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医扶贫工作总结

村医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19 19: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医扶贫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医扶贫工作总结

第1篇

一、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问题整改情况

上半年以来,根据中、省、市、县镇关于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反馈意见,驻村工作队会同全体脱贫攻坚四支力量进行了认真的对照自查,据实研判,针对存在问题逐一列出清单、建立台账、研究措施、整改完善,其中:2018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认领 22条,整改18条;中央对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整改问题认领18条,整改18条;省委第十一巡视组对略阳县脱贫攻坚巡视工作整改问题认领 9条,整改  9条;省市一季度督查暗访通报问题认领6条,整改6条。以上所有问题整改都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取得实效。

(二)“八个一批”进展情况

我村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结合年初制定的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紧紧抓住群众增收这一核心、住房保障这一重点,统筹医疗和教育保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确保脱贫目标全面实现。帮扶干部积极与贫困户对接,摸清底子,理清思路,共同商议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产业帮扶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村继续围绕“一户一产业、一户一就业、一村一组织”,确保贫困户增收越线。全村发展主导产业柴胡、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和核桃、银杏管护、及生猪养殖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个。二是就业创业形势较好。按照全镇就业创业扶持相关政策,我村为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中药材柴胡、烤烟种植技能培训 2次50人次,提供劳务岗位 40个。三是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结合全镇易地移民安置总体安排,在小河安置点集中安置4户,分散安置14户, 实施危房改造21户。四是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情况。全村教育扶贫涉及 19人,都按照政策予以落实。健康扶贫涉及 9人,参合比例100%。

(三)精准帮扶情况

2019年是全县脱贫摘帽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四支队伍统筹兼顾,形成合力,集中攻坚。一是调整充实驻村力量。按照脱贫形势和工作需要,新派驻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将原来一肩挑调整为两人分担,既缓解了工作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二是夯实落实帮扶干部责任。今年共安排帮扶干部35名,其中县统计局干部20人,镇电管站6人,镇政府干部3人,村“三委”干部6人,实现了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帮扶干部在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帮扶贫困户和联系非贫困户职责,按照“百日会战”工作各阶段完成帮扶任务。三是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我们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以脱贫攻坚工作队为攻坚力量,结合四支力量遍访农户工作,向全村群众宣传政策,传导正气,激发群众的干劲和决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实现脱贫目标,截至目前,开展政策知识培训2次、技能培训1次和道德讲堂1次,爱心超市正常运转,兑换积分  次,开展了两次“十比十看”评比活动,号召贫困户积极向受表彰的典型学习、靠拢,增强比、学、赶、超意识,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驻村工作队半年的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一是脱贫攻坚任务繁多,推进不均衡。今年正值全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任务重、时间紧,有时存在顾头不顾尾、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象,各项工作进展不均衡;二是驻村人员还需加强学习。六月份以后,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都进行了调整,对政策的理解、对情况的熟悉、对工作的把握都还需要继续加强。三是群众满意度提高难度大。通过四支力量遍访农户工作,群众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有些问题现在可以解决,但有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无形中降低了满意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围绕脱贫攻坚百日会战,研究制定详细的责任清单,用好“八个一批”政策,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理清思路、树立信心,强化内生动力,不等不靠不要,努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顺利实现脱贫达标。

二是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做好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立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巩固脱贫成果。

第2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惠农政策、凝聚力量、兴办实事、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处打赢脱贫攻坚战,冲刺全省乡镇十强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转变作风、增进感情。以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群众观点,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群众满意。

(二)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广泛动员全处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使活动覆盖所有的行政村、组。把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群众要求,因地制宜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四)坚持整合资源、统筹使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广泛筹措资金。在不改变有关涉农项目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捆绑资金、集中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感情这个中心,切实做到把“三万”活动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与开展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聚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聚焦“培育主导产业”、聚焦“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完成好宣传政策、增进感情、兴办实事、促进脱贫等主要任务。

(一)宣传政策。以驻村工作为载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开展宣讲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宣传开展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办事处“冲刺全省乡镇十强”的发展战略。通过宣传政策,教育、引导和组织农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广泛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增进感情。充分利用春节和春耕时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大好时机,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与农民群众增强互信、增进感情。

(三)兴办实事。各驻村工作组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按照“1+5”模式(即以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任务和规定动作,结合精准扶贫网格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洁净乡村工程、农村合作金融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等5项工作)兴办实事。

1、培育主导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一是因地制宜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对尚未明确主导产业的村,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对主导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的村,着力推进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二是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主导产业与配套项目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农户发展相结合,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分类筹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当年启动、稳定发展。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村企、村社共建机制,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积极支持贫困村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组建、引进、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租赁等形式,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包投入、包技术、包销售的产业脱贫模式,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四是培育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真正让农民掌握技术、懂得经营、学会管理,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2、精准扶贫网格化。以网格化管理为主体,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动态服务为保障,以网格员动态监测为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与农村网格化管理系统信息对接、与农村网格“四务通”平台相融,实现平台整合、信息共享,精准到户、双向互动,痕迹管理、动态更新。

3、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升级,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切实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开展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贫困人口用上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不断扩大供水水质检测覆盖范围,力争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及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4、实施洁净乡村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环卫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力争全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广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习惯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厕、改圈,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进一步健全农村“三员合一”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环境卫生维护长效机制。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5、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扶贫。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优化征信体系,深入农村改革,强化合作社规范管理,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推动农村合作金融纵深发展、长效运行。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开展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加入农合联,网络全处90%的贫困人口和新农业经营主体,力争2016年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发放的涉农贷款金额达到2000万元。通过建立“合作社+金融+主导产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等服务模式,助推主导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6、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依托京东服务中心,大力支持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力争2016年底,在贫困村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站。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线下配送,拓宽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为贫困村扶持和培育一批电商网店,力争在贫困村开设3-5家网店。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计划,力争为贫困村培训6-10名电商专业骨干人员。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各村“三万”工作组要结合驻点村实际,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任务和规定动作,按照“1+5”模式兴办实事。到活动结束时,力争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的贫困村能够找准项目,做好规划,落实资金,完成启动工作。驻点非贫困村的工作组,也要结合部门职能和驻点村实际,按照“1+5”模式兴办实事。

(四)促进脱贫。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方案和措施,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对接帮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实际困难,为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谋良策出实招。

四、组派工作

办事处选派35名机关干部参与“三万”活动,组建11个工作组,对全处11个村(社区、场)实行全覆盖。各工作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和安排此项工作,经常到驻点村调研和指导,并深入农村基层,查民情、连民心、解民难。

五、活动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6年1月底开始,至2016年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底至2月中旬)

1、1月底,召开全处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培训会议。

2、2月初,工作组进驻驻点村。深入村组和农户,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以及生活困难群众,开展“送温暖”等活动。

3、制定办实事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制定培育主导产业等办实事工作方案。

(二)兴办实事阶段(2月下旬至5月20日)

在确定好办实事内容和方案的基础上,分步骤开展办实事活动。

(三)总结通报阶段(5月20日至5月底)

1、各工作组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总结报告。

2、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处“三万”活动进行检查验收。

3、活动结束后,召开全处“三万”活动总结通报大会。

六、资金筹措

采取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方法,广泛筹措资金。

1、争取上级财政“三万”活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万元。

2、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

3、处级财政筹集专项资金50万元以上。

4、市直驻村工作组筹集30万元。

5、各村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筹集部分资金,组织有条件的村组开展“一事一议”和筹资筹劳。

6、广泛动员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捐资出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村各类公益事业建设。

七、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此次活动由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处“三万”办)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各村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筹资筹劳。

(二)健全机构。处“三万”办下设综合组、宣传组、资金管理组、检查督办组和六项实事专项推进组。综合组由党政办、农办、扶贫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负责处“三万”办的日常工作。宣传组由处宣传办牵头,负责策划和组织舆论宣传。资金管理组由财政所牵头,负责资金测算、筹措、下拨和使用管理。检查督办组由党政办牵头,负责联系协调上级工作组,分片对各村、各工作组开展“三万”活动和项目建设情况检查督办。围绕“1+5”兴办实事项目,由农办牵头,会同扶贫办、经贸办、水利站、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六项实事专项推进组;由农业服务中心协调市农业局、市水产局,负责“主导产业培育”推进日常工作;由扶贫办、经贸办负责“精准扶贫网格化”推进工作;由水利站负责“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推进工作;由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洁净乡村工程”推进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合作金融扶贫”推进工作;由经贸办负责“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推进工作。各项实事专项推进组具体负责各实事项目的组织谋划、推进协调和指导督办。

(三)完善机制。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检查指导,督办落实。各村工作组要定期碰头、汇总情况、掌握进度、加强督查。要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主要任务,切实为所在村群众兴办实事。各驻村工作组要及时上报活动情况、工作成效、典型经验及遇到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考核。处“三万”办及检查督办组分阶段对各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村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组干部报酬相挂钩。

第3篇

一、XXX村自然条件

XXX行政村位于XXX县西部、XXX镇镇北部,村委会距XXX镇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XXX县城56公里。东与八宝接壤,西与巧家隔牛栏江相望,南接西屏,北邻翠屏。环线公路穿境而过,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全村辖30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有汉、彝、回三种民族。全村有农村人口1539户5831人,其中劳动力3432人。全村最高海拔2650米,最低海拔950米,相对高差1700米,平均海拔1800米。全村年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温12.5℃,日照时间112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无霜期280天,全村国土面积2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746亩,人均耕地1.5亩,森林覆盖率35%亩。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XXX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到高山,气候多样化,经济作物花椒种植2800亩、总产量75000公斤;核桃种植1142亩、总产量121085公斤,粮食作物玉米种植3485亩,总产量1114358公斤,洋芋种植1025亩,总产量682200公斤。其余经济作物种植零星,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养殖业以生猪、肉牛、山羊、禽类为主具体为:生猪存栏3720头,出栏3687头;牛存栏1035头,出栏90头;羊存栏800只,出栏368只;活禽存栏6018只,出栏5338只。201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07万元,粮食总产量210万斤,外出务工人员2257人收入27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人均有粮308公斤。村内有完全小学2所,2018年春季学期在职教师21人,在校学生567人,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7年;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有村医3个,农家书屋1个,村民活动场所5个。安全饮水全部解决,所有村民小组通动力电,通行政村道路为沥青路,14个村民小组道路已硬化,还有16个村民小组道路未硬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安全住房,宽带网络已覆盖村委会、学校、村卫生室,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已全覆盖。

三、贫困现状

XXX村全村有农村人口1539户58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7户1343人,已脱贫出列411户1327人,2014年脱贫10户41人,2015年脱贫30户106人,2017年动态调整脱贫362户1154人;2018动态调整后脱贫9户26人,保留5户11人(含操作失误1户5人)。目前贫困发生率2%以下。达到国家贫困村出列退出标准,于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

四、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挂钩XXX村所有包保队员、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思想上高度统一、全面掌握了脱贫攻坚政策要点和各个月份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了帮扶工作,严格驻村工作队管理、严肃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二是把握重点,做好业务指导。根据脱贫攻坚的“十个全覆盖”方案要求和XXX镇2019年每月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部署会的安排,驻村工作队及时梳理制定XXX村本月重点工作任务,并向镇分管领导、XXX单位分管领导汇报,明确包保人员进村入户的村组联系人,工作队队业务指导人,对包保队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扎实抓好了业务指导工作,为包保人员入户提供前期工作保障。

三是扎实开展遍访工作。镇上帮扶干部10人、挂钩部门县XXX单位帮扶干部34人全部到位,围绕着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开展遍访工作。于每月7、8、9、10、11日几天对包保户进行集中走访、户户见面,对挂钩村、包保户进行查缺补漏,做好教育扶贫及赡养老人的宣传,在遍访过程中抓好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及自强诚信等相关政策知识宣传,结合村规民约开展了“两有四无”、“三室九有四无”及“三勤”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老旧危房排查、安全住房核实、饮水安全核实、劳动力引导转移等工作,切实做到“七包”。

四是有序推进“三讲三评”工作。我们村采取片区院坝会形式,由片区包保人负责联系社长,社长联系贫困户及党员,部分群众参会,及时开展了脱贫攻坚“三讲三评”工作会,由驻村工作队自带设备(音响、小喇叭等)到现场召开,截止目前第一季度开展6各片区15场、第二季度4个片区8场“三讲三评”,平均每场参会达75余人次。

五是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垃圾池建设。XXX村目前正在实施xxx道路硬化项目1个,长1.4km,项目总投资90万元,截止目前已硬化完1.3km,该项目即将完工。我们村共实施垃圾池建设51个,截止目前已全部完工,部分已投入使用,目前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在对垃圾池进行模板标识喷绘。

六是老旧危房排查及拆除情况。经过全面摸底排查,本村共有土墙房88户,其中非卡户58户,用于生产用房78户,有老旧危房10户10间,已拆除10户10间。

七是做好扫黑除恶宣传工作。今年以来共悬挂扫黑除恶标语26条,群众举报箱3个,发放扫黑除恶挂历1500余份,发放宣传册200余份;开展群众院坝会33场;在XXX小学开展扫黑除恶宣传会1场次400余人。做到全村范围内无死角,全覆盖。在本村开展了1场扫黑除恶宣讲院坝会,参会人员达100余人,得到了群众高度评价。

八是切实开展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工作,除了在遍访过程中包保队员的宣传,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召开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会上作了大量宣传,开展了33场宣传,平均每场参会人员达75人,切实做到人人知晓户户皆知。二是组织开展了7场300余人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公益性岗位人员及部分群众合力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该项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全村掀起了环境卫生整治新。

九是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推进XXX村各项工作,净化本村社会环境,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截止目前已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6场次,有的在田边地角、有的在群众家里或在村委会进行调解。

十是反复核实,形成台账。全村30个村民小组动态调整已完成,县XXX单位及XXX镇挂钩队员全部到岗及时参与入户走访,经核实无反评,漏评,不精准,新识别的情况,自然减少16人(死亡、外嫁),自然增加8人(新落户),及时核对各部门提供与国办系统疑似错误数据。

十一、及时参与村委会各项工作。在完成扶贫相关工作的同时,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及时参与了村委会的其他工作,比如退伍和现役军人共荣之家牌匾的悬挂,寻找饮水点,参与并组织党员民主生活会,协调并参与地质灾害点清理等各项工作。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大部分村民小组比较缺水,生产生活存在用水困难。

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难度大,因群众素质高低不一,乱堆乱放严重;环线路上塌下滑严重,侧沟严重阻塞,清理比较困难。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严格按照县委“十个全覆盖”及每月调度会的要求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负责抓好村级档案整理,指导好包保干部抓好户档整理。

二是进一步吃透各项工作政策,做好包保队员的政策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好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完善相关表卡册,做到户户完善,家家精准。

四是继续抓好“三讲三评”、老旧危房拆除、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宣传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4篇

一、扶贫救弱,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一)应保尽保,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目前最重要的社会救济手段,是政府重视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存权的重大举措。截止年月,全街共有2147户城乡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居民375户,609人次,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42330元;城镇居民1772户,3804人次,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587212元。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人,使全街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重点帮扶,做好临时困难群众的救济工作。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针对个别家庭因病或突发事件造成困难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临时困难救助,并坚持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街道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工作程序。年,区街民政线针对特困家庭的大病医疗共救助23人次,救助金额达45100元;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损失的共慰问救助92人次,救助金额达7万余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困难群众手中。

(三)认真铺排,落实精神病人专项救助。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街道安排专人负责,每月为精神病人发放药品,对病情严重的精神病人实行强制住院治疗,保证了全年无恶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了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尊老敬老,做好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我街只有一户五保对象,即二三管区张学文(年去世)、李爱云夫妇,街道对其实行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制,并派专人定期看望、帮扶;对于街道的“三无”老人邱科云,街道拨出专门经费,将其安置在敬老院居住,并报销其医疗费用。这些举措,免除了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做到了老有所养,老人所依。

(五)健全网络,推进居家养老的服务工作。年,我街在原有一个居家养老中心、四个居家养老站的基础上新建了石佳冲、谭家冲两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先锋社区因面临拆迁,暂未建设)。同时,扩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了各项服务设施,使广大老龄人老有所乐。去年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共2万余元已按季度发放到位。

(六)按时发放,做好救灾救济和“雷锋超市”工作。我街的救济资金及物品都建立了专帐,做到了款物发放及时,帐款物相符。到目前为止,全年共发放救济资金1740元。“雷锋超市”的款物做到专款专用,发放物品及时、透明,发放手续完备,通过慈善A、B卡发放,发放单据符合上级要求,规范清晰。年1至10月发放救济物资折价4085元。为扩大困难群众受助面,我街今年还新建了一个“雷锋超市”,将受助对象扩大到困难的低保户、残疾人、孤儿等,进一步传播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每年春节前,街道按区民政局要求,按一定比例与区下拨资金配套,对困难户进行了救济慰问,保证了社会环境的和谐安定。

(七)广泛宣传,开展慈善募捐救助工作。我街对于所有下拨的助学、助医、助孤、助残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人。今年,我街共申报困难学生16名,其中市级受助学生6名,区级受助学生10名,共接受爱心捐款22400元,为这些贫困学子展现了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年5月的玉树地震募捐活动中,我街募集资金416884.4元。体现了我西湖街道干部群众的爱心。同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二、建章立制,搞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

(一)巩固完善,加强村(居)自治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员会代表参政、议政、决策、监督等职能作用,充分依靠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搞好村(居)委会民主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村(居)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年的月的15日准时向村(居)民公开村(居)财务执行情况,并及时公开其他有关工作,接受村(居)民的监督。

(二)打造精品,培育品牌特色社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长沙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部署,为提升社区居民自治功能,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居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街着力将社区打造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型精品社区,今年月已接受了市、区验收并受到好评。

三、严格把关,执行双拥优抚和退伍安置政策。

今年,我街进一步加大优抚工作力度,切实执行好各项优抚政策,优先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为13名伤残人员、13名重点优抚对象、3名地退人员办理各项手续领取补助和抚恤金195045.4元;在“八一”建军节时,共筹措筹措资金41782元,慰问了全街300余名退伍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我街还按照区政府认真落实了已安置到社区(村)的转业士官的各项政治、生活待遇;按规定发放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区101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94名即时帮扶人员,已有6188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1221人纳入分散特困供养范围;近年来,共给予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予以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9.8万余元。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综合覆盖率达到72.6%。

(二)残疾、未成年、困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一是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成年人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孤困儿童325人,其中困境儿童70人,事实无人抚养211人;孤儿44人;留守儿童476人,三年来共发放资金420万元,并且全部确定了监护人,签订了监护协议,100%落实了保障政策。二是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全区现有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3240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5614人,两项补贴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保障困难老年人生活。全区2763名60—99岁低保老年人中,有2155名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待遇,已全部按月发放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

(三)慈善助力脱贫攻坚持续发力。2015年至今区民政局慈善总会累计出资581.72万余元,助力全区脱贫攻坚战,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必备家具、过冬棉衣被、电暖气等物资。会同区扶贫办建立了“情暖水城”爱心众筹平台。开展了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救助项目。

(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区民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动员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工作方案,两次召开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会;创立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品牌。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项目22个,投入资金47万元。

二、民政扶贫领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民政救助兜底政策。近年来,区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总体部署,一是相继配套出台了我区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社会救助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制度、能力、信息、资金、监管等五个方面统筹的政策措施,二是按照《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文件规定,通过进一步放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的认定条件,将89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新增纳入低保单人保救助范围;并且进一步延长贫困户家庭不在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后的渐退期,由原来的延保3-6个月延长至现在的6个月,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进一步得到有效衔接。三是严格执行市民政局《关于指导基层落实民政社会救助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于贫困家庭刚性支出的有关规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低保核算家庭收入时:1.将贫困户中残疾人康复治疗、配备康复器材的必要支出进行扣减;2.将贫困户中大病患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门诊费用、长期服药费用等必要支出进行扣减;3.将贫困户中因教育产生的必要支出进行扣减;4.将贫困户因就业产生的交通费、培训费、伙食费等必要支出进行扣减;进一步加大了低保政策的覆盖面。三是为确保困难群众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区民政局进一步简政放权,将临时救助审批权直接下放至各镇(街),并于2019年10月份在全区14个镇(街)、园区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各镇(街)总计拨款95.99万元,用于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全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公开展临时救助9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8万余元,有效保障了贫困户面对突发困难时的基本生活水平。

(二)全面开展大排查、扶贫数据比对工作,确保精准扶贫。今年是脱贫攻坚验收之年,区民政局结合全区民政兜底政策自查活动,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逐人逐户的入户排查。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全区未纳入低保范围的130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通过这次排查,将其中符合条件的146户贫困户纳入了低保救助保障范围,并且对剩余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154户贫困户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对于其中重残重疾、有返贫风险的贫困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定期进行复查。二是今年6月份,区民政局结合兜底政策自查活动,通过系统内提取各项疑似数据,并进行逐条分析整改,坚决杜绝“错保”、“漏保”、“该吃五保吃低保”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民政兜底政策“不漏一人、不漏一户”。1.通过低保系统提取出497名60岁以上建档立卡单人低保户,并逐人逐户进行核实,将其中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220人转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107名符合特困条件但坚持自愿要求享受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县级民政部门与其签订协议并留存备查。2.通过与扶贫办数据比对,提取出89户低保户疑似存在“保人不保户” 问题,通过调查核实,将其中确实应该纳入低保范围的5名家庭成员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剩余84户低保户家庭成员因去世、出嫁、成年就业等原因不能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对因“漏发”、“错发”造成未足额领取救助资金的贫困户全部予以补发资金。今年上半年以来,通过自查自纠,社会救助科对因转五保时审批不及时,导致低保金发放断档的7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发低保资金4.6万余元;养老科对因申请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不及时造成少发补贴的3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发资金12.89万元;社会事务科对462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补发困难生活补贴4.4万元,对378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补发重度护理补贴6.4万元。

(三)切实逐年提高民政兜底保障水平。近年来,区民政局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逐年提高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财政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周密做好了困难群众提标提补工作。截止2020年6月,农村低保标准线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年516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年6708元;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一级残疾人,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他等级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全区民政兜底政策自查活动以来,区民政局对全区1847户建档立卡低保户统一提高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低保金提高至225元以上,有力保障了我区建档立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四)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兜底政策人人知晓。今年6月份,区民政局印制12000余份民政兜底政策宣传彩页,并张贴在全区1032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显眼位置。宣传页内容涵盖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孤困儿童政策,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每一项民政兜底政策的申请、审核、审批流程,资金发放金额,让贫困户一看即懂,真正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民政兜底政策。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各镇街专职民政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在低保审批、审核过程中存在对申请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识别不深入等问题。在今年9月底,区民政局组织全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全市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培训会,对社会救助政策认真学习领会,读懂弄通吃透文件精神,

(二)民政部门和扶贫行业部门相关政策衔接不够。督促各镇(街道)将农村低保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措施,对系统显示已享受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已纳入低保的或显示已退出低保家庭但还未退出的,深入进行信息调查,对各类人员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系统信息。

(三)基层民政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还有部分群众因对低保、五保申请、临时救助等政策不了解而导致未能及时申报。通过发放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以及利用新闻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途径和形式,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及力度,多角度宣传社会救助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制度特点,使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社会救助方面

1、重点排查已享受低保的贫困户中是否还存在“保人不保户的问题”。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继续加大督导、排查力度,由各镇(街)每月提供本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和低保户名单,通过每月一次对比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家庭人口数和在保贫困户名单人口数,确保“保人不保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比对,对数据有出入的第一时间反馈给各镇(街)民政所进行核实,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及时变更增加家庭人口,确保扶贫验收期间不出问题。

2、重点排查在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是否还存在“该吃五保吃低保”,以低保政策代替特困政策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通过系统,定期提取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单人保名单,并反馈给各镇(街)民政所进行核实。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仍有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符合条件的将遵循贫困户个人意愿,同意转入的要第一时间为其办理特困供养手续,不同意的要与其签订县级民政部门放弃协议。

3、重点排查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的贫困户是否还存在因重病重疾刚性支出较大,没有纳入低保问题。区民政局下一步将通过前期我局开展“兜底政策自查活动”时,各镇(街)建立的未纳入低保、特困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台账,重点关注其中有重病重疾的人群,是否存在因治疗刚性支出较大造成返贫的,一定要第一时间纳入低保范围。对因重病重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报销完二次报销后还个人自负金额巨大的,将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4、继续巩固低保长期公示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继续加大对全区已经纳入保障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公示力度,对群众有异议的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对整改后的户数、人数各村(社区)进行长期公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新申请的低保户要求附镇、街一级的公示照片。对在保低保户按要求进行长期公示,做到每季度更换一次,区民政局不定期对公示情况进行抽查。

(二)社会事务方面

1、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发放明白纸、微信等多种方式,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解读宣传。各镇(街道)、园区经办人员在办理低保证和残疾人证时,要当面告知残疾人应享受的相关政策并发放明白纸,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地落实。

2、继续与残联组织对持有残疾人证但没有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进行排查。将“两项补贴”数据与火化、低保和残联残疾人证数据进行比对,可疑数据逐一排查核实,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更新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进一步延伸服务手臂,切实杜绝因残疾人不了解政策、主动办理有困难等情况而领取不到补贴的现象。安排各镇(街道)、园区民政所采取主动上门办理、电话邀请办理、代为办理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服务手段,确保应保尽保。

(三)养老方面

1、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好经济困难老年人申领程序。要重点根据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聊民发〔2018〕209号)文件规定,明确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由老年人本人(申请人)或由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提交《老年人补贴申请表》。本人或其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要夯实村(居)民委员会责任,要由村干部帮其代为申请。

2、继续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经济困难老年人排查力度。养老科下一步将对全区所有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人员进行排查,并重点筛查扶贫办下发扶贫名单中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现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条件的建档立卡老年人但是未领取待遇的,将及时给与补发。

 (四)建档立卡未成年方面

 1、继续组织开展建档立卡未成年人政策落实情况摸排走访工作。要通过逐户逐人的核对情况,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2、全力保障建档立卡孤困儿童的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困难儿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群体,资金的能否及时有效的发放,决定着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水平。因此,区民政局对符合条件申请建档立卡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的简化审批流程,当月审批当月发放,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区民政局通过夯实未成年人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进一步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帮扶责任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困儿童的家庭探视责任,第一时间了解需要监护或照料的儿童情况。

第6篇

关键词:退耕还林;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2303

1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998年特大洪水、2000年春遭受的严重旱灾、2002年3月影响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给人民敲响了警钟。人们认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跨世纪工程,是党和国家赋予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该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木里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善了生活条件。

1.1任务完成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据统计,木里县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13年共实施完成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万亩,涉及29个乡镇的111个村、586个村民组、20759户、106938人;配套荒山造林6.7万亩,涉及29个乡(镇)的101个村、383个组、4099户、22545人;封山育林0.3万亩,涉及东朗1个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中,1999~2000年2万亩, 2001年3万亩,2002年1万亩,2003年4.5万亩,2005年1.5万亩。

1.2资金兑现情况

13年来,已累计完成兑现5755万元,其中:种苗费425万元,粮食兑现3075万kg,折现金4920万元;2004年后实行粮食改现金后兑现23085万元(其中:兑现粮食补助资金21240万元,医教补助1771万元,种苗费75万元)。总计各类兑现折现金28840万元,户均享受兑现资金13900元,人均享受兑现资金2700元。

1.3工程建设特点

1.3.1与实际结合紧密

各乡镇在开展退耕还林时,首先,与群众意愿紧密结合。退耕还林设计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群众意愿,确定设计地点、面积和树种。其次,与气候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在规划退耕还林时,工程设计人员结合木里县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科学设计林种和树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进行规划,确保还林树种易成活,生长快,见效快,达到还林质量标准。再次,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各乡镇还结合县上花椒、核桃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新建了一批核桃、花椒基地,使全县的干果产业规模有了更大发展。

1.3.2工程质量高

各乡镇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都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每一处工程都坚持等高线绕山转,按照林种、树种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拉线定距,科学整地,科学栽植,全面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成功接受了5次国家检查验收和5次省厅检查验收。

1.3.3退耕还林成效明显

(1)经济效益稳步增长。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实施使10万多名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每年获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43元。

(2)生态效益全面凸显。通过几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使全县16.7万亩的陡坡耕地和荒山恢复了植被,林业用地净增3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2%,林草覆盖率增加3%。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50km2,河流径流量显著增加,多年断流的三、四级河流再度出现长流水,河流泥沙量逐年减少,冰雹、干热风、“倒春寒”等气候灾害逐年减少,灾害范围逐渐缩小。

(3)社会效益多方体现。实施退耕还林后,林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工程实施,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遏制生态灾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人民对美化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参与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高。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部分劳动力都从简单劳动和低收入的行业中脱离出来,投身到复杂的、技术难度高、收入高的行业中来,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财富。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民耕作方式由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转变为精耕细作的集约经营,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以来,总体上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10万亩退耕地有3万多亩已见成效,8万多亩长势良好,少部分成活(保存)率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周支贵: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源与产业

2.1各级各部门认识不足

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领导认识有偏差。有少数乡镇主要领导总认为退耕还林是林业部门的事,与乡镇政府无关,只要指标,不管施工,对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作业、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和确权发证工作不闻不问,甚至有的乡镇主要领导把退耕还林政策完全理解为救济扶贫政策,政策兑现实行平均制和平衡制,出现了“林粮间作,栽植不到位,不补植不管护”和“退少多兑,不退也兑”等现象,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二是群众认识有偏差。大部分群众把退耕还林工程只理解为扶贫工程,认为多退、少退、不退都一样,人人有份,户户均等,简单地认为是群众出地、国家出钱,违背了国家要生态、群众要增收的初衷,导致工程建设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致使栽植、管护、补植不到位。

2.2工程管理不善,成效差

2.2.1“重造轻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木里县退耕还林普遍存在着重栽轻管现象。虽然县乡与退耕户签订了退耕还林管护合同,但没有认真履行,使退耕还林地块杂草比树苗高。苗草争水争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补植补造任务艰巨,直接影响了退耕还林成效。

大部分农户对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认识不够,对退耕地的管理没有从长远来做打算,对退耕地和耕地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管理,甚至出现退耕户1~2年从未去过退耕地的情况。目前,部分退耕地牲口践踏严重,已经是6~10年的退耕还林苗木长势很差,甚至有的退耕地变成了荒坡荒地。

2.2.2乡镇核查验收走过场,难把质量关

对验收合格和不合格的退耕农户一视同仁,都兑现现金补助,严重影响了退耕农户的管护积极性。出现了“群众看干部”的现象,使乡、村、组干部在监督管理上失去威信。

2.2.3工程建设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矛盾突出

木里县各类项目工程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共计5224亩,其中退耕还林地3207.3亩,荒山造林2023.7亩。除修建卢亚路征占用的24亩退耕还林地和10亩荒山造林地已进行补偿置换外,其余3186.3亩退耕还林地和2013.7亩荒山造林地均未进行置换。

木里县工程建设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在资金补偿、置换退耕还林地进行异地造林工作上矛盾大,各级政府、业主、移民办、项目办、县林业局、退耕户之间相互配合程度不够,不能及时联手处理好工作上的矛盾,致使置换工作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2.2.4退耕还林地变动变更频繁

部分农户存在侥幸心理,随意变动退耕地地界,甚至买卖退耕地、改变退耕还林地用途,对各种工程占用和修建占用地不申报、不置换。大多数退耕农户经营管理差,普遍存在不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更谈不上病虫害防治,更有甚者在退耕地中敞放牲畜,造成年年种树不见树和树种变更频繁,严重影响了木里县整个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2.2.5自然灾害频发

木里县自然条件恶劣,干旱、洪水、冰冻雪灾、泥石流、滑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部分退耕成果损失,补植补造任务异常艰巨。并且,该县退耕农户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弱,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且存在重复受灾的可能。

2.2.6退耕还林档案管理不规范

木里县大部分乡镇都没有实行退耕还林档案专人专柜管理,退耕还林资料不全,无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文件资料、各年度的退耕还林自查验收资料、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退耕还林农户分户建卡卡片、合同等现象普遍存在。

2.3技术力量薄弱,装备差

木里县退耕办自成立以来,全县整个退耕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挂靠在木里县林业局造林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有人员4人,平均年龄42岁以上。退耕办人员除了每年要承担全县29个乡镇退耕还林工程的日常管理、检查验收工作外,还要承担造林、种苗、产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以及经果林建设任务,工作量太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工作上的重叠,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将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

到目前为止,退耕办办公设备差。退耕办人员由于平时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整体业务能力难以提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对策与建议

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已进入巩固、稳步推进、提高效益的重要阶段。工程建设内容、组织方式和目标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工程涉及农户多、空间范围广、影响跨度长、各乡镇经济社会差异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整改力度,巩固成果,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3.1.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和各个部门。因此,需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专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工程若干政策意见》和《退耕还林条例》,使广大干群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学懂弄清和熟练掌握《条例》各条款,严格按规定办事,并向退耕农户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使其明确自己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有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开展。

3.1.2加强协作,明确职责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因此,县级各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各自职责,踏踏实实开展工作,把退耕还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严格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要求严抓重管,确保工作成效。各乡镇政府要清楚地认识到退耕还林是一项政府工程,乡镇政府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主体,乡镇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决定了该乡镇退耕还林工作的成败。因此,各乡镇要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退耕还林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条例》,让退耕还林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引导农户结合退耕还林,兴建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全县茶叶、核桃、板栗、木本中药材等产业建设步伐;三是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地块的核查验收工作;四是加强检查督促,对发现的间作套种、复垦耕种和弄虚作假问题要及时查处,予以整改。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县、乡、村、退耕户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自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责、权、利,切实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德政工程”来抓。要明确退耕工程建设是政府工程,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乡镇”的原则,签订“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目标责任书”,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逐村、逐户地落实责任,严格退耕还林纪律,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情况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定期通报,严格奖惩。实施县级领导包乡负责,林业部门领导包片区负责,技术员协助和监督各乡镇的退耕还林工作。

3.1.3加强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要坚持工程建设与工程管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原则。一是切实搞好补植补造工作。截至2013年木里县有10余万亩退耕地块需要补植。因此,各乡镇务必在秋冬季造林季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筹集种苗,组织群众,抢墒造林,抢墒补植,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以上,实现退耕一片,造林一片,成活一片;二是狠抓幼林抚育。在秋冬季节要组织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割草扩盘管护,确保幼苗健壮生长;三是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地块有人管,林木有人护;四是加大对工程区的封禁管护力度,防止人畜破坏,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3.2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完善措施,务求整改实效

(1)2008年和2009年县退耕办、林业局对全县10万亩退耕还地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阶段验收,国家、省、州分别不同程度地对2000、2001、2002年到期的退耕还林地进行了阶段验收,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我们在检查中边发现问题,边发放整改通知书,但目前整改工作缓慢,抓得不力,干得不实,执行得较差,很多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建议:在每年7月左右召开一次“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及技术培训会”。一是要求各乡镇立即行动起来,在年雨季结束之前,进行积极的整改;二是培训国家和省州的验收办法,进一步强化检查验收工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2)县退耕办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大执法力度,今后工作重心应从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向依法管理转变,加大退耕还林稽查执法力度,对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虚报、毁林复耕、违法占用、私自复耕、档案管理不规范等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从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对于大项目工程、通乡通村公路以及民房改造占用的退耕还林工程地,要实行占一补一,立即置换。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置换政策,大项目占用由业主按照非库区移民标准进行补偿;通乡通村公路占用一是由政府补偿,二是各乡镇自行进行调剂置换;民房建设占地由退耕农户自行置换。

(4)规范变更程序,各乡镇若有变更必须书面报告请示县林业局,并经县林业局上报州林业局审批同意后方能变更,并由乡镇配合县林业局做好变更作业设计,否则一律视为违规。

(5)要进一步落实管护措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乡镇干部要包点包户,落实到地块。

3.3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巩固建设成果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健康有序开展。退耕还林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多的社会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建卡到户、签订合同、作业施工、技术指导、工程监督、检查验收、资料印制、政策兑现、确权发证、宣传培训、档案建设、会议招待和查处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经费。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退耕还林每亩每年工作经费至少需要10元,边远山区的高达15元。沉重的工作经费负担,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不堪重负,甚至出现职工垫资搞工作,导致了林业局越争任务越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正常开展。为扎实搞好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开展,建议县乡两级财政从2014年起将退耕还林日常管理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切实减轻林业部门的经费负担。

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已有7万亩通过了国家验收,还有3万亩工程未进行验收。该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分2000年、2001年、2002年、2002年新增、2003年、2005年6个阶段共实施100000亩。国家实行对退耕还林地延期5~8年的建设,该县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管护、检查验收等工作,任务依然很重。 参考文献:

[1]木里县退耕办.木里县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报告[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0~2012.

[2]周支贵.木里县2009年退耕还林阶段验收报告[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9.

[3]木里县退耕办.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9.

[4]木里县退耕办.关于当前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9.

[5]木里县退耕办.木里县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总结[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