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

时间:2022-12-26 12:5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韩国饮食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

第1篇

笔者通过对CNKI进行检索,发现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一共14篇,这说明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充分重视。根据笔者统计CNKI搜索结果,近几年国内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基于旅游需求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磊,2010),以淮安为例,认为淮安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终端市场的需求为核心,运用主题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开发策略;《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建忠,2009),从饮食文化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途径;《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杨丽,2001),认为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要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消费的潮流和趋势,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浅议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樊玲、洪锋,2007),认为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可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要充分利用饮食活动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大力开展旅游活动,以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胡一旻,2009),认为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分析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发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黄继元,2005),认为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毛震,2007),认为佛教饮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四川地区佛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佛教饮食文化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研究居于表面化,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研究意义及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一)研究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特色饮食可以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作为旅游购物品。[1]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饮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在旅游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拉动当地农业、餐饮业、制造业的发展。

泰山雄伟壮丽,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底蕴丰厚,泰山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加大对泰山饮食文化的开发力度,有利于更深刻地挖掘泰山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感受泰山的浩瀚与深邃。

(二)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泰安地处我国古代齐鲁大地的腹地,其饮食文化属我国四大菜系的鲁菜系。中国历代都有对泰山的封典祭祀,由此而形成的泰山祭祀性的饮食文化一脉传承,至今仍绵延不断。泰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的中部,北依济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因此泰安的饮食文化深受济南菜和孔府菜的影响。泰安属泰山所在地,泰安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泰山文化的痕迹,泰山是一座神山、圣山,包罗万象,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人世沧桑,佛、道、儒相安于泰山,泰安的饮食文化必然有佛、道、儒文化不同程度的渗入,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洋洋大观的泰安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各种文化兼蓄并存。泰安依托于泰山,泰山的物产是泰安特色菜的主要用料来源,泰山的儒、道、佛文化又从素食方面对泰安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外延,使得泰安菜呈现出多样而质朴的特点。以泰山物产和泰山儒、佛、道文化为基本内涵的泰安饮食文化主要表现为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野菜宴、泰山赤鳞鱼等。

不同文化的聚拢,促成了泰安丰富多样的特色饮食,主要有泰安煎饼、野菜宴、东阿阿胶、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

三、泰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经营具有地方特色餐饮的酒店不多,地方餐饮质量较低

国内外游客来到泰山,除了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探寻历代帝王在泰山上留下的足迹、体验泰安的民族风情外,同时对依托于泰山文化底蕴下的泰安的饮食充满了期待,对此,并没有引起泰安政府和旅游行业的重视,“正宗四川风味”、“沙县小吃”、“佛跳墙”、“韩国休闲餐厅”、“哈尔滨餐厅”、“客家水煮鱼”、“东北餐馆”等餐厅在泰城林立,而“鲁菜馆”仅有“泰山一家人”一家连锁餐厅,对于以“泰安名吃”命名的正规餐厅却几乎没有,泰安回民聚居区最为著名的早餐———糁,只在路边的小摊位有,却没有环境优雅、制作工序精良的正规饭店,没有打造属于泰安的字号,同样泰安煎饼、泰山赤鳞鱼、泰山豆腐宴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字号,没有专门的饮食文化管理部门,这种现象时间长了,易使本地独有的工艺和技术慢慢退化,宝贵的本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消失;有一些经营者单纯追求利润,在工艺和选料以及加工上偷工减料,使游客花了钱却品尝不到正宗的泰安美食,从而对泰安饮食大失所望,严重影响了泰安饮食文化的口碑。

(二)宣传力度不够,营销体系不完善

“山东煎饼”、“东阿阿胶”闻名中外,泰安因依托于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煎饼”、“泰山板栗”、“泰山三美”、“泰山野菜宴”等独一无二的饮食资源,游泰山、品泰安美食成为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但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却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业内人士的重视,对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整合营销。人们谈到北京,就能想到“全聚德烤鸭”等老字号;来到重庆,说起火锅,就能想到“德庄”、“小天鹅”等火锅名店;提起扬州的早茶文化,那肯定离不开“富春茶社”,提起泰安,却没有一家代表泰安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餐饮名店,所以,必须加大泰安饮食的宣传力度,将泰安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来包装,完善营销体系,实现泰安餐饮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参与性不强

目前泰安餐饮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主要以品尝美味佳肴为主,开发者忽视了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追求吃得有品位,所以挖掘饮食背后的文化是适应市场需求所必须的。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受到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泰安的饮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对于游客来说,能够亲身体验菜肴的制作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方面应该引起泰安饮食企业的重视。

四、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基础,笔者对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泰安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泰山、济南饮食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山水圣人线”的优势,推出“品孔府宴、尝泰山煎饼、饮泰山女儿茶、感受济南菜”的饮食线路。

(二)推出饮食文化旅游专项产品

1.泰山农家乐体验游

“农家乐”是一种依托农业的“寄生”产业。因此,“农家乐”不是毁农造景,而是以农为景;不是抛弃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简单追求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增加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

泰山北麓“农家乐”已颇具规模,“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农业观光休闲游正在成为都市人群休闲消费的时尚,泰山野菜、泰山炒鸡、泰山山珍正是发展泰山农家乐体验游的优良先决条件。泰安要充分利用泰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泰山北麓清幽的农户庭院,以农户的菜园、花园、果圃、鱼塘,配合上泰山悠久的文化氛围和民风民俗,如泰山封禅文化、东岳庙会等,要让游客动手采摘菜园、果园的菜品、果品,这些成为游客的用餐原料;要为游客准备野鸡蛋、板栗、核桃等“农”味十足的土特产供游客选购带回家。

2.泰山豆腐宴专线游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豆腐被誉为“泰山神豆腐”,豆腐宴大概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经过历代厨师的挖掘整理,泰山豆腐宴已成为鲁菜中的一朵奇葩。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以豆腐为主料烹制的名菜有: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人参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美仑美奂。泰安开发豆腐宴旅游专线,让游客在品泰山豆腐宴尝泰山美食的同时,遐想帝王封禅泰山时的情形。

3.在现有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

泰山文化底蕴深厚,饮食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元素,在对泰山进行旅游开发时,在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感受泰山雄伟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体味泰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内涵,得到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升华,泰山野菜宴、豆腐宴食用历史悠久,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山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如“在体验泰山封禅文化的同时,感受豆腐宴、野菜宴”,则一定能给泰山旅游增添更多的乐趣。

4.大力开发饮食类购物品

泰山当地特产丰富,有泰山煎饼、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各种品质优良、品种多样的饮食类购物品,可以考虑自建直营店、零售店并且通过与旅游购物店合作,销售独具特色的泰山饮食类购物品,作为游客返家携带当地特产或旅游观光式购买,通过游客的无意识营销,对泰山饮食类购物品进行推广,同时实现宣传泰山文化的双赢效果。

5.兴建泰安美食文化街

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泰安饮食文化一条街,美食街的整个设计要结合泰山封禅文化、民俗文化,如泰山石敢当信仰、泰山山神崇拜、东岳庙会等,使游客置身于泰山浩如烟海的文化氛围中品尝泰安美食,让游客对泰山美食在口感和内涵上都被吸引,同时结合泰山东岳庙会,借助泰山东岳庙会的影响力,策划泰安美食节,借此平台宣传泰安美食。

6.宗教饮食文化体验游

泰山佛、道、儒三教合一,普照寺、灵岩寺成为泰山佛教的神髓所在,开发佛教素食文化体验游,使游客体验泰山佛教的空灵和浩瀚;碧霞祠、岱庙为道教神灵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神府,给了无数善男信女以寄托,定期举办道教饮食养生论坛,在提高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同时,宣传泰安饮食文化及宗教文化。

7.加大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美食节、洽谈会、旅游大篷车、建立旅游饮食推广网站等平台,宣传泰山饮食文化,通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活动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在对外的媒体宣传片中加入对泰安饮食及文化的宣传。

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渐增强,旅游网络推介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宣传方式,网络营销旋风正席卷整个旅游市场,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营销商机,正在成为主流旅游营销平台。现在游客普遍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各种旅游信息,他们获得的泰安饮食信息多是从旅行社网站、各种自助游网站等得到,此外还有一些官方网站如山东新闻网等,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个网上泰安饮食旅游超市,所有的泰安饮食旅游资源都在里面展示,为游客提供各式选择,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还要针对不同客源地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泰安饮食旅游推广网站。

第2篇

论文摘要:在美术教育中提倡民族艺术,是希望保持民族艺术能得到发展。在学生中提倡民族艺术,是希望在民族艺术发展中能加入时代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能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尊心。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是主体,教育的首要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以此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因此教师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是民族艺术的弘扬者。

?

一、民族艺术在现代生活得到的关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在现今已被提上了日程。在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中,民族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民族艺术在现代的地位也在提高。一个个宣传民族艺术的、研究民族艺术的、发扬民族艺术的个人或机构在不断的成立涌现。?

(一)传统服饰艺术的延续?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世界各国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装化、机能化是其主要特点。世界服装界曾把旗袍誉为中国的国装,这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它的形成可说是汉、满、蒙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结晶。它的演变又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结合的杰作,因此它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国际性,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旗袍在现代生活中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与它适应现代生活的机能性以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有很大关系,它具有强烈的东方色彩。民族艺术也会转化为世界性,在“洋服”国际化的今天,这种民族服装更应视为珍宝,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二)岭南民俗艺术的延续?

岭南地区的“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祭祖和庆丰收的仪式,由岭南地区的瑶族所创,以后逐渐失传。六年前,云浮市文化局找到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根据他的记忆和一些史料,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终于复活。在第三届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禾楼舞》经过了再次编排,音乐和动作也更丰富,使岭南民俗艺术得以延续。?

(三)四大名著的延续 ?

中国古典名著商标正在狂遭日本网游企业抢注,2006年3月初,当这则消息在中国人间传播开来的时候,四大古典名著只剩《红楼梦》没有被日本企业抢注了。其中,日本巨摩公司向我国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的“水浒传”商标已通过初审进入公告期,而《三国志》为期三个月的商标异议期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就在去年,端午节域名遭一家韩国公司抢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被韩国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不知道有多少体现我们民族艺术文化在消失。?

既然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我们就只用考虑怎样将民族的再发展。而要发展民族的文化却既不能脱离当前国际的环境,又不能失去民族的根本,更不能有违历史的洪流。也就是说要把重点放回到对自身文化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

二、传统美术教学中的民族艺术

(一)“技”的传授方式?

“技”的传授基本上是以严格的师徒传授制来完成的,呈严密的封闭状态。这种师徒相传、父子相承的教学方式,利弊相衡,得失互抵。一方面,它有助于某种技艺向精深圆熟发展,另一方面又容易形成封闭保守,拒斥新意的机制,甚至导致某一技艺的失传消泯。?

目前, 这种“技”的传授仍然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利用口诀进行传授的教学方法。口诀往往言简意赅,要领突出,既利于学习,又便于记忆。?

(二)“艺”的传授方式?

另一种属“艺”的那一类具有某种学术层次,受到官方的垂青和文人墨客的推崇。早在三国时期的画家曹不兴就已留名青史,晋代画家顾恺之则因提出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传神论”,更是名播遐迩。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许多才华横溢的艺匠,纵然创造了精妙绝伦,价值恒久的艺术珍品,也只能落个寂寂无闻的佚名者。我们可以看到,以官方和文人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是倚重怡情悦性,陶冶情操的。?

在中国,纯精神意义的美术之所以受重视,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较重视个体内心世界的修炼,以求通过个体身心的平衡和稳定,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平衡,而对物质世界则较少进行分析性的研究和探索。“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 [1]

?

三、民族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反映?

在现今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严格。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是主体,教育的首要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以此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因此教师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是民族艺术的弘扬者。?

(一)民族艺术在课程内容上的体现?

1.国画课程教学?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爱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国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其所能地通过观察,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允许他们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美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因此,经常让学生欣赏名师作品,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的作品直接临摹,让学生一下子就开始触摸艺术顶峰的作品。?

2.剪纸课程教学?

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普及和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是民族民间风俗活动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因而剪纸教学必须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不然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以剪刀为主要工具,纸为材料,通过多种手法制作成各类形象的民间工艺。它融合了剪纸技艺、绘画造型、想象创造和多种审美意识。纸虽植根于民间,但其文化底蕴相当深广,有着极强的人文性。往往跟民间的生活、风俗紧密联系,并在寓意丰富的剪纸中,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学生通过了解剪纸,在剪纸艺术的熏陶下,生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剪纸的魅力,健全人格,促进审美情趣的养成。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

3.皮影课程教学?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其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的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同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于皮影这一艺术形式的了解,更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中国是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艺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现代的美术教育必将沿着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向发展。?

(二)民族艺术在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1.以欣赏课的形式了解民族艺术?

通过开设民俗欣赏课,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师通过收集的图片向学生讲解,教师要根据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题内容精心选择呈示的教具,包括范作、图幻灯、电视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并使之与讲授内容紧密配合。民俗欣赏课的开设还可以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比如初等的内容以民俗化的文本诵读为主,如各种脍炙人口的童谣、儿童故事、童话剧本等;中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欣赏为主题,可以采用影视和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接触中国的电影、电视、地理、历史、各种文艺节目;高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艺术的表演和再现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民俗文化课的最高境界,学生通过学习,直接参与进来,自排自演中国的民俗文化。?

2.对当地民俗文化参观考察?

组织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参观考察,从学生的切身感受中接受教育。参观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体会祖国优秀民俗文化。南京文化部门曾组织过一次“南京民俗文化”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南京民俗博物馆馆址——甘熙故居古建筑群,了解南京民居特色;观看南京地区民俗、民艺系列展演活动;聆听中华古典诗词楹联协会袁裕陵老师精彩的、深入浅出并富含知识性、趣味性的《古典诗词楹联趣味》知识讲座;欣赏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现场演奏会和传统皮影戏、口技表演;品尝南京传统风味小吃的同时,进行南京民间饮食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在吃的同时,对民间饮食文化有所了解;现场向南京地区民间老艺术家们观摩学习剪纸、折纸、葫芦画、魔术等民间传统艺术,极大地扩充了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把民俗文化夏令营作为时光隧道,把营员们带回到已远去的岁月,亲身感受我们祖祖辈辈传袭下来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

四、结束语?

我们现在在社会中提倡民族艺术,是希望保持民族艺术能得到发展。在学生中提倡民族艺术,是希望在民族艺术发展中能加入时代感。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信心,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是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们应该重视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本科教育的根本性质。汉语言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责任。所以,汉语言本科专业教育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还有一些区别,即它更应该具有大学本科教育的系统性以及育人性。崔永华老师在其论文中非常有见地地提出了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文章认清了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教育与单纯的汉语国际教育即汉语教学的区别。对留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要求,而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秀的文学篇目可以给学生这样一种熏陶和培养。“在古代文学中学习中国语言之美,学习中国文人忧国忧民,淡泊致远的精神操守,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触及中国文化的灵魂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二、对比国外高校的中文专业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的重要性

在国内大学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中国古代文学课或者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中文专业的重中之重。该课程一般有两学年的教学任务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中文专业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国外大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欧洲,开展汉学研究较早的大学里,教授很重视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甚至很重视培养学生对古文原典的解读学习。在近邻韩国,中国文学课在很多高校的中国语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韩国大学里开设中文本科专业的学校现在超过了一百所,各大学的专业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称作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有的称作中国语专业,还有的是在中文系下面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中国通商、中国语言文化等。这里谈的主要是中国语言文化方向的中文专业的情况。笔者 2012 年曾在韩国庆南大学中国学部讲授一年汉语,了解了庆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大二和大三两个学年中,学部为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分别开设了中国古诗选读、中国古代散文、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古代文论四门课程,学时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等同,均为每周 3学时。通过对这四门课程的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分项地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阅读了经典的原典,同时对中国文学的特质以及主要的文学类型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们学习的文本是繁体汉字,这样可以一边学习古代文学一边实现认知繁体汉字的目的,这对于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韩国的其他高校也很重视古代文学课程。韩国学者文大一在其文章中列举对比了首尔大学和成均馆大学的中文课程。其中首尔大学在一年级开设中国古典文学探索,二年级开设中国历代诗歌讲读,三年级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文学类课程占总课程的 47%。成均馆大学二年级开设中国文学史,三年级开设中国名诗鉴赏、中国小说概论、中国诗曲的理解等课程,文学类课程占总课程的 26%。有的学校在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概括介绍中国的文学概况,随着学生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在三四年级开设文学、诗歌等文献阅读课程,此阶段倡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学原著,切身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朱锦岚老师提到韩国加图立国立大学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取消了毕业论文,代之以 5 门课的毕业考试,而这 5 门课中,有 3 门是必选课,包括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2007 年毕业考由 5 门减少为 3门,即中国语、汉字和中国文学史。可见,在对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学科知识要求方面,中国文学史的内容绝对不可缺少,是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专业课程。同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相类似,都是以学习母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语言文化为基准的四年制本科学习。从国内外语专业的名称来看,我们的外语专业的名称都是语言与文学并重,如: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名称就体现出了学习的内容,即要学习该门语种的语言也要学习用该语种成就的文学。例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就一定要开设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或英美文学史这类课程。学生们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学习到经典英语作品,真正掌握该语言在文学方面的体现和运用,进一步增强其对语言的领悟。因此,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国古代文学是留学生探寻中国文化内核的一把金钥匙

语言是工具,是载体,文学以语言为工具,展现丰富的人性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映现。它对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增加人的文化底蕴有重要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失去文化精华土壤的语言是苍白的,也是没有深度的。季羡林老先生曾写道: “离开了内容,离开了语言的内涵,根本谈不上什么语言。不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习等等,语言是学不好的。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原理。凡是学习外国语言者,都必须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中国文化的内核追求平和、含蓄、中庸,中国文人高洁的品性,忧国忧民的情怀,谦逊重义的处事准则都体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承载着中国宝贵文化的文字都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血脉。“文学语句中包含着汉语本身的文化内涵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具体的方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古代文学作品中深深地蕴含着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脊梁。外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一方面体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更多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精髓中。中国古代文学课就是这样一门让学生体会文化精髓的课程,它承担了审美鉴赏与性情熏陶的美育任务。黄爱华老师认为“古代文学课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讲授、阐释、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借助文学这一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专业基础课,它是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审美鉴赏进而吸收和理解中国文化,在传授文化知识之外,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辐射出中华优良传统的精神内核,通过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集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透过语言的外衣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才是文化重要性所在。”诚哉斯言! 通过朗读并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可以让学生在平淡醇美的自然风光中见诗人心情的恬静,淡泊名利,在率真的白描中透显深远的精神境界,让学生体会中国文人的精神情怀; 在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中与诗人一同体会平民百姓的艰难生活,从而也培养学生对劳苦大众的深切的同情心和情操;在易安词作中领悟含蓄蕴藉,词的委婉曲折并留有无限想象,好似中国水墨画般悠长。这些都是属于中国的文化经典,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四、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世界性意义

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的重要性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孙康宜教授说: “以前,在比较文学系,不管是斯坦福,还是耶鲁,选择的经典不是柏拉图就是莎士比亚,现在则中国文学也成了主要课程之一。”[6]这可以说明,中国文学正在突破障碍,进入更多研究者的研究范畴,中国文学从民族的变成了世界的。中国文学的研究应该站得更高更广。文学在本质上是“人学”,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的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记载着个体的情感波动,对生命对事物的认识。每个民族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是人心体验这个世界的感情是相通的,因此各个民族用文字承载的感知体验都是整个人类情感体验的一部分。文学,体现了各民族的人性特征与感知的特点,也正是这种不同,显示着本民族的卓然不群。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非常完整地呈现出我们的祖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特征。我们应充分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价值。就目前世界汉流来看,国外汉学研究专家的关注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是他们研究这一核心的敲门砖。而且,即使是以语言为主攻方向的国外中文系,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欧洲许多高校的汉文专业非常注重对中国古典文献的阅读,汉文专业的学生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质量很高,有较好的汉语语言及文学功底。虽然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升学生数量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是也应注重对学生培养的“质”。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特色鲜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文学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学遗产,中国古代文学理应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一道,得到进一步的推介,成为整个人类充分共享的文化遗产,为人类追求心灵的丰富提供精神资源。当今中国古代文学已经能进入世界文学的主流,世界范围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特殊意义和重要的地位,它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我们应该在汉语国际教育大体系中给古代文学以更多的重视,投入更多的力量,在教材出版以及辅助读物方面应大力扶植这类的图书。而不应当让这颗明珠淹没在如火如荼的汉语国际教学的浪潮中。我们在中国本土更应该给学习汉语言专业的外国学生以优秀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在中国本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杨鹤澜 单位:东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第4篇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比较优势;互补性;产业间贸易指数(IIT);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一、引言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不断增加。1992年中韩两国贸易总额为6,378,580千美元。2012年两国贸易总额为215,108,900千美元,是1992年两国贸易总额的33.7倍。2012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34,031,339千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4.5%。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为80,777,791千美元。①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入世后关税率不断下调,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二十一世纪双边贸易区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两国就中国FTA对两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多次的合作研讨。对外通商部门也对此进行了谈判。两国在贸易结构上具有相似性,有的部门互补性较强,有的部门竞争性较强。因此两国对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署犹豫不决。与工业领域的中韩FTA对两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相比,在农业及农产品领域的影响研究较少。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支持着国家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及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韩国政府之所以对中韩FTA的签署犹豫不决是因为担心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会对韩国农业以及农民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并且韩国农民一直反对开放农产品市场。

中韩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及农业机械)拥有量比韩国大,生产要素价格比韩国便宜。虽然韩国农业技术相对发达,但中国农产品成本比韩国要小。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总额一直比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总额要多,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总额在1992年为776,447千美元、2001年为1,677,921千美元、2012年为4,066,677百万美元(韩国农水畜产品流通公社,92年至12年)。因为韩国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涨、农业用地面积小所以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以致其无法跟中国农产品竞争。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位置相近,饮食文化相似。对中国来说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取消)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市场,使农产品营销额增加,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然而对韩国来说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会使劳动、土地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而导致韩国农产品生产量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转向高附价值农产品。笔者主要通过比较优势的方法与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框架来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性质,把握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帮助预测执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效果。

二、文献回顾

孔祥智、丁玉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易以来(1998年至2011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和趋势。中国粮、棉、油、大豆、玉米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具有竞争力,而畜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农产品贸易处于贸易逆差。因此作者提出提高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并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的观点。

宋立杰与王子柱回顾了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状况,指出中韩农产品贸易在政治方面、产品质量方面和历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从自由贸易利润下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中韩农产品贸易量增加给两国带来的经济效应。中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与廉价的劳动力,而韩国具有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且两国农产品行业互补性较强。

米利群与徐兴权通过比较优势(MCA)分析法分析了两国具体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农产品界定为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为HS编码):在HS的6个子项下的24类商品中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种类有234种,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韩国农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3.9%。韩国比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种类有40种,其中韩国农产品加工类比较优势明显。笔者指出了韩国政府严格的农产品保护贸易政策,并提出了中国政府应推行的包括“扩大产业内贸易规模、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加工农业、推行绿色农业战略”等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

陈彦斌指出了中国农村土地双层所有制存在的矛盾,主要是指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的矛盾。土地资源是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但因为现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不分明,所以阻碍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基层政府等第三人也常侵占弱势农民的土地佃权从而造成了许多弊端。由此笔者提出了完善地改“永佃权”所具有的“物权法定主义”,给于农民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经济政策。

乔雯、易法海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分析了中国入世前与入世后对日韩的农产品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农产品总量增加,主要出口商品有园艺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入世前中国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以水产品和谷物产品为主,入世后水产品和园艺产品的出口数额增加。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三、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

(一)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农产品贸易额为776,447千美元,01年农产品贸易额为1,677,921千美元,06年农产品贸易额为3,061,065千美元,12年农产品贸易额为4,066,677千美元,12年农产品贸易额约为1992年贸易额的6倍。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农产品总额在1992年为765,202千美元,1996年为914,297千美元,2001年为1,562,749千美元,2006年为2,832,427千美元,2012年为4,066,677千美元。2012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总额为621,208千美元。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以谷物、蔬菜、水果为主。韩国进口中国农产品数量多,中国进口韩国农产品数量少。因为韩国海关通关手续相当复杂以及韩国政府致力于防止进口畜产品传染病(禽流感、犷牛病等)的传播,所以农产品贸易中畜产品交易量很小。除1995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美国房贷金融危机时期之外,两国间农产品贸易规模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而韩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两国农产品贸易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韩国对中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在1992年为753,957千美元,1997年为1,158,492千美元,2002年为1,859,555千美元,2007年为3,228,397千美元,2012年为3,445,470千美元(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92年至12年)。

(二)中韩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出口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常用的一个测度指标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为RCA)。这一指数又称‘出口效绩指数’(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REP)。此种研究方法最早见于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Balassa)在1965年发表的著作,后此种方法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许多经济学者广泛应用。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③。

比较优势是常用国际贸易理论之一,对比两国国家机会成本的大小决定哪个国家出口哪个商品,机会成本是为了生产一个商品以该抛弃的另外商品为费用表示的概念,机会成本的概念将相对性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是常用国际贸易理论之一,通过对比两国国家机会费用的大小来决定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机会成本是为了生产一个商品以该抛弃的另外商品为费用表示的概念。国际贸易理论早期都是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进出口产生的原因。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两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能够了解两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可以预测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取消)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此论文把世界出口总额改为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i国出口总额改为i国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出口商品界定为农产品范围为HS92.01~24。RCA计算公式为:

(1)式中,为中国k产品的出口额、为中国所有农产品的出口总额,(2)式中为韩国k产品的出口额、为韩国所有农产品的出口总额,为世界k产品的出口总额,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RCA指数大于2.5时该国家k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RCA指数位于1.25与2.5间时该国家k产品的国际竞争较强,RCA指数小于0.8时该国家k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08年到12年中韩两国分别从世界农产品出口额与世界农产品进口额中整理测算了中国RCA指数与韩国RCA指数。中国HS3、HS5、HS7、HS13、HS14、HS16与HS20的RCA指数大于2.5,根据上述的RCA指数的解释,中国HS3、HS5、HS7、HS13、HS14、HS16与HS20在贸易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09年至12年的RCA指数增长率”是以09年、10年、11年与12年的RCA指数相加后所获得的平均数。中国09年至12年HS3、HS10、HS12、HS15的RCA指数增长率分别为11.94%、-17.62%、-10.80%、-10.85%。

韩国HS3、HS5、HS7、HS17、HS19、HS21与HS24的RCA指数大于1.25,HS3、HS21与HS24的RCA指数大于2.5因而其竞争力强。韩国09年至12年HS1、HS4、HS5、HS9、HS10、HS13的RCA指数增长率分别为-16.32%、31.62%、42.83%、12.37%、143.39%、-24.71%。因为通过HS编码划分农产品种类,所以只需考察HS编码在农产品贸易中贸易量较大的商品所显示的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参考表3”,其中HS3、HS7、HS12、HS15、HS16、HS20类商品占中国整个农产品贸易(08年至12年)的66.66%,HS2、HS3、HS10、HS12、HS15、HS17、HS21、HS23类商品占韩国整个农产品贸易的68.14%。

(三)中韩农业产业内贸易互补性

贸易可以分类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是指在不同产业上国家间进行的贸易。产业间贸易的理论基础为比较优势,国家拥有生产要素的相对差别决定了商品的竞争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主要在于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产业内贸易是指在国家同产业之间进行的贸易,以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市场理论框架为基础来分析国家贸易紧密程度。垄断竞争市场包括规模经济、商品差别化与垄断市场。达到规模经济效果需要市场的扩大从而产生贸易,实际上同产业中生产的商品有区别,国家集中出口某种商品取决于两国间的比较优势。从20世纪中期至今出现了跨国公司以及世界贸易量日益增加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更适用于现代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巴拉萨(B.Balassa)提出的测算两国间产业内互补性程度的指数,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程度。国际贸易上的互补性是指某一国家向另一国家集中出口某种商品,反过来说,另一国家从某一国家集中进口某种商品,两国在某种商品的贸易上具有互补性。

为了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此模型测算产业内贸易的分析范围为中国与韩国的农产品(HS1至HS24)。(3)式中的为中国向世界出口的k商品总额、为中国从世界进口的k商品总额,(4)式中的为韩国向世界出口的k商品的总额、为韩国从世界进口的k商品的总额。(3)式与(4)式分别为中国与韩国农产品IIT指数。IIT指数位于0与0.5之间时商品具有产业间贸易性质,IIT指数位于0.5与1之间时商品具有产业内贸易性质,IIT指数等于1时,意味着此类商品具有完全产业内贸易性质。

中国各HS编码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比例超过5%的HS编码为HS3、HS7、HS12、HS15、HS16、HS20,其中除了HS3的IIT指数以外,其他商品的IIT指数均小于0.5。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这五种商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互补性是指某一国家在一定的商品领域里集中出口或集中进口某种商品。笔者通过分析08年至12年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得出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集中出口HS3、HS7、HS16、HS20的结论。韩国各HS编码在韩国农产品贸易中比例超过5%的HS编码为HS2、HS3、HS10、HS12、HS15、HS17、HS21、HS23。上述的8个编码的商品在08年至12年韩国农产品贸易中属于集中进口。韩国的进口农产品额约为出口农产品额的3.9倍。

中国农产品进口额是农产品出口额的1.4倍。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2.5%。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57.5%。中国农产品贸易处于贸易顺差的不平衡状态。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土资源广阔、农业技术日益提高,这使得中国农产品贸易避免了极端的不平衡状态。韩国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不平衡状态,韩国农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0.6%,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79.4%,农产品进口额是农产品出口额的3.9倍。08年至12年韩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分别为08年16,037,104千美元、09年12,208,580千美元、10年14,612,638千美元、11年19,693,298千美元、12年19,114,583千美元。④

四、结论与意义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韩国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随着中韩农产品贸易总量的逐渐扩大,韩国在中韩贸易中逆差额逐渐增加1992年为753,957千美元,1997年为1,158,492千美元,2002年为1,859,555千美元,2007年为3,228,397千美元,2012年为3,445,470千美元。

为了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采用中韩农产品和世界农产品整个进出口额为标准来测算两国每个HS编码分别的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在利用两个模型获得指数分析时需要参考08年至12年各个HS编码分别占中韩整个农产品贸易的比例。实际上虽不存在纯粹的产业间贸易,但现实中贸易具有产业间贸易的性质。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在产业间贸易中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出口量较多,反之具有比较劣势商品进口量较多。简单得说显示出比较优势指数极度高或极度低的商品的贸易互补性强(IIT指数小于0.5),因为比较优势指数高的商品集中于出口而比较优势指数低的商品集中于进口。

2013年3月26日,在韩国首尔举办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前20年期间中韩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两国成为了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对外贸易部门人士都感受到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必要性。虽然农产品贸易额占中韩贸易总额的比例并不高,但因为各国国家食品卫生基准不同,所以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各国贸易中比较敏感的问题。例如在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关于农产品领域的争端尤为突出。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能否圆满达成取决于两国是否能解决农产品贸易领域所产生的问题。

注释:

①世界银行数据库92年至12年.

②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92年至12年)整理而得.

③蒋德恩.显性比较优势贸易指数[J].国际商务,2006,(5):46-50.

④韩国农水畜产品流通公社数据92年至12年.

参考文献:

[1]乔雯,易法海.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特征与成因分析[J].生态经济,2010,221(2):78~90.

[2]陈彦斌.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3(1):38~39.

[3]米利群,徐兴权.中韩农产品市场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经济,2010(2):54~56.

[4]宋立杰,王子柱.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农家之友,2010,302(6):53~56.

[5]孔祥智,丁玉.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趋势:1998-2011[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1):104~112.

[6]崔超,吴林海.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9,387(7):206~207.

[7]刘艳云.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世界农业,2012,401(9):126~129.

[8]张慧智.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148(4):

28~33.

[9]庞德良,郑琼洁.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10(4):83~87.

[10]王莉,田国强.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分析[J].世界农业,2012,395(3):47~51.

[11]高扬.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12,402(10):136~139.