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

时间:2022-12-15 11:1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

第1篇

转眼间,我在学社联的第二年就要结束了,而我们也即将迎来“第十一届学生社团联合会”,我有幸乘上了学社联第一个十年的末班车,也希望能继续迎接学社联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回顾我在学社联的两年,不断的反思自己在社联所经历的一点一滴,有笑也有泪,有感动也有欣喜,有委屈也有自责,但得到最多的是我自身的成长。接下来,我将从个人工作总结、不足与改进、未来工作展望三个方面来总结我在学社联这两年来的成长。

还记得在xx年九月,我从学长那里得知了这个对于我们新生都很新鲜的校级组织,而我之所以选择组织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学长学姐告诉我们组织部是最能得到锻炼的部门,也是最难竞选的,抱着挑战自己的态度递交了竞选组织部委员的申请表,最后有幸从数百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学社联组织部的一员。然而事实也证实了当时学长学姐对我说的话,经过这两年,我的确在组织部得到了很多锻炼,也从中成长了不少。

在学社联的第一年,在部长许璨学姐的带领下,我对组织部的相关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学会了怎样去处理日常琐碎的工作、如何举行社团成立答辩会、书写社团成立等公告、怎样写好各项活动的策划等等。除此之外,我还担任了心星志愿者与歌唱协会的社团联络员,在与社团的日常交流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如何处理学社联与社团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如何在平时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让自己静下心来做事。然而,我收获的不仅仅只有这些,的是通过学社联这个平台,结交了很多社联、社团朋友,那份难得可贵的友谊也将是我大学四年里最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也深刻领会了第九届学社联主席宋净宇一直强调的“责任胜于能力”的真正含义,作为一名社联人,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社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组社团更好的发展。在学社联的第一年,我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所负责的社团提供必要的帮助,踏实、认真的工作也得到了社团的肯定。

在学社联的第二年,我的身份由委员转变为组织部副部长,所谓“在其位,谋其职”,个人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了工作定位的转变,我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主席团下达的各项工作,还要像前辈们一样,引导大一的委员们熟悉我们的日常工作与注意事项,为他们做好表率,身上的担子也顿时重了不少。在这一年里,一方面身为组织部副部长的我主要负责社团成立、注册、合并、注销与社团团支部的相关工作,组织、参与了数次社团成立答辩会,先后通过并成立了疯狂英语协会、acmore编程协会、摄影协会、tk桌游协会、网球协会、电子商务社、孝行社等数十个社团。另外,我先后完成了第三届“未来管理者培训班”学员信息、学员名单、签到表、座位表等表格的制作和工作总结与反馈录的撰写工作,分担了学社联十周年晚会节目组负责人及正式演出时音控室的相关工作,另外组织、参与了新生军训义演、社团高峰、学社联内部篮球赛、第二届“社团杯”及社团负责人公开招聘等活动。另一方面,我有幸担任了心星志愿者协会、摄影协会与电子商务社的社团团支书,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给予社团一定的建议与帮助。在一系列的工作中,学社联十周年晚会的成功举办与广大领导、学生的一致好评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通过组织、参与大大小小的活动,不断的发现问题、自我反思、改进,也锻炼了我的组织、交流与应变能力。

两年来,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学社联的兄弟姐妹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即使在我想要退缩的时候,回想起他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也能使我找回继续下去的勇气与信心,在这个大家庭工作、学习的日子定将值得我永远记忆与回味。如今,我递交了竞选第十一届学社联主席团的申请表,依然希望自己还能继续为我所深爱的组织和社团带来些什么,支撑着我继续前进的不仅仅是在我忙碌的工作与学习压得我喘不过气但依旧时刻警醒的责任,还有我对这个有爱的大家庭的感情。

第2篇

大学第二年,少了第一年的青涩与懵懂,多了坚定和坚持。回顾一学年的生活,我感触颇多,有收获也有不足,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已成熟很多。总结了一下这个学期的各方面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在思想上,本人深深地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从培养和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开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这大学四年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方向,因此本人不断自我提升,注重自己的品行,坚持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学习上,学生以学为本,大学时代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因此,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有差距,仍需继续努力。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还注重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我还需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在工作上,本人一如既往的为班级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年来,本人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班委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通过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我服务了他人,也锻炼了自己。

在生活上,积极培养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时常自我反省,待人真诚,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自信,务实,勤奋,乐观是我一贯坚持的生活态度,在暑假期间,本人还参加了第xx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志愿者,收获良多。在新的一学年还需要继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过去的两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两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两年。但我深知自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将虚心学习,弥补自身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3篇

“我比你晚进入公司,我是108期。那你现在在什么班上继续学习呢?”

“雄鹰班。”

“啊,真羡慕你,我还在飞鹰班学习呢,上次我们班里有4位同学毕业,并进了雄鹰班,他们的项目业绩表现都很好。我还要再成功完成一个项目并输出AAR,才能毕业。”

“恩,不错,我离雄鹰班的毕业还有段时间,还要完成几百万的业绩……”

上面是A公司两位员工的对话。

A公司是一家快速成长的知识服务型企业,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让A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使人才的培养跟得上业务发展的步伐,2010年A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历时两年的发展,A公司已经完成了企业大学从1.0到2.0的转变升级。

转变之一:从以课程为中心的培训体系设计,到以人为中心的持续发展培养,并和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相结合。

以往谈及培训,人们思维的定位就是上什么课。培训计划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参加什么培训主题。接下来开始具体执行,培训负责人找相应的课程,找相应的讲师,再组织培训实施,课后做一下课程满意度调查,一个培训项目就关闭了。这是目前很多企业培训部门或培训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企业对培训部门工作的考量也是从引入了多少课程,学员的课程满意度情况出发。然而在这种培训模式下,培训部门经常会受到挑战:培训费用花了不少,学员听得热闹,课程满意度也很高,可到底给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贡献了多少力量?为企业人才培养发挥了多少价值?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回答,那么在社会整体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开始成本控制的情况下,往往就会先从节省培训费用入手。

如何提高培训费用投入的有效性,如何使培训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必须从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企业战略实现对人的主要能力要求为导向,从而设计出适合企业的人才发展通道和对应的培养体系。A公司企业大学的“五鹰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在这种要求下逐步建设起来的。

“五鹰人才培养体系”介绍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A公司企业大学提出了“五鹰人才培养体系”。即围绕公司战略实现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五类核心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新鹰(新员工)—飞鹰(管理项目)—雄鹰(管理客户)—金鹰(管理生意)—老鹰(管理企业)。

针对每个鹰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全面立体化的综合培养,并明确了达成这一目标能力的具体标准,即为相应的毕业标准。例如对新鹰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入职指导1小时+进阶学习计划12周+导师指导+新鹰班集中培训6天+转正考试+转正汇报。这种培养方式下,突破了简单授课的模式,把新人的成长实时地跟踪并监督起来,通过导师、直线领导等综合的指导带教,加速新人和公司的融合,更有利于新人的成长。A公司的新员工也只有通过并完成这一系列的学习,能力达到了相应要求才可以毕业成为正式的员工。

(标黄文字做成资料卡片插到此处)

转变之二:培训规划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关于培训规划,很多企业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年底的时候,要做第二年的培训计划了,按标准流程,写问卷,调查各业务部门领导或员工个人第二年希望提升的能力方向,然后交由培训专员汇总统计,需求最多的,就是明年培训的重点方面,再把这个方向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这样第二年的培训计划就完整地出来了。对于培训部门的考核指标也主要是培训次数和培训计划完成率方面的要求。笔者认为,企业大学的定位,首先要使培训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培训运作模式。

A公司对企业大学最主要的一个考核指标即“鹰班”毕业人数的要求,这个指标是由集团的战略目标分解下来的。根据集团要达成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明确需要匹配的人才结构以及各级的“鹰才”数量。同时根据战略重点,明确各级“鹰才”完成业绩指标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形成各“鹰班”的学习地图。实际执行中,再根据各“鹰才”的关键知识短板,进行阶段性的技能强化学习和知识推送。

五鹰人才培养体系之雄鹰学习地图

A公司战略实现的重点,即要求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持续的“管理+IT”咨询服务。如何才能把雄鹰培养成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持续服务的高质量人才,企业大学提出了雄鹰的培养目标为“五个最”,即:最大程度贴近客户、最大程度证明价值、最大程度整合资源、最大程度带出团队、最大程度持续服务。明确了培训目标后,再对目标达成所要求的能力进行分解,形成雄鹰的学习地图,包括需参加的标准课程体系,需要进行的实践演练,需要完成的阅读计划,需要完成的成果输出等。当然,能力是否达到,要有可衡量的指标,用数字说话,所有在雄鹰班的毕业要求中,有一条业绩硬性的指标,而这一指标也是与集团的战略目标相对应的。

(标黄文字做成资料卡片插到此处)

转变之三:从单一的培训实施到全面学习型组织的打造。

进入信息时代,组织学习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学习的知识资源不足,而是企业员工用于学习的时间和动力不足。很多企业出现了“培训过度、学习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使知识工作者要不断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快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能,而企业的集中培训由于成本高或者要求有规模效应,那么在时间上或者往往滞后或者提前,使培训内容很难和当前业务活动直接匹配。而增加的培训次数由于占用了培训者多余的时间遭到抵触。在这种情况下,集中的培训学习模式已经不能作为主要培养手段,而是员工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随地获取必须的学习资源,同时能够行动式学习,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因此打造学习型组织,这也是企业大学真正的使命与职责,必须要能够整合和提供各方的学习资源,将学习和业务实践紧密结合,并打造学习共享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要突破的第一个关键点,即整合各方的学习资源。在1.0的培训体系中,讲师在整个培训体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培训管理者们往往会把希望都寄托在能有个好的讲师或讲师梯队上,这其实很片面。2.0的培训更重视整合多方位的资源。在A公司整个培养体系中,不仅仅关注讲师,而是多方位地整合资源,把导师、直线领导、知识管理中心、知识复用经理等这些角色与知识库、网上大学、知识推送、知识分享会、读书会等一系列组织学习方式整合起来,从而打造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资源环境;员工可以根据需要向不同的资源申请帮助,或者从不同的资源池中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而各种灵活的分散学习方式,更加贴合知识工作者的当前所需,成为了集中培训的一个很好补充。

A公司知识复用经理介绍

在A公司有这样一个虚拟角色,叫做知识复用经理。他们在知识的复用与传播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A公司在每个业务团队都会设置一名知识复用经理,并统一由A公司企业大学统筹管理,这些角色每个月定期集中开一次会议,分享各自团队的最新动态,包括最新的知识,最好的团队活动,最经典的案例以及最新的学习知识需求。A公司企业大学会把这些分享和需求都汇总起来,并整合资源对需求予以满足,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传播,把这些最佳实践与好的经验都复用到其它团队里面,很好的打破了部门的壁垒,推动了知识真正共享与复制。

(标黄文字做成资料卡片插到此处)

学习型组织建立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行动式学习的导入,将学习和业务活动紧密结合。

在A公司飞鹰班的课程上,整整一天的学习时间,没有请专家进行知识讲解,而是通过项目复盘演练,把实际发生的案例再拿出来分析:如果有下一次,能不能成功,如果有下一次,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在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都会对培训工作做出整体总结,包括对优秀学员的表扬,对内部讲师的公开感谢以及对培训结束后下一步行动的要求说明。除此之外,A公司企业大学工作人员会定期推送相关复习知识给到前期参加培训的同学,以辅助他们对知识巩固与应用;同时学员需反馈他们的学习应用情况,从而实现教学互动,学以致用。

学习型组织建立的第三个关键点是通过学习氛围的建立,让大家把知识共享起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员工真正喜欢上学习,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文化氛围。

Homefriday(知识分享会)介绍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A公司员工的日程表中内容都是相同的,就是参加homefriday。Homefriday设立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团队建设,让很多项目上不能聚在一起的成员,有机会在一起,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另一个目的就是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在homefriday上,很多人会把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些知识分享出来,让大家一同学习,也会有员工把自己项目上的案例拿出来分享。大家畅所欲言,在自由融洽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第4篇

曾给林县人民以强烈的生存、发展希望的红旗渠,今天依然被用以灌溉农田,只是水量远不如当时那么丰沛,甚至曾在2000年和1997年出现两次断流,当地人的饮水也早已转向机打深井。王概自豪地给记者介绍完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的红旗渠工程后,反问了一句:那时候,人们为什么不想着多打几眼深井呢?

如今,当流动的水不再给人以强烈的生活盼头,有人选择了留守村庄做养殖业、农家乐,但更多人选择走出去,他们的步伐甚至迈到了阿联酋、也门、俄罗斯、新加坡等境外。

程广用:林州最早外出的包工头

今年5月1日,宋家庄村民崔红斌的哥哥去阿联酋当建筑工人了。自己也常在外面当建筑工人的崔红斌说:“我哥哥这是第二次出国当建筑工人了,第一次是去沙特,都是同村人在外面帮着介绍过去的。”如今,在宋家庄村口,介绍村民外出打工的中介还真有不少,崔红斌说:“中介费一般在一万五千块钱左右,但在国外挣的钱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很多人也愿意去,反正就在工地上干活,工地上中国人多,不会说外语也没有太大关系。”

在林州这个建筑之乡,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村人还有很多。修渠时,老一辈林县人提出了四句话:宁愿苦战,也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也不愿流泪。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一门建筑手艺——今天,林州市70%的银行存款来自于建筑业,70%的农村强壮劳动力从事建筑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源于建筑业。

在罗匡村,3000多人中有一半的男丁外出至山西、北京、东北等地打工,以建筑业为主,每年赚三五万左右。还有很多出国当包工头赚到大钱的人,规模大的建筑队有一两百人,一年能赚几百万。罗匡村50多岁的村民老王就在国外干了四五年,每年还从国外回到村子里招人。

说起来,林州任村镇井头村村民程广用算得上是当地最早外出的包工头了。他从事建筑业近20年,曾在黑龙江佳木斯和山西太原、柳林、河津、侯马等地施工,他的团队最多时达2000人,分十几个工队,仅一年发放工资就达2000多万元。

1958年,程广用出生于井村一个贫困家庭,全家6口人住在4间简陋的农房中。高中毕业后,他一度在镇办灯泡厂、化工厂、砖厂当销售员。1986年春节刚过,企图改变命运的程广用背井离乡,北上黑龙江佳木斯开始承揽工程。首战佳木斯并未取得大捷,初次开工的障碍、工程中甲方的刁难,在零下30多度的酷寒中,铩羽的程广用被迫贷款给工人发了工资。第二年,程广用深吸一口气,打算再度开战。

在团队中,程广用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工人,重活、累活、危险活都抢着干。有一次,他和工友们一起往房上抬楼板,有一名工友劝他说:“你当老板就行了,何必这样亲自干。”程广用不肯,说道:“只有上下同心,才能更好地完工。”工地上,起床最早、睡觉最迟的是他;跑得最多、喊得最响的还是他。这一年的奋斗,程广用在业内累积了好名声,许多单位甚至慕名而来找他承揽工程。他在佳木斯一干就是7年。

正当程广用的事业如火如荼时,1989年至1996年,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国实行宏观调控,紧缩贷款,大规模压缩基建投资,许多工程队受此冲击,一蹶不振。见此情景,程广用迅速转战山西太原。

面对萧条的建筑市场,程广用在管理向军事化靠拢,每季度召开质量意识教育会,每半年进行一次质量管理工程总结,定时检查工程质量,严把材料进场关,同时,实行重奖重罚,开展质量回访工作。不管在什么工作环境中,他始终坚持与工人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山西的黄土高坡,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摞摞优质工程证书、一座座奖杯,无不见证着程广用的风雨历程。

王宝县:养猪也能致富

从林州市城郊乡坐3路公交前往宋家庄村,一路上,水泥路两旁种满了成片的玉米地。在这玉米地再出去一段长长的路,就能到村民王宝县的养猪场了。

和农村出来的明星王宝强的名字只差一字的王宝县,皮肤黝黑,敞怀穿着复古的对襟开衫,谈吐却不同于一般的农民。44岁的王宝县有一子一女,儿子24岁,本科毕业;女儿21岁,专科在读。他显然比同村的村民崔红斌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崔红斌说不出2011年村中考上大学的人数,只是含糊说道“一个都没有吧”,王宝县不一样,他甚至说得出,已搬迁至村外的村民李满泉家的儿子毕业于郑州大学并考入哈佛大学,以及同样搬迁了的村民老袁家的孩子袁正青进入中科院工作的消息。对于自己儿子的学业,王宝县同样是自豪的,他数次强调说“是本科毕业”。

16岁初中毕业后,王宝县经过面试,进入了当地农机管理站的门市部,负责管理拖拉机、打麦机等农机。在这里,他安安稳稳地待了18年,虽然岗位略有变化,但一直没有大变动,他每月的岗位工资从最早的85块钱逐步增长至后期的800多块钱,离开前最高金额甚至达到1000多块钱。

2003年7月,单位的领导更替后,他莫名其妙被请辞回家了,至今,他都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总之,他离开了这个安稳的岗位。“因祸得福啊!”王宝县说,要不是这一次离职,他或许至今都窝在当年的岗位上了。

起初,他什么都不会,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没有方向”。在亲戚的介绍下,王宝县开始建养殖场,投资七八万块钱,养了10头母猪。“那是三代人的存款,”王宝县解释说:“爷爷就拿出了一两万,我父亲也提供了部分资金。”

第5篇

每一次谈及自己的经历,杰克•韦尔奇总会说,“母亲是我最亲密的人,最好的知已和朋友。”

母亲善意的谎言

1935年11月19日,杰克•韦尔奇出生在美国一个叫赛勒姆小镇。他的父亲“老杰克”是一名勤勉的检票员,每天工作12个小时,很少有空陪儿子,教育儿子的重任自然地落在他的母亲格蕾丝的肩上。

韦尔奇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小伙伴们的嘲笑,为此,他不愿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沉默而孤单。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心帮助儿子从自卑和忧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建立他的自信。她认为心理上的抚慰应是首要的,一天晚饭后,她把儿子疼爱地抱在怀里,微笑着对他说:“杰克,我的好孩子,知道吗?你之所以口吃,这是因为你比别的孩子聪明,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小韦尔奇充分相信母亲的话:他的大脑比他的嘴转得快。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丝毫不去在乎别人的言语。

为了矫正儿子的口吃毛病,母亲利用一切机会给儿子读书、认字、讲故事,然后要求儿子复述出来,以此来培养他无障碍的表达能力。 由于母亲的悉心培养,从小学到高中,视野开阔、口才良好的韦尔奇一直是学校演讲者中的佼佼者,演讲给他带来了无数的掌声与荣誉,也使韦尔奇从中找到了自信。韦尔奇后来深有感触地说:“自信,是母亲送给我最伟大的礼物。”

正是源于这份自信,在韦尔奇接手“通用”第二年,他凭借他卓越的管理见识与预见未来的分析能力,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对通用电气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一方面,他毫不犹豫地淘汰了“通用”一些过时的业务,只保留那些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业务。另一方面,他突破“通用”传统业务范畴,斥巨资收购了通讯业的巨人―――美国无线电公司;他放弃通用最珍爱的家电分部,收购托马斯公司的医用成像设备制造分部,以换取进军欧洲医疗诊断市场的捷径。这一桩桩重组大手笔,使通用电气公司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竞争中砥励性格

赛勒姆小镇是一个让男孩子茁壮成长的好地方。在这里,社区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每一位年轻人都渴望当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受人喜欢的棒小伙。小韦尔奇也向往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在球场上挥洒自已的青春与活力。但是,由于他的个子矮小,他一直没有信心参加任何一种球队。母亲起先什么也没说,只是每一次社区有重大的比赛,无论多忙,她都会带着儿子前去观看。有一次,她指着球场上个子矮一点的主力队员说:“孩子,你看,那个小个子的男孩,虽然他比别人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球员,他用他娴熟的球技与灵巧的动作,赢得了队员们的尊重和观众热烈的掌声。”母亲又说,“一个球员在球场上,不仅要靠强壮高大的身体,更要靠智慧和敢于挑战强者的勇气,知道吗?”经过母亲的开导,兴趣广泛的韦尔奇曾一度报名参加了篮球、橄榄球、冰球和棒球队四种球队,但在这些球类中,他最喜欢的是冰球。自从韦尔奇加入学校冰球队后,每一场比赛,格蕾丝都会坐在场边给儿子以鼓励。

在高中最后一年的一个赛季里,韦尔奇所在的冰球队连续七场失利,失望至极的韦尔奇愤怒地把球棍扔了出去,头也不回地冲进休息室,母亲跟着走进来,一把抓住韦尔奇的衣领吼道:“如果你不知道最糟糕的失败是什么,你就永远不会知道成功多么来之不易。”格蕾丝希望自己的儿子要正视现实,既要全力争取胜利,也要懂得如何在失败中总结教训,继续前进。

从小参与的球类运动,培养了韦尔奇全力争胜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个性。后来,在韦尔奇加入到通用电器公司的第二年底,由于他所负责的研发项目进展缓慢,老板十分不悦,没有按期为韦尔奇加薪,韦尔奇非常气愤,准备向老板提出辞职。可是,等他冷静下来,他想起高中这次经历,想起母亲曾经说过的令他刻骨铭心的话,他接受了一位主管的劝说,决定留了下来。实事证明,留下来是他对人生道路的正确决择,在接下来的21年时间里,韦尔奇以其出色的表现和工作能力,倍受通用公司的重用,一步一步地得到晋升,最终在1981年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肯定是最好的出路。从韦尔奇入学的第一天起,格蕾丝就树立信念,要努力培养韦尔奇,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学业上,格蕾丝要求非常严格,如果韦尔奇不完成作业,母亲就罚他没有资格吃饭,直到作业做完为止。当然,只要儿子按要求完成了作业,母亲总会做可口的饭菜以犒劳儿子,还忘不了给儿子一次拥抱,一个亲吻,让他体会到自己的关心和疼爱。格蕾丝并不是一个一味让儿子读死书的人,在周末,她会允许儿子与别的孩子一起去城里玩一整天,让他一个人跑到波士顿去看球赛或电影,以此让儿子从书本解脱出来,放松心情,同时,培养儿子的自立精神和独立处事的能力。

1953年,韦尔奇进入马萨诸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在这里,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来自他校的优秀学生。第一次离家上学的韦尔奇还不太适应新的环境,成绩一落千丈。母亲格蕾丝亲自赶到学校鼓励心情郁闷的儿子,帮助儿子分析原因,指出适应环境的必要性。母亲的一番开导,使韦尔奇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经过一年的奋力追赶,到第二年,韦尔奇开始脱颖而出,到1957年毕业时,他是大学里两名获得化学工程学学位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摆在韦尔奇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接受当时多家公司的邀请,步入社会;另一条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最终在母亲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硕士。当时母亲格蕾丝说:“你要想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你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有比别人无法超越的过人之处。”两年后,韦尔奇又开始博士的学习,并于196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第6篇

作为曾经的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团长,我与科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科协也颇熟悉。

第一次与中国科协合作是在2000年。有一天,我应邀参加北京市西城区一个校长座谈会,会上首次见到当时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部长的程东红,并给她看了我团的年度总结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表。显然,她是一个很有战略性眼光的领导,她认为我们这个团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我们能去外地讲。我想能在首都讲当然可以去外地讲。如此,我们与中国科协开始了首次合作,经费和组织工作都由科协安排,我只要选好人员即可。2000年9月,我们一行10人到了兰州、白银和西安,连续作了77场报告。由于反映较好,其他省市也提出要我们去做报告的要求。于是,科协青少年部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活动,计划在三四年内跑完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样就把我们团从北京推向全国。

虽然科普报告作完之后受到大家的好评,但报告之前有时也会碰到冷面孔。有一次在武汉一所中学,一位女书记笑容全无地对孙万儒教授说:“只能讲一小时,一分钟都不能超过。”孙教授严格遵守时间讲了45分钟,回答了3个问题,学生们开怀大笑,气氛热烈。可能该书记也觉得报告精彩,之后满脸笑容地和孙教授热情握手。不管是冷面孔还是热面孔,我觉得都在情理之中,应试教育片面追求成绩,领导也很难当。第二年,这位书记主动提出希望我们再去作报告,可见不欢迎的原因主要是科普报告的质量问题,要想科普报告能持续发展,质量是关键。

回顾刚刚过去的这五年我们与科协合作的历程,2006年,江西、内蒙古、海南三地巡讲;2007年,湖南、广西、武汉三地巡讲;2008年,海南、青海、贵州、郑州四地巡讲;2009年,广东、江西、辽宁、重庆四地巡讲;2010年,则分赴湖南、天津、河北、广西、山东、江西、深圳、福建和陕西九省市巡讲。不能说我们的每场报告都是科协邀请或者组织,但正是因为有了科协的支持,才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回头客”,才可能使我们的受众达到223万人次(截至2010年底)。这期间,科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通过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区县的这样一套系统的组织体系,为我们顺利走向全国,并逐步扩大影响力搭建了一座桥梁,提供了一个平台。

期间乃至之后,科普工作一度中止,整个社会对科普都不够重视,但近些年来,中国科协努力克服困难,包括经费上的、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着,特别是2006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些都促进了全社会观念的转变。科普工作正在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就拿我们报告受众人群来说,最开始我们都是去中小学作报告,但自从2005年、2006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除了中小学,我们也经常应邀去大学、政府机关、社区作报告,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朝阳分院还将我们的讲座列入正规教学计划。在地方,科协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科普理念逐渐从学校走向政府机关,我们被邀请去给公务员作报告,而且大家反映都很好。

总结我眼中所见的“科协这五年”,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在科协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社会对科普的观念正在转变,从原来认为科普没什么用,到开始认识到科学素养与个人发展及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之间的关系;第二,科普宣传的范围逐渐扩大,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公务员,从公务员到社区民众,从“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到“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从北京到西部,从西部到沿海,科普受众人数越来越多;第三,科协不光自己做科普,也联合全社会做科普,不光支持我们团,武汉市科协还与中科院武汉分院联合创办了科普报告团,科协充分发挥大联合、大团结这一点,将教育部、科学院、新闻媒体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加强科普建设。最近,中国科协还在考虑有条件的省市再组织一些高水平的科普报告团。

忘不了中国科协带领我们团一起走过的日子,忘不了每次报告之后孩子们一封封稚嫩的回信。“我叫潘欣宇,您送给我们班同学的徽章的事,现在在我们学校‘流传’,而且是越传越神乎。得到徽章的叫张宇,就是照片上最胖的那个同学。您的徽章虽小,却已经给了张宇很大的鼓励。他算是我们班胆子最大的人了――因为他(以前)很少做作业,可是现在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起劲的一分子了……”

最后,愿科普队伍越来越壮大,科普报告越作越成功!

第7篇

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现任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爱国者的用人之道

爱国者的全国校园招聘从启动开始,就吸引了无数毕业生的目光。有同学问董嘉鹏:“你们昨天去了清华,今天来北科大,招了清华的同学还能招我们吗?” 董嘉鹏的回答是:“在爱国者的选人过程中,知识绝对不是第一位的,我们更看重一个人的心态和学习能力。”

Q:一个真实的爱国者是什么样子的?

A:进入爱国者之前,我只知道这是一个久负盛名的企业,但真正进入之后,我才了解到这家企业一路走过来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行业利润率很低,而爱国者之所以能发展起来,甚至遥遥领先,有两点是值得关注的, 一是持续创新的热情与能力,二是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本。

Q:爱国者青睐具备什么样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呢?

A:爱国者的招聘体系或者用人体系,一直都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没有绝对的地域限制或学校级别的限制,只要对这个行业有热情、有感觉,对IT数码领域有足够敏感度,我们都很欢迎。

在招聘中,爱国者更青睐具有以下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路清楚,性格开朗;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吃苦耐劳,意志坚韧;有极强的创业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当然如果再有丰富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经历,就更好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和学习能力。一个心态好的人,在工作当中寻求合作的能力以及寻求突破的能力都会更强;而学习能力则决定了其进入社会后的适应程度和所需时间。这二者合起来就决定了应聘者在未来的发展潜力,而这正是我们最看重的。

Q:爱国者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A:对于招聘的应届大学生,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同时我们还配备有职业化的岗位带领人,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业务和一些工作中的基本常识,成为一名合格的爱国者电子人。另外,我们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机会,比如和公司高管以及其他各方面高手交流切磋等。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愿意学习、不断创新,你就会有飞速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当然也会获得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及快速的职业发展机会。

职业成长做好五件事

董嘉鹏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电视台,从传播、传媒行业做到了今天的创新型科技企业高管,职业跨度非常大。一路走来,他有不少心得希望与大学生们分享。

Q:从普通员工到副总裁,在您的职业发展之路上,有什么样的感悟和经验?

A:从员工到高管,从媒体到IT企业,说起来跨度很大,但其实都是根据我自己的职业规划,一步一步,水到渠成的。要说经验,我想可以总结出几点。

第一点是思维。要有全局视野,跳出画来看画,避免被具体的、细枝末节的事物羁绊住,否则一叶障目,看不到整体的布局、思路,那么很可能在一个位置工作了15年、20年都难有大的改变。

第二点是定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梦想。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确定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不需要太复杂,因为它会随着你的从业经历逐渐丰富起来,但是框架一定要有,首先要明白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点是意志。我觉得比梦想更重要的是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感恩的心。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直接决定你待人处事的态度,尤其是在成功的时候要感恩,在失败的时候更要感恩,才能让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帮助、支持。第二个指标是勇气,一个人是否勇敢决定了他在职业之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第四点是激情。不应该仅仅把工作当成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满足于被动接受、墨守成规,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你更应当充满激情,在工作中不断去创新、超越,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第五点是积累。工作就像学习一样,刚开始水平都差不多,但走着走着差距就很明显了,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积累”,大学生应该珍惜每一份工作,将之视为学习的机会,积累经验和能力,为日后的竞争增添砝码。

Q: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毕业生最应该避免的误区是什么?

A:是急功近利,过早追求房子、车子、收入这些物化的指标,动不动就跳。一份工作再不顺心、不如意也要坚持一年的时间,如果真能坚持两年你就能看到真正的玄机在哪里。

有同学曾问我,本科生跟硕士一起竞争,硕士更有优势吗?我觉得客观讲这个优势是有的,但并不在于硕士有更多的知识。本科毕业的大多数同学想快速成功,比较急躁,而硕士却能在这两三年时间里,看到已经步入社会的同学做得好和做得不太顺利的地方,进行借鉴和总结,从而让自己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心态。

所以我想给青年大学生们三点忠告,首先要自信;其次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设计得更加伟大一些;最后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一些,包容地去看待事物,把对物质的需求放得靠后一些、长久一些。

Q:现在还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应该为就业做哪些准备?

第8篇

一、当民办教师

1.“做就做好了”

1978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进入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其实在企业工作待遇更好些,教师的收入是相当低的。在企业工作工资一个月有一百多块,而教师只有

40块。刚开始我也不太愿意当老师,退伍后为了生存,做了民办教师。后来,正式教了书,也渐渐喜欢上这份工作。而且对我来说,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至少自己的良心活要做好的,误人子弟的事,我是不做的。

2.一边教书一边复习

1980年左右,我想要读师范,就一边教书一边复习。倘若考不上,又教得不好,是要被辞退的。因为学生减少了,国家开始逐渐减少民办教师的数量,我们镇一年就辞退了十几个民办教师。所以那个时候危机感很重,每天拼命复习,认真

教书。

二、专业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我考上平湖师范学校,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学习。我读的是普通师范,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还要学心理学、教育学。那两年学的知识,在日后的教学中对我帮助很大,让我能够从更系统的角度看待许多

问题。

三、重上讲台

1.“要吃这碗饭,能力就要提高”

1983年,我毕业后到村里的小学教书。第二年,我被调到初中。一开始教的是初二语文,后来因为缺数学老师,我就改教数学。半路出家教数学,只好平时再下苦功夫、认真钻研。我把代数问题中的各种运算法则都总结出来;几何问题也是这样,各种添线方法,全部给研究出来。要吃这碗饭,能力就要提高。

那一年,我教的班数学平均分差不多有80分,但是其他班级平均分只有六十几分,相差很多。这样,我这个数学就教牢(一直教的意思)了。第二年,被调到千金镇上教书,一直教到1997年。

2.给学生三次机会

我一直对学生有这样一个观点:两头尖,除了上头这批冒尖的学生,后面这批学生也是“尖”,也是人才。前面这批是学习型,后面这批往往胆子大、有闯劲。

我觉得小孩总归要吵要闹的,或者在外面捣捣乱。我给他们三次机会,也就是可以违反三次纪律,但是也要注意自我控制,三次过后我就要管他们了。前三次违反纪律,我会和学生谈话、讲道理,如果以后再犯就要严肃处理。这三次就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适应期。给他们转变的时间和过程,毕竟他们还是小孩子,不可能马上就改变。

主要一条原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沟通好。只有沟通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和力,学生才会听。

四、当副校长

1.“业务拿出来,才站得住脚”

1997年,我被派去一所中学任副校长。那所中学当时比较乱,校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很激烈。我初来乍到,不参与他们的纠纷。可是工作要怎么开展呢?只有先把自己的工作水平拿出来,人际关系嘛,再靠平常的接触、事情的处理慢慢累积。所以我前半个学期,比较沉默,校长让什么我就干什么,不多说一句话,一门心思把书教好。我教一个班的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完试,班级成绩一评比,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开始不一样了。不管怎样,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业务这一块儿先拿出来,才站得住脚。

2.听课

学校初三的成绩很差,月考在全区15个初中里垫底。我带的初二教出点成绩后,校长就说,初三你也插一插手。叫我管,那么我就插插手。我就把椅子放在教室里面,老师们按课表上课,我就在教室里坐一天。换个班级,再去坐一天,每个老师的课都听到。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业务要精,自己要懂,不懂就干脆说不知道。比如,因为我教过物理,所以听物理课可以指出老师们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我不懂英语,去听英语课的话,就只关注课堂的形式与气氛。

3.“是不是当领导,我看穿了”

我教书一直教到1997年,基本上都是当班主任,后来还当年级组长。我管的年级,从老师到学生,从未请校长解决过问题,都是我自己消化,还算和顺的。1997年把我调去当副校长的时候,我自己是不愿意的,因为我一直不想到管理层,当领导看似风光,实则责任重大,很麻烦。

无论是读师范时当学生干部,还是后来到中学当副校长,一旦我的努力得到认可,总会生病或遭遇车祸,我也很无奈。所以我爱人说:“你这个人红不得。”

做人就是这样,做点事情就好了,是不是当领导,我看穿了,“穷人不生病好比交大运”。我出车祸脑部受伤之后,区里为了照顾我,就不让我在初中教书了。1999年把我调到镇上的成人学校,专门负责劳动力培训。

五、回首来时路:“没犹豫,有点后悔”

对于当老师,我没有犹豫过,但有点后悔。我一直想,按照我的钻研劲头,如果钻在其他地方,可能发展得要比现在好。我钻在教学上,学生受益比较多,当老师,是造就别人。我现在还是这样的想法,人活一世,总要做点事,才能得到别人认可。你对社会有贡献,社会才可能认可你,认可你才会有社会地位。做事对他人有益,挺好;但是只要是人,都会想自己的利益的,只是谋取自己正当利益的同时不要伤害别人就好。人家需要时帮一把,自己也不用付出太多,人家也能受益,这也好。

访谈后记

感谢赵老师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访谈,甚至为了配合我的时间,冒雨赶到镇上。虽然我们并不熟悉(经过我母亲介绍联系上的),但是赵老师还是很坦率地道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并不是赵老师最初心仪的职业选择。作为男性,他自身的抱负以及社会商业化浪潮使他曾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另样的期待,但是最终他在选择了教师职业之后,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因为他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赵老师的人生故事也代表着教师群体中一部分教师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东部农村教师。他们出身于贫穷的家庭,承担着原生家庭改变命运的期望,又被时代的商业潮流所裹丁6越淌χ耙挡⒉皇呛苋贤,但是还算喜欢,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我想,他们可能是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低认同感,高责任感。

我最后决定用“教师是个良心活”做文章标题。虽然赵老师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是很高,但是责任心很强,自我要求比较高。在“良心”的前提下,无论教师认同感的高低,自身的责任感都能驱使他去考虑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但是,仅靠良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职业认同感会影响一位教师对教师职业、教育事业的理解深度。因此,为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在教师具有较高责任感的情况下,人际、组织甚至制度层面对农村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9篇

我在法国当Chef d'equipe(队长),已经不是头一回了。第一年是被老板任命的;第二年是自己争取的,而且还带了几个哥们儿过去;而今年,是一位外嫁的JJ要我带人过去,说是要我替她在她的法国老公面前为中国人争口气,向他们法国人显摆一下看看咱们中国人是怎么干活的。

法国的chef职位一般在老板(Patron)之下,其他人之上,虽然一样要干活,但多少还是有些权力。第一年打工是在一家烟草农场,当时法语都还不怎么开得了口,对法国的好多事情都还找不到北,但是一到农场便被任命为队长。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队长是干啥的,而老板们(不得不用复数)和老板娘也不跟我多加解释(估计他们认为解释也是白费力气),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上任了。开始几天,我发觉这队长除了跟手下的4个员工一样要干活之外,还得管理机器、控制进度、把握上下班时间……好像除了责任真没啥好处。一个星期之后,老板娘找我谈话,再三强调我是队长,要对所有员工的工作质量负责,要如实反映上下班时间(因为是计时工资),要叫手下服从我的安排,最后完了还告诉我:我们给你的工资比其他人的要高。哦,是吗?原来我还是有些权力的嘛。其实,手下的那几个法国青年溜奸耍滑我不是不知道,他们在登记上下班时间做手脚我也不是不清楚,但我想反正就这么三个月的季节工,大家干完活拿钱走人,用得着那么认真吗?但是看到老板娘如此的严肃,才开始意识到队长之职的重要,也有所醒悟老板们为什么很少来现场检查工作,其实,队长就是老板的代表。

第二天,当我把老板的意思向工友们一讲,他们却不满意了,并把矛头对准了我。收割烟草的工作是在一台很大的机器上进行的,下面三个人采摘烟叶(另外还有一个机动的),我一个人在上面装柜。每个人在每一株烟树上采摘烟叶的叶数是相同的,这样才能保证当机器从一头开到另一头的时候刚好装满铁柜。我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根据不同地段烟树的长势好坏和剩余的距离来判断应该采摘的叶数和控制机器的速度,这需要大家密切配合,而这就成了那几个法国青年要挟我的手段。他们采摘的时候故意不听指挥地或多或少,这样我就无法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工作量,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工时延长,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烟叶质量,老板们的脸色也就越来越不好看。虽然我几经说服甚至威胁,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我知道凭我个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了,矛盾要是再不暴露出来,那就是我的失职了。于是在一天晚上下班之后,趁着老板们正好也在,我把换好衣服准备回家的工友们叫住:大家先别走,我想问一下你们上班为什么不听我的指挥?他们没想到我会来这一招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平时最调皮的那个刺头儿当时脸色都变了。老板们一听这里面有文章,就马上围了上来问怎么回事?我就用我那蹩脚的法语,磕磕巴巴地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全部一捅无遗。老板们听到后面气得不行,根本就不听那几个法国青年的辩解,非常严厉地说:我只听林方的,你们什么都不用说了;而且,他是这里的CHEF,工作上都要听他的。

其实当时我心里比他们还难受,我很遗憾他们这种不识时务、损人又不利己的做法,我心想大家为什么就不可以好好相处度完这短短的三个月呢?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他们虽然不再捣蛋,但日子过得非常压抑,早晨见面也不再握手,下班走人也不打招呼。法国人处理关系向来是非常简单草率甚至可以说是很儿戏的,这一点在后来跟法国人的不断接触中也一再得到了印证。这三个月之中,还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不只是跟工友之间,还有跟老板们和老板娘的,甚至还牵涉到老板的亲戚,一言难尽,暂且不表。

第一年的暑期工,虽然做得并不愉快,但毕竟让我挣够了一年的学费,使我有机会继续我的学业;而且给了我在法国工作的经验和当过队长的资历,这为后来找工作的相对容易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

第二年,一边申请大学,一边随随便便投了几份简历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打电话来联系。对于找到工作我是有充分信心的,只是我还想带上身边找不到工作的朋友一起去,在法国找一份临时工其实也并不容易。所以,那边一打电话来,我就问他们需要多少人,我说我可以自己组队带人过去。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我又主动寄上我的相关证明和照片,他们最后表示同意。工作依然是收割烟叶,地点在斯特拉斯堡附近,靠近德国。合同签了一个月,但我们实际只做了三天便被解雇。这三天发生的故事不比三个月少,而且更加激烈、对抗、集中。从开始投递资料的时候,农场主就知道只有我一个人有过农场工作经验,但是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却要求大家的工作速度和质量要达到熟手的程度。说实话,他的无理要求连我这个CHEF都只能勉强做到,其他人的“不合格”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个长得非常壮实、像极德国人的老板,一检查我们的工作,便要在地里呼天抢地、高声大骂,还伴随着抱头捶胸,完全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第一次表演的时候,把我们个个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我们真的犯了什么大错惹他那么伤心,后来发现只要有一点不如意他就会这样,也就见怪不惊了。老板每次骂完了都要总结性地狂呼一句:做完明天就滚蛋!

当天完工,我找到老板评理,我说作为生手不可能达到他要求的那个速度和质量。但是他坚持说以往人家都能做到,就我们不行。第二天的工作,还是在他时不时的骂骂咧咧中进行着,大家觉得干得挺憋气,不想再争取了。第二天晚上回到宿舍,接着又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我们的宿舍就在老板家里,楼下。吃过晚饭,我躺在床上听音乐,突然听到外面老板夫妇二人的高声大骂,一唱一和、此起彼伏,响彻楼宇。开始我还以为是在骂他们自己的小孩,没在意,过了几分钟,有个朋友进来告诉我外面出事了。我一骨碌爬起来冲出去,见到连平时看起来还算斯文和善的老板娘竟然也在跳起来脚来大骂不止,老板更是捶胸顿足骂不绝口,而伙伴们一个个立在那里目瞪口呆。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有人在洗澡的时候不注意,把水溢出来了,洗手间的地面一层都是水。虽然错在我们,但也不至于要这样痛骂不休吧。我一边要伙伴们赶快清理,一边向老板表示道歉。可是我越解释他们越气愤,那情形,恨不得要我跳楼了他们可能才会止口。骂到最后,老板照例又是双手高举狂呼了一句:干完明天就滚蛋!

明天就是试用期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晚上下工回来,我们刚吃完饭的时候,老板来到厨房,给了我们工资单和支票。在谈起这次打工的时候,他对着我说:对这次的结果你要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你是CHEF,但你没尽到CHEF的职责;你没有教他们如何把工作干好,没有组织好你的团队……虽然我承认我有一定的错,但工友们也都是我身边的同龄朋友,大家朝夕相处,我哪里好对他们指手划脚、直下命令,就算明知不对也都是旁敲侧击、暗示提醒。何况个个都是大学生出来的,生活细节本来就应该要自己注意,旁人哪管得了那么多。

鉴于往年的失败,今年在挑选人方面我就留了神了,男的要求“高大威猛、孔武有力”(人家说这是去打劫啊),而且要踏实肯干;女的要求性格温和、宽容大方且能吃苦耐劳(有人开玩笑说我这不是在挑选工作伙伴是在选女朋友)。而且合同签订之前我就约法三章:第一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准备和决心,不管有多辛苦都要干得比别人出色;第二就是行动听指挥,服从集体;第三,互帮互助。

今年的暑期工也是我在法国留学的一个圆满结束,地点在我梦寐以求的蓝色海岸,做的是大型超市的货物上架,税后工资听说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欧元,两个月下来也就是40000元人民币了,又够大家一年的学费了。队员好多都是刚从国内过来还不到一年的,我相信这一次的工作经验对他们以后的留学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这几年求学之余的打工生涯特别是当队长的不凡经历,不但保证了我学费的自助,而且也锻炼了个人的能力、胆识与组织管理水平。

第10篇

在他89岁的人生里程中,“十年小说、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他的传奇人生路充满崎岖,令人惊叹;他的感情生活也一波三折,前后曾有过五任妻子,其爱情故事曲折离奇――

柏杨的五次婚姻

柏杨的老友孙观汉曾说柏杨是一个“宁愿为了爱而失恋,而不愿因为失恋而不爱”的人,柏杨确实都是个生性浪漫的人,他一生结婚五次,先后育有二子三女。不论在人生的征途中,还是在情场上,柏杨都有着汹涌澎湃的激情和愈挫愈勇的斗志。

第一任妻子:艾荷

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旧式女子,比柏杨大5岁,结婚前双方互不相识,毫无感情可言。柏杨只是出于孝心,遵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注定了两人不可能白头偕老的命运。两人生有一女,乳名冬冬。后艾绍荷改嫁,且不久作别人世。

第二任妻子:崔秀英

柏杨流落重庆时,结识了同乡崔秀英。当时,崔秀英是中央团部消费合作社女职员,两人一见钟情,租屋同居,生下女儿崔渝生(乳名毛毛),后因时局动荡,天各一方。柏杨与崔秀英母女不告而别,此后音信全无。

1949年,柏杨跟随一路败退从东北南下,辗转到了台湾。初到台湾的柏杨举目无亲,面对茫茫人海,他特别思念在大陆的妻子和女儿,于是常常偷听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陆新闻,以排解乡愁,结果以“匪谍”罪被捕,后被提前释放。

第三任妻子:齐永培

1952年,时年33岁的柏杨经人介绍,与教授之女齐永培成亲,婚后有了两个男孩城城与恒恒,柏杨从此享受了三四年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是,事后证明这也是一个错误的婚姻,婚后,两人经常因性格不合而产生矛盾,齐永培和艾绍荷相似,也是一个朴实、勤俭的旧式女子,与内心充满浪漫、不安分色彩的柏杨的性格相距甚远,这就注定了两人无法相守终身的命运,最终以离异告终。

第四任妻子:倪明华

1958年冬,在“中国青年文史”年会上,时在成功大学任教的柏杨认识了在静宜英语专科学校攻读的倪明华。倪明华是大学教授的女儿,很有才气,常用笔名艾玫发表文章。柏杨也是小说家,两人很快在风景如画的日月潭产生了爱情。

这第四次爱情最是刻骨铭心,因为她给了柏杨许多甜蜜的回忆,同时也带给他巨大的心灵创伤。因为倪明华的父母强烈反对他们的结合,导致柏杨被迫辞去了“救国团”的职务和工作,但柏、倪二人还是顶着压力组建了家庭。婚后第二年,女儿佳佳出生。为维持家庭生计,他开始以“柏杨”为笔名写了大量的杂文。

但噩运从天而降。1967年夏,柏杨接下《中华日报》家庭版翻译《大力水手》漫画,有一幅画画的是波派和他的儿子流浪到一个岛上,父子竞选总统,发表演说,开场时,波派说,“Fellows……”,这个词,被柏杨信手拈来,译成“全国军民同胞们”,此为当时发言中常见的对民众的称呼,留下联想空间。1967年1月2日,《中华日报》刊出这幅漫画,最终触怒台湾当局,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当年3月4日,从家中“带走”柏杨。这就是台湾轰动一时的“大力水手漫画”事件,导致柏杨入狱。

一开始倪明华还四处奔走竭力营救柏杨,但收效甚微。倪明华为此十分绝望,在精神空虚中她移情别恋,提出要和柏杨离婚。柏杨十分痛苦,为此曾绝食21天。这双重的打击让柏杨对政治、世相、人情冷暖等有了更多领悟:“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过去四十年,只是一场漫长的梦。”

长达9年零26天的身陷囹圄,在简陋的牢房中,柏杨开始写史,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及《中国人史纲》三部书稿。在狭小的天地中构思着,他说:“我建立我自己最基本的史观,就是我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我想突破两千年以来被视为正统的、以朝代为单元的体裁。”

出狱时,别的狱友“不希望把霉气带回家”,而柏杨却把每一样有着监狱标志的东西,都当作珍贵的纪念品,“小心翼翼地装进行李袋”。

多年后,谈到妻子的移情,饱经沧桑的柏杨在语气里也充满了豁达和理解:“1960年代坐政治牢,连孩子读书也被人骂,没有脸上学。我想她是不得已……”

第五任妻子:张香华

张香华,福建龙岩人,1939年生于香港,台湾著名诗人,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十九岁第一次发表诗作,曾任《草根》诗刊执行编辑、《文星诗页》主编。著有诗集《不眠的青青草》、《爱荷华诗抄》、《千般是情》等。她与柏杨从1978年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一直相依相携牵手将近三十年,不离不弃,共同品尝着世态的炎凉冷暖,相濡以沫到了“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境界。

只用一顿饭就把美人追到了手

那是1977年春,柏杨出狱后,在文化大学史紫忱做东的一次聚会上,柏杨认识了女诗人张香华。见面后的第二天,柏杨就给张香华写信说:“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你”。那时候的柏杨已五十七岁,而张香华还才三十多岁,两人在年龄上相差近二十岁。面对柏杨“成个家好不好”的直率表白,张香华说,“我不知道能给你什么,你从牢狱里出来,不能再受任何打击……”柏杨的反应竟“像闪电一样快”,他说,“我从不怕任何打击!”几乎就在同时,张香华“已决定要嫁给他”。

说起柏杨“只用了一顿饭就把张香华追到了手”,张香华至今“后悔不已”:“我就是糊里糊涂的一个人。在吃那顿饭之前,我只知道这个人是柏杨。当时我就惊讶:‘他还活着?’”“去之前,我很害怕:这怎么得了,遇到这么一个牙尖嘴利的人。可一坐下来就觉得这个人还可以,挺精神的,不像他的文章那样嬉笑怒骂。”

结果,这一顿饭就让这个有“美女作家”之称的张香华嫁给了一个在当年没地位、没积蓄的男人,就连房子都没有,只能住在仓库里。张香华坦言,“我那时完全不晓得他后来会怎么样,大概无知就会特别勇敢吧。后来才发现这个人原来这么传奇,有这么多故事,甚至于结婚十年八年之后,还有我不知道的事情”。

1978年2月4日,柏杨与张香华结为伉俪,从此相依相伴,牵手将近三十年。他们不但是夫妻,而且是朋友。柏杨曾感叹,自己身经百劫,有幸娶到张香华,是“上帝总结我的一生,赐下的恩典”。而在张香华看来,柏杨是一个既浪漫又实际的男人,“只是,他常常把浪漫和实际的时间、地点颠倒而已”。

张香华曾为柏杨作诗《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没有美丽的青山、溪流,没有碧水涟漪,只有恶涛巨浪……”

第11篇

最后,为了在城市里生活下去,他只得在饭店里当服务员,每天忙着端菜、洗碗、打扫卫生。不但厨师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就是女服务员也对他不冷不热的。

在饭店里,他给顾客服务;在员工宿舍里,他给厨师服务,经常在晚上出去跑腿给他们买香烟。如果拒绝而惹得他们不高兴,他们在老板那里吹吹风,他在这里连服务员这碗饭也会吃不上的。

有天下午,他正好有时间,于是去这个城市的一所重点高中找一个初中同学玩,还拎了一些水果。可是,他同学没有让他进宿舍,也没有收下他的水果,同学说还等着去球场打篮球呢,就不陪他了,然后一溜烟地跑了……

在这个城市里,尽管他费心地去讨好身边的每一个熟悉的人,但是,别人对他都很冷淡,是啊,谁愿意和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饭店服务生做朋友呢?

在这个城市里,他没有一个朋友,感觉非常孤独。

那年春节,他给舅舅拜年的时候,和舅舅说了这件事情,说自己很孤独、很自卑,没有好朋友,想结交的人都不愿意理他。舅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这样吧,我和我们老板说说,收你做学徒工,你自己一定要争气,你想结识的人不都是疏远你吗?早晚有一天,他们反而会过来结识你的!总想着和别人交朋友那不是本事,让别人主动找你做朋友,那才是真本事!”

舅舅在省城的一家大型汽车修理厂做修车大师傅,因为修车技术精湛,很受老板的器重。推荐自己外甥当学徒工的事情,舅舅一个电话就和老板说定了。

就这样,他进了舅舅工作的汽修厂。

舅舅修车手艺非常好,老板对舅舅特别好,每天一到厂里就给舅舅递烟,还经常亲热地拍着舅舅的肩膀开些玩笑,舅舅也笑得很幸福。老板和舅舅经常称兄道弟的,于是,汽修厂其他员工也非常尊敬舅舅。

他从舅舅身上看到了“本事”的重要。

他给舅舅当学徒,舅舅修车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很快,他就学到了一身的修车技术。学成后,他谢绝老板的挽留,而是去了省城一家专门修理进口高档车的汽修厂当学徒。

舅舅工作的那个汽修厂主要修理国产汽车,对进口的高档汽车,他们不敢接活,怕修理不好惹出麻烦。

进口的高档车比较难修理,他来这个高档汽车修理厂是偷着学艺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修车的时候,他就在旁边仔细观看,认真揣摩。师傅也不避讳他,师傅觉得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学徒工也看不明白他修车的门道。

一年后,他“偷艺”成功,学会了修理高档车,第二年的春节刚过,有两个主要的修车师傅因为春运紧张没有买到车票,人还没有来到,修车的人手不够,院子里停了好几辆进口高档车等着修理。

他悄悄地和老板说他可以修理,老板吃惊地张大嘴巴:“就你?”看着老板不相信自己,他说:“反正车也是坏的,就让我试试吧,最坏的结果不就是没有修好吗?反正还有其他的修车大师傅可以收场呢。”老板想想也是,于是决定放手让这个“小学徒”试一试。

没有想到,这个“小学徒”修车修得又快又好,一上午就修好了四辆车,老板乐得眉开眼笑,心里感叹道:真是没有想到,这小子还是个高人啊!

老板是个聪明人,既然“小学徒”把修车的绝活亮出来了,那就得重用人家。于是,他从修车小学徒一下子变成了大师傅,以前没有工资,只有生活费600元,现在有工资了,并且是每月8000元底薪,另外每月还有奖金。

在每天修车的过程中,他勤动手勤动脑,还善于总结每天修车的心得和体会,于是,他的修车技术越练越高,最后居然达到这样的水平:把汽车打上火后,他用耳朵“听诊”就能听出汽车哪个部位出了毛病!这些都是他修了数千辆高档车以后,自己精心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那些开高档车的老板亲眼看到这么神奇的修车工,非常吃惊,于是纷纷向他讨要手机号,因为自己的车不定哪天在路上抛锚,如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能有这么个修车专家在电话里支招指挥修理,自然会省去诸多的麻烦。

因为修车技术高,省城的一些老板主动结识了他。在时常提供一些技术咨询后,他和这些老板的关系也就密切多了。

在这个高档汽车修理厂干了五年后,他被老总提拔为副厂长,主管厂里的修车业务。

听说他在省城“混得好”,以前他在饭店里当服务员时认识的几个厨师居然千方百计地找到他工作的汽修厂,为的是请他介绍进省城的高档酒楼工作。和认识的一些酒楼老板联系后,他居然真的把这几个人推荐了过去。这几个当初不拿他当回事的厨师现在对他千恩万谢的,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认识你这样的好朋友,真是福气啊!”

当初那个牛气冲天读重点高中的同学,那个匆忙去球场打球的同学,后来考上省城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屡屡碰壁,居然买了一些礼物来请他帮忙推荐工作。他也顺利地给办妥了。同学感激不尽,还时常利用周末来请他喝酒,说是和“老朋友”好好聚聚。

第12篇

现在社会上名人实在是太多了,电视剧里露几脸、卡拉0K赛上唱几嗓子、写一两本集子、挣一点钱……反正不论怎么样,只要搞出一点儿知名度就是名人了。名人是与常人不一样的,名人可以因为名拿常人不敢想像的那么多钱,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绯闻,可以在违法的边缘甚至是违法之后由于名而被网开一面。无权无势就无腐化之嫌。“名人效应”是多方面的,可以逃税、可以违约、可以罢演、可以打人。一句“名人”,可以让他们在众人的目光堆砌起来的光环中,不痛不痒地制造无数舆论界抢手的热点与百姓茶余饭后的花边新闻。名人似乎已经真的高高地独立于世人之上了。于是我们就可以常常听到他们诸如“高处不胜寒”一类的感慨。我们又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示同情。仿佛名人已经成了我们不忍下手管教的顽皮的孩子。其实所谓名人不过是由于某个时期、某些方面的夺人视听之处而成为众人熟知的常人而已,不是伟人也不是圣人,大多无伟大可讲无神秘可言,更不该有超越常规的特权,若真有什么超人之处,那大概就是我们惯出来的骄气了。

南 京 李 明

书到读时“孔方”少

读书是一个好习惯,而从古至今中国的读书人大多是清贫的。但近几年仿佛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价无视读书人并不鼓胀的腰包而一路飞涨。各种早产的长篇和再版的名著,轮番上市,装璜纸张印刷极尽奢华之能事。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做不得,读书人只能抚摸着自己荷包摇头长叹:“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精美的图书仿佛古玩玉器一样只能是富人家墙边架上的装饰品了。问及出版业者,大都以纸张印刷成本作为理由。但据知情人透露:某些书商制作一本书的成本价不过是书籍定价的30%左右!而其他钱则被发行渠道的二道、三道贩子赚去了。由此看来,就算是帮苦命的读书人一个忙吧,也该制定一个出版界的《反暴利法》了。

四川重庆 岳立群

苦心

得知自己高考落榜那天,痛苦是不用说了,家里人倒显得非常平静,只是在晚饭后,大家轻描淡写地总结出一个理由:“祖坟没埋对地方,总是出不了读书人。”然后一致主张我去找一份临时工作挣钱。一个人在街面上像没头苍蝇一样,闲逛了几个月,终于下定决心再试一回。“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就在我备考期间爷爷病逝了,家里找来风水先生为他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下葬。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年我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欣喜若狂,可家里人依然很平静:“看,多亏他爷爷葬了一块好地!”

山东财政学院 何小雨

祸从梦出

我这个人几乎没有什么秘密,无论心里想了什么都要告诉别人。一天梦见自己当了科长,于是就当作笑话讲给同志们听了。三天后我被调到库房当保管员,原因是什么我根本不知道。表情怪异的科长说是工作的需要。事隔三个月,一个知情者偷偷地告诉我:“记得当初你曾经讲过当科长的那个梦吗?当时科长正在门外路过,听得支言片语,犯了猜忌,只当你有篡权的野心,所以才动手斩除后患。”

山西大同 杨俊

假作真时

一不留神把钥匙锁在房里了,自己在门外转了半天,只好硬着头皮到平日见面连姓什么都不知道的同楼隔壁邻居那里借来钢锯,改锥,钳子,对着锁头一通滥敲。一来手生,二来心急,半个多小时仍不见什么起色,最叫人难受的是每当电梯门一响我就得回头,给同层的邻居作个交待:平安无事,是在撬自己家的门。满头大汗的我这时发现撬自己的锁比做真正的贼还要紧张。终于把门打开了,进屋刚要擦擦汗,忽然有人在敲半敞的门。我打开门,一个警察站在门外,把我吓了一跳。他望着门上的洞和我手里的工具,表情也明显有些紧张:“我是派出所的,来查户口。”我松了一口气,但本该是一句自我解嘲的话,却使我们两个人都更加紧张了:“我刚撬完锁,你就来了,我还以为是有人报案了呢。”

安徽淮南 谷尚岩

“老高头”

刚刚交了一个女友,为了显示我的风雅,除了陪她逛商场以外,书店就是我常带她去的地方。一天忽然看见书架上摆着一本《欧也妮·葛朗台》,书名的下面还有一个名字“老高头”,我只记得这本书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但我认定这个是一个中国人。于是我很自信地对女友说:“现在什么都有假冒的,这个姓高的居然冒充巴尔扎克。”未等她回话,我又问书店的小姐:“有没有那个巴尔扎克写的《欧也妮·葛朗台》而不是‘老高头’写的?”这时就听见女友在后面低声说:“别丢丑了,那是《高老头》,也是巴尔扎克的作品,这是两本小说的合集。”

北京 耳 亮

编读快递

一九九五年第九期,一部史诗般的《塔里木,寻找青春》,让人魂梦牵系,青春在人迹罕至的塔里木荒漠里终于超越了生命所能给予她的最高的定义。享受着安逸闲散都市生活的人们,不该让青春在灯红酒绿风花雪月中变得麻木。

陕西省粮食学校 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