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试卷分析总结

语文试卷分析总结

时间:2023-01-01 04:0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试卷分析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试卷分析总结

第1篇

一、分析考后语文试卷的意义

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是在考试后对语文试题及学生做题情况所做的分析。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分析考后语文试卷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学情况:各个知识点是否讲清楚了,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答题情况,可以得知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语法掌握得怎么样,重点文段是否能理解,各个知识点是否都弄清楚,还可以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3.分析考后语文试卷有利于改进语文试题和试卷的编制。在分析时,除了要分析学生做题的情况、检验教学效果之外,还可以看语文试卷本身的质量如何,试题的题型、分量等如何。经常这样分析,能积累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出题制卷的水平。

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的内容

进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时,分析面要广。

1.要把这次考试情况作一整体分析,算出一些基本数据,如总分、人均分、及格率、高分率等。这样,可以使我们了解这次考试的全貌,并可同前一次作比较,这次考得好,究竟好在哪些方面,比上次考得差,也要分析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或是试题等其他客观原因。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一个试题的难度可以看做是能正确回答该题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样分析能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或教师教学不妥的地方。

3.要分析在这份语文试卷中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如何,基础知识、文段阅读、写作训练等各占多大的比重。

4.分析学生答题情况,特别是考生中带普遍倾向的问题。如某一试题失分率很高,那就要具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讲清楚,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复习不够;是题目偏了,怪了,还是题型学生不熟悉,是哪方面的原因,在分析试卷时都要着重评析。

5.还要分析试题的导向作用,是不是可能产生“误导”。比如试题偏、难、怪,或是超出了大纲规定的范围等,就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转向了偏、难、怪或大纲之外。

三、考后语文试卷分析的方法

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试卷讲评统计分析思路诊断满分修正专题讲评

进入高三后,试卷便与高三的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题型、每一模块的巩固,总是脱离不了试卷的帮助,在试卷的测评下才得以直观衡量出学生最终的掌握程度,以期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每一届高三,都至少会经历二轮复习,在这起码的二轮复习中,各种各样的试卷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高三的一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用语文试卷来充实日子,夯实知识,在试卷上绽放出一朵朵梦想之花。如何利用好语文试卷,如何对语文试卷来加以有效讲评,当成为高三教师复习的关注点和思考点,切不可真正的把考生埋葬于题海之中,让学生在题海里无助的挣扎不休。

面对高三的语文试卷讲评,很多高三教师经常会觉得那是小菜一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试卷来了就按部就班的讲析,简直让高三教师心生轻松愉悦感了。如此一年下来,那样的试卷讲评只能是实现了一个作用,即纯粹的核对答案而已,而且教师在这样的试卷讲评之后,也会发现一个让教师们自己困惑的现象,即类似的题目就算在不同的试卷中反复出现,学生们依然会该错照错,丝毫得不到一点长进。结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老师讲解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了无生趣。其实,此时的语文试卷讲评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只用语文试卷传达标准答案,而忽视了试卷讲评中的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当然,我们不反对高三教师在语文试卷讲评中按部就班的适当适量讲解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三一年的语文试卷讲评永远只是停留在正确答案的传声筒层面上。高三考试众多,诚然,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每一份试卷作出最佳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考试,测试后,作为高三教师就必须好好准备,好好分析测试结果,充分地发挥出那一份试卷该有的讲评效果来,让学生在那样画龙点睛的试卷讲评过程中得以有效突破和提升。

笔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操作,总结了下列研究策略。

策略之一、统计分析,有的放矢

当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无论该次考试的重要程度轻重与否,首先都要对该次

考试情况作一定程度的分析,或简单或复杂,或粗线条或精细化,可视该次考试的重要性为分析准则。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决不可忽视语文试卷讲评的这一环节,这是提升试卷讲评效果的前提和基石,如果在这一环节上不花必要的时间,相信我们的试卷讲评课真的只会是事倍功半的糟糕透顶。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这样的准备和花费,对于试卷讲评的效果只会是好处多多的。对于这一做法,我把它称之为――备试卷。

⑴备试卷,首先就是教师对考试情况的所得数据加以分析。虽然,我们语文教师总觉得数据冷冰冰,缺乏可亲可爱感,其实有些时候,感性的我们也不要对理性的冰冷数据拒绝得太过彻底,它真的能够帮助我们拨开云雾见日出,看到众多现象中的问题纠结所在。考试结束后,我们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包括我们所需要的最直观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常规数据,也要包括一些更具体的数据,如客观题的得分数据主观题的得分数据阅读题的得分数据作文的得分数据甚至每小题的得分数据。这些数据,可根据每次考试重要程度的不同,加以不同的取舍和选择,但是,我相信一个原则,那就是统计得越具体越细致,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它所凸显的直观效果也会更高。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会快速的发现学生在该次测试中的失分所在,直观而快速的明了学生所呈现的知识缺陷与弱点。一般来说,对于得分较高的问题,我们可以视之为个别问题,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我们只需要个别讲解,小而待之甚至一带而过;而对于得分较低,失分率处在50%以上的题目,则理所当然的要视作讲评课中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加以好好的讲解分析甚至强化引领和巩固。

⑵备试卷,接着该做的是分析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尤其是试卷中的主观题部分。通过仔细审查学生的答案,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发现学生们在答题过程中所呈现的共性问题,如共性错误、共性思维、共性缺陷等,从而在课堂中加以集体讲评,通过指点迷津,对学生作方向性的诊断引导后,达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备试卷这一过程,就像一杆秤,它会帮助我们在数据统计、答案审查后,瞬间让我们称出试卷中的重难点,称出学生知识掌握体系中的薄弱点和知识缺陷情况,从而帮助我们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策略之二、思路再现,误区诊断

思路再现包括三个过程:一是让学生谈思路,二是帮学生提炼思路,三是教师思路引导。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⑴让学生谈思路,就是要让学生在讲评课上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思路阐述呈现。

随着学生答题思路的口头陈述,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和方法都会随之完整呈现

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这话说得实在占理。思路就是行为反映的导向,思路错了,出路也就绝无可能。很多时候,每个人因为各自知识积累的多寡、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都会导致个人形成千差万别的惯性思维习惯,并且随着生活的积累打磨,这种思维习惯只会日益加强,愈久弥深,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带上自我的深深烙印,最终到达很难更改的程度。或许,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而这个秉性,我相信它不仅仅只反映在外化的行为处事方式上,毕竟行为处事方式充其量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的秉性不同则当是每个人内在的不同惯性思维方式使然。因此,当我们在聆听学生的思路呈现时,我们真的可以一下就明白学生们答题误区所在:有时没有思路,那只是胡猜乱蒙;有时知识错误,那当会张冠李戴;有时审题不清,那当是悔意深深;甚至有时方向偏差,呈现知识系统上的整体缺陷……因为思路上的种种问题,都直接导致他们把题给答得坏坏的。让学生谈思路,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自己习以为常的有缺陷的答题思路呈现在阳光下,让他们的这些思路无处躲藏,接受我们的共同检阅与批驳,一旦学生的思路越被大家指摘的漏洞百出,那么这样的试卷讲评呈现对学生的警醒作用也就会更有价值,甚至在这样的试卷讲评中,让他们对自己以往错误百出却颇有自得的思路生出石破天惊的颠覆性感觉,从而对自己的思路来个全面的纠正与反思。在学生谈思路的过程中,我们给了学生展示自我错误的机会,也给了大家诊断学生思路方法的机会,同时在相互的聆听与批驳中,也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启发与纠正,真可谓一石多鸟。

⑵帮学生提炼思路,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思路的错误之后,另起炉灶谋

求新的答题思路。

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很容易耽溺于以往,尤其在思考问题之上,更容易沉沦

过往思路而难以全身而退。而当惯常思路一旦被人全盘否定或多面指责时,这个时候的人,就是最无助的,因为此时他正面临着过往思考方式因错误而被,全新思考方式又不知路在何方的两难境遇,可谓是步履蹒跚、进退两难。而我们的学生,在答题思路的呈现时也走到了同样的路口,这时候的他们最需要我们老师对他们作出一些合理的启发引导,从而适时的帮助他们提炼出答题的新思路,在错误与迷茫的交接点之间给他们划出一个新的方向来,让学生们得以勇敢决绝地抛弃以往,兴高采烈地奔向光明。可以说,帮学生提炼思路,是一个重要的衔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认清以往,继往开来,而不是身陷绝地,心灰意冷。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唯有如此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才能让学生们积极的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考题的作答方式,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只以消极打击学生为趣事和目标。

⑶教师思路引导,就是针对那些共性错误题目时,教师在对学生的思路作破

立之后,给学生提供教师答题的思考方式和规范思路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喜欢跟着感觉走,总以为我们已经点拨

的非常清晰到位甚至明了透彻了,于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学生也该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可事实有时并非如此。或许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当有些学生在我们浮光掠影的思路点拨中,已经大致明了并开始启动了新的思路,但是千万不要忽视很多学生,他们仍然很有可能还停留在迷惑茫然与犹疑中,如果这时候,我们一刀切的等而待之,急急忙忙的赶赴另一个题目的思路重现,那我相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一点点的吞噬掉,因为他掉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不知方向、不明就里而只知自己已错的尴尬境地。更何况,我们刚刚否定了他的原有答题思路,而学生在接受新的思路启发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缓冲的,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接收并消化,从而实现更新内化。所以,此时,我们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适当的点拨之后,和学生细细谈谈我们教师在遇到这个题目时的思考方式和规范思路,如读题审题、信息筛选、知识储备抽调、逻辑认识推理、甚至包括答案的组织整合等,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可观摩可效仿的模本,并且在这样的模本下理出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头绪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要期待学生们的良好作答,也当是在理顺了思路那个源头后才会迎来清流汩汩的,毕竟思路决定了出路。

策略之三、满分修正,知行合一

当我们的试卷讲评课行走至此时,我相信学生们一定已经有所启发和有所收

获了。但人们都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已经行进至此,我们也不妨把试卷讲评做做圆满。在试卷讲评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而让学生们记几个关键词就匆匆别过,赶往下一个困扰学生们的共性题目。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也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但是我们高三这一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奔高分、奔好分而来的。所以,在这样精心取舍过的试卷讲评课上,我们实在不要放弃那些可以让学生们实践出真知的极好练手机会,让他们彻底全身心的动起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再来一番精心的答案修整,让他们向满分或者靠近满分的方向踮起脚尖再试一试。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心中知道的东西,而一旦在表述

或者形成文字后,总会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知行脱节,或者说在知与行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情况。相信,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应该更会比比皆是的。听听都知道,动手时候不知该往哪儿走,大概这就是学生们的常态。

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尝试一下向满分进军的挑战。此

外我们的学生大都喜欢做客观题,而有些厌嫌了主观题,而学生们失分较多的题目往往也集中在主观题上。一般而言,主观题的答案往往会是层进式的,环环相扣,一点考虑欠周,就会引起连锁丢分。此时,我们正好借机考考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思维缜密度,看看在老师的讲解点拨之下,还能与参考答案产生多么遥远的距离来。

当然,考量的结果往往是屡试不爽的,当学生们努力的写完精心修整的答案后,再与参考答案一对照,他们往往自己会发现扣分点还是此起彼伏的。通过这样修整答案的练笔润笔,一则可以挫挫他们的自得之意念,二则也算好好的让他们了解了一回知行合一的难度有多高,三则更能让学生们树立答题思路的周密性、答题规范的重要性与完整性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策略之四、专题讲评,突破提升

试卷讲评课,充其量还只是抓住了每份试卷上的一些共性题目,并且以此为

契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此类失分多多的重要题目做了一回细细思考和精心讲评,但是毕竟数量有限,长此以往,有些讲评也真的只能是灿若流星,昙花一现而已。所以,针对有些学生特别容易犯错的共性题目,我们不妨也能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适时、适当的举一反三,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不求像初次遇到它们一样面面俱到的精细讲评,但是能够让学生们说说思路,谈谈想法和认识,我想在课堂上也就够了,至于追求满分效果,则可以放在课后让他们对照完成。

第3篇

一、 及时评讲,增强时效性。

首先,试卷刚做完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结果的主观愿望,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其次,由于试卷刚刚做完,学生的记忆中还会清晰地留存着试题、思路的痕迹,乌申斯基也曾强调:不要等记忆的大厦崩溃之后再去重建。鉴于以上两点因素,教师的及时评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评讲越及时,就越有利于评讲课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过了四五天再去评讲,学生的印象淡了,热情减了,注意力不集中了,评讲课的效率自然也就低了。若是长期如此,必将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所以教师批阅试卷应该不过夜,评讲试卷能早则早,趁热打铁会更好。

二、 充分准备,加强针对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试卷评讲课教学。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前准备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这一点想必大部分教师都深有体会。因此在试卷评讲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坚决不打无准备之仗。首先,如果时间允许,教师一定要做下水试卷,因为不做不知深浅。其次,要做好分析工作,统计好平均分、优分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等等,越细越好。甚至于出现典型性错误的同学名单都要记下来,以避免教师课堂提问的盲目性。个别有特殊错误的同学名单也要记下来,便于老师课后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第三,根据分析的情况,教师至少要弄清楚试卷的难易题的分布,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的错误与错误原因,从而准确确定好本节课 “讲”与“不讲”的内容。即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这样的试卷评讲课才会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三、 授人以渔,注重规律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试卷评讲不能仅仅满足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答案错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错,关键是能够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即通过一条题目的解决找到解决一类题目的钥匙。评讲课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到这把钥匙,并能让学生牢牢握住这把钥匙。例如,我在评讲诗歌鉴赏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时,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读不懂诗文的现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读懂文本。针对如何读懂诗,我们总结出 “五抓”,即抓题目、抓作者、抓朝代、抓注释、抓意象等;针对读懂现代文,我们总结出“三抓”,即抓中心句,主旨句;抓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抓议论抒情句等。当然答题也有答题的规律。例如在解答技巧类题目时,我和学生主动寻找规律,共同明确了这一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即技巧+分析+效果。又如在解答“写景有什么特色”一类题目时,我与学生从大量同类型题目中总结出这类题目常见的几种答题角度,即虚实角度、动静角度、空间角度、感官角度、景情角度等。注重规律性后,我发现学生的做题的能力和以前比明显提高了,他们能够主动运用评讲课上所掌握的规律去解题,这一点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得到了验证。

四、 分类集中,重视整体性。

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一节课被切割成几个板块,课堂变成了多个板块的杂乱组合,如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板块之间缺少联系,且教师仍然按照原有的题目顺序,按部就班地组织评讲,这样的评讲课,只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零碎、繁琐、杂乱的感觉。实际上,每个板块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例如,有不少学生会在不同的题目上出现相同的错误。这时,教师就应该打破原有试题的顺序,将这些带有相同错误的题目先分类集中,再以之为本节课的“支点”,将几个不同的板块“打通”, 串联起来进行教学,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支点”进行。这样的课堂,目标才会更明确,学生才会获得一种整体感,课堂的效率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当然这会耗费许多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有这种“整体性”的意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定会出现教师素质与学生能力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记得一次考完试后,我在分析学生试卷时发现,许多同学在不止一道题目上犯了“审题与答题”的错误,于是我就以“审题与答题”为标准将题目原有顺序打乱,分类集中,并以“审题与答题”为教学“支点”组织教学,效果良好。

五、 巩固延伸,坚持拓展性

学生试卷中所出现的问题大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仅仅通过一次评讲,就要让学生完全真正掌握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评讲结束后,要坚持拓展性,帮助学生巩固延伸,消化吸收课堂所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课后认真订正试卷,学生订正完后老师再检查学生订正情况,再利用下一节语文课对学生订正情况进行小结,以此进一步巩固所学。另一方面,教师要留适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为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进行练习巩固,这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将房子上的每一根钉子敲实,否则,再好的房子也不牢固。我们只有这样去做,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延伸,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不至于出现上课全懂,下课全忘的怪现象。

第4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阅读;训练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目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可以看出,阅读题目越来越成为考察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训练也越来越值得关注。从历年高考阅读题目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阅读题目得分较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成绩,教师和学生要在密切合作的情况下,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提取题目中心的能力等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相关调查,现在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这无疑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一些经典作品都不知道。对此,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要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下工夫。

(一)教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比如,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每周内或每个月内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并在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则对此进行定期检查。其次,有针对性地对重点文章的解读进行解读,根据高考政治试卷的考察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读和泛读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最后,各科教师要联合起来,特别是加强政治学科教师和语文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组织对学生的考查与培养,让学生在广泛的、大量的阅读的条件之下,为提高阅读能力做好坚持的知识储备。

(二)学生自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教师一方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自主自觉行动。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与提高成绩之间的正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阅读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才有动力愿意为提高成绩而去阅读。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按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阅读数量。再次,要遵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能只重视阅读数量,而忽略了阅读质量。最后,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特点、阅读特点和考题特点,寻找、归纳符合自己的特点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二、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一)总结、梳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要对学生进行考点上的详细梳理,以帮助学生尽快积累基本知识。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共有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梳理知识点时要根据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重点进行梳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梳理出主要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在运用真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所有已考考点、未考考点,让考生在训练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考试出题特点,甚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押题效率。

(二)学生要主动养成归纳问题的习惯

良好归纳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生中逐渐养成。首先,学生要正确认识归纳能力提升的艰巨性,摆正心态,在平时中多加练习,不急不躁。其次,要养成良好归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阅读完文章后,学生要及时放下材料,通过快速回忆的方法在脑海里梳理基本内容。最后,通过由精读归纳到泛读归纳的渐进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归纳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归纳能力就会在训练中逐渐形成。

在这里,以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例来说明这一问题。2012年考察了德国作家叔本华的《论名声》,其中该文结束后的第一道考题为:“‘立功’与‘立名’是通向成功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区别。”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考生不具备归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正确地分析出该题目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含义,即一方面是分析“立功”与“立名”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立功”与“立名”背后代表的两条道路的区别。显然,如果只回答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没有正确地对文章进行归纳,在此问题的回答上就不能得到高分。相反,如果学生在平时严格训练自己的归纳能力,就会准确地捕捉到问题隐含的信息,从而快速地找出答案。

三、提高学生提取题目中心的能力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教会学生寻找答题关键词是提高学生提取题目中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在答题中起到重要的指点迷津的作用。比如,在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主要的”“次要的”“基本的”“根本的”“中心”“第一”“其次”等等关键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以上关键词,因此这些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关键词”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养成利用关键词来提高摄取题目中心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解题技巧。

查看江苏省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在整个阅读题目中,非常注重对提取题目中心能力的考查。2013年的阅读题,考查了老舍的文章《何容何许人也》。该文章共考查了四个问题,其中三个问题大体上都对提取中心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如考查该文章的第一个问题,问:“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提取中心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发现该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如,考查的第二道题目:“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何容身上的矛盾现象。”在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关键词,即交往、生活、心理,只要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弄懂了文章,就可以很快地给出答案。再如,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的找出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然后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才能真正的给出答案。

高考阅读训练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阅读训练工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德超,《思维训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诉求》[J],《语文建设》,2009(12)

第5篇

一、批改不及时,讲评滞后,使讲评失去了时效性。

每一张语文试卷的容量都比较大,语文教师批改的工作量比较大,导致批改试卷不及时。测试都过了好几天,甚至在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的时候教师才讲评,这样不但会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失分原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查漏补缺。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会产生懈怠情绪,讲评课的效果当然大打折扣,这种讲评课的有效性可想而知了。

二、阅卷后缺少细致分析,讲评缺乏针对性。

阅卷后有些教师既不做统计,也不做错因分析,试卷发给学生后就开始讲评。有些教师往往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逐题讲解,泛泛地给学生讲解答案,或是按照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针对性,没有重难点,不分主次,不作归类,从头到尾平均用力,这样既浪费讲课时间,影响学生兴趣,又无法突出整套试题的重点。

三、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参与度不够,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讲新授课时,老师们都争相体现,而在讲评课时,往往被忽视了。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把自己想到的都讲出来,唯恐哪个环节没讲清楚。老师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而课堂时间又是有限的,老师讲解的多了,学生就没有了足够的思考与参与的时间。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看似认真负责,其实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效率低下。

四、只讲错误,就题论题,缺乏必要的巩固和拓展。

有些试卷讲评课老师虽然对错误率很高的试题花费大量时间讲评,但却是就题论题,不总结方法,不进行拓展。这使学生收获的只是会解一道题,不能旁通一类题。一张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因此讲评课要注重整体知识体系,就题论题的讲评显然是不可取的。另外,有些老师试卷讲评后没有相应的反馈练习,只是要求学生改错,有些学生改错后并没有真正理解,讲评课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语文试卷讲评怎样应对低效,做到真正有效和高效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学生测试后,教师应及时阅卷,及时讲评,提高讲评时效性。

打铁要趁热,讲评也是这样,学生刚考试时,他们在头脑中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还是十分明晰的,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对考试成绩和未知解答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望。他们渴求老师的评价,渴求指点迷津。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进行讲评,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同时,学生也会因对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讲评要眉目清晰,重点突出,有针对性。

一份试卷,试题有难有易,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高有低,在讲评中应该仔细分析,区别对待。一份试卷中总有一些错误率高、迷惑性大的试题,还有一些能体现本阶段专题教学重点的试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先挑选试卷中某几道错误率高的试题着重讲解,再顺序对其他试题作大略讲解。例如在一套语文模拟试题中先着重讲解辨识病句题、文言句子翻译题、诗歌鉴赏题,其他题目略讲。

三、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6篇

【关键词】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 讲解

进入高三复习,大量试卷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类型的考试接踵而至。试卷占了高考复习的半壁江山,如何用好一张试卷,在高考的知识系统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这番话,不仅适用于平时的语文教学,对指导高三语文老师用好一张试卷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实际上,语文试卷也是高三综合复习的一个典范“例子”。下面我就自己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的切身体会,谈谈如何用好试卷这个例子进行高效的复习备考。

1.及时讲解试卷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心剂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话反映了学生对分数的重视。考试后,总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听分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有迫切的渴望,才有学习的动力。这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讲解试卷,查缺补漏。我在每次考试后,总是加班加点批改试卷,以便及时讲解。这就好比麦子成熟季节的抢收一样,不能有半点拖延。否则一场大雨,一年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趁着学生有迫切需要时,及时讲解,这时的效果,就好比久旱的麦苗逢着甘霖,学生引领翘盼,酣畅地沐浴在知识的春雨中。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隔个三五天再讲,黄花菜早搁凉了;如果拖一个星期才讲,兔子早过八架山了,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效果自然不佳。

2.有效整理试卷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系统的百宝箱

高三复习任务大,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积累,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一时半会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在学习时间有限而各科都要复习的情况下,不少同学就把语文复习放在次要位置。除了正规的语文课上看看语文书,其他时间就束之高阁,所以抓紧语文课堂时间就尤其重要了,而讲解语文试卷就是教给学生整理语文知识、构建语文系统复习框架的绝佳时机。学生刚考完,对考试内容还记忆犹新,对考试分数还念念不忘,对所错题目还耿耿于怀,这时老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讲透一张试卷,学生缺漏的知识就会得到高效的弥补。我每次讲试卷时,一定要做到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满足知道答案,还要知道为什么错,考点的迁移提升是什么。并且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把错题认认真真整理上去。这样语文知识就慢慢积少成多,日益完备。这些整理的错题正是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甚至是学习的死角。有了这个错题本,他们的复习就可以对症下药,重点突破。再则,人是有遗忘规律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对学过的知识,一星期不看就会忘掉60%;时间久了,就没有什么印象了。一本错题本在手,方便携带,随时翻阅,可以强化记忆,温故而知新。

3.深入讲透试卷是教会学生有效答题的金钥匙

不少学生语文考试得分低,不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是缺少答题方法,所谓语文试题“一看都会,一做就错”。整理错题是夯实语文基础,讲解做题思路则是提高语文能力。我讲社科类文章的阅读题时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选项,而且讲清做题思路,使学生凭借试卷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成阅读的熟练技能。我一一查看全班学生的试卷,分析症状,总结规律,归纳技巧,教给方法:第一仔细阅读,认真标识,弄懂文章大意,不要在专业术语上纠结;第二抓住重要信息,准确概括全文。要注意中心句、过渡句、指示句、情态句等,抓住它们,就抓住了主动权;第三明确题干指向,划定答题区域。这类文章的答案一般与题干联系紧密,落实好题干在文中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蔓摸瓜,为正确答题奠定基础;第四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把各选项肢还原到原材料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仔细对照,凡是增删改换的,都是错的。命题设置干扰常方法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然必然混淆,错置因果关系等。学生掌握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后,以不变应万变,出错率就会大大减少。

4.联系课本讲解试卷是学生语文知识迁移提升的新台阶

第7篇

一、当前状况

试卷讲评的质量不容乐观,核对答案、逐题讲解、就题论题,而且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科测试常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因而试卷讲评强调的也是知识点的掌握,却忽略了讲评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讲评课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学生不是早早地把这些曾经做过的试题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看评卷课,死气沉沉,评卷方法简单、死板,一般都是给学生一个解题的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让他们在被动中接受,很少给他们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一来,一张试卷讲评两节或三节,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实在是令人烦恼。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在语文试卷讲评课中改进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讲评,就能不断提高讲评质量,提高成绩。

二、明确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课型,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具体分解为如下几个具体目的:

1、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总结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归纳试题的各种解法并从中比较出最新颖、最简练的最优解法,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捷径。

3、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制定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4、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有利于老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讲评课不能就题论题,对学生容易失误的试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

三、准备工作

试卷讲评之前,要指导学生事先做好试卷分析,为实现讲评目的做好准备。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解答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叉”就完了,而要把学生的错误逐一记录下来并加以归类统计。另外,对于主观题,我认为应该在每个人的试卷上都写下批语,比如“材料没有读懂”、“材料有效信息未提取完”、‘不认真审题‘、“没有突出文章中心”等。这样,他们拿到试卷之后,就能有针对性地改错,同时反思自己在思维方法上的问题,认识到对哪些问题解答存在缺陷。这样,讲评试卷才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前还要做好试卷统计工作。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考查题目类型、数量和占分比例的统计;做题结果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的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的统计。以利于课堂上双向多向交流。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精讲,哪些内容该少谈,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分析出错原因,教师能够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讲评试卷前,还要写讲评课的详案,以免对试题随意处置,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把握试卷讲评课的注意事项

1、讲评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发下试卷后,让学生先改错,。让组长了解一下或者教师亲自看看。切忌泛泛讲解。学生会很无聊。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评课课堂,教师切忌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而要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试卷,共同总结学习经验。特别不要挖苦讽刺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对这些学生指桑骂槐,而是要真诚地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出错原因,帮助他们弥补缺漏、树立信心,争取下次做好。

3、分析试卷时老师不要回避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怎样讲评试卷

1、讨论交流,释疑解难

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讲评的起点能使大多数同学受益,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错因的分析、矫正措施的制定,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的提高。

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路讲给同学听,直至他们听懂为止,四个人轮流着来。这样,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能达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

当然。还可以调节上课的形式,如让考得较好的学生来讲部分试题,这样也能很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全体与个体都要兼顾

因为讲评课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主要是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课后老师很有必要进一步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强化讲评效果,给他们传授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全面提高成绩。多给予后进生一些关照和帮助。

3、鼓励与表扬为主调,切忌只批评不鼓励的做法

我们在讲评中要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尖子生而言,已经做过的试卷不明白的地方不多。因此,教师如果在讲解过程中不重点关照尖子生,那么他们也许得不到多少收获。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让尖子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考得差的同学,不用老师批评,自己也会难受,所以要尽可能地挖掘其闪光点,加以赞赏。予以鼓励。总之,要做到及时肯定表扬那些解题思路清晰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具体原因。

4、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8篇

而我们现在的一些试卷评析课则被上成了答案订正课:教师在上面念答案,学生在下面记答案。表面看来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改得也很仔细,孰不知他们仅得到了标准答案,对问题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教师所充当的无非是正确答案的提供者。本文略谈在语文试卷评析课中教师应扮演的多种不同角色。

一、和学生成为“战友”关系,师生共同回归解题时的初始状态。

1.学生在考场上会有时间限制、有心理压力,解不出题时能够利用的只有眼前的试卷和平时的积累。而教师讲一份试卷前则可以花费很长的时间思考,可以上网查、翻工具书查,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紧张气氛的干扰,因此,可以把一份试卷讲得头头是道。其实,这种试卷讲评的立足点和学生在考场状态下的思维是脱节的,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教师应该在自己弄清这套试题的疑难问题之后,把自己设想成考生,在考场上做这个题,探寻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只有贴近考场实际的试卷讲评,和学生成为“战友”,才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做好每次考试分数统计工作,是上好语文讲评课的前提条件。为了追踪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进展情况,上评析课前做一份详细的得分统计表是有必要的。有的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不必备课,只须把试卷做一遍就行了。其实不然,试卷讲评课不仅要备,而且备课的工作量要比平常大得多。要备好试卷讲评课,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好考试的各项统计工作。对于客观题,可以将每一道题的情况输入电脑,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得出每小题的平均分、难度,这样,哪些题目该讲,哪些题目不必讲,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就可一目了然。而对于主观题,主要是对学生在考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以便在讲评时分清轻重缓急,避免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

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注重方法及技巧层面的指导。

1.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广深入,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更要求教师在试卷评析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订正错误,而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分析考查的主要的和次要的知识点是什么,综合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解题关键是什么,从哪里入手,有哪些答题步骤和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答题模式。

2.就考试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人却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因为变换情景,学生很可能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因此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和反思,即对某个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调动学生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将试卷分类,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三、做使学生得高分的“促进者”,注重迁移训练。

1.注重迁移训练。虽然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较稳定,但命题的角度和题意却经常变化,因此学生可能会因平时训练的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改造旧思维、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重要。近年我们作文练习的方向基本上是话题作文,因此当2008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中出现材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脱离材料写话题作文,这样就导致离题作文频频出现。所以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把原来的试题讲完后,在总结、归纳、提炼学生共性的基础上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拓”对他们进行再体验、再刺激,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的反思,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合理的发散迁移,以达到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能力价值的目标。

2.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迁移拓展。由于时间的限制,一份试卷不可能面面俱到,做到每一题都细讲。初三下阶段几乎每两周都会有一次模拟训练,可每次都选择不同的重点进行迁移训练。

3.利用课堂小结和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习。课堂接近尾声时回顾小结,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强调注意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一堂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析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乘热打铁”,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以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评析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以及进一步地迁移,以反馈教学信息。

四、做学生的忠实听众,让学生由正确答案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课堂上的挑大梁、唱正戏者。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产生于主体和客体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构建活动。因此,教师在讲评教学过程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以“小老师”、自我纠错、互相纠错等方法,使教学反馈由传统的单向性向双向、多向性转变。

第9篇

高三是学生紧张复习备战高考的一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复习,查漏补缺,扫除知识点上的盲区,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巩固知识、反馈发现不足。考试是常用的手段,高三阶段的试卷更是铺天盖地,在学生的书桌上堆积如山。实践证明试题训练显然不是多多益善,学生有五门高考必考科目,每门学科有各自学科的特性和学习方法,理科在于多训练,文科关键在阅读积累,但也需要适度训练。适量的高三语文试卷,如何充分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试卷讲评中往往会出现如下做法:从头到尾逐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简单地报答案或抄答案,缺少分析。可以看出,忽略学生的参与,没有关注学情、考情,这种讲评课是僵化的、低效的。笔者在高三讲评课教学中,尝试变革,争取多一些实效。现以市201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为例,谈一谈笔者的粗浅做法和想法。

一、做好统计分析,了解考情

语文试卷批改后没有立即发给学生,而是作部分或全体学生的得分统计工作。这样能够较全面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弄清楚哪些题学生失分严重,思考错误症结,讲评时方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做重点剖析。市二模结束成绩揭晓,笔者作了数据统计(呈现部分)如下:

这样,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三个选择题共9分,三小道翻译题共10分)、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及作文上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个人与班级集体的答题正确率可轻易地弄清楚。由图表的数据可知,多位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上没有得分,古诗词鉴赏试题得分也偏低,而名句名篇填空题普遍较好。

明确了学生得分失分的基本情况,笔者在讲评前仔细阅读学生试卷上的错误答案,查找试卷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解决,个别问题可以在课后单独辅导。数据统计的目的在于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发现个人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由此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耗时多而效率低。

二、讲评中抓大放小,关注学情

高三二模试卷接近高考试卷难度,试卷的讲评至少要两课时才能完成。笔者就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题目上用时较少,因为学生答题情况普遍良好,反映了学生在识记、理解能力方面有一定基础。教师没必要多讲。而文言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题占据一节课,因为试题本身属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层级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又较薄弱,老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方面又比较欠缺,无疑文言诗文成了学生考试中的“拦路虎”,纷纷在此受阻。笔者在此必然要花费较多气力。

市二模中的文言文《王公神道碑铭》,作者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笔者讲评中先对题型分布作了说明,强调《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古诗文阅读方面的能力要求。让学生讲考试中的解题步骤,针对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并给出建议。多数学生快速浏览文言文材料后还是一头雾水,怎么办?在试题第7题中四个选项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干问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笔者告诉学生不正确的选项中通常只是有某一处细节有误,因此完全可以把四个选项里的内容作为文言文考试文本的梗概,大致文意弄清,带着问题看第二遍时如同阳光拨开了迷雾,把文言素材看得真真切切。在文言语句翻译上,笔者指导学生圈出关键字词,回归原文看上下文语境。破解难词,考虑特殊句式,注意语句的顺畅,那么翻译得分就不是难事了。

古诗词鉴赏题,考查的是辛弃疾的词作《玉楼春》,在必修教材里学生们学习了他的豪放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在选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中收入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则是婉约含蓄风格的词作,而《玉楼春》明显是婉约作品。因此简要回顾是帮助学生不要忽略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背景。婉约词通常抒发离愁别恨、感伤时光易逝和人生悲苦。通过“水”、“花”、“絮”等意象感知伤春意境,对词作中词人表达的情感就有较快较好地把握。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效果,学生要充分调动一轮复习系统梳理的诗歌表现手法知识,以及二轮复习强化训练的理解,从而灵活运用到具体文本的审美鉴赏中。另外试题讲评注重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如试题中的第一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换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问题的答案是一致的,而第三问“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也可换成“下阕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以及有何效果”。换一个问法可以检验学生对题干表述的正确把握程度,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揭示解题规律、点拨解题技巧以及强调规范答题等,都是教师讲评中应尽的责任。

三、梳理得失,总结反思

同一份试卷,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答题思路方法也有差异,知识缺陷与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讲评试卷中可以安排几道典型疑难试题由学生讲述答题思路,还原考试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试卷讲评贴近学生心理。不要忘了讲评课为谁讲评,为学生讲评若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得分和失分的缘由。当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群言堂”,那么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的思维被激发,讲评课也必将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显然,笔者的讲评课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够,越俎代庖,效果大打折扣。

第10篇

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难免对一些试题进行拓展延伸。尤其是一些高三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拓展延伸信手拈来。但拓展延伸必须要把握好度,度把握得好,则锦上添花,否则就适得其反。

首先,确定好需要拓展延伸的试题

我们知道,拓展延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好拓展延伸的试题。哪些试题需要拓展延伸,哪些试题只需一讲而过,教师应该胸有成竹。如果试题选择不当,拓展延伸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如何选择需要拓展延伸的试题呢?我们认为,应该选择那些学生问题比较普遍的,有提升空间的,又是高考常考的题型。有的试题,由于本身难度很大,学生普遍做错,问题很多,提升空间极其有限,不管分值有多高,也没有拓展延伸的价值,我们应该果断摒弃。

其次,拓展延伸做到“三不宜”

拓展延伸不宜过杂。拓展延伸过杂,就会杂乱无章,干扰学生的学习。在平常的听课时,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明白,解题技巧无法掌握,就拓展延伸了与所讲试题关系不大的知识和方法。如,有位教师讲评一道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类试题(陈与义的《早行》),其实这道题不难作答,就是对比或反衬手法,而这两种手法学生平时做了不少,答题步骤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一般而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一两种其它手法的答题技巧并不为过。但这位教师先是强调了高考考纲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接着又花很多的时间拓展延伸了诗歌常见的几种题材,而且还重点讲了送别诗,不厌其烦,让人莫名其妙。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这种杂而乱的拓展延伸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仅达不到补充、扩展和巩固的目的,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影响试卷讲评课的效果。

拓展延伸不宜过多。拓展延伸过多,则会显得繁琐。我们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评一道成语辨析题目,讲完题目后,她一口气拓展延伸了近二十组近义成语,每组成语的解释都很详细,还用幻灯片展示,翻了一页又一页,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学生抄了大半节课都没有抄完。拓展延伸绝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试题讲评需要对拓展延伸的内容进行筛选浓缩,以收到锦上添花之效。就拿上面那位教师讲评成语辨析题目来说,可以适当拓展延伸一两道高考真题给学生做一做,或一两组学生比较难以区分的成语要求学生积累,也可以拓展延伸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一两组成语让学生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过多,既使学生无法“消化吸收”,又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推进。当然,拓展延伸也可以联系教材的相关内容。因为不管是什么表现手法、题材与情感,我们的教材应有尽有。例如,涉及到用典手法的试题,可以拓展延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涉及到虚实结合手法的试题,可以拓展延伸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涉及到动静结合手法的试题,可以拓展延伸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涉及到托物言志手法的试题,可以拓展延伸屈原的《橘颂》,等等。不管拓展延伸什么内容,都不宜过多,有时点到为止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拓展延伸不宜过难。拓展延伸如果过难,则会打击学生信心,影响他们的备考状态。如何把握拓展延伸内容的难度确实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并熟谙高考考纲考点的要求,切不能拔苗助长。当然,也要考量所讲试题的命题特点。如,涉及到图文转换(如徽标类和漫画类)试题,我们教师可以拓展延伸一两道高考真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真题是如何命题的,难度有多大,再把参考答案展示给学生,看看这种类型的题目如何作答,又是怎样评分的。又如,作文讲评,可以拓展延伸高考的评分要求,什么样的作文得到什么样的分值,让学生有一个参照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正;也可以用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给学生阅读研究,取其所长,补己之短。总之,教师拓展延伸的内容,要让大部分学生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做得到,如果教师拓展延伸的内容太难,既达不到辅助学生理解把握的目的,又严重打击学生的信心,得不偿失。

再次,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教师平时注意收集学生的错误资源,以便分析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在讲评试卷时,教师适当点一点学生做错的类似的试题,促使学生回头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教师经常感慨:为什么讲过的题型,学生反复做错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错题,尤其是那些典型的题目的错题。在讲评试卷时,有的题目,不需要我们教师大费口舌,只需要求学生翻开错题本,找到相似的错题进行对照即可,使学生自我修正,养成自主检查总结的习惯。如有必要,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切不可包办一切。

总之,拓展延伸是提高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效率的常用手段。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精心设计,绝不能天马行空,也不能面面俱到。合理地利用,才可让拓展延伸锦上添花!

第11篇

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概括作品的主题1、标题提示法

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主旨。主要用于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2、段意整合法

通过整合每段的中心意思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与归纳,归纳是从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幷提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是将每段的中心意思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他们表达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来。

3、首尾归纳法

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许多文章都是在开头、结尾部分表明其主旨,尤其是对散文来说,运用首尾归纳法,一般都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4、关键词句归纳法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文章时,常用一些词句来表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仔细分析,即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准确分析作品的结构1.抓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将零散的片段和场景连接起来组织成篇。如散文一般以时间、空间、物件或情感为线索。

2、注意开头、结尾、过渡段、相互照应的语句

开头和结尾,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过渡是上下文之间转换的衔接,照应是前后文的关照呼应。考生把握了过渡与照应,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掌握了。

3、捕捉关联词、标志性语句

(1)关联词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

(2)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

(3)总领、总结性的语句在全篇中或是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的重要意思。明确了这些语句,文章的整体思路和结构也就变的清晰了。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赏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1、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技巧

(1)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

(2)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

(3)情节是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来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2、赏析作品内涵的技巧

(1)从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入手。对于散文,考生应抓住抒情句、议论句,对于小说,考生则应重点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从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入手。考生应重点关注决定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和具有象征意味的自然景物的描写。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新高考

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国传统文化,但伴随着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经济,一些外来文化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在高考中,语文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高考的总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文成绩的影响。2018年我国将全面进行高考改革,改革后不仅是语文科目的分值有所提升,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阅读和写作题型上都重点考查学生对于传统经典的掌握情况。《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华传统经典在高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高考改革要及时适应,将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纳入高中语文日常教学当中,使得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有效的与新高考进行衔接。

一、新高考对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的考察方式

近年来,对于高中学生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都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得以体现。在篇幅和题型的选择上,越来越朝着《新课程标准》中高考语文命题方向发展。在试卷当中,中华传统经典阅读题型题目设计非常新颖,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是短小灵活,对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都进行了充分的考察。而这些考察方式,第一,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第二,多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来进行考察。举例来说,福建省2007年至2010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均节选自《孟子》和《论语》两部文学经典,选择的材料多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第三,重视高中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这样的题目设置使得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得以体现,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积累水平有着相应的要求。

二、将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与新高考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科学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工作开展要根据教材来进行,教材中的语文和文学知识都非常充实。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帮助,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对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和学习过程,归纳、总结科学的学习和阅读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分享给自己的学生,积极地对学生阅读传统文学经典的兴趣进行激发,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对传统经典的接受程度,帮助学生筛选经典篇目并进行推荐,不可以漫无目的的进行阅读。带领学生在晨读过程当中朗读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对于传统经典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好习惯。

(二)打好文言知识基础

在我国古代,书面语言是文言文。由于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学生在对文言文作品阅读时,有着较多难以理解的部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中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过程当中遇到的文字障碍尽最大程度的解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考语文成绩中的五分之一都是文言文知识的考查,所以,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对于高考语文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会对高中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有着一定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知识的过程当中,要将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并鼓励学生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在提高语文课程成绩的同时,高效率的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

(三)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传统文化自身具有较为浓厚的特点。从古至今,语文都是人们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对于人们文化程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语文素质得以直接体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华传统文学经典的内在较为晦涩深奥,给学生的理解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将更多的传统文化气息带到高中语文课堂之上,使得高中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经典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建设文化课堂。举例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满足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与新高考进行衔接,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打好文言文的知识基础,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高考中语文经典阅读试题的挑战。但是高中语文教师也不能限制学生仅仅阅读文学方面的经典作品,还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去进行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经典作品阅读。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可以获得全面的提升。从发展的目光来看,鼓励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作品,可以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

参考文献:

[1]冯帆.阅读文学经典,把握高考先机――浅谈文学经典阅读对高考的积极作用[J].中华少年,2016,(10):13-14.

[2]李月宁.经典润泽人生,素养构建和谐[J].中学教学参考,2011,(08):22-23.

[3]王文莉.高考改革背景下加强文学经典阅读之我见[J].智富时代,2015,(05):08-0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