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班级管理

德育班级管理

时间:2023-01-21 10:3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班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班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渗透

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中长期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成的,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模仿力较强,而且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道德理念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很多消极的理念都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班级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受到良好的德育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

一、打造特色班级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一些纪律和卫生方面的评比活动,提高和改观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在评比中,学生才能积极开展班级活动,以获得活拥氖だ。在班级管理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宿舍卫生的评比活动,每天早上我都带领卫生班长去各宿舍进行检查,并对当天的卫生情况进行打分,并在周末进行公布,选出优秀的宿舍,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维护和打扫每天的宿舍卫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多方面地了解和关心学生,走近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对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每个人都会犯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这时教师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给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影响,从而自觉改正。这就要求我们要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如有一位学生特别顽皮,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各科教师都批评他,在了解情况后,笔者针对此学生进行了开导和教育,在经过一个月的思想教育,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三、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小学的一个特点,他们的学习最初是从模仿家长的行为开始的,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的德育首先要从家长做起,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使家长自主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因此,在家长会上,笔者给家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以身作则,凡事要求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家长一定不能做。这样给孩子在家庭中树立起学习的好榜样,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德育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受到良好的德育影响,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德育的重要方式。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感受德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如在植树节时,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植树;在清明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星期天组织学生去公园进行捡垃圾的活动。这样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实现德育的目的,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

五、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特别是小学生,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们继续努力的强大动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他们的良好行为和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能够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热情,更好地遵守行为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91-02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正处于道德观形成时期的初中生,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主题班会、以身作则和营造环境等几种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去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下面谈一下本人的具体操作:

一、活动熏陶感染,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可是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绝好机会。在活动学生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投身于活动中感受活动给学生带来乐趣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熏陶。例如学校经常举办的运动会、升国旗、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操自然会得到陶冶,思想也会产生更高的认识。在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不必有太多的语言,便会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运动会上学生们都会努力地为班集体争得荣誉,这是学生们共同的目标,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赛场上他们会表现出努力、拼搏的斗志;赛场下他们会进行合作交流,牢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还有在升国旗的时候,当国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奏响,这对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次震撼,伴随着国歌学生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过去。感受到烈士们为国捐躯、奋勇杀敌的无畏,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勇敢。再加上学生或教师的国旗下讲话,学生的精神会倍受鼓舞,爱国思想会变得更加浓郁。班主任在活动后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热爱祖国,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品质。

二、主题班会说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思想道路上的主要引路者和指导者,班会就是班主任的舞台。在这里班主任教师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魅力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在每一个学期,班主任教师可以分主题把每一次班会开的有声有色,既让学生兴高采烈,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道德教育。班主任教师可以把主题班会分为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勤学、遵守礼仪、弘扬民族精神、自省、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等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班主任的班会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相声、小品、歌曲、表演等学生喜爱的形式都是可以在这里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身教重于言教,树立榜样让学生遵纪守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教师处世待人以及工作态度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处处都应该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班主任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了,班主任教师应该能够利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从班主任教师身上学到深刻的道德教育。班主任教师就是学生最直观、最鲜活的典范。在工作上班主任教师应该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追求真理;在生活中应该关爱学生,用亲切、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上应该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勇于拼搏带领学生一起走向知识的彼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法为鉴,可以晓规则”班主任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给学生制定出明确的班级规则,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用这些规则去约束和要求自己。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不抽烟喝酒、不沉迷于网络、不旷课、不偷窃、不与同学打架……班主任教师要明确什么事情是学生可以做的,什么事情学生不可以做。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心态的稳定,对道德的无上追求,维护班级的稳定。

四、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拥有良好心理品质

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可以犹如身临其境、引生入胜,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在道德教育情境的设置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与创设情境,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动起来,思考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让学生互动起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入杯中。开始,跳蚤一下子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子上面盖了一个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是碰了几次盖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讲完故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跳蚤还能跳出杯子吗?为什么?学生通过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会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的方式思考出跳蚤失去了自信,跳不出杯子了。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就可以展开对于学生的自信心的教育。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开阔视野,放宽思路,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道德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班主任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说教感染学生,用行动感化学生,用实践感动学生,使学生可以耳濡目染地接受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在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小学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非常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班级课堂的德育教学,进而充分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以及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等,有效加强自身行为规范,注重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

一、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培养学生德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仅仅只是认为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导致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德育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开展。同时,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班主任由于受到传统班级管理的影响,对于班级上面的一些管理方式依旧比较保守,只是遵循德育教育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并没有真真切切落实到各个同学来进行德育教学。这就非常不利于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内容学生在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虽然在课堂教学当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教学知识和内容,也不乏存在一些道德感情的培养以及道德意志的磨练和实践,但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当中,对于这些方面的德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点,而且班主任也无法有效地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班级同学进行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有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使得学生对德育的学习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许多班主任仅仅只是将德育教学生活化和表面化,只是将课本当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根据自己本身所了解的一些大道理以及经验来进行传授。这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心理年龄严重不符。这就对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理念形成了阻碍[1]。

(三)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不足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素养比较低,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多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逐渐忽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这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德育教学作为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来影响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当起到一个先锋模范作用。而且,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日常行为养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模仿班主任的优秀品质,进而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另外,班主任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学的领导者和实施者,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要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和行为举止,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逐渐地将德育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通过这种长时间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这样,教师也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及时转变德育教学的理念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当中,要及时确立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有效转变或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结合新时展的要求,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综合性人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教学效率的提高[2]。不仅如此,班主任在课堂上还应当明确自身对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进一步结合自己班级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设计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此外,在课堂之外,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班主任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修正和改善,促进学生德育理念的形成。同时,班主任通过这种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能够逐步了解学生的成长和生活背景,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三)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确立德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帮助班主任找到前进的方向,但在设计德育教学目标的时候,还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针对每个班级不同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德育教学的目标进行调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工作当中,班主任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就要求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重视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德育教学理念,不断地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较强的问题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四)对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和鼓励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励作用。学生也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进而努力地进行课堂学习。而且,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和表扬,对于他们来说,也能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于那些学习当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进而使得这些受到班主任表扬的学生做得更好,在课堂上也能够及时带动其他的学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3]。不仅如此,在上课之前,如果一些学生在上课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班主任也不能急着去批评学生,而是要找到一些良好的解决办法,对他们进行表扬。尤其是在课堂上,对于准备比较充分,而且上课坐得端正的学生,班主任就要大力支持和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表扬这些做得好的学生的同时,对于那些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也能起到一种带动的作用,进而使得这些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班主任不断地通过这种赏识教育的方式,给予学生过多的表扬和鼓励,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同时,这样也能促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有效融入德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第4篇

1.缺乏德育的班级管理目标

当前一些初中班级管理仍旧是以学生的智力教育为中心,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以及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没有将德育全面纳入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中对德育方面的考核内容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系统培养。

2.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

有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以及班级活动是否积极参加等显性环节。而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及时排遣和调节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忽略了德育方式与方法的改进

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硬性管理“”强制性管理”方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等因素,德育的方法过于单一,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艺术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班主任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相应的影响。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以良好的师德、深厚的理论、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多进行关心和爱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出现异议时,要真正能放低身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个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德育形象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情感激励,拓宽德育渠道

善于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情感特点,加强情感教育手段的合理应用,形成对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效激励,这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为了有效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特征和“闪光点”,然后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让学生的个性特质得以充分展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巨大动力。

3.刚柔相济,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如果班主任一味采取强制性的硬性管理手段,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多采取一些“柔性”管理手段,做到德育工作中的刚柔相济和艺术化处理,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反思和主动进步的机会,激发出初中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无疑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也更有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4.活跃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

第5篇

【关键词】低年级;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前言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与重要的思想品德。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意识较弱,因此就需要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交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做人的基本准则,将书本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品德等内容巧妙的融合到一起,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过于表面化。有部分教育者表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大,只需要在课堂中一带而过即可。这些教育者会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投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个人习惯上,认为只要让他们学习好书本知识,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班级中用于宣传思想品德的黑板画与光荣角等反而成为了应付了事的装饰,学生只要根据主题去自由发挥即可,教育者一般不会再根据内容来展开更深层次的讲解。

2.德育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如今,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教育者也在紧跟住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然而,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引导,经常会出现“教育者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前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此外,还有一些教育者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推崇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只会让学生去机械的复述和背诵课本中的知识,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将思想品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长此以往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心理。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1.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与进步的目标,他们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都对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因此作为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来说,他们必须要做到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三观正直的学习榜样。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动不动就发脾气,怎样能够让学生懂得讲礼貌呢?如果老师在吃饭之前都做不到洗手,那么又怎样让学生懂得讲卫生呢?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小学低年级老师需要从如下几点来着手改进:首先,选择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服装;其次,按时上课,不因个人原因随便迟到;再次,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对待他人;最后,不要随便放大学生的错误,给他们足够多的改正机会。

2.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养成,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懂得怎样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来与他人相处,进而达到寓教于境的作用。教育者可以借此主题来设计一个相对真实的活动情境:在课桌到门口之间放置一些障碍物,将学生的眼睛蒙上后,让他们在不依赖任何人的帮助下去走到门口,而后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盲人在生活当中的诸多不便,从而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替被人着想的良好习惯。

3.用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其健康成长营造鼓励氛围。爱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小学低年级教育者需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让他们懂得正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才能够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的亲密情感,从而获得学生的爱戴。相较于严厉的批评与一次又一次的说教来看,用感情来营造出来的鼓励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去懂得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需要去不断的提升自我,要将自己同学生置于相同的地位中,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与学习需求,争取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首先,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与学生谈心,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同学生之间交流彼此的想法与信息;其次,教育者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还要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触自己,从而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最后,教育者还还要多多称赞学生,即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错误,教育者也不应该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和态度来批评他们,而是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教育者需要勇于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积极的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6篇

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活动,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如何增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实效性,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教育。德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团体全面发展,共建平等、和谐、积极进取的班集体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发挥学校团队、班级等组织的优势,结合家庭、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创设德育氛围,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诱导心理体验,激活内驱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知识丰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人格健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发展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德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二是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思想意识不够健全,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三是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四是追求物质享受,不务实,说得多,做得少;五是爱说谎,爱强调客观理由,不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诚实守信观念较差;六是爱慕虚荣,逆反心理强;七是善恶、美丑,好坏不分,组织纪律性不强;八是意志品质薄弱,独立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1、必须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念,倾注爱心,以行导行。人生下来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是由于后天各方面的影响才出现了不同差异。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很强。只要耐心教育,都是可以教育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提倡人性化的德育教育,若只采取说教,指责是很难以凑效的。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美的、真的、善的东西以学生最喜欢的形式教给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管用那一种方式,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受教育着乐于接受。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主题不变,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心活动,德育教育也需要用爱心去做,任何简单粗暴,填鸭式,说教式,板着面孔呆板的教育方式 ,虽然暂时有效,但达不到对学生的长远教育目的。我们的教育是为了“管”学生,但管的目的是为了管“活”,而不是管“死”,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注重德育思维和德育创新,充分利用德育资源,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处处、事事、人人都是德育环境,校领导、各处室、班主任、各科教师以及其他一些部门的人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同时社会、家庭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课堂依然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依然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课堂管理由“管”到“理”,由“管”到“不管”,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最好途径。德育教育也应该立法立规,用统一的要求去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与时俱进地进行德育教育,严格、依法、规范、公平、精细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等新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起来,做到管理育人,才会相得益彰,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教师更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实现由权利向服务意识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形成教育的亲和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和服务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健康是关系一个人未来生活质量和未来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当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开展心理健康研究,找出一条适合本地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创出一条心育、德育和课堂教学管理协同发展的教育新路来,从而为德育教育的发展、良好班风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美好的环境。劳动对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现行的学校教育几乎省略了这一环节,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尤为严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在校在家认真学习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注重孩子的劳动教育和服务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这一块几乎是空白,结果学生中懒惰、自私、冷漠、贪图享受几乎成了通病。而劳动和服务教育要学生通过在适当的劳动和对他人的服务与管理中体味人生的感受,在为他人的服务中学会关心,在参与服务中学会自我改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5、寓德育于班级管理之中。在德育工作中,要认真细致地抓好细小工作。作为班主任要长期、耐心、有计划地抓好集体荣誉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加强班级凝聚力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思想,使同学们能团结一心,积极上进,共同维护班集体的形象和荣誉。抓好德育契机,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其次,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导向和行为榜样都是无声的语言,学生在这种导向和群体的氛围中,会自觉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趋向于一致,如果哪位同学不断违规,他就会遭到同学的排斥和孤立,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改正。第三,结合实践因势利导。在德育工作中,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注意克服枯燥乏味的说教,增强德育的“趣味性”,把严肃的德育寓于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只要因势利导把他们引导到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中去,德育教育就会产生实效。开展德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安排要系统化,开展工作要特色化。第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在工作中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更应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加以关心和帮助,设法让他们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关爱中找回失落的自我,真正做到自尊、自律和自强。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只不过是一根“生锈的针”,只要教师用心去磨,他们也会发亮。所以班主任一要有“爱”心;二要持之以恒;三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第7篇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小学教育

小学是学生人生的启蒙阶段,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小学时期学生还是懵懂的,他们受到的教育对他们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小学时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弱,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对班主任有着极大的信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就会十分明显。班主任应该积极履行“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不只是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很多时候,做好人比读好书更难,在追求素质教育和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今天,班主任要学会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从而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一、关爱学生

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也较为敏感,需要班主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不仅要担任教授知识的工作,更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做好家访与和学生单独交流的工作,只有对学生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和困难生,老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心灵往往更加脆弱和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关怀。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渐接受正确的德育观念。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可以过于直接,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运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提出对学生的批评。在学生做了正确的事情时,老师要对他们进行表扬,然后再将德育渗透到这种表扬中,让学生认识到是非与对错。总之,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运用灵活而具有艺术性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合理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只靠口头上的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可能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老师要将德育工作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践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爱心月月捐让”的活动,让学生每个月捐出一块钱,然后积少成多,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知道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获得快乐。班主任还应该多开展德育主题的主题班会,例如开展“爱心义卖”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饰品、手工艺品,然后去义卖,将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学生;还可以开展以“爱护唯一的地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去校内和学校周边捡垃圾、植树,让他们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班主任一定切忌空谈,而是要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从而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种结合实际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会更加有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就会取得怎样的发展。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环境,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有好的发展,形成好的思想品德。老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班级里的事务,主动为班级作出贡献。老师还要教育学生乐于助人,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要给他们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级风气是一个班级精神的体现,一个好的班级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学形成优秀的品德。班主任还要和学生的家长密切联系,让家长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学到优秀的品质。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对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而育人应该处于一个比教书更加重要的位置。小学时期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开始成型的时期,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对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更要将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不断进步,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彩琴.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教育科学,2014(11).

第8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1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1.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2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2.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2.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3]刘雁春.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4:62-64.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9-01

学校不仅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崇高使命,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能够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受到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再加上长期饱受父母长辈的溺爱,难以接受批评和指责,所以班级管理的效果普遍较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使其主动要求进步,以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好胜心和自尊心较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爱出风头,好大喜功,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接受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但是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经常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而不自知,往往树立了反面典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明晰是非对错,善恶美丑,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值得学习,哪些行为必须遏止。具体而言,榜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举止适宜得当,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从学生中挑选优秀代表,宣传班级中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向这些先进分子学习。与教师的高高在上不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难免会存在攀比心理,教师要将这种心理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二、创设有效的德育情境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学习的知识和道理大多来自于生活实践,最终也需要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而小学生的阅历有限,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遇到未知事物时他们通常不知该如何对待和处理,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举止。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实体验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真正的有所领悟。比如说以前学生在看到残障人士时难免会流露出好奇和厌恶的表情,这对残障人士的心理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可是学生无法体验到这种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残疾人,比如单手穿衣服、系鞋带,闭着眼睛找东西,坐轮椅出行等等。刚开始学生会觉得有趣,渐渐的学生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们会感到恐慌和害怕,在表演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松了一口气。此时他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也会发自内心的同情他们,并伸出援助之手,尽其所能的帮助他人。通过这种情境教育学生学会了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可以挑选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讲故事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例如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给学生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以孔融为榜样,懂得谦让,还给学生讲孙敬修的故事,告诫学生尊老爱幼,让学生学会如何才能做一个好人。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比如过节放鞭炮因为方法不当而造成的烧伤事故,以此让学生引以为戒,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四、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运用鼓励和表扬的话语,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了再次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会更努力的按教师的话去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教师面前。例如,在每节课开始前,对于那些早早将课本准备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可以给他们每人发一朵小红花,这样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那些吵嚷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得到小红花的几位同学当做自己的目标,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严格要求自己,从而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德育教育不仅意味着教师要以德服人,以法治人,更要使其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这需要广大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德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班主任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紧抓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初级阶段的教育密切相关。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与渗透形成的,主要体现在每一节课、每一种活动、每一件小事中。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首先,要加强课内常规要求,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班主任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一抓到底,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建立学生轮换值日的制度,逐渐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其三,要明确每日常规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举止。要求学生在校内校外做到礼貌待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树立学生身边榜样,潜移默化开展德育

榜样的作用,特别是身边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使其在班级范围内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班干部不但是班级中的带头人,也是代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中间人,很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榜样效应,因此,只有加强班干部的自身能力,端正班干部的言行举止,才能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班级风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潜移默化的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此外,要想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也需要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自己,在形成良好班级风貌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教学中,主题班会往往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有时甚至会成为教师的辅导课,所以取得的教育效果比较微弱。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主题班会教育,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主题,不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可以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当班主任拟好相应的主题之后,要认真收集相关的影视资料,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试听感知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惊涛骇浪》《绿色钱包》《离开雷锋的日子》《地道战》《雷锋》《鸡毛信》等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再如,可以确定保护环境主题,比如《保护绿色家园》,我们班主任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环保的图片和文章制作PPT课件,带领学生感受碧水蓝天的美丽,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环境的想法,在教育的感染下,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保护环境,班级的卫生也因为同学们的变化而焕然一新。

四、加强校内外的联系,利用校外渗透德育

除了校内教育外,我们还要将校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灵活采用教育方式,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实现校外的渗透,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会快乐的同时将知识掌握起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德育教育的进展。例如,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比如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等,这些反面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对道德准则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德育教育要不失时机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此外,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普及正确的教育思想,传授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及时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全面提高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能力。

总之,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和栋梁,我们班主任要发挥自身作用,采用正确且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们指引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获得长远的发展,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作者:吕丕春 孙 有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彭家小学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观;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6-02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观调查分析

当前的中职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信息高速发展、改革全面深化的特殊时期,他们一方面追求独立,思想前卫,个性张扬,喜欢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叛逆性,另一方面,他们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里,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通过我校的一次调查问卷发现,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职业道德观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具有显著的自我独立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的浇灌,更加关注课外和自我能力的培养;敢于评价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重视个人价值,发挥个人专长和作用;自我权利保障意识增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处理应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务。但其中也不乏幼稚、片面和消极的做法,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不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其二,超过半数的学生心态不稳定,对就业前景和人生前途比较悲观,他们不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所学专业,认为中职教育不正规,与大学生比起来感觉“低人一等”。此外,中职生的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表现在自私任性、集体观念淡薄、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方面。其三,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个人特长突出,富有创造性。

二、立足学情,树立中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观

1.提高职业认识,培养职业情感。职业认识也称职业价值观,中职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为社会做贡献。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更新其就业观念。同时,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走工学结合道路,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通过企业文化,学生对企业和学校的凝聚力以及归属感可以得到加强。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双向互动,将这样的职业价值观内化,实现从内容向过程、从认知向评价的转变,使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上升到情感认同的程度。据一份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入职新鲜感对促进低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情感具有显著效果,并且随着低频次社会实践的增多,职业情感不断加强;职业倦怠感阻碍中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效能感可以显著促进高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积极职业情感的塑造。结合不同程度社会实践对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的影响和作用,社会实践应当纳入“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社会实践“中频次阶段”学生职业情感降低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使命、人生价值探讨,指导人际沟通技巧,鼓励挫折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锻炼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目前中职教学虽然一直都致力于强化实践教学的分量,注重学生显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习得,却有意无意淡化甚至漠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严谨态度,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职场文化和职场规则不了解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逐渐被提上日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最终实现其职业理想。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工作严谨意识以及职业责任感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探索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将职业意识培养融汇其中。

据我校的一份关于职业理想的调查问卷显示,许多学生对职场和自身都缺乏了解――34%的学生只了解1~2种职业,了解6~10种职业,甚至更多的学生不超过10%;当问及是否考虑过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时,22.5%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50%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偶尔考虑,只有25%的学生回答会经常考虑;此外,33.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18%的学生认为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自己了解不多,而在预计工资待遇时(起始工资),学生们的选择都偏高,70%以上的学生预计在3000以上。由此可见,学生们的职业理想还是很模糊的。对此,中职院校应当构建以职业理想为核心的中职人文教育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通过具体的职业理想引导和实施“人文教育”,例如,通过“职业理想”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人文学科的强化,帮助学生形成最高层次的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一言概之,就是将职业理想逐步贯穿于人文教育体系的每个环节。

3.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执业行为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中职院校应当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结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行为习惯养成规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体系,将学生的一般行为习惯与职业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其次,要建立中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训练模式,将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成三个阶段:一年级的职场认知、二年级的职场体验和三年级的职场实践。在每个阶段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职业行为规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职场行为训练项目,以乐观自信的职业心态习惯接纳任务,以创新的职业思维习惯分析项目及设计自我,以严格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完成项目。最后,要创新开发职业行为习惯训练的校内外平台,包括校内的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校外的社会活动实践和校企实习基地,通过各种校内外平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安全规范操作规程,促进学生职业思维、职业心态和职业行为的各项任务。

总之,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需要教师和学校联系学生实际,立足学情,树立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并通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促进其职业道德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肖树伟.试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现代交际,2011,(3).

[2]罗玉琳.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与职业情感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3).

第12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班级管理;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

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的重要使命,可谓任重道远,积极稳妥的细化学校德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一、当前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相脱节

当前,技工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的教学特点,德育课程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化,缺少对德育目标实施的针对性,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模糊不清,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在技工学校中没有管理者愿意对德育工作做深入的工作,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工作,偏离了技工学校要求,造成了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的脱节。

(二)德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相脱节

技工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只是口头上的单一宣传,肆意夸大德育教育内容,学生在社会上听到或看到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学校宣传的德育内容不符,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怀疑。宣传多,理论性强,大而空洞,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相脱节,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自然而然就实施不起来。

(三)德育工作防范与疏导相脱节

不少技工学校实施德育工作主要是注重学生行为的限制和防范上,针对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制定出许多条条框框,似乎有了这些条条框框就能让学生很好的遵守纪律,提高素质。然而,事实上是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疏导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很多学生出现了“冒天下而大不韪”的逆反心理,与学校所设定的条条框框逆道而行。这就是技工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把防范与疏导相脱节,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所致,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增加了困难。

(四)实施的形式与得到的效果相脱节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开展了德育教育工作,并且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这样的德育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运行,并不能对学生真正的进行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只是个形式,脱离了学生主体,至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校就无从过问了,从而使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德育课程改革与教育对象的发展相脱节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多元化,认识和创造事物的心态更加强烈,这时如果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还是一直以老师为中心,采用课堂机械的说教方法去讲德育教育工作,忽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就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了德育教育核心内容向学生有效的输送和渗透。

二、给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困难的原因

(一)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不齐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不少技工学校都面临着招生困难的问题,不少技工学校为了招到学生,不得不降低门槛,导致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学校中打架斗殴的现象屡见不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开展的步履维艰,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开始放弃对那些后进生的有效管理。这些都给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受不良影响严重

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变化给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影响,市场经济一方面催化了青少年个性的觉醒,主体意识大为增强,另一方面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让学生容易产生见利忘义、责任感淡化等不良倾向,出现了道德滑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时候,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不考虑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需要,这些都导致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难以有开展。

(三)社会就业环境严峻,学生不求上进

目前,我国的就业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从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这就使技工学校的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了悲观情绪,认为下岗职工那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更何况技工学校的学生,于是就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懒散拖沓,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的情绪,给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我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开展素质教育,积极转化问题学生

对当前的技工学校来说,如何转化那些品行不端正的学生工作,是实现教学与德育工作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在德育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认识到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材施教,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重视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技工学校中的青少年学生处于半成熟期,有很大的可塑造性,是形成良好习惯和性格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要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如果学生对教师有疑虑,教师要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信赖自己;如果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则要给予充分的信任,激起自信的心理。通过心理辅导工作,实现学生人格健全的德育培养目标。

(三)协调教育关系,实现德育良性发展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我们理想的教育目标相反的道德价值标准。这时,教师就要积极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分析和批判丑恶现象,达到净化与塑造学生的目的。学校教育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负面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看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强化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作用

针对目前班主任受传统教育观念较深,管理方法简单,习惯于机械带班方式,对自己在德育中所处的中心缺乏认识,不善于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班级工作形不成合力的状况,学校要强化班主任的职能,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育人机制,是当前落实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环节。

结语:

在当前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中,细化德育教育工作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清当前复杂的教育形式,积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化,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确立新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的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努力开创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