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晋升培训总结

晋升培训总结

时间:2022-06-23 14:1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晋升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晋升培训总结

第1篇

一是怎样选拔人才:如何利用任职资格选拔人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如何?如何确立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与方法?

二是组织的继认要求:组织中的岗位如何继任,如何继任?

三是职位的培训需求:如何利用职位的任职需求开发出该岗位的培训要求,要培训哪些内容?具体如何操作?

四是怎么判断候选人资格:在任职上如何判断员工是否符合该岗位,当需要晋升的时候又有哪些依据可以判断其适合晋升?晋升的方式又有哪些?

五是怎么评价员工:在绩效管理上过去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总结,现在是如何评价员工在该岗位上的贡献?

六是怎样回报:员工在企业中的表现如何体现在他的薪酬福利等回报中?

在构建任职体系管理之初,最先要的条件就必须对企业人力管理的主体结构进行变更与调整,传统的人力模块过去的中国企业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言必称“六大模块”。在企业人力资源的架构中都是以模块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分类。事实上,看起来模块化的工作分类有利于人力资源专业化的工作,但长此以往形成了各大模块的独自发展,无法权衡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协调,有时候某一个模块变得很强,其他模块就变得开始配合此模块,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以人才发展为核心,而不是模块工作为核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任职管理体系便是以职位管理与资格管理为核心,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重新融合,根据市场需要整合成四个主要工作内容既任职聘用与调配、定级调薪、职位晋升选拔、技能提升培训(如图1)。

任职聘用与调配:改变了过去的招聘的模块,将招聘的具体工作明确到了岗位任职上,这样针对岗位面试管有了更加明确的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可以利用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面试,寻找到求职者与该岗位的匹配程度。摆脱过去人为的、主观的选人模式。

定级调薪:将薪酬福利调整为定级调薪,对员工来说,任职资格的评定就意味者对其在企业中薪资级别的评定,员工可以根据任职表现达到一定匹配后可以进行调级与调薪,使得企业的调薪更加客观、明确也显得更加公平。

职位晋升与选拔: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职位晋升,建立起各岗位的职位发展双通道,员工可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晋升,摆脱了过去只有管理层晋升而技术层无法晋升的尴尬局面,并且在人才的选拔上建立任职评估中心,针对人才晋升有了更加合理的、客观的评估系统,能较为全面的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

技能培训提升: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匹配岗位为基础的技能培训。过去的培训以员工想要什么培训就做什么培训为主,而任职资格体系下的培训而是该岗位需要员工哪些技能就培训哪些,并合理评估员工与该岗位的任职差距,做出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这样既让培训有了明确的指导性、又让培训效果大大增强,使得培训变成员工工作中所必备的项目。

在任职管理体系建立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任职资格构建的进行了双向的定位:即岗位任职管理体系与员工任职标准体系。岗位任职管理体系构建分为三大框架:

职业发展通道:即建立企业职类、职群体系,将企业各岗位进行分类与归类,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职级、职等体系;明确员工双通道发展等问题。

任职资格标准:以员工任职资格为基础,涵盖员工的工作经验、学习经验、核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与企业任职岗位所匹配。

资格等级认证:以员工晋升、提拔以及技能提升等级为基础,对员工进行合理话的评估并列举员工的客观可依据的数据,实现员工能力可数据化。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一般企岗位任职管理体系的架构(如图2)。

第2篇

主动服务自侦办案。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和《__省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协助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施细则》,不断建立健全检察官与司法警察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警察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协助参与追逃工作。我院司法警察部门与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和探索追逃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追逃工作实效。

积极服务刑检办案。建立和健全司法警察服务刑检办案工作制度,完善司法警察保护公诉人出庭安全的工作措施,努力为刑检办案提供警力保障。

大力开展警务协助。不断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警务协助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警务协助内容、程序,确保警务协助依法、规范进行。

狠抓办案安全保障。我院深入开展办案安全防范教育,不断强化司法警察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增强司法警察安全防范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健全办案安全防范机制,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预案、风险评估等制度,不断总结完善安全防范新举措,提高办案安全防范/,!/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警务巡查制度,对司法警察规范履职行为、落实办案安全责任制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办案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检察机关的办公、办案秩序。

大力加强业务培训。我院抓好授予、晋升警衔培训,严格按照省院规定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组织训练,做到应训必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办理授予、晋升警衔手续;抓好新任司法警察培训,对新进人员加强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使其尽快熟悉岗位职责及警务技能,以适应司法警察履职工作需要;抓好业务骨干培训,组织司法警察部门负责人、各类技能骨干培训,努力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努力培养一批技术能手、专业尖子。

大力加强岗位练兵。我院按照《全省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实施方案》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全体司法警察的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

按时做好警衔晋升工作。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察警衔条例》、《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警衔工作管理细则》,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做到符合晋升条件人员的晋升手续当年办结。

注重新进人员质量。我院对拟授予警衔人员,严格执行高检院、省院规定的年龄、体能、健康条件,杜绝迁就照顾;从其他警种调入检察机关拟担任司法警察的,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未经省院批准,不得更换警衔标志手续;畅通补员渠道,补充司法警察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努力改善队伍年龄、知识结构。

规范办案工作区建设。我院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办案工作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配套。已建成办案工作区尚不规范、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及时整改、规范,消除安全隐患。抓好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检查、检医联动、检警配合等规章制度。总结推广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经验,不断推进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工作规范化。

加强警用装备的配备、管理。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装备配备暂行规定》,按照保障必需、逐步完善、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配齐、配全警用装备,并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更新、换代。建立健全警用装备管理、使用、检查、维护工作制度,提升警用装备保障能力。

第3篇

【关键词】 专业人员 培训 机制 方法

员工教育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个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员工教育不仅成为企业管理、完成生产目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电力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电力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培训成效与企业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既有培训机制的问题,也有培训方法的问题。

1 准确把握成人学习特点

企业员工培训属于成人培训范畴,因此其培训机制与方法必须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1.1 成人学习动机明确

现阶段,我国成人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利可图,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价值,拓展自我发展空间,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二是现实应急,学习短缺技能,应付手头工作,解决面临问题;三是满足兴趣,通过对新知识的掌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上述三个方面中,有利可图、现实应急占主导。

1.2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性强

成人学习是一个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身实际选择性的学习过程,追求自我决定、自我负责、自主学习,对外部强行施加的学习安排、内容、方式往往不愿接受,应付、排斥心理倾向严重。受自我导向作用影响,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在过程和结果上形成巨大反差。

1.3 成人学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成人学习行为发生的根本诱因在于各种动机的驱动,而动机的产生则与具体的职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新进厂毕业生,最初动机是希望通过自己优异的表现,尽快获得企业认同,以便立好脚、起好步,所以学习的热情最为高涨。对已走上专业管理岗位上的员工,随着对岗位业务掌握的日渐娴熟,及地位、身份的日趋稳定,学习的激情会慢慢淡化,甚至懒于学习。

2 培训的思路与框架

了解成人学习特点,就可以有的放矢的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思路与框架。

2.1 用机制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成人学习功利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必须与其个人发展、薪酬收入相挂钩。在实践中,可以围绕“晋升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做文章。通过“晋升机制”、“淘汰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习惯长久保持,将学习贯穿到职业生涯全过程中;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端正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用方法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成人自我导向性强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应尽量减少强制性、灌输式培训方法的使用。下图描述了职业发展阶段与培训方法的对应关系(如图1):

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贯穿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岗位职责描述是基础,明确培训方向和内容;岗前技能学习、在岗能力提升是日常培训的重心所在,需要正确的方法做支持;选拔上岗、绩效评价、岗位晋升、薪酬奖励是培训工作的推动力、加油站,是培训工作持续运转的重要保证。

3 配套机制的实施

3.1 晋升机制

晋升机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准确了解自己技术水准达到一定标准后能够触及到的岗位高度,且这一高度是与其努力程度密切相关的。与晋升机制配套的措施是公开选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推荐人选,被推荐人选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步是公开竞聘,以竞聘大会的形式进行,参加投票的人员要覆盖到各相关层面,既要包括主管领导、本专业技术专家、技能专家,也要包括一线班组长、操作人员等。

3.2 淘汰机制

淘汰机制是一种强制、震慑机制,如果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不能持续满足岗位需求,则有被岗位淘汰的可能。在实践中,因淘汰机制的直接结果是岗位人员岗位丢失、收入薪酬下降,所以与晋升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相比,其难度往往更大,这主要是我们长期形成的“能上不能下”的思想在作怪。但此机制不能有效建立,慵懒、不思进取的工作氛围就会蔓延。具体到淘汰的比例,可以在综合考虑企业的需求、现有岗位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后备人才的多寡等多种因素后确定。

3.3 激励机制

第4篇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如何

    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腐败,如何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如何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公务员队伍,如何建立科学、操作性强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已成为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讨论的焦点之一,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完善公务员的激励机制,虽然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激励机制相对制度化,缺少人性化,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激发公务员积极工作的内驱力,因此现行的公务员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目前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比较普遍的激励机制主要有:薪酬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福利制度、培训制度等,下面重点阐述这几种制度。

    (一)薪酬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务员的薪酬标准也随之上调,从《公务员法》的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到,现行的公务员工资由级别工资和基本工资两个部门组成,而且对每项工资的标准也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由于公务员工资相对稳定,福利也较好,这就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参加公务员考试,以便能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些都有利于公共部门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储备量,从而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虽然这些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激励公务员积极性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首先,公务员工资虽然稳定但不高;其次,平均色彩比较浓厚;再次,公务员工资提升的速度相对滞后。

    (二)晋升制度

    起实施的《公务员法》设立了公务员“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并重的晋升制度,从这个规定上可以看出,即使公务员的职务没有得到晋升,也可以通过职级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同时也开拓了公务员的晋升渠道,减小了职务晋升所带来的压力。但是,随着新公共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国的行政改革的不断探索,公共部门结构扁平化趋势也就日益突出,这就使得公共部门中的公务员的晋升计划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了一个不利的后果:“由此造成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行政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政府部门目标的实现。”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晋升不是很容易的事,还不能成为公务员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宽渠道,这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公务员们的上进心、积极性。

    (三)考核制度

    公务员考核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公共部门对公务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等进行考察,并最终以量化的形式做出评价。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在吸收了我国古代考核制度以及国外人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公共部门的工作实际而确定下来的,包含了考核公务员的具体项目、考核的原则、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方法、考核的程序等各项的规定与说明。不可否认,这些考核结果有参考价值,对公务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第一,考核标准与内容不够具体。这就造成在对公务员的实际考核中,缺乏详细和具体化规定,从而造成考核的结果不尽人意,影响了考核结果的有效性。第二,绩效考评与原宗旨相悖。进行绩效考评原意是为了监督公关员的工作,防止公共权力被异化,激励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某些不正之风,使考核成为结交好友的机会,绩效评估没有发挥原本的作用。另外,绩效考评是被动的监督,缺少自觉性。以上的不利因素都是考核成为了例行公事的“走过场”,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能在真正成为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四)福利制度

    我国公共部门公务员享受的福利制度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好的福利和就业压力是“万众齐心”考公关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公务员享受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福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住房改革、企业改革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福利制度方面的优势就日趋不明显,与社会大环境存在一定不和谐,因此现行的福利制度还不足够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体制。以福利分房制度的改革为例,公务员这项福利制度在无形中失去,而工资水平又跟不上房价水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无形地降低了公务员原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就挫伤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培训制度

    培训是提升公务员素质和提高公务员行政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新知识培训,培训科目涵盖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个方面。”培训主要是为了让公务员熟悉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增加新知识以提升公务员修养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从根本目的上看,培训也是一种激励方法。但培训内容不一定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另外,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都使此种激励方法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样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和完善。

    建立软性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以上所阐述的激励机制都属于外部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性、强制性、外部性,或者说是“硬性的规定”。本文欲针对这一特点探索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软性激励机制”。相对前面阐述的几种激励机制而言,这种激励机制是建立在人的心理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提出的,它的产生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具体如下:

    首先,现有的激励机制外部性。从上列的综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在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是物质上的补贴鼓励,外在的监督管理,职位的升降激励等,也就是说这些激励方式都比较直接,具有诱惑力大,见效快的特点。而对公务员能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化心理,道德的熏陶和自我约束等面的激励相对不够重视,比如,公务员的家庭状况,情绪波动、兴趣爱好、民主参与,职业倦怠等。目前,随着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队伍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福利待遇有所改善,社会地位也逐步升高,这些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但进入后,这些公务员的优势不一定能得到发挥,公务员的个性特点未必得到重视,也就是说,公务员在工作时不一定有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造成公务员工作效果与预期不相符合。而我们知道内因是改变事物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就应当从他们的心理出发,建立软性的激励机制。

    其次,现行的激励机制不够成熟。当前激励机制存在一些缺陷,会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情绪,因此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成为现实的必然。第一,满足不了公务员的需要。虽然公务员可以通过晋升、加薪、培训等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但是机会相对不多,而且这样的机会是否可以通过公平的竞争取得,还有商榷的空间。这样,公务员就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容易形成干好干坏都一样,主要靠关系的错误观念。抱着这样的悲观情绪,就不能使公务员积极投入到工作中。第二,家庭不被考虑在内。公务员的工作需要家庭来支持,因此家人的关怀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舍小家为大家”,提倡为工作无私奉献,但要每个公务员的所有家人都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家庭成员了解其工作状况以支持其工作。

    再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建立软性管理机制成为必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要求“以公务员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公务员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政府文化建设,使公务员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组织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公务员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本身必须得到尊重和公平的对待,如果得不到信任和关怀,他们很难在组织行政行为中同样地对待公民。”也就是说要以人本的思想构建公务员的心理契约,从以事为中心的观念转为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公务员的个性特点,为其安排适合的职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构建和谐的行政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同时也满足公务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和其他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最终实现公务员的全面发展。

    建立有效的软激励机制具体方法

    (一)制定公务员心理契约

    这种激励方法已得到学者们的研究,我认为1962年莱文森等人(levinson,price,et.)的解释比较具体明确,他们“心理契约”的解释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总合”,这些期望都具有内隐特性,其中有些期望相对更加明确,比如工资;而有些期望更加模糊,仅仅是通过间接的揭示,比如长期的晋升前景。这与社会契约论有类似之处,社会契约论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它也是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则是公共部门与公务员之间的契约。也就是说公共部门与公务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这种隐形的契约会对公务员的行为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从内心来调整工作的状态。而公共部门,也是根据这个契约来对公务员进行奖励和惩罚。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这个契约的内容有哪些,怎样才合理等。因此具体做法是:先让公务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写出个人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公共部门也根据该公务员所在的职位,写出公共部门对其要求,在公共部门与个人协商后,最终订立公共部门与公务员之间的契约,同时尽量把目标与任务细化,并且允许他们有恰当的调整,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这个契约来对该公务员进行评价和奖惩。这样容易使公务员自身产生压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5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用研究

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即使有了绩效考核,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表现在领导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工作上,年终临时拼凑班子仓促考核,影响考核质量;被考核者在述职时,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而群众不了解考核的重要性,在评议中只说好话,民主测评敷衍了事,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考核内容形式化,缺乏标准规范

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或量化指标不细致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平时的考核没有资料积累,账、卡不健全,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考核的等次不能严格按规定标准确定,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优秀指标控制不严。

(三)指标设计流程过于简单、量化不足

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指标,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指标制定后缺乏及时调整修订,致使某些指标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四)缺乏对绩效考核必要的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对职工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核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性。

(五)不重视考核总结

考核工作结束后,不注意向考核对象反馈考核意见,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和转化考核结果,使考核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重视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1.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相比,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宣传、鼓励,使单位领导、考核对象、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绩效考核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中去安排、督促和检查,才能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

2.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确定考核的内容,应以其承担现职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完成工作目标需具备的条件为基本依据。主要包含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实践中将德、能、勤、绩分别细化出若干个指标,每个指标再分成若干个分值档次,按总分值再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考核等次,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奖励标准,这样使绩效考核更加直观、通俗、易于掌握。

3.坚持考核原则,严格把关,使考核客观、公正。只有坚持考核原则,做到层层把关,才能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考核等次的确认才会被广大职工接受并起到相应的激励、促进作用。

4.重视平时考核工作。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资料记录和积累,为年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充分考虑平时考核的比重,以解决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脱节问题。事业单位可采取以部室或科室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资料累积起来。全单位每季度考核一次,以拉开部室或科室之间的档次,年终再进行总考核,评出部室或科室以及职工年终考核档次。

5.充分重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被考核职工与所在部门的其他职工长期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其他职工对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业务能力、工作业绩、遵纪守法等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考核时可采取职工座谈会、找有关人员面谈等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避免以偏概全、主观主义等问题。

6.考核工作要有专管部门及专人负责。不能把考核工作作为临时性的工作,要由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起来,并作为日常工作去做,要有专人负责。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职工考核台帐和档案,并起到监督和督促考核者的作用。

7.做好考核工作总结,加强绩效考核反馈环节。首先,考核工作结束后,应认真及时总结绩效考核中的经验、不足,以利于今后考核工作的改进。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分析职工队伍现状,分类排队,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加强绩效考核反馈,使被考核者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给被考核者申辩说明或补充的机会,从而通过考核对被考核者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

1.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的关系。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整套工资标准,并采取“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晋级”的工资晋升方式,工资提升或调整,主要依靠单位统一进行。这仅是纯粹的“晋升”概念,没有“调薪”的概念,目前的日常考核与工资提升或调整无关。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代替了“提薪”的功能,奖金发放变得复杂繁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分配应遵守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必须对每一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取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职工报酬的主要依据。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职工工作成果的承认,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在单位整体形成进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应该通过考核,建立“提薪”新概念,运用提薪、奖金的杠杆,使每一位职工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及时获得提薪与奖励。

2.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晋升、调动的关系。每个职工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希望进一步获得单位的承认,会为在较好的职务上工作感到骄傲和自尊,也会为不能取得好的职位而恼火和不安。总之,职工希望晋升,而单位应开通这条“晋升”通路,满足职工欲望,使之成为激励杠杆。每个职务都要求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每一个职工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用人要扬长避短。通过考核全面了解职工情况,为单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使职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此相应的以“晋升”为目的的考核工作就可以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将职工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的考核结果,用于“提薪”和“奖金”的同时,也作为“晋升”的依据。

3.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关系。从主观上讲,事业单位教育培训责任机构非常希望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然而,他们并不清楚单位中哪些部门、哪些岗位的哪些人是急需要接受培训的,而这些人因为缺乏何种技能、知识和经验,而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或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这些人又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在哪些方面得到教育帮助等等。教育培训责任机构所清楚的是上级有何种指示,上级是如何要求他们进行普及教育的,诸如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百分之多少、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人数达到百分之多少,还有安全教育、普法教育等等。教育培训的责任者所关心的和所追求的是上级的意图是否得到贯彻,教育工作是否展开,花了多少教育经费等等,而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培训所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改变这一切的起点是把教育培训的责任转移到各部门领导身上,使现场监督和管理者成为教育培训的直接责任者和担当者,使得现场监督和管理者不仅负有完成工作的责任,负有使部下更好地工作的责任,同时也负有教育培训部下的责任。然而把教育培训与工作直接衔接的唯一中介就是“绩效考核”,即通过系统的考核,把教育培训与工作衔接起来。首先,把指导、教育、帮助和培训本部门人员作为部门管理者的责任,并列入日常考核内容,成为考核要素之一。其次,把对本部门人员的考核过程,直接作为教育、指导和培训职工的过程,即所谓“岗位培训和教育”。第三,把日常考核结果积累起来,作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手材料交给培训部门(日常考核结果中包含有关个人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方面的记录,以及领导指导、教育的情况,个人的努力结果和个人的希望等等)。另外,依据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和岗位培训教育情况,单位的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在情况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按单位整体要求,制定和实施培训、教育计划。第四,必须明确绩效考核的地位。对职工的工作或者对工作中的职工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运用于工资、奖金、晋升、调动、教育培训工作,这是对“绩效考核的地位”最一般的描述。

三、结束语

随着事业改革的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全面推广和深化的时期。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绩效考核工作是全新的工作,也是对原有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挑战。对于各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在稳定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引入绩效考核体系,将是未来一个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与管理工作中的热点话题。只有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才能使人力资源各项工作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

[1]吴国存,李新建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赵立波.事业单位改革:公共事业发展新机制探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谢晋宇.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郭庆松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 黄海霞.“培训:能否消除本领恐慌”[J].嘹望,2005(16).

第6篇

㈠关于员工招聘

【问题】店面销售人员年龄偏大。但缺乏销售激情,销售欲望不强,也会影响店面销售业绩大幅提升。

【建议】

1.明确选聘标准

寻找适合岗位的人才,招聘到一个不适合公司的人才。并制定一个可量度的标准选择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司应当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选聘员工,对于很快提高店面销售额来说是不值得的但公司的长期发展是需要对人才的储备以及长期培养的

每一次招聘中,员工选聘方法:首先是员工学历结构方面。要尽量挑选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知识面广,可塑性大,富于进取心,经过重点培养,会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员工应占到整个店面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员工,应占到店面员工总数的大部分。

对目前店面里员工销售能力重新鉴定的基础上,其次是员工年龄结构方面。进行业绩末位淘汰,部分业绩较为突出的可以留下继续工作。空出的名额招聘现在即将毕业或者工作经验不足

对受过珠宝相关专业教育的新员工,再次是员工的知识或专业背景。要锁定在大专或者本科院校。珠宝专业的特殊要求,需要店面里有一两名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因此应对高校和专业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要求。此外,对具有销售工作经验,特别是从事过珠宝行业的也要少量招聘几人,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传、帮、带”相互拟补不足之处。

2.员工招聘渠道

面向社会还是面向院校?认为应该两者兼用。珠宝专业人才应引进一到两名,店面招聘员工。可供选择的学校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深圳大学珠宝学院等。与珠宝相关的地质专业的学生也可在招聘范围内考虑。面向社会招聘主要是接受能力强、形象靓丽、气质高雅的员工,但人数不宜过多。

信息传播范围广,招聘方式:一是广告。速度快,获得的应聘人员的信息量大,可选择的广告媒体包括网络等。二是校园招聘,对于应届生的招聘可在校园直接进行,主要有招聘讲座和学校应届毕业生办公室推荐等。

㈡关于员工培训考核

【问题】员工培训不够系统。员工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整个员工队伍进取心不够。

【建议】

1.加强新员工培训工作

以及珠宝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培训方式可以集中与和老员工一对一的带,培训应以企业文化、基本制度、服务礼仪、行为规范、店面操作流程。店面应当注意感情的培养,表现出店面的诚意与热情,让员工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2.培训考核

店面应当场评估。对新员工试用期内表现、试用期绩效等,对员工的每一项培训。一并填入员工培训成绩考核评价表中,作为员工晋升和嘉奖的重要依据。

㈢关于员工晋升问题

【问题】店面现有的员工晋升通道单一。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建议】

构建良性循环的人才梯队,为了完善店面的人力资源成长机制。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店面应重新制定员工晋升制度。

第一种,员工晋升可分为三种类型。职位晋升、薪资晋升;第二种,职位晋升、薪资不变;第三种,职位不变、薪资晋升。

年底进行统一晋升员工;不定期指在年度工作中,员工晋升的形式分为定期或不定期。定期指店面每年根据自身的营业情况。对店面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学习和晋升的机会。

二、薪资与奖励制度方面

【问题】目前。对于个人的协助销售奖不明确,而且奖励考核的时间比较长,不利于激发员工销售积极性。

【建议】

对于辅助销售分数最高者应当进行适当奖励,1.应该对现有的薪资制度进行适度调整或增加店面评比活动分成日评比”同时。从而激励辅助销售人员在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可酌情设立以下奖项:2.根据店面的实际情况。

一是珠宝成交率、顾客填写意见反馈表最高分数奖。

鞭策辅助销售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支持主销人员的工作。二是最佳协助奖。

三、店务管理方面

【问题】店面现有工作岗位的划分缺乏系统性。导致员工执行力下降。

【建议】

以使店面卫生清洁、迎宾服务、珠宝陈列等各个细节的工作都有专人承担监督责任,1.店面应增设卫生专员、礼仪专员、陈列专员等三个职位。把相关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由每一名营业员负责一节柜台及柜台区域,2.店面的全部柜台实行分节管理。并且增设专员(卫生专员、礼仪专员、陈列专员)并分别进行专项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柜台卫生和货品陈列水准,提升珠宝的品牌形象。

四、销售方面

㈠关于促销活动

【问题】促销活动执行力度不强。营业员对于促销活动介绍不到位或不主动介绍,使得顾客不能够非常清晰的解活动内容,大大降低了促销效果。

【建议】店长加强对销售人员培训。促销活动前进行培训并考核。

㈡关于潜在客户信息

【问题】营业员对于走进店内的消费者。对于潜在客户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全面。

【建议】店面增设“顾客意见反馈表”要求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进而建立起潜在消费群信息数据库,将意见反馈表归纳到销售流程中来,并做好意见表使的培训。

㈢关于店面团队精神

【问题】店面营销人员由于形成团队时间较短。对“2对1销售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建议】人。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都说人才难找,却一直认为人尽其才,则皆为人才。就我店面而言,规模虽然不太大,但也五脏俱全,虽然不能象大企业那样每个部门都分的清清楚楚,每个职位要做的事却还是少不了只不过经常是一人身兼多职罢了如何在店面里发挥大家的长处避开个人缺点,一个我用人的关键。店面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销售业绩,所以建立一个有团队精神的销售队伍就是店面用人的重中之重。培养店面团队精神,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趣味游戏、小组研讨等方法,1.组织员工拓展训练。以体验式培训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团队精神的培养。

可由店面统一管理,2.店面设立团队活动基金。对员工的各种违纪罚款。作为店面员工进行集体活动的经费,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

让员工深切地感受到获得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满足度是金钱无法替代的进而大幅提高团队的凝聚力。3.开展多种评比活动。力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店面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可考虑设立最佳销售奖、最佳成交率与顾客信息奖。既然是奖”就应该奖给那些真正付出的并确实比他人优越的员工。奖项设置以个人奖为主,根据店面的实际情况。既给那些确实优秀的销售人员以鼓励,更给那些没有得奖的人以激励,当整个店面团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体系后,那么业绩也必然会随着攀升。这样的评比活动,其优点是可操作性强,可以迅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刺激荣辱心,肯定优秀员工的表现,鼓励其他员工向先进学习,从而快速提高店面业绩;不足之处是增加了店面操作量,评比活动不宜时间太长。

一个月时间实习,4.注重培养新员工。让新员工从老员工中选择一个师傅。然后进行考核。考核有两部分:文字和语言表达。文字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内容以及对店面发展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语言表达就是让新员工说,对店面的解和对客户的表达,必须达到一个水平,如果达不到要求,这就是师傅的问题,那么他就得再实习一个月,店里不给工资,工资要由师傅出,因为这个徒弟是认可的认可了就有责任带出来,不然就得你给工资。这样做的显著好处是员工成长都很快,感情也都很好。

时间不要长,5.建立例会制度。一是每个周末开一次周例会。总结本周的工作,有问题就说,没问题就散会。如果某个员工这次不说下次就没机会了等店长发现问题就是失职。每个员工都要有个小本子,发现问题就要立刻写上去,店长每个周末检查一次。如此坚持下去,店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少,能解决的立刻就解决了

第7篇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资源的市场配置必然会造成员工流失现象,员工流失是每个企业最常见的问题,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流失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减少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对策,提高员工的稳定性,降低员工流失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员工流失;民营企业;原因;对策

一、员工流失带来的影响

1.公司经营成本增加。公司员工流失成本相当高,员工离职后,新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内部员工填补空缺成本、新员工适应工作岗位期间所付出的成本等等。国外曾有研究表明在人才流失后,重新招聘和培训人员的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2.可能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员工流失使民营企业不仅人才缺失,而且涉及商业秘密,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员工离职很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被泄露。3.客户资源流失。优秀的员工跳槽的同时也带走了一大批客户,最重要的是带走了客户的资金和销售渠道。4.破坏企业形象。离开企业的员工,一般都会对企业有些评价,并且大多数是对企业的负面评价。造成企业在职人员或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有些猜忌,这些评价、猜忌和传言会逐渐破坏企业名声。5.员工凝聚力的涣散。频繁的员工流失,使企业缺乏一个稳定的团队群体,企业现有的人才以及新进员工都要不断地去适应企业团队,使企业很难建立特定的企业文化,员工凝聚力涣散。

二、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1.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把人当作一种“工具”,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员工采取统一的、机械的、无差别的态度,对员工的信任度很低,追求成本最小化,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2.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薪酬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工作的基本动力。公司管理基础较薄弱、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公平有效的人才晋升机制,薪酬分配模式落后,薪酬福利制度不完善,公司员工薪资差异较大,没有做到同工同酬,没有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3.公司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有效的企业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战斗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4.公司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不注重员工的发展。有效的企业晋升机制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的成长机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5.公司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个比较愉快、舒心的工作环境,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人才的作用,留住人才。

三、员工流失的对策

1.公司领导应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公司领导应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倡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注重自我约束,实现个人承诺,而不是完全靠制度管人。对员工采用积极的、灵活的、个别差异性的态度,提高对员工的信任度。2.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建立对内公平、对外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有利于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合理的薪酬制度主要应该体现出薪酬的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和合法性,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人才长期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及整体战斗力。3.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首先应规范培训流程,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实施、培训效果验证进行规范落实;根据不同岗位与员工的个人发展制定培训制度,使员工在掌握自身岗位工作能力的同时,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断的通过培训来完善知识体系。4.建立有效的晋升机制。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平公正的内部晋升制度,第一,可以使员工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第二,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和储备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能使员工尤其是有事业心的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最后,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公开竞争上岗。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四、总结

留住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合理控制人才流失,做到尊重人才,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营造其发挥才能的环境,并制定完善的薪酬福利和考核体系,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本上治理人才流失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陈远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第8篇

一年来,在领导班子和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下,在全科室人员和村妇保医生的合作下。我妇产科认真贯彻落实《妇婴保健法》深入开展母婴保健各项工作,为提高我镇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及残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年中我科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何责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科室整体素质,提高科室业务水平。

学习有关妇幼卫生知识,写下了大量与业务水平有关的知识,丰富理论知识,用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疗技术,诊治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独立完成五六拾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使产妇及病人都能健康出院。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培训村妇保医生、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针对村妇保医生知识参差不齐的现状,给他们讲解产妇、孕妇的保健知识,产后访视、母乳喂养知识等内容。使得他们业务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要求月报表分村管理,按时准确上报。

三、医患沟通到位

科室人员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对住院分娩的孕妇,观察产程严密,耐心做好医患沟通,让孕妇及家属了解产程过程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让其心理有数,并有一个心理准备及理解过程。对一异常情况处理及时,手术病人严格把握手术指针,对危重病人进行尽快治疗并及时会诊,手术严格无菌操作,无一例产褥感染,今年住院分娩人次达200人次左右。剖宫产手术60人次左右。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

四、科室消毒责任明确、正规、及时记录

五、加强孕产妇手流管理,对孕产妇实行分村管理、分工明确。

要求围产期保健卡填写及时,并能及时输入微机,有效地进行信息化管理,督促产妇定期产检,,且产后42天母婴能及时到院体检。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能力和危重病例应急处理、转诊能力。通过各级产科医务人员及妇幼人员的能力协作,对高危孕产妇进行跟踪管理及信息化管理。

六、对孕产期妇女进行知识宣传教育。

利用各科渠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免费为孕产妇体检,并对孕产妇进行专项补助积极给予准备其应有的资料,并积极为产妇及新生儿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达90%以上。

七、对全镇育龄妇女进行普查、普治工作。

八、合理安班排班制度及首诊负责制度,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总之:在这一年中无论在技术上或任务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根据我院情况、科室人员暂时紧缺、暂停接生产程观察。

医生职称晋升述职报告(二)

20xx年xx月,我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医院口腔科工作,现职称为住院医师,拟申请晋升主治医师。根据医院职称晋升工作要求,我将近几年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一汇报。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为一名党员,我能够坚持参加组织生活,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注重学习党的精神,深入领会,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牢固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始终坚持“生命重于一切、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时刻提醒自己要行医先做人,努力锤炼自己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得到了就医患者的一致好评。

三、努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第9篇

俗话说,要了解一个男人的优缺点,不要完全听他的同僚下属所言,再去问问他老婆:“哼!在外面是个老总威风八面,回到家光膀子抽烟,晚上咬牙放屁说梦话……”对了,这才是此君光辉形象的“背影”。但是,因为婚姻关系的存续,现任老婆也许会袒护。那么,想要完全了解一个男人的优缺点,最好再问问他的前妻,这才更全面!

在职员工,你问他:“咱们企业有什么管理漏洞?员工对企业哪里不满意?假如你是总经理要搞改革,你认为应该先改革什么事情重要又紧急?”答案一般都是顾左右而言她。但是你善待一个离职员工,临走前“一番挽留”,再设宴“送他上路”,雪夜围炉促膝长谈,虚心接受批评建议。感动之余,这个前员工也许就成了无间道的主角,娓娓道来,能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别让员工带着抱怨离开

笔者当年亲自主持并记录了一位业代的离职面谈,百分百口语记录。面谈对象为已在公司任职3年多即将离职的员工张三,由区域经理王李某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某负责面谈,根据反馈,离职原因如下。

* 办事处临时性报表太多,领导一拍脑袋就给我们布置一张报表,每天晚上填的时间太长,基本都要干到晚上9点才能下班。有的报表领导要求翻来覆去修改4次,累得没意义。还有一次我们把报表交上去后被内勤丢了,我们又加班突击填写到半夜。

* 来公司3年了,没有经过公司培训,也没有到总部参观过。感觉自己不是公司的正式工,是办事处临时工,干了3年的老员工待遇和新员工一样,没希望。

* 一个月赚2000多元,主管罚款动不动就几百元,上个月罚完款扣了保险,实际拿到手的不到800元,吃饭都不够,跟家里要钱感觉很没面子。

* 主管不尊重我们,上周六下了班,主管安排我加班解决一个客户投诉,我骑电动车去,好话说尽,问题解决了。但是电动车没电了,想直接回宿舍。主管却要求我必须回办事处向他汇报,我推着、踩着电动车跑回去已经快晚上10点了,心里难过。

* 某经销商往我们区域窜货的问题,反映多次解决不了,市场上价格已经砸乱了,过期货很多。我们出去拜访客户手里又没有给客户退换过期品的权利,又解决不了砸价问题,老被客户骂,无能为力。为这事,不但我不想干了,好几个人都在找新工作了。

* 我是A地的人,公司非要把我分到B地当业务代表。不能照顾家里,常年驻外,找对象的时间都没有,家里安排两次相亲我都因为加班没去成,我是女的,今年28了,再这么下去就耽误了。

与此同时,针对目前的问题,张三也给出相关建议:

* 报表应该是公司统一的,不能来一个主管就搞一套报表。我们每天除掉在途时间,真正卖货也就六个小时,但是早上晚上开会填表就要三四个小时。太没意思了,公司得管管。明确一下下班时间,哪怕是晚上8点下班,我们也有个盼头。我们虽然是集体办公集体住宿,但是也需要一点个人时间。

* 外面招聘的业代,特别想回总公司看看,逢年过节能领一点福利,我们虽然不是“总部的人”,也要有些晋升机会,这样才能感觉到我们是公司的人,别让我们觉得跟街上临时叫来的民工似的,大家会寒心的。

* 罚款太重,公司能不能实际调查统计一下,看着我们工资表上两三千,实际上我们被罚款之后到手的是多少?

* 我们当业务代表,有些事情无能为力,公司能不能帮我们把冲货问题解决了?还有,我们总不能自己掏腰包给终端客户换即期品啊!公司没有政策支持不行啊,这些问题不解决客户见了我们就骂,请公司解决。

* 我们能不能回原籍做业务,照顾家里也方便,在家吃饭,花的钱也少,这样的话我们的工资就够花了。

不知大家看到有何感想?我当时的感觉替这些孩子们心酸,惭愧各级经理官僚,为什么要闹到人员大量离职,不可收拾,才想起来“听听员工在说什么?”早干啥去了?

离职面谈不是个新鲜概念,但是有几个企业真正践行这件事?为什么大区经理离职有老总面谈,业代疾苦就没人问?这个业代说的话,对公司管理有帮助吗?

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惭愧,这个要离职的孩子,已经教给我们了。

* 统一公司报表体系,驻外主管增设表单要向总部报备。

* 统一驻外办事处最晚下班时间不超过晚上八点半,超时加班要向大区报备说明情况。

* 安排基层业代分批回总部培训参观、出台业代晋升制度、节假日生日福利、优秀业代旅游等。

* 人力资源部普查业代罚款后净收入,规定办事处主管对下级的罚款上限,不能以罚代管,办事处经理每月要上报自己的员工奖罚明细。

* 各办事处每月集中给大区提报市场遗留问题,大区向总部申请资源集中处理。对暂时不能处理的问题,要给业代明确处理期限;办事处张贴大区经理、销售老总的邮箱和手机号码,有问题随时可以向上反馈。

将员工离职面谈进行到底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话完全适合企业管理。团队的稳定,离职率是否正常,乃“企业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又该如何做好员工离职后续工作呢?

步骤1:当前离职率统计分析

人力资源部把前面没做的工作补上,统计前6个月各岗位离职率(一定要分岗位分类型统计,比如老员工、新员工、业代、主管等,岗位离职率高的类别才更具分析价值),向总经理作专题汇报。

步骤2:离职面谈,统计分析

尽可能联系前3个月离职的员工,做离职面谈,记录他们的离职原因,做图表统计分析(见图1),寻找造成离职的普遍原因,管理纠偏。

步骤3:离职率管理经验内部分享

找几个“下属离职率”最低和最高的主管,个别谈话,了解原因和经验,分别帮他解决问题和总结提炼,作为内部培训资料。

案例:以下为访谈的十位“下属离职率”最低的主管带团队经验。

* 薪资晋升要透明:给员工的工资奖罚,晋升评分,每个月都提前告诉他们标准和计算公式。他们自己能算出来应该拿多少钱,打多少分,能不能晋升。

* 有困难并肩作战:对困难的工作,比如铺新产品,加班对村级市场压货,等比较难比较累的活儿。主管一定和他们一起干,哪怕我只是陪着他们,他们也高兴。

* 解决困难要及时:办公室有个大黑板,业代出去碰到什么影响工作的遗留问题,直接往上写,主管立刻着手解决,啥时候解决,啥时候擦掉。

* 工作分上下,生活没大小,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我工作场合是主管,但是在宿舍里和员工一起睡架子床,不睡单间。洗碗拖地清洁等工作大家轮流值班,不搞特殊化。

* 下班时间不拖拉:首先尽量不要给员工安排不必要的报表;其次员工之所以下班晚,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自己在办公室磨磨蹭蹭,主管应在办公室里守着,催他们抓紧时间干活,早点下班。

* 新业代吃小灶:新业代来了,会把难跑的线路和片区分给老业代,让新业代去跑已经成熟的市场。新人承压能力小,刚来要给他“吃肉”,别上来就给他“啃骨头”,他容易崩溃。另外,新业代来,我都会指定一个老业代做“带班师傅”,手把手教他,帮他解决困难。如果3个月后新业代不离职,而且业务考试达标,“带班师傅”受奖励,反之,受处罚。

* 外地员工当地干:办事处招聘员工,尽量安排在他家庭所在地的城市,否则长期驻外,家里容易闹意见。如果因为工作关系要让员工驻外,我也会先让他征求家里意见。

* 眼界开阔看世界:公司搞个文艺晚会、竞聘主管岗位等,尽量帮员工报名,鼓励他们参加,要让员工感觉到他们是总公司的“正式工”,不是办事处的“临时工”。

* 离职之前必须面谈:每个员工离职的原因都必须掌握,也许问题解决了他就不离职了。至少我可以通过他的谈话,知道兄弟们在想什么,在为什么事情发愁并尽力解决。

步骤4:离职率统计监控

每个月人力资源部要分岗位统计离职率数字,上报总经理和相关部门。任何岗位月度和年累计离职率超过警戒线,要对总经理进行特别提示。月度经理会议上,公布各位经理得团队(当月/累计)离职率排名。请离职率最高的经理当众解释原因,请离职率低的经理分享经验。提炼总结成为《离职率管理经验分享快报》下发学习,并且不断升级更新形成内部教材。

步骤5:根据内部离职率管理经验形成管理制度

各位经理的离职率管理经验,有些可以推广复制的就立刻变成制度。如:

1.业代工作减负:统一公司报表体系,各级主管增设表单要向总部报备。驻外办事处最晚下班时间不超过晚上X点,超时加班要向大区报备说明情况。

2.业代收入保障:公司规定主管对员工的奖罚额度和奖罚细则,各办事依规定对业代奖罚并重,不能以罚代管。办事处每月上报自己的员工奖罚明细。所罚款项单独建立账目,作为对员工的奖励基金,在规定时间内再“奖出去”。

3.业代市场支持:各办事处建立“市场待解决问题看板”,业代有问题直接写上看板,主管解决。对暂不能处理的要给业代明确处理期限。

4.业代信息反馈渠道:各个办事处张贴大区经理、销售老总的邮箱和手机号码,有问题随时可以向上反馈。

5.新业代工作支持:主管级别以下员工,尽量本地化,避免长期驻外;“带班师傅”制度的推广等。

步骤6:空岗率统计

每个月人力资源部要统计各岗位缺编数字,上报总经理和相关部门知会。月度和年累计任何岗位缺编率超过警戒线,要对总经理进行特别提示,并制定人员招聘补充的排期时间表。

步骤7:建立离职面谈流程

业代离职必须经过“隔级领导”做离职面谈,并书面记录。人力资源部参加40%(具体数字和可行性各企业视情况而定)以上的离职面谈旁听;主管和主管以上级别必须100%回总部由销售总监离职面谈,人力资源部100%参加离职面谈旁听(具体数字和可行性各企业视情况而定);人力资源部每个月做员工当月/年累计离职原因统计图表分析,上报知会总经理及相关部门,对异常情况进行特别提示。

步骤8:内部职业发展机会

首先,企业内部职业发展机会不要出现“玻璃天花板效应”,各岗位分职称分级别,建立“宽带薪酬”体系。即使不能职位晋升,可以随着业绩表现和年资积累,晋升职称的同时晋升薪酬。

第10篇

关键词:职务晋升;职位晋升;程序公正性;交往公正性

一、职务晋升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企业职务晋升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选拔优秀人才,二是激励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企业从内部提拔优秀的员工到更高、更重要的岗位上,对员工或对企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来讲,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会认为这是企业对其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肯定与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职务晋升将带来员工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外部选择机会等。

对企业来讲,内部职务晋升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相对于其它激励措施(如货币激励),晋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的长期行为。晋升前企业需要对被晋升者进行长期的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进而鼓励组织成员的行为要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企业往往根据员工的短期业绩进行货币奖励。这种激励就主要是短期的激励,有可能驱使组织成员更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第二,企业从内部晋升优秀员工,能使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的员工受惠于企业发展的成果。相对于外部招聘,企业从内部提拔合适的人选更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第三,内部晋升的员工已经认同企业的价值观,熟知企业的运作,比外部招聘的员工有更强的适应性与融合性。第四,内部晋升不但让被晋升者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在更大的范围施展其才华,也给未晋升者或新来者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期望,使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感。

但是,企业把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职务晋升的等级是有限的。企业只能晋升少数员工,而不能象货币激励那样,同时奖励大多数人。第二,在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即使最优秀的人才,其晋升的次数也不可能很多。而企业对员工则可经常进行货币奖励。第三,由于晋升机会不多,同事之间会因为争取晋升而产生竞争,从而可能影响团队合作精神。第四,晋升具有激励与选拔管理人员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会存在冲突。奖励功能是对员工过去的优秀业绩进行奖励。选择管理人员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在现有岗位上业绩优秀的员工不一定适合、也不一定有兴趣做管理工作。典型的例子是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一定能当出色的经理。在现有岗位上有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人,不一定能胜任更高层的职务。但在晋升的激励下,被晋升者可能会不断要求晋升,直到最后到达力不从心的职位为止。而他(她)将会在这个力不从心的职位上完成其整个职业生涯。[2]

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晋升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为了晋升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收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特别是当员工认为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得到了晋升,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也升迁了,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时,他们就会认为企业违反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并重新评价与调整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包括降低对企业的心理承诺、增加离职的意向、寻找跳槽机会或者马上跳槽等。[3]

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晋升这一重要的激励措施,又尽可能减少只有少数人能晋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无法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的情况下,使大多数很不错的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保持敬业精神,是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坚持晋升公正性原则是发挥晋升激励作用,并消除晋升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二、组织公正性理论的发展

公正,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标准,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组织公正性(OrganizationalJustice)的研究文献中,公正(Justice)与公平(Fairness)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本文对公正与公平也不做区分。

最早研究公正性问题的是社会心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企业管理学术界开始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公正性问题。组织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或分配公正性(DistributiveJustice)、程序公正性(ProceduralJustice)与交往公正性(InteractiveJustice)三种类型。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企业决策结果的公正程度的评价;程序公正性是员工对产生决策结果的过程的公正程度的判断;交往公正性则涉及人际交往的方式的公正程度。

早期的公正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果公正性。结果公正性与利益或代价的分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最关心的决策结果包括业绩评估、工资与奖励分配、职务(职称)晋升、进修培训机会等。员工往往会将自己所得利益与所付代价(如工作负荷、承担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与工作的时间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对待。[4]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程序公正性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不但关心决策结果是否公正,而且非常关心决策过程的公正性。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员工认为企业的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即使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员工往往也会接受这些结果。程序公正性的基本原则包括

(1)管理人员根据准确客观的信息做出管理决策;

(2)管理人员不带个人偏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3)员工有权对涉及自身的管理决策发表意见与建议;

(4)管理人员应善意听取员工对决策结果提出的不同意见,做到有错必纠;

(5)企业各项决策应符合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程序公正性理论认为,人们重视程序公正性,是因为:(1)人们相信公正的决策程序会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4](2)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员工作为团队中成员的价值;[5](3)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情感与智力的尊重与赏识。[6]

1986年,贝斯(Bies)和莫格(Moag)提出了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人际交往中所感受的公正待遇的程度。交往公正性究竟是公正性的一个独立成分,还是包含在程序公正性中的一个子成分,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贝斯(Bies)等人认为,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方式。管理人员真诚、礼貌、平等地与员工交往,能够提高员工感觉中的交往公正性。交往公正性能体现管理人员对下属的尊重,有助于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7]

学术界对组织公正性的组成成分一直有不同观点。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和程序公正性,贝斯(Bies)和莫格(Moag)在1986年提出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之后,仍有许多学者认为交往公正性是程序公正性的子因素。Cropanzano在2001年的研究中认为:“三类公正性其实是同一类公正性”。笔者在2002年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组织公正性的三个组成成分进行确证性因子分析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都表明,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同属组织公正性的三个二阶因子。这说明,组织公正性划分为程序公正性、结果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是合理的。

同时,三类公正性既有区别,又显著相关,互相影响。但学术界对于三类公正性相互影响的方向则仍没有达成共识,一些理论分析也没有进行实证检验。从客观的角度看,公正的决策程序更有可能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而从主观的角度看,人们感觉的结果公正性也会影响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程序公正性的公平启发理论(FairnessHeuristicTheory)认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先后次序对人们感觉的公正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如果人们先得到决策程序的信息,后得到决策结果的信息,则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对总体公正性的影响将大于结果公正性,反之亦然。[8]因此,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是公正的,则他们更有可能认为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不公正,他们就会认真审视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并更倾向于认为决策程序不公正。交往公平性涉及决策程序与决策结果的全过程。决策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员工(或上下级之间)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程序公正性),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尊重员工,对待员工的态度是否诚实、平等(交往公正性)。即使在决策结果出来之后,或者决策结果已难以更改,如果管理人员能耐心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并进行合理的解释,也能提高员工感觉的结果公平性。因此,三类公正性的相互影响应该是双向的。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正性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与交往公正性是预测员工工作满意感、归属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科洛夫斯基等人认为,组织公正性会增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增加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9]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三类公正性的关系。

三、职务晋升决策中的公正性原则

1.员工对晋升结果公正性的判断

在职务晋升决策中,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晋升决策结果的公正感。结果公正感来自于员工认为合适的晋升人选是否最后得到了晋升。员工通过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候选人的能力与贡献进行比较形成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如果最终晋升的人选与员工心目中的人选一致,员工会认为晋升结果是公正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不公正的感觉。人们的公正感是通过对比形成的,而人们在进行对比时,往往有偏袒自我的倾向,即人们很容易高估了自己的投入(业绩、贡献、能力)而低估了他人的投入。公平感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如果结果对自己不利,人们就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相反,如果出现了对自己有利而不公平的结果,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负疚感,但不会努力消除这种不公平,而会寻找种种理由让这种情况在自己心中合理化,甚至会采用某种办法维持这种情况。[8]因此,一方面晋升成功的机会少,晋升的结果通常只有一个成功者;另一方面因为人们公平感的倾向性,当晋升结果公布时,多数未能晋升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2.晋升决策程序公正性的五个原则

程序公正性指人们感觉的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在内部晋升决策中,程序公正性应包括以下五个原则。

(1)公开性原则:在内部选拔前,管理人员应向员工公开选拔的标准与程序,如对业绩、技术、资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等。

(2)客观性原则:指决策者应准确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真实业绩与能力。

(3)一致性原则:选拔程序与规则对所有符合资格的员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袒与偏私,并保持规则的连续性。

(4)双向沟通原则:包括员工的发言权以及管理人员的解释。在选拔过程中员工应有权参与推选候选人,并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管理人员应倾听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向员工解释晋升的标准、程序与结果。

(5)结果可辩驳性原则:员工有机会向管理人员提出自己对晋升结果与决策程序的疑问或异议。[9]

如果决策有误,应该加以纠正。

程序公正性保证了晋升程序的公正、公平与公开。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公正的决策程序能使员工相信企业有健全的制度,相信领导的权力是正当合法的。这种健全的制度能降低员工感觉的职务晋升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感与归属感。3.交往公正性的内涵

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公平对待的程度。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的形式。例如,决策者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员工的意见,还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决策者是郑重地向员工解释选拔标准、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还是在别的场合中不得已地顺便做一些解释。交往公平很重要,它关系到员工是否有真正的发言权以及员工是否愿意发表真实的意见。管理人员在与员工的交往中是否诚恳、礼貌、平等都会影响员工发表意见的意愿与勇气。上级在交往过程中诚实平等地对待下属,表明了对下属的尊重,能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

四、坚持职务晋升公正原则的作用

1.晋升结果公正性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感晋升结果公正性简单来说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所谓合适的人就是被晋升者的管理能力、品德、贡献、个性等各方面都符合晋升职位的要求。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对于被晋升者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对其他员工也有长期的激励作用,能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期望,正确引导员工今后的行为。组织公正理论指出,结果公正性与员工对个人回报的满意度有关。个人的职业生涯往往只由几次晋升构成。公正的晋升结果能提高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满意度,晋升结果不公平则会增加员工的离职意向。􀀀

2.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晋升程序公正性是保证选拔人才质量的关键。程序公正性要求选拔程序公开、客观、接受监督,如果决策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发现,以有效防止非程序的、不合法的因素(如拉关系、拉选票、送礼行贿、造谣诬告等不正之风)干扰职务晋升过程,从而保证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被提拔到适当的岗位上。坚持职务晋升的程序公正性并不是要达到统一一致的决定,也不是要通过折衷调和每一个人的观点、需求和利益以赢得人们的支持。要实现程序公正,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要放弃他们在制订决策、规则、程序等方面的权力。程序公正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好的思路,而不介意这一思路是由很多人提出的,还是某个人提出的。因此,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性的重要途径。

3.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找到自己可遵循的晋升规律。公正的选拔程序可使每一个渴望晋升的员工理解企业对自己的期望,明白他想要晋升的岗位的选聘标准,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当它对人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时,就会诱发出强烈的行动动机,使人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员工从取得现在的岗位开始,就着眼于下一个职位的目标设计,并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同时使员工自觉地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4.程序公正性能消除或部分消除得不到晋升的员工的负面情绪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人们不仅十分重视决策结果,而且同样重视决策过程。不能如愿晋升的员工会寻找失败的原因。他们会审查整个选拔程序的公正程度,如果认为程序是不公正的,就可能加重他们的挫折感与愤怒的情绪。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只有当他认为晋升程序是公正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相信结果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使员工在选拔过程中有机会发表意见与建议,有机会向管理人员展示与解释自己的业绩与才能,从而增加了员工对决策过程的控制感与参与感,即使最后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也使员工对决策结果有较高的认同,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因此,如果决策体系是公正性的,无论人们在决策中获益或受损,都更可能接受决策结果并在今后工作中配合决策的实施。

5.交往公正性表明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晋升决策制度由企业来制定,并通过管理人员来落实与执行。程序公正性体现一个企业制度上的公正程度;交往公平性则体现企业内人际交往的公平程度。组织公正理论指出,员工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与行为。员工感觉的交往公平性会影响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合作精神与助人为乐的行为等。[10]晋升决策的结果往往使原来同级的同事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这种变化很容易破坏团队合作精神与原来的和睦气氛。管理人员不但应向员工解释决策过程与结果,倾听员工的意见,而且要在解释与倾听的过程中做到诚实、礼貌、平等、敏感,以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情感的尊重以及对员工智力的赏识。管理人员要让员工相信,尽管他们没能获得晋升,但他们仍然是企业里有价值的、受尊重的成员。管理人员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使员工对上下级关系有较高的评价并乐意维持这种关系,同时在心目中建立起对管理人员的对等承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与承诺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信任与承诺中,从而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与行为。反之,如果管理人员在与员工交往过程中不能做到诚实公正,就会引起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不满。这种不满同样也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不满上。

五、职务晋升作为激励措施应当重视的其它问题

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的员工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并且,企业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员工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因为较高的职位意味着较高的收入、更大的权力,如果业绩优秀又未能晋升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表彰与补偿,不但会极大地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对其他员工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员工士气低落。

企业应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不同的晋升阶梯,[11]以体现分配公平性。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却不合适晋升到管理岗位上,从而其价值与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与报偿,他(她)就会感觉不公平。企业应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工人等不同的人群制定多阶梯晋升制度。避免所有有才能的人拥挤在一条晋升阶梯上。另外,管理工作可能不符合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目标,他们并不想获得更高的行政职位,拥有更高的管理权力,如果硬是将他们推上管理岗位,一方面他们会因为无兴趣而干不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脱离了专业技术工作,使他们经过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能发挥作用。对企业来说,这种作法是用一个出色的专家换来了一个蹩脚的经理。多阶梯制度提供多条平等的升迁阶梯,一条是管理岗位的道路,另外几条是专业发展的道路。这种制度使没有管理兴趣或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专业技术阶梯上升迁,既保证了对他们的激励,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六、结论

晋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措施。晋升结果公正性能增加员工的职业满意度。保证企业内部选拔程序公正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晋升结果的公正性,真正符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一晋升目的。程序公正性还能消除或降低晋升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员工的不公平感与消极情绪,保持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晋升程序公正还能为未能晋升的员工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建立恰当的职业发展期望,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心理认同、敬业精神与忠诚感。管理人员在晋升决策过程中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改善上下级关系并倡导合作精神与互助行为。当然,坚持晋升决策的公正原则并不是正确发挥晋升激励作用的唯一措施。为每个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为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的员工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各类员工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企业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丽娟.企业职位晋升中的误区及改进.领导科学,1999,(9).

第11篇

关键词:警务技能;现状;分析;对策

当前监狱押犯成分日趋复杂,暴力、涉毒、涉黑罪犯比例日益增加,监狱罪犯打架、脱逃、袭警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监狱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监狱警察的警务技能是监狱警察行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素质,对确保监狱安全,维护监狱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司法部、部监狱局及各省监狱局都很重视监狱警察的警务技能训练,20__年出台监狱警察实用技能训练提要;20__年出台了岗位练兵要点;警察使用警械及枪支管理条例、监狱法、警察法中对警察警务技能的要求都有详尽规范。尽管如此,监狱警察的警务技能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就近几年浙江监狱警察警务技能训练考核状况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监狱警察警务技能现状

1.监狱警察警务技能基础较差

(1)警务技能合格率低。监狱系统警察警衔晋升中“凡晋必考”有警务技能训练和考核项目,笔者抽查了从20__年~20__年中九期警衔晋升的警务技能考核情况:

抽查项目体能合格率说明

司升司(三期)78%训练考核时间1天

司升督(三期)75%训练考核时间1天

督升督(三期)50%训练考核时间半天;每期有20名以上干警因病申请免考

监狱每年向社会招考公务员警察,招录公务员“凡进必考”,20__年浙江省监狱系统向社会招录124名监狱警察在上岗资格考试中有37名新警体能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0%。另外,监狱总局近年来每年都在浙江举办全国狱内侦查培训班,其中有射击科目的训练和考核,时间一天,在15米靶5发精度射击科目考核中,25环以上合格率不足25%,40环以上的优良率不足7%,有部分学员从来没摸过枪。因为技能熟练程度不够,训练时间短,考虑安全性因素,从20__年开始就取消了该项训练和考核。20__年乔司监狱防暴队在我院进行射击科目训练与考核,时间1天,实弹1600发,人员40人,64式手枪15米精射合格率50%;40环以上5人,优良率12.5%。

(2)投入不足。场地、器材投入不足,监狱缺少警务技能的练习场所和设备,如擒拿技能练习需场所和安全保护垫子,岗位练兵警务技能训练科目中有枪支和警械具考核要求,但目前很多监狱都是刀枪入库,有些监狱因枪支弹药长久不用损坏严重,锈迹斑斑。射击科目由于场地缺少,安全性要求高很难开展训练。制度建设不足,警务技能训练方案和制度缺乏完整性和延续性,具体涉及到人、材、物,如教官产生机制、民警体能和技能训练时间保证、教材选用机制、场地建设、资金投入;另外,训练的目标、考核方案、效果评价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3)缺少专职人员。监狱系统警务技能训练和岗位练兵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职能部门是政治处,但目前职能部门并没有因为职能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专门人员和机构,很多情况是临时组建练兵办公室,缺少专人管理和训练,缺乏长效机制。

2.监狱警察警务技能针对性不强

当前监狱警察警务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大练兵形式,以年龄段分类考核相关科目;另一类是以警衔培训为主,分为升司、司升司、司升督、督升督、督升监培训,在此基础上再以年龄段分类,进行同一科目的考核,没有考虑监狱警察的岗位、职业的要素,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类型的警务技能训练和考核方案,如监狱领导岗位、基层干警、监狱防暴队、狱侦警察等在工作中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暴力突发事件的危险程度不一样,采取措施也不同。

3.监狱警察警务技能实用性欠缺

监狱警察警务技能训练内容目前主要以队列、体能、擒敌拳、警械具使用为主,基层监狱警察普遍反应警务技能很重要,但不实用,如擒敌拳套路在实战中不能运用,射击次数少且只练精度射击。监狱有处置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但演练时间少,很多预案作为上级交待的任务锁在办公桌里。监狱警察的战斗力明显不高,暴力突发事件中监狱警察受伤、牺牲现象严重。如浙江第五监狱罪犯徐光伍袭警案件,湖南郴州监狱罪犯邓勇凶杀案,福建闽西监狱罪犯李炳杀警劫车脱逃案等。

二、监狱警察警务技能要素分析

分析和了解警务技能的执法要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警务技能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1.强制性要素

警务技能强制性要素主要表现在当罪犯使用暴力行为,严重破坏监规监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采用强有力措施控制罪犯,阻止罪犯继续实施犯罪,具有暴力性。警察使用强制性手段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是警察的职务行为,受法律保护。警察运用强制力手段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战术。

2.安全性要素

监狱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使用警务技能要考虑安全要素,要考虑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如使用电警棍要考虑电击部位,是否会被抢夺和对罪犯造成生命危险;找罪犯个别谈话考虑对方是否袭警及应对措施,是否能安全有效控制罪犯劳动现场的突况,进监、出监是否进行安全检查,追抓逃犯的技、战术处置等。

3.合法性要素

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使用警务技能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要熟悉人民警察法、监狱法、警察使用警械和枪支管理条理中关于警务技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防止执法过当,如使用警绳捆绑罪犯强度过大和长时间捆绑造成肌肉组织坏死;禁闭时间过长;没有把握射击条件就开枪射击;也要防止执法不为,如罪犯暴力袭警时,不能采用合理的防卫手段;罪犯打架斗殴没及时制止;罪犯进出劳动现场没有按规定搜身等。

4.程序性要素

警务技能在处置暴力性的突发事件中应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如处突事件中收集和分析情报——方案制定——行动实施——反馈信息——调整计划——调整行动,指挥员及时掌握情况,正确、有效的指挥,战斗员训练有素的现场处置,能及时控制事件的发展,降低损失程度。程序性要素要求警察有熟练的技战术技能,严明的组织纪律,系统的全局观念,同时,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有勇敢、顽强、机敏的战斗作风和互助、协调的配合能力。

三、监狱警察警务技能发展对策

对监狱警务技能执法要素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监管安全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警务技能人才。针对目前监狱民警警务技能素质参差不齐,实用性不强,训练水平不高,场地器材不足等情况,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警务技能基础建设

(1)制度建设。监狱民警的警务技能素质

是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监狱警察战斗力的重要表现。监狱应建立警察作训部门,从制度着手规划警务技能训练内容和考核大纲,把警务技能考核纳入干警年度工作考核,作为民警职务晋升的一个指标。

(2)基地建设。监狱应增加经费投入,建设警察作训基地,配备管理人员,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建立民警体能和技能状况的档案资料。

(3)师资教材建设。监狱应根据监所具体情况挑选实践经验丰富且有一定阅历的民警作小教员,经过培训,增加其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能不断归纳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找出其规律,编写切合监狱实际情况的案例教材作培训内容。

2.制定警务技能考评指标体系

评价监狱干警警务技能掌握情况,须有一套指标考评体系;警务技能的考核必须从实战出发,从岗位出发,分等级、分项目实施,从初任警员到警司、警督、警监都应有不同培训内容。对体能和技能应量化考核指标,对突发事件处置应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有评判的标准,有清淅的责任界限。下面列出的是基层单位监狱警察(每天都面对罪犯)在晋职培训过程中的体能、技能和战术的训练内容和指标。

内容项目

等级训练内容

与训练种类对应体能技能战术

一级晋升训练

(督升监)各监狱领导及同层次民警选用选用大型公共事件的组织指挥与处置、暴狱事件的组织指挥与处置

二级晋升训练

(司升督)各监区领导及同层次民警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根据年龄段对应)车辆驾驶、各种警械具使用、各类警用枪支使用、泅渡救生小型监狱平暴事件处置、监狱抓追逃犯事件处置、搜监处置

三级晋升训练

(员升司)各分监区领导及同层次民警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根据年龄段对应)防卫技术(高级)、射击(应用射击,高级)、攀登、手语联络、现场急救(高级)罪犯打架事件处置、罪犯群殴事件处置、罪犯哄闹监区事件处置、罪犯行凶事件处置

四级初任训练

(首次授衔)基层民警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根据年龄段对应)队列指挥、防卫技术、射击(应用射击初击)、械具使用、通信联络、现场急救(初级)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罪犯自残自伤事件、罪犯自杀事件、罪犯公开对抗事件、罪犯袭警事件、罪犯劫持人质事件注:1.训练内容中,技能项目可以根据监狱实际情况和培训时间选择。

2.监狱文职人员(基本与罪犯不接触)可以降低标准。

3.监狱防暴队员训练应追加技能训练项目。

3.警务技能训练的持续发展机制

(1)警务技能训练经常化

提高警务技能素质不仅是监狱民警工作的需要,更是监管安全保障的需要;警务技能训练要有完整的训练体系,更需充裕的时间来保证,把警务技能训练纳入工作范畴,使警务技能训练经常化,必将提高监狱民警的战斗力,对保证监狱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2)警务技能训练科学化

警务技能训练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从警察的训练理念到技术装备,从训练内容到手段方法,都随着新知识、新材料的发明而不断更新变化,警务技能训练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作指导,在训练中运用先进的方法,学会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结合工作,应用实战。

第12篇

【关键词】公务员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管理

《国家公务员法》修改后的“双梯制”晋升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缩小了“当官”和“不当官”公务员之间的待遇差别,使公务员可以有较大的自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改变公务员职业发展的被动局面,提高我国的行政效率,促进公务员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将成为政府管理者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

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个人或管理部门的职业历程设计、职业发展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包含职业生涯决策、设计和开发。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公务员职业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也是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挖掘公务员工作潜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推进公务员职业生涯计划的系统发展,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我国的行政效率和提升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管理部门转换职能,强化服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冲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中只关注控制与使用人的行为模式,从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调整出发,认识到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在一定的管理部门环境中会受到影响其潜在,在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多方配合,从公务员自我探索、管理部门工作环境和目标等方面入手,针对性地制定人员培养与开发计划,长期性地分阶段分解培训目标,提供有利于公务员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职级或职数等方面全面规划,进一步提高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

有利于公务员挖掘潜能,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是公务员本人在其工作经历中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自我角色定位,使公务员能够客观地评价自身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防范职业倦怠和职业危机,同时也可以避免管理部门出现离职率高、人才流失等现象。而管理部门指导和参与公务员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可以较好地帮助公务员促进自我认知,明确工作环境特性与自我角色定位,有效地调整自我,从而使双方资源得到有机整合,达到双赢。

有助于公务员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良性流动。在管理部门的能力方向匹配过程中,公务员的主动探索,不仅可以高效率地完成管理部门的目标,更可以让公务员自身在探索中明确定位,获得价值感和心理满足感。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可以对未来公务员的数量和种类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为管理部门判断人才的来源、使用发展、培养方式等提供重要的依据,保证管理部门和个人都可以取长补短,量才使用。

有助于促进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管理部门和公务员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在探索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和长远发展让公务员有了心灵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公务员的生涯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管理部门的发展,提高其行政工作效率。在匹配过程中,双方通过有效沟通,可以增强彼此的信任,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管理部门氛围,建立团结协作的团队,形成合理梯队,从而提高公务员人力资本的贡献率。

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个人和管理部门观念守旧,忽视职业生涯规划。长期以来,公务员被认为是“旱涝保收”的职业。虽然近年来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在内部引进竞争机制、淘汰机制,但在实际中“无过即有功”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许多公务员对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缺乏积极性。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事管理等同于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更注重公务员的人职匹配,或只注重公务员在岗位中的使用与管理,对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未有长远规划,更谈不上专业性。

管理部门职业梯过窄,缺乏多元化的职业路径。职业梯是决定管理部门内部人员晋升的不同条件、方式和程序的政策组合,可以显示出晋升机会的多少,如何去争取,从而为那些渴望获得内部晋升的公务员指明努力方向,提供平等竞争的机制。根据管理部门和工作需要不同,职业梯可宽可窄,公务员在多个职能部门、多个工作环境轮换工作的职业梯是宽职业梯,反之,则是窄职业梯。《国家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务员的职业通道,但公务员分类制度主要还是行政职务范围内的划分,这不利于公务员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

管理部门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化培训。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培训,一般是仅限于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类型的划分、培训方法的运用、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效果的评估等主要内容,在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规定上的原则性和操作上的粗放型状态。而在公务员的成长中,培训形式化、培训方法呆板化、培训效果格式化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使公务员在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针对公务员的个性特点和工作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促进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是当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完善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

政府转变观念,健全职业生涯管理配套体系。当今社会,职业对于一个人来说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完善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政府管理部门需要遵循“人尽其才”和“人岗匹配”的原则,使管理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引进人才心理测评体系,建立公务员职业发展信息系统,通过问卷、面谈、讲授等多种形式,帮助公务员对自我的心理特质、个性特点、价值体系等进行探索,也可以由管理部门的领导者、部门主管和职业研究专家组成团队定期为公务员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咨询,为公务员量身打造一套适合其发展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健全职业生涯管理配套体系,实行公务员分级分类管理,打通人才培训培养的通道,实现公务员自我提升和工作发展的双赢目标。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促进公务员自我教育管理。行政文化是公务员在工作实践与工作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被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影响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因素。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能够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协调公务员与行政系统及整个行政环境的关系。因此,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树立公务员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加大竞争、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实施力度,有助于使公务员认识到职业发展是职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公务员需要尽早转变“铁饭碗”等传统观念,进一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促进自我发展。同时,在工作经验积累中形成正确的职业锚,不断进行自我认知探索,分析自我价值体系,处理好自我发展和工作目标、个人发展与家庭发展的关系,确定出既适合自己又符合组织整体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公务员个人发展和管理目标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