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贷工作措施

信贷工作措施

时间:2022-12-25 09:01:03

信贷工作措施

第1篇

__省__县是国家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五乡五镇,204个行政村。截至20__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__846万元,贷款余额为72559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为余额为27569万元,占到贷款总额的38%,在不良贷款中,国家公职人员、内部职工及近亲属贷款、故意逃废信用社债务企业贷款为2197万元,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8%,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清收公职人员贷款采取的具体措施

到20__年2月20日,__县农村信用社在经历2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县已清收回国家公职人员贷款和信用社内部职工及职工亲属贷款共21笔本金52万元,占到应清收的4%。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一是加强协调、动员清收。在11月30日,晋中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会议之后,__县联社领导主动和县委、县政府沟通协商,成立了以副县长邵锦绒为组长、纪检、法院、公安、人民银行__支行、晋中银监分局__县监管办事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在12月20日,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机关、乡镇及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单位召开了__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动员大会,通过召开会议,县联社及时将公职人员贷款通知书下达给各单位负责人,拖欠贷款单位负责人高度负责,在核定本单位职工后,及时帮助清收贷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正人先正已,职工起带头。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先从内部职工及职工亲属贷款抓起,起到典型带头作用。到2月16日,全县共清收职工贷款2户3笔73160元,职工亲属贷款2户2笔30900元,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11户11笔345095元,__县联社为先从自身做起,在12月26日,组织全县信用社主任、会计、自己有贷款和亲属有贷款的职工共计80余人召开了《__县农村信用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会议》,会上,与有贷款和亲属贷款的28名职工签订了131份还款保证书,笔数达286笔金额达1380万元,要求必须在4月底前将贷款还清,否则严肃追究责任,实行停薪停职清收,必要时移交司法机关。会上,当场有城关二社一名职工归还贷款本金2万元,利息5200元,桐峪信用社职工归还近亲属贷款1笔本金3万元利息1055元。

三是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强化举措抓清收。在摸清全县职工贷款及职工亲属贷款底数的情况下,确保到20__年一季度清收不良贷款800万元的工作目标,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信用社,为督促各社清收贷款的积极性,联社实行以旬上报,跟踪清理,奖优罚劣,严格考核,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

四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在全县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__联社抓住这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契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鼓励贷户归还贷款,并计划刷写墙体广告,张贴标语,在__县电视台、今日__等媒体开辟专栏,着力宣传清收贷款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逐步构筑起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__县农村信用社强大的支撑作用。

三、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的难点

从对__省__县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情况看,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从信用社自身原因看,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个别信用社认识不到 位,影响了整体清贷工作;从调查情况看,从__省晋中市政府出台《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文件以来,到目前已有3个月的时间,但是从走访的几个信用社看,到目前,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清收办法和措施,更有甚者,对公职人员贷款底数还没有摸清,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非公职人数,如:对个别单位的临时用工的贷款情况,也统计在了公职人员贷款之中,造成贷款底数不实,地方政府无法配合清收。如贷户曾国红于20__年至20__年在拐儿、河南、泽城、城二社、下庄个五个信用社先后贷款21笔69万元,该公职人员也不再原单位,但信用社还将该笔贷款统计在原单位中,无法配合清收。如典型个案:原在芹泉乡政府工作的公职人员宋春晖,20__至20__年先后在芹泉信用社贷款2笔25万元,但该同志几经调离,原信用社也未及时找到贷款人,造成贷款难落实。

2、个别信用社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现任重要职位的公职人员,主管部门、直管部门的贷款人和亲属贷款,个别信用社同志怕打击报复,怕工作中给出难题找碴找麻烦,不用说清收,就是登名造册上报名单,也存在畏难情绪,不敢上报。

3、个别信用社工作不主动,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消极对待,如在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中,部分贷户由于贷款时间长,积欠利息多,又加上和信用社主要负责人面熟关系好,就想贷款本金可以还但利息得给豁免,信用社负责人又没有这个权利,就和县联社协商,联社否决后就消极对待,采取不到好的措施,造成贷款难归还。

4、内部职工贷款及内部职工亲属贷款难落实。据统计,__县内部职工贷款现有15户44笔708922万元,现只清收回2户3笔7316元,造成这种原因主要原因是部分职工现在还在任职、并有一定权力的领导给亲属介绍贷款,现任信贷员不愿惹人、不敢接触贷款,部分贷户认为自己关系硬门户广,气焰嚣张,不配合清收,信贷员难落实。

二是从外部原因看:存在着

1、公职人员还贷积极性不高,贷款偿还面较狭窄。如在对__县农村信用社的公职人员贷款归还情况看,到目前,清收回公职人员贷款7户6笔306879元,占应清收的4%,从以上归还情况看,拖欠贷款清收力度不大。

2、清贷难点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未真正对公职人员拖欠信用社贷款实行“三停五不”,对公职人员起不到震慑作用。二是个人贷款集体用的贷款难落实。如原任羊角乡政府书记的卢彩祥,1984年在羊角信用社贷款5000元,羊角乡政府职工范佩云1984年在羊角信用社贷款5000元,均属于个人贷款企业使用,但时隔多年,该同志也退休,乡政府换了好几届领导,贷款无法落实。

3、信用环境差,部分公职人员认识不力,对清欠工作存在能拖则拖、能等不等、待观望思想。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中,要增强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的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重点,抓好清收工作:

一是抓好清收信用社内部职工及金融系统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严查私贷公用类拖欠贷款,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清收实施方案,对于私贷公用贷款当事人没有收取好处费的,由单位出具款项使用的原始凭证并立即还清贷款;对于当事人收取了好处费的,责令当事人偿还债务,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先扫好门前雪,清理好自身贷款。

二是加强督办力度,各级政府要经常检查下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清收情况,对清收不力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三是加强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始终贯穿于专项清收活动中。侧重于曝光、内部通报等方式,促进清收工作;

第2篇

近年来,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持续出现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信贷高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未能有效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导致的盲目贷款。对此,各国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都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控,其中,审慎监管措施是重要的一部分。

实施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中东欧国家目前处于后转轨时期,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对经济增长前景的过度乐观促使银行高速增长。例如,保加利亚、爱沙尼亚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私人部门收入预期的不断上调,强劲的消费与投资引发了信贷需求的急剧扩张;同时,一些计划加入欧盟的国家,如金融中介水平较低的立陶宛、摩尔多瓦等国由于回归欧洲的美好前景及预期也导致了银行信贷的快速膨胀。银行信贷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具体来看,中东欧大部分国家的资本市场规模较小且发展尚不完善,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很强,扩张银行信贷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给中东欧各国的经济带来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急剧恶化,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二是造成对外部资金的高度依赖,增加了各国经济的不稳定性;三是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波动性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信贷高度增长对信贷质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理论上说,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和银行体系的贷款供给能力,缓解信贷过快增长的压力。然而,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实行的是盯住或严格管制的汇率制度,不能全面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为提高利率吸引资本流入进一步推动货币和信贷扩张;而且汇率政策放宽的空间非常有限,结果是一些国家的外汇贷款显著增加。高度欧元化削弱了货币传导机制,难以通过利率的调整影响贷款利率。部分国家财政政策紧缩力度已经很大,财政政策难以进一步发挥作用。

由于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审慎监管措施与宏观经济措施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抑制信贷增长,缓解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纠正银行贷款中扭曲的问题,如高风险行业的贷款集中度过高、银行借款没有进行套期保值的安排、银行未经认真审查而盲目的贷款行为、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引发房地产泡沫等问题。由于中东欧国家外汇贷款占比很高,借款人能够用以对冲风险的工具较少,要求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必须加强评估和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的能力。

审慎监管措施及实施审慎监管措施的内容

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或实行差别资本充足率管理,根据贷款的类型、期限和货币构成提高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及其他一些风险。如乌克兰在2004年3月将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从8%提高为10%,塞尔维亚也于2005年3月将这一标准提升至10%。二是加强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要求,如贷款增长过快的银行,提高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要求,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实行差别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三是提高授信标准,如限制抵押贷款的抵押率,防范因抵押率过高导致的处置抵押品无法足额清偿债务的风险。例如,罗马尼亚通过审慎的标准加强对消费者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的资质要求,规定消费者贷款和个人抵押贷款的每月偿还额不能超过个人净收入的30%,首付款不得低于25%。四是严格抵押品管理规定,如对抵押品资产进行分类,采取逐日盯市的资产估价方法,防止银行贷款组合质量恶化、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五是规定贷款集中度,限制关联贷款、大额客户贷款比例和行业贷款比例,避免向高风险行业的信贷投放过度集中。如乌克兰规定,银行必须对关联贷款额外计提资本。六是调整外汇贷款限额,降低汇率风险。

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手段

一是加强对问题银行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系统地检查和监督银行的报表、风险评估及管理能力,以便及时地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如乌克兰在2004年3月起采用一套“风险评估系统”对银行进行检查。罗马尼亚建立了国家征信局(Credit Bureau)来监测银行的消费者信贷和商业信贷。波兰也开发了一个信用信息库并组成专门部门监测银行的信用风险。二是加强银行和借款人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的披露规定,强化市场纪律、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限制贷款过度扩张的空间。三是银行和监管当局要定期检查借款人和银行的外汇贷款总额,以便有效监督、评估未套期保值的外汇贷款。如波兰监管当局定期检查银行的外汇头寸以具体了解外汇贷款情况,包括借款人对外汇贷款的偏好、客户对冲外汇风险的比率及形式、贷款套期保值成本占贷款的比重、贷款分类及损失准备金等。四是加强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监管,防止银行通过向监管较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以规避监管当局采取的审慎监管措施。如克罗地亚于2004年10月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统一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填补监管真空。五是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的对话和交流,以减少外资银行贷款给国内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审慎监管措施效果

实践证明,中东欧国家审慎监管措施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银行体系贷款供给能力,充实了银行资本金,增强了银行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大部分国家国内信贷增长总体放缓,其中,克罗地亚和波兰的效果最为显著。克罗地亚的实际贷款增长率从2001年的17.2%经历了2002年27.5%的高峰,至2004年成功地降至11.3%;波兰在2000年的时候5.8%,至2004年已降至0.1%。特别是克罗地亚国内信贷和波兰外汇贷款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乌克兰、阿尔巴尼亚等国信贷增长速度依然偏高,但增速已经开始下降。两国的实际贷款增长率从2000年的32.9%和33.9%开始一直处于高位徘徊,至2004年情况已有所好转,分别降至21.6%和28.5%。只有少数国家信贷增长速度依然强劲且没有放慢的迹象,如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两国的实际贷款增长率分别从2000年的7.4%和28.1%一路飙升至2004的39.5%和41.1%。各国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详见表格。

存在的问题

受中东欧国家特殊的经济环境和银行体制的影响,各国实施审慎监管政策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监管政策效应的发挥。具体来说,加入欧盟后许多中东欧国家国内贷款利润极高,银行扩大贷款规模以寻求高额回报的动机非常强烈;欧元区市场整合导致货币环境总体宽松,极易刺激信贷需求,银行存款快速增加,银行拥有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难以对其施以影响;外资银行主导的银行体制,使得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其母银行方便地从海外金融市场融资,拓宽了筹资的渠道,并通过内部交易采取变通的手段发放信贷等规避监管,影响了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另外,部分国家已经高度欧元化,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避

险工具,抑制了政策效果。

启示与借鉴

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长期以来,受银行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外部约束弱化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保持快速扩张态势。1994~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17.2%,同期GDP的年均增长8.9%。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驱动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银行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差。2004年以来,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我国监管当局适时出台了多项审慎监管政策,主要通过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贷款集中度(行业、区域、客户)等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的监测和考核,控制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实践表明,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力配合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并支持信贷规模的适度扩张,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00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14.4%,增幅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2005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3.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中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实践都说明了审慎监管措施在控制信贷快速增长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审慎监管制度可以在控制信贷过快增长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短期内难以改变,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速度和运行质量关系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局。审慎监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推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塑造理性发展模式,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平滑信贷运行波动,增强商业银行应对负面冲击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现阶段经济转轨时期,相对于货币政策的价格性工具而言,审慎监管制度的作用更为直接。

审慎监管制度可谨慎地配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监管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其着力点并不完全相同。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是通过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改进宏观经济表现,其目标是短期的,政策导向是双向的,可松可紧;而审慎监管制度更关注商业银行的微观决策行为,其行为是单向的,追求长期目标。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转型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和审慎监管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如本轮宏观调控主要手段是控制信贷,而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率约束也必须降低贷款增长速度,二者目标一致,相互促进。2006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压缩产能过剩,更为如此。但两者的目标在特殊时期也可能存在冲突,相互制约。这也并不意味着实施审慎监管制度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也不应该为追求短期的经济表现而放弃长期制度建设,需要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的密切配合,审慎监管政策出台前要评估对宏观经济的效应,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必须充分考虑对商业银行行为以及审慎监管的影响。

第3篇

政府牵头多方联动

为加大农村信用社的清欠工作力度,冷水江市农村信用联社借助湖南省“金融创安”的时机,取得市政府的进一步支持,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利用行政手段,在全市全面开展了一场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持久战、攻坚战。

为了使清欠工作具有操作性,确保清欠工作的力度和效果,冷水江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冷水江市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大力推进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冷水江市财金办、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煤炭局、市安监局、市电力局、市国土局等8家职能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大力度清收煤炭、锑品企业拖欠我市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意见》,明确了对不按规定偿清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的煤炭、锑品企业将坚决实行停火工产品、停供电力和停相关证照年审年检手续的措施,冷水江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5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未在规定期限内还清信用社贷款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停职、停岗、停薪的通知》和《关于清收国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欠款的督办通知》,对清收国家工作人员欠款偿还期限和具体清收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不能按规还清农村信用社欠款本息的国家工作人员坚决落实停职、停岗、停薪的“三停”和不提拨、不调动、不晋级、不评优、不加薪的“五不”措施,对在“三停”期限内仍未还清信用社欠款的国家工作人员坚决予以辞退。

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国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给清欠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 2002年8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清收国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国家工作人员欠款的清收制定了具体措施,在半个月时间里就收回国家工作人员到逾期贷款280万元。

为了巩固清欠成果,进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2003年9月,冷水江市举办了国家工作人员拖欠信用社欠款重点人员学习班。2004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未在规定期限内还清信用社欠款的国家工作人员停职、停岗、停薪的通知》,对64名未还清信用社欠款的国家工作人员落实了停职、停岗、停薪的“三停”措施。至2005年4月底,第一批600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到逾期贷款全部收回。

2005年5月,冷水江市政府对第二批284名国家工作人员的600多万元到逾期贷款进行清收,清欠力度更大,清欠措施更强。由于清收国家工作人员欠款工作措施到位,力度大,清欠效果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共收回国家工作人员欠款本息2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清欠工作的开展。

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冷水江市是一个以煤炭、锑品产业为经济支柱的重工业城市,但由于煤炭、锑品市场的波动性大及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至2005年年底,煤炭、锑品企业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达7000多万元,且逾期时间长,债务关系复杂。冷水江市清欠领导小组针对这一情况,将清收煤炭、锑品企业贷款作为全市清欠工作的攻坚重点,于2006年1月召开市财税金融办公室、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煤炭局、市安监局、市电力局等8家单位的联席会议。8家职能部门根据会议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大力度清收煤炭、锑品企业拖欠我市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新老债务人及担保人都有义务清偿其所欠信用社贷款本息,对于不按规定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的煤炭、锑品企业,由公安局停止其火工产品供应,电力局停止供电,其他职能部门停止相关证照的年检年审手续,并从2006年8月4日至2007年8月6日分4批停止了39家不按规定偿还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的煤炭、锑品企业的火工产品供应。一系列制裁措施的实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基本上做到了火工产品停供一批,贷款债务就落实一批。到目前为止,在停供火工产品的39家煤炭、锑品企业中,已有27家按照要求落实了贷款债务,共收回贷款本息1200万元,其他12家也正在积极协调中。

第4篇

一、深刻理解,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内涵

国家今年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其总体要求是: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正确把握货币政策的调整,加强货币信贷的窗口指导,建立健全信贷政策执行评估制度;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跟进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制定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有效配置金融信贷资源,争取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实现年新增贷款7亿元。

二、突出重点,切实满足实体经济信贷需求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将优化信贷结构与促进信贷增长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好信贷投向,盘活存量,用活增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县重点城市建设工程的配套信贷投入,积极支持我县基础设施、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

2、加大对优势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一是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大以中化环保为龙头的氟化工、以南方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以环球矿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三大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发展。二是支持特色中小企业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遵循“积极审慎、有保有压、精细管理、防控风险”的原则,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六项机制”,建立实施中小企业“优先授信、优先放贷”协调工作机制,合理调整信贷结构,调配信贷计划,充分利用政银企对接平台,倾力满足优势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坚守风险底线的提前下,提高小企业的信贷比重,确保实现全年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的目标。

3、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规定和明确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的违规在建项目,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违规已经建成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流动资金贷款,已经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保全银行债权安全;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4、加大对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金融扶持水利建设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收益权质押贷款、大型水利设备设施融资租赁业务等多种形式融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民春耕生产,支持粮食生产专业大户参与土地流转、租赁、承包,走生产加工规模集约化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全年涉农贷款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目标的实现。

5、加大对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对就业、创业、就学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一是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和合伙创业,探索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小额担保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小额担保信用贷款任务。二是继续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鼓励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灵活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

6、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调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严格执行国务院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新增住房贷款取消所有优惠信贷政策,严禁发放三套及以上住房按揭贷款,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规模。年各行、社新增商业性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必须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严格控制高档消费住宅开发贷款,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三、拓宽渠道,积极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

大力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加强对拟上市中小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前期启动扶持资金,增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丰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手段。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积极参与“州有色”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全力配合解决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创新方式,着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各金融机构要以“三农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年”活动为契机,积极参与推动全省“三百工程”建设,打造100项创新融资模式或信贷产品,创建100个新型融资关系的中小企业示范融资主体,创新100项特色服务。要依托地方农业主导产业,从“三农”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开发最迫切、最贴近、最适宜在当地培育发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

五、统筹兼顾,确保货币政策措施传导落实到位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货币政策措施传导落实到位。

1、做好信贷资质培育,培植客户资源。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成长型企业进行信贷资质辅导,倾听企业呼声,寻求应对之策,主动延伸金融服务,通过对成长型企业财务及内部管理逐户辅导,锁定客户、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等级,进一步提高信贷合作意向和意愿。对原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内要分别发展3家以上成为信贷合作企业。

2、加强银保合作,拓展信贷担保方式。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进一步扩大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范围,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合理分担风险、分享利益的协作机制,对担保机构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资金供应、利率水平上予以倾斜;积极探索由信用担保机构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和打包贷款的新型担保模式,大力拓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调控 房贷市场 调查 思考

2013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遏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国家再次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国务院于2013年2月20日出台了五大房地产调控政策。即“新国五条”。“新国五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市场再次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也针对房地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调节和引导住房需求。

从保山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下,保山的房地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博弈,如何在房地产调控下,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从而实现保山市房地产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关注的问题。

一、新国五条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背景

2010年以来,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遏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中央针对房价过快上涨问题展开了密集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分别在1月、4月和9月分别出台了国十一条、国十条和九月新政等房产调控措施,开始实施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随后,在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新国八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八条”的出台拉开了新一轮更加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释放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遏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难的强烈信号。

从各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实施的效果看,自2011年开始实施的住房限购、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增加土地供应等综合性政策措施,对稳定房价特别是一些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部分地区放松调控的意愿有所增强,出现了住房成交量价齐升的势头。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交易量持续放大,房价反弹趋势明显,加之一些不实信息的误导,市场预期出现变化,部分城市非理性购地购房现象有所抬头,如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会加剧今后调控工作难度。在此背景下,针对房价上涨趋明显等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2月20日出台了五大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此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新国五条房产调控下保山房贷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政策精神,保山市各金融机构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了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严控“二套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严格实行差别风险定价,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全市房地产贷款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新一轮房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一)房地产贷款整体呈现回升趋势,房市整体回暖

根据新国五条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下同)价格控制目标。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地方政府的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如何制定还不确定,但由于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很大,地方政府将会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房地产业合理发展。受此影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按照调控措施的相关要求,不断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全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据统计:2013年3月末,全市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49.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2亿元,增长4.75%;同比增加4.75亿元,增长10.71%。

(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住房需求合理增长

根据新国五条的相关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限购区域、限购住房类型、购房资格审查等方面,要按照统一要求不断完善限购措施。即限购区域应覆盖城市全部行政区域;限购住房类型应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购房资格审查环节应前移至签订购房合同(认购)前。其他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省级政府应要求其及时采取限购等措施。按照此项要求,保山市目前在住房购买上还没有过多限制,同时,新的房地产调控规定地方政府要不断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居民购房建立了价格保障机制,引导居民合理购房。受此影响,保山市各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居民购买住房。据统计:截止2013年3月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5.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39亿元,增长1.11%;同比增加1.92亿元,增长5.69%。其中:新建房贷款余额为33.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34亿元,增长1.05%;同比增加2.12亿元,增长6.89%。

(三)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同比增速呈现上涨趋势

根据新国五条的相关规定,各地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即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同时,要切实加快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供地、建设和上市,尽快形成有效供应,对中小套型住房套数达到项目开发建设总套数70%以上的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符合信贷条件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其开发贷款需求。受此影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房产调控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符合调控范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有效促进了全市房地业健康有序发展。据统计:2013年3月末,全市商业用房开发余额为1.51亿元,同比增加0.92亿元,增长1.57倍。

(四)政策性住房贷款业务发展较快

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下,保山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1号)和国家四部委《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调整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加强住房公积金信贷业务管理,有力促进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出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等政策性住房贷款支持的民生保障作用。据统计:2013年3月末,全市政策性住房贷款余额为16.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89亿元,增长5.59%;同比增加3.7亿元,增长28.13%。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为16.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89亿元,增长5.61%;同比增加3.7亿元,增长28.19%。

三、新国五条房产调控下保山房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按照房产调控的各项要求,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加强对房地产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支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新一轮房产调控措施以来,全市房贷市场发展将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的规律性变化特点极易给房贷市场带来冲击

从目前全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新国五条房产调控措施实施以来,全国房地产业正处在一个敏感时期,房价后期走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过去几年存在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和价格虚增等问题及易暴露和激化,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使房贷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从保山房地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看,目前,保山市房地产业总贷款余额达到了49.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14.72%,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加上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性贷款,这一占比还会扩大。由于保山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赖性突出,因此,一旦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及房价大幅缩水,将会使深陷其中的银行信贷资金受到冲击。

(二)房地产融资渠道过度依赖银行,加重信贷风险

目前,保山市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金融机构贷款,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股权和债权方式进行融资。各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业务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截止2013年3月末,保山市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到了4.39亿元。其中:地产开发贷款4500万元;房产开发贷款3.94亿元。房地产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也使得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在当前其他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这将会对银企双方造成不利影响,从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

(三)房地产贷款存在潜在风险

一是房地产贷款大多为中长期贷款,还款时间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的还贷能力主要取决于不可预见的长期收入水平,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二是从业务类型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其实质是一种“贷长存短”业务,储蓄存款作为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期限结构与高达5-20年的贷款期限不匹配,有其内在的流动性缺陷。三是个人投机炒房所形成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也不容忽视。这部分贷款本身很容易“断供”,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四)部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不理性,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由于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相对较高,各商业银行普遍将房地产信贷作为一种优良资产大力发展,在业务经营上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特别是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方面,存在着部分商业银行通过降低贷款条件、审查不严格来抢占市场等问题,将贷款发放给那些信誉差、资质低的客户。这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风险。

四、新国五条房产调控下保山房贷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下,保山市房贷市场发展既面临着困难,又面临着机遇。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防范和化解房贷市场风险,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房地产市场总量监测体系,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水平

借鉴国内外房地产市场监测调控的成熟经验,结合保山市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现状,各级政府及相关调控部门应重点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总量监测体系,为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总量调控提供依据。通过建立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房产价格波动幅度、住房面积比例、商品房销售中的自住比例等相关房产经济指标。切实为开发商、商业银行、消费者理性投资、经营和消费决策提供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盲目市场行为,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二)加强房贷市场结构调整,防范和化解房贷市场风险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加大房地产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管理力度,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在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控制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比重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房地产全部贷款的比重。三是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加快发展股票、基金、信托、债券等房地产融资渠道,让全社会共同承担风险,减少风险过度集中给银行和企业带来的震荡。

(三)认真落实住房贷款差别化信贷政策,切实防范个人住房贷款潜在风险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住房贷款差别化信贷政策,不断提高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水平。二是加快发展住房信贷抵押二级市场,尽快研究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操作办法,弥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流动性缺陷。三是各金融机构要增强个人贷款中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因过度竞争而降低贷款条件,要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贷前调查、资格审查以及对应项目和开发商的审查。四是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各类保障房的建设步伐,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四)加强房贷市场风险防范的制度环境建设,为房贷市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和完善房贷市场运作的法律法规,尽快推出与房贷市场有关的法规实施细则,为房贷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住房保障机制,确保房屋被拍卖后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得到必要的保障,个人的基本人权和银行的债权得到维护。

参考文献

[1]宋巧玲.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分析与防范.重庆:西南大学学报,2011.6.

[2]张冰冰.探析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0.10.

第6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切实提高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通知》(政办发[]6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通知》(政办发[]61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支持“三农”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作为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政策,强化清收措施,确保用3年时间将行政事业单位贷款、“普九”及教育贷款、国家公职人员贷款清收处置完毕,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到8%以内。其中,年清收50%,2010年清收30%,2011年清收20%(具体清收计划附后)。

二、落实政策,清收欠款

㈠对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按照《湖北省清收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实施办法》(财金发[]17号)规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性质、贷款用途,确定清收范围,制定还款计划,签订还款协议。对由行政事业单位担保的贷款,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催收,督促用款单位限期偿还,不能按期偿还的,依法清收,拍卖其有效资产偿还贷款;被担保人经确认无力偿还贷款时,由提供担保的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偿还债务责任。

㈡对村组集体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要在清理核定、完善手续的基础上,加强协调,用活政策,积极化解。可采取拍卖村组所属“机动地”或“四荒地”、经济林等经营权,转让村委会出租资产的收益权,强化村级小水电、泵站、水库等资产的市场化运作,以及对村组集体债权债务实行重组等多种方式盘活清收,偿还农村信用社贷款。

㈢对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或担保贷款,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通知》(办发[]48号)规定,继续执行“三停五不”(即:停职、停薪、停岗,不提拔、不调动、不评选、不加薪、不晋级)和扣薪抵贷政策,直至还清贷款本息为止。对欠贷公职人员每月除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生活费外,其余工资全部用于偿还贷款。

三、密切协作,确保清收实效

农村信用社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不良资产盘活工作,确保实现3年清收目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公安部门要依法打击侵占、诈骗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经济犯罪行为,积极开展追赃、追逃工作,帮助农村信用社最大限度地挽回资金损失。市人民法院要依法及时受理、审理农村信用社依法的不良贷款案件,并加大对已审结未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结案率。对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单位负责人,组织人事部门要继续采取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的措施;情节严重的,监察部门要对其实行纪律处分。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要组织金融机构,把恶意欠债单位纳入“黑名单”,继续实行金融同业联合制裁。对企业改制不规范、逃废悬空农村信用社债务的,国土资源、税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改制的审批手续。对逃废债企业,工商部门不得给予年检,法院冻结账户,银监部门协调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公安、监察部门对当事人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为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资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清收盘活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推广清收盘活经验,研究清收盘活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对清收盘活进度要一月一督办,一季一通报。年底,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清收工作完成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7篇

论文摘要: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对如何发展环境金融,并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一探讨。

2007年 7月30日,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信贷政策,提出要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工具,增强信贷资源支持循环水平的效用。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助于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环境金融介绍

(一)定义及发展趋势

1997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环境金融这一概念。目前,关于环境金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学者也存在多种观点:①环境金融是金融业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②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以及为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③环境金融就是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纵观上述观点,一个共同的认识是 :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的金融创新 ,研究用于环境保护用途的金融创新工具,因此应具备金融创新的范畴 ,明显的环保意图,并能提高循环经济水平等特征。这就与当前各国政府倡导的绿色、环保等政策不谋而合。可以预见,环境金融将成为 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笔者认为,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环境金融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创新途径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柴达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达到政府一企业 一银行多方共赢。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有必要发展环境金融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

循环经济包括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 ,分别定性为小、中、大循环。目前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 、有色冶金等四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处于从企业清洁生产向生态工业园区过渡的阶段,即小循环向中循环过渡,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生态保护功能有待改善 ,突出表现在:一是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由于柴达木循环经济仍处于探索阶段 ,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资源开发中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水资源缺乏,但利用率偏低。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4%,但万元 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9倍。三是减排防污压力较大。尤其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致使当地温度在以每 10年 0.44摄氏度的速度上升。

(二)发展环境金融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环保压力

1、发展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宏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宏观上看,环境金融和循环经济的目标一致,二者均期望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发展环境金融正向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微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微观上看,企业提高清洁生产能力是缓解当前环保压力的保证。环境金融的关键是以环保为宗旨,通过金融杠杆作用,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与使用,间接影响循环经济中的企业的环保行为,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环保能力,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吸引信贷资源。

3、环境金融参与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循环经济讲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为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在资源利丌]上“榨净”,最终政府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获得了绿色财政;企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并行后,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效果更加突出,银行也能从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收获更大的效益。

(三)循环经济为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

从循环经济“资源一产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来看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了资源,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贷资金因环保因素所形成的风险,信贷资源的“洼地效应”强于传统经济模式,为银行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但是金融创新体制的弊端是发展环境金融的最大阻力,如:作为基层金融机构,末经上级授权 ,金融创新难以有效展开 ,并且基层银行机构创新研发人才欠缺,现行的金融创新产品中难寻针对环保因素的会融创新产品。

三、发展环境金融有助干促进试验区企业全面采取环保措施

假设柴达木地 企业存在信贷资源争夺战,并由此产生博弈行为,柴达木地区从时间依次经历了“传统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绿色信贷”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博弈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偶然事件。因此不管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与否,银行均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并且企业采取环保措施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成本,此时企业的上策是都不采取环保措施,并且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第二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末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参与试点的企业以“符合同家环保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要求”为获得信贷支持的取胜条件,但环保投资见效慢,银行不愿向试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银行仍然可以为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获得短期效益。最后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部分投向非环保企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充分。

第三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未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但不能获得信贷支持。绿色信贷实施后,给予了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良好机遇。从期望值角度看,同一条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都有意愿采取环保措施,因为同一链条上的企业都不希望因其中一个环节的断裂,而导致自身经营闲难。不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不采取环保措施的非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间,虽然不存在利害关系 ,但由于绿色信贷政策的硬性约束,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博弈结果是柴达木地区所有企业均采取环保措施,共享信贷资源,最终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水平上台阶。

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环境金融产品设想

目前罔内外常见的环境金融产品有碳金融、绿色抵押贷款、巨灾债券、生态基金等产品,这些产品对设计适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的环境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碳金融中的碳指标交易是通过总量控制与配额指标交易,督促企业采取更清洁的生产技术,或者企业为了节省购买配额的资本,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通过发行收益与制定的巨灾损失相联结的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包括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

1、产品设想:政府在制定年排污总量指标时,根据上年度排污总量,适当减少下一年度排放总量,并逐年递减。桐关部门根据每户企业的规模、清洁技术、排污情况,将排污总量指标公平、公开、科学地分配到每户企业,规定配额指标可在试验区范围内自由交易,并且人民银彳丁、银监局等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有关规定,监督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指标超额或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

2、存在困难:(1)企业向银行虚报排放情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2)企业获得贷款之后,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全年排放超标。(3)配额指标交易双方虚报交易情况,为某方制造指标充裕或排放达标的假相。

3、解决措施:(1)由政府相关部门(如环保局、发改委 、经贸委等)、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完善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实施方案》,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向银行机构通报指标交易情况、授信发生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排放情况需由政府相关部门认证;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相应的“信贷指导意见”并承担 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2)银/-i-~ll定与单位排放量相应的单位信贷资金规模,根据企业年度排放剩余指标计算最大信贷投放量,或根据企业使用配额指标的进度,按比例发放贷款 ,遇有违规行为,可暂停贷款发放。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银行可根据企业历史排放情况,保守估计贷款期的排放总量。(3)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市场”,将排放指标证券化,吸引社会资金介入。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债券

1、产品设想:由金融机构发行,专门将资金用于向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的金融债券,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单独发行,甚至地方政府可将试验区全部或部分绿色环保企业集中打包,发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全额用于环保产业。

2、存在困难 :(1)如何保证所募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环保产业。(2)如何保证债券融资的成功率。

3、解决措施:(1)严格审核上市企业的环保资格,鼓励和支持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企业或项 目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环保产业。(2)由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组建债券运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债券的上市、日常运作管理及所募资金的使用监管。(3)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绿色债券。(4) 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未上市股权投资基金 ),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末上市企业。

(三 )柴达木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机制

1、产品设想:一是设立财政专项贴息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企业因违规排放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提高银行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积极性 ;二是设立由企业利润、财政资金组建的重大污染事件补偿基金,用于应对人为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的应 急处置。

第8篇

【关键词】队伍建设 岗位轮换 内部检查 管理考核 风险预警

贷后管理机制是贷后管理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银行在关于贷后管理方面出台了若干规定,但怎样才能使这个框架更加有血有肉,则是各基层行为之完善的具体工作。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同银行的其他管理办法一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想就在具体工作中怎样强化贷后管理机制,作如下肤浅探讨。

一、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是强化贷后管理机制的第一要素

再好的办法和措施,没有素质优良的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折不扣的执行,到头来都是一张空文。因此,强化贷后管理机制,首先要从强化信贷队伍建设入手。笔者认为,前台和后台的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于不合格人员,不能充次到信贷岗位上来。对此,上级行应把好新进人员入口关和对现有在岗员工的培训和选拔。制定出信贷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办法,通过考试来录用合格者,把优秀的员工选拔到信贷岗位上来。同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测评,不能胜任者不能继续保留在信贷工作岗位上,以确保信贷岗位人员的良好整体素质。

二、岗位轮换是遏制信贷管理中违规和腐败行为产生的有效举措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年限长了,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都有可能滋生违规和产生腐败等不良行为。笔者认为,一个信贷岗位上的人员,不管他是管理者,还是一般的客户经理或风险经理,每三年必须进行岗位轮换。对管理者的岗位轮换,一是可以通过岗位竞争来调整;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横向交流。对于一般的客户经理或风险经理,一是可以通过岗位竞争来确定;二是可以进行前后台岗位的轮换;三是可以进行客户经理之间的横向轮换;四是可以从其他岗位上去选拔。改变这种现状的措施有两点,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员工业务知识的全面培训,造就一大批农业银行的复合型人才,使其不管放在什么岗位,都会很快进入角色,顺利展开工作。二是使岗位轮换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不因人为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迫使员工自觉充电,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当前激烈的岗位竞争环境。

三、内部检查深入、具体是减少贷后风险的有力保证

据笔者调研了解,目前的各种检查,只侧重于内部检查,只看内部的各种凭证、表格和材料等文书记载,而外部的真实的具体情况如何,检查人员并不很了解。笔者认为,信贷检查应做到内部与相结合,既要做好内部检查,也要做好的核实工作。也就是走出银行大门,深入企业核实具体情况,比如,借款客户信贷资金的具体使用是否按照同意的用途使用、借款客户的生产经营是否正常、贷款抵押物是否真实存在和有效、客户经理与借款客户的合作是否友好协调等。其核实可采取必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至少三年内轮换所辖全部信贷业务。

四、建立科学的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指标,重奖有功人员

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指标,是衡量和考核贷后管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对此,上级行应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范围来制定一系列考核体系,并对每一项指标确定标准分,作为考核标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量化打分,据此评价某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应每年组织人员对信贷岗位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检查,以得分多少作为评价信贷人员贷后管理的工作质量和业绩。同时还应确定合格标准分和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一票否决制的执行,也可制定出“重大工作失误事项”进行考核。比如贷款抵押物灭失而没有及时发现、企业发生不利于农行债权保全的重大变故而没有及时发现。这就是客户经理的严重失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客户经理不但不能继续留在信贷岗位上,而且还要比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对管理者的考核,可实行加权评分法,其具体计算方法是,用每一位客户经理的得分值乘以他所分管的所有客户贷款总余额之积求总和,再除以多个客户经理分管贷款的总余额。如果用m表示某一客户经理分管的总贷款余额,n表示他的得分值,∑n表示多个客户经理分管贷款的总余额,则管理者的得分值=∑mn/∑n。对于做得好的客户经理(风险经理)或管理者,应大张旗鼓地予以精神表扬和物质奖赏,同时可把这些佼佼者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五、建立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贷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风险预警机制,可以起到引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功能是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控制、化解信贷风险。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其“快速反应”采取有力措施保全和收回信贷资金才是核心和目的。据笔者了解,目前应对信贷风险的反应速度较慢,前后传递时间太久,有的长达半年甚至更久。这么慢的传递速度,为借款客户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让我们无可奈何地看到信贷资金一天天地损失掉。笔者认为,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必须行动迅速,雷厉风行,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快速做出决策反应。是采取“以资抵债”等措施保全信贷资产,还是采取“破产还债”强制措施收回信贷资金,应趁早决断,掌握主动权,把信贷资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于重大的风险预警信号的内部传递速度,包括上级行下达处理决定信号的返回,这一时间应控制在一个星期之内,这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介入不良资产的处理,不给逃废银行债务者以任何喘气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周忠明.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J].金融纵横,2003(01).

[2]金融时报,2011-05-30和08-18.

第9篇

关键词:农户小额贷款;发展状况;风险防控措施

一、农业银行ZB分行基本情况

ZB分行服务地区为ZB市,其为地级市,全市辖1个经济开发区、5个区、3个县。截至2014年12月末,ZB市农行下辖1个市行营业部、6个区域行、3个县域行,共设有115个营业机构,在职员工1887人,以覆盖最广的网点网络体系和领先的科技优势,服务于遍布全市的城镇及乡村。农业银行ZB分行2014年各项存款余额为5383393万元,其中农业存款117184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721300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70617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农户小额信贷余额55271万元,占农业贷款余额的78.27%。不良贷款按期限分类余额10068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7百分点。2014年末,存贷比例为69.13%。

二、农业银行ZB分行农户小额贷款现状

该行2014年末信贷资产中,除一般法人贷款外,其他均为涉农贷款,在涉农贷款中,农户小额贷款占有绝对比重,该项业务也是该行农户金融的主要业务品种。为方便分析,取2011―2014年的农户小额贷款数据,见表1。

从以上农业银行ZB分行农户小额贷款开展情况分析,该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在信贷总量上,该行自2011―2014年,农户小额贷款总量占全部贷款总量比例不大,从2011年的5.64%下降到2014年的1.49%,占比逐年降低;农户小额贷款在农业贷款各信贷品种中占绝对优势,2014年占比为78.27%。说明该行在“三农”信贷领域,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已成为该行服务和支持三农的主要产品。

其二,在贷款增速上,该行自2011―2014年,贷款增速较为稳定,但是农户小额贷款增速成下降态势,说明农户小额贷款不是该行贷款增速的主要力量,显示在信贷业务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业务品种集中度高。

其三,在贷款方式上,由于信用贷款条件比较高,因此该行农户小额贷款中,此种方式贷款数额相对较少,绝大部分部为担保贷款。担保方式贷款包括保证担保方式和抵质押担保方式,其中保证担保方式又包括法人客户、专业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然人、多户联保等保证担保。

三、农业银行ZB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与其他农户贷款区别分析

如表2所示,农户小额贷款在贷款利率、贷款准入标准、结办效率等方面都较其他类型农户贷款具有相对优势,是农业银行ZB分行支持当地三农发展的主要信贷产品,占农业贷款余额的78.27%(2014年12月数据)。但是这些相对优势也给农业银行ZB分行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准入低、存量基数大意味着高违约率、高不良贷款率,所以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较其他农户贷款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其贷款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甄别和防控。

四、基于农业银行ZB分行农户小额贷款运作流程的风险防控措施

基于贷款运作流程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贷款准入调查环节风险点及措施

风险点:一方面是贷前调查风险。由于ZB分行客户经理缺乏,存在双人签字(实际只有一人实地调查)或单人多签(一人调查,本人签字后冒签他人,形成形式上的双人调查)形式的单人调查现象;有些贷款调查虽然实行双人,但未实地调查,或实地调查不尽职,对借款人的人品、经营情况、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等真实情况没有客观掌握,存在“走马观花”调查。另一方面是评级风险。信用等级评定是衡量借款人能否达到贷款准入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评级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标准调查,存在以个人感觉评分,没有核实后评分定级,农户评级流于形式,放松了准入要求。

措施:ZB分行应严格贷款调查责任,分层级确定相关责任,对于3万元以下由网点进行调查,其主任负责调查责任;对于贷款需求3万元(不含)至5万元(含)的农户,贷前调查由相关支行客户部门与网点联合调查,共担调查责任;坚决落实“双人、实地、面对面”制度,对于暂时客户经理缺乏网点,相关支行可以成立“流动小额贷款调查客户经理小组”,解决客户经理不足问题。

2、贷款审查、审批风险点及措施

风险点:因为农户小额贷款笔数多,业务量大,加之完成计划的压力,该行审查岗位相关人员存在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资料完整性、前后资料反映情况的逻辑性以及相关当事人签字的合理性审查不细,少数贷款要素不齐却通过了审查、审批,存在审查审批把关不严、质量不高等问题,因而形成操作风险。

措施:ZB分行可安排专人审查、审批农户小额贷款,对经营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实行专项考核,各环节职责落实到岗到人,以确保农户小额贷款在审查、审批环节堵住风险。

3、贷后管理风险点及措施

风险点:在客户经理不足的情况下,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小额贷款管理风险更加突出。由于农户的流动性比较大,一些农户贷款后到别去做生意或外出打工,贷后管理难度较大。部分客户经理由于轮岗,少数轮岗后业务出现了“新官不理旧账”现象,不利于农户小额贷款管理。从近年来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情况看,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为贷后管理风险。

措施:一是落实首次跟踪检查。贷款发放后15天内,由风险经理(不能由调查人核实,防止道德风险)打电话对借款人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包括借款金额、利率、担保方式和生产经营情况等。二是扩大信贷系统提醒功能。对贷款农户开通短信通,通过信贷系统定期对贷款农户提示贷款收息、到期还款等信息,节省人力资源。三是借助外力管理。借助“公司十农户”模式中的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十农户”模式中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村委会、服务点、信息员等中介组织和人员进行管理,扩大贷后管理范围。

五、结论

在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对于扩展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都有着重大意义。在发展ZB市农户小额贷款进程中,农业银行ZB分行应完善农户小额贷款相关流程,更好的把握各种风险,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最终为更好地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庚睿:农村信用社农户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模型[J].中国商贸,2014(2).

[2] 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 何广文:解决农业贷款投入与风险矛盾的途径[J].经济师,2011(8).

第10篇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强化政治学习的战略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重要精神工作。为紧紧围绕着建设我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这一中心,关键在人、关键在思想在县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现实、力争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牢固树立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真实体现新时期政治理论学习的新形象。

在学习活动中,能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时事政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改革精神,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政治觉悟,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指导思想,是推进新时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牢固树立新一轮创业工作的奋斗目标(精神),在个人的思想政治立场上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动力,积极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能根据学习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与广大职工一起树立农村信用社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在工作事业上,能强化战略观念,树立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主导思想,拓宽工作的新思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前农金工作的指导管理的实质意义是在于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把握好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工作方向,提高竞争力,迎接新挑战,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改革和发展。

在工作过程中,每月都能多次组织带领职工集中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上级的指导精神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订措施,把握好工作的策略和原则,特别是在组织学习党“十六大”精神活动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广泛深刻讨论,严格要求员工学习要有记录、有体会、运用发挥、抓住建设全社会小康生活水平等要点,结合实践,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进一步地体现组织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二、把握好工作策略,不断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今年四年份,在县联社领导的信任下,把我调到奎洋社主任岗位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好工作的新形势,促进奎洋社的新面貌,力争做到工作规范、业务状大、服务精良、效益待遇高、人员素质优秀,在奎洋直至全县市做到有突出的新成就,能以全体员工一起共同努力、奋力拼搏、以时俱进、全方位做好各项工作。

㈠狠抓组织资金工作,直一步状大资金实力

(二)注重信贷管理,加大力度清收不良信贷资产工作

为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收旧堵新,大力清收不良贷款,促进信贷资产不断提高是奎洋社今年重中之重的主要任务,不断地加强信贷管理:一是贷款投向坚持以“三农”为主的小额信贷原则。我社今年核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户,切切实实地抓好并把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作为一项等大事来抓。二是严格把好大额贷款投放关,进一步完善大额贷款咨询审批程序及手续。现有正常贷款大户永溪林业有限公司、金利来食品公司(贷款20万元)、信豪再生纸厂(贷款20万8月份办理延期),通过深入调查,检查监督,都能按借款用途资金认真抓好生产经营与管理,并做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计划准备,在监控管理上做到贷款手续合规合法,时效有效,档案手续完整。三是继续推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贷款谁放谁保证收回的责任。四是加强贷款审批权限管理,我社于今年四月份重新建立贷款审批小组,坚持贷款集体研究审批和报审核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审批贷款程序。五是抓好“三查”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措施、切实做好贷前调查,严格把好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关,跟踪好贷款的综合管理。六是严格实行贷款担保制度,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严格审查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进一步揭制住一户多保,跨片区重保,为借户者担保的行为。七是对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的原责任人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一但发现有不法发放违规违纪贷款的行为,能及时上报联社领导及有关科室,建议追究其责任,并限期收回违规违纪贷款,严肃信贷纪律加大处罚力度,堵住借户冒名贷款。强力顶住新增逾期贷款的产生。在切实做好加强信贷管理的同时,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清收不良贷款力度、清收任务落实到片到人,不断地完善考核办法,奖优罚懒,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做到旺季与淡季一样抓,突击清收与岗位清收相结合,常抓不懈,我们利用“五一、国庆”放长假期间抓住外出打工、做生意的贷户在放假期间返回奎洋、移民龙山的奎山、锦山探亲的机会,进行有效的清收,讲究清收不良贷款的亲方法,新策略。

为进一步盘活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努力做好清非清收工作,奎洋社在收回逾期贷款 万元,收回两呆贷款 万元。讲究开展清收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能进一步专题召开员工清收工作动员会议,发挥群策群力的主导作用、总结经验,研究工作策略明确清收对象选择的重要性。分类排站,列出难易对象,分析成因,找准对策定出清收措施,实施有效的清收手段,该盘活的即争盘活,该清收的决不手软,任务和时间不容我们犹豫下去,实施有效清收,讲究灵活清收方式方法是盘活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最好的手段。如上半年我们利用加大宣传发动工作,促使县人大某领导赶着百里之遥的路程,专题代为其弟归还8000元,又如95年前的和溪某催收户在上海经商,通过其亲属做动员工作,从上海崇明区汇回15000元,盘活了原奎洋纸箱厂(倒闭)呆帐贷款4万元,这就是讲究工作策略的新战果。对于新增逾期和垒大户逾期贷款户,在追究原责任人责任的同时,由责任人继续负责清收,并对清收不力者给予严厉的处罚.。㈢加强核算管理、提高增收节支能力。

奎洋社在财务核算管理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利润1.19万元。各项应提应付都能按照县联社规定提足付足,在经营管理中,能主动、积极以内勤坐班主任协调财务核算管理,做好测预算的摸底工作,特别是在创收工作上能做到早计划、早落实,加大考核措施,明确责任。一年来利息收入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收息达 万元,占%。同时,在运转操作管理上能提高核算观念,压缩非生息低盈利资金,抓住资金成本核算的主要道,提高资金周转率,合理确定限额等。同时提倡勤俭节约,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有注意费用管理,明确各项费用的开支限额,提高增收节支的理财观念。

为加大力度抓管理促效益,加强工作锻练,扎实工作基础,能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地更新经营和管理方式。在业务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有偿试的全面创新,发辉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树立了正确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及“三防一保”等工作。

今年四月份联社大胆改革对基层社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为基层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做好奎洋信用社各项工作管理的基础上,主要是做到:一是要发挥基层社党支部堡垒主导作用,进一步号召党员和先进模范起带头作用,带领和全体员工一起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二是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活动情况,是每位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及时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坚定工作立场,维护集体利益的主要工作,工作上主动接近员工,加强组织广大员工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发扬风格、学习模范、遵规守纪、热爱工作,树立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三是了解和关心各岗位职工的工作表现,深入职工家属了解情况,尤其关注八小时外的行为动态表现,对其胡不良现象、苗头,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开展廉洁自律,加大监督力度,号召员工提高反腐倡廉和防腐拒变能力,坚定工作立场,以身作则并起带头作用。五是开展竞岗活动,做到使用人才,人尽其才。

第11篇

一、政策优化的总体设想

一是提高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有效实施贸易信贷监管的基础。优化贸易信贷管理首先应该提高贸易信贷基础数据的采集。现行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对贸易信贷数据的采集范围、企业未及时履行数据报告的责任等内容,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措施,但在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及准确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应将建立、健全贸易信贷数据校验及评估制度作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优化贸易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监测机制。贸易信贷监测是贸易信贷监管的核心内容,目前的监测机制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监测指标体系与实际监管重点对接不够紧密;另一个是目前的贸易信贷监测制度只是整体货物贸易外汇监测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并非针对贸易信贷建立的专门的监测制度。因此,在强化贸易信贷监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流程两个方面实施。三是创新贸易信贷管理手段。当前,在我国资本项目仍实行部分管制、金融市场化程度及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的环境下,加强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期限的控制,必要时实施相应的行政干预措施,对完善贸易信贷监管、防范资金借道贸易信贷渠道跨境流动、保障国家金融稳定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完善贸易信贷管理手段上,可以考虑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施严格规模控制,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

二、政策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制度框架、系统支持方面及日常业务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外汇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汇局可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以提升数据质量。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以及贸易信贷报告相关功能模块的应用,为外汇局开展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持。现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外汇局实施有效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强化监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监测制度框架、系统支持及制度建设上为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测分析框架,将非现场监测分析视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核心工作。这种非现场监测框架的建立,为外汇管理部门开展贸易信贷监测分析提供了机制保障。监测系统从基础数据、监测指标等方面为贸易信贷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设置了贸易信贷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监测体系。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综合分析工作制度、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指导意见、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监测实施指导意见等。创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从管理效果、宏观环境、法律条件方面分析,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进行管制、必要时辅以行政干预,在当前宏观环境等条件下暂不具可行性,但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措施,结合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及宏观环境变化,适时启用。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国预收预付及北京、大连、烟台、武汉、重庆、西安、内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义务性报告的实证检验,90%以上的企业年报告任务在100笔以内,只有个别企业年报告任务超过1000笔。综合考虑,调整报告方式、对大型企业采取总量报告模式暂不具备可行性。鉴此,可以考虑待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实施,且贸易信贷数据整体质量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再行确定该措施是否可行。通过对优化后贸易信贷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贸易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和丰富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体系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二是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行规模管理虽然不存在法律障碍,然而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外部条件,但可以将其纳入应急预案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就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来说,由于调整所产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风险不成正比,目前暂不具备可行性,可以在贸易信贷基础数据完善后,通过进一步实证检验后再行确定。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方式有序推进和实施各项优化措施。短期内应以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监测流程、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为后续监管机制的优化奠定基础;中长期来看,应逐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

四、短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完善报告制度。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设立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方法,改进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错报情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包括通过宏观经济趋势指标、进出口/外债/银行收付汇等宏观数据进行宏观校验的机制,通过行业平均数值比对、企业历史数据比对、辅助统计信息准确申报校验以及不同系统间数据比对等方面进行中观校验的机制,以及通过财务指标逻辑印证、财务指标替代印证、财务指标延展印证、财务指标关联印证等方面进行微观校验的机制。二是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可选取现场核查中发现的下述类型企业,建立样本库进行跟踪分析,锁定报告行为特征,为后续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1)贸易信贷报告差错或漏报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2)报告单笔金额和期限极值企业;(3)未通过检验的企业;(4)频繁调整、删除、修改报告的企业。三是建立贸易信贷数据动态评估机制。将数据校验机制与综合分析、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相结合,一方面在宏观分析中判断贸易信贷趋势,借助敏感企业样本库及时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避免对跨境收支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微观主体监测过程中用于对单个主体报告业务的核实判断。在上述基础上,定期总结地区、行业、企业数据质量改善情况,形成对贸易信贷数据定量、定期、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完善监测指标为重点,提升监测效率。总体思路是:将综合分析模块已有的监测指标移植到针对具体微观企业的监测,以确保监管体系一致性;同时,在监测系统相关环节进行改造,增设相关指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观企业监测指标中增加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指标及比率指标;二是增加债权债务期限结构分析指标,增设中长期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指标。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新增指标的平稳性及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口径债权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权余额具有分布稳定、金额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小金额区间,随着金额的扩大,企业数量呈现急剧下降。从监管实际情况来看,理想期望值应为0,即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而金额增加意味着资金流出规模扩大,因此适宜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进行监测,以体现“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则。从微观主体的债权余额比率指标看,同样具有稳定、集中的分布。指标取值范围应为[0,+∞],下限表示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上限表示企业上期发生债权类贸易信贷,而当期既无资金或货物流出,也无债权类贸易信贷注销,贸易信贷债权余额保持稳定。从管理意义上来看,应重点关注比率持续扩大的情况,因为其意味着流出规模的不断增长。在具体操作层面可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搭配债权余额指标共同使用。从全口径债务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务余额指标同样具有分布上的稳定性。

从管理意义上来看,理论上的期望值为0,表明企业债务类贸易信贷均在当期完成,而债务余额增长意味着微观主体通过贸易信贷渠道流入资金规模增长,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企业大额贸易信贷流入进行监测。债务余额比率同样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其管理意义和使用也与债权余额比率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从中长期指标来看,微观企业的中长期债权余额分布管理期望值应为0,而金额相对集中则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能够有效识别异常企业。中长期债权余额比率的取值范围应为[0,1],0值表明微观主体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1值表示微观主体预付及延收全部为中长期。从管理目标来看,新的优化方案提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因此管理期望值应为0。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数据分布符合理论分析,剔除无贸易信贷业务的企业后,从各区间企业分布来看,82.7%的企业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贸易信贷,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0.9,1)及10%以内两个区间。根据期望值及分布,相关指标适合设置单边阈值。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来看,样本地区98.4%的企业该项指标为0,略低于中长期债权指标测算结果;剔除0值企业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与中长期债权指标类似,同样呈现U型分布,同时具有时间及空间上的稳定性。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分布分析显示,样本地区73.1%的企业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为0,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90%至100%区间内。而在指标内涵及管理意义上,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与中长期债权余额比例较为相似,可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异常企业进行筛选。通过对新增指标统计规律性的分析,初步验证了指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一是各新增指标均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相对稳定;数据集中度相对较好,多呈现U型和L型分布,在实践中通过设置单边阈值,能够实现“抓大放小”,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二是不同地区差异性显著,因此在指标设置上应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定经济环境的变化,避免企业筛选数量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以优化监测流程为重点,提升监测效果。总体思路是:改变过去单纯核查贸易信贷真实性的逐笔监管模式,通过将贸易信贷监测核查与贸易收支形势紧密结合,提升监测核查对防范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效果。具体优化后的贸易信贷监测核查流程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未呈现明显的流出入时,对贸易信贷的管理以日常监管为主;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流出入情况较严重时,则根据收支流出入方向,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二是选择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将贸易信贷重点监测方向由中观层面落实到具体微观企业。通过对地区、行业等中观层面的监测分析,寻找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三是对重点监测企业实施分类,结合现有分类措施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管理,以实现对外汇收支形势的调控。在监测分析的对象上,可根据行业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以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完善风险防范。总体思路是:以建立贸易信贷应急管理机制作为现行管理体系的补充,以有效应对突发性外汇收支波动,防范管理风险。具体而言,应急管理启动的条件基础是贸易信贷收支流动和存量是否处于“宏观容忍度”以内。而容忍度的判断标准,应依据贸易信贷宏观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下各项指标的测算结果临界值而定。可将贸易信贷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与跨境资金流动应急预案相结合,即根据总体收支的变动情况,判断贸易信贷业务相应的风险区间,进而确定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力度。根据措施实施难易程度,应急管理措施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窗口指导措施,指由监管部门约请被监管对象(包括金融机构和敏感性企业)宣传当前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要求,并提出具体化改进意见,引导市场主体顺应外汇管理目标,合理控制其贸易信贷规模。二是规模型管理手段。主要是考虑在一定期限内对企业贸易信贷规模、比例或期限进行总量限制,以推动主体将贸易信贷流入或流出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审批型管理措施。四是市场化调节手段。根据贸易信贷对利率、汇率反应灵敏的特点,运用资金价格、成本等市场化工具,主动对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贸易信贷(贸易融资)行为进行利益引导或预期引导。实际操作中,各项应急措施均可能存在利弊。对此,应着重把握其管理目标实现的时限要求和效果要求。

五、中长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构建贸易信贷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一是以应急管理为基础,研究构建宏观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针对已发生的特殊收支形势采取事后补救措施,因而只能作为日常管理体系的补充;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则应基于更加积极主动的监管行为,其目标是通过提前采取宏观、逆周期的调控措施,防范特殊收支形势的冲击。二是以宏观风险可控为目标,构建逆周期审慎管理制度。可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逆周期监管的主要内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审慎管理手段和工具。构建中要注重监管工具的协调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并注重差异化管理等。三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重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审慎监管框架中,应进一步明确外汇贸易信贷监管与人民币贸易信贷管理的关系,以及贸易信贷与贸易融资管理的关系等。构建监测指标综合利用分析框架。在初步构建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中长期应将如何提升监测指标综合使用效率和效果作为政策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一是深入挖掘各监测指标的相关关系,逐步构建监测指标网络,增强指标的系统化运用,提升对异常行为、异常企业的筛选效率。二是确定监测体系核心指标和非核心指标。针对核心指标,应适当提升监测频率,研究制定综合监测指导意见;对于非核心指标,则应放松监测要求,节约监管资源。三是完善监测指标评估机制。要定期对监测指标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应构建监测指标的设立评估机制,根据监管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发展,在深入分析监管需求的基础上,适时增设新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加强对贸易信贷微观主体行为的研究。一是加强对贸易信贷微观主体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微观主体经营机制、财务机制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企业贸易信贷行为的利益动机和避险动机,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其中要着重强化企业防范系统性市场风险的意识,并探索建立符合宏观风险管理要求的综合财务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对贸易信贷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研究。要以“总体风险可控”为原则,加强贸易信贷与跨境收支、结售汇及宏观经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联研究,通过设计综合影响模型,定量、动态地评估贸易信贷各项目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是加强对贸易信贷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主体监管配合的研究。在强调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单个企业的贸易信贷风险。下一步应重点研究在宏观审慎和微观主体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协调企业短期目标与市场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区域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主体监管之间的互补作用。

作者:靖立坤 单位:外汇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课题组

第12篇

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地处苏鲁豫晥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1416个自然村,农户27.6万户、农业人口118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该联社目前有信用社32处,外勤人员118名,协储员274名,每名外勤人员包3-5个行政村,协储员包1-2个行政村。

为方便农民贷款,早在该联社就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凭贷款证就可以办理小额信用贷款。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急需探索新的农村信贷管理模式。5月,省联社下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评定办法》,该联社以此为契机,首先到全省信用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临朐县进行学习,先后六次召开党组会、办公会和信用社主任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底,该联社已为全县5.78万农户建立了经济资信档案,为5.48万户信用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20个、信用户3.7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联保小组1.2万个,贷款授信额度12.8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11.76亿元。

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三个目标,强化四项措施,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有效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根据有关规定,该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文明信用户(村)评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设评定流程》、《贷款上柜台操作流程》等办法,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

1、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目标方向,在XX年6月底之前实现全县信用工程建设“无缝隙覆盖”。二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评定占比目标,规定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15%以上;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特色农业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30%以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50%以上;城区信用社以所服务街道为评定范围,评定户数要达到街面门市户数、居民户数的30%以上。三是明确每个信用社创建或培育1-2个信用村的目标,XX年6月底之前全县争取创建5个“优秀示范信用村”。

2、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先后印制、散发各类宣传材料、宣传单5万余份,张贴公告余张,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统一制作录音带,利用村广播将信用户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贯穿始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图,信贷员人手一册。在评定工作中坚持“成熟一户,评定一户,发展一户”,避免了一轰而上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形式主义。三是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信用工程建设列为各信用社“一把手”工程,与各社主任签订了《信用工程建设责任书》,按月检查、公布进度。对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使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纳入目标考核。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月度、季度指令性目标进行考核,凡累计实际评定户数占比连续三次后三名的信用社,给予领导班子诫免。

3、落实五项制度。一是实行“定期点评”制度。联社按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信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点评,对累计评定进展情况进行排名,有力促进了信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定期排查”制度。联社成立专职检查小组,采取突击暗访的方式深入到村调查摸底,核对数据、资料,把评定工作是否扎实、是否有违规违纪贷款、吃拿卡要现象等作为检查重点,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按每发现一个问题给予50-100元进行奖励,奖金由被查社承担,起到了较好的监督和促进效果。三是实行“集中评定”制度。凡已进行评定的村、街面,一律不准发放评定以外的贷款(存单质押、房地产抵押除外),否则对主持工作的主任、信贷主管、柜台专管员按发放贷款金额的10‰进行罚款,并追究决策人、审贷小组成员的责任。四是实行“阳光办贷”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开办贷、阳光操作、规范服务”活动,成立专职领导小组,负责举报查处;制定了举报有奖公示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全辖信用社都设立了“信贷服务大厅”,统一形象,实行面对面、零距离与客户交流,提升了信用社形象。五是坚持“承诺兑现”制度。联社“承诺”:凡评定的信用户,只要有贷款需求就毫不动摇的给予信贷支持,真正把《贷款证》变为活期存折。

(二)严把“三个关口”,实行“四个公开”,努力提高信用工程建设质量

1、严把“三个关口”。一是严把调查建档关。在评定的过程中,信用等级初评小组严格按照《评定章程》,对辖区内农户逐户建立经济情况档案。二是严把信用等级评定关。评定小组根据调查资料,严格按照标准对参评对象进行评分,经包片信贷人员实地考察后,根据资信和经济状况确定信用等级。三是严把授信颁证关。评定过程中不搞一哄而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及时签发《贷款证》。

2、实行“四个公开”。一是公开贷款对象,凡被评为信用户、持有“两证”的农户均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贷款专柜办理贷款。二是公开贷款授信额度,对评定的每位信用户的授信金额及时在村中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三是公开贷款利率,严格落实信用户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四是公开贷款程序。在各村委及营业大厅显著位置,摆放了信贷支农指南牌。

三、成效和启示

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基础工程,推广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需经历一个从思想认识转变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但只要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扎实稳妥,科学推进,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一)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通过信用工程评定,客户拿贷款证到信用社随时拿到所需资金,消除了怕贷不到款的心理,同时消除了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心理,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局面。

(二)密切了信用社与广大客户和当地党政部门的鱼水关系。信用评定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社群关系日益融洽。各级党委、政府也看到了信用工程建设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使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

(三)切实防范和规避了信贷风险。整个信用评定过程公开透明,信用贷款全部实行“三证一章”柜台办理,面对面服务,资金转帐,有效杜绝了各种违规贷款、人情贷款及以贷谋私等不良行为,防范了信贷风险。

(四)增强了农民诚信意识,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信用评定使受信农户的信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诚信意识和主动还款意识明显增强,贷款逾期率明显下降,减轻了信贷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促进了信用社自身发展,巩固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

1、贷款收益水平提高带动盈利能力提升。一是信用贷款利息收入占比随着信用贷款占比的增加明显增加;二是信用贷款利息收入对经营利润的贡献能力显著增强;三是信用贷款收息率明显提高。

2、存贷款业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截至底,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5.25亿元,较年初净增4.51亿元,增幅达21.77%,各项存款占全县银行业总量的40%,较年初增加3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9.56亿元,较年初净增3.25亿元;贷款余额占全县市场份额的45%,较年初增长5个百分点。

四、问题与建议

(一)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组织宣传方面:一是政府重视不够,参与主体单一。目前只有信用社在致力于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和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地方政府尽管也在参与但实质性措施不多,或只关注放款而不重视评级授信质量;二是宣传不够,没能使评定工作深入到村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协调不够。由于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村委班子成员长期在外务工,加之信用社信贷人员较少而服务范围较广,难以详细了解每户的真实情况,影响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

2、具体实施方面:一是进展不平衡。止底,该县信用评定平均占比达到所辖户数的20.5%,有21个信用社达到了评定占比15%的目标,有6个信用社评定占比不足10%,差距较大;二是操作不规范。有的没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办理,评定标准不严格,随意性大,合同文本、借据不统一;三是没有兑现“承诺”。个别信用社重视评定数量而忽视贷款发放,致使评定的信用户贷不到贷款或贷款不及时;四是信息动态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村面广户多,信用社外勤人员严重缺乏,导致对已评定信用户资料不能及时录入微机,影响了贷户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或造成信用评级不细致、不真实。

3、社会环境方面:一是征信建设指导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征信建设缺乏管理,深入指导、现场指导少。二是公众诚信意识薄弱。部分客户诚信意识差,还贷意识差,导致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按期收回,影响了信用社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三是对失信行为惩诫普遍缺乏硬约束。尽管一些地区,在人民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建立了对失信客户的联合制裁制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真正执行。

(二)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全方位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首先,党政部门要切实高度重视,成为信用工程建设的主导者,制定具体措施,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其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应成为信用工程建设的促进者,引导、规范银行、企业、个人的信用行为。农村信用社要定期与党政部门积极交流,加强与乡村负责人的协调互动,多沟通、多交流、多探讨,增进其与信用社的感情,共建农村支农惠农的良好环境;第三,要加大宣传引导,明确舆论导向。要讲明为什么要搞信用评定,怎么搞信用评定,如何授信,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