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稚园老师论文

幼稚园老师论文

时间:2022-11-20 22:3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稚园老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稚园老师论文

第1篇

(日本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大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一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学生“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与由专职教师每周指导实习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用于交流讨论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

[

关键词 ] 实践指导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育课程

日本长期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多注重理论,缺少与实践的融合,造成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弊端。大学毕业被录用的新任保育员和教师,在保育教育现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9月公开发表的题为《重新评估提高教师资质对策》的研究报告显示,新毕业就职的保育员和教师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学校校长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回答“是否必须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时,认为新任教师能力“不足”或“非常不足”的综合评分为62.1%,其中与“实践指导能力”相关的不足事项高达50%以上,如认为教师“指导儿童/学生的能力”不足者占58.7%;认为教师“班级组织能力”不足者占58.6%;认为教师“学习指导/授课能力”不足者占54.8%;认为教师“解释教材的能力”不足者占53.7%;认为教师“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者占51.6%。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新目标,要求2010年所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则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实践指导能力”作为改革教师培养的

关键词 。1987年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有关提高教师资质能力的对策》就指出:对教师而言,应该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对幼儿、儿童和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热爱,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行教养以及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能力。这种资质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录取、培训、在职研修等各个阶段来完成。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制定的各项对策也应综合考虑,使之能够贯穿于各个培训阶段的始终。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对志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除了重视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的教育实习外,还通过选修课、课外各项活动(福祉体验、义工体验、大自然体验)等,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学生与孩子接触,了解观察孩子。为此,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与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联合协作,保证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每周可去实习一天,以此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中国的教师教育同样存在着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问题,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创办于2006年4月,是以培养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四年制专门大学。该大学在注重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还注重与保育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保育所、幼稚园和小学携手合作”(保幼小一体化)的呼声下,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了可以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的课程。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自创办以来发展顺利,根据2012年度的数据,学生由创办时的80名定员增加到现在的110名定员;能够取得的资格证除原来的保育员资格和幼稚园教师资格外,又增加了小学教师资格。该校根据障碍者权利条约的理念,构建了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共同学习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体系。针对近年来患LD(学习障碍)、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障碍的儿童增多的趋势,考虑到担当特殊教育的老师明显不够,该校还设立了一种为特殊支援学校服务的教师资格证。当然,对当今的日本大学来说,课程安排是有“上限制”(CAP制)的。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该校规定了一个学年选修课程数量的上限,因此也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获取这四种资格证。但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还同时享受“上限制”的例外规定,即该校可根据学生一、二年级的成绩,为其提供获取四种资格证的可能性。例如,对没能取得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只要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得到奖励,获得与特殊支援教育相关的学分。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是培养从事婴幼儿/儿童教育的人才的专门大学,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保育员、幼师或小学教师中任意一种国家资格证作为毕业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在日本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是在大学或者文部省指定的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向大学所在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提出申请,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124个学分以上,其中基础科目24个学分,学科科目100个学分。取得保育员资格的必须修满87个学分以上,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需修满64个学分以上,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需修满79个学分以上。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向大阪府教育委员会提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申请,由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审批决定授予教师资格证。

二、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下面根据2012年度该大学的教育课程、儿童保育学部与儿童保育学科课程选修科目表对照讨论。

(一)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

基础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共设14个科目,24个学分(见表1)。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社会学、日本国宪法、儿童文学、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宽广丰富的常识与教养,提高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其中包括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特别设有哲学科目,但不是纯哲学,而是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人间论。设置这些科目的目的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者”来培养。

(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

学科科目设置主要分为保育系科目、幼儿园/小学相关科目、实习相关科目和特别研究科目四种。

1.保育系科目。

保育系科目是在保育所以及一些保育设施开设的实习课目,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一年级的课程和二年级的前期课程多以《保育原理》《保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综合表现、造型表现)》《表现技术(音乐、基础造型、儿童体育)》《幼儿保健》《幼儿饮食和营养》等为主,还设有与实习相关的科目。在四年级开设《家庭支援论》和《保育内容总论(I.Ⅱ)》,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综合的视角来全面审视在课堂或实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

2.幼儿园川、学相关科目。

与幼儿园/小学相关的科目,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实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有关各科实习的指导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重点设置在二、三年级。学校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保育指导法I - II》,作为实习后的指导;对2010年入学的学生,开设作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教职实践专题研究讨论》。在此专题研讨会上,学生要回顾实习生活,查找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弥补,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为拓展未来提供机会。当然,在幼儿园/小学的相关科目中,还设置了其他课程,如为培养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与自豪感、一体感的科目《保育者论》《教育者论》;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儿童成长发展能力的科目《保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的科目《学校咨询》(I.II);为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科目《保育指导法》《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指导》等。

3.实习相关科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的实习相关科目,以培养具有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为目标,十分重视课程的设置。学校从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作为获取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实习条件,分别设有二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和三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两种。教育实习安排在三、四年级(幼儿园或小学)。特殊支援学校的教育实习将于四年级实施。

4.特别研究科目。

特别研究科目是与实习相关科目有着紧密联系的项目。一年级设有“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二年级设有“综合专题研究讨论”,三年级设有“毕业论文I”,四年级设有“毕业论文Ⅱ”。这些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达到两者的融合。同时,它还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培养不断钻研求索的学习态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年级期末举行“毕业论文中期发表会”,四年级期末举行“毕业会”,学生发表各自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此作为总结性的学习成绩。

三、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教育课程

如上所述,实习相关科目是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实际状态,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编制了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的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往返于现场实习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实施了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

(一)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特色实习课程,是在一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二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I》,并且每周组织一次相应年级的学生到保育所、幼儿园、小学,进行“现场实践实习”。该大学还将另一种“保育/教育实习”置于重要地位——职前体验,就是为学生毕业后选择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或特殊支援学校教师等职业进行的择业前培训。学校与附近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大阪市、京都市、堺市、池田市、门真市、寝屋川市等)以及私立保育所或幼儿园签订协议,积极指导学生选择在被指定的保育所、幼稚园或小学进行“体验实践学习”。学校还负责与相关的公立和私立机关、保育相关设施的接受部门,确认条件、委托接受、掌握实习活动状况,应对解决体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与“职业生活支援室”和相关授课(包含讨论科目)的单位共同合作,将职前体验培训纳入到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总的来说,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体验实习”具有以下特点:自一年级起就安排学生去体验实习;体验实习固定时间,每周一次;在一年时间里,每周去同一场所实习;通过一年的体验实习,学生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学会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学校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体验实习,进行学分评定;每一学年有8位担当体验实习的教员,负责体验指导和实习体会的交流。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保育/现场教学的体验( Practice),是与各科理论课程的学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体验实习计划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计划”。1700个小时包括获取毕业资格所需的740个小时以及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用时一天,总共960个小时(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三、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体验实习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这部分学生多采取在保育所、教育现场等做义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和工作体验。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为保障体验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相关的授课科目,在一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I》《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在二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Ⅱ》《综合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教学(大概人数为14~15名),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日志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提交,详细记载参加次数、学籍号码、实习生姓名;详细日期、当日天气、实习单位名、详细时间段;观察对象儿童、指导者/实习生的活动;考察与反省;指导担任者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总结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孩子、保育、教育的共同理解,从而使个人的体验能与他人共同分享。同时,通过体验实习,还能使学生对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职务有基本的理解。主持研究讨论会的老师要对学生提交的“体验实习日志”给予点评和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下周的研究讨论会上反馈给学生,同时进行讲评,其评价基准为5分制,它将作为学生学分评定的依据之一。

(二)个人学习档案卡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个人学习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的高中毕业校、毕业年份、合格人试种别、毕业后的去向、体验实习场所(单位)、实习单位的评价、希望取得的资格证的种类以及就职内定去向等。通过这张“个人学习档案卡”,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梦想与目标,还可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与孩子面对面的相处,了解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理解不同孩子的要求,培养与孩子同喜同悲的情感,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

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特征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虽然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师培养改革刚刚起步,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理论课程学习外,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有助于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其一,其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同时学校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其二,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至四年级持续每周一次的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为学生直接接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其三,为每位学生定制“个人学习档案卡”。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其四,设置与体验实习相关的专题讨论课程。该课程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在体验实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在研究讨论会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分享、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第2篇

【论文摘要】:幼儿男教师历来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性简而言之决定于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属性。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我不禁要问:幼儿男教师何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当今社会幼儿男教师的生存境况又是怎样?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又是怎样在社会不理解的大环境下工作和学习?他们的发展前景在哪里?赖以生存的职业价值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一一探究,并力图做出解答。

一、幼儿男教师是时代的产儿

幼儿教师与护士一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职业。这种观点无疑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但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对它们的看法,却并非易事。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注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意识到幼儿教师单性别化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诸多不和谐之处,认为男性在幼教工作中可以弥补幼儿园中“阴盛阳衰”的状况,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发展等多方面都可起到女性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于是社会上开始出现鼓励男性加入到幼教行列中去的声音,幼儿园的大门也开始纷纷向男教师们敞开,越来越多的幼儿男教师由此诞生。私以为,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出现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时代的产物。

其实,幼儿男教师在中国早已有之。上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学前教育奋斗的有志之士,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张宗麟先生更是有着“中国第一位男幼师”的称号,他在对现实学前教育状况不满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做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间先后发表《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张宗麟先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的事迹无疑为当今社会的男幼师们树立了楷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宗麟先生那个迷茫和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只处在初级阶段,但国家重视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倾斜,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发展和建设理所当然地被提上计事议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21世纪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许多女性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据了幼儿教师头衔的主导地位。

可是随着幼儿的主体地位的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头疼的问题。逐渐地又有人开始反映许多男幼儿具有女性化倾向,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问题。人们开始觉察到幼儿园里应该拥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师。因为“男性有阳刚之气,其外表刚毅、果断,若揉合了女教师的耐心、细致、温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现力等优点,将会使幼儿园茶馆暖气以来的‘阴盛阳衰’现象逐渐得到平衡、调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男性在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套使用、名目繁杂的体育设施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或认为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认为男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更有甚者称其为“为儿童的精神世界补钙”。总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偏见,逐步迈向幼儿教师的行列,肩负起培养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学前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幼儿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

客观地讲,幼儿男教师在社会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许多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家庭都认识到男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都欢迎男性前来担任这一职业;绝大多数学者也都呼吁广大热爱学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男教师们却遇到了诸多困难。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用空洞的褒扬抛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现实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谓结结实实地摔了个“重伤”。在对武汉市内几所幼儿园里仅有的六名男幼师的一项专项访谈中,作者发现六名“园宝级人物”均或多或少对现实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关键问题还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问题,而是社会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感问题。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李明(化名)告诉我,尽管每年的年终评选他都会有奖项归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觉到“我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从而我的人身价值也似乎因此贬值”;“感到很没有尊严”;“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嘲笑和讥讽,绝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这样的现状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当作者满怀豪情地采访一位“武汉市先进幼儿教师”的时候,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是社会需要的职业,但在它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遭到社会无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旧是传统社会观点的束缚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教育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认为从幼儿园到大学,肯定是越高级越好,学校的老师水平也理应是一层比一层高;反过来,幼儿园里的老师就被认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养不够了。

我们说,职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这项职业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同时社会和周围人的眼光以及他们对待这项职业的看法也正是职业价值的侧面反映。幼儿男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限的现实状况,仿若有人在他们背上贴上了一道标签,这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说,幼儿男教师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儿男教师的发展前景展望

如今,21世纪即将迈入第九个年头,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步之一便是幼儿的地位日渐被抬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体性地位,还了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本来面目”。可是,在幼儿的主体性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人们对于幼儿男教师的关注程度却并没有因此而递增,相反,似乎还有削弱的趋势。“以人为本”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却仅仅局限在了学生这个主体上面,却没有涉及到学校、幼儿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也正是由于不关注导致了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国内迄今为止没有系统的培养男幼师的方案和理论;对男幼师的生存状况、园外生活、社会和心理问题等关注极少,致使国内没有一所培养男幼师的专业学校和有关的院系设置;而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中男生招生名额又有限,招进来之后又不与女生区别对待,不能合理地利用男女性别特点因材施教,譬如教男学生跳女性化的古典舞蹈、穿女性化服装等等,都是由于对他们自身特点分析不够所致。

总而言之,幼儿男教师的前进道路依旧是曲折的,要想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认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健康人格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但学前体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幼儿由于动作和语言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但是,他们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又限制了他们去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只有通过游戏这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来满足其需要。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从事教育研究的戈德斯·沃思也说过,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儿童需要游戏,如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体育游戏活动理所当然成了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项严肃的教育活动,是整个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体育游戏到底有什么价值,对幼儿健康人格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探讨,旨在为幼儿的体育教学充实内容和提供参考依据。

1 游戏的若干理论流派及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并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反映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已成为儿童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成为幼儿的权利。这是因为,游戏是儿童向成人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儿童的发展在游戏中实现。而游戏之所以有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功能或作用,是游戏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所决定的,而这些特征也是体育游戏所具有的。从现有的各种游戏理论分析看,国内外学者们虽然没有关于游戏本质的统一的定义,也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学者们大都主要是从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儿童游戏进行观察、描述和解释,试图揭示游戏的本质和功能。他们对游戏的不同定义及对若干游戏理论问题的不同解释,就成了若干游戏理论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游戏准备说。德国心理学家K·格罗斯认为:游戏是本能动作,儿童游戏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的。第二种,剩余精力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H·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儿童在使用剩余的精力。这种学说是根据他的剩余能量积聚后必须得到释放的假设提出的。第三种,游戏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认为:儿童游戏反映了从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游戏活动是祖先最早活动的再现,是复演祖先的动作和活动。第五种,社会情绪表现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与新精神分析派德国的F·H·埃里克森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是欲望和需要的表现。当儿童欲望受到阻碍时就以游戏方式来发泄或通过游戏改造被压抑的体验。第四种,认知动力说。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儿童思维结构中,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同化现实世界中的要素,而不需要对接受顺应这些要素的限度进行平衡约束。即游戏时不发展新的认识结构(顺应),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同化)。当儿童形成概念的能力发展后,能更精确地认识现实,游戏的重要性就逐渐降低。

2 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与体育相联系的一种游戏,毕业论文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体育游戏的显著特点是体育与游戏的结合,它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跳跳,而是要完成一些规定的情节与相互联系的动作,故而不是仅仅靠体力活动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理论界早就发出呼吁:体育游戏是幼儿整个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幼儿活动的规律就是游戏的规律。实践证明,体育游戏具有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是融体、智、德、美于一体的有效形式。概括地说,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除了对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基本能力的发展,幼儿智力的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增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2.1 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幼儿的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需的。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在游戏过程中,“以儿童教育儿童”是对儿童早期进行良好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做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做出回应。儿童在体育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交往关系,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体育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在交往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

2.2 体育游戏为幼儿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幼儿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要不断地学会所面临的现实社会生活,包括学习社会所必需的生活知识,学习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规范准则与行为方式等,这一切都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得到实践。例如,儿童可通过在体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这是幼儿最好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过程。

2.3 体育游戏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倾向

体育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树立群体意识,向社会合作发展,其发展的机制是游戏中儿童日益觉醒的自我意识。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就可以以他人的立场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相互关系中的位置,而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体育游戏的规则就是促使儿童学会运用规则来协调关系。

2.4 体育游戏能培养道德感及理智感

幼儿时期是奠定人的性格雏形的时期,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刚刚萌芽,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理论。而在体育游戏中却能有效地进行道德感及理智感的培养。例如,在“搬椅子过河”的体育游戏中,幼儿中班里有新旧两种椅子,孩子们在游戏中都喜欢挑新的搬,拿到新椅子的孩子满脸笑容,拿不到的则绷紧了小脸。针对这种现象,老师没有批评任何小朋友,而是编了一个让椅子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又与小朋友一起玩“让椅子”的游戏,并引导孩子与故事中的人物对照,分析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而且表扬那些不争椅子、互相谦让的幼儿,使孩子们逐渐形成互相谦让的道德观念。

2.5 体育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组织儿童集体进行,这就有利于集体的形成和教育。硕士论文而体育游戏中的规则,不仅调剂着游戏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对防止伤害事故,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起着良好影响。这样,在游戏中儿童就逐渐发展了道德责任感及对成人角色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关心,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幼儿园最常见的体育游戏“接力赛”就要求一个组的幼儿必须齐心合力地去争取第一,在游戏中他们明白了只有每个人都去奋力争取,才能使集体获得胜利。

2.6 体育游戏能增加幼儿的信息量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这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信息,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掌握信息,只不过如今的信息量是以前无法相比的。如果把我们的幼儿时期与今天的幼儿相比较,他们脑中存储的信息量是“586”,而我们当初充其量仅够“286”,但是游戏(包括体育游戏)增加了我们儿时和如今幼儿的信息量这一点是相同的。

3 在体育游戏中实施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水平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体育教育和体育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专业水平、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效果的取得。当前,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游戏的教学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随着社会对幼儿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可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提高在职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应为幼儿体育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的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人员也要积极介入幼儿体育教育,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幼儿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的质量。

3.2 提高对体育游戏功效的认识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能把幼儿难以理解的动作变成具体的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活动并达到锻炼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我们要树立体育游戏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念。“完整儿童”是为适应未来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全方位的社会竞争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要求幼儿能在教育影响下,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体育游戏作为幼儿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幼儿的人格健康发展有很好的教育功能。

3.3 加大体育游戏的改革力度

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要体现“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必须紧密结合幼儿和幼儿教育的特点,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3.1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完整儿童”的教育、素质与创新教育要求幼儿园的体育游戏与课程之间应该是一种辩证的、相互融合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互相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纲要》还强调了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里指出“健康”是身心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

3.3.2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内容与要求,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游戏内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多样性、趣味性。

3.3.3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变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师幼互动”关系。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3.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意量力性和调适性。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医学论文幼儿的健康是生长发育和今后从事一切学习活动、工作的必要前提。但在实际活动中,有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顾幼儿身体发育特点而滥施比赛、表演或训练等现象。这样的体育游戏效果是适得其反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参加体育游戏时应从幼儿身心的承受能力出发,考虑活动强度的量力性和调适性。既要防止事故的发生,还要创设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欢乐氛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3.5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在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情感的熏陶,要充满热情,使幼儿活动情绪高涨,从而感到愉快、自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场地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之前,应全面地、合理地周密设计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每个幼儿都以愉悦的情绪参与游戏。这样,热情的教师情感和良好的氛围更能充分发挥教育氛围的潜移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当前的幼儿身处在一个时时处处都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在各种新信息、新观念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体育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3,(4).

第4篇

你不要睡着啦

我看看你受伤的尾巴

想去触碰你伤口的疤

想掀起你的头发……

叶小棠给自己改成这个名字,已经有好几年了。

因为在一部日本动漫里看过小棠这个名字,当时她去一家书店面试的时候,脑门一热就把名字写成了叶小棠。

其实,她原本的名字并不难听,甚至有几分诗意,但却是个十足的男生名字,而且还跟那个与她在幼稚园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男生的名字一样。

当店里所有人都信了她叫叶小棠的时候,他却突然出现毁了这一切。那天她正在跟书店的同事们一起开下午会议,站在书店的院子里,阳光透过枝桠洒落一地光斑,正在叶小棠发言的时候,院子外响起一记震天响的呼喊。

“叶春风!叶春风!”

叶小棠顿时一脸黑线,同事们纷纷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一头流行的棕褐色头发,正一脸傻笑地望着叶小棠。

“叶春风?”

同事们一致看向叶小棠,当然知道少年喊的人是她了。

叶小棠想这下完了。因为谎报名字不诚实,她被书店拒绝录用,连她想假装是小名的机会都不给,就被赶出了书店。

“栾春风!”一出书店,叶小棠就大步冲着少年奔去,少年见情况不妙,拔腿就跑。

四月的春风,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叶,洒落在他们身上,光辉灿烂。

这已经是栾春风毁掉她的第三个兼职了,之前她给自己取过阿花小芳混进了奶茶店,后来都是这样被栾春风毁掉了。那时候,她才知道原来名字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可是好不容易想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名字,没想到最终还是毁在栾春风手上。

栾春风用一副老先生做派,教育她人家在意的不是名字,就算叫二狗傻蛋也没事,重要的是诚实。

叶小棠白了他一眼,心里暗下决定,不管怎么样她都决定叫叶小棠这个名字了。可是当她爸妈去给她申请身份证的时候,不管她如何死乞白赖地嚎哭,爸妈依然给她申请的是叶春风,还说,那是她爷爷临终前给她取的名字,要尊重老人的遗愿。

叶小棠想,为什么她的名字要她从出生就没见过的爷爷来决定,可是却也毫无办法。她跟栾春风说,不管怎么样,反正他不准叫她叶春风,她也总是自诩叶小棠。

叶小棠不喜欢栾春风,不仅仅是因为他总是拆穿她的假名字,更多的是他们从小到大都神奇地分在同一班,连大四开始的实习,他也出现在她上班公司的同一个部门里。

每当部门主管叫“春风春风”的时候,他们俩总是齐齐起身,主管一愣说了一句“我叫的是那个斑马”。那天,叶小棠穿了一身时下最流行的黑白条纹及脚长裙,栾春风上下打量她一眼,噗嗤笑出声来。

下班回学校的时候,栾春风没叫她叶春风,也没叫她叶小棠,而是朝她喊:斑马斑马。尽管叶小棠再也没穿过那条裙子,但斑马依然成了她的专属绰号。

到学校时,食堂只剩下一家捞面馆还开着,他俩只能一起吃面。叶小棠看着对面大口吃面的栾春风,越想越生气,她突然挑起眉贼兮兮地问道:“栾春风,我说你该不是喜欢我吧,不然你干嘛做什么都跟着我。”

叶小棠的话音还没落,栾春风就一口面条喷出来,他赶紧喝了一大口白开水,可脸却还是被呛得通红。他正打算开口的时候,叶小棠又自顾自地否定了自己的问题,她漫不经心地说,“你怎么可能喜欢我呢?你现在可是全班女生的男神。”

叶小棠说完看着栾春风,不知道为什么,以前那个土得掉渣的傻小子,在这几年突然蜕变成了帅气的少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出她半个头,腿也长得快赶上李敏镐,一张原本黑瘦的脸,现在却可以媲美广告模特了。

而她呢?还是个子小小的,瘦得像根竹竿,好像时光只在美少女身上起变化。

从很小的时候,他就认识她了,他们都叫春风,幼儿园老师为了区分他们俩,分别叫他们大春风,小春风。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在潜意识里认为他这个大春风,是要保护这个小春风的。可是,叶小棠天性好强,从不肯接受他的照顾,那他只得用破坏的方式来靠近她,只希望保护她不受一丁点儿的伤害。

周末,学校组织学生做义工看望失独老人,叶小棠不知道为什么栾春风会跟她分在一组,但是她对他总是突然出现已经习惯了。

叶小棠跟栾春风被分去郊区看望一对失独老夫妇,栾春风特地带了一把吉他,一脸自豪地说要给老人唱歌。

叶小棠瞥了他一眼,不屑地说:“老人家最怕吵了,你真是不懂事。”

栾春风只笑笑不说话,等去了老夫妇家里之后,他们带去了义工们送的小礼物,但老夫妇两人却盯上了栾春风手里的吉他,双双红了眼眶。叶小棠那时候才知道,原来栾春风早就查过了失独老人的资料,知道他们唯一的儿子生前是一位吉他老师,所以他才会抱着吉他来。

叶小棠看着坐在院子里的栾春风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身后是一树正盛开的蔷薇,阳光从花叶间洒落在他身上,美好得像一幅画。

而他面前的老人,互相紧握着双手,嘴角蔓延出清浅幸福的微笑。叶小棠有生以来第一次明白,原来栾春风不犯二的时候,还真是帅得发光。

自从叶小棠夸他唱歌好听后,栾春风就成了一个自动播放机,一有空就在叶小棠耳边吹拉弹唱。她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班上的女生却都像着了魔一样围着栾春风转悠,叶小棠不知道哪里来的醋意,往栾春风面前一横,说道:“以后栾春风只给我唱歌!”

说完这话叶小棠就后悔了,女生们一愣纷纷漫天口水骂过来,她身后的栾春风却笑了,笑得脸都快抽筋了,心里也暖暖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叶小棠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害怕见到栾春风了,因为一见到他就会莫名地心跳加速。他们认识二十多年来,她第一次有这种感受。

但是栾春风还是像以前一样缠着她,当宋冬野那首《斑马斑马》火遍全国的时候,栾春风在下班的路上拦着叶小棠非要唱给她听。

斑马斑马

你不要睡着啦

我看看你受伤的尾巴

想去触碰你伤口的疤

想掀起你的头发

……

栾春风不仅给叶小棠唱了这首歌,还把自己唱的版本刻成光盘,签上自己的大名塞进她的包里,说要让她好好保存,说不定他火遍全球,她可以拿去拍卖大赚一笔。

叶小棠当时只顾着吐槽,完全没注意到栾春风笑容背后的一丝苦涩,她把光盘放在自己家的床头柜里,再也没打开看过。

时间一晃到了大四下学期,叶小棠因为要准备答辩和毕业论文结束了公司的实习,栾春风却突然说要去北京了,等答辩的时候再回来。

他背着一把吉他和双肩包在叶小棠寝室下面跟她告别,叶小棠手里正捧着答辩的资料,准备跑下楼,他却咧嘴笑着冲她喊道:“斑马你别下来了!我知道你最不喜欢爬楼梯了!”

叶小棠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从心底里涌出一股伤心难过,瞬间红了眼眶,她更不知道从小就缠着她的人,为什么突然就要离开了。

叶小棠最后还是干哑着嗓子说了一声再见,栾春风走得很慢,但最终还是在校门拐角处消失了。

突如其来的分别,让叶小棠有些措手不及,她呆呆地坐在寝室里,不知不觉想起她跟栾春风过往中的细枝末节。大概每个人都有身在其中不明所以的时候,但一旦回想起来,曾经不确定的事情突然就变得明朗了。

就像叶小棠发现,其实她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喜欢上了栾春风。

叶小棠一直等到答辩也没等到栾春风,然后跟爸妈出去旅游。栾春风正好在她走的那天回来,赶上最后一场答辩,然后又回了北京。

后来叶小棠选择了之前实习的那家公司上班,不仅因为熟悉,还因为这里有她跟栾春风的回忆。她不是没想过去北京找栾春风,但是她不确定他是否跟她一样喜欢对方。

夏天很快过去,秋风席卷整座城市,栾春风已经离开这个城市、离开叶小棠大半年了。叶小棠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快到让她有些害怕,害怕万一她还没攒够勇气跟栾春风表白,她就老了,害怕栾春风在这快速流逝的时间里有了喜欢的姑娘。

冬天的时候,叶小棠翻出栾春风送她的那盘光碟,习惯了每天听一听。

她想栾春风一定不喜欢她吧,如果喜欢一定不舍得离开她。

周末,叶小棠在阳台上晒太阳,老妈拿着鸡毛掸子给她打扫房间。就在叶小棠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妈突然拿着那盘光碟跑出来。

“春风你快看,难怪大春风妈妈整天说她儿子笨,你看他连自己名字都能写错。”

叶小棠抬起脸看着光盘上的签名,栾春风被写成恋春风,她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才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果然是傻子,竟然写错。” 叶小棠轻轻地笑了。

她终于确定,原来栾春风也一直喜欢着她。现在,她终于确定了他对自己的心意,但他却已远走他乡。

其实,叶小棠知道栾春风为什么要去北京,她想起有一天他们从郊区失独老人那里回来,路上栾春风突然问她以后想嫁给什么样的男生。当时,叶小棠望着一盏盏路灯说:“我妈说至少得事业有成吧,不然我这么懒的人肯定会饿死。”

叶小棠想一定是因为这句话,他才选择离开她身边,独自去遥远而陌生的北京。

叶小棠订了最近一班去北京的机票,她不想再浪费这样美好的年华,也不想再夜夜无眠的时候,想栾春风想到在被窝里泪流满面。

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她就用镜子看无数次自己的发型,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去见认识了小半辈子的栾春风竟会紧张得手足无措。

栾春风在后海的一家清吧驻唱,叶小棠是从他微博上显示的地理位置找到他的,她拖着行李箱出现的时候,他正被一群花痴围着拍照,而栾春风抱着吉他坐在微光的舞台上,帅得发光的脸正深情地唱着:

斑马斑马

你不要睡着啦

我看看你受伤的尾巴

想去触碰你伤口的疤

想掀起你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