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时间:2022-06-24 20:2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1篇

读完《一位母亲家长会》,我不禁为那位母亲对那位妈妈对孩子的爱感到温暖。

其实,不就是简单的参加家长会吗?然而,却表达了妈妈深深的爱。文中讲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都遭到老师的批评,可他的妈妈回家后并没有责骂自己的孩子,而是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自己的孩子,最终使孩子取得了成功。

这位母亲伟大的事迹,让我想到了有一次在电视上看一件事。有一个5岁的孩子,他的爸爸教他写毛笔字,他的妈妈还要求他每天写一页,他呢,总是没有耐心,随便在纸上乱写一番,然后随手一丢,这时,他的妈妈总会走进来,对他说:“你写的不是很好吗?比昨天写的就漂亮多了,为什么要丢了呢?”就是他母亲对他的鼓励,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书法家。

无论是那位书法家的妈妈也好,文中那位妈妈也罢,她们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让我悟出一个道理:母爱是伟大的,比如那位妈妈,即使别人怎样数落她的孩子,怎样看不起她的孩子,她都会用善良的谎言去鼓励她的孩子,那位书法家的妈妈也一样,即使他写的再不好,她的妈妈也会为了让他有信心,说他写的很好,是她们的妈妈让他们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妈妈对我们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我才懂得了,世界上每一位母亲,都是最伟大的,她们在背后的努力,是我们看不到的,她们是我们成功背后的英雄,或许,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也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对待她们。

第2篇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名字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第3篇

    我当教师已有六年,做班主任也有三年,参加和召开过多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校方都事先筹划、高度重视,教导处、年级组认真布置、统一要求,班主任们更是精心准备、聚焦每个学生,学校各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和服务。可以说,每次家长会的顺利召开,着实需要校方付出很多,特别是为方便家长到会,一般都会选取周末。当然,家长会毕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辛苦再多,校方、教师们都无怨言。尤其是班主任,非常珍惜每次与家长们交流的机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材料,撰写发言稿或提纲,甚至使用多媒体,以期尽可能全面展现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一般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召开家长会的时间,要求其转告家长,有时更早并且多次提醒,特别嘱咐最好是父母亲自来参加,如果家长有事都不能来参加务请家长提前说明,希望家长按时到会。除此,年级通知栏上也会提前写明召开家长会的信息。然而,每次家长会总有部分家长不能准时到会,拖拖拉拉,开会时间经常被迫延迟。给我打电话的家长较多称才刚刚听孩子说家长会的事,单位忙来不及调班,请不了假,说有时间到学校找我当面交流。教师的时间也很宝贵,他分属于每个学生,而不单单是为某个学生或家长服务。但只要家长来访,老师都会很耐心的接待。事实上,真正能来的还是屈指可数。另有个别家长既不到会也没有与我取得任何联系。针对于此,我想对家长们说:

    首先,参加家长会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一种很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也是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一种很重要的渠道和机会。家长会既是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家长们应尽的义务。高中三年,有些家长甚至一次家长会都没有参加过,也没有主动联系过班主任。即便孩子较为自觉、成绩也不错,参加家长会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很难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心理变化,在与子女的交流中就有可能陷于被动。有些家长本身就是不重视家长会,有时确实抽不出时间,可有时未必。因为要参加家长会,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如果要是其它在他们看来关系密切、很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有时间。

    我有过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家庭确实有些困难,为了生计、为了子女的学费,家长们整日辛苦奔波。可是,为了孩子的事情,他们舍弃很多,哪怕失去一份零工,他们也会准时参加家长会,有时孩子的父母都来。本届初期,我曾经给一位没有来参加家长会也没有提前或会后说明的家长打电话,孩子母亲的言语是“家长会没有什么,去不去都一样,我在做生意挣钱,我很忙”。不由分说,两种情况自然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孩子后来自动退学了,当与其家长联系时,孩子父亲竟说“我不知道,孩子的事情都是由他妈管,我在外地”。

    第二,参加家长会是家长对孩子有信心的表现。

    当前确有不少家长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堂而皇之的转嫁到了学校、老师的身上,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交了学费就万事大吉,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总是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付出。如果说学校、老师或者其他什么人要比父母更加关心重视自己的孩子,那么身为家长是否既感到高兴又有些酸涩。工作五年来,我很不乐意听到的一句话是“老师,我的孩子请你多费心了,请你多关照”。家长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教师有职业道德,与很多其它职业一样。而想把一个教师当好,除了职业道德外应该还需要良好的品德,应该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与学生相处,言传身教。所以,一个富于职业道德的教师既不会偏袒这个学生,也不会放弃那个学生。每次我给家长的回答是“我们会关心每一个学生”。可是,客观上一个班级只有几名教师,而且老师还要教不止一个班级,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那么每个学生身后的家长一般至少有两个人,两个人对一个孩子,甚至更多人对一个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我忙,我没有时间来管孩子,我管不了孩子。少投入,多产出,急功近利,这样想和这样做的家长确实不少。孩子的成长不是简单的机器零件的组装,而是充满情感、富于理性,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在一个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孩子的身后,一定有父母更多的艰辛和持久的付出。有些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家长管孩子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了管一下,不高兴了管一下。如果连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失去了信心,那么身为家长还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别人关心自己的孩子。

    第三,参加家长会是家长对教师的一种尊重。

    家长会是教育工作、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每个认真工作的班主任一定不会忽视,花上不少时间精心准备。每次会后,班主任还会耐心细致地与需要和愿意个别交流的家长单独沟通,不管多久,直到最后一位家长。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是一种美德,尊师重教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家长应按时到会,自觉维护会场秩序,他人发言时保持安静,把手机关闭或调成振动。如果确实需要接打电话,可到教室外面,以给我们的学生、大家的孩子作出表率。“言传身教”不单单指教师,家长也是学生们的一面镜子。

    进入高中,面临高考,时间更为紧张,节奏更快,学习压力较大,家长会自然也会增多。希望家长们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重视起来。孩子大了,不是不用管了,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反而更需要我们的关心爱护,给其正确引导。如果方法得当,经常与老师沟通,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和合理建议,孩子是可以管得了的。大到国家,小到学校,说是对学生负责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孩子的人生要靠自己走,可是却密切关系着每个家庭。我想无论怎样,身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职责和良心。

第4篇

一、不失时机的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鼓励对学生有极大的作用。我曾经读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文章,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了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他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时,唯有震撼。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啊!同为父母的我们遇到孩子的这种状况时,首先是难过,继而就是生气、埋怨甚至于斥责,那也是一种爱,失当的爱。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故事中的母亲无疑是一位充满了智慧的妈妈。她深谙鼓励的作用,并把“鼓励”演绎得精妙绝伦。在儿子顽劣、调皮的时候,她没有去斥责打骂,而是用鼓励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正是妈妈的一句句鼓励,使儿子一步步走向成功。有一句话叫:“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故事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二、大力加强赏识教育,转变育人理念

当前的家长和很多的老师,在考试的压力下,只看到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其它长处和优点;惟分数论,以成绩论英雄,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唯独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严重偏颇的教育思想和做法对培养孩子极为不利。

1.提倡赏识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家长和老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成先进的思想,尤其是赏识教育的思想,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首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老师,在赏识教育法中提倡家长“回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上去”,教孩子学走路和说话,往往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百分之百的高效、百分之百的快乐。这种思想和做法就是贴近了教育的根本,符合了孩子成长的需要。

2.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我们家长的努力。正如周老师所说的:要不断学习,不断改善自己,做一名智慧型家长,父母要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甚至欣赏、享受这种差异,欣赏、享受这种失败。我们别无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以鼓励为主,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相信小小的鼓励,产生的神奇效果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5篇

教育部:“普九”债务由政府承担

前不久,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工作。对一些中小学校关心的“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通知指出,各地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财政等部门,对“普九”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和锁定,明确由政府承担,把学校从债务中解脱出来,避免因债务纠纷造成“封校门”等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发生。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对农村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提出五个“严禁”

教育部不久前发出通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提出五个“严禁”。

这五个“严禁”是:农村中小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教科书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代收的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必须据实结算,结余的费用要及时退还学生,严禁学校截留;严禁向不寄宿的学生收取住宿费;伙食费只能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按照成本收取,学校举办食堂严禁以赢利为目的;严禁通过举办各类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

(摘编自新华网)

城际特快

■上海

市区名校与农村学校“联姻”实施委托管理

不久前,在上海市教委的“见证”下,该市19 所中心城区学校、教育机构与19 所农村学校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金山、松江等郊区县教育局与徐汇和卢湾等中心城区学校或机构签订协议,委托其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管理辖区内的农村学校。这种委托管理模式,是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农村义务教育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该项工作还包括“第三方”评估。各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委托评估机构,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初始状态进行评估,两年之后,被委托管理的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才能通过达标验收。

(摘编自《解放日报》)

■山东青岛

各区市实现教师“同工同酬”

“原来许多农村教师因工资待遇低不安心工作,现在青岛市各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统一了标准,农村教师一门心思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山东青岛莱西市武备镇中心中学教师周日光告诉记者。周日光2006 年前每月工资只有1437 元,比城区同级教师工资要少,而且工作条件还艰苦;现在,他每月工资实发2218元,增长了781 元,和城区同级教师拿一样多的钱了。

在农村教师工资统一发放的基础上,2007 年,青岛市在区域内基本实现了城乡教师“同工同酬”。(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四川成都

一中学设“毕业门”校长鞠躬897 个

897 个初中毕业生,每人走过学校在毕业典礼主席台上专门搭建的“毕业门”时,校长都亲手递上“毕业贺书”,并向学生深深地鞠躬!平时威严的校长的这一举动让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动得热泪盈眶……2007 年暑假前,成都某中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当着2000余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面,校长给每一位毕业学生鞠躬,以此感谢和祝福即将走出学校的学生。

毕业典礼结束后,很多学生还在谈论校长给自己鞠躬的事。初三(9)班几位同学告诉记者:“毕业了,应该是我们给校长、老师鞠躬,没想到校长给我们鞠躬,我们很感动。”

一位家长说:“ 校长给我孩子鞠躬时说‘高中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一流大学。’ 我和孩子约好了,3 年后孩子考上大学的时候,我一定带他来给校长深深地鞠个躬。”

(摘编自《成都晚报》)

■湖北武汉

小学生另类答题让教师傻眼

不久前,在湖北武汉汉口某小学的一次语文考试试卷中,有一道专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的试题,题中给出了“海内存知己”、“莫愁前路无知己”等上句,要求学生填写下句。

考试结束后,各年级教师交换阅卷时发现,有的学生在试卷中答道:“莫愁前路无知己,钱多自然有红颜。”“海内存知己,纽约有别墅。”……

据写出这些答案的学生说,因为课外书看得少,所以根本不知道怎么接下句,就根据平时看的一些影视剧情节,瞎编一句写上去了。

一位老师说,现在,许多孩子回家就看电视,而且大量的言情剧在黄金时间播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极少,孩子们选择的余地很小;另一方面,根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小学生家庭作业量很小,而不少家长很少引导孩子阅读课外读物。孩子出这些“洋相”,全社会都有责任。

(摘编自《楚天金报》)

■湖北武汉

某小学将家长会改成“家长夜校”

夜幕下,孩子们在操场上载歌载舞,展示特长,到场的1500 余名家长兴奋不已。这不是文艺会演,而是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家长夜校”。

“传统的家长会是在工作日举行,每次召开家长会,总有家长无法参加,这使家长会的效果大打折扣。”该校教导主任说。为此,学校将家长会变成“家长夜校”,时间定在晚上6:30 ~ 9:00,下了班的家长都能从容地与会,到会率大多达到100%。

该校的家长会变身“家长夜校”后,家长会也由一学期一次增加到一学期多次,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些教育专家在夜校里就教子问题、辅导学习的问题给家长进行点拨。

(摘编自《楚天金报》)

■河北沧州

一教师创办“母亲俱乐部”传授“教子经”

不久前,河北沧州市新华区教师龚宇牵头创办了民间组织―“母亲俱乐部”,请专家就如何教育孩子等问题对母亲们进行免费培训,此举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

据龚宇介绍,沧州市新华区教育局2003 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 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教子方法不科学,渴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

“母亲俱乐部”每个月开一次课,由各校选拔的十几位有经验的教师专门授课;清华学子、科大少年班学生的母亲也是这里的兼职教师;“母亲俱乐部”还定期邀请全国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做报告。此外,还安排有一系列亲子活动。

(摘编自新华网)

■浙江宁波

某小学试行“免考”制度六成家长反对

2007 年上学期期末,浙江宁波江东中心小学决定率先在全市试行“免考”制度,160 名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被准许不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将以满分计。但令人吃惊的是,“免考”制度遭到了其中6成多学生家长的反对。

部分家长认为:如果现在不多参加考试锻炼锻炼,孩子以后参加中考、高考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摘编自《东方早报》)

海外观澜

■英国、美国

实验认为,儿童天生会算术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不久前说, 从未学过加减法的儿童也能大致算出数字很大的数学题。这项研究是对儿童天生数学能力的新发现。

他们说,儿童早期在数学上遇到的困难可能与必须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关。他们的发现有助于利用更好的方法向儿童教授数学。

诺丁汉大学的卡米拉• 吉尔摩、哈佛大学的伊丽莎白•斯佩尔克及其同事对若干名5 岁~ 6 岁的儿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然后在《自然》周刊上发表了文章。

斯佩尔克说,研究者们早就知道成人、儿童、婴儿和动物都有数字感。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知道数字的儿童能够在遇到符号算术时利用这种能力。

在一个实验中,儿童听到这样一段话和一个问题:“萨拉有64 颗糖,她送掉13 颗,而约翰有34 颗糖,谁的糖更多?”在孩子们听到这段话的同时会出现一些简单的人像和数字。

第6篇

近年来很多教育界人士都在呼吁净化教育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家长,社会,学校三方密切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事实上,社会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争取家庭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和陶冶性却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时老师还要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有时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们还需与学生家长打电话交流;当我们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时,也会请家长到学校,联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但是当家长被“请”到学校后,部分老师便把对学生的怒气发泄到家长身上,将学生的“罪证”向家长述说,结果让很多家长无地自容,不知所措甚至怒不可竭,家长要么连连赔罪道歉,要么对孩子粗暴责骂甚至拳脚相加,使得学生遭受皮肉之苦,丢尽颜面,于是便对老师“怀恨在心”,造成以后教育过程中的说谎欺骗等对立情绪,得到事与愿违的教育效果;学生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家长会后——暴风雨即将来临。上述情况都是缘于有些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不注意说话的技巧,没有掌握好语言的分寸,造成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误解,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笔者担任了近八年的初、高中班主任工作(包括一个初中“慢班”),与很多家长有过面谈和通电话,也多次主持和参与家长座谈会,认为老师与家长交流时应特别注重谈话的技巧和艺术,这样既可以达到“请家长”或开家长会的目的——帮助学生改掉缺点,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又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塑造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热心。当家长被请到学校后我们应以礼相待,无论是招呼问候还是让座递茶,我们都应不失礼节,要做到热忱待人,给予学生和家长充分的尊重,让家长觉得作为教育者,他们和老师是平等的。尤其是在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说话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平易近人,要记住我们请家长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教育学生,而不是告状或发泄怒气。在我的办公桌旁随时都安放着一条“客人”的凳子,以便学生或家长来访时就坐;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先跟他们拉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找共同语言,再讲述学生的表现,让谈话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让班委组成一个接待小组,负责家长会的全程接待工作,让家长觉得自己是宾客,而不是来接受老师门告状,同时也消除少数家长“怕”开家长会的心理。

二要虚心。教育对于教师是专职工作,我们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上优于家长,而广大的家长由于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许欠妥欠佳,在与老师谈话时也许会用词不当,语气不委婉。但是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因此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们不能以内行的身份,而要虚心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同时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以及处理一些棘手问题的途径。如果少数家长因气愤或其他原因出言不逊,甚至找借口责难老师,我们不能针锋相对,而应缓和气氛。曾听说有些家长“怕”开家长会或者“担心”老师打电话,也许就是一些老师不注意与家长谈话的技巧,常常不客气地批评家长“失职”或将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让他们对老师望而生畏。

三要耐心。我们所面临的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原因,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生的学业情况等不甚了解或不能理解,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向他们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许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中后的考试分数与初中时相去甚远提出质问,我们就应向他们说明初、高中在学习的广度、深度、难度以及教法和学法上的变化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增加对老师的信任,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在谈话过程中除了“倾诉”,我们还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因为家长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也会有苦衷,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谈话,发表意见,三方开诚布公合谋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要诚心。曾经有两位母亲告诉我:在家长会上她们满怀希望地向数学老师打听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数学老师却简单地断言“汝子不可教”。两位母亲伤心之余便只好对这位数学老师敬而远之——之后的家长会再也不敢与数学老师单独交换意见,孩子也因此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高中毕业会考也没能通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并与家长站在同一角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长看成自己的朋友,为学生的发展与家长精诚合作,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我常常对家长说“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一定会尽力教育好孩子”。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也时刻记住我向家长们的承诺,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非常注重人际交往的艺术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伟大工程,担任教育工作的教师就更应该加强说话艺术的修养,在与家长交流时做到不卑不亢,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以发展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合作的精神,友善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满意,让自己成为一名为社会认同的教师。

(责任编辑:刘军庆)

来稿日期:2012-06-24

第7篇

在丹麦,把孩子放在外面“置之不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丹麦的年轻父母经常把孩子“搁”在住所外的院子里午睡,只是偶尔从楼上的窗户往下看看。

丹麦是欧洲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高税收政策支撑下的高福利给丹麦百姓提供了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多种优惠,使得社会安宁稳定,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因此,丹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另外,同其他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相比,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不少人认为,孩子“独自在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可丹麦的年轻父母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们总忘记带回自己的孩子。这时,警察就成了最好的保姆,他们会把大街上长时间无人领取或是在草坪上酣睡的小孩一个个送回家。

two 一对一的家长会

crystal是一位生活在丹麦的中国妈妈,在她的脑海里,中国式的家长会故名思意就是全班同学的家长们一起听班主任老师对全班成绩及学生个人成绩进行汇报和点评的会议。然而在丹麦,自从儿子上了幼儿园,她却参加了与中国式家长会截然不同的形形的丹麦式家长会:有新学年刚开学幼儿园组织的新生家长见面会;有为选举幼儿园董事会成员举行的选举会;还有圣诞节期间组织的类似Party的家长会等等,而令她感触最深、启发最大的,是一次只有她一个人参加的丹麦式家长会…

刚接到通知的时候,Crystal还奇怪怎么这次只给她一个人开家长会呢?于是开始怀疑是不是他家儿子棒棒特淘气,老师找她个别谈话?但问过其他家长后得知,大家都要参加“一个人的家长会”,只不过安排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Josephine的妈妈从小在丹麦长大,她告诉crystal,在丹麦大多数的幼儿园或学校只会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告诉家长本人,不会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例如张三哪方面比李四强之类的话绝不可能从老师嘴里说出来。同时,当老师面对学生时,也不会在学生们之间进行比较。Crystal恍然大悟,原来这种家长会其实是学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表现的家长会,为保护孩子的隐私权,在丹麦一定会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即老师们只面对一个孩子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的表现,不论孩子表现好与坏,绝对不会让其他家长知道。

“一个人的家长会”让crystal对丹麦学校的这种保护孩子隐私权的做法赞不决口。曾经有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说过:“只有青少年时期被人尊重,并学会尊重别人,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保护孩子的隐私,是尊重学生及其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些对人彬彬有礼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或学校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蛮不讲理、行为粗野的孩子,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伤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一个人的家长会”多少应该有值得国人借鉴的地方。

three 拥抱自然,接近动物 丹麦孩子的必修课

印象中,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之一就是由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春游”了――因为可以带上好吃的零食,去郊外疯玩一天,暂时忘记学习和考试的烦恼。相比我们那时的一年一天走出校门拥抱大自然,生活在丹麦的孩子们就幸福了许多。

在丹麦的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拥抱自然,接近动物”才是丹麦孩子的必修课。他们被允许有时间和空间接近大自然和小动物。

在丹麦,上到丹麦政府,下到丹麦家长都崇尚让孩子快乐地度过童年。丹麦的儿童教育也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儿童适应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大些,则将重点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并多元地认识自己。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丹麦的家长更喜欢带孩子到森林或海边野营,或干脆到荒山野岭里过几天“原始人”无电无水的日子。他们鼓励孩子们爬树,在草地里打滚,在泥坑里踩水,到海里捞水草,观察池塘里小蝌蚪的变化……因为丹麦的父母认为做这些事情才是一个孩子的天性和自由一孩子本该就是这样度过他的童年时光的,而不是逼迫他们待在房间里学习书本知识。

在丹麦某些幼儿园来,每周一,是幼儿园雷打不动地“MDnday walk”――即幼儿园集体出游的日子(除非天气极其恶劣)。每逢周一,小朋友有时候会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步行在大街小巷学习交通法规;有时候老师会带他们乘坐公共交通观赏市容市貌;甚至有时候老师们会将他们带到某商场里集体逛商场――教他们怎样购物。当然,更多的“Mondaywalk”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到附近的公园去拥抱自然,接近动物。

丹麦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小就培养了孩子主动好奇的精神。丹麦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从不会与别人比较,他们自信又快乐,并极具创造力。

其实仔细想想,拥抱自然,接近动物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也许比啃书本学的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要知道,丹麦区区500万人口,历史上就曾经出过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足可以证明他们的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four 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从娃娃抓起

丹麦是一个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在道路交通量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道路交通事故却呈下降趋势,这和丹麦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以及丹麦政府对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他们交通事故下降的根本原因。

丹麦政府高度重视培养儿童从小就具备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丹麦政府明确规定,丹麦儿童6岁时,就会开始在学校接受正规的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对于学龄前儿童,丹麦政府也有一些培养良好交通意识的手段。丹麦的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走出幼儿园,到大街上徒步“旅游”。走在丹麦的大街上,无论是在繁华闹市还是在曲径通幽的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几个老师带着一队孩子在徒步行走。老师们会在走的过程中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介绍给孩子们。有时候,老师们还会带孩子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或去远一点的公园游览。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老师们不仅教育小朋友要懂得上车排队,要照顾老人,推婴儿车的人和残疾人,更是会将沿途的交通标志一一教给小朋友识别。

在哥本哈根社区的儿童俱乐部还有专门以“丹麦交通”为主题的公园。在这种公园里,有专职的老师在挂满交通标志和城市地图的教室里定期给孩子们普及交通法规。更有完全模拟哥本哈根的“公路”:什么红绿灯啊,车行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斑马线,停车场,加油站等一应俱全,完全和真的一样,只是小了几个尺码而已。同时,公园免费提供可以让孩子们脚踏驾驶的四轮车,让孩子们在模拟公路上模拟行驶,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five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安徒生的“父教”故事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住在奥登赛城的贫民窟。父亲是一名鞋匠,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喜欢文学。母亲是个洗衣妇,虽然没受过教育并且迷信,却引导安徒生进去了民间传说的世界。那里住着不少贵族和地主,那些贵族地主们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这些富家子弟有时还欺负安徒生,瞧不起安徒生。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是一点也没有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第8篇

一、礼貌待人,尊敬学生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用理智的情绪,面带微笑,讲求谈话的方法和策略,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真诚、坦率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也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家长看到了孩子进步的希望时,对老师也会肃然起敬。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埋怨、数落、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二、指导家长定位父母角色,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困惑,不知从何做起。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引导家长定位好父母的角色,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爱护孩子,要明白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告诉孩子:旅行比上课重要:主见比顺从重要;兴趣比成绩重要;良知比对错重要;幸福比完美重要;信仰比崇拜重要;成长比输赢重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只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便足够!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能单面的认为教育是母亲的事,要让家长意识到。父亲和母亲都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这样一句话:“我外出,家是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家是幸福的港湾。”这句话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要家长明白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幸福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使孩子学习轻松、有兴趣,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家长必须给孩子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要对学校、对老师有积极的态度;还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刊杂志,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家长也要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教育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视。班主任应指导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并要细心检查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休息习惯等等。一个好的习惯将终身受用。

四、家校合作中的尝试和设想

(一)为了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建设家长委员会,对于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协同机制,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给家长委员会成员提供场地,请家长委员会成员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1.认真协助班主任及班委会筹备或策划班级家长会,并负责安排家长发言。

2.负责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安排家长到校为学生上课或辅导。

3.积极传达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家校合作工作。

4.安排家长到校听课并汇总评课意见,与老师交流。

(二)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办出多元化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可以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表彰优秀家长及学生;还可以由家长、学生谈经验或感悟观看励志或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也是家长与孩子心灵的对话。

(三)利用家长的职业特性,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利用家长的职业特性,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家长职业特性,开展艺术辅助活动。利用班会、家长会等时机,家长讲述工作感悟、人生体验等。

第9篇

【关键词】尊重;赞美;自信;快乐;动力;惩罚;宽容;期待;成功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给原本颓唐的心理带来蓬勃生机,也可能使原本失去信心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赏识是前进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

一、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

一位专家说:“不要说你的孩子笨。第一次说孩子笨的时候,他会不相信,产生质疑,我笨吗?第二次说孩子笨的时候,孩子会有点儿不自信,我真的不如别人吗?当第三次说孩子笨的时候,孩子就会不再怀疑,非常肯定的给自己下了定义―原来我是真的笨。”就这样,家长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无形中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笨孩子”。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期盼收获、肯定和赞美,良言一句三冬暖。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学会赞美是何等的重要。

有这样一个感人、深思的故事: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她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建议她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母亲很心酸,但她还是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没有让妈妈喂。

孩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孩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母亲流下了眼泪。但她回到家里,却对孩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第21名。”母亲说这话时,她发现孩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亮光,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他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了,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按照她孩子现在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有点问题。回去后,她欣喜地告诉孩子:“班主任对你很满意,老师说了只要你再努一把力,就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后,孩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孩子哭着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您能欣赏我……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位成功教育孩子的母亲,是她总是以赏识的眼光,发展的眼光鼓励着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一步一步地成长,才有了孩子现在的成绩。她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二、孩子要学会赏识孩子

人总是喜欢被称赞的,不管是几岁的孩子还是古稀的老人,都一样喜欢听到别人的称赞,因为在相互真诚的赞美中增强了自信,完善了自我,愉快了心情,消除了烦恼或疲劳。

“看我露一手”活动结束后,老师不经意间听到两个一年级孩子的对话:一个孩子羡慕地说:“你真聪明,能打字谜让我们猜。”另一个孩子歪着头,笑着说:“我喜欢猜谜语,我妈妈就从网上搜谜语教我猜。你表演的过桥也很好看呀,还有你写的字最漂亮,老师说我长得漂亮,要是把字写的和你一样漂亮就更好了。”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吝啬心中的赞美之词,赏识他人的优点,给自己,给他人以前进的动力,力量的源泉。快乐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

三、教师要学会赏识孩子

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发现有个学生画了个方形鸡蛋,于是就蹲下身子耐心地问道:“鸡蛋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要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有一次我看见爸爸把鸡蛋放在桌上,一不注意,鸡蛋滚到地上摔破了。我想,如果鸡蛋是方形的,那该多好啊!”听完学生的话,老师立即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老师祝你早日培育出方鸡蛋。”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要学会耐心倾听。也许,你的一句欣赏点燃了孩子的创新之光。赏识是对学生的一种发现、一种鼓舞,能给学生信心和希望。

1966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乡村小学。他们对18个班进行了一次煞有其事的“智力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在堆积的名单中抽出20%的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些孩子在测验中得分很高,他们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并反复叮咛老师不要将这些学生的情况外传。名单中有些学生在老师的预料之中,有些则不然,甚至是水平较差的学生。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老师最终解除了疑虑,认定这20%的学生的确是可教之材。

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18个班进行了复试,结果发现他先前给老师的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真的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健康,性格更为活泼开朗,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敢于在课堂上等公开场合发表意见,与老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呢?因为老师们相信了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另眼相看,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经常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经常上课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对他们的提问给予更耐心的回答,有了一点成绩就给予充分的鼓励;另一方面,学生从老师对自己的重视、鼓励、爱护中,增强了自信心与自尊心,提升了对自身的期望,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学生的成绩也就一步一步地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提高。

因为赏识,学生会期待你的到来,因为你的到来,将会发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看到“太阳”,看到希望,使他们不断得到心理暗示――原来我有这么多的优点,我正在进步,老师在意我,老师喜欢我,老师认为我是有潜力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竭尽全力地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进而在学习和品行上有层出不穷的转变和进步。老师赏识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当然要赏识不等于不要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过错,我们既要宽容、等待、期待,又要客观对待,慎重处理,有时甚至需要必要的惩罚。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不仅顽皮,而且不时有惊人的举动。有一次他突然萌发想看看狗内脏是个什么样的念头。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一条狗,宰杀后开膛一件件地观察。然而,这次他却把祸闯到了校长头上,因为这条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给了他重重的“惩罚”:让麦克劳德画一张狗的骨骼结构图和一张狗的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知道责任难逃,只有认真地将图画好交给校长。校长看后很满意,决定不再追究“杀狗事件”。我们不能不被麦克劳德的校长的行为所深深折服。面对杀死自己心爱宠物的学生,他没有感情用事,大动肝火,做出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他从另一个角度赏识了麦克劳德,化气愤为期待。麦克劳德的校长对杀狗事件的处理是理智的、宽容的,更是成功的。他用智慧的“惩罚”,造就了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乌申斯基说:“教师是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只有赏识者心中充满爱的阳光,被赏识的孩子才能迎着爱的阳光成长。伴随着教育,让赏识之光照耀孩子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吧。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家庭教育》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第10篇

模式之变:从“没面子”到找到“尊严”

传统家长会大多是通报学生成绩,家校关系是教师单向地影响家长。结果,家长会开成了告状会,成了“暴风雨”的前奏。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张掖一中走出了“互动交流式、集会讲座式、自主学习式、汇报展演式、按需辅导式”的家长会新模式。

“教学开放日”是一中家长最欢迎的互动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1~2次这样的活动,每班每次邀请10~15名家长参加。这一天成了一中家长和孩子的节日,早上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入学校,参观校园文化,上课随班听课,课间进行观摩活动,放学前分班座谈交流。在家长活动记录里记者看到,九(6)班一位学生家长做了一次检查员,一节课翻阅了20本作业。在留言簿里,他这样写道:零距离接触课堂还是头一回,老师太辛苦了……

“论坛式、沙龙式”家长会是一中又一个成功探索。每次会前,学校都会给家长印发《家教疑难问询表》,然后交给班主任整理、归类、提炼,形成论坛主题。“平等对话,家长们敞开了心扉,有说不完的话。”一位班主任这样说道。

八(8)班家长会主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奋琦老师把家长的童年故事制作成幻灯片,让孩子们开了眼。家长兴奋了:“现在开家长会,不是带耳朵去,要带着脑子去……”

“沙龙式家长会,按需分层召开,一次家长会要三四个晚上。”班主任晏玉柱说,“彼此赏识尊重,接纳理解,家校关系一下子近了。”

“孩子学习不咋样,以前开家长会很害怕。现在不愁了,我喜欢‘家教沙龙’家长会。”学生家长宋健如是说。

“累着却幸福着。”提到学校家长会的变革与尝试,校长申建平十分感慨,“家长是办好学校的合作伙伴,家长有面子,有尊严,家校合力的正能量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家师互访:学校没有了围墙

每年春节,吴艳萍老师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知情的人知道,吴老师的“干儿子”来看她了。

吴艳萍告诉记者一件事:新学期,她发现一位名叫张军(化名)的学生上课老耷拉着头,脸蛋通红通红,到校医室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发高烧了。这么严重,家长不知道?吴艳萍让家长来到学校。在家长接待室,吴老师和往常一样请其妈妈坐下……端着老师递上的热茶,家长哽咽了:“做家长以来,老师为了孩子得病的事请我来学校,还这么客气,这是第一次。”

接待室只有两间房子大,布置却十分精致,沙发、茶具等一一俱全。家长来访,老师都会给家长让座泡茶,像朋友般地聊孩子的教育。家长说:“这是家校联系的港湾。”

为解决留守孩子家长来不了学校的现实,一中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名学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走访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家庭,还制定了三项制度,提前预约,不吃喝,时间不超过1小时。

近距离走进学生的家,老师们也感受到了一个个“全新”的孩子。吴艳萍第一次去张军家里,心就酸了:母子住一间房,十分简陋。原来张军的父母离异,母亲又下岗了,一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费。吴艳萍说:“不家访,真不知道孩子连早餐也吃不上。”

接下来,吴艳萍常请张军陪她去吃早餐,张军想不到,老师会把他当作“宝贝”。在吴艳萍和家长的鼓励下,喜欢竹笛的张军初二时就到兰州拜师学习。如今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年他都要来张掖看老师。

一天,张奋琦老师收到赵东同学的一个纸条,大意是让老师家访一次。特殊邀请,张老师答应了。赵东家在郊区农村,张老师坐出租车来到赵东家,天已黑了。这是张奋琦一晚走访的第五家。一进门,赵东妈就诉起苦来:“孩子一会儿也坐不稳,写作业磨磨唧唧的。”为此她没少打没少骂。有一次,还打肿了孩子的脸。“换个方式……好好夸他 ,让孩子逐渐优秀起来。”家访完回到家,张奋琦连上楼梯的劲儿也没有了,她在家访日记中写道:“希望小小努力,换来孩子崭新的一天。”

对赵东来说,以后每一天都是新的。他告诉老师:“妈妈爱唠叨,让我无法接受。现在妈妈变了。成绩不好时,不像以前批评我,会和我一起找原因,还鼓励我。”

打开校门,老师走出去家访,请家长们走进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分享着和谐之美。

爱心帮扶:支撑生命挺立的脊背

在采访中,听学校老师们都在说一句话:“一些特殊的孩子真够可怜。他们认真听着听不懂的课,认真做不会做的作业,忍受着下发作业时的批评和责备。但他们坚强地每一天都来到学校,每一天都坐在教室……这些孩子必须得有人带,他们也得活,还得笑着活……”

“老师们喜欢教好学生,然而特殊孩子面临一个铁的事实,就是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有老师带。”

鉴于此,学校开展了“一对一爱心帮扶”活动,要求每一个老师帮扶一名特殊孩子。导师要做到“四个第一”: 第一次见面送一份礼物,每周邀请孩子聊一次,每月辅导一次功课,每月一次家访。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每个导师制订帮扶目标和计划,采取谈话和个别辅导的形式,从多个层面开展爱心帮扶工作。

《成长的足迹》是结对师生共同拥有的一个手册,上面的内容很丰富:“我看自己”、“他人看自己”、“我的自传”、“一周记载”、“家长回音壁”、“家长评语”、“导师寄语”等。成长记录每周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签阅意见后再由老师批阅,或写上一段鼓励的评价,或是善意地提出建议。记者看到,小本子上老师们一律亲切地称呼孩子的小名,有些是几句鼓励、有些是一段悄悄话,有些是寄语和希望……

“这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学校党支部书记戴建国说,“每个孩子都是一盏灯,点亮心灯,贵在坚持。”巴璇是初二(1)班的一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上进心。导师程玉萍和巴璇进行了第一次交谈:“老师喜欢你,希望和你交朋友,共同度过初中生活。”孩子好一会才说了一句:“我什么都不好。”“巴璇不怕,老师在!”程老师和巴璇约法三章:上课坐稳,不乱讲话。临走时,巴璇说:“老师,我保证以后每次考试进步一个名次。”

望着巴璇转身的背影,程玉萍教师的眼湿润了。她下决心,一定要坚持辅导下去。课堂上,吴老师很用心地让巴璇回答问题,还不失时机地奖给他一个小“苹果”。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巴璇将那张写有自己名字的“苹果”,郑重地贴在了班级明星栏里。小卡片送去了鼓励,也送去了老师更高的期望。课代表不做作业的名单上,少了她的名字……期末检测,巴璇的成绩超过了 “每一次进步一个名次”的承诺。

“付出一片真情,才能赢得一片真心。”校长申建平说,“‘爱心传递’不求轰轰烈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微笑,都会让心灵感受温暖……”从心里发出来的声音,才能响到心的深处。

和谐互动:奏响家校最美旋律

张奋琦每周发两条短信:一条提醒家长注意天气变化,让孩子注意穿戴;另一条给一些特殊孩子家庭汇报孩子一周的进步。“班级评选明星,或者某个学生进步了,第一时间会群发这些消息。”

“校园短信通讯利用率达90%。”副校长李忠生说。学校每月在网上召开一次家委会成员联系会议,有的班级开通“班级网页”、“谈心邮箱”,有的创建了QQ群邀请家长加入……

“孩子情绪不稳定,老师你能帮忙吗?”付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和付老师一样,老师们通过手机与家长建立“飞信互动平台”。王荣老师通过QQ群、飞信和班级博客群,把学生表现告知家长,家长也及时把学生在家表现告知老师。

采访时,李忠生副校长抱来一摞学生暑假活动报告册。报告手册详细规定了假期7项安全规定,安排了一系列孝德实践活动,设置了 “我当家里的小厨师”、“我是小管家”、“算算我的教育成本”、“我是小记者”、 “实践报告”等栏目,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活动。

第11篇

这位男嘉宾说自己是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这种“保护”更多的是限制而不是溺爱。由于父母性格内向为人保守,教育方式只有批评几乎从不鼓励,甚至与哪个小朋友玩父母也会严格地为儿子把关。所以,蒋祺的童年既孤独又自卑,没有玩伴没朋友,只能躲在角落里看着别的小朋友玩。

成年以后,父母开始对儿子交往女朋友这件事干涉,以至于至今为止他只交过一个女朋友,还是因为父母喜欢才介绍给儿子的。可是,就在和那个女孩儿相处了一段时间已经处出感情以后,父母又觉得不合适,强迫儿子赶紧跟那女孩说分手。

家长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

蒋祺父母的教育方式看似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初衷都是为了保护孩子避免受伤害。可是若说起“家长伤害孩子”的这个提法,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以接受,都说中国的家长爱子心切,舐犊之情无不令人感动,怎么就伤害孩子了呢?

有网友也总结出家长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分别为――“要听话”用来扼杀自由;“要孝顺”用来扼杀独立;“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扼杀个性;“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用来扼杀想象力;“少管闲事”用来扼杀公德心;“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扼杀自尊;“我不许你跟他/她在一起”用来扼杀爱情。

这七句话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许我们小时候,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对我们讲话的。或者已经为人父母者的我们,正在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却从没想过原来这些习以为常的话都是伤害孩子的武器,甚至伤害性会如此严重。

国外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我记得一位朋友去国外旅游,在机场见到的一幕很是感慨。他说当时有位妈妈牵着女儿的小手从旋转门走出去,小女孩突然站住不动,这样旋转门也停了下来,也卡住了很多门里的行人。

这本是最常见的一幕,女儿闹情绪不听话,我想那位母亲肯定先把孩子拉出去再说啊,往往是母亲强制女儿出去,好在外面讲道理,脾气急的妈妈可能就得打屁股,然后孩子哇哇哭是常事。可是,令他感慨的却是这位母亲并没有这样做,她蹲下身子望着女儿询问怎么了?小女孩指指自己脚上的鞋子好像是鞋带开了。妈妈不知对女儿又说了一句什么,小女孩随即跟着妈妈走出了旋转门。

在中国,这样的妈妈恐怕太少见了,一方面在于不想由于孩子的原因耽误其他人,另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会认为孩子是属于我的,我有权控制孩子的行为。在国外,更多家长会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哪怕孩子只有2、3岁,家长会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可是,中国的父母亲会一直保护孩子,哪怕他们已经成年,还是会横加干涉甚至替孩子拿主意。

这种保护,真的会避免使孩子受到伤害吗?

中国家长错在哪里?

前段时间张默因吸毒被行政拘留,作为父亲张国立立马站出来替儿子道歉。老爸给儿子当消防队员,无论娱乐圈还是普通人家都很常见。但是儿子往往并领情,不但没有任何收敛,反而更加放肆。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整个家庭问题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跟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一定有直接的关系。最常见的几种错误行为有以下三种:

A、爱不是一个简单动作

有人会问张国立这样维护儿子给儿子铺路,付出的还不够多吗?其实,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不是一方付出就算爱,还需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给予,并且还得对方肯接受才行。除了一方肯付出爱,对方同意接受。衡量爱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持续性。

作为演艺人士,张国立显然是成功的,但是作为父亲,张国立觉得亏欠儿子才开始想办法补偿,这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盆长期无人浇水的植物,这时我们把以前没有给予的水分一次性全部灌下去,结果会怎样?对待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能您有时间给予爱的时候,孩子已经拒绝接受了。

父亲对儿子的爱本应是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不能只是在儿子出事之后出来拽一把这么简单就能了事。

B、最贵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替孩子花钱,爱有多深,就在于花多大价钱,甚至有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已经开始了高价成长之路。还有些家长没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就拿钱来做补偿,满足孩子想要的一切。

可是,物质上的给予并不能完全替代情感的付出。所以,我们才能见到那么多家庭条件特别优越,但是自身心理问题特别多的孩子们。父母有时搞不清楚孩子需要什么,索性就选个最贵的,难怪有那么多孩子拥有了太多物质财富以后还会觉得缺爱。

C、家长要适当放手

也有家长爱孩子的方式是不让孩子受任何伤害,这样教育出的孩子走向社会只会畏手畏脚,因为他们从未遇到过问题,自然就没有亲自解决过问题。就像文中提及的《非诚勿扰》中的男嘉宾,父母的保护成为限制孩子成长的枷锁,这样的保护只能早就出低能、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又脆弱的“残疾人”。

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孩子在父母花了大价钱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遗憾的是长大后却成为了最“贫穷”的人。

第12篇

小一班现有幼儿28名,除六位是XX年下半年出生外,其余都为XX年以后出生,满三岁的幼儿有23位,但年龄最大的孩子与年龄最小的孩子却相差整整一岁。整个班从托班上来的孩子有13个,其他15个孩子都是新生。通过新生幼儿的家访,我们了解道班上除三个幼儿的家庭是讲普通话外,其他幼儿的家庭都是讲白话的,因此幼儿听说普通话的能力都比较差,加上班上幼儿独生子女高达9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非常高,很重视早期教育,有些已开始教孩子识字或说简单的英语单词;另外,班上多数家长都是慕名或是经孰人介绍才把孩子送到小一班的,他们的选择都很慎重,对城区中心幼儿园、教师及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此,本学期我们工作的压力也相对比较大,我们必需两手一起抓,一手抓常规教育,一手抓语言教育,让孩子们早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工作目标

以园务计划、教研计划、保育保健计划为导向,围绕园本课程,以整合的理念去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从培养最基本的游戏常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入手,努力把幼儿培养成“活泼开朗、乐于交往、友好相处、礼貌谦让、自助学习的好孩子。”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      常规工作:

1、以爱当头、观察入手,了解分析每一位幼儿

(1)以母亲般的爱精心呵护每一位幼儿,坚持“三每”方针,即每位教师每天给每一位孩子进行交流,关注每一位孩子。

(2)重视幼儿个案记录,每位教师选定两名幼儿实施个案教育,并做好过程记录。并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工作分批包干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随时调整教育计划,注重个别化教育。

2、游戏为主、情境入手,吸引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集体常规。

(二)三大课程建设:

1、日常教学活动课程:为孩子营造安静、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1)班上两位老师每周交流幼儿学习生活观察情况,确定下周教育计划。

(2)做好每个活动的准备工作。(明确目的、准备教具、学习准确的操作方法)

(3)教师以身作则,不大声喊叫幼儿,初步形成“轻声说话,不打扰别人”的氛围。

(4)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助”的能力,并把此能力拓宽到一日生活中。

2、双语课程: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倾听、愿讲的良好习惯。

(1)情境性英语教学力求生动、有趣。

(2)日常生活英语渗透系统化。

(3)保证每天20分钟的英语视听时间。

(4)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有良好的阅读常规,能认读一定数量的汉字。

3、健康课程:

(1)让幼儿愉快入园,关注幼儿情绪和个性的发展,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朋友、新集体,顺利度过适应期。

(2)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及时为孩子擦汗,保证一天以上的喝开水次数。

(3)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逐步养成不剩饭菜、不偏食、独立进餐的好习惯。

(三)家长工作

1、做好了入园前的家访工作,为新生入园情绪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用心地做好每两周的家园联系册工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每个星期中的变化成长。从各个领域拍摄反映孩子学习、生活、游戏、大型活动的照片,向家长介绍当周的教学内容、教育信息,让家长具体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3、开通热线,及时电访

开通教师与家长的热线电话,对未入园的孩子进行电访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不能入园的原因,及时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

4、开展家长活动,在家长会上介绍我们的教育理念,吸收家长好的建议。

(四)班级建设:

1、加强保育员与教师的配班工作,提高配班的效益,坚持常规培养的一致性、一贯性,开展好“站相迎,双手接,笑相答”及“五心”“三满意”教育活动。

2、进行班级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经常性召开班务会议,及时调整计划,确立保教工作重点,并做到有记录、有落实。

四、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为新生入园情绪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计划精神,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而可行的班务计划、班工作服务细则、安全计划、家访计划。

3、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科研课题,并制定出科学的研究计划。

4、根据本班教育的主题,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

5、开展主题活动《来来来幼儿园》,要求家长协助老师与幼儿共同布置墙饰“开心列车”和“我的家”,并请家长帮助幼儿装饰一张幼儿的生活照交到班上。

6、教师节组织幼儿向幼儿园的老师问好,并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

7、配合幼儿园搞好我园评为市绿色幼儿园的挂牌工作、兴趣班的报名开展工作、家长讲座工作。

8、教幼儿学做新操。

9、选出并确定家长委员。

十月份

1、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2、开展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师生共同布置墙饰“动物列车”,在美工区开展“有趣的动物”创作活动,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

3、组织幼儿外出公园,欣赏动物。

4、协助幼儿园做好“家长委员”会议工作、体育器械制作评比、早操评比活动。

5、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做好教学观摩工作。

十一月份

1、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会关心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德教育。共2页,当前第1页1

2、开展主题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3、邀请同级的班开展“自理能力比赛活动”,以加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4、协助幼儿园搞好家长开放日、环保画展等工作。

十二月份

1、开展主题活动《彩色世界》,师生共同布置墙饰“世界真美丽”、“颜色找家”。在美工区开展颜色对对碰的活动。

2、有计划的训练幼儿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准备参加级部的运动会。

3、做好家长会的准备工作、开展好家长会。

元月份

1、与其他班搞“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2、教学进入总复习,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价。

3、写好幼儿评语、班务总结;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4、协助幼儿园搞好各种兴趣班的汇报活动。

5、交论文及各类手册、表格、记录等。

6、做好放假准备工作,对幼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