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习指导意见

实习指导意见

时间:2022-02-14 20:0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指导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习指导意见

第1篇

就业问题专家莫荣表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依赖物资资源投入向依赖高素质人力资源转变。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就业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是减少结构性失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另一个是农民工就业难,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大量失业或就业稳定性不足,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大量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造成有些就业岗位无工可用,有些农民工却无业可就。国务院办公厅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就是力图解决这个矛盾,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工。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对记者说,加强农民工培训同时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从根本上讲需要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周天勇说,“从这个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是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整合现有资源

莫荣认为,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整合现有资源、分工合作、统筹兼顾,以更好地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针对农民工培训,各部门分别或联合出台了“阳光工程”“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特别培训计划”等项目,这体现了各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视,但也使得培训资源分配分散,从中央到地方,多头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在管理中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影响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各自职责,根据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地具体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

提高企业参与度

莫荣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另一个亮点是力争提高企业在加强农民工培训中的参与度。

“加强农民工培训只靠政府是不行的,企业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让培训进行得更为顺利;另一方面也更加有的放矢——作为用工对象,企业对培训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培训结果的要求也更为实际。”莫荣说。

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鼓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选送农民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避免重复建设

指导意见要求,要完善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的大型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产学结合的农民工培训基地,鼓励中小企业依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在岗农民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加强农民工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周天勇建议,“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看,政府应该以购买培训服务为主的方式加强农民工培训,同时建立鉴定、考核机制。”

他告诉记者:“目前包括党校在内的很多学校生源不足,完全可以利用它们的师资和场地进行农民工培训。”超级秘书网

周天勇还建议,除了培训机构,还应建立农民工实习基地。

加强监督机制,设置对口专业

两位专家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培训资金的监管问题和需求导向问题,这两点尤为重要。

指导意见提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转变;高校;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推动辽宁省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辽宁省厅研究决定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并根据《意见》下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外贸学院成为辽宁省首批试点的10所高校之一。

一、外贸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实践

外贸学院自1997年建校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以“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为当地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为外贸学院校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办学经验。

(一)办学目标明确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99

外贸学院结合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为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发展战略和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哈产业聚集区的进程,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英语、日语等专业;适应大连重点发展的软件外包业、会展业、滨海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宗旨,按照“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为主体,以计算机和外语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增强操作能力为向导,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强化实践 实业+平台+基地+小学期581

外贸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打造适合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育人,立足学生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多元实践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次,构建“实业+平台+基地+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

(三)校企合作 不断创新拓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外贸学院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五个二级学院在学校“五进五融1”的指导思想下,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建立了三种校企合作运行的新模式。其一是“订单班”模式[1]。其二企业进校园模式。其三教师兼职模式,即教师到合作企业任职、提供科研论证或担任顾问等[2]。

(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搞科研应小、精、实、新

科研对于促进教学、参与社会服务的作用无可取代。更为关键的是,它关系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外贸学院认为: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科研工作既要符合其区域特征,还要承载国家改革发展的先导作用。

二、外贸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的思路

外贸学院要充分认识做好这转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其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战略高度开展这项工作,切实通过转型发展真正增强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专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聚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要求和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整体提升学校、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支撑力和贡献率。[3]

(二)开启新的治理模式

应用型高校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需要积极开展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办学模式,更是一种基本的治理模式。我们应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推动改革创新,扩大二级学院自,鼓励它们与行业、企业、政府深度合作,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校外成员比例不少于50%。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知》指出“有足够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承担实验实训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4]” 《指导意见》、《通知》均没有对“双师双能型”进行解释,但“双师双能型”肯定要比“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高。外贸学院学校现有教师数664人,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171人,占本科专任教师的31.09%,其中42人具有行业背景。这《通知》的精神差距比较大。转型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教师没有实践能力和产业视野,怎么能够要求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呢?所以转型高校需要调整其教师结构,在岗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或开展定向培训,新进教师应该有产业工作背景,还需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带头人或兼职教师。

(四)加大实训实习课时的比重

《通知》指出“建设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协同育人平台,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5]”2014年外贸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经济类学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2.88%,管理学类专业为32.71%,文学类专业为30.82%,艺术学专业为45.59%,数字上已经达到了通知的要求,但是目前外贸学院的实习实训的质量还需要切实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在旅顺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优化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2]潘文丽.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改进探索[J].广西教育,2015,(03):31-32,51.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4]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5]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第3篇

一、背景

1、我国高校目前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联网专业自2011年招生,已经历了近5年的发展,基于物联网专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各个院校基于以往沉淀的教学资源差异,对物联网专业的课程系统设计不尽相同。部分院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但“如何把握专业共性基础和领域/区域特色的关系,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3]。

2、重庆物联网产业现状

重庆在新时期改革转型中把物联网作为新的增长极。到2014年底重庆已有220余家物联网企业。智能交通、智慧南岸APP、智慧小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商圈、智慧南滨等13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区内取得较为明显成效。据了解,以物联网、移动通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4]。

二、重庆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思考与改革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5]。

重庆正大软件集团旗下子公司涉及软件、互联网、通信设备工程等业务范围,在既往的“产教”模式下形成“五结合五支撑”合作办学模式。并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做到“四融入一结合”的办学特色。

该模式结合物联网专业建设可实现如下:

1.校企共建生产基地

依托重庆正大软件集团产业,使用集团旗下公司已有场地建立生产基地,同时使用学校实楼场地为大规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生产基地,并依托重庆南岸区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做强做大。

2.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

基于集团产业背景,在原有的专家委员会基础上,大量走访本土物联网企业,引入行业,学术界物联网专家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学院办学,并协调企业用人以及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科研支撑。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共同开发培养体系:

3.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采用“哑铃”模式的公司员工与学校教师流动模式,积极提供相关制度保障,通过“双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建立起两方面人员的内部驱动力。促进人力资源整合,真正实现师资的多元化,构建“素质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三结合的师资队伍。

4.校企共育创新人才

从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的融合,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专业实训与实际项目,以及专业实习与企业岗位的融合,物联网专业学生进入校园随着学习不断的深入,不断的耳濡目染企业文化,不断的融入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行业讲座,与相关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对学生行业的创新力塑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通过专业建设不断的改革,物联网专业学生必定能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第4篇

关键词:分类指导;学科分类;就业难;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此,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广开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然而,就业机会并不等于实际就业,很多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放弃或错过了到手的就业机会,而就业弱势群体却难以获得就业机会,这就形成了“企业闹人才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突出矛盾。为彻底解决这一矛盾,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供需信息全面、科学地匹配;对毕业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理性择业;同时,帮助用人单位选拔合适人才。

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就业指导部门在力争做到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基本需求的同时,积极探讨,开拓创新,提出“分学科”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具体来说,就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就业意向、性别、性格、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意见,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毕业生就业。本文首先根据学科类型、专业特点,对毕业生进行粗略分类,分析各学科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劣势,提出初步的就业意见,笼统指导毕业生就业;再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学习成绩等因素将毕业生类型细分,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意见,进行细致的就业指导,“有差别”地对待各类型毕业生。下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逐一分析。

一、理科类毕业生

数学、物理、力学等理科类专业理论性强、实用性差的特点导致毕业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加上毕业生缺乏理论转变能力,社会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少之又少,造成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失业的现象。

对于这一类型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注重合理引导,打消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过分要求“专业对口”的想法,拓宽毕业生的期望就业面,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知识要求不多、适应性强的岗位招聘信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另外,对于有就业愿望又想继续深造的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向毕业生详细介绍“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政策内容和具体安排,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同时联合学院、系部为毕业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这样既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为毕业生今后重新就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而对于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强烈考研愿望的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鼓励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帮助毕业生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继续深造,通过升学分流以缓解就业压力。

二、文科类毕业生

人文、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市场对此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大,招聘单位多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招聘岗位多集中在管理、销售、文案策划、秘书等方面。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中重视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以及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的深刻影响,使得大多数毕业生将期望就业单位仅仅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城市的好单位,希望从事“体面工作”,这就造成此类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

对于这一类型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单位、岗位无差别”的意识,帮助他们合理定位,顺利实现就业。另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通过校刊、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出台的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邀请先进基层工作者来校进行报告,加深毕业生对基层工作内容的了解,激发基层就业的热情,增强基层工作的信心;及时引导有领导管理才能、能够吃苦耐劳、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参加“选调生”、“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等。同时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定期联系制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等考试的培训课程,帮助致力于此的毕业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顺利实现就业。

三、艺术类毕业生

作为高校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艺术类毕业生非正规方式就业即“灵活就业”现象普遍存在,并日渐成为他们的显著特点。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鼓励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监督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事宜,维护和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另外,针对艺术类毕业生大都拥有“一技之长”,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加上他们多强调自我个性的实际,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体创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在税收、工商、资金借贷等方面制定的优惠政策,邀请成功企业家对有志于创业的毕业生进行指导和培养,教会毕业生如何确定创业项目、准备创业条件、如何将艺术与市场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对于已经开始创业的毕业生,政府及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他们顺利度过创业艰辛期。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通过跟踪服务,总结学生创业的经验,搜集并宣传创业成功典型,以此带动在校生的创业激情,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以创业解决就业难题。

除此之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应建立艺术类校友联络机制,通过校友的力量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同时,加强与校友创办的公司建立长期的联系,使之成为毕业生实训基地和课外活动基地,也为优秀的实习生毕业后签约该公司提供良好的前景。

四、工科类毕业生

相比于其他学科就业困难的形势,工科类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但是仍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工科本科毕业生可以说正好处于中间阶段,与同学科、同专业研究生相比,其研究开发能力不够强;与高职生相比,在技术能力上毫无优势。

针对工科类毕业生“缺乏科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的劣势,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联系相关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号召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入项目组,使得学生熟悉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养成勤于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号召学生导师利用自己在做项目和做科研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的联系,积极向有用人需求的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促进毕业生就业。另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应该花大力气寻求企业,联合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衔接不上的问题。同时,帮助企业通过实习来考察毕业生,从中筛选到自己满意的员工。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办特色专业学科的新模式,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通过科学的分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不同类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要面对的困难得到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能够提出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意见;合理的就业指导,使得高校毕业生得到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就业帮助,有利于他们做到合理的职业定位、理性就业;分学科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想,使得“企业闹人才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矛盾得到了缓解。

参考文献:

[1] 任敏.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态度及相关情况实证研究[J].探索,2009,(8).

[2] 黄艳芹,夏丽洁.地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05,(2):121.

[3] 马于强,崔雅莉.高校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第5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全程监控

一、综合实践环节改革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完成和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机会,是对教学的必要补充。综合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轻视开题和实习动员。对于如何确定论文题目,教师没有给出明确指导,学生对于如何正确选题没有清晰认识,且对于论文的整体框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毕业实习,在实习之初,学生对于毕业实习的目的及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实习只是走过场,对于实习包含的内容知之甚少,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实习动员造成的。第二,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及学生均看重最后的论文成稿,而忽略中间的指导及学生反馈过程,这使得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第三,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毕业答辩时,尚需教师及学生现场答辩,要完成一次答辩工作,需要前期大量的协调准备工作,耗时耗力,在电大远程教学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答辩方式完全可以被取代。此外,由于电大的学生很多是边工作边学习,将学生同时组织起来到指定地点答辩,显然是不合理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综合实践环节从形式上、思想认识上及技术上均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大大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综合实践环节改革的具体措施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遵循远程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特点,依托学院自行开发的开放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确定综合实践环节改革的原则为: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网上推进,全过程信息公开,全过程质量监控。具体措施如下:(一)教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将综合实践环节相关的重要文件,长期置于平台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文件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实纲,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具体要求;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范本,过程指导文件,最终成稿的范本;毕业实习的实习报告,实习日记等。(二)做好开题和实习动员工作。教师提前确定选题范围,并提供合格的题目举例,供学生参考,学生选题后,反馈给教师,经过教师的修改和确认,将最终题目传至平台,而后完成开题报告,报告中要写明论文的整体框架,重点参考文献等。为保证开题报告质量,并为整体论文良好把关,学院将开题报告上交至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务处,请各专业团队负责人进行检查并给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并最终形成合格的开题报告,上传备案。对于毕业实习动员,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于能够集中进行实习的学生,学院提供实习机会,对于无法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可自行实习,将实习过程进行上报即可。(三)加大对中间环节的监控力度。对于毕业设计,师生之间至少有5次指导,学院对每次指导设有参考内容,教师也可自行调整指导内容,以保证学生每次与教师有效沟通后均能够有所提高。教师应对于指导过程进行记录,提倡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形成最后的指导意见。学生可将指导内容置于平台上,方便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对于毕业实习,教师在现场指导实习的同时,将实习过程进行录制,并传至平台,供学生随时翻看。对于没有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应自行将实习过程进行录像,传至平台。实习分为多个模块,教师应对各模块的实习进行检查、记录,为最终的分数提供依据,此外,学生应上传实习日记,以保证每天的实习均有收获。(四)进行网上答辩。电大的生源分布较分散,且存在工学矛盾,开放教育学院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答辩,学生和教师只需通过视频的方式,即可完成答辩,可采用QQ讨论组或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远程答辩。答辩过程应进行录像备份,上传至平台,以备检查,这种网上答辩的方式可解决许多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也符合现行教育提倡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通过以上四点改革,可以解决前文提到的轻视开题、轻视过程及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严重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全程的网上监控和信息公开,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流程,只有全过程的高质量完成,才能得到最终的理想效果。正确的思想认识,严格的制度把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是此次综合实践环节改革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

三、展望

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更方便的学习,能够让综合实践环节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达到应有的效果,相信此项改革终将成功,并受到师生的喜爱。本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网上推进,全过程信息公开,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改革原则,改革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及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推广到开放教育的多项教学工作中,如面授课、网上答疑、个别化导学等,这些改革将成为开放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伟.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

[2]王春涛,杜维先,潘锋.论大学生毕业学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教育与职业,2007,(01).

第6篇

摘要:为适应中医学教育发展要求,提升办学层次,调整专业结构,结合三亚学院学科专业实际,调研论证了增设中医学专业的可行性

>> 中医学专业床边教学模式的探索 部分中医学专业介绍 从绩效五层次分析中医学专业认证的运行模式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探讨 中医文化作为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的可行性探析 浅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民办高校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规范中医学专业学生查房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责任伦理研究综述 中医学专业本科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深层学习理论的中医学专业教学策略改进研究 试论课程式CBI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实验教学研究 中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医英语ESP教学研究与实践 同城对调实习模式在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的探索和实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EB/OL].(2015-11-13)[2017-05-15].

[5]江丰,张炳立,李玲玲.世界中医学专业教育标准研究概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3).

第7篇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社会统筹互济的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10年来,走过了极不平凡、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工伤保险逐步覆盖所有职业人群,基金保障能力成倍增长,待遇水平大幅提高,管理服务不断规范,经办能力不断加强,保障了工伤职工权益。

2013年5月9-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总结《工伤保险条例》颁布10年来的工作,分析当前及今后的形势,并就事业单位参保、扩大工伤预防试点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成就显著 任重道远

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过去10年的工伤保险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说,10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普遍建立,并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框架初步确立。10年间,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翻了两番;全国累计866万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各项待遇水平大幅提高;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从2003年到2012年增长近13倍;支出从27亿元增加到406亿元,增长15倍。

10年来,许多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胡晓义举例道,如针对工伤保险的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2006-2008年基本解决了煤矿等高风险企业的参保问题;通过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带动全国工作,如建筑施工企业的按项目参保方式等;针对工伤保险技术性强的特点推进标准化,针对其管理环节多、链条长的特点推进规范化,针对其涉法关系复杂的特点推进法制化等。

在总结过去10年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胡晓义还指出了当前工伤保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如:城镇化加快推进,到2020年将有1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职业风险和职业伤害问题凸显;劳动力结构变化,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面临新挑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新期待,要求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更加简便准确,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并更加公平,经办管理服务更加周到和具有人性化。

工伤保险未来几年任重道远。胡晓义指出,到2020年,工伤保险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建成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基本实现对城乡各类职业群体的全覆盖,依据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基金省级统筹,实行行业费率和单位浮动费率调整机制,提升工伤保险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工伤职工和参保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对于2013年的工伤保险工作,胡晓义要求以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政策规章为抓手,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以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为突破口,以加强和规范经办管理服务为基础,推进工伤保险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要实现事业单位参保,做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工作,推进扩大工伤预防试点,推进工伤康复工作,探索推进省级统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在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山东、上海等9个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负责人交流了经验,全体与会代表分成4组就工伤保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座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刘梅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予以了解答和归纳。

建立工作模式

2013年4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预防试点工作的通知》。刘梅介绍说,工伤预防试点工作要按照审慎稳妥、逐步推开的原则,先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试点,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开。试点城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参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程序,从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经济组织中选择提供具体服务的组织。刘梅强调:“我们自己既不能搞宣传培训,也不能将工伤预防费简单地划拨给其他部门。已经这样做的单位,要以这次通知的下发为契机予以纠正。”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介绍,2011年9月29日修订通过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工伤预防费作为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为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广东省还制订了配套政策文件,规定工伤预防费支出项目为安全生产奖励、工伤保险宣传培训教育,以及补助职业健康检查、评估企业工伤与职业病风险等。

职业康复是特色之一

2013年4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试行)》(2013年修订)和《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2013年修订)。在这次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康复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会议的讨论文件,与会代表在座谈时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据刘梅介绍,新的指导意见旨在探索规范有效的工伤康复管理和服务形式,逐步建立“康复早期介入”和“先康复、后评残”的工作机制。对《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试行)》(2013年修订)中,未列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的康复项目,各地要按照《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积极与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协商,争取支持。未经批准或同意的医疗康复项目暂不开展。刘梅强调,工伤康复项目有别于医疗康复项目之处是,要开展职业康复。因此,“未经批准或同意的医疗康复项目暂不开展”中并不包括职业康复,否则就难以体现工伤康复的特色。

过度治疗是工伤基金支出的一个顽疾,而“先康复、后评残”是避免假残的有效手段。湖北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襄阳市是国家重点老工业基地,也是工伤和职业病高发地区。2009年以来,湖北省在该地开展了全省“先康复、后评残”的试点工作。具体做法是:参保工伤人员医疗期结束后,存在康复价值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近亲属提出申请,由工伤康复中心提出工伤康复评定方案,包括康复治疗项目、时间、预期效果和治疗费用等内容。鄂西北工伤康复中心医保办在信息系统中录入康复治疗方案,提交经办机构备案,并打印《工伤人员工伤康复确认表》存档。工伤职工完成康复后,按照规定程序接受劳动能力鉴定。

实习学生的权益通过商业保险保障

2013年4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原来在《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的“学生实习期间受到事故伤害的,可通过商业保险等途径予以保障。”在正式公布的《意见》中被删除了。刘梅对此解释道,《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社会反响强烈,53.8%的网民认为实习学生也应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保障范围。但是,近几年教育部按照上述思路,正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商业保险制度,以保障他们在实习期间受到事故伤害后的权益。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的70多所学校约77万人次已经投保,覆盖面已从中等职业学校推广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期的责任保险制度。因此,对于有关部门已经明确的政策,且也不属于对《工伤保险条例》有关内容的细化和说明,最后没有将其写入《意见》中。

公务员参保鼓励先行先试

目前,全国有8个省份已经出台和实施了将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的政策。对此刘梅强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更多有条件的省市先行先试。

第8篇

一、教育实习概要:

1、实习地点:xxx中学。

2、实习时间:9月19日—11月10日。

3、授课科目:高二物理。

4、实习主要内容: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研。

二、教育实习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使自身更好地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当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

2、通过教学工作实习,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培养从事学科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了解班级管理的各种常规工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从而独立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

4、通过教育科研实习,引导实践教育科研方法,熟悉教育研究基本程序,探索教育规律,为造就研究型教师打下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

5、通过教育实习,深入了解中学实际情况,提高师范技能水平和质量。

三、教育实习的计划

1、物理教学实习工作:

物理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教学实习在物理任教师叶老师为主的金一中物理教研组老师指导下进行,计划如下:

(1)充分锻炼提高自已的物理教学水平,多听课(物理学科的不同老师的课以及其他非物理的优秀教师的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设计,并主动虚心向物理教师学习,做到多思、多问、多做。

(2)认真钻研高中物理的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弄懂弄清,扎实掌握。

(3)利用实习时机,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并主动向科任教师请教,完善教案。每节课上课前进行检查性试讲,同组队员参加听课,并邀请指导教师参加,试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然后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指导老师批阅后再进行教学。

(4)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5)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说客、试讲、上课等活动中,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6)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送回指导老师审阅后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误,当面指导。

(7)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主要是开展与物理学科知识相关的研究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教导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物理研究能力。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细心、耐心、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1)尽快熟悉学生特点,了解本班情况和各个学生的背景,性格和品行等,尽可能把学生的名字和本人对上号,记住学生的名字。积极参与班级工作,虚心向班主任请教各类班级管理经验,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2)坚持每天早读,早操,晚自习都到班级里督促指导学生学习,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3)提高板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为每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尽力动员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配合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工作,热心帮助走出困境,不断进步。

(6)积极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请教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班级的新的体验。

(7)做好班主任日记。把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心得经验与其他队友交流。

(8)班主任日常工作计划

6:20早操,班主任在签到后到达操场,检查学生出操情况。

6:35早读,检查学生早自习纪律以及早读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等老师来领读。

12:35查寝,检查学生的午睡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睡觉后者看书。

14:00预备,检查学生是否安静下来听第一节课。

16:30答疑,解答学生对物理的疑难问题。

20:30眼保健操,检查学生眼保健操做的情况。

22:00就寝熄灯,走访寝室,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让他们动作快点上床睡觉。

对班级日常发生的突发状况,本着热爱学生的原则,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

(1)从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开展调查。

(2)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4、总结阶段

(1)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总结;

(2)汇报提交个人总结报告、完成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

(3)协助队长和实习队其他成员编写一本“金中实习简讯”;

(4)配合队长安排搞好实习生办公室和宿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归还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教师的实习计划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来到了红光农场幼儿园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管理好班级等,在此我感谢园长以及各位老师在这些日子里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我也为自己今后的实习制定了一份计划。我会按照这份计划认真做好我所要做的工作。

1、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2、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3、服从领导,尊重他人。

4、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5、增强团结,互帮合作。

6、虚心好学,尊敬师长。

7、勤学好问,勤记勤干。

8、不迟到、不早退。

9、认真并及时做好领导交下来的工作。

10、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教科研活动。

11、领会到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真正意义。

第9篇

摘 要 结合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与特点,指出实践教学应以促进知识技能转化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渗透创新创业活动元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旨在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体育专业 健身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53号)等文件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以创新创业型教育工作为切入点,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随在高校得到多元性的建设与发展,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将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服务业发展分析

(一)政府对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制定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取消限制体育消费繁荣的政策,为体育消费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重要推动作用。我国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不断加大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制定,2010-2012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十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转型,体育作为一个对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新兴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密集出台体育产业振兴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仅2014年一年之内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就出台了七项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分别是《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的通知》、《关于印发“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的通知》等,2015年,政府又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具体方案》。

(二)中国体育服务业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人口学角度来看,体育消费旺盛年龄(30-50岁)人群未来十年处于高峰期;其次,我国人均GDP在2008年首次超过3000美元,为体育消费旺盛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从800美元跃升到3000美元将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居民消费更新换代、休闲娱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也显著低于美欧日韩等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我们预计,2025年到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3.55万亿人民币,较目前尚有近10倍的增长空间。而且随着体育消费的增长和政策的松绑,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

二、体育专业“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满足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目标是指依据专业人才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制订的符合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具有引导作用;内容是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具有受动作用;管理是指管理机构、人员、制度、手段和评价指标,具有调控作用;保障是指技术设施、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等条件,具有影响作用。校内体育实习,由教师统一安排,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内容,进行统一管理评价,并有相对充足的场地、器材与学校资源。

(二)“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有比较优良的校内创业环境

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及周边的居民,这些人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足。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我国体育界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教学、科研、训练、健身指导等方面集聚了一流人才。另外,高校拥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据统计全国约67%的体育场馆属于教育系统,其中约70%的高标准场馆属于高校。比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还有大量的图书资料、档案。这些都能为需要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指导,高校体育事业在产业化道路上应该走得更快一些。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竞赛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高校体育科研部门可以提供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一些有传统优势项目的高校,还可以运用该项目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 培养方案 构建

一、研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2014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转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2015年2月西昌学院被批准为四川省第一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构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的关键,培养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现状分析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在2008年申办了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主要参照其他院校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结合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状况。这势必造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规格的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虽经过重新修订,始终没有脱离体育教育专业的束缚和影响,未突出本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本质区别。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时数基本相同、专业选修课合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甚至考试内容都是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几乎一样,完全没有区别两个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扮演一个几不像的角色,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社会及岗位需求,缺乏就业竞争力。这也是为何我国市场经济越发展,越感觉高校教育问题凸显,人才匮缺的原因。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规格的不明确、课程设置的不科学、教学内容及课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社会体育服务与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看不到希望,存在很多的不理解、不明白,不知道毕业后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出现历年报考本专业的人数减少现象。

因此,必须重新制定社会体育与服务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在为地方、企业、社区培养应用性人才。通过前期的考察调研和与企业的研讨,为适应社会及岗位需求,根据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师资队伍现状及专业特色,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可以在社会体育范围中的商业健身与休闲、体育旅游、公益性大众健身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健身服务、指导、经营、管理及老年运动与康复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心)、游泳池(馆)、社区养老院或学校,从事俱乐部大众健身指导和游泳教练与救生员、老年健身康复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师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突出应用型及实践性

强调以应用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行“注重实践、强化应用”的培养模式,结合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将实习实训时间纳入教学总体安排。采用集体集中实习方式,让学生实训实践真正落到实处。

(三)构建联合办学模式

1.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针对健身行业及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健身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岗位需求,主动适应地区人才需求。在地方、企业、社区专家参与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预测,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及综合能力。学校与企业或行业专家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校企共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采用所学专业与相同岗位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直接上岗。

4.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将职业规划纳入全程教育和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针对企业及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共同编写就业指导实训教材。在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及岗位体验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需求,实习结束后继续签订就业合同,共同寻求和推荐就业岗位。

四、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设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等,是通过所学习的课程和内容完成和达到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职业核心能力、专业素质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几个方面进行。特别注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同时结合市场发展及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方向。

(一)通识教育模块

教育部规定全国高校统一执行。包括了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检索、思想及特色理论、应用与写作、中国近代史纲要、军事理论、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基本原理、就业指导,共计11门课程。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块

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重点必修课程,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是根据市场发展和岗位需求而设置的。通过学习,完全具备作为健身行业服务与管理、教练员及老年运动与康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课程包括了专业理论、专业术科、专业选修、产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理论:人体解剖、运动生理、教育心理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社区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导论、健身概论。术科: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健身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

专项选修课是就业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学习取得专业教练员资质,从事该专业服务与管理及教练员工作。主要包括:健身俱乐部(中心)服务与管理、健身教练、游泳教练与救生、老年健身康复与管理、小球项目(羽毛球、网球、乒乓球)。

产业实习是进入社会市场及企业岗位的体验式工作,了解并熟悉岗位流程及所需知识、技术、技能,同时检测自身需要完善知识,提升岗位适应能力,产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5-7月,集中再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则是毕业生结合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选择性的到健身俱乐部岗位进行的适应性实习,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安排在第八学期3-6月。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开始。

(三)专业素质拓展模块

通过选修课形式完成。拓展体育知识,开阔视野,一专多能,多渠道就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课程包括理论和技术部分。理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社交礼仪、体育产业学、体育市场营销。术科:身体素质及训练方法、体育游戏、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学说课、专业大联赛、团体操组织与编排。

(四)综合素质提升模块

通过综合素质课程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课程有理论及技术部分。理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营养学、体育经济学、康复心理学。术科:基本体操、散打与拳击、太极拳、定向越野、器械健美、瑜伽、轮滑、门球、民族舞蹈。

五、结束语

西昌学院做为四川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重任。各专业学科需通过不断地摸索、探究和创新,科学合理的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转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夏明忠.新建应用型本科办学特征西昌学院第一届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讲话,2014.04.

第1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顶岗实习 “双师型”师资

0 引言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企业需要大量的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高素质劳动力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这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

虽然,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旧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专职实践教师的缺乏。

1 专职实践教师的缺乏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选择,仍以学历为主,比如我校,自02年开始,已大量招聘了一批拥有本科、硕士学历的教师。近两年又有不少博士毕业的高才生进入我校进行执教。这些教师,都是年轻老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具体经验,理论研究水平很高,但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仍过分重视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导致教师资深的发展也是重视学术理论而轻视实践能力。重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获得而轻反映综合知识与能力的职业资格的获得(现行政策下获得较为困难),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师师资更为缺乏。

2 我校的应对措施:教师顶岗实习

对于实践教师的缺乏的问题,我校非常重视,并积极寻找对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是其一。坚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下,我校把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教师到企业实地参加实践学习。对此,我校特制订《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1 参加企业实践的对象及时间要求 担任专业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包括实习实训教师)每三年必须有六个月及以上时间(可累计)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担任基础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应定期到企业、高校进行学习调研,不断改进学院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2.2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

2.2.1 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2.2.2 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员工工作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

2.2.3 学习所从事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2.2.4 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员工工作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2.5 积极参与企业研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企业管理等工作,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3 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我校教师到企业实地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初步实施中,难免会遇上一些问题:

3.1 学校对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的管理不到位 对于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师,原则上就是要作为企业的员工,实地工作,因此在校内就没有教学任务,也就不必到学校报道。对于教师的实习安排,基本上就是一学期没有课程安排,全部在企业实习。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教师与学校处于脱离状态,学校无法掌握教师实际实习的情况,对于教师能否按时上岗,能否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实习目标等等的问题,都没有及时解决。对此,我认为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对教师的实际实习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解决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向学校反馈,使教师的顶岗实习达到最好的效果。也为后续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提供指导意见。

3.2 企业对此不够重视 教师顶岗实习的单位,有些是学校联系,有些是教师自己联系。这些单位对教师到自己单位的顶岗实习持不管不问状态。一者,教师的顶岗实习对企业可能并无大的益处。特别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教师,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企业抽出人员作为培训师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却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企业不愿承担这样的损失。二者,多数企业认为教师到企业实习,仅仅是走过场,对教师的态度比较客气,也就不会对教师严格要求。教师开始还能自律,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对自己的实习不够认真、专心,最后无所获得满意的效果。

3.3 某些教师自己的态度不端正 多数教师对学校安排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持欢迎态度。学校每学期调整教学计划,让部分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一个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教师对此格外珍惜,更希望能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既有理论,又有实际经验,对自己今后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所以,到企业实习的教师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前方百计想办法能够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但是,不排除少数教师,在学校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又不管的缝隙中,充分发挥得过且过的懒惰本性,初到企业露露脸外,其余时间一律浪费在个人的消遣上。

4 应对措施

要想使教师的顶岗实习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我们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必须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4.1 适当给企业一定的补偿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十分重视经济利益,教师到企业实习,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而造成一定的损失,是企业不想见到的。所以,企业可能不愿教师去,即使愿意接收,也是持与此无关的态度,对教师的实习无法提供方便。教师到企业的实习可能会碰到预想不到的困难,不能尽情的发挥。学校应该给企业适当的补偿,或者能够出部分费用,请企业有经验的师傅给我们的教师给预指导和帮助,想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2 学校加强管理及和企业的沟通 学校应该派专人成立督导小组,定时到企业进行督察:检查实习教师是否按时上岗,是否有早退现象,实习期间态度是否认真,能否完成既定的任务等等。对于自律性不是很好的教师,更应该对其完成督导的作用。定时和企业沟通,实习教师在平常的表现如何,对教师起到实时监督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在想尽办法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种不足。我院为解决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出重拳下狠力出台各种政策,对于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习非常的重视,虽然计划初步实施有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相信在我院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贾景德.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训教学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第12篇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基本情况

我于XX年10月8日至11月18日在xx市第七中学进行了为期六周的教育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转变。不短不长的六个星期实习对我来说是进入职场前的培训,我在这次实习中深切地已经体验到了当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在这一个多月里,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实习期间,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学生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三、实习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工作

(1)听课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于10月10日开始了实习生活。这里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上课语言生动精炼,课堂气氛活跃,这些使我深感压力之大。但是面对压力,我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接挑战。前一周主要是听课。在此期间,我的工作就是听教师的课——写教案——试讲——修改——试讲,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听课期间的认真准备,刻苦钻研,使我真正体会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2)课堂教学

实习期间,我一共备了六个课时的教案,真正上课是《钠的化合物》、《碱金属元素》四个课时。我的课是属于实验型课,课堂上都有2至3个实验要做。在上第一节课时,我是非常紧张的,手心都会出汗,后来经过自己的自我调节,心情稍有舒缓,上了讲台后紧张感不复存在了,上课都很流畅。我知道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很大部分在于实验,所以课前我都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演练,反复练习,直至操作步骤准确以及结果成功。并让学生与自己配合做演示实验。例如“吹气生火”实验,我让一位学生上台用玻璃管往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里吹气,每一个小细节我都强调,并强调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我认真对待每一个课,每一次课堂的产生都是非非常不易得,都是试讲多次,经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同意后才上讲台。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重有序。每一个知识点我都详细地讲解,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些内容重点复习一下。在上完课后,我会认真听取指导老师和小组成员的点评,也会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上课的不足之处。

(1)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时间,在某些环节用的时间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