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02:5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击剑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8奥运,北京成了世界的焦点,没有人怀疑一座座现代化体育场馆能够按期竣工,没有人怀疑北京为五洲宾朋排演了精彩的大戏,没有人怀疑中国运动健儿将竭尽全力在前线斩金夺银。可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以主办国的经济实力为依托,更与东道主的文明程度、礼仪修养息息相关。
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谦逊有礼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如今,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你准备好了吗?
你知晓五十条“国字号”奥运礼仪吗?
可以说,由国家精神文明办推出的五十道全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试题带有“国字号”礼仪的意味,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五十道试题如下,你可自测一下,看看知晓和做好了多少?
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 )
A、敢于胜利、不断超越
B、友谊、团结、公平竞争
C、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上面三个环的颜色依次是( )
A、蓝、黄、绿
B、黄、绿、蓝
C、蓝、黑、红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时间分别是( )
A、2008年8月24日,2008年9月8日
B、2008年8月8日,2008年9月6日
C、2008年8月1日,2008年9月1日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 )
A、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B、创新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C、创新奥运、科技奥运、和谐奥运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
A、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B、新北京新奥运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北京奥运圣火取火的时间是( )
A、2008年3月24日
B、2008年3月20日
C、2008年3月28日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名称是( )
A、天、地、人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C、心心相印
北京残奥会的会徽名称是( )
A、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C、天、地、人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选手是( )
A、刘长春
B、杨传广
C、许海峰
以下关于西装的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
A、西装袖口上的商标应在拆除后才可以穿着
B、西服上衣的袖子要比里面的衬衫袖子长些
C、西装的外袋不宜存放物品
正式场合男士穿着西装时,如果西装是深颜色的,则袜子的颜色应该是( )
A、白色的
B、深色的
C、浅色的
参加自助餐宴请,再次取菜时应做到( )
A、为减少服务员麻烦,应继续使用刚刚用过的餐盘
B、换个座位,更换全套餐具
C、不使用已经用过的餐盘,使用新的餐盘参加宴请时。如不慎将酒水或汤汁溅到异性身上。以下哪种做法不符合礼仪?( )
A、立刻表示歉意
B、亲自为其擦拭
C、请服务员帮助
以下哪种使用手机短信的做法是不礼貌的?( )
A、在与人谈话时不停地查看或编发短信
B、在内容后面署名
C、尽量使用清楚明白的语言,不随意简化省略
在没有标出“一米线”的地方排队,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排在最前排的几个人可以并列集中在柜台处
B、排队的人与人前后距离也应该保持在一米之外
C、给最前排的人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排队过程中有事暂时离开,再次返回后。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不必向原位身后的人说明直接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B、从队伍末端重新排起
C、向原位身后的人说明情况并获得同意回到原处继续排队
参观旅游时,下列哪种行为是符合礼仪要求的?( )
A、公共场所高声交谈
B、强拉外宾合影
C、不攀爬触摸文物
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时应适当施以援手帮助,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事先征得对方同意方可提供帮助
B、不必征询对方,迅速直接上前帮助
C、只有在残疾人向自己发出请求时才前往帮助
观看交响音乐会时,什么时候鼓掌是有礼貌的表现?( )
A、只要乐曲有停顿即可鼓掌
B、演奏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后方可鼓掌
C、演到精彩之处,随时都可以鼓掌与人握手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目光应注视对方,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B、目光应转向他处,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C、目光看哪里都行,只要热情就好
给别人递送名片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应将名片正面朝向自己
B、应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
C、名片的朝向无所谓
登门拜访他人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未经主人邀请和许可,不进入卧室
B、入座之后不能走动
C、主动参观主人家里的摆设,自由进入各个房间
在我国,由专职司机驾驶的专车(小轿车),其贵宾专座是:( )
A、副驾驶座
B、后排右座
C、后排左座
乘坐自动扶梯时,应站立在什么位置?( )
A、靠左边站立
B、在中间站立
C、靠右边站立
骑车进出有人值守的大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不下车,快速通过
B、不下车,减速骑行
C、下车推行,以示尊重
在商场里,当顾客浏览、斟酌、选择商品时,售货员应与顾客之间( )
A、保持适当距离,既不干扰顾客,又,能及时提供服务
B、保持近距离接触,不停地向顾客推荐商品
C、保持远距离观察,等待顾客的咨询
银行服务人员在收到客户填写的不清楚的个人信息表格时( )
A、应小声与客户交谈核对
B、应大声读出来请客户确认
C、应请客户大声读出来确认
餐馆服务人员在客人点菜时,如果客人所点菜肴够用时,服务人员应该( )
A、不必提醒以免客人丢面子
B、主动提醒客人饭菜数量已足够
C、鼓励客人多点菜
出租汽车司机在客人提着重行李上车时( )
A、应主动下车帮助客人提拿摆放行李
B、无须下车,让客人自己摆放
C、提醒客人别把车弄脏了
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执法人员礼仪要求?( )
A、按规定着装上岗,服装整洁
B、岗位值勤时,身体姿态端正,精神饱满振作
C、执行公务时调侃对方以示友好
在奥运志愿服务中。下列哪项不符合礼仪要求?( )
A、尽量穿着体现特色、彰显个性的服装
B、重视服务对象,牢记服务对象的姓名
C、了解并尊重外国宾客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
A、女士优先
B、长者优先
C、少儿优先
在国际交往场合,对哪些人士可称为
“阁下”?( )
A、只对王室人士
B、只对有爵位的人士
C、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
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果由第三人居中介绍。正确的介绍顺序是( )
A、先把身份高的介绍给身份低的
B、先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
C、先介绍谁都可以
在国际交往场合,与人交谈应避免打听哪些情况?( )
A、对方的工作单位
B、对方的个人收入
C、对方的个人爱好
进入无人操控电梯,陪同人员应该( )
A、请客人先进入并操控电梯
B、自己先进入并操控电梯
C、谁方便谁先进入电梯
西餐座次安排的原则是( )
A、男女交叉排列
B、男士相对集中在一起,女士相对集中在一起
C、熟人相对集中在一起,生人相对集中在一起
使用西餐餐具的原则是( )
A、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B、右手持叉,左手持刀
C、凭个人的习惯而定
参加涉外自助餐时。取用食物的得体方式是( )
A、按菜、热菜、点心和水果的顺序分盘取用
B、为减少取菜次数,应尽量把各种菜品装在同一个盘里
C、一次多取用几盘菜品,搁在餐桌上以方便别人同时享用
涉外交往中,收到对方的礼物之后,得体的做法是( )
A、致谢后搁在一边不动
B、致谢后经对方认可打开礼物并表示喜欢
C、致谢并当面打开后对礼物不作评价
赛场升国旗、奏国歌时应注意的礼仪是( )
A、升本国国旗才站立,升其他国家的国旗不必站立
B、升与本国有外交关系国家的国旗才站立,升未建交国家的国旗不必站立
C、升所有国家的国旗都应面向国旗站立
拉拉队在比赛过程中,应该( )
A、根据比赛的种类适时呐喊助威
B、对所有比赛都自始至终呐喊助威
C、只为本国运动员呐喊助威
拉拉队的横幅带到体育场内应该遵循哪些要求?( )
A、必须表明观众立场
B、可以使用带有商业广告内容的横幅
C、经过允许带入、尺寸不能过大、亮出时不影响正常比赛和其他观众观赛
在观看比赛时,如果观众认为裁判不公,应该( )
A、理性克制对待
B、当场向裁判抗议,要求改判
C、立刻呼喊运动员或教练员向裁判交涉
观看什么项目比赛的观众不许使用闪光灯拍照?( )
A、足球
B、体操
C、马拉松
与残疾人运动员交往时。下列哪种做法是得体的?( )
A、尽量不要过分强调其残疾的特点
B、应尽量表现出热情和主动,随时扶助对方
C、应主动询问其致残的经历并表示同情
在观看乒乓球比赛时,观众可以( )
A、使用闪光灯拍照
B、在比赛场馆内吸烟
C、为每个死球鼓掌喝彩
在篮球运动员入场仪式上介绍运动员时,观众应该( )
A、只为自己喜欢的球员鼓掌
B、应为每一位球员鼓掌
C、保持安静不鼓掌
在观看铁人三项比赛时,观众( )
A、不得向运动员递送饮料
B、可以在运动员经过时向其身上泼水降温
C、应主动帮助发生自行车故障的运动员修车
观看田径项目比赛时,下列哪种做法不符合要求( )
A、跳跃项目比赛时,根据运动员的助跑节奏鼓掌
B、马拉松和竞走比赛中,主动给运动员递送水和毛巾等物品
C、中、短跑项目比赛,裁判员发出各就各位的口令时,观众需保持安静
公布答案:
1-5CCBAC 6-10ABCCB
11-15BCBAC 16-20ACABA
21-25BABCC 26-30AABAC
31-35AACBB 36-40BAAAB
41-45CACAB 46-50BCBAB
优秀:48分
及格:30分
建议得分在30分以下不合格的朋友将“五十条‘国字号’奥运礼仪”打印成册,随身携带,有空就背,直到满分为止。
你不可不知的奥运观赛礼仪
奥运会开幕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很多朋友早早就做好了到现场观看比赛的准备。可是,要成为一名热情、懂行、文明的高素质观众,光有一张奥运门票还是远远不够的,观赛礼仪观众必修课之一。
奥运观赛礼仪18条
1、文明观赛展示形象
奥运盛会,举世瞩目。100多年来,奥运比赛项目在不断完善各自的赛制和规则的同时,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赛场文明习俗和明文规定的观赛礼仪。文明观赛,这既是奥运会文化礼仪的一个部分,也是展示东道主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
2、排队安检准时进场
观看奥运比赛,应尽量提前或准时入场。因此,出发前最好先熟悉一下去赛场的交通路线,尽量乘坐快捷畅通的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场内,在入口处会有或长或短的观众队伍等待安检,一定要有序排队,不可加塞插队。进场后对号入座,若比赛已开始,应就近入座,待中间休息时再寻找自己的座位。
3、稍懂规则学会欣赏
观看比赛前,应该稍稍了解该比赛项目的基本规则,这样有利于我们在看热闹的同时学会看门道。观看奥运竞技比赛,观众还要带着一种平常心,对于运动员取得胜利赢得奖牌固然值得庆贺,而对于失败也大可不必钻“牛角尖”。
4、休闲着装整洁大方
奥运观赛尽管没有严格的着装要求,但观众仍然要遵循文明礼貌的习俗约定。衣着以舒适、休闲、整洁、大方为宜,不可过于随便,尤其是在温度比较高的游泳馆里,不要当“膀爷”。
5、携带物品遵守规章
赛场不准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场,打火机、酒瓶、凳子、刀具等硬件物品以及易拉罐等罐装物品也均被拒之门外,不准带入宠物。另外,锣鼓、哨笛、喇叭、旗杆等大件物品,也不宜带入场内;携带标语,决不可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变相广告宣传。
6、升国旗时肃立歌唱
升国旗、奏国歌时,现场所有人员都应肃立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也可跟着乐曲用正常音量唱国歌。如果是升他国国旗或奥运会会旗,奏他国国歌或奥运会会歌,也应肃立行注目礼表示尊重。
7、热情加油热而不乱
为比赛加油要热情有度。一些竞争激烈,运动员需要思想高度集中的项目,如体操、举重、击剑、乒乓球、网球等,在比赛的进程中应保持安静,待运动员完成动作后或比赛死球时,方可鼓掌喝彩以示鼓励;田径的一些跳跃项目,一般运动员在起跑前会鼓动观众有节奏鼓掌参与互动。
8、尊重选手尊重裁判
奥运观赛,应主动为比赛双方加油鼓掌,切忌起哄、吹口哨、怪声尖叫、喝倒彩,不嘲讽、辱骂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不向场内投掷东西,不干扰客队选手正常比赛;即使对裁判员的某些判罚不能理解接受,也要保持克制和理智。
9、污言秽语不可张狂
包括奥运赛场在内的所有体育比赛,观众决不可使用污言秽语,决不可用歧视性的语言侮辱、谩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客队球迷等。体育赛
场,严格禁止种族歧视的言行举止。
10、发球发令保持安静
在比赛的发球、发令出发时应保持安静。发球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发令项目如游泳、田径的径赛等。另外,在一些鸣哨的项目中,如足球、篮球等不可携带与比赛哨声相近的哨笛进场。
11、室内照相闪光关停
在绝大多数室内进行的比赛中,一些运动员有仰视比赛动作,观众可以照相,但不得使用闪光灯。这在乒、羽、网等球类,以及体操、跳水、拳击、柔道、摔跤、跆拳道、击剑等项目中,均有这样的严格规定。
12、射击馆内手机静音
进入赛场,观众要主动关闭手机铃声,或将手机铃声调整为震动状态,尤其在射击、网球等需要绝对安静的场所。
13、网球比赛 进退耐心
观众不宜在比赛中随意走动,特别是网球。网球是一项高雅的运动,有一整套严格的观赛礼仪,观众要暂时离场休息,必须耐心地等候在第3、5、7单局后及每盘结束后短暂的休息时间内离场进场。
14、沙滩排球 阳伞收好
沙滩排球,享受阳光。对于观赏沙滩排球等户外赛事,观众要准备防晒措施,佩戴遮阳帽、太阳镜,还要准备自带饮料。这类比赛还有室外网球,足球、赛艇、皮划艇等。带上了遮阳伞,请一定收好。
15、观赏马术 切勿尖叫
马术是一项绅士运动,也是唯一的人与动物共同参加的比赛。马术比赛,包括现代五项的赛马比赛,要积极配合比赛中的选手和马匹,不要向场地内乱扔各种物品,以免打伤马匹,骑手。不宜迎面使用闪光灯进行拍照,不要摇摆任何旗帜和饰品,禁止在现场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也不能离开座位趴或骑在围栏上观看,不能接近或触摸马匹。
16、观众选手 各行其道
奥运赛场观众进退场有非常明确的专用通道。观众、记者、选手、嘉宾均有专门指定的允许通行路线,安全通行,各行其道。观众不要因为索取选手签名擅自闯入不允许进入的区域,不要进入射击射箭比赛的,观看马拉松、竞走、铁人三项等包含路跑项目的比赛中,不要穿越赛道、不碰触正在比赛的运动员。
17、禁止吸烟 垃圾收掉
奥运赛场禁止吸烟,有的赛场辟有吸烟区,吸烟者一定要在允许吸烟的区域吸烟。奥运会有许多比赛禁止带入吃食,观众应遵守相关规定。在射击、网球等需要安静的比赛中观众不宜嚼食发出响声的食品。对于带入的物品,在退场时要清理带出场外,保持场馆的清洁。
18、有序退场 平安最好
比赛结束时,向双方运动员鼓掌致意。不随便中途退场;若提前退场,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尽快离开。退场时,按座位顺序退场,向最近的出口缓行或顺着人流行进。高兴而来,平安最好。
沙滩排球
规则
1、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每队只有两名运动员参赛,不能多也不能少。因此每队的两名队员需要自始至终参加比赛,没有换人,也不允许更改运动员。
2、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可以站在本场区的任何位置,因此在发球时没有位置错误。
3、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张开手用手指“吊球”,将球直接击到对方场区为犯规,但允许用手指戳或指关节击球。
4、如果在网上双方队员同时击球,允许“持球”,比赛继续进行。
5、在沙滩排球比赛中,受伤队员可以请求获得5分钟的受伤暂停时间,但每名队员在每场比赛中只有一次机会。
6、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每当比赛双方比分累积达7分(第一、二局)、5分(第三局)或7分、5分的倍数时,双方将马上交换比赛场区。
7、沙滩排球比赛每局每队最多可请求1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30秒。第一局和第二局比赛,当双方比分累积为21分时,有1次30秒钟的技术暂停
沙滩排球观赛礼仪
1、学会配合队员们营造一种始终高涨的赛场氛围,适时适度地呐喊助威。
2、别“只看人不看球”。盯着运动员暴露的着装或场边美女火辣的身材不放。
3、撑遮阳伞,以免遮挡其他观众的视线。
4、白天注意防晒,晚上照相不要用闪光灯。
你知道吗?沙排女运动员比基尼短裤裤边最宽不得12厘米,男运动员短裤裤边必须离膝盖至少20厘米以上,即越短越好。
曲棍球
曲棍球运动在中国开展只有30年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这项运动还比较陌生。随着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崛起,热衷于这项赛事的观众也越来越多。
规则
1、曲棍球是一项棍子和球相结合的运动,在户外的草坪上进行。
2、这项运动的目的是用棍子将球击打到对方的球门里而得分。
3、曲棍球全场比赛70分钟,分上下半场,每半场3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4、以全场得分多者为胜。
曲棍球观赛礼仪
1、曲棍球比赛具有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等特点。观众可随着攻防节奏的变化鼓掌或加油呐喊。
2、在判罚短角球和点球时,全场应保持安静,因为这两种罚球都要听到裁判员的哨音才能触球。短角球是否成功取决于技、战术的配合,噪音可能会影响队员间的交流和发挥。点球则是守门员和罚球队员间的斗智斗勇,保持安静可以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
3、比赛期间所有人员禁止吸烟,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击剑
击剑运动员在赛场上英姿勃发、斗志昂扬,身影潇洒敏捷,动作灵活犀利,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为了能使运动员们集中注意力发挥出最好的状态和最高的水平,避免无谓身体伤害,观众们在击剑赛场欣赏优雅激烈的击剑比赛时,尤其需要注意一点:保持安静!
击剑比赛中,重剑与花剑以及佩剑的评分是不一样的。观看击剑比赛是否得分,即有效击中,有两条。其中,在重剑比赛中,在主裁判叫“停”之前,只要裁判器亮彩灯则判击中。双方的彩灯都亮则判为相互击中,双方都得分。而在花剑、佩剑比赛中,双方彩灯都亮时,主动进攻一方就得分;如果判断不出哪一方主动进攻,双方就都不得分。一方先进攻,另一方击打对方的剑(还击)并刺中对方的有效部位,虽然两个灯都亮了,则判还击的一方得分。如果亮起白灯,表明刺中的是无效部位。
假如在一旁观战的观众不懂这些规则以及其中细小却又是原则性的区别,就有可能在叫好的时候露了怯。比如说,在双方运动员一轮激烈的拼刺中,白色指示灯亮了,咱就“情不自禁”地高声大喊“好”“好剑法”,肯定会有不少人感觉挺郁闷。一方面,双方运动员都感觉郁闷,因为谁都没有得分,自然就不明白这“好”是叫给谁的;另一方面,裁判会感觉郁闷,难道这灯亮错了,难道刚才的一剑刺中了哪一方的有效部位;同时,观众席中的明白人也会感觉
郁闷,一场挺好的比赛被这些门外汉们的“意外”叫好打了折扣。所以,争做击剑运动文明观众的第一条准则就是要明白击剑比赛的得分标准,搞清楚什么灯亮了是得分了,而哪种情况下,亮灯却意味着无效进攻。
网球
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球一族”的行列,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应该怎样看网球。看网球更像是欣赏一门艺术,需要坐在那里静静体会。只有当运动员确认得分或是比赛结束时,观众才能给予掌声,这是网球场上最基本的规则。这不仅是网球比赛恒久不变的礼仪,也是每一位现场观众体现自己文明水平的表现。
1、现场不静选手不发球
网球赛场同样要求安静的观众秩序,进入网球赛场后,首先要关闭手机或者将铃声调成振动,比赛过程中不得大声喧哗,照相机不得使用闪光灯。
即使选手的比赛打得再精彩,观众也不能在任何时间随意鼓掌喝彩,一定要等一个球死球之后再鼓掌或者喝彩。鼓掌的时间也要适可而止,因为选手在准备发球的时候现场要保持安静,如果现场迟迟不能安静下来,选手就不会发球或者向裁判提出抗议。
2、比赛时不许来回走动
网球比赛的进场颇有讲究。网球比赛中在单数局时双方球员需要换边并进行短暂的休息,但第1局结束后球员只换边而不能坐下休息,所以这时一般不允许外场观众进场。在3、5、7等单数局或一盘结束后,观众需在引导员的帮助下尽快入座。如果在比赛开始时仍没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就地坐下,在下一次球员换边时再找,此时是不应该站起来回走动的。
3、捡到球要归还场地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选手会把球打到观众席上,如果捡到后千万不要将球留给自己做纪念。另外,捡到球员打飞的球后,直接将球扔进场内是不允许的。应当在每一分结束后,方可扔入场内,否则会有干扰比赛的嫌疑。
最后要记得,带婴儿去观看比赛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马拉松
马拉松,是奥运会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项目之一。帮助选手顺利完成漫长的比赛路程,是每一个观众的责任和义务。当你为选手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所感动而加油助威的时候,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关键词】戏剧 演员 形体 设计
一、戏剧演员创作角色中形体塑造的必要性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其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演员以动作,包括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扮演人物或角色的生活故事。①其中话剧是源于欧洲的一种以语言和形体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的剧种。不论是外国戏剧还是中国戏剧,形体动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与形体被称为表演的两大翅膀,如何准确地通过形体反映出一个角色的人物特点及性格更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形体行动在配合人物塑造及剧情推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一台戏剧演出是如同相声一样只说不动,舞台剧中的演员如京剧编剧研究者齐如山先生所概括的京剧原理一样:“有声必歌、无动不舞。”这两句话意指凡是有一点声音就得有唱歌的韵味,哪怕是极微小的动作,也得有舞蹈的美感。②这8个字不但囊括了京剧的原理与特色,也指出了戏剧演员在形体上的塑造与呈现不能是随意的带有自身生活习惯的诠释与刻画。如何对角色错综复杂的人物心理进行形体刻画,如何将剧情中的打斗场面完美展现,这不单需要演员具有一定的形体素质,也在于形体指导如何根据演员因材施教。演员在剧目中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作为“工具”的声音和身体,那么被塑造的角色才能生动与丰满,这种“形神兼备”的表演才称得上完整的塑造。
舞台剧观演关系的特点让视觉成为了第一感觉器官,演员的行动便直观地第一时间被观众捕捉到,判断演员的塑造成功与否,剧目的精彩程度,演员的形体行动对角色的塑造成为第一评判要素。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原意,“动作”主要是指演员的形体动作(外部动作)。这是他认为的戏剧形成的基础。③《诗学》中提出“戏剧是行动的艺术”。美国戏剧教育家贝克曾经说过,动作是激起观众感情的最迅捷的手段,一个行动者与一个思考者,谁最受欢迎?公认的信条是:行动比语言更为响亮。形体动作在表演塑造中成为最有力的表现手段。
二、戏剧演员如何完成形体动作的创作
形体动作,其中包括“形”与“体”,演员在塑造一个角色的开始,首先是“形”上的塑造,那么,符合角色的外部形象为第一要素。例如角色的年龄、身高、胖瘦及角色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形”的贴近与寻找。在中国戏曲教学中,在演员培养的初期就将演员以“形”分出了生、旦、净、末、丑5种行当。演员在塑造与角色挑选时“形”占据了比较大的分量。在“形”完成塑造后,“体”的设计与展现成为一个演员是否成功的关键。“体”中饱含了各种动作,如何改变演员自身的“体”来配合角色设计完成角色在剧情中的一系列动作及习惯。角色的舞蹈、武打、造型都属于“体”的创作。
在戏剧演员进入院校学习后,都会开设关于形体的课程,其中包括芭蕾基础、中国舞基础、中外代表性舞蹈、古代形体礼仪、舞台技能及欧洲古典击剑。这些课程的设置正是为了配合演员对于角色的创作与塑造。
在戏剧中“动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动作,动作作为生活用语指的是人的举动或身体的活动。在戏剧艺术中,所谓的动作也包括形体活动,一般称之为外部动作、形体动作。④如何创作角色的形体动作是每一位演员在塑造和完成角色时都需要思考的。首先形体动作的创作工具是演员自身,那么工欲善其身,必先利于器,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要求的,把粗糙的身体变得细腻一些。演员对于自身材料的加工打磨,完善自己的形体条件及素质是创作的关键。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具有表现力、变得灵活可塑是演员必须追求的。表演艺术大师卓别林充分运用形体动作这个艺术手段,塑造了许多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如何克服舞台上僵硬、单调、不自如的形体行动首先需要研究演员自身的形体,反复研究自身的体态,正身、侧身、背身何种角度表达何种情绪,如何在舞台上调整自身不正的身体形态对自己的形体扬长藏拙是形体动作创作的基本。
为了提高创作能力,必须广征博采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具有鲜明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段。历史剧中人物风格性的表现在现今生活中看不到,但它保留反映当时生活的艺术(绘画)中。演员还可以借鉴中国古典戏曲表演或者是外国各种代表性舞蹈、击剑及宫廷舞的礼仪等。从民间舞蹈、武术中的刀、枪、棍、剑以及翻、摔、滚、打等其他各种形体技能中吸取营养以丰富创作肌体。⑤
无论是舞台上的角色零零碎碎的肢体语言串联出的人物性格,还是剧目中的舞蹈片段或打斗场面,演员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自如地控制行动的节奏,就为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最有力的素材,不断地学习和留意生活中的形体动作会让角色塑造变得更加完美。
三、形体动作在剧目中的设计与编排
戏剧舞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形体动作在剧目中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要求也更高。设计与编排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打斗场面烘托剧情、舞蹈片段对于人物的刻画、舞台角色的外部行动揭示人物的心理、中外礼仪映衬年代的背景、古典击剑展现欧洲矛盾的升华发展。形体动作的设计在剧目的编排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一个剧目的形体动作编排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剧本的风格体裁,在确定了风格体裁后确定剧目中事件发生的年代,例如欧洲古典击剑的设计与编排,在事件中的年代与性质的不同所呈现的风格样式也有很大不同。情节是战争或决斗,是比赛或练习,不同的性质在设计后表现的气势、节奏、形式都有所不同。击剑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参与感,由于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打斗,听到剑与剑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和节奏,因此,在剧目中击剑的设计要考虑到剧情的背景、性质。要了解导演需要的风格来确定设计的形体片段的节奏与样式。人物情绪的变化也需要从击剑的节奏传出的声音中看到和听到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例如莎士比亚剧目中《哈姆雷特》中出现的击剑是决斗性质的,严肃而又激烈的打斗场面,节奏随着人物的心理及情节的推进不断变化。这种事件的推动与变化是依靠形体动作的编排与打斗节奏的变化来完成的。依靠打斗时的舞台调度来表现斗争中的强弱,依靠节奏的变化来推进事件的进展,依靠演员的肢体张力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以上诸多设计元素在剧目中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剧目的情节更加生动与丰富。让演员在人物的刻画方面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借鉴。
一个剧目形体设计的编排与设计还有重要的四个字“因材施教”,设计者如同一个手工艺者,如何在原始材料上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技艺让原始材料在鬼斧神工般的技艺下变成一件艺术品,这是一位设计者需要修炼的法门。无法要求剧目中的演员自身的素质能够达到编排者想要的能力与条件,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物尽其用”就是编排者的能力高下了。“材料”好一定给出更好的作品,但有时是事与愿违的,不是每一个演员具有高素质的形体技能,在编排中让不会武术的演员能打,让不会舞蹈的演员能舞,这就在于设计与编排的巧妙。如何符合角色的外部形象,又让演员避免无法驾驭的形体动作。设计中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都能够让演员自如地运用与发挥在于一个“巧”字。例如武侠话剧《英雄》中一个王爷与一位江湖侠士的打斗,由于王爷完全不会武术,形体较胖又没有软度。如果硬教或做简单的打斗动作,那么这场戏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头戏将变得面目全非,在设计上用“躲”避免了二人的真正交手,在双方交手的一瞬间,舞台的台前出现两个定点,二人进入光区,在光区中侠士一段连贯的单人攻击刀法精彩叫好,另一光区中的王爷连锁躲闪反应被一刀刺中,刺中的同时光区消失,一场对峙的打斗被处理得恰到好处,巧妙地躲掉了王爷的形体弱项,充分发挥了侠士的形体优势,完成了剧情的要求,精彩地展现了剧情的矛盾,顺利推进了剧情的发展,这种“躲”是编排的一种方式,也为剧目本身的表现形式增加了更多元化的编排设计手法与表达。
在设计编排中,动作设计在整个剧目中有改变戏剧节奏的功用,这种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形体动作的设计要恰到好处地为剧情服务,如果刻意强调形体动作的片段而忽略了整部戏中应有的节奏,那么这样的设计就破坏了剧目的完整性。节奏是一个剧目表达背景事件的重要因素,舞台节奏是激起观众产生与演出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节奏是自然现象和生活表现所固有的一种调理性的品质,也是艺术作品所普遍固有的品质。⑥戏剧是行动性的艺术,在外部形式形体动作的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空间形象的大小高低、时间的长短顿歇,设计者经过构思处理,按矛盾突出的结构规律和每一场面的心理、情感、气氛等要求,组织舞台上的时、空、力、速,安排其轻重缓急,有规律地统一成完整的演出处理,合理的体现于舞台行动的进展中,使观众感受到感染而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如何在设计编排的时长上做艺术的处理,如何在剧情需要的时候通过演员的肌肉、身体表现出情绪的强弱与节奏的停顿,这需要对剧本的探讨以及与演员的协调交流。掌握节奏合理的推进剧情,充分用节奏来控制观众与演员的情绪,这是一个编排者的必备技能。
任何一个剧目都有其特定的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做的大量内容补充,这一术语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提出。⑦设计者在接到剧本后首先分析剧目的规定情境,以及编排段落所处的环境、情况、人物关系、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考虑设计编排的场面,在不脱离规定情境的范围中确定场面的大小、人物的多少。
在时代背景和剧情背景下,一般的大场面多为战斗场面、仪式场面、音乐歌舞背景下的场面、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生活场面。大场面中的舞台演员的形体行动与舞台调度是诠释大场面的重要因素,演员的形体表现和形体交流的编排与设计重点是突出场面所要反映的氛围感与正在发生的舞台事件的外部形体动作呈现,而音乐歌舞背景下的大场面,则需要根据背景所提供的音乐合理地编排出符合音乐氛围和节奏的形体行动,大型的舞蹈表演需要考虑规定情境下舞蹈的种类和音乐所给予的舞蹈节奏。如话剧《桃花扇》中所需要设计的古代攻城的战斗场面,在设计时需要在武器用法,演员调度上多做文章,一个有限的舞台空间,如何让这样的战争场面看似宏大、惨烈与惊心动魄。舞台调度的巧妙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兵器的运用将战斗的时代感与残酷的特质直观地反映给观众,兵器与兵器的打斗交锋让战争变得更加真实与丰满。
规定情境下的小场面,例如对峙、决斗等一至几人的人数较少的设计场面,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决斗的场面,如何通过二人的决斗表现出戏剧的冲突与张力,不能因人物过少而无法烘托出决斗的紧张与严肃。与大场面相反的只是小场面在舞台上的人数的减少,但相同的是对于规定情境下氛围的营造。让演员的调度有充满空间的感觉,让舞台空间的高中低都得到合理的运用,这种打斗才能称为精彩,打斗方法的多种多样,节奏的快慢停顿的恰到好处,演员形体的力度与灵活是处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小场面打斗的设计重点。
演员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是设计者在戏剧规定情境中帮助演员对于角色形体设计与刻画的重要构想与实施。把握戏剧节奏,让所设计的形体动作合理自然地与角色融合,让剧目中的形体片段成为推进剧情的点睛之笔。多元化的设计与呈现丰富剧目的表现形式,不喧宾夺主的设计编排,让形体动作设计为剧目添砖加瓦。演员的形体动作设计是剧目排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水平的设计给剧目带来的必然是更加优质的视觉呈现。
注释:
①王树良,张玉花.文艺常识[C].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②齐如山.齐如山全集(六)[M].联经出版社,1979.
关键词:特色课程;特色操;特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59-02
一、学校背景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是上海市海归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也是静安区唯一以“外国语”冠名的小学,学生分布于全市,外籍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学校操场生均只有1.52平方米,摆在全校师生面前最棘手的难题就是660多个学生在这么小的操场上,怎么上体育课?怎么开展体育活动?学校领导想起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体育工作做法,把课时错开,年级错开,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资源开展体育活动。
几年来,学校在阳光体育的道路上进行着艰苦的探索,提出四个“全”――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推进。“全员参与”从对象上说,就是阳光体育的理念要成为我校每个教师的作为,惠及全校每个学生。“全过程贯穿”从方法上说,就是阳光体育要渗透和贯穿于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全身心投入”从要求上说,就是要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发自身的优势,将教师的特长转化为学校的特色。“全方位推进”则是从管理上说的,要将阳光体育纳入学校办学的整体之中来规划、实施。
二、特色课程:让阳光体育之花在小舞台上绽放
1.根据教师特长,为小舞台增添活力
学校有三位体育专业运动员,分别是体操、击剑、足球。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活动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开设体育特色课程。一二年级形体与舞蹈,三年级少儿击剑,四年级游泳,五年级小足球。形体与舞蹈、少儿击剑在专用教室上,“游泳”是由区域集中普及的课程,在校外游泳馆训练,缓解了学校操场使用紧张的现状,也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内涵更丰富,每天落实一小时得到确实保障。
2.根据场地条件,使小舞台绚丽多彩
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占地面积小,且又能达到一定运动量的强身健体活动,花样跳绳、拍毽子、跳跳球、蹦蹦球随处可见,让小操场收获大效益。
例如小足球课程由于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性较强、趣味性较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了解男女同学性别的差异,踢球不再只是男生的专利。在足球教学中教师通过小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足球的快乐,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使足球技术与学科教育、德育教育与创新教育整合,凸显体育学科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
二、特色活动:让每天锻炼一小时点亮多彩小舞台
1.丰富多彩的特色操,操场上呈现生龙活虎的景象
我们引导每个教师明确自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鼓励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除了每天“两操”以外,还增设了午间操。发动体育、英语、音乐教师自编了有学校外语特色的ABC操、礼仪操、童谣操、搏击操,学生们在教室里、走廊里、操场上,嘴里唱唱英语chant,身体和着欢快的节奏摆动,走廊里莺歌燕舞,操场上生龙活虎,既彰显了外语特色,又将各学科内容融合。
2.形式多样的午间900秒,班班有特色,人人能锻炼
我们为每个班级设计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室内外游戏和运动项目。每天安排一个年级到操场上、在阳光下开展活动,其余班级开展小型多样的室内活动。每天放学前,还设体育爱心辅导班,依照运动处方给特殊学生进行辅导。一周五天,天天有活动,班班有特色,人人能锻炼。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得到了保证。
大课间阳光运动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是在体育组教师们的合理安排下,进行了“常规+自创”、“个体+群体”的组合,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学生的锻炼效能发挥到了最大。
在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安排上做到了“常规+自创”相结合,有体育课内活动的巩固和延续,如跳踢是一贯传统而趣味性高的游戏,学校就安排了一年级拍毽子活动,二年级进行跳短绳接力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哪个班级总数最多列出优秀;三、四、五年级的同学们比一比踢毽子,有快速踢、花式踢等,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从学校场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们将每周五的晨锻内容设为“校园阳光群体操”,希望将健身变为校园时尚,将运动项目引入学校内的每一处。学生们拿着自制的“小沙球”,在老师的带领下,和着音乐伴奏,挥动着沙球,舞动着身姿,在操场上享受着阳光下锻炼的乐趣和快乐!
3.快乐多项的小竞赛,小操场上乐翻天
学校的课外体育小竞赛已成为了传统体育特色。我们以“人人参与、强身健体、活跃身心”为宗旨,在大课间上做到了“个体+群体”相结合,每一次的活动既有学生个体的自由活动,确保学生运动时的愉悦心情,还安排了群体性的运动项目,如传递友谊――迎面接力赛跑、你追我赶――障碍接力赛跑、合二为一争英雄――背靠背夹球接力比赛、谁与争锋――拔河比赛等。小小的拔河比赛,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比如:长跑、小足球、小篮球等这些运动,不仅学生100%参加,教师也一起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全体总动员”。参加跑步的老师和学生精神饱满,队伍整齐,喊着统一的口号,就像一支支经过训练的小小队伍。
“嘟”――的一声长音,小足球比赛开始啦。男孩女孩齐上阵,拉拉队员们的呐喊声波澜起伏,有序为自己班级加油。足球运动员们神采奕奕,在比赛当中,传球、射门一步也不少,还真有点足球甲级比赛的样子。小足球队员还有机会与曼联足球明星交流,让学生真正走近足球运动,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
三、活动成效
从2008年开始,学生已连续三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去年相比,今年优秀率提高了10%,良好率提高了18%,合格率提高了12%。体育学科也成为了学生满意率最高、最喜爱的学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成绩初见成效。
学校获得的奖项或荣誉称号有:2008年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展评一等奖,2008年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展评优秀指导奖,2009年静安区小学教师广播操评选团体一等奖,2009年上海市小学生广播操比赛二等奖,2010年静安区“三八”文明岗,2009年4月29日,依托学校资源,在市、区层面展示了以“舞”彩缤纷为主题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的阳光体育经验多次在国家和全市作交流。在2011年9月教育部召开的学生健康促进大会上,学校代表上海做了“与阳光相伴,促健康成长”的交流发言; 2013年1月16日在上海市召开的《重温2012:直面转型,行动2013:走向绿色》小学校长高峰论坛上,学校做了题为“阳光体育,健康快乐”的交流发言。
[论文关键词] 英国 绅士教育 启示
[论文摘 要] 英国绅士教育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教育理论,是英国经济、文化、传统、教育长期发展、积淀的结果。它的产生标志着从封建教育向资产阶级世俗教育的转变。英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有关思想,对绅士教育理论做了最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论述了英国绅士教育的形成发展、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以及对我国教育的一些启示。
绅士教育思想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绅士教育的理论根源一方面来源于经验唯物主义认识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伦理观,另一方面源于自由主义的宗教观和社会契约论的政治主张。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这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
新贵族的教育理想,也成为当时公学教育教学的主导理念。
一、英国绅士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绅士教育是具有英国特色的一种教育观,绅士风度更被视为英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外化,成为以贵族精神为主,又融合各个阶层价值取向的一种民族风度。
(一)绅士教育的形成—实业家绅士
17世纪到18世纪是英国社会流动性最大的阶段,转型时期出现的频繁社会流动,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社会分层体系发生变化,开放的社会阶层为个人改变社会地位提供了流动机会,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财富重新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向上社会流动。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等,学会如何使用贵族的语言、衣着方式、美的意识、价值观和风度等。对世俗教育的要求、宫廷教育的影响、培根及培根派教育家的主张和改革活动等,都是促进绅士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强烈要求教育能够用创新且贴近现实普通生活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经验丰富的实业家绅士。洛克的《教育漫话》对绅士教育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要培养的绅士不是教士,不是学究,也不是朝臣,而是实业家。
(二)绅士教育的发展—学者型绅士
文艺复兴以前,英国的教育主要由大学、伦敦四法学院和市镇学校实施。但随着新学术的传播,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参照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培养社会活动家的教育思想,针对英国的国情加以改造、发挥,提出了一种以学者型绅士为培养目标的教育理想,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受过良好训练的、完美的绅士,以服务于国家。同时原来中世纪贵族、骑士精神的价值观逐渐演变为讲约束的、高雅的、绅士的价值观,强调要培养身心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风度的绅士。学者型绅士是公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制定的培养目标。学者型绅士是内外兼修的,不仅要拥有健康的体魄、非凡的气质、优雅的举止,还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坚韧的耐力、高度的自信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进而形成英国人为之骄傲的绅士风度。
二、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洛克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系统考察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提出关于心灵开始是“白板”的假定,并认为心灵后来掌握的知识和观念都是来自经验。以下是他的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教育
洛克认为一个绅士的各种品行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有远虑、富有同情心或仁爱之心,以及有良好的教养或礼仪。洛克绅士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能按这些道德规范行事的有绅士风度的人。洛克认为,人类在各个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应该使自己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和约束。因此,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这种克制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靠早期实践养成。所以洛克提出对儿童应及早管教,在未形成任性的心理之前努力使其意志变得平易近人,在最易接受的时候使之畏惧,服从父母,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另外,人们在追求私利时,不要去损害他人和公共的利益,而应在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把公利、私利结合起来。年轻的绅士应养成仁爱的心,礼遇下人,对于地位较低、财产较少的同伴越有同情,越要温和。
(二)健康教育
洛克继承了后期人文主义教育家重视体育的传统,把健康的身体看作绅士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首要条件。他指出:“健康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凡是身体精神都不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的。”洛克提出关于身体健康的一些措施如:第一,循序渐进的锻炼。洛克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蒙田关于锻炼的主张以及培根注重身体保健的思想。第二,沿袭骑士军事体育传统的做法,把游泳、骑马、击剑等也看作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第三,不娇生惯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小的时候不被娇生惯养,他的身体反而会逐渐强壮以适应外界变化。第四,注重营养的搭配,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第五,加强锻炼,增进体力和健康。他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认为健全的精神是最主要的,但健全的身体是其前提,期望通过体育把绅士培养成强壮而又勇敢、坚定的人。
(三)智育
洛克认为,教育必须使人适合于生活和周围的世界,而不只是适合于学校,因而反对把一两种文字当作教育的全部任务。他认为学问应该位居第二位,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对于心智健全的人来说,学问对于辅佐德行与智慧都极有帮助,但对心智不是那么健全的人来说,学问就徒然使他们更加愚蠢。洛克提出不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在学习内容上,洛克强调绅士需要的是实业家的知识和处世经商的本领,应让学生在广泛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有兴趣的学科再深造、研究。洛克更关心绅士的基本教育,而非学术性的大学教育。在课程内容上,洛克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指出绅士所需要的知识,只是一切知识最有用处,最有结果和最基本的那一部分。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绅士应当采用最容易、最简洁的方法学习:一是适时而教,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二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三是循序渐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转贴于
(四)礼仪
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良好教养或礼仪,称之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在礼仪的养成方面:首先,洛克强调绅士有教养的风度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其次,他认为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要让年轻的绅士养成彬彬有礼的习惯,大人们必须树立仁慈、美德的榜样和祥和的规诫,而不应使用严厉的斥责,养成如呼吸一般自然的常规。良好的教养是成为绅士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不要自傲和不谦虚,而应该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不可过分做作。有教养的人必须在面貌、声音、语言、动作、表情上显现文化气质,除了尊重别人之外,还赢得别人的尊重。洛克希望大人理解和宽容对待儿童的天性的举止。洛克也认为必需陶冶学生的身心,就犹如身体必须磨练一样,这样身心才能健全, 才能消除儿童与大人之间的差距。绅士要防止两种不良的礼仪:一是扭捏羞怯,另一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礼仪需要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那就是既能表明自己的尊敬、重视和善意,又不被人家疑心那是馅媚、伪善和卑鄙。因此,礼仪其实也是绅士的一种重要的美德。
三、英国绅士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绅士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它为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启示:
(一)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绅士教育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坚持认为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儿童的特殊需要、兴趣和能力。洛克根据自己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观察和研究的成果,精辟地论述了教育儿童的具体方法,认为教育应该首先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并尽量使其天性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受到相应的培养,使个人潜能得到相应的开发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绅士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并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鼓励其好奇心、求知欲。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和形成精神力量。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绅士教育不但重视培养学生的美德,进行道德教育,而且十分重视学生体能的训练,使其拥有健全的体魄。古典课程和宗教课程的道德熏陶、课外活动的礼仪和才能训练以及学术等方面综合素质扎实、广泛的培养,拓宽了绅士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真正把绅士教育从培养基督教绅士拓展为培养学者型绅士。我们应该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发展。我们要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适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状态。因此要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育目标的高、低,教育内容的深度、广度,教育手段与方法组合及变化,教育时间与空间的调配等等。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提倡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养成教育研究的是人们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品德结构整体发展的意义。它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反复经受锻炼,从而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它通过引导学生履行各种行为规范,经受检查、评价等来丰富他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其次,重视心理教育,注意培养与锻炼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情操。心理教育对教育者来说,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指导,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受教育者来说,接受健康心理的培养和锻炼,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和成长进步。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键全人格,是以个体性的发展为前提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斐.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
[2]李晖.从洛克哲学思想看“绅士教育”观—兼谈现代“师道”修养[J].兰州刊,2005,(2).
韩非子VS《风云2》
甲方:韩非子
法家代表人物,结巴,说话不利索,思想激进,有暴力倾向。
乙方:《风云2》
100分钟的电影,200句不到的台词――在贺岁档中,《风云2》中的人物比任何电影中的都懂得沉醉是金;但又比任何电影中的人物都会肢体语言――电影中角色使个眼色就开打,而且打起来还附加一堆电脑特技。
共性:我不说话,我打
谈古论今:崇尚暴力不说话的韩非,虽然打架理论一套一套,但最终却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被杀,可见是非成败不在于说话多寡,会不会打架。《风云1》中有句话:成也风云,败也风云。十一年后,《风云2》卷土重来,后人对其盖棺定论时给的评价会不会是:成也不说话,败也不说话;成也打,败也打?
墨子VS《孔子》
甲方:墨子
墨家的代表任务,虽主张“兼爱”、“非攻”,但身手了得,逼急了还教人打仗守城。
乙方:《孔子》
《孔子》中最大的噱头,不是孔子有文化,而是孔子会打架。发哥老矣,虽然不能再如小马哥一样英姿勃发双枪扫射,但是让孔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骑马弯弓射箭还是不在话下。
共性:别逼我用武功
谈古论今:墨家因为墨子的个人魅力而名重一时,与儒家并立成为显学,当墨子逝去,墨家也跟着式微。由此可见,只会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汉得三个帮,一栋大楼得百个桩;《孔子》中的王牌是周润发,但整部电影,能拿得出手的牌也就发哥一张。何况,今天的江湖,已不再是小马哥家的。
孔子(好客版)VS《阿凡达》
甲方:孔子(好客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主张,伟大的祖国正是基于此而成为了礼仪之邦。
乙方:《阿凡达》
贺岁档中的外来和尚很多,但《阿凡达》最有来头:这可是被称为“世界之王”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十四年磨一剑的大制作。卡梅隆终于大梦成真,他的苦心没有白费:他拍成了人见人怕的《阿凡达》。
共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好念经呼
谈古论今:孔子学说的普及,让国人知书达礼的同时也血性灰飞。有朋自远方来,我们诗书礼仪;有亲自窝里出,祖宗法规;《阿凡达》驾到,国产片纷纷让道,不知《阿凡达》独孤求败之日,詹姆斯•卡梅隆数钱数到手软时,他是会在内心发出对国人的敬意还是在眼神中露出对国产片的鄙夷?
老子VS《三枪拍案惊奇》
甲方: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观点之一是:道可道,非常道。视大智若愚为最高境界。
乙方:《三枪拍案惊奇》
曾经的先锋电影导演张艺谋,自《英雄》后彻底的商业化。他的电影在票房向上的同时口碑向下,当口碑下到不能再下时老谋子以奥运为遮羞布退出了电影圈。三年后,他顶着奥运的光环还有小沈阳、孙红雷双料人气之王左右护法杀回来。他向世人宣告,他从来就没有归隐,他玩的谋术是以退为进。
共性:谋可谋,非常谋
谈古论今:二人都是谋术高手,只不过老子追求的是上善若水,谋术知之而不为;而老谋子追求的是票房气势如虹。
苏秦VS《十月围城》
甲方:苏秦
纵横家的代表,曾游说六国连横抗秦,挂六国相印。
乙方:《十月围城》
在大牌云集的贺岁档,《十月围城》没有称得上大牌的明星。这电影中的腕儿虽然都不够大,但够多。再加上有最和谐的主旋律做粘合剂,合力惊人。
共性:人多力量大
谈古论今:把六国粘合在一起的,是苏秦的唾沫;让连横土崩的,是张仪的唾沫。所以《十月围城》得小心,因为这围城乃是建立在众粉丝口舌之上的唾沫之城,它能载舟亦能覆舟。
孟子VS《刺陵》
甲方: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其名言。
乙方:《刺陵》
《刺陵》导演朱延平说,他们用苗圃,是为吸引少男;用周杰伦,是为吸引少女;用陈道明,是为吸引老女人;用林志玲,是为吸引老男人。看来他们的司马昭之心目的是要把全人类一网打尽。
共性:鱼和熊掌我都要
谈古论今:孟子的名言后面还有一句: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看来古人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而《刺陵》的胃口似乎要比孟子大得多,小心贪多嚼不烂。
书讯:
《林语堂谈人生》
(林语堂 著,哈尔滨出版社)
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其自己的韵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它的开放就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接着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后来达到一个活动很剧烈的成年时期,到中年的时候,紧张才稍微减轻,性格圆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那样地圆熟了,对于人生渐渐抱了一种较宽容,较玩世,同时也较慈和的态度。
《庄子的享受》
(王蒙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大师王蒙快意解读,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跨越时空,老王俨然庄子的隔代知音,老王如庄子笔下的鲲鹏在神游在翱翔在激情燃烧,老王在解读庄子,老王在享受庄子,读者在享受老王。
《晚窗修读》
(流沙河 著,青岛出版社)
其中所描绘的,是一个诗人在历尽沧桑后包扎起激扬亢奋与感世伤身,最后敞开潇洒的衣襟,抖出一份淡泊、一点虚空或者一种朴实的真实性情。依旧是蜀中的山水,依旧是“老豇豆”一般的身材,老了一些,社会往前赶了一些,他也就放下了写诗的笔,开始用简明的话写人、写事、写“我”,写几十年的世事如烟、人生如梦。
《鸦片政权》
(卜正民、若林正 编,弘侠译)
在过去几年中,学术界开始把鸦片问题看作是具有多线条历史的更为复杂的事件。而这本论文集研究了鸦片贸易中整体及局部错综交织的过程,这包括鸦片在某些特定地区流入流出、开创特定的市场和榨取巨额财富,更全面地探究鸦片贸易的代价和利益是如何在政治背景中产生、丧失的。
影讯:
《阿凡达》
上映日期:1月4日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主演:萨姆•沃辛顿 佐伊•索尔达娜 西格妮•韦弗类型:科幻/冒险国家:美国
在未来世界,人类为取得另一星球“潘多拉”的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以人类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达,并能以人类意志思维控制,以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活动并采寻一公斤值2千万美金的矿产输送回地球。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胆羊威》
上映日期:1月12日
类型:动画国家:中国
虎威太岁来袭,强迫所有人在他的超级游乐园中工作。喜羊羊和灰太狼被迫联手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DD虎威太岁。
《东风雨》
上映日期:1月19日
导演:柳云龙主演:柳云龙 范冰冰 曾江类型:悬疑/战争国家:中国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珍珠港战争爆发前后的上海。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世界,各国谍报人员云集在这个孤岛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和使命,穿梭在这个即将沉沦的都市里。
《大侦探福尔摩斯》
上映时间:1月19日
导演:盖•里奇主演:小罗伯特•唐尼 裘德•洛 瑞秋•麦克亚当斯类型:动作/冒险国家:美国
夏洛克•福尔摩斯(小罗伯特•唐尼 饰),不仅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侦探,同时,他还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击剑和拳击高手,以及一位花心的情场浪子。影片中,大侦探福尔摩斯开始了他从业以来最复杂也最危险的一次冒险。
《孔子》
上映日期:1月28日
关键词:奥林匹克;传统体育;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然而,从古至今在持续的时间、规模、影响以及所追求的崇高思想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活动可以同奥林匹克运动相媲美。尤其在当今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成为人类社会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也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宏大社会文化现象,在全球各个领域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克文化随着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我们由“被动”接受发展到逐渐“主动”接受。从接触、了解、认识到实践奥运的过程中,充实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交流和融合。本文探讨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加强竞争意识培养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几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中。中国传统体育的精神也深受其影响,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在射箭、投壶、蹴鞠、马球、捶丸这类竞技活动中,也倡导人们保持优雅的风度和揖让的礼仪。因此,在竞技比赛中所体现出的特点是“礼让先行”,以及“揖让而升,下而饮”,也就是“礼”和“让”。
中国礼乐文化还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所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达到道德的升华。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中竞赛的目的不是取胜,而是要在竞赛中遵从礼的规范,体现竞技者的神韵和品格,即“神形合一”,修身养性,藉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持两用中”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制约着华夏民族的道德与行为规范,使得体育文化也毫不例外地被纳入“不争”的节制之下。中国传统体育规则的制订,更多的是从礼仪修养的角度出发,对参赛者提出品德要求,人们重视的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谁更符合礼仪规范,谁更具有谦谦君子的风范,是所谓的“君子之争”。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重视和谐。在和谐的思想影响下,传统的体育竞技演化成君子之争,具有自我修身的特点。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人类对于自然和自我命运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正是需要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思想必须改变。在竞争的环境中,传统的体育思想必然演变成为现代体育思想,才能与环境和谐,才能生存和流传。
而奥林匹克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平竞争特点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完善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竞争精神构成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它通过竞争,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品格,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它通过竞争,让人们学会了面对挫折后的坚强,学会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己。而这正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她表达了奥林匹克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它所体现出的就是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奋发向上,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挑战极限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这是百年奥运不断辉煌的精神所在,是人类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人生如赛场,时代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只有不断的战胜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铲除封建的臣民意识,加强平等意识的培养
所谓平等观,是指人们彼此之间承认其权力和地位平等的一种理想化表现。它要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生存、享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机会面前的平等,不承认任何种族、性别、年龄的差别,更不承认那种由血统、门第、宗法关系所决定的封建等级差别和特权。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帝王统治的农业文明古国,其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古代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处不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上尊下卑的阶级差异和男女的不平等。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种专制的、不平等的道德教化下,传统体育也只成为谦谦君子展示“温良恭俭让”人格魅力的场所。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抑制,独立人格往往被忽视。
奥林匹克运动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生活的模式。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和不歧视原则为运动员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拓宽了人权概念的范畴。《奥林匹克》规定的“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以及一切竞技体育比赛中所施行的规则、裁判、仲裁、竞赛、选拔和奖励等,均模拟了法治社会的准则,它教导着每一个参与者遵守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观念让人们学会服从裁判、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与人和睦相处,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将奥林匹克的平等观念引入高校体育改革,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完善和健全民主与法制的各项基本原则,无疑是有益的。
3.正确对待恕道原则,加强公正意识的培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儒家强调恕道原则。宽恕、仁爱、和睦就成了人们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一个不必通过法制规范,而是靠人的“自律”,靠启发人的道德之心进行自我教化的典型例子。但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造成了几千年中国人文思想淡化物质利益,扼杀个性的一面,养成了人们保守、内向、克制、依赖的心理性格。
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今竞赛场上,我们仍然扮演着这种受冤屈的角色。在前不久亚洲杯上被日本队用“上帝之手”打进制胜一球的中国男足,轻易地放弃了规则赋予的申诉权利。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击剑选手谭雪与美国选手扎古尼斯的对阵中,开局阶段裁判即有两个明显的误判,致使谭雪冤中两剑。但中国队并未当场提出异议,理由无一例外是“毕竟结果无法改变”。只有对竞技规则的普遍遵守和严格维护,才能保证每一位运动员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而当运动员得不到公正对待时,运用规则进行抗辩、申诉,也就成了维护竞赛公正性和运动员合法权益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类似谭雪的事件虽然转瞬即逝,其负面影响却很深远。让数以亿计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目睹了世界顶级赛场的不公已经是对奥运公正形象的损害,而作为一个积极参与奥运事务,即将举办奥运赛事的国家面对这种不公却不采取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去维护奥林匹克的公正形象就更是失职和对观众的误导。奥运的主要社会功能在教育,而类似谭雪的事件大大的削弱了奥运的教育意义。公正是奥运的生命元素之一,维护公正需要作出全方位的不懈努力,这是谭雪事件给我们的启发。
公正是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它是构建人类社会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模式的基石。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奥运赛场竞赛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又为社会竞争创建了一种典范。在这种平等的竞争中,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公平地得以展现。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比赛方法详细具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并要求每个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公正民主、平等竞争的社会意义,远非竞赛本身所能涵盖。奥林匹克运动中的Fairplay(费厄泼赖)原则,可使青少年从小就认识到无论是赛场上还是人生中的竞争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秩序、保证公平。这对青年一代健康人格、民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4.抛弃狭隘封闭的农耕文化,加强参与意识的培养
参与是指在某一项具有具体目标的社会活动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联系。参与有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两种类型。积极参与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也就是参与者能将集体的目标当作个体的目标,能在集体的宏观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微观行为。而消极参与则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参与者往往不明白集体的目标,或不明白自己的微观行为与集体的宏观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中国长期农耕文明的土壤里诞生的封建制度和“儒”“释”“道”文化使中国人具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重视自己的土地和家庭、缺乏协作精神的特质。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潜意识地就体现出“事不管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参与意识或者随大流的消极参与意识,还有更为愚昧的听天由命的消极哲学思想。这里的“天”,一是指大自然、二是指封建皇权。这种产生于农耕文明土壤的消极参与意识与现代科技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参与”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体现民主和平等的一种行为模式。奥林匹克的著名格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在全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通过奥运会的宣传、组织和比赛,使运动员和全社会其他与奥运有关的群体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奥林匹克格言鼓舞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勇敢地面对未来,更有无数的年轻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公正和平等的教育。美国纽约市一位前任警察局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体育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则,又反过来要求同伴也遵守同样的规则,这使孩子们对了解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别人的权利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获得了如何玩的公正的意识,并掌握了社会行为准则,因此体育对民主是再好不过的教育了。”将参与意识融进我国体育教育,有利于改变和消除农耕文明留下的消极参与意识,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打下基础,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培养环境。
5.克服愚民的道德教化,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做法。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这一社会文化活动,颂扬人类的真善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建立和平与美好的世界。
传统文化中缺少对人的尊重体现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落后的部分。愚民政策、君主制度和等级观念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文精神的落后和新社会人文精神进步的艰难。苍海明月曾撰文说:“反观我国,数千年的文化虽然蔚然壮观,但因为缺少了人文精神而逊色不少。当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倾力构建属于我们这个世纪的精神家园,改造缺少人文精神的传统,建设全新的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给我们带来巨大创造力的文化。这个文化既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又能唤醒每个个体敢于舒张个性、勇于创造,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自主意识和博爱精神。”把人文奥运的崇高理想,渗透到我国体育教育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意识、体会人文关怀并学会关怀周围的人群,有利于将体育改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现在,以人为本的“工程人文精神”已经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并成为当代工程科技人员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成为指导工程科学进步的思维主旋律。因此,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体育教育中重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从广义上说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活动,竞技比赛只是一种手段,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她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取长补短,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分析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20-01
2 “运动教育”模式之技能教学的适用性 通过对专家调查分析。哪些教学内容(运动项目)适合“运动教育”教学模式?非常适合=5分、适合=4分、较适合=3分、不适合=2分、极不适合=1分进行评价,“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在不同层次的学校适用性。学校类别 老师评价、专家评价、全体、差异性检实验。Mean Std. Mean Std. Std. Z。1 大学 4.07 .87 3.68 1.01 3.84 -1.76。2 中等教育学校 3.52 .98 2.96 .85 3.03 -3.29。3 初中 2.48 1.29 2.28 .94 2.74 -.84。4 小学 1.56 1.17 1.40 1.09 2.61 -.72。调查得知“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是都好,表1显示适用对象不具普适性。大学教师的评分4.07、专家的评分3.68,且两者差异性检验为-1.76,表示没显著性差异,说明它适合在大学中运用;中专教育中,教师的评分3.52、专家的评分2.96,且两者差异性检验为-3.29,差异性显著,说明教师和专家意见不太一致,任课教师认为比较适合,而专家则认为不它适合;其原因是对在这一时期,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所处的状态把握不准,较难判断是否有自我组织、管理、服务等意识;在初中、小学教师和专家的评分在1.09-2.48之间,不适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年龄越小越不适宜用“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这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小中学生心智不成熟,用这教学模式难发挥能动性和理性能力。教师专家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评分3.40-4.57之间,在较适合或非常适合之间;网球在2.44-2.93之间,不适合或较适合之间;其它项目如田径、游泳、健美操、武术、艺术体操、跆拳道、击剑、体育舞蹈、瑜珈等在1.00-2.30之间,属于不适合运用或极不适合该教学模式。从上看“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对大众化对抗性球类项目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相对闭塞的个人项目如武术套路、瑜珈和田径、游泳体能类项目等就很难照这模式来实施,因此模式的完成必须有技术教学为前提,学生缺乏运动基础非大众化的运动项目、技术动作复杂且无师不能自通的项目和主要以体能为主导的运动项目用这模式难达其效果。
3“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分析证明“运动教育”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效果最好,三大球最适宜此模式,比较它们之间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李炎焱两个篮球选修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对比实验教学。在课前经过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水平、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等方面测试问卷表明两个班在这些方面没显著差异,所以实验后具可比性。一班采用“运动教育”教学模式为实验班,另班按照原教学大纲采用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为对照班。经过一学期教学,期末对学生篮球技能进行考试评价并组织两个班进行教学对抗赛,后根据技能评价结果和对抗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之间更具优势、效果。
3.1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掌握的有效性分析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动力定型。据不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体育与健康理论必重视在“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效果更佳。在体育基础理论和健康知识方面实验班不如对照班成绩好,且在体育基础知识方面,P=0.01
3.2 技术掌握的有效性分析
期未对两个班篮球技术考核,评价标准按教学大纲的“考核方法”(达标与技评两方面)进行,篮球技术考核结果:除运球(T=1.516)和打球(T=1.420)实验班与对照班没什么差别外(P>0.05),其它各项技术,经检验两班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班,其中持球突破、抢球、断球有显著性差异(P
3.3 战术运用的有效性分析
实验班、对照班篮球战术运用的有效性分析,教学比赛形式分析:通过5场比赛,实验班场均得分55.2、对照班场均得分34.8,实验班全获胜,统计各项技术运用场均次数与成功率,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表5)。这证明在战术掌握及运用方面,采用“运动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性要明显高于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篮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赛能力、参与竞赛的热情以及承担竞赛过程中各种角色的能力,这就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提高运用篮球技、战术能力,加强团队竞争意识培养效果佳。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电影;小说;改编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简・奥斯汀的巅峰之作《傲慢与偏见》因极强的可读性,先后被很多导演改编为电影,并获得广泛的认可,尤其是2005年由乔・怀特执导的同名电影《傲慢与偏见》以光影形式,创新地突破了小说的框架和情节的局限性,保留了小说的文学性,又挖掘了新的主题和文化意识,创造出了原小说并不具有的艺术境界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动态的叙事策略
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采用了女性视角的独特叙述策略,以女性角色作为叙事的主体,从而获得了读者的关注与普遍认可。而2005年由乔・怀特导演的《傲慢与偏见》凭借现代影视叙事策略的特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观众领略到电影与小说之间完美的结合和融通。
(一)电影采用群体叙述者
不同于小说中人物化的叙事者,电影的叙述者则是机制化的。一幅幅流光四溢的电影画面中,蕴含着一种看似虚无的叙事方式或者叙述中介,其隐藏于画面和情景中,以抽象的、模糊的方式讲述着故事,虽然不同于小说的人格化形式,但是同样引导观众感受人物、场景等内容。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者传承了小说的主题,借助婚姻来展示平民喜剧,通过田园生活、演员形象、蒙太奇、音乐等,让现代观众在电影叙述者的指引下融入这个悲喜的人世间。
电影抓住了英伦风韵,以浪漫唯美的场景和风光讲述爱情故事,在叙述中,导演摒弃了传统的小说习惯,采用微镜头凸显19世纪初期安逸恬静的田园场景,并同时用许多广角来展示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使得她融于天地、山水之间,典雅之风令人陶醉。此时电影的叙述者是包括编剧、摄影、导演在内的群体叙述者。此外,电影在故事发展的叙述方面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通过多画面与镜头的衔接构成完整影片,并辅以小提琴和钢琴的演绎来倾诉人物内省的历程和感受,每个音符都阐述着电影的特定情境,让观众感受艺术的优雅和震撼。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者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群体叙述者,包括编剧、场景、音乐、导演等,汲取了小说人物叙述者的优点的同时,还进行了重塑,为电影自身的叙述提供了广袤的空间,实现了小说叙述者的创新和丰富。
(二)电影采用多元叙事角度
电影的叙述不仅需要叙述者,还需要赋予叙述者某种叙事角度来倾诉故事。叙事角度不同,故事必然不同。影片《傲慢与偏见》中就大量采用了小说所不具备的多元的叙事视角,从多层面、多方式讲述了这个爱情故事。
电影开始阶段,是以伊丽莎白的视角展开的,明显地突破了小说传统中男性为主的叙事视角,让女性讲述故事。此时的视角也是全知的视角,随着班纳特家生活开始,按时间讲述情节,使得影片叙事线索流畅清晰,观众也更容易了解故事的叙事思路。此外,电影中还穿插了某些限制性视角,如以女仆整理房间讲述班纳特姐妹舞会的准备,随着女仆的工作轨迹叙述整个场景,以镜头的变化来进行限制叙事,画面如行云流水,毫不拖沓。在舞会现场也运用了限制性的视角,通过伊丽莎白在舞会寻找威克姆的行动叙述舞会布置、人物、氛围等情况。电影以不同的视角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需求,例如,远距离视角展示了舞会的规模;中距离视角表达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近景的运用凸显了人物的表情及细小动作,并揭示出人物的不同内心感受和反应。总之,电影通过叙事视角之间的完美切换使得电影的叙事自然直接,通过多种方式和角度反映了人物和情景,同时也对众多人物的内心进行剖析。
(三)电影采用跳动的叙事时空
电影的本质就是空间和时间结合的艺术,其叙事是时空性的时间叙事方式,小说在单纯的线性叙事的同时更加立体。在《傲慢与偏见》中,线性叙事方式推动了情节发展,与小说的叙事形式基本类似,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连续性。影片还运用停顿的叙事手法,以镜头的定格来突出瞬间、角色或场景,例如,伊丽莎白与达西会面时,达西的面部特写就停顿约15秒,更好地展示出达西内心的情感。此外电影还运用特殊的叙事频率,尤其“门”的意象出现两次,完美地暗示了人物的内心变化。电影的叙事时间并没有单独进行,而是在特定的空间下结合了共时性和历时性。在电影中,蒙太奇和镜头运用体现出该电影的叙事空间艺术的特点,让观众对空间的感觉比小说文字空间描述更加细腻真实。例如,在交代班纳特家庭空间时,导演就直观地采用镜头展示,以光影效果的变化调整突出空间感,让观众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其家庭环境,又了解了家庭中人物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二、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现实与浪漫的场景设计
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聚焦了历史现实和风俗,具有极强的写实主义的特点。而在影片中,导演避免了英国传统小说和电影的惯例,背弃了小说中历史的背景设置,以宏伟的视觉建筑和细节讲述英国上层社会的礼仪、情感、生活等历时性内容,并以极具时代特点的设计将奢华的园林景观、风景等引入到电影中,以时代的、创新的方式展示着现实主义的内容。
在电影中,导演强调了小说中所弱化的“杂乱”的真实状态和情景,努力凸显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设计。电影伊始,导演以一分钟的长镜头隐晦但又流畅地展示了班纳特的家庭生活环境,包括斑驳的墙壁、阴暗的过道、杂乱的家具等,将班纳特拮据的经济状况真实地展示给观众。与小说的优雅不同,电影中“杂乱”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影片中的舞会场景设计也是平民化的,拥挤、嘈杂、混乱的场景与小说优雅的上层社会礼仪规矩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导演以“杂乱”的场景视觉化来暗示伊丽莎白的家庭背景及由于家庭而承受的压力。在求婚情景中,伊丽莎白求助于家人,但家人都纷纷离去,她独自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而电影此时的场景构图中伊丽莎白面前的餐桌上,杂乱地摆满了各色食物。导演在此时以食物来代表物质的具象,同时也暗示伊丽莎白所承受的诱惑和压力,让观众体验到其实现独立性所遭受的压力。
影片除了在小说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微调外,还以浪漫主义手法对风景、场面等加以调整利用。如男主人公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被导演故意改为室外。在淅淅沥沥的风雨中,达西勇敢地表示出自己对于女主人公的爱,同时雨中争吵则将整部影片推向浪漫的。电影对小说求婚场景的改编,将浪漫的爱情演绎得如风雨般狂烈,也凸显了导演对小说具有时代色彩的诠释,即爱情必须大声直接地表达出来,引起现代观众的情感认同,便于现代观众理解和接受,同时导演还赋予场景特殊的含义,让场景富含深意。如电影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被导演塑造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影片的开场是清晨的黑幕,当时鸟鸣声声,淡淡的雾气缭绕山谷,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而与这一景象相联的则是散步的伊丽莎白,导演以微仰的拍摄视角迎合着她身后白色的阳光,在这个场景中渲染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就连电影中她拒绝求婚后,跑向葱郁的森林和宁静的湖边,而不是小说中的书房,导演以这种浪漫主义的场景利用凸显了女性追求自然、独立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大自然的场景则代表了自由、宁静、自然。
三、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人物的删减和挖掘
小说故事不受时限的拘束,可以烦琐复杂地展示人物及人物关系,而电影受限于时长,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物及故事突出,让电影具有快速的吸引力。
在影片《傲慢与偏见》中,导演故意删除了部分无关紧要的角色,如小说中的威廉夫妇及其兄弟姐妹。再如,原小说中人物简因淋雨身患重病,医生琼斯将其病情叙述给读者,而电影中这一人物被删去,因为电影可以通过画面让观众了解简的病情,所以电影将威廉及医生等无关紧要的人物删除,精简了电影的内容,也让情节紧凑,腾出足够的空间对主要人物进行描写和展示。
除了删除某些人物,电影还在创作中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补充,让观众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如达西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是通过只言片语塑造出来的,同时被读者定义为富裕、傲慢自大的负面形象,而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等在原小说中并未涉及,即使是他第一次求婚失败后,小说也没有关注其性格转变。电影《傲慢与偏见》正是抓住了小说中这一人物空白而任意驰骋,对人物进行了天马行空般的丰富。电影增添了达西生活的虚构情节,如骑马、狩猎等贵族消遣活动,而在求婚失败后则让达西喜欢上击剑、游泳,并在运动中性格开始转变,变得坚毅和忠贞,不再给人以高傲的距离感,而是高雅的人文气质。
另外,奥斯汀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身为绅士、淑女,虽然优雅大方,但都毫无朝气和活力。而影片《傲慢与偏见》中,导演一改小说人物死气沉沉的特点,为人物注入了现代人的活力,多数人物在影片中是运动着的,如达西狩猎、骑马,伊丽莎白奔跑、散步,人们在舞会中欢快起舞。电影的镜头游弋在活动的人群中,捕捉着动态的人物特征,动感十足。即使在某些平静的场景中,导演也通过镜头对于演员微小动作的捕捉,显得兴趣十足,创造出张力十足的喜剧效果,让现代观众感同身受。
四、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对小说女性意识的超越
奥斯汀在小说中通过对伊丽莎白女性独立意识的描写折射当时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小说中,奥斯汀完美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等级观念,也让读者认识到女性在财富和阶级面前的底层地位。奥斯汀以女性的视角在幻想着爱情和婚姻,她既不赞成没有爱的婚姻,也不赞成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希望女性获得家庭的主导地位,但是也离不开男性的物质基础,可以看出奥斯汀小说虽然具有女性主义意识,但是仍然具有局限性。
但是在电影中,导演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提升到现代社会的认知水平,让伊丽莎白摆脱了小说中时代的局限性,敢于挑战男性权威。如在影片中她看望宾格丽时,与众人的对话表现出对当时社会“完美”女性判断标准的反抗和挑战, 而与小说中强调女性的优雅、大方和礼仪不同,影片彰显了伊丽莎白对审美标准的反叛,凸显了其独立性和反抗意识。另外,在影片中,伊丽莎白对于爱情的态度也超越了原著小说。影片中伊丽莎白以活力和智慧,展示着自己对于爱情的判断和选择,她一开始对达西心存误会,当达西求婚时,她毅然拒绝并质问达西的爱情观,这一情节展示出女性对于纯洁爱情的捍卫,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而屈服。最后,原小说虽然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没有真正地去除世俗的封建礼教,而电影中女主人公以辛辣和智慧的语言对柯林斯的虚伪和世俗进行讽刺,挑战无理却附庸风雅的凯瑟琳夫人,与小说相比,虽然她略显蛮横无理,但是将她不拘一格、另类的道德标准和判断思维揭示得淋漓尽致,彰显了现代女性的价值衡量标准和行为方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五、结语
经典文学作品予以电影经典的素材,电影则给小说提供了时代的生命力,由小说到电影的华丽转身过程中,必须多方面考虑现代观众对于文学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电影对《傲慢与偏见》的改编,可以看出由小说向影视艺术的转变过程中,影视创作者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现代的视角去看待文学名著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元素,并予以取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曹晖.《傲慢与偏见》:小说到电影的华美转变[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09(0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兵器是动荡年代最主要的青铜制品之一。剑为百兵之王,剑作为近体格斗的兵器,具有可刺可斩的作用。剑分为剑身和剑柄两部分,根据其柄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圆茎柄剑和扁茎柄剑。由于其性能适合步战的需要,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剑广泛地用于实战,并作为短兵器的代表成为常用的军队装备。
在吴越青铜剑中,最为人们瞩目的便是吴王剑和越王剑。古越阁所藏吴王夫差剑,通长58厘米左右,前锋内敛,两丛有血槽,剑身中脊和刃缘明显,近格处有铸铭:“攻吴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剑格装饰有兽面纹,绿松石镶嵌,微有脱落,茎有双箍。另出土于湖北江陵的越王勾践剑,通长56厘米左右,前锋内敛,成两度弧曲姿态,两丛有血槽,剑身布满菱形暗花纹,近格处有鸟篆铸铭文:“戊王鸠浅自乍用”,剑格两面用蓝色玻璃、绿松石镶嵌,茎有双箍,剑首端部装饰以极窄的同心圆圈。此剑保存完好,光亮如新,锋刃依然锐利,可以轻易剁切铜铅、纸张。这两柄青铜剑形制相似,代表了吴越地区青铜剑制作的最高水平,堪称奇珍、国宝。
由于青铜剑铸造工艺复杂,与此相应,佩剑成为当时社会权力、等级和时尚的标志。东周之前,对于佩剑有严格的礼仪规定,仅局限于上层社会和品德高尚之人。春秋之际,佩剑仍是贵族阶层的特权。春秋晚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礼制松弛,青铜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佩剑逐渐成为当时的时尚,并也用于表明身份等级。古文献中,多有关于宝剑的故事与传说,由此可见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对青铜剑的研究,无疑对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科技史、兵器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有重要的学术和研究价值。
一、青铜剑历史
中国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便开始进入了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之初的夏商早期,青铜兵器中有矛、戈、钺等,没有剑。青铜剑最早见于商代晚期。
从商代至东周初年,我国中原地区一直以车战为传统的作战方式,装有长柄、适用于勾杀的青铜戈是车战的主要武器。春秋伊始,随着步兵和骑兵的相继兴起,车兵开始衰落,士兵的武器装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前作为传统车战武器的戈逐渐被适用于近战的青铜剑等武器所取代。
1956年,在陕西长安张家坡的西周墓里,出土了一把很短的青铜剑,报告中称为匕首,全长约27厘米,形状如细长的柳叶,装剑柄的部分略瘦,上面有2个纵列的圆穿孔,看来是在两侧附贴木柄,通过圆孔钉合成一体来使用的。同样的柳叶形青铜剑,后来又在北京琉璃河五十三号墓和陕西宝鸡竹园沟一号墓都出土过,其中琉璃河的青铜剑更短一些,仅长17.5厘米。这些较短的青铜剑,有效使用的锋刃部分不过17~18厘米,和现在的匕首差不多。至于短剑的用途,它应该是一种防身式武器。只有在双方扭打在一起时,仅有十多厘米锋刃的短武器才会起作用,但是在车战的条件下,这种机会是不多的。
剑的名字,是由于它的用途而得名的。据《释名》:“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由于西周初年以车战为主,剑是不占有重要位置的,这一时期出土的剑数量少,与同时期的铜戈等相比数量比较悬殊。
当时中原地区主要依靠战车作战,而在吴越等南方地区,水网纵横,地多林莽,处于尚待开发的阶段,巨大沉重的战车在吴越之地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各N战舰则是军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剑多在河道水域附近,更印证了当时以水战、步兵为主的特点。如史载吴越争霸的战场,今苏州市郊河道、太湖流域等地出土了众多青铜剑及其他青铜兵器。由于这种客观的自然条件,吴越的军队主要为步兵,士兵之中多重视击剑水平,关于越女和猿公的传说正反映了这一史实。步兵多需要贴身近战的锋利而轻便的短兵器,剑具有可刺可劈等特点,所以在吴越地区铸剑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兵器的质量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加之王公贵族佩剑之风盛行,促使兵器制造技术快速发展,装饰亦精美绝伦。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师皆文犀长,扁诸之剑,方阵而行。”吴国的扁诸之剑就是大批量铸造用于实战的优质兵器,扁诸之三千的传说不无依据。史称吴王“披甲带剑,挺铍铎”,越王勾践“身披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影响所及,吴、越举国上下以佩剑为风,有尚武之风。凡此种种,使剑的地位更为重要,剑的铸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为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吴国历代国君都非常重视青铜冶炼和兵器制作。《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命令“能善为钩者,赏百金”。由于国君的重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当时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远远高于中原诸国,出现了许多传奇的铸剑大师,如干将夫妇、欧冶子等,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流传至今。《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季札赠剑”的故事,徐君非常喜爱季札随身佩戴的宝剑,反映出当时吴国的铸剑术的高超。所以《考工记》有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消,吴粤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新序・杂事篇》载:“夫剑产干越。”说明吴越有制作上等青铜剑的传统工艺,为其他地区所不能及。早在20世纪60年代,顾颉刚先生就曾根据史料文献记载,撰文论证我国青铜剑应起源于吴越地区。随着考古发掘中不断出土的吴越青铜剑,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例证,证明了这一观点。
众多文献都有吴越两国善于造剑的记载。如《战国策・赵策》赵奢论吴剑:“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母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越绝书》云:“昔者越王勾践宝剑五,闻于天下。”《庄子・刻意》载:“夫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荀子・性恶论》:“阖闾之干将、莫邪、巨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盐铁论・论勇》:“吴楚之铤,干将之剑。”诸多史料的记载表明了吴越之剑早已闻名天下,被人们视为至宝。多年来出土的青铜剑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信度,而非溢美之词。
综上所述,吴越青铜剑制作精良、形制合理、装饰考究,工艺水平远在其他地区之上。商志馥认为,从春秋中晚期起,“吴地在兵器的合金配制和制作技术上远远地超过了中原诸国的水平”。冯普仁也指出:“在吴国青铜兵器中,铜剑的铸造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春秋晚期青铜剑的铸造技术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国诸国。”对吴越青铜剑的这一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从科技史、民族学、考古学、工艺制作等方面来看,可以充分肯定吴越青铜剑的历史地位。
二、吴越青铜剑演变
始封于西周初期的吴国,从春秋中期以后逐渐崛起,国力日盛。吴王梦寿于公元前585年称王,经其子诸樊吴都,再传至阖闾,国力益强。夫差即位后,攻越大胜,又讨伐齐、鲁、腾等国,十四年(公元前482年)大会诸侯于黄池。《荀子》以吴王阖闾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吴、越作为地处东南、历来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小国,在短短数十年间竟然与齐、楚等大国抗衡,成就霸业,除去政治因素外,从物质角度来看,和他们拥有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是分不开的。青铜剑的铸造就是其中的代表。吴越地区盛产铜、锡,有可能是冶铜术在中国的发源地之一。《考工记》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李斯《谏逐客书》也称“江南金锡”。这些典籍记述为众多古矿冶遗址的发现所证实,表明这一地区先民开采铜矿、冶炼青~器的历史较为久远。
《诗・鲁颂》:“大赂南金”,以及众多青铜器铭文有“获金”、“俘金”、“金道锡行”等,表明商周时期对于铜矿资源的争夺是很激烈的,这种纷争必然激励吴国上下增强国力的愿望与努力。在春秋诸国中,吴国重视耕战,作为国策推行取得重大成效。
西周早中期为吴越青铜文明的初期发展阶段,当时的青铜剑的形制尚未统一格式,铸造多简单、质朴,前期的剑身无棱或平脊。这一时期的青铜剑多通长在30厘米左右,多半用作防身兵器而随身携带,总体来说处于初创阶段。屯溪M8出土的一柄青铜剑,剑身有十余处对称装饰,有团雾状暗花纹。可见,吴越青铜兵器特有的几何形状暗花纹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生,该时期是吴越青铜剑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春秋早期,吴越铜剑有了自己的形制特征。从目前出土的文物和史料来看,吴越地区出现的青铜剑为其他地区所不见,看不出与其他地区青铜剑有什么必然联系,很有可能是在当地独立起源的。尽管这一时期的青铜剑较为原始、规格不一,但后世宝剑的重要形制及特征在此期间都有表现,吴越作为新兴的国家显示出其富有生气、喜好创新、少束缚的文化特质。春秋时期一些成熟剑型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通过此消彼长的选择和比较,逐步完善和趋于定型。此时,有些青铜剑已制作得较为精致,剑身、剑格纹饰、镶嵌工艺已经独具风格,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质。
春秋中期以后,吴国实力日渐强盛,青铜冶炼和铸剑技术都已经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青铜剑出土数量众多,剑身通长约50~55厘米,少数剑长60厘米左右。以上可以看出,西周只有短剑,从春秋起剑身逐渐加长,剑形逐渐由宽短变为窄长。这虽然是从兵刃的功能的需要考虑,但之所以得到实现,却在于合金技术和铸造工艺水平的发展,使剑身具有了更好的刚度。
剑身从无脊到有脊,是剑型的又一重大改进。平脊剑只见于吴越地区,作为向有脊剑的过度,它是有重要价值的。为探索脊的合理形状,古人作过许多尝试。凸棱脊虽然有更强的刚度,但是制作工艺过于复杂,不好加工,剑身也过于沉重,因此多数剑仍采用三角形凸脊。隆脊起棱的剑不仅增加了剑的刚度,还促进了刃磨技术的普遍采用和提高。刃缘粉面的剑从春秋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从而大大节省了剑的磨砺工作量,并使刃缘的磨砺分工更为专业化,更为精细,从而使剑的锋刃达到了空前的锐利。脊棱较早见于矛、戈,以后才被用于青铜剑,各种青铜兵器的形制是互有影响、互相参照的。
剑身横截面形状的变化,是围绕着作为格斗刃具的剑如何兼具良好的刚度(不因激烈的冲击磕碰而折断)和切削功能(刃缘锋利坚固,穿刺后能迅速退出)而进行改良的。纵向刃形和横截面形状的对应改进,使剑身整体形制和刃形精细结构都更趋于合理,这是剑型变化和剑制形成的关键点。
格为护手而设,无格的剑只是偶见。宽格和窄格的剑在吴越地区一直是平行发展的,但到了后期趋向于以宽格为主,原因也许是宽格更利于护手且便于装饰,与时尚相契合。
茎为握持而设。茎的坚固和称手直接关系到剑的功能发挥。扁平茎的刚度差,也不利于握持,很早就被淘汰掉了。扁圆茎在春秋早、中期有较多使用,相比之下使用最合理的还是圆茎。从材料力学角度来看,空茎的刚度比实茎更好,但铸造技术难度也更大。可见,空茎剑之广为使用自有其合理的依据。
剑茎的两侧设扉或翼,这仅见于吴越地区,在先可能是从铸造时常产生的披缝得到了启示而有意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利于握持和防止剑与缠裹其上的纺织物产生相对滑动。但这种附加的结构过于累赘,也不是十分必要,所以只在西周中、晚期流行过一段时间。
【关键词】中西体育;文化差异
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体育文化,世界上影响最大,差异最明显的是中西方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呈现出世界性的色彩,体育文化也呈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形式。但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1中西方文化的对比
1.1地理位置的差异
中国古文明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大陆,被太平洋、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天然屏障,只有北面的古代游牧部落常常威胁中原地区,但由于中原经济文化处于优势,中国的古文明发展始终没有被打断。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给中国人的思想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多顺从少抗争、多保守少创造;重人性、讲人治;强调贵贱、等级制度的民族性特征。
西方文化产生于欧洲,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部,西临大西洋,南濒地中海,东南是黑海、里海,北临波罗的海、北冰洋,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与亚洲相接。欧洲海岸线曲折,多天然优良港湾,适于发展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欧洲土地面积狭小,平原少、山地丘陵多,土地贫瘠,不宜于农业,只好向大海求生存,进行海外冒险掠夺。这就铸造了西方的进取精神和主体意识。
受西方地理文化背景的影响,西方民族的个性特征呈现出与东方民族截然不同的特点,它重视个体的力量,强调对个体发展的尊重和宣扬,对外来世界存在天生的征服与探索欲望,对不断突破人类自我未知的极限有着不可思议的向往与追求。
1.2心理基础的不同
原始农业在中国是以女性为主的原始采集生活过渡而来。他们靠天吃饭,越是古代越是这样。因此,中华民族多感恩、依附心理。“中国古文明是本地区居民创造的。古文明建立发展的基础是农业。”〔1〕中华文化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强调人应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多以个体的、娱乐性的、技艺性的、表演性的项目为主,如投壶、戏球、礼射等,而对抗性强、竞争性强、身体接触较多的运动项目,在中国开展很少,也难以流行。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这种形态的竞技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缺乏竞争性和开放性,反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符合中国古代哲学意识的内倾性,与东方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相同步。
在古希腊代表的西方,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而不是直接依赖于自然。长期狩猎为主的游牧生活使希腊男性充满了勇武刚强,尊重个人的文明。他们认为战胜自然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强调超越自然、超越极限,其体育中表现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色彩。我们从古代西方比较盛行的单程赛跑、角力、拳击、赛车、赛马等竞技活动中就会感觉到西方体育的外向型性格的气息。西方大多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这些方面分别形成了中国人“内向情感型”和西方人“外向情感型”的民族性格和心理基础。
1.3信仰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先祖们一直崇拜图腾神,认为图腾是氏族人的祖先,人伦准则也以血缘关系辨亲疏,识远近。后来中国的体育文化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儒家思想的学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儒家思想提倡 “仁”、“义”、“礼”、“智”、“信”, 强调 “礼”的规范, 把以竞技为主的体育也限制在礼的范围内, 这对后来的体育影响很大, 限制了体育思想的发展。后来程朱理学把儒家中的“仁”、“礼”学说进一步发展衍变成为“明人伦”的思想,而一直发展的养生活动中,医家与道家结合,道家与佛家融会,使养生思想与术士方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神秘莫测。正是因为中国伦理文化的日渐成熟,礼仪禁忌的越来越多,人们才愈加不敢表现,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象朝着内敛、文弱一面发展。
古希腊在图腾崇拜以后,创造了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克诸神,他们重视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个性。他们的关系不是从属的,而是平等的。他们视人为神圣,视人世为人生的娱乐场、竞技场。西方价值观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是宇宙的主宰”,人与自然界处于对立和斗争的状态。他们将自然界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和改造对象,主张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重视人对自然的支配和抗争。在体育运动中强调勇敢、顽强、拼搏和向上的精神。
1.4文化的差别
中国体育文化在汉代初步形成一种崇尚阳刚之美、大气磅薄的英雄主义精神,并在唐代得以发扬光大。但是随着专制统治的不断加深,与之配套的意识形态不断加强对人们的禁锢,使人们追求内在的修炼,以及身体与自然的气息沟通,不重竞技重欣赏,再加上传统儒、道、佛三家的中庸、和谐、平心等哲学理念的影响,根本不可能出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另外,雅、俗文化的长期分流,文人士大夫尚雅轻俗绝不与民间艺人合作,结果民间技艺只能口传身授,宫廷或官府的体育多数由皇帝钦定,因为环境氛围的严肃和上层社会保守观念的限制,也不可能形成多种技艺高度融合的体育形式〔2〕。因此中国一直未能产生广泛、普遍的形体审美观念,没有对身体形象的深入追求,因而中国历史上也就没有奥林匹克那样的推崇个性、以民为尊的竞技角逐,更没有出现浸泡着“平等”和“竞争”这一核心思想的体育观。
古希腊主流文化是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追求身体的“力”与“美”,身体锻炼注重体育竞技运动。古希腊、斯巴达、罗马对儿童自小就进行身体和军事训练,重视身体的健美匀称,追求体育竞技的价值。西方传统体育主要着眼于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的提高,追求肌肉、骨骼、韧带等的外观强大及功能提高,参加赛跑、体操、标枪、拳击等极具竞争性的项目。西方文化所具有的竞争精神, 勇于冒险的性格, 崇尚精英至上、骑士精神。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竞争中求提高,在竞争中求完善,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竞争机制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其项目设置理念上也体现出速度、高度、远度和重量等物理特征和追求个性极限潜能,充分展现的是生命的运动能力, 挑战生理极限的思维方式〔3〕。
2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由来已久,据考古发现,殷商甲骨文就有来自外国的龟甲,从两汉开始,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汉唐盛世,使中华文化不断充实新鲜活泼、丰富多彩的有益营养。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52年,齐国都城临淄曾开展盛大体育运动会,项目有蹴鞠、射箭、武术技击、角力、击剑、投石、超距、围棋等,其声势极为壮观,不亚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4〕公元600年,隋杨帝在丝绸之路的古都张掖举办了来自世界27国的商贸盛会,并进行了百戏、角抵、马术、乐舞等比赛。和唐代有通商交往的国家多达70余个,仅长安就居住和汇集国内外百万余人,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西方一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使中西文化交流掀起了新的。
随着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深入, 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影响、互动日益加强。各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冲击中都向统一的方向发展。体育文化也在这一同化过程中呈现出交会融合的发展趋势。
3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社会,人们已进入激烈的竞争时代,快节奏、高频率的生活,使个体包括未成年的学生都因此而承受巨大的压力,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和优越,如果缺乏必要的调整和足够的承受能力,仍会对人造成身心损害。西方体育方式多为对抗性的,运动本身可以调节人的精神,但过分的胜负追求不符合工作紧张之后的放松要求,尤其不适合全民健身人群中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西方竞技体育过分地追求超越极限,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局部的发展,一时的成绩,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许多运动员虽然身强力壮,退役后却疾病缠身,还带来了滥用兴奋剂、贿赂等等,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说西方的竞技体育在健身这一方面是有缺陷的,有悖于全民健身的宗旨。
中国传统体育中很少有激烈的竞争活动和对抗性项目, 也很少提供发挥人体创造性及能动性的机会, 造成人们缺乏积极探索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精神, 弱化了人积极进取性格的培养。中国传统体育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封建社会传下来的、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民间活动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传统健身,只应是摒弃传统健身思想中落后的观念,杜绝利用封建迷信惑众的现象,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4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等,这促使人们把眼光投向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渐向海洋发展,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很多天然优良的港口,可以向大海深处前进。人们前进的步伐逐步增大,人们的发展模式也有了新的内涵,这就逐步带动了人们各方面的进步。传统体育文化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需要不断增加新鲜血液,西方的竞争观念、自我价值观念也逐渐融入中国体育文化。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奥运会项目已深入中国各民族人们的心中,获得大家的喜爱。在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突破性地获得金牌32枚,其中射击4枚、跳水6枚、柔道1枚、举重5枚、游泳1枚、羽毛球3枚、乒乓球3枚、网球1枚、体操1枚、摔跤1枚、田径2枚、皮划艇1枚、跆拳道2枚、女排1枚。从中国获得的奖牌看,直接对抗性项目有4枚,隔网对抗性项目有8枚,完全不与对手接触项目有20枚。说明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下,中国体育在腾飞,竞争意识在增强,竞技能力在提高。
中国传统健身不仅进行外形肢体运动,还善于养内,典型项目是导引、气功、武术、太极拳等,它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当世界走向老年化的时代,它理应受到老年体育的青睐,在讲究健康和休闲的今天,它的体育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
西方社会虽然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是精神颓废的生活让人们感到失望和厌倦,西方体育竞技对人体产生很大的运动损伤,使人们感到不满,西方人对东方体育中强调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体育思想很感兴趣,为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解脱。例如普拉提(Pilates)训练法就是由德国的约瑟夫?普拉提于1926年创立并推广的一种运动健身体系,它吸取了东西方文化,兼容了生理与心理的相关研究成果,融入了瑜珈、太极拳、芭蕾形体的一些理念,是针对肌肉形态、关节等外在的一种训练。
气功、武术、龙舟竞渡、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众多学者都对中国文化寄予希望,英国罗素先生在《中国的问题》一书中曾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已经实践了不少世纪,如果它能够被全世界采用,它将会造福于全世界。”西方体育观念在强调战胜自我、战胜自然等体育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的斗志,积极进取方面有可取之处,对于局部系统器官有突出锻炼作用,竞技体育项目在弱化竞争性,降低难度的前提下也可用作健身运动的手段和方法。
从哲学意义上讲,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西方体育文化努力追求的是人类的可能性,而东方体育文化则要说明人类的必然性。西方体育主张“永无止境”、“超越极限”,东方体育强调“适可而止”、“点到为止”,这两方面对于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
5结论
通过对古代中西体育文化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的体育文化虽然差异明显,但是互补性很强,而且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体育文化可以平衡西方体育的偏颇,西方体育文化可以改变中国体育的柔弱,具有互补作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继承、融合和发展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国历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2〕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史研究所.丝绸之路体
育文化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5.2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