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9 07:25:43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angyonglin0616”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自查报告

通江县计划生育协会:

为进一步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按县统一部署,我镇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落实情况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结合实际、因户施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自查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见面调查,联系人制度落实情况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知晓率、联系次数为主要内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签订服务协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就医绿色通道以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发放优先优惠凭证、明确优先优惠服务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他方面一并进行调查记录。

一、将镇卫生院确定为计生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确定镇卫生院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制作“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就医绿色通道”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标识,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医疗机构安排专人予以引导,负责协调患者在就医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将所有计生特殊家庭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优先签约服务人群,签约率达到100%,家庭医生为签约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并提供优先就诊、转诊服务。

三、全面落实联系人制度。镇政府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将特殊家庭实行乡村两级“双岗”联系,发放到每个家庭,让他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咨询和寻求帮助。

第2篇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加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xx省卫计委积极组织全省14个市同步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xx省卫计委网站、xx12320卫生计生热线、xx卫生计生手机报都同步开展宣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省各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了医务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现场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派人参与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此次大力宣传,要让更多居民认识签约服务、了解签约服务、愿意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7年5月19日,由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和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办的x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暨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省、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家庭医生代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家庭医生代表向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者发出倡议。启动仪式后,来自xx医学院沈洲医院的专家和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社区居民举行了义诊活动。5月19-26日,各区、县(市)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进基层、健康知识进基层、政策宣传进基层活动。

xx省从2013年、20XX年分别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至今,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组成服务团队或互助组的签约模式,签约服务1350万人。社区形成“2+1”家庭医生加顾问等多种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043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560万人。2017年,全省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xx市从20XX年率先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已在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覆盖所有城区和近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全科医生团队328个,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签约对象,累计签约21万户,46.7万人。近期,全市将依据省政府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第3篇

区残联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系列宣传活动总结

2017年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我区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用系列关怀关爱活动多形式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签约的家庭医生用心为签约居民送去优质服务。

一是宣传、义诊齐头并进。xx镇港口卫生院开展“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活动,在卫生院门口人群集中处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同时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吸引了大批居民前来咨询相关政策并现场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xx镇下溪村村民夏玉明血脂高、左心室稍肥厚,乡村医生为其量身定制了治疗保健方案;另有一名残障村民行动不便,乡村医生上门为其办理签约服务。他们高兴地说,国家政策好,不仅为他们送来了健康,更节省了看病的钱。

二是选择重点区域,多形式开展宣传。娄庄卫生院为了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尤其是让农村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重点人群享受到更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立了以全科医生为首,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在马赛村进行了一次宣传活动。活动中,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分别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宣传、现场咨询、测血压、现场签约、随访、心肺听诊、糖尿病、高血压筛查及B超、心电图检查等,播放“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片”,利用显示屏投放宣传标语、为残疾人提供上门签约服务等。淤溪卫生院在武庄村卫生室开展为期半天的宣传日活动,在全镇7个村多媒体播放室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片。沈高卫生院利用健康团队下村体检机会,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在辖区内双星村开展“我和家庭医生有个约定”系列宣传活动。顾高卫生院临床医生及防保人员19日上午在夏庄村卫生室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播放公益广告,发放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同时家庭医生为居民进行了现场签约服务工作。

三是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让人舒心。罗塘街道康华二村73岁的宋奶奶,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0多年,还患有糖尿病两年。康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经常主动上门服务,为其测量血压、血糖,指导用药。宋奶奶激动地说:“家庭医生这么贴心,就像子女一样给予我们关怀,让我十分舒心。”淤溪镇的熊秋明老人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瘫痪在床已经20余年,马庄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经常上门为其服务。乡村医生说:“签约服务不仅是送健康,更是送温暖。”

全区共有2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开展了此次“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当日全区共签约2000多户居民,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接受咨询4000余人,宣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了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进了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推进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签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4篇

日前,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谁来担任家庭医生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其中,家庭医生将负责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其他专科医师和卫技人员也要与团队紧密配合,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居民如何自愿签约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签约居民有啥实惠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居民在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通过不断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签约服务如何收费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可以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进一步增强家庭医生团队控费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

如何激励家庭医生

第5篇

一、发展医联体意义十分重大

医联体是在一区域内,以一个实力强的医院为核心,纵向联合多个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分工协作关系而形成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医联体意义十分重大。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医联体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规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使医疗服务体系供给侧更加适应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展医联体有利于在医联体内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医联体有利于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更加注重预防为主,更加注重防治结合,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更加注重群体健康,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服务。

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发展医联体有利于建设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最大限度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率、效益,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

落实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发展医联体有利于“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总之,发展医联体有利于改变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条块分割、布局失衡、基层薄弱、上下割裂、重医轻防、效率不高现状的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助推健康江苏建设的有力抓手。

二、发展医联体政策措施明确

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江苏综合医改方案、“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以及江苏综合医改相关配套文件等对发展医联体在政策措施上都有明确要求。

统筹规划医联体建设。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以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为基础,以建立区域协同或分片包干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为基本思路,着力推进医疗资源纵向联合。根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任务、服务范围以及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县域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市区以三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市域以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龙头、省域以省属大型三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逐级、分片组建纵向医疗体。紧密型医联体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医联体内部资源整合。从发挥医联体内部各类服务因素最大效能出发,实现人力、技术、设备、管理、服务、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力发展基于医联体核心医疗机构的影像、检验、心电、病理、后勤服务、消毒供应、药械联采等中心,实现各类资源的集约化。

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建立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在医联体内部医师执业不受多点执业限制,推动上级医院管理和医疗专家在医联体内下级医疗机构担任单位或科室负责人、首席专家等,推动上级医院医务人员下沉、下级医疗机构人员上带。推动医联体内部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协作、开设联合病房等。建立统一的人员培训、轮训、进修等机制,实现医联体内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一体化。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实现急慢分治和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医联体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表彰奖励或整改。

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任务。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发挥医保引导调控作用。要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

三、江苏医联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医联体建设与综合医改同步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纵向医联体覆盖城乡医疗机构。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推进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形成了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各地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任务、服务范围以及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按县域、市区、市域、省域逐级、分片组建纵向医联体。医联体建设基本覆盖12个地级市,建有医联体187个,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都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徐州、常州等地在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推广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开展“院府合作”的经验,实现群众、政府、医院“三满意”的目标。

基层首诊制度全面实施。以提高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率为重点,省政府召开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推广淮阴区先进经验;将城市大医院一般专家、特殊专家各不低于20%的号源留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签约家庭医生,引导患者基层首诊;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适应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的需要,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和信息共享。

慢性病、重大疾病分级诊疗全面启动。以慢性病为切入点,完善一体化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广苏州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启动胸痛、创伤、卒中省、区域、市三级救治中心建设工作,构建融合预防、筛查、救治、康复为一体的分级防治网络。

推进基层健康服务模式创新。以医联体建设为重要载体,从政府层面加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力度。2016年7月,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截至2016年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覆盖到90%以上街道、乡镇,签约服务覆盖城乡890万户、2524万人,人群签约率32.14%,重点人群签约率44.8%,个性化签约率9.13%。江苏连续两年设立专项补助鼓励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建设,2016年重点支持了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经验。淮安市物价、卫生计生等部门联合印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明确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分担;镇江市通过组成医联体、推行上级医院与基层机构“全―专联合门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苏州通过“531工程”、“互联网+”、“残疾人群打包”、“私人订制”等方式服务签约人群,成效显著。

四、破解制约医联体健康l展的重大难题

尽管江苏医联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制约医联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逐步显现,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组织无序,缺乏统筹规划,有城市大医院“跑马圈地”的嫌疑;二是动力不足,主要是激励参与各方的利益机制没有形成;三是体制障碍,参与各方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办医体制机制不同;四是政策短板,医保支付、价格等政策制度不配套。要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各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共识,合力攻关,尽快取得突破,使江苏医联体真正成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必须实行统筹规划。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统领,以人民健康服务需求为中心,充分考虑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交通和时间成本等因素,加强对各类医联体建设的规划指导,防止出现无序状态,避免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促进医联体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意把社会资本办医纳入医联体建设统筹规划。

必须实现“三医”联动。在医联体建设中,医疗是核心,关键在于优化资源结构、促进优化资源下沉;医保是引领,关键在于发挥好医保支付方式对就诊行为和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作用;医药是保障,关键在于提高用药的可及性。在医疗方面,要大力发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在医保方面,要完善各项医保政策,尤其是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采取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按总额预付等多种复合式支付方式,引领人民群众在基层首诊。安徽省天长市在医共体内部实行按人头付费方式效果很好,值得学习借鉴。在医药方面,要根据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

必须加强信息支撑。要基于省、地市、县级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建立影像、检验等多个远程诊断、会诊中心,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开发多种面向公众的APP,实现就诊预约、健康监测、健康宣教等多方面的功能,提升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必须建立利益纽带。这也是调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动力机制。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明确并落实各级政府对医联体内各所属机构的投入责任。要完善医联体内价格政策体系,在收费政策上向基层服务倾斜。要完善医保基金分配和支付政策,合理分配医保基金,探索以医联体为单元进行结算,实施资金结合留用政策,调动各类机构的积极性。要完善医联体内利益分配机制,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第6篇

目前东莞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已超过2300人,到去年年底,全市已达到了每万名居民拥有1.6名全科医生。近日,东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下发了《东莞市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2015年1月起,东莞将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到2017年,全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达到90%。

卫生部门表示,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群众建立稳定、互信、契约式服务关系为原则,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双向转诊机制,为群众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基本满足群众的健康管理需求。此外,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也可以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签约人群:重点包括老人、儿童、孕产妇

今年上半年,东莞已经率先在寮步和大岭山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经验总结,《方案》提出了东莞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2015年,全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40%;2016年,服务机构达到70%;2017年,服务机构达到90%。

从具体目标来说,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镇街,启动当年与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均不低于15%。第二年,与重点人群签约率均不低于30%。第三年,与重点人群签约率均不低于50%。

此外,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镇街,启动当年辖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要达到20%。2015年,首诊比例达到35%。2016年,首诊比例达到50%。

人员配备:各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不少于2个

家庭医生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主体。《方案》要求,在东莞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团队为主体,通过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和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工作。

在试点家庭医生式服务时,全科医生不足是镇街社卫中心面临的最大难题。据统计,目前东莞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已超过2300人。到去年年底,全市已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1.6个全科医生的配比。这一数据虽然相对很多城市已是较高水平,但是按照每万人口配备2―3个全科医生的要求,东莞仍有一定的缺口。

以大岭山为例,目前有全科医师40多人、护士30多人、公共卫生人员10多人,而该镇常住人口有30多万人。按照国家的标准,每1000名常住人口中要有3名全科医师、3名护士、2名公共卫生人员,这样比较起来,大岭山镇远远达不到人员配置的要求。

对此,《方案》也提出,各镇街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不少于2个,每个团队至少为3人,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组成,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团队的责任医生。

根据要求,全科医生原则上要求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但在面临人手不足情况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全科医生资源,将条件放宽至接受省级以上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执业医师。

此外,《方案》鼓励各镇街根据辖区居民结构和服务特色,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增加妇幼医师、中医师等专科医师。

服务费用:按年收取,基本医疗费可享社保待遇

费用方面,家庭医生团队按服务合同约定的项目为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通过签订服务协议按年收取服务费。现阶段,服务费由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里划出5%设立的家庭医生式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过程中的人员经费支出和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等。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家庭用药指导、就医预约服务和转介转诊服务均属增值服务,不另外向居民个人收取服务费用。基本医疗服务部分,在莞参加社保人群,按照有关现行社保文件执行;非参保人群,费用自行负担。

绿色通道:大医院预约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中,“转诊”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如果遇到疑难、急重症需要转到大医院诊疗的患者,家庭医生可以及时为签约家庭成员开具转诊书,并为签约患者联系转介转诊就医时的预约或登记等服务,保证转诊患者得到及时、合理诊治。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转诊,《方案》提出,要开通双向转诊平台和“绿色”转诊通道,为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患者预留一定的就诊名额。这意味着,大医院专家门诊号和床位预约、双向转诊通道将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具体来说,按照要求,东莞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将严格执行《关于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有关规定,有专门科室负责双向转诊工作,设立基层转诊服务窗口或转诊专属区域,为经由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缩短转诊患者的待诊时间。

相应的,对从大医院回到社区就诊的患者,《方案》也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为已经二、三级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鼓励镇街 试点探索

“家庭医生式服务惠民、利民,希望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提高对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卫生部门鼓励相关的镇街开展服务。

为全面铺开服务,各镇街可以在辖区范围内选取2―3个条件较好的机构作为试点,试点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深入研究,探索解决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稳步开展。

要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服务理念、服务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为了加大激励力度,《方案》提出,要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户数、签约人员、服务落实情况、医药费用控制、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纳入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范围,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经费拨付挂钩。此外,在绩效工资分配、晋级晋职以及各类评先活动上,要向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以及责任医生倾斜,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基础。

来源:《南方日报》

包括三大内容

签约服务

城乡居民自愿与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帮助辖区居民自主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登记注册、选择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并签订服务协议。

协议有效期为1―2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户数由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不超过600户或2000人。

预约服务

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预约服务制度,开展电话、网络等多种预约服务,为其提供优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门服务

对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健康咨询、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

提供服务

1、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以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础,对签约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为签约家庭成员制订个性化的健康体检套餐,优先安排其在辖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同时,根据签约居民的年度健康管理情况进行健康分析,为续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并指导签约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

2、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家庭护理、家庭康复指导、用药指导及家庭药箱管理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3、就医预约登记服务:通过网络或电话为签约家庭提供健康咨询、预约、登记等服务。

4、转介转诊服务:规范转介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疗机构诊疗的患者,家庭医生要及时为签约家庭成员开具转诊书,负责协调转诊事宜,通过双向转诊渠道将签约居民转往上级医疗机构,并为签约患者联系转介转诊就医时的预约或登记等服务,保证转诊患者得到及时、合理诊治。让签约家庭享受到更快捷、更方便、更专业的就诊及健康保健服务。被转诊对象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回至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患者家庭医生团队的责任医生应通过转诊渠道积极主动、认真接收并阅读上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做好接收、随访、家庭康复指导等承接工作,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及其责任团队要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含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本地增加的服务项目)。

6、基本医疗服务: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可以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家庭医生要建立工作台账,每月要将门诊日志制表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存档。

第7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简单爱!”为你整理了这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绩卫健[2020]110号文件通知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自查,现将我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全面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根据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 6000元/年/人,伤残家庭 4800元/年/人的标准,及时打卡发放。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为其全额代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为其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对其中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老年夫妻,根据其失能程度及时发放护理补贴。对患有慢性病、大病的特殊家庭及时给予医药补贴。同时,我镇已连续多年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投保意外险,切实为计生特殊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是全面完善联系帮扶制度。镇卫计办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为每户特殊家庭确定一名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作为“双岗”联系人,同时安排了一名卫生院医生和一名“善根工程”大学生志愿者负责日常联系。并对工作调动的联系人,及时予以调整充实。每一户特扶家庭都有详细的工作台账,明确联系方式、服务内容。镇政府要求联系人切实履行职责,每月至少登门走访一次,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更是要登门走访,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关怀。及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健康服务。我镇确定了临溪镇卫生院作为全镇现有7户12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在便民窗口加贴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标识,提供就医便利服务。同时,镇卫生院每年定期为特扶对象安排一次免费体检。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家庭医生为每位特殊家庭对象建立健康档案,熟悉其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并提供优先就诊、转诊服务。

四是全面开展关怀慰问活动。镇卫计办通过组织户外郊游活动、知识讲座、家居环境清扫等活动,并在春节、端午及中秋等传统节日送上慰问品。通过系列活动建立贫困特殊家庭扶助关怀长效机制,让特扶家庭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今后,我镇将以本次专项行动自查为契机,切实建立起“三个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覆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目标人群。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各自责任,并发挥我镇独有的优势,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怀、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良好氛围。

临溪镇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6日

第8篇

**根据《聊城市卫生健康行业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聊卫发[2020]3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自查总结如下:

一、机构规划设置方面

**街道,辖区39个村(行政社区四个分别是金水湖社区、周店社区、产业园社区、葛海社区),辖区服务人口27808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26个,未覆盖辖区所有村庄,纳入省标准化8个因政府拆迁,现实际存在6个,一体化管理26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3个,**街道无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楼房,实际为39个村,无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规划。

二、基层医疗服务提升

我中心核定编制人数38人,在编在职人数35人,按学历结构划分:本科及以上10人,专科14人,中专9人,其他2人,按技术职务划分:副高级及以上0人,中级6人,初级22人,其他7人,按人员资质划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8人,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人,口腔执业(助理)医师0人,执业护士5人,执业药师1人,其他20人,其他,中医(药)2人,中共党员11人,全科5人,康复理疗1人,公共卫生10人,人事代理2人,包括1名卫技人员,合同制3人,3人均为卫技人员。现有西学中1人,全科转岗培训中3人。

三、改善医疗服务

我中心正在推进发热哨点建设,对候诊大厅设置相匹配的候诊椅,设有母婴室,在一楼大厅设有科室分布图和标识标牌,对老年人、军人、残疾人设有绿色就医通道,医院是缓坡型设计,适合轮椅通过,厕所也有斜坡通道,方便群众。一楼大厅设有热水供应处。

四、服务环境整治行动

完善保洁制度,对于室内室外环境严格管理,诊室标识齐全,设施设备摆放整齐,药品分类摆放,整齐规范。不存在乱搭乱建、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车辆停放,加强厕所环境卫生,严守无烟医院,本中心无乱搭乱建、乱写乱画等问题。

五、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行动

按上级要求进行开展诊疗活动,在候诊大厅和醒目的外墙上,实时电子屏进行药品价格公示,不乱收费,严格按照《关于公布聊城市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聊医保发{2020}4号)执行,随时接受上级的监督。

六、医疗服务医德考评、投诉管理、出入院人员随访

我中心正在建立医德考评制度、投诉管理制度、出入院病人全员随访等制度,在门诊大厅醒目位置张贴投诉电话,设置投诉信箱和投诉建议本。

七、特殊群体政策落实

(一)、贫困人群: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相关政策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上级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工作要求,现将**健康扶贫工作以来的情况如下:

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辖区现有贫困户394户,贫困人口687人,包含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四类疾病216人进行重点管理,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1人、结核0人,冠心病21人,脑血管病42人。

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级有关健康扶贫政策工作要求,成立以中心主任颜廷庆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任务,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管理,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和乡村医生组成的4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扶贫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每一位贫困对象都能享受扶贫政策支持。目前度假区贫困户394户,贫困人口687人。对辖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免费救治,并对需服药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免费发药政策。对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提供心理疏导、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指导等服务。

对辖区贫困人员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就诊、取药、检查、住院等优先对待,各窗口科室设置健康扶贫人员优先标识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我辖区四所医疗机构门诊看病就诊,实行“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并实行常态化管理模式。中心严格按照上级扶贫办要求,扎实开展对贫困人员的帮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群:中心心理障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情况如下:

心理障碍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2020年,我中心成立心理学领导小组,成立精神科门诊,有专业医师服务,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主要负责辖区心理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

2、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心理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精神科医师任成员,带动各村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根据居民的实际,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形成居民心理疾病防护网;

3、新冠肺炎期间,我中心切实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做好外来人员的心理辅导,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4、中心结合综治办、派出所,对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心理严重疾病的患者,实行严格分级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健康;

5、中心成立精神科,有专业精神科医师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我中心对现有128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建档管理,严格按照服务规范要求,每年至少开展4次面对面随访服务,每年至少开展1次健康体检并录入系统,对其中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免费救治,对需要服药者实行免费发药政策。

(三)、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等群体便民、优待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妇女儿童: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的要求,对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进行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访视以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开展相关保健服务,并记录相关随访信息;对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进行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问题处理等。

老年人:对目前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体检项目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截止目前老年人建档3945人,总人口27808人,2020年老年人健康体检人口3150人,并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老年人,针对异常情况进行干预。

残疾人:对辖区591名建档残疾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在随访和健康体检工作的基础上,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指导管理,针对不同残疾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扶持。

计生特殊家庭:目前,辖区拥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3户5人,纳入重点管理对象,实行建档立卡管理,5人全部建立专门档案,接受免费随访和健康体检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第9篇

根据2020年基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任务,现将**县2020年上半年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开展“两卡制”工作。

1.2020年,我县推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同步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6月9日,印发《2020年**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卡制”绩效考核方案》(卫健办〔2020〕69号),目前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布署信息化绩效考核方案。截止到6月28日,共形成工分635万分,拟于7月开展信息化绩效考核,校正工分值。

2.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加强对辖区人群开展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截止到6月底,我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5万份,建档率89.85%;其中高血压患者42749人,规范管理25928人,规范管理率60.65%;2型糖尿病患者12769,规范管理7693人,规范管理率60.2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912人,规范管理1736人,规范管理率90.79%;纳入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58319人,完成体检29177人,体检率50%。

3.充分利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平台,推进慢病管理医防融合,促进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

4.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居民的知晓率、感受度,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

(二)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贫困人口“应签尽签”。

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签实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截止到6月底,我县家庭医生共签约12.06万人,总签约率30.53%,其中有偿签约5.12万人,有偿签约率12.96%,重点人群签约7.8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6.21%;对有健康需求的贫困人口实行“应签尽签”,目前共有10904名贫困人口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贫困人口签约率为79.66%。有偿签约履约率达到87.56%,贫困人口履约率100%。

(三)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保障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消除“空白点”。

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公共卫生服务等4 项卫生健康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皖财社[2020]455号)的精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药品零差价补助按季度预拨、年终清算的原则,我县第一季度共预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731.24万,药品零差价补助23.8万,一般诊疗费按当月发生总额,次月全额拨付。第二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599.7万已打包到两个医共体牵头医院账户。5月29日,印发了《**县在职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含政办〔2020〕32号)并正在组织实施。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了村医的待遇,并通过有效的合理调配,目前我县没有村医“空白点”。

(四)继续做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5月底,76名参加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培训的学员已全部完成线上培训,县域内两所医共体牵头医院正在按人员类别组织实施线下培训,其中培训临床医师9人、骨干全科医生1人、护士22人、管理人员14人、乡村医生29人、骨干乡村医生1人。我县各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自评活动,全部通过系统开展了自评上报工作;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多次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业务指导培训。目前,运漕中心卫生院已接受第一次省级评审,存在问题正在整改中。

(五)努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1.做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母婴安全。上半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379人,建册1297人,保健覆盖率为94.2%;系统管理人数1034人,系统管理率为75%;孕早期产检1084人,早检率为78.6%;孕产妇产后访视1238人,产后访视率为89.8%;产妇孕产期血红蛋白检测1376人,检测率99.8%,贫血人数219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全县7岁以下儿童26376人,5岁以下儿童18852人,3岁以下儿童10568人,7岁以下保健覆盖11043人,保健覆盖率为42%;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管7331人,系统管理率69%。

2.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农村孕妇及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由专人管理,今年以来大力宣传和提倡待孕、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现已发放叶酸1764人,共计8031瓶。有效的预防了胎儿神经管缺陷,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县人口健康素质。

3.开展计划生育服务,落实国免项目。上半年我县婚检1825对,婚检任务完成率65.2%。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735对夫妻,评估高风险夫妻175对,并跟踪指导。今年上环138例,取环166例,人流7例。发放避孕药具约13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村医队伍人员匮乏,老龄化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基本公共卫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开展“两卡制”工作,实现信息化绩效考核,校正工分值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按劳分配。

(二)保障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

第10篇

区是市主城区,辖1个镇、8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4个社区,13个行政村,面积14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4万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5.8万人,占总人口的13.4%。区设置医疗卫生单位241家,养老机构10家,设置养老床位1500张,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家:区老年养护院、市老年公寓、区老年公寓、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其中,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市老年公寓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被评为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区政府出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8-2020年)》,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资源配置,对床位在15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或护理站,150张以下的鼓励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二)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是设计符合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服务包。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设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服务包,2018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8237人,其中有偿签约5680人,签约履约率达97%。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评估及针对性健康指导。二是提供预约转诊服务。2018年全区通过基层首诊转诊老年人1500人次,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农合提高5%的报销比例,降低30%住院门槛费,减轻签约老年人的就医费用。

(三)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一是推进医养融合。全区4家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务室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床位护理、常见疾病诊断、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需求,2018年,全区4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老年人诊疗服务1648人次。二是加强协作配合。6家养老机构按照就近原则,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老年人诊疗服务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展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2018年为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600人次。

(四)在医疗机构中开展健康养老服务。一是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服务。依托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为辖区老年人家庭开展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2018年全区登记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58350人,为40348名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规范化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69%。二是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全区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162个,为辖区部分高龄、重病、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满足特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三是推广老年人喜爱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馆,满足老年人对推拿、针灸、穴位贴服等中医药诊疗服务的需求,目前已建设标准化中医馆3个。

三、下一步打算

继续在“合”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做到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合理推进。

一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

三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医院老年病区以及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机构建设,拓展老年人健康服务。

四是探索以居家护理、社区护理为主,机构护理为补充的长期护理制度,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

第11篇

根据本团队月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团队工作实际情况特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及服务区域

组长:佟海霞(第三团队长)

组员:王秀媛(家庭医生)   刘成龙(公卫人员)

      朱  鹤(责任护士)   董  冰(医生助理)  

      孙国艳(医生助理)

周德山(莲花村乡医) 王  会(裴家村乡医)

郝  志(沙家村乡医) 王  冬(东莲花村乡医)

第三家庭医生团队主要负责,万昌镇莲花村、裴家村、沙家村。

二、服务效果:

1、我团队在四月份为辖区内的老年人以及贫困人口开展了健康体检工作,其中老年人体检为518人,完成了月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其中贫困口体检工作完成的不是特别理想,没有完成月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体检完成我团队工作人员对化验单反馈的工作开展的较为不错,由老年人管理人员进行电话确认,其中群众的反馈还是比较理想的。(敬请期待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

2、对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开展了以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保健知识授课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总计听取讲座人次数达到50人次。群众大部分都是可以理解授课内容的。

3、对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开展了随访工作,我团队共计管辖精神病患者42人,对精神病患者随访工作我团队工作人员不敢大意,每入一户都会详细询问其现况以及对家属讲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本月我一例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现象发生。

4、对贫困人口随访工作由我团队工作人员配合院内医生完成,我团队圆满的完成了对管辖内的154名贫困人口随访工作,对贫困人口健康卡的使用方法都可以说的出来。

三、取得效果

1、根据各项工作的开展使我辖区内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认可以及认同可以上一个层次。

2、开展随访工作可以让我辖区群众身心健康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保证。

3、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以有一个更好确认,对存在的一些隐疾可以及时掌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及时对辖区内的居民开展各类活动。

2、在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做好宣传,让群众更好的了解家庭医生。

3、对没有体检的贫困人口要根据情况及时开展,争取在年底覆盖完成。

第12篇

一、医改工作目标任务

2017年3月28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刘延东副总理针对医改工作任务,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在“五项制度”上实现新突破(“五项制度”是指: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效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同时重点抓好十项具体工作:一是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三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四是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的“六统一”;五是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六是认真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七是大力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八是全面启动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九是加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十是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于2015年10月30日、 2016年10月31日正式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县三医院、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7月31日起取消药品零加成,同时完善了补偿机制,目前我县所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全覆盖。

(二)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根据省医改办《关于推进湖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见》和省卫计委《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县19个镇(区)成立347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20.8万人,签约率达到28%,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完成22.7万签约率达56.5%

(三)建立县域医共体,推动分级诊治疗制度。

1、医共体组建初步完成。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具体实际,通过各方论证,共同达成遵循市场竞争,防止垄断原则,按照区域划,以县四家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分别与23家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组建的4个县域医共体已挂牌运营,目前运营状态良好。

2、医联体建设初显驺型。在建设4个县域医共体的同时,为发挥医共体之间的技术特长好优势,以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分别成立了中医、妇儿专科联盟,强化了医共体之间的技术协作。同时,各个医共体牵头单位分别与上级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如县中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儿童医院联盟,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协作网络,技术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3、分级诊疗工作逐步推进。把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基层首诊的重要抓手,同时要求医共体牵头单位向每个成员单位派出一名医生长期坐诊,定期组织带教查房,培训学习,手术指导,不断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各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专人负责,提供优质服务,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人次明显上升,县外就诊率控制在10%以内。

(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完成。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按照总额预算、过程监管、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提取一定的风险基金后作为总预算指标,按人头交由“医共体”包干,对”医共体”之外的县内外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之结算,把医疗购买力变成医疗服务成本,同时推行按人头、按床日、按单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强化监管力度,从而推动了我县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快速提升。

(五)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一是梳理公立医院收费项目,严禁抬高收费标准或另立项目收费,确保收费有据可依。二是全县公立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自2017年12月31日后药品采购全部实行“两票制”切实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三是对高价值耗材、试剂及骨材等实行公开招标,阳光采购,挤干虚高价格水分。四是将控费十项指标纳入年终考核,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不超过10%

(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每年完成3—5家“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计划3—5年完成80%乡镇卫生院“四化”创建。二是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进展顺利。将龙港、洋港、三溪等三家乡镇卫生院康复理疗科特色科室和枫林镇卫生院外科列入创建特色科室,不断加大投入,打造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科室。三是卫生室建设项目有序推动。全县390个村卫生室已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人员缺编问题。2011年镇(区)卫生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时核定编制1441人,除开两镇一区152人,预留招聘人才65人,在岗编制数为1224人,其中有编790人、人事代理423人。到2017年底在岗有编712人,人事代理358人,计1070人。包括预留招聘人才65人共缺编219人,很大程度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根据黄石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黄石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医改组【2017】3号)等文件精神,应及时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建议县编办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退一补一”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考及时补充卫生技术人员。

(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我县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没有得到解决,乡村医生们的意见很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卫生医疗工作的改革,建议根据鄂政办发【2015】90号文件精神落实我县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政策。

(三)财政补偿问题。改革前乡镇卫生院是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部门把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一并统筹纳入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很大程上度影响了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质量,根据黄石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黄石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医改组【2017】3号)等文件精神,基层医疗机构不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包括人头费、办公费、人才培训经费、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经费等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建议1财政部门在保障基层医疗卫生运行经费的同时,不得将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与基层医疗卫生运行经费“打捆”拨付,2人事代理人员人头费应一并予以预算3四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公共卫生服务发生的支出等专项补助也应纳入财政预算,从而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四)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问题。根据市医改办《关于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黄医改办【2017】7号)文件精神,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要取消药品加成,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助来弥补。由于县级公立医院物价价格调整需经市物价部门批准,我县中医院虽多次申请市物价部门,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政策至今尚未到位,建议县政府协调物价部门积极沟通上级物价部门,尽快将我县中医院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到位。

(五)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医改十项工作之一,文件要求构建互通共享、业务协同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层数据库,打通各类医疗机构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搭建医患双方交流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健康咨询、患者反馈、健康管理提供便利,在推动医改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完整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系统内难以承受,鉴于其他县市信息化建设资金均由政府出资解决的情况,建议县政府予以支持解决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医共体推行双向转诊制度,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2018年底以前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较2017年上升30%,县外住院人次下降5%。

(二)逐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和村卫生室村医开展“1+1+1”组团签约,共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考核机制,将签约服务人群住院率等管理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与家庭医生报酬挂钩。

(三)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四)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医共体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医共体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远程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