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医扶贫工作总结

村医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19 19:44:39

村医扶贫工作总结

第1篇

为认真做好扶贫工作,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计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及扶贫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北流市中医院党支部2018年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方案》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把握重点,着力提高扶贫工作实效。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罗远战院长任组长,各科中层领导为小组成员,他们不辞辛劳,多次奔赴扶贫点,实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订扶贫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在健康救助方面我院每年都派多个医疗专家团队下村健康健康扶贫义诊,有内科、针推科、外科、脑病科、骨伤科、五官科、妇科、效果明显,从年初到现在总共下村20多次,为3000多位群众进行了健康义诊服务。

(二)我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为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年初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制订了扶贫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一是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扶贫工作队员每月至少一次到扶贫结对户家中,帮助扶贫对象搞好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工作,了解扶贫户的健康情况,免费为扶贫对象健康义诊。二是对于建卡贫困对象,医院积极实施“一站式”服务,在医院内实现所有的报销服务,为贫困户减少不必要的报销程序,使贫困患者看病、就医无压力、无负担。贫困人口住院不缴纳住院押金,设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服务窗口”。诊疗结束后由医院与医保、新农合、民政、卫计等医疗救助机构直接结算。免收一般诊疗费、住院会诊费。三是不定期选派业务素质高、肯于吃苦、又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到华东、石窝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把我院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他们,特别是中医外治技术,并帮助他们建设中医外治室,让他们更好为贫困群众服务。

(三)结合我院实际,努力为健康扶贫点办实事、解难题。一是作为六麻、扶新、山围11个村的帮扶单位,我院积极帮扶贫困村脱贫工作。我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罗远战经常深入扶贫村调研,并督促指导驻村工作队员开展扶贫工作。积极发动医院职工为扶贫工作捐款献爱心,医院职工共为扶贫工作捐款22418元。二是驻村工作队针对扶贫对象开展了“精准核查”、“回头看”、“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等专项扶贫活动,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三是医院有扶贫任务的干部职工对帮扶村的贫困户,落实相应的帮扶措施,增加收入。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院还对定点帮扶村农户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进行卫生知识和医疗常识的简单培训,发放卫生宣传资料3000多份,帮助村民提高了健康意识。四是加大健康扶贫宣传力度,让本院广大医护人员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健康扶贫工作,形成健康扶贫帮困的良好新氛围。我院每月都选派20多名业务素质高、肯于吃苦、又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到健康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技术指导,对前来义诊的群众全部免费,包括普通检查、验血、做心电图等;对扶贫对象,在现场治疗方面一律不收费,并对需要治疗的对象开具处方到附近诊所、药店执药,让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五是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扶贫对象给予适当的治疗费用减免,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免除挂号费、诊疗费和检查费等一系列费用,切实解决帮扶贫困村民的就医负担。对来我院进行白内障及胬肉手术的参保群众实行免费手术治疗,今年1-12月,实行免费白内障手术1889例,免费胬肉手术405例,合计免费金额135多万元 ,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存在问题    

(一)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为老人,学历小学居多,耳聋眼花,理解能力差,交流有一定困难。多年的生活方式,惯有的帮扶工作,让他们在精神上产生了依靠,行动上变得更懒,脱贫意识淡薄,反以贫困为荣。

(二)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农村劳动力变少,经济情况不容乐观,村落常住人口多为孤寡老人和小孩。   

(三)患病人员未能完全理解扶贫优惠政策,造成不能及时就医接受治疗。老一辈人观念陈旧,有病也不进医院,甚至迷信偏方,或者听信广告进民营医院,最后日积月累,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目前农村贫困户贫困群体80%以上多为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人口,他们想脱贫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很难改变客观条件,是造成脱贫难的主要原因。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践行医疗救助制度。配合卫计、民政、扶贫等部门落实医疗救助保障资金,完善“一站式”精准帮扶机制,提高农村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是规范门诊、住院救助,凡贫困户人员到我院门诊治疗的,不收一般诊疗费,其余检查费只收成本费用,药费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零差率销售。

三是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通过基本医疗保障补偿报销、大病医疗保险累计分段赔付、计生医疗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兜底,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病人都能得到医疗救助。

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t883721”为你整理了这篇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切实解决医保扶贫政策宣传盲区,提升医保扶贫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做到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结合江西省医保局关于贯彻落实《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局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方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地渗透医保扶贫政策宣传,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医保扶贫工作放在首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体成员抓落实的制度,加大对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黎川县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计划》认真规划、精心组织、落实责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精心准备,强化宣传

(一)提前编印资料。组织精通业务的人员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和“生病找谁看、大病怎么转、报销怎么办”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鉴定报销、门诊“两病”等相关内容,参照相关医保政策,进一步细化精化政策内容,简化流程和程序,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精心编印宣传资料。近年来共印制《黎川县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单》50000份,张贴宣传海报2000多份。

(二)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先后2次组织对全县乡镇、定点医院、村卫生室的医保扶贫、医保分管领导、经办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业务骨干配合乡镇和各医院分片对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医护人员等人员进行医保扶贫政策集中培训10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包村、驻村、医保经办、帮扶干部和医护人员医保政策宣传水平,提升了政策扩张宣传成效。

(三)多层面广宣传。一是线下宣传。利用节日、重大群众活动,在县日峰镇东方红大道家家乐超市前,在洵口镇、熊村镇、西城乡、宏村镇、龙安镇、德胜镇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组织集中宣传13场次,抓促乡镇和医疗机构在人口密集场所设置公开宣传专栏(板牌60多处(面),在政府政信息公开平台推送各类医保扶贫政策、信息简报10多条,悬挂横幅条50多幅,充分利用乡镇、行政村文化广场、政务中心和医院大厅等公共场所音频视频设备高频次、广覆盖循环播放了政策宣传片和音频材料,切实提升群众医保政策知晓率,引导群众积极参保、理性就医、按政策就医。二是线上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和“黎川发布”微信公众号以及职工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手段宣传医保扶贫政策,扩大宣传范围。确保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三、持续发力,攻克难点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慢性病办理不及时和异地转诊转院办理手续不重视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持续推行简化医保慢性病认定程序和“集中式”办理服务模式,持续着力优化转诊转院办理手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政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慢性病办理告知书及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医保扶贫政策传递到户、传递到人,切实提高群众对慢性病医保政策的知晓度,全面落实医保扶贫政策。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景县梁集乡卫生院辖区共有78个自然村总人口3万6千余人,贫困人口253户533人。该院辖区有34个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其中新建村卫生室17个,改建村卫生室17个。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24个。

景县刘集中心卫生院辖区共有40个自然村总人口2万余人,贫困人口153户350人。该院辖区有24个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其中新建村卫生室9个,改建村卫生室9个。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 16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健全付费机制,提高报销比例。首先,认真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免交住院押金,住院期间免收一切诊疗费用,可享受该病情所需的所有检查和治疗,出院时由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核算后只需补交个人自负部分,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住院期间资金短缺情况,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次,开通“一站式”服务,确保“四重保障”实施到位。另外,卫生院实施“三免一减”提高了出院报销比例,在原有合作医疗报销基础上贫困人口再提高10个百分点,根据核算结果不足者最后再由卫生院兜底,使每例贫困患者出院报销比例均达到90%或以上;逐日统计每例贫困患者出院时非合规费用,层层把关落实,严格控制在10%以内。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便民服务措施有效落实。卫生院为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重症患者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健康服务,强化便民服务措施,制定出台了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设立了“健康扶贫优先窗口”,开通了绿色通道。要求包村医生结合卫生室负责人每月入户为贫困人员宣讲健康扶贫各种政策、指导用药及清理家庭药箱等,对于因病住院贫困人员卫生院包村医生为其填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登记表,交由卫生院专职人员为其录入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系统。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成立由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健康扶贫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加强对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在辖区营造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并将健康扶贫纳入考核管理,严格考核,强化问责。

2、建立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安排乡卫生院成立了院长任组长的健康扶贫工作队,明确了职责分工,有效推动了健康扶贫工作进展。组织乡卫生院、村医会同帮扶责任人、乡村签约团队对贫困人员患病情况、大病慢病等病种分类及因病致贫人员反复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努力做到五清:对象清、病种清、对策清、责任清、进度清,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为落实健康扶贫任务提供全方位的精准目标定位。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开设计生特殊家庭、贫困人口、就诊窗口,实施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流程患者无需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患者出院时,只需向卫生院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按规定报销数额后的自付医疗费用。患者结清自付费用后,卫生院及时归还患者提交的相关证件。     

4、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严格出入院标准,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负担。加强参保农村贫困住院患者转诊管理,引导贫困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在卫生院就医,超出卫生院诊疗能力的危重、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模式。   

5、积极宣传慢病管理及防治知识,集中办理门诊慢病就诊本。对在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贫困患者出院时凡符合24种慢病标准的负责办理慢病就诊本,新增贫困人口慢性病例继续收集资料集中办理,同时做好慢病的宣传健康指导工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启动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签约医生为代表,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

7、优化卫生院环境,改善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院落环境,加强清洁区域监督考核,进行硬化院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加强门诊管理,更新标识标牌,建立便民口袋,在门诊大厅及住院大厅分别摆放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就医流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等展牌方便贫困人口就医,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四、存在问题

1、部分贫困人员未能及时在出院后给予卫生院包村医生出院报销单据,在卫生院职工下村入户跟贫困人员询问时贫困人员把相关单据又上交给保险公司造成卫生院无法准确为其填写贫困人员疾病筛查登记表。

2、工作落实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工作小组对工作有点敷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存在轻服务现象。

3、部分乡村医生存在年龄大,体弱等现象,对乡村医生进行健康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

五、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1、继续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倾斜政策。制定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确定贫困人口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保障范围。

第4篇

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缩小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2000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平山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各级各部门将扶贫开发作为促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重点,走开发式扶贫道路,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举力攻坚,贫困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175个村6万人实现了脱贫目标,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建设西柏坡市的总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的目标,建设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灌溉耕地5000亩,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扶贫移民搬迁2454户,7940人。二是产业扶贫效果明显,贫困群众纯收入大幅增加。贫困村农民在扶贫开发推动下,发展核桃9.25万亩、食用菌110万平方米,山羊存栏达到1.2万只,形成了扶贫开发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2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间由2430元增加到3680元,平均增长10.28%。三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贫困村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以上,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民参合率达99%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乡有卫生院和文化站,村村有卫生室。计划生育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扶贫开发任务繁重。站在新的起点上,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既定奋斗目标的高度分析,制约我县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的深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扶贫开发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一是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贫困人口比例仍然较高。按照国家新确定的2300元扶贫标准,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达9.2万人,涉及315个贫困村。二是贫困村群众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相对贫困现象日益凸显。三是贫困村落后面貌总体改善,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少数贫困乡村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依然困扰群众生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薄弱环节基本在贫困村。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已成为贫困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干旱缺水、安全饮水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四是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有提升,但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大多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扶贫对象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扶贫开发面临战略机遇。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现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进入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基本生活有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重点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同时,我县扶贫开发面临有利条件:一是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理念,为贫困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政策环境。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农村建设力度。三是经过多年的扶持,我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发展初具规模,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多年扶贫开发实践,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经验,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五是“大西柏坡”建设、山区教育扶贫等工程的实施,为扶贫开发带来了新机遇,将使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而确保全县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提高扶贫对象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发展、开发式扶贫为手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开发,加快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建设西柏坡市的总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方针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救助有效衔接,以扶贫开发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以产业扶贫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以连片规模发展为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加强社会救助,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救助标准,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两项制度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要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贫困人口有效扶持。

坚持开放开发、产业扶贫。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发展途径,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各类经济组织到贫困农村投资开发。坚持扶贫进村入户与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开发促进和带动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坚持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部门要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要求,结合部门职能,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向贫困村倾斜,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妥善处理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贫困农村的独特资源优势,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行人口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自力更生、社会帮扶。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帮扶及自力更生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水平,通过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助推扶贫开发工作,力促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重点和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

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得到有效扶持。注重对少数民族、妇女、计生户、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群实行帮扶。

(二)重点村

把列入扶贫规划的重点村作为我县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利用10年的时间,对列入规划的重点村分两批进行扶持,即2011—2015年扶持51个重点村,2016—2020年扶持其余的重点村,确保稳定脱贫致富。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逐步扭转差距扩大的趋势,扶贫对象达到脱贫的目标。到2020年,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重点工作

(一)专项扶贫

1、坚持整村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连片规模发展为平台,以贫困村为单位,科学合理制定整村推进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及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整村推进。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努力增加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房和环境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民主管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经过扶持,重点村达到“十三有”标准,贫困家庭达到“八有”标准(标准附后)。

2、实施产业化扶贫。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原则,以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上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核桃、食用菌、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达到乡镇有扶贫主导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工程,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2个主导产业。坚持把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打造特色突出、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产业上项目,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响品牌,力争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共同发展。把建设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农家采摘、新技术展示、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根据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文化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等要求,选择特色村落,建成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从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旅游特色村,建设成乡村旅游示范区。

3、强化扶贫培训。坚持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相结合,积极探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思路,走市场化、技能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强化技能培训、组织管理、维权服务、形象塑造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加培训投入,发展劳务经济。对贫困村初、高中毕业后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促进就业为核心,通过直接补贴,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接受就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到知识和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力争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有一名转移劳动力。

4、搞好扶贫易地搬迁。制定和实施《平山县扶贫易地搬迁“十二五”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集中力量、稳步推进的原则,继续搞好移民扶贫,对生态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搬迁扶贫。引导搬迁户向小城镇、中心村和生活小区聚集,具备条件的兴建扶贫移民小区,实施整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并针对搬迁户实施增收项目,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解决好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到2015年,全县解决648户、2062人搬迁脱贫问题。

5、开展以工代赈。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扶贫工程,有效改善贫困村耕地(林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以集中连片的贫困村为重点的乡村道路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中小河流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行业扶贫

1、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林、牧、渔产业的指导,重点围绕现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协会建设,提高贫困村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大型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为基础,涵盖城乡产销衔接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贫困村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持贫困村科学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对具有旅游资源、具备市场发展前景的重点村,在项目、资金、规划、宣传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免收或减收有关费用。

2、开展科技扶贫。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及技术骨干,让贫困农户能够掌握1-2项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和带动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着力培育壮大科技支撑的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打造科技致富示范点,提升县域支柱产业的科技水平。着力培育科技扶贫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县内外科技人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参与科技扶贫开发工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试推广基地。

3、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大中型灌渠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推进贫困农村电网改造,逐步使贫困村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巩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成果,完善乡村路网建设,改善村内道路、人行便道和田间便道条件;贫困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快,逐步提高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覆盖范围和补助标准,完成危房改造3200户、10200人。到2020年,贫困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公路交通的等级化水平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贫困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4、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发展水平。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主干道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护力度,重点抓好灾害多发区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措施。全面推进贫困农村环境整治,优先将重点乡镇、村庄的农村饮水安全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护工作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帮扶重点,环保、建设部门要做好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

5、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实施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推进连片贫困农村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大贫困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到2015年,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农村一年受教育率保持在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加快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非物质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优先支持重点村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之间整合,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一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全部通宽带,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活动室。

6、加强公共卫生和人口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巩固提高贫困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村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乡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完善,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稳步推进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有一名具备资格的医生、有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到2020年,全县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加强贫困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救助和少生快富工程,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助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供养标准达到当地居民平均水平。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70%以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加大资金投入,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按照市场就业与政府促进、开发就业与劳务输出、扩大就业与提高素质、强化服务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市场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和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提高补助标准,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成功率和非农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

(三)社会扶贫

继续实施定点扶贫。继续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派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达到对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各帮扶单位制定具体帮扶规划,明确专人负责,通过帮项目、帮资金、帮发展、帮服务,力争实现一个贫困家庭有一名非农转移劳动力,一个山区贫困户有一亩经济林,一个贫困村有一个村级集体致富项目,一个帮扶单位每年至少为帮扶村办一件实事,保证社会扶贫效果。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帮扶村按期稳定脱贫。

继续发挥驻平部队的作用。坚持把扶贫开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部队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装备等优势,组织驻平部队,采取一对一定点帮扶的形式,在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集中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支持和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积极倡导机关党员、离退休人员与贫困户认亲结对,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有志于扶贫事业的人士和志愿者按照全县扶贫开发统一部署,帮助贫困户解难题、谋发展,促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引导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和其它有志于扶贫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贫困农村搭建平台,创造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订单收购、共建生产基地、联办合作社、投资入股等方式,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帮助贫困村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组织保障

(一)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职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加大统筹资源整合力度,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要把重点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考核重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定期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的任务分解、督促检查、跟踪问效、行政问责体系。要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扶贫点制度,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具体指导。建立完善行业扶贫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整合资源,搞好扶贫开发的具体实施意见。把行业扶持列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并建立完善奖励和问责机制,部门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资金时,要加大对贫困农村的倾斜。各行业部门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人口发展及片区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农村加快发展。

(二)落实国家和省对贫困地区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贫资金支持的同时,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预算,要按国家要求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要拿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用于解决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对贫困村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定向费用补贴、涉农贷款税收政策、增量奖励等有关规定,引导银行及金融机构加大扶贫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农村建立基层服务网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出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促进贫困农村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积极推进支农金融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贫困村农民和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农业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小流域治理等支持力度,适当安排贫困村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建立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村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农村就业创业;继续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农村服务;对定点扶贫专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干部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农村有用之才。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协调本领强为主要内容,建好基层党组织队伍。要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水平,要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章理事、照章办事。要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富积累的有效途径,拓宽科学增收渠道。对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公务员。支持贫困村创业有成的党员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致富人员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引导县、乡机关退休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同时,要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干部的培训教育,采取集中办班、考察学习、典型交流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

(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规范化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片区、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质产业、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实行“阳光工程”,推行公示、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创新管理,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县级资金管理部门每年要对各乡(镇)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各乡(镇)政府扶贫工作目标考核依据。建立扶贫资金监管责任追究机制,本着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凡是在扶贫资金使用中违反规定,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建立扶贫资金问题投诉机制,各级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受理部门的通信地址、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及时向投诉人反馈调查情况。建立贫困村群众义务监督机制,积极推选村级扶贫开发义务监督员制度。义务监督员对本村扶贫项目规划、实施、验收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程义务监督。建立社会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加强社会扶贫资金的监管。要积极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社试点,探索多种担保形式,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现将我院开展健康扶贫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XX镇位于XX县东北部,全镇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5214人,设一家乡镇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全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31户,6015人。 其中因病致贫共 1514 人,占贫困总人口的 25 %。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保证我院健康扶贫工作有效落实,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我们迅速组建了由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及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由院长牵头,会同医疗、医技、公卫等科室组成医疗救护小组、健康体检小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小组等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健康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健康扶贫工作氛围。我们采取手机微信群,政府网站,手机报等发送健康扶贫信息500多条,粘贴宣传栏100份、发放宣传册2300余份,发动宣传车4次,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滚动播放健康扶贫政策;开展下乡义诊26次,耐心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贫困群众科学就医、理性就医,在全镇营造了一个理解、支持健康扶贫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1、卫生院严格按湖北省“四化”标准(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确保贫困人员患者有地方看病,贫困人员在镇卫生院就诊率达90%。

2、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院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个。精准扶贫对象建档6015人,建档率100%,精准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015人,签约率100%。高血压管理人数756人,管理率94%,糖尿病管理人数 147人,管理率9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98人,管理率100%。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尽可能让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村卫生室已建成9座,在建7座。

3、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我院及全镇村卫生室基药全覆盖,严格执行基药零差率销售。减轻贫困人口用药负担。

(四)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免费体检服务,建立健康档案。XX镇政府印发《XX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体检工作方案》20余份,下发到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压实工作责任,全力配合卫生院做好体检工作。卫生院组织内科、外科、化验、心电图、B超等人员,对全镇精准扶贫对象开展了一个月的免费体检活动,共免费体检 1238人次。并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没有参加体检人员,卫生院通过入户、入校、重要假节日、电话预约等形式进行体检,力求免费体检率达100%。

二是推行“一站式”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治疗。

在收费室开通健康扶贫服务“一站式”服务窗口,粘贴健康扶贫服务诊疗结算流程,及“一站式”结算须知。贫困人口在我院就医时,持社保卡办理入院手续,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出院按“四位一体”“一票式”结算,只结清个人自付部分。2019年1--4月,全镇共收治精准扶贫对象患者 865 人,总金额 423.7万元,四位一体报销 396.7万元,报销比例达93.6 %。其中我院共救治精准扶贫对象患者264人,总金额45.5万元,四位一体报销 42.8万元,报销比例达94%。全镇慢病已申定320人,待审定72人,收集资料89人。

(五)做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落地工作。

    1、大病集中救治一批472人。其中对23种大病(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患者建立专项救治台账,并进行销号管理。全镇患23种大病共 110人。

    2、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627人,对慢性病人员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开展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用药等个性服务,建立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3、重病兜底保障一批564人。

4、实行健康扶贫动态管理。卫生院抽出专人完善健康扶贫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因病致贫情况,实时更新数据。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6篇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民生、任务狠抓落实,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乳源的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工作中注重“实”字,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工作目标,抓住重点,统筹全面,扎实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实现脱贫2707户6901人,相对贫困人口退出2707户6901人,脱贫率和退出率均达到100%,2019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居可支配收入14684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链条,不断健全扶贫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三级书记”遍访制度。县镇村三级书记已全部按要求100%完成遍访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任务。二是落实领导责任机制。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定期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统筹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时,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三是落实联动帮扶机制。全县9个镇均安排了挂点县领导、专责县领导、牵头单位和挂扶单位,建立联席协调会议制度,负责扶贫攻坚的组织协调落实。派出9个工作组共34名优秀干部到各镇开展驻镇帮扶工作,每个镇的精准扶贫办至少配备5人以上的专职扶贫干部。全县1835名干部都要帮扶至少一户贫困户以上,帮扶任务重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县、镇、帮扶单位领导挂钩帮扶,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四是突出党建引领。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33个,完成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7个,有效提升了支部战斗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组织300余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精心谋划,务求措施取得实效。一是认真制定了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配套出台了资产性收益、农业产业化、教育助学、住房改造、就业服务、产业扶持、加快水果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涉及“一相当”指标的12个部门也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如在资产性收益方面,筹集9353万元(其中县自筹5353万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入股水电企业,每人每年可增收1200元。二是在产业帮扶方面,建立了产业帮扶基金,制订了水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相关的奖励办法和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措施,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在贫困户住房改造方面,除落实上级对住房改造的补助政策外,县财政对贫困户新建住房给予每户1万元的补助(上级要求市县分别配套每户5000元,我县多出5000元),对修缮的给予每户0.25万元的补助(省要求的标准)。四是在教育资助方面,对未纳入省补助范围的就读幼儿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贫困人口子女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7000元的助学金补助,实现全学段落实教育补助。五是在医保救助方面,在落实省市要求全额资助参保、提高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等政策的基础上,为参保贫困人口购买人均100元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减轻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外的医疗支出负担。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围绕省市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下,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实在。

(三)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着重抓好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提升贫困户“三保障”水平,夯实脱贫质量。一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辍学,全县农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1%。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对就读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专及本科以上的贫困学生100%落实生活费补助。二是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共累计发放住房保障资金7278万元,完成贫困户住房改造户数1506户,为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县镇村三级共统筹51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家具、简易装修等实事,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三是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城乡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累计落实医疗救助资金733万元,报销比例达到83.5%以上。四是做好生活保障兜底脱贫。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购买了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员100%提供兜底保障,确保实现应保尽保。五是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卫健部门进村入户对贫困户人员的进行评残,172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人员发放残疾证,全覆盖落实残疾贫困人员两项补贴。

(四)聚力增收项目,着力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根本,大力实施增收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我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2016年以来,共落实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2385万元,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有力促进贫困户增收。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平台等农业经营主体采取领办股份制经营主体、代种代养等形式参与产业扶贫,全县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与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加大县镇统筹力度,结合省级高山蔬菜园建设,整合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2016年以来,县镇两级共统筹扶贫资金14398万元,实施了1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31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抓好就业金融扶贫工作。县镇两级积极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了培训,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进行培训,累计培训3653人次,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12场,安排91名有意愿的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全县实现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603人,有意愿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三是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引导贫困户选择好发展项目,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9户2552.2万元,放贷率达到43.7%。四是抓好消费扶贫工作。我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等选用扶贫基地或贫困户的农畜产品,双方建立长期采购合作机制,引领全社会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吸纳贫困户或带销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连结机制。建立了“南岭精品、五彩乳源”网上商城,以中央电视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广我县扶贫产品为契机,产品知名度显著提升,销售渠道大幅拓宽。截止到目前,全县扶贫消费额达689万元。

(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相当”的目标,我县多方筹集资金,着力补齐各项短板。一是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全面改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优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让农村子女特别是贫困子女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加大院、站、所等各级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聘请人才,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瑶乡百姓大病不出县,享有优质医疗资源的目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交通、文体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相当”公共服务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完成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231.3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03公里,完成了643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创建了53个美丽宜居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都能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我县部分村庄村容村貌较差,水利、道路、文体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脱贫质量不高,存在返贫风险。扶贫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够成熟,链接机制还不够健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乳源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一是压实县领导的挂点责任,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挂点乡镇,指导做好扶贫考核,协调落实涉及考核的重点任务,力争挂点乡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压实扶贫部门的指导责任,积极主动衔接上级考核要求和基层扶贫实际,指导推动乡镇全面落实扶贫考核任务。三是压实行业扶贫部门和挂扶单位的扶贫责任,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突出问题。四是压实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驻镇工作队的落实责任,帮助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完善相关软件资料,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让贫困户得实惠。

(二)突出抓好贫困户稳定增收工作。一是继续落实贫困户种养奖补政策,安排奖补资金500万元,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确保每一户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种养项目。二是健全完善全县16个项目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继续实施贫困劳力转移就业奖励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帮扶。四是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定向直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采取“以购代捐”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三)强化综合性保障扶贫。继续落实贫困人口低保、医保、临时救助、社保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政策性兜底标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第7篇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抓好脱贫攻坚作为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政治检验,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履行主体责任,集中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万人减少到**万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由2014年初的**人减少到**人,残疾人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现结合工作实际,将我市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强化保障

(一)层层压实责任。坚持贯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扶贫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同时,还坚持下沉一级“压责任”,推行“三个一”制度,即每个贫困村一位县(区)领导、一个联系责任部门、一个帮扶工作组,实行结对帮扶。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服务体系,根据贫困残疾人发展意愿,精准制订脱贫计划,做到贫困残疾人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二)强化扶贫队伍。连续**年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向全市**个行政村,派出**支“连心”小分队,共**人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第一书记**人,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覆盖。其中,市本级**个市直单位共选派干部297名,组建了**支“四进四联四帮”活动“连心”小分队。市、县、乡三级安排**万多名干部结对帮扶全市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实现了干部结对帮扶残疾人贫困户全覆盖。

(三)强化政策保障。整合多方面扶持帮助残疾人的政策,解决残疾人基本保障问题,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综合保障水平,以政策强化基本保障。通过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康复、危房改造等政策,确保应补尽补、应享尽享。以政策驱动创业就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促进残疾人多形式、多渠道就业。以政策落实困难救助,通过制度化落实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返贫保险、重度残疾人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残疾人特殊困难、意外救助等问题。

二、聚焦重点难点,着力补齐突出短板

(一)严格落实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方面,全面摸清农村残疾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的情况底数。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全面逐村逐户筛查建档立卡残疾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并建立了安全饮水台账。教育扶贫方面,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扶贫资助学校校长、乡镇属地双负责制,持续深化残疾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全覆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保障残疾人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2016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亿元。健康扶贫方面,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和医疗保障高效、适度要求,调整完善政策,降低过高的报销比例,明确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适度目标。严格实行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措施,切实方便残疾人患者住院看病就医。住房安全方面,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住房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并确定了危险等级,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已分年度安排危房改造计划或实施“交钥匙工程”,截至目前,所有残疾人贫困户都住上了安全房。

(二)“两业”扶贫助推残疾人脱贫攻坚。增加困难残疾人家庭收入,是残疾人扶贫的关键举措。产业扶贫方面,我市立足实际,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特长以及从业创业需求,筛选适宜、稳定、可靠的帮扶项目,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如全面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落实建设光伏扶贫项目惠及残疾人家庭。此外,还选择推广了电商、养殖、手工编织等一批适宜残疾人从事的扶贫项目,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就业扶贫方面,通过“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企业带动”,整合园区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组织、公益性岗位等各类资源,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残疾人多渠道转移就业。每年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人才夜市、送岗下乡,广泛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招聘活动280余场次,累计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建劳务供需平台,拓宽贫困残疾人就业渠道。大力开发保洁保绿、山林防护等社会服务类扶贫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托底保障就业。

(三)建立残疾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印发了《关于印发<脱贫成果回查监测机制(试行)>等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机制的通知》,明确了脱贫成果回查监测机制、产业增收机制、就业稳岗机制等9大机制,以长效机制为抓手,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严格落实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要求。**县摘帽后,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脱贫质量预警监测机制,根据残疾人脱贫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及致贫主因等情况,以及结对帮扶干部日常帮扶了解情况,划定三类预警级别,根据残疾人贫困户收入情况,分别启动红、黄、绿三色预警。根据三类预警情况再分别落实巩固帮扶措施,实行精准对接帮扶。2019年8月,我市在**县做法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升,将非贫困户中收入较低易致贫的残疾人边缘户和收入较低易返贫的残疾人脱贫户纳入监测范围,印发了《关于建立致贫返贫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各县(区)推广这一做法。**县摘帽后,在全国率先推行“精准防贫保险”,进一步增强防贫对象的抗风险能力。一是扩大承保对象范围。将保险对象范围扩大到残疾人已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中的残疾人边缘户,与**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0%)签订了防贫保险协议书,为残疾人提供事先预防和事后救助保障措施,并代缴保险费60元/人/年。二是明确防贫保险责任。保险期内,精准脱贫防贫对象因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产生自负损失或因就学增加教育资金导致支出过大,有致贫或返贫风险的,承保公司按协议约定给予精准脱贫防贫保险金扶助。三是增加风险保障金额。因病、因交通事故的防贫医疗保险金,每户年累计给付限额为**万元;因学的防贫教育保险金,每户年累计给付限额**万元;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的防贫财产保险金,每户年累计给付限额**万元。防贫险开展以来,已对**户存在返贫或致贫的风险户进行了理赔,共计**万元。目前,防贫保险已在我市全面推广落实,全市购买规模人数达**万人,保费总额达**万元,有效构筑致贫返贫安全屏障。

三、强化创新驱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一)开展脱贫攻坚“十大清零”行动。为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质量,我市创新工作方法,变“挂牌督战”为“层层实战”,在全市开展了滞销积压扶贫农产品销售清零、教育扶贫问题清零、健康扶贫问题清零、住房安全问题清零、饮水安全问题清零、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清零、产业扶贫问题清零、就业扶贫问题清零、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清零、绝对贫困问题清零等为内容的“十大清零”行动。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检视问题、成效考核指出问题,列出了十大清零问题表象,明确清零时限和责任单位,要求逐户逐人过筛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进一步补短板强基础、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经乡镇自查整改、县区核查整改和市级督战验收,全市“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全部解决。

第8篇

玉门市卫计党工委“铁人先锋”行动成效显著。

玉门市卫计党工委共有委员11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辖1个(党委),14个党支部(其中:乡镇卫生院党支部6个),共有正式党员199名(其中:乡镇卫生院党员53名),预备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

近年来,玉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聚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凝聚各方力量,以“铁人先锋”行动引领健康玉门发展,使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高度重视,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成立了由局党组成员、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卫计系统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健康扶贫工作动员会、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和健康扶贫政策培训会,明确目标,理清职责,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建立了以“局领导+股室+县级医疗队+乡镇卫生院”的党建+健康扶贫挂钩联系制度新模式,局党组称员分片指导乡镇切实抓好健康扶贫工作,确保政策落地100%,贫困户覆盖100%。

2、强化宣传,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一是使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作授课PPT,深入各乡镇开展县处级挂钩领导、乡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市乡村三级医务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培训场次达20余场,培训人员达6500多人次。先后印发了玉门市扶贫政策宣传折页、宣传品等10万余册。同时,通过基层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的面对面宣传,让贫困群众了解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重点让群众记住“打针看病不发愁、医疗保险政府交;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基本全报销;家庭医生上门来,送医送药送健康”3句话,记住包挂干部、工作队员和家庭医生3类贴心人。将健康扶贫政策普及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二是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抽调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专家组建了12支健康扶贫小分队,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卫计系统党组织活动主题,深入全市12个乡镇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及相关政策宣传,累计开展义诊130次,免费送医送药价值3万余元,服务人次达1.5万人。三是多措并举,全方位抓实抓好信息宣传工作,挖掘党建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广泛、全面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关注度,积极引导贫困人口科学合理就医。

3、夯实基础,提升基本医疗承载力。根据《甘肃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三个一”标准化建设要求,制定下发了《玉门市脱贫攻坚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多方筹资182万元,实施了6个非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为13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9个镇乡均已建成标准化卫生院,均有1名以上的执业医师。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总投资3.4亿元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4、上门服务,扩大健康扶贫覆盖率。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作用,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玉门市卫计局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采取“家庭医生团队”模式,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组建8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卫计系统党组织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到全市各个行政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和免费体格检查,并提供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截止目前,全市已签约165600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33346人,0-6岁儿童签约7975人,孕产妇签约308人,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10712人,高血压患者签约9600人,糖尿病患者签约2130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484人,肺结核患者签约28人,残疾人签约328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84人,城乡低保五保签约169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13人,因病返贫118人,签约率100%。

5、结对帮扶,增强健康扶贫针对性。玉门市卫计系统199名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结对村组的326户农户,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乡村,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将“挂包帮、转走访”当作群众评价卫计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综合会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引导,以群众受益为目标,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普及健康知识、全方位提质增效强内涵,提升群众获得感,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让群众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

第9篇

一、单位包村情况

(一)认真落实帮扶责任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我镇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一把手”帮扶制度,并按上级要求,选派一名第一书记、两名驻村队员,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积极宣传发动机关42名干部与村117户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

2、深入调研,定期研究帮扶工作。镇党委书记先后20余次前往扶贫村,与村委会一帮人,共商脱贫举措,积极开展帮扶;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驻村书记和帮扶联络员有关帮扶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

3、镇村共建,全力落实帮扶工作。2020年镇机关党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到包保的贫困户家中,与他们拉家常,同吃同劳动,帮助清理室内外卫生,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二)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1、结合实际,制定脱贫方案。年初,党委书记带领帮扶工作组,深入帮扶的村,走访调研,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近三年的发展规划及致富设想,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2020年镇扶贫包保工作方案》。

2、献爱心送温暖。组织我镇帮扶责任人在“春节”、“迎国庆”双节期间为贫困户“献爱心”送米、面、油活动,充分体现党的关爱与温暖。

3、帮助落实好医疗保障慢病免费体检服务。在今年5月和11月,我镇组织人力入户宣传慢病告知书,认真排查贫困户需要体检人员,并上报到县相关部门,我单位提供车辆分两次集中到县医院、县中医院进行免费体检。

4、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养殖业。利用入户宣传政策之机,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协助村里按照“一村一品”政策,2020年确定种植粘玉米,村委会出资购买粘玉米种子,并与粘玉米收购商达成意向协议回收。

(三)帮扶减贫成效情况

1、“党建帮扶”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和战斗力。在帮扶工作中,实行“能人治村”战略,让被帮扶村的群众有了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目前,我镇包保11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2、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党支部一帮人,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利用县级主导产业项目分红、发展庭院经济、协调村民土地流转、积极合理开发公益岗位,使村民增收的同时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

二、干部包户情况

2020年我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干部们每到一处,主动与村、户沟通,把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宣传到户,逐户详细了解贫困群众家庭收入、生产生活状况、致贫原因,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及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并为贫困户脱贫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使每个贫困户家庭的脱贫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每逢年节都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在全体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村11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10篇

根据《省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卫健发

{2019}2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县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推进会的要求,为了全面普及宣传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从9月

1

日至

9

月30

日,镇卫生院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以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进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院长

XX

同志及时组织镇村两级人员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及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内容,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我院举办健康扶贫宣传培训班,促进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

XX

为组长,

XX

为副组长,镇村两级人员为成员的镇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

XX

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宣传月活动的重点是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具体的宣传内容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结算流程、贫困户住院报销优惠政策、大病保险报销政策、大病保险再报销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分级诊疗、贫困户就医重大疾病优惠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跨省就医联网报结等健康扶贫政策。

4

13

日上午卫健局局长、副局长一行,在镇长、副镇长陪同下来我院督导健康扶贫宣传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采取超常措施,把宣传工作推向高潮,让群众知晓率达到

95%

。为了做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卫生院组织村卫生室张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宣传资料。村卫生室向群众公开宣传各类健康扶贫政策知识。并在开展送健康服务进村户的同时,卫生院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和村防保员一起深入残疾行动不便的困难家庭开展健康体检服务,面对面向他们宣传省健康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重大疾病报销和大病保险再报销、先诊疗后付费和跨省异地联网报销政策等详细解答,宣传报销程序和所需材料等,切实让患病贫困人口了解健康扶贫政策,为他们解决就医诊疗困难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向群众全面普及了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为顺利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解决群众困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奠定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经统计,共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活动

6

场次,宣传彩页

700

张,宣传折页

700

张,制作扶贫政策宣传公开栏

5

面,开展义诊咨询1场次

30

第11篇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2.060

Abstract:As Yicheng city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 for example,carried out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ied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nd actual effect. Conclusioned accurate metho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d the rich farmers out of pover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key measure;actual effects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它包括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考评精准五个内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按照中央、湖北省精准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宜城市委市政府结合基层实际制定了《宜城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年行动计划》。要求党组织负总责,主要领导挂帅,部门整体联动,调动一切资源,细化关键措施,决战两年率先全省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1 精准扶贫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瞄准贫困户,盯准贫困村,找准贫困根,实施安居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党建扶贫六大扶贫工程,强化组织领导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结对帮扶机制、督查问责机制四大工作机制,对宜城市29个贫困村和3.18万贫困人口实行全方位帮扶。将扶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挂图作战,合力攻坚,确保2017年底率先在全省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2 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

2.1 贫困户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

到2016年底,全市减贫2.18万人,18个贫困村脱贫;2017年底,全市减贫1万人,11个贫困村脱贫,全市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2.2 贫困户收入明显提高

到2017年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就业创业技能,参与1项增收项目,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并达到本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的50%以上;未成年贫困人口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素质,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有效遏制;建档立卡低保户、五保户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即有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就医、养老有保障。

2.3 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到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一无”(无危房户)、“四通四有”(通安全稳定电、通广播电视信号、通宽带互联网、通乡村客运;有安全饮水、有致富增收产业、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及医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 精准扶贫的关键措施

3.1 精准实施安居扶贫工程

3.1.1 加快危房改造 编制贫困村建设规划,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国家危房改造资金优先用于贫困户,适当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财政补助标准。到2017年底,全面解决贫困户居住安全问题。

3.1.2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优先在贫困村开展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厕所建设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将流水镇马头村,王集镇联合村、双泉村,小河镇大冲村,刘猴镇赵嘴村、新??村作为建设的重点,在土地整治、“一事一议”等项目上给予倾斜。

3.1.3 适度开展移民搬迁 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贫困群众,创新扶贫搬迁方式,探索易地开发、公租房安置、基地安置等模式,对贫困户在城镇落户就业给予政策支持。

3.1.4 解决好生产用水和安全饮水 2017年前,全面稳定解决贫困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安全饮水全面达标。优先支持贫困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创新贫困村水资源和水利项目管护机制,按照事权划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优先将贫困村符合条件的重点小型水利工程纳入省级项目、争取纳入中央项目维修养护和建设范围。

3.1.5 确保安全稳定用电 加大贫困村电网建设投入,优先实施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到2017年底,全部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消除存量配电网供电“卡扣”和“低压电”现象。

3.1.6 全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加快推进贫困村通客运工程,在2016年底每个贫困村要全部通客车。实施贫困村畅通工程,在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的基础上,提高通村路、产业路通达标准。统筹使用财政资金,支持建立村组道路维护机制。

3.1.7 加强通信设施及电商网络建设 到2017年贫困村实现宽带网络信号全覆盖。优先在贫困村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到2017年底,实现镇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服务点全覆盖。

3.2 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3.2.1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加大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资源、闲置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且与贫困户利益相关联的产业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合理分享资源开发效益。优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格局,郑集养鸭、刘猴生猪、孔湾蔬菜、南营养牛、雷河养羊、东西两山香菇等支柱产业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对吸纳贫困户就业、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3.2.2 努力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益 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护农民群众的财产收益。按照自愿原则,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实现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探索建立扶贫资源资本化投入机制,鼓励贫困户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的原则,抱团入股参与企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最大限度释放贫困村贫困户的资产潜能,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收益。

3.2.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贫困地区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现代服务体系。加大银行、保险、担保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扩大小微企业发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创业、妇女创业、残疾人创业等金融服务新产品的覆盖面。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机、农技、疫病防治等农业科技远程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7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对贫困村的全覆盖。

3.2.4 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优势,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打破区域界限,串点连线扩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村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支持流水镇开发建设马头寨生态景区,支持板桥店镇罗屋村、王集镇双泉村、小河镇大冲村建设“红加绿”旅游长廊。鼓励贫困户创办“农家乐”等旅游配套项目,多渠道增收。

3.3 精准实施智力扶贫工程

3.3.1 教育方面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远程教育。对贫困家庭中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逐一建档立卡,从2016年起,将学前教育贫困生资助标准提高到每年1 00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小学生每人每年增加到1 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增加到1 250元;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中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2 000元;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进行减免(最高2 000元),接受中职教育学生国家助学金提高到2 000元;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

3.3.2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加强贫困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所有贫困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面要达到100%,农户知晓率、参与率和挂牌率均达到95%以上。力争到2017年底,现有贫困村有15%以上村跨入县级以上文明新村行列。加大贫困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村民自主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重点支持贫困村文化骨干培训,加大文化下乡力度。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深入挖掘“一红一绿”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3.4 精准实施保障扶贫工程

3.4.1 养老与就业保障方面 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立足沿海发达省份和当地企业的市场用工需求,通过校企对接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到2017年,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贫困人员,由本级财政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对通过初次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可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外出务工贫困人口中,对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可按规定享受政府补贴。实施“雨露计划”,实现应补尽补、直补到户,对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接受全日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 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3.4.2 医疗卫生保障方面 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优先推进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贫困户医保政策,贫困户参与新农合就医报销比例提高20%,免除贫困户中的低保户参与新农合就医报销起付线。逐步开展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由本级财政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实现贫困村地方病、流行病、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常态化。

3.4.3 民政救助保障方面 及时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范围,适时提高低保五保标准,实现动态条件下应保尽保。按照城乡低保对象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原则,建立低保标准、五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3.5 精准实施金融扶贫工程

大力实施金融扶贫。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扶贫贴息项目贷款,包括老促会、再就业担保中心等用于贫困户的贷款资金,以2 500万元为基数,每年增长不低于10%;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发展生产的5万元以内的贷款,三年授信、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创新金融扶贫保险机制,全面推广小额保险系列产品,实现小额扶贫保险与扶贫小额信贷之间的互利互惠,防止贫困群体因意外事故返贫的现象。设立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和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发放贷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担保、贴息等方式,激活和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3.6 精准实施党建扶贫工程

推行和深化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全覆盖,不脱贫不换岗;加大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乡镇、村“两委”班子力度;拓宽选用视野,在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以及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寻找人才、使用人才,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加大对在扶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组织书记的宣传力度,充分激发其扶贫热情,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为主要内容,对所有贫困村干部开展集中轮训。

4 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

4.1 组织领导机制

实行“一个贫困村、一名市领导牵头、一套专班服务、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宜城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四大家”联席会专题研究扶贫攻坚工作,通报工作完成情况,查找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市“四大家”领导统筹所帮扶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每月进村入户三次以上研究扶贫工作,每月召开一次扶贫攻坚部门协调推进会,组织和协调市直部门、镇、村落实帮扶措施。各乡镇村要增强扶贫工作力量,明确机构和人员专司扶贫工作,保障扶贫工作经费,确保如期完成每一阶段攻坚任务。

4.2 资金保障机制

从2016年开始,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80%必须用于贫困村,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形成的实际可用财力增量15%的规模,并整合涉农部门支农强农、扶贫资金,优先投向29个贫困村。市直各部门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项目跟着扶贫规划走,资金跟着扶贫项目走,效益跟着扶贫对象走”的要求,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加大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的力度,实施好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配套项目建设。

4.3 结对帮扶机制

按照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原则,各市直部门与联系村结成帮扶对子,并以“三万”工作队为基础,组建工作队驻村扶贫。建立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卡,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实行登记制度,不脱贫、不撤退、不换人。要积极组织、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和社会成功人士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驻村帮扶和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

第12篇

一、基本情况

界岭村位于两省三县结合部,下辖11个居民组,现现有居民872户,3098人。全村总面积39604亩,基本耕地2583亩,山地面积37021亩,村集体公益林2999亩,2020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0.36元。

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一是认真开展调研。2020年年初,院党委书记、院长吴杰带领院扶贫办工作人员赴界岭村开展调研,实地走访贫困户20余户(因病致贫户5户、发展能力不足户3户、因学致贫户10户,因残致贫户2户),查看他们生活状况、政策享受情况、对帮扶干部满意度、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帮扶工作座谈会。年初,在界岭村村部召开了帮扶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关于2018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回顾了年度帮扶工作成效,分析了短板和不足,同时听取了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关于结对帮扶工作的诉求;三是细化帮扶措施。在认真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和分析短板不足的基础上,县人民医院与长岭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共同谋划帮扶计划,针对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就医、干部帮扶等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做好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党建引领,做好基层组织共建工作。一是强化共建力量。为推动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鉴于村两委班子的变动,适时调整了联合党委组成人员,明确了联系人,密切了与村党支部的联系。二是扎实做好基层组织共建工作。一年来,联合党委书记、副书记先后为界岭村党员上党课4次,受教育党员累计达80人次,与会党员听后,倍感亲切,深受教育,受益匪浅;院机关支部、内科支部党员与共建村党员先后共过组织生活2次,参加党员累计达90人次;“七一”期间,县人民医院党委深入界岭村共同开展纪念建党98周年活动,结合界岭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送党课进基层、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调动了党员积极性,激励了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率先垂范,为全村树立了“脱贫光荣、我要脱贫”榜样作用。三是加大党建投入。为切实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前沿阵地建设,县人民医院党委多次协助指导村部搬迁工作,并捐助党建资金5万元,同时要求村两委在优化后的工作环境中要凝心聚力、团结奋发,抓好支部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强力推进年度工作计划的序时进度,并确保联合党委十件惠民实事的顺利完成。

(三)完善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夯实工作基础。贫困户基本信息准确是“精准扶贫、如期脱贫”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脱贫成效,院党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要求,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采集并核查贫困户基本信息,督促完善帮扶措施落实,及时完成大数据平台信息修改工作。一是核查贫困户精准帮扶信息。组织包保干部、村干部一同入户规范贫困户基础信息、经济收入、政策保障、包保帮扶、识别退出五个方面档案内容,严格进行贫困户信息核对。二是完善贫困对象动态指标台账。坚持以“两该两不该”问题为导向,严格落实“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三是协助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及时按程序完成动态调整及信息平台录入工作,以确保家庭信息、手册资料、信息平台保持一致。全村2020年通过严格程序动态调整自然变更户中减人15人、增加8人,切实做到贫困人口的信息识别精准。

(四)积极开展社会扶贫,捐资捐物。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我院积极向社会各界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宣传工作,先后联系事业单位、医疗企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和认领援建项目。在我院的积极引荐推动下,向中国福利基金会争取0.3万元体育设施投入到界岭教学点,以利于开展体育运动;中国福利基金会为长岭乡47名就学儿童送去价值2.35万元羽绒服,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与关爱;促成了庐江县人民医院先后两次向界岭村贫困户捐款捐物3万元;江苏吴江红十字会向界岭村困难家庭儿童捐赠价值19.2万元的衣物;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向我院检验科捐赠价值60.8万元的医疗设备;联劝公益基金会向我院国际基层网项目捐赠资金19.48万元;华东中美制药有限公司资助界岭村贫困家庭学生1.6元;宋庆龄基金会协同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向我院及乡镇医疗机构捐赠肺功能仪25台、雾化泵68台,价值55.2万元;我院还积极筹措资金6.65万元分别用于村部阵地建设,用于义诊免费药品赠送,慰问界岭村贫困户、困难党员、留守儿童;同时在我院帮扶干部的努力下,先后为界岭村贫困家庭销售农副产品5.02万元。在全县开展残疾人免费鉴定工作,截止2020年12月底我院累计成功免费鉴定2064例。

(五)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我院43名帮扶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96户713人,全年共组织帮扶干部及在职职工500余人次进村入户,围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积极宣传脱贫政策,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寻找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一是鼓励发展农副产业。2020在全体帮扶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共同鼓励带动下,积极动员贫困家庭发展种养业,帮助179户申报特色产业,年终获得奖补资金累计39.85万元。2020年界岭村被评为县级“特色种养业达标村”。同时,我院帮扶干部积极与有种养业的家庭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年度帮助销售农产品累计5万余元。二是关心关注健康状况。通过频繁的走访,精准的信息摸排帮助33人办理慢性病证;组织大型义诊,开展残疾鉴定90人次;为近千名群众提供医疗服务,针对当地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免费发放近8000余元常用药品;三是大力宣传教育脱贫。2020年全村共有167名贫困孩子在学就读,其中春季“两免一补”资助81人、高等教育资助35人、中职就读获得资助14人、学前教育资助9人、28人获得“雨露计划”资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5人。四是确保住房安全。2020年通过政策宣传带动,易地搬迁2户4人,危房改造7户(其中贫困户1户)。五是动员贫困人口就业。2020年为县外、县内就业151人申报就业奖补10.66万元,全村设置公益性就业岗位92名,组织15户15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做到了在家有劳动力家庭户均一岗。六是申报扶贫小额贷款。2020年动员帮助21户贫困户申报小额贷款,用于产业发展。八是光伏扶贫。2020年通过政策宣传带动2户参与光伏入股分红产业。九是帮助开展项目建设。2020年在13个扶贫项目之一的桐源到户路段项目资金紧缺关键时刻,我院争取了1万元资金保障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健康脱贫工作扎实推进

(一)“先诊疗、后付费”执行情况。贫困人口2020年1至12月份在我院住院6350人次,除个别意外伤害贫困患者外,其他贫困人口患者均已全面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并严格按照要求与贫困人口签订规范的“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协议书”,对于留存资料按月收集装订整理形成档案材料。

(二)“35l”和“180”政策落实情况。按全市统一部署,我院住院HIS系统通过改造升级,与现行健康脱贫政策对接,对贫困人口住院全部实行即时结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等全部“一站式”报销。2020年度1至12月份我院共计享受“351”即时结报6350人次,“180”即时结报8512人次。

(三)大病专项就治工作开展情况。针对贫困人口三十种大病按规范开展专项救治,在门诊专设有“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门诊诊室”,按照要求登记并集中救治,并制定“一对一”诊疗方案。对于在我院就诊病人,逐人逐病建立救治管理台帐。2020年度1月至12月份合计救治996人次。

(四)健康脱贫宣传情况。院内电子屏不间断滚动播放健康脱贫宣传标语、在院宣传栏、门诊就医大厅、住院就医大厅、住院部各楼梯间等固定位置分别设立宣传健康脱贫政策栏,全面宣传健康脱贫政策。各病区医护人员在收治贫困人口就医时,全面做到主动询问、时时提供健康脱贫政策帮助,积极宣传“先诊疗后付费”等优惠政策;在贫困人员出院结算时,积极宣传和落实“一站式”。

(五)贫困人口住院管理情况。对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健康脱贫病房、并标注“贫困人口健康脱贫床头卡”;加强对贫困人口住院指征把握,严防门诊转住院行为;加强贫困人口住院身份核查,防止冒名顶替现象发生;加强贫困人口住院的检查、用药、治疗等稽查,严格用药指征;加强“N+100”疾病目录管理,落实“分级诊疗”和逐级转诊。

四、工作亮点

(一)坚持弘扬“一种精神”。帮扶干部们本着为贫困家庭干实事、为脱贫攻坚做贡献,坚持一户不漏的原则,定期到户走访,问冷暖、问收入、问困难、问打算,解决困难、解答疑惑、解释政策,帮助开展“六净一规范”活动。使得贫困家庭对扶贫政策有了明确了解,对帮扶措施有了认同,对帮扶干部的默默付出有了高度赞许。更加体贴的帮扶干部、更加全面的帮扶措施,不仅进一步拉进了与困难家庭的距离,还增进了与困难家庭的感情,激发了他们积极性,帮助树立了“我要脱贫,脱贫光荣”理念。

(二)坚持发挥“二项优势”。一是充分发挥县医院医疗龙头优势。多次组织专家到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到户为病重患者“送医上门”,切实满足偏远农村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将免费医疗服务真正送到百姓家门口。二是充分发挥帮扶干部资源优势。通过三年的真情帮扶,帮扶干部与贫困家庭建立了“相信我、信任我”的稳固帮扶感情,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契机,加强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市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的人才技术交流,把业务骨干“送出去”,把先进技术“带回来”,进一步提升我院医疗服务能力。二是抓好县域结对帮扶工作。2020年我院进一步加大了与庐江县人民医院的结对帮扶力度,通过学科共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时刻保持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科与科之间、院与院之间的业务往来,有效推进科室及医院的发展。三是抓好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第一医共体牵头医院,我院积极落实医改政策,采取措施提升体内卫生院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培训,为真正做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专家治、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费用能降低,为力争实现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目标不懈努力。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年度工作任务和贫困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点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年度帮扶计划、帮扶措施不够具体,有待进一步细化。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对脱贫户、人的典型事迹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