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17:0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闻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课程间整合项目的必要性
课程间整合项目是相对课内实训项目而言的。课程间整合项目是基于整合教学的理念,根据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关联性,设计出结合两门及以上课程知识技能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对多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常在相关课程教学结束后,以期末作业或实践周的形式开展。比如: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完成后,安排电视短片创作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短片策划、拍摄以及后期编辑的全部工作。这一实训项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摄像基础所授的摄像技能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所授的后期编辑技能,因此,该项目即可视为这两门课程之间的整合项目。而课内实训项目则是分散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进行的实训项目,实训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比如摄像基础课程讲解到固定画面这一知识点时,配合理论知识设置的固定镜头拍摄实训即为课内实训项目,实训在课堂当中完成。
目前,电视新闻摄制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内实训的形式开展。上文提到电视新闻摄制的教学内容由摄像基础、电视新闻、非线性编辑三门课程共同承担,其实践教学也相应地分解到这三门课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分别设置课内实训项目,由各门课程相应的任课教师在课堂里进行实践指导。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利有弊。
一方面,其长处是善于分解复杂的实践能力。结合课程知识点设计的课内实训项目,其实是将复杂的知识技能化整为零,分解成一项项子技能,有利于人们逐一学习掌握。比如电视新闻摄制的重要技能之一摄像技能,可以分解为摄像机操作、固定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拍摄等子技能。通过课内实训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对这些子技能分别进行训练,逐个掌握,最终攻克摄像这一复杂技能的全部子技能。
另一方面,其短处在于缺少机会组合各项子技能,不利于人们整体把握复杂技能。而促进组合,恰恰是课程间整合项目的强项。需要注意的是,掌握全部子项目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学生还需要将各项基本的子技能合成起来,整体把握,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项技能。比如:摄制一则电视新闻短片,必须完成电视新闻的采、摄、编等全部工作环节。人们需要操作摄像机拍摄符合人们视觉习惯的电视画面,也需要具备新闻意识捕捉新闻线索、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现场选择合适的镜头、场景,采集最能表现新闻事实的影像素材,同时还需要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灵活安排运用电视的各类表现元素呈现新闻事实,剪辑形成成片。只会摄像、只能后期制作,或者只有新闻意识,都是不能完成电视新闻摄制工作的。因此,学生需要将各门系列课程在课内实训中所掌握的所有子技能重新组合,才能顺利运用整个的复杂技能,真正具备电视新闻摄制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摄制的实践教学,除课内实训项目外,还应增设课程间整合项目,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一方面,通过摄像基础、电视新闻、非线性编辑三门课程众多课内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可以将电视新闻摄制分解为多项子技能,让学生逐项学习、逐步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课程间整合项目,创造机会与平台将之前所学的众多子技能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实现对电视新闻摄制能力的整体把握。
二、课程间整合项目的设计
1.设计前提
课程间整合项目是根据系列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关联性设计而成的实训项目。因此,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整合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首先需要明晰系列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依此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对此,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反复论证。
李婧老师在其论文《新闻学专业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整合教学的理念》中,详细论述了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首先转换思路,不囿于电视新闻摄制实践的工作环节顺序,而是将摄像机与后期编辑软件视为电视新闻摄制开展的必备工具。同时注意摄像技能与后期编辑技能在实践中相辅相成的关系。摄像是后期编辑的基础,后期编辑则是整合影像素材、提升素材表现力的必要环节,带着编辑意识进行前期采摄工作更能事半功倍。
如此,可以将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梳理为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这是电视新闻摄制实践开始的前提,属于工具性的基础技能课程,必须先行掌握。电视新闻课程则是综合应用课程,在摄像、后期制作技能掌握基础上,实现电视新闻摄制从理论到实训的系统性学习。
根据系列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将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集中在连续的两个学期中完成教学,其中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课程在同一学期进行教学,电视新闻课程紧接其后,在之后的一个学期开设。
2.内容设计
根据电视新闻摄制三门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联性及开设时间安排,我们设计了两项课程间整合项目:一是前文提过的电视短片创作项目,是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两门课程的课程间整合项目;二是将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综合实践项目安排在系列课程教学全部结束之后,以实践周的形式进行集中实训,属于电视新闻摄制三门系列课程的课程间整合项目。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完整的电视新闻栏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电视新闻摄制系列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电视新闻摄制全部环节,包括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及新闻报道策划,电视新闻采访、拍摄及解说词撰写,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在设计课程间整合项目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综合性
课程间整合项目应当能够实现多门课程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而不是课内实训项目的简单重复、机械叠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也因为这一特点,课程间整合项目才能够组合多项子技能,为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技能提供机会。比如前文提及的电视短片创作实训项目就是要求学生将摄像基础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中掌握的摄像机操作、固定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拍摄、后期剪辑软件运用、声画配合、蒙太奇建构等子技能重新组合,并综合应用。
(2)全程参与
课程间整合项目相较于课内实训项目复杂且庞大,往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这需要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配合完成实训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训项目任务分配到人之后,还应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上文分析过,课程间整合项目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提供组合子技能的机会与平台,实现对电视新闻摄制能力的整体把握。若学生只参与实训项目中的某一环节,课程间整合项目的这一作用便无法发挥,是对实践机会的浪费。因此,课程间整合项目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各项子技能的组合。
(3)设立优秀实训作品展示平台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给予学生平台展示其实训作品会增强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创作出的实训作品水平也能大大提高。因此,为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校园网络、校内电视展播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优秀实训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
一、整体实践教学现状
1.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失衡。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一些技工类专业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走的较快,而且这类专业的实践基地比较完备,在课程设计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相当,甚至有的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还要大于理论教学的课时量。但长期以来,人们却固执的认为传统学科应该以教授理论为主,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类学校中传统学科的发展,也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
2.实训课程经费难以解决。首先是活动资金无法落实。很多学校因为缺乏经费,所以学生不能出去实践。其次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新闻专业没有足够的采编设备,寥寥几台机器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3.实践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学生的安全都是领导和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把学生放到社会上去实践,学校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学生多教师少,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4.缺乏有经验的实践教师。一方面缺少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本身就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缺乏,在实践教学方面难以有所作为。本人所在学院在这方面情况较好,教师队伍全由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组成。另一方面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实训课程不同于教室授课,一两个教师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我院实践教学现状
在本专业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科目主要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新闻摄影摄像课程两门。在我校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实践准备阶段。如果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过早,那么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论知识,实训就是盲目的;如果时间过晚临近期末,会影响学生的复习考试。所以,我们把实践课程的时间放在学期的中后期,此时理论已经掌握了大半,学生对于实践的迫切心理也增强,实践效果最好。
在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还需要学生自备一些采访工具和摄影、摄像器材。采访设备往往价格不菲,需要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备。
2. 实践策划阶段。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初期,对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项目采用的是由教师统一策划的。教师分别按照采访的各个阶段,把实践内容分为采访准备项目、采访实施项目、稿件采写项目和成果展示项目;再根据新闻的不同题材把采访内容分为风貌新闻、人物新闻、突发事件新闻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同一主题分别练习消息、通讯和评论等各种题材。
在2011年,我大胆尝试了由学生自主策划实践课程的选题项目。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实践小组,让小组提前撰写集体采访选题策划,策划内容包括选题方向、选题目的及意义、选题初步分析和具体采访计划等。每组的选题数量为5个,且这5个选题的方向不能重复,尽量拓展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范围。
在这一过程中,看似教师省略了之前的策划环节,但是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策划,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志趣方向、选题的新闻价值以及学生现阶段能力的可执行性。通过2011和2012年的两年尝试,学生自主选题的质量和范围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想。学生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践课程的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3. 集中实践阶段。在集中实践阶段,我们完全把课堂搬到了校园之外,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个项目的练习中明确分工,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实践中轮流练习采访、摄影、摄像、组稿、图片加工、视频编辑、编辑排版等环节,让学生做到采编整个流程的熟悉和掌握。
4.实践总结阶段。在实践教学的整个阶段,我都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完成的题材和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别对采访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在总结阶段,我要求学生把几天来的成果按照发表的标准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展示出来。目前,学生采用的媒介有板报、自制报纸、视频新闻、音频新闻等。一些优秀的文字作品被推荐至院报和一些地方公共媒体发表,一些优秀的音视频作品直接在互联网,通过播客、论坛等平台进行展示。
三、对新闻实践教学的设想
新闻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记者编辑,记者编辑采写制作的作品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要起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我们只培训了学生的传播技巧,没有很好的教给他们通过效果反馈来改进工作方法。我们希望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校内的媒体资源比如校园广播、院报、校园电视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能够通过这些媒体得到有效的受众反馈,了解和认识传播规律。还有在集中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平时各理论教学阶段后的及时实践练习,这样到集中实践训练时,学生才不会手忙脚乱,适应起来也比较快。
参考文献:
回顾一下今年我在南平广播电视台实训期间的工作,可谓十分的繁忙,自己在电视台实训时有很大的收获,让我对新闻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不断的工作生活中,电视节目是我们最喜欢看的,不过中间有很多的地方我们并不清楚,电视节目的制作是怎么样的呢,我要通过这次实训去发现,去研究,等等。
在这次的实训中我懂得了很多我相信这是对我的一次很大的改造,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后的道路还要怎么走,我想只有努力了,只有努力才可能做好,我相信自己是能够做好的,不过这需要我很大的努力才行,我相信以后的道路中,我会走好的,我坚信自己能够在最终的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实训目的
为了能够更好把课本知识和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明白、更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才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同时也为了能够把自己的专业学得更好,还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社会,这对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实训内容
在实训中还真是收获不浅啊。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南平广播电视台的组织机构是复杂的,有办公室(管理日常行为、制度、为台长服务等),总编室(对全台节目的管理、资料管理、节目购买、节目质量的控制等),技术部(管理发射设备),网络部、播出部、新闻部、社交部、新闻评论部等。
传播制度,例如审核制度。一份文件它需要通过编导、部领导、台领导的一级一级审核,才能播出。
对于电视编辑节目需要有预定的对象,选人选对象一般只做简单的调查,而相对于受众,要根据一个电视台所在的地域性、受众的年龄性、性别性、职业性、领域性等不同的方面。
负责人带着我们参观了录播室、影播厅、及编辑机房等重要工作地方,那里真的是一个让人喜欢、羡慕的工作地方,在录播厅我们通过负责人的同意坐到录播的位置上去感受,看到自己在电视的屏幕上就好开心。
在实训期间我们还采访了两位实习生,当中有一位实习生是跨行业的,我们问到对不曾接触的工作是否会有很大压力,而且感觉要融入很难?这位实习生告诉我们压力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有的,只要肯学、肯问,肯努力就觉得没有什么难的。在采访的最后,两位实习生告诉我们一定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做事,在大学里,我们要多发言,多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要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她们说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实践生活中,就会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就会在实践中无意识、很自然的用到,所以说锻炼是很需要的。
实训总结
新闻有学,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所以我们所谓的实训面可以很宽很宽,任何有益的实习机会都应该乐于去接受。有时间的价值是自己赋予的。有思路就有出路。有老师说,人也要有品牌的意识。我想,或许下次实训未必会到媒体实讯,但我相信同样能学到很实在的东西,想做好的传播,必须首先是个杂家,是某个方面的准专家,并不是单纯在实际操作层面自鸣得意。除了在传播技巧方面,在社会、政治、人文、经济、科学等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呵,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实训期间好像有很多感言,回来以后倒是没剩下多少了。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出镜播音,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的实践训练环节。采用分组训练、视频观摩、课堂模拟、点评提高、微格训练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领提示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各章节学习任务,进行实践操练,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 :出镜播音;行动导向;视频;观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05-03
作者简介:任超荣(1963—)女,北京市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演讲与口才教学、古诗文鉴赏。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行动导向式‘学与做’在《电视播音与主持》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JG2012-06)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它具有可视性,以有声语言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之以体态语。出镜播音,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传媒技术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训练环节。
专业特点与区域行业需求
目前,新疆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比较少。我院为适应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北疆,面向周边乡镇县市,及时设置此专业,以满足疆内各地州县市及周边省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职业技术岗位(群),明确人才定位,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导向,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科学的突出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依托新闻媒体行业,探索培养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的新思路。培养具备新闻媒体传播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一般政策法规和特性,了解新闻媒体受众的特点,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媒体人意识,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播电视科学文化知识;能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写作、评论以及报纸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能基本胜任采编、记者、宣传、播音、主持、现代文秘等一线岗位的高等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既有职业针对性,又有岗位适应性。
该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普遍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计算机操作、组织策划协调、社交活动、敏锐的新闻观察及采编制作等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印刷厂、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报纸编辑、新闻网页制作、播音主持、婚庆典礼主持、大中型企业庆典活动主持等工作,也可到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工作。有丰富新闻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专业人才,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校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到奎屯电视台、奎屯报社、奎屯印刷厂、农七师广电局、各县市媒体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通过顶岗到岗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习中提高实际操作工作能力。毕业时,学生必须取得高职高专英语B级以上(含B级)证书、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证(二甲以上,含二甲)、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秘书职业资格证,并获得社会公益服务、企业实践和学生科技社团等经历。毕业后工作一年以上,可以考取记者证。
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有: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基础知识;掌握新闻写作和评论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排版基础知识;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掌握报纸编辑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掌握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具有新闻采访能力;具有各类新闻写作的能力;具有电子排版的能力;具有报纸编辑的能力;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具有新闻网页制作和管理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摄影摄像基本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立业创业能力。
出镜播音的“学与做”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有40门课程,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和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外景记者等)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个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的过程,有录播、直播和转播。
公众看电视听广播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基于事实的报道,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是公众关注新闻、捕捉事实的关键点。新闻只有交待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真实可信。正是基于对新闻六要素的把握,人们面对一则新闻时,才可以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来说,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消化接受新闻,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出镜播音,就是要揭示新闻的六要素。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以适应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作为语言传播主体,播音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屏幕上,要恰当处理意、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因情用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越来越鲜明,样态也日趋丰富。目前,有学者称之为“屏幕语体”。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对屏幕语体有基本了解,出镜播音的实践训练,要贯穿学生课程学习的始终。
(一)课堂观摩
出镜播音(口播)要求交流感、讲述感更强;要有体态语辅助,忌语气生硬、面容呆板;因有先进的音频扩放设备和卫星传送,咬字、发声力度要稍弱;语速稍快于广播新闻播音,慢于电视新闻片配音。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的内容大致有5种:导语、串联类;公文类;快讯类;背景、知识类;新闻评论类。
课堂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实行动导向式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播音与主持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观看一个个新闻视频。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着重看新闻播音主持人出镜播音的眼神、妆容、姿势、播出形式、吐字发声、音画面切换、播出效果等,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增强学生对出镜播音的感觉及感性认识,加深对播音与主持能力的理解。通过视频观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理解,激起练习模仿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表演欲。在一次次仿真模拟训练中,学生体会到了出镜播音的魅力,学会了基本的播音操作。
(二)模拟播音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精心选取相应的新闻视频资料,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互动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出镜播音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模仿训练的积极性。
每播放一则视频,要求学生记下新闻标题、主要内容、主播性别或姓名、播出时间、新闻时长,简评新闻价值,注意主播表情神态、语速和表达,并有意去尝试模仿如何出镜播音。
观看观摩之后,利用教材或自选自编的新闻材料,进行模拟播音。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试播,其他学生可以用手机录像,可以记录,小组互动讨论,积极发言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互帮互助,及时改进提高。也可以把学生录的模拟播音的视频,在多媒体投影屏幕上播出,集体观看,播音者自评,学生代表评议,教师指点总结,发现问题、指点门径。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单个展示、微格训练、专业点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进行引导,把握节奏进程,推进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出镜效果和播音水平。
为了深入了解实训情况和提高播音水平,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室进行出镜播音训练,对热点话题即兴发言、实习见闻总结交流、小组采访制作节目展播。教师率先示范,学生依次上台演讲播音。可采用小组节目展播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每组4人分别上台播报,播报形式内容不雷同;学生自行熟练使用现有多媒体播放设备,互为搭档补台;选材可选课本训练材料和案例,或另选自编;每组1人主持,负责推介每个播报者的特点、新闻主题要点,串联起4人的播报内容;训练时要记录,不要求全程纪实,记有用的播音经验体会、实训者的明显不足、值得学习借鉴的点,对播音表现简要评语。课堂训练时,人人出镜,模拟播音。中心组成员负责留心每组每人的表现,学生共同思考“怎样学习和练习播音与主持”、“如何模仿自己最喜欢的播音员主持人”、“策划一轮播音与主持大赛并且制定比赛评分标准”、“出镜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各组长小结,中心组点评,教师总结明确提升要求。
行动导向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所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开展采访、调查、讨论、查阅资料、观看或阅读新闻、制作校园新闻等活动,掌握必要的看新闻、抓新闻、做新闻、播新闻以及主持节目庆典活动的能力,对学习中所获取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展示。
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训练,要求学生逐渐养成新闻人的职业习惯,随时捕捉新闻素材,保持良好的播音主持意识。各组学生采新闻发新闻,找话题做节目,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这就是在“做中学”。在一起观摩了新闻联播的播音视频后,根据教材训练要点与提示,让有主持播音经验的学生,以章节提供的训练材料示范,带动全体学生的播音学习和训练。有时候反过来,让没经验的胆怯羞涩的学生先播报一条新闻,大家一起分析点评,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做”(模拟演练和互评)中“教”播音,抓住关键加以指点,让学生有趣训练、有意训练、有效训练。
教学中可播放科学发声的视频、播音时的话筒摆放法、胸腹式呼吸法、屏幕语体、新闻语体、金正昆商务礼仪讲座等视频,强化学生的发音标准和播音意识。视频资料在突出播音主持这一教学主题的同时,增广了学生的见闻,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
结语
笔者承担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跨专业的新课型,属于教学转型和创新尝试。在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行动导向式“学与做”的过程中,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环.播音主持快速入门十八招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第4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3]冷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经过两节课的实训,我们对网络编辑在Internet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此行业的需求与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学习目标,有了更好的指导。
首先,我先将实训结果做以总结:
一、网络编辑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1.企业网站的要求:a.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b.由英语证书者,优先c.团队合作能力d.逻辑思维能力强,踏实肯干e.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2.电子商务网站的要求:a.熟悉SUPERSITE、DISCUZ整体结构模式,并能够根据公司要求对其进行调整b.会撰写产品评测文章,会拍摄产品并改图c.管理网站营运
3.政府网站的要求:a.工作经验一年以上b.纂写能力强
4.门户网站的要求:a.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b.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文字基本功扎实c.正直、诚实、勤奋,能够吃苦耐劳,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d.电脑操作熟练,掌握基本网络知识,了解HTML语言及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的使用e.熟悉互联网,洞悉网络发展趋势,有一定网站策划
企业的工作内容:
1.能独立撰写企业文化、技术传播稿件;定期完成企业网络宣传内容的编辑;收集、编辑国内外本行业新闻、产品、技术等文章;
2.排版能力强
3.网站美工、管理、维护
政府的工作内容:
熟悉政府部门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协助责任编辑进行杂志出*版工作;熟悉计算机,能兼任网站编辑一职。
门户的工作内容:
负责网站各项目信息、资讯的搜集、整理、编辑,定期热点专题的组织与制作;内容及栏目日常维护的监督;内容审核及编辑;把握网站内容运营导向,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资讯;并进行推广。
从三个层面:"宏观视角——网络新闻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1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新要求
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与广泛普及,已经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使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都产生了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1],手机上网已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这就导致传统纸媒逐渐走向了萎缩。那么,传统纸媒如何生存、发展,继续发挥其功用?唯一方法就是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这就推动了原本单一化的纸媒逐渐走向了融合,媒介融合也就应运而生。何为媒介融合?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他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在以数字、网络以及电子通信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以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2]蔡雯教授的解释虽然偏向宏观性的理论阐释,但他的理论性阐释中突出了媒介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这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媒介运营能力。我们结合申报传媒公司新媒体采编招聘岗位要求,具体分析一下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是对新闻敏感性、文字功底、团队合作等要求是不变的。二是对新媒体运营能力提出高要求,要精通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新闻用语、营销方式。三是没有明确学历的要求,反而突出岗位人才的媒介融合的特性。首先采编岗位融合,采编不仅仅是文字、图片,更重要的是视频,这就是媒介内容生产的多元融合;其次是市场运营与采编的融合,甚至是不同运营平台的融合管理,这就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新闻传播教育的“老问题”更加凸显
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培养方式与信息技术脱节,师资队伍总体上缺乏媒体工作经验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媒介融合时代会更加凸显。媒介融合更加突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不少高校也在积极回应媒介融合,教师讲课经常会提及新媒体、媒介融合,部分学校也设置了媒介融合的课程。但由于媒介融合发展时间不长,当前新闻传播方面的教师在进行专业学习时,还未出现媒介融合,因此,他们在媒介融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处于摸索阶段,尚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案。因此,他们采用的方式,也仅仅是添加了一些媒介融合的内容,或许能暂时地满足媒介融合人才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很难真正促进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2现有理论教学模式难以适应
媒介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由于上述“问题”一直未解决,高校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等依然偏向于理论教学与传统主流媒体,因而与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运营不相适应,从而使得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难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并未从时展的角度调整、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是其重要原因,固守于传统重理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或者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碎片化的“修补”,很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新媒体人员[3]。
3媒介融合时代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途径
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与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媒介融合广度与深度会日益增加,新闻报道内容、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元,培养新时代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文精神、新闻理想与新闻职业道德等,本文认为高校迫切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创新当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3.1与时俱进,更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目标是行动的指导,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存在,与高校教学理念、目标未能与时俱进地调整、更新有很大关系。为此,我国高校应基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重新审视当下的复杂传播图景,突破“采、写、编、评”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媒介融合、大媒体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适合具体的培养目标[4]。在具体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上,一要增开新媒体、媒介融合等专业课程,早期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课程内容,但最终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课程结构;二要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新媒体、社交和移动互联网、数据新闻等;三要更新教学资源,构建新媒体教学平台,组建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实验室,如VR技术、AR技术、MR技术等新媒介技术,革新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叙事模式,从而突出新闻的真实性,提升大众对新闻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3.2突出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新闻传播学的生命,其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校内开设实践课堂,结合校内开设各种微博、微信、官网、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如重庆某新闻学院开设了“传媒新视角”“编导派”“咪点儿”“淘学猫”“视说新语”“欧了”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基础。第二步各个高校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发展定点合作教学的新闻媒体,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与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各种媒体新闻传播的异同,并培养其新媒体运营的能力。两步走似乎很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很难,每一步都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师资队伍的组建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方面,高校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激励高校教师在新闻传媒领域内进一步深造,并要求每位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媒介融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有人才引进计划,从国外聘用优秀传媒人才,从国内传媒引进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多管齐下,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训地点: xxxxx
实训设备:
在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只要学习怎样操作物业管理软件,包括怎样建立业主档案,抄写水电表并制成电子档案,物业资源管理,文档管理,租赁管理,收费管理,客服管理,清洁绿化管理,治安消防,车场管理等,培训我们的实操技能,以便我们实习时快速顶岗工作。我们的实训课全都是用电脑操作,每周12节课,以实训教学为目标,实现最接近于真实的仿真环境,具有良好的演示教学效果。既提供一个科研平台,有力推动我系的科学教学工作,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实训实习平台,有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实训目的:
物业实训课是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术技能及提高操作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的竞争力。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能力。通过综合性物业实训可让学生在创设的招、投标两种角色中体验职业工作情景,锻炼其观察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及思辨能力等。
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加深对物业管理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
2. 熟悉物业管理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做到文明服务,知法守法,礼貌待人。
3. 掌握各种物业常用文书的拟写及档案资料的建立、搜集、归档保管、借阅与销毁等操作。
4.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科学严谨的实训作风与习惯。
5.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
6.了解各类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设施的构造、功能,掌握维修保养的基本方法及其管理服务程序,以维护共用部位、公共设施的安全。
实训内容:
指导教师提供要求、情景,学生根据有关要求,选定文种种类,使用规范格式,符合文稿内容要求。拟写的文种包括:
物业管理工作中几种常用文书如通知、计划、总结及规章制度、合同等;物业管理的招投标书,建立业主档案,抄写水电表并制成电子档案,物业资源管理,文档管理,租赁管理,收费管理,客服管理,清洁绿化管理,治安消防,车场管理等。
实训任务:
任务一:熟悉物业管理系统------和景物业有限公司内部管理系统。指导老师要求我们首先自己了解和熟悉系统并运用系统向她发送一条新闻标题,这是很基本的操作,也是我们接触这个系统的开始。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训实习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被誉为“万金油”,是一种应用广泛,就业开阔的专业。然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新闻、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出现,其就业门路不断被蚕食。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几乎成为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办公室文秘、公务员以及科研预备人才的专用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门径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市场上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就业空白和缺口。比如,对编辑和计算机应用有双重要求的互联网新闻编辑,比如能编辑会制作的现代广告人,专业影视编剧人,漫画绘本的文字创作者,甚至流行歌曲填词人等,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来填补和抢占。然而,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培养模式,绝难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如何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下的市场新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总结一些高校汉语言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尝试、调整以及个人的实验项目结果,大体来说,汉语言人才培养可以尝试走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之路。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又称为综合型人才和交叉型人才。[1]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复合型与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经验技术和理论技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2]总体而言,汉语言文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以下着手之处: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扩充
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应顺应市场需求,倾向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素质。因此,除了培养传统的教学人才,事业机关单位的文员、功底扎实的传统新闻编辑之外。我们可以抓住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文学与语言文字方面的优势,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其可以进入其他领域,迅速上手,乃至可以成为多种自由职业者。经市场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下:
(一)培养具备扎实的文学写作功底,能够从事自由文字创作的文学写作人才。如网络原创,剧本写作,剧本改编人。
(二)培养具备较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相关文学文字创作的人才。如绘本文字写作,歌词写作,旅游景点介绍写作等才华的人才。
(三)培养具备扎实的应用写作功底,能够熟练从事各类公文写作,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如:企业策划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公务公文写作等人才。
(四)培养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教育型人才。
二、理论课程设置的调整
目前部分院校在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和校级公选课之外,也设置了少量跨学科专业课。如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多设立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之类课程。综合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的开设了部分新闻专业课,有的开设了公文写作课。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小班上课,细分方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明确学生的选择方向。从大二开始开设系列专业知识方向课。如旅游专业的基本知识类课程,广告策划类的基本知识、企业文化、政务知识等相关课程。当然,现实情况是,有可能出现教学资源有限和学生选课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开课或开课成本太大。那么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跨学科听课并参与考核计入学分的方式来获得教育效果。比如,让中文专业的学生插班去听旅游类、艺术类、新闻类、政治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课程,并将其学习成绩正式计入学分。当然,中文专业的课程也可以对其他系学生开放,并相应的给予学分。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时间安排较为复杂,因此最好在新生入校后即进行方向选定,并根据其他专业的课程情况来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协调和安排。实在无法协调的课程,还可以应用网络课程学习的方式弥补。因此,在实践操作上,这种方法是具备一定可行性。
三、实训实习项目的强化
在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习实训大多处于短板状态。要培养学生较好的应用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资源,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练手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掘社会资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机会。
就校内而言,单纯依赖课下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写作能力远远不够,可以考虑多搭建跨学科学生合作的平台。比如,通过系部协商,由广告社会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创作完整的广告产品。由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创作完整的微电影微电视剧。由动漫制作、美术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创作完整的漫画图册、绘本、动漫剧的完整制作。由旅游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完成地方旅游景点的宣传定位、策划包装的项目设定。由新闻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完成小型新闻网站建设及网络新闻的工作等,如此类推。这种合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小组合作的成果还可以作为学生的能力验证,增加其就业筹码,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实现小组成员的团体就业。此外,这种实践方式另一显著好处就是可以通过项目实践,会倒逼学生主动加强理论学习,补充和完善知识,以应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就校外而言,系部要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借助各种社会关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就业的各类别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尽可能多的拓宽实习渠道。例如,通过网络搜索,直接电话联系对方单位洽谈实习基地建立问题;和创业校友的自创公司建立实习关系;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其就业单位;通过其他院系的相关实习单位,搭载本专业学生进行实习等等。
四、教学体制和考核体制的改革
为适应理论课程的调整和实习实训的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体制和考核体制方面也须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应更加灵活。
一方面,不能一味死守课堂教学,要重视和提高课外教学质量。通过多样化教学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既可以在经费、师资、教学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借助网络教育平台来弥补正常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促成跨学科学生合作实践项目,开拓多种实习单位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实现差别化人才培养。同时,这些课堂外教学必须纳入正常的考核范围。比如,通过承认学分,发放奖励证书,抵消相关课堂考试等方式认可学生的课外学习。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也应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加入学生讨论、发言、讲课、自由辩答的环节。考核方面,除了传统的作业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成绩,还可以将学生的讲课表现、辩答表现、发言讲课等环节都算作一定的分数比例,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课下努力的热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任务设计;AS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374-02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ing of Item teaching Method on ASP Active Page Design Course
LAN Qing
(Shanghai Zhonghua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item teaching method, and according to practice teaching of ASP active page design course, taking news distribution system project as example, by means of determining item task, implementation item plan, evaluation item teaching,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item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design is described.
Key words: item teaching method; the design of item task; ASP Active Page Design course
“ASP动态网页设计”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基本技能和操作综合运用到具体的项目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讲授书本上的知识点,却不注重学生实际的项目上手能力。而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企业抱怨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欠缺;而另一方面学生抱怨在学校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求职盲目,缺乏自信。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以项目带动教学[2]。其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自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任务,通过完成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职业情感[3]。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建立了课堂和社会生产的联系,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在“AS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从项目内容的选取与组织、项目方案的实施与研究、项目教学效果的检验与总结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1 项目的选取
项目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是选取并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项目规模和难易度要适中,既要保证项目的实现能够覆盖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也要符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水准。本课程项目分为课内案例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两类。课内案例项目选择新闻系统作为整个教学的实例项目,将ASP 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中。该项目来源于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训项目是在教学后期安排,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要求学生将所获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融入到项目开发过程中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综合实训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提供的项目或者是学生自己选择的项目。
1.2 工作任务的设置
工作任务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重点[1]。设置工作任务的总原则为从工作需求出发,选择相关的工作任务并确定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其目标不是储备知识,而是在工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ASP动态网页设计” 课内案例项目设置工作任务的步骤为:首先将整个案例项目按工作流程及知识结构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并兼顾子项目的难易程度来安排教学顺序,然后将每个子项目按不同的工作阶段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最后再围绕每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在“ASP动态网页设计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如表l所示的项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1.3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其实施过程应突出工作实践,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环境,综合运用教学演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团队协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课内案例项目教学时,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如果仅通过某个子模块的教学演示来传授该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实际上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该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多个配套小案例,让学生通过拓展练习真正掌握该知识点。
实施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确定项目目标,安排工作计划,划分工作任务等步骤制定一份详细的项目任务书,见表2项目任务书。项目方案执行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要求学生详细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将碰到的计划外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随时详细地记录下来,以确保项目过程的完整记录,进而总结出此类项目可能碰到的各类具体问题,为今后的“项目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使参加项目的同学能够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项目教学法的考核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考核方法也必然区别于传统的量化考试方法。随着项目教学的展开,笔者将“AS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重点倾向于课内案例项目和教学后期实训周的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效果评价。综合实训项目评价表见表3。
2 项目教学法的效果与总结
笔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测评学生对项目教学的满意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程教学方式的兴趣、学习收获、教学评价、新技术的了解和从事与课程知识相关职业的信心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并体验到了完成项目后的自豪与满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尚俊杰. 网络程序设计――ASP[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0-70.
[2] 李岚,刘欣. 对高职PBL教学项目设计的研究[J]. 专业教学研究,2008(5):87-8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二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何克抗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何克抗等提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同时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但在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形成不同切实可行教学模式上,还有待丰富和补充。
如果说何克抗先生所进行的研究是宏观的。笔者进行的研究则是从微观入手,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式;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环境开展高效地教学与学习;三是结合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理论,开展课程改革;四是用角色为学生定位,确定未来工作的角色。这四个问题所解决的核心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把探究式学习与角色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把虚拟体验与真实创作、生产结合起来,把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策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实际中真正实现我们教学预期效果,我们把网络环境内涵适当缩小的同时适度扩大了它的外延。我们所说的网络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训、实习的所有环境。具体讲,网络环境不再单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齐全的教室,同时它还包括学生宿舍的网络平台、专门的学习网站、专门的网络实训平台、其它一切可以使用的网络终端。其中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提供师生实时交流平台、提供教师讲义、课件、学习资源等,并且通过它可以实现与网络实训平台网站、众多学习网站、网络电视的超链接。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技术环境。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环境。只要我们组织得当,网络上能实现的很多交流形式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学如果不占领这个空间,不加以利用和诱导,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显然是失败的。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狭隘的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让你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在时空上向学生丰富生活的每个角落去拓展,这样你的教学效果才可能得以保证。
为了让网络和教学的联结不是空话,我们又引入了角色式教学与学习这样一个概念。目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是很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套话,这无形中使学生缺少了一种职业归属感。没有明确定位的人才如何培养,他自己又怎样成材,通过角色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给学生学习确定方向,明确定位。那么角色就是定位,准确定位还需要确定具体角色。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虚拟角色,常常还缺少具体角色的归属感,但在实训中学生扮演的就是真实角色。真实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同学自我尊严和荣誉,关系到自我考核成绩等直接利益,更关系到自我在同学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一旦老师给了同学一个具体角色,他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研究角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样才能把角色扮演好的学习上。如果每个学生都曾尝试作过助理导演、化装师、舞美、灯光、摄像、技术工程师、演员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什么应付不了的呢?而网络环境又给同学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开展角色式教学的另一个根据就是同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贯彻“工作过程”理论。即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动手完成任务或项目去尝试理论的实践意义,而学生在重复尝试不同任务难题过程中,实现技能技巧的有效迁移,而每次技巧与能力迁移的过程又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一些陌生的任务。开展角色式教学第三个根据是:角色式教学能更好的开展协作式学习。角色式教学既能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体。同时又是协作者,而一项工作任务、一条片子制作都是多个不同角色协力完成的。这也是角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点。
电视编导教学的新模式的就是按照“情境一角色一探究”的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工作过程”理论,通过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的利用,把角色式教学与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开展的是《电视编导与制作》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教学试验。
二、《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教学
为开展网上教学试验,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按照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建设规范要求,规划设计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学习网站。主要栏目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素材(包括文字素材、讲义、课件和录像)、虚拟教学、模拟测试、作品展示(包括学生获奖作品、优秀观摩作品)、相关资源、交流园地、相关学习网站链接、网站帮助、学生注册等。教学讲义和教学课件按章节以模块化、动态性、非线性和扩展性的结构方式组织学习信息,网站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脚本和教学课件都是在课程试验组教师多年的教学教案和早期开发和应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并参考相关的优秀教材和课件,重新加工、修改讨论、完善扩充设计形成,其中FLASH动画虚拟教学课件由课程试验组教师自行设计完成。
1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专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试验
(1)行动研究计划:按照“151工程”课程试验项目的要求,结合网络教学和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的特点。我们选定了视听思维与语言、现场同期声采访的实施、摄像机调度的方法三个专题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试验研究。制定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专题教学试验行动研究计划。
(2)专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试验: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理论和网络教学特点,我们认真设计了视听思维与语言(4学时)、现场同期声采访的实施(4学时)、摄像机调度的方法(10学时)三个专题教学试验方案。依据行动研究方法和评价研究方法分别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三个专题的教学试验,探索研究了基于网络课堂的“情境·角色一探究”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模式及规律。
2教学试验效果测试评价设计
参考南京师大有关网络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结合专题教学试验内容,我们先后自行设计了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评价量规表、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专题(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基于网络环境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专题教学试验评价问卷调查、学生电子作业作品评价表、基于Web教室的学习模式问卷调查、网络环境下教学试验总体评价及建议问卷调查。
3教学录像与专题测试试题
在教学试验过程中录制了第三专题教学试验的部分片断。为测试学习者对专题教学试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基于网络的专题测试试题(卷)。
4项目特点
大量采用动画和视频课件辅助教学、在线教学、在线测试和交流园地(即教学论坛)来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是本项目的主要特点。
(1)自行研制了具体有代表性FLASH动画教学课件。
(2)为了配合教学讲义,教学网站嵌入了大量的视频资源(课件、视频资料、学生习作等)和理论论著、理论文章、专业知识(技术、艺术)等论文。
(3)该项目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上有鲜明的特点。
(4)通过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在线测试自己所学生过的知识并及时地得到反馈。通过交流园地(即教学论坛),师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更体现了远程在线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特点。
(5)由于影视专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视频素材。许多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而开放性网站的建设未来让学生做主角,无疑给学生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5使用情况
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三个专题教学试验的基础上,我们04、05、06广播编导班继续就三个专题进行教学试验,从而进一步巩匾和完善了教改试验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网络环境下实训平台建设
在基于网络资源利用下的课程改革试验进行过程中,我们就意识到仅在课堂上进行改革还不够完整,学生的实训教学如果不能够跟上课改的形势,虚拟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变为学生的真正能力。于是在我们进行课改后,马上进行了两个实训平台的建设。
我们筹备了近半年的时间,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了校园新闻视频(《广师视频》)。这个《视频》不仅填补了学校没有电视传媒的空白,而且定期播出(每周一期)。《广师视频》主要包括本期要闻、校园聚焦、焦点人物、校园七色花等八个栏目,每期25分钟左右,全部由学生自己承办,老师负责指导,宣传部监制。为了把节目办好,我们按照电视台的模式建设了采访部、摄像部、后期制作(虚拟演播室、录音棚、包装、合成)、主持人部、综合部、策划部、网络部等不同部门,同时为了改善节目质量增强信息交流并加强《视频》管理,我们还专门建设了《视频网站》。在《广师视频》这个实训平台上,以传播学院学生为主,同时其它学院的学生也加入进来。成员人数最多时达到近百人。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和调整,一个以服务为手段,以项目为依托,以实训为目的的实训平台基本成熟。现已播出18期节目;总计播出时间360多分钟,同时《视频》为学校制作其它节目400多分钟。《视频》也成为师生创优的摇篮。《视频》成员先后有几十人获得省市以及全国性电视作品大赛不同档次的奖励。有近20部作品在省级电视台播出。
同时,我们积极与外面的单位、公司联络,探索走开门办新闻传播专业之路。我们先与世通华纳广州公司移动电视达成合作意向,并开展合作制作《家有好主妇》栏目;后又与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达成合作意向,为机关网站制作《穗团新闻》。在制作这两档节目时,我们结合实习、实训主要以三、四年级的同学为主,如今两档节目都取得了预期效果,赢得合作方的好评。正是有了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实训、实习平台的结合,使我们的教学在学生动手方面不再薄弱,初步完成网络环境下电视编导教学模式的架构。
四、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模式
如果说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圆的话,在这个圆型的模式中,学生先从“情境-角色-探究”的过程开始进行协作学习,然后从“探究-角色-情境”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结束;前一个过程是理论教学到模拟现实模拟学习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是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的过程。表面看两个半圆只是相反的过程,但实际上前者是学生之间建构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而后者“倒嚼”式建构则是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升华的过程。学生不仅会说还会做,不仅会简单的创作还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有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完成报道、完成节目。
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行业不同角色的尝试者和协作者,通过虚拟情境和真实社会环境实现了知识的建构。通过网络环境的利用深化了自己对专业的认识。通过角色任务的完成的过程,学会了把握任务细节、环节的能力,通过同质不同类的难题的处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效迁移并在迁移中实现了新的创意和创新。而在新教学模式中,网络环境是前提,角色学习是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而“工作过程”理论是评价的依据。
我们在这里只是为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新模式描绘了一个粗略的轮廓,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没有涉及。尽管新模式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但这种模式已经从试验阶段走向谨慎推开阶段。虽然实施时间很短,在实际运用中已初见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创作增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了,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从业精神也得到了极大加强,从这些效果看,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
食品添加剂作为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各类型食品添加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各色食品的要求,食品添加剂也就发挥了它较大的作用。问题也是接踵而来,结合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70%是认为添加非法添加物。因此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能够对其准确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笔者基于实际出发,对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改革。
1 食品添加剂教学现状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影响在教学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基础极差,例如化学课是食品添加剂的基础,很多学生在上学的时候没有上过化学课或没有重视学习,导致对后续一些课程理解困难,恶性循环,简单的内容也不想付出努力去学习,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生的状态也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情绪。其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授课老师对课堂的管理,对教学的把握。
本校选择的教材沿用了早期开设课程选择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高,课程分布不合理,内容枯燥乏味。为中职教学准备的教材少之又少,并且理论大于实践。中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
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课还是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实训课以演示法为主,不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老师还在按照课本的安排上课,较为单调。尤其在课本的实训安排上,多以书本为主,课本开设的实训课多以食品添加剂的性能检验为主,较为复杂,这样的试验需要的器材设备很多,价钱高昂,中职院校多资金不充足,无法购买,导致实训课减少或干脆减去,就有了一般食品添加剂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中职教育应重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企业也迫切需要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食品专业人才。
2 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措施
2.1 编写校本教材
针对目前市面上没有适合中职教育的教材这个问题,编写校本教材是很必要的。教材应编的简单易懂,力争让学生明白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功效是什么,如何正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企业联合更新知识且更贴近实际,更“新鲜”。重新分配内容顺序,例如可以在绪论部分加入一些概念的讲述例如LD50,ADI的讲解,加深学生在正式的讲授中对食品添加剂的性质的理解。可以尝试项目教学法[1],在一种类型食品添加剂理论课结束后加入对应的实训课,例如增稠剂理论课后放入果冻的制作。这样利于学生保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掌握也能更牢固。
2.2 增加实训课课时
食品添加剂课程实训课一般都比较少,72课时的授课总量,实训课时往往占不到15%,有的学校因资金短缺甚至没有开设实训课,把食品添加剂这样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成了纯理论课,这显然不能达到现代食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学生基础素质差,课程难度以及实训资金综合考虑,应将实训方向定位在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和检验两个方面。
2.3 教学方法的改变
现今,中职课堂迫切需要改变的仍旧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分析原因,教师设计使用的教学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起不到理想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教学方法上更应有所突破。有研究表明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有其极强的个性化、互动性和共享性,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辅助中职课堂教学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巩固有一定的作用[2]。也可以尝试翻转课堂,变被动为主动。翻转课堂即老师课前制作好微课给学生学习或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获取部分知识,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总结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起到点拨,总结的作用[3]。这种方法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因材施教,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知识。增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可以节省板书时间,使得讲授内容图文并茂、直观易懂。在教学中,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例如一些与同类型食品添加剂有关的新闻报道,用途,检测手段以及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2.4 提高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
加强中职教师的自身素质养成,经常更新专业知识及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要经常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材料、书籍,或进企业学习。只有设身处地的了解了企业的需要,才能针对这种需要去培育人才,也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的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等职学校食品添加剂教学的目的,适当的调整课程难易程度,适当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好感,那么相对于这门课程也会有好感,会主动去学习。因此教师要试着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信心。教师和蔼可亲,尊重学生,学生自然会喜欢老师,那么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计划也能顺利开展。
2.5 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考试是教学质量的一种反馈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仅仅笔试的效果不足以给学生压力,也很难据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多注重在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实训操作及课堂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因此,最终采用了将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通过以上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个人业务素质及评价考核的改革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表现为学生的精神面貌改变了,上课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课程的改革能够促进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左玉卓.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商,2014(40).
关键词: 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 信息传播与策划专业 应用
信息传播与策划专业培养的是集信息采集、编辑、策划、传播能力与传播技术运用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今后可从事公关活动策划与执行、组织网站策划与编辑、内刊编辑、广告策划与文案、视频节目策划与编辑制作、媒介策划、新闻采编等信息传播工作。
结合历年来对相关行业职位的能力需求调查,根据行业对“多面手”的需要,本专业开设了新闻、公关、网络编辑、广告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核心课程。但在早期的专业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感到类别多、不深入、无法融合。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不断开发和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按照这种方法实施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程度高,整体效果好。
一、项目教学法: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之基础
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是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和改革而来的。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的适用可以更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以职业行为为标准,更好地学习和锻炼专业技能,因此,它拥有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出色的结果和影响力。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看到,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新闻采写编》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新闻线索发现、新闻采访、稿件编辑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的相关技能和要求;同时,结合《新闻摄影》、《方正电子排版》等课程开设“报纸策划编辑与出版”项目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同时通过内部分工,达到训练学生与不同职位、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以典型项目为核心,通过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模块和不同的章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的知识,而且掌握了项目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
二、整合与实战: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强于项目教学法之处
本专业开设之初,就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虽然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仍发现了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多个专业方向的融合性上,项目教学无法像单课程项目教学那样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比如,本专业在第三个学期主要的学习方向是网络传播,因此可通过“制作网站”这一课程项目,综合《网络新闻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像图像处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站内容的采集、网站设计和制作、网站宣传等将来从事网络传播方向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教学效果明显。同时,学生在这一学期中学习《公关实务》课程,该课程也设计了相应的课程项目让学生了解和实践“公关传播”方向的一些技能,因为项目设计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所以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任务,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但由于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实践项目都是针对课程的主要专业方向,项目相对独立,学生因此无法了解这两个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造成一些学生对两个专业方向出现明显的偏移。这与当下行业状况不符,对今后学生的从业不利。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出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项目教学相比,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拥有更符合实际需要的特点。
不难看出,与传统的项目教学相比,整合贯通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整合性与现实性。从宏观的教学设计而言,整合贯通式项目驱动教学适应于单课程小项目、单课程项目多任务、多课程综合项目,从整体上来看,它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项目完成过程。它结合了现在职业工作的特点,同时符合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要求,依据不同的阶段指出该阶段的宏观任务、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方法、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教师在该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之特点
因为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发展自传统的项目教学法,所以它也保留了项目教学法的许多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改良,形成了更加明显的自身优势。
1.项目设计层次性更明显。
传统的项目教学法,讲究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分解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即初次接触、加深印象、深入了解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这一特点,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很好地保持并发展适用到多门课程的整合中,通过一个综合任务,不仅让学生掌握一门课程的完整知识,更让学生理解多门课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而更好地达到“多面手”的职业需求,使多项技能融会贯通。
2.专业课程整合性更高。
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法,能通过一个项目的训练,锻炼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多项任务同时进行的能力。如“专题网站设计制作与推广”结合了《公关实务》、《网络新闻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可以一个“公关活动”为主题,要求学生策划相应的公关活动,并根据活动进行的情况,设计和制作“活动宣传专题网站”。通过这一设计,学生明白了两个类别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整合了专业课程。
3.结合职业实战性强。
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的教学场所是专业实训室,主题就是各种项目实战,教学全程围绕项目研发展开。
首先,我们所设计的项目都来源于当前企业的工作实际,具有真实性和动态性。比如“公关实务”课程的公关活动的受众调查实践活动,“新闻采写编”课程的高考采访实践活动,都是实战性强的项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项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能诱人深入,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较好。所设计的项目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在讨论中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提供项目指导书,在指导书中,介绍项目的完成方法、大致过程、注意事项等。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领,另一方面为学生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从而对项目的运作和进程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
再次,学生根据明确的工作内容和目标,确定分组并分配具体的任务,在团队合作中按照职业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项目运作。他们在实训室享有优越的学习环境,采用基本与业界水平相当的先进工具,从事来源于实际(市场需求、经典的课程设计、导师参与的相关项目等)的项目,并要求开发出的作品具有实用价值。
这样一种企业化的运作机制,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目标学习为有目标学习,变枯燥的学习为充满兴趣的学习,使他们始终面向市场,面向实际,接受市场的考验,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真正实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4.“导师”身份。
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并要适时为学生进行归纳。
教师在项目设计、带领学生做好项目讨论前的准备、组织学生讨论项目和完成项目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自己新的思想和思路。同时,教师还要吃透项目并善于循序渐进地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分析得以有序进行。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吸取新信息,否则就会影响项目教学的效果。
5.采用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真正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因此,我们进行了考核方法的改革,首先采用常规的笔试、上机操作,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还采取口试,考核学生对整个项目开发的思路及开发方法,同时考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最主要的考核是以项目最后实现的效果及每个人完成工作量的情况、完成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进行评分,由项目小组与教师共同打分。采取的形式有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获得的材料和做出的作品进行检验,验证观点,并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反思在探究实践中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综上所述,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整合贯通式项目教学,学生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项目中得以应用和巩固。这是我们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探索出的一条全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的途径。实践证明,项目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吕忠宝.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科技信息,2007,(9).
[4]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