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转正工资总结

转正工资总结

时间:2022-02-02 07:12:08

转正工资总结

第1篇

工作总结网权威发布行政主管试用期转正总结,更多行政主管试用期转正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总结网。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短暂而充实的试用期就在这阳光明媚的初夏结束了。回想我刚来公司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当时的我刚从大学毕业,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懵懂无知却满腔热血。然而在公司领导这几个月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海纳百川的包容下,在同事们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和温暖活泼的公司氛围的带动影响下,再加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学习,我顺利地完成了试用期工作任务并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下面,我简要汇报下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总的来说,我的试用期工作大致可分为行政工作和风控工作两部分。

一、 行政工作。

试用期前半段,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行政工作。我很荣幸地与同事们全程经历了公司从筹备到注册开业的全部过程。

在公司筹备期间,我曾仔细校对整理过开业申报材料;协助领导召开2016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配合集合公司开展了两次公司招聘;参与了两次南京培训;协助领导解决了公司装修的遗留问题;并积极参与了公司开业典礼的筹备工作。

公司开业后,我主要参与了办公用品购置、公司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公司行政制度初步建立以及召开2016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第二次董事会的工作。

二、 风控工作。

我从行政岗调到风控岗也已一月有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公司规定,我已基本把开业时期遗留的合同档案资料归档整理好,公司合同档案库初具雏形。如今新的业务资料,也能做到及时归档整理。

业务方面,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郭经理也带我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从中获益匪浅。但我深感自己金融知识以及工作经验的匮乏,所以我也不断督促自己继续学习,希望能尽快胜任风险控制这个岗位。

试用期的结束,对我来说是这个阶段的终点,也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正是因为这个不可或缺的试用期经历,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实力,摆正心态,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自己从一个雄心壮志却处处碰壁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工作负责、业务娴熟的好员工。

最后,我要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人生新的起点,感谢所有领导的培育和关怀,谢谢你们。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请相信我、考核我,谢谢。

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smwang1983”为你整理了这篇地方志书记述资料中的工作总结内容转换,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提 要:文章从工作总结内容与地方志书记述资料的主要异同入手,提出从工作总结中摘录地方志书所需资料的步骤:首先需审视标题,选择地方志书所需资料,并提炼标题作为地方志书目录标题;再通读正文,摘录地方志书所需资料。摘录资料,需要做到资料要素齐备;同时,提出从工作总结中摘录的资料转换成入志资料,需要对资料作进一步的选择、整理、核准,同时消除“流水账”痕迹。

关键词:地方志 资料 工作总结 转换办法

翻阅已出版的两轮编修的部分县(市)志,发现在记述内容中存在第一人称记述、用词概念不准确、时间表述不具体、词语含混不清,以及空话、废话、套话,甚至出现较多“流水账”痕迹的问题。在档案资料中,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工作(事物)发展全貌的资料就是工作总结。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两轮修志,工作总结是编写地方志书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工作总结与地方志书不是同一体例,如果工作总结中的内容不经加工整理而仅将逐年资料简单按时间顺序连接后入志,那么地方志书记述资料势必会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将工作总结内容转换成地方志书记述资料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工作总结内容与地方志书记述资料的主要异同

将工作总结内容转换成地方志书记述资料,首先需要了解工作总结与地方志书的异同之处。

工作总结内容与地方志书记述资料的相同之处,表现为两者都反映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事物)、发展的背景、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训)、采取的主要方法(措施)、提供的主要政策、完成工作的结果(取得的效果)等。工作总结内容与地方志书记述资料的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两者性质不同。工作总结属于总结类文书,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即对过去某一时期或某项工作的情况(包括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的总体回顾、评论和结论;地方志书是资料性文献,即具有较高存史价值资料的地情书。

(二)发挥作用不同。工作总结是人们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地方志书具有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三)记述内容不同。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期或某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地方志书是记述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记述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备。

(四)行文特点不同。工作总结行文的主要特点有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逻辑性强、符合事实、数据说话等。数据说话即通常将发展指标量化,以指标数学的形式直观醒目地展示发展情况、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工作总结还可以赞誉,阶段性记述,概括性叙述经验和教训;地方志书行文的主要特点有四点:(1)纵述史实,不断主线,详今明古,述而不作;(2)时间、空间概念表述准确具体,指代明确;(3)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4)慎用评价词语,不用模糊、空泛词句。

二、如何从工作总结中摘录地方志书所需资料

从工作总结中发现并选择地方志书所需资料的步骤:首先需审视标题,选择地方志书所需资料,并提炼标题作为地方志书目录标题;再通读正文,摘录地方志书所需资料;然后摘录资料,做到资料要素齐备。

(一)提炼标题作为地方志书目录标题

工作总结中的标题是一个单位所做的工作类别,注意审视标题名称,选择地方志书所需资料,做到不漏缺主要工作(事物),并从标题中提炼事物作为地方志书目录标题。如工作总结中的“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工作标题。根据地方志书 “标题简明准确”的要求,分别提炼为“城市化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地方志书目录标题。

(二)通读正文,摘录地方志书所需资料

需要通读并全面了解所选工作总结所记内容。工作总结中记述的各类工作(事物)及发展背景、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教训)、采取的方法(措施)、提供的政策和工作结果等都可以作为地方志书的主体资料,予以详细摘录备审。

(三)摘录资料,做到资料要素齐备

在工作总结中摘录的资料,需要注意各类事物(工作)的“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备”。同时注意每一项工作(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的资料。

三、如何将工作总结中摘录的资料转换成入志资料

《地方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地方志书行文不用总结报告等写法。要将从工作总结中摘录的资料转换成入志资料,需要对资料作进一步的选择、整理、核准,同时消除“流水账”痕迹。

(一)选择入志资料

选择资料,即选用资料,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1.删去不全面、不连贯、不系统的零星资料;2.选择准确、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资料;3.选择表达观点需要的资料;4.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资料;5.选择体现时代特点、地方特色的资料。

(二)规范入志资料

规范入志资料须注重以下八点:

1.纵述史实必须有事物(工作)发端、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地方志书下限年份),不缺失事物(工作)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反映事物(工作)发生、发展过程的资料应连贯、系统,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备。

2.需要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不用工作总结等写法。

3.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以第三人称记述,不用“我市”“我镇”等第一人称。

4.用词概念要准确,言必有据,据事直书,不用“大抓”“大搞”等不确切的词语,不用“有人认为”“由于种种原因”等含混不清的词语。杜绝浮词、虚词、空话、大话、套活。

5.去除滥用的时态助词、模糊词句、空泛词句。

6.时间概念表述准确具体,不用“今年”“前年”“目前”“现在”等时间代名词;不用“最近”“以前”“以后”等不确切的时间概念;表述年份应完整具体,不用简称,如“1990年”不能写成“90年”;表述时间段也应详细,写明起讫年份、月份或日期,不能写“几年前”“四五年前”等。

7.各种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文件、会议等专用名称使用全称。使用简称的,可在适当地方括注于全称之后。简称概念准确规范,不产生歧义。

8.有关历次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的表述,应按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的提法使用。例如,不用“四人帮”之称,而应写成“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不能简写成“文革”。

(三)核准资料

从工作总结中摘录的资料还须逐一考证,多方印证,鉴别真伪,确保入志资料的真实可靠,即资料经过鉴别、考证、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等准确,尤其是统计数据,其定义、含义、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做到清楚、准确。

(四)消除“流水账”

工作总结中摘录的资料,如出现每年都记的相同项目,像每年度大事记这样的内容,可分别采用设计制作数字表格、设置节前无题小序的方法处理,避免出现“流水账”记述方法的问题。

1.每年都记的相同项目。如税收财务大检查,可采用设计制作数字表格,即将每年税收财务大检查的参加检查人数、自查单位家数、重点检查家数、查出违纪金额、应补缴税款、年末入库税款等项目及数据设计制作成数字表格。配置表格后,能比较明显地全面反映地方志书上下限时段内的税收财务大检查的总体情况。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差分广义矩估计法;长江经济带

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了40%,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小麦的机械化生产能够提高小麦60%的生产效率[1]。Audsley[2]对各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吕雍琪等[3]根据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效率,发现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效率要高于化肥等因素。薛超等[4]运用OLS模型分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彭超等[5]根据我国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二是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将大量劳动力释放出来,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进而产生农业劳动力转移。彭超等[6]从县域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时空变化特征。陈江华等[7]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周振等[8]根据我国1998—2012年面板数据,先对农业机械化率进行测算,接着用工具变量估计发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吕炜等[9]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卢秉福[10]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综合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指出了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三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is-ney等[11]以苏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北非地区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Sogaard等[12]认为农业机械化能够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McCormack等[13]认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普遍性,不受地域的限制。孙学涛[14]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梁天丽等[15]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低。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主要从全国和单个省份进行分析,缺乏对国家战略区域的研究,且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时间惯性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考虑不足,对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进行分区稳定性检验。

1模型选择及变量选取

1.1变量选取

借鉴高延雷等[16]、周振等[17]的研究成果,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必要性,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面板数据,并构建指标体系(表1)。(1)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代表农民收入结构。(2)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农业细节化水平,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作为农业劳动力的代理变量,用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地区总从业人员比重进行衡量。(3)控制变量。选取有效灌溉面积代表农村水利发展,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选取农村用电量表示农村电力发展,选取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表示农业生产受灾率。

1.2模型选择

考虑到农民收入可能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也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构建模型如下:incomeij=α0+βincomeij-1+β1mechij+β2labij+γcontrolij+δi+tj+εij(1)式中,incomeij、mechit和labij分别表示i个省(市)的第j年的农民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controlit为控制变量,δi、tj、εij分别表示个体效应、时间效应和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α0、β、β1、β2和γ为待估参数[18]。

1.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该研究数据均由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6—2020)》整理得来。

2实证结果分析

2.1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OLS估计和FE估计会存在偏差,因此采用DIF-GMM模型进行估计。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转移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的增加会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01和0.05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会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活动中释放出来,进而促进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为负,且分别通过了0.01和0.05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总动力能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劳动力转移则会降低农村劳动力规模,造成劳动力短缺,进而降低家庭经营性收入。

2.2分区稳健性检验

由表3可知,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10、0.05和0.01显著性检验,其中对下游地区影响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原因可能是: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基础设施完善,且经济发达,因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能够带来更大的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上游地区多山地和丘陵且河网密布,机械化作业较为困难。从工资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01、0.01和0.05显著性检验。其中,农业机械化对上游地区的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上游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因此上游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对下游的影响为负,且都分别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上游和中游地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下游地区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深,因此下游地区并不能有效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研究发现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对下游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效果最好,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和中游地区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2对策建议

第4篇

关键词:苏州 产业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

1.苏州的产业结构概况

苏州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同时也是个制造业大市。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苏州工业总产值2.37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万亿元。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电子、纺织、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92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1%。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慧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

2009年经济指标中,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5,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 4 位,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重1.8%,第二产业占58.8%,第三产业占39.4%。从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看,苏州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2.产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

应该看到,苏州的经济总量虽大,可真正的自有品牌、行业标杆企业却寥寥无几。从产业结构分析,苏州的工业企业中仍有不少是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低端加工企业,劳力需求高、资源能耗大、效益产出比低,这些企业在产业产值里仍占有一定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高能耗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处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低端的“代工模式”,转型成为其内生的迫切需求。相应的,人力资源的主体也由生产领域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新型人才。如何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需求,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就成为产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

3.产业转型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苏州这个全球投资热点积累起相当的工业规模和经济底蕴后,地方经济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需要逼着苏州转型。转型促使地方人才结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携手并进确保了这两种力量在动态调整中保持着平衡。

3.1产业转型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1)社会层面上,苏州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制造业容纳了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在低碳经济要求下,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能适应产业高?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的主体无疑将会转变为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及服务业的新型复合人才。这是城市为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企业层面上,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主要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旧有的简单人事管理将向适应地方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再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产升级;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薪酬和绩效管理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新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保持灵活性、信息化等。

3.2人力资源对产业转型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的支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复合型、高素质、具备各种复杂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对设备更新、产品创新、及管理革新和工艺水平提升、效益增加至关重要,在满足当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方面具有支撑作用。

(2)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的原动力。企业要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资本、技术密集型”、从加工生产向研发设计转型,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新型复合人才的进入不仅能改善生产流程,大幅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带来节能理念和减少原料损耗,使资源得到更合理利用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促进绿色生产,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稳步提升。

4.产业转型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4.1地方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源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人力资源。政府应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立促进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转变;开发高等教育,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视角;推动产学交,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结合地方特色,提高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促进地区发展。

(2)制定中长期人才开发规划,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科技型、技能型人才,制定中长期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人才结构应作战略性调整,一是在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畅通进修管道的同时,对不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各类培训进行疏导压缩;二是对各类业已过剩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转岗培训。

(3)完善人才市场调节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其它省市乃至海外的人才信息网络对接,实现人才市场“大整合”。注重构建对周边地区人才供求调剂作用较大的区域性人才市场,把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才市场机制的完善,使人才流动更畅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4.2微观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1)着力提升高层管理者素质。古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将帅和灵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企业高层的管理提升既迫切又重要,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首先,应促使高层管理者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次,企业内部应采用科学的考评机制,绩效考核,评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最后,引进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能,优胜劣汰。

(2)营造利于创新的管理氛围。转型发展时代,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词,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一理念来驱动。而无论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的管理创新,都以人力为依托。因此,营造一种利于创新的管理氛围,给员工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企业才能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抓住蕴含其中的商业机遇。

(3)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防止人才流失;为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员工自我提升需求;搭建内部竞争上岗平台,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

5.结语

苏州的产业转型是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需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这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条件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是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做好其管理至关重要。适当、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能激发出企业和地方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参考文献:

[1]毛蕴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港口经济,2009年7月.

[2]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2月.

第5篇

关键词:民营化;企业改制;国有企业;企业绩效

一、引言

西方传统产权理论认为,清晰的产权关系是高效生产力和经济繁荣的前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制使大量的国有企业开始了向私营企业的转变过渡。本文通过常德市40家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绩效评价,第一次以一个城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国有企业改制的绩效变化情况。从实证的角度来检验国有企业改制的真实效果,不仅为已经发生的改制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更为将来的政策制定和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描述

本文的调查样本主要来自于常德市的机械、制造、纺织和化工等几个行业的中小国有企业,所选行业都是一些竞争性的行业,样本企业分布在常德市市区和市所属各个县,选取的样本公司所处位置代表了常德市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且都是在当时进行了较为普遍的大规模的改制实践上实施的,具有当地国有企业改制方面的典型特点。从数据结构来看,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数据搜集,得到了样本公司改制前后的绩效指标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对这些样本企业进行精确的绩效评价,从而在保证企业较大程度的可比性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以便得到改制企业的绩效效果。

企业经过改制后,产权结构国有资本民营化,变成了股份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由于公司改制前的资料完整保留下来的较少,直接导致了样本量较小,其中样本公司中的8家缺失对应的数据,因此在对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前后的绩效对比时,对比的样本变成32家。

由于常德市的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已改制,无法用很多学者惯用的方法对常德市的已改制与未改制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找出改制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

由于公司改制前的资料大量缺失,导致无法对样本公司在改制前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本文选取了几个主要财务指标用来评价公司的绩效,即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以及销售收入。总资产报酬率能体现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能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资产负债率能表现出企业的负债水平,销售收入能一定程度体现效益状况。

三、国有企业改制前后绩效的对比分析

这里采用转轨经济文献中常用的时点考察方法,用来测定和比较改制前后的绩效变化。由于这种股份化或公司化的改制通常涉及到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因此,在企业渐进改制过程中这样的变化便可成为某种较为明显的改制时点。采用这样的时点,就可以进行改制前后的比较和分析,类似许多研究了东欧转型问题的文献那样,考察中国的改制可能带来的绩效效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估样本企业改制的绩效表现:一是纵向对比,即改制企业改制前后企业的绩效状况比较;二是横向对比,即在控制影响绩效的有关因素后,比较同一时点上改制企业与未改制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差异。由于常德市的国有企业都已经改制,所以横向对比不好操作。

1.改制与国有企业绩效的配对样本T检验

建立无效假设(H0):改制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常德市国有企业的获利能力没有提高,即对国有企业改制前后总资产报酬率的差值均数是由差值为0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差值不为0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

无效假设(H1):改制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常德市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没有提高,即对国有企业改制前后总资产周转率的差值均数是由差值为0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差值不为0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

无效假设(H2):改制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常德市国有企业负债能力没有改善,即对国有企业改制前后资产负债率的差值均数是由差值为0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差值不为0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

无效假设(H3):改制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常德市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提高,即对国有企业改制前后销售收入的差值均数是由差值为0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差值不为0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

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如表1):

表1给出了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的P值分别小于0.01,因此可以认为改制对提高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明显效果,对降低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明显效果。拒绝原假设H0、H1、H2,即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小于1%。同时由于销售收入的P值分别大于0.01,因此可以认为改制对提高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明显效果,接受原假设H3。即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改制能显著地提高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改制能显著地改善其负债水平。而改制虽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2.国有企业绩效指标的K-S检验

配对样本T检验是基于体现绩效的财务指标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这一假设。为了让检验更有说服力,这里先对绩效指标进行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检验。单样本柯尔莫哥洛夫一斯米诺夫检验(One-Sample Kolmogorov-Smimov Test)是属于非参数检验中最常用的一种,单样本柯尔莫哥洛夫一斯米诺夫检验是用来检验样本来自同一个总体(如正态分布)的假设,也是一种拟合优度检验方法。

下面通过SPSS软件使用K-S检验对改制前后的绩效指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表2)。

由表2中的P值可以看出,改制后总资产报酬率、改制后总资产周转率、改制前资产负债率、改制后资产负债率和改制后销售收入的P值均大于0.05,故可以认为这5项指标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而改制前总资产报酬率、改制前总资产周转率和改制前销售收入的P值均小于0.05,故可以认为这3项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从而对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提出质疑,也进一步提出了用其他检验方法来分析改制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同时从侧面也可以看出,除了改制前资产负债率还服从正态分布外,其他在改制前的绩效指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改制后的绩效指标均服从正态分布,说明改制后的绩效分布情况很正常,而改制前的绩效分布有问题,改制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分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改制与国有企业绩效的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法

国际上常用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方法分析改制前后绩效变化。Megginson,Nash和Van Randenborgh(1994)最早用这种方法比较了来自18个国家、32个行业中的61家企业私有化前后的绩效变化,发现样本企业私有化后的销售收入、经营效率、盈利能力、资本投入及分红都显著上升,并且就业人数下降的证据不明显。自他们的研究以后,出现了很多用这种方法对不同国家的样本私有化对绩效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也采用这种检验方法对样本企业改制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系统比较。

表3、4是运用Wilcoxon检验方法和Sign检验法,对1998年和2004年期间改制样本的改制前后1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检验结果。从两种检验方法计算的P值均小于0.05,故可认为改制前后国有企业的绩效有显著性的差异,即改制使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绩效大为改观。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一是就利润率指标看,样本企业改制前后的利润率水平均值明显上升,总资产报酬率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绩效变化的z统计量很高,统计检验结果显著,这说明改制后第一年的利润率与改制前相比,表现出上升的显著特征。二是从总量指标上看,销售收入、总资产均显著上升,销售收入平均增加了4000多万元,显著水平很高。三是就资产运营效率指标看,总资产周转率显著上升。

总之,以上通过运用Wilcoxon检验方法和Sign检验法,比较了改制前后样本公司总资产报酬率等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改制明显地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了销售收入、资产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4.改制与国有企业绩效的行业分析

从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65.6%的公司都处在机械、化工和纺织这三个行业中,而其他的行业所取的样本均很少,最多没有超过两家。为了分析行业对改制前后绩效是否有影响,本文把这些企业分成机械、化工、纺织及其他四个行业来检验。

从两种检验方法计算的P值均小于0.05来看,故可认为改制前后国有企业的绩效有显著性的差异,即改制使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绩效大为改观。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从机械行业这个角度来看,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均有明显上升,总资产报酬率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绩效变化的Z统计量很高,这两项的统计检验结果显著;资产负债率下降了加%以上,下降效果显著;尽管销售收入年增长了767.33万元,但是总体来看增长效果不显著。从化工行业这个角度来看,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均有明显上升,这两项的统计检验结果显著;资产负债率下降了30%以上,下降效果显著;而尽管总资产报酬率平均年增长了3.03%,但是总体增长效果不显著。从纺织行业这个角度来看,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均有明显上升,这两项的统计检验结果显著;但是,尽管资产负债率下降了将近18%,但是检验结果显示下降效果不显著;而总资产报酬率平均年增长了4.21%,但是总体来看增长效果不显著。从其他行业来看,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均有明显上升,尤其是总资产报酬率增长了9.39%,这两项的统计检验结果显著。但是,尽管资产负债率下降超过了20%,但是检验结果显示下降效果不显著,销售收入也是平均年增加了2988.77万元,但是总体来看增长效果不显著。

四、结论

(1)通过运用Wilcoxon检验方法和Sign检验法,比较了改制前后样本公司总资产报酬率等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化。发现改制明显地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提高了销售收入、资产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结合对各个行业的详细分析对比(如表5),发现如下重要结论:从整体来看,四个财务指标都呈良性发展趋势,即改制对企业绩效的提高非常显著。其中,机械行业(10家,将近113)的表现最好,即改制对机械行业绩效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对化工行业(6家)的绩效提高也很显著;而对其他行业也有部分的显著作用。

以上是通过对样本公司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从全市情况来看,截至2005年9月,常德市国企改革效果已初步显现出来。企业用工增多,市直工交企业改制后,依托原有资产安排用工人数比改制前增加了55.2%;职工工资得到了提高,改制后新上岗人员年均工资增长了20%以上;技改投入增加,近5年改制企业增加技改投入达17.2亿元;企业也提高了效益,改制企业综合资产负债率整体下降了95%。与对样本公司的实证分析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第6篇

现在,我代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监事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总社和各级联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镇集体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联社职能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城镇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全国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9.6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1837.8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266.6亿元,同比增长5.25%;利润总额402.9亿元,同比增长4.67%。据对10个省市联社调查统计,所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66.33亿元,同比增长11.88%;利税总额1635.06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1062,12亿元,同比增长6.76%。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级联社和所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整合盘活各种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工艺美术等特色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政府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扩大社会就业。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处理来信来访,帮扶困难职工,保障职工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联社职能创新迈出新步伐。各级联社加大转型创业工作力度,巩固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和合作,部分省市恢复联社机构,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服务,推动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新业绩。

总社和各级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及时反映诉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

积极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反映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情况,多次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以及通过向政府部门报送行业信息、专题信息,反映小微企业负担重、扶持政策不落实、企业经营困难等集体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总社、联社机构改革中的问题,集体资产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积极参与有关法规、政策的制修订。对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有关年度关税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产品目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所提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被采纳,涉及轻工12个行业、34项产品,惠及一批集体企业。

总社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就当前联社和城镇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总社还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资产出资人等问题,同省市联社联合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编发了《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将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编辑《联社动态参考》,供领导参考。

各地联社及时反映集体企业改革、产业发展、职工生活及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深化改革,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浙江联社推进“二次创业”战略,将深化产权改革与完善企业经营责任制、期权激励等办法相结合,对重点企业实施直接注资、与企业经营团队同比例增资、向企业经营团队定向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的增资注资,提升企业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省联社加强资本运作,带动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集体企业。密切关注文化传媒、环保节能、创投基金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资本收购等方式实现对新兴产业的直接或间接持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得大幅提升。全年营业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21.26%;利润总额4.49亿元,同比增长79.19%;母公司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48.91%。上海工业联社新工联集团五个业务板块调整转型:商贸板块“资源整合”,酒店板块“做实做强”,金融服务板块“做稳做大”,房产板块“有保有舍”。集团连续11年盈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净利润5800万元。北京市联社在深化改革中着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联社净资产逐年增加,连续七年对联社在职会员(职工)进行奖励分红。去年,联社所属的轻工集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

制定改革措施,推进深化改革。吉林省联社制定实施全省联社系统加快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帮助改制后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武汉联社加强指导,帮助企业细化改革改制方案,解决改制启动资金,与政府部门协调,化解困难企业金融债务,妥善解决职工社保欠费等遗留问题。西安联社加强对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分类指导,起草上报《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业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三)强化服务职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完善服务平台,推进转型升级。总社和各级联社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科技奖励,推荐重点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完成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育和共建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拓展展会功能,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为集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山东省联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编制家具、家电两个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联社系统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51%。上海城镇联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成员企业“专、精、特、新”产品的培育开发。去年,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1.5亿元,开发新产品567个。所属嘉定联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改造开发高品质创意产业园区。组建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瞄准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环保节能、互联网经济等产业开展股权投资,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物业资产经营业、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连续6年保持净利润10%以上和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的增长率。广东省联社通过搭建“政策宣传、对标管理、联合发展、权益维护、行业协会”平台,指导和助推各地联社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山西联社提出从十个方面指导全行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推动全行业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对直属单位和联社资产两个资源的重组,完成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山西城联资产管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工作。新疆联社推动以生物发酵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各地联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广西联社营造特色区域发展的“政务”和“产业”环境,着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区域品牌,建成18个产业特色区域。荔浦县年产衣架20亿只,销售额18亿元。产值、税收分别占当地工业产值和税收的30%和80%。山东省联社召开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政协提案,积极争取工艺美术保护资金。与省人社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资格评审体制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开展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广州、江门、肇庆三市在品牌推介、产业服务、产业集群、会展等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福建省工美中心建立全省工艺美术人才专家库,积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参与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品精品博览交易会。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就业、民生、维稳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吉林联社借助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围绕组织生产、项目建设、企业创新、民营经济、信息化五个方面,做好服务企业联系点工作,注重发挥“联”的优势,坚持“手拉手一起干”,帮助企业开拓就业门路。截至去年底,全省联社系统共吸纳从业人员94957人。山西联社编辑出版国家和地方有关中小微企业政策汇编,在全省开展“百强项目建设”活动,建立了项目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服务。江苏联社积极反映企业呼声,通过网站刊物介绍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行业发展的趋势,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新疆联社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创建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和4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安排就业人员7000余人。青海联社加大对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广东联社搭建权益维护平台,指导各市、县设立管区,全省已建立各种形式的管区41个,统一经营管理退出企业的残存资产约29亿元。五年间管区所辖关停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由35%提升到66%,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7%提升到79%。上海生产服务联社通过修改章程等,解决退休员工和离开企业员工的股权退出机制,做好联社的维稳工作。西安联社加大对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力度,开展重点案件“百日大化解活动”。

(五)依法维护权益,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摸清家底,加强监管。天津联社对集体企业投资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与核对,摸清了底数,完成了联社资产情况清查报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不动产经营、会展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内蒙联社就审计部门提出二轻联社资产归属问题,经请示总社正式批复后,明确资产属性及联社管理资产的合法性,成立了资产管理组织,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联社资产不流失。河北省联社依法恢复了对全省轻工集体企业及资产行使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展维权确权工作,努力保全省联社资产,并积极调研各市、县联社发展状况,使河北省联社的职能得到相当程度恢复。重新恢复职能的河南轻工集体联社,恢复与地市、县级联社的联系,积极开展资产的保全和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抓紧企业改制准备,争取资金,解决所属企业困难职工的安置等问题。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总社召开了财务工作会议,就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防止金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了部署。浙江联社全面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成34项制度的新增和修订工作,推进联社和集团公司规范运营。北京联社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颁布制度44项。上海城镇联社研究探讨联社系统预决算管理办法,指导区(县)联社健全理事会和监事会,组织开展监事会干部培训,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运作和权益维护。武汉联社加强对直属单位和改制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企业实施改制和处置资产做到必审必评,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审计评估备案手续。

(六)探索职能创新,增强联社实力

适应形势新变化,扩大服务功能。上海生产服务联社积极承接政府机构改革中下放的职能,承接国有企业剥离的集体资产,逐步实现对国资委系统集体资产、集体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着力把市联社打造成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集体经济的平台、集体资产流动平台、集体企业监管平台。以市联社、化工联社、医药联社为母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上海上谊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城镇联社针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及时组建上海城联投资发展公司,会同区(县)联社和直属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租赁、机动车回收拆解等项目。

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吉林联社提出“拓展成员,延伸手臂,注重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拓展服务范围,扩大联社经济总量。广西联社创建了自治区联社、市县联社之间的服务工作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各市联社扩大成员单位,目前20个特色区域成员达2478家。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的影响力。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征文活动,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集体合作经济的实践和创新之路,上海工业联社等单位开展集体经济发展中政策法律环境等调查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新成果。总社继续加强同国际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大总社和各级联社的国际影响。

二、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常态下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减小、质量提升、增速放慢、结构优化等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产业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口。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由2011年的19.9%和15.52%回落到2014年的8.7%和5.2%,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增速同期分别由19.95%和23.08%回落到5.25%和4.67%。城镇集体经济既面临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又面临自身的特性问题。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加,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一些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不强,质量效益型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多年积累的历史负担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由于集体资产监管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定,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加大了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难度。

同时,我国城镇集体经济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各地联社和集体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发展路子。城镇集体经济正由传统轻工集体经济转向跨行业、跨产业、跨城乡融合发展,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等新业态发展迅速。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正由单一形式转向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和韧劲。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蕴藏着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小微企业、集体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突出稳增长同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发挥优势和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总社和各地联社深化改革、创新职能,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结构和各地联社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性,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按照问题导向,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集体经济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没有改变,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支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没有改变。

从近几年总社每年召开的部分省市联社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尽管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参加座谈会的近20家省市联社,每年都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在企业改革转制、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职能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联社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展示了新形势下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显示了对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自信。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联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来解决集体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

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面临的困难比去年还大,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合理区间的增长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基础,稳增长是城镇集体经济保障供给、促进就业、繁荣市场的硬道理。要在稳增长中优化结构,用经济平稳运行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升级,把稳增长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巩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主营业务,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有市场前景的日用消费品、老字号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手工业等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努力使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是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技术结构,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装备、高端材料、进口替代技术的攻关,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三是实施绿色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环境。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方式正由模仿型、排浪型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商业模式正由传统的店商向线上线下结合、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转变,产品普及和升级换代相互交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两化深度融合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增强创新动力,密切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项目为抓手,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工程,推进经济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总社、联社内外之间、相互之间的项目合作,总社要为相互合作创造平台,提供协调服务。

(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具体工作和内容。我国《宪法》、《公司法》、《物权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城镇集体资产的性质、产权归属、行使权利都有明确规定。各级联社和企业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和流失。

(五)创新完善职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创新职能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壮大城镇集体经济的大局,坚持为成员单位服务的宗旨,坚持集体经济基本属性和优势、特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联社职能,选择和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研究解决企业改革改制、联社拓展服务领域、集体资产整合、资本融合、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在法规建设等外部环境不完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进程中推进环境的改善。

始终把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最主要的职能,作为第一要务,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发展的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5年重点工作

做好2015年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全面深化改革中获取发展新动力,提高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总社和各级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推动城镇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加大调研力度,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加强集体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统计服务,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高反映诉求的前瞻性、针对性,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住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出和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重点就改善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影响稳增长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改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进口原料关税,对资源再利用实施鼓励,扶持出口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继续开展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及推荐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平台的作用。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围绕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设计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质优、时尚、环保、实用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着力开发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品,满足和创造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做好优势品牌产品、品牌培育管理先进企业推荐、评审表彰和宣传。

加大两化融合和“互联网+”进程,优化技术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密切产学研用结合,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瓶颈和短板,加强联合攻关,加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用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有序转移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基地、文化创意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大向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力度。继续做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共建复评工作,提升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总结城镇集体经济“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实力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总结前段集体企业改革成果,分析研究集体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和融合,增强集体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实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总结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探索合理股权结构,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发展

对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指导协调服务,一直是总社和各级联社的重要职能。多年来,总社和各级联社为推动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要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作品创作同市场运作、产业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品,培育更多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共建和规范管理。

积极承接政府下放职能。做好工艺美术专业职称、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明确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交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社同轻工联合会合署办公,总社和各地联社要认真抓好承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职能下放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搞清产业和人才分布现状,完善科学分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和落实工作。

(五)研究解决总社、联社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总社和各地联社进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转型发展。

认真总结和巩固发展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总社和各地联社的作用,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的要求,研究解决深化改革的实际问题。

一是始终高举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旗帜,保持总社和各地联社机构、队伍稳定,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管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如何变动,这一点始终不能变。要主动加强宣传,增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总社和各地联社职能的了解,增强总社和各地联社的影响力。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搞好职能定位。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深化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按照最大限度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和联社自身发展的原则,明确职能和机构属性。

三是构建新形势下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总社和各地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受成员单位、政府和社会欢迎的有效工作方式,以有为才能有位的思路和实际工作业绩,赢得各方面的认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加快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自身的发展。

(六)营造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发挥各级联社监督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

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契机,继续推动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认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有关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参与同集体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总结宣传各级联社改革发展和职能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对联社职能创新与改革发展模式、集体经济产权结构与改革趋势、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城乡一体化中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编辑出版《集体合作经济干部读本》,推进政府有关部门对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了解和认识。

第7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贵化子校划转106名教师、农牧场子校划转21名教师和贵铁子校划转37名教师按地方标准补发工资审批;

2、按照XX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和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要求,完成全市各单位年报基础数据收集汇总,按时向上级部门报送。

3、深入市一医、中医院,对春节期间生病住院的7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慰问。

4、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升工资的有关政策,全面完成全市106家机关事业单位6575人XX年1月正常晋升级别(薪级)工资审批和数据汇总工作,并将汇总数据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5、按照贵阳市人事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XX年至XX年津贴补贴发放情况统计,汇总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6、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组织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经办人员召开全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查清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现行津贴补贴调查统计。

7、按照贵阳市人事局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调研工作安排,进一步对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完善。

8、按照财政统发工资审核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全市XX年第一季度108家单位财政统发工资审核工作。第二季度截止3月31日已完成73家,余下的35家计划于4月10日前全部审核完毕。

9、按照工资套改有关政策,完成机关事业单位240名工作人员职务(称)变动调整工资审批;办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25人、试用期人员试用期工资调整1人、基层农技人员浮动工资转固定8人、“双千”队员浮动工资63人、政法干部新增政法津贴2人、调整政法津贴2人。11名人民警察首授警衔,月增警衔津贴1937元。

10、审核办理检察官审判津贴调整7人,月增审判津贴1192元;

11、审核办理工作人员调动转移工资手续48人;

12、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下文批准46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补办退休证1个,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54人。

13、办理退休高龄补贴24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8人;

二、采取的做法和措施

1、深刻领会工资政策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人员工资、津贴补贴进行审批,规范管理。

2、坚持按计划安排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在时限内完成。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人员工资的日常管理、业务审核等均采用《贵州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进行,需要增加1名熟悉工资管理系统的人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新版《贵州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导入数据后不能覆盖的问题,仍然存在,给工资业务数据接收和汇总带来极大不便。

四、下季度工作计划

1、按照财政统发工资审核的要求,继续做好第二季度余下的35家单位财政统发工资的审核。

2、按照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前期调查清理阶段工作的安排,按各单位报审时间安排表,认真做好各单位上报统计数据的审核和汇总,为下步进行数据测算奠定基础。调查数据汇总完成后,积极与市财政局配合做好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的数据测算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第8篇

工作总结是为了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我们的能力有所提高而要求撰写的,这个工作总结要怎么去写呢? 以下为大家分享关于2021hr转正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hr转正工作总结120--年12月3日,我有幸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较快熟悉了公司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将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简要小结如下:

一、期间主要学习

1、积极学习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架构,以及通过花名册尽快熟悉公司各主要部门及人员情况,这样有利于自己尽快进入角色,为以后开展人力部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平时多浏览公司网页和公司产品,有助于为以后找到合适人选做准备,由于刚来公司就面临着审计人员的招聘紧急工作,在用人部门及自己上司面试人员时,自己积极主动记笔记,留意审计人员招聘时所需要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职责。

3、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流程比较完善,专业程度较高,这也使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知识,如经常研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4、来到公司,由于年龄较小,跟着上级及公司其他同事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和经历,这让自己受益匪浅,由于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这更使得自己要加倍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适合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者。

二、开展工作

由于刚来公司时间不太长,又恰逢年底,一个多月不长的时间里,做的工作也比较琐碎,现将这一个多月开展的工作做一下梳理:

1、招聘工作:刚来第二天便开始了紧张的审计招聘工作,于是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招聘审计,一周的时间里集中打电话安排面试,由于我公司行业的特殊性,审计需要长期出差,这对招聘来说压力不小,但是还是通过努力无色了些人选,最后的审计到岗人员均以公司熟人介绍截止。

为人力部门招聘工作减少了不少压力。通过这次审计的招聘,自己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网招的技巧。

2、员工关系管理:一方面由于公司成立时间比较长,各个规章制度流程还比较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出了劳动合同纠纷,所以公司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比较认真谨慎的。

入职以来办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的辞退工作,以及新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办理。

3、其它琐碎工作:为公司员工办理异地就医审批、行政文员岗位职责制定梳理、培训签到表制作、员工劳动合同到期提醒台账的建立等。

三、即将工作

1、由于刚来面试时候上级领导就说14年想要开展培训工作,所以这也将是自己14年开展工作的重点,争取把机关这边人员培训工作搞起来,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希望能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把这项工作开展好。

2、过了农历年之后3月份是招聘高峰期,公司有些部门也提出了用人需求,明年来了紧急工作是招聘行政文员、会计、企业文化,这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压力才有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用人部门的配合争取早日找到合适人选。

四、总结

由于自己以前所待规模、行业与现在公司均有区别,自己做事风格还处在原有公司单位里的固有思维,这多少影响着自己,通过领导的指正,在慢慢改正学习中,希望通过公司领导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能尽快转正,争取为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hr转正工作总结2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我在集团即将度过三个月的时光.在分管副总裁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下,在部门所有同事以及相关部门同事的配合下,我经历了从对集团的初窥门径到顺利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心路历程.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回忆.现将三个月来的工作与感受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刚进入公司,领导对我的安排是从招聘与培训两个模块入手来开展工作.在招聘方面,通过学习公司招聘制度与流程,我感觉到公司目前在招聘方面应该说较为完善,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执行,脚踏实地去做.当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储备干部的招聘,按照计划时间,第四期储备干部7月上旬就要报到上班,但6月初还没有确定几个,时间紧迫,离预定目标还相差很多.

2.关键岗位的招聘,遇到了许多问题,进展缓慢.针对上述情况,我与招聘组同事一起,重新梳理了岗位需求,明确了招聘进展计划,并能对招聘组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尤其对工作的细致性与效率进行了严格要求.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在7月初完成了储备学员的招聘;

关键岗位招聘方面,也逐步取得突破。

二、对集团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三个月来,分管副总裁几次和我讲到,同事之间应该兄弟姐妹般相处,让我感触颇深.通过学习与了解,让我感受到集团是个很厚重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从内部关系来说,感觉部门间、员工间关系非常和谐,大家生活上互相关心帮助,工作上各尽所能,配合默契,人与人之间平等真诚相待,亲如一家人.而从集团经营与业务来看,集团不但在本领域做到了国内地位,成功上市并建立40多个生产基地,而且还多种经营,涉足房地产、物流运输、电子等行业,真正做到了集团化经营.根据安排,我还去了多个下属公司与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了集团经营管理情况.

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表示我对于该职位的熟悉度和对公司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在这个岗位上越来越熟练,做得越来越好!

hr转正工作总结3前些天,我从实习期转入试用期,相比之前实习期协助招聘的工作,我的工作内容和强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在试用期后期的一段时间中,不管对我的工作认真度、执行力还是完成度都有较大的考验。

试用期间,原本是安排协助培训负责人处理培训方面的各项事宜,熟悉相关的培训工作,后期则倾向于招聘基础工作的深化,现大致概括有如下几点:

1、新员工培训与企业文化宣导:通过入职培训ppt的更新制作和一遍一遍的听取、了解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渐渐熟悉并能够独立完成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对于新员工的需求以及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入职流程的明晰:通过对集团本级若干新员工的报到及入职手续的办理,梳理并熟悉了整个入职手续的过程,新员工信息的申报、劳动合同的签订、入职培训的实施等。

3、各店月报的汇总与报告:从第一次接触月报,到逐渐熟悉和运用月报是这个三个月收获较多的地方。

一开始漏洞百出,效率低,理解不深,渐渐地意识到月报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目前正在对月报的数据准确性、合理性、统一性做加强,今后将逐渐从审核数据的准确性转向对关键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4、招聘工作的深入:从后期对招聘方面培养力度的加强,不仅从时间分配上和工作完成进度上都对我有更大的考验。

在招聘人员方面,通过简历的搜索,较快地浏览并锁定合适的人选。能够对面试者有一个较深刻的电话沟通和面谈,能够从声音、眼神、形态来初步辨别一个人的品行和性格。但在复试时领导的一些面谈观察中,我还没能够捉摸透需要注意和警惕的关键点。

5、时间管理:招聘工作总是阶段性,且不定时,很多时候在时间的控制和运用上显得更为重要。

一直以来都认为事情总是被打断,不能一心一意全心完成好一件事,让我觉得困扰和郁闷。但是慢慢地,在各种敦促和辅导下,在时间管理和运用上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虽然进步的步伐偏慢,且实施起来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但是我相信在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下,对于时间的管理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6、沟通交流的效果:在hr体系内,通过几次hr活动及几个月来与子公司hr同事关于月报等工作的面对面或者电话沟通,能够较好地掌握交流技巧,营造一个轻松的沟通氛围,为后期工作上的深入交流奠定基础。

在体系外同事间的沟通方面也能够较好的把握分寸,同事之间交流无大障碍和矛盾,轻松自在。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于是我作出总结决心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在转正以后加倍努力工作,将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hr转正工作总结420--年x月x日,我有幸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从事人事相关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较快熟悉了公司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将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简要小结:

一、试用期期间主要学习

1、积极学习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架构,以及通过花名册尽快熟悉公司各主要部门及人员情况,这样有利于自己尽快进入角色,为以后开展人力部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平时多浏览公司网页和公司产品,有助于为以后找到合适人选做准备,由于刚来公司就面临着审计人员的招聘紧急工作,在用人部门及自己上司面试人员时,自己积极主动记笔记,留意审计人员招聘时所需要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职责。

3、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流程比较完善,专业程度较高,这也使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知识,如经常研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4、来到公司,由于年龄较小,跟着上级及公司其他同事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和经历,这让自己受益匪浅,由于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这更使得自己要加倍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适合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者。

二、开展的工作

由于刚来公司时间不太长,又恰逢年底,一个多月不长的时间里,做的工作也比较琐碎,现将这一个多月开展的工作做一下梳理

1、招聘工作:刚来第二天便开始了紧张的审计招聘工作,于是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招聘审计,一周的时间里集中打电话安排面试,由于我公司行业的特殊性,审计需要长期出差,这对招聘来说压力不小,但是还是通过努力无色了些人选,最后的审计到岗人员均以公司熟人介绍截止。

为人力部门招聘工作减少了不少压力。通过这次审计的招聘,自己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网招的技巧。

2、员工关系管理:一方面由于公司成立时间比较长,各个规章制度流程还比较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出了劳动合同纠纷,所以公司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比较认真谨慎的。

入职以来办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的辞退工作,以及新员工--x、--劳动合同的签订办理。

3、其它琐碎工作:为公司员工办理异地就医审批、行政文员岗位职责制定梳理、培训签到表制作、员工劳动合同到期提醒台账的建立等。

三、即将开展的工作

1、由于刚来面试时候上级领导就说20--年想要开展培训工作,所以这也将是自己20--年开展工作的重点,争取把机关这边人员培训工作搞起来,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希望能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把这项工作开展好。

2、过了农历年之后x月份是招聘高峰期,公司有些部门也提出了用人需求,明年来了紧急工作是招聘行政文员、会计、企业文化,这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压力才有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用人部门的配合争取早日找到合适人选。

由于自己以前所待规模、行业与现在公司均有区别,自己做事风格还处在原有公司单位里的固有思维,这多少影响着自己,通过领导的指正,在慢慢改正学习中,希望通过公司领导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能尽快转正,争取为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hr转正工作总结5本人--x自20--年x月--日起幸运地成为公司总部行政人事部的一员后,至今已工作二个月了,在这期间,我努力适应工作及工作环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与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协作的喜悦,而对因不能面面俱到而留下的遗憾也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吸取教训,因此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获得了进步。现在就这二个月的工作,我做出如下整理和总结,敬请各级领导予以批阅并允许转正:

一、人事方面

1、招聘工作:协助人事专员进行招聘工作,目前为止参加现场招聘会四次;

做好求职者来电登记,以便专人进行后续的跟进及人才储备。

2、资料整理工作: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资料。

对目前在职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鉴证等工作;离职员工劳动合同进行封存管理;对公司人事文件及资料的归档及整理。

3、社保、团体意外险模块工作:每月转正员工社保增员,离职员工社保减员;

x月份进行本地户口职工最低工资的调整。

二、优缺点总结

1、优点:为人正直,能坚持原则;

对工作有激情,舍得付出;能吃苦耐劳;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及基础。

2、缺点:有点理想化,追求完美主义;

有时太过于直率;性子急;缺少人力资源系统管理培训;对公司管理及经营模式了解的不太透彻。

第9篇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县域层面

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一个互动并进、优化提升的过程。近年来,由于受资源要素、环境容量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总体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益偏低、市场过渡竞争等诸多压力。转型升级已成为谋求新一轮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浙江省正在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工作和近年来绍兴县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与体会,就县域层面能否推进转型升级,如何推进转型升级,以及县级政府如何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阐述想法与思考。

一、转型升级从县级层面来讲需要加快从“议论话题“转为“实践课题”

自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2010年把浙江省作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后,转型升级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的重视,深入调研、认真谋划、具体实践,涌现了一大批转型升级示范成果和典型,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长方式转变产生了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但是,总体感觉各方面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讲得很多、很重,但在如何推进的问题上还是有待跟进,究其原因:

(一)长期形成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资源消耗型、数量增长型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重投入驱动,轻转型升级驱动,因此在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转型发展后,短时间显现的成果、实例不多,导致各级对转型升级总是处在认识层面上、处于号召阶段上,难有实质性突破。

(二)认识理解存在偏见

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转型升级是国家、省、市层面、科研机构或国有大企业的事,县级既没有推进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抓手,县域经济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又缺乏转型升级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搞不起转型升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转型升级就是将一些传统的、产业相对过剩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县域经济如果搞不好,反而会造成地方产业的“空心化”,正是由于对推进转型升级把握不准,导致决心难下、推进力度不够。

(三)具体举措思路不清

总认为转型升级这是一种笼统概念,基本思路无非就是淘汰加工制造环节,把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从而表现为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要转型升级,经济形势宽松的时候不要转型升级。如在金融危机时,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当时都认为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对转型升级的愿望变得异常迫切。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淡化,近期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经济转型升级迫切性有所减退。

二、转型升级作为县级层面并非“高不可攀”但要“因地制宜”

县域经济历经多年发展,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县(市)、区当前碰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规模和总量,而是结构和质量,尽管县级政府没有像国家、省、市推进转型升级有抓手、载体,但只要发挥好民营企业机制优势、一旦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头,县域经济就可依托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进行大力度推进,但在推进过程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积极稳妥有序。具体而言:

(一)推进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宏观发展时机

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在不同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模式,特别是县域经济,在同一时期又具有相对不平衡性。这就意味着推进转型升级不能简单照套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一味追求产业层次高新化,必须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如绍兴县经济最大特点是纺织为主,以前靠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快速发展期,由于产品销路较好、效益也不错,企业搞投入比抓调整更能体现效益;但在当前要素制约、产能相对过剩、市场过渡竞争的形势下,对处于产业链分工低端的纺织业,已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如果再不调整,终将会因要素制约、市场过渡竞争而难以为继。

(二)推进转型升级需要更加突出增量为主

产业形成是一个过程,转型升级对企业还是区域经济都是两难选择,不调整意味着难以为继,调整又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经济发展。如何处理好这对关系,有二条途径:推进增量调整;优化存量调整。从绍兴县实践来看,按照目前发展模式,推进增量调整更能取得实效、促进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重视利用科技和自主创新推进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度实施招商引资、技改投入。

(三)推进转型升级需要立足现有优势产业

转型升级既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更延及产业层次的高度化。从产业发展视角来看,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不能简单追求产业体系的自我完善,更不能对现有产业的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必须从加强产业分工的角度出发,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在上下游进行提升、优化。如绍兴县正是依托轻纺产业优势,通过实施产业链两头延伸,化纤业向功能性、差别化等方向发展,将传统的织造向高档面料、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布发展,印染业走减量提质之路,家纺和服装走品牌化道路,才走出了一条依托现有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的路子。

(四)推进转型升级需要更好利用外部资源

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趋势,虽然区域之间产业结构不同、发展基础不平,但在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注重发挥产业转移对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如绍兴县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结构调整成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借助国际产业转移的力量,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行业,转变为上、中、下游产业链式的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基础较好、前景较广的非纺优势项目。

三、面对当前面临宏观形势,县级层面需要用更长远目光、更开放意识、更有效手段推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

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明显,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成客观规律的宏观形势,如何更好抓住机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

(一)在转型思路上,要更加突出创新发展这一主题

坚持把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一是要深化机制方面。在着力推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的同时,特别要探索建立产业、市场、区域、要素配置的联动机制建设,形成互为支撑的转型升级联动机制。二是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和优质品牌产品比重的不断提高;推进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对营销、研发、制造、物流等四大环节,逐步实现由产业组织向以专业化为基础、多元化发展转变。三是着力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推进转型升级,说到底要靠劳动者素质的升级为支撑。要通过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经理人、管理和技术人才,全面提升生产一线职工的素质,进一步拓宽视野,主动向产业转移的发达国家引进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

(二)在具体举措上,更加注重“两手抓”这一方法

推进转型升级既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从规模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又要着眼于长远区域竞争力的提升,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核心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一是在定位上,在尽可能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强化形成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重发展的多层次产业结构,积极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在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产品档次质量,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在载体上,要强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落实载体,通过空间集聚、要素集约,提高技术溢出和效益递增的外部经济性,形成效益递增的空间集聚效应,达到降低转型升级的交易成本,改善制造业仍至整个区域的要素配置。三是在抓手上,要更加优化强化投入,投入结构决定增量结构,增量结构激活存量结构,坚持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把科技进步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痛下决心,以凤凰涅的精神对工业结构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努力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三)在总体方向上,更加深化以开放促升级这一意识

更加注重内源发展与对外开放、外向拓展相结合。一是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外贸转型,着力推进外贸组织由原来的不够规范转向比较规范,从多环节营销转向少环节营销,主攻终端客户和主流市场。二是坚持推进外资互动。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引资平台,重点引进对绍兴县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三是正确引导企业走出去。短期看,企业走出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外流;长远看,只要正确引导企业走出去,是推进转型升级的需要,能带动产品走出去、资源引进来,促进县域经济走入“低端产业出去、高端产业进来”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县级政府不能“无所不包”,更不能“无所作为”

推进转型升级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企业,作为县域政府尽管在抓手、载体没有像国家、省、市有力,但可以通过建立“倒逼”机制,利用规划、政策和要素等手段,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营造转型升级工作氛围

长期以来投入驱动的发展模式,体现在政府和企业的各个方面,双方均有传统惯性。政府首先要转变自身发展理念,摆脱对粗放增长的追求,同时要针对宏观调控中企业暴露出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为教材,因势利导,在各种会议、场合、文件上加大对企业宣讲、劝导的工作力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二)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引导

在产业规划上,县域经济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注重产业层次,但不能一味求高、求全,必须与现有工业基础、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相适应;在政策导向上,要逐步从扶持所有行业向扶持重点优势行业转变,从单纯扶持大企业向扶持大中小企业并举转变,从注重项目投资规模向更加注重项目的技术档次和设备先进程度转变。

(三)建立评价体系加强推介

本着速度与结构、效益、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转型升级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时发现、总结转型升级典型,组织开展交流、推荐典型,较好地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2、金师.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贸发展[DB/OL].学术,2010-03-30.

3、罗布江村,陈达云,陈栋生.区域发展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词: 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流动资金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各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者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也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 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

材料领用记录中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能显现其弊端。比如,甲、乙两个工号同时开工,月末核算记录中显示的是乙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而甲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购货发票未到,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三)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 减少进货量, 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

(五)管理制度滞后,不能够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轨

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的几个重要措施

(一)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相符

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物、卡相符。

(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ABC控制法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 如大型备品备件等。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 如日常生产消耗用材料等。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三)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第11篇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 改制工作 探讨

一、改制前通联公司基本概况

新疆通联流物有限责任公司(原兵团二运司、新疆通联实业总公司)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国有大型运输企业,是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运输企业。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汽车第五团,1954年奉命集体转业,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汽车第二团,1975年兵团撤销后移交自治区交通厅,改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汽车运输公司,1982年兵团恢复后改称为兵团第二汽车运输公司,1994年更名为新疆通联实业总公司。2002年9月更名为新疆通联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于2004年7月20日正式整体划转新疆石河子农八师,实现了属地管理。该公司移交农八师后,于2005年初进入企业改制程序,同时企业离退休人员交社区统一管理,学校划转八师教育系统,使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有所减轻,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职工医保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同时也解决了450户危改房问题。至2005年10月,公司所有离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所有这些,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制工作总体思路

通联公司是一个老的国有企业,人际关系复杂,盘根错节,经济效益不好,欠个人工资及医疗费多达700万元,在改制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较大的动荡,引发较大的不稳定。鉴于此状况,该企业改制要以积极稳妥为主,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自2005年启动改制工作以来,我们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一企一策”的工作做法,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立了企业改工作领导小组。改制工作总体思路为:“先分离运输主业和与物流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进行重组,组建新的公司,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因此,通联公司的改制应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主业,分离辅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产权和职工身份的转换,改善资产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以妥善安置内部职工为基础,实现社会稳定;以师市“1+12”文件为指导,确保规范运作。

三、做好改制前期动员准备工作

由于该公司是2004年底由兵团划转到八师管理的企业,职工的思想波动很大。改制之初需要多次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释政策及师市“1+12”文件精神。仅改制前期的思想动员、政策答疑工作就历时2个多月,职工共提出了关系企业和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多达17项。为确保改制工作平稳和有序进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前期做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召开职代会,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对改制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才着手实施。同时由师市相关部门组成答疑小组,对职工提出的问题现场给予政策上的解答,使职工对改制的意义和改制的必然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打消心头的疑虑。通过改制政策答疑,该企业2005年5月12日召开的职代会顺利通过改制实施草案,以54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实施两个身份置换的改制意见。使改制工作稳步启动,为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四、具体工作步骤

由于该企业组织机构庞大,主业、辅业单位较多,为了加快推进改制进度,在改制过程中确立了“先剥离辅业,后改制主业,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首先对11个资产质量比较好的辅业单位进行了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该公司是老企业,资产量大,往来帐多,呆坏帐及待核销资产清理工作量很大,给资产评估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专门聘请了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该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审计,全盘改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师市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并报师市国资委进行核准备案。在实施产权转让时,严格按照产权转让的相应法规和程序规范操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场交易,以不低于资产评估价值为转让价格公开拍卖。如通联公司25号小区的土地资产,由师市出面挂牌进行出让,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改制资金不足的矛盾。

五、目前取得的改制成果

新疆通联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辅业单位有14个,分别是通联中学、职工医院、友谊塑料厂、友谊针织厂、石油公司、友谊机械厂、修理厂、三江公司、经贸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幼儿园、客运分公司、乌北站、驻乌办事处等。改制工作首先从辅业入手。除通联中学交八师教育局管理外,其它13个单位均按师市“1+12”文件精神完成了改制工作。

13个辅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涉及总资产2360万元,评估后净资产是1653万元。通过改制,收回资金428万元。辅业单位中,共有484名职工进行了身份置换,共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1036万元。符合内退条件的职工222人。在置换职工身份过程中,安置再就业职工66人,其它人员均自谋出路,“人”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改制工作顺利推进。

辅业单位改制完成后,分别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模式,转换了经营机制,目前半数以上的企业运行情况良好,经济效益较改制前有了提高,职工收入也有了较大的增长,如原职工医院(现更名为石河子天健医院)、塑料厂(现更名为石河子友谊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在改制以前,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经济效益不佳,几乎完全靠总公司“输血”生存,改制以后,其生产经营和其它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职工收入也比改制前有了显著提高。

各辅业单位通过改制,使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做到管理科学,实现高效运转、使企业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得以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剥辅工作完成后,对主业的改制也就变的易操作了。

六、从通联公司改制工作中受到的启示

1.前期有利的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以及国有企业职工所具备的良好素质,使得企业与职工积能够极配合改制工作。凤凰涅槃,取得新生。这是通联公司改制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最有利的保障。

2.在企业改制工作中,将“人的问题”与“资产问题”分离解决,通联公司13个辅业单位人员的经济补偿金测算全部由总公司一并统筹测算,所需资金先从企业净资产中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统一兜底,由企业改制发展专项资金中支付。使“人的问题”与“资产问题”互不纠结,以确保改制进度。

第12篇

摘要: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对要素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要素的供给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不得不面对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要素价格变化对中国的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出口贸易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要素价格出口总量贸易方式出口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量不断增加,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78亿美元,增长了124倍,年均增长18.1%。特别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迎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年均增长28.9%,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过去出口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要素价格低估所产生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要素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能源为例,2007年的消费量为265,583万吨标准煤,为1978年的4.65倍。生产要素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逐渐推进的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使要素价格出现了不断上涨的趋势。与此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出口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研究要素价格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价格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中所讲的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大类,本文把生产要素分成劳动、土地和资源三大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利率并未市场化,利率受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劳动、资源类生产要素价格虽然短期内有升有降,但长期的趋势是不断上涨的。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的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32元,增加了7.2倍,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就资源类价格变化而言,2007年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为1986年的6.08倍,而2007年产品价格指数仅为1986年的3.54倍,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

由于过去长期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严格的户口管制政策以及改革开放前毫无节制的生育政策,使农村产生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供应,因而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和城市工人同工同酬,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只能获得低工资,依靠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所产生的低成本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种情况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正在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持续下滑,这意味着在2008年之后,年满18岁的适龄劳动力供给增速将出现持续下降,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将逐步消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资源对工业的发展及其转化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源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一直严重滞后,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日益突出,对国际要素市场依赖性加强,国内部分稀缺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通过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缓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二、要素价格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1、中国产品总体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速减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价格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低廉,环保收费标准偏低且征收不到位,直接导致了我国很多产业出口产品价格偏低,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特别是入世以来,要素价格偏低导致的成本优势是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外贸顺差过大的重要原因。以纺织业为例,我国出口服装单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3,毛纺产品是英国、意大利同类产品价格的1/8到1/5,印染产品是瑞士同类产品价格的1/4,丝绸产品是意大利同类产品价格的1/5,化纤产品是日本同类产品价格的1/3到1/2。在我国劳动生产率并不高于甚至低于国外相同行业的情况下,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相差如此之大,直接说明了我国产品由于要素价格过低所导致成本方面的巨大竞争优势。正如前述,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面对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必将逐渐丧失。与此同时,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以及国际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使得出口的高速增长势头必将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2、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放缓、外资企业对出口贡献将降低

在中国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制造业快速向中国转移,外资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78—2007年这30年间,中国的出口总额从97.5亿美元上升到12177.8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从1978年接近0到2007年的6953.7亿美元,2007年外商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1%,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

然而,外资大量涌入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的利润率较高,根源于要素的低价格,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率水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2005我国食品加工制造业、鞋帽制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产业利润率分别为6.6%、15.91%、10.88%和12.73%,明显高于同期4.91%、11.2%、7.82%和10.11%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工原料及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的产业利润率分别为19.54%、7.35%和17.53%,也高于同期10.14%、7.1%和15.34%的世界平均水平。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高利润必然吸引外资的大量进入,这种情况将随着我国要素价格的逐渐提高而得到根本改变,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将放缓甚至向其他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外资对出口的贡献也会逐渐降低。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906亿美元,增速为13.6%;国有企业出口2572亿美元,其他企业出口3807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4.1%和27.9%,国有企业出口增速更是在近年来首次超过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正在逐渐减少。

3、我国出口的贸易方式将发生重要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出口不断扩大的同时,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的加工贸易一直高速增长,而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者工资水平明显偏低以及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与同期美国和日本的工资水平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其平均水平的4%左右。中国劳动供求状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健全,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必将大幅度上升,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也将大幅度上升,这将使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工缴费上涨,中国加工贸易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加工贸易的比重也必将逐渐下降。实际上,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6626亿美元,增长22.9%;加工贸易出口6752亿美元,增长9.3%,两者增速均出现回落,但加工贸易回落速度远大于一般贸易,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化,2008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4、出口产品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由于要素与资源长期的低价格,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一直较大,特别是劳动密集性、资源密集性产品比重过大。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和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中国劳动密集性和资源密集性产品的成本优势将消失,出口总量和增速均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

三、应对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对策

在当前内需短期难以快速增加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重大,部分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有必要兼顾要素价格市场化和出口两个方面。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1、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劳动密集性、资源密集性产品的成本优势必将消失,要维持较大的出口规模,必须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中国出口增长从“以量取胜”转变到“以质取胜”的轨道上来。这需要我们加大研发投入以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以迅速增加人力资本。此外,还要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经验,加快技术引进工作,迅速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和自我研发相比,走技术引进之路,可以让我们少走重复研究的弯路,尽快解决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燃眉之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创造条件,提高利用技术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溢出。

2、适度控制要素价格上涨速度

尽管要素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不可更改,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针对要素价格上涨的不同原因,采取措施适度控制,减缓要素价格上涨速度,以减少要素价格上涨对出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工资,由于我国劳动力的供需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新增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完成,工资上涨不可避免。工资上涨将提高加工成本,使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速度降低、工缴费上升,不利于出口增加。因而,在建立和谐社会,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兼顾工资上涨可能对出口产生的影响,把工资上涨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对于资源价格上涨的局面,不外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经济增长过快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结果。二是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造成的,这是资源价格长期低估后的正常回归。三是我国资源短缺,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强,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议价能力低下。

当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深化,世界资源市场价格在不断走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巨大,这种形势下有利于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现在和将来资源的议价能力。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尽快实施更大规模的资源储备制度;其次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参股、控股国际上大型的资源生产企业;再次应该适度联合国内企业,避免各自为战、造成恶性竞争,提高议价能力;最后应及时根据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抓住当前有利形势,签订长期资源采购合同。

【参考文献】

[1]韩民春、樊琦: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相关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

[2]刘刚: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初探[J].宏观经济管理,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