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远程管理论文

远程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1 21:53:24

远程管理论文

第1篇

(一)分析老师

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要靠在线辅导教师的帮助和引领。由于远程学生接受教师面授的机会较少,对于网上教学平台或是学习内容,他们面对的困惑和疑问较传统面授学习要多。当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问题纷至沓来时,辅导老师应该尽全力帮助他们,回复众多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线辅导教师常常会因为需要在线回复学生信息而筋疲力尽。时间需要管理技巧。辅导教师的教学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学习时间的态度。辅导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如果教师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更紧凑,当然也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辅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时间管理给予支持服务。

(二)时间管理策略

1.制作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

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和时间进度上的规划。这张推荐表旨在为学生提供“引领式”和“一站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web2.0远程教学平台上,学习资源被上传到课程平台上的各个学习栏目中,如教师介绍、课程说明、实施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导学、活动组织等栏目。学习资源是按照类别零散分布的,学生在查阅学习材料的时候缺乏教师指导,特别是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针对十八周的学习时间进行比较合理的设计,推荐给学生。每周都提供学习内容计划和学习时间建议,学生本周需要阅读的相关学习资源都详细罗列出来,包括文本、图片、PPT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每个资源都标出参考学习时间,非常清晰。例如,第一周要求学生阅读教师介绍栏目中“责任课教师致同学的一封信”,把该资源题目放在推荐表中,并把题目“责任课教师致同学的一封信”标记上超链接,链接到这封信在平台上的网络地址,学生便可以很快找到相应的资源开始学习。建议学习时间标注在资源的后面,例如致学生的这封信,参考阅读时间为5分钟。在学生阅读完本周学习任务后,教师安排各种形式的讨论和练习,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快速转化为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讨论主题和练习题目,同样需要提供路径或链接,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包含教师上传到平台中的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依次在学习时间轴上排列开来。如果把教师精心制作的学习资源看作是一粒粒珍珠的话,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就是把一粒粒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2.设立若干学习目标

远程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漫无目标的学习会让学生迷茫,时间很容易流失。如果学习目标太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巨大压力,有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将本课程的知识碎片化,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作为学习目标。如果把学习课程比作战役,一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城池,依次逐步攻克,每拿下一个目标学生信心得到逐步加强,最后成功攻克这门课程。围绕某个完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微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在简短的时间内,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微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目前学习资源创建的新趋势。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者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开始讲课后,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如果教学设计的好,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拉长,学生的注意力会开始分散转移,甚至表现出烦躁、焦虑的状态。“微课程”虽然短小,但它的教学意义巨大。学生通过一个个微课程的学习,积少成多,不断积累,从而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微课程”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远程教育学习者可以利用乘车、工作间隙等各种碎片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微课程”时间短,容量小,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下载和播放,与传统的大容量的视频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3.丰富学习形式

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周期有限。教师必须选择重点知识,特别是重难点问题,要发动大家分析讨论。教师同时也可以提供拓展知识,方便有时间有兴趣的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辅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课题研究、重点学习等形式。辅导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思考。

4.开设常见问题栏目

教师归纳学生常问的题目,在平台上开设专栏,总结文本。这样就可以节省回复学生问题的时间,把常见问题制成知识点,也方便学生求解。可以参考维基百科模式,把常见问题栏目进行开放性建设,让学生参与其中,及时补充完善。

二、在线学生的时间管理

(一)分析学生

远程学习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传统学习者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传统学习者持有较高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参加远程学习的大部分学生是成年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是边工作边学习,学习时间不定期,缺乏时间管理意识,缺乏理性的学习计划,他们的问题在于意志力或方法、能力的缺乏,想法与行动之间的差距。成人学习在时间上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学习时间具有零散性、片段性和不确定性,学习状态多处于身心疲惫状态。此外,性别、婚姻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状况有影响。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障碍来进行学习时间的管理。成人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在学习时间上可以依据老师的学习计划,自主调整。

(二)时间管理策略

1.制定学习进度表。

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自己工作学习的情况,安排相应的阅读学习材料和参与讨论,以及作业完成时间。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一方面,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集中时间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参与课程讨论和观看“微课程”。

3.先啃硬骨头。

学生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其他困难便迎刃而解。学生在平时学习时,着重学习重点难点问题,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可以查阅期末复习指导文章和历届试题以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日志。

学习者通过写日志,记录学习过程。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及时记录总结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进度,把握时间。

5.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更高。

三、结语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给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远程教育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通过强化教育成本管理以提升教育产出效率,不仅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壮大,也与整个远程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对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研究,是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分析、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远程教育机构发展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的概念

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有很多鲜明特点。如:机会均等、时空自由、交流无阻、信息多样、评价及时、互动性强的独特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其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育成本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1958年,英国研究教育经济学学者约翰。维泽在出版的《教育成本》专著中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随着教育成本的进一步研究,与成本会计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何能够保证远程网络教育组织发展壮大,使整个远程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是对实际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进行计量、分类而形成的成本概念,即以办学机构作为计量主体,确定时限,计算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成本。它是通过对于从课程开发到实现整个远程教育运营过程中所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耗费进行计量、分类和统计所形成的。

2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现状

在我国,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4所大学作为网络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历教育。2000年到现在我国网络教育规模迅速扩展,68所试点院校被批准开展网络教育。随着远程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非常重视对网络教育市场的规范与管制,通过各种政策法规引导市场的发展如(1)市场准入制度,(2)教学质量监管等。同时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得到拓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对于国外的远程与继续教育发展相对较迟,各个继续教育学院往往以“低投入,高产出”方式来扩大招生规模来获取相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略了在成本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其后续产生的连动效应。从目前对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的研究上来看,也只有极少数学者和网络学院重视。按照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涵盖面将涉及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市场拓展、课件资料开发、技术、人力资源、质量控制评价、教学过程管理、学习材料的分发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成本各个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无一例外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以增强远程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和研究远程与继续教育的成本管理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弥补与充实远程与继续教育经济实效研究的缺失,丰富教育经济学的内容,推动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从实践中看,通过构建远程与继续教育的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办学机构实现对教育运营成本进行经济核算,为优化决策和加强日常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促进办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3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新思路

3.1结合成本管理理论,

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应由日常经营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将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进而寻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战略定位、价值链和成本动态分析三部分组成。其中战略定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2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导向:要“以人为本”

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应以“人”为中心,人的因素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避免和成本控制,。一方面、从市场经济出发,更多关注他的用户即学生的需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毕业生率降低退学率。另一方面充从管理者出发分挖掘管理人员的潜力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忽视人本理念的成本管理在实践中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也难以适应需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及教育服务经验,开展教学咨询、学术交流和引进课程等方面与人有关的固定成本的降低,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这方面的成本将会大幅度减少。

3.3由传统“成本节约”观向成本效益观转变

我们说远程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是为了尽快实现由传统的“成本节约”观念向现代成本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的今天,远程教育管理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教育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尽可能完善的教育服务,力求使远程教育事业获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远程网络教育运营过程中,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办学实体获取最大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3.4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按照远程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管理的涵盖面将涉及到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市场拓展成本、课程资料开发成本、技术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质量控制评价成本、教学过程管理成本、学习材料的发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等各个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无一例外,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以增强远程网络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此,方能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远程网络教育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学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3.5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保证成本控制

在远程网络教育实体内,要真正实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方能确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要建立准确的信息渠道,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

[2]茂华,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财会月刊,2002,02.

[3]周佩.成本管理的新思维,统计与决策,2005.10.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重视学籍管理,明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1.新生人学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参加电大统一的人学测试,经过资格审核后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同时将新人学的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生成学号,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

2.学籍异动工作管理:所谓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因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申请的转学、转专业。学籍异动经学员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学点和省电大批准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同时建立电子异动记录档案。

3.课程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后每个学期在专业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各教学点根据学生的课程注册信息开设课程并将数据汇总上报省电大,省电大汇总各地市数据上报中央电大。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材征订,教学、考试安排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

4.毕业、学位审核: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个性化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根据上述特点电大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

2.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目前电大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实行学生自主选课,个别化管理,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1.入学注册数据带来的问题: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带来的问题: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但是部分学生自主选课时不根据专业规则要求存在多选、漏选、误选的情况。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层次、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规则中的学分和收费标准的不同给学籍管理的选课和注册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籍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核实和修正学生的选课注册数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制定的不科学、不严谨性,使得课程注册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2.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课程代码,ID不同则代表不同课程)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四、通过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分析,我们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思想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改革意见和想法。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的制定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规范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设置等。对专业规则的制定严格把关,做到相对稳定。逐步使课程注册工作由过去的按年级专业制定收费标准过渡到以课程为收费标准。

3、加强学生选课工作的辅导和检查制度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存在先选和误选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不是把这个工作简单地交给学生,而应在每个专业设立多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公开联系方式,在公开网站上对所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使得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后再安排专业辅导员指导他们进行选课。另外每个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4、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期派专人收集学生的纸质档案材料并归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同时根据纸质档案通过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以方便信息的查询和。

5、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此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与考务和专业规则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制度进行联动,发挥系统和技术的优势,对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毕业审核信息的上传和下达。

6、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第4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角色;扮演;理论基础;主要特征

单向传输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向多媒体机双向交互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向单一模式、双重模式混合模式并存的多元化教学实体发展,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和持续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培养大量专门人才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必然结果,也是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给人们学习和教育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这些变革又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大量远程教育理论问世,奠定了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标志着远程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熟。远程教育学科理论基础的奠定和成熟主要表现在远程教育基本概念和学科领域的确立,远程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发展,以及远程教育各种学派的形成,从而构成了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在这方面研究比较突出的理论有:霍姆伯格的指导性教学会谈理论、基更的教学活动再度综合理论和加里森的交互控制理论。

霍姆伯格(BorleHolmberg)在1983年发表了关于指导性教学会谈的理论。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学,但学生并不是孤立无助的,学生一方面从专门为他们设计、制作的课程材料中受益,另一方面从他们与远程教育机构的相互作用中受益。因此,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必须给学习者以自由和尊重。与学习者建立个人联系,是激发学习者动机和促进其进行学习的前提,这可以通过非接触性通讯(学习者与教育者或教学机构在时空隔离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交流)来实现。

基更(DesmondKeegan)于1986年提出了教与学活动再度综合理论。基更指出: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必须重新构建教师与学生内在的主动性,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情景。远程教育的秘密在于将这种分离开来的教与学的活动再度综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材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与学的再度综合,对降低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辍学率,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远程教育机构办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里森(Garrison)1989年提出了交流与学习者控制理论。理论的核心是远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相互作用)。加里森认为:交互影响是通过对话和讨论寻求理解与知识为基础,因此,使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双向通信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应该要求用技术手段来支持这种通信和影响。要求教师的反应是这一理论的一个突出点。在远程教育过程中,控制不能由某一方面建立起来,而必须要有本质上的多方合作才行,应该在一个内在的合作过程中为师生双方分享。控制的平衡将依赖于不断变化并被评估的特定关系和环境。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多种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协同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高层次的教育领域中,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各种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将信息通过物理线路在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之间传递,使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设备资源面向所有使用者)的融合作为基础与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录音、录像、电话、传真等多种传统的媒体技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协调运用,并将更加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

时空界限的自由缩放,扩大了教学规模。对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可以使教育扩展到全社会甚至全世界,使每个求学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形式。在教学模式上它真正实现了音频实时交互式教学,学生和教师虽远在天边,但又都亲临其境,近在眼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课堂教学”。在学习对象的取舍上,它为所有的求学者提供了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求学者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得到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查阅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社会教育,极大地扩大了教育规模,提高了教育的办学效益。

教与学的新型结构正在形成。在远程中,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彻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最突出的体现是教师的地位、作用有较明显的转变,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从教室走向荧屏。要对富有各种工作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教师的教学宗旨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的、工具和探索新知识的思路,让他们充满信心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去勇敢地改变现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已不再是按自己的思路,强行指导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而是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启发引导,共同探讨大家所感兴趣的。使学生在自我学习探索、深度讨论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远程教育中,课堂将实现对外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互相联系,互相讨论。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化的机网络,师生可以用到更多的数据库,从校园网、全国教育信息网乃至全球信息网中获取所需学习资料,一个教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总之,远程教育为信息技术扩展教育的范围和领域提供了又一种途径。

三、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角色

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教材制作技术要“高”。也就是说,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一)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身处各地的学习者可以互相听得清、看得见,实行异地同步辅导、讨论和交流,学习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的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取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习的知识的意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

(二)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成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要让网上学习者都能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意义的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远距离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认真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通过在设定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上,师生双方共同传播、接受信息,使学习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一个基于多媒体机、Internet和通讯技术的远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创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其次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和资源集成。因此,教师需要以丰富的工具来支持各类媒体对象的创作和合成,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者创设必要的,最佳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要求,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利用信息化的工具,按学习者的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使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总之在远程教育中,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指导下,创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和教学设计思想。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辅导完成以学生为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人类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客观的引导与具体的帮助,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1]李玉斌·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理论的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技术专业2000级生班学习资料。

第5篇

[关键词]数学计算机网络CAI课件远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Internet或局域网为依托,构建数学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实施远程教学,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是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切实搞好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数学科由于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是许多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他们也希望通过适当的课外方式对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或者对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度的延伸,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为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奠定了基础,经过不断的探索,我们在数学科提出“远程教学”的构想.

1.数学远程教学模式设计

以现有的校园局域网或Internet为依托,建立“数学网络教学”主页,在主页中设置在线教材、在线辅导、在线交流、解难答疑、BBS论坛、电子信箱、留言簿等栏目,随着设备的完善,还可以进行net-meeting(网络会议),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让其自己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同时锻炼、增强他们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2.数学远程教学CAI课件的制作

网络CAI课件是网络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选好题,作出趣味性,能够将学生紧紧吸引住。

2.1.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取应以课文内容为中心并适当延伸,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其出发点是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个好留下发展空间。例如:在学次函数一节内容时,一方面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二次函数(曲线)的例子,如:斜抛物体的轨迹、一些彗星的轨道等,同时在理论上留下一些思考问题,比如:当二次函数的某些系数发生变化时,函数图像会相应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可以提供相应的函数图像课件让学生自己探索,这样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制作工具(软件)的选择。课件的的制作一般利用Html(超文本语言)等来编辑制作,不熟悉编程语言的非计算机教师,可以使用“所见即所得”的FrontPage2000/XP和Dreamweaver等简便易用的网页设计工具,它们提供的各种工具,易学易用,功能强大,除了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功能外,还可以直接积较小的Flas,更增添了网页的趣味性和交互性,使它的交互功能更加生动、有趣。另外制作课件常用的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在最新的版本中,对Internet的支持也十分强大,可以直接Html格式的CAI课件,完全可以实现CAI课件的网络化。网页制作适宜简洁明快,有一定的新颖性,但又不宜太花哨,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又不至于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原则.

2.3.网站的建立。将准备好的资料按课文的知识体系编制成相应的教学网站。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网络CAI课件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交互功能,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网络CAI课件的设计、使用是在怎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网络CAI课件的制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和领域,他并不是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或是顺序组合,而是相关材料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有机组合,并且包括对课件使用者的控制、反馈信息。在设计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考虑平台和配置的兼容性;材料的组织形式要保持一致;提供知觉的可视性导航辅助;内容与控制信息区应该分开;提供对多媒体信息的交互集成控制;建立适宜的和及时反馈的习题系统;有用于反馈和注释的电子邮件地址等;应有实时及异步交流的聊天室和留言簿等。

3.数学远程教学的实现

数学远程教学的实现,可以根据教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网络状况逐步实施,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1.把书本知识直接搬到电脑(幻灯片、录音机)上,将其作为信息的载体和演示的工具,由教师进行课件演示,这种方式相当于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来的黑板,只不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动态课件演示,增加趣味性,使得教学变得相对生动一些,同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但其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是封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显示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不能算作网络远程教学,当前的许多教学观摩课就是这种形式的。而这种形式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从好的一面说:这种方式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从消极的一面说:这种方式把握不好的话,仅仅从加大知识的容量上着眼,相当于把原来的“人灌”变为“机灌”,危害将更大.

3.2.将相关知识和课件放到校园网或Internet上,教师在课堂上根据需要调出相应材料(网页、课件等),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这种教学信息量更大,教师甚至可以跳出预先设计的思路,在Internet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时补充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更具有实时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距离真正的网络教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3.3.将制作完成的网络CAI课件到校园网或Internet网站上,由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教学网站进行学习,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在教学网站甚至Internet上寻求结论,同学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教师对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并对学生的探索方向进行及时的调控,必要时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探索之中,网络教学的同步性和异步性特别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其同步性和实时性,可以实施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及课时检测实现实时反馈,及时答疑,这也正是网络CAI的优势所在。

建构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提出数学网络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有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课前创设情景,将一个明确的讨论题交给学生,如“怎样测量一座大楼(高山)的高度?”要求学生的回答要说出其理由,找出相关的证据。学生会利用网站上的BBS论坛发表自己观点,教师要根据论坛所提供的信息,大体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掌握程度,为课堂的讨论提供信息。上课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以致用的道理。

4.数学远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要实现真正的数学远程教学,目前的困难还是很大的,有些问题可以说当前还暂时无法解决,这有待于学科教师和网络界、计算机同行们不懈的努力,同时也必须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4.1.实行网络远程教学,首先必须要有硬件支持,当今许多学校还没有校园网,连接Internet也不多,而且有些学校的校园网运行不稳定,时断时续,这样的网络显然不能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建设教育网络时,首先必须要一个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这样我们的网络教育才可能顺利实施。

4.2.数学CAI课件的制作,需要数学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包括汉字输入必须具备一定的速度,虽然当前有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这一条件,特别是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可以比较容易地制作数学CAI课件,但是他们在教学上经验还不丰富,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往往又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因此,我们采用将老中青年教师适当搭配分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提出创意,编写课件“脚本”,由计算机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制作课件,然后一起调整、修改、提高。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质量;远程教育

自我国首批四所试点高校从1999年招生以来,远程学历教育至今已走过了12个年头。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各界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何保证和监控教学质量已成为关乎合格人才培养和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学习支持服务作为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远程教学效果和保证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远程教学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核心。其中,规范教学过程、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和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现代远程教育有效地发挥了各种教育资源以及技术手段的优势,扩大了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成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007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见,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部分高校的远程学历教育偏离本义,“重效益、轻质量”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学习支持模式也被各方质疑。无论是教育界专家还是学生,都在呼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与管理体系。因此,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已成为摆在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前人对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探讨的基础上,笔者在此拟从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图书馆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助教队伍建设、学习平台系统建设、毕业环节指导、作业辅导答疑、考务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一、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源,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中介。教学资源设计要尽可能多地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尽可能采用易于阅读的书写风格,精心设计内容结构,便于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模拟课程讲授和辅导以及实验室教育的交互作用等方式。

2.教学资源的开发

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个试点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充分利用试点高校优秀的师资、设备和技术等条件,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于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组织、内容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研制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由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者将会主动地去学习,且非常容易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试点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所开设专业的精品课程,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电子资源,可供广大远程教育学生查阅、学习、参考。由于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抄袭的机会,所以需要强化学术规范和学生自觉性的教育。关于远程学生能否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享有同等的查阅图书资源的机会,需要远程学院与本校图书主管部门认真磋商,制定一套合理的图书资源管理体系,让远程学生也可以享有相应的学习机会。

4.教学资源的评估

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学院总部要定期对各学习中心进行考察评估。如发现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不符合学院的办学行为规范,要按照《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办法》文件精神,对其进行警告与处分,并要求其尽快整改。评估工作前需制定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办法》和《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指标体系》。

二、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个性的影响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评价者和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学资源的制作主要依靠教师和其他教学辅助人员,远程教育的教师并不是单指教师个体,而是一个教学共同体、一个教学整体。这一整体水平不高,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培养一批学有专长,又熟悉远程教学特点、教学规律的远程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

目前,多数远程学院的教师为兼职教师。由于任务多、工作量大,他们在远程兼职过程中难免力不从心,不能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因此,加强远程学院的专业教学委员会建设便至关重要。远程学院为专业教学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可定期召开本专业远程教育会议,推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专业教学委员会秘书可成为连接学院、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纽带。

此外,需要对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为保障评估目标的实现,远程学院应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组成质量监控部门,了解学生对远程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质量管理进行评价,诊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革与完善意见。

三、兼职助教队伍建设

为加强远程学历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功能,增强专业辅导和师生交互,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部分远程教育学院可设兼职辅导教师。助教可以从网络上、报纸上和杂志上摘录一些与所上课程相关的专业案例放入课程论坛与教师博客中,与学生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外,助教适时与任课主讲教师沟通,不断提出自身想法,反映教学内容的不足,以及课程作业与试卷的难易程度。这些辅导教师需承担的工作如下:

1.熟悉教学资源

全面了解所辅导的专业和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情况及各类教学材料,逐课查看教师录制的课件和网络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特点、主要内容和难易程度,重点熟悉主讲教师对考试内容的辅导和考试重难点。

2.与课程主讲教师保持联系畅通

切磋和交流有关教材、课件、课程计划、作业、模拟题等各项教学资源信息,协助主讲教师修订课程导学、发布课程通知、维护课程讲稿和参考资源、编辑课程大纲,设置课程栏目。

3.协助任课教师参与课程BBs讨论

及时答复学生提问,一般可要求在48小时之内进行有效回复。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发送信息,督促其学习讨论。

4.协助任课教师布置平时作业

维护作业题库、案例题库和模拟试卷,抽查学生上传的课程作业,进行必要的点评,对于质量较差的作业计入学生的作业成绩。

5.实验辅导

对于含实验的课程,协助任课教师主持实验,如有必要可到学习中心开展面授指导,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便于理解吸收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6.信息反馈

助教需定期向教学督导提交工作总结,及时记录、整理和统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向教学部门反馈阶段性的工作情况,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若发现重要或紧急问题,及时与教学部门取得联系。

7.助教督导的完善

对于远程学院助教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远程教育兼职助教工作职责与报酬方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及工作的绩效考核。要加强助教管理人员与助教之间的沟通联系,收集助教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将合理建议采纳,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案。

四、学习平台系统建设

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中,远程教育技术支持平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顺利舒心,可以给教师和学生节约大量时间,同时也可以让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进度向前发展。

系统的开发是基于互联网、开放式课件点播、集中式课堂直播、实时辅导与异步答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学平台,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设置诸如课程学习、作业资源、在线测试、兴趣小组、学习任务、选课成绩、毕业论文(毕业作业)等多个服务项目,充分考虑远程网络学习的特点,与整个学习过程相适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

试点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和维护教学网络系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等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广大教师从事网上教学和学习者网上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步伐,提高教学效果,保障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五、毕业环节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业考核的最终环节。郑勤华等选取我国16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对其毕业论文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当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存在基本制度不统一,论文选题、指导、答辩环节未能充分体现在职成人学习者特点,以及学术规范保证力度不够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着力规范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强化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和答辩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引导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工具,改进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保证毕业论文的管理规范和学术质量。

1.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大专毕业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本科(大专)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环节的规范化工作,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大专毕业作业的质量,远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需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实施办法。

学习中心可积极组织学生观看毕业环节的视频,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有清晰的认识。此外,学习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管理的教师可作为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时反映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促进教学相长。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引导

在毕业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毕业论文定题前后要与指导教师做好沟通。同时,论文指导教师也应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负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分析、行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遵守良好的学术道德及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六、作业辅导答疑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教师都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远程分散学习的条件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由于学习者以自学为主,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教育中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建议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因此,作业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十分必要的工作。

1.作业辅导的方式

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面对面交流,作业毋庸置疑成为学生最大的难题。因此,学院有责任公布助教、首答教师、助学服务部与技术部电话号码,通过论坛、实时答疑、E—mail、QQ群等形式解决学生网络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和技术问题,如学习平台登录不进去、课件不能播放、作业难题等。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和助教及辅导教师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异步非实时的交流。相应教学管理人员需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有效答复。

2.温馨短信提示

教学管理人员要关注学生关键性学习环节——平时作业、考试成绩、毕业论文写作,在关键点截止前,发送关怀短信,督促、提醒未按时完成课业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生当学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第7篇

一、教育定位

远程教育特别是研究生课程进修层次的远程教育的定位一直以来是困扰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培训项目,研究生课程进修难度起点高、学习周期长、考核也较为严格,但其结业证书本身又不具备学历性质或国家统一的认证资质,目前在很多行业、专业领域和地方机构的认同度甚至不如某些企业或系统内部的培训证书;而远程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又决定了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开展大规模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这就造成了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在其最终资质方面的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参加远程研究生课程进修的学员往往起点并不低,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精力参与学习与考核,并完成了一些学历教育所必需的课程进修与考试,却不能达到相应的学历层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求学者选择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的热情。

审视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其目前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客观的指出,在总体生源水平、教学教务管理、课程授受与师生交流质量等多方面都无法与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相提并论,尤其是在学术氛围和理论层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充分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广大远程学员虽然学历、阅历千差万别,但大都是从业多年的一线劳动者,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有些在工作岗位上已卓有业绩――“实践”这所大课堂为他们提供了校园教育无法完成的课题,也激发他们结合实践经验,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对这一学员群体如能加以适当引导,在单纯的学术研究之外另辟蹊径,当可收到更积极的社会效益。

就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的定位而言,我们认为目前仍宜以“培训”为立足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加注重生产与管理实践,增强其针对性与实用性,尽可能满足学员“学以致用”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申请学位不应该成为开展研究生课程进修的终极目的,但从当前社会整体需求和公平性的角度讲,应该为那些学术理论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而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求学者保留一个出口渠道。综合上述考虑,我们尝试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对象有别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注意区分申请学位与不申请学位两种不同的求学者,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培养方案:对于以提升能力为进修主要目的而不考虑学位问题的学员,可以赋予其更大的选课自主性,适当调整课程考试的难度,甚至可以考虑为其量身定制课程体系,并相应捉供多种类型的结业资格,对于准备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员,则应当严格执行学位课程的教学计划并确保考核质量,同时保证有关学位申请程序的规范化与严肃性。这样,既保征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土学位”的层次与质量,又使纯“培训性质”的课程更加灵活实用,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

(二)工程硕士

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申请学位为工学硕土,对于其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理念都是从工学硕土的要求而确定的。对于远程学员而言,他们是已经走出大学校门,在生产和管理岗位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远程研究生课程学习,旨在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在本科基础上得到了系统的提高、补充和拓宽。对于他们的培养应从其自身的从业背景、生产实践及工程课题出发,从应用领域和工程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参与指导远程学员论文的导师,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这些学员来自生产第一线,论文的论点论据新颖鲜活,论文的选题和理论升华极具挑战性。为避其理论水平之短,扬其实践经验之长,远程教育的研究生课程进修实施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更为适宜。与此相关的其他专业如管理专业的MBA;法学专业的法律硕士等都给远程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可借鉴的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与培训相结合

远程研究生课程进修与职业技能培训、执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核心是立足于“在职”、“培训”、“提升职业能力”,远程研究生课程具备了与实用性培训课程相结合的条件。在传统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引入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热门培训课程,一方面可以适应社会需求,增强远程培训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社会培训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为学员提升职业能力、增强择业竞争力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四)创建品牌

无论是创造申请学位的机会还是嫁接执业资格证书培训,远程研究生课程进修的根本立足点还在于其本身的内容与品牌建设――只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品脾效应,以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可靠的教学服务创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真正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初衷,并进而倡导一种非学历教育的理念,为创建“学习终生化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质量与监控

远程教育质量体系可以概括为“服务体系”与“考核体系”。前者主要指办学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质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习平台的管理与建设、教学教务管理、技术支持与保障、教学站的建设等;后者则是对远程学习参与者即远程学员的学习质量的综合考评,包括考试、考查、作业、实践环节等,当然也直接涉及学位、课程结业等相关资质问题。

(一)服务体系

开展远程教育的机构依托的是普通高校丰厚的教育资源、可靠的办学经验和成熟的课程体系;选择远程教育的学员较之在校脱产研究生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丰富的工作经验,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以及相对独立而成熟的思维模式等。但上述两方面的客观优势,只有通过精心的组织、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引导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优势――这正是远程服务体系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方面,应当尽量考虑到在职学员的特点,强化实用性强、对现实生产实践有指导性的热门专业与应用类课程,同时,适当简化理论性过强、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而又较少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纯理论课程,增设并加大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论坛,将选择学习资源的自最大限度的留给就学一方。

其次,网络学习平台和卫星数据广播、双向交互等技术手段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依托,其技术越成熟,功能越全面,使用越便捷,就越能有效的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从而真正发挥其普及高品质教育资源的价值。综合近年来多种传输手段的使用状况,可以看出,网络是在职学员比较易于接受的学习平台。但网络同时也存在技术问题和物质方面的要求,这使其具有不稳定性,对个体学习的成本要求也较高。以目前的国情而言,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还难以建立高效、可靠的网络平台,学员也不能保证电脑及网络条件。有鉴于此,卫星数.据广播、光盘课件和必要的书面函授形式仍是远程教育的有效补充。特别是卫星直播和双向交互,能够更好的模拟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师生实时交流,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后,有必要专门探讨一下远程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问题。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依托于校外学习中心提供的教育服务,通过校外学习中心实施教学管理。校外学习中心作为联系学员与主办院校的纽带,是整个远程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校外学习中心自身的管理机制、物质条件、办学能力与服务意识以及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管理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的办学与服务质量。我们认为,在选择远程教学合作伙伴时必须坚持审慎的态度并妥善处理相关法律关系,细化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管理的有关标准及规范,并在合作协议(即合作办学协议)及相关法律文件中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案等较为重要的细节。同时,在联合办学过程中,既要坚持教育规律与办学原则,又要充分尊重校外学习中心的主观能动性与合理的市场化运作,力求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考核体系

考试是教育理论与模式中一个比较重要而又敏感的话题,是对知识结构、学习质量、个人能力的检测,也是各种教育资质的授予标准。为进一步规范远程教育的管理和确保远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文件。诚然,这里所说的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的“考核”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考试”,还包括作业、答疑、讨论、考查、论文、实践环节等诸多因素。实际上,考虑到在职学习的特点,我们更提倡作业、论文、社会实践、答疑讨论等形式灵活、更富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对于以培训为主的学习,考试可以采取更灵活的小组讨论、开卷答题、总结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而对于申请学位的人员,作为衡量学习质量和申请学位资质的标准,统一闭卷考试仍是主要的、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手段。

三、办学模式的相关思考――远程与面授相结合

第8篇

[关键词]顾客透镜;远程教育绩效管理模型;绩效管理;粤东欠发达区县;实证

[DOI]10.13939/ki.zgsc.2017.10.026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学习行为更具自主性和独立性。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以远程教育为核心的各级广播电视大学,还是职业教育院校,甚至于普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推崇和运用这一模式。对于远程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教育理论界较少从应用经济学角度进行探讨,而文章则将远程教育视为服务产品生产行为,远程教育能否发挥优势并得到大力发展,还在于远程教育对象的受益程度以及能否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这是我们开展有效性研究的出发点,我们将借鉴企业管理理论,结合粤东欠发达地区的实证分析来探讨远程教育的绩效管理问题。

1 引 言

绩效管理研究是开放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是评价教育成效的指标之一,而且有助于我们考虑如何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国内学者及广大教学工作者对绩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原则、管理技术、绩效评估等方面。比如,马聚隆提出,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绩效管理,管理者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严格实施绩效过程控制,合理运用绩效结果,以实现机构和教师共同的绩效目标,促进机构和教师的长远发展。[1]王玉平等阐释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教学团队绩效管理系统功能及设计思想。[2]吴敏飞、张盎微从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来阐述构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的具体栏目设置;[3]张琳、詹青龙借鉴了一些绩效评价模型和网络学习评价理论,初步设计了一套远程职业教育的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

@些研究成果包含了较强的可操作性措施及对策建议,探讨更多的是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没有从管理学角度对绩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也欠缺相应的实证研究。20世纪中期,德国学者彼得斯提出了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该理论在九十年代得到诸多学者的支持并得到发展,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一批远程教育院校,也在其办学过程中验证了彼得斯工业化理论的有效性。很明显,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产品生产模式是典型的经济行为,其绩效管理可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阐释。

2 基于顾客透镜理论的远程教育绩效管理模型

20世纪,迈克尔・D.约翰逊(Miehael D.Johnson)在《忠诚效应:如何建立客户综合衡量与管理体系》一书中提出了建立“顾客透镜”的思想。[5]他将所有促进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抽象因素称为权益,各种权益可以用不同的属性来加以衡量。顾客对于他(她)与某产品、服务或供应者之间的购买和消费体验的总体评价,被定义为模型中的满意度。此模型中定义的是一种积累的、综合的满意度,而不是顾客对于特定的事件或体验的即时反应。通过建立顾客透镜,把属性反射到企业内部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透彻地了解顾客感知。这种衡量和管理体系就是基于顾客满意度测评的企业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从满意度调查的数据中,分析顾客期望、顾客感知等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并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环节(对应于顾客满意度指标),把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顾客价值,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借鉴这一理论的思想,我们可将远程教育机构看作提供远程教学产品的企业,而学生则是购买远程教学产品的顾客,从而建立基于学生(顾客)满意的远程教育绩效管理模型。模型运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顾客透镜理论的远程教育绩效管理模型运作流程

远程教学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提供教学过程和教学服务,创设各种干预教学效果的手段,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感知和评价,其满意程度直接影响远程教学绩效,并作为映射因素发挥“透镜”作用,促使远程教学机构教学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基于学生(顾客)满意的远程教育绩效管理需要学校以学生为“镜”,以学生的评价指标为“镜”,从而认识自身目前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创造优势,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绩效。因此,学生满意度是教学绩效管理的镜鉴,学校通过提高学生满意度指标,可以创造良好的远程教学绩效。

为了提升学生满意度,教学机构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远程教学的有效开展,诸如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增加网考科目、督导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等,另外,各校的办学资源禀赋也有所不同,这些都将对学生满意度产生影响,我们将这些因素统称为“绩效干预因素”,学生满意度与若干绩效干预因素存在着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Y=f(x1, x2,x3,x4,…,xn)(1)

其中,Y表示学生满意度,设定为因变量,x1,x2,x3,x4,…,xn 表示各种绩效干预因素,是模型中的自变量。

教学机构应首先分析并梳理出管理过程中的若干绩效干预因素,建立分析模型,同时搜集信息并转化成数据,通过这一模型的统计分析来确认某一特定时期的各种绩效干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对管理策略进行科学评估、调整和规划。

第9篇

一、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的科研工作的现实意义

1、首先要宣传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的意义,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新型高等学校”的过程中,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要总结、升华已有的信息化条件下教育实践经验;要研究、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各级领导都应自觉地树立科研意识,同时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宣传和倡导在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开展远程教育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了解开展远程教育高校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科研工作的紧迫性,更加自觉地在思想观念、组织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重视科研工作,自觉用科研成果指导岗位工作,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科发展、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科学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总结适合中国信息化进程中具有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特色的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保证、理论依据,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调查报告、有关信息、目标预测,以及可选择的改革方案,为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搞好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是形势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普通高校纷纷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必须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提升科研工作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我们逐步认识到:科研是远程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是远程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科研之所以能促进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因为科研能使我们接触到新的思想和新的信息,帮助我们理性地总结我们的远程教育实践,增强我们对未知领域和教学规律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改进和丰富我们教学活动,科研能出学科带头人,出专家学者,并通过教师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开展远程教育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强化科研意识,浓厚学术氛围,通过抓科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学科建设,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才能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后劲,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前进。

二、国外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

国外在远程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加拿大远程教育学者贝茨所言,“在这一切中最重要的,也许是信息技术为个别学习者提供了巨大潜力,它将使教育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使教育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需求而不是达到教育机构的要求,去发展更高层次的学习技能,如批判性思维,知识构建和协作学习”。美国远程教育专家穆尔也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会议将实现从远程教育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向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别化需要的转变,它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控制权和自的媒体。有证据表明,计算机会议比传统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互作用的质量”。从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方面来看,美国远程教育学者提到,美国的“传统教学院校日益增加运用计算机会议来扩展他们的课堂教学,并使他们的教学个体化”。Shoemaker也指出,“越来越多的大学要求成人研究生和年轻学生熟悉计算机才能学习各种学位课程,这种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普通。为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注册事项而制作的各种软件,也和机构不管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所有建筑物中的网络联系一样,也变得越来越常规化”。其他研究如:美国伊万斯的《全球化,后福特主义与开放远程教育》,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全球化紧密连系在一起。英国的西沃特《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霍姆伯格《远程教育在世纪之交遇到的认同危机》。鲁姆勃尔《远程教学大学在竞争中的相对弱势》。瓦格纳《超越远程教育:分散学习系统》。基更《个别化学习——远程教育中的一张王牌》。

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们与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原有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较大的差距,总之,不太符合我国国情。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必须靠我们自己的研究,靠我们去探索。

二、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落后的原因

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缺乏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果的考核缺乏实际经济效益指标,在科研的资金、人员投入上严重不足,相当一些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甚至没有专门安排资金、人员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科研工作。科研体系仍存在封闭性,受传统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严重。各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和高校科研机构相互隔绝,学科间缺乏交流,使本已薄弱的科研力量无法形成合力,孤军作战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封闭的科研体系是和科研的社会化进程相违背的,造成了科研课题的小型化、分散化和重复研究,技术配套性差,科研水平难以提高。大大浪费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科研的人力和物力,不利于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政府主导型的科研体制下,科研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缺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上级教育等部门的资助,很难争取到地方科研经费。造成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经费不足严重阻碍了远程教育理论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后备人员缺乏的问题也阻碍着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科研的持续发展。管理僵化、考核评价指标模糊,现代远程教育科研普遍采用死板的静态管理方法,同时部分高校在对现代远程教育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评价上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定量考核指标不足,受主观因素影响大,部分高校内部奖励的“马太效应”突出,这大大挫伤了有潜力的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现代远程教育科研既要遵循经济规律运行,又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应该依照自身条件,结合特色优势,走稳健改革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路

1、引导现代远程教育科研人员重视远程教育研究工作。近年来,教育部正在开展的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次切入点,把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研究作为重点,倡导前瞻、创新与理论导向作用,既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也需要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重;既需要了解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也需要挖掘远程教育的内在特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应当把握实践的理论性和理论的实践性,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把科研成果尽快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应用类研究项目要注意转化与应用的前景,开发类项目要有企业或经济部门的参与。通过艰苦、细致和创造性的探索,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实现科研工作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推动教学改革,有效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

2、建立具有现代远程教育创新思想的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过去科研人员的工作思路是程序化的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科研人员习惯于从文献中寻找课题,所以开发的科技成果大多数无人问津。在现代远程教育创新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的科研思路应是在进行课题和项目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不断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创新激励机制与政策,并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逐步优化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发项目的投入要素,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有市场需求、有应用前景和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项目中去,科研项目选择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所急需的科研项目。我们应强化创新求实观念,坚持把科技工作推向市场,使科技工作出现一个良性循环。

3、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管理模式上由静态过渡到动态管理。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科研静态管理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特点,应转变为动态管理。要根据各个科研项目进展的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反应,及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具体学科制定、完善、修改考核评价指标;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学校科研部门着重对于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在某些小型项目或重大项目的具体问题上,管理职能部门不直接干预,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科研是实行科研成果的有偿使用,采取科研合同制,明确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改革工资制度,重贡献重能力,把资历放在次要位置,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评价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4、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和有利的资金支持,建立科学研究基金,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朝着良性循环的既定目标发展。在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同时,学校在经费支持上应加大力度。

5、我们应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组织科研创新队伍。实行项目负责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例如实行的科研项目与科研编制挂钩制度。他们根据教师和科研人员立项课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半年或一年的科研时间,进行项目人员招聘制和项目承包合同制。基础理论性质的研究机构则实行项目人员聘任制,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第10篇

一、课题论证

1.问题的提出

时代背景: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全球化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意味着有必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将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现;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增加;新的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预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爱好和平的文化和保持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特征。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态度、政策与实践必须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这个模式的特点还有:技术与职业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更为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有效参与劳动世界的能力。"

我国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而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劳动力聘用上得以反映,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服用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企业中,劳动力很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急剧变化,与国营企业的改革一起,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对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体制提出了要求。中国劳务市场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缺乏竞争力及亏损国营企业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一个高效率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培训系统。

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响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进职成教育面向新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整合全国教育资源,培养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教育部职成司开始了大范围的远程教育实践,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等工作。同时地方上,也通过积极建立职成教网,推动当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问题。

遇到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还很短,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也是刚刚起步。这种使用新手段、新技术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如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增加教育的投入产出比等等。但是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教育形式,如果没有理论研究作指导,非常容易在普及的过程中造成程度不同的失败而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基于目前在职成教信息化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我们从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实际工作需求出发,针对其中一些指导性、规范性等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研究,重点突出,在核心理论和实践上把握住主要内容及整个体系,即把握住原创的东西,同时,又做到针对需求对象有的放矢,不做空泛的研究。通过研讨,发现几个问题比较突出,即教育信息化平台──网站建设和发展、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资源开发、远程职业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本身专业特点决定的远程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生成绩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急需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参考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研究内容:针对我们开展远程职业教育的经验不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制及国内其他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远程教育开展经验,并且,关键是从我国职教现状和教育需求出发,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以上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组织,并界定为如下几个研究子课题。①对教育信息化平台行政管理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成网的建设和发展)和远程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的管理研究;②对远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研究③对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开发和管理研究④对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及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⑤国外相关专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希望通过参加职成教网站、职成教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对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现状考察和研究,为实际的远程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并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本课题成果对我国远程职教工作开展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双重意义。

在实践方面,本课题要通过在国家级网站上实施远程教育,对职业学校校园网环境下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试验基地,通过试验开展研究,找到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的方法,积累经验;通过网站远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培训的实施,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下开发的素材库及网络课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适用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素材库与网络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对目前较为流行的网络课程支持系统的使用,研究并提出适合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网络教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的运行,以及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与公司一起研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开发、试用以及改进和推广,由项目办公室组织评估,形成一整套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一套培训远程职业教育师资的体系和管理办法。

在理论方面,基于上述实践内容,利用第一手的数据和经验,结合国际上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宏观、中观层面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大范围实践的环境下,尤其是通过校园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和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摸索出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教学或培训目标与远程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试图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归纳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框架以及系统中主要两大模块学生和课程的构建,还有系统的组织实施方案,即教学系统的设计等子系统的规划,从中概括出几种系统模式,总结其推广的可能性及困难,形成我国远程职教的典型及通用模式和相应的学习策略。

二、文献综述

首先来探讨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各执己见,有的称职业技术教育,有的称职业教育。狭义来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1999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拓展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两种教育系统,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所以有更大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反过来,职业技术教育又对经济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社会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一支能满足经济发展、懂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明显的与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或滞后,无法及时更新人才结构,提供人才素质,扩大人才种类和数量,满足许多新兴的职业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其次来看一下成人教育的概念,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为不在正规学校和大学系统学习、通常年龄在15岁或15岁以上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而设计的有组织的教育计?quot;。而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任何专门为满足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而且其主要活动已不再是受教育的公民一生中任何阶段的学习需要和利益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和计划,其范围包括职业的、非职业的,普通的、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学习以及带有某种社会目的的教育。

下表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分类:

对象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后继续教育 专业证书教育 各类岗位培训 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高中 中专教育 中技 高职教育 大学本专科 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 未成年人 义务教育/普通初等教育 中职 高职 普高 - 成人教育 成年人 - - - 学历补偿教育 面向成人的教育 主管 基教司 职成司 高教司 职成司

我们来分析一下职教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背景。第一,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结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将分别处于半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不同的阶段,由此中国的产业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从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也要做相应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从各方面统计数字看,中等人才仍占大部分比例,对发达国家也一样。第二、知识社会引发的职业资格的变化。在这个时代,把能力看得要高于学历,人们的能力将是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所以职教的培养目标将是既适应市场动态性需求,又满足个人生计发展要求。从以上两点都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人类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和方式上都应该做创新性改革。其中的核心,在于专业改革的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由此引发的新的思考有,关于职业教育结构的系统化层次定位、关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服务型职能转变、关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重组整合、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型体制模式以及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在这些新的发展需求的引导下,能否借助远程教育,利用它的开放性、资源多元性、管理灵活性、规模效益等诸多优势,适应职教的改革趋势,开创一种全新的远程职业教育新局面呢?

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做一个了解。远程教育使用的概念在国外和国内都经历了许多演变。

1980年,基更给出远程教育一个描述性定义,远程教育是具有一下特征的教育形态:

(1)教师和学生分离,学校和学生分离;

(2)有教育机构组织实施远程教育,即提供学习计划、学习材料。这种材料应比常规教育的材料准备得更充分;

(3)应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多类教育技术和媒体。技术媒体的作用为:承载教学内容和联系师生;

(4)在师生间提供双向通信交流;

(5)为社交和教学目的,组织必要的会见和讨论。即学生除独立学习外,还应有小组讨论,但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小组集合活动为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

(6)工业化的教和学的形式。

1986年,基更在《远程教育基础》中,去掉了最后一个要素。

丁兴富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1988年)中给出的远程教育的定义为准,它做了五项描述性定义:

*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

远程教育的发生在产业革命后的工业化社会中、并且随着近代科学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那么这背后支撑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有哪些呢,丁兴富提出了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理论的'五原理'说,由这几个动力,我们可以论证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的必然性和与优势。具体分析来看:第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各级各类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需求构成了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而最直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和劳动大军的职业教育更是尤为有必要引入远程教育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印刷术、交通运输、邮政业的兴起开创了远教的先河,再到电视广播、录像录音等大中媒介的普及掀起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期,直至世纪之交,以微电子、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交互式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提出了挑战、提供了机遇。同样,职业教育体系也面临这样的机遇。第三,教育民主化和学习终身化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之一,并构成发展远程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由于职业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职业教育也将覆盖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所以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也是教育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第四,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和构建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终身学习的共识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政治决策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对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教育投资的认识。教育经济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于教育投入的不足依然困扰着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传统学校校园教育因其课堂面授性质和成本结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高水平教师和巨额资金,这就局限了传统教育在短期内大规模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校园教育也难以实施在职成人教育和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矛盾使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增强了优先发展远程教育的共识,优先投资发展远程教育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教育发展决策的战略方向。我国政府教育部职成司也积极发展我国职成教系统的远程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研究项目,以此探索我国的职成教的远程教育发展道路。第五,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也构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基础,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分析,就构成了职教系统开展远程教育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远程职成教育,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类型如下表所示: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后继续教育 专业证书教育 各类岗位培训 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高中 中专教育 中技 高职教育 大学本专科 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成人教育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主要分布在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大学本专科为主)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穷国办大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密切关系,更有必要开展远程教育,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我国目前的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三重体系;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双重模式的普通高校函授高等教育和标准模式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这三种体系均面向成人教育,而只有电大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可以说远程职业教育的专门体系还没有发展和建立起来。而且随着第三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突破,所以,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体系,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新一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探索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建立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职教领域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定位于需求应用型研究。目的是为推行远程职业教育的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所以主要是从管理的层次,就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按远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来看,各个子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基础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门(主要指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必须建立起信息化办公、协作式管理的基础设施;若具体到指导和管理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职成司和地方教育厅职成处就需要建立起本系统的信息化教育平台,来指导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基于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首先来探讨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用、高效的信息平台的有关问题,包括建设规范、功能定位、运营机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对全国远程职业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实施管理等方面,并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将这个教育信息平台拓展为当地的一个信息资源中心,积极发挥教育对经济的先导作用。因此,这个信息平台就构成研究的起点。同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由校校通工程所带动的一批职业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也为实施校园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网是建了,可不知道如何利用,所以,为了全国范围内推进职教信息化,为实施远程职教铺路,我们也有必要,就如何规范和指导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如何使用校园网,探讨出多种可行性较好的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学校管理、教学、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有了最基本的管理信息平台,我们就从远程职业教育管理层面来探讨有关问题。从丁兴富所著的《远程教育学》中了解到,这个层面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行政管理、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分类框架如下所示:

教育行政管理(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和远程教育院校的管理) 远程教育学校管理

(远程教育院校内部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决策、控制、评估) 后勤管理 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 人员管理 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就放在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远程职教教学开发和管理,远程职教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几个方面。

第一,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分和学校行政管理部分,前者指国家对远程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分权体制和对院校的分类管理体制,主要讨论体制、机制、立法和财政等专题;后者依据对世界各地远程教育院校和组织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讨论不同模式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规划决策和财务管理等主题。从教育部职成司职责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的。它对规划和管理我国远程职业教育,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二,对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在远程教与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强调对学习资源过程设计和开发,然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并实现了角色和职能的转换,同时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师资培训与管理展开研究。首先要对远程教师的职能和职责进行界定和分析。其次,研究培训的目标、方法和考核及管理的办法。通常,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分为两科专家,即所属专业的学科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家探讨其培训方案。另外,在世界各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远程教学院校的在编的专职教师和外聘的兼职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管理体制。作为职教领域,传统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就很灵活,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所以,在培养和培训远程职教教师的方式和管理体制上,也就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成为实施远程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远程教学管理,这是指对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的管理。作为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教和学系统,主要强调的两大功能就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发送,以及包括双向通信交互在内的对学生远程学习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所以,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对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与发送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在教学(仅指教)子系统中这部分,结合职成司已经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实践经验,我们主要研究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和发送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规范和管理办法,并协调相关的电信、交通部等部门,为资源的发送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并进行管理。另外,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许多实操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远程手段得以实现,是实施远程职业教育尤为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子系统中,主要研究实操能力的培养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第四,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史来看,远程教育从其最初的函授教育的边缘地位和质量声誉较差,到20世纪末成为有地位、有声誉的教育大家庭成员,以至到现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的第三代电子远程教育能否保证提供高的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并保持令人信服的地位和声誉呢?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应用技术于高等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的挑战比应用技术于社会其他领域引发的变革更深刻。其次,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从来不是依靠任何一种技术或媒体自动赐予的,而是同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一样,远程教育的质量只能是精心设计、精心计划、专业实施和精细评估的结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职成司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通过初步了解,由于各国的远程教育体制不一样,所以质量保证体系也各不相同,但其评估内容却不会脱离远程教育系统及其与外部环境等的相关性。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具体每个课题的研究都是从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的。

(一)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网站的发展和管理政府教育网站

理论分析:

1.对教育网站的定义。

2.网站的建设规范

3.网站的功能设计。

4.网站的运作机制和经营机制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网站的相关资料

实践研究:

1.调研国内相关网站的设计和运营策略。

2.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中国职成网的设计和发展状况,研究国家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全国整个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如何进行指导。

3.地方省市的职成网建设和经营发展情况,探讨地方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本地区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区,如何利用职教网的建设,建设当地的信息中心,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校园网建设

理论分析:

1.校园网的定义

2.校园网的建设规范

3.校园网的建设模式

4.校园网的应用

比较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实践研究:

1.通过全国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实际建设和运作及使用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引入外来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建设校园网,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等进行探讨,形成一套规范的,可借鉴的职业学校校园网运作机制和建设规范。

2.利用校园网的信息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高效、切合实际地将校园网利用起来,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后勤等服务,从而探讨某些可行度较高的校园网使用模式。

(二)远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理论分析:

教师相关素质、专业能力的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职业教师的培训方式、管理方式经验

实践分析:

1.分析远程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知识和素质要求

2.结合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建设当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联合企业、高校和学校的力量,针对当地的职教发展需求,培养和培训发展远程职教的教师。

3.培训资源建设,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职业知识、相关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来设计和制作远程职教所需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资源。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建立一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管理规范和标准。

(三)远程职业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进行的研究,针对职成教系统的特点,分别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特点,通过不同的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归纳和总结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远程教学模式和管理办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系统进行一般的分析。即通过对远程教育系统和传统教育系统进行比较,探讨这两种教育系统在构成因素、结构和功能特征上的主要差异,进而讨论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这里的系统设计是指在对社会环境、市场、教育需求、学生、课程和资源等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决定采用哪种类型的远程教育系统。然后讨论远程教育的规划,即在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和决策的基础上具体规划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构成成分,并制定系统开发的组织实施方案。远程教育系统的主要本课题主要对其中的两个核心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远程职成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分析

1)设计媒体教学模式(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在远程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教学代替教师课堂联系面授成为远程教与学的主体,媒体教学模式成为远程教与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在远程教与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和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学生和教师教学的交互作用关系。在每一代远程教育中,由于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特征的不同,会有多种不同的媒体教学模式。

2)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发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模式(远程教育的教学子系统的设计)

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就在于教学思想、理论和实践突破了原来的教材设计的局限,发展为课程设计并进而发展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说,教育革新的方向,包括远程教育,不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要以教与学的全过程、整个教与学的系统为对象,以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为核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要将课程和教材(课程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放在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开发之中。

①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

②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③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开发模式设计和分类

3)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管理

比较研究

主要是国外的资源开发机制、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经验

实践模式

1)通过这次资源建设,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教学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实践,探讨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2.远程学习系统(远程学习、远程学生和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理论基础

1)远程学习和远程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主要对远程学习的三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远程教育学生的分析方法以及远程教育学生的共同特征,来论述远程学生特征信息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关系。

2)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总论──以学生为中心和双向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对远程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双向通信和人际交互进行考查,并对它们与学生自治和自主学习的关系进行讨论。

3)远程学习组织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

讨论远程学习的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和包括社区学习中心,网络教育环境在内的学习支持体系的技术设施建设,并分类讨论各种类型的学习支持服务。

比较研究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

实践研究

1)通过在远程教学实验基地的试行,总结各种不同远程学习开发模式,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探讨。

2)通过探索不同的管理体制(比如学习中心或社区中心,当地教学站、教学点或教学班,当地教育院校或机构)的实践效果,来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实施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

(四)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

理论分析

1)远程教学模式分析

2)远程职业教育的优势

3)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实操能力培养问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实操能力培养和远程职业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如何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某些实操能力培养问题。对利用仿真技术实施实践教学的研究。

(五)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理论分析

4)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分类

5)远程职业教育系统分析

6)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发与管理

比较研究

国外的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践研究

试开发并试点适用于我国的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远程教育的学习策略研究(比较研究)

理论分析

1)学习策略理论分析

2)e-learning学习策略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

实践研究

根据职成司的目前多个远程职教项目开展情况,从实践上对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七)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理论分析

从典型案例入手,经归纳、分析将其中涉及的远程职业教育理论提炼成专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典型案例

实践研究

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或单位的实践情况,选择其中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分析。

四、课题组成员

姓名  性别

工 作 单 位 及 职 务(职 称)

负责人 组长 余祖光 男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 王文槿 女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信息室 副主任(副研究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 刘培俊 男 教育部职成司学校管理处 副处长

包宇宁 男

教育部职业技术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助研)

罗辉  男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中心 主任(副教授)

陈东  男

清华同方网络事业部企业发展部经理

畦平  女

北京市教委(副处长)

欧阳河 男

湖南省职教研究所(研究员)

安宝生 男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

课题组其他成员 李晓苓 女 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讲师)

于双和 男

大连海事学院 (教授)

张少刚 男

中央电大 (校长助理)

武怀海 男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

薛建国 男

上海职成教育在线副总经理

殷崇德 男

宁波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刘以群 男

大连市教委职成处

余中俊 男

四川省教委《当代职校生》总编、职教网站负责人

廖丽娟 女

广西易龙信息产业公司董事长、职教网站总策划

王秋生 男

宁夏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潘鸣  女

科利华公司职教所 副所长

武马群 男

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 校长

邬宪伟 男

上海化工学校 校长

荀莉  女

北京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五、课题分解

子课题 成果形式 承担人单位 负责人 职教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站的建设与管理 方案及报告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王文槿、陈东 职业教育师资的远程培训与管理 文章及方案、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 安宝生 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模式及研究 课程案例及论文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包宇宁 现代远程职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 调查报告 中央电大 张少刚 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案例和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 罗辉 比较研究 案例和调查报告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王文槿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报告及论文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余祖光

六、参考文献

专著:

1. 《远程教育学》丁兴富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

2.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祝智庭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

3.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黄清云 主编 2000.4.1

4.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乌美娜 主编 2001.1

5. 《职业技术教育学》张家祥 钱景舫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6

6. 《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黄克孝 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3

7.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 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3

8. 《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嘉格伦 [美]著

9. 《学习策略》蒯超英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1

10.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顾英伟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0

11. 《与时代共振──企业知识经济攻略》郭志强等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7

12. 《e-learning》 Marc J.Rosenber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Magazine Series 2001.

13. Ruth Clark,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doubleday,1999,p.165.

14. Educational Technology _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论文:

1.伟平. 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M].《全球教育展望》2001(6)

2.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概览[M]. edu.cn

3.王希文. 边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思考[M]. 《中国高等教育》

4.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M]. edu.cn

5.李士杰. 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M].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6.江伟.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M]. 《教育与职业》

7.孙琳.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M]. 真源在线

8.张社字.高职的发展:任重道远[M]. 中国教育报

9.李建求. 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M]. 中国职业教育网

10.于洪文. 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M]. 《教育与职业》2001(5)

11.黄尧 刘京辉./edu.cn

12.陶文庆. 简析职教的现状和对社会的特有价值等特点及其发展思路[M]. 中国教育先锋网

13.科林 鲍维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技术[M]. 中国职业教育网

14.张晓明.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结合[M]. 成都教育信息网

15.苏民. 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成人教育》2001(7)

16.杨启亮. 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M].《职业技术教育》2001( 6)

17.许卫.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M].《北京成人教育》

18.[德]Volker Ihde./edu.cn

19.王兰.英国大学成人教育模式的演变及现状M].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20.Margaret Driscoll, "Industry Repaot:1999", Training Magazine, October 1999,p.46

21.1998 ASTD State of the Industry Report.

22.Gloria Gery, "What is Your Web-Based Learning Strategy?" Learning Circuits, an ASTD Webzine about digital learning, Feb. 2000

23.Brandon Hall,Opinion and Arts Section,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Vol.48,Aubust 1999,p.B8

24.Marc J. Rosenberg,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McGraw-Hill, 2001

25.William Horton, Inside Technology Training, January 2000,p.17.

26.Roger Schank, "The Attack on ISD", Training Magazine, April 2000,p.48

27.Online Learning(kmworld.com)

28.E-Learning_Advanstar Publications(elearningmag.com)

29.Knowledge Management Magazine(kmmag.com) and KM World(kmworld.com)

第11篇

1.课程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行政案例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是联系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理论与行政管理实践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该课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主要针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发展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实践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实例分析,求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深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增强其对国内外行政管理实践前沿情况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对行政管理实践有相对真实的体悟,帮助其理解行政机关是怎样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培养其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行政案例分析”课程在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普通高校对应课程的内容,因为行政管理专业基本都是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中开设,中职、高职教育目前为止未见有开设。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来源、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专业课程教学简单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内容显然极不符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

2.课程学习者特征和需求分析

笔者对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已学习一年的216名学生进行“开放教育印刷教材现状及评价”问卷调查中,54.8%的学生希望自己使用的教材能够体现远程学习的特点,能够形象地表现学习内容,易于使用;75.2%的学生认为远程教育文字教材不应强化理论而应以应用性学习内容为主,其难度应比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使用的教材难度小。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由于平时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因此,在“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中需要给予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辅助,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3.解决课程教材适应性问题的需要

目前适合远程开放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使用的教材资源极度匮乏。普通高等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是近十多年才开设的,而该课程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开设则更晚(2011年开始开设),课程相对还比较新,教材建设还很不成熟,远程开放教育教材建设基本空白。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少有的几本“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基本都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使用,不适合成人在职教育尤其是成人在职专科教育课程使用:有的教材通篇是案例汇集,没有相关知识的辅助也没有案例分析提示,对于自主学习的成人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案例分析无法入手;有的教材是著作者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汇编而成,教材内容针对个别城市或省份某个方面情况的研究,对学习者来说没有共性,学习意义不大等等。这些教材不符合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在职”“自学为主”、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等方面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找不到合适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尽快给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电大只能选取普通高校教学使用的教材,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有学生和教学点反映教材难度过大而无法理解、教材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总结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教材内容学习意义不大等情况。

二、“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开发方案

1.教材设计理念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即结合学生特点及其学习需求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活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远程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高效率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设计紧扣“专科层次、成人、业余、自主学习为主”的特点,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按照“够用、有用、实用”原则进行建设。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促进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教材开发团队组建

课程教材开发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是开放大学基本建设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点,是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开发团队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充分考虑了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和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两大因素,同时考虑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合理搭配,聘请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深厚并长期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以及来自电大系统的长期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丰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组成教材主创团队:2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均为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其中1人为教授、博士,1人为讲师、教学能手;5名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结构合理的教材开发团队为编写符合成人特点、适合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提供坚实保障。

3.教材开发的原则

“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开发的目标是探索建设结构、内容及形式都适应成人学习者特点的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在教材开发中遵循以下原则。(1)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突破现有同类教材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介绍的情况,教材根据行政学一般理论框架以专题形式予以展开,较好地体现公共行政学各种基本主题及其相关理论要点。教材各章都采用“基本知识原理+主题案例”的模式来构建,不仅方便专科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知识理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2)适应成人专科学生的学习需求。专科层次的成人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本教材在介绍相关知识原理时,不苛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要点形式归纳展现,避免繁杂、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3)突出教材的导学和支持服务功能。教材每章都给出学习目的和要求,便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案例分析之前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原理,案例材料后面附有思考题,为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时提供方向指引。(4)教材案例体现时代性。教材所选用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较好地反映了相关主题领域我国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通过具有时代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4.课程教材的内容设计

(1)课程教材的整体构架“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整体构架是“导论+10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行政案例基础知识,如行政案例概念、特征、类型,行政案例学习的意义,行政案例分析基本方法等,使学习者掌握有关行政案例的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共分为10章,每一章的构架为“学习目的和要求+基本知识原理+主题案例”,在介绍主要行政管理知识原理的基础上选取和开发与该知识主题相关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核心知识的学习和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领悟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实践,进而提高理论联系实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2)各章内容构成及相关要求教材内容章节安排按照“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改革”的顺序展开。教材各章的内容构成是“学习目的和要求+基本知识原理介绍+9个主题案例”。其中,基本知识原理介绍以要点展开,避免繁杂叙述,控制在3000—5000字;主题案例尽量选取近几年发生的能够反映该章核心知识内容的行政事件和案例,每个案例后面提供2—3个案例分析思考题;在案例的逻辑关联性方面,要求案例中反映的问题要与所介绍的基本知识内容相关联,避免在基本知识介绍中没有提及但却在案例中要求运用该知识来进行分析的情况出现。教材每章的篇幅字数控制在3万字左右,教材总篇幅不超过30万字,避免教材内容过于厚重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课程印刷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组合

印刷教材中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因此与其他媒体的配套组合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印刷教材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部分。印刷教材在远程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但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还在于各种资源媒体的相互支撑、相互辅助,这样才能使不同的资源媒体组合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互动,同时又能让学习者享有灵活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效果。文字印刷教材是“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的主教材,在课程教材开发中注重把印刷教材编写与网络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各资源媒体特性的不同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发挥网络媒体资源丰富、表现力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弥补印刷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

1.网上教学文本资源建设

配合新建的文字印刷教材,重新构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一是提供完整的课程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让学生明白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网络文本辅导资源上,突破以往“教学辅导文本资源是文字教材内容简单搬家”的建设模式,使课程教学资源与文字教材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辅助功能;三是在网上资源建设过程中,努力减少垃圾资源,严格按照本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要求,构建学习模块和知识点,尤其是“课程学习”栏目,其内容设计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发设计能为学生提供便捷、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网络课程,增强互动环节、开发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模块。

2.教学视频以“微课”形式录制,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视频打破以“一节课50分钟”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实施小模块化教学视频(即时下流行的术语“微课”)录制。远程学习者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很少能安排长时间集中进行学习,而且长时间的教学视频不仅不利于学习者接收信息,也容易产生疲倦和压力。以“微课”方式录制教学视频,每节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主题进行讲授,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提供课程知识的理论讲解和与该理论相关的经典主题案例分析。教学视频根据专题特点聘请该专题领域的专家或普通高校名师及优秀的教学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制作,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点击率,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3.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单纯由学生以自学教材为主的学习效果不大,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教材学习内容,本课程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小组学习讨论、完成平时作业等方式开展。(1)利用网络沟通便利的优势,在课程BBS中开展非实时主题学习讨论。任课教师选取印刷教材中列出学习活动的要求,把任务发给每个学员,并给予一定时间由学员认真阅读案例,独立进行思考,准备好自己讨论的分析意见或结论,在主题讨论中进行发言。(2)通过网络实现协作学习。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小组分析报告,并在BBS课堂上进行演示。(3)教师在网上将印刷教材中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做到及时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第12篇

教学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对过去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制

>> 论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与路径 大学精神与开放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从大学组织文化角度看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 论教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 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现大学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 论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论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试论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文化传播的影响 我国大学教学文化建设探析 论办好开放大学的能力及其能力建设 新疆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 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理性思考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学生视角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张俊列. 中西教学文化差异比较、文化探源与启示 [J]. 教学与管理,2009,(1):65-66.

[4][6] 转引刘庆昌. 教学文化的意义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2008,(2):73-77.

[5] 赵复查. 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J]. 教育评论,2005, (6):40-43.

[7] 郑金洲. 重构课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53-63.

[8] 李秀萍. 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8):48-53.

[9] 陈旭远. 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5):123-127.

[10] 龚波.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J]. 教育情报参考,2005,(17):29-31.

[11] 董洪亮. 教学文化及其变迁机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47-50.

[12] 刘庆昌. 教学文化:内涵与构成[J]. 教育研究,2008,(4):48-50.

[13][17][25] 孙绿怡. 走向文化自觉――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2、58、63.

[14] 张俊列. 教学文化及其变迁探析[J]. 当代教学科学2009,(19):28-31.

[15][31] 张海楠. 教探寻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7.

[16][18] 转引王永辉,冯丽樱.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文化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7,(5):23-27.

[19] 肖正德. 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7,(4):64-69.

[20] 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

[21] 李秉德,李定仁.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22][24] 德斯蒙德・基更,丁新等译. 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3、98.

[23] 转引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0.

[26] 李志厚. 论教学文化的性质[J]. 课程・教材・教法,2008,(3):15-19.

[27] 马克斯・韦伯. 于晓,陈维刚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3.

[28] 王彦明. 教学共同体:一种社会学的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2,(12):13-18.

[29] 杨柳. 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 现代阅读,2011,(8):66-67.

[30] 孟凡丽. 教学理论研究中的文化适应:教学理论必须关注的课题[J]. 教学与管理,2003,(2):3-4.

[34] 肖俊洪. 远程教育教师的边缘化[J]. 中国远程教育,2006,(2):30-31.

[35] 王彦明. 教学文化的控制性及其超越[J]. 教育发展研究,2012,(6):28-32.

[37][38][39] 车丽娜,徐继存. 论教学文化建设[J]. 中国教育学刊,2010,(7):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