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5:0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现今社会里,股票投资已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少人也逐渐的意识到把钱存在银行收取利息的时代以一去不复返,科学合理的现代生活方式是要把多余的钱拿来投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股票投资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一:
北新路桥:中标3.99亿元铁路线下工程施工项目
北新路桥(002307)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陕西秦源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公司被确定为靖边至神木集运铁路线下工程施工JSTJ-07 标段中标人,中标金额为3.99亿元,约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总营收的2.44%。
宝信软件:与阿里云的相关合作目前仅为双方意向
宝信软件(600845)6月12日晚间公告,有关媒体报道宝信软件和阿里云将面向企业云、工业云展开合作,助力“中国制造2025”。对此,公司表示日前参加了阿里云举办的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会上公司与阿里云宣布合作,双方将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在企业云、工业云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但以上合作目前仅为双方意向,具体合作内容以双方以后可能签订的商业合同为准。公司6月13日复牌。
中国化学:前5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376.93亿元
中国化学(601117)6月12日晚间公告,报告期内截至2017年5月底,包括已经公告的重大合同,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376.93亿元,其中国内合同额178.77亿元,境外合同额198.16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0.58亿元。
宏润建设:联合体中标9.5亿元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
宏润建设(002062)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公司及中国水环境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为“福建省罗源县南溪、起步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周边路网改造、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中标人,项目总投资额9.5亿元,占公司2016年度营收的10.80%。项目的施工总承包主要由公司负责,中标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增强相关 PPP 业务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业务战略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关于股票投资的论文范文由整理所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改革 化学教学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的传授为基本宗旨,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以下主要论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在简要解析现状的基础上,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一、简析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如何概述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呢?那就是“缺乏情感活力,长期处于低层次化发展之中”.梳理其复杂多样的成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意识和应试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中仍然过于关注并片面追求认知目标和技能培养,相对忽视了学习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直接导致了课程教学活动的低效甚或无效.二是教学活动不能扭转“反客为主”的局面,学生在“强势教学”“以教制学”的压抑下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无法得以充分地激发、释放与体现出来,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化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活动.三是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学科,而操作实验活动中极其需要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这也是激发课程情感、培养合作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契机环节,非常遗憾的是,蕴藏其间的丰富性资源却在现实教学中被浪费了.如有些人片面地把“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理解为“师生互动”,还有许多人把形式上的分组实验视为学生在合作探究,却没有真正形成以双向互享、教学相长为实质意义的“教学共同体”.二、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简要实践与思考
1.积极开展情趣化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情感艺术活动,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艺术“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性质特征和教学发展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和各类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情趣教学活动,以此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如实验法――教学中努力把一些理论性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来揭示与诠释.再如设疑法――通过设疑、质疑和释疑,引领学生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思考、讨论、探究,从中明晰事理,提高认知能力.还有课外活动法,就是通过制作学具和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开展化学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化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从而让学生从课堂内外、有理有趣、动思结合之中开阔视野.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趣,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信念.
2.积极开展科技化教学活动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其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或者补充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或者把教学中难以讲解和实验的化学反应予以直观演示,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五彩缤纷的化学信息世界,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关于“原电池原理”内容,传统教学中通过普通实验演示,教师采用导线、电解槽、电极和电流表等,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去讲述如何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这一原理,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他们却无法真正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成电流的.与之对应的是,如果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动画效果,让学生非常明晰地观赏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端流向正极端,从而帮助他们比较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要点.
3.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既是对化学教学的最新要求,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在性措施.
例如,在讲化学电源时,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调查常见的化学电源,尝试研究电池的材料、原理和类型.
一、转变观念
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并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只是那些门门平均发展的全优生,学生某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
二、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后进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三、给后进生同等机会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在的能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内容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3、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调整对自己的期望。调整比较对象,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与切实际的与他人比较,不切实际的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开展自我竞赛,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感受到“超越自我”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四、摸清情况
有了转化后进生的热情,还必须有具体的工作切入点。只有通过调查,摸清产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实施转差的具体实践。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这些都是施教的必备信息。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1、适时家访。勤家访并不是随意家访,而是要看准时机,如有进步时,取得成绩时,共同活动归来后。共同制定活动项目中,征求家长意见等,不必太“正规”,只要能达到增加了解学生的目的即可。
2、多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最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处,因此,教师了解学生,要勤参与他们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课外活动等。在活动中不但能了解他们,更能影响他们,并且在这些活动中最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易于实现双向交流。
五、激发兴趣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比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时多请差生上来,答好了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7、让学生自编一些试题,每一单元测验,先让学生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8、灵活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六、真抓实干,确保提高
在转化中,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又要通过他们的言行了解到他们为何有这个进步,并且发现尚不能“优化”的实际困难。
1、作好阶段性小结。与学生一道共同总结某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及其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钻研如何矫正的办法,制定转化的目标责任,提高师生转化的双边活动的效率,增强学生转化的自觉性。
教育模式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过程中,如何去把握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己成为教育界同仁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前人积累的丰富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教育者除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主动去学习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程。因此,学校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提供可以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内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探究知识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学生则是“容器”,教师讲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如何将知识输送到所谓的“容器”中去[2]。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是核心人物,而学生则是服从者;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主要依靠教师在进行消极地学习。该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是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教师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应该扮演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在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的内涵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气氛或情境,让学生根据探究的目标进行探索、甚至猜测,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最后的结论,让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当然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指导没有必要,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引导和导向的作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当然重要,但是,为保证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教师的有效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以下简称为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通过数值解来定量的描述流场,从而达到对物理问题研究的目的的一门课程。CFD 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去形象的展示流场的内部结构,从机理的角度解释相应流动的特点;也可以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预测,从而达到节省研发成本的目的。总之,CFD 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很多方面已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3]。
计算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关于流动和传热问题的研究手段,而且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又自成体系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FD 是建立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求解微分方程,所以要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好的物理问题抽像简化能力及对结果的各种处理分析能力,正是由于CFD 课程的这种多学科交叉基础的特点,所以将其设置为研究生课程,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常感到该课程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推导复杂等诸多难点。
三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特点
硕士研究生阶段专业课与本科专业课相比有深、广、新、专等特点,同时还要更高层次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所谓深,是指研究生课程应对该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具有更深的论证、探讨与描述,以使学生对本学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所谓广,是指研究生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应比相应的本科生课程涉及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与本学科的交叉领域。所谓新,是指研究生课程的内容应主要反应该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所谓专, 是指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是为科研、教育、企业、政府、社会等各个部门培养实用的高级专业人才。研究生专业课的内容除了应具有上述特点之外还必须在更高层次上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必须在所有细节上都渗入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培养、知识创新、思想表述、学术交流、协作精神、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全部都是完全成熟了的经典的理论与方法, 而是要让学生了解本领域正在发展着的、有争议的、探索性的观点、假说、设计思想、研究思路、实验方法,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自主的、批判与选择的能动性;具有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将所学内容进行能动比较,融汇贯通和总结提高的能力;具有将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现有条件相结合并归纳与提炼出研究课题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一般都经过了完整的本科四年教育,大多数为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大都较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并已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这一群体不但已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还掌握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原则。具有了在本领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基本素质。同时,这一群体的成员都经历过严格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工作与答辩过程,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硕士研究生到了专业课学习阶段,已具备了“学生主体”模式的教学条件。
四在教学和考试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不同于本科阶段及其之前阶段的教学方式,前者以“研”为主,后者则以“学”为主,所以研究生教学应以研究为导向,以创新或者说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评判优劣的标准。
1 教学方法的改变
培养研究生检索文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第一步。文献检索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环节。科学研究是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尤其是对刚从事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查找文献资料,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这一步进行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因此,在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布置“文献检索”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课题方向查阅最新的中文或外文文献,写出此方向的文献综述;并鼓励学生整理成科技论文向国内外相关科技刊物投稿,并争取发表。研究生通过这样的学习锻炼,能提高他们的文献检索和总结提炼的能力,可为他们将来进行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培养研究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口头汇报能力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关键。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3~4 名研究生分为一个讨论小组,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们在认真研究和理解文献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切入点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分批次的汇报各自小组的研究内容,包括物理问题的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具体的求解过程及参数设置,以及结果的详细分析及讨论。在课堂上,每个研究生还可有选择性地汇报各自文献检索结果的综述,把自己感兴趣的和有深刻理解的专题进行讲解,其他的学生也可以现场提问,这样,研究生在汇报和回答提问的过程中,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都同时得到了锻炼.
2 考核方式的改变
在选修课的学习中,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作为课程考评方式的话,就很难看到创新的教学改革手段体现在研究生身上的效果,因此,在课程的考核方法上应大胆改革,比如考核内容和成绩可如此规定:在100 分的总成绩中,报告占50 分。其中,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否全面、准确和深刻占30 分;讲述是否清晰和是否引人入胜占10 分;讲解过程是否结合现代化媒体手段(如POWerpOINT,FLASH)占10 分,同时对积极提问和踊跃发言者适当加分;文献检索作业占10分,对检索较多外文文献的学生,如文献内容新颖,且紧跟科技发展的,可给予加分,而少交或迟交作业者则酌情扣分;FLUENT 软件实例计算作业占20 分,要求有详细的前处理网络模型和详细的结果处理分析,并且对总结成科技论文在优秀刊物上发表者给予加分;期末论文投稿占20 分,要求按标准科技论文格式书写,内容要详实、全面和观点独到,并以优秀篇数和刊物水平作为加分依据[4]。以上课程考核措施的制定,都是以调动研究生学习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的积极性为首要前提,旨在提高他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解决流动传热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如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进度和学时调整等一系列新问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要以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为己任,要不断创新、开拓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应该鼓励和支持对研究生课程的改革,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应承认并奖励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中增加的学时数量,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创造有利于实施教学改革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使之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梅. 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的探讨[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7(3):67-68.
[2]陈德平, 倪文. 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模式认识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5-68.
顾随先生最广为流传的一句箴言是:“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无外乎说,无生与有生,悲观与乐观,都是生命旅途上的客观实在,无法回避;另一层却具有转化的含义,是指我们可能从对“无生”的觉悟中获得将此生过得更充分的理由,并借着对生命悲感的体验,提升喜悦和满足的能力。
顾先生之学问如此容易使人迷恋,大概是因为他们拥抱了文学最重要的主题,即对人类有限之生活的悲悯叙写,和对无限之精神的执著追求。后者吸引着智慧,前者中存有着深情。这冲突的两端同样意味丰富并值得担当,可在负重前行的漫漫路上,很少有人能消化怨气和怀疑,将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平衡能力作为真正的人生成就。顾先生的一生都充满着波折,但在两难的境况下,学术却被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过往文学因他们的阐释而能为当下提供支持,成为生活的真实注脚。
顾随先生生于最动荡的时代,身体孱弱、心性敏感,且在15岁时,母亲就因为婆婆的虐待而死去,所以他终生未能改变以悲伤为底色的心绪,其自号“苦水”大致也是因此。但由于能以哲学观照命运,顾随身经之悲,却转化成了他的作品对读者的抚慰能力。
有一位朋友从北大回到一座江南小城工作,阅读苦水先生的著作以为安慰。我抄给他《临江仙・送君培北上》:“去岁天坛曾看雨,而今海上秋风。别离又向月明中。沙滩潮定后,戏浪与谁同。把酒劝君君且醉,莫言我辈终穷。中原逐鹿几英雄。文章千古事,手障万流东”。这首写给冯至的词并不完美,甚至稍显粗率,但依然具有直接触动人心的力量。“沙滩潮定后,戏浪与谁同”那种现代经验中真实的落寞与“文章千古事,手障万流东”借古人之语自宽的夸张相平衡,便把夸张都变为了对友朋劝慰的拳拳之意。
杜甫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在中国文学的序列中,永远都有来自遥远时代的支持者,使我们的处境不致太过荒芜,何况顾随先生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实在是有太多重合与相似。
信意
顾随之可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来生活和体验,却借助古典文学对之进行表述。看顾随在日记和书信中吐槽学校人事、发起同人刊物、呼朋唤友去吃羊肉锅子,以及讨论恋爱问题,渐渐会忘记他作为大师或前辈学者的身份,而将他视为一个未曾谋面的笔友。
顾随于1897年出生于河北清河县,初名顾宝随,后改名为顾随,字羡季,号苦水,晚号驼庵。今日南开大学的“叶氏驼庵奖学金”即据此命名。1955年,随在天津师范学院的《教职工履历表》里写道,他出生时,家里有一百亩地,开着一个银号,资本是一万吊钱。到二十岁时,家里已有地两百亩,资本一万元。那是1917年,而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工资才每月8元。因为祖父和父亲都是清代的秀才,所以顾随从小就被关在家塾里学文言文,直到10岁那年终于获得父亲的大赦,进入高小读书。18岁时,顾随毕业投考北京大学,校长看过他的考卷后,觉得他的古典文学功底如此之好,似乎不需要再在中文系浪费时间,就建议他改学西洋文学,以求中西贯通。于是顾随先到北洋大学预科专攻英语,两年后转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在自述中,顾随说他被关在家塾里读书时,对于“念古书,写文言”能力上虽能驾驭,情感上真不喜欢。谁知升入高小后,他并没有如愿解脱,反而发现了文言倒还是长处,数理化学起来更是一窍不通,得靠老师送分才能勉强过关。因为书信、日记和自传材料的缺失,顾随怎么看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据可知,但以他1921年24岁时的一系列书信来看,当时在山东青州中学任教时的顾随已经完全是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社会生活的现代青年。于是,他一边体验着生命底色的悲哀,一边兴致勃勃地生活,难以入眠时便躺在床上默想出一首又一首小词。
这是我最喜欢顾随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我也厌恶背书,更重要的是,他从未将古典文化视为不可置疑的神圣信仰,也并不持守封闭的文化本位论,指望靠恢复古典来维持国本,拯救颓风。相反,年轻时代的顾随自认为是新文化阵营中的一员。他推崇鲁迅。当年就读于天津女师,后来成为河北大学中文系主任的王振华教授回忆说,顾随先生在课上讲《伤逝》和《娜拉走后怎样》,以至于满室呜咽。如今我们看《顾随全集》,还可以找到他的一系列白话小说,以及以鲁迅小说研究为主题的讲稿和论文。他曾经说过,“弟虽无著作天才,然若专心致志,与近日中国作者相见于文坛诗国中,敌手大约亦无多”,甚至希望同样在小说创作上获得成就。与此“专心致志”相反,顾随自述其诗词写作,却说是:“但不过信意读之,信意写之而已。”
我猜想,若让叶嘉莹先生来阐释“信意读之,信意写之”,她会说,此八字道出了小词之写作的精髓,就像晚唐五代的小词之所以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是因为文人以余力作词,并未想要借此进行言志或求道的自我剖白,所以反倒在最大程度上留有诚意,也为那些无可名状的幽茫心事找到出口。顾随词作感动人心的力量就藏在“信意”之中,因而难以着意模仿。
清醒
顾随的著作中真的具有太多新文学与旧文学、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矛盾。他的清醒与可贵也恰恰存在于这一矛盾中。
顾随自己是英文系出身,并借助别人的翻译广泛阅读日本、北欧、东欧文学。除提到契诃夫、托尔斯泰、高尔基、波特莱尔、夏目漱石、小泉八云等当时世界最新潮的作家之外,他居然在信中戏仿刚刚被赵元任翻译过来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现译《爱丽丝漫游奇境》,小朋友们虽然喜欢,成人读者却常常觉得此书甚为古怪,难以卒读。顾随读得津津有味,并号召朋友们:“这部书实在是一部好书,您暑假在家没事,不妨熟读,千万不要拿着当作消遣。”
翻阅《顾随全集》,我获得的印象是,顾随对西方文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与他同时代或稍早几十年的西方作品中,而不大涉及西方的古典文学。这大概是因为从生活经验上来说,顾随具有现代人的死亡焦虑、情感追求和生活趣味,所以他有能力欣赏和模仿从《红笑》到《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一系列作品。同时他也发现,现代生活经验及其带出的情感和思想,在其最普遍的层面上,也确实更适合用白话文来表达。他说:“白话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古文表达不出来的。今日用旧体裁,已非表现思想感情之利器。”“青年人应该创造新的东西,不应该在旧尸骸中讨生活。”在这样的观点之下,顾随对他的弟子叶嘉莹说,研究古典文学而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除取经于楔形文字外,无他途也”,又说,“至少亦须通一两种外文,能直接看洋鬼子书,方能开扩心胸”。
顾先生的提醒深具眼光。当时年方22岁的叶嘉莹尚不知道她的人生将在巨大的L浪中鹏飞鲲化,但在70年后再予反观,我们不得不承认,叶先生也同样是因为将她所在时代的真实体验和思想资源注入古典文学的写作和阐释中去,才拓宽了诗词表现力的世界,并增强了古典文学对现代心灵提供支持的可能性。
近代以来所有有志传统学术者寻找到的道路中最为健康可行的一条即是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阐释,发展其中具有生命力的那部分,并使它为现代生活服务。顾随先生未必有此明确的表述,但他的古典文学创作和研究却遵循着这一原则。由于“重新阐释”远未完成,而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者又层出不穷,“保存国故”的旗号下常常藏着专制王权的梦想,因此在这一波“国学热”之中,重新提起顾随,真的是一件适时而必要的事。
锐感
顾随的清醒还在于在文化问题上分清社会与个人的界线。他虽然从国民教育的角度反对教青年写词,认为“教青年人填词是伤天害理的事情,稍有人心者, 当不出此”,但这完全不妨碍他自己填词讲词。从他与学生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常常以教师的身份劝导学生开拓阅读视野,写作白话文学,又像挚友一样与对方诗词唱和,并为对方的清词丽句击节赞叹。我想,顾随深深知道,对于养成现代公民所需的文化修养而言,白话是更好的载体,但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格外敏感的心灵不满足于此,他们要求更精微的审美体验。这不是刚刚起步的国民教育的任务,但如果你恰好拥有这样的天资,那也不妨用它来谋取幸福。
因为是完全将读者预设为那些天生锐感的人,顾随的诗话词话甚至触及了一些不可言诠的人生与美学境界。
比如他说:“诗最高境界乃无意,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岂止无是非,甚至无美丑,而纯是诗。如此方为真美,诗的美。‘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陈与义《春雨》)亦然。”这样的话,听得懂的人一看就懂了,不仅看懂,还觉得自己经过或将要经过的无数个雨夜和黄昏都被他说出来了。可是深以为许的这些人,并不能再进一步将之演化阐释给不懂的人听。
论文摘要:香菇多糖是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降低胆固醇、抑制转氨酶活性和血小板凝集等作用的功能性活性物质,现已用于临床作为抗肿瘤、抗病毒型肝炎、抗辐射、抗糖尿病等。其应用主要是制成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液来使用。
香菇多糖(lentinan,LNT)是从伞菌科真菌香菇(lentinasedodes)的子实体或经香菇深层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的一种β-1,3-葡聚糖,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首先证明其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经临床验证,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已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应用。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免疫调节活性、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降低胆固醇、抑制转氨酶活性和血小板凝集等的作用。香菇多糖的毒副作用与通常化疗药物比较,由于轻微可忽略不计。香菇多糖目前除了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如抗辐射、抗糖尿病等,还有报道香菇多糖的硫酸酯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HIV活性,也是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
香菇多糖纯品一般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对光和热稳定。在水中最大溶解度为3mg/ml;能溶解于0.5mol/lNaOH,溶解度可达50~100mg/ml;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香菇多糖具有吸湿性,在相对湿度为92.5%的25℃室温环境中放置15天,吸水量可达40%。香菇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其特定的结构与免疫活性有密切关系。因此香菇多糖的提取和制剂过程中大多采用不同温度的水和稀碱液,并尽量避免过于酸性条件下操作,因为强酸性能引起多糖苷键的断裂。
随着现代生活节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即食、方便、全营养高能组合食品以其实用和携带方便、快速补充能量和体力、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美容等而备受人们的青睐,香菇多糖就是能满足人们这一需求的生物活性物质。
1香菇多糖片
1.1香菇多糖片处方的确定
1.1.1填充剂的选择
填充剂可以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香菇菌多糖原料质地疏松,可压性差,筛选处方时,首先对填充剂进行选择。对常用的填充剂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和甘露醇,以及无机盐类填充剂磷酸氢钙、碳酸钙和硫酸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和甘露醇对糖测定有干扰;磷酸氢钙、碳酸钙对糖测定虽无干扰但可压性差;使用硫酸钙作填充剂,对该片剂质量指标的测定无干扰,颗粒可压性好,片剂表面光滑美观,而且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崩解效果。
1.1.2粘合剂的选择
粘合剂在制片中具有使固体粉末粘结成型的作用。以硫酸钙为填充剂筛选4种粘合剂: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淀粉浆、糊精、聚维酮(PVP),并与水作为润湿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三者对糖测定有干扰,PVP对分子量测定有干扰,而水则无干扰,易被物料迅速吸收,且能满足压片要求。
1.1.3崩解剂的选择
崩解剂是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以常用的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交联聚维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均对糖含量测定有干扰。以硫酸钙为填充剂所制片剂,在水中能很快崩解,崩解时间为2min左右,因此不用加入另外的崩解剂。
在以上处方筛选的基础上,选用硬脂酸镁为剂,对本品的处方进行综合筛选,结果为:香菇菌多糖10g,硫酸钙290g,硬脂酸镁3g,水适量,欧巴代薄膜包衣材料适量,制成1000片。
1.2制备工艺
由于香菇菌多糖原料为灰黑色,主要辅料为类白色,压片外观颜色不均匀,因此本品用淡黄色薄膜衣改善外观。
将香菇多糖与硫酸钙按处方比例混匀,加水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50℃~60℃干燥,16目筛整粒,按照处方比例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成品。
2香菇多糖胶囊
2.1空胶囊的制备
2.1.1原料
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以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为增加坚韧性和可塑性,一般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纳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琼脂等;为避光,可加遮透剂二氧化钛,用量2%~3%。为矫味和便于识别,可加矫味剂和着色剂,如乙基香草醛、柠檬黄等;为防腐可加防腐剂尼泊金酯等。
2.1.2空胶囊制备工艺流程
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截割整理。生产环境要高度整洁,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
2.2香菇多糖的填充
本品选用0号胶囊。将香菇多糖常温下过100目筛,装胶囊每粒100mg,封口辐照灭菌包装,制成的香菇多糖胶囊,室温可放置一年。
3香菇多糖口服液
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它具有中药汤剂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如克服了汤剂临用时制备的麻烦,浓度较高,剂量较小,加入芳香矫味剂后,口感好,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口服液多灌封于易拉盖瓶中,质量相对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因此口服液的研制与生产逐年上升,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剂型之一。
3.1香菇多糖口服液配方
以1L口服液计:香菇多糖10g,乙酸锌0.03345g,白砂糖39.14g,蜂蜜106.4g,柠檬酸1.000g,黄原胶0.5g。
3.2香菇多糖口服液生产工艺
取适量的香菇多糖粉溶于水中,将研细的乙酸锌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6.2~6.5,搅匀后使其自然沉降,冷却过夜。次日过滤,得澄清的香菇多糖液,在该清液中加入用柠檬酸酸化的蜂蜜、白糖,加热搅拌均匀,趁热过滤,再向清液中加入适量黄原胶和溶解好的山梨酸钾,精滤,罐装,封口,1150C灭菌20min。检验,包装。产品呈淡黄色,略有焦糖香,味感协调柔和、酸甜适口,体态滑润,澄清透明,无沉淀,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参考文献
[1]黄益丽,廖鑫凯,李清彪,等.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J].生命的化学,2001,21(5):371-373.
[2]林楠等.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5):174-176.
[3]姜军平,唐俊昌.实用生物化工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78-283.
[4]张国喜,荣融,周兴伟.香菇菌多糖片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优化[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14(6):352-354.
[5]许牡丹,陈合.药食兼用食品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58-460.
关键词:河南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13-02
一、创意旅游产品概念
(一)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广义上是指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旅游劳动物品和无形的服务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大致可分为工艺美术品、文物及仿制品、风味土特产、旅游日用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旅游消费结构中购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及旅游服务等,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对于旅游者购买的是主要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资产。
(二)创意旅游产品
本论文所研究的创意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服务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它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是旅游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含量高,创新性强,有纪念意义等特点。创意旅游产品不仅仅局限在看得见的商品,而是包含诸如有关旅游的创意概念、创意影视动画、创意文学作品、创意商品纪念品、创意体验等等。
二、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其中可供开发的旅游产品资源较多,门类广,四大怀药、洛阳牡丹、开封、信阳毛尖、杜康酒、道口烧鸡、洛阳唐三彩、禹州钧瓷、南阳玉器、汴绣等都可作为设计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符号来使用。
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种类包含文化典故、主题公园、舆论传说、影视作品、动漫游戏、文学作品、旅游服务产品、旅游纪念品设计、旅游食品等。
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必须战略性的考虑事业发展的长久性与时效性。按照经济规律正确地引导市场和良性的培育市场,理解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针对性地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将创意旅游产品纳入为景区的一部分,真正成为河南旅游的形象代言物。发展创意旅游产品,一个有效地途径就是使旅游产品产业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结合起来,尽量利用地方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材料资源、生产资源。将代表河南地域文化的设计符号,融入新开发的产品设计之中。
三、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基础
做好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开发首先要拓展创意产业视野。创意产业的发展同高度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生态化的时代条件密切关联。因此,不能把创意产业仅仅理解为广告、设计、动漫等一类的文化产业,也不能把它看成依附于制造业的边缘服务业。它是一种提供独创性智慧产品和服务并以此牵动各行各业的新型产业,是一种引领社会各个行业的功能性行业。其次要明确河南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高新技术成果与创意产业结合,提高创意产品生产和创意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创意产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创意产品,使河南的创意产业在开发、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上具有发展优势。
加快支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以数字广播影视、数字报刊、数字文化、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游戏娱乐以及数字音像资料等数字内容整合为核心,建设支撑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创意产业的关键是人才。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创意产业人才既包括产业链上游的各类设计师、工艺美术家、画家以及为制造业服务的工程技术和研究开发人员,也包括产业链下游的擅长把创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为创意产业服务的法律、专利、金融人才。把这些人才吸引聚集并使用起来,才能保证河南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园(区)为依托营造创意产业发展小气候。发展创意产业需要较好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基础,需要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人群结构。加强创意产业的园(区)建设,以此为依托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创意产业策源地英国的菲尔德音乐小区、曼彻斯特的创意小区都是成功的范例。北京、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也是采用创意园区的形式并取得良好效果。河南发展创意产业也应借鉴这样的发展形式,关键是选择好试点园(区),然后以点带面取得更多收效。
(二)挖掘地方文化典故、传统
对于大多数到河南旅游的游客来说,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河南地方的文化典故、传说、传统文化,是河南旅游的最大吸引力。所以是否能把这些文化典故、传说很好的挖掘出来,是否能把这种独特的中原文化融入到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当中,对河南的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就尤为关键。
河南拥有悠久的历史,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诚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就挖掘传统文化来说,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却有些相同的办法。比如我们演绎其中的现代与传统对城市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表现古代的人在城市之中的传统生活,也可以用现代的方式表现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传统生活等等,在现代城市之中我们保留传统,不断演变传统,形成具有传统的现代化,并形成我们独特文化的表现。例如体现一些中原文化的精神,让游客感受到中原文化的真正意义。比如参与一些祭祖活动、民俗生活等等,配套相关的旅游产品,也一定能够唤起游客心中对中原文化喜爱的共鸣。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研发,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优势,要充分从传统文化中获取力量。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提炼出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文化特征,发展属于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才能使创意旅游产品变得厚重有内涵,才能使创意旅游产品地域性丰富。
努力突出河南地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地位。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灵魂。一是因为它具有纪念价值,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具有旅游地特色。外国旅游者来中国不会购买其他国家风格的旅游产品,而是专门购买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商品。所以,特色是旅游地的魅力所在。具有旅游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发旅游者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旅游产品开发者要充分利用自己地域文化的特性和垄断性,注意突出自己产品的文化特征,使旅游产品具有自己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烙印。在了解市场竞争状况的前提下,注意产品品种和档次的更新,让自己的产品在自己市场上占据优势,让市场上自己的产品为自己地区做广告。这样,既突出了自己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旅游产品的特点,又节省了旅游者的游览时间。
创意旅游产品体现的是旅游地的文化特色,感觉或形象的组合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的有关旅游景区信息的再构筑活动。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要针对旅游景区文化特征的设计,也就是将地域性的表象,以物质的、审美的夸张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它的地域风采。河南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整体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必须与旅游结合起来。因此,开发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必须打好“文化特色牌”,未来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最大潜力,是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根据主题确定不同的设计手法,因事而异
创意旅游产品根据它的主题确定设计手法,创意旅游产品重在体现不同层次的旅游地的旅游形象,进而实现纪念和宣传的功能。突出创意旅游产品的创新性、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及轻便性等特点。
旅游产品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注重设计创作是最好的选择。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师是多元化的,包括造型设计、材料、制作工艺、加工手段及营销方式。创意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创意产品,同样追求新颖强烈的视觉效果。
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改良的基础是发现原有产品的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做以一定改造,节省设计成本。河南旅游市场有一些产品稍加改造就是很好的创意旅游产品改良还可以对材料和工艺流程做修正以降低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创意旅游产品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将旅游者作为生产加工的直接参与者,在互动体验中完成。好的改良设计可以改变原有产品的命运。
(四)改造传统的工艺水平
河南工艺性的旅游产品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包装化观念、包装粗劣、或无包装、规格不统一、缺乏介绍性文字等。比如河南淮阳的泥泥狗,造型古朴雅致,风格浑厚自然,不施雕凿,工艺精美。它们用胶泥捏制而成,多以奇禽怪兽为题材,种类繁多,极富神话色彩。但其材料特性决定了其易损伤的弱点,包装设计应该基于可靠性、安全性的原则,对具体产品进行合理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实现。例如,泥泥狗的包装应该提炼其造型特征或色彩特征作为包装图案参考;在包装盒上附有泥泥狗的来历以及对泥泥狗工艺品的保护措施;对泥泥狗进行整体包装化,而不是仅仅对高档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但高、中、低档产品的包装在风格和材料上应有区分。内包装材料可以采用锦缎、蓝印花布、牛皮纸、稻草等。同样,河南浚县的泥咕咕也是彩绘的泥玩具,它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造型古朴稚拙,色彩对比强烈。如果对泥咕咕增加新的功能,借鉴日本的招财猫的开发途径,用传统造型将其制成小摆件、手机挂绳、小挂件等等。
在材料、工艺和形态上加以创新,设计出仍然具有传统功能的旅游产品。根据现代玩具,玩偶的特征,可以将新的材料工艺应用于泥泥狗、泥咕咕的制作上。用软陶或者橡胶,树脂,硅胶等化学合成材料替代胶泥。新材料较传统泥料具有轻便、不易损伤、便于清洗等特点,更适合陈列或把玩。它们的形象也可以借鉴现代玩具的形态,重新进行提炼、夸张和变形,使其符合现代玩偶的审美特征。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之上进行全新设计。借用能表现传统的形态、颜色或图案,进行形式和功能的创新,随之加工工艺和包装也会更新。例如,借用“方城石猴”形象,采用木料、塑料或布料,应用现代化的加工工艺,将其制成家居饰品、抱枕、香皂等日常用品。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质;教学改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本学院1~2-3年级高职学生1200人,其中男生1年级400人,女生1年级200人,男生2-3年级400人,女生2-3年级200人,均为健康无病正常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和网上检索,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质研究及高校体育教学著作及论文20余篇。2.比较分析法:对本院1年级与2-3年级高职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3.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 10.0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4.体质测定标准方法:采用《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规定进行测试;测试时间2010年6月;测试项目:身体形态为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为50米、座位体前屈、800、1000米、身高体重、肺活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1年级与2-3年级男女高职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特征的差异
1年级男、女学生高职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值与2-3年级高职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肺活量指标均值1年级男、女高职学生分别高于2-3年级高职学生135.04 ml和95.74 ml,差异具有显著性(p
(二)我校1年级与2-3年级男女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女高职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指标均值分别高于2-3年级高职学生4.53cm、1.42次;6.35cm、1.54次,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高职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高职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育整体性出发,构建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隐形课程的教学作用,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将课内、课外、社会的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发挥学校教育整体功能。
(二)调整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形式
高职体育课程应把注重学生的现实锻炼,盲目追求体育近期效益的课程设置,改为全过程教育与“一体化”管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将高职1年级体育教学实行课内外相结合的选项式体育教学,将体育成绩课内占60%,课外占40%;2-3年级为课外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其兴趣的潜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
(三)加强体育教学管理
课内外相结合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做到每人一卡,并建立人体运动机能和体育成绩档案。课内外体育活动时,学生带上磁卡,在教师处或体育场馆、俱乐部等入口处,进行身份识别和考核评价记录,学期未电脑系统读卡器,将对其通过的各项体育考核和课内外俱乐部锻炼次数自动进行判读,给出学生综合体育成绩。
(四)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改变现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分别,针对性差等现状,选择实用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休闲体育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体育意识,选择体育美学、体育欣赏、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身保健等体育人文和体育素质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高职学生的对体育的新需求。
(五)强化体育教学评价
建立课内外相结合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以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出勤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幅度为主,运动技术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及自我锻炼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六)注重高职体育师资培养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对现有的教师必须加强在职继续教育及培养,以适应现代高职体育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师资结构模式,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动态结构模式,引入竞争聘任制,对于体育教研室的教学、科研、管理关键岗位,应通过竞争择优上岗,使聘任制名符其实。
【参考文献】
[1]陈智寿.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与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的反差[J].体育学刊.
[2]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4.
[3]吉建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1,(03):64-66.
论文关键词:图画现代主义视觉语言现代性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
论文摘要:课堂仍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如何组织好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本文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媒体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化学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活动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经验,促进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现阶段,班级授课制仍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仍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但由于近几年我县教师管理体制的变化,高完中和城区初中的扩班增容,不少富有潜力的优秀初中化学教师部分向主城区流动,部分考调到高完中和城区几所中学,致使全县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化学师资力量较以往大大削弱。现在留在初中的多为师范数化班毕业的老教师和近几年招考的非专业教师,少有的几个中青年教师后学历虽是本科,但也是函授和中文自考毕业,真正从师范院校毕业和后学历为化学的专科生已不多,部分教师对老教材比较熟悉,自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化学新课程的教材体例,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上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为了让现有教师能用好新教材,搞好新课改,我们除强化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搞好新教材的培训,认真开展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抓好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重点是引导教师组织好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一年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那么如何组织好化学新课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明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要从潜意识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根据“生活—化学—社会”的线索组织学习内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重视设计是基础
教学设计是课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按新课程要求统筹安排好“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尤其是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三维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组织学习内容;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基础性的特点,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介绍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如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学习化学科学的方法,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总之要打有准备之仗,不上无预设的课。
三、转变行为是关键
有人说,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才有学生的地位和行为的转变。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是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配角,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课堂上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真正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教学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习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教学”向重“个性化教学”转变。逐步培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学会放开手脚,充分利用前面学习《氧气》已有的“固体+液体”和“固体+固体”制取气体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小组合作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课前要求学生:1、查阅你所知道的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哪一种更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准备,用实验通知单告诉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课上由学生汇报选用哪种方法制取,为什么?选用什么装置,依据是什么?如何验证?教师点评,各组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实验成功地喜悦,得到自主创新的满足,增大学习化学的信心。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和复习课,可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教师”讲课,从中教师既可了解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潜能,学生又能感觉到自己作课堂主人的欣慰与责任,主体意识也能逐步建立起来。
转贴于 四、改变方式是核心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也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练”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的科学探究就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读化学”和“听化学”方式截然不同,它要求为学生提供“做科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化学。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就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动手探究,例如试一试都是无色液体的水和酒精,那种物质能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上点燃纸花和硬纸板的难易;尝试熄灭蜡烛火焰的种种方法,回忆生活中熄灭煤气炉火或煤炉火焰的经验,从“做”中领悟和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比单纯从原理上分析或让学生被动的观察老师的演示、验证讲述的道理,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五、优化实验是重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所以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还要求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获得问题的解决或取得探究的结果。《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41个实验系列,其中80%以上的试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可见化学实验不再仅仅是学生验证化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因此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分子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酸雨的形成及危害”、“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方法”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优化实验教学还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及时补充易耗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同时老师也要创新思维,在用好现有器材和药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常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用替代品进行化学实验。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小药瓶、一次性塑料杯、碗作反应容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取用药品或作定量反应容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双氧水制氧气,用常见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素材,学习身边的化学,解决周围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六、整合媒体是手段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如用慢动作播映爆鸣气燃烧现象)、“由慢变快”(如把铁制品锈蚀的现象用几个镜头浓缩表现出来),可以把某些图像“由静变动”(如用Flash动画模拟分子的运动和变化,模拟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等),用录像将某些真实的事件重演(播放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里呆一天后逐渐疲乏、室息,像钟罩内充入氧气,小白鼠又渐渐复活的录像帮助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形象直观的现象,又能更深刻地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部分可见度不高的演示实验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实况直播”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可以让大班额中、后排的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和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可以用电脑多媒体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绘制装置图,比在黑板上绘制既省时、效果又好;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及时收集处理和传输教学反馈与学习评价信息,使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融洽;还可以编制课件、提供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室进行交互式学习。另外,互联网上有异常丰富的化学资源,教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学生也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或与同伴交流。所以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但近两年我发现少数教师喜欢把实验制成课件演示或用课件代替板书的情况,对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危险性大、耗时长的实验可以计算机进行模拟,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取代化学实验,可以演示或学生可操作的实验还是要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才有真情实感或亲身体验,才能体现化学的特点,发挥实验的功能;课堂上,教师边教学边板书,才有利于学生明确重点,把握关键,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跟着课件走马观花看热闹。多媒体教学有不少的优越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延伸课堂,“把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但他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千万不能将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要学会将现代多媒体与化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总之,要组织好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的自我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要多学多听多看,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真正上好化学课。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王祖浩主编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
关键词: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制度建设
终身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作为具有颠覆性教育思想的教育方式,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继续教育作为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方面均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招生对象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培养目标注重实际应用,办学模式是包括业余、函授和网络等较为松散的方式。对于现阶段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继续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国力发展是否健康稳定。可通过继续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和创新,推动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适应终身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终身教育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方向
(一)现代生活迅速变化要求
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变化速度远超过以前的传统生活,这是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原因,这种变化是因为科技的革命。变化本身不一定是坏的,在生活方面与全球各地区更迅速融合,可能是我们更愿见到的,但是从人类文化进化过程看,这种变化则呈现出两种具有破坏性的影响:现代生活变化的范围超出国界、国际交互影响显著。因此,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甚至加上成年教育,不再适应如此迅速的变化,因为传统教育的构想,只是认为成人可以重复应用所接受的教育,其实这是不适合现代变化需要的。
(二)职业的需求变化
促进职业需求变化的因素,包括科技进步、生产技术改良、生产品类层出不穷和知识爆炸等,使得有些行业被淘汰。因为这些行业的基本技能变化非常剧烈与迅速,所受的教育已不能适用于工作需要,不但手工业如此,专业性的行业也是如此。例如医学,当化学疗法不断有新的发明,则其诊断程序也受科技进步影响而不断变化。
(三)社会文化的变化
科学与技术的革命,使得大众传媒发达,儿童所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产生对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减弱家庭的效果。由于城市化更迅速,失业、工作角色、劳资关系以及性别角色的变化,使得人在生活与心理上所受压力难以适应,且产生各种问题,因此,需要终身学习,协助寻求适应生活的新典型,才能满足其社会、情绪和审美的需求,在迅速进步的社会中,才能随时适应其变化。
(四)特殊团体的需求
终身教育最能适应社会中某种特定团体的需求。因为这些特殊团体在传统学校制度下,被剥夺其适当学习的机会,或者特殊团体包括移民、生理缺陷者、农民与妇女等。这些人往往离学校太远、家庭负担太重,或者根本厌恶学校教育,因而需要提供各种弹性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以适应其个别要求。
二、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与成人教育区别度不高,自我特点不突
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或成人教育)只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实践被看作终身教育的理论产生的重要基础,因而,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终身教育理论专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倘若我们没在得益于成人教育,以及更一般地说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途径所做的贡献,那么,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产生的。”可见,成人教育对终身教育理论产生是极其重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论述并没有将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同起来,不仅如此,就其各自的内涵而言,终身教育超出成人教育的范畴。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在推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都将发展重点与切入点放在成人教育上。因为,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成年人生活年限远远要比其儿童或少年生活年限长得多。这一因素也决定终身教育制度主要是与成年人打交道。其次,从教育对象来看,终身教育也往往以成年人为主要对象,其目的在于给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升他们的业务和技能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终身教育就等于是成人教育。一旦将二者等同起来,那么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将无法进入终身教育体系,这显然违背终身教育的原有之义。
(二)培养模式未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想引入中国,要比国际社会的推动与传播稍晚一些。当我国还处于引进和“扫盲”的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出台较为成熟的政策,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发展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深,终身教育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从近三十年的发展来看,我国不断地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取得一定成绩,并成功融入到国际社会中,终身教育建设和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由于还缺乏对本土情况的清醒认识,加上对国外经验认识不充分,我国在继续推进终身教育问题上出现一些偏差。
(三)制度建设不到位,忽视民众参与
由于继续教育制度建设的欠缺,在酝酿、制定和执行终身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国家的行政力量的推动起到关键作用。尽管大众都已经认识到普通民众才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相较于群众自身的力量而言,国家权力所承担的责任及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力量难以达到的。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政府职责还是应该有所侧重,扮演好“保障权利”“服务于民”的角色。尤其是对那些失业者、农民工、下岗者、高龄者、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的保障和扶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提升个人技能,尽可能地服务社会。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所需要,不论他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政府和社会就应该为他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可见,在制定终身教育政策的时候,民众参与性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也包括对终身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只有得到民众广泛、积极的参与,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政府做出的决策才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众的需求和愿望,符合民众的心声。唯其如此,才能保证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是科学的,价值取向是具有理论性的。
三、以制度建设与创新推进继续教育改革适应终身教育的对策
(一)总结发展经验,深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继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其涉及面之广,是需要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对我国教育存在的分块管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领导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进行改革。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教育资源调整、教育事业统筹的同时,各级政府建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以便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发展,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为继续教育提供专门的经费支持,调动社会各界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个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
从立法上看,发达国家对于终身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都进行立法保障,并且已经成为整个国家教育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观我国的教育立法体系,在继续教育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空白,这就需要我国从法律上确立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同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继续教育做到有法可依。在社会上推行继续教育制度时,要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继续教育的认证制度。把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以及取得的成果以证书的形式认证下来,作为工作考核、执业注册、岗位调动的依据。实现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化的进程。众所周知,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晚于国际社会近二十年的时间,因此,已经积累丰富经验的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理念及目标的达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重要参照。但是在学习、借鉴国际社会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之际,也切实需要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的问题,对此就需要国内的理论界在借鉴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仔细甄别及透彻了解,尤其是对于我国的教育传统和实践环境要有明确把握,由此才能实现“洋为中用”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从当前的国际潮流来看,实现终身教育的立法化也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任何成熟政策的最终归宿与最高体现就是走向立法。就我国而言,虽然已经制定两部地方性终身教育条例,但是国家层面的立法却迟迟没有开始,已有的两部地方条例也是不甚完善、问题多多。因此,如何通过进一步修订,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和基础,这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科学化与培养方案的制度化建设
1.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科学设置,也就是说要进行符合市场的专业设定。对于继续教育来说,生源是教育的服务对象,也是最大的办学资源。要想在招生过程中取得优势,第一位就是有符合学员需求的热门专业。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专业是一个学校的名片,但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专业不一定适用于继续教育。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行业分工变得更细化,社会对职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变得更高,比如,对于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可以分化出“煤化工”“石油化工”“计算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工与制药”“农业化工”“涂料”“油脂”“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能源化工”“材料化工”“化工机械与设备”“仪表及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相对应的,高校继续教育要注意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国家政策调控,及时调整专业,在新鲜、新奇、特色、优秀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认同,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继续教育中。
2.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方案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减少人才培养的随意性和松散型,通过制度化建设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基础务实。继续教育生源多为在岗工作人员,因此,学校方面没有学生毕业就业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不能照搬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不能没有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主办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摒弃老旧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以有益于学生拓展就业为目的,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学时配置、试验项目设计上有所创新。在学制、课时总量投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通识课、实践课,缩短课堂所学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尝试将学历教育和执业资质培训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从业的资质,帮助学生毕业后很快走上工作岗位。
(四)构建激励机制体制,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人性化、创新化
因为开放性和灵活性,继续教育在高校之间能够并存和发展,这也是高校办继续教育的共同点,但是还有不足的地方。高校应该寻求自身发展的途径,彰显自身的特点,与其他高校区别开来,形成良好的辨识度。例如,设立特色专业、着重实验操作、与企业相互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拥有自己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和发展,有相对应的目标生源,形成良好口碑,树立自身专长,才能吸引生源。面对庞大的生源市场,高校不可能做到完全平均分配,也不可能一家独大,唯有以自身条件为依托,建设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点,吸引固定的目标生源,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模式。设置其他高校没有的专业,建设比其他高校更优秀的专业,建设比其他高校更廉价的专业,取消市场已经饱和的专业,这才是高校继续教育应对市场的正确战略。我们需要明白,继续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的上有何区别,侧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明白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政策和市场形势,明白哪些行业领域发展处于强势,企业需要高校对职工提供怎样的服务。培养模式、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验实践设计等都具有创新突破的空间。创新才能区别于落后的教育体制,形成适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以培养优秀的在岗职工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励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激励体制,以制度建设鼓励和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人性化、创新化。
(五)通过建章立制,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规律和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给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在国家教育资源较为短缺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分配教育资源,为学员提供方便、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加强对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卫星、广播、互联网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继续教育机构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形成教育资源的基地和输出口,使更多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依据自身的生活作息,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地点以及学习内容,从而使继续教育覆盖一二线城市,甚至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与国外优秀的高校、学习辅导机构合作,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进入我国,使国内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使国内广大劳动力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作者:李炎 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卉男.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陈红君,罗大贵.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