压成本,安全库存少的话会产生缺货费用,还会影响订单满足率。所以,在实训开始之前就要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是模拟经营取得成败的关键。

221冒险型策略

冒险的经营策略要确定合理的服务费率和安全库存量,企业经营者需要认真分析完成订单的收益和成本,还要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和经营风格,果断决策。如果竞争对手均是冒险型策略,企业通过稍微低一点的服务费率拿到大单,则企业会带来比较好的收益,根据一期的效益来判断下期是继续冒险还是保守,从而选择一期期末的安全库存,但是同样存在风险,因为竞争对手也会改变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进攻型策略中,要保证服务费率的合理,至少要保本经营,风险太大的事情不要去做,特别是在第一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冒太大风险,否则企业的损失是严重的,这对于企业也是非常致命的。

222保守型策略

保守型策略所报服务费率可以是30%,拿到8号单,企业跟随竞争者进入市场,开始属于沉默型竞争对手,在一期的第6周,保有较高的安全库存,在第二期发起进攻。换句话是说,别人冒险时你保守,别人保守时你冒险。但这种策略主要受影响因素是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和安全库存的多少。受沙盘实训相关规则的限制,采取保守型策略的企业一般不会成为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而冒险型的无论客观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一般不会成为经营最差的企业,在物流企业沙盘比赛中,参赛队员为了获得好成绩,一般都会选择冒险型,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会选择保守型策略。

此外,以上两种策略要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策略改变而进行调整,随时对策略进行适当的改变,结合冒险和竞争策略的特点综合使用,让对手把握不住自己的经营策略,以订单满足率、营业收入、成本费率、利润率和期末净资产5个指标整体最优化作为实施标准,提高得分。

23企业模拟经营阶段

231市场信息

一期:需方会在1W、3W、4W、5W、6W就F1产品向物流公司订货,交货期逐渐缩短,最短为1天。公司拿到的订单为一个月的订单,只有F1产品订单。

二期:需方会在7W、8W、9W就F1产品向物流公司订货,交货期最短为1天;F2产品拟在8W与9W的时间进行促销活动;需方会在7W、8W、9W、11W就F2产品向物流公司订货,交货期最短为1天; 某些路段在第9周预计将检修3周。

232市场投标

一期:订单按投标服务费率的高低分配,竞标费率相同的公司以掷硬币的方式决定选单顺序。

二期:公司拿到的订单为一个星期的订单,有F1和F2两种产品订单。以上期实际发生的需方订单满足率修正本轮竞标之物流服务费率,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确定选单顺序。计算公式:本轮竞标之物流服务费率+(供应商要求服务水平-上期实际服务水平)。

233公司运营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选单的情r下发订单(二期订单按周下发),小组成员根据选择好的订单制定并执行经营策略,同时填写库存变化统计表、运输及配送车辆情况统计表。

234支付费用

在沙盘上模拟现金流动支付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现金不足,则到老师那填写贷款申请(贷款额不得超过上期末资产总额的1倍)。

235填写管理报告

填写需方订单满足率,结算物流公司营业收入,核算物流运营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成本费率和利润率,统计公司的期末净资产等。

236公司排名

根据订单满足率、营业收入、成本费率、利润率和净资产5个指标进行排名,每项指标最高分20,以2分依次递减,计算5项指标的综合得分,两期公司排名的得分=一期综合得分×40%+二期综合得分×60%。

24总结阶段

物流沙盘实训是针对物流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业务数据为基础的背景资料,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模拟经营,最后需要对模拟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自我总结。由总经理进行总结,并提交实训报告,分别就三个方面进行:

①业绩汇报:公司目标是否达成,制定的经营策略的原因及策略的实施情况如何,以及原因的分析,得出了哪些经验与教训。②自我评价:作为总经理,也是团队的第一责任人,在此次的运营中,自己对团队的贡献是什么,哪些还有待完善。③团队评价。

(2)老师点评。

3物流沙盘实训项目的教学评价

物流沙盘实训从准备阶段到总结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公司人员制定及实施策略,填写相关表格都是耗时且不间断的过程,因此,则此实训项目时参考仓储实训采取集中实训教学,学生可停课实训或安排在周末连续上课,对学生的考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31考勤(20%)

主要包括课堂出勤率,早退及迟到等,由于沙盘实训是团队作战的方式,它的考勤与理论课不同,一人缺席会导致公司不能正常运营,尤其是市场投标阶段,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所在公司,会导致整个市场其他公司不能如期拿到订单,所以考勤这部分非常重要,若一人缺席,整个公司的成员的考勤全部扣分,若是公司成员考勤的分数扣完,那么公司宣布退出市场,小组成员全部缓考。当然,总经理也可以考虑开除公司该成员,这样只是该学生一人缓考。这样既考察学生各司其职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考察了“总经理”的领导及决断能力。

32公司排名(40%)

公司的排名是小组在模拟经营中最终的企业经营成果,根据小组两期的运营情况来得分的,两期公司排名的得分=一期综合得分×40%+二期综合得分×60%,对于小组成员内部来说,不分彼此,得分相同。

此项内容是实训的核心环节,无论人员分工还是制定及实施策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综合排名,反映了同学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企业经营的好坏,主要也是通过排名来体现,所以,此项分数所占比值最高。

33角色完成情况(20%)

因为物流沙盘实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是分角色来运营的,如果我们“一刀切”,不区分对待,以小组成绩来作为每位成员的最终成绩,有失公平公正,还会出现个别学生“搭便车”现象,一方面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作为;另一方面是选拔出虽然公司整体运营不好但角色完成较好的学生,因此我们根据5项评分标准的指标对应的角色完成情况一一给小组成员打分。

34实训报告(20%)

从业绩报告、自我评价和团队评价3个方面考查,包括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对团队的贡献度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核,能够更加全面、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范文1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我镇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旋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成立了以杨大章校长为组长,何清红书记为副组长各校校长任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由各校长任具体负责,把本次科技活动周的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召开了三次校长会,第一次校长会旨在解决校长的思想认识,让全体校长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次校长会旨在计划的制定;第三次教校长旨在计划的落实。各学校学校召开了教师会,旨在解决广大教师对科技活动周的思想认识,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证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落实。

二、活动丰富,扎实开展

1、举办科技活动周启动式。我镇于5月21日上午在镇小举办了隆重的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对本次活动的安排和要求作了具体的布置,分管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学生讲了科技活动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2、各学校班级出了一期专题黑板报。学校要求,每班出了一期题根科技有关的专题黑板报,学校作了认真检查,并进行了评比,通过黑板报的形式,使学生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知识作竞赛。各校初赛,再选2人人参加镇比赛。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读科普文章、写科普文章、画科幻绘画。全镇3-8年级学生阅读优秀科普文章100余篇;4-8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50余篇;3-8年级的学生参加画科幻绘画活动,共完成科幻绘画24幅,幅幅精彩、内容丰富。

5、各学校对各班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评比,对优秀班级进行了表彰。

我们会以此为新起点,结合镇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要继续从兴趣入手,在科技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镇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期待着通过此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能推动全镇师生主动投身于学校的各项科技活动中去。让我们更好地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科学决策,科学地去做每一件事。总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校园里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范文2根据宣汉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20xx年粮食科技活动周的实施要求,结合我乡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乡各学校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旋律,

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乡各学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成立了以中心校校长王毓臣同志为组长,各村小校长和各年级科技辅导员为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把本次科技活动周的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学校成立相应组织,召开校会、教师会,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保证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落实。

二、活动主题爱粮节粮健康消费XXXX粮食科普进家庭进学校

三、主要工作

1、各班上了一堂爱粮节粮XXXX舌尖上的浪费的主题班会。

2、办一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黑板报、学生手抄报。

3、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为期一周的粮食科普知识宣传并向家长发放了粮食科普知识宣传单。

4、教育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吃多少打多少。用实际行动节约粮食。

四、活动效果

通过爱粮节粮健康消费XXXX粮食科普进家庭进学校主题教育学校食堂就餐时学生倒饭菜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下午放学,学生买零食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也对广大家长起到了教育作用。

宣汉县凤鸣乡中心校

20xx年6月3日

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范文3

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旋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成立了以校长王活为组长,其他领导为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召开了教师会,旨在解决广大教师对科技活动周的思想认识,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证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落实。

二、活动丰富,扎实开展

1、5月19日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讲了科技活动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2、学校团委出了一期专题黑板报。通过黑板报的形式,使学生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读科普文章、写科普文章、画科幻绘画。每位学生阅读优秀科普文章3篇以上。

4、通过此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能推动我校师生主动投身于学校的各项科技活动中去。让我们更好地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科学决策,科学地去做每一件事。总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校园里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范文4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系列科技活动周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群众性科普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科技活动周工作,为确保20xx年科技周宣传活动取得实效,县政府分管科技副县长滕连泽亲自过问科技活动周活动相关安排情况并督促落实。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作为牵头部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青经信函〔20xx〕21号)就活动主题及主要活动内容进行了安排布置;县级相关责任部门负密切配合,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抓好落实。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确保了20xx年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有序推进,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使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二、重点突出,内容丰富

(一)突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宣传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集中宣传活动。

5月28日,由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和园林局、县卫生计生局、县粮食局、县总工会、县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主题的20xx年青川县科技活动周集中宣传活动在县城人民公园举行。活动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通过展览展示创新作品和政策宣传,向社会公众宣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发展新理念,鼓舞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激情。共发放各类资料1.2万余份,展出展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宣传展板30余幅,12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二)科技专家助农活动扎实有序。

围绕我县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动员百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一是县林业和园林局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沙洲镇、营盘乡和三锅乡等林业生产第一线,为当地的林农开展了林业产业(油橄榄、银杏和山桐子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交流、现场指导和答疑等活动。发放包括银杏育苗技术与规范栽植技术、核桃病虫害防治、油橄榄栽培管理技术手册和油橄榄保花保果技术等宣传资料。此次科技活动周培训林农近1000人次,发放林业科普资料3000余份。二是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引导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热潮。首先是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干部走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干部深入乡村基层和农户,采取科技下乡、巡回宣讲、举办讲座、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学技术用技术的技能。其次是稳步推进农民创业培训。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培训,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使其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其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增收增效。再次是建立农业信息服务进农家行动。建立农业服务热线12317,增强农业产业全程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咨询团的作用,加强专家能手直接为农服务的力度,推动互联网、语音电话和短信在农村的直接应用,架起政府与农民、科技与生产、农户与市场的信息金桥。三是全县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如马鹿、骑马等乡镇举办了科技培训、科技展览等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坝坝会等多种宣传方式,悬挂宣传横幅,结合远程教育节目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学习科技政策节目,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普知识及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人物等,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加大了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面。为发挥科技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骑马乡组织开展以农业科技咨询,田间管理知识宣传、示范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及示范活动。5月25日上午,组织全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60人在新民村由新旺竹荪协会对当前袋料黑木耳的培育、种植、管护工作进行讲解,现场观摩和学习,并要求参会人员向村民宣传,进一步发展好全乡产业。马鹿乡充分利用川北薅草锣鼓队送文化下乡演出之际,组织全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50余人在砂石村、跃进村就科学种植、养殖技术进行了讲解、培训,培训会上乡党委书记还同群众交流了5月上旬带领乡、村干部与部分群众代表到茅坝、乐安、三锅、清溪等乡镇参观学习产业发展致富的一些看法、想法,要求他们向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等群众大力宣传科学种植、养殖,积极创新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促推马鹿产业发展,提高收入,充分发挥科技致富效果。部分乡镇创新培训形式,积极配合科技活动周,制作出一些贴近农民,实用性、实效性很强的农业科教专题片在乡镇广播站进行播放,满足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需求。

(二)突出爱粮节粮、膳食平衡、合理营养理念,加强粮食科技活动周宣传。

20xx年粮食科技活动周以提高爱粮节粮的意识,宣传以绿色生物、信息技术为主导的节粮减损技术成果,宣传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粮食消费,科学减损的节粮理念。为充分体现我县粮食行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充分展示粮食科技新成果、新产品、绿色储粮技术、农村科学储粮技术。一是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技术下乡服务活动,利用墙报、赶集、发放资料和播放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光盘等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先进、安全、环保、经济的农户储粮技术,展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成果。二是在县城街道展示了各种粮食的营养与健康图片,并向消费者宣传粮食食品卫生安全及粮食营养健康等基本常识,发放以大米、面粉、食用油的营养与健康宣传资料近20xx份,接待群众咨询300人次;三是在城区及主要乡(镇)场街路尾悬挂有关粮食食品卫生及粮食质量方面的大幅横标;四是同国有粮食企业一道走村访户,向农户宣传科学收割和储粮知识及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并鼓励农户大力生产优质安全粮油(订单粮油);五是并结合这次粮食科技周活动,对全县36个乡(镇)开展了粮食执法检查活动,检查同时,向个体经营户宣传粮油精深加工科技新产品技术,绿色储粮技术,粮油运输技术规范,粮油仓储技术规范和粮油检验制度等。

(四)卫生科普宣传、专家义诊咨询活动有声有色。

围绕预防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等主题,县卫生和计生局在科技活动期间组织百名医务工作者和乡镇卫生人员深入乡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和义诊医疗咨询活动;展出科普展板13幅,义诊义疗800人次。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医疗卫生进社区、免费义诊等各种形式,普及了卫生科学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医疗卫生成果进入千家万户,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借助社会媒体力量以及发挥卫生宣传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了各种常见病、地方病的防病治病知识;加大献血、用血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妇女儿童的保健预防意识;提高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

第10篇

关键词: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

中图分类号:G9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32-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奥运会或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有代表性的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国家游泳队现役的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及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游泳项目主管领导。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根据研究任务及内容要求,本研究主要运用的调查法有专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游泳管理中心的主管领导进行调查,以获取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及相关训练文件;并对部分世界冠军的教练员进行重点访谈。

1.2.2个案研究法对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有关竞赛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从而揭示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软件在微机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问卷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结果与讨论

2.1我国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概念的界定“赛前训练”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因而造成人们在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的认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查文献资料几乎都未对赛前训练做出明确的定义,有的把赛前训练定义为“赛前直接准备阶段”(前民主德国《训练学》哈雷),有的定义为“赛前中短期集训阶段”(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和全国体院《运动训练学》通用教材);还有的是从时间划分上去解释赛前训练,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多数游泳教练员对赛前训练的认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从重大比赛的选拔和具有选拔赛功能的全国比赛结束之日起至重大比赛开始之日止”;另一种是将赛前训练看成:“从赛前强化训练结束之日后开始恢复、诱导训练之日起至重大比赛开始之日止”;以上两种意见各占总数的50%,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游泳教练员对赛前训练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赛前训练”界定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在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而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专门安排的一个准备性训练周期。

2.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特征赛前训练时间长短,根据项目及运动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文献报道,短跑项目一般为4周(A・扎亚克,1987年);举重项目以7周为宜(黄强辉,1986年;弗尔纳杰夫,1982年);柔道项目为8周(刘武功,1987年);长跑项目为10周(易为倍,1987年)。此外,王保成(1993年)认为田径项目赛前训练阶段一般为6~8周;过家兴(1995年)指出,体能类项目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 d之间。

2.2.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在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教练员均将赛前训练持续时间界定在赛前6~8周,意见是非常一致的。在国家游泳队赛前训练安排的经验交流会议中,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王清讲到:赛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赛前一个阶段的训练保持或者出现竞技状态,赛前训练的周期应为5-7周。

个案分析1: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幺X-“东亚运动会的赛前训练周期为四周”

“针对较为重要的国内外比赛,我的赛前训练大多安排在6周左右,但在东亚运动会前的赛前训练中,我采用了四周的周期,其中两周训练、两周调整。”

个案分析2: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冯X-“赛前训练时间通常安排6周,赛前3周为赛前减量的最佳时期。”

国家游泳队的冯教练认为,赛前训练多安排在6周左右,而在赛前三周应是最佳的赛前减量期,对于赛前三周的训练安排为:第一周松一松,第二周拉一拉,第三周根据身体再做调整,如果情况不好,再丢一丢。

2.2.2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分析资料表明:赛前训练起始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身体机能状态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比赛目标三方面不同组合的结果。此外,比赛的规模、水平高低、对手多少、竞争激烈程度、对心理造成的压力大小、训练方法、营养恢复条件、教练员的训练操作调控能力、经验水平等因素也是影响赛前训练时间的主要因素。目标任务难度较大时,赛前训练的起始时间无疑要早些,反之可根据不同的难度,分别适当调整时间的长短。过去有些人把赛前训练时间简单笼统地规定为半个月或一个月,还有人认为大赛一个月小赛二周等方法,这忽视了决定赛前训练时间长短的机能状态、发展趋势、目标任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制定出来的赛前训练起始时间,必然难于符合赛前训练的时间要求,影响赛前训练目标任务的实现。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国家游泳队部分教练员关于影响游泳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的观点(图1)。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时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赛前的状态及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

2.3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特征各竞技项目的教练员都着重把运动负荷的安排作为赛前训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竞技能力的完善和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的出现。对赛前运动负荷的控制,关键在于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大小的确定,以及对负荷量度的把握。

2.3.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的特征分析资料表明:在赛前训练中,应减少多少运动负荷量的问题比减量训练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在赛前训练期间,训练量可以随训练强度的变化而减少。

2.3.1.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量安排特征原澳大利亚国家队教练,现英国国家队主教练Bill Sweetenham在“Championship Swim Training”一书的赛前训练篇中谈到,建议每一次训练中只做一次改变,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可以引入新内容,也可以抛弃旧东西。但一定不能减少训练量并增加质量训练的量,否则很可能导致比赛失败(图2)。如果正常训练周期中每周训练量最高为75 km,到赛前2周,运动负荷量应减少到50%-37.5 km。

我们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五周国家游泳队各个组的训练量进行了统计(图3)。从统计的结果来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五周国家游泳队各个组的训练量的平均值与Bill Sweetenham的观点基本一致。图4为Bill Sweetenham观点中赛前五周负荷量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我国国家游泳队赛前五周负荷量度及负荷百分比的对比,从而更加证明了在游泳项目的赛前训练中,负荷量度随比赛的临近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3.1.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次数安排特征在赛前训练中,训练的频率也是教练员和研究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1994年Houmard 和约翰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练习频率与每个星期练习的时间有关。在减少训练量方面不能以大幅降低训练频率为代价。为了保证恢复,一些强度特别大的训练计划应该减少次数,或者进行修改。一天两练的运动员可以逐渐减少训练的次数,如取消一次早晨的训练以获得更多的睡眠。但是随着大赛的临近,早上的训练还是不能轻易取消的,因为运动员需要在早晨就拿出最好的竞技状态,如果早晨总是睡觉的话恐怕会对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起到反作用。因为赛前训练的内容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国家游泳队赛前训练安排进行统计(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赛前七周时平均每周水上课的次数在12次,随比赛的临近每周的水上课次数均在小幅度地逐步减少,直至赛前三周才有明显的减少,大致在基础水上课的基础上减少1/3。

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安排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均随着比赛的临近呈有步骤递减的趋势。

2.3.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分析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教练员要在训练过程中更快地提高运动员的机能,必须突出强度,因为强度对有机体的刺激较负荷量深刻,更重要的是,负荷强度特别是专项负荷强度往往体现出专项能力的强弱。从负荷角度看,比赛主要是比专项强度,强度直接关系到专项成绩的水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都非常重视对负荷强度的监控。

2.3.2.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主项计时量的统计分析一般认为,主项的训练是整个训练的重点,因此在讨论赛前训练运动负荷强度时,我们首先选取了主项计时量这一数据,并在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七周的运动量统计的同时,也对主项的计时量进行了统计(图4)。

从统计结果来看,随着比赛的临近,赛前训练的运动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主项计时量的比例变化不大,也就是说,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量逐渐减少,运动强度仍保持一定的比例,无明显的起伏状态。

赛前训练的任务决定了训练总量,要使训练充分地将运动员的机能能力提高到最高水平,就要加大强度。尤其是对于游泳等体能类项目而言,“在这个阶段,以耐力素质为主的运动项目,其训练量仍可以很大;而必须提高速度或爆发力的运动项目,训练量可以比准备期达到的水平要低,但其强度应不断增加,且在重大比赛前二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再逐渐降低”(加拿大图多・博母帕《运动理论与方法》)。

2.3.2.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各种训练强度的比例分析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我们对国家游泳队的教练员就训练强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由于种种原因该问题的调查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根据所得到的有限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具有个性特征(表2)。

从统计结果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国家游泳队的赛前训练中,极限强度和大负荷强度的训练量所占比例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中等负荷强度和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这与长驻美国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强特-斯金纳所提出的:“有氧训练在任何训练阶段都是关键,是任何一种训练计划的基础”的观点相符合。他将1995年准备泛美运动会选拔赛的训练与1996年准备奥运会选拔赛的训练作了对比,得出了上述结论。他提出:在赛前的调整阶段中,扩大最大摄氧量训练量,减少乳酸峰值训练和乳酸忍受训练量,既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准的技术效率,并出成绩,又能使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有氧能力。这种训练安排使运动员在无氧和有氧能力方面都受益。同时,使运动员在达到第一个高峰后,立即能进入攀登第二个高峰的训练。

个案分析3:美国国家队游泳运动员Brooke Bennett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训练中有氧训练几乎占据训练总量的80%。

在Brooke Bennett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两周的训练计划中,由有氧一级和有氧二级组成的有氧训练所占比例非常大,几乎占到整体训练计划的80%,主项的梯形游有氧练习是Brooke Bennett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两周中最为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

3结论

1) 赛前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在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而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专门安排的一个准备性训练周期。赛前训练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重大比赛中调整出最佳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

2) 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持续时间在6~8周;而赛前减量调整训练的时间一般在赛前3周左右。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时间、竞技能力在赛前的状态及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

3) 赛前训练中的负荷安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践难题,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的出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重视和加强恢复措施是确保赛前训练合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4) 通过对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安排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均随着比赛的临近呈有步骤递减的趋势。

5)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负荷强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赛前训练中,主项计时量并未因比赛的临近而明显减少;在负荷强度方面,极限强度和大负荷强度的训练量所占比例较少,更多中等负荷强度和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成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迪克・哈努拉著,高捷,李久全译.游泳成功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

[2] 列・巴马特维也夫著,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9:10-22.

[3] 运动竞赛学编写组.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5:10-99.

第11篇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体育教学逐渐受到教育领导者的关注,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也在体育教学的理念与训练方法中提出新的观点。篮球作为一项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颇受青少年的喜爱,因此篮球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的提升对高校的篮球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校的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期望对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理念训练方法

篮球作为广大高校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不进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缓解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等都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学生体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篮球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学者必须对篮球训练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有效的总结与提升,保证篮球训练的质量。

一、高校篮球训练理念系统概括

(一)周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训练理念[1]

周期性训练是指有周期、有规律的对蓝球进行训练的理念。周期训练又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分为大周期与小周期训练,每个周期都要包括准备、比赛和调整三个阶段。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篮球教练并不是非常规范化的专业篮球教练,学生也并不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所以,在平时的篮球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或学校中组织的篮球比赛进行周期性的训练规划。针对性训练理念是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训练基础、训练状态进行了解,注重发挥学生的长处,并在学生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训练规则与训练内容,让学生有规律、有计划的进行规范的周期训练。

(二)对抗性和实战性相结合的训练理念

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篮球训练中的对抗性不可忽视,学生必须具有敢于对抗、科学对抗的体育精神才能更好的达到训练目的。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坚持对抗训练的理念,训练学生在比赛环境中做到快、准、狠,提升篮球技能,达到训练目标。篮球运动的技巧与对抗性主要在实战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注意在训练中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性的练习,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感受赛场的变化,提升篮球技能。

(三)规范化与定额负荷训练理念

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篮球技术规范性讲解,学生只有具备基本技能才能在实战中发挥战术作用,学生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避免在实战中出现问题。在规范性训练理论基础上,可以在学生可负荷范围内增加训练的难度与力度,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挑战欲望,提升训练的水平。

二、高校篮球训练方法

(一)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呈现所学的技能动作,经过多次的想象之后,大脑中会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在实际操作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并且能够连贯、熟练的做出动作[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想象在大脑中增强动作的记忆,一般动作要经过多少次想象训练,以及想象训练方法的重要性等,要让学生重视想象的训练,通过自主的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记忆。比如在教授“问旨缟贤独骸币欢作是时,教师对动作进行示范,学生先进行思考与记忆,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将教师的动作在大脑中进行连贯的记忆,经过反复想象之后,进行实际操作,有利于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

(二)游戏训练法

在体育训练中引入游戏,在增加训练趣味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篮球训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并能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并掌握。比如在“三步上篮”一动作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并针对所要学习的动作设计几个任务,要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两组进行竞赛,教师负责监督与计时,完成任务用时较短的一方获胜,然后进行奖励与惩罚[3]。通过这种游戏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并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经过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篮球基础动作,并且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作技能得到多次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引导训练法

引导训练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实际训练中规范学生的动作,调整学生的姿势,讲解动作的要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的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练习,创造轻松、积极的训练气氛。比如在练习“传接球”的动作时,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掌握伸臂接球,在接球前双臂要保持恰当的角度等动作要领,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做试验等方法,消除学生对动作的疑问。在训练结束后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教学内容。

三、结语

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教育者一定要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特点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练习,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义森.高校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27.

第12篇

摘 要 《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规定了男女中长跑运动员全年训练负荷、训练次数,课次的训练时问、比赛次数、负荷强度、作出了纲要性的指导和宏观的总体控制。总之,男女中长跑是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系指跑的练习而言,而跑是运动员主要的练习形式,运动员在跑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求承担一定的负荷,适宜的负荷是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中长跑运动员 双周期训练 负荷

负荷的大小是由跑的数量(段落的长度、重复次数和跑的强度,快跑的段落的速度,休息的形式和时间以及练习的条件)所决定的,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提高中长跑成绩是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中长跑的成绩最终是从跑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即跑的负荷表现出来的,而要达到一定的负荷义必有足够的数量作保证,所以说在中长跑的训练中,量是基础、负荷是主导、速度是关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跑的快慢,反映着训练的质量好坏,在一定量的范围内,运动员完成了某一负荷,他在比赛中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成绩,那么,不同的成绩各要求在双周期不同阶段时间内达到多少必要的负荷《大纲》中指专性规定了训练负荷,毫无疑问是有很强的科学性的,但是通过实践来看,存在着地区差别,环境差别,运动员不同层次的差别,不同训练年限的差别,还有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必须在认真贯彻执行《大纲》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和自己所带队员的实际惰况。采取具有针对性很强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来安安排不同年龄,训练年限的双周期负荷的比列训练。

一、研究方法

采用全年双周期负荷分配实验程序如下:

(一)男女13—14岁,训练年限一年为A组,15—16岁训练年限二年为B组。

(二)A、B组年周训练11次,每次训练2.0至2.5时全年训练总次数344天—360天,全年比赛2—3次。

二、研究对象

云南省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女中长跑组运动员,男队8人,5人训练二年,4人训练一年(二级运动员5人、三级运动员4人),女队10人,5人训练一年,5人训练二年(9人二级运动员)。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女中长跑运动A、B组双周期计划负荷安排(见表1)。

(一)有氧训练量:指练习结束时脉博数为25次以下/10″的跑量,(要求男运动员每公里在3分50秒以外,女运动员每公里在4分30秒以外)。

(二)混氧训练量:指练习结束时脉博数为26至29次/10″的跑量(要求男运动员每公里在3分50秒至3分25秒每公里,女运动员4分30秒至4分00秒每公里)。

(三)无氧训练量:指练习结束时脉博数为30次以上每/10″的跑量。要求男运动员每公里在3分20秒至2分50秒每公里,女运动员4分00秒至3分30秒每公里)。

(四)百分比的计算方法为训练量/总量×100%。

脉搏测量方法:

一是定量负荷前测遁安静时(每天凌晨5点15分起床前)静劲脉110″;

二是测定负荷启即刻和l、3、5、7、9分钟10秒的恢复情况;

三是测量须110秒的脉搏超出前月(良好)训练安静时的脉搏减慢老除外,正常范围、应即时复测,以确定是否属于病态和其它原因并综合评定。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玉溪市体校A、B组通过双期较为系统安排并严格地执行不同负荷计划的实验表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见表4运动员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表2、表3。实验表明:严格执行男女中长跑(大纲)所规定负荷,根据其对象的情况,来区分安排不同训练年龄的阶段负荷,通过运动员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的。

三、各因素与负荷合理分配岁排的关系

(一)上一年度的成绩、队员在l至2年的训练过程中,其历年比赛的成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AB两组18人两年成绩的变化情况,从他们的平均成绩来看,成绩逐步提高是符合男女中长跑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的。

(二)在制定负荷指标时,必须重视和预先充分估计省城市运动会、省运会大赛中表现最高成绩是理的,因此,大赛的时间对指标的制定,就成为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索,男女中长跑运动水平的高低对竞技体育和中长跑项目的酷爱程度、耐忍力是否坚强,都与运动成绩可能提高的幅度和负荷计划分配密切关联,也必须认真予以考虑,同时也考虑到所带运动员在一个完整训练双周期中制定负荷的每月序要求的合理型式,证实负荷能否增加必须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承受能力和个体差异米安排双周期负荷比例。

四、结论

(一)男女中长跑13—16岁双周期运动员的负荷恰当分配并实施有助于运动员机能的增强和运动成绩、合理地、有规律地提高。

(二)根据所带队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科学地、灵活地掌握和安排双周期阶段的月、周负荷是可以有效提高专项成绩的。

(三)《大纲》规定,全年训练计划负荷指标是男女中长跑制定计划负荷最直接的根据。

(四)制定双周期年、月、周负荷数应考虑上一年度最好成绩,多种节奏跑的能力,健康状况(伤和病)及身体全面发展水平,重大比赛的时期及所带队员的思想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