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16:0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会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部分会计人员由于专业敏感性的缺乏,不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或者发现之后不能够进行及时地上报或者制止,最终导致会计监督与管理的职能流于形式,导致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企业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二、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注重呆账准备金管理
第一,改进传统的呆账准备金计提方法。要依据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呆账准备金进行计提,呆账准备金计提的比例应该按照每月实际贷款总额比例进行确定。呆账准备金按照一定比例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停止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第二,适当扩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在普通贷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透支、融资等项目。第三,适当限制呆账确认条件,较为严格的确认条件能够确保呆账得到及时的核销。
2.适当改变会计报表的设计在金融企业中,会计报表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金融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报表进行设计,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计报表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
3.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第一,在披露内容方面,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将部分表外业务、潜在金融风险等纳入披露范围中。第二,在披露时间与频率方面,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披露,针对职能部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披露频率。
(二)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企业中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金融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变,从管理会计人员转变为防控金融风险,在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实现金融风险风范理念的贯彻,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此外,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注重对金融企业传统管理方法的有效改进,通过对各种内部控制成功经验的借鉴实现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结构的完善,从而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提升金融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金融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注重从业人员思想品质的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在工作过程中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规范,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第二,注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理论知识与法律法规基础方面的培训,同时应该注重从业人员对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的涉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还应该顺应会计电算法的发展趋势,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新需求。
(四)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控机制体系
第一,实现会计与核算体制的建立,通过统一的核算软件对财务进行集中的核算,通过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等实现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相互独立,通过财务核算系统进行自动的生成与汇总、上报。第二,对内控机制中的重要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的控制,对会计制度进行健全,对财务核算进行强化,对成本控制进行强化,对内部管理进行加强。此外,在各个风险控制点上应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与经营风险。
金融会计信息处理模式的创新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作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的网络环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金融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互享;另一方面,根植于Internet之上的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实现了金融企业内部各个部分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互享。信息化金融会计创新与传统金融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书写电子化,传递数据网络化;实时跟踪性;金融会计数据的分布式输入;广泛采用现值计价;采用一体化的体系架构;多样化的金融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二、金融会计信息处理模式架构
(一)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
基于视图驱动的体系结构,使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自我封闭。系统设计者通过为每个职能部门的视图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解决信息用户需求多样性的问题。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相容。它们根据各自的用户需要,分别采集、存储和报告业务事件数据中的一个子集。这种交叉重叠、缺乏沟通的传统构建模式,既增加了组织营运成本,又降低了信息处理效率,恶化了数据的不一致和信息隔阂。在这种体系结构下构建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既缺乏与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融合,又无法及时汲取企业外部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金融机构决策者无法从一个“信息孤岛”中获取决策所需的完整信息资料。当某项决策所需要信息部分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部分来自于其它信息系统时,就可能降低最终所需信息的可靠性,导致决策失误和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增加收集信息的成本。因此,消灭信息隔离、实现信息集成是当今金融信息管理的必然趋势。
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的应用,使金融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金融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金融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绝大部分金融业务产生的原始数据能够被实时地采集和处理,直接生成金融会计信息,金融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实现信息集中管理,金融会计信息的传递方式将由附层型变为水平型,新的矩阵型网络组织结构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金融机构内部相关部门可将各类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授权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金融机构的财会部门也可通过网络把会计信息向本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网页上,并把有关信息向外传送,利用网络发送取代传统的纸质或软盘报送方式,金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大大提高;金融会计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即时报告和定期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有关信息,并获取金融会计分析的资料,提高金融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会计信息也将接受来自于外部使用者的监督。网络交易的形成对金融机构内部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大型集团制企业必须建立高度柔性、扩充性强的网络会计管理系统,以实现对集团总体资源和会计信息的全面管理。如果将金融会计系统融入到网络化管理的集成系统中,那么金融机构所有信息系统的信息初次采集功能也就完全分散到各个业务流程中去完成,通过各业务流程上的端口进入到整个系统中去,这样所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部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金融会计信息的采集部门。金融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和输出系统也就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系统。
(二)重构金融会计模式
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标,限制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信息的类型范围和数量,难以满足网络环境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单一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使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只记录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业务事件,因而较多地重视了内部财务信息的采集,忽略了外部环境信息的吸取;较多的重视了对有形资源的相关信息的存储和报告,忽略了知识经济时代中更重要的财富来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较多地重视了对已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历史性的信息的反映,忽略了对未来事件、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披露。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者越来越需要组织外部的信息来制定经营战略,同时也更多地依赖非财务度量来综合评价经营业绩。而几乎完全反映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状况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非财务信息和组织外部信息上几乎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融资方式的扩展,使金融机构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类型上和规模上都急速上升。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使用对信息的需求日渐多样化。然而现行的金融会计系统是以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方式处理和报告会计信息,因此只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单一模式的信息。如此等等,都对现有金融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惟有审时度势,重构金融会计模式方为上策。
(三)实现金融会计与管理会计集成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金融会计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应付这种挑战,金融会计一直处于修修补补的变革中。耗时耗费的局部改革,始终难以获得最佳效应。因此,应打破当前金融会计软件对手工会计的仿真,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实现信息的多元重组。未来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应是核算和管理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将金融会计与管理会计集成,以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为导向,确定需要的信息。在金融会计理论方面主要应趋向于:金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将使金融企业会计与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密不可分,金融会计的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还应考虑满足用户广泛的非财务信息需求,并直接参与金融企业的数据分析、预测、计划、管理决策和控制。金融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应由过去延伸到未来,而确认的空间范围则应由货币性信息向非货币性信息扩展,在确认金融企业经营的交易和事项时,不仅重结果而且重影响,即以该交易或事项是否对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造成影响作为衡量标准,会计计量将由货币计量向着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存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的会计报告,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向适需组合报告模式发展,向实时与定期会计报告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应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系统信息收集和报告的实时性,与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相关的一整套凭证、账簿体系将逐步走向解体,实现会计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处理,应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新型金融会计模式,采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系统结构,在内是一个与经营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联接的内部网络子系统,对外则与各种对外业务的处理及特定目的相联系,通过与多种公用系统的多极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系统。内部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完全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
(四)打破金融会计处理流程
打破传统金融会计流程,将控制机制嵌入金融企业经营过程中,按照模糊或跨越组织界线的方法再造流程。按照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审计重新构造金融审计系统。通过建立起一整套的金融会计条件下的控制制度,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金融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和其他市场环境的改善推进金融信息化进程。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金融会计实时控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实时控制的网络环境、方法和模式,研究金融会计组织架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方法重新打造金融会计理论。通过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网的建设,确保金融会计信息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一系统走向网络系统互联。
(五)引入事项会计
事项会计的思想,为金融会计的反映范畴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间。可以说,金融会计中,对期汇合同的会计处理就表明了金融会计对事项的取舍范围正在扩展的一种趋势。在“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前提下,事项会计有望统一金融会计数据处理理论。作为信息系统,只有其加工处理对象才有可能贯穿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而根据对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一般要求,它必须是对象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本质规定,成为构成这一个体系的基本单位,并且包含对象发展过程的矛盾,会计的纯技术理论体系的起点也就非“事项”莫属了。
事项会计是在数据处理中低度加总而不是高度加总,以便让使用者总有未加权的原始数据可用。用计算机关于数据文件组织方式的划分,传统的金融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是以处理为中心的,每个程序都有自己固定的数据文件的传统方式,因为,以“会计分录”为主要储存内容的数据库实际上是只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用,虽然号称数据库,却有新瓶装旧瓶之意;而根据事项会计的思想,“未加权的原始数据”方式才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先进的数据库方式。金融企业的整体经济活动实质上表现为一系列的“事项”或“作业”。从理论上说,以“事项”信息为核心的数据库组织方式有助于解决MIS的集成化设计问题。简言之,除金融会计信息子系统之外的其他业务处理子系统无非是根据“事项”以及“事项”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处理的,以这一数据流为主线,各个模块在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便已确定;同时,对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来说,也解决了其两大分支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手工环境中难以整合的传统难题。使他们成为“同源分流”的,即起点相同而又具有不同服务对象的两大模块。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会计的技术性研究带来机会,更产生了压力。
从总体上说,已有500年的历史的、在手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会计理论方法与计算机的要求差距很大,简单地以计算机“复制手工系统”是没有出路的,其中面临的两大课题是金融会计“如何更好地适应计算机”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电子计算机将以强大的功能回报以面目全新的金融会计模式。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世界里,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直接与主机联机的通路来选择金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信息。从而,信息的终端用户就可以按照他们内在目的检索和分析数据,并且达到与他们的个别需要更加迫切近的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专家系统”、“智商”等应用软件的广泛应用,使用者对数据库进行处理,以提供自己所需的决策信息,技术上将不再成问题,因此,在金融会计信息处理中引入事项会计新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版权所有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