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民币论文

人民币论文

时间:2022-12-03 22:0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民币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民币论文

第1篇

2005年,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施一篮子货币进行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制度,这是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此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加大,并呈现明显升值趋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本文从实际有效汇率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原因,通过实证方法加以验证,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分析

我们运用贸易特化系数(TSC,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这一指标来衡量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本文中的对外贸易结构指的是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即各类进出口商品占全部贸易额的比例。贸易特化系数是一国某种/类贸易产品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TSC=(XM)/(X+M),-11。

一般说来,当TSC指标值越接近一1时,表明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越低,当TSC指标值越接近1时,则表明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越高,当TSC指标值接近零时,贸易产品的竞争优势则比较均衡。如果一个地区的高级贸易部门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上升趋势,而低级贸易部门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下降趋势,那么可以认为该地区贸易结构呈优化趋势。

研究表明,我国贸易结构总体上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全部进出口商品的TSC从1996年的0.04上升到2008年的0.12,累计增加了0.08,特别是工业制品贸易特化系数大幅上升, TSC从1996年的0.06上升到2008年的0.27,累计增加了0.21,显示出工业制品竞争优势出现了较大的改观,对整体贸易结构贡献较大。同时,工业品自身的贸易结构也显着改善,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稳中有升,1996-2008年间TSC累计增加了0.13,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显着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强,1996-2008年间TSC累计增加了0.4,对我国贸易结构的改善贡献不断加大。

二、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分析

有效汇率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它的变动反映出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的变化。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是指,以一国对外贸易伙伴国与该国的贸易额在该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权数,将各贸易伙伴国的名义汇率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是指名义有效汇率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所得的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表明汇率升值,汇率变动对一国产品的对外价格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则表示汇率贬值,汇率变动对一国产品的对外价格竞争力产生有利影响。本文所使用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月度有效汇率指数,并通过几何平均加权法计算年度指数。研究表明,我国人民币有效汇率呈上升态势,而且波动幅度较大,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走势基本相似,特别是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明显,升值幅度不断加大,2008年比2005年升值了22.56%,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倾向日益显着,汇率波动和走势更多地体现各种市场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对1996-2008年间贸易特化系数和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其中REER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并经过计算),TSC1、TSC2和 TSC3分别代表初级产品贸易特化系数、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特化系数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特化系数。结果表明,REER、TSC1、TSC2和TSC3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进一步检验。

第2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民币汇率政策。现在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两个层面,即汇率的机制和汇率的水平。此二者性质有所不同,但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所谓人民币汇率问题,首先是汇率机制的问题,其次是名义汇率水平的问题。

有些人主张人民币应该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机制,但这种提法并不严谨。因为汇率的市场是国际外汇市场,中国目前不是可兑换的货币,也不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因此实际是无法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因此实际上需要从政府的意愿来决定汇率机制(exchangerateregime)问题。

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汇率机制。通常认为有九种汇率制度,1.自由浮动,2.管理浮动,3.目标区,4.一篮子钉住,5.爬行钉住,6.可调节钉住,7.真正固定钉住,8.联系汇率制,9.货币联盟。关于汇率机制的分析,其实并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证研究问题。迄今为止的实证研究,尚未给出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甚至认为,汇率机制无关紧要,即所谓“汇率机制的中性假设”。国际学术界关于哪一种汇率机制好的讨论并没有定论。国内的讨论中有一些观点认为浮动汇率机制要优于固定汇率,而且认为这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实际是不了解国际上多年的研究成果。香港数十年实行联系汇率制并不影响人们承认香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而欧盟内部实行货币联盟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理论界很多人认可的是“两极化”观点(即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所代表的浮动汇率机制,和联系汇率和货币联盟所代表的固定汇率机制),而不认同“中间汇率机制”(即上述第(3),(4),(5),(6)种汇率机制)。所有国家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实行过不同的汇率机制。因此国际上近年有研究认为,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融体制尚未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没有很好整合的国家,采用固定汇率会运行良好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增长率高而通胀率低,“真正”浮动汇率制更为适用。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比较适用中间的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机制的主要好处有两点;

1、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有利于贸易和投资。

2、提供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有信用的固定锚。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目前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固定汇率也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汇率政策,实际上即使对于一个相对长的时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机制也是利大干弊。而如果从刺激经济的政策角度来看,改变汇率机制会增加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不利于贸易和投资,也是不宜“退出”为好。

总理在2010年3月1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所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人民币汇率水平,他的回答十分清楚: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这个结论从学术上和政治上都是正确的,在当前国内国外的讨论中如此表态十分有力,比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要好的多。

这次表态还澄清了概念上的问题,即中美的双边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的多边有效汇率,和实际多边有效汇率(有效即指多边,因此有时也常省略)对于这些概念的混淆是目前有关讨论中的常见现象。人民币对于美元目前是钉住,但对于其他货币是浮动,因为美元对于这些货币的汇率是浮动。因此如果说在刺激经济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即在一定时期我们实行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也只对中美汇率可以成立,对于其他汇率是不成立的,对于实际多边有效汇率也是不成立的。

一些讨论是从多国的角度讨论了进出口和贸易顺差的情况,这样分析对于反驳那些只谈中美贸易,并认为只要中美贸易中,美国存在逆差就应该让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议论是合适的。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只从对于一个国家的贸易情况的评估就调整自己的汇率政策。实际上除了欧美市场外,中国还要面对其他的贸易市场。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只有中国的对美出口会挤压美国制造业的工人,实际上所有具有制造业能力,同时劳动成本低的国家的对美出口都对美国制造业的工人产生压力。所以汇率问题永远是一个多边的问题,而不是双边的问题。

但也要认识到,仅仅从贸易角度分析汇率问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不够全面的分析方法,容易留下口实。因为如果只谈贸易,一旦贸易的形势发生变化,现在有利的数据就可能不再有利。因此比较科学的分析是从国内国外两个均衡来分析人民币的估值问题,这样是比较全面的分析,能够更加有力的体现中国的利益。所谓外部均衡是指经常账户平衡(或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内部均衡是指物价稳定前提下的充分就业。如果从这样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人民币维持对于美元稳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也成为抗击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第3篇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在网上看到过不少帖子.反对的通常都会拿日本做例子,并将日本90年代的经济衰退归为日元升值。其中有个帖子比较经典,将升值带来的坏处分析了一下。

帖子说的貌似有点道理,但我看过之后总觉得又哪里不对。后来分析了一下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原帖将升值的坏处归为两点。

一、这种升值,可以促进美国的出口,限制中国的出口,抑制美国的贸易逆差,这不是主要的,这是个长期效果。最重要的是第二点,如果美国人拿他当初的100美圆换成的800人民币,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再把它换成美圆,呵呵,现在美国人手上有的,就不是100美圆了,而是200美圆。这个钱它拿回美国,是可以当200美圆买东西的,而不是只能买以前的100美圆东西。美圆从哪里来,记得我们以前辛辛苦苦用1:8换回来的1万亿美圆储备么!

但是道理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第一点,中国产品的低成本只是因为人民币不值钱吗,我看主要是资本家死命压低工人的工资.结果中国生产的大量产品就这么贱价卖给别人了,可是中国还有很多穷人却根本享受不了这些产品.好,我们出口产品赚来外汇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为这些产品找个出路吗,最后这些外汇还是用来买外国的产品阿.中国买的是什么,是飞机,计算机,软件,药品.这些东西可贵着呢.一亿人穿的裤子只能换一架波音飞机。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这种不公平的贸易呢,因为这些东西我们不能造。即便我们赚再多外汇,如果我们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用,可是现在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低到什么程度了,就是号称技术投入占营业额比例在中国排第一的华为,他的投入比例也远不及发达国家。

就是因为这种低汇率的人民币造成的廉价产品容易出口,所以现在那些企业都不愿意进行科技投入,他们满足于低汇率带来的出口便利,完全无视创新,技术,全靠帮别人作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赚钱。结果是GDP表面高了,但是工人的工资却没有涨,而且某些所谓专家们要维持这种低成本还反对涨,记得沃尔马因为被美国国内媒体曝光买中国血泪工厂的廉价产品而要求他的供应商提高工人待遇,却被专家们指责干涉中国内政。何其荒唐啊。人民币升值了,廉价产品卖不出去了,你就不会把这些产品卖给中国人啊。就不会投入科研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自己造人家不会的产品高价卖出去吗?

第二点,貌似有点道理,但实际呢?首先那些在升值前来中国投资100美圆的的确赚了100美圆,但是这100美圆来自谁呢?首先他手上有800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以后就值200美圆了。但是前提是人民币升值以后4人民币换1美元,那么所谓的升值就是有人愿意花1美元买4人民币,他想把钱套走也要有人拿美元来换他手上那800人民币。但是在中国,除了政府手里有1万亿美元,还有哪个中国人手里有美元。至少我是一美分都没有的。那么只要政府不傻到去换他手里的人民币,那就只有那些国际炒家会去换,那么这100美圆可能就来自另一个美国人,他认为1美元买4人民币划得来,总的来说不关中国人什么事,前提是政府不做傻事。而政府手里的1万亿美元貌似贬值了,但那钱本来就是用来买外国产品的,美元在美国可还是买一样的东西,和人民币无关。

再说日本经济衰退,那是因为日元升值吗?我们可以看下整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除了美国谁也没有怎么发展,经济发展都很慢。而日本之所以最慢时因为它经济的泡沫太多了,怎么可能日本地产的总价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所以泡沫一破,慢下来就自然了.

而美国经济怎么能取得90年代的辉煌呢,答案在硅谷,在西雅图.一硅谷为例,他的经济总量如果和国家比,可以排到11位,11位是什么概念,就是除了世界经济前十的国家的GDP,没有国家再能超过它.而硅谷有多大?别说和香港比了,就是比澳门也要小多了.可就是这么个小地方,它这得公司的市值比全中国的公司加起来还要多一倍.他靠得什么,美国人说是idea,说硅谷空气里都充满了idea.结果怎么样,一群优秀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古怪的idea就可以创业了,那么看下从70代末开始在这都有哪些现在很牛的公司发展起来了.

惠普,intel,AMD,网络巨人cisco,雅虎,google,sun,等等数不清的牛到没有哪家中国公司比得了得公司成立了,而且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以上还是仅算了IT领域的,生物,高分子化学等还不算.而且未来还不知道要诞生多少这样的公司.反观日本除了那些老牌的企业,还有什么新企业能有上叙公司牛吗.就是美国那些7,80年代被日本打败的老牌企业,在90年代就辉煌了??日元升值他们就又牛了吗?不是,微软90年代的市值比世界前三的汽车制造商市值加起来还多一倍.而cisco一度还超过微软.那些石油巨头当时的市值和这些牛企业比就更不值一提.当然最后高科技泡沫也破了,结果美国经济发展又慢下来了.硅谷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宽容和自由,只有你有才,无论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阶层你都可以发挥.而且不必为权威左右,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古怪的idea.你的idea都能被宽容的接受.而日本怎么样,全日本的青年就想着进三菱,索尼这种老牌企业,然后混工龄.日元升值,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时,日本人狂的不得了.他们全世界到处去采购,当日本人见到外国旅游的人都说,我们现在吃得牛排都是美国进口的最高档的.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但是美国政府的智囊兰德公司这样对美国政府说,他们要买就让他们买.广场不是还在美国吗,又搬不走.我们可以把卖的钱拿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结果日本人败了,美国人胜了.如果中国看不清胜败的本质,那可能也会和日本一样.

关键是,汇率是市场的汇率.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决定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是因为他手上有无穷多的人民币,只要你有美圆我都有人民币可以换给你.但是政府有美圆的话如果他觉得价值低了他可以不卖.也就是说有价无市,那些抄家不管怎么抄,没有美圆的货,那所谓的人民币升值其实只是帐面上的.就好比你控制了一家公司大部分的股票,就算这家公司的股价被抄到一毛钱,你不卖,那也就是一些害怕的散户亏了.那些抄家也买不了这家公司,因为无论升还是跌,你都稳控这家公司.

也就如索罗斯在香港为什么吃败仗,因为中国政府当时手里有几千亿美圆的外汇,索罗斯和其他抄家不是想抄低港币吗,想先高价空卖港币,等引起港币恐慌性抛售了在低价买进港币来平仓.我就不贬值,你有多少港币我就收多少,我有的是美圆,但是你有那么多港币吗?只要香港市民不乱出货,港币就不会跌.

中国政府作为大庄家,假如有人愿意花一美圆买四人民币,那中国政府就大量出货,反正有的是人民币.但是假如有人想四人民币买一美圆那就不出货,这样人民币也就升不了太多,而且假如抄家大量抛售人民币也会引起人民币贬值,所以即便现在政府向美国妥协,不干涉外汇市场估计人民币最后也升不了多少.但是肯定会升,而且初期会大升,因为汇率确实嫌低了.政府在1:8的时候就大量出货人民币,搞的人民币老是升不了值,所以美国才向中国施压.

人民币汇率的升降是一把又刃剑,操作的好,不管是升还是降,都是有利可图的!

主要是要搞清楚基本的含义,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量有关,并且需要按照经济发展来适当进行调整。那种认为汇率任由世界市场来决定的观点是有很大危险性的!

如果中国经济还是像开放前一样,即使按照当时官方的汇率有意义吗?当时黑市汇率不是更低吗?日本当初敢把汇率调高也是因为其经济总量较大,但是它并没有看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这是日本一贯的近视性造成的),并适当地控制。

第4篇

[关键词]参考一篮子货币;钉住单一美元;钉住一篮子货币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何我国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有何作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理论依据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自由资本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三难选择。①如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前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再选择这种政策组合已不合时宜。要想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20世纪90年生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危机说明,这种政策组合的危害决非货币政策无效这样一个温和的负面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在开放的资本账户下往往伴随着货币冲击和货币危机,从而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动荡,使经济时时处于不稳定的威胁之中,从长期来看,我国也不宜选择这种政策组合。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自由资本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应当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必然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另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也是大势所趋。据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

但从国际金融经验来看,汇率急剧变动和不稳定往往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完善。②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欠成熟和完善,人们对金融避险工具的认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还缺乏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可见,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不仅无助于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还将大大增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本。为此,我国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美元的相对稳定性,美元确实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各国货币标尺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美元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时欧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代表性国际货币。因此,我国政府根据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和美元地位的变化,放弃了钉住美元汇率制度,选择采用了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这可以削弱长期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影响,更好地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二、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从汇率形成机制来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不同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在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供求变化并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大于需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会下跌,人民银行就会买进美元卖出人民币,从而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反之,人民银行会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以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另外,在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化也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是由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美元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套算而得。如果美元对非美元货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会维持不变,而对非美元货币会升值;反之,如果美元对非美元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同样会维持不变,而对非美元货币会贬值。

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使人民币相对于几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保持不变的一种汇率制度。为更好地理解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内涵,我们假设人民币货币篮中只有美元和英镑两种货币,W$。为货币篮中美元的数量,W£为货币篮中英镑的数量,ER/$和ER/£分别表示人民币对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人民币与美元和英镑的加权平均汇率为ER,则:

ER=W$·ER/$+W£·ER/£

(1)

其中,ER是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的价格。所谓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指保持ER不变,即ER为常数E③。

从公式(1)可以看出,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不同,在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同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供求关系同样无关,但篮子中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引起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波动,而且会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例如,在上述以美元和英镑构成的虚拟货币篮中,由于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的价格钉住不变,因此,当美元对英镑升值时,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会升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会贬值;当美元对英镑贬值时,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会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会升值。可见,在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皆有。

与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在人

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受货币篮中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与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供求有关。例如,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下,当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时,人民币对美元应该贬值。但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考虑到外汇市场上存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人民银行可能不是根据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要求,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相反,人民银行可能不干预外汇市场或仅进行小幅度的干预,而听任人民币在市场供求作用下升值。“参考”意味着人民银行有了决定汇率水平的较大灵活性

三、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作用

(一)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影响的是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钉住单一美元汇率制度,尽管可以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但在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不变,因此,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波动完全由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吸收,从而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进而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较大不稳定。因此,在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稳定,不仅不能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反而可能会造成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更大不稳定。

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汇率制度,因为人民币对货币篮中任何一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变动,经过权数(小于1)化后传导给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的影响大大缩小了。例如,在上述以美元和英镑构成的虚拟货币篮中,如果美元在货币篮中的权重是50%,那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10%,只对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影响5%。此外,由于货币篮中各种货币的双边汇率的变动,向上的变动与向下的变动对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的影响可能会相互抵消,从而使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相对稳定。可见,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可以有效克服钉住单一美元的弊端,保持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与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由于允许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进而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会有适度波动。但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相比,正是由于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限定了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的浮动范围,从而使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幅会较小。由于实际有效汇率是名义有效汇率扣除物价因素后的有效汇率,因此,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亦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见,与人民币钉住单一美元?[率制度相比,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从而有助于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

(二)可以有效配置资源

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均衡价格是对供需双方最有利的价格。尽管单纯从供应方看价格愈高愈好,单纯从需求方看价格越低越好;但是从整个经济来看,一定是供需均衡的价格最好,因为它能最优配置资源。人民币汇率也是一种价格,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也是均衡汇率最佳。人民币汇率低估或高估(相对于均衡汇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般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相对于均衡汇率)会促进出口,但人民币汇率低估也会提高进口成本,从而不利于进口。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进口大量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低估尽管有助于出口,但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可能会扭曲价格机制,使人民币汇率丧失在资源配中的积极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另外,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会减少贸易伙伴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这不仅会抵消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积极效应,而且还会损害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从而可能会对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新的问题。

同样,人民币汇率高估对贸易双方国家也都是不利的。首先,人民币汇率高估会抑制出口。其次,人民币汇率高估尽管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促进进口,但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也会扭曲价格机制,从而降低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外汇资源的浪费。另外,如果我国出口产品是贸易伙伴国消费者欢迎的商品,那么人民币汇率高估也会损害贸易伙伴国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人民币汇率长期过度高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大幅下降,那么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出口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可见,人民币汇率是把双刃剑,人民币汇率低估或高估对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人民币均衡汇率也是一个双赢的汇率,对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实行钉住单一货币汇率制度,则本国货币政策将依附于钉住货币国的货币政策。当钉住货币国提高利率时,本国中央银行就必须提高利率,否则就会产生套利,资金就会外流,本币就会贬值,为维持钉住汇率制度央行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出外币,回购本币,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最终会导致本国利率上升;反之,当钉住货币国降低利率时,本国中央银行也必须降低利率,否则投机资金就会大量流入境内,冲击国内金融市场,本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增大,为维持钉住汇率制度央行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出本币,购买外币,这会增加货币供应量,最终会导致本国利率下降。同样,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我国继续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那么当美国调整货币政策时,我国货币政策也必须作出一致的调整,否则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将难以为继。

在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相比,在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即使我国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出现了偏离,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仍会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轻了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负担,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由于允许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从而使我国货币政策获得了较大的独立性。

(四)会增加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

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货币篮中各种货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它还要将市场供求作为另一重要依据,并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种缺乏明确汇率形成规则的汇率制度会增加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一些消极作用。1.不确定的汇率形成规则会损害企业的投资行为。汇率形成规则的不明确会导致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进出口价格随之不确定,这直接影响到利润的不确定,增加企业选择投资的难度。2.不确定的汇率形成规则和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升值幅度会增强市场预期,刺激投机资金流入。不确定的汇率形成规则,会增强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随意猜测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央行公告指出,新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状况仍是调节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那么目前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情况,必然会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刺激投机资金的流入,对国民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第5篇

一、人民币境外流通量的估计

1.人民币境外流通量估计基本思路。人民币境外流通量可以通过人民币供给总量减去人民币境内流通量得到。假设在某一时点后才产生人民币境外流通,那么该时点前的人民币供给总量与人民币境内货币需求量相等,将其与相关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则可得出人民币境内需求方程。如果能够检验出该方程具有长期稳定性,则可利用该方程估计这个时点后某时段人民币境内需求量,再用该时段实际人民币供给量减去相应人民币境内需求量,即两者的缺口值,则可得到该时段人民币境外需求量,这种方法称为缺口估计法。2.变量选取及货币需求方程建立。本文选择以1997年为时间切点,用1978-1996年的人民币境内货币需求量预测1997-2011年人民币境内货币需求量,再采用缺口估计法,大致估计出1997-2011年人民币境外流通量。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人民币境内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国内经济总量、利率、货币化程度和物价水平。本文选择四个解释变量衡量上述四个决定因素,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利率R、城镇人口数与总人口数比例UP,以及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参考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国货币化程度是从1978年开始,而截至于1992年。本文将用1978-1992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93-2011年将同1992年的数据。物价水平由各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衡量。对于人民币境内需求的衡量选择货币供应量M2做被解释变量。在数据处理上,为了对时间序列数据间消除异方差性以及得到平滑数据,对M2和GDP都取自然对数。最后得到的境内货币需求方程为:3.人民币境外流通量的估算。对四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观察各变量P值和R2值,之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多重共线性检验,分别引入变量,观察整体方程是否变优,最终将R和CPI剔除。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具体形式为:再对上述模型进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通过ADF协整检验,可用该模型进行估计。把1997年到2012年的两个解释变量数据带入模型中,可以得到对1997-2012年估计出的货币需求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做差,即可得到人民币境外流通估计量。

二、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建立.利用上述人民币境外估计量的结果,再加入上文提到的几个主要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影响因素,可以建立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模型。被解释变量由人民币境外流通量MF衡量,解释变量中贸易总量由进出口总额T衡量;异质化商品比例用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比例T21=T2/T1衡量,其中T2表示工业制成品数量、T1表示初级产品数量;汇率波动风险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E衡量;通货膨胀率由以1978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IR表示;市场份额由历年中国出口总额与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MS表示;而上文没有提到的国内经济实力也是影响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其涉猎其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由此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模型形式如下:2.实证分析.2.1方程的建立.本文运用Eviews7操作向后筛选法,即将解释变量不断被剔出回归方程的变量筛选方法,依次剔出最不显著的变量,直到再也没有可剔除的变量为止。通过检验,从结果可以得出,经过变量筛选得到的最优方程包括GDP、T、E和IR。从结果中初步判断GDP与人民币境外流通量是正相关关系;贸易总量与被解释变量是负相关关系,这与经济意义相悖,所以将T剔除;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与被解释变量是负相关关系;最后通胀率与人民币境外流通量是负相关关系。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方程为:2.2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分析.各变量不是平稳序列,但是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存在协整关系,即方程体系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建立内生变量为MF、GDP、IR和E,外生变量为C的VAR模型,确定最大滞后阶数为3。在滞后3阶下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三期中,GDP和IR是MF的格兰杰原因,而E不是MF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强影响,低通货膨胀率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样有较强影响,但是汇率的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不强。同时,几个变量间也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GDP是IR的格兰杰原因,E是GDP的格兰杰原因,IR也是E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在滞后3阶对通货膨胀率有较大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多的影响,而通货膨胀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有较大影响。三者呈现循环解释关系,也就是说三个变量关系十分密切。

三、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外贸的微观基础仍然有提高空间,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知,在出口方面使用人民币计价的可能性较大,接下来需要突破的是推进进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进口商可以通过延期付款、保值条款、外汇衍生品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推进进口贸易以人民币计价。总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从经济实力、国家通胀率、汇率、贸易规模与结构优化等角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

作者:穆文燕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第6篇

自2005年7月23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目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对外贸易方面(如卢向前、戴国强,2005;李海菠,2003),而很少涉及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的分析。

国外有关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一致的结论。Kohlhagen(1977)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英国,1967;法国,1969;德国,1961,1969)的汇率贬值或升值都对美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有着系统的影响,尽管存在着资本管制。Cushman(1985)则区分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两个概念,并通过经验实证的方式对美国和五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年度直接投资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实际汇率的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Froot和Stein(1991)进一步将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一因素引入模型之中,研究发现美国1970-1980年涌入的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应归功于同一时期疲软的美元汇率。Sercu和Vanhulle(1992)通过汇率对出口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分析,得出汇率波动性的增加对出口企业的价值有着正向影响效应,也使得出口策略较直接投资更有吸引力,即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逆向影响效应。Aizenman和Joshua(1993)区分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对经济的冲击,得出了在名义变量冲击之下,汇率的波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存在正向关系的结论。Goldberg和Kolstad(1995)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汇率贬值对外商直接投资没有任何大的或显著的影响;但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却具有正向影响效应。Dewen-ter(1995)放弃了过去的经验分析(如Froot,Stein,1991),直接以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水平作为研究变量,而代替以外商投资与国内投资的比值作为实证检验的变量,并基于美国1975-1989年的数据得出:汇率水平与外商投资的相对水平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专家伊藤隆敏等人对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实体(不含中国)的研究表明:若某一经济实体货币贬值10%以后保持经济稳定,则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增加量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25%,反之亦然。

根据上面的分析,国外针对汇率升、贬值及其波动幅度与外商直接投资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可谓众说纷纭,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有的认为汇率贬值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的认为汇率波动的激烈程度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但究竟是“正向还是负向”影响,又有着不同的答案;还有的认为,不论是汇率的贬值,还是汇率的大幅波动都对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国内针对人民币汇率专题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汇率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上,而涉及汇率与资本流动项目关系的研究尚显匮乏。即使涉及,所得的结论大多一致,即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有利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陈华和李波(2000)得出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一般要在贬值后1-2年内才明显地表现出来。孙雷和杨舜贤(2005)认为,如果人民币在可控的范围内升值(即所谓有管理的浮动),对FDI在不同的产业分布方面可能会产生如下影响:那些针对国内市场的、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的FDI将可能增长;已往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外来工业资本,将可能下降;FDI形成的收益继续留在中国将呈上升趋势;对服务业,特别是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将可能有正面影响。张谊浩(2003)运用我国1978年至200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指出长期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更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陈浪南、王瑞馄和林海蒂(1999)对中、美、日三国汇率变动与FDI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的升值会引起流入我国的FDI减少。国内上述研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实证检验的验证,多数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解释。(2)选取的样本数据多为年度数据,造成样本点过少,在统计上缺乏可信度,影响实证结果。(3)人民币汇率往往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代替,但当时这一汇率是固定不变的,忽视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4)缺少单位根检验,使得一些非平稳数据直接被用来回归,这会产生伪回归的结果,影响结论的可信度。

基于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内一致得出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结论并不具有完全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本文运用1995-2004年的季度数据,以保证样本数据达到统计上的要求,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以避免伪回归的结果,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说明

本文样本区间为1995-2004年共10年40个季度数据。其中,REER的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IMF测算并定期公布其成员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IMF对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的定义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经本国与所选择国家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它是本国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与所选择国家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加权几何平均的比率与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乘积。计算公式如下:

之所以采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一是由于名义汇率的变动并不一定引起实际汇率的同方向变动,而实际汇率变动才是引起经济变量的主要原因。这样,一般的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基本稳定的名义变量,使得其汇率作用难以显现。二是均衡汇率是一种政策目标的真实有效汇率,它只能采取估算的形式得到,数据较难获得,且获得的途径不一样,数据也是不一致的。相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数据来源(IMF)更为可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采用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加权实际汇率更能综合反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FDI和GDP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经济统计快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并做了一定的调整而得到季度数据。由于中国FDI和GDP季度数据具有很强的季节规律性,因此需对其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因素影响。季节调整使用的方法为移动平均调整法。用FDI/GDP来替代FDI这一变量的原因在于:消除或减轻FDI变量的趋势因素,因为FDI和GDP大致有着协同的趋势方向,二者的比率可以平缓趋势项,把握总体规律。

Vt表示t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水平。为了反映汇率波动的聚类性,沿用了Abdur(1993)所采用的计算汇率波动水平的方法,即实际汇率变动率的移动样本标准差的方法:

其中,为保证汇率波动的聚类性同时又能得到足够多的数据,初步将m定为8(Abdur,1993)。这种估计方法更有利于表明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水平的总体移动。

对于FDI/GDP和Vt数据分别乘以100,以表示它们变动的百分比。

(二)数据分析

传统的回归分析技术往往假定所使用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即要求该序列是常均值、同方差和任意相同滞后阶具有相同自协方差。然而现实经济中的许多变量序列是不平稳的,根据Granger和Newbold(1974)的分析,对非平稳的随机变量进行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结果。为了避免回归的失效,Engle—Granger(1987)提出一种处理非平稳序列的方法——协整检验,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阶的时间序列向量分别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某种线形组合却是平稳的,则这两个(或两个以上)序列向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稳定关系)。由于只有具有同一单位根的两个变量之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本文将首先对所取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再进行协整检验,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1.单位根检验

通常利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方法检验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ADF检验基于以下方程:

滞后期k值的选取将依据AIC和SBIC信息量最小化这一原则进行,同时考虑残差的非自相关性。

结果表明:中国的REER、Vt和FDI/GDP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0%(或5%)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临界值的绝对值,即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这些序列是非平稳的,存在单位根。因此,不能继续进行协整检验,否则会产生伪回归的情况。而经过一阶差分之后,这些序列所得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或5%)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临界值的绝对值,表明这些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即它们是I(1)数列。因此可以继续对这些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检验I(1)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的一般方法是E—G两步法,即首先用最小二乘法对向量进行协整回归,然后再对协整回归所得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由E—G两步法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具有超一致性和强有效性。由于中国的REER、Vt和FDI/GDP都是I(1)数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所以直接进行第二步: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

首先,分别检验REER对FDI/GDP以及Vt对FDI/GDP的协整关系。分别对REER和FDI/GDP以及Vt和FDI/GDP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残差的回归序列,设为resid1和resid2,进行单位根检验,所得的ADF检验(滞后期的选取将依据AIC和SC信息量最小化这一原则进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REER对FDI/GDP线性回归的残差序列的ADF统计值,比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5%的Engle-Yoo临界值要大,表明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因而,REER与FDI/GDP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说明了中国汇率水平的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无长期的影响关系。而Vt对FDI/GDP线性回归的残差序列的ADF统计值,比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5%的Engle-Yoo临界值还要大,则说明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Vt与FDI/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中国汇率的波动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不存在长期的影响关系。

既然REER与FDI/GDP之间、Vt与FDI/GDP之间都不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再对REER、Vt和FDI/GDP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由于汇率波动的激烈程度Vt是通过REER计算得来的,因此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先检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的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Vt和REER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三者协整关系分析。

对REER、Vt和FDI/GDP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残差的回归序列,设为resid3,对其做单位根ADF检验(滞后期的选取将依据AIC和SC信息量最小化这一原则进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REER、Vt与FDI/GDP线性回归的残差序列的ADF统计值,比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5%的Engle-Yoo临界值要大,表明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因而,REER、Vt和FDI/GDP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升贬值和汇率的波动幅度之间并没有一个稳定的长期关系。

三、结论

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包括水平变动和波动剧烈程度)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存在长期影响关系,而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也无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三者之间也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更多的是投资性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看重的是潜在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投资获利前景),而非投机性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更多的是取决于汇率波动下所带来的收益的变化)。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更多的是得益于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对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肯定。强劲的经济增长趋势、良好的投资环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等,都带动着外商直接投资在不断增长。即使有些外商直接投资是亏损的,但从占领中国市场先机目标出发,也不会影响其对中国的投资。因此,中国政府并未涉嫌操纵人民币汇率水平来获得不公正利益,更没有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强烈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得益于整体经济形势,而非人民币汇率的低估。

另外,从外商直接投资的类型来看,主要是一些制造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都是两头在外企业,即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靠国外进口的,而生产出的成品也主要是出口的,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在降低了出口收入的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显著地减少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我国大额的外商直接投资并非汇率的低估而产生的。

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我国汇率改革的方向,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选择更为重要。当然,由于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独特性,上述的分析结果可能由于某些制约因素而不是十分的完美,但得到的关于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这也为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StevenW.Kohlhagen,1977,ExchangeRateChanges,Profitability,andDirectForeignInvestment,SouthernEconomicJournal,44:376-383.

[2]KennethA.froot,andJerenyC.Stein,1991,ExchangeRates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ImperfectCapitalMarketsApproach,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06:1191-1217.

[3]DavidO.Cushman,1985,RealExchangeRateRisk,Expectations,andtheLevelofDirectInvestment,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67:297-308.

[4]LindaS.Goldberg,andCharlesD.Kolstad,1995,ForeignDirectIn-vestment,ExchangeRateVariabilityandDemandUncertainty,Inter-nationalEconomicsReview,36:855-873.

[5]PietSercu,CynthiaVanhulle,1992,ExchangeRateVolatility,Inter-nationalTrade,andtheValueofExportingFirms,JournalofBank-ing&Finance,16:155-182.

[6]Aizenman,Joshua,1993,ExchangeRateFlexibility,Volatility,andthePatternsofDomestic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NBERWorkingPaper,No.W3953.

[7]AbdurR.Chowdhury,1993,DoesExchangeRateVolatilityDepressTradeFlows?芽EvidencefromError-CorrectionModels,75:700-706.

[8]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9]李海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基于1973-200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7).

[10]张谊浩.现行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J].财经科学,2003,(6).

[11]陈华,李波.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渝州大学学报,2000,(3).

第7篇

典型的国内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其中效用函数由下面的(1)式和(2)式所定义,其中的消费指数由(3)式给出。假设本国人口为n,外国人口为1-n,其中0<n<1,以及分别是对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消费指数,分别由(4)式和(5)式所代表。在同一国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假设λ>1。在国外产品和国内产品组合之间的替代性为1。实际货币MP进入到效用函数中,因为货币的存在减少了交易成本。本国的物价指数为P=PnHP1-nF,其中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组合的物价指数分别由(6)式和(7)式所给出,最优的跨期消费选择意味着典型个人对国内个别产品以及对国外个别产品的需求,分别如(8)式和(9)式所表达。由消费指数可以得到对本国产品组合的消费指数以及对外国产品组合的消费指数分别满足(10)式和(11)式。假设两国居民可以对实质证券进行无风险交易,并定义rt为实际利率,则本国居民的预算约束可见(12)式。其中,Bt+1代表t期末持有的实际债券,Tt代表来自政府的货币转移。假设政府通过直接转移来调整货币供给,那么政府的预算约束就是(13)式,而且Yt(z)代表产品在两国销售而得以本币计值的名义收入。假设每个人都有特殊技术,能够生产特殊的产品,这些厂商之间是垄断竞争关系,本国的生产函数为(14)式,外国的各个指标用*表示,两国的效用函数相同,两国的生产函数略有不同,假设外国的生产函数为(15)式。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厂商销往海外的产品用何种货币结算,他们有各自的偏好。目前,关于国际贸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厂商在选择贸易品的计价货币时,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市场销售收入,还包括汇率风险、结算成本。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厂商自然会首先本币计价和结算,然而,当产品的差异程度并不高、厂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厂商往往被动地接受以销售地货币计价和结算的事实。另外,当一国货币的价值稳定并且存在着较为活跃的自由的多品种海外流通市场和投资市场时,那么该货币被接受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厂商对国外销售的产品的货币结算策略选择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国外产品用本国货币结算,此时,外国消费者所面临的价格是厂商的本币价格经汇率折算以后的外币价格。第二种是国外产品用外国货币结算,此时本国厂商在计算损益时需要把消费者所面临的外币价格经汇率折算为本币。第三种是国外产品用第三方货币结算,本国厂商在计算损益时需要把消费者所面临的第三方货币价格折算成本币。为方便起见,我们用我国和外国分别代表两国,这样两种货币就是人民币和外国货币,我们可以分析表1中所给出的几种结算货币组合。其中最后一种情况为固定汇率情况,其余四种情况都假设为浮动汇率。在固定汇率下,由于汇率始终保持一致,因此不论是哪国货币其结算效果是相同的。

二、厂商的定价计算

(一)情况

1下的定价此时在最优策略下,本国厂商对产品的定价由(16)式给出,外国消费者所面临的该产品的价格需要经过(17)式的汇率折算。外国厂商对产品的定价由(18)式给出,同样,本国消费者所面临的该产品的定价需要经过(19)式的汇率折算。

(二)情况

2下的定价本国厂商对本国销售的产品的定价依然是(16)式,但是对于在外国销售的产品定价却为(20)式。外国厂商在本国销售的产品定价的依然是(18)式,但是本国消费者所面临的该产品的价格却是(21)式。(三)情况3下的定价本国厂商对产品的本币定价是(22)式,外国消费者所面临的该产品的价格需要经过(17)式的汇率折算。外国厂商在其本国的定价依然是(18)式,但是对于本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所面临的该产品的价格却是(21)式。

三、货币政策的选择

(一)稳定消费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本国消费和外国消费的稳定性,见表3。此外我们也可以计算出每种情况下本国消费和外国消费受两国货币供给影响的程度,见表4。从外国货币冲击对本国消费的稳定性影响看,我们很容易比较出不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一,相对于固定汇率而言,浮动汇率是本国更优的选择。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外国货币转换为本国消费冲击是最大的,为1ρ2σ2m*,而在浮动汇率下,本国消费冲击最大的是情况1和情况4,即在生产地定价以及贸易结算用外国货币的情况,对消费的影响为1-nρσ2m。第二,如果本国货币成为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外国货币供给并不能影响本国消费。此时的效果就如同情况2,即本国消费者在价格主导权的竞争中胜过了外国厂商。第三,相反,如果在对结算货币的竞争中本国货币输给了外国货币,那么,本国消费者不得不承受外国货币供给对本国消费的影响,其效果就相当于情况2,即在价格主导权的竞争中本国的消费者输给了外国的厂商。

(二)稳定物价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从该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物价和两国货币供给的协方差关系,如表5。从对表5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对于物价稳定性固定汇率更优的结论。依据我们对生产商的定价假设而言,定价都是根据期望来定价,因此该价格是稳定的,故就整体消费者所面对的价格而言,引起价格变动的是汇率,此时若能降低汇率波动,就能成功地减少物价的波动。同时我们也的确发现,当我国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了结算货币资格,对消费者而言是个利好因素,因为此时物价就不再受外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相反,如果我国的货币在贸易结算货币的角逐中失去了优势,那么本国的消费者就不得不承受因外国货币供给引发的物价波动。

(三)两国消费水平比较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国消费者水平的差异分析,见表6。外国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会影响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当外国货币当局追求扩大自己国家的消费时,此时外国货币供给方差会相对较大。在情况2和情况4下,如果产品的替代弹性大于2,那么外国货币当局的积极行动无疑不利于本国。策的独立性。

四、结论

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

一、引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比1的心理价位;2008年4月10日,兑美元官方开市价(中间价)终于首次突破七算,正式迈入“6”时代,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也突破了1比1的心理价位,近期更是出现100港币兑89.788人民币的高位。人民币的升值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也分析其原因,根据其影响制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的。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有利影响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进而影响到一国的贸易收支。人民币升值前,虽然我国贸易发展迅速,并处于贸易顺差,但由于我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始终处于世界贸易的价值链低端,这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促使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从而使我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消化部分产能过剩,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等作用。

1.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本币表示的我国资产价格上升,进口成本下降引起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吸引更多国外投资。由于人民购买力增加,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且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是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容易导致企业低价恶性竞争,受到国际形势波动影响等。目前中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约40%,其中出口初级产品占总量的12.5%,工业制成品占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不到10%。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技术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企业的非价格竞争优势。发展深加工贸易,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竞争力。鼓励我国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以较低成本获得外国当地资源,可以绕开进口国的某些贸易壁垒,继续扩大我国的出口。

3.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矛盾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连年保持着贸易顺差,也使我国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2010年3月4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初步裁定,向进口自中国的镁碳砖征收132.74%至349%的反倾销税,并计划于7月份进行最终裁定。而仅在两天前,美国商务部还宣布了另两起初裁决定,对中国产的铜版纸征收4%~13%的反补贴关税,镁磷酸盐征收109%的关税。显然,在全球经济在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的刺激下,度过金融危机的恐慌阶段而进入“后危机时代”以后,美国却针对中国举起了贸易摩擦的大旗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矛盾,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4.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福利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境旅游等变得相对便宜,这些都会直接增加国民的消费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会提升中国人的劳动价值,进而全面地提高人的价值。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商品以及原材料的进口成本,这将吸引很多外资来中国设厂,提高中国GDP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在经济萧条的当下,无疑给中国国民带来了很多福利。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相应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如流动性过剩,资源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矛盾激化等。这些都迫使中国调整汇率,制定更合理的财政制度来缓和外界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这表现在,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中国与该国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这主要发生在美国和香港方面。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要维持一定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

2.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国外产品的进口,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价格会降低,国内消费者可以同样的货币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样,外国商品大量涌进国内,对国内同类企业造成冲击,出口加工企业将面临亏损或减产,会导致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也因此面临失业危机。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升值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无裨益。

3.对于我国出口行业和传统优势行业造成严重冲击

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的负面影响是根本性的,纺织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出口商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20%左右,仅次于欧盟十五国,居世界第二位。与其他国家比,我国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方面拥有价格方面的优势,出口价格对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人民币升值对技术含量低的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也影响较严重。

四、我国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管制减缓人民币升值

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是降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大型中资跨国公司的全球资金调拨以及银行持有更多的海外资产等应逐步放宽,扩大国内企业和居民用汇的权力等。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对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准备金要求,从而降低银行支付给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利率,鼓励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放宽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务管制。此外,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二)控制、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幅之快,数量之大,引起了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关注。: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面对美元的大幅贬值,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人民币的外汇占款也相应增加。由于中央银行是外汇的主要购买者,不得不被动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这样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另外,外汇储备占有大量资源,不能用于国内投资和消费。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应将外汇储备投入到生产中去。大力支持“走出去”战略。

(三)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

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8.9%上升到2008年的59.8%。由于国内内需不足,对外贸易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不稳定预期下,进出口的任何变动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都是相当大的。入世以后,面对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对外贸易依然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我国经济增长应转向内需为主。我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国内区域分工。还要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产品的建设。

(四)调整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出口依存度高,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同时也要注意技术引进和产品研发,注重质量,创品牌效应,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减少高科技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企业要想超过或战胜技术领先者,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从微观基础上讲,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中国企业的全球技术创新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竞争力、技术垄断竞争力和技术利用竞争力,惟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实现技术创新力与市场控制力的统一,才能确保中国的市场安全和技术安全,即国家经济安全。企业要把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

五、结论

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还是一把双刃,它对对外贸易的发展着实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人民币适度的升值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既有短期抑制出口快速增长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口行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快速发展。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鼓足干劲,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就会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孙曦宇.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对短期资本和国际收支的影响—《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

第9篇

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可能扩大。中国目前仍比较稚嫩的贸易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专家认为,给出明确的升值预期是提高企业避险能力的第一步。另外更多、更灵活的避险工具,以及银行提供的业务也应该尽快完善。

经验决定避险能力

汇改以来,我国贸易顺差仍在迅速扩大,去年达到1775亿美元,表面看出口受到的冲击不明显。但是具体到企业层面来看,升值对其经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调查证明,大部分企业的避险能力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磨砺。

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的三家进出口企业,采访显示,对于出口国家、地区不同的企业,以及贸易经验不同的企业,抗汇率风险的能力相差比较大。

第一家是对日本出口的小型纺织企业,汇改以来人民币兑日元虽然总体升值,但期间日元波动较大,企业主表示去年汇率对经营带来困扰,但损失总体不大。

另一家小型企业主要对南非出口小商品,以美元计价,业主表示经常为汇兑损失头痛,“有时一个月的时间十几万就没了,”他说,“拿着批发商付的货款想等一等再换,谁知美元越等越‘贱’。还有一位做外贸的朋友听说欧元升值,特地去把货款换成欧元,结果损失更多。”

第三家是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企业主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当时一笔对日欠款十年内翻了几番,“越还窟窿越大”,企业蒙受巨额损失。有了这次教训,企业比较注重汇率风险的问题,设专人负责。“大企业也有能力应付一定的汇率损失”。

这一采访结果也基本上与央行去年做的一次调查吻合,据央行去年对5000家企业的景气问卷调查,总的来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有限,另外以日元计值的出口企业适应能力明显强于以美元计值的企业。兴业银行分析师鲁政委认为除了日元贬值较美元慢的因素,这种现象还与日元波动幅度一直较大有关系。就像上述的建材企业那样,这些企业已经适应了这种汇率波动,“企业在汇率波动中逐渐积累经验”。

实际上,汇率波动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实体企业中,有些中小银行、一部分基金公司也反映去年遇到汇率风险的问题。还有企业表示,银行的远期外汇、代客外汇风险管理等业务费率太高,基本不能弥补汇率损失。从远期外汇业务设立以来,成交量一直很小。

贸易条件在恶化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去年下半年进口价格增长较快,涨幅高于出口价格涨幅。1-4季度,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6%、9.1%和6.3%,平均为4.8%;出口价格分别同比上涨0.8%、2.6%、4.7%和3.5%,季度平均为2.9%。而同期人民币升值幅度3.3%,再考虑到劳动成本上升、通胀水平上升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的平均收益应该是下降的,我国的贸易条件实际上正在恶化。

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4.78%。今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有加快趋势,前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0.898%,是去年同期的2.5倍。年初至今,人民币连破7.80-7.74七个整数关。分析师对一季度的升值幅度预期已经抬升到1%。

美元的贬值是人民币加快升值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从美元停止加息以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就显著加快。为了避免人民币跟随美元一同贬值,从而继续扩大对华贸易逆差,美国一向不遗余力地推动人民币升值。

在G7会议、保尔森访华等事件中,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扩大。近日商务部部长答记者问时也提到,去年全球反倾销总数量中,中国企业遇到37%,这对中国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仅欧美去年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就影响到8500多家企业,50多万职工的就业。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多少还是影响到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而从周小川行长等在两会上的表态看,只要市场用足目前汇率每天0.3%的波幅,央行就可能会继续放宽波幅。这意味着,在目前汇率波幅加大的情况下,不排除今年央行就放宽汇率波幅的可能。在目前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这一措施将促使人民币更快地升值。

抓紧帮助企业避险

在中国汇改之前,蒙代尔、麦金农等经济学家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在原有汇率体制下,企业不必考虑汇率风险。借鉴日本的教训,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企业工人工资迅速下降。当然,中国汇率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充分考虑民族企业的生存问题,和从事贸易及相关行业、占比至少30%的人口就业问题。

中国尽管改革开放近30年,但真正成为出口大国的时间并不长,贸易顺差也仅在2005年后才超过1000亿美元,之前最高不过400多亿美元。由于汇改开始不久,大批企业真正经历的汇率波动风险不多,经验也不足,比起海外企业来处于劣势。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增强避险能力。

第10篇

本文分别选取广西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广西外商直接投资(FD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方程为:LnGDP=LnFDI+LnREER+C本文取1990~2012年为数据样本区间,样本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广西统计年鉴》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单位为亿万美元。汇率采取的是直接标价法,即汇率下降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是:RE=(NE×P’/P),RE为实际汇率,NE为名义汇率,P’是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用美国的批发价格指数代替),P是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其中,NE和P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P’来自于美国劳工部网站。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带来的影响,我们先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变换,得到的新变量为lNGDP、lNFDI、lNREER,它们分别表示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二、实证分析

(一)人民币实际汇率、广西FDI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协整关系

1.变量平稳性检验。要检验三者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并能确定出这种关系的正负,可采用的计量方法就是进行协整检验。但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利用ADF检验法对LNGDP、LNFDI和LNREER作平稳性检验来保证每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否则会导致伪回归现象。从表1可知,LNGDP、LNFDI和LNREER的ADF检验统计量都大于各自的5%临界值水平,即它们三个都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三者一阶差分后的ADF检验值均小于各自的5%临界值水平,所以,LNGDP、LNFDI和LNREER都为一阶单整数列、平稳序列,记为(I1)。因此它们都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都能够用于之后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

2.VAR模型的建立。要构建VAR模型,一个难点就是滞后期的选择。因为VAR模型对滞后期数较敏感,滞后期数的不同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同。因此,要建立多变量的VAR模型,首先要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从表2可看出,最优滞后期可确定为2期,因为在5%的显著水平下,FPE、AIC、HQIC和SBIC准则在滞后一期时均显著。为了计算LNGDP、LNFDI和LNREER三变量的VAR模型稳定性,我们可通过VAR(2)模型差分方程的特征根来判断,由图1可知,VAR(2)模型是稳定的,因为它所有的特征值都在单位圆内。

3.协整关系检验。本文选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估算LNGDP、LNFDI和LNREER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由表3可知,迹统计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协整方程个数为零的原假设,而接受了协整方程个数为1的假设。即人民币实际汇率、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三个变量间只存在着1个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三变量的协整关系为:LNGDPt=2.043083LNFDIt+6.352135LNREERt+0.078859通过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广西FDI每增长一个单位,将推动广西GDP增长2.043083个单位。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在广西新设立企业,利用广西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在促进就业、给居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不仅带动了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升级,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为广西GDP做出了贡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统计数据表明,广西FDI从2007年的6.8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9.7亿美元,GDP则从765.84亿美元增长至2065.77亿美元;从方程还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变动1%,广西GDP变动约6.352135个单位。人民币实际汇率、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三者之间的正向变动关系,与国内大多学者,诸如吴国平(2013)、卢万青(2007)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总之,协整方程从长期角度说明了广西经济发展受到广西FDI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且汇率波动对GDP的影响要大于FDI对GDP的影响。

4.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可以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但变量间是不是具有因果关系还需再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从表4可得出如下结论:GDP和REER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广西经济增长的原因(F值为0.0386),这是因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额,进而影响广西的经济增长。反之,经济增长不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原因。而其他情况则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二)人民币实际汇率、广西FDI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关系

1.VECM模型。之前的协整方程仅仅表现出三个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短期不均衡的情况。而VECM模型通过引入表示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项这一解释变量,不仅能揭示出变量间的长期均衡,还能反映出短期调整间的关系。由协整检验可以知道人民币实际汇率、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三者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因此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从误差修正模型看,GDP有较强的自我修正机制。从短期看,GDP本身影响最显著,滞后1期、2期都为负且影响最大,这意味着短期内GDP受其自身惯性的影响较为显著;FDI与经济增长有着较弱的负向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滞后一期与经济增长呈现微弱的正向关系,但滞后2期为负向影响。不仅如此,各变量还都通过长期的均衡关系对GDP产生影响。

2.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系统内一个变量对来自其他变量的一个单位冲击所产生的影响。下面主要分析重要部分的脉冲响应函数。lnGDP分别受自身、lnFDI和lnREER一个标准差的随机信息的冲击。横轴表示滞后的阶数,纵轴表示各变量的变化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广西GDP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冲击在第1期迅速上升,在经历过两期迅速下降后,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整个过程一直保持较高的正响应水平,这表明广西GDP的增加对它本身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正响应态势,短期内具有波动性但长期具有持续性,并且从变化百分比来看,GDP受自身的影响最大;人民币实际汇率扰动项对广西经济增长扰动项的冲击在前两期快速衰减之后,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第3期后与经济增长呈现同方向变动趋势,这说明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广西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扰动项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1期迅速下降至最小值后,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之后趋于稳定,这说明在短期内FDI对GDP的影响具有一定波动性,但长期却具有持续性;而广西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一直保持正向变动,说明广西经济增长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这可能是由于广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有利的外资政策,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极大刺激了外资的涌入。

3.方差分解。表5为对1~36期广西经济增长标准误差(S.E.)进行的方差分解,LNGDP的标准误差被分解成人民币实际汇率(LNREER)、外商直接投资(LNFDI)、广西经济增长(LNGDP)所贡献的比重变化情况。方程分解结果表明,LNGDP受自身滞后的影响最为强烈,其贡献度一直大于60%;外商直接投资变化对LNGDP变化的贡献比重从第2期的1.21%增长到第10期的12.79%,之后一直保持缓慢的增长;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对广西经济增长变化贡献比重在第2期仅为0.33%,但却一直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到第10期已经上升至18.58%,超越了LNFDI的比重,并且到36期的时候已增至19.5%,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广西GDP变动的贡献率较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重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总之,GDP受自身惯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广西FDI,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大致相吻合。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未来预期;暂时性贬值;升值

人民币汇改经历了四阶段:1979年至1984年:从单一汇率变为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1985年至1993年,实行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的方式,1994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到了2005年了,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此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如图所示,但人民币汇率并非会永无节制的降低。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遇到了两大严峻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失衡下外汇储备过多的挑战。美国低储蓄,高消费,中国等亚洲国家高储蓄,低消费,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美国靠举债度日,中国巨额外汇投资美国国债,贸易战、汇率战给我国政府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总体实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三农,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一时很难得到解决,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1人民币短期将会小幅升值的必然性

1.1进口企业需要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1.2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人民币小幅升值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贬值有利于提高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升值对出口不利。但根据弹性轮的观点,只有当进口和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汇率变动才会对进出口贸易形成明确的效应。考虑到我国独特的贸易结构及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不高,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60%,如果再计算上一般贸易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加工费,和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没有太大关系。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口价格上升,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购买力也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提高,能够购买更多的设备和原材料等进口品,两项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有待观察。其次,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高,尽管是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由于中国极低的工资,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依然占有成本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出口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另外,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动力并不是靠汇率低估的政策,而应该是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提高非价格竞争力。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主要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这与世界出口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而且这类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竞争激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只能收到加工费,失去了销售利润,同时,它对一般贸易的出口也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一般贸易的出口效益。

1.3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需要人民币小幅升值

根据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回顾,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而在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周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差距悬殊。我国长期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的较高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而现今世界经济以美国为代表出现不景气,我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不确定风险也加大,因此,必须扩大内需,以避免外部经济波动时产生的剧烈冲击。房价,医疗费用,教育投资与水电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养老问题,加大老百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即期消费。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增长连创新高而我国居民消费率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双创新低的矛盾。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

另外,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有利于减轻国外舆论对我国汇率,经济贸易政策的非难和指责,减少同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及国外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2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虽然很多现象显示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但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表明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非零。

首先,目前导致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继而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对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的基础上。但是根据人口资源统计,到2050年,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人炸期)的人大多会去世,而出生率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保持较低水平,中国将会陷入劳动力缺乏的处境。现在,很多社会成本没有计算到成本中去。

其次,中国企业有庞大的债务规模。隐性债务,如欠发工资,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其他公共部门债务等带来中国未来的债务负担沉重,为人民币贬值种下隐患。

3结论

总体而言,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压力,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不排除有暂时的阶段性的贬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总体良好,应该抓住时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同时扩大内需,真正做到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并驾齐驱,为中国的经济带来更健康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建英.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外汇管理,2006,(09).

第12篇

关键词:汇率;CPI;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

一、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所谓汇率传导机制,即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内部物价的相应变动。汇率变动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传导影响消费价格。直接渠道是通过进口商品价格传导。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将变得较便宜,这将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变得较便宜。间接渠道是通过出口商品传导。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对外国买家来说变得较昂贵,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从而导致出口、工业生产及总需求有所减少,从而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下调压力。

根据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价格影响的完整推演应当是:将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出口总额将下降,进口总额将上升;则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将减少;流入国内的钱相对减少了,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紧缩,从而给过热的经济发展降温,可以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

2008年6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238元,创汇改以来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从年初1美元对人民币7.2996元计算,年内累计升幅已超过5.2%。按照2005年7月21日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4.6%。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也从2005年7月的732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4月底的17566.4亿美元,增长了140%,出现了人民币越升值,外汇储备越增加,外汇储备越增加,人民币越升值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自2007年以来,我国的CPI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CPI的上涨率由2006年的1.5%上涨到2007年的4.8%。进入2008年以来,CPI的上涨势头不减。2008年第一季度CPI上涨率为8%,其中2月份曾达到了8.7%。本轮物价上涨,初期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特别是肉类并传导到食品类产品物价上涨。2007年末至今,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价格也开始持续大幅度上涨。2008年第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非食品价格上涨一直处于可控的范围内,2008年第一季度非食品价格上涨率为1.8%。当前仍需要密切关注未来的价格走势,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人民币升值推动国内消费价格上涨因素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发现,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上扬,达12年新高,出现了不同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特征。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美元贬值

此轮美元贬值始于2002年2月至今,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指数均以下跌为主,美元指数从2002年2月的高点112.73跌至目前的70左右,累计跌幅达到34%,创下了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的新低。截至2008年3月,美元贬值幅度已超过39%,其中对欧元的跌幅更大,高达44%。美元大幅贬值,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元贬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次按风暴给欧美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引发比较严重的信贷紧缩,消费信心和就业数据等均出现恶化的迹象,从而加剧了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二是美元利率急速下降。为化解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从2007年9年18日至2008年5月1日,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从5.25%下调至目前2%,由此带来的不利于美元的货币之间的利差变化。三是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状况没有丝毫改变,并且还在继续扩大。首先,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及“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加大反恐力度,发动伊拉克战争,财政状况从克林顿时代的盈余转为赤字,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攀升至2004年的3.6%。其次,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常账赤字在2002-2005年的平均增幅高达18.4%,其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3.8%猛升至2006年的6.2%,美国财政状况将再趋恶化。在贸易和财政双赤字大幅上升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依靠国家信用和美元在外汇储备及支付清算体系中的国际地位,放松对货币供应的约束,以支撑其日益庞大的贸易支付和军费开支,因此美元弱势不会扭转。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目前全球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2008年3月,路透社商品指数、道琼斯商品指数分别为2933.10点和216.33点,而在2005年1月,这两个指数仅为1571.30点和143.153点,短短三年零两个月,涨幅竟分别高达87%和51%。在大宗商品中,又以能源、粮食等基础商品的价格上涨最为突出。主要产油国安全形势恶化、全球需求强劲、供应短缺担忧以及美元疲软是推动国际油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不断上升,推动原油价格继续上涨。根据国际能源署各期《石油市场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2000—2007年全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依次为7620万桶、7740万桶、7803万桶、7921万桶、8214万桶、8375万桶、8450万桶和8592万桶。尽管发达国家仍然是石油消费的主力,但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更快,特别是中国石油日需求从669万桶增长到758万桶,增幅最大。石油开采和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也是推动世界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开采难度相对较低的油田已经都被开采了,新发现的油田主要分布在北极、深海之类开采条件恶劣的地区,新油田的开采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多的投资,高成本石油供应量的增加将成为一种趋势。美元持续贬值以及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投机力量疯狂炒作对近期油价暴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际油价目前已升至135美元左右,欧佩克4月底警告称,未来油价可能上冲至每桶200美元。

国际农产品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在相对落后的非洲,经济增长拉动的主要是食品需求;而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亚洲地区,出口导向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加工用农业原料需求;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拉美国家则一方面扩大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加工业,国内市场农产品需求也呈现增加态势。在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已经基本达到饱和水平,近期的农产品需求增长主要由扩大生物能源生产所拉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曾由每桶不到20美元急剧上升到接近140美元的水平,导致各国加快发展替代能源工业。在这方面,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国表现最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如美国对乙醇生产的补贴。

在农产品出口国,扩大生物能源生产首先拉动了对玉米、甘蔗、油菜、棕榈油等原料产品的国内需求,从而引起出口数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也因之上升。由于能源作物收益高,生产者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能源作物生产,这使得竞争作物供给减少,价格随之上升,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普遍性上升。2007年1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粮食展望报告》显示,受不利天气、低储备所引起的供应紧张以及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预测世界谷物价格将保持上涨态势。预计2008年,由于高位运行的世界农产品价格,以及创记录的运费,将使粮食的国际贸易形势严峻。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此轮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一直要持续到2010年。

(三)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增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快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3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专家学者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等相当,因此汇率对于国内价格的变化影响显著。

(四)近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近几年,我国原油进口增幅更为明显。2000年到2007年的8年间,其日需求量从669万桶增至758万桶,占全球日需求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8%以上。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年增长14.2%;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幅缩减原油的出口量。2007年,中国出口原油389万吨,较上年下降38.7%。多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据统计,中国2007年原油产量仅增长了1.6%,达到1.8665亿吨,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近年来我国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都在50%以上,有日益增大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铁矿石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2000-2007年的8年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从6997万吨增至3.83亿吨,居全球进口量第一,但仍不能满足国内旺盛的投资需求,并且该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2008年全年进口量上升至4.2亿吨。近年来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的连续上涨,对中国钢铁行业及相关产业产生很大影响。2003-2007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分别为8.9%、18.62%、71.5%、19%和9.5%。2008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上调65%,这是铁矿石价格连续第6年上涨。

(五)在制造品领域,中国国内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之所以能够出现长达10余年的无通胀经济增长,关键是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国际生产,廉价的“中国制造”滚滚涌入西方市场,有效地遏制了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上升。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制造”的免费午餐终于要告一段落了。此前“中国制造”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严酷的就业竞争中,他们愿意接受低工资。同时,中国的土地等成本也相当低(与西方相比)。然而,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日益逼近耗尽的转折点(发展经济学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加上政府开始重视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中国工资水平开始显著提升,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成本上升。

从外因来看,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贬值以及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以美元贬值的方式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全球通胀的上升从成本推动向成本和需求共同拉动的演变,致使世界性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加。2007年美国的CPI上涨了2.9%,2008年2月份则上升至4.0%,欧元区2008年3月份的CPI甚至创下了3.5%的历史最高涨幅。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CPI也普遍出现了较大涨幅。从内因来看,近年来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深,快速增长的中国需求拉动了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以及在制造品领域国内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直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的政策建议

央行2008年5月14日的《200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当前货币政策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汇率升值的贸易政策目标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正好并行不悖,我国应采取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策略,如果采用缓慢升值,主要的好处是国内企业可以争取到调整时间,不利之处是让外国投资可以从容不迫地大量购买中国的廉价资产,造成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希望能创造双向变动预期。但最近几年来,美元兑欧元、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一直是处于贬值状态,因而出现人民币于对美元升值、对欧元、日元贬值的状态。人民币加速升值,使汇率更具灵活性,与汇率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人民币加速升值,将减少热钱对于未来升值空间的憧憬,降低热钱涌入的倾向,从而降低因货币膨胀所造成的通胀压力。因此,应对通胀无法依靠单一政策,而应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升值和信贷规模控制)抑制国内自身通胀因素,同时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农业生产和补贴城市低收入者的方法,这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人民币升值抬高了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如果外来的需求减少,无疑会缓解所谓供不应求的局面,给虚火发烧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对降低房价产生正面效应。

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通过汇率的传导机制,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加速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上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通过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表明中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我们的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减少了自己的收益,让外国进口商得利。人民币加速升值,调整我们的出口结构乃至产业结构,那些低附加值的特别是以严重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出口商品,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某些企业就可能倒闭。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企业增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如何看待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N].中国经济时报,2008-05-20.

[2]哈继铭.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国内消费价格[N].第一财经日报,2008-03-25.

[3]刘煜辉.人民币加速升值能抑制通胀吗[N].上海证券报,2008-04-13.

[4]张锐.美元贬值:成因、影响与未来走势[J].财经科学,2008,(5).

[5]李丽.理性看待中国外贸依存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7-03-27.

[6]邹新,李露.影响当前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N].中国经济时报,2008-04-14.

[7]张娥.07国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J].中国石油石化,2008,(3).

[8]魏曙光.宏观调控难压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N].证券时报,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