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习岗位工作意见

实习岗位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19 16:0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岗位工作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习岗位工作意见

第1篇

东职商务英语实训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教育者越来越认识到:高职教育是否可以健康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专业实训模式起到由理论转换为实际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全国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了名目纷杂的实训室,但缺乏理论论述和支撑,实训室的设置有一定的随意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以职教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既要保证方案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开发过程的科学性。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较弱,难以进行顶岗实践、实习,实践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投入无法获取预期产出,从而加剧了企业对实践、实习的排斥态度;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商务信息的保密性,企业通常不愿意让学生介入太多实质性环节,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能完整的对所有环节进行接触学习,也就无法保证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实践和培养。目前校企合作意识普遍淡薄,大都宁愿花费大量资源培训在职员工,也无心协助学校从人才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目前尚难拥有长期、稳定、规模化、专业化的校外实践和实习基地。鉴于以上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探索和科学构建东职商务英语实训模式就是一个迫切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实训现状

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大体上都实行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能力标准来自对职业岗位十分相近的工作任务分析,对应每一专项能力开发一门课程。但这只适用于简单技术能力的培训,所以我国在尝试将其引入高职高专教育时未能成功。澳大利亚推出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和培训包,其特点重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而不是岗位能力;把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以此进行课程设计,并以此指导实训环节的策划、开发和运作,而这也就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德国在20世纪末构建的双元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两国的这两种模式代表了当代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先进水平。

2004年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大家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制出一套全新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及开发方法,即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方法称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而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模式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目前看来较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才市场需要。在此模式指导下,各高职院校大力建设实训基地,在经费投入、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大力度,多采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模拟实训室等模式,力图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办出高职教育的成效和特色。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对实训教学的需求

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经贸和其它涉外企事业的管理和实物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既是专业目标的定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商务英语人才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突出务实性特征,要使商务英语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经贸及涉外商务务实的环境,能熟悉相关商务工作的流程并操作相关商务活动,具有从实践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2)商务英语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必须具备从事商务活动所必备的英语交流、翻译、写作、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商务活动能力;(3)多元化特征,从培养目标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将为经贸及其它涉及行业培养营销、管理、翻译等实用人才,由于不同的职业、岗位有其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具有匹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商务英语人才在各方面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我国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物流、涉外文秘、商务翻译等方向,但鉴于市场的日益细分,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还应进一步的细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方向,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商务专业知识,掌握商务领域的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悉一般文秘工作,并能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涉外企事业中的商务活动、翻译和办公管理如报关员、制单员、商务翻译、会展、涉外文秘等相关商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应的岗位为国际贸易工作人员(包括外贸业务员、跟单员/业务员助理、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基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高职职业教育类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训环节来完成,这点已经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已陆续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体系。因此,构建科学的实训模式并认真加以实施,是能否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

实训就是按照教学要求,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今后步入职业生活奠定扎实基础。广义上讲,实训模式是教学模式的范畴,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达到实训目的而特别组织在一起的传授与学习的活动成套化、系列化、结构化的总称,借助实训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潜力,培养动手能力。商务英语实训模式应该建立在仿真或真实的商务和实务环境中,并根据商务贸易技能训练的要求,依照逐级递进的原则实施见习、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基地实训与顶岗实训四个环节:(1)见习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感性认识与实践认知是非常必要的,借此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团队观念、劳动观念,提高社会事业心、责任感。初步认识职业,培养职业意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实际工作知识,以利于培养劳动能力和专业技能。适时的见习安排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非常必要。一些实务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应安排相应的学时,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外贸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商务的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以增强学生对岗位工作的感性认识。(2)单项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有关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支付与结算等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内容,确定单个训练项目而开展的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外贸函电为例,可将此单项技能训练的目标规定为:掌握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外贸函电的各种行文方法及模式,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提高在进出口贸易工作中正确书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及水平。训练内容可设计为:商务信息的组成及基本格式,询、报盘的撰写,包装及标记信函的撰写,装运通知的撰写等。单项技能训练必须依次有序地进行,内容的设置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各个单元项目的训练之后,能初步具备商务工作所必备的职业核心技能,在有机整合上述单项技能的基础上,形成从事商务贸易工作的职业技能。(3)综合训练是在实施各个单项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商务外贸的基本技能基础上,通过综合训练将各单项技能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运用,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水平。综合训练可以借助于仿真模拟公司为平台,采用典型案例为内容,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为主,教师全程指导。(4)因基地实训与顶岗实训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业务,因此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项技能,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会切身体会到自己的专业技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商务口译为例,尽管学生学习了很多翻译案例,基本了解商务翻译的常识,也掌握了一些商务翻译的技巧,但上述常识和技巧与实际工作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工作岗位上参与实践若干次翻译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能力,为日后从事商务翻译工作积累经验。

四、东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实施

1.劳动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理念

以问卷结合访谈的形式,通过对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调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归纳为如下四大类:(1)英语语言能力: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交际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一定的英文商务文件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英文商务函电与报告的写作能力和商务翻译能力;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贸易国概况,具备与不同国家客户交流合作的能力。(2)外贸实务操作能力:业务开发及维护、单证函电处理、报关、报检、国际物流。(3)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文字、表格、图片处理、Internet应用和信息检索能力、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电脑维护。(4)职业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交际、演讲表达、职业规划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领域,为随时跟踪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的变化,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劳动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劳动过程系统化即把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劳动过程的基本程序,将各项工作任务系统地加以编排,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施都应以劳动过程为导向,体现劳动过程系统化。这样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由社会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发展而导致的职业流动和职业替换”的要求,真正做到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2.商务英语项目策划的概念及运作

我国商务活动中已经广泛引进了项目策划和管理的概念及运作,要求项目的策划者和管理者以实际市场为依托,从市场调查入手,分析顾客需求、明晰自身市场定位、选定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对制定的行动计划全程监控和管理,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并加以分析整合,对此项目进行评估。

本文提到的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实训模式,以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劳动过程系统化”为指导,要求设计者从市场切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项目定位和设计,并对其实施监控和评估,有利于全面培养设计者的综合商务技能,该实训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3.完善评价体系

学生的实训成果是检验实训完成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训课程强调“做中学”,那么最终的考核方式应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传统的、以识记为主的卷面考试能力。为了真实地反映实训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实训评价体系。首先,注重平时表现。在课堂上,无论是独立完成的听说读写技能,还是通过讨论实践完成的小组活动,都能直观、多角度地反映出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力、合作意识以及英语水平。学生的平时表现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特点,比最终的纸笔考试结果更有说服力。其次,结合比赛考证。大专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考取相关技能证书的通过率和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获奖率。如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的选拔和培训人才考证参赛,不如结合实训课进行相关训练,安排学生参加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等资格考试,以及各类英语口语、演讲、辩论比赛。这样不仅使实训内容更有针对性,实训考核更为客观,还能使学生在商务英语技能上提高更快。最后,组建考核小组。普通课程考核都是由授课老师一人担任的,但是实训课程涉及内容广、范围宽,可以组建一个实训指导及考核小组,由实训主带老师和企业相关专家组成,对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分别给出评估结果。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各专业都要求开设顶岗实习课程,那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商务英语的实习岗位相比工科类的岗位来说较为缺乏,也无法大规模地集中于一两家企业。因此拓展一些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需要专业负责人、校方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第一,通过校方或政府的牵线搭桥,可与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生的合同,逐步建立起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同时邀请企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记录学生的实训情况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让学生在真正的商务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第二,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导师担任校内技能大赛的评委,适时给出专业点评,提出专业意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校内实训中相关环节的一线教学,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商务知识和实际的商务技巧。第三,学校和承担校外实训的企业可以进一步紧密合作。校方可以听取企业人员对于人才培养的改进意见,制定出更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企业也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委托学校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样双向的合作,既满足了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又能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设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学相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钱芳,毛婧.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第2篇

本刊讯(记者 徐光明)记者从江西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2月29日至4月11日,893名江西省农村富余教师将到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参加转岗幼儿教育适应性培训,这是我省精心实施的“国培计划(2012)”培训项目,将分6批培训。

江西省教育厅要求6所培训院校要选派、聘请优秀教师授课,制定培训考核办法、学员管理办法、班级管理制度、学员手册等管理制度,做好培训班的服务保障。同时要与转岗教师所在县教育行政部门联系,逐人落实好转岗教师集中培训后回到所在县示范性幼儿园实习三个月,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并精心组织名师讲学团,送培到县指导实习。富余教师转岗培训,必须取得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实习三项合格成绩,由承训院校核发江西省教育厅统一制作的电子版培训合格证书。转岗教师参训学员培训和实习考核合格,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幼儿教育工作。

宜春市教育系统开展向曾祥志、朱文君同志学习活动

近日,宜春市教育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市委书记谢亦森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向曾祥志、朱文君两位同志学习活动。

通知指出,曾祥志、朱文君两位年轻教师于2011年8月考上了湖南省大学生村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但面对山里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和乡亲们的真情挽留,他俩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金饭碗”,重新回到了大山里的小学校,当起了“孩子王”。曾祥志、朱文君的感人事迹,是年轻一代的先进典范,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

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曾祥志、朱文君先进事迹的热潮。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发掘身边教师的感人事迹,引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进一步营造教育系统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饶时红、黄旭波)

廉政文化进校园 廉洁教育进课堂

抚州市70万名师生收看“春季开学第一课”

(记者 小月 通讯员 邓高平)2月7日是抚州市中小学校春季开学的第一天。当天下午,由抚州市纪委、市教育局制作的“廉洁文化进校园”电视片在抚州电视台播出,全市近70万名中小学师生集中收看该电视节目。

从2011年3月以来,抚州市纪委、市教育局为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联手组织编写了《廉洁修身教育》系列教材(小学、初中、高中读本),印刷30余万册并免费陆续发放给中小学生阅读。该市开展了以“廉洁修身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举办演讲、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教育进课堂落到了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促进全市青少年“廉洁修身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抚州市纪委、抚州市教育局决定将2012年春季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定为“廉洁修身教育”,并专门录制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廉洁修身教育”专题电视节目。

吉安市新村小学用职责筑起平安大门

吉安市新村小学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广泛开展系列的“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新村小学地处吉州区城郊接合部的交通主干道旁,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学生家长菜农多、企业下岗工人多、家长外出务工经商的特别多,贫困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校内地势高低不平,因此,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与法制副校长,市、区武警、交警中队和派出所干警、学校中层领导、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任务细化,各负其责。该校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了学校、干警、家庭、社区多管齐下的管理网络,为学校规范有序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将学校综治(安全)工作按行政分工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

同时,该校积极建立“江西省学校安全隐患台账”,每栋教学楼都安装了监控器,并成立了校园警务室,设立了治安报警点,学校与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状等等,把学校打造成“安全的港湾、成长的摇篮”。(刘 红)

余干县教育局积极开展整治非法办园行动

为贯彻执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净化幼儿教育环境,杜绝无证非法办园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及幼儿的合法权益,余干县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县幼儿教育管理,整治非法办园行为的工作意见》,并从2012年2月2日开始,对全县公、民办幼儿园进行了集中整治。

余干县共有幼儿园407所,其中已发证的幼儿园353所,无证办园的幼儿机构54所。为了确保幼儿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2月2日,余干县教育局分八个工作片,由局领导带队,实行分片定点定园责任制,38名局机关干部下派到相关乡镇和中心小学,对全县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设施、师资、管理、招生及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对幼儿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对办园条件不达标及非法幼儿园进行强制取缔。在整治过程中,通过核教学计划、核教材、走访调查家长及幼儿等形式,对幼儿园教学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严禁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齐国鸿)

信丰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通讯员 王历瑞)信丰县教育局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今年全县工作重点,通过典型引领、学习发动、建章立制、考核评价等方法和途径,在全县教师中大张旗鼓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近年来,信丰县以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为榜样,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争当人民满意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开展以“我比先进差什么、我向先进学什么”为主题的教师论坛、演讲比赛、征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大张旗鼓地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全县教师,深化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模范意识。该县还在教师中积极挖掘一批师德典范,尤其是那些长期扎根在边远山区学校、在清贫的岗位上执著坚守的农村教师。如崇仙乡深坑教学点卢国芳老师,扎根边远山区教学点20多年,无私奉献。如今,该县通过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系统呈现出一派“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新气象。

铜鼓县开展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2月22日,铜鼓县教委会同该县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4个林场75个中小学校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此次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储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留样等。检查组同时要求严禁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凉菜和四季豆,严禁学校食堂采购、使用亚硝酸盐和地沟油,并针对发现的问题,下达餐饮服务监督意见书,要求各学校食堂务必加强从原料采购、仓储到食品制作、就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学校食堂安全。(张友钢、王 金)

宁都县筑牢雨季防汛

应急“安全网”

宁都县教育局针对即将到来的雨季汛期,未雨绸缪,强化领导,建立机制,筑牢了学校防汛应急“安全网”。

从县教育局到各学校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防汛指挥部,层层签订责任状,制订了《学校防汛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对地处低洼地带的学校建立隐患台账,特别是针对汛期到来后极易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校舍基础浸泡、地基下陷、墙体松动、屋顶漏水等不安全因素,对学校周边的渡口、桥梁、校舍、设施安全进行全面排查,并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险情隐患认真排查。

第3篇

关键词:有效推进;就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8日

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决心,也给高校毕业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重大事情,毕业生就业好与坏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衡量办学体系优劣的最佳方法,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与需求,是高校立校之本,是改革发展的生命线。本文依托笔者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多年经历,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依然在持续,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很大。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IT行业影响巨大,据有关统计,在此次危机中失业率最高的就是IT业,软件产业在此次危机中深受影响,一部分服务外包公司和对日软件公司大量裁员或倒闭,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工作经验,就业IT行业就变得更为艰难,在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统计中IT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低。受本次危机影响行业的恢复发展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对于每届高校培养的本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人数并未减少,因此存在着“相对”过剩的问题。

2、行业知识的革新率很高,对大学生的要求标准在不断提升。由于计算机行业是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行业,软件开发行业又是一个“跳槽率”最高的行业。大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知识多为基础知识,学校所教课程更新速度滞后于行业知识革新的速度,使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业后并不能马上产生生产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培养一名能够上手的职员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很多员工经过一两年的工作后因薪酬原因,会有很多人选择调换工作,致使跳槽现象频发。因此很多IT企业宁愿较高薪酬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也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这也是无形中促使员工跳槽的助推力,促使这种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企业不喜欢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应届的毕业生的原因也在于此,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3、毕业生自身意识存在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切实评价自己的问题。在如今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同学存在着对未来工作期望值过高的思想,认为大学毕业后理所当然是高新稿酬、低工作量的理想状态,对就业存在等、靠的思想,以此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程度较为肤浅,缺乏专研精神和能力,不切合实际。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这个行业的专业能力要求太高,通过自己的大学学习不能够瞒住行业的需求,存在自暴自弃的思想。因此,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对行业知识的匮乏及对社会行业状况的不了解所致。

多年来,我一直将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专题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三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2011年就业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做好两个转变、四个服务

(一)两个转变

1、转变就业工作者工作思路和观念,创新性的开展就业工作。在此严峻形势下,系领导每年三月份招开学生就业工作意见征集会,会中分析了行业就业现状,并征集了大家对就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此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固守原有的学生就业工作模式已行不通,要想求生存、促发展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原来毕业工作中“等、靠、要”的思想,就是等着就业单位自己来学校招聘,靠学生自己去找,硬向学生索要就业协议的做法。转变为“走出去,引进来”帮助学生就业的就业观念。在此系里积极发动教师和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到社会中找就业单位,邀请单位来学院招聘,主动向单位推销我们的学生来帮助学生就业。同时,还向用人企业发送毕业生简章和邀请函等并努力与企业“结对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努力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积极主动向知名品牌企业推荐学生,就业工作着力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向提升就业质量的思路进行转变。

2、切实做好教育引导,转变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并使之贯穿就业工作始终。通过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断进行,针对有大部分同学对工作的期望值寄予过高,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小部分同学对就业缺乏信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转变学生就业中的“一高一低”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视现实,积极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宣传栏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业形势教育指导及求职技巧等一般就业常识的指导外,还针对毕业生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了解及时解决,并把具有典型性的毕业生请回学校做报告和交流,使应届毕业生能够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念。

通过上述活动,使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就业过程中,既巩固、深化了就业指导,也解决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毕业生高就业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四个服务

1、建立实训平台,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服好务。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学生就业质量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高度重视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寒暑假对在校的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搭建好实习平台,使学生在企业实训中操作完成实际项目,让学生找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差距,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更加有效地利用在校时间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现与华信、华为科技、中软国际、东软、北京尚观科技等多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与企业进行良好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确保教学信息的时时畅通,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能够确保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到企业进行实训的机会,使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行业需求,校正学生自己的在校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时效性。

2、开设学生就业“绿色通道”,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早就业、就好业”服好务。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找到好工作后,每年12月份开设绿色通道服务项目,对于品学兼优“早就业、就好业”的学生和参加校企合作培训的学生签署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给予学分置换处理,减轻学生负担,解除学生后顾之忧,使学生安心工作和安心培训。

3、时时了解就业情况,为推荐工作服好务。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择优推荐工作,辅导员定期调查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清楚是否每位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的是否有意向单位;哪些同学有实际困难,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择优推荐和管理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实际困难的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鉴于有部分毕业生在派遣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专门为毕业生建立了资源库,将有需要学校再推荐意向的毕业生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只要有信息,有合适的需求就通知他们,使他们能早日落实就业单位。让毕业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院和系里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会,正面人生。

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就业“跟踪”服务,为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好务。为了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模式,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了如E-mail、QQ、MSN、博客、微博、飞鸽等形式“网络交流绿色通道”。“网络通道”方便了解和关心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能够关注和“跟踪”毕业生的思想波动,对在学习、就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同时与相关学科教师形成“联盟”,共同解决专业技术、就业心理等问题。

通过“网络平台”、“跟踪”指导和服务,解决学生的就业实习的诸多问题;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管理,加强系部对毕业生的升学、实习和就业情况的信息收集,对统筹规划指导全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辅导员及时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规定和就业岗位信息等重要咨询,为毕业生提供更快、更为便捷的服务,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就是努力做到“认识到位、转变观念、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最终实现学生找到工作,学生安心;子女有了工作,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招到了合适的人才,单位称心;学校就业率高,学校省心的理想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罗文渊.浅论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2]杨再旭.浅析高校的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J].科技信息,2009.24.

第4篇

一、我国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学校教育仍然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校企合作办学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之间的鸿沟还比较大。继续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矛盾,企业的实际状况不能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全面反映,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继续教育的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继续教育中存在一些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但是这些办学专业的确定仅仅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实习基地、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及实习指导委员会都建立在企业内,指导委员会成员大都是企业中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学校为了生存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伙伴,将实习基地建立在企业内,为了给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条件,学校将行业或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作为依托,但是企业却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进行继续教育的合作办学事宜,而且尽管一些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些资助进行继续教育的开展,但是这些资助仅仅是一些具体的项目。

二、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入融合的现实基础

为了防止因知识的匮乏或陈旧而被淘汰,企业内部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意向参加继续教育,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变动,甚至为职务晋升以及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需求方是企业与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得以产生与生存的前提也是企业与企业职工。地方院校的作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里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强大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这里的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较高、水平也很高,还配备很多精良的教科研设备,再加上这些人员具有专业的行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同时掌握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所以可以将这些有利的因素全部应用到继续教育的发展上,因此,企业和在职员工可以享受学校为其提供的良好的继续教育。企业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比较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但是学校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为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和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程度的资助。由此可见,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有很大的需求,二者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三、我国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构建

1.建立战略联盟模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的企业就可以组成战略联盟,这些企业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他们之间建立各种协议和契约,达成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或者优势相长,他们共同承担风险,实现生产要素以及科技水平的双向或多向流动。如果地方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合作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整体效益低等。如果地方院校、行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一定的区域内共同建立教育战略联盟,那么其成员就可以共享教育培训资源,企业、政府、地方院校之间可以建立容易沟通的桥梁。地方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为了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可以进行科研攻关,另外,为了推进就业,政府可以借助联盟开展相应的社会培训。教育战略联盟的建立,使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课程开发的时间和过程被缩短,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被加强,地方院校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合作成本大大降低。

2.校企双向参与模式

行业企业办学进行继续教育选择的场所即为地方院校,行业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是继续教育的对象。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地方院校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的导向是行业企业的需求,继续教育机制的建立必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参与、互利互惠。企业全程参与地方院校的教学活动即为学校和企业参与的继续教育模式,内容多种多样,如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的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目标与继续教育计划的参与制订、教材的合作编写、教师的培训等。这样可以使继续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适应性以及实用性得到很好的保证;除此之外,地方院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以及应用性科学研究要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与工作职业技能,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应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3.订单项目模式

企业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一系列的系统性、专题性培训都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展开的,这些培训工作可以采用订单项目合作的模式进行。订单项目又被称为定制化项目,这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模式,地方院校与企业之间就人才培养的事宜签订相关协议,此种培养模式针对特定岗位,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与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保持一致,这一过程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在订单项目模式中,为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保证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地方院校与企业签订培养人才的合作协议,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与责任都明确。除此之外,地方院校需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转变,以保证继续教育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4.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现阶段,继续教育比较流行的模式是地方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同时这也是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时,地方院校选拔一些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后,到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仅可以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学校的实训基地可以为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服务,此外学校还可以以继续教育教学、实训的需求为依据,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要,还可以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同时双向选择是继续教育的学员可以享受的权利。

四、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入融合机制的构建路径

1.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建立

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是一种社会公共组织,而企业是一种营利性质的机构,二者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矛盾与冲突,因此,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使校企联盟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将合作双方的最佳契合点找准。联盟理事会的成立是建立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运行机制的核心。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是一种议事机构,继续教育机构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作发展都可以借助该机构得以实现,该机构的组成成员主要有主席、副主席、委员,分别由继续教育机构负责人和合作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的负责人、其他合作企业的负责人、继续教育机构办公室主任和所有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办公室设在理事会下,挂靠在继续教育机构的办公室中,在理事会休会期间,其主要工作是管理日常工作。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有:《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的组织制定与审议,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与发展规划进行讨论;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年度工作意见进行讨论;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者建议。

2.根据校企合作的动态,调整专业与课程

地方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地方院校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着眼点,只有这样,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才能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过程也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是行业企业专家与教育专家,专业的开设或调整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企业可以参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企业共同建设一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专业,比如专业或系的名字可以用企业来命名,企业的准员工可以选择该专业(系)的毕业生,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可以全程介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在职员工要完全以企业的要求为标准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总之,企业的出发点是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分析企业生产活动与职业岗位能力,运行的标准是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课程开发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被改变,职业技术与工作、技能的变化发展可以在课程内容上得到展现,因此,需要及时调整与更新,同时提高对课程实用性与前瞻性的注重意识。

3.实现企业技术人员、实践专家与学校教师的合作教学

继续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多,如学历教育、各类技术培训、创业培训以及终身学习等,所以,改革和拓展教学模式必须将继续教育学员所处的环境等实际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而不是局限于地方院校现有的教学形式,采取措施将职业教育的服务链延伸,将职业教育的服务覆盖面扩大,实现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讲课、研讨、讲座、参观考察、实验实训、企业工作相结合等形式。与此同时,只有实现企业技术人员、实践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在开发继续教育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与考核等环节的有效配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教学、实验实训任务由他们共同承担,将双方在技术、师资以及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综合利用,就可以保证继续教育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得到提高。

4.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改革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过程中,地方院校继续教育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发生变化,过去的考核评价比较单一,如今的评价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合作,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监控评价体系代替了传统的静态结果的评价。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全过程中融入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满意度、专业的对口率、工资水平技艺岗位技能的适应度等,此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要引入行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实践专家,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地方院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特征。

五、结语

第5篇

教学督导组(委员会)一般都是由学术造诣较高,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授组成。他们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深谙教学工作的规律;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针对问题,直言不讳。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改进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教学督导组(委员会)是学校领导的智囊团,为学校发展大计出谋划策;第二,教学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督促、检查、指导教学工作。教学督导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一、学校领导对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视与否是教学督导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

我们常说要做好一件事,“领导是关键”。学校领导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态度受许多因素的牵制。比如,对于研究型的大学来说,本科教学并非学校工作的中心,科学研究才是教师的主旋律,校长们的心思自然主要放在如何搞好科研上了,重科研,轻教学在所难免。这种类型的学校,教学督导工作要想受到重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是教学型的大学,情况未必就很乐观。教学型大学往往是层次不高的普通高校,学校的历史包袱往往比较重,同时,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受其教育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等的制约,在面对诸多问题时,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不到主要矛盾。同时,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领导的任期制,也使得一些校长急功近利,热衷于大楼、招生数等这些能显示“政绩”,短期看得见的指标,而教学质量等内涵建设,头绪众多,牵扯复杂,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得到成效。所以,不少校长口头上重视教学工作,实际上做得远远不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教学督导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学校是否建立了校领导和教学督导组(委员会)的定期会晤机制、学校是否重视教学督导组(委员会)的提案、建议、学校是否为教学督导工作提供了工作上的方便成为了学校领导是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的试金石。

二、构建、完善“多极”教学督导体制是搞好教学督导工作的“加速器”

教学质量建设是学校一项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监控涵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这些无一不是教学督导专家工作的重点。除此外,教学督导的工作还涉及学校的一系列专项评估,如,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室建设评估等,可谓千头万绪,这些工作对于退休年龄的教授们来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同时,随着近几年的超常规扩招,跨区域的多校区巨型大学纷纷出现,地理空间距离给学校日常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老教授们的身体健康提出了考验。

广东药学院在2004年以前不过是一个占地面积一百多亩的小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在校生不过几千人。2004年9月,学校住进了广州大学城,同时中山校区也投入了教学使用。和全国许多大学一样,几乎一夜之间,广东药学院完成了从“麻雀”高校向巨型大学的转换,成为了一个拥有四校区,专业设置涉及医、药、生命科学、工商管理、信息工程、法律等,在校生达两万多人的学校。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两年来学校新增教师300多人,其中许多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应届硕士生、博士生,缺乏工作经验,也没有经历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岗位培训。青年教师在课堂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学校改革了教学督导体制,在原有专职督导员的基础上,每个二级学院聘请两位兼职督导员。此举不仅缓解了学校教学督导人手不够的问题,兼职督导员还成为了专职督导员与各二级学院沟通交流的纽带和“缓冲器”。同时,各二级学院还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督导队伍,强化本单位的教学督导工作。这样,广东药学院就建立起了由校级、二级学院级的教学督导组构成的两级教学督导体系,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有力地加强了新时期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确保了教学质量。

三、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是教学督导工作卓有成效的有力保障

信息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馈就是指把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输送回来,再输出以发生影响的过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信息反馈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督导员向学校领导提供必要的信息,为学校领导决策出谋划策;二是督导员把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督导组的意见传达给各教学单位,以促使问题的解决。教学督导工作的本质是咨询和检查,因此,教学督导的工作意见能否及时上传下达,对于教学督导的工作成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督导组(委员会)在本质上是一个非职能机构。他们的影响力来源于他们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及教学督导工作中的正确性、公正性。他们在教学检查、评估中形成的意见最终要通过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来实施,从而产生影响。如果赋予教学督导组以“钦差大臣”的职权,与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并驾齐驱,甚至凌驾于之上,形成多头领导的局面,必然弱化后者的管理职能,从而激发矛盾。同时,政出多门,势必会让教学一线单位无所适从,造成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混乱。而且,即使督导组直接受命于学校领导,他们的意见最终还是要反馈到行政职能部门,依靠行政部门的渠道来解决问题。所以,无论你给与教学督导组怎样的职权,其工作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行政部门的工作成效。教学督导组居高临下的工作姿态,只能引起行政部门的反感,产生摩擦,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有人把督导工作形容为“督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沟通不做主,帮忙不添乱”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6篇

关键词:毕设;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09-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措施,并且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及执行力度的集中体现。各高校对毕设环节都非常重视,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论文环节的选题、指导和答辩,以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自建院以来已完成三届毕设工作,参与毕设学生累计为5151人次,选聘指导教师累计510人次。学院及各系部领导对毕设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学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在这三年毕设的管理中,学院在学习北科大校本部以及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定位、树立新观念、合理安排教学

学院实施“应用型”理论教学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办学理念,我们明确了毕业论文教学的准确定位,它是面向学生整个大学受教育期间进行的全程性教学,是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以增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保证毕设的整体质量,学院的毕设工作要求各系抓好毕设工作与专业课教学、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内在联系,将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课程论文、实习报告、设计(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通过一点一滴地渗透使学生逐渐掌握毕设的基本常识和研究方法,而不是在全部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完成后,到毕业前最后几个月才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安排方面,学院专门开设了《文献检索》、《学术论文写作》作为毕设准备课,旨在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毕设能力训练。

二、领导重视、全院参与、职责明确

我院的毕设工作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运作。各系、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并落实完成。学院领导历来对毕设工作都非常重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制订学院毕设工作进程及管理办法,汇总各系毕设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审核各系的毕设成绩,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协调解决各系在毕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工作总结,表彰先进,组织经验交流,以及组织开展毕设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等。各系是毕设工作的管理主体单位。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组成的毕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对毕设工作的运行以及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全面负责。由工作小组向各专业(教研室)布置毕设工作任务,审定学生毕设资格,组织审定全系毕设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检查毕设任务书的填写情况,并定期组织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毕设工作进展、质量保障情况。专业教研室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选派、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毕设任务,组织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检查毕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毕设工作的总结。我院毕设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三、注重指导教师选聘,充分利用学院资源

根据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指导教师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人员。学院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为了保证毕设的质量,各系充分利用科大资源,聘请了校本部经验丰富的教授参与我院毕设指导工作。我院采取了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协作辅导的团队指导模式。毕设中学生的书写格式等细节问题由专职教师辅导解决,而毕设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则主要由外聘教师来辅导。在这种模式的毕设指导过程中,我院专职教师的毕设指导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保证学生毕设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在硬件设施方面拥有大量的基础性保证,为毕设创造了必要而有力的条件。学院一直重视对实验室建设和机房设备的投入;注重图书馆的专业书籍更新,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电子资源。学生和教师对学院的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等硬件设施水平较为满意。目前,学院有实习基地28个,校外合作单位4个,通过实习基地充分运用以及与校外单位的合作,加强了毕设过程中的实践训练,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四、深入研讨、整章建制、完善管理

为使毕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教务处开展了一项名曰“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探索”校内教研项目。项目通过调研目前我院和其他独立学院毕设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总结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如何完善毕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结合教研项目研究内容,教务处对2009年以来学院、教务处制订的毕设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制(修)订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内容从毕设学生的资格认定到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都制订了细则,使毕设管理“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力图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设计(论文)的质量。

五、建设管理队伍、搭建交流平台、增强服务意识

毕设工作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院的毕设教学管理水平,因为这支团队是毕设工作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者,是保证毕设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的核心管理人员。学院的毕设管理队伍由教务处教学科主管实践教学的教师和各系教学秘书组成。为更好的服务老师和学生,学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毕设管理队伍人员建设:

1.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毕设工作管理队伍肩负着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成效。学院非常重视他们的培养,不断为其创造培训机会,以增强业务学习和教学管理能力。

2.定期组织学习毕设管理文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教务处定期组织毕设工作管理人员学习毕设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使其了解掌握工作要点,熟悉学院毕设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审时度势,发挥枢纽和协调作用,保证毕设各环节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3.促进教学秘书之间的交流,总结经验与不足。学院各阶段的毕设工作由教务处组织,通过教学秘书传达到各系,再由系主任安排专业教研室落实。教学秘书作为毕设各项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系和教务处、学院之间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容忽视。考虑到其独特的地位,教务处通过经常召开工作会议的方式,积极为各系教学秘书搭建交流平台,一方面,教务处可了解各系毕设工作进展状况,获得毕设工作意见反馈;另一方面,充分的交流,有助于秘书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服务意识培养。我院通过组织对毕设工作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学习,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强烈责任感,认识到毕设教学管理在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教师服务,保证了毕设工作各个环节良性运转。

通过三年努力,学院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在不断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下,毕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毕设工作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刚刚家曦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谈了想法,谈了要求,我完全赞同。

现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合作成为一种潮流,合作出生产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

我厅与中小企业局经过充分协商,共同决定,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内容。希望通过合作,促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通过合作,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刚刚举行的签字仪式,翻开了两厅局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新的一页,这是两厅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

我省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全省现有普通高校77所(其中本科高校28所),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单位分别为8家和16家,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0多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万多人,在学研究生3.1万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77.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7年,我省高校获各类科技项目经费106亿元,其中作为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指标的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经费为64亿元,占总数的60%;共签订技术转让项目合同3900项,合同金额6亿元,其中专利出售合同730项,合同金额1.5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2100项,占全省总数的33.2%;获国家科技奖励49项,占全省总数的51.6%。在今年1月8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省高校获得16项科技成果奖,占我省获奖数的55%,其中5项为技术发明奖,占全国同类奖项的10%。同时,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很快,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能人才。

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6,省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两年来省市县三级投入资金达48亿元用于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77所,国家级紧缺人才实训基地30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实训基地82个,拥有6615名具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强了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推进校企合作,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我省的中职学生在参加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省的职业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中职毕业生27万左右,培训大批企业员工,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是中小企业的沃土,也是民营经济的强省。经济的发展为我省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省委提出了创业创新的总战略,我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我们一定要明确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认真研究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去。今天,我们举行签字仪式和召开表彰会,就是要大力表彰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通过校企之间互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实现这些想法上,我们和中小企业局讨论,觉得可以合作做许多事。其中近期就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一、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毕业生将持续呈现较快增长。预计全日制高校毕业生,2008年为21.9万人,2009年为24.5万人,2010年为26.6万人,2011年为28.8万人,2012年达到最高峰,预计为31万人。一方面我们看到高校毕业生的增加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大量中小企业对人才有着很强的吸纳能力,我们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实现就业,把就业压力转变为中小企业的人才支撑、人力资源。这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厅将与省中小企业局共同建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课题组,专题研究我省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质量要求,定期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报告,引导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认真加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与中小企业局互通高校毕业生信息与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中小企业需求信息无缝对接;共同组织中小企业人才网上招聘会和现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二、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我厅将组织部分高校与中小企业局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案例研究,总结推广创新创业的典型和经验;学校要组织创业成功人士和优秀企业家进校园宣讲,让创新创业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

鼓励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与中小企业实际相结合,通过项目遴选,由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企业共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的参与程度。

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建立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基地,欢迎中小企业参与创业基地建设,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与企业共同搭建产学转化平台。

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提升我省中小企业竞争力服务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高校办学模式转变,推动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既是高校的办学职责,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厅将与中小企业局共同推动在地方建立**高校产学研联盟工作站,加强企业、高校和政府间互动合作,推进高校服务地方阵地前移,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的针对性与效率,促进高校彼此间互助合作、共享资源,不断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支持在块状经济或区域特色明显,中小企业科技需求强烈的地区设立**高校产学研联盟工作站,引导**高校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快速响应企业需求,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共性技术转移、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可以建在企业,也可以建在学校,还可以联合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

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要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作为中小企业“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承担中小企业本土化案例研究,积极开展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对那些积极参与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在项目经费上予以支持,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予以优先考虑。

四、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素质

要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各类成人教育和培训,利用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社区教育等各种手段,开设企业急需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组织我省高校为中小企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和咨询;动员各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推动成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校企之间合作开展“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展“双证制”教育,在鼓励企业员工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积极实施订单培养,合作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和改进教材和教学内容,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要遴选一批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省教育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对于在行业有代表性、接纳实习学生数量较多效果较好、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实习基地在有关政策中给予扶持,并推荐一批成绩突出的作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建立校企联动师资培养新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职业院校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互动,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省教育厅要与中小企业局合作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并选派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他们了解企业运作情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为了落实各项任务,省教育厅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办公室、计财处、高教处、高科处、职成教处、学生处、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作为成员,具体研究合作事宜,提出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厅各有关职能处室根据工作任务具体负责实施。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与当地经贸局(中小企业局)的合作与联系,建立相应的机制,每年实实在在地做几件推进校企合作的工作,组织动员大中专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各高等院校要积极响应框架协议提出的各项内容,抓住机遇,扩大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第8篇

一、努力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议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连续施行领导考核制度,建立评价机制,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任务感。学校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各项工作能够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干在前面,深受全体师生的好评。

2、深化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市师德五条禁令”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任务感。施行教师承诺制度,开展教师评价活动,举办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刘英慧、金秀明、王振芳、薛长菊等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师德先进个人。

3、以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认真做好第三周期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在全体教师中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二是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做好班主任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评出校级优秀班主任两名。

三、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工作。

1、在认真学习吸收先进学校成功素质教育经验的同时,全面启动了在全体学生中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研究工作。努力创建本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2、开展了全员性科研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手册》,做到科研课题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邀请教科所郑锡凯教师到校做专题报告,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提供了保障。成功地举办了“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比赛,促进了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出版四期《红叶报》,为师生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了互动平台。

3、本着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的原则,努力完成学校有项目,教师有课题,研究有成果的科研目标,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切实提升教师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本学期《情绪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等两个蛟河市级科研课题接受了教科所的验收。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认真做好对实验教师的规范化培训。

1、加强了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本学期,学校先后进行了《走向发展性评价》、《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更加全面交流地把握“课改”理论,以此保证“课改”工作的深化发展。

2、认真开展“课改”研究活动。此项活动集评优、研讨、练功于一体,将三者有机整合。采取了实践-研讨-评估-交流为主线的系列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高了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任课教师做公开课11节,其中3节被评为校板课,4节被评为典型课,4节被评为优秀课。其中刘艳红同志于5月28日在二中成功地讲授了一节初二物理公开课《磁生电》,6月9日在十中讲授一节复习课,同时还参加蛟河市进修学校电教部在九中举办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优课”活动。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1、规范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运用材,保证开课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认真做好教师计算机等级培训工作,努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认真开展优秀课件制作与评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领域的应用。

2、按照市信息技术管理与运用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资五千元,用于“老三室”建设和电教装备的填充,加强“新老三室”管理,努力提高利用率。

五、深化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施行纲要》,以“三文明”学做践行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

1、通过每周一的升旗和电影系列化教育和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如清明节祭殷烈士墓,学雷锋活动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四月份,组织学生同教育育局退体老干部一起开展老少同植希望林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等良好思想品质,这一活动在蛟河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2、为施行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五月份全校各班级成功地举办了以“弘扬振奋民族精神”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学生通过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节目,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才智,使学生从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

3、五月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支持特教事业,关爱残疾儿童”的募捐活动;美化校园、净化环境义务劳动;警校共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4、通过开展以“奋发有为建小康”、“校园里讲诚信”、“崇尚科学、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有奖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六月份,二年一班彭妍同学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讲家乡故事、忆幸福传说”活动,被评为二等奖。

5、连续开展“三文明生”评比活动,本学期通过层层推荐选拨,评出吉林市三好学生一名,优秀学生干部一名,校级三好学生13名,三文明生15人,优秀团员10人,优秀学生干部6人,学雷锋标兵8人。

六、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开展学生体育健康达标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质量。

2、以全市第二届体育节为契机,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教育“露一手”系列活动,连续抓好校内体育队、乒乓球队、足球队、器乐小组、书法绘画小组、科技制作小组等一些爱好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爱好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特长和竞技水平。校内举办了春季公路越野赛、乒乓球、足球、篮球赛、象棋比赛等。四、五月份组队参加全市公路越野赛和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3、健全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做好师生饮食卫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切实做好学生预防近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4、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实教师、教材。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开展心理健康训练活动,指导学生有效纠正心理健康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学生流失。

1、认真贯彻落实蛟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各层面的“控辍”责任制,使学生、家庭、班级、教师共同承担起“控辍”责任。

2、三月份结合动员回收流失生活动月,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向学生及家长进一步宣传《义务教育法》,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对有流失迹象的学生做好动员工作,讲清学习重要性,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本学期共动员回收流失生15人,全校有二个班级被评为无流失生班级。

3、认真开展扶贫助学活动,通过“爱生助学”工程和省级扶贫助学金,本学期,共有60名学生受到资助,资助金额达8000元,解决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其坚定学习信心。

4、落实领导、教师帮扶责任制,结成帮扶对子,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跟踪教育。在学习上耐心帮教,生活上热心关怀,尊重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做拉近了师生间距离,逐渐地使学生原则接近教师,喜爱教师,喜欢学校,热爱学习。

八、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积极做好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工作。按局职业教育工作计划要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学校职业教育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校全面施行“绿色证书”教育,教材人手一册,做到教学计划、教师、教材、基地、考核五落实。积极探索和创新本校职业教育工作特色,认真抓好初三分流教育和初一初二年级全员分类教学工作。结合本镇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开设《食用菌技术》《庭院经营》等农村适用技术课程,同时做好适用基地的开发和利用,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上实习课,确保书本知识与消费实践的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九、强化依法治教工作。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依法治教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四.五”普法整体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2、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决定》和《蛟河市普法工作施行方案》的通知精神,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做到有笔记,有考核,有成绩。

3、深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设法制教育课,举办“普法”报告会,开展“教师依法育人,学生带法回家”教育活动,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五月份,法制课教师刘桂英做了一节课,接受了市局法制科验收,受到了好评。

4、按照学校章程办事,搞好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并施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重大事故公示制度”、“学校重大事故报告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师生申述制度”等一些配套制度。

十、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和隐患工作。

1、在“百日安全整治活动月”活动中,按照省、市、市教育局和有关消防安全部门的整体要求,制定了“学校百日安全整治活动方案”、“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学校“百日安全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及“消防安全抢救指挥部”。落实学校各处室、各部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环境安全和危险药品安全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负总责,学校各部门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做到每天经常的检查,发展问题及时处理,消防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利用校园广播、画廊、板报、墙报、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材料、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广泛安全常识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消防安全实地演练,增强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在“百日安全整治活动日”期末,学校投资三千元,购买消防器材,同时对学校的危房、危墙、照明线路、用电装备、周边环境等一些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治,消退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

4、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的管理机制,学校安全工作应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建立校长、主任、学年组长、班主任、学生等层层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做到常常有人抓,到处有人管,每天有人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真正做到警种常鸣,常抓不懈。

5、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收费申批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费卡制度。学校无卡外收费等乱收费现象。建立了学校财产、装备管理责任制,施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9篇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以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质量为抓手,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关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明显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1、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根据市医政工作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集团式管理改革,通过对人才、设备、技术的合理调整与分配,形成科学的共享机制,最大发挥有限医疗资源的作用。根据省两个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公立医院的数量、类别、规模、布局。根据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疾病谱构成,重点发展儿童、康复等薄弱学科。努力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贯彻省市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根据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的原则,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根据精简效能、权责明确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卫生行政部门内建立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公立医院投资、运营等行为的监管。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规范实施院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

3、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以逐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重点,协助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以全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为三大核心制度,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进人、管人、用人机制。

4、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以公益性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效率、服务、费用、对口支援、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建立公立医院运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选择社会关注的主要指标,建立各级公立医院运行指标社会公示制度,完善医院巡查制度,加大公立医院日常监管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公立医院日常监管重点,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认真贯彻省建立城市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人民医院、中医院切实发挥城市医院业务指导中心作用,从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构建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出发,从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与医师多点执业、城乡对口支援、预约诊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推进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改善医疗护理服务

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深刻关切,把医院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促进人文医院建设,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在实处,以及时方便、安全有效、优质价廉为目标,既兼顾当前,又立足长远,以专项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努力改善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1、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面落实省厅制定的改善医疗服务24条。大力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开展医院业务流程重组试点。大力推进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2013年,二级医院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家门诊就诊患者预约率力争达到40%以上,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100%。以落实规划为抓手,继续完善城乡一体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努力改善护理服务。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以落实临床护理人力配备、完善责任护士制度、规范开展分级护理服务为三大重点,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研究制定系统培训方案,落实《市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2013)》,开展“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开展护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加强专科护士技能培养,大力发展专科护理。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各二级医院要规范建设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落实护理垂直管理、同工同酬、调整护理收费标准等改善护理服务的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中A类病房每所综合医院分别达到5个;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争取达到95%以上。

3、努力提升工作效率。二级医院要通过住院业务流程重组、急慢病分治、缩短术前和治疗前检查等待时间、患者住院前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双向转诊等等一切有效手段,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3年,二级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较上年下降不小于1.5天。

4、努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负压病房等规范化建设,加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职业病科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培训,完善救治设备设施,完善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方案和制度。密切关注手足口病、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疫情,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地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5、努力控制医疗费用。要把控制医疗费用作为落实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体现公益性的主要方面之一。要深入落实卫生局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意见,试行医嘱共享,落实“三合理”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要严格控制药占比,各医院力争2013年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要建立临床用药和检验检查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医疗行为,并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争使各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诊疗费用和平均出院人次诊疗费用与上年持平,或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

6、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平安医院创建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努力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加强医院人防、技防、设施防建设。完善医患关系沟通协调组织,各医院都要建立医患沟通部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的教育与培训,有效开展医患沟通。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方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各医疗机构都要参加各种形式的医疗责任保险。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过万元,要尽力引导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坚决抗击“医闹”行为,切实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学习掌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法规和政策要求。各医院凡是在医疗事故和医疗损害鉴定中有过错或存在责任的,必须在一个月内组织讨论,明确责任和处理方式,形成书面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卫生局医政科。上报及处理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强化开展平安医院考评工作。2013年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创建平安医院达标率100%。

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坚持“院有名科、科有特色、人有专攻”的专科建设理念,加大创建力度。各有关医院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运行质态要定期上报和做好被考核评估准备,做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建设期满后的复核迎检工作。二级医院要积极引进和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努力申报省厅新技术引进奖。着力培养专科人才,提高专科建设水平。加强医院儿童、康复、精神等薄弱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2、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二级医院要全面推行电子病历。人民医院要建成符合卫生部和省厅规定的必备功能要求的电子病历系统,不断完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重点完善临床路径管理、病案首页自动生成、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临床危急值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自动报警功能等,规范前、后台格式化。全面推进HIS上水平,完善预约挂号、HIS辅助决策、信息查询、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功能。

3、建立健全市、镇、村急救网络体系。切实维护以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为全市急救中心主体、其它各医院、卫生院为急救分站为支撑、各村级医疗机构、其它各医疗机构为辅助的高效运转的三级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对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调度员、担架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组织进行急救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逐步规范120急救中心的管理。规范人员配备(每车至少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担架员及一名驾驶员),确保信息畅通。各医院救护车要做到专车专用。二级医院急诊科要全面达标。

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巩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果,强化院长为医疗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完善院内和行业内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和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医,严格要素准入,落实制度规范标准,推进医疗管理精细化,努力形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推行等级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部署新一轮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加大医院平时运行质量的评分权重,依据等级医院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开展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工作。二级医院要认真对照省卫生厅印发的县市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和细则,全面规划、积极实施,努力提升医院整体水平。

2、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与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省病历书写规范,加强对住院运行病历的监控,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质量检查。以首诊负责制、值班制度、会诊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重点,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升常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水平为重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

3、强化临床路径管理。二级医院要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全面覆盖卫生部已经下发的临床路径。医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的专科和病种必须达到上级要求的数量,并使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认真落实省卫生厅下发的麻醉科临床路径,认真执行省厅有关恶性肿瘤、冠心病、骨关节置换等单病种诊疗规范,有条件的一级医院试行推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单病种科学化诊疗水平。

4、强化医疗机构准入和行为监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加强医疗机构行为的经常性、规范化监管,严格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卫生监督部门要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集中式、拉网式检查。以机构基本标准、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为重点,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做好非法行医查处工作。

5、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省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切实加强对医疗技术准入和应用管理。医院要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报、管理工作,严格手术分级管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

6、强化医师和护理队伍管理。加强执业(助理)医师准入和执业管理,认真依法做好医师护士资格考试、注册管理,加大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的实施力度。加强美容主诊医师、进修实习医师服务行为的管理,依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医师会诊管理。规范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加强医疗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7、强化医疗广告监管。继续开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要增强整治行动的针对性,重点加强对涉及恶性肿瘤、不孕不育、整形美容、健康体检、皮肤性病等内容医疗广告行为的整治。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监测信息,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依法加大对医疗广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

8、强化医院药事管理。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键指标全面达标。推进临床药师制度。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二级医院原则上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明确临床药师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开展药品质量监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品损害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协调基本药物评价监测。继续做好基本药物实施监测评价工作,加强太和中心卫生院省级监测评价点的建设,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省级监测评价点实行每月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培训教育,落实制度规范,规范采购和使用行为。推进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培训。深入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加强对《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的考核。促进基本药物在二级医院的推广应用。强化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推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展,落实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保证公众用药安全。规范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向药学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与记录。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品管理。按照《品和管理条例》、《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真做好品和管理,强化对品和印鉴卡的管理,规范品和处方权医师的培训、考核、准入管理。重点检查病区药房、急诊药房、手术室药房的品和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特殊管理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和安全。

9、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院感管理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院感专职人员管理办法,稳定院感队伍,加强岗位培训、网上学习、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强对ICU、新生儿室、血液净化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和部门的院感防控监管。继续推行医疗单位以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区域集中消毒供应方式。加强院感监测工作,深入推进目标性监测,有序组织现患率调查。以医务人员手卫生、各类物品消毒灭菌情况、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等情况,加大院感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10、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血站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着力加强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全程管理,从献血员筛查、体检到血液的初复检、成分制备、保存和血液的发放等各个环节都要按质量规范严格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扩大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尽快建立起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能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从工作细节入手,努力探索出“优质、高效、便捷”的无偿献血综合服务模式。加强二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完善健全医疗机构合理用血审核制度。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高成分输血率,积极开展临床互助献血和自体血回输工作。医护人员要带头献血,各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医护人员无偿献血工作。

五、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1、全面实施“十二五”卫生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针对存在不足和问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切实抓好整改和落实,巩固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建设成果。

2、强化中医院建设,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推进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完善中医院的基本设备。完善中医院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急诊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科、康复科、病理科等薄弱科室和急需加强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实施省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健全中医“治未病”科室,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

3、加强机构中医科室建设,稳固中医药服务体系。根据市中医工作目标任务,落实马桥卫生院建设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达标各项工作;落实太和、四院建成市级基层(乡镇与社区)中医药特色专病专科的建设任务;落实综合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的国家中医药局先进单位建设标准,所有卫生院设置中医科都要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综合医院与各中心卫生院以及具有两个以上中医科室的卫生院都要创造条件,集中设置中医科室,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人民医院要按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要求,马桥卫生院按照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建成中医馆服务区。各中心卫生院、四院各选择一个村卫生室建设市基层中医药示范点,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4、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院要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按照好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重点特色专科管理,进一步提升已有重点专科水平,创建更具特色的专病专科;发展中医至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健全中医预防保健科,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建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抓好中医药预防保健宣传。巩固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5、要认真做好基层医院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工作。加强市、镇、村三级网络的中医药业务协作,与基层医院建立和完善中医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和中医业务合作,并签订协作协议,不断提高全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督促落实各医院、卫生院制订中医药在职人员培训、后备队伍培养计划,全面做好在职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抓好中医政策倾斜和专项经费落实工作,继续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力度,加强中医药工作宣传,使中医药技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加快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绩效考核为着力点,以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认真履行“六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1、加强机构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人民医院、中医院要对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制定不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计划,落实改造提升措施。统一机构形象设计、机构标识,统一服务人员着装、标识、证件,为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必要的身份标识。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有效整合,与新农合、职工和居民医保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充分发挥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计免信息化门诊建设,加强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积极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按照省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医疗集团所属中医院或人民医院新建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人民医院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按照已经核定的编制岗位,一个控制社区卫生服务非卫技人员比例和数量,多引进大学毕业生。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规范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即先接受五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层在岗医生要实行转岗培训,获得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每个中心必须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3、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明确全科医生(临床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职责,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精神病人的健康管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做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积极引导医务人员采取主动服务方式,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在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有所突破,应用适宜技术,使用基本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服务,建立中心与二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力争城市居民在社区门、急诊比例提高到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二级医院低50%以上。

4、建立家庭医生制度,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认真贯彻省、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通知精神,2013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本着自愿原则,优先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的家庭签订服务协议。要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组建由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和社区护士的全科服务团队,按照每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500户、每个全科服务团队签约服务1500左右居民的标准,建立包干责任制。规范服务内容,主要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健康促进、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咨询指导、孕产妇健康管理咨询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普通疾病诊疗转诊合理用药指导、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要在辖区居委会和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公示家庭医生姓名、工作单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和监督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